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英语人物描写

英语人物描写

时间:2023-05-29 17:30:4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英语人物描写,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英语人物描写

第1篇

【关键词】中职英语 课堂作文 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0-0062-02

“听、说、读、写”是英语学习的四种基本技能,“写”作为一种语言输出,是基于“听”、“读”基础之上的,也是中职学生英语学习中的难点。目前,中职学生英语书面表达能力普遍不高。

中职英语新课程标准倡导任务型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实现任务目标,感受成功的喜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积极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引导并激励全体学生有效参与,在教学过程的设计和安排中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从不同角度和层面来突破中职学生英语写作中的瓶颈问题,从而全面提高英语写作能力。

下面笔者就联系《How to describe people》一课的教学设计,探讨如何将中职英语教学的有效性融入中职英语课堂作文教学之中。

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

【任务分析】

本单元的Topic为“Great men and women”,根据大纲要求,本单元学生要完成的写作要求是“write a passage to describe people”。

本课是一堂写作课,训练学生运用本单元掌握的基础短语、基本句型,进行简单的人物描写,当堂展示成果并互评。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学生掌握人物描写基本结构,运用本单元相关词汇知识,当堂完成作文。

能力目标:学生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培养互相协作的能力。

情感目标:学生克服对英语写作的恐惧心理,积极大胆参与,感受进步的喜悦。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如何激活学生知识网络结构,并熟练准确掌握人物描写的写作结构。

难点:层层铺垫的教学设计,引导学生克服畏难心理,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写作任务。

【教学方法】

任务型教学,小组合作

【教学流程】

一、导入(lead in)

教师朗读几段人物描写,包括性别、国籍、职业、外貌特征、主要事迹等方面,把全班学生按不同层次分成若干讨论小组,让各小组之间展开竞猜,最先猜出者获胜。

1.He is Chinese. He is not tall. He is a great man.…

2.She is active. She is willing to help others.…

然后,投影展示三幅图片,让学生自由描述,提倡用学过的形容词来表述,逐步渗透写作任务,鼓励学生课堂的有效活动,完成Storm Brain的教学环节,从而激活学生大脑中描写人物的相关词汇,同样每说出一个“新”单词就给该小组加一分。

教学反思:《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专门提及合作学习,指出:“鼓励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共同发展,促进师生教学相长。”小组合作学习(cooperative learning),在改善课堂内的学生心理气氛,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促进学生形成良好非认知品质等方面实效显著。

提供的材料现实有趣,学生有比较高的熟悉度,尤其对身边的人物倍感亲切,从而逐步消除了对英语写作的恐惧心理。

二、展示(presentation)

根据本班学生英语基础及本单元阅读模块中相关人物介绍的课文,这次写作任务设计主要包括以下三个基本方面:1. 基本信息(basic information );2.爱好特长(hobbies and interests);3.事迹成就 (events and achievements)。

再以周杰伦、姚明和英语教师为例,这样可以让学生对如何展开人物描写有一个初步的整体感知。

教学反思:为学生完成人物描写搭建结构框架,让学生清楚该从哪些方面描写人物,落笔不慌;给出的每一个示例中都侧重于某一个方面,但同时另几个方面又可以从其他两个示例中模仿、迁移,从而可以做到既不面面俱到,又可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三、操练(practice)

基本信息:be born in/on,be/come from,be quiet and shy,etc.

……

爱好特长:one?蒺s hobby is doing, like doing sth, be interested in

……

事迹成就:help others,take part in,work as

……

学生按照以上人物描写的三个方面,分别进行句型操练。先从控制性操练开始,及简单的替换练习,熟悉句型,扩充词汇量;然后要求学生做一个简单的调查访问,通过对话的形式,采访了解该小组其他成员的情况。

教学反思: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者的知识是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他人的帮助,通过意义的建构而获得的。英语基本句型操练是培养学生写作最主要的教学环节,教师主要是任务的设计者和组织者,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恰当地为学生确定操练的形式和要求。

四、写作(production)

经过前面三个步骤的输入准备,学生可以进入输出阶段了。教师给出三个有不同难度跨度的命题,让学生任选一个,以小组为单位,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写作任务。

教学反思:个体差异较大的学生集中在同一个课堂中学习,要提高课堂的有效性,在布置具体的写作任务时,设置了3篇难易度不同的作文要求,争取使全班不同学习层次的同学都有参与的机会。我们的教学不是让学生考不出,而是让学生感到跳一跳能够得着,多让他们体验学习成功的快乐,帮助他们找回自信。

五、评价(assessment)

每一个小组选一名代表利用教室实物投影仪现场展示作文,尤其针对书写、拼写、语法等方面进行共同修改和评价。

教学反思:这种方法尤其对那些英语基础较差的学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他不是总听别人对自己的评价,也同样有机会去评价别人,指出别人的不足,学生们在互评的过程中也发现了自己的不足与长处,从而提高了兴趣,增强了自信;同时,及时地互评、互议、互批、互改,直接检验成果的方法,反馈迅速,校正有效,有利于提高英语教学质量。

结束语:

一个有效的英语课堂,教师精心设计是前提,全体学生积极参与是条件,小组合作是有效措施。只有为学生的参与创设一个充满民主、和谐、愉悦和思维智慧的教学环境氛围,从而产生师生合作参与、和谐共振的激励场面,才能最大程度地实现英语课堂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孙韵雪 《合作式写作在中职英语写作教学中的有效性研究》 《卫生职业教育》2010年第23期

第2篇

1 英语文学中的形象性语言艺术

形象性语言在文学作品中是一个基础,其是一个抽象的概念,但是具体到某个具体的作品中,读者又能具体的感受到语言的形象性。任何的文学作品在进行人物形象刻画的环节中,都是借助形象性来对社会或者人物内心的矛盾进行烘托。在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中,作者对哈姆雷特这个具体形象的描写中,其是丹麦国王的儿子,其身份非常高贵,性格非常善良,并且接受了很好的教育。哈姆雷特相信世界上的真善美,是美好的象征。但是他的父亲被陷害,叔父夺取了王位,母亲改嫁,这让哈姆雷特发生了很大的改变,走上了一条复仇的道路。哈姆雷特自身的性格也是导致悲剧产生的重要原因,哈姆雷特不是一个行动主义,而是一个典型的思想巨人。莎士比亚通过哈姆雷特这个生动形象的人物描写,将一个高贵的王子展现在人们面前,带给人们美好的畅想,与后来的复仇者相比,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读者仿佛亲身经历了哈姆雷特的人生变故。

2 英语文学中情感语言艺术

在文学作品的表现中,情感是内在表现,通过语言艺术,可以将作品的情感走向展现出来,通过具有色彩的语言和句子,可以将作者内心的情绪淋漓尽致的宣泄出来。在文字作品的创作中,通过语言,可以细致的刻画人物的内心活动。在《哈姆雷特》中,主人公面对母亲的改嫁,叔父的篡位,其内心已经走向了崩溃的边缘,产生了浓烈的复仇情怀。哈姆雷特说,我的命运在呐喊,使我全身每一根细微的灵魂都在跳动。莎士比亚通过这个生动的句子描绘,将主人公的仇恨淋漓尽致的书写出来,表达了哈姆雷特急于复仇的想法。在英语文学中,语言性感性可以表现人物复杂的情绪,使读者更好的理解主人公的思想,与主人公产生共鸣,拉近作者和读者之间的距离,使文章的主旨得到升华。

3 英语文学中语言的生动性

在文学作品中,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可以使读者产生不同的感觉。在英语文学中,语言非常的生动和简洁,通过简单的语言可以表达详细的内容,使读者具有身临其境之感。语言是一门交流的艺术,作者通过生动的语言刻画,可以将头脑中的人物形象活灵活现的展现在人们面前,使读者感受到人物和场景的真实性,引发读者的思考。

在《欧也妮葛朗台》中,这部小说被称作“最出色的画幅之一”,法国作家巴尔扎克借助生动的语言,将葛朗台身上自私、贪婪的本性刻画的非常生动。在文章中,葛朗台在面对金钱的诱惑时,其成为了一具行尸走肉。“他知道如何把猎物抓住,同时张开钱袋的大嘴,吞进更多的金钱”。作者在这里采用了比喻的手法,将葛朗台比喻成一条贪吃的蛇,将他吃到的东西快速的消化。将葛朗台用贪吃蛇来比喻,非常的生动形象。

