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薪资制度

薪资制度

时间:2023-05-29 17:30:44

薪资制度

第1篇

薪资管理制度

文件编号:DZHR0406007

版 次:A

页 次:1/5

实施日期:

1.目的规范公司工资管理,融洽劳资关系,激励员工士气,有利于调动全体员工的积极性,以配合公司经营管理和发展需要,特参照国家劳动法规和相关行业标准,制定本制度。

2. 薪资方案说明

2.1薪资管理原则

2.1.1业绩优先

在公司薪资管理制度中,要贯彻“业绩优先”原则。也就是注重工资的激励作用。

(1)对于结构工资,应加强其中绩效工资的比重,以加强绩效工资的调节力度。

(2)对于计件工资或类似的销售工资,应认真核定计件单价,计件工资可考虑在工程维护和施工岗位推行。 (3)对有重大贡献者要给予重奖。

(4)对工资水平固定的计时工资(月薪),在工作者优秀地完成了工作任务后,结合公司效益情况给予一定的奖励。

上述绩效工资及奖励,人力资源部计划在结构工资中确定一定比例作为绩效考核工资,并和绩效奖金一起发放。有关规定详见《绩效考核管理办法》。

2.1.2分享利益

随着公司的发展和经济效益的提高,员工应当分享企业发展的部分利益。这体现为奖金发放、年终发红、工资升级等方面。应当认识到,这种“分享”的支出,会换取员工很大的工作动力,可能带来相当高的经济回报,尤其是优异地完成经营目标任务,对公司做出杰出贡献的高级经营管理人员和营销精英,更应当获得一定的利润分享,其对象及分享形式与水平,由董事会审核、批准,人力资源部具体实施。

2.1.3目标管理

目标管理主要体现在高层经营管理人员的年薪制业绩目标和分部门经营管理者的工作任务承包上。其实质是管理人员对企业经营的责任承包,并得到合理的经济回报,从而调动经营者创造效益的才能,达到激励和约束作用。

2.1.4合法性

合乎劳动法规

2.2工资要素的内容

根据工资的基本作用,并从工资制度目标和薪酬原则的角度出发,可以将工资划分以下要素:

(1)工作能力要素:这是员工任不同职别、获得不同工资的前提条件。工作能力要素主要从学历、职业资历、创造力、影响力等方面来考虑,其反映形式为基本工资。

深圳XXXXX有限公司 薪资管理制度

文件编号:DZHR0406007

版 次:A

页 次:2/5

实施日期:

(2)职务要素:这是工资要素中非常重要的内容,包括监督管理的目标和跨度、解决问题的难度和承担的风险、工作的复杂程度和困难程度等因素。其反映在职务工资上。

(3)劳动条件要素:这主要是指工作场所的物质环境因素。该要素在薪酬体系中主要反映在加班工资和相关福利(话费、降温费、工伤保险费等)上。

(4)个人贡献要素:这也是工资要素中非常重要的内容。该要素反映在绩效工资奖金以及公司工龄工资。前者反映员工个人现在对公司的贡献,后者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员工个人过去对公司的贡献。公司福利的一些项目,也具有对个人贡献的回报和激励作用。

(5)生活保障要素:公司员工工资水平高于政府规定的最低工资,反映了工资的保障作用,福利项目也反映了生活保障要素。

(6)其他,如伙食补贴、有薪假等。

2.3工资的基本结构

上述工资要素可以归结为基准内、基准外两个部分:

个人工资额=基准内工资+基准外工资

这种结构在一般等级维工资制度中,是最常见的工资结构。在有些情况下,这两个部分可能不作区分而混在一起,如计件工资和销售提成工资。 2.3.1基准内工资:

基准内工资为公司薪资标准表中的各个项目,每一项目又分为若干等级,单位为每月**元。

第2篇

关键词:规范;薪酬制度;人力资源;管理

中图分类号:F2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7-00-01

薪酬是企业对员工的贡献,包括工作业绩、时间、知识技能、经验和其它创新型价值在内所对应的物质回报,一个合理的薪酬体系,必然会体现按劳分配、等价交换的原则,真实反映劳动力市场的价值规律,是劳资双方的共赢体。

一、薪酬的功能、目标和内容

从功能上看,薪酬不单单是对员工过去一段时期工作的肯定和补偿,还将成为他们对未来努力工作能得到多少报酬的强烈预期,激励其抓住当下,展望未来。因为在员工的心目中,薪酬不仅是劳动所得,在一定程度上它还代表了员工的自身价值,代表企业对员工工作的认同程度,甚至还代表了员工的个人能力、品行和发展前景。

从目标上看,薪酬的首要任务是吸引和留住该组织最需要的优秀员工,其次是鼓励员工发挥主观能动性,主动提高工作所需的专业技术、管理等各项能力,其三是鼓励员工提高工作效率,改进工作流程;其四是合理控制营运成本,其五是营造完成组织目标所需要的企业文化氛围。

从内容上看,薪酬包括薪资水平、薪资结构、薪资调整、薪资审核、薪资发放和总额管理等制度。薪资水平决定了企业在人才竞争中所处的地位,同岗是否同酬,如果同岗不同酬,标准又是如何;薪资结构则是针对不同职能部门的职位采取不同的结构,通过绩效管理的配合,激发员工工作主动性、完成工作目标;薪资调整是指员工调整薪水的标准和流程,例如抵御通胀、工作绩效、服务年限,各应调整多大幅度;薪资审核和发放则主要是针对后续的操作流程;至于总额管理,是为了在对年初所做的计划目标做出人工成本方面的回馈和跟进,并及时做出调整。

优秀的薪酬管理制度,必然是从实际情况出发,遵循独特性、程序性、有弹性、公开性等原则。关于独特性,是指企业的薪酬除了按照一般规则便于员工执行外,为吸引特殊人才,应当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性,在同行业、同等岗位上,与竞争对手相比,具备一定的优势;关于程序性,是指在什么时间、什么情况下什么样的员工能申请调薪,调薪幅度多大等,有配套的规则程序用以遵循;关于有弹性,是对超出了一般规则的特殊人才、特殊情况,应有具体的实施办法;关于公开性,是指薪酬制度应当向全体公布,以保障员工的知情权,增强凝聚力。

二、国内企业薪酬制度的几个主要问题

首先是对功能认识有误。包括管理层在内的企业员工大多只关注薪酬的保障功能,基本忽视其激励功能。不管工作贡献的多少,只管上班拿钱,薪资结构中的奖金逐渐变成固定的附加工资,长此以往,员工养成了很强的惰性和安全感,不愿意改变,薪酬失去激励功能。例如工龄工资的增加,本应参照员工绩效和贡献程度,事实上绝大多数企业是实行随着服务年限等额递增的方法,不太合理。

其次是制度设计缺乏战略高度。企业较多考虑公平原则、补偿性或利害相等原则、透明原则等,未能把薪酬体系构建与企业的发展战略有机结合,没能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妥善处理个人和组织之间的矛盾。

其三是薪资体系对外缺少竞争力,对内缺少公平,由于企业对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性工作不够重视,忽视不同员工对企业贡献的差异性,难以体现员工的能力高低,严重挫伤优秀员工的积极性,使劣币驱逐良币。

其四是薪酬结构存在重大问题,不同等级之间的薪酬水平差距太小。对高级智力资源的定价过低,致使国内企业虽然拥有世界上最廉价的企业家,却制造了世界上最昂贵的企业制度,引发大量亏损。

其五是薪酬结果与绩效考核未能真正挂钩。因岗位职责和工作流程不明确,标准不统一,不能具体量化,导致绩效考核的结果流于形式,起不到优胜劣汰的作用。

三、建立科学规范的企业薪酬制度

其一,要转换观念。引进国外较为先进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比如对动态激励问题的研究和应用把我国中小企业的实际情况与现代管理思想相融合,运用先进的薪酬管理理念改善整个人力资源管理的模式,以下属为中心,了解其真实需求,作出积极反应,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

其次,要坚持以战略为导向的原则。战略视角有利于组织获取和保持长期的竞争优势,但不是企业所有的资源和能力都可以成为持久竞争优势的基础,只有当其有价值、稀缺、难以模仿时,这种潜力才可能成为现实。以战略为导向的薪酬体系设计就是通过整合各种资源,形成企业的核心能力。

其三,建立全面薪酬制度,从整体上设计企业对不同员工、不同需求的回报,包括直接物质酬劳、间接物质酬劳、管理职责、职业生涯设计、从属关系等五大要素。薪酬不仅仅是纯粹的货币,还包括精神方面的激励,比如提供优越的工作条件,创造良好的工作氛围、培训机会和晋升机会等,缺少任何一个方面都可能使薪酬管理产生偏差。传统的薪酬制度存在许多弊端,例如高强度的工作、令人压抑的工作环境、眉毛胡子一把抓的管理方式、缺少对员工的长期投资、大锅饭式的激励制度和虚伪空泛的工作评估等,而按马斯洛的需求论,不同的人在不同的职业发展阶段有不同的需求,运用全面薪酬,可以对不同层次的人达到较好的激励效果。

其四,采用灵活的薪酬结构,侧重开发员工的潜能,把企业的薪资结构建立在授权、信任、缩减薪资类别和以业绩为导向的原则上,通过加大薪资中的激励成分,使员工对企业认同,兢兢业业,积极主动,充分发挥其人力资源优势。特别要建立和完善高管人员的绩效考核机制,从上至下,以有效的机制保证具有真正经营才能的人占据关键岗位。

21世纪的竞争主要是人才的竞争,人力资源成为企业发展过程中中越来越重要的要素,要成为合格的管理者,应学习、掌握现代薪酬管理理论和设计方法,大胆创新,大胆实践,根据企业内外的实际情况,建立公平有效的薪酬激励机制,使其逐步科学化、系统化、规范化,真正起到调动员工积极性和创造性的作用。与此同时,还要建立完善的监督制约机制以防范各级管理者的道德风险,配以具体量化的绩效考核体系,使薪酬与个人绩效充分挂钩,才能真正以薪酬管理作为突破口,带动人力资源管理,从根源上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

参考文献:

[1]李晓琳.企业在薪酬管理中的常见问题及其对策研究[J].时代经贸,2007(11).

