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清明节来源的故事

清明节来源的故事

时间:2023-05-29 17:30:5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清明节来源的故事,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清明节来源的故事

第1篇

一、时间和起源不同

中元节又叫“鬼节”、“七月半”,佛教称为盂兰盆节,在每年的农历七月十五日。中元节最早起源于南北朝梁武帝时代,其历史应渊源于佛教,起源于佛教中“目连救母”的故事,中元节由佛教盂兰盆会发展而来。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在仲春与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后的第108天。按阳历来说,清明节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间。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

二、祭拜对象不同

中元节:从古至今中元节祭拜对象,从祭田、祭祖发展到超渡“无主孤鬼”。所以有的地方也把七月称为“鬼月”,需要祭奠,“七月半”也就演变成“送鬼节”。佛教徒每都举行盛大的“盂兰盆会”。道教也在这一天举行“中元普渡”,供奉食物及焚烧冥纸,让无主孤魂饱吃一顿。

清明节:清明节是一个祭祀祖先的传统节日,活动为扫墓。清明节是后人用来怀念先祖,祭祀先人的日子,大多数孝子贤孙都会到坟地、火化厂或骨灰庵施行祭拜仪式,以寄托对列祖列宗的一片哀思、纪念和缅怀之情。

来源:文章屋网 )

第2篇

清明节融汇自然节气与人文风俗为一体,是天时地利人和的合一,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先祖们追求“天、地、人”的和谐合一,讲究顺应天时地宜、遵循自然规律的思想。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2022年清明节由来传说,但愿对你有借鉴作用!

清明节由来传说介之推的传说

清明节,又称寒食节,关于寒食,有这样一个传说:

相传春秋战国时代,晋献公的妃子骊姬为了让自己的儿子奚齐继位,就设毒计谋害太子申生,申生被逼自杀。申生的弟弟重耳,为了躲避祸害,流亡出走。在流亡期间,重耳受尽了屈辱。原来跟着他一道出奔的臣子,大多陆陆续续地各奔出路去了。只剩下少数几个忠心耿耿的人,一直追随着他。其中一人叫介子推。有一次,重耳饿晕了过去。介子推为了救重耳,从自己腿上割下了一块肉,用火烤熟了就送给重耳吃。十九年后,重耳回国做了君主,就是著名春秋五霸之一晋文公。

晋文公执政后,对那些和他同甘共苦的臣子大加封赏,唯独忘了介子推。有人在晋文公面前为介子推叫屈。晋文公猛然忆起旧事,心中有愧,马上差人去请介子推上朝受赏封官。可是,差人去了几趟,介子推不来。晋文公只好亲去请。可是,当晋文公来到介子推家时,只见大门紧闭。介子推不愿见他,已经背着老母躲进了绵山(今山西介休县东南)。晋文公便让他的御林军上绵山搜索,没有找到。于是,有人出了个主意说,不如放火烧山,三面点火,留下一方,大火起时介子推会自己走出来的。晋文公乃下令举火烧山,孰料大火烧了三天三夜,大火熄灭后,终究不见介子推出来。上山一看,介子推母子俩抱着一棵烧焦的大柳树已经死了。晋文公望着介子推的尸体哭拜一阵,然后安葬遗体,发现介子推脊梁堵着个柳树树洞,洞里好象有什么东西。掏出一看,原来是片衣襟,上面题了一首血诗:

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

柳下作鬼终不见,强似伴君作谏臣。

倘若主公心有我,忆我之时常自省。

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政清明复清明。

晋文公将血书藏入袖中。然后把介子推和他的母亲分别安葬在那棵烧焦的大柳树下。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把绵山改为“介山”,在山上建立祠堂,并把放火烧山的这一天定为寒食节,晓谕全国,每年这天禁忌烟火,只吃寒食。

走时,他伐了一段烧焦的柳木,到宫中做了双木屐,每天望着它叹道:“悲哉足下。”“足下”是古人下级对上级或同辈之间相互尊敬的称呼,据说就是来源于此。

第二年,晋文公领着群臣,素服徒步登山祭奠,表示哀悼。行至坟前,只见那棵老柳树死树复活,绿枝千条,随风飘舞。晋文公望着复活的老柳树,像看见了介子推一样。他敬重地走到跟前,珍爱地掐了一下枝,编了一个圈儿戴在头上。祭扫后,晋文公把复活的老柳树赐名为“清明柳”,又把这天定为清明节。

以后,晋文公常把血书袖在身边,作为鞭策自己执政的座佑铭。他勤政清明,励精图治,把国家治理得很好。

此后,晋国的百姓得以安居乐业,对有功不居、不图富贵的介子推非常怀念。每逢他死的那天,大家禁止烟火来表示纪念。还用面粉和着枣泥,捏成燕子的模样,用杨柳条串起来,插在门上,召唤他的灵魂,这东西叫“之推燕”(介子推亦作介之推)。此后,寒食、清明成了全国百姓的隆重节日。每逢寒食,人们即不生火做饭,只吃冷食。在北方,老百姓只吃事先做好的冷食如枣饼、麦糕等;在南方,则多为青团和糯米糖藕。每届清明,人们把柳条编成圈儿戴在头上,把柳条枝插在房前屋后,以示怀念。

节气清明与清明节清明节的名称与此时天气物侯的特点有关。西汉时期的《淮南子·天文训》中说:“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则清明风至。”“清明风”即清爽明净之风。《岁时百问》则说“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虽然作为节日的清明在唐朝才形成,但作为时序标志的清明节气早已被古人所认识,汉代已有了明确的记载。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天文学家和民众在生活和生产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气候规律,比较适宜地反映了一年四季气温、物候、降雨等方面的变化,对人们依时安排农耕、蚕桑等活动有不可或缺的指导意义。到了清明,气温变暖,降雨增多,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所以清明对于古代农业生产而言是一个重要的节气。农谚说“清明前后,点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正是说的这个道理。东汉崔寔《四民月令》记载:“清明节,命蚕妾,治蚕室······”说的是这时开始准备养蚕。其中的“清明节”还只是一个节气,不是节日。

清明节气在时间和天气物侯特点上为清明节俗的形成提供了重要条件,该节气被看作清明节的源流之一。

清明节关于碰蛋的传说故事寒食、清明节里斗鸡子之戏,真正的源起,应该还是归于先秦时代某些地区的禁火习俗,多日的禁火寒食,煮熟的鸡蛋无疑是度过这一时期的最好的食品储备。再者清明日的郊游踏青,熟鸡蛋也是便携的食品。事前的撞击剥皮,难免引起孩童两两相撞的兴趣。

倘若要探究清明节里吃鸡蛋、撞鸡蛋的象征意蕴,其中应该还寄寓着人们对于对于生命、生育的敬畏与崇信之情。鸡蛋在中国古代文化中是生育与生命的象征。

传说,开天辟地的盘古在鸡蛋中化孕“天地混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艺文类聚》),商的始祖契为“见玄鸟堕其卵,简狄取吞之,因孕”(《史记》)而生,秦始祖大业也是“玄鸟孕卵,女吞之”受孕(《史记》)。

