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鞋匠的儿子

鞋匠的儿子

时间:2023-05-29 17:30:4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鞋匠的儿子,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第1篇

读《鞋匠儿子》有感

五年四班

张亚男

.读了《鞋匠的儿子》这篇文章,我被林肯的宽容深深感动了。他虽然被众多参议员嘲笑,但他却用自己的真诚,赢得了所有人的掌声。

这篇文章主要写了林肯在演讲时,有一位议员想要羞辱他,因为他是鞋匠的儿子。众议员们出身高贵,自以为是上流社会优越的人,从未想过自己要面对的总统是一个鞋匠的儿子。可是,林肯并不认为这是一件令自己自卑的事,反而以次为荣。凭自己的智慧感动了所有的参议员们。

林肯没有成为伟大的鞋匠,但成为了伟大的总统。他之所以能够成为总统,正是因为他永远不忘记自己是鞋匠的儿子,并引以为荣。作为一个出身卑微的人,林肯没有任何贵族社会的条件,他唯一可以倚仗的是“坚强的信心,能使平凡的人做出惊人的事业。”

读到这,我不由自主地想起了我自己。我家虽然是贫困家庭,但我为这个家中的奶奶而感到自豪。她常对我说:“ 人的家庭出身已是命中注定,不可更改,但这出生并不决定你的一生。关键是不要妄自菲薄,自己瞧不起自己。不要否认,不要辩解,坦然面对这一切,真诚地热爱你平凡普通的父母,这样才会真正赢得别人的尊重。我们长大后在社会上生存,也有可能会被别人质疑。但只要我们自己能相信自己,何必在乎别人说什么呢?”这句话使我依靠自己的努力,克服了重重困难。

读了《鞋匠的儿子》这篇文章,我更加深刻地体会到:批评、讪笑、诽谤的石头,有时正是通向自信、潇洒、自由的台阶。

指导教师:宋萍

第2篇

1. 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认识一位伟大的人物。他虽然出生于社会底层,但他勤劳智慧,幽默谦虚,被公认为美国历史上最有作为的总统,他的名字叫林肯,但他是鞋匠的儿子。(板书课题,同时出示林肯头像)

2. 交流课前搜集的关于林肯的资料。

【设计意图】 有了解才有认识,有感知才有感悟。课外的探索,为课堂上的思考打下了基础。

二、 寻找线索,把握全篇

1. 林肯当选美国总统的那一刻,整个参议院闹翻了,所有的议员们震惊了,随之而来的是议员们态度戏剧化的改变。

2. 默读课文,思考:出身优越的参议员对待出身卑微的林肯态度发生着什么样的变化呢?请找出相关的词语,说说这种变化。(尴尬、羞辱、大笑、静默、赞叹)

【设计意图】 突破一点,盘活全文。这条议员们态度变化的线索不仅是贯穿全文的主线,更是林肯高尚品质的见证。

三、 品读文本,探求变化的根源

1. 寻找尴尬的原因

(1) 你有没有遇见过尴尬的事情?说一说。

(2) 文中参议员为何尴尬?

(3) 交流理解:理解“名门望族”和“卑微”的意思。

(4) 再思考:结合刚才了解的资料以及课文的内容,参议员的尴尬正是因为他们眼里只看到了什么?而没有看到什么?(只看到了门第、金钱、出身……没有看到人的品质、本领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平等……)

(5) 小结:工作没有贵贱之分,但是人的目光却有长短之分。尴尬的背后折射出的正是一些人思想上的偏见。

【设计意图】尴尬的背后正是人世间的偏见,正是不公平的社会的折射。一个词洞悉了人心人性,一个词看到了社会不公的缩影,文字因而富有深意。

2. 再现羞辱的片段

(1) 因为尴尬,所以想要在首次演说之前羞辱林肯。谁来读出那个参议员的话?

(2) 从他的话中,你感受到了什么?(蔑视、嘲笑、不可一世、傲慢、不屑一顾、不甘心、嫉妒、气愤……)

(3) 要想充分表达句子的含义,不仅可以通过语气的掌控表达,还可以加进表情或者动作。谁愿意再来读?

(4) 如此的猖狂无礼,如此的傲慢轻视,一般人哪会受得了?假如是你,你又将如何面对?(预设:要么是不屑一顾地沉默; 要么言辞犀利地反击; 要么是无能的落荒而逃 ;或者是难受而自卑地低头……)

(5) 可是这样一来,局面又将如何?(一片混乱,不会被尊重,失败而告终,演讲无法进行……)

(6) 在最短的时间内,林肯如何应对?(大笑声停止后,开始演讲)

【设计意图】 朗读是情感体验的基础和起点。学生通过读,尤其是通过沉浸其中的读,会对文章的内容理解得更深,对作者渗透在字里行间的感情体悟得更透。而面对冷嘲热讽,联系实际的对比思考,将林肯的形象烘托得更为鲜明。

3. 感受静默的内涵

(1) (出示林肯的第一段话)从这句话中,你看到了一位怎样的林肯?你从哪个词或者哪个句子体会到的?(着重抓住“非常感激”,三个“永远”来体会林肯的宽容、谦虚、不卑不亢、对父亲的尊敬……)

(2) 除此以外还体会到什么?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在这样恶意的嘲讽中,一连串说出那么感人的话语的。(智慧的人)

(3) 用宽广的胸襟来面对嘲笑,用智慧的语言来感动他人,这就是林肯。这样的话语让在场的每一个人深深震撼,参议院一片静默。此时静默的氛围中,有怎样的情绪在飘荡?(不安、内疚、惭愧、不解、崇拜……)