4 英语文学作品语言的含蓄性

含蓄指的是在文学作品的创作中,不能用特别直接的语言,给人带来一定的悬念和想象的空间,我们在生活中可以了解含蓄性的表现。在英语文学中,作者采用有限的文字来表达无限的内涵,使读者感受到无穷无尽的内涵,读者在读后可以静下心来,对文章的内涵进行回味,发现在语言的表象下还有更加深刻的内涵可以挖掘,语言的含蓄性也是英语文学的魅力之一。

在海明威的《老人与海》中,文章的语言非常简练和含蓄,作者在行文中大量的使用了象征的手法,将一个老人在面对各类困难时顽强不屈的性格展现出来,人们眼前可以浮现出一个硬汉的形象。文章中的鲨鱼不仅仅是表象中的鲨鱼,这时作者采用了象征的手法,鲨鱼象征着邪恶力量,其象征着毁灭和侵略,是人们走向成功的障碍。作者没有做太多的评价,使读者在阅读中可以自己去体会文章中的各个人物和物象,语言带有很强的含蓄性。文章中“他轻轻的握住男孩的一只?_,直到男孩醒来。”这段话并没有直接的说明什么,而是作为一种象征性的描段,含蓄的表达了老人对男孩的温情,带给读者意犹未尽的感觉。

第3篇

敬爱的尊敬的老师:

你安好!

关于今天在您的课上睡觉的事,我感到很抱歉,我睡觉就睡觉吧,不该打呼噜影响您上课的,我知道错了。对于上课睡觉,我有一定的理由,请您听我细细诉说~!

首先,像我们高中这样的学生,又碰到这该死的应试教育体制,每天晚睡早起(凌晨一刻睡,包括翻来覆去的时间,五点半起来)使我的睡眠严重不达标,所以,在上课的时候,一不小心,恩~,一不小心就打了个盹,请您能理解我们的苦衷。

然后,说说我们的课程吧~~!!只说星期一的.一天有十三节课(包括晨读)上午晨读+四节语文课,下午四节数学课,晚上四节晚自习复习英语,恩~~所有的课都是翻来覆去的复习以前的课程,就说历史吧,我都能把中国上下五千年每年发生的事一件不漏的默出来了,您还在翻来覆去的讲.所以,我就干脆不听了.

再说,上课的时候吧~!无论是您还是其他老师,都把举手打问等一连串的事都省略掉了,我们只有拼命的记笔记听您说,所以我,为了放松一下神经看点别的书,看点言情小说吧~!可以学学那些作者写别人的内心生活的方式,可您说那书不健康,换.换就换啦~!那就看点世界名着吧~!学点人物描写`情景描写的诀窍,可是您又有话说,说是篇幅太长,浪费时间,换.天啊~!换,换就换呗~!您是老大嘛~!!!!!!桌上只剩下作文书了,像我们班的生活,一本新作文书可是抢手货,才买来自己还没看就被别人借走了,那有什么新书可以看嘛~~!!!所以又拿起那本看了七八遍了的<<作文大全>>再翻一遍.哎~!!!一点也钩不起我的兴趣,看着看着,我就谁着了,闻着书香,不禁打起了呼噜,这只是一个意外,很不巧的意外。

学生:##

2010年6月6号

第4篇

【关键词】初中英语;写作能力;方法

书面表达是学习英语应该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是一种反映学生表达、传递信息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语言交流能力的十分重要的语言测试手段,如何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下面是我结合新教材的几点体会。

一、掌握英语基本句型及词汇

学生们惧怕写作的主要原因是语言基本功不扎实。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采用先易后难的方法,用简单的词组成句子,再以句子的构成作为学生进行写作训练的起点,引导学生从对单个句型的掌握,逐渐过渡到多种句型的混用,直到学生能连贯自如地表达思想。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将日常生活中经常出现的词、句作为材料让学生训练,使学生乐于接受,轻松完成,享受成就感。

二、巧用单元话题

新目标英语中的单元内容涉及的话题十分广泛,难易程度适中,适合学生进行写作。

(一)让学生情景对话。

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寻找语言材料与生活的结合点,创设口语交际情景,让学生通过亲自运用语言的经历来掌握该语言的交际功能和运用场合。教师可以通过模拟真实情景,创设接近生活的真实语言环境,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对话内容,增强学生的语感,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为写作打下了基础。

(二)让学生口头复述课文。

在课文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口头复述课文,有利于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巩固所学的语言知识。在教学中围绕课文内容对学生进行口头表达训练,既培养学生用英语思维和口头表达的交际能力,也为笔头作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让学生创新联想。

首先,可以让学生把课文中的人物描写联系到其他人物描写;把课文中的人称改为自己或自己身边的人来叙述。其次,针对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不同,根据学生自己的理解顺着课文情节写下文,给学生最大的想象空间。最后在给学生出作文题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要特别注意题目的可写性,尽量让学生写自己周围熟悉的事物,写自己想说的话,给学生布置的命题作文主要是记叙文体。

三、用英语思维

在学生的书面表达中,最具代表性的错误就是中文式的英语。这除了学生口语基础不过关,还有一个因素就是由于母语习惯定式对外语学习有很大的负迁移作用。那么,在教学过程中,怎样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的习惯呢?首先,课堂上尽量用英语组织教学,用英语来进行交流与沟通。其次,有意识地记住一些固定用法,经常性地做些汉译英的练习,注重一句多译,这对于提高学生灵活运用语言的能力大有帮助。

四、背熟课文,事半功倍

熟背课文能增强英语语感。英语跟汉语属于不同的语系,无论在语法结构上,还是在表达习惯上都有很大的差异。通过背诵课文一是能增强学生英语语感。正确的英语语感不仅能帮助学生正确的阅读文章,理解文意,也能帮助学生准确地写作。二是有利于巩固课文知识。背诵课文的过程就是对课文知识进一步巩固的过程。课文背得越熟,理解得越深刻,所学知识就巩固得越好。三是有利于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学生经过反复阅读课文后,不仅对每句话有更好、更准确的理解,对整篇文章的内容、结构以及课文中出现的句型也有更好的理解和掌握。同样对学生的英语写作有很大好处。四是有利于学生模仿写作,通过背诵课文,一些优美的句子就会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学生就会有意无意地模仿进行写作。记忆中的课文和句型也是学生写作时处理句子的依据。学生根据所记忆的课文和句型进行写作,才会最大限度地避免中国式的表达习惯,摆脱母语的影响,才会写出语法正确,句意通顺,结构严谨规范的作文。

五、参考范文,坚持多写

教师应当引导学生长期坚持课外阅读,丰富学生的英语知识。随着形势的发展,英语考试越来越注重能力的考查。只通过课本中的几篇文章,学生的能力是培养不起来的。结合教科书的要求和课外读物,再适当进行一些笔头表达练习,也是提高学生英语写作能力的重要措施。初中英语冀教版第二册的单元试题中,几乎每份试题后面都有一个写作题。在学生写作实践后,老师可把自己的作文写在黑板上,让学生跟自己的作文进行比较,借鉴老师的写作方法和技巧。学生也可模仿课文的结构进行写作。先模仿,后创造性的发挥,学生才会写出优秀的英语作文。坚持用英语写日记也是提高学生英语写作能力的重要一环。要求学生把每天所经历的有意义的事情记下来,谈自己的所得、所思、所感,哪怕只能写一两句,长期坚持,学生写作能力定能得到较快的提高。

六、英文记日记

第5篇

语文总复习到底可能有哪些困惑呢?

1.复习的内容枯燥、繁杂。不管怎么讲,似乎都枯燥无味,看上去很多人在听,其实没听,更没有听到心里去,会不会更是另外一回事儿。

2.复习的方法有“浆糊感”,迷茫而手足无措。除了古诗词,仿佛复习了和没有复习一个样,今天教的方法,到了明天也不一定用得上。

3.复习的结果无法预知,无法控制。学生的书写无法短时间提高,语文命题的不确定和阅卷的尺度更是令老师们无法控制。这直接导致了老师们自信心不足,成就感缺失。

同样,学生对于语文答题也是糊里糊涂,考试听天由命。

那出现了这类问题就置之不管么?

