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琵琶行赏析

琵琶行赏析

时间:2023-05-29 17:30:5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琵琶行赏析,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琵琶行赏析

第1篇

一、操千曲而后晓声――提升独到的文化鉴赏力

诗歌,是文学体裁中最具情感冲击力的一种文学样式,它可以具有情节、画面感,也可以给人以理性的震撼。如果说语文审美课堂像中国园林的造园艺术,那么现代诗歌的教学更像是其中那东渡扶桑、被日本人舶去的“枯山水”。

中国园林讲究气韵,山不在高,水不在深,陋室有文化精神就成为心向往之的圣殿,这样的语文课堂如同中国画讲究飞白、点染,引日光穿林做影子秀,随清风摇曳送远香。日式的“枯山水”集结着中国的园林文化,但繁花落尽,四大皆空,如用流沙剔除了真水的元素,高度浓缩的形式比江南园林更抽象、更具符号化,成为一种直指本质、禅意深厚的审美形式。宜品,不宜游;宜茶,不宜娱,带着浓厚的思辨色彩。

因为高明的诗人不仅用创造性的艺术思维和创造性的艺术语言去概括生活和表现生活,而且也深深懂得这是把握读者欣赏心理、调动读者的创造性思维去再创诗境的必然要求,可谓拙朴中暗藏机巧,浅显中隐匿深邃。

这就要求教学者拥有强大的文化气场:吸纳、积淀、深厚己身。所谓“落花无残”,就是平时所学的无用之用,很可能成为大用。闻道践行,深广的理解力、严密的分析力,可以让教师敏锐地去捕捉学生的思维潜能,及时地去引导、阐发,去还原他们的精神能量,正如曾巩所说的“学似海收天下水”。

但相对于文化的吸纳,更重要的却是“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提升独到的文化鉴赏力。

读书固然要破万卷,但不是纸上谈兵,诗歌教学具有思辨性,因此,教师首先要是文化的鉴赏者,具有文化的鉴赏力。诗歌教学的审美性,是从“意旨”走向“意味”。它不仅是知识的传承,更是思维品质的培养,孔子说:“多见而识之,知之次也。”这句话,有牢记的价值。

二、丹可磨而不可夺其色――舒张自然天成的心性

诗歌,是一种极其优美的文学样式,它以形象示人,但我们在教学中,往往不知不觉地走进一个误区,就是把意象一个个剥离开来,再将其寓意一一对号入座。殊不知,这种肢解与拆卸,使诗失去了原有的光泽和神韵,唯借助着技巧与功能来卖弄风情,诗情被荡涤无存。而学生的学习,往往是用一种坦白的、好奇的、富于冒险的心情去探索、发现与吸纳。课堂教学若只以机械、枯燥的程式去传达知识,那精神上的审美何在?

心性的培养应该是道德的,也是审美的。当中需要学问,更需要雅韵与风味,所谓“丹可磨而不可夺其色,兰可燔而不可灭其馨”是焉,课堂教学不但不能“夺”与“灭”,更应“增”与“添”,去还原个体生命意识觉醒的美感,这种觉醒的美感,是还原师生的性灵,让其与天地精神共往来。

例如:高一的一堂语文课,上的是白居易名篇《琵琶行》。授课教师没有从常规的朗读、分析、欣赏、评价展开,而是对学生改写的《琵琶行》进行赏析。下面便是从众多学生作品中选出的两首:

《琵琶行》改写

琵琶声声错,客饮潇潇然。

屈指迎仙乐,绕耳赏玉环。

移船邀相见,久现半妆颜。

一曲同命人,无语泪阑干。

《琵琶行》改写

秋风瑟瑟扫落叶,月影凄凄诉离别。

忽闻江面琵琶声,铮铮似忆故人情。

慢捻急挑切切弹,春光玉柳塞外风。

江州司马笔下走,千古流传《琵琶行》。

看了学生的这两首作品,我们完全可以相信,再和他们谈论什么写作背景、琵琶女的身世、全文的主旨,都已经是多余,对学生而言,他们对于整篇文章已经完全了然于胸,否则他们根本无法用娴熟的笔调写下这样的文字,传递出诗人的情怀。