(4) 在参议员们的眼里鞋匠被认为是卑微的,但在林肯的眼里,鞋匠却被称为”伟大“,你体会到了什么?(不卑不亢,人人平等的思想)

第3篇

这话是一位诗人说的。

“每个人都要像擦皮鞋一样去擦拭自己的内心。”

这话是一位擦鞋匠说的。

深秋的街边,有着一种异乎寻常的酷热。擦鞋匠在忙着擦拭客人送来的皮鞋,突然传来一个婴儿的啼哭。往街边的林子看,一个襁褓,里面躺着一个嫩嫩的婴儿,看得出来,这是个弃婴。

擦鞋匠扫视四周,没发现神色异常的人,弃婴的父母一定跑了,他把婴儿抱回了家。两个儿子极力反对,让他把孩子丢到远处,或者送到弃婴收容所。

去弃婴收容所的路上,看着蠕动的小嘴儿,擦鞋匠的心软了,把孩子抱了回来,而两个儿子跑出了家门。

四年后,孩子仍不会说话,到医院诊断才知道孩子患有轻度的智障。可能是出生的时候,缺氧所致。

这时候,两个儿子仿佛抓到了救命稻草,极力压迫父亲,要求抛弃这个智障儿童。擦鞋匠断然拒绝了,他说:“当初我都没有丢弃他,知道他有病了,就更不能不管他。”

后来,人们常常看到一位背着孩子的擦鞋匠,忙的时候,擦鞋匠就边擦鞋边和背上的孩子说话,空闲的时候,就扶着孩子练步,一句一句地教孩子说话。孩子经常生病,为了给孩子看病,擦鞋匠花去了仅有的那点积蓄。

又过了两年,他的努力没有白费,孩子会蹒跚走步了,还会说出几个简单的词汇。擦鞋匠非常高兴,仿佛看到了孩子无限光明的希望。

擦鞋匠将擦鞋得来的钱全部花在这个智障孩子身上,自己省吃俭用,一分钱也舍不得浪费。

奇迹逐渐发生了。孩子从蹒跚学步到步行平稳,从只能说几个简单的词汇到能与人对话,尽管智商较之同龄孩子还有差距,但已经是不错的结果了。

自此又十年。孩子上了初中,当孩子把一张盖有大红戳的奖状拿到擦鞋匠的面前时,擦鞋匠哭了。领着孩子到了医院,经过检查,医生们都惊呆了,医学界无法完成的课题被一个擦鞋匠攻克了。

医生们聚集起来,问擦鞋匠是怎样训练孩子的,擦鞋匠一五一十地说给医生们听。然而,这些措施也称不上什么高明啊――每天和孩子对话,从不间歇;帮孩子走路,只要有时间;带孩子跑步,只要他能跑动。

“这些都称不上高难度的训练啊?”一个医生说。但是,有多少人能十六年如一日地坚持呀!大家都说。

第4篇

六年级毕业班的同学,请访问中学生优秀作文库:作文库

有恒心方能成功——读《鞋匠的儿子》有感

最近我读了一本叶君健写的《鞋匠的儿子》让我懂得有恒心方能成功。

这篇传记小说写了安徒生一生的经历。从刚开始一个很愚笨的孩子,到哥本哈根学演戏,但是未能成功,还受到别人的嘲笑和讽刺。因为当时下层社会的人是不可以演戏的,但他并没有放弃。一条路不通,他又选择了写诗,经过好心人的帮助发表了。安徒生创作了许多优秀的作品,以至于哥本哈根的许多人都很欣赏他。后来他由于写得很出色,被一些贵族所嫉妒。再以后安徒生四处流浪,写出了许多脍炙人口的童话:《丑小鸭》《皇帝的新装》《海的女儿》……这些作品,深受孩子们的喜爱。

安徒生这种不放弃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记得那是一次夏令营,我和同学爬山。我爬到半山腰就累得不行了,我放弃了,结果被送了下来。后来有很多同学成功了。对!他们靠的就是恒心,坚持不懈,以至于赢得了荣誉。

只要我们坚持不懈持之以恒,一定能实现自己的理想。在人生的轨道上,唯有意志坚定,脚踏实地锲而不舍地朝着前方执着迈进的人,才真正的获取成功。

读了《鞋匠的儿子》我深有感触:有恒心方能成功。

六年级毕业班的同学,请访问中学生优秀作文库:作文库

第5篇

一、表演的作用

(一)辅助学生理解文本。

小学语文的课文故事性都比较强,但是由于学生年龄比较小,他们不一定能很好地理解课文所表现的生活场景。通过表演,创设一定的情境,营造氛围,通过氛围感染学生,使学生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二)帮助教师了解课堂。

看课堂上学生是不是真正理解文本,看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是不是到位,就看在表演的过程中,学生对文本的把握是不是恰如其分。表演还是教师了解学生课堂学习状况的一种途径,是检验学生与文本对话深度的一种途径,也是教师改进自己教学方式的一种途径。

(三)搭建学生合作平台。

表演中绝大多数都是几个学生的集体表演,所以要求每个学生之间能够配合好。这种交流不仅是语言、肢体上的,更是情感、心灵上的交流,学生在表演中学会人与人之间的合作,懂得人与人之间的交流。

二、表演的类型

(一)朗读式。

朗读式表演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针对人物的语言进行口头表演。这是最基本的表演方式,也是指导学生感情朗读的有效方法。让学生用表演的方式来朗读,必须首先引导学生理解文本中的提示语,并且联系全文的背景,使这种朗读自然、准确,充满生命力。