我会这样反思:相对平行的班级语文成绩为什么会不一样?要说枯燥的话,英语、数学老师的复习就一定生趣盎然么?虽然难度大,但是相对公平!况且课外阅读复习越是难点,别人也更不容易解决,这就是机会!这就是突破口!凡事一定有规律和方法,做了比不做一定好!

面对语文这样一门看似简单却极具风险的学科,需要老师冷静思考,从容面对,方能解开种种疑惑!特给老师们如下建议:

一、复习规划:三线并行。

通常情况,大家的复习都是四月份攻基础,五月份攻阅读,作文让学生“自生自灭”。那样的话,到六月份考试学生基础也忘了,作文到临考也不可能有所提高。因此我建议,基础、阅读、作文三线并行,当然各自应该再细化才行!

二、中考语文答题之数学意识。

毫无疑问,每个学科之间都有一定的关联。语文考试本身就靠积累和严密思考。在重庆市中考阅读题的小问中,超过九成都是每小题4分,大致有如下可能性。可能是两个方面,每小题2分。可能是一共四个方面,四个给分点,也可能答案中有四个要素。还可能是两个大方面,每个里面还有两个小的方面,比如某个句子在全文的作用。

三、依托教材,以《孔乙己》为例。

分析孔乙己的人物形象四分的话,可能是概括人物形象,就要找到四个方面。可能是具体讲他的人物形象,就是两个方面并且说出依据。再如旁人为什么笑孔乙己?就要从孔乙己主观和旁人的客观方面分析。同样主观上,还可能从外貌可笑,举止可笑,语言可笑等方面分析,力求细化给分点。

四、管理直接决定学生成绩。

许多老师问我一个同样的问题,万一学生某项检查没过关该怎么办呢?留学?体罚?抄写?似乎都行不通。那可不可以有一些更新鲜有趣更有效果的激励的方法呢?背不到书上讲台唱歌怎么样?还有听写检查,把成绩相近的十来个人分在一组,取小组最后一名不合格,就能最大程度上给优生的适当压力,也能给后面的同学一些前进的动力,两全其美的做法!当然只是一些小建议,更需要大家多想出类似的点子!

五、审题训练。

2011年文言文最后一小题很有代表性。邹忌进谏齐王,《出师表》中诸葛亮进谏后主刘禅,他们采用的方式有什么不同?这对我们与人交往有何启示?一共四分。回答邹忌采用了以事设喻委婉规劝的方法,诸葛亮采用了直言劝谏的方法得两分,那不是还剩下两分么?所以后一问启示就应该是两个方面:①说话时要看对象;②要讲究说话的方式。并且在平时训练中教学生多观察答案的给分点。

六、变式思考。

讲解阅读题中的某个问题,不要直接给出答案,因为以后也不可能遇到绝对同样的问题。我们应该重视学生思考问题的过程,揣摩命题者意图,以及答案的给分标准,它的易错点在哪里,这类题还可能怎么考,这样以后方能举一反三,复习也就事半功倍了。

七、区分易混易错点。

这类问题太多,我只能列举不能一一给出具体解释。如:题目、句子的含义与作用。人物描写与景物描写的方法与角度。结构与内容、铺垫与伏笔、象征与借物喻人、思路与结构、概括与具体、表达方式与表现手法等。在议论文中论题与论点、事实论据与道理论据、到底是证明分论点还是中心论点、词语能否删去和能否调换的区别等,这些都需要老师们尽可能帮学生弄清楚。

第6篇

《西游记》英语读后感1

"Journey to the west" is the story of tang's monk teacher and pupil four people to go to India to obtain buddhist scriptures. The four of them each have each have advantages, also have various shortcomings.

Tang's monk is the advantage of scriptures is determined, no matter how many difficulties on the road, he will go forward, never retreat. He by the spiritual influence of his disciples, help him to achieve true through together. However, disadvantages as well as tang's monk, he not bian true and false, trusting other people, the result is always cheated, if there is no sun wukong, he may be eaten by bones jing early.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Monkey King is, decline demon all by him all the way, he is very loyal, and detest evil. But his temper, out-of-control, often trouble, such as down ginseng fruit trees, so the teacher give the wearing a straitjacket.

Pig eight quit a slacker and greedy and corrupt sleep, just want to melt in trouble, a high lao-zhuang marry daughter-in-law back. Pig eight quit to little in the way of buddhist scriptures is not, however, tang's monk and sun wukong make antinomy, he put the monkey elder brother always come back, please.

The sand monk not ability, we see him pick a burden, also can make some small demon in war. But if the sand monk work is the most serious, is not he, who can safely put burden pick to buddhist paradise?

Is because of the determination of tang's monk, sun wukong proficiency, pig eight quit to landscape, the sand monk is responsible earnestly, the teacher and pupil joint efforts, finally achieve the perfect.

Reading this book, I also understand a truth. Everyone has strengths and weaknesses, we all together to do a thing, as long as it can bring advantages into play, the faults control, can set everyone's strength, get things done.

《西游记》讲的是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的故事。他们四个人各有各有优点,也各有各的缺点。

唐僧的优点是取经的意志很坚定,不管路上遇到多少困难,他都勇往直前,从不退缩。他靠这种精神影响着他的徒弟们,一起帮助他取得真经。但唐僧也有缺点,他不辨真假,容易轻信别人的话,结果总是上当受骗,如果没有孙悟空,他可能早被白骨精吃了。

孙悟空的特点是本事大,一路降妖全靠他,他很忠诚,又嫉恶如仇。但是他性子气,不服管教,经常闯祸,比如推倒人参果树,所以师傅给了戴了个紧箍咒。

猪八戒是个懒虫,又贪吃又贪睡,一遇到困难就想散伙,回高老庄娶媳妇。但猪八戒在取经的路上也少不了,唐僧和孙悟空闹矛盾,总是他把猴哥请回来。

沙和尚好像没什么本领,一路上就看他挑个担子,打仗时也只能打几个小妖。但沙和尚做事最认真,如果没有他,有谁能安全地把担子挑到西天呢?

正因为有了唐僧的坚定意志,孙悟空的本领高强,猪八戒的八面玲珑,沙和尚的认真负责,师徒们共同努力,才终于取得了真经。

读了这本书,我还明白了一个道理。每个人都有优点和缺点,我们大家共同去做一件事,只要能把大家的优点发挥出来,把缺点控制住,就能集大家的力量,把事情做好。

《西游记》英语读后感2

第7篇

一、活用词句

刚接触英语写作,学生有一定的害怕心理。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采用先易后难的方法,用简单的词组成句子,再以句子的构成作为学生进行写作训练的起点,引导学生从对单个句型的掌握,逐渐过渡到多种句型的混用,直到学生能连贯自如地表达思想。一句多译,句型转换,是书面表达能力的关键。总的来说,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将日常生活中经常出现的词、句作为材料让学生训练,使学生乐于接受,轻松完成,享受成功感。

二、巧用单元话题

新目标英语中的单元内容涉及的话题十分广泛,难易程度适中,适合学生进行写作,例如对课文中的故事进行改写、缩写与仿写作文,这样既训练学生的写作,又巩固已学的课本知识,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并有助于学生用英语思维。

1. 让学生情景对话

对话是在一定情景下的习惯性语言,脱离了情景,对话也就失去了意义。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寻找语言材料与生活的结合点,创设逼真的口语交际情景,让学生通过亲自运用语言的经历来掌握该语言的交际功能和运用场合。目前我们使用的教材中的

许多话题,如“购物”、“野餐”、“打电话”、“生日聚会”、“旅游”等,都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因此,教师可以通过模拟真实情景,创设接近生活的真实语言环境,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对话内容,增强了学生的语感,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为写作打下了基础。

2. 让学生口头复述课文

在课文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口头复述课文,有利于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巩固所学的语言知识。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英语口头表达能力,更重要的是促进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因此,在教学中围绕课文内容对学生进行口头表达训练,既培养学生用英语思维和口头表达的交际能力,也为笔头作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 让学生创新联想

在复述课文的基础上,我们更应该注意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因此,在复述课文的写作训练之处,进行一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写作训练是非常重要的。例如:①把课文中的人物描写联系到其他人物描写;把课文中的人称改为自己或自己身边的人来叙述。这些练习可促使学生开阔视野,关注周围发生的事,为写作积累素材。②针对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不同,根据学生自己的理解顺着课文情节写下文,给学生最大的想象空间。③在给学生出作文题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要特别注意题目的可写性,尽量让学生写自己周围熟悉的事物,写自己想说的话,给学生布置的命题作文主要是记叙文体。例如“My Family”, “My dream”, “How can I Learn English”等。

三、用英语思维

在学生的书面表达中,最具代表性的错误就是中文式的英语。这除了学生口语基础不过关,还有一个因素就是由于母语习惯定势对外语学习有很大的影响。那么在教学过程中,怎样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的习惯呢?