我们要尊重学生的阅读初感。这种初感也许是浅显的、有疏漏的,但只要不是曲解,没有南辕北辙,便孺子可教。在诗歌教学中,重要的是理解文本所特有的笔法和感情,但这种个性常被技巧所淹没。对于初学者,最大的难点就是如何跨越思维的定势、固有的范式和经验。本着心性的直觉去感知与解读,这种感知与解读是需要“胆”与“识”的,是值得我们尊重并予以鼓励与激发的。

舒张自然天成的心性,是走出教学的程式、道统,既不放纵、也不平庸,要有“淘汰俗情,渐及清望,互相唱咏,以见性灵”的情趣,不为物累、知书达理。这样的课堂教学好就比苏州园林的主人,他们大多历经宦海沉浮,耗尽青春志气,最后在仕途荣辱不再牵绊的时候老去。所以苏州园林的节奏必定舒缓,色彩必定如繁华落尽尽显素雅本色。

三、山高不阻野云飞――还原精神的好奇心

留白,传统绘画的一种极高境界,讲究着墨疏淡、空白广阔,以留取空白构造空灵韵味,给人以美的享受。一堂好课,应该有“留白”的空间,培养学生思维的张力,还原学生的好奇心,使其游走在诗赋词句间,能感受四壁合围的天空之寥廓和水面在四岸包围下的舒展,正所谓“竹密何妨流水过,山高不阻野云飞”。

历代的诗词大家,都十分讲究文学意境的含蓄婉折。讲求“象外之象、景外之景”,他们写而不“满”,言外有义,句式变形,运笔迂曲,使诗歌包含了弦外之音、韵外之致,并以此来激发读者广泛的联想和丰富的想象,产生了虚实相生、有限中寓无限的艺术效果。自古以来“诗无达诂”,读者品读意旨的方向也许是一致的,但由于学识、阅历的不同,心理感受有可能会大相径庭。

遗憾的是,我们在教学中唯恐“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总想着要倾囊相授,或者也知道“书不尽言,言不尽意”才是教育的境界,但一旦走入教学情境,便不自觉地想要去穷尽我们的认知。例如,在上“现代诗欣赏与写作”公开课时,我选用了张绍民的《从前的灯光》一诗进行鉴赏。阅读中,学生已然读出了其中的人情美、人性美以及母爱的光辉,对于中学生诗歌鉴赏的教学预设其实已经生成,但我未能忍住,还是将我课前准备的五个角度的赏析内容高调地讲了一遍。课后反思,才发现不是不可以深入讲析,而是错在“不愤而启”“不悱而发”,看似好心的行为,无意中却容易养成学生思维的惰性。

园林中的“留白”,绝不是孤立地让景物保持残缺之美,而是意图构筑整个景境的无尽之思,使得景有所归而意在言外。同样,中国的很多诗歌作品,形式非常简单,但内涵却相当深刻,像岑参的那两句:“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王维《终南别业》的颈联:“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看似什么也没说,但诗人的情致已自然流露于言语之外了,这就是无言之美的境界。无言之美,是一种力量,它如孔子说的:“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在无声中见其博大;无言之美,是一种境界,它又如老子所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在顺其自然中无为而教、无为而学;无言之美,更是一种智慧,“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在效果上以期实现“明刑至于无刑,明赏至于无赏,百职不戒而举,万事不劳而成”,以“无为”达到“无不为”的目的。课堂教学不也如此吗?

如果学生无疑,聪明的做法是设疑,引导他们打开思路,但更聪明的做法是存疑,如沈郁菁老师所说:“有疑则思,有思则学,学而又问,问则疑消疑释。”存疑,是课堂教学的留白,可以让学生利用身边的丰富资源,去打开一条通向自觉认知的快捷通道,而远离思维的僵化与惰性,探幽发微,去获取思维的敏锐性、还原精神的好奇心。

园林是“多方胜境,咫尺山林”的艺术,是一花一世界、一叶落而知天下秋的哲学境界,在浓缩的亭台轩榭中去体味山野林泉的空寥,在精神上给人们提供了足够具象的空间。对鉴赏者来说,园林的空白之处恰恰是留有余味的韵脚,等待进一步的补全。而诗歌教学的留白之美,就如寂静的衰草枯杨,唯有通过想象方能了解当年歌榭舞场的喧闹;片断的颓壁残墙,需要通过历史才能还原它曾是宫室苑囿的繁华。不同的知觉体验和知识背景,带给学生迥异的审美想象和感受,但这种感受是超越了知识与技巧的,是教学之外的一个更广阔的空间。