比如,在教学《鞋匠的儿子》时,指导学生朗读表演林肯面对参议员的嘲笑后的一段发言:“我非常感激你使我想起我的父亲……我一定会永远记住你的忠告,我永远是鞋匠的儿子。我知道我做总统,永远无法像父亲做鞋匠那样做得那么好。”老师们往往会引导学生抓住林肯话语中的三个“永远”来进行朗读,学生只要感情充沛地读好这三个词就能达到较好的效果。其实,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仔细读读之前那位参议员的话语:“林肯先生,在你开始演讲之前,我希望你记住,你是一个鞋匠的儿子。”学生不难根据提示语中的“态度傲慢”来朗读,但深挖下去:参议员抓住什么来羞辱林肯?如何读好他的话?学生明白了参议员羞辱林肯的理由是因为他的父亲是卑微的鞋匠,因此朗读这句话时应突出“鞋匠”二字。只有这样,学生的朗读表演才能水到渠成,真挚传神。

(二)再现式。

以再现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进行表演。学生可以根据文本中的提示来表演,也可以发挥想象,尽量还原文本中的情节,变“文本”为“剧本”。这需要师生共同研读“剧本”,不仅仅是人物的对白,还有相应的肢体语言和内心独白,需要学生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

《天游峰的扫路人》一文的最后,有作者和老人的两段对话,包括提示语在前、后和没有提示语三种形式。教师可以相机引导学生通过研读提示语以及人物语言来揣摩当时的情景,走进天游峰的扫路人的内心,触摸他的灵魂。学生从老人的“悠然”神态和“朗声大笑”以及个性化的语言中,感受他的自信和豁达开朗。表演时还要抓住人物一连串的动作:摇摇头,伸出七个手指头,握手等,其中学生对于“伸出七个手指头”的理解需要老师的指导,其实是用三个指头来表示,并非七个指头。在弄清“剧本”的基础上,同桌先进行再现式表演,然后教师扮演作者与学生演对手戏,尤其当教师“紧紧抓住他的手”时,学生的兴趣高昂,课堂气氛融洽。

(三)创造式。

抽象的文字往往不能涵盖人、事、物的全部,小学语文课文中有许多的空白,这些空白留给了学生想象的空间和创造的契机。学生想要进行表演必须发挥想象以填补文本中的空白,这是师生深层次研读文本的过程,需要学生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对文本进行再加工。

第6篇

竞选总统前夕,林肯在参议院演说时,遭到了一个参议员的羞辱,那个参议说:“林肯先生,在你开始演讲之前,我希望你记住你是一个鞋匠的儿子。”

林肯转过头对那个傲慢的参议员说:“我非常感谢你使我记起了我的父亲,他已经过世了,我一定会永远记住你的忠告,我知道我做总统无法像我父亲做鞋匠做得那样好。据我所知,我的父亲以前也为你的家人做过鞋子,如果你的鞋子不合脚,我可以帮你改正它。虽然我不是伟大的鞋匠,但我从小就跟父亲学到了做鞋子的技术。”然后,他又对所有的参议员说:“对参议院的任何人都一样,如果你们穿的那双鞋是我父亲做的,而它们需要修理或改善,我一定尽可能帮忙。但有一件事是可以肯定的,他的手艺是无人能比的。”

说到这里,他流下了眼泪,所有的嘲笑都化作成了真诚的掌声。

林肯果然当上了总统。

有人对林肯总统对待政敌的态度颇有微词:“你为什么要试图让他们成为朋友呢?你应该想办法去打击,消灭他们才对。”

“我难道不是在消灭政敌吗?当我使他们成为我的朋友时,政敌就不存在了。”林肯总统温和地说。这就是林肯“消灭”敌人的方法,将敌人变成朋友。

今天,人们可以在以他名字命名的纪念馆的墙壁上看到这样一段话:“对任何人不怀恶意;对一切人宽大仁爱;坚持正义,因为上帝使我们懂得正义;让我们继续努力去完成我们正在从事的事业,包扎我们国家的伤口。”

耶稣在十字架上为钉他的那些人,在天父面前祷告说:“父啊,赦免他们!因为他们所作的,他们不晓得。”他对税吏、罪人、撒玛利亚人……的体恤与接纳,使今天不计其数的人,愿意“舍己,背起他们的十字架,来跟从他”

宽容是一种力量。当人们掌握并动用这种力量的时候,人们自然就会显得自信和强大,而不是软弱,是坚忍不拔。

新余市第十六中学初三:廖波文

第7篇

一、腾出时间圈划,揣摩匠心

任何语篇都是佳作,都需要学生用心去欣赏,需要学生多同文本、作者、人物进行对话沟通,发现其中的精妙。多o学生腾出时间读认真揣摩和阅读,让他们运用笔记圈划的形式找出其中的疑难问题,更能使得课程教学富有指导性和趣味性。腾出时间让学生进行重点笔记圈划,能使得学生在不断修正理解感知思维不足的基础上,深入研读和思考,帮助他们领会其中的内涵。

让学生腾出时间圈划,给了他们更多充分酝酿的机会。如,在六年级上册第21课《鞋匠的儿子》教学中,不妨让学生进行预读,引导他们思考:鞋匠的儿子是指谁?林肯为什么会成为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如果你就在当时演讲会的现场,你会向林肯总统提出什么问题?带着这些问题,可建议学生就其中的相关内容进行描述,让他们在主动梳理语言文本语句的基础上找出更多的认知切入点。按照这些问题的问题,学生从课文中找出“我永远是鞋匠的儿子……我做总统永远无法像我父亲做鞋匠那样做得那么好”和“批评、讪笑、诽谤的石头,有时正是通向自信、潇洒、自由的台阶”等富有哲理性的语句,也给正确理解课文内容提供了必要的准备。