第3篇

我国的国企薪酬管理制度虽然经过了多次改革和变化,但在本质上没有脱离计划经济体制的设计方式,现阶段我国国企在薪酬管理方面还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之处。

1.薪酬管理的计算方式陈旧。国企在计算员工薪酬时,一般都会根据岗位、员工学历、工龄和经验等因素来进行计算,这种方式没有将员工的工资和绩效联系在一起,或者绩效没有发挥其实质性的作用;

2.管理中存在一定的不足。国企的薪酬管理一般都会受到上级行业或部门的影响,员工的薪酬没有和市场、企业等因素相联系,人力资源管理方面也存在一定的欠缺,这种薪酬管理政策会造成国企员工素质和薪酬下降、企业经济效益下滑等问题;

3.缺乏激励机制。现阶段的国有企业中,过于强调平均主义,薪酬一般都根据资历来分配,没有建立激励机制,这就会使国企在经营方面缺乏一定的监督。由于在国企经营过程中没有形成完善的奖罚机制,对于国企管理者来说,在经营目标没有达到时,也不会对自身的发展产生太大影响;

4.薪酬增长方式单一。国企中员工薪酬的增长一般都是通过职位迁升获得的,员工要想获取更高的薪酬,就需要不断的升职,这样就会使高素质的员工发展受到制约,这种薪酬的增长方式不利于员工自身发展,也会给国企发展带来一定的消极影响。

二、国企的薪酬管理制度的背景

(一)国企高管的身份具有特殊性

国有企业在建国之初就为我国经济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随着我国社会的进步和时代的发展,我国的经济体制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国有企业仍然在我国经济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国有企业的高管不仅仅是企业管理的参与者,还是国家干部,具有一定的行政权利,也有进入政坛的可能,和其他的政府职员一样,国企高管也具有行政升职的机会,能够享受一定的制度权益。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形式下,在国有企业中,高管的国家干部身份已经淡化,在国企效益不断提高的情况下,高管得到行政升职的机会也不断减小,但国企的高官仍然由政府主管部门来委派,这就使国企高管的身份没有明确的划分界限。

(二)企业高管的业绩评价过程教复杂

国有企业不同于普通的企业,国有企业具有一般性和特殊性双重性质。国有企业作为市场竞争的主体,只有经过生产经营在市场上进行产品销售和服务,才能获得相应的利润,在这一过程中,要尽量缩减生产成本,使企业获得最大的经营利益,这就是国有企业的一般性特征。国有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一定要具有服务宏观经济、服务基础设施、促进就业、促进社会公平等社会功能,这些功能使国企具备不同于其他企业的特殊性特征。由于国有企业的经营目标多样化,这就使得国企高管的评价指标也具有多样化特征。非国有企业的经营目的就是为企业创造出最大的价值,企业高管的价值可以通过企业经营所获得的业绩来体现。国有企业经营的目标具有多样性,其地位也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这就使国企高管的价值与国企的业绩关系弱化,不能简单的通过国企经营的业绩来评价国企高管的业绩和价值。

(三)国企高管的激励方式的效率性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国有企业高管的身份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变化,这就使激励高管的手段变得多样。激励国企高管的方式包括资金补偿、职位晋升和股权分红等方面。国企高管的在职消费是一种激励手段,属于国企薪酬的管辖范围内,但这种激励方式与非国有企业相比,还缺乏一定的效率性。如果企业高管具备较大的权力,就可以自行设计激励方式,在获得相应权利的情况下,还能够获得一定的资金补偿,不需要迎合其他的激励要求。而企业高管中,权力较小的管理者,比较重视资金补偿,只能通过企业的盈利来获取一定利润,从而满足薪酬考核的目的。所以说,如果政府对国企高管进行薪酬限制,在一定程度上会使激励制度扭曲,导致国企高管进行自我激励的情况增多,从而不利于国企高管对企业的经营管理。

三、国企薪酬管理的具体措施

(一)加强对薪酬激励作用的认识

要想对国企薪酬进行科学的管理,就要加强对薪酬激励作用的认识。在企业中,只有利用科学有效的激励方式,才能促进员工的工作动力,只有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才能促进国企的生存和发展。薪酬激励是企业中经常使用的管理办法,企业管理者能够灵活的运用薪酬激励的方式来进行企业管理,通过薪酬激励能够衡量其管理的效果,正确的使用薪酬激励来激励员工,能使企业和员工得到共同的利益。

(二)建立健全国企薪酬的考核体系

对国企的绩效评定是建立国企薪酬体系的主要依据,如果没有在国企中建立科学的考核体系,薪酬激励就不会起到相应的作用。对国企进行绩效考核时进行国企管理的重要依据,所以在对国企薪酬进行管理时,要建立健全国企薪酬的考核体系,这样才能制定出科学、合理的薪酬分配计划。

(三)对国企人员的薪酬进行科学计算与分配

在计算国企员工的薪酬时,应该均衡的把握各分类之间的关系,在设计薪酬方案时,要以劳动力市场的薪酬为指导,并融入企业的激励方式和特点。一般的国际性公司在进行薪酬分配时,都会考虑以下几方面因素:员工的职位等级;员工所掌握的技能和拥有的资历;员工绩效。员工的工资结构一般由岗位工资、绩效工资和技能工资组成,岗位工资由所处岗位的等级划分,是决定员工工资水平的主要因素。在同一工作岗位上。员工受技能、资源占有量、经验和工作效率等方面影响,会产生技能工资方面的差异。绩效工资是员工完成企业经营目标而得到的奖励,绩效工资与员工为企业创造的价值挂钩。按照国企员工对企业发展的影响关系来看,国企员工的薪酬一般可以分为四个层次:经营者年薪制、高管岗位薪酬制、员工绩效薪酬制和技术人员项目承包制。只有对国企员工的薪酬进行科学的计算,才能使薪酬分配更加合理,从而促进社会分配的公平性。

四、总结

第4篇

(一)人力资源管理的方式与企业的发展战略相脱节

当前我国国有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可以说是为管理企业的工作人员设置的,而不是为企业的发展战略服务的,这就决定了国有企业人力资源部门的管理性质,而忽略了它为企业的发展方向服务的方面。在建国初期时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国有企业就没有什么企业发展战略,它的任务就是执行国家的计划安排,管理好设备、资源和人员,不要出什么问题,人力资源部门的主要任务就是管理好内部的员工。因此,国有企业人力资源部门虽然在企业人员的调配、招聘、薪酬乃至晋升等方面拥有很大的权力,但它却不是以服务企业的发展战略为目的,基本上是为了管理而设置的,因人设岗。总的来说,目前我国国有企业并没有完全摆脱了旧的人事管理体制的痕迹,人力资源管理与企业发展战略脱节的现象没有根本性的变化。

(二)缺乏一套行之有效的薪酬激励体系

以前我们搞平均主义,自然不可能有什么薪酬激励制度,不管你做得多还是少,结果都是一样的,这极大的打击了人们工作的积极性。这些年,国有企业经过了一些改革,这方面开始慢慢有了一些很大改善,对有突出业绩和贡献的员工进行物质和精神上的奖励。但还是依然有很多问题存在,主要是约束机制和物质激励之间的不合理,在国有企业由于不能充分地体现个人的业绩和贡献,因而也就无法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在一些垄断性的企业中,比如说能源、电力等国有企业,由于它们都处于垄断低位,收入普遍比较高,员工的工资也相对较高,但是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并不高。

(三)不注重企业文化的建设

仅仅依靠一套薪酬激励机制不可能使企业人力资源的效用最大化,主要是因为人是一种有丰富情感和需求的高级动物,而不是机械的经济工具,因此企业就需要有一套属于自己的意识、思想和价值观念等文化来作为企业文化来影响和感召企业的员工,并最终通过它转化为员工的思想和行为习惯。企业文化是任何物质都无法取代的,随着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文化里包含的核心价值观和哲学思想,对于企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我国国有企业还是以传统的方法向大家宣传一些管理层觉得对他们的管理有作用的一些思想,这种填鸭式的宣传对员工没有多大的影响,反而有可能会使员工产生一些排斥的想法。

二、国有企业人力资源及薪酬激励机制的改进措施

从大的方向上来看,我国国有企业人力资源和薪酬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实际上是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人事管理模式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不适应。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继续向前推进,行业的开放,以及经济全球化的进程,这一模式将越来越难以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因此,我们应该加快人力资源体制的改革,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薪酬激励制度和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来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

(一)高度重视人力资源管理,提升人力资源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

现代企业之间的竞争,从根本上来说,就是人才的竞争,是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竞争。企业应该重视人才的管理、引进和开发,而不能只注重眼前的利益,舍不得投入,或者是只管使用,不管培养。只有我们重视人才,我们的企业才能持续的发展下去,在市场中变得越来越优秀。

(二)制定公平、精确的激励机制

一套好的激励制度应该在秉持公平原则的情况下,广泛征求员工意见,根据大家的意见制定出一套大多数人认可的制度,并且把这个制度公布出来,在制度定下来之后,应当严格按制度执行并长期坚持下去;其次将其与考核制度结合起来,以此来激发员工的竞争意识,使这种外部的推动力量转化成员工的内在动力,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人的潜能。

(三)综合运用多种激励机制

不同的国有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特点而采用不同的激励机制,例如可以运用工作激励,即尽量把员工放在他所适合的位置上,并在条件允许的条件下轮换一下工作以增加员工的新奇感,培养员工对工作的热情和积极性;其次可以运用参与激励,通过参与,形成员工对企业认同感、归属感,进一步满足员工自尊和自我实现的需要。我国国有企业职工参与企业决策和企业管理的渠道有许多。其中,职工通过“职代会”中的代表参与企业重大决策较为普遍。但目前“职代会”只是一种形式,没有起到它应有的作用,因此在这方面国有企业仍有待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事实上激励的方式多种多样,主要是采用适合本企业背景和特色的方式,并且制定出相应的制度,创建合理的企业文化。这样综合运用不同种类的激励方式,就一定可以激发出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企业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四)建立和实施多渠道、多层次的激励机制联想集团的激励模式可以给我们很多启示,其中多层次激励机制的实施是联想创造奇迹的秘方,联想集团将薪酬激励机制放在很重要的位置,将员工的想法和企业的战略结合起来,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而采取相应的变化。联想集团在不同时期运用着不同的激励机制,对于联想集团的创始人,他们以满足员工的物质方面的激励作为首选方式,因为当时人们对物质方面有着强烈的需求。而当改革开放十年之后,员工逐渐对不仅仅对物质上有需求,与此同时在荣誉职称等各方面都有需求,从这些方面出发,联想制定了合理的、新的、有效的激励方案,那就是尽量通过员工们的这些需求作为他们的激励方向。除此之外,他们开始想办法了解员工需要的是什么,把主要的和次要的、合理的和不合理的都分清楚;哪些是现在可以满足的,或者是今后努力才能做到的。总之,联想的激励机制主要是把激励的方法、手段与激励的目的相结合的方式,从而达到更好的激励效果。而由于激励的手段是灵活多样的,根据不同的人才不同的激励制度,决不能一直使用一种制度,这种因时而变的管理方式值得我们国有企业推广和学习。