1. 课堂上尽量用英语组织教学,用英语来进行交流与沟通。

2.经常性地给学生作一些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风土人情、风俗习惯的介绍,帮助学生了解世界和中西文化的差异。

3. 有意识地记住一些固定用法,经常性地做些汉译英的练习,注重一句多译,这对于提高学生灵活运用语言的能力大有帮助。

四、创设情景

语境是语言交际的重要因素,一切真实的交际活动都产生于一定语言环境之中,而有效的语言获得又是以有效情景体验为前提的。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创设交际环境,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通过创设某一语境而训练学生写作,学生会感到自然,容易产生写的欲望。在我们新教材的每个单元中都设有写作训练题,它们用英语设置语境,用英语提示内容,这些进行写的练习,与我们平时用汉语给语境、用英语完成段落的方式相比,更为理想。当然,教师在设立语境话题时要与学生的水平和能力相适应,应从简到难、从浅到深进行。否则,学生会无从下笔,久而久之,他们会失去信心。

五、英文记日记

要养成记英语日记勤练笔的习惯。经常用英语记日记等于天天在练笔,这无疑是提高英语写作行之有效的好办法。在记日记时,不要总是用简单句,要有意识地用一些好的词组、句型和复合句等,使文句更优美生动。对一些所给情景写的文章,写好后要对照一些范文,找出差距,然后再去练习,不仅能促使学生及时巩固所学的知识,还能锻炼他们的恒心和学习毅力,同时对提高英语作文也是很有帮助的。只有这样,学生才能通过多练习提高英语写作水平。

学生英语写作水平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英语写作能力培养的训练方法也是多方面的,因此需要我们英语教师在教学工作中不断探索、不断研究,总结出一些更富有创新活力的英语写作方法。鼓励学生平时要多积累语言素材,要求他们坚持长期写作训练,做到善于思考、勤于训练、勇于探究,充分发挥学生的潜在力。

总之,英语写作训练是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广大英语教师进行校本研修的重要内容,教师应根据新课标的要求,适应现实生活的实际需要。随着学生学习英语的深入对学生进行写作教学引导,在教学过程中应从实际情况出发,对学生进行低起点、小步子、容量适中、快速反馈训练,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帮助学生获得成功,并增加其自信心和意志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品质。

教学是教与学的统一。从现代教学观看,教师的职责不仅是给学生传授知识,而且还要教会学生遇到问题如何分析、如何思考、如何探讨、如何研究,总之就是交给学生正确学习的方法,逐步培养他们学习的兴趣和自学的能力,使学生想学、愿学、会学。特别是数学课,知识单调无味,单靠传统的教学方法,只能是学生日久生厌。那么,怎样才能在数学课中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有效的引导他们自我动手、动脑研究探讨呢?经过十多年小学数学教学实践,我总结了一种能充分发挥学生智力作用的课堂教学方法——诱思探究。

因为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它在学生学习中是最积极、最活跃、效能最高的心理因素,所以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这一特点,想方设法投其所好,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我根据小学生爱听故事的心理特点,就教材中的知识内容编成生动有趣的故事,有声有色的讲给学生,这样课堂气氛马上起了变化。那些平时最不爱学习的学生,也都静下心来听我讲“故事”。但是万变不离其中,我的故事每讲到关键之处,总要给学生提出问题和假想。让他们在听中议、听中思、听中动、听中学。把知识要点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不同情节中传授给学生。

例如:有一次我在讲“比较异分母分数的大小”时编了这么一段小故事:“有一天孙悟空和猪八戒帮助师傅找东西吃,在一个小山坡上发现了一个大西瓜。机智的孙悟空想治一治贪吃的猪八戒。孙悟空机灵一动说:‘八戒!西瓜就这一个,你我都不能全吃,咱们得和师傅及沙僧分吃,你是吃这个西瓜的1/4呢,还是1/8 ?’猪八戒不加思索的说‘猴哥,我当然吃这个西瓜的1/8 。’孙悟空哈哈大笑起来。为什么呢?”我话锋一转,“学了这节课,同学们就会明白孙悟空为什么会哈哈大笑。”这时,同学们马上兴致盎然地思考起来,因为谁都想知道孙悟空为什么会笑猪八戒。最后同学们带着疑问在比较中很快找到了答案。

第8篇

关键词:四字结构;目的论;《赎罪》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4)02-0207-02

《赎罪》是麦克尤恩的著作,发行于2001年,并在2007年改编成电影,从此被广大的中国观众所熟知。这部小说被评为麦克尤恩最著名的小说之一,也是这一时期最负盛名的获奖书籍。郭国良将这部小说翻译成中文,不仅使中国读者能够更好的理解这一著作,也使中国读者对麦克尤恩的写作手法有一定的了解。由于这部小说的深刻内涵以及电影的宣传,在中国有许多学者从各个方面研究这部小说,主要是针对作者独特的叙事手法。如杜维平和高一琼在《麦克尤恩的自由国度――论〈赎罪〉的陌生化叙事结构》中就认为小说先被建构后被瓦解的陌生化叙事模式,使得小说显现出一种强烈的不确定性,需要读者不时地将先前对事件和人物做出的判断进行新的审视和修正。通过置读者于不断自我和自我修正的实际体验中,小说得以在充分展现其陌生化美学意蕴的同时强化了读者对主人公及其自身的自我意识觉醒的认知力。而有的学者却认为被誉为“当代叙事信念经典”评论家多从小说的后经典叙事结构和小说阐发的叙事伦理来探询《赎罪》的深层意义,却忽视了文本内含的解构叙事技巧对于叙述者的叙事意图的削弱和颠覆。因此在《复杂人性的质询――论〈赎罪〉的解构叙事效应》中,黄一畅从美国解构主义叙事学代表人物J.希利斯.米勒(J.Hillis Miller)关于叙事作品中叙事线条复杂性以及反讽叙事的基本观点入手,揭示《赎罪》中叙事话语的解构功能,论证麦克尤恩运用解构叙事手法以实现其人性探讨的终极书写动机。而在《衔接与翻译――〈赎罪〉及其中译本对比研究》中,施秋蕾从韩礼德和哈桑合著的《英语的衔接》一书中的衔接理论为理论框架,结合英汉衔接手段对比研究的大量成果,通过分析、比较郭国良译麦克尤恩小说《赎罪》中各类衔接方式的处理,指出郭版翻译对高出句子层级的衔接手段敏感度不足,也未表现出重现原文衔接效果的强烈意识。

关于这部著作的研究多是从文学或语言学的角度来着手,很少有学者将这部小说的原文和译文进行比较,从翻译的角度来研究它。更没有人对于译文中大量出现的四字结构短语给予过多的关注。郭国良在翻译这部小说时运用了大量的四字结构,这些四字结构被广泛地运用在对人物、景物、动作以及心理特征的描写中。这是一种归化现象。本文将对这种本土化现象进行研究,探讨译者采用这样翻译方法的目的。

一、四字结构的表现

四字结构是现代汉语中最活跃、最具有表达力的精华。它不仅包括既定的四字成语,也指合理搭配、自然通顺的四字组合。其特点是结构严谨、言简意赅、节奏感强。在翻译中使用时可以使译文更加的形象生动、传神达意、风采倍增,也可以使读者更容易理解原文的内涵。