预留一定的问题进行深入研读,能使得学生在主动查找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更多深刻感知,便于他们在主动查找相应问题的基础上形成一定的理解方向。结合学生的认知不同,围绕教材内容重点,多给他们一定的研读时间,帮助他们梳理相应的认知盲区,使得他们在不断预设创造中产生敏锐语感,更能增强研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主动自由倾诉,大胆说异议

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异想天开,让他们有自由倾诉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认真梳理学习认知体系的过程中强化认知。自由倾诉运用,能使得学生在发现问题的过程中产生一种表达的冲动,让他们在毫无保留说出自己困惑中进行思维碰撞,产生耀眼的火花。

通过主动倾诉的形式引导学生进行表达,便于他们在不断强化感悟中获得更多体验。如在四年级上册第2课的《但愿人长久》的指导中,不妨运用投影仪展现《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的有关场景,并建议学生在观看欣赏的过程中就其中描述的相关物境、意境等进行深入构想,鼓励他们就朱阁、阴晴、圆缺等不同的物象,对其中表达的深刻内涵进行深入揣摩,鼓励他们就上阙中描述内容运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达,培养他们丰富的思维想象能力,给他们更多的自我探索运用机会。遵从学生的不同理解,鼓励他们就自己的阅读发现主动提出相关的建议,让他们丰富思维。

学生主动倾诉需要有一定的问题予以引导,需要学生在大胆尝试的过程中主动找出相应的表达生成点,帮助他们深化感悟。多给学生团队合作交流的机会,引导他们在七嘴八舌的探究中梳理知识点。教师不妨多驻足学生身后,观察他们的讨论,在他们“欲言又止”时送上一两句提示语,帮助他们走出困境。

三、自我模拟生成,释放潜能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告诉我们要想走出文字单调、枯燥的束缚,就应该在主动融入其中的学习探知中发现更多有价值的信息,帮助学生在主动深入探知的过程中提升语文学习的主动性与创新力。自我模拟运用,能使得学生的潜能释放更有动力。

学生自我模拟过程,就是他们的感悟体验不断深化的过程。如,在《牛郎织女》教学中,根据牛郎与织女的故事,不妨建议学生运用课文情景剧的形式,针对其中的一些事情进行总结概括。建议学生扮演老牛、牛郎、织女、牛郎嫂子等不同的角色,从教材文本中摘录出相应的语言表达信息,鼓励他们发挥想象思维主动提出相关的观点和看法,让他们能够有针对性进行阅读探知。有的同学以黄梅戏曲调的方式,演唱了动人的故事;有的同学则以口技表演形式再现了彼此多方化的对话;有的同学则以根据不同角色内心世界,通过相应的动作、语言等形式予以活灵活现地展示。

第8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堂提问 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2-0215-01

新课改要求语文课堂要突出学生为的主体地位,教师要充分发挥教学组织者和教学引导者的积极作用,这对教学的课堂驾驭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活跃课堂气氛,许多语文教师都很重视教学提问的重要性,积极利用课堂提问为课堂教学服务。

生动的语文课,就像一道丰盛的知识宴席,能以情感人、以味诱人,有效的课堂提问就如佐料,能进一步提升知识的营养和味道。小学语文课堂提问要遵循一定的规律,具备一定的技巧,否则就会陷入自问自答、无关痛痒的尴尬境地,起不到诱导学习兴趣、提升知识层面的效果。

1 目前,语文课堂提问存在的主要问题

肤浅:问题简单,没有思考意义,不能有效拓展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对不对”、“是不是”、“好不好”之类的简单的判断性问题大行其道,很多问题都停留在文章表层,缺乏思想内涵。

琐碎:教师缺乏全局观念,设计的问题松散琐碎,无形中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压力,常让学生感到力不从心,进而产生厌烦、排斥情绪。

随意:一些教师不注意备课,教学组织与设计不力导致课堂教学随意性大,课堂提问完全是凭感觉发挥,让学生无所适从。

2 语文课堂问题设置的方法

以上这些做法严重影响了课堂提问有效性的发挥,与素质教育和语文素养培养的目标背道而驰。

2.1抓住兴趣点精心设计问题

所闻兴趣点,即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理解的知识点。根据知识兴趣点进行提问,可以激发学生求知欲,优化课堂教学效果。如,在讲到《“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一文时,教师可以先问大家对“严父慈母”一词的理解,然后问大家,如果下雨天不带伞,爸爸妈妈各有什么反应?学生回答说:爸爸会生气、发火,妈妈则会找出雨伞,放进自己的书包。然后教师又问,如果因为淋雨感冒了爸爸妈妈会怎么样?学生回答说:爸爸妈妈都会着急。教师总结说,看来爸爸妈妈都一样的爱我们,只是方式不同而已,今天学习的这边文章,作者描写的就是父母爱的方式的不同。通过提问,学生对文章对文章主题有了一个全面的了解,学习兴趣也大大提高。

2.2把握提问的最佳时机

最佳提问时机,即学生思维活跃、注意力集中,通过问题能有效点拨心智的时机。教师要熟悉教学内容,准确把握学生心理及教学难点,敏于捕捉、把握最佳提问时机,通过提问,切中要害。如在学习《鞋匠的儿子》一文时,教师课在出示课题后可提出以下问题:看到这个题目,大家想到了什么?这个鞋匠的儿子是谁?从事的什么职业?他父亲的职业对他的影响?鞋匠的儿子自己的身份有什么看法?文章赞扬了鞋匠儿子的什么精神?等等,很快就能引导学生加入到知识探索中来。在学习《燕子专列》时,教师可以在知识分析后进行提问:如果是你,你会像贝蒂一样去救护燕子吗?如果你是燕子,你会对贝蒂说些什么?不同学习阶段的巧妙提问,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有着很大的帮助。