(五)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第5篇

摘要:宽带薪酬作为一种新兴的激励手段,不断得到各国政府部门的关注和尝试。本文立足于我国公务员工资制度的现状,分析了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同时引入了宽带薪酬的概念并介绍了该模式的优势;在此基础上,就将宽带薪酬模式的理念引入到我国公务员工资体制的建设中提出了几点看法。

 

关键词:宽带薪酬 公务员 工资制度改革

宽带薪酬能够使公务员树立绩效优先的理念,使其更为注重个人技能的发展和能力的提升。因此,从宽带薪酬的视角分析如何完善公务员工资制度,对于我国政府职能的高效发挥、行政体制的深化改革有深远的意义。

 

一、现行公务员工资制度分析

2006年6月,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改革公务员工资制度的通知》(国发[2006]22号)主要就以下方面进行了完善:第一,公务员收入水平增长,差距逐步拉开。从岗位工资来看,平均工资是2006年工资改革前的两倍左右,而高级领导岗位与低级别公务员的工资差是11.76倍,是改革前的6.76倍。第二,收入分配规范化、标准化程度提高。第三,级别激励机制略有提升。工资级别从原来15个增加到了27个,每个职务分别对应数个级别。

 

在工资制度改革后,虽然对公务员的薪酬进行了一定程度上的科学化、系统化的调整,但在某些方面仍然存在着不足和缺陷。首先,公务员工资制度激励作用较弱。职务与级别工资的标准极差偏低,在现实当中,不同机关部门内的公务员岗位职责差异很大,相同的工资往往无法调动公务员的工作主动性。其次,公务员工资制度与我国收入分配的发展趋势不符。公务员的工资体系并非是“橄榄形”两头小中间大的模式,偏离了我国目前收入分配的发展方向。最后,当前公务员工资制度可能导致“彼得高地”现象,致使行政效率低下,人力资本得不到有效利用。

 

二、宽带薪酬的内涵和优势

根据美国薪酬管理学会的定义,宽带薪酬指将多个薪酬等级重新整合,形成薪酬等级相对较少但是每一薪酬等级的范围却相对较宽的新型薪酬体系,其目的是使绩效比岗位更重要,最大特点就是级别压缩。宽带薪资结构比较典型的模型是,存在四到六个等级的薪酬等级,每个薪酬等级的最高值与最低值之间的变化率通常可以达到100%-300%。

 

与传统薪酬模式相比较,宽带薪酬有如下优势:一是有利于消除组织臃肿层级,提高工作效率。二是有助于激励员工发展自我,提升工作能力。三是有益于岗位轮换和工作调整。

 

三、将宽带薪酬的理念引入我国公务员工资体制改革的思考

1.完善我国行政体制,依法行政

要引入宽带薪酬,首先必须完善我国行政体制,优化各级政府的权力划分。应当积极推进依法治国,健全法制,依法行政。把各级行政组织以及相关工作人员的职、责、权及工作内容、程序,通过立法确定下来,降低公务执行中的主观性和随意性。就我国目前的情况看来,在官僚制仍未完全成熟且法制建设尚未完善时不宜广泛实行宽带薪酬体制。

 

2.逐步将绩效导向的理念引入到公务员薪酬管理中来

(1)完善考核评价体系,优化岗位分类、量化考核指标。首先,要做好岗位分类管理,对各岗位进行评估。其次,绩效考核指标必须量化,只有在公共部门的各项工作能够被合理地分解成可量化的项目或任务的前提下,才能通过项目评估或绩效指标考核来科学合理地评定公务员的工作水平。因此,进一步完善政府部门的职位评估和绩效考核至关重要。

 

(2)建立绩效管理信息系统。公共部门绩效评估所需要的信息量大,涉及的范围广,若只是在开展绩效评估时才去收集,通常是不全面不完整的。应当构建一套绩效管理信息系统,及时对公务员的绩效数量指标进行统计、归纳、整理。

 

(3)灵活运用多项激励手段。根据戴维·奥斯本的理论,提高组织绩效的手段有多种多样,其中有精神奖励、绩效工资、一次性奖金、带薪休假、增益共享等。通过运用多项激励手段,能够使公务员获得尊重感和荣誉感,从而提升工作效率。

 

3.优先在专业性强的技术岗位试点

在上述两个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可以考虑在一些职能比较单一、任务易于量化的部门或专攻技术类的岗位首先试行宽带薪酬制。因为这类职位最具备实行宽带薪酬的特点,这类岗位本身所含的技术性可以被量化,同时公务员付出了努力与部门绩效成正比,可对这类岗位逐步试行宽带薪酬制度以强化激励作用,观察宽带薪酬对公务员工作业绩的激励成效;如效果显著,可进而延伸到事务性岗位的公务员,在量化岗位职责,有确切绩效指标的前提下,逐步推行宽带薪酬制度。

 

综上所述,我国公务员工资体制应该在不断加强行政体制改革的基础上,积极借鉴宽带薪酬的一些先进理念,对我国公务员工资体制加以逐步改进。

参考文献

[1]吴木銮.公共部门的宽带薪酬:比较与前瞻[J].中国行政管理,2010(2):71-76

[2]马超.基于宽带薪酬构建中国公务员薪酬体系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1(23)

第6篇

薪酬和福利制度是企业人力资源激励机制中的重要内容,对企业而言是一把双刃剑,如果能够设置合理的薪酬和福利制度,可以稳定人才队伍,调动员工的积极性,能够促进企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反之,则会导致员工在工作中出现不满的情绪,影响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影响企业的正常运转。因此建立合理的薪酬和福利制度,是当前国有企业发展过程中的一项迫切的任务。

1 国有企业薪酬和福利制度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国有企业的改革程度不断加深,薪酬和福利制度的改革是完善企业激励机制的重点,很多国有企业都在薪酬和福利制度的改革过程中进行积极的探索,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

1.1 目前国有企业的薪酬分配制度不科学、不完善

目前国有企业中主要使用的是年薪制、职务工资制、绩效工资制等。单一的分配制固然能够激励其中一部分员工,但是挫伤了大部分职工的工作积极性。

年薪制激励作用大,但是容易引发短期的行为,无法调动经营者的长期的积极性,其激励作用的有效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考核指标的全面性、科学性、准确性和真实性。

职务工资制是严格的职务等级对应相应的工资等级,但工资浮动比较小、员工晋升的机会比较小、个人发展规划比较窄,会影响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绩效工资浮动部分比较大,有利于部分岗位员工工资收入与员工个人业绩挂钩、有利于工资向业绩优秀者倾斜,但是往往一些管理岗位的工作成绩和工作效率无法直接与企业的经济效益挂钩,不容易操作。

1.2 在薪酬分配过程中的平均主义比较严重,没有真正发挥薪酬的激励作用

在分配时平均主义和大锅饭现象比较严重,因此导致企业内部的不同人员的薪酬福利待遇差距不大,应该获得更多收入的人没有得到相应的待遇,挫伤了优秀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致使薪酬的激励作用不能够得到有效的发挥。

分配中的平均主义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没有完善的考核体系,一些工作内容没有办法进行量化与考核,导致薪酬分配没有根据,无法拉开分配档次;二是薪酬和福利分配过程中的导向不够清晰,对于核心员工、骨干力量和科技人才没有政策上的倾斜,导致在分配时薪酬并没有多大的差距。

1.3 薪酬水平的市场化程度低

当前国有企业普遍低层员工的收入水平比市场同等职位的人员收入要高,但是中高层员工所获得的收入相对于市场水平来说偏低(部分垄断型企业除外),导致部分国有企业在薪酬上缺乏的竞争力,不仅不能吸引优秀的人才,反而导致内部的经营管理人员流失,进而影响人才队伍的稳定性。

2 加强国有企业薪酬和福利制度改革的策略

2.1 建立现代薪酬体系,采取多元化的分配方式

一个单位内部不能只简单地采取一种分配形式,应提倡多种形式的并存,分层建立薪酬激励约束机制,实行多种工资分配形式的有效组合。对于不同类型的工作,可以选择不同的薪酬结构,同时根据工作层次的高低来制定实际的薪酬组合。

对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可实行年薪制,并提高年度考核兑现在总收入中所占的比重,同时设置多种长效激励项目,避免由于短期利益刺激造成的短期行为。建筑施工行业由于行业内部恶性竞争,利润低下,为了追求产值和利润,职工和农民工工资往往不能正常发放,国家强制的社会保险不能正常足额缴纳,这已经成为严重阻碍企业乃至行业生存和发展的绊脚石。针对这一现象,近两年来集团公司在对二级单位正职进行经营业绩的考核时,将不得拖欠职工社保款作为考核指标之一后,各二级单位拖欠社保款的情况有所改善。但笔者认为应加大该指标的权重,并将企业职工的平均工资增长与企业经营管理者的年度考核兑现联动起来,才能确保企业经营管理者与企业的实际经营情况挂钩。

对于中层管理者和核心人才实行职务工资制,将工资水平与个人能力和专业技术水平挂钩,以便各司其职、各展所能。

对于基层操作人员采用绩效工资制,奖勤罚懒,鼓励员工多劳多得。

2.2 在薪酬分配上必须体现明确的导向性

不同工作之间的价值存在一定差距,这是一个客观现象。对薪酬结构进行优化时,应根据具体工作性质、不同的工作层次等选择合理的薪酬水平。对那些的确有特殊贡献、影响企业发展的关键性人才不妨予以重奖;专业人才的报酬要随行就市。必须以具有吸引力的薪酬待遇,确定核心人才、骨干员工和科技人才的收入水平,确保留住并吸引企业的中坚力量;参照当地劳动力市场平均工资水平,保证普通员工的平均工资水平。

2.3 关注考察的重点,体现不同层次之间的绩效差别

现在国有企业中普遍存在的现象是基层操作人员的工作便于量化,往往通过工作效率反映基层操作人员的实际工作表现,考核的标准也比较清晰,因此比较容易实现对操作人员的绩效管理。但是管理人员的工作成绩往往不能以数据直观地反映,导致绩效不能量化,因此管理人员的考核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瓶颈。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在企业发展过程中需要做好管理人员的岗位分析,对每个岗位的工作职责、内容以及相关的要求进行掌握,才能在此基础上建立起合理的薪酬、制定合理的考核标准,从根本上解决考核难这一问题。对于高层级的经营管理人员,将经营效果作为考评的重点,对于中层的管理人员的考核应侧重于考察工作能力和工作