(一)四字结构在人物描写上的表现

麦克尤恩在人物的描写上大费笔墨。他描写人物的外貌,通过他们的外貌表现他们的性格。例如,我们可以透过塞西莉亚的心理来了解巧克力商这一人物。书中描写到“she contemplated how deliciously self-destructive it would be, almost erotic, to be married to a man so nearly handsome, so hugely rich, so unfathomably stupid.”郭国良翻译为“她想,如果嫁给一位如此英俊潇洒、如此富有阔绰、如此昏庸冥顽的人,简直是自我毁灭,甚至是荡检逾闲”。这里译者通过5个四字结构的短语形象地勾勒出巧克力商的形象,为之后他所犯下的罪行埋下了伏笔,并从侧面反应了塞西莉亚表妹的性格。而在描写塞西莉亚的表妹时,麦克尤恩写到“the girl was almost a young woman, poised and imperious, quite the little Pre-Raphaelite princess with her bangles and tresses, her painted nails and velvet choker”。译文为“ 那位女孩几乎已经像个小妇人了……她镇定自若,傲慢威风,带着手镯,卷着头发,染着指甲,……”这句翻译的四字结构中,前两个短语直接表现了表妹的性格,后3个并列短语的排比增强了句势,不仅让我们在脑海中大致勾勒表妹的形象,并从侧面向我们透露出表妹的性格。这类的例子还有许多。作者用“carved”和“still”来描写塞西莉亚的脸,译者将这两个词译为,“棱角分明”和“沉静木然”。作者形容利昂为“too handsome, too popular, no sting of unhappiness and ambition”,译者也保留了原文中的排比句势,翻译为“他英俊帅气,人见人爱,没有烦恼,没有雄心壮志”。

(二)四字结构在景物描写上的表现

作者对于景物的描写也丝毫不吝惜笔墨。小说带给我们浓重的英国田园式的风光就是来源于作者对于景物的描写。文中有大段大段的景物描写,如“their motionless crowds of thick crested oaks, their greens softened by a milky heat haze. Then, nearer, the estate’s open parkland, which today had a dry and savage look, roasting like a savannah, where isolated trees threw harsh stumpy shadows and the long grass was already stalked by the leonine yellow of high summer.”相应的译文为“山上浓密高耸的橡树林一动不动,乳白色的热浪蒸腾氤氲,将片片草坪蒸得柔和起来。近处,宽敞的草木区今天看上去一片荒凉干燥,就像东非大草原一样热浪滚滚;残忍的盛夏已把长草烘焙得形容枯槁;直射的阳光下,几棵孤零零的树木和它们映在地上的粗短的影子形影相吊”。在上面这部分的翻译中几乎每一个短句中都运用了四字结构的短语,如“浓密高耸”、“荒凉干燥”、“形影相吊”等。

(三)四字结构在动作描写上的表现

译者在翻译动作时也常使用四字结构短语。比如原文中形容罗拉争抢布里奥妮的角色时的状态都是形容词“the advance of Lora’s dominion was merciless and made self-pity irrelevant.”但译者在翻译时将这些形容词翻译成四字结构的动词,“罗拉顾盼自得,步步为营,毫无怜悯,使布里奥妮的自怜显得格格不入”。在另一个例子中“but, exhausted as he was, and maligned, he would not be turned away from his purpose, his vision.”译文为“然而,尽管他精疲力竭,尽管受到中伤诽谤,马歇尔依然固执己见,不改初衷”,译者依旧使用了一系列的四字结构表现马歇尔的动作。

(四)四字结构在心理特征描写上的表现

最后是四字结构在心理特征上的运用。当罗比应邀参加塔利斯家的晚会时,他的心理被描述成“excited and, strangely, free”。这里的3个形容词分别被翻译成“万分激动”、“莫名其妙”以及“自由自在”,表现了罗比此时轻松的心情,也是他此生最后的轻松心情,和他即将到来的厄运形成了强烈的对比。此外还有布里奥妮的母亲对她侄女的态度描写。她母亲认为她侄女是一个哗众取宠的人,她认为她是“tranquil”和“triumphant”。这两个单词也被翻译成四字结构“心平气和”和“洋洋得意”。

二、归化的目的

20世纪70年代,功能派翻译理论兴起于德国,经历了几个阶段的发展。其中,汉斯・弗米尔将翻译研究从原文中心论的束缚中解脱出来。他认为翻译是以原文为基础的有目的的和有结果的行为,这一行为必须经过协商来完成,翻译必须遵循一系列的法则,其中目的法则居于首位。翻译过程的最主要因素是整体翻译行为的目的。

(一)形式上的目的

四字结构是形式上的一种归化表现,因为中国人习惯用四字短语。无论是书目的标题还是街上的标语,四字结构总是频繁地出现在人们的视线中。据统计,四字的电影片名占大多数。因此为了迎合中国人的习惯,译者在这篇小说的翻译中使用了大量的四字结构短语。一方面这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了中国人崇尚简约的本性。冰心曾说过“我们伟大的祖国,是有写短文的文学传统的”,她还拿包括上下数千年的《古文观止》、杜牧的《阿房宫赋》、韩愈的《祭十二郎文》、巴金的《随感录》来说明“短而充满真情实感的”。另一方面四字结构在音律上面非常押韵,读起来琅琅上口,一气呵成。比如在描写塞西莉亚的房间时,译者翻译为“书本不合,衣服不叠,床铺不整”。或者在塞西莉亚下水捞花瓶碎片时,她“踢掉鞋子,解开扣子,脱了衣服,又解了裙子”。这些动作的翻译增强了动作的连贯性,也加强了全句的气势。

(二)文化上的目的

四字结构在文化上也是一种归化,因为文字是文化的表现形式之一,而文字中的成语更是一种显著的代表。成语是四字结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不同的文化都有自己约定俗成的表达方式和文化内涵。两种文化中千差万别的两种表达方式也许会有相同的意思。例如《赎罪》的翻译中“other needs”被翻译成“鸡毛蒜皮的事情”,“There was nothing that she could think of to say that would bring it back”被翻译成“一言既出,驷马难追”,无论是鸡毛蒜皮还是一言既出驷马难追都是中国文化中所特有的用法,翻译成这样的成语增加了文化的归属感,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原文小说。

(三)认知上的目的

四字结构还是认知上的一种归化,因为成语是文学素养和文化的象征。“在心理学,‘认知’是指个人心理过程,即心智具有内部心理状态(比如:信仰、意志和意愿)”。认知还指“心理过程或知识的能力,包括意识、知觉、推理和判断等”。成语的使用提升了译文的文采。比如说“黄钟大吕”这个成语的翻译。这个成语出自《周礼・春官・大司乐》,形容音乐、言辞庄严、正大、高妙、和谐。如果读者不能正确理解这个成语的意思,也就不能正确理解全句所要表达的意思。因此这种四字结构的运用提升了译文的层次,增加了译文的深度,增强了译文的文采。

《赎罪》是当代一部著名的小说。诚如其名,这不仅是布里奥妮对她姐姐和罗比的赎罪,也是整个时代关于战争的赎罪。为了扩大中国读者的视野,郭国良将这部小说翻译成中文。在翻译中,译者大量地使用四字结构短语。这是一种归化表现。这种归化现象主要出于3方面的目的――形式上的归化适应了中国人的表达习惯,文化上的归化增强了译文的理解性,认知上的归化提升了译文的水平,因此四字结构的归化现象增加了文章的可读性。

参考文献:

〔1〕Ian, McEwan. Atonement[M]. Vintage, 2002.

〔2〕Munday, Jeremy. Introducing Translation Studies: Theories and Applications [M].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10.

〔3〕郭国良.赎罪[M].上海译文出版社,2011.