2.3把握情境创设的“火候”

语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人的思维和情绪,对人的思想和情感产生积极的影响。合理的教学情境创设应坚持热情鼓舞的原则,着重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回自己的祖国去》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斩钉截铁”一词的含义,向学生提问,“斩钉截铁”的态度与情感和勇气有何关系?华罗庚斩钉截铁的态度表明了什么?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通过三个层次的提问,可以点燃学生思想的火花,让学生感受到华罗庚积极投身到祖国社会主义建设之中的迫切心情。在学习《路边的橡树》时,就工程师把楔子打进地里,使道路弯曲一事,教师可以在课程讲解结束后,引导学生进行探索性思考,道路弯曲加大了工程开支,工程师的做法是否有失妥当?如果换做是你,你会怎么做?然后给学生留出时间思考,等待他们的回答,相信孩子们的想法可以给你带来很多惊喜。

2.4问题设置要面向全体,更要突出重点

教学任务的落实要面向班级全体学生,教师在问题设计时要综合考虑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突出重点,把握要点,在学生在重点难点的突破学习中获取进步。如在学习《狐假虎威》时,教师可以这样提问:大家见过老虎和狐狸吗?它们各有什么特点?你认为老虎和狐狸谁更厉害?如果看到老虎畏畏缩缩地走在狐狸旁边,你会怎么想?想知道为什么会这样吗?想知道答案,就跟我一起来看课文《狐假虎威》。如此引导,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又为重点知识的学习做好铺垫。

有效的课堂提问,可以引导学生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每位语文教师都应重视课堂提问的重要性,积极利用精心设计的课堂问题,启发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引导学生进行主动学习。

参考文献:

[1]肖芳芳.浅谈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提问的有效性[J].现代阅读,2012年11期.

第9篇

她长年累月奴仆般地劳动,只有短短几年才饱享清福,终于油尽灯枯,了却一生。

我爷爷去世时,奶奶已七十二岁了。爷爷在巴登的一个小城里开一家小小印刷厂,专营石版印刷,死前和两三个助手一起在厂里工作。奶奶操劳家务,不雇女佣,照管着荒凉破落的老屋,为大人和孩子们煮饭烧菜。她是一个瘦小的妇人,蜥蜴般的眼睛炯炯有神,但说起话来慢吞吞的。她含辛茹苦把五个孩子抚养成人——她本来养了七个。为了孩子们,她年复一年地消瘦下去。孩子中有两个姑娘到美国去了,两个儿子也离了家。只有最小的一个因为体弱多病,在小城里。他是印刷工人,已成了家,家里人口很多。因此爷爷去世时,老家只有她一个人。孩子们写信来时,问起她今后打算怎样生活。有的请她去住,做印刷工人的小儿子则希望带着家人一起搬到她屋子里去。可是老奶奶一一拒绝了他们的建议,只希望每个孩子在能力所及的范围内稍稍捎些钱来。这家印刷厂早已过时,几乎没有什么生意,甚至负了债。孩子们来信说,她不能独个儿住着。但她硬是不同意,他们只好屈服,每月寄给她一小笔款子。她想,反正做印刷工人的小儿子还住在这个小城里呢。印刷工人有时也写信给哥哥和姐姐,向他们谈谈母亲的情况。从他给我爹的信中以及奶奶安葬后两年我爹一次访问所获悉的情况中,才使我对这两年内发生的事有一个粗略的印象。看来,奶奶拒绝印刷工人搬到她那宽敞而现在却是空荡荡的屋子里去住,一开始就使他十分失望。他和四个孩子住在三间房间里。奶奶跟他们的关系并不怎么密切,只是每星期日下午带孩子们去喝咖啡,别的什么都谈不上。她每季去看望她的儿子一二次,帮助儿媳做做家事。年轻的媳妇嘀咕了几句,说住在印刷工人的屋子里实在太挤啦。印刷工人沉不住气,在信里大发牢骚。有一次我爹写信问他,奶奶现在干些什么,他的回答只是寥寥数语,说她常去看电影。咱个应当理解,看电影在当时可不是一件普通的事,在她子女的心目中尤其如此。三十年前的电影同今天的不一样。它总是在设备简陋、通风不良的场所放映,往往在玩九柱戏的球道上演出,入场处前面贴着令人眼花缭乱的广告,上面画着凶杀和恋爱悲剧的惨相。到那边去的只是少年,或者是一对对贪图那边光线黑暗的情侣。孤零零的一个老太婆去那儿,必然引人十分注目。去看这种电影,还有一方面要考虑。入场券肯定很便宜,但这种娱乐在等级上跟吃甜食相差无几,这就等于“瞎花钱”,瞎花钱是不光彩的。还得说一句,我奶奶不但不经常跟本地她的那个儿子来往,而且也没有任何熟人去看她或邀请她。她从来不赴小城的咖啡茶会,却常常到一个补鞋匠的工场里去,工场坐落在一条声名狼藉的小巷里,特别在下午,总有各式各样不大正派的人闲坐着,其中有地位低微的女侍者和青年工匠。补鞋匠是个中年人,曾游历世界各地,但结果一无所得。据说他也喝酒。跟这种人交往,对老奶奶来说无论如何是有失身份的。印刷工人在一封信中说,他曾同他母亲谈过这件事,但得到的却是冷冷的回答。