水平。

2.4 完善国有企业长期激励的其他措施

第7篇

关键词 师资队伍 薪酬 激励

1 有关薪酬激励的概念

1.1薪酬

薪酬是单位员工从事某个组织所需的劳动,而得到的以货币形式和非货币形式所表现的补偿,是组织支付给员工的劳动报酬。我们现在所提到的薪酬概念与传统的"薪""酬"是不尽相同的,传统上把一次性支付的报酬称为"酬",以年计付的报酬为"薪",以月、日、时等单位计付的称为"工资",所以,薪酬的构成体系在其表现形式上就可分为"货币形式"和"非货币形式"两种表现形式,即通常所说的"经济性报酬"和"非经济性报酬"。经济性报酬包括工资、奖金、津贴、福利等以货币形式所支付的报酬,而非经济性报酬则包括工作兴趣、环境、挑战性、人际关系等非货币形式的报酬。传统的薪酬只是对直接经济性报酬,特别是货币工资感兴趣,传统企业管理理论将报酬作为唯一的员工激励手段,而报酬形式的多样化促使人们对薪酬概念有了全新的认识,非经济性报酬也成为薪酬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为激励员工的另一个重要手段。

1.2薪酬激励

1.2.1薪酬激励

薪酬激励是根据劳动者的劳动特点和劳动成果设计出的一套能充分调动劳动者工作积极性的劳动报酬发放标准和方式。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威廉・詹姆士研究发现,在缺乏科学、有效激励的情况下,人的潜能只能发挥出20%-30%,科学有效的激励机制能够让员工把另外70%-80%的潜能也发挥出来。 而薪酬激励又是激励机制中最重要的激励手段,是目前组织普遍采用的一种有效的激励手段,它相对于内在激励,管理者更容易控制,而且也较容易衡量其使用效果,如果能够真正发挥好薪酬对员工的激励作用,就可以达到组织与员工"双赢"的目的。薪酬激励不单单是金钱激励,实质上已成为组织激励机制中一种复杂的激励方式,隐含着成就激励、地位激励等,因此,薪酬激励能够从多角度激发员工强烈的工作欲望,成为员工全身心投入工作的主要动力之一。

1.2.2教师薪酬激励

所谓教师的薪酬激励是根据教师的劳动特点和教师的劳动成果设计出的一套能充分调动劳动者工作积极性的劳动报酬发放标准和方式。教师薪酬制度可以说是当前对教师积极性影响最大的一项制度,高校的薪酬体系到底能对教师的积极性产生哪些方面的影响,影响程度怎样,是我们解决教师工资制度缺陷,提高教师的积极性首先要面对的问题。如今在经济全球化和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大环境下,教师是否愿意坚守自己的教学岗位,是否愿意为教学工作投入全心全力,都取决于他们所能得到的薪酬是否具有竞争性和激励作用,所以教师的薪酬管理成为教育领域人力资源管理的一项最重要的内容。

2 深化我校教师薪酬激励制度的必要性

2.1 从高校教师的工作特点看教师薪酬激励的必要性

高校教师的工作特点决定了教师薪酬需要激励。高校教师的薪资标准是由教师劳动复杂性高、教师人力资本投入价值大的特点决定的。高校教师作为职业化的教育工作者,其主要任务是通过对学生实施高等教育,系统地、大规模地提升大学生的人力资本价值,高校教师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其提供的教育服务多大程度和多大规模上改进了教育对象的人力资本水平。所以要求教师薪酬需要一定的激励作用才能在一定程度上补偿高校教师高强度、高复杂性的劳动投入。

2.2 目前我校教师薪酬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

2.2.1 薪酬与实际贡献有差距 兰州商学院实行的是岗位津贴制,不同的岗位实行的是不同的津贴档次。职称相同的教师根据晋升职称的年限不同又分为五个档次,这种分配制度尽管对不同岗位人员的津贴进行了区分,拉开了差距,但是学校岗位设置依据仍源于现有的职称状况,将现有职称等级作为岗位津贴等级,确定岗位津贴,这在一定程度上又陷于"平均主义"的分配模式。

2.2.2 忽视内在薪酬的激励作用 非经济性报酬也称内在薪酬,包括工作兴趣、环境、挑战性、人际关系等非货币形式的报酬,内在薪酬对高校教师的激励作用是不可替代的。西部地区很多高校为了吸引人才,与发达地区攀比物质条件,但是却忽视了内在薪酬,从而导致教师的积极性受挫甚至是人才流失。

2.2.3 内在薪酬比重小而导致教师即使拿高工资也不满意的现象 随着西方发达国家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改革与创新,发达国家的人性化管理气氛也越来越浓,这些国家的高校大多为教师的工作提供了最大便利,如自动化办公系统,冷气与暖气设备等等。在美国还有普遍设立的教师自发组织-教师中心,其主要职能是保证教师业务能力的提高,促进相互学习,是适应教师在职培训的一种组织形式。同时西方高校人性化管理氛围也为高校教师提供了一个公平和睦的人际交往环境,使教师在工作之余体会到学校的人性关怀。中国的高校的薪酬体系中普遍存在经济性报酬的比重太大,工资与奖金的高低成为衡量教师工作表现的一个直观尺度。这无疑对高校人文管理产生了一个巨大的冲击。所以我校部分教师感觉自己的人生价值并没有得到学校的重视与认可,便产生了"即便有再多的钱也不愿接受这份工作任务"的想法,所以经济性报酬并不一定能对教师产生最佳的激励。所以我国的高校需要对教师付予更多的人性关怀,关注他们的工作和生活近况,及时肯定他们的价值,并给他们提供成长机会与自我实现的机会。

3 对深化兰州商学院教师薪酬激励制度设计的构想

兰州商学院前身为甘肃财经学院,始建于1958年,先后隶属原国家商业部、原国内贸易部领导,是黄河上游甘、青、宁三省(区)唯一的一所以本科教育为主的高等财经类院校。1998年7月根据国务院《关于调整撤并部门所属学校管理体制的决定》精神,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地方为主的管理体制。所以,学校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甘肃省财政状况,地处西部的甘肃在全国又属于经济落后地区,因此,结合我校状况,提出教师薪酬激励制度设计的构想。

3.1 薪酬激励制度的设立原则

通过对我校薪酬体系存在的问题和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的分析,我们首先应该要把握薪酬激励制度的设立原则:

3.1.1 公平性即组织的员工对薪酬的公平感,也就是对薪酬发放是否公正的认识与判断,是设计薪酬体系和进行薪酬管理时首先要考虑的。高校薪酬体系的公平性则要体现三大原则:第一,薪酬反映教师的个人价值。高校薪酬设计应以当地相似人才薪酬为参考,使高校员工在比较过程中产生公平感。第二,薪酬反映教师工作的价值。高校教师的各工作岗位及对学校的贡献是有差异的,但都需要相应的知识、能力和经验,只有薪酬反映工作价值,才能使高校教师产生组织内部公平感。第三,薪酬反映工作绩效。只有与绩效相挂钩,才能使薪酬设计有一个客观标准,才能保证考核的科学性与分配的公正性 。①

3.1.2竞争性即在社会上和人才市场中,高校的薪酬标准要有吸引力,才足以在高校竞争中招到所需人才,同时也达到留住人才的目的。要使高校薪酬具有竞争性,并不是薪酬越高越好,薪酬的竞争性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它要受到高校所处的地理环境、经济环境等的影响。实际上,员工与高校之间存在一种博弈关系,高校一方面想通过较高的薪酬吸引足够的急需人才,另一方面则尽可能的减少人力资本成本。所以,有竞争性的薪酬水平应该是保证吸引足够所需优秀人才的最恰当的薪酬水平。减少人力资本成本。所以,有竞争性的薪酬水平应该是保证吸引优秀人才的最恰当的薪酬水平。

3.1.3 经济性:提高组织的薪酬水准,固然可以提高薪酬的竞争性与激励性,但同时不可避免地导致人力成本的上升。所以,薪酬水平的高低不得不受经济性的制约,即要考虑单位的实际承受能力的大小。高校需根据自身的经营状况,设置适应自身的薪酬体系,在总成本一定的情况下,尽可能发挥薪酬的经济价值和激励作用。

3.1.4 民主性:高校的薪酬体系需要建立在对员工薪资满意度的调查基础上,让员工充分反映薪酬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并让员工参与到薪酬设计和薪酬改革的过程中来,让高校从整体出发,和员工共同建立一个适合本校特点的薪酬系统。高校也应开发一个良好的薪酬信息沟通渠道,让员工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使管理者及时得到反馈信息,使高校的薪酬体统处于动态的最优状态中。

3.2 薪酬激励制度设计模式

目前,我校教师的薪酬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即:基本工资、职律贴和社会保障福利。根据《兰州商学院校内岗位津贴制度实施办法》②,建议加强对绩效工资的核发,具体如下:

3.3 对薪酬中经济性报酬的设计

目前我校对教师津贴的发放制度设计相对比较合理,能够体现"按劳取酬、优劳优酬、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相对校内其它工作人员,津贴发放向教师系列略有倾斜。岗位津贴制度实行以来,在调动教师的积极性,鼓励教师投身于科研课题的探索和研究,培养教师吃苦耐劳的精神方面得到明显体现。现有的教师岗位津贴制度应加强对教师反馈信息的搜集,以便及时加以调整。另外,还应加强对教师绩效工资的核发,建议应设立"绩效考核奖""特殊贡献奖"和"全勤奖",进一步激励教师的教学科研的积极性。

3.4 对薪酬中非经济性报酬的设计

3.4.1 内在薪酬的设计 直接的经济性报酬能够在中短期内激励员工并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我国高校长久以来的传统意义上的薪酬就是"基本工资十奖金十福利"的直接经济型薪酬模式,但随着人力资源理论的发展,高校的薪酬体系也发展成为人力资源投资和激励机制的角度出发的物质与精神激励的总和。高校的精神激励是一种让教师终身受益的报酬形式,对许多教师而言,他的分量举足轻重,决定了教师的流动问题。高校为教职工提供的内在非经济性报酬主要体现在为教师提供适合其能力的有兴趣、有挑战性的工作;改善教师的工作环境与设施;关心教师的生活质量,给予有弹性的工作时间,对其工作给予口头或书面的表扬等非货币奖励;为职工提供培训、晋升机会和提高其名望的机会等。实践表明,内在的非经济性报酬能对高校职工产生较强的激励效应,因此高校应该把内在和外在薪酬结合起来,让教职员工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并看到自己的发展前途,激发其努力工作的意志。