第2篇

一、从宏观上把握诗歌的内涵

所谓宏观把握,即是在面对一首古典诗歌时,首先要从诗歌的题目、结构、注释几个方面着手,这样就可以对整首诗的诗歌类型、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一个概括性的认识,从而为下一步做题打下基础。

1、认真审题

在面对一首诗歌的时候,首先要认真审题,弄清楚这首诗歌的类型,初步了解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和思想内容。如王维的《山居秋暝》、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陶渊明的《归园田居》等都属于山水田园诗,这一类诗有共同的特点: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上多使用白描手法,用朴素简练的文字,描摹自然景色,没有华丽的辞藻和过度的渲染,却又让人能够深刻感受作者寄托其中的个人情怀。

2、了解作者的整体创作风格

对于一些有代表性的作家,要对他们所处的时代特征以及个人的创作风格做到心中有数。每个时代的作家在个人创作风格上都势必会打上深刻的时代烙印。如盛唐时期的李白,他正处在唐代最繁华强盛的时期,于是在他的创作中就具有了浓烈的浪漫主义色彩。而杜甫,在安史之乱后,面对百姓颠沛流离、民不聊生的社会状况创作出的三吏三别,无不体现了关心民生疾苦、忧心国家命运之情,现实主义风格贯穿于其作品的始终。宋代词人李清照作为婉约词派的代表,创作风格则因金兵入侵中原而产生了很大的不同,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词采明丽、雅致,后期寄托对中原的怀念,悲叹身世,词采多凄清、洗练。把握了作家的创作风格对准确地把握分析这首诗词的风格和意蕴具有重要的帮助。

3、详读注释

每首诗歌下面都会给出几个注释,这些注释要么是对作者身份、经历的说明,要么是对诗歌中引用典故的补充解释,有时又是对诗句中出现的重点字、词给予解释。因此,充分利用这些已知信息,有助于理解全诗内容和作者的内心世界。例如2010年,安徽卷的诗歌鉴赏题给出了杜甫的《岁暮》一诗,并在诗歌的下方,给出两个注释:①本诗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末,时杜甫客居阆州(今四川阆中)。②雪岭:又名雪山,在成都(今四川成都)西。雪岭临近松州、维州、保州(均在今四川成都西北),杜甫作本诗时,三州已被吐蕃攻占。看到注释,我们就可以得知杜甫创作此诗的时间,以及当时的局势,为进一步解读这首诗,体会作者寄托的思想感情提供了依据。

二、从微观上体会诗歌的深层意蕴

对诗句中出现的意象、表达技巧等方面的关注,是在对作者、题目等有了宏观把握的基础上进行的微观研究,通过两者的紧密结合,才能对整首诗有准确的认识,做起题目来也就得心应手了。

1、意象分析

读到一首没有接触过的诗歌时,首先应该在原有诗歌鉴赏积累的基础上,将能够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词句圈点出来,如“伤”“凉”“冷”等形容词,反复琢磨这些词句,就可以领会到作者真实的情感体验,以及创作时的心境。其次,是关注诗句中出现的一系列意象。作者创作诗歌的过程,往往运用创作技巧,将一系列的意象围绕中心主题串联起来,抓住意象,明确这首诗的意境特征,对正确把握作者的内心情感,以及整首诗歌的思想感情尤其重要。比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一句,写到了“藤”“树”“鸦”等意象,为实景描写,而且前面用“枯”“老”“昏”等词语来修饰,虚实结合不难看出作者凄凉的心境。

2、针对表达技巧的分析

诗歌的表达技巧是诗歌鉴赏题目中重点考察的一项,回答这一类题目时,一般先要回答出表达技巧是什么,再结合具体的诗句去分析表达技巧是如何体现的,常考的表达技巧有比拟、借代、用典等。例如,王维的《山居秋暝》就运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展示了一幅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风景图;而白居易的《琵琶行》则运用了侧面烘托的手法,以“东船西舫悄无言”来烘托出琵琶女的高超技艺;杜甫的《登高》采用了情景交融的手法,将“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这一惨淡的景象与作者的悲惨命运相辉映,衬托出诗人对自己身世飘零、老病孤愁的自哀之情。对于诗句中运用典故的地方,要反反复复多读几次,调动记忆,挖掘出他们的深层意思。例如,杜甫《岁暮》一诗中,“请缨”一词典出《汉书・终军传》,在此诗中暗示朝中无人为国分忧,以此来表达诗人关心国事,对国家前途的深深忧虑之情。