“他看到些什么了?”这就是她的答复,谈话就此中断。和我奶奶商谈她不愿意听从的事,可不是那么简单哪。在爷爷死后半年左右,印刷工人写信给我爹说,他母亲现在隔天就要在饭店里吃饭。这消息多么令人震惊!奶奶一生本来为一家十余口煮饭烧菜,吃的一直只是一些残羹,如今却上饭店吃喝起来了!她究竟怎么啦?不久我爹出差到家乡附近一带,于是去探望他的母亲。他去看奶奶时,奶奶正想出去。她重新把帽子放下,给他斟一杯红葡萄酒,并给他吃干面包片。她看去镇定自若,既没有特别兴奋,也并非默不作声。她问起我们大家的情况,当然没有问得特别详细;她主要想知道孩子们有没有樱桃吃。她还跟过去一模一样。房间自然一尘不染,她看去也挺健康。她的新生活方面,只有一件事值得一提,那就是她不想跟我爹一起到墓地去扫丈夫的墓。

“你一个人去吧,”她漫不经心地说,“他的墓在第十一排左面第三座。我还得去别的地方呢。”

印刷工人事后又说,她谅必是到补鞋匠那里去了。他大发牢骚。

“我和家里人蹲在这几间小房里,只能干五小时的活,挣的钱又少,我的气喘病又发作了。可大街里那间屋子却空着不住人。”

我爹在旅馆里租一间房间,等着邀奶奶去住,至少形式上表了一下态;但她置之不理。哪怕整屋子都是家里人,她还是提出一些反对的理由,说他不该和家人一起来住,把旅馆房钱白白花费了。看来她要和家庭生活一刀两断,现在想走一条适合自己脾胃的新路。我爹的脾气很好,既然看到奶奶十分愉快,就对我叔父说,一切听老太太自便吧?可她究竟想干什么呢!根据下一步报导,她已订了一辆“布雷克”,想在某一个星期四到什么地方去远足。

“布雷克”是一种大型高轮马车,坐得下整整一家人。过去有几次,当我们做孙子孙女的去看爷爷时,爷爷曾租了这种“布雷克”马车。当时奶奶一直待在家里。她不屑地把手一挥,拒绝一起去。乘了“布雷克”马车后,她又去K城旅行。这是一个大城市,乘火车约两小时才到。那边正在赛马,奶奶就是乘车去看马的。印刷工人现在简直惊惶失措了,他真想请一位医师。我爹看信时摇着头,但不主张请医师。我奶奶不是独个儿去K城的,有一个姑娘伴她同行。印刷工人信里说,姑娘是个傻里傻气的人,是老奶奶隔天吃饭的那家饭店里的厨师助手。从这时起,这位“怪姑娘”就牵着奶奶的鼻子走。看来,奶奶把她当作宝贝似的宠着她。她带奶奶去看电影,到那个补皮鞋的铺子里去,那鞋匠还是社会人呢。传说这两个女人在厨房里一面玩牌,一面喝红葡萄酒。

“现在她替那个'怪姑娘'买一顶帽子,上面还有玫瑰花,”印刷工人灰心绝望地说。

“而咱们的安娜连圣餐时穿的衣服都没有!”叔父的信写得歇斯底里气十足,信里一个劲儿数落着我们亲爱的奶奶,而且丝毫不肯让步。别的情况,我是从爹那儿获悉的。旅馆老板向他眨巴着眼睛,悄悄说:“B太太像大伙儿说的那样,现在正在寻欢作乐呢。”

实际上,我奶奶在最后几年,生活上一点也不宽裕。不上饭店时,她一般吃少许蛋制品,喝些咖啡,主要吃的是她喜爱的干面包片。为此,她破费买些便宜的红葡萄酒,每餐总要喝上一小杯。她屋子收拾得很干净——不仅仅收拾她所住的卧室和所用的厨房。但她瞒着儿孙偷偷在抵押。大家始终不知道她的钱究竟花到哪儿去了,看来她都给那个补鞋匠了。奶奶死后,他搬到另一个城里,据说在那儿开了一家规模很大的鞋店。严格地说,她一生前后经历了两个阶段的生活。第一阶段的生活是她做女儿、妻子和母亲时代的;第二阶段则纯粹以B太太的面目出现。这时她孑然一身,不尽任何义务,经济情况虽不十分好,但比较宽裕。第一阶段的生活前后长达六十年,第二阶段却不到两年。我爹后来得悉,她在最后半年对一般人干脆置之不理。夏天,她清晨三点钟就起床,在小城空荡荡的街上漫步,因为她只有一个人。她有时去看望牧师,据大伙儿说,那位跟老太太作伴的牧师,竟也邀她一起去看电影!她一点也不孤独。在补鞋匠那儿显然有一群兴高采烈的人们,他们在高谈阔论。她在那儿经常带着自己一瓶红葡酒站着,只顾喝自己杯里的酒,而别人却夸夸其谈,对可敬的当局大肆攻击。这瓶红酒她是专留给自己的,有时也带些烈性的酒给大伙儿喝。某一个秋日早晨,她突然在卧室里去世了。她不是死在床上,而是死在窗口的一把木椅里。她本来请那位“怪姑娘”在晚上看电影,因而死时姑娘在她身边。她活到七十四岁。我看到过她的一张照片,挂在死时睡的那张床上。这照片是专为她儿孙们摄的。我们看到的,是一张满是皱纹的小小的脸,嘴唇狭而嘴巴阔。她的脸很小,但并不渺小。她长年累月奴仆般地劳动,只有短短几年才饱享清福,终于油尽灯枯,了却一生。