3.4.2 福利制度设计 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高校的福利与保障体系也成为高校薪酬体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高校人力资源战略决策的重要方面。高校的福利是为吸引教师和维持教职员工稳定而支出的作为基本薪金的补充项目。高校的福利大致可以分为失业保险、医疗保健、退休保障、带薪假期等等。传统的高校福利是缺乏针对性和灵活性,不论教师是否需要都必须接受的一种福利形式。而现在高校应该提倡一种全方位和自助式的福利计划③。全方位的福利指高校为教职工提供多种多样的福利形式,例如,住房利:以成本价向教师销售住房,房租补贴,为特聘教师配给全免住房;交通利:为教师提供免费班车,报销员工差旅费,或为员工代购优惠的公交月票等;饮食利:提供工作餐,专设教职工食堂或教职工伙食窗口,或为员工发放工作餐补助;医疗保健利:免费为员工进行年度身体健康检查,打预防针,实行公费医疗制度,发放医疗药品补贴;有薪假期:保证教职员工双休日的正常休息,给员工一定的事假、探亲假,为业绩表现良好的员工提供出外旅游考察的机会等;文化福利:为教职员工提供娱乐设施和体育锻炼设施,举办教职工联谊会或其他集体活动,为退休教师设立摄影小组、书法协会等;其他保险福利:为教职工设立失业保险、养老保险、汽车保险、个人财产保险等等。自助式福利则是教师可根据自身的需要来选择接受福利的形式,比如,教师可以选择放弃住房福利而争取更多的退休保障。而如果夫妻双方均为高校教师,则他们可以选择放弃一方的医疗保险而争取一份汽车保险。这种自助式的福利计划具有高弹性的特点,能获得教师的普遍认同,同时学校也可以在总支出不变的情况下,提高福利薪资的效益,发挥其最大的灵活性和激励作用,不失为一个双赢的方案。

综上所述,增强高校师资队伍的稳定性,充分发挥高校教师自身的积极性、自主性和奉献精神,必须要在薪酬改革的过程中加强薪酬体系尤其是薪酬体系中内在薪酬对教师的激励作用,让高校教师的薪酬体系向多层次、宽泛化、严考核、高激励发展,增强教师对薪酬制度的满意度,从而加强其工作的积极性。这一工作同时也需要国家政府、高校自身和教师本人三方面共同努力来完成。希望一些建议措施能为解决我校薪酬体制存在的问题做出一定的贡献,从而进一步促进我校薪酬体制改革,充分发挥高校人力资本的价值,促进高校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谭铁群、刘国买.激励理论与高校教师绩效薪酬机制研究.技术经济. 2004年第2期

2. 参见《关于印发〈兰州商学院校内岗位津贴制度实施办法〉的通知》,兰商党发〔2004〕10号文

3. 邱汝芳.以人为本 创新高校薪酬激励制度.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6期

4.杨剑、白云、朱晓红.激励导向的薪酬设计.中国纺织出版社,2003

5.骆品亮、周红、陆毅.高校薪酬制度的国际比较及其对我国研究型高校薪酬制度改革的启示.上海科学管理.2003年第2期

6.曾湘泉、赵立军.构建有利于高校人才队伍建设的薪酬制度.中国高等教育. 2004年第5期

7.阎红梅.经济欠发达地区高校薪酬制度改革的思考和探索.

8.邢志杰、闵维方.浅议高校岗位津贴制度的激励机制.中国高等教育. 2005年第21期

9.郭梅、刘珏琏、郭英英.高校教师激励机制初探.集团经济研究. 2005年第10期

10.陶志梅.我国高等院校教师薪酬制度改革的回顾与思考.天津市教科院学报. 2005年第5期

第8篇

【关键词】绩效工资;基层医疗机构;薪酬制度;改革

一、推行“新医改”对基层医疗机构的影响因素

1.新“医改”政策的实行,限制了基层医疗机构收入的增长

新“医改”政策实行之后,国家部委和省市对于医疗服务和药品的定价机制进行了规定,基层医疗机构执行基本药物制度以及药品零差率制度,药品利润不再是基层医疗机构的主要利润来源,大大减少了基层医疗机构收入。

2.医保政策对基层医疗机构的影响

目前,城乡居民保险基金的有限性和人民群众医疗保健需求的无限制增长的矛盾日益突出;再加上实施分级诊疗,医保报销比例的差距拉大,更多的病人选择在基层医疗机构就医致使基层医疗机构人员工作量大幅度上升;同时医保实行“双控”(控制总额、控制标准),导致整个基层医疗系统医保资金总额不足,形成基层医疗机构病人收治越多,单位就会承担更多的费用,迫使基层医疗机构控制就医人数,“基金的有限、分级诊疗、双控”三者同时加剧医患矛盾。

3.基本工资所占比重较大

对于基层医疗机构来说,基本工资占基层医务人员整个薪酬体系的比例较大,绩效工资所占的比例较小。绩效工资对于基层医务人员的激励有限,并没有产生较大的激励效果。特别是农村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等,基层医务人员薪酬差不多全部属于基本工资范畴,其他绩效、福利奖金等较少。

二、基层医疗机构中绩效工资改革存在的问题

1.医务人员严重缺乏

我区基层医疗机构公招的起点学历为大学本科,引进人才至少是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加之部分基层医疗机构距城区较远,相当一部分本科学历的医学专业毕业生或者是具有副主任及以上职称的专业人员不愿到基层医疗机构工作,即使到基层工作的,也因生活、工作与预期目标相差较大,特别是绩效总额受限后,待遇水平上不去,导致其中的部分人员流失。据统计,近年来在各街镇卫生院引进的人才中,辞职的就有20余人。

2.绩效工资总额受限

目前重庆市渝北区基层医疗机构的绩效工资遵循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水平相衔接的原则,按照“托底限峰”的办法核定。所谓“托底”,就是对工资水平较低的单位,保障其收入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水平;所谓“限峰”,就是对工资水平较高的单位,根据单位的功能定位、经常性收入、社会公益目标任务完成情况等综合核定其可保留的、合理的部分,实行动态管理,在一定时期内限制其再提高。

从2010年起,由人社、财政等部门根据上年度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水平来核定当年度渝北区基层医疗机构的绩效总额,上涨部分在“高出部分”冲抵,直到冲平“高出部分”。意味着很长一段时间内基层医疗机构工作人员的人均绩效不能高出2009年的人均绩效水平。即:基层医疗机构的绩效总额与机构运营、服务数量、服务质量、群众满意度、居民健康改善程度无关,而只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水平有关,如果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水平长期不变化,基层医疗机构不管如何发展,绩效水平总是一定的。

我们分析了近几年渝北区的几组数据,2010―2015年的人均绩效无明显变化,但2010年到2015年,基层医疗机构工作人员的人均门诊人次、人均出院人数、人均实际占用床日出现下降趋势,表明基层医疗机构人员对绩效考核管理产生了抵触情绪,工作缺乏积极主动性。

3.超额劳动得不到价值体现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大部分的基层医疗机构的基本工资所占比重较大,而在重庆市渝北区,卫生部门和人社部门通过调查研究,对基本工资所占比重进行了微调,确定基本工资加18%的绩效工资为固定发放,绩效工资的其余部分用于考核浮动发放,并且建立了较为合理的主管部门对基层医疗单位绩效动态考核体系。但在单位的分配中,因为基本工资占比较大,绩效工资在不同岗位的人员之间差距太小,占比少,不能体现优绩优酬。特别是在风险高、技术强、责任重、超额劳动多的岗位上不能体现绩效的激励作用,致使这部分工作人工作满意度和忠诚度也随之下降。

三、绩效工资改革背景下对基层医疗机构薪酬制度构建的几点建议

1.建议绩效工资增长机制

根据基层医疗机构的运营状况,在完成岗位职责和社会公益目标任务的前提下,将单位收支结余一定比例作为绩效工资高出部分进行发放,该笔资金可用于增加医疗业务大,承担风险高、技术要求强、责任重的科室或者医生的绩效工资,从而实现“奖勤罚懒,多劳多得”,改变目前的“大锅饭”现象,从而为基层医疗机构留住人才,调动广大医务人员积极性。当然只有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合理的绩效工资增长机制,才能留得住人,才能在基层医疗机构中建立一批高素质的医疗人才队伍。

2.建立完善人事岗位考核制度

在公立医疗机构中,薪酬分配制度改革依附于人事制度的改革,只有认真落实了竞岗位责任制度,做好人事考核制度,明确各个岗位的岗位要求和职责范围,通过定期考核,达到岗位要求之后才能续聘在岗,绩效工资制度才有坚实的基础。同时,通过外部聘用、人才引进,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参与岗位竞争,形成更好的激励机制,深入实行绩效工作改革。

四、结束语

如何让基层医疗机构的薪酬制度达到公平、公正、合法及有效激励的效果,是基层医疗机构薪酬制度构建的关键。绩效工资改革要充分考虑基层医疗机构的可持续发展,要打破传统绩效考核观念的约束,在不断地实践过程中优化绩效考核体系。

参考文献:

第9篇

关键词:薪酬管理;薪酬设计;宽带薪酬;岗位绩效薪资;薪酬经济学

中图分类号: D912 文献标识码: A

正如我们所知,薪酬管理是指在组织发展战略指导下,对员工的薪酬支付原则、薪酬策略、薪酬水平、薪酬结构、薪酬构成进行确定、分配和调整的动态管理过程。薪酬管理的内容包括:薪酬水平的研究及调整、薪酬结构的改善、薪酬制度的设计、薪酬形式的采用和薪酬成本的控制等。而薪酬经济学是运用经济学的分析方法研究薪酬管理实践的学科,是人事管理经济学的细分学科,是为薪酬管理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分析框架,在薪酬模式的设计和具体管理技术和方法中体现出经济学的思想精髓。[1]

一、企业背景

上海申通地铁集团有限公司属于技术研究型企业,是基于行业的技术管理和科研管理工作而设立的,以非赢利为目标的技术应用型企业,它的主要职责是解决技术难点、突破技术瓶颈,在此基础上进行科研项目的研究,继而形成行业的技术规范和技术标准。企业的员工主要来自于行业内的规划设计单位、建设单位和运营单位的高学历、高专业素质的技术骨干。在企业成立初期的薪酬制度设计中,不仅要考虑薪酬制度的公平和公正、薪酬制度的激励性,更是不同薪酬制度的融合,更注重员工对薪酬制度认同和满意度。