第9篇

关键词:性别差异;女性语言;简・爱

社会语言学的调查表明,性别对个人言语行为的影响是值得重视的。一般认为,从社会语言学角度对语言性别差异进行思考研究是由Jesperson和Lakoff开始的[1]。Jespersen的《语言》(1922)一书中用整整一章描述了男性语言和女性语言的差异。至二十世纪七十年代,Lakoff出版了《语言与妇女的地位》,采用内省的研究方法,总结了美式英语中的性别差异现象,提出了“女性语言”的概念。

根据语言学家对性别因素对语言影响的分析表明,女性语言含有较多感情因素并更注重语言的准确性。在话题的选择、话语量大小、谈话策略等方面,男女之间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异[2]。

下面以《简・爱》为例,对女性语言的特点加以分析。

一、女性语言的特点

具体来说,女性语言的特点可以从语言结构内部,主要表现在言语使用中,包括语音、语调、词汇、句式等方面;及语言结构外部,即言语交际的角度包括男女在交谈策略、话题等方面体现。

1、语言结构内部

①语音特点

女性在语音上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发音和语调上。首先,女性的发音通常较同年龄、教育背景和社会地位的男性更为标准和规范。其次,由于女性的生理特征,其音高普遍高于男性,同时音量较小,语速较快。而在语调上,女性倾向于使用升调,语调变化更多以期更好的表达其情绪变化,同时女性语调较男性更为温柔。英美国家的女性经常使用的逆转重音便体现了她们语调温柔的特点[3]。

②词汇特点

由于女性所关注的层面与男性有所不同,在语言交流中所选用的词汇也有所不同。

女性擅于使用各类形容词、色彩词,因此在描述事物的形状、样式、颜色等方面更为熟练。Charlotte Bront?在《简・爱》第31章中对Miss Oliver外貌特征作具体描写时,作者使用了25个形容词,尤其是在描写脸颊和嘴唇时用了“oval”、“fresh”、“smooth”、“ruddy”、“healthy”、“sweetly formed”六个词汇对其形状、色彩、状态进行了绝佳的展现。

③句法特点

女性在句法结构上选择上主要有以下表现:其一是对疑问句,尤其是附加疑问句的使用。女性借用对疑问句的使用更礼貌、含蓄的表达自己的观点,带有征询对方同意的意味,以避免在交际中产生冲突。其次,女性的更多的采用礼貌用语和复合祈使句表达请求。

以《简・爱》第35章中Diana的话语为例,她使用了三次附加疑问句:“I wish he loved you―does he, Jane?”;“And you will marry him, Jane, won’t you?”;“You never shall go: you have not consented, have you, Jane?”,这三句实际是在表达Diana自己的观点的同时征询Jane的意见,使她能参与到对话里来,鼓励她发表自己的真实观点,并避免语气过分武断、直接和肯定。

2、语言结构外部

①交谈策略

女性注重感情交流谈话内容的重要性低于谈话本身,交际的目的主要在于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使自己成为某个集体的一员而不被排斥[4]。

女际中通常采用轮流讲话的方式,注重听话者的反应与参与,同时当别人讲话时女性的反应更为积极,会以各种方式表示自己在听。在对别人的主张或意见表示不同时,女性通常会使用闪避词,如“I suppose”,“I think”等。

例如在《简・爱》中女性之间的对话多采用一问一答的形式,以第29章中Hannah与Jane Eyre的交谈为例,当Jane Eyre说自己不是乞丐时,Hannah提出她没有房子和铜子的观点(I dunnut understand that: you’ve like no house, nor no brass, I guess?),这实际上是对她称自己不是乞丐的一种反对,但出于女性不愿意在交谈中引起冲突的特点,她在末尾使用了“I guess”来进行回避。而在得知Jane Eyre在寄宿学校读过八年书之后,Hannah又提出“那你怎么还养不活自己”的疑问(Whatever cannot ye keep yourself for, then?),但从句式的安排上来看,作者将“then”放在句末并加以问号,可以认为是一种上升的疑问语气,相对于“Then whatever cannot ye keep yourself for.”的完全肯定句式,这种安排更为委婉,体现了女性在交谈中对氛围的维护。

②谈话话题

社会分工不同决定了男女活动范围的不同,其谈话话题也就有所不同,例如在第18章中写道“Sir George Lynn,... Mr. Eshton discussed politics, or county affairs, or justice business.”,可以看出男性倾向于以金钱、权势、政治为话题。女性更热衷于与家庭、感情相关的话题,这一点各章节中女性对话里有充分的体现,如上文提到的第35章中Diana与Jane Eyre的对话,其焦点就在于St. John与Jane Eyre之间的感情纠葛,而在第21章中Jane Eyre与她的舅妈的对话也是以双方之间的感情以及家庭恩怨为中心的。

二、结束语

以上结合对《简・爱》中文本的分析,我们可以更明确地了解到女性语言不仅在语音、词汇及句法结构上都有其独特之处,同时除了语言结构内部的特征之外,在交谈策略、目的、话语量和话题等方面也与男性存在一定的差异。女性语言特征的形成与女性自身、其社会地位以及社会预期有关,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女性地位的提高,相信女性语言的特征也会相应的随之改变。

参考文献

[1] 胡壮麟. 语言学教程[M].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7:170-171

[2] 吕婧, 胡志清. 语言中的性别差异研究[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2001(11):117-120

第10篇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和传播媒体技术的发展,微课应运而生。英语微课不仅适合学生学习英语的个性化需求,也适应于当今时代知识的传播要求。如何将微课与初中英语教学有机结合起来,让微课教学给每个学生带来新体验,提高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和信心,是教师面临的挑战。

一、微课教学的基本概述

1.概念。微课顾名思义就是“微课程讲授”,是借助微小型教学视频、音频为载体,针对课程知识的重点、难点、疑点或为教学环节中的学习活动、教学任务、实验等设计开发的一种直观化运用互联网进行学习的视频课件。

2.特点。“微课”的主要特点:(1)教学时间短,内容少;(2)小型评课、反思和研究;(3)主题内容具体并突出;(4)针对性强、反馈及时;(5)资源结构“直观化”;(6)研究细致、趣味创新;(7)成果简化、多种传播。

3.意义。微课是一种基于互联网为依托的一种能时时进行师生互动的教学方式。它的教学优势在于:(1)微课依托网络能够更好实现先进教学手段、教学方法;(2)微课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微博、微信的运用与普及,正在改变人们的生活,同时也在改变人们获取资料和传递信息的方式。正在成为新的学习资源与学习途径,微课的发展与应用将会有越来越多的教师与学生参与进来。

二、微课教学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1.复习巩固学习过的知识。学习英语知识,由于缺少相应的学习环境,学习者往往需要反复记、反复背。在每一堂英语课教学中,按教学要求需要学生掌握一定量的单词、语法、时态以及典型句型。英语教师可以针对课堂教学内容,设计制作一些英语课件,让学生自己复习已经学过的知识,或上传到学习空间、QQ群、微信群让学生利用空余时间观看学习,巩固记忆学过的知识。例如:微课书面表达“My family members”的训练,就是从人物外面(tall,short,strong,thin,slim...)、性格(kind,easygoing,honest,intelligent...)、?酆茫?reading,skating,and watching TV,sports...)等单词开始复习,接着把各个独立的单词串成句子,最后由句子组合成人物描写的作文,这个过程就体现出复习旧课型的微课是组织严密、系统性强的微课。同时,降低了学困生的写作难度,使学困生学有所获,增强了他们对学习英语的自信心。

2.在微课教学过程中导入即将要教授的新课程内容。教师在教授新课内容时,要精心设计课件内容及制作相应地视频或幻灯片,通过音像让学生乐于接受,容易记忆学习知识,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便于学生学习。例如,教学译林版英语“7AUnit5 Let's celebrate”时,通过显示有趣的图片,如春节、日历、一些国家节日的照片等做成微课形式来帮助学生认知一些国家的节日;了解各国节日的来历,导出他们喜爱的节日,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进入角色。

3.微课教学过程中的难点。根据在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中,任何一堂新课程都有其重点与难点,这都需要教师花费较多的时间去讲解、去分析,这与课堂时间有限性产生矛盾,所以学生要在课堂中掌握好所学的要点有一定的难度与不现实性。而教师利用微课课件,根据学生的水平设计不同难度的例子,让学生自己去体会理解以及应用。例如,行为动词的一般现在时(Present tense)的教学包括定义、构成方式、各种人称作主语的肯定句式、否定句式、一般疑问句式及答语等形式,利用微课互动性强、模拟现实情景较真实,并可利用同学们自己的录音,学生学起来更加简单易懂,可将知识化整为零,也可以将知识进行归类比较,采用归纳归类教学法,增加学生触类旁通的悟性,减少学习的总知识量,巩固所学的英语知识,提高学生对所学英语知识的应用能力和使用能力。