三、答题要点例解

在认真审题、把握作者创作风格的基础上,深入分析诗句中的具体意象,明确作者使用的表达技巧之后,就可以开始答题了。依据前面对诗歌的分析,结合出题规律,一般在答题时应该注意以下三个答题要点:首先,明确指出诗歌运用了哪一种表达技巧;其次,结合诗句详细阐释为什么使用这种表达技巧;再次,这种手法的运用反应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例如,2010年赏析考察诗歌《岁暮》的问题有:(1)诗人为何发出“寂寞壮心凉”的感慨,结合全诗作简要的分析。(2)找出这首诗使用的表达技巧,并举出两种进行赏析。要回答这两个问题,运用上述宏观和微观分析方法,我们得出此诗主要表达的是诗人感时伤事、忧国忧民的情怀,回答问题的时候围绕这一主题展开分析即可。

第3篇

[关键词] 夏日的雨;绿色;韩剧;钢琴曲

随着社会不断的进步和发展,人们的物质需求不断地得到满足,因此,人们相应的也对精神文化领域产生了更大的需求。因此,各种优秀的文艺作品影视作品不断地被创作出来,而音乐,作为影视作品当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也不断展现出它独特的魅力,美好的音乐往往能让人的心灵产生共鸣,能让观众潸然泪下。在我们欣赏优秀的影视作品的时候,导演往往在关键时刻加入合适的音乐,在这种情况下,经常可以最大限度感染观众。因此,作为一名合格的观众,不仅要学会如何去欣赏影视作品,去领略影视作品的神韵,更要学会去欣赏影视作品中的音乐,去领悟音乐的精髓,以达到心灵的启迪,得到更高层次的美感。因此,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夏日香气》,感受它独特的魅力,感受它独特的音乐吧。

一、电视剧《夏日香气》的

基本资料、剧情以及创作背景 《夏日香气》作为风靡世界的一部韩剧,自然有其魅力之所在。这部片子唯美,浪漫,能深深地打动观众,并且《夏日香气》中的音乐更是被广大观众所称赞。每当音乐响起的时候,观众往往仿佛置身夏天的花丛中,妙不可言。

(一)《夏日香气》的基本资料

《夏日香气》这部电视剧是由家喻户晓的韩国导演尹赐湖拍摄的,《夏日香气》被尹赐湖定位为四季系列的第三部作品。在此之前,尹赐湖拍摄了《蓝色生死恋》这部令整个亚洲地区刮起蓝色风暴的作品以及《冬季恋歌》这部令无数观众沉浸在白雪茫茫的大雪中的唯美作品。正如《夏日香气》的名字所描述的那样,这部电视剧的故事就是发生在夏天,电视剧中经常下着雨,因此,画面总是让人们感到湿漉漉的,这就奠定了整部片子的感情基调。尹赐湖也特别喜欢水汽氤氲的美景,因此,《夏日香气》的前半部分几乎都是在雨中拍摄完成的。《夏日香气》这部电视剧中也出现了大量韩国的著名风景区。比如闻名遐迩的智异山、多岛公园、边上国家公园等地,这些地区风景优美,尹赐湖导演就在这种情况下为观众营造了一幅唯美的画面。并且,尹赐湖邀请了实力派演员宋承宪和林正雅等人参与这部影片,更吸引了观众的眼球。一个是失去了未婚妻的灯光设计师,一个是刚进行完手术移植,获得了新生命的花卉造型师。这两个创造美的职业的人,在一个浪漫的夏天,开始创造着属于自己的爱情。

(二)《夏日香气》的剧情简介

在备受瞩目的影片《夏日香气》中,宋承宪毫无悬念地担任了男一号,宋承宪曾在尹赐湖的《蓝色生死恋》中担任男主角。而《夏日香气》的女主角则由著名艺人孙艺珍担任。

由于尹赐湖导演称自己在《夏日香气》这部电视剧中参考了韩国童话故事“人鱼公主”以及莎士比亚的著名作品《罗密欧与朱丽叶》,因此,该部电视剧主要讲述的就是一个浪漫唯美而又苦涩的恋情。一个水性极好的普通渔民的女儿,一天无意间救起了以为落水的富家贵公子。富家公子在被救醒之后离开了少女,而少女只能拿着他遗落的项链默默想念。