二、薪酬制度设计的原则

通过薪酬经济学原理,不难看出薪酬制度设计前期准备十分重要,首先提升薪酬激励性的关键在于对员工岗位的客观评估,为加强评估的客观性,我企业采用全员参与第三方指导模式,员工通过评价培训普及岗位评价专业知识,通过员工积极参与岗位评价,既可以获得岗位评价的真实资料,更能让员工了解岗位评价流程和对岗位评价结果的认同。其次加强市场调查,采用企业内部市场调研,通过代表访谈了解员工的心理期许;采用走访具有相似型的设计规划单位,了解相关薪酬制度及制度背景,使自身的薪酬制度更具有市场合理性和公平性。最后是加强薪酬制度的宣传与反馈,在薪酬制度建立过程中加强信息透明化、公开化,强化总收入概念,使员工进一步明析薪酬制度的相关信息,及时沟通、调整和反馈,增加员工的归属感。由此,根据我企业和员工实际状况,明确了薪酬制度设计的几项原则:一是市场参考与企业自身特性相结合的原则:即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参考市场薪酬情况并结合企业自身特性持续发展的要求,同时保障员工获得正当劳动报酬的权力,充分体现了社会效益、企业效益与员工利益的共同提升。二是竞争性与公平性相结合的原则:即以战略目标为导向,在岗位评估的基础上,以岗位对企业的贡献为基本依据,奉行“公平、公正、激励”的薪酬管理原则,在客观评价员工业绩的基础上,体现以选拔、竞争、激励、淘汰为核心的用人机制,以引进、培养优秀拔尖的专业技术、管理人才,打造核心竞争力。三是梳理与整合并行的原则:进一步梳理企业的员工的薪酬特点,根据员工所具有的高学历和高职称特点,同时结合企业实际,整合不同的薪资制度,建立具有自身的特点的薪酬制度,将各类员工纳入企业薪酬管理体系中,理顺各类员工的薪资关系。四是完善薪资结构、强化薪资总收入:在归并各类津贴和补贴的同时兼顾员工的个性特点,完善员工薪资结构,强化员工的薪资年总收入的概念,充分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有利于员工收入与市场劳动力价格接轨,有利于公司留住和吸收从事核心业务、具有核心技能的高素质技术、管理人才。这些原则的确立基本兼顾了薪酬制度的确立和选择,薪酬水平和薪酬结构的选择以及薪酬的激励作用,更体现了不同背景员工对薪酬的期望和认同。

三、薪资结构设计

根据美国学者来尔・M・斯潘塞和塞尼・M・斯潘塞提出的著名“素质冰山模型”:将人的个体素质的表现方式划分为表面的“冰山以上部分”和深藏的“冰山以下部分”(如图所示),“冰山以上部分”即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等外在表现,是可以了解测量的部分,而“冰山以下部分”包括社会角色、自我形象、特质和动机,是人内在的、难以测量的部分,却对人的行为和表现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以此理论为依据,通过市场劳动价格和相关单位的薪资水平调查,企业的业务流程分析和岗位估价分析,我企业建立以绩效薪资为核心,以岗位薪资为主干,以基本薪资为基础的的宽带岗位绩效薪资制薪酬分配制度,把岗位绩效薪资分为基本薪资、岗位薪资、绩效薪资三部分具体结构如下图所示,其中:基本薪资和岗位薪资占员工预期薪资的40%,绩效薪资占员工预期薪资的60%,通过基本薪资来激励员工的素质提高;通过岗位薪资来提升员工的岗位胜任力;通过绩效薪资来激励员工潜能发掘和自我价值的实现和企业的认同度。在企业薪薪酬设计中,企业把基本薪资作为表象薪酬激励,把岗位薪资和绩效薪资作为潜在薪酬激励。

(一)基本薪资包括基础薪资、工龄薪资、学历薪资、职称薪资:

1、基础薪资是指由企业确定的、所有岗位统一的薪资。

2、工龄薪资是指以员工的外单位工作年限及本企业工作年限为计薪依据的薪资。

3、学历薪资是指以国家承认的学历为计薪依据的薪资。

4、职称薪资是指以企业聘任的专业技术职务为计薪依据的薪资。

基本薪资属于资历薪酬的范畴,具有以下功能:可以随年龄以及工作年限的增加而增长,可以随着学历和专业技术职务的提升而增长,从而增强员的归属感,帮助营造和谐融洽的团队氛围,减少员工的事业风险。[2]有效地强化高年资、高学历以及高专业技术等级员工的资历。

(二)岗位薪资由任职者的前期业绩确定的,并根据任职者的当年绩效考核结果而确定的次年的岗位薪资。岗位薪资根据企业员工所从事的工作性质分为两大系列,即:技术系列和管理系列。

1、技术系列:从事企业项目研究工作岗位属性的薪资;

2、管理系列:从事为企业项目研究咨询工作提供管理工作岗位属性的薪资。

技术系列和管理系列的岗位薪资采用宽带薪酬体系,各分为十六级,一级最低,十六级最高;每级五档,一档最低,五档最高。以增强薪酬的激励效应。技术系列和管理系列同级同档但不同薪,技术系列高于管理系列,以充分体现企业薪酬制度向技术系列倾斜的原则。技术系列和管理系列的级和档均以一定级数递增,以充分体现该职位任职者对企业的贡献与企业对其回报的关联性。

岗位薪资属于能力绩效薪酬,在考虑员工的前期绩效的同时兼顾了员工的技术和知识的能力使员工工动机有了进一步提升,自我的价值感提高,促进员工对其职业生涯的期望和满意度,从而减少员工的岗位薪资的提升与职务提升的关联度,使职务阶层缩小,实现企业组织的扁平化管理。

(三)绩效薪资是根据各团队、各员工完成的工作任务情况、综合管理状况等进行考核,从而确定。绩效薪资属于绩效薪酬的范畴,即与员工个人的工作绩效挂钩,也与员工所处的团队绩效挂钩,在强化员工年人工作成绩的同时,更注重企业的分享、交流和协作的组织文化,从而进一步团队的互补性、专业化、知识传授的正效益。[3]

在企业薪酬制度设计中有效运用了薪酬经济学和薪酬管理依据,制度的亮点在于宽带的岗位薪资和注重实绩的绩效薪资,同时适时地辅以个体调整和整体调整的薪酬管理实践,较好地发挥了薪酬的激励性,给予员工更大的归属感、成就感和满足。通过企业薪酬制度的不断实践完善,得到员工的认同,为企业的各项工作考核目标的实现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由此可见薪酬经济学对薪酬制度的设计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是薪酬制度设计的理论依据,薪酬制度的建立还与企业战略、人才规划和企业文化等有关;薪酬制度的激励效应通过薪酬管理实践来实现;薪酬制度不仅仅薪酬部分,更应体现总报酬概念,认识了解由薪酬、福利、工作-生活、绩效与认、个人发展与职业机会等总报酬的五大要素的相互关系和作用,在强化薪酬重要性的同时,更注重福利服务制度(如年金制度、心理关爱制度)的研究,通过相关企业管理、机制建设、制度建立、企业氛围的培育来不断突现总报酬的整体功效。

第10篇

薪酬规章制度 2019/8/14 17:28:53 点击: 41次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目的

为规范公司员工薪酬评定及其预算、支付等管理工作,建立公司与员工合理分享公司发展带来的利益的机制,促进公司实现发展目标。

第二条:原则

公司坚持以下原则制定薪酬制度。

一、按劳分配为主的原则

二、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

三、员工工资增长与公司经营发展和效益提高相适应的原则

四、优化劳动配置的原则

五、公司员工的薪酬水平高于当地同行业平均水平。

第三条:职责

一、集团公司人力资源部是集团员工薪酬管理主管部门,主要职责有:

(一)、拟订集团公司薪酬管理制度和薪酬预算;

(二)、督促并指导子公司实施集团公司下发的薪酬管理制度;

(三)、检查评估子公司执行集团公司薪酬管理制度情况;

(四)、事后审核子公司的《工资发放表》(附件一)和《工资发放汇总表》(附件二);

(五)、检查或审核《员工异动审批表》(附件三)和《员工转正定级审批表》(附件四);

(六)、核算并发放集团公司员工工资;

(七)、受理员工薪酬投诉。

二、子公司办以室是子公司员工薪酬管理的主管部门,主要职责有:

(一)、拟订本公司薪酬管理制度实施细则和薪酬预算;

(二)、督促并指导本公司各部门实施薪酬管理制度;

(三)、核算并发放员工工资;

(四)、填制、审核上报《员工异动审批单》和《转正、调动、晋升、降级汇总月报表》(见附件五);

(五)、办理集团公司人力资源部布置的薪酬管理工作。

第二章薪酬结构

第四条:薪酬构成

公司员工的薪酬主要包括工资、奖金、福利三个方面,分类与构成如下图:

第五条:工资

本公司员工工资按考核周期和计发方法不同分为年薪制工资和月薪制工资两大种类,按构成内容和计发依据不同又分为基准工资、提成工资、加班工资和津贴等若干部分。

第六条:基准工资释义与分类

一、本制度所称基准工资是指公司为每个职位设置的若干个职等中分设的每个薪级,在某一考核周期内不包括提成工资、加班工资和津贴的工资计发基数标准。

二、基准工资按考核周期和计发方法的不同分为年薪制工资中的基准年薪和月薪制工资中的基准月薪两类,按构成内容和计发依据不同又分为相对固定应发的基础工资(基础年薪或基础月薪)和依个人绩效考核情况上下浮动的绩效工资(绩效年薪、基础绩效工资)两部分。

第七条:基准提成工资释义与构成:

一、本制度所称基准提成工资是指按子公司制订的已报集团公司事业发展部,人力资源部备案有效的《工资提成计算办法》为部分员工计提的一项工资计发基数;

二、基准提成工资分成应发基础提成工资和依个人绩效考核情况上下浮动的提成绩效工资两部分。

第八条:津贴

本制度中的津贴是指特殊岗位的津贴和路救服务补贴等。

第九条:奖金

公司设置的奖金主要包括年终绩效工资、超额利润提成奖和突出贡献奖三类。

第十条:福利

公司设置的福利包括法定福利和其他福利两部分。

第三章年薪制

第十一条:年薪制的释义

年薪制是以年度为考核周期,把经营管理者工资收入与经营业绩挂钩的一种工资分配方式。

第十二条:年薪制员工范围

本公司实行年薪制员工的范围为:集团公司领导、集团公司部门负责人、子公司领导、子公司部门负责人

第十三条:年薪制员工工资的构成

本公司年薪制员工工资构成的内容只包括基准年薪、法定节假日加班工资和津帖,[莲~山 课件 ]不参与提成工资分配。其中,基准年薪分为基础年薪和绩效年薪两部分。

第十四条:基础年薪的释义

本制度所称基础年薪是按基准年薪的一定比例折算出的、按月平均支付的工资,是年薪的预支部分。

第十五条:绩效年薪的释义

本制度所称绩效年薪是基准年薪减去基础年薪后的剩余部分。绩效年薪的实际支付金额,要根据年薪制员工个人年度绩效得分来计算,具体计发办法,按集团公司《个人绩效考核办法》规定。