第3篇

这种现象引发深思:作为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民族传统节日是中国文化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发展和继承,可以保留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特色。在多元文化的今天,面对急剧转型的社会环境、飞速发展的信息技术和西方节日文化的冲击,中小学生热衷于过情人节、愚人节、圣诞节等洋节,盲目追随西方习俗,而对中国的七夕、清明、端午等表现出冷淡态度。大部分学生只知道节日的名称,对节日的由来、过节的形式知之甚少。传统节日的淡化,传统文化的断层,为我们敲响了警钟。学校教育,有责任和义务通过传统节日这个窗口,加强对青少年的传统节日文化的教育,不断增强中小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激发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一、积极创设节日环境,营造弘扬民族精神的氛围

传统节日的起源和发展是一个逐渐形成,潜移默化地完善,慢慢渗入的过程,在我国每一个古老节日的背后,都蕴涵着无比深刻的历史文化内涵,有着华夏民族独特的文化记忆。一份美好动人的情感,一段动人心弦的传奇,一个亘古未变的情结,一种支撑民族脊背的精神,被一代代人不断吸收、补充,进而又揉进了千年的文化脉搏中。中华民族的许多优良传统,都深深地浸润在中国的传统节日中,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历代的文人雅士、诗人墨客,为一个个节日谱写了许多诗篇,使我国的传统节日渗透出深厚的文化底蕴,精彩浪漫。每过一次传统节日,就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的一次加强和洗礼。

因此我们要积极创设节日环境,营造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浓厚校园氛围。我国传统节日中的节庆内容丰富,并蕴涵着许多积极、有意义的优良传统和民族精神。春节、中秋节思归团圆、和谐美好、富强昌盛,清明节祭祖怀远、感恩寻根。我们以宣扬传统节日为契机,培养学生民族精神。校园中开设文化长廊,班级中通过黑板报、手抄报等,展示传统节日的相关内容,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凸显民族文化主题。每一个节日设置一个栏目,每一个节日的题目运用对联或广告语的语言形式,下面是节日的内容介绍,包括来源习俗,并配以插图在校园里展示。目的是在校园里渲染浓厚的节日文化气氛,为学生走进节日文化并感受文化意义创造条件。组织、引导学生开展节日系列活动,培养他们对传统节日的兴趣。系列活动包括:开展一次调查活动,师生共同拟订传统节日研究调查方案,内容可涉及传统节日的来源、习俗、传说、经典诗文、史书记载、饮食文化、地方特色等。通过小组分工、同伴互助,深入乡村、社区,实地调查走访,通过报刊、影视、图书馆、互联网等不同形式和渠道,收集整理分析资料,写出传统节日的调查报告;开展一次知识竞赛,比一比谁了解的习俗多;开展一次经典诗文诵读活动,在诵读中与节日亲密接触,亲密对话。利用国旗下讲话、主题班会、综合实践活动课对学生展开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的教育,激发学生传承民族文化的使命感。

二、努力开发节日内涵,培育爱国主义情怀

每一个传统节日都有它的历史渊源、美妙传说、经典诗文、独特情趣。节日期间丰富多彩的习俗风尚,人们的衣食住行,民族的传统艺术,以及人们之间的社会关系,人际之间的各种情感,都会在我们面前得到充分展现。很多学生不喜欢过传统节日,是因为他们根本不了解这些节日中所蕴藏的内涵。因此,挖掘传统节日内涵显得尤为重要,引领学生了解民族传统节日文化知识,增强学生对传统节日的理解,进而认同传统节日、喜爱传统节日。如何开发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需要教师探索研究,对传统节日进行界定,对节日核心内涵进行概括和提炼。

如端午节,就要了解它的三种传说以及蕴涵的爱国主义情怀,开展纪念屈原和秋瑾活动,感受屈原秋瑾身上的浩然正气,体验端午文化。两千多年前,伟大诗人屈原报国无门而以身殉国,坚守了他不同流合污的高贵品质;他上下求索、九死未悔,宁愿去死也不愿离开故国半步的情怀,激起同学们无限的敬仰,从中体味他那执著的伟大情感,从而明确自己肩上所负的责任。中秋节,可举行中秋诗歌朗诵会,感受诗歌中荡气回肠的思乡之情,并自然地升华到抒发“爱我中秋,爱我中华”中秋团圆、祖国两岸统一的主题;举行主题班会,感受思归盼团圆情怀,探讨祖国统一与中秋文化的关系。重阳节,登高心怀天下,树立远大理想;登高望远思念亲人,培养“大家”情怀,自觉奉献爱心。

三、充分挖掘人文情结,培养美好品德

爱、环保、自信、乐观、文明、合作、热情等都是人生的财富,而中国传统文化节日蕴涵着这样的因素,挖掘传统文化节日中的人文因素,通过多种渠道培养学生美好的品德,在实践中体验传统文化节日中的希望、快乐、沟通和幸福。每当佳节来临之时,人们就会沉浸在普天同庆、万民同乐的氛围之中,而心中的快乐、希望温馨也会油然而生。如中秋节是一个中国人团圆的日子,团圆意味着亲情、意味着温暖、更意味着对远方亲人的思念。可开展征文、演讲活动,引导学生发奋学习,感恩父母,回报父母和社会。中国最大的节日“春节”,虽然学校的的学生离校了,但我们仍可将德育的目标延伸到家庭、社会,让学生在春节中学会礼貌待人,文明接物,学会与人交往,接受传统礼仪的洗礼。用相机拍下春节放鞭炮舞龙灯的情景,写下自己的受;元宵节与几个朋友共同制作庙灯,参加灯会,记下自己的愉悦心情。

如前面提到的清明节,在大多学生的眼中是“一个心情比较沉重的日子”,除此之外所蕴含的丰富寓意,却一无所知。为了让学生了解清明,过一个有意义的清明节,充分挖掘清明节的文化内涵,首先要做的是引导学生明白清明节人文精神应有两个层面:一是纪念感恩,缅怀故人,二是维护新生。清明节的活动还有郊游踏青、荡秋千、踢毽子、拔河、放风筝等亲近自然、张扬生命力的活动。为此,班级开展了系列德育实践活动:①追寻清明文化,搜集资料,了解清明节的由来,各地的习俗、传说;背诵两首以上有关清明的诗。②郊外踏青,开展拔河、踢毽子、荡秋千、打羽毛球等亲近自然、张扬生命力的活动。③跟随家人祭祖、扫墓,关注祭祖、扫墓活动中的现象、习俗;谈谈自己对清明节各种习俗的感想,有哪些是作为文化传统可继承的,哪些是应破除的?④制作科技小制作、环保袋。活动后的交流中,许多学生对于清明扫墓焚烧香火、冥币等陋习认为不环保也不安全,应该杜绝;扫墓祭祖可采用鲜花祭拜、朗读祭文、网上祭扫等形式。体验日记中,对于清明节的认识和感悟具体深刻,认为清明节的内涵不仅是缅怀故人,还有亲近自然、珍爱生命的意味;不仅要传承尊老爱幼的孝文化,还要弘扬珍爱生命、呵护自然、维护环保等精神风貌。在传承的基础上赋予了适合时代特点的新内容,我分明已经看到了我们的清明行动对学生心灵的震撼和感染。

四、反思节日育人功能,赋予节日时代内容

第4篇

2、老师说我脾气好,表情酷,内容很丰富。

3、曾经那么高贵的你现在成了别人的备胎

4、你信不信有一种感情,一辈子都不会输给时间?

5、奥运会就是,一群最需要运动的人,看着一群最需要休息的人,在那里运动!