故事的情节也非常简单,在一个下着大雨的天气里,民宇跑到一个大学的建筑物下面去躲雨,而就是在那里,他遇到了同时躲雨的恩惠,当时恩惠手里正拿着一束鲜花。可是,令无数观众扼腕的是,恩惠在和民宇结婚的那天遇到了车祸,永远告别了这个世界。在此之后的好多年,恩媛和同伴一起去山上采花,而那座山,就是记载着民宇和恩惠美丽而心酸的初恋的地方。

恩媛不小心在山上迷路了,并且还受了伤,而就在这时,她遇见了民宇。民宇感觉恩媛的身上有着跟恩惠相同的某种气息,而恩媛也对民宇逐渐产生了好感,每次见到民宇的时候,她的心脏就怦怦跳个不停。

《夏日香气》这部电视剧基本上就是围绕这个情节展开的,尹赐湖导演非常擅长从一些最为细腻的动作中去描述人物的内心世界,越是细小的细节越能刻画人的内心。尹赐湖导演不断为我们展现着一幅又一幅唯美的画面,夏天里被夕阳照耀着的卡里山,远处青葱的树林,天边淡淡的白云,挂满玫瑰的天花板,漂浮着花瓣的茶杯,舒伯特的小夜曲,烟雨迷蒙的树林以及静静躺在大石头上的民宇和在林间采花的恩媛,还有电视剧中不断响起的唯美的音乐,这一切,都让观众沉浸其中。

二、《夏日香气》中的音乐作品赏析

《夏日香气》这部电视剧除了其令观众赞不绝口的唯美画面外,就是其引人入胜的音乐了。《夏日香气》总共有十一首音乐,这十一首音乐分别是《秘密》《你的香气》《左右为难》《夏日香气》《小夜曲》《轻唱小夜曲》《再爱一次》《如果爱上你》《狐狸雨》《再谱罗曼史》《情定》《主题》以及引人入胜的钢琴曲《雨的印记》。不同的音乐在不同的时刻响起,往往会令观众唏嘘不已。下面具体对其中几首曲子进行赏析,领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一)钢琴曲《雨的印记》音乐赏析

这首钢琴曲的英文名字叫做Kiss The Rain,翻译成中文,就叫做《雨的印记》,这首曲子是由韩国作曲家YIRUMA创作的,YIRUMA最擅长的就是创作描述美好爱情的曲子,据说,在一个漫天星光的夜晚,作曲家正在仰望天空,忽然间下起了一场雨,面对大雨,他有感而发,创作了《雨的印记》这首闻名全世界的钢琴曲。

YIRUMA,中文名字叫做李闰珉,虽然在韩国出生,但是他基本上所有的时间都是在英国度过的,他曾在英国伦敦的一所音乐学校主修作曲。由于他的韩国身份和英国文化土壤的双重熏陶,所以他经常在作品中表现出东方式的抒情特点以及西方式典雅婉约的艺术风格。同时,由于李闰珉曾经钻研过古典钢琴,因此他也经常在作品中呈现出欧洲人多愁善感的特征。他的作曲时常呈现出清新而且纯净的特征,充满了东方式的婉约,在他的音乐中,你仿佛感受不到自己的存在,心灵仿佛完全被他主导。李闰珉的作品中充斥着浓厚的抒情特征,并且,由于他本身的特点,他的作品里边也常常流露出自己的个人情感。由于李闰珉的杰出成就,他被韩国的著名偶像剧导演尹赐湖视为御用作曲家,自从李闰珉的《冬季恋歌》这首曲子被尹赐湖导演选为主题曲之后,他开始声名鹊起,因此,《夏日香气》中,每次男女主角见面的场景都由李闰珉亲自谱写曲子。在李闰珉的弹奏下,《雨的印记》这首曲子就像白居易在《琵琶行》中所记述的那样,像极了大珠小珠落玉盘的声音,这首曲子就像是有一个人在默默地倾诉着自己的心情,像喜欢一个人的,即便是喜欢,也是静静的,在心里默默地数着雨的印记……这是一首可以直接深入人心的音乐,这首曲子可以让人安宁,让人感受到一种静谧,这首曲子是我们每个人在心里的低语。