第十六条:基准年薪与基础年薪和绩效年薪的构成比例,依年薪制人员不同的经营管理责任,按领导职务层级设置不同的比例。现行构成比例如下表:

第十七条:基准年薪标准

基准年薪标准是集团公司制定的本集团年薪制员工所有职位的标准工资体系

第十八条:年薪制员工试用期和考察期的月薪

年薪制员工试用期是指公司为聘任在实行年薪制职位上任职的新员工设置的一至三个月的试用期。考察期是公司通过内部招聘、选聘,为职位晋升(含从基准年薪低档职位向高档职位调动)员工设置的一至三个月的考察期,还包括考察期满经考核不合格而再设置的一至三个月的延长考察期。

新员工在试用期间的月薪为其所任职位基准年薪的十二分之一的百分之八十,不计发绩效年薪和超额利润提成奖。

职位晋升员工在考察期间和延长考察期间的薪酬维持晋升前职位标准不变。经考核合格的,从考察期满的次月起,按其新任职位的基础年薪的十二分之一计发基础月薪,计提绩效年薪和计发超额利润提成奖。

试用期、考察期的时间可依据聘用条件或任职需求作适当调整,必须在任职前约定。

第十九条:子公司总经理、主持工作的副总经理在试用期或考察期内的考核内容和合格标准:

一、考核内容。为被考核人所负责公司在试用或考察期间的公司绩效。公司绩效的考核指标为该公司的《经营责任书》所确定的,并分解在试用、考察期间应实现的目标。

二、合格标准。按集团公司《绩效管理制度》和《经营责任书》中约定的考核办法实施考核,获得75分(含)以上的为合格,75分以下的为不合格。

第二十条:公司副职领导、总助、部门负责人(含副职,以下同)在试用期或考察期内的考核标准和考核办法。

按集团公司《个人绩效考核办法》和子公司《个人绩效考核实施细则》规定,对被考核人的新任职位实施考核,个人绩效考核得分90分(含)以上的为合格,90分以下的为不合格。

第四章月薪制

第二十一条:月薪制的释义

月薪制是以月度为考核周期,把员工的工资收入与个人月度绩效挂钩的一种工资分配方式。

本公司的月薪制又分为标准月薪制和提成月薪制两种。

第二十二条:标准月薪制人员范围

子公司实行标准月薪制人员的范围为:办公室(行政管理和后勤服务人员)、财务部、客户服务部和配件部非年薪制员工,集团公司总部非年薪制员工。

第二十三条:提成月薪制人员范围

子公司实行提成月薪制人员的范围为:销售部和售后服务部非年薪制员工。

第二十四条:标准月薪制员工工资的构成

本公司标准月薪制员工的月工资包括基准工资、加班工资、津贴等,不参与提成工资分配。基准工资只是计发基数,构成内容有以下两个部分:

一、基础工资(相对固定的部分,为基准工资的80%,也称:基础月薪)

二、基础绩效工资(浮动部分,为基准工资的20%)

第二十五条:提成月薪制员工工资构成

本公司提成月薪制员工的月工资包括基准工资、基准提成工资、加班工资、津帖等。基准工资和基准提成工资只是计发基数。

基准工资的构成内容有以下两个部分:

一、基础工资,为基准工资的80%,也称基础月薪。

二、基础绩效工资,为基准工资的20%。

基准提成工资的构成内容有以下两个部分:

一、基础提成工资,为基准提成工资的80%。

二、提成绩效工资,为基准提成工资的20%。

第二十六条:月基准工资标准

月基准工资标准是集团公司制定的月薪制员工所有职位薪级的标准工资体系。

第二十七条:绩效工资基数释义

本制度所称绩效工资基数是提成月薪制人员的基础绩效工资与提成绩效工资之和。

第二十八条:应发绩效工资的计算:

本制度所称应发绩效工资数,是指按集团公司《个人绩效考核办法》和子公司《个人绩效考核实施细则》规定实施考核后,依据员工个人月度绩效分数所对应的绩效工资系数乘以标准月薪制人员的基础绩效工资数或提成月薪制人员的绩效工资基数所得的工资数。

第二十九条:月薪制员工在试用期的月薪

公司对通过招聘程序聘用在月薪制岗位上工作的新员工,可以依劳动合同法的规定设置试用期,试用期的月薪按其拟任职位职等薪级基准工资的80%计发,试用期间不计发绩效工资和超额利润提成奖。

第三十条:学徒工的薪酬

学徒工的薪酬按学徒协议规定支付。

第三十一条:实习生的薪酬

实习生在公司实习期间的薪酬按集团公司与学校签订的实习协议规定支付。

第五章 奖金

第三十二条:奖金的种类

公司设置年度绩效奖、超额利润提成奖、突出贡献奖和其他奖。

第三十三条:年度绩效奖

一、奖励范围:十二月份工资发放名册中的月薪制(包括标准月薪制和提成月薪制)员工。

二、奖金额度:以公司为单位,计提奖金总额,计提方法如下:

公司年度绩效奖标准总额为:公司奖励范围内员工十二月份的的基准月薪乘以奖励范围内员工在集团公司及子公司本年度工作的月数除以12乘以倍数1.5。依总裁办公会议提议,经董事长批准可以调整倍数。

公司年度绩效奖应发总额为:公司年度绩效奖标准总额乘以公司绩效(KPI)考核得分对应的年度绩效奖系数。

公司绩效分数与公司年度绩效奖系数对应表:

三、奖金分配

1、根据各部门的年度绩效情况,作第一次分配,把总额分配至各部门

2、各部门根据员工个人年度绩效情况,作第二次分配,把本部门奖金分配给员工。

3、具体分配方案由子公司按集团公司《个人绩效考核办法》规定制订,报集团公司人力资源部备案后执行。

第三十四条:超额利润提成奖

一、奖励范围:公司全体员工

二、奖金额度:按集团公司与子公司签订的年度《经营责任书》约定的比例计提。

三、奖金分配

奖金的分配比例为:公司总经理(含主持工作的副总经理)可控制在总额的25%以内,副总经理、总经理助理、部门负责人(年薪制人员)、主管的平均数应分别控制在主管(不含)以下员工平均数的15倍、10倍、6倍、3倍以内。公司在进行第一次分配时应视部门绩效的实现情况做适当的比例增减。具体分配方案由子公司按集团公司《个人绩效考核办法》规定制订,报集团公司人力资源部备案后执行。

第三十五条:突出贡献奖

一、奖励对象:在公司的某项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员工、被评为国力标兵的员工等。

二、奖金额度:由集团公司人力资源部拟订评奖方案,作出规定,也可由集团公司总裁、董事长作出决定。

第六章福利

第三十六条:法定福利

公司按国家规定为员工办理养老保险、工伤保险等社会保险。

第三十七条:公司为员工设置提供带薪假、防寒降温费、免费工作餐、三节(春节、端午、中秋节)礼品、交通和通讯补贴、健康体检、新婚贺礼、女员工节日慰问、重疾与亡故慰问等福利,具体实施细则另行制订。

第七章 薪资调整

第11篇

在我国的经济快速发展中,中小企业起到了巨大的作用,而中小企业的薪资管理直接影响着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因此我国的中小企业要科学的建立适合企业自身的薪资体系,通过薪资体系的设计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一、薪资管理概论

在现在企业中,薪资就是企业员工通过为单位提供劳务而获取的物质或者非物质报酬,薪资是一项保密的措施,是个人的隐私,薪资管理是企业的机密。薪资一般包含企业员工基本工资、福利津贴、奖金以及工作补贴等。薪资管理就是企业的管理者调整和分配企业员工的薪水支付标准以及要素结构,通过薪资可以吸引企业所需要的人才。在以市场薪资水平为基础的条件下,企业的员工会将自己的薪资与市场相比,如果低于市场薪资水平,企业员工可能会选择离职。薪资的标准虽然不能够提高员工对企业的满意程度,但是在一定的程度上能够提高企业员工的积极性,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企业在薪资管理中,要根据不同员工的劳动程度、职务高低、技术水平以及从业的年限制定出不同的薪资标准,在薪资管理时,不但要满足企业员工的实际需求,还要能够支持企业的战略目标,要根据企业员工的能力和工作绩效调整薪资结构,通过薪资管理,为企业员工提供个人成长的机会,提高企业员工的从业能力,满足员工职业预期,提高企业员工的工作成就感。

企业的薪资管理有自己的特性,首先是敏感性,因为薪资是关系着企业每一个员工的利益,甚至直接影响着大部分企业员工的生活水平。通过薪资能够直接体现出企业员工的工作能力,企业员工也利用自己的薪资衡量自身在企业中的地位,所以薪资管理有很大敏感性。第二,薪资管理有特权性,在企业的薪资管理中,很少有企业基层员工参与到管理工作中,几乎是一项管理层的特权,管理层认为企业员工参与薪资管理会产生很多企业矛盾和纠纷,这会影响企业的利益,因此,企业在薪资管理中尽量不让基层员工参与。最后企业的薪资管理有特殊性,每个企业的薪资管理方式都不同,而管理的类型也有很大的差别,比如绩效工资类型、岗位工资类型以及技能工资类型等,因此,不同公司的薪资管理有着不同的管理方式,很少能够互相借鉴。

二、薪资管理的重要性

薪资管理是企业管理中重要的工作,通过薪资管理不但能够吸引大量企业所需的人才,还能够提升企业员工的企业满意度,从而促进企业的经济效益。因此,在企业管理中,薪资管理在企业管理中承担着重大的责任。

(一)通过薪资吸引企业所需人才

在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会有不同的战略目标,所以需要相应的专业人才支持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企业的薪资设计会提升企业在吸引人才方面的竞争力,特别是在企业的薪资高于市场时,企业就会吸引来大量的人才,不但能够解决企业人才需要,还能够提升人才招募的整体质量。企业的薪资高于市场可以增加企业员工的满意度,减少企业员工流动。另外,通过企业对薪资结构的设计可以了解企业员工的做事风格。如果基础薪资少,绩效薪资多,那么就会招到有远见,敢冒险的人。如果基础薪资多,绩效薪资少,那么招到的员工大多是能够长期的从事相同的工作,喜欢稳定,不愿意冒险。