4.微课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新课程改革主要是改传统教学中的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变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这一教学模式的改变离不开网络的发展,特别是利用网络进行微课的设计,利用网络即时通讯工具,如QQ、微信、易信进行时时交流,学生能及时解决问题,教师也能及时掌握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以便及时调整教学内容与方式,及时为学生查漏补缺,也可以让理解透彻的学生来为学生讲解,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精神。微课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与兴起恰恰是实现新课改的最好方式,教师或学生把自己利用电脑制作学习课件上传到网上,学生利用网络学习自己不熟悉或没有掌握的知识,同时找到自己的学习方法。

5.利用微课更利于知识归纳总结。在英语教学中,学生较难掌握的是语法,教师可以利用电脑制作成课件,把不同语法进行比较分析,并且制成浅显易懂的情景对话来进行比较教学,利于学生更好、更快、更准确地学习语法知识。例如,在教学特殊疑问句时,对不同的细节提问,要用不同的特殊疑问词,如“what,who,when,where,which,whose,why,how”等。针对不同的疑问词,通过举一反三、归纳总结,使学生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最后彻底理解掌握知识。另外,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因材施教,按学生的需要制作课件,更利于学生记忆、巩固以及总结分析英语的一些规律,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自信心和学习英语的动力。

三、微课教学在英语课堂中存在的不足与改进

微课由于其短小,必然要求其短而精,如何把大容量的信息在短短十几分钟课件中表现出来,需要教师投入大量地时间与精力,因此可能造成师生过于依赖课件,占用了学生动手、动嘴能力的时间,技能训练反而比原来差了。语言需要经常说,经常地和别人交流运用,才能提高英语的使用能力,而不是像传统教学一样学成哑巴英语、笔试英语。尽管“微课”在未来可能是一种先进的现代化教学模式之一,但也不能替代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活动。课堂在今后一段时间内仍然是主要的教学方式,而运用微课教学辅助传统课堂教学,只是博取众长,让课堂效率能够最大化。

第11篇

关键词: 问题 问题类别 问题设计

问题自身特征是影响提问效果的一个关键因素。所以,在问题设置中,教师需要对问题的相关特征及内在因素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和把握。问题即疑难,就是一个人不能用已有的知识经验直接加以处理并因而感到疑难的情境。按照认知心理学的理解,问题就是指在给定的信息和目标状态之间存在一些障碍必须得以克服的情境。问题一般都包含三种成分:1.目标,指对有关问题的答案或目标状态等结果状态的描述;2.给定信息,指有关问题起始阶段的相关信息和状态的一系列描述;3.障碍,指阻扰问题解决达到目标状态的种种因素。问题实际上就是在给定信息与目标之间有某些障碍需要加以克服的情境。

一、问题的分类

Bloom的分类法

问题的分类方法有若干种,各有其特点,其中最广为采用的是Bloom(1956,1984)在《教育目标分类学―认知领域》中创立的分类法。后来,语言学家们对这一分类法作了一些修改,使其更为简明,更加适合阅读教学。这两种分类法的共同之处是在认知领域的范围内,对所有的提问按难易程度分为若干等级,由上而下,逐渐加难。

记忆(memory)

转化(translation)

解释(interpretation)

应用(application)

分析(analysis)

综合(synthesis)

评价(evaluation)

如图所示,这种分类法把所有的提问分为七大类,从最简单的一级(记忆类)逐渐上升到最复杂的一级(评价类)。需要指出的是,在这种分类法中,由于各层次的提问有一定的交叉重叠现象,因而不同的教师可能会把同一提问归于不同的类别中。另外,尽管是按认知的难易程度分类,但并非说在较低层次中没有难以回答的问题,在较高层次中就没有较易回答的问题。这取决于文章的具体内容和学生实际掌握知识的情况。下面我们将逐一对各类提问作进一步说明。

(1)记忆类提问(Memory Questions)

记忆类提问要求学生通过机械记忆,或有选择地记忆文章中所涵盖的内容、陈述的事实,以及相关的细节。如事件及相关情节、人物、场景、因果关系和主题思想等。回答此类问题时,学生可以直接从文章中找到问题的答案。其目的是让学生了解、明白在这篇文章中讲述了什么内容,为更深层次的理解奠定基础。如:What happened in the article?

对于记忆类问题,教师根据不同体裁的文章,采用不同的提问思路。一般来说,故事性的文章通常用“When?Where?Who?What happened?Why and how?”等问题串联整篇文章,其间穿插其他提问,着重人物描写的文章可以围绕人物提问,如:“the most unforgettable character l’ve met”中可提问what are the charecteristics of the hero?Why do you think he is open-minded/ shy/passionate,etc.?议论文则应围绕作者观点、论据等提问,可提到what is the author’s argument?What has made him think so?How does he argue?等。

对于记忆类的问题,教师可根据文章的类型及特点来采用背诵、描写、定义、列表、配对、判断等。

(2)转化类提问(Translation Questions)

此类提问与记忆类提问一样,唯一不同之处在于对学生的要求不同。即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回忆所读文章的内容,表述原文的思想。这样一方面可以检验学生对原文的熟悉、掌握程度,另一方面也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如:

Would you tell us in your own words what happened in the story?

Could you paraphrase this sentence?

(3)理解类提问(Interpretation Questions)

它是一种完善、合理的论证和说明。即能够对文章中的事件、现象和观点做出有见解的、合理的阐释、说明和翻译。在此过程中,学习者通常需要将信息的一种表征方式转换为另外一种表征方式,既让文章中的信息以另外一种更清晰、有序、易理解的方式呈现出来。如文字与图像之间的转换、文字与具体的情境之间的转换、不同词语之间的转换、图表转换成话语或反之、数字转换成语词等。它能够使文章中模糊、复杂、疑难部分变得更加明确、清晰、容易理解。

(4)应用类提问(Application Questions)

此类问题要求学生把从阅读中获知的信息运用到一个与之类似的新问题中去。教师根据学生的背景知识、生活环境及亲身经历来设置问题。如,一种是让学生运用所读文章内容谈自己的经历,在此过程中,鼓励学生运用原文的词语、句型及篇章结构,从而,学生就会懂得如何借鉴别人的语言,让别人的东西为我所用;二是假定情景寻求解决办法,让学生设想自己在一个和文章中相同或相似的背景下,自己会怎么做,如何反应,当然这些情景往往是他们没有经历过的;三是让学生谈谈自己对文章中的事件或相类似的事件的感受和看法。如:

What would you do if you found a wounded enemy soldier in your house?

在此类问题中一般用类比型提问比较合适。根据人类的认知规律,学生会很容易理解、掌握那些可以通过人自身的感觉器官直接感受到的概念、理论。因而对于已经看到过的文章、了解过的知识,学生当然是能较快地接受、理解。学生把从阅读中获知的信息运用到一个与之类似的新问题中去,用具体的概念、事物结构去认识、推理那些感觉器官无法接触、感受到的抽象、复杂概念和事物结构。让已知概念域的结构向另一个概念域映射。从而让事物与事物之间在空间、时间、逻辑等各层面上呈现出规律,建立起固定性的关联。

(5)分析类提问(Analysis questions)

此类提问常是将事物、研究对象分解成各个部分来研究其性质或结构,以及它们彼此之间的关系,或者观察解释某事物探讨导致其现象结果的原因。在此分析过程中,提问者要会整合、分解一些问题,然后通过联系与推理来探讨分析,最终找出其原因。

(6)综合类提问(Synthesis Questions)

此类提问要求学生在答问时进行有独创性的思考,能把零散的信息组织起来,形成自己独特的看法、预言或结论,如:

What is the author’s message in telling the story?What do you think he advocates?

在这类提问中,通常会涉及判断、推理、分析综合、比较和分类、抽象和概括、具体化和系统化。

(7)评价类提问(Evaluation Questions)

此类提问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价值标准和一定的原则,对人或事物(如方法、观点、产品等)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价值上的评价。如:

What kind of charater was the heroine?Was she a heroine?or a traitor ?Give reasons.