第10篇

宽容是一种力量。

竞选总统前夕,他在参议院演说时,遭到了一个参议员羞辱,那参议员说:“××先生,在你开始演讲之前,我希望你记住你是一个鞋匠的儿子。”

“我非常感谢你使我记起了我的父亲,他已经过世了,我一定会永远记住你的忠告,我知道我做总统无法像我父亲做鞋匠做得那样好。”

参议院陷入了一阵沉默。

他转过头对那个傲慢的参议员说:“据我所知,我的父亲以前也为你的家人做过鞋子,如果你的鞋子不合脚,我可以帮你改正它。虽然我不是伟大的鞋匠,但我从小就跟父亲学到了做鞋子的技术。”然后,他又对所有的参议员说:“对参议院的任何人都一样,如果你们穿的那双鞋是我父亲做的,而它们需要修理或改善,我一定尽可能帮忙。但有一件事是可以肯定的,他的手艺是无人能比的。”

说到这里,他流下了眼泪,所有的嘲笑都化作了真诚的掌声。

他,就是林肯,他后来果然当上了总统。

当了总统的林肯非常讨厌那些常来白宫唠唠叨叨,要求一官半职的人。

一天林肯身体不适,但有一个家伙赖在他身边,准备坐下来长谈死缠。

正好这时总统的医生走进房里,林肯一面向医生使眼色暗示,一面向他伸出双手,问道:“医生,我手上的斑点到底是什么东西?我全身都有。我看它们是会传染的,对吗?”

“不错,非常容易传染。”医生说。

那家伙听了,马上站起来说:“好吧,我现在不便多留了。林肯先生,我没什么事,只是来探望你的。”

有人批评林肯总统对待政敌的态度:“你为什么要试图让他们成为朋友呢?你应该想办法去打击他们,消灭他们才对。”

“我难道不是在消灭政敌吗?当我使他们成为我的朋友时,政敌就不存在了。”林肯总统温和地说。这就是林肯“消灭”敌人的方法,将敌人变成朋友。

他,两度当选为美国总统。

今天,在以他的名字命名的纪念馆的墙壁上刻着的是这样一段话:

“对任何人不怀恶意;对一切人宽大仁爱;坚持正义,因为上帝使我们懂正义;让我们继续努力去完成我们正在从事的事业;包扎我们国家的伤口。”

宽容是一种力量。当我们掌握并能够运用这种力量的时候,我们自然就会显得自信和强大――它不是软弱,它是刚强和坚韧。(佚名)

第11篇

安徒生是世界著名的童话大师。他像阿拉丁一样,手举着神灯,让每一个读到他童话的儿童梦想成真;他是一个诗人,却成为童话之父;他生在丹麦,却成为世界的儿子;他忧郁敏感自卑冷漠,却为孩子们编织出许许多多绮丽梦幻的纯真之梦……

乐豆们,我相信你们都读过安徒生的童话,你们喜欢他的童话吗?你们对安徒生了解得多吗?今天,炫炫和你们一起,来走进安徒生的世界,了解这位“童话之父”的生活。

安徒生是丹麦伟大的童话作家。一般都认为,安徒生出生在一个贫苦家庭,父亲是鞋匠,妈妈是洗衣妇,他靠自己的天分和努力,从社会的最底层挣扎出来,成为他自己国家在文化方面的代表人物。作者一生写过许多不同形式的作品,有诗歌,有小说,有童话,但最终让他成为世界著名作家的还是他的童话。

安徒生童话是从丹麦、从斯堪的纳维亚半岛那片神奇的土地上诞生出来的精灵。丹麦、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地处北欧,景色极为雄奇壮丽。连绵的森林,终年不化的雪山,蔚蓝的海水,星罗棋布的岛屿和海湾,还有巍峨的教堂,庄严的城堡,东方人看来,真是一个梦幻世界。由于接近北极,冬天的时间长,夏天的时间短;黑夜的时间长,白天的时间短。在古代,没有电灯等照明设备,人们只能围着火炉讲故事,北欧神话、民间故事发达,很多就是这样产生的。这样的自然、人文环境给安徒生的童话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安徒生童话就是在这样的土地上开放出来的艳丽的花朵。

“乡间的景色真是美妙极了!谷粟一片金黄,燕麦绿油油的,干草在绿色的草场上高高地垛成堆,鹳鸟闲散地踱着。它的红腿长长的,会说埃及话,这种话是从它的母亲那里学来的。田里和草场四周都是大树林,树林中间有很深的湖,可不是,乡间真是美丽极了……”诸如此类的描写在作者的童话中比比皆是。是北欧神奇的自然、文化造就

了安徒生,还是安徒生以自己神奇的想象将北欧的大地童话化?可能都是,作家和他的环境就这样互相创造着。

安徒生童话充满对人、对人生的美好信念,充满积极向上的个性奋斗精神,“丑小鸭”“小人鱼”,很大程度上都可看做是作家的自我象征。在《海的女儿》中,“小人鱼”苦苦地、九死而犹未悔的追求历程是安徒生的自我象征,也是我们每一个人的象征。在一个更大的范围中说,也可以看做是我们整个人类的象征。

而在《卖火柴的小女孩》《皇帝的新装》等作品中,安徒生的人道主义又以另一种形式表现出来,那就是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和对统治阶级辛辣的讽刺和嘲弄。安徒生由于其在文学方面的杰出成就,后来也进入上流社会,但他始终没有忘记他是一个鞋匠的儿子,是从那个低矮、肮脏的鸭棚里挣扎出来的。在感情上,他始终没有和上流社会打成一片,在《海的女儿》中,海公主忍受极大的痛苦作出极大的牺牲让巫婆把她的鱼尾巴变成人的双脚,来到人间,来到皇宫,但却失去了自己的声音。这其实是在暗示,她和王子、和上流社会找不到共同的语言,这也是安徒生自己进入上流社会后的真切感受。