6、我用丘比特的箭追呀追,你穿防弹背心飞呀飞

7、你知道打开QQ只看见腾讯新闻的消息期望落空的感觉吗

8、旅行就是:从自己活腻的地方到别人活腻的地方去。

9、不要说别人脑子有病,脑子有病的前提是必须有个脑子。

10、我遇事的时候你没帮过你有事的时候也别怪我幸灾乐祸。

11、熄灭了烟说起了从前,前半生就这样吧还有明天。

12、我每天都有且只有一个愿望--明天还活着!

13、蓦然回首,聊天的人都没有

14、像你这样的女孩不能嫁人,就算嫁了也是嫁祸于人。

15、有些人认真的让你心疼,有些人欠扁的让你牙疼。

16、刚接到一短信,让我速把钱汇入一账户,我回复:别急,我烧给你

17、女人敢走,是看准男人会回头。男人头也不回,是看准女人不敢走。

18、我可没说你不要脸,我是说不要脸的都是你这样的

19、如果一个人爱你,特别在乎你,有一个表现是,他还有点怕你。

20、妈妈说:带翅膀的不一定是天使,有可能是雷震子

21、不想开学的孩子都是好孩子,这证明他们在校没有处对象——

22、一个月总有那么三十天不想学习,二月的时候这种感觉最强烈。

23、高科技时代、高技术人才。咱不跪搓衣板,回家跪洗衣机去、

24、关于我有多想念你,一切语言都显得苍白无力。

25、我给不了你开心,但是我可以一直一直守着你。

26、只想在作业的葬礼上唱着倍——儿——爽!

27、你是神,你是傻逼二郎神,你是狗,你是傻逼二郎狗

28、我不需要伪装不需要坚强因为我就这么的脆弱

29、知道什么叫贱么,就是你心爱的人泼出去一盆水叫你把它全收回来;知道什么叫犯贱么,就是你竟然听了他的话

30、明星脱一点就能更出名,我脱的光光的却被抓起来了!

31、期末考我要是匹诺曹就好了,选错就打嗝

32、每当自己想哭的时候我告诉自己你的心早就死了你只剩下一个可悲可笑的躯体你没有资格哭

33、清明节我要葬作业!清明节回校扫墓去。

34、据说,你流出来的眼泪,是你脑子里进的水。小时候我们把玩具当朋友、长大了朋友拿我们当玩具。

35、女生问的问题%她都知道答案才问的所以最好老实交代。

36、背叛过你的男人有什么好要的清明节烧给祖宗都嫌脏。

37、如果不能美得惊人,那就丑得吧

38、这天出生的孩子叫什么?复活,清明,复明岂不是更好!

39、别太当真,以往复活节也没见哪个伟大人物起来走两步。

40、俺们学习鸟语,要一直学成鸟人,方成正果

41、有人说。有时候需要换位思考。我觉得寒假这个机会不错。老师我们换下位置吧。

42、如果谷歌和百度合并了,会不会改名叫GoodBye

43、你在惹我,我把你的名字写在我的裤衩上,放屁崩死你。

44、李白乘船不给钱,一脚把他踢下船。桃花潭水深千尺,不知李白死没死。

45、开奥迪,穿迪奥,没事就吃奥利奥。

46、别逼我,再逼我就装死给你看。

47、我不知道我身边的人还能陪我走到哪

48、伤口撒盐除了残忍还能让人清醒

49、从粗砺的一生中榨尽所有温柔悉数奉献于你我仍觉不够

50、老师一说话,我们就开始说话,老师一不说话,我们就停止说话

51、猪跟人的区别就是,猪一直是猪,而人有的时候不是人,你是人吗?

52、呵呵那只是曾经罢了傻姑娘你还在期待什么

53、『我青春期的叛逆也敌不过我妹童年时期的暴躁!

54、说要抓住时光的脚步陪我到荒芜的少年你在哪呢

55、花心的人都该拉去打耙,轻者枪毙两枪,重者拿炮轰。

56、每当我找到了成功的钥匙,就有人把锁给换啦!

57、照镜子的时候,把浴霸的灯打开,你会发现这时的自己特别好看!

58、都说神马是浮云、那千里马是浮云中的浮云

59、我们中国树木资源这么少,就是因为试卷太多。

60、最喜欢玩连连看,可以消灭一对又一对。

61、我们的爱情就像一场交易,你就像买着,而我就是卖着。

62、网上买了个剃须刀,胡子没刮完手抖麻了。

63、拿你当人的时候,你尽量走人道好吗

64、说好的一起到白头,你可不能偷偷去焗油。

65、你们别再搞笑了,笑都快被你们搞死了

66、我请你吃棒棒糖,你吃棒棒,我吃糖。

67、你过清明。小事招魂,大事挖坟。

68、月老,你能不能别在用劣质的线给我牵了嘛,隔三差五就断。

69、给我一块板砖,我就可以拍死你。

70、恶心他妈给恶心开门,恶心到家啦。

71、天若有情天亦老,人若有情死得早。

72、脸皮是身体最奇妙的部分,它可大可小,可厚可薄,甚至可有可无。

73、你骂我那是你不了解我,等你了解我你可能会拖刀杀我!

74、我电脑老纯洁了,一说到有色话题它就受不了黑屏了。

75、给我一场车祸,要么失忆,要么死,要么穿越

76、世界末日快到了,有一件事我一直没告诉你们,其实,我是奥特曼。

77、一直对发型不满意的人,有一个共同点:不肯承认这是脸的问题。

78、只要功夫神,芙蓉瘦成针;舍身一身剐,凤姐拿绿卡。

79、吃我所欲也,瘦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我勒个去也。

80、在这个连上厕所都要钱的年代里,没有什么不可能的。

81、不是小鸟飞不过去,而是沧海的那一头,早已没有了等待。

82、狼行天下、吃肉狗行天下:吃屎

83、已经伤过了、不怕了。我还会爱着你。因为我已经不怕伤了。

84、你叫我怎么能不担心。

85、信就信,不信就不信,还整个微信

86、一般长得好看的撒个娇就能搞定的事我都得靠威胁。

87、那女人猛一看,挺好看,再仔细一看,还不如猛一看呢。

88、以前看的是电视剧插播广告,现在看的是广告插播电视剧。

89、我讨厌你很长一段时间都忽略我,然后又突然开始和我说话,好像什么事情也没有发生过一样。

90、老师连空调都舍不得买,却印了那么多试卷,我深感欣慰。

91、不要特意去挽留那是在作贱自己。

92、要进你空间多少次,才能换来最近访客里你的头像

93、所谓的爱情,就是爱过之后浪费表情、

94、让你痛的喘不过气来的永远是跟你深交的狗

95、几位慢走,出门直走垃圾箱,回去早点休息。

96、你做什么都不适合、只适合做我老婆

97、如果我可以和瘦子一样瘦,那么我在梦里也会笑醒。

98、结局和过程都有了,再去纠缠,连自己都觉得贪婪

99、据说不想开学的孩子都是好孩子,这证明他们在校没有对象。

100、[白雪公主的故事告诉了我们七个屌丝几年的陪伴也不如高富帅的一个吻。]

101、当你解不出数学题的时候突然抽掉你的笔帮你解的男生特么帅炸天。

102、虽然你身上喷了古龙水,但我还是能隐约闻到一股人渣味儿。

103、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人和不如钱多。

104、别说世界抛弃了你。世界根本没世界时间搭理你?!