二、问题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

1.问题的情境性

情境就是一般世界情况的具体化,它是人物活动、冲突的具体环境。问题的情景性常常指问题存在、发展的背景和条件及特定场合下问题产生的起因与经过,等等。情境可以将抽象、概括、规律性强的问题通过具体的情景,形象地现象表现出来,实现从抽象向具体的转化。创设问题情境就是将问题蕴涵于特定的场合之中,包括具体的社会文化环境或实践活动,在特定场合中说明问题的来龙去脉。通常有两种主要的问题情境设置方式:一,视像手段,通过把问题情景融入于图像中再呈现给学生;二,把问题的情境融入某类事件的故事中,然后再叙述给学生,这种方式通常比较简单、适用。例如,what i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family background and the personal success?这样一般性的问题,教师就可以把它放在一个具体的情境中来让学生作答。首先给学生讲述有关的家庭背景及个人成长经历方面的故事。然后再对学生提问:“How does Chairman Mao’s family affect his political career?”这样学生就可以从具体的故事着手分析、解决问题,同时也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在英语教学中,语法规则的学习与词汇的运用更是离不开具体的语言情境,所以在设置有关这两类问题时,在语言情境中给学生提问题是灵魂所在。

2.问题的序列性与关联性

教师在短时间内接连提出的问题应该具有一定的序列性和关联性,而不是杂乱无章、相互脱离的。而是按照认知规律去合理地安排,通过联想、推理、类比等各种方法将其串通起来,彼此之间在时间、空间、逻辑等方面互相联系,富有层次,前后衔接,相互呼应,从而达到由此及彼,互为一体。如:now the whole world is seriously polluted,what should we do?What cause the pollution?How does the pollutant pollute the environment?What measures should we take?

三、结语

问题设计是每一位教学工作者所面临的难题,它通常对教学的成功起着决定性作用。本文主要探讨了问题本身对教学的作用和意义、问题自身的定义及组成因素、常用的问题分类以及问题设计中要注意的一些问题等相关内容。这些有关问题规则与信息不论是在英语阅读,还是口语教学中都起着至关指导的作用。

参考文献:

[1]Alexander.J.E.Teaching Reading.3rd Ed,Scott,Foresman and Company,1988.

[2]Harris,A.J.How to Increase Reading Ability.8th Ed.Edward R.Sipay Longman,1985.

[3]Melker,R.D.Guiding Extensive Novel Reading Through Questions [A]. Selections From MET(Modern English Teacher)[C].Helen Moorwood.London and New York:Longman,1978:63-65.

[4]金传宝.教师如何提高发问技巧.外国教育研究,1998,(2).

第12篇

摘 要:弗洛伊德“意识流”是基于他建立的精神分析学, 包括无意识理论、性本能理论、三重人格理论和梦的理论。本篇就是运用弗洛伊德三重人格理论探索简 奥斯汀的小说《傲慢与偏见》,揭示其中人物的复杂性格。

关键词:人格结构理论;本我意识;自我意识;超我意识

作者简介:李燕,聊城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语言文学专业,2009级,山东聊城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0)-20-0037-01

《傲慢与偏见》是英国著名女作家简 奥斯汀的代表作,作品生动反映了18世纪末19世纪初处于保守和闭塞状态下的英国乡镇生活和世态人情。奥斯汀通过栩栩如生的人物描写,透过对各色人物的细致刻画,描绘了一幅19世纪初英国乡村社会的众生相。班持纳一家人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尤其是大姐简,二姐伊丽莎白和幺女莉迪亚。所谓人与人是有差异的,这种差异可以归结到弗洛伊德的三重人格结构理论中。

弗洛伊德在20世纪20年代以后对他的早期理论进行了修正,提出了三重人格结构学说。这一理论的基本观点是,人格有三个部分组成:本我(id) 、自我(ego) 和超我(super - ego) 。本我是无意识的,按照“快乐原则”行动,没有道德是非和时空限制,无所顾忌地寻求本能需要的、最大限度的满足和心理刺激的彻底消除。自我代表人格中理智和意识的部分,按照“现实原则”行动。它根据现实条件和客观环境来调整本我与外部世界的关系,在不造成更大的痛苦的前提下满足本我的需要。超我是道德化的自我,按照“至善原则”活动。“超我”为人类所特有, 表现为良心和自我理想, 抑制本能欲望,以求道德完善。《傲慢与偏见》中三姐妹的人格,恰恰符合这三重人格。

一、莉迪亚的本我实现

莉迪亚是小说中作者着墨不多却最受争议的一个人物形象。她青春年少,喜欢幻想,渴望爱情,一旦步入爱河,便热情奔放,势不可挡;而威克姆恰是那种能花言巧语,讨女士欢心的花花公子。莉迪亚遇上军官威克姆,心中顷刻燃起绚丽的爱情之火。

莉迪亚的本我形象首先在于她始终以“快乐原则”行事。在这个原则的驱使下,为了自己的爱情置家族的荣辱于不顾;为了自己的爱情,莉迪亚还置道德与年龄限制于不顾,寻求本能与心理的最大满足是其本我形象的又一体现。这使得她一步一步走上了当时社会所不容的违背纲常、叛离礼教的道路。在她的心中,“情”始终摆在最重要的位置上,功名利禄,是非荣辱,统统被抛开。莉迪亚最终因为违背社会世俗道德准则而选择了私奔,被大多数人遣责和否定,成为负面形象的代名词。

二、伊丽莎白的自我意识表现

伊丽莎白受父亲的影响最深。她继承了父亲的智慧和母亲积极的性情,是个资质聪颖,独立性很强的女子。她像她的父亲一样,喜欢读书,具有一定的才智;同时她还继承了父亲的幽默感和嘲讽人的技巧。她具有超越常人的良好口味和对可爱风景的鉴赏力。她看到了父母的不幸婚姻,因此,一再强调婚姻是建立在爱情的基础上。她批判那种唯利是图的金钱婚姻,比如,就看不起她的朋友夏洛蒂嫁给柯林斯,但她并不把金钱与爱情绝对分开,她内心深处还是渴望嫁一个有钱人。同时,她也有性格中的不足,最大的失误就是她被威克姆的外表和说话方式所迷惑,对威克姆的谎言毫无觉察,以致对达西产生了更深的偏见。

伊丽莎白的自我意识体现在按照“现实原则”处事。在寻求爱情的过程中,有自己的原则。在听信韦恩对达西的中伤后,没有因为达西的高贵出身而减缓对他的偏见,而是按照自己的原则,将达西列为“忘恩负义之人”,这虽然是伊丽莎白对达西的偏见,但在一定程度上也表明了她自己对出身高贵的人以同常人一样的规范来约束的思想。

三、简的超我意识呈现

简的温柔衬托了伊丽莎白的热情和争强好胜,她是超我意识的集中体现者,她按照“至善原则”来行事,认为天下人人都是好人,还把自己对宾利热切的爱由于女性的矜持而深深地埋藏起来,不愿表达自己的思想,从而使宾利和达西都对其误解,达西还想办法让自己的朋友宾利离开简。宾利离开她后,简还自我安慰道:

我既不奢望他什么,也不担心什么,更没有什么地方要责备他。……我立刻就可以这样安慰自己:这只怪我自己瞎想,好在并没有损害别人,只是损害了我自己。

简处处为别人着想,刻画出一个相对于伊丽莎白的“自我”形象的“超我” 形象。简纯洁善良,温柔而有耐心。在她眼里,天下人都是成好人,但这却是她的一大性格缺陷。她看不出别人的缺点,说明她的判断能力有限。她性格过分拘谨,她把对宾利的强烈的爱隐藏在文雅的外表下,没有把对宾利的钟爱流露出来;由于矜持和被动,一度让喜欢她的宾利先生产生了误解,几乎放弃了对她的追求,即使如此,柔弱的简依然逆来顺受,以至于因为心灰意冷而产生绝望情绪。她的性格中的被动,碰到困难没有采取积极的行动去解决的这一点与她的父亲很像。

结语

简 奥斯汀的《傲慢与偏见》中三姐妹的性格截然不同,虽然最终都实现了贝内特夫人的“夙愿”:都嫁了人,而且大女儿和二女儿还嫁给了有钱人,但他们的生活会因其性格而截然不同。用弗洛伊德的三重人格理论来分析三姐妹的性格会更好的理解这部经典的作品,从而更好的理解作品中呈现的作者的思想。

参考文献:

[1] Todd Janet. The Cambridge introduction to Jane Austin [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8.

[2] Kirkham Margaret. Jane Austen: Feminism and Fiction. London: The Athlone Press, 1997.

[3]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引论。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