安徒生童话不全是为少年儿童创作的,但少年儿童却是他的作品的最大的阅读群体。这可以从两方面去理解。一方面,作者的童话作品表达的那种积极向上、对人的美好所抱的坚定信念以及为了实现这种美好愿意牺牲一切的奋斗精神和少年儿童的精神取向、成长需求是大体一致的。

另一方面,安徒生的作品充满神奇美好的想象,走进安徒生的童话,就像走进神奇美丽的北欧大地,走进无比瑰丽的北欧神话一样。安徒生的童话充满了诗意,这诗意既来自作者诗情画意的描写,也来自作品深层的意蕴。像《海的女儿》中那种为了从低级存在中超越出来而作的苦苦的挣扎和奋斗,本身就是非常感人和充满诗意的。所以,安徒生童话又是世界诗意童话的源头。

(应允兰摘自《温州日报》,有改动)

第12篇

儿子说:“爸,你也跟人家那样去练练吧,都说练了身体好!”

“我从小就这样天天练,练了十,现在不用练了。”

儿子当然不相信:“是吗?”

他哪会想得到,我是十九岁那年才真正穿上鞋袜的。

老家解放前真穷,天气炎热,从记事起,见到的大人小孩都赤着双脚。夜晚,从庄稼地回来,冲洗脚板,才穿上木屐。夏夜,木屐敲打石板路的声音“嗒、嗒……”给乡村的夜色增添了别具一格的情调。

家里仅有的几双鞋子,补钉连着补钉,平常是舍不得穿的。春节快到时,补鞋匠挑着工具、牛皮、鞋钉,沿村吆喝:“补鞋”……。家里翻出旧鞋,让鞋匠缝缝补补。往年哥哥姐姐穿过嫌小了,缝缝补补弟弟妹妹接着穿,家里难得买一双新鞋。实在没有鞋穿,过年那三天不下地干活,白天就穿着木屐。印象中,母亲每逢过春节,脚上便是一双木屐。不过,不管怎么穷,母亲总要让我们兄弟姐妹穿上鞋子。村里人都这么说,大年初一到初三,如果还是一双赤脚,这辈子运气好不了,定是穷命,赤脚的命。一年春节,我那双已穿过三年的胶鞋,穿在脚上像裹脚似的,咬得直疼。我穿了一会儿就想脱掉,母亲很生气:“没用,一辈子赤脚的命!”为了不让母亲生气,那年春节我差不多就是呆在家里,没敢跟伙伴们四处玩。家里偶然买双新鞋,也总要挑选大得多的,我穿过后好再让弟妹穿。

除了新年春节穿鞋,平常日子是不穿的。若见到个穿鞋袜的,往往用揶揄的口气说人家:“锄锥(镢头)还笼布袋!”再就是走远亲戚时才穿鞋袜。大概为了不让亲戚及周围的人笑话,也许还有些尊重人家的意思。走亲戚,那怕自家没有鞋,也得向邻居借双合适的鞋穿。那时,村里这种借鞋穿的事很多,谁也不笑话谁。走远方亲戚,路途较远,怕把借来的鞋给穿坏了,再说长年赤脚,穿鞋走路也不习惯,常常手里提着鞋,赤脚走到临近亲戚家的村子,在小溪或池塘里把脚洗干净,然后才穿上鞋袜进亲戚的家门。

长年赤脚,脚底板已长了厚厚的一层茧,在一般的沙土路上行走,没有什么不舒服的感觉。踢足球,照样用赤脚。小时候在村里,买不起足球,小伙伴们摘下还没成熟的柚子,作为练习用球学习盘带过人技术。也有赤脚带来苦痛的时候,盛夏酷暑,中午走在发烫的石板路、水泥路上,脚下就像火炙一般。偶尔路有荆棘,尖刺扎透厚茧,刺痛,钻心一般疼痛。我们从小就得学会怎样用缝衣针把扎进脚板的刺挑出来。

“赤脚走在窄窄的田埂上,听着脚步噼啪噼啪响,伴随着声声亲切的呼唤,带我走回童年的时光……”这首台湾校园歌曲,让人想起,赤脚走在稻田窄窄的田埂上,确是惬意。夏日清晨,水稻田里灌满水,田埂湿漉漉、滑溜溜的,两边的绿草闪着晶莹的露珠。赤脚走在那田埂上,脚背拂着露水,脚底凉丝丝的,凉意流透全身。藏在绿草里的小青蛙,扑通扑通往稻田里跳。这种田埂很窄,一不小心,就会滑进稻田,要是挑着粪水,可就倒霉了。小时候母亲就教我们走这种田埂,脚大拇指得往下勾,像钉子一样扎进田埂湿泥里。

我到上海上大学那年,家里把一头“猪犊”卖了,那是家里唯一可以卖点钱的东西。除了买车票,就买了点布做个被套,实在没钱再买双新鞋。父亲拿出那双我已穿过两三年的旧胶鞋,鞋面几处破损已用牛皮补好,就是后跟磨得已见里衬。父亲特意带我进城,让能做“火补”的修鞋铺修补。修鞋师傅把胶鞋放在一个铁模子里,后跟垫上旧橡胶,然后把铁模子放在炭火上烧烤,让旧橡胶溶化,塑出一个新的后跟。父亲叮嘱道:“孩子要去上大学,不能再赤脚了,你把后跟补厚点,耐点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