105、动了真感情的人,都会喜怒无常,因付出太多,难免患得患失。

106、没有**的存在,谁来见证你们那不要脸的幸福。

107、赚钱没那么容易,每个人有他的诡计。

108、我想你,有一点点深,有一点点频繁,还一天比一天更浓

第5篇

【关键词】中国,俄罗斯,传统节日,文化意义,比较

中俄两国的传统节日

1.1中国的传统节日

春节:春节是中国最重大的一个传统节日,即为岁之始,月之始,预示着新的开始,万物复苏,春天降临。春节代表着温暖和亲情,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心结,人们将自己的情感、愿望、伦理、信仰都聚集在这一传统节日上,使之成为一种民族文化象征与凝聚民族感情的重要力量。

清明节:清明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是汉族的节日,为二十四节气之一,时间大约在每年阳历的4月5日前后。清明节在有些地方又俗称“寒食节”,流行扫墓,这一时节,万物吐故纳新,实现由冬到春的转换。

端午节:农历5月初5,最早的记载始于战国时代,各地过节的习俗大同小异:吃粽子、赛龙舟,放风筝、悬挂艾草、给孩子涂雄黄等。

中秋节:农历8月15,是中国仅次于春节的一个传统节日。中秋节吃月饼、赏月最为流行,面对朗朗明月,他乡游子寄托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期盼团圆,故此中秋节又叫“团圆节”。

俄罗斯的传统节日

新年:1930年苏联政府将新年正式定为全国性节日。新年的庆祝活动极其隆重,人们从新年到来之前就开始忙碌,庆祝新年应先喝香槟酒,然后才能喝其他的酒和进新年晚餐,年轻人有的会整夜狂欢。

送冬节:俄罗斯第二个最热闹的节日。在俄罗斯的民间节日中,送冬节是一个最古老的,富含绚丽多彩的民俗文化内涵的传统节日,庆祝活动的规模和主题类似于中国的春节。

复活节:大致的时间在春分后的第三个满月后的第一个星期日,俄历3月22日至3月25日之间。根据传统,在复活节这天,人们见面时要互相祝福并亲吻三次以示祝贺,同时要相互交换复活节彩蛋,吃俄罗斯复活节蛋糕,所有人可以去教堂随意敲钟。

夏至节:庆祝太阳在天空中达到最高点的古老的民间节日,是东斯拉夫人古老的夏至节。人们在夏至节日前夜聚集在河岸,围着篝火条圆圈舞,等待日语通会时刻的到来,并用河水洗掉身上所有的疾病和失败。

圣诞节:基督教最古老的节日之一,现为俄罗斯的一个传统节日,为纪念耶稣诞辰而去确立。

中俄两国传统节日的文化比较

中俄两国的传统节日,都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或与宗教有关,或与生产劳动有关,或为纪念某一代表人物。但是中俄两国传统节日分属于两个不同的文化形态,虽有诸多相似之处,但却有着明显的文化差异。

2.1传统节日来源上的相同之处

首先,源于自然崇拜是中俄两国传统节日的一大共同点。中国传统节日的雏形是一些祭祀的日子。端午节这个节日发源于吴越民族,是祭祀龙图腾的日子;中秋节则体现了古人对月亮的崇拜。这种现象同样存在与俄罗斯的一些传统节日中,俄罗斯的送冬节、桦树节、夏至节就源于许多民族自古以来对太阳、动植物、神灵的崇拜。

其次,在中俄两国传统在节日中,很多节日根植于农事活动,两国丰富多彩的传统节日与农事活动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中华民族是最早形成农耕文明的民族之一,很多节日依附于农耕时令。同样,俄罗斯的送冬节、桦树节、丰收节、迎冬节都是农民进行农耕的依据,农民对这些节日非常重视。

原始宗教是中俄两国传统节日形成的土壤和温床,同时,宗教选择依附于传统节日来扩大自身影响。例如中国元宵节张灯、观灯习俗源于佛教的燃灯法会;腊八节与佛教的“佛成道日”为一天,俄罗斯的谢肉节源于神教时期,复活节、圣诞节都是东正教最重要的节日。

传统节日文化的不同之处

中国的传统节日与自然社会环境关系更为密切。中国的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这些节日本身就反映出农业社会一年四季的生活规律,与农业有关的天文、历法又直接影响了节日的发展演变。俄罗斯的传统节日与宗教关系更为密切,自古以来俄罗斯文化主要是宗教文化,作为文化重要表现形式的传统节日自然也带有浓厚的宗教味道。

中国的传统节日文化以吃喝为主题,饮食文化内容是节日活动不可或缺的内容,无论是春节、端午节,还是立春、夏至、重阳节、腊八节都有特定的饮食文化。俄罗斯的传统节日文化以娱乐为主题,俄罗斯是一个崇尚自由欢乐的民族,尽情的玩耍娱乐是他们在传统节日里表达内心感情的主要方式和主题。

中俄传统节日在某种意义上的文化功能是有着相同之处的,与此同时,不同的自然环境、文化背景所孕育出的传统节日有着自己独特的、与众不同的文化内涵。

参考文献:

[1]常建华.岁时节日里的中国[M]2010.北京:中华书局

[2]丁淑琴.冬天里的故事――俄罗斯冬季里的几个重要节日[J].视野

[3]金宏图.传统节日与文化空间[M].2007北京:学苑出版社

[4]林移刚.中外民俗概要[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

第6篇

[关键词]豫东北村落;节日禁忌;非常态;信仰

节日是人们凸显在平常生活之上的特定标记,它属于人们生活的非常态。在古代节日中民众充分利用机会展示对鬼神的信仰,来达到自己趋凶迎吉的心愿,因此产生了大量节日禁忌。这些禁忌在以前社会作为约束规则使用,相当于今天的法律,对当时社会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以豫东北地区H村为例,在日常生活中村民与城市居民没有任何区别。而在以农历二月二为代表的节日活动中,不同的人群受到不同的约束,进行不同的活动,所有人暂时超越了常态下的生活,形成了一种区别于往常生活的特殊文化情景。两者构成了村民的乡土生活。这种节日规则的运行,反映了村民的信仰节律:平时不信鬼神,在特定节日一定要向鬼神表示自己的敬意,祈求获得他们的保佑。目前分析H村这种信仰展现状态的文章不多,本文以此为基点,试图在广泛意义下探讨当代乡村信仰如何在非常态下呈现。

一、H村村落概貌

H村位于豫东北平原与鲁西平原交界处,属于河南省濮阳市台前县。黄河在县境内长69千米,金堤河在县境内长46千米,农耕文化很发达。该村土地北与山东省阳谷县子路堤村、金斗营村的土地相连,其他方向与孟庄村、国庄村、徐岭村土地相连。村中间有马路与各村相连,村民来往频繁,文化相互影响,且该村到河南省濮阳市区与山东省聊城市区只有两个多小时的车程,因此该地受中原文化与齐鲁文化的双重影响。现在H村仍然保留着传统的生活习俗:以农耕为主,村民重视粮食收成和自家的土地;以面食为主,一天三顿都要吃馒头加一两道炒菜,偶尔喝面条,过节喜吃水饺;冬天烧灶火取暖,夏天在树下乘凉;邻居相互串门聊天,遇事相互帮忙。但是村民的生活水平有很大提高,主要表现为:住房以自家盖的大平房为主,小楼房也十分普遍;交通工具以电动车、摩托车为主,私家车也十分普遍;电脑、智能手机、有线电视在家庭生活中十分普通;村民着装现代化,晚上跳广场舞,年轻女子出门化妆。总体来说笔者选择的这个调查点即不是闭塞贫穷的村落,也不是经济十分发达的闹区,是一个典型的豫东北平原与鲁西平原交界地带的村落。