在李闰珉的手中,雨是神奇的,雨有了不凡的意境,雨让人思念,也让人想起了爱情。冬雨瑟瑟,春雨潇潇,夏雨沥沥,秋雨绵绵。每一种雨,都是一种心情,每一颗雨滴,都在诉说着一段心事。似乎是巧合,几乎所有的抒发爱情的唯美场景中都运用了李闰珉这首《雨的印记》,他每次敲击钢琴都像是在敲击着听众的心,雨声仿佛就是在耳边响起,能让人无意间感受到那种下雨的惆怅。《雨的印记》这首钢琴曲是4/4的拍子,曲子的节奏就像是人在屋檐下等待着雨滴,等待着自己的爱情。

(二)《小夜曲》音乐赏析

尹赐湖导演在《夏日香气》中,创造性地运用了不朽作品《小夜曲》,从而营造了一个委婉缠绵的氛围,让观众得到了一种美的享受。《小夜曲》原本是欧洲中世纪一种具有抒情风格的音乐体裁,在中世纪的欧洲,年轻人经常在自己心爱女孩的窗下演唱这首曲子,小夜曲宛转悠扬,声音非常缠绵,能让人充分领略到那种静谧的感觉。奥地利著名的作曲家沃尔夫冈·阿玛多伊斯·莫扎特就曾经创作了一部不朽的作品《小夜曲》,沃尔夫冈·阿玛多伊斯·莫扎特的这首《小夜曲》曾经被用在歌剧《唐璜》中,在这部歌剧里,唐璜是一个西班牙的贵族,他落拓不羁,非常放荡。唐璜爱上了一位美丽的农家女孩,于是就在她的窗下演唱这首《小夜曲》,以此来吸引她。沃尔夫冈·阿玛多伊斯·莫扎特的这首《小夜曲》曲调非常淳朴优美,歌声宛转悠扬,是由和弦乐器演奏的,有一种常见的民间音乐的特点,充分展现了那种自然美。

同时,奥地利另一位伟大的音乐家弗朗茨·舒伯特也曾创作过《小夜曲》,这部作品是他最为耀眼的作品。在电视剧《夏日香气》中,尹赐湖导演就根据弗朗茨·舒伯特的这首《小夜曲》进行改编,搭配上电视剧唯美的画面,充分吸引了观众,表达出了作品的神韵。在电视剧中,导演配以钢琴的烘托,就像在不断敲打着观众的内心。每当歌声响起的时候,我们就仿佛看到一个年轻人在向着他心爱的女孩作着倾诉,在悠扬的曲调中,感情不断得到升华,曲调也不断被推向了,这时,充分显示了男主角那种焦急等待的心情,至此,第一段曲调结束。而后,音乐开始激昂,“亲爱的请你听我说,快快投入我的怀抱吧”,这就充分表达出了男主角对于女主角那种真挚而热切的爱,仿佛爱的曲调在天空中回荡,经久不息。

三、结 语

总而言之,《夏日香气》这部电影,自始至终不断出现着唯美的画面以及种种感人至深的对白,细细地分析开来,在这些镜头出现的时候,导演往往配以悠扬的曲调,采用这样的方式,就充分表达出了作品的神韵。因此,我们在欣赏这部电视剧的时候,不仅要学会领略画面和情节,更要欣赏音乐,领会到音乐所表达出的情感,了解音乐的创作背景,知道音乐背后的故事,领会音乐的精髓,以便自己充分理解这部电视剧,在不知不觉中领会到导演所表达的种种感受,从而达到心灵的愉悦的效果以及在精神上和这部电视剧达到共鸣。

[参考文献]

[1] 李艳秋,赵静辉,欧阳喈,周延民.口腔诊室中背景音乐的心理疗效观察[A].全国口腔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3.

[2] 梁艳书,杨涛,孙兰凤.工程制图MCAI软件的设计与开发[A].面向21世纪的图学教育——第十二届全国图学教育研讨会暨第三届制图CAI课件演示交流会论文集[C].2000.

[3] 王志远,王雅新.在医学院校音乐欣赏课基础上开展音乐治疗学的尝试[A].2003’北京第一届全国音乐欣赏教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