(二)通过薪资激励员工,提升工作效率

在企业中,企业员工最关注的就是自己的薪资,所以企业的薪资管理不但影响着企业的人才储备,还能够激励企业的员工,促使企业员工提升工作的效率以及对企业的忠诚度,从而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在企业薪资管理中,通过绩效奖励能够有效的提升企业员工的工作绩效,设计好企业的绩效奖励,就可以使企业员工了解该如何做事,用什么样的态度做事,这样员工会为企业做出更大的贡献,企业也会朝着战略目标前进。通常的情况下,企业员工在公司中希望实现两个目标,第一是获得企业的公平待遇,第二是个人能够取得认可。从薪资管理的立场看,通过绩效奖励可以同时满足企业员工的目标,既给予了公平的待遇,也给予了充分的认可,在物质和精神上都能够满足企业员工。因此,通过薪资管理为企业员工提供合理的绩效奖励,能够有效地激励企业员工,提升企业员工的工作效率。

(三)通过薪资管理强化企业的文化

通过薪资可以有效的引导企业员工的工作态度与工作行为。所以,带有激励性的合理薪资制度能够强化企业的良好文化。如果企业文化与企业的薪资管理产生冲突,那么会对企业的价值观造成极大的影响,可能瓦解企业文化。在很多企业改革中,都是把薪资管理放在重要位置,这体现了企业薪资管理对企业文化的影响巨大。

(四)通过薪资管理减少企业运营成本

企业的薪资水平会影响企业在人才市场竞争中的竞争力,高薪资的企业可以吸引和保留高素质、高技能的专业人才。但是在产品市场,高薪资会影响企业的竞争力,企业使用高薪资留住人才,但是产品市场的竞争会为企业的财务带来巨大的压力,所以要进行成本控制。薪资是任何企业中都非常重要的支出,通过控制薪资的成本就可以有效地降低企业的支出,所以说通过企业薪资管理可以减小企业的运营成本。

三、我国中小企业在薪资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企业的薪资管理是一项复杂而科学的工作,在我国的一些中小企业中,不断的研究薪资管理工作,并且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可是很大的一部分中小企业在薪资管理的手段和方法上还存在很多问题。

(一)薪资体系设计不合理

薪资体系是薪资管理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一般包含企业员工的基础薪资、津贴、福利、奖金以及保险等。在企业中,一般存在着很大差距的基础薪资,并且基础薪资只能升不能降。奖金是企业员工薪资中很大的一部分,在企业的经济效益好时,会发效益奖金,可是很多中小型企业缺少效益奖金的发放,导致效益奖金和绩效奖金与员工的工作业绩以及企业的经济效益脱节。在企业中,对某些特殊的岗位要进行津贴补偿,可是我国的中小企业中很少做到这一点,津贴的设置非常不合理。企业福利制度设置也不完善,缺少科学的规划,在企业中,福利应该是每个企业员工都能获得的利益,增加员工的企业归属感,可是实际操作中,投入了资金,却没有获得相应的效果。保险就是福利中的一种,能够保证预防突发事件,保证企业和企业员工的长久利益。但是在我国的中小企业中,把保险看作的一种额外的经济负担,所以不对企业员工进行投保,导致员工缺少企业归属感和安全感。

(二)薪资制度设计不合理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的中小企业快速发展了起来,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中小企业的缺乏人力资源的相关工作,又没有科学的指导,导致薪资制度设计上不合理,这严重的影响了中小企业的人才引进,阻碍了企业的发展。企业薪资制度是在指在企业员工薪资制定时的依据以及制定不同企业员工薪资的方法,薪资制度设计的不合理,会导致企业内部的体制不公平,影响企业员工的积极性,降低了企业的竞争力。

(三)绩效评估不科学

在世界的任何企业中,绩效评估都是一个难题,我国的大多中小企业都深因绩效评估的问题而带来巨大的困扰。首先,在我国的中小企业中,绩效的指标都比较低,评估内容缺少差异性,评估的标准也比较笼统,很多企业都没有清晰的岗位说明书,导致企业的员工不理解自己的职责和权力。其次,企业绩效评估的方法也比较单一,大多都是领导和员工考核脱节,定量不足而定性有余,对平时的考核不重视,大多强调年度考核。第三,评估的过程不专业,一般就是走形式。最后,对评估的结果不反馈,严重的缺少企业绩效管理。

四、我国中小企业薪资管理的创新策略

我国中小企业在薪资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大多都是管理机制不合理,所以要改变企业薪资管理的方式和手段,不但要完善企业的薪资体系和薪资制度的设计,还要建立科学的绩效评估体系,以企业战略为导向进行企业薪资管理。在我国的中小企业中要不断的创新薪资管理机制,保证企业的快速稳定发展。

(一)转变对薪资管理的认知

薪资是企业对员工最直接的经济回报,是以后总劳动的成本,是企业的生产费用,所以薪资是促使企业员工努力工作的动力源,在企业薪资管理中,要有效的利用薪资和福利挖掘企业员工的内在价值与潜力。

(二)薪资设计要公平

在薪资管理中,公平是焦点问题,在企业中薪资没有绝对的公平,只能是相对的公平,如果可以强调绝对的公平,会给管理者造成极大地工作困难,并且也容易引起劳资纠纷。在薪资管理中,要使用“可比价值”,让企业员工能够关注岗位的工作评价,而不是关注岗位的薪资报酬,这样就可以灵活的管理企业薪资。

(三)应用心理学与行为科学

马斯诺需求理论分析,人的需求有多个阶段,所以在企业薪资管理中,要利用满足员工需求来激励企业员工。在企业中,金钱并不是企业员工的全部追求,员工还需要成绩、权利以及实现自身价值等精神方面的追求,这些是利用物质刺激无法满足的。因此,在企业薪资管理中,要对员工充分的授权,培养员工的忠诚度,让员工有归属感,把员工的利益与企业利益结合起来,共同发展。

(四)创新薪资管理制度

薪资管理制度能够推动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通过薪资制度,让企业员工明白企业的目标,这样会对员工的态度和行为产生影响,通过薪资制度可以将企业员工和企业的战略目标结合起来,保证企业目标能够顺利的实现。

结语

在全球经济化的今天,我国的中小企业要与世界企业接轨,所以要不断的提升企业的管理理念。薪资永远是企业最敏感的东西,在薪资管理中任何企业都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所以要不同的研究企业的薪资管理,创新策略,保证我国的中小企业在国际竞争中能够利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 董殿毅.中国国有企业管理者薪资制度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

[2] 任向平.浅析我国民营企业薪资管理[J].现代商业.2011(05).

[3] 于云泉.浅议薪资管理[J].今日科苑.2008(12).

第12篇

【关键词】人力资源;资源管理;薪酬管理;薪酬激励

1人力资源薪酬管理存在的问题

1.1人力资源薪酬管理体系缺乏规划

在实践中,工资管理制度是一项固定且长久的工作内容,由于人员的变动,薪酬管理也会出现了较大的变动。根据工作职责和企业的发展的不断调整,工资激励政策更加需要根据企业的需要和目标不断进行调整,形成适合企业发展的薪酬管理体系,才能使企业良性、可持续发展。但是在实际情况中,绝大多数企业的激励制度并没有进行及时规划和调整。薪酬管理制度没有改变,员工之间的激励制度统一。由于激励制度是由多家公司建立起来的,没有根据公司发展战略对人员计划进行二次调整或改变,导致激励制度本身的市场竞争力丧失。长期以来,未及时调整薪酬管理,使员工忽视薪酬激励体系的存在并降低了薪酬管理的激励效率,最终在市场上失去企业的竞争力。

1.2薪酬结构单一

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薪酬结构是否具有合理性、科学性对于单位经营成本起到了很大程度上的决定性因素。薪酬结构的不科学、不合理,不仅会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同时还会增加员工的工作阻力。目前仍沿用的传统薪酬结构,如岗位工资、技能工资、工龄工资、基本工资等,但不包括其他有效的薪酬类型,如选择工资、分工工资等,导致员工的积极性较低。

2提高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薪酬激励的有效对策

2.1建立福利激励机制

企业需要建立福利激励机制,实施人力资源管理,以满足员工自身需求为起点,从而更好地完成相关工作任务。福利激励机制是通过不断满足员工的经济物质需求,从而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福利激励机制本质是一种与员工直接利益相关的机制。通过不断满足员工的物质利益需求,促使员工积极主动完成工作任务。在企业不断发展的进程中,要想得到更多优秀人才的加入支持,就更加需要提高人力资源质量,更要重视企业人力资源发展的稳定性。企业不仅需要根据员工的职位、贡献等确定基本工资,更要使员工的工资得到充分保障,才能使福利机制发挥更大的作用[1]。在企业激励机制建设过程中,要确保机制的科学性和全面性,不仅需要完善薪酬管理目标、薪酬管理理念、企业管理政策、总量管理方法,还需要企业从自身发展和目标出发,确定基本工资和激励工资的依据。

2.2薪酬激励需要公平且公正

薪酬激励制度的目的是提高员工的积极性。为了使每一个员工都能得到制度的激励,使每一个员工都能确信并愿意积极工作,那么就必须实现公平公正的制度,这也是企业制度的特点。绩效考核是使体系更公平、更具激励性的最佳途径。因此,绩效考核制度应与薪酬激励制度的制定紧密结合。在综合绩效考核体系下,对员工的工作内容、职责、技能和贡献进行全面规划和考核。员工对企业的价值,付出劳动成果都是不同的。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实现透明的分配、透明的规则和透明的薪酬,以确保薪酬激励的公平和公正,少工作少收入,多工作多拿薪酬,那么员工自然对激励制度没有意见,工作会更努力。

2.3精细化管理理念的引入

在调整具体薪酬激励标准的过程中,需要引进科学的管理方法,动态调整相关指标,突出薪酬激励体系优化的合理性和激励效果。在完善相关薪酬制度的过程中,要做到按需设置、按岗位聘用、按岗位支付充分保证岗位设置的合理性,充分发挥每个岗位人员的价值。只有将薪酬与绩效紧密相连,才能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人力资源管理部门需要制定科学的薪酬激励制度和方案,完善一些具体的工作标准和实施细则,以便更好地满足新时期企业发展过程中对人力资源的需求。

2.4建立薪酬监管制度

为了更好地完善薪酬激励机制,需要加强薪酬激励机制的监管。只有加强对薪酬机制的全面监管和管理,才能确保薪酬机制的顺利实施和运行。企业需要建立一个独立的监管部门,例如,企业设立了监管部门,对日常工资和绩效数据进行详细审计,以确保工资和绩效数据能够保持真实完整。同时,还需要对工资核算过程进行全面分析和处理,使工资和绩效数据能够保证真实,全面监控会计流程。也就是说,要加强数据审计、工资核算和工资支付的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