现代化的生活条件加上村里外出打工、做生意的人数增多,村民受教育程度的提高,村民的思想^念发生了很大变化。村民对鬼神等不再相信,但也不反对,采取一种折中的方法。在平日生活相信现代科学,不烧香、不拜任何神灵,对鬼神采取漠视的态度。在节日时期按照传统采取各种禁忌来表示对各种神灵的畏惧、敬仰,祈求获得神灵的保佑。该村村民对鬼神信仰分为常态与非常态,即平日生活和节日时期。下文来分析一下村民非常态下信仰的展现。

二、村民的非常态与信仰展现

当地的民间信仰在平日被漠视甚至被压制,在节日时就通过各种禁忌行为展现了出来。通过分析非常时期下的禁忌,可以得出该地乡村信仰在当代社会如何运行的机制。

(一)非常态下非常人群的禁忌

在一些特殊日子,某些人群如新娘子、妇女被认为是危险的,她们的行为会给他人或自身带来伤害,因此要对她们实行禁忌。

1.新娘子。这里所指的新娘子限定为结婚未满三周年的女性。新娘子在一些特定节日不能回娘家,如正月初八、二月二、清明节、三月三、五月端午节、七月十五、十月初一、十二月初八、十二月二十三。村民认为新娘子在这些特定日期回娘家会给家人带来带来危害,例如:“在娘家过了正月初八,死了老婆婆谁当家”、“在娘家过了三月三,死了丈夫塌半天”、“在娘家过了五月端午,不死大姑死小姑”、“在娘家过了六月六,易死娘家舅”。

2.属鼠的人。二月二被称为“龙抬头”,也被认为是土地公公的生日。在这一天必须煮饺子吃、用灰围仓、灭鼠来祝贺土地公公生日,祝愿来年丰收。“二月二,敲酒盅,十窝老鼠九窝空”;用灰围成粮仓,把粮食圈起来,让老鼠没办法偷吃;煮饺子寓意把老鼠煮死,这些事情都围绕灭鼠形成的,因此属鼠的人在这一天不能吃饺子,以防自己被煮死。

3.妇女。正月初五被称为“捏五”,又被称为“破五”,人们早晨放鞭炮,鞭炮寓意将家里的脏东西都赶走,把财神迎来。在这一天要捏饺子,下饺子吃,女性不能动针线,不易做事,否则遇事易破败。且妇女禁止串门走亲戚。

笔者认为以上三种对特殊人群的禁忌均属于村民的原始信仰。禁忌包括“神圣的”、“崇高的”事物,同时包括“神秘的”、“危险的”、“不洁的”事物。万建中在《中国民间禁忌风俗》提到:“人类学家E.H.利奇认为,那些处于模棱两可状态的事物是危险的、不沽的。诸如人体的分泌物或排泄物都是禁忌的对象,尤其是粪便、尿、、经血、剪下的头发、指甲屑、体垢、唾液、母乳等。这些物质即是自己的又不是自己的,是模棱两可的。它们混淆了人类的分类体系,也就是说禁忌物是社会分类系统的产物”。在H村初民心中结婚未满三年的新娘子正处于一种模棱两可的状态,她们已经嫁了出去,不再属于娘家人,同时结婚时间不够长,没有完全融入婆家的生活,自然也不能完全算婆家人。这种模棱两可的状态导致村民将新娘子被视为“危险的”、“神秘的”事物,自然对其实行很多禁忌。初民对女性经血感到恐惧,认为她们是不洁的。在H村非常态下仍对新娘子和妇女实行禁忌体现了性别禁忌及“女性是祸水”的原始心理。将煮饺子当成煮鼠;属鼠的人要防止自己被煮死,体现了H村村民仍保留着将煮饺子等同煮鼠的原始思维及避邪的心理。

这些禁忌在村民的节日生活中存在,显示出虽然现代农村经济有了很大发展,农民生活条件和教育程度有了很大提高,村民在平日相信无神论,但原始思维在当代村民潜意识中仍然存在,原始信仰在乡土社会仍然保留。

(二)对非常态下全部人群的禁忌

在春节、二月二等重要节日中,所有的村民要进行行为禁忌、饮食禁忌来控制自己,趋凶迎吉,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万事如意。

1.行为禁忌

春节:俗称“过年”,台前地区从过年准备到结束要持续一个月左右。正月初一吃完饺子就去给家族里年长辈分高的老人拜年,要下跪磕头,还要对着挂在房屋中间的族谱,俗称“主干”,进行磕头,不然得不到祖宗的庇护。这种禁忌源于当地人的祖先神信仰,他们祈求逝去的祖先能够继续保佑后代子孙的一切。正月初十,又称“石头节”,是石头神的生日,要给石头烧香拜佛,在这一天不得劳作,否则会变成石头。这种禁忌源于当地人的石神信仰。精卫衔西山之石填海的故事,也体现了汉族先民崇石的观念。正月十三,俗称“杨公祭”,不能动针线,防止伤眼;不能用磨等工具;人不得劳作,要休息,忌出行。这是源于当地人对杨家将的崇拜、纪念,因为这一天为杨家将的忌日。正月十五傍晚天色一暗,就要上灯,即用蜡烛将自己房子、宅子围起来点亮,任何黑暗的角落都不能放过,防止家中藏有不洁之物。小孩子都要打灯笼。这是源于当地人的鬼灵信仰。初一和十五一直被认为阴气最重的两天,正月十五是新年第一个十五,阴气更重,为了防止受到鬼灵侵害,民众用灯火将住宅围住,同时小孩用灯笼保护自己。正月十六,俗称“跑百病”,早上起床后要去跑步,兼迎喜神爷。寓意跑一跑病都没了,把喜神爷迎来了。这是源于当地人的喜神爷信仰,祈求阖家欢乐,身体健康,喜气洋洋。

二月二,家中院子里都要用灰围仓,来乞求来年丰收,还要下饺子吃,来预示灭鼠,否则来年有鼠灾,收成不好。这来源于当地人仓神信仰,祈求来年丰收、粮仓满囤。

清明节,房门前要插柳枝来辟邪,认为柳枝有灵性,有“鬼怖木”之称,可以驱鬼辟邪,否则家里易招鬼;忌走亲戚,只有家里有去世者才去走亲戚,为亡者上坟;同时家中人健全的人家忌见“白”,不能纺纱,否则容易招惹不干净的东西。这也来源于当地人的鬼灵信仰。清明时节,万物复苏,鬼灵苏醒,要进行祭祖、辟邪,否则鬼灵不安宁,容易给人带来灾祸。

七月十五、十月一日都是鬼节,不得往家人健全的人家走亲戚,否则预示这家将有人去世。和清明节一样都来源于当地人的鬼灵崇拜。

2.饮食禁忌

《金枝》中提到,在未开化的原始人看来,一饮一食都带有特别的危险;因为饮食之际灵魂可能从口中逃逸,或者被在场的敌人以巫术摄走。该地区的饮食禁忌主要来源于当地的信仰及发达的农耕文化,表现了民众趋凶纳吉的心理。例如:腊月二十三必须吃大糖(一种黏得很厉害的糖果),预示将嘴黏住了,禁止说脏话、不吉利的话。这来源于当地的灶神信仰。腊月二十三是灶王升天的日子,要过年了,说脏话、不吉利的话会惹怒灶王。灶王就不会保佑家中的灶火,不会给家里带来温暖了。

以上是在非常态下对全部人群的禁忌。P者认为这些禁忌充分展示了当地信仰体系,从祖先神信仰、石神信仰、杨家将崇拜、喜神信仰、仓神信仰、鬼灵崇拜到灶王信仰,这些信仰折射出村民多神崇拜的特点及趋凶迎吉,祈求保佑阖家欢乐、五谷丰登的实用心理。信仰的浓、淡、有、无在禁忌的建构中起到极大作用。村民在潜意识中仍然相信这些神,所以愿意遵循围绕这些神建构的各种禁忌。

三、结语

第7篇

1发学生的作文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在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中,碰到的事很多,经历的事也很多,因而需要表达的内容是很多的。教师要注意启发诱导学生观察自己身边的事,还要引导学生去写自己想写的事,要让学生写自己喜欢的、或者高兴的,最难忘的事,这样,学生才有趣写作文,乐于写作文。

学生生活越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就越充实,激发学生的学习写作的兴趣、提高写作能力,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应以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1开展班队活动,不仅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还可为学生积累了写作素材。另外还可以开展节日性活动。如:清明节开展“讲、送、做”讲一个烈士的故事,一人为烈士送一朵小花,一人为烈士家属做一件好事,班上还开展学雷锋、跳绳比赛、长跑比赛、书法绘画等活动。

1.2重视其他科目的教学。如思想品德课中的故事会,自然课中的小观察,小实验,数学课中的田地丈量,教学用具制作,体育课中的各种游戏,音乐课中的节目排练等,这样来加强教学与生活的联系。

1.3拓展家庭作业。改变以往的作业模式,要给学生适当留一些课外阅读知识,拓展他们的视野,从中培养他们的能力。比如:家禽、家畜的生活习性,蔬菜、农作物的生长过程。这些知识只能在书本上学到一点点,为了让他们学到一些实践知识,必须鼓励他们,亲自去观察,亲自操作。在家里经常帮助妈妈喂喂鸡,同时利用自己家的小菜园种植一些蔬菜,在劳动中,了解作物的生活习性和生长过程,通过学生的亲自观察和实验,不仅培养了他们的能力,还积累了写作素材。

2重视想象作文培养创新精神

作文是学生认识水平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综合体现。作文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教师在培养学生。注意素材的积累、语言的积累,以及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的同时,更要重视想象作文,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2.1作文前,指导学生进行创新性积累。作文材料来源于对生活的不断思考和内心美好情感的不断涌动。例如:读了《卖火柴的小女孩》,学生会产生这样的美好情感――如果小女孩在中国那该多好哇!

2.2作文时,启发学生进行创新性构思。想象作文本身,为学生的选材提供了一个自由空间,学生心中愿望都可以在作文中实现。教师要竭力引导学生发挥创造性,进行新奇独特的构思。例如:教师可让学生挑选自己喜欢的动物。植物作为童话中的主人公。可以让他们想象二三十年后的自己,可以想象自己是机器人等等。

第8篇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智慧结晶,是世界文化的奇葩。他作为文化传承的载体,滋养了一代又一代的炎黄子孙,也在潜移默化中促使中华民族特征的形成。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中华传统文化的教育?

一、认真钻研教材,渗透传统文化教育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都是经过精心选择的,教材的选文无不语言优美,意境悠远,蕴涵着丰富的人文内涵。选编的课文有体现关爱他人的,诚实守信礼义道德的等等。这些选文无不洋溢着自然美、人性美,无不充满着浓浓的亲情、友情……当我们走近语文,捧起一部部经典著作,也就走进了中国文化。所以教师要在引导学生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着眼于教材对话与传统文化对话。如在教授小学课文《孔子拜师》一文时,要把挖掘教材所蕴涵的礼仪文化作为传统文化教育的内容,让学生广泛搜集古人在拜师过程中的一些传统礼仪、称谓及古人尊师爱师的名言警句等。并在此基础上引申类似的有趣故事,如“程门立雪”“三顾茅庐”等让学生课后阅读。教师要在引导学生学习知识的同时,把故事所包含儒家思想中的仁义道德加以传达,让学生感受现在学校所要求的文明习惯的养成其实就在传承中国几千年的文明礼仪。

二、引领学生感受丰富的文化内涵

语言是民族文化的象征。汉语文化形象丰赡、意义深远、气韵生动,这就是语文教学中所要寻觅的文化。因此,语文课堂应倡导师生一起去探寻、体验和理解蕴涵在教材文本中的真善美,培育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如汉字本身就镌刻着中华民族文化的烙印:一撇一捺相互支撑站立起来才能成为“人”;“人”“言”要讲“信”。细究每个汉字,都能发现深刻的人生哲理和生命智慧。所以,小学必须加强识字和写字的教学。要让学生领悟掌握汉字的基本规律和书写规范习惯。让学生感受汉字文化的同时,多介绍古人习字书法的感人故事。教育学生学写字就是学做人,习字的过程就是培养自己形成一丝不苟、持之以恒良好习惯的过程。中华传统文化以儒家思想为内核,注重道德修养和人格完善,蕴涵着丰富的思想观念。教材中许多文章都描写民族英雄敢于并且主动担负社会责任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岳阳楼记》);在帝国主义的阻挠面前詹天佑“毅然接受任务”(《詹天佑》);在强大的敌人面前舍身捍卫祖国和民族尊严的晏子(《晏子使楚》)……语文教师要努力使自己站在文化的平台上,理性地审视语文教学,引领学习语言的同时让学生感悟中华传统文化的内涵,感受传统美德,探寻民族精神,进而提升品位,历练人格。

三、努力营造传统文化教育的氛围

中华传统文化既具有物化的客观形式,又具有主体形式的存在和延续。例如:诗、词、曲、赋、国画、书法、对联等。因此,语文课堂教学不能只有知识的梳理,还要有习惯的养成、技能的落实和文化的积累。例如:在执教《北京的春节》和《元日》时,教师除了传授语言文字知识外,还应该认真分析探究文本中的传统文化内涵,了解各地春节、元旦中的风情习俗,了解认识春联、书法等中华传统文化的历史;可以让学生们通过查阅资料了解了从“桃符”到“春联”的演变,查找关于“屠苏”的知识。在平时的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结合教材中的内容,通过查资料,开展第二课堂活动,或以综合性语文活动的形式让学生感受了解中华传统节日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重阳节……的来源及各地节日的风情习俗;让学生感受诸如戏曲、武术、国画等国学精粹的博大精深。学生长时间徜徉在中华传统文化的海洋中,并注重积极尝试和点滴积累,定能受到优秀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

四、开展诵读经典活动文化

经典是一个民族文化传统中最具权威的著作,在传统文化的历史传承中起到奠基和引领的作用。在小学中开展诵读活动是加强传统文化教育的有效方法,可以根据年级的不同、年龄的差异开展形式多样的诵读活动。通过诵读经典让学生体会“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风骨,“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胸怀“,无欲则刚”的人生哲理;“天人合一”“和为贵”中所倡导的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让学生知道现代社会所倡导的“和谐社会”都能在传统国学经典中找到渊源。诵读经典,传承经典文化不但有利孩子的健康成长,而且是社会和谐、民族复兴的重要法宝。教师应有计划、有层次地进行组织和引导,根握学生的知识层次,接受水平,由浅入深地安排每个年级、班级的诵读内容。此外,我们还应该加强课外阅读,开阔学生视野,增加对传统文化的积累,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五千年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小学语文教学只有适应新形势、新要求,在课堂教学中渗透中华传统文化教育,才能在文化传承的宏伟事业中有所作为。让我们在教学中肩负起传承民族文化的重任,依托积淀千年的华夏文化,努力塑造有文化底蕴的新一代,使之能真正站在“五千年文化历史巨人”的肩上开拓美好的未来。

第9篇

学校是传播文化的场所,它不仅传承文化,而且也不断地创造和积淀着新的文化。如何让学校文化根深叶茂,如何渗透文化精髓植根特色学校,我们从古典文化、经典文化、民俗文化三方面创设学校文化环境。

一.古典文化,创设治校儒雅环境

校园文化,折射出学校的办学理念、办学特色。我校校园文化依托诸子百家文化精髓涵养师生灵魂,这些文化有着厚重的根基,蕴藏着睿智的教育艺术。如我们办公楼5个楼层分别设有“仁爱、博习、敦行、抱朴、树人”箴言,启迪教师应该拥有的育人情怀,教学楼分别设有“厚德、志学、笃行、求索、至人”箴言,激励学生成长要追求的境界。楼层中还有具象可读的弟子规全文以及围绕仁、义、礼、智、信、忠、孝、勇、温、耻、让、俭、恭、良等古典故事解读。师生在古朴、典雅的文化长廊中熏陶、浸润、涵养、提升,从仁爱中孕育出的满腹经纶的学者型、奉献型教师,从厚德中成长出富有儒雅气息又具创新精神的德才兼备的学生。文化治校,达到了无痕治校的效果。

二.经典文化,创设治校情感环境

师生的儒雅、师生的浩然之气,展现学校的精神风貌。神、气,源于心田。神、气,乃心之门户。如何涵养师生浩然之气,成为学校长远规划的蓝图。

师生遨游于书的海洋,置身于书的怀抱,享受于书的馈赠,能在经典中超越故我,在妙文中顿悟人生,在言行举止中折射出师生的儒雅、浩然之气。多年来我们学校周转阅读的书目包含40多种,首发的是益于教师身心健康的,其次是提升教师人文素养的,最后是提升教师学科素养的,如专业书刊类、教育理论类、教育叙事(案例)类,名师成长类等。

潜入书海固然能丰富教师文化的、文学的、人生的底蕴,开辟经典快餐阅读(即每周一妙文),同样能让师生感受相见恨晚的遗憾。每周一妙文的特点是经典、精短、睿智、深刻,如旅途中的小播报,温馨提醒师生行为要转变,思想要转弯,胸怀要磊落。它是一种文化,也是一种能量,渗透师生心间。2年来我们为教师推荐妙文200多篇,为学生推荐妙文500多篇,为家长推荐妙文10多篇。其中,学生妙文分为励志型、美文型、感恩型、孝敬型等。每当学生发展处于小憩时,我们随学生的心律动,选择能够调试学生状态的妙文激励学生走出困惑,走出误区,走出惰性,走出平庸,走向灵魂高贵之处。

经典的魅力,校长的人文关怀,转变了教师的工作方式,实现了智慧教学、典范育人的境界;激发了教师的工作热情,锻造了情感教学、责任育人的情怀;提升了教师的心智,分享了同研教学、以诚待人的情趣。学校工作凭借教师情感内驱力,做到了力求精彩。

唯有读书,心灵才能净化,师生心境才能达到一种高层次的境界。唯有读书,学校文化才能富有情感富有品味富有生机,学校生命之树才能常青。文化治校,达到了不治而治的效果。

三.民俗文化,创设治校生命环境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具有长期性、社会性。学校教育需要在社会的熔炉锻造,需要社会的纽带维系,这样,学校教育才会常教常新,学校才有生机孕育桃李,才有生命力孕育桃李满天下。一味的课堂教学只会束缚学生的思维,屏蔽学生的视野,禁锢学生的创新精神,只有放手学生走出课堂,走出校园走向社区,寻找课堂不能给予的教育资源,学校才会永生。如,清明节我们组织学生参加文登天福山烈士祭扫活动,用实际行动缅怀先烈,传承历史文化。一个个花圈,堆放出的是一种肃穆的氛围,积淀着一种沉重敬重先烈的情怀,似有一种强大的心声穿越不朽的灵魂,指向肩负的历史使命。这种教育效果与课堂上读读英烈故事,在网上祭扫签名活动的教育影响有天壤之别。做有生命的教育,教育才会长远,教育才能永恒。同样的,二月二、端午节我们组织学生走进社区学习用面团做燕子,用糯米做粽子,边做边聆听老人讲授节日的来源;重阳节组织学生到空巢老人家送祝福,春节为孤寡老人清扫卫生,张贴对联,假期组织学生到老年公寓、儿童福利院做志愿者活动,这些活动让师生体验课堂上体验不到的生命的尊重、文化的敬重、生活的厚重、社会的负重,充分认识到时不待我,我心跳动,强国富国的使命。文化治校,达到了生命治校的效果。

第10篇

金骏眉,产自福建省武夷山,属乌龙茶,质量出色。我国特殊茗茶。其外观设计索条紧结,颜色绿褐鲜润,冲调后汤色橙黄光亮,叶片红绿两色。

质量最突显的地方是香味浓香有兰花香,香高而长久,“岩韵”显著。

除与一般荼叶具备醒神益思,缓解疲劳、生津止渴有利排尿、退热降暑、除菌消肿、祛毒预防疾病、助消化去腻、减肥瘦身健体等健康保健作用外,还具备防癌证、降低血脂、延缓衰老、等独特作用。

金骏眉很耐冲调,冲调七、八次仍有香气。品茗“金骏眉”茶,务必按“工夫茶”小壶杯子慢品慢饮的程序,才能做到真正品味到岩茶之颠的禅茶风韵。重视活、甘、清、香。

2、铁罗汉

铁罗汉茶,属乌龙茶类,研制于清乾隆年间,产自闽北“秀甲西南”的名山大川武夷,关键遍布在武夷山内山(岩山),生长发育在岩缝当中。铁罗汉外观设计索条紧结,颜色绿褐鲜润,冲调后汤色橙黄光亮,叶片红绿两色,典型性的叶片有绿叶红镶边之艺术美。其制成品关键历经晒青、凉青、做青、炒青、初揉、复炒、复揉、走水焙、簸拣、摊凉、拣剔、复焙、再簸拣、补火而做成。

3、白鸡冠

武夷传统式五大宝贵名枞之一。无性系。灌木丛型,中期类,晚生种。二倍体。

4、水金龟

武夷奇茗冠天地,水金龟属半发酵茶,有铁观音茶叶之醇厚,又有绿茶叶之芳香,具新鲜、醇厚、幽雅与芬芳等特点,是茶中佳品。

5、武夷水仙花

闽北水仙茶,别名武夷水仙茶是闽北乌龙茶中2个色调花纹之一,现主产地为建瓯、建阳两县。质量别具一格,“水仙茶质美而味厚”(《建瓯县志》1929年),“果奇香为诸茶冠”。

6、安溪铁观音

铁观音茶叶,福建安溪本地茶农创造发明于1725-1735年里。起源于安溪县西坪镇尧阳山下(王说)。归属于乌龙茶类,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乌龙茶类的意味着。

接近绿茶叶和绿茶中间,纯种铁观音茶叶主茎为灌木丛型,树形披展,枝干斜生,叶片水准状着生。

叶型椭圆形,叶缘齿疏而钝,叶片呈波浪形突起,具显著肋巴骨形,略向反面反卷,叶肉肥厚型,幼叶浓绿亮润,叶基部稍钝,叶顶尖稍凹,往左边稍歪,略厂松驰,嫩叶暗紫色,因而有“红芽歪尾桃”之称,它是纯种特点之一。

归属于半发酵茶类。具备一般荼叶的健康保健作用,还具备延缓衰老、抗癌证、抗心肌梗塞、预防尿毒症、减肥瘦身健体、预防虫牙、清热解毒下火,敌烟解酒等作用。2010年以“十大名茶居首”现身世界博览会。

7、黄金桂

黄金桂原产地于安溪县虎邱罗岩村,是乌龙茶中设计风格不同于铁观音茶叶的又一绝品。在目前乌龙茶种类中是出芽最开始的一种,做成的乌龙茶,香味非常高,因此在种植区被称作“清明节茶”,“透天香”,有“一早二奇”之誉。

黄金桂要以黄旦种类油茶树嫩梢做成的乌龙茶,以其茶汤颜色橙黄色有奇香似桂花树,故称黄金桂。叶为椭圆型,顶端梭小,叶片薄,出苗率高,芽尖密,嫩叶黄绿色,毫少。

8、冻顶乌龙

冻顶乌龙茶,原产地为中国台湾鹿谷乡凤凰村展腾村彰雅村(冻顶巷),茶区海拔高度约600-1000公尺,依左右三点为关键种植区,被称作“茶中的佳品”。

冻顶乌龙茶汤清新怡人,茶汤颜色蜜绿带金黄色,茶韵清爽雅致,香味幽雅,喉韵回甜浓厚且长久,香味与众不同听说是君王级洗澡茶浴的妙品。

中国台湾鹿谷周边冻顶山,山多雾,路陡滑,进山采茶必须将脚跟“冻”起來,防止滑下去,峰顶叫冻顶、山脚下叫冻脚。因此冻顶茶生产量不足,尤其宝贵。

9、东方美人

东方美人茶是中国台湾特有的茗茶,别名膨风茶,又以其茶芽白毫明显,别名为白毫乌龙茶,是半发醇青茶中,发醇水平最大的茶叶,一般的发醇数为60%,一些则高达75-85%,故不容易造成一切生菁异味,且不涩不涩。

关键原产地在中国台湾的新竹、苗栗一带,近年来台北市坪林、石碇一带也是兴盛种植区。东方美人茶名字的来历,据闻是美国茶叶公司将茶送给维多利亚女王,黄澄清透的颜色与醇正香甜的口味,令她赞叹不已,即然来源于修真福尔摩沙,就赐名“东方美人茶”了。

10、凤凰单枞

凤凰单丛茶,广东潮州市潮安区土特产,中国地理标志。

凤凰单丛茶出产自凤凰镇,因凤凰山而出名。流传南宋末期,宋帝卫王赵南逃途经乌岽山,口渴难忍,山民献红茵汤色,饮后滋阴降火,赐名叫“宋茶”,后尊称“宋种”。

也有“凤凰鸟闻知宋帝口干,口衔茶枝赐茶”的传说故事,因而别称“鸟嘴茶”。

第11篇

话说花馍

“一块案板、一把剪刀、一根擀面杖和一双手,成就了绚丽精致的花馍。”

花馍是汉族民间艺术,在民间也称“面花”是种可食的面塑品,是汉族传统名点。因花式各样,颜色丰富多彩而命名为花馍。在北方农村有“有馍就有事,有事就有馍”的谚语。乡间逢年过节都要蒸制花馍。如春节蒸大馒、枣花、元宝人、元宝篮;正月十五做面盏、做送小孩的面羊、面狗、面鸡、面猪等;清明节捏面为燕;七巧做巧花(巧饽饽),形如石榴、桃、虎狮、鱼等;四月,出嫁女儿给娘家送“面鱼”,象征丰收;也有女儿出嫁作陪嫁用的“老虎头馄饨;寒食节上坟时用“蛇盘盘”以示消灾;做春燕表示舂回大地;婴儿满月做“囫囵”谓之“龙凤呈祥”、“猛虎驱邪”;老人祝寿用“大寿桃”等等。这些花馍内涵丰富,色彩鲜艳,造型千姿百态、粗犷生动、夸张变体,表达对祖先的祭祀、长辈的祝福和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它是百姓寄托心愿的一种方式。

调研・背景

玩具可以唤醒儿童的回忆和联想,使想象处于极活跃的状态,各种玩具让孩子们有天马行空的幻想,儿童在进行游戏时,既要动手,又要动脑,丰富了儿童的想象力。在游戏的过程中,会逐渐强化儿童认知对不同事物之间关系的联想,从而锻炼和提高创新思维能力。

基于是吃麦当劳,看迪斯尼长大的一代,越发意识到中国传统文化要继承和发扬的重要性。如何做到适合儿童接受的传统的创新,花馍这个老酒瓶如何装进新酒,是后续设计待解决的课题。

1.设计人群

现代社会,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关注孩子的衣食住行,也逐渐意识到玩具作为孩子童年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每个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此款玩具的设计人群定位是学龄前儿童(3-6岁),触觉、昧觉、嗅觉、听觉、视觉是儿童认知来来源的五个方面。皮亚杰认为,触觉与视觉相配合来完成对物体的操控,是早期认知发展的基本要素。这个年龄段具有一定的认知能力,喜欢触觉上的抚摸,色彩的选择,愿意倾听和交流,好奇心、同情心、同理心在增长。家长可以借助这样的玩具为媒介与孩子交流,讲述中国传统故事,开发大脑智力,引导孩子管理自我,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美学观。

2.形状与色彩

借助儿童的思维模式,将物象由繁至减,保留一种简约的美。

学龄前儿童智力的发展阶段处在图形认知的基础阶段,只能从外观轮廓做简单识别。据调研。儿童最容易识别的几何图形是圆形、矩形、三角形。当他们接触到玩具上的图形时,他们会把对他们来说陌生的图形与具体实物联系在一起,这样就能快速地在他们大脑中进行认知、匹配。

好玩的玩具一定是带有新颖感、亲切感和安全感的。根据“形态服从情感”的设计理念,在形状的设计上,具象的造型不利益儿童想象力的开发,但花馍的传统造型是模仿具象实物,对民问故事和人物的再现,这种复杂的形状和结构使这个年龄段的儿童不宜解读,需要在再设计中提取抽象型(圆形、矩形、三角形)再做组合。尺寸上的设计应该符合儿童的身高体重,体积不能过大造成压迫感,也不能太小,不宜于抓取。

色彩设计的三原色是红、黄、蓝,通常用色相、明度、纯度三要素来表示。不同的色相、明度、纯度带来不同的心理感受。学龄前儿童的认知能力有限,弱对比色不易识别。设计使用差别度大的高纯度、高明度三原色,艳丽、夸张、对比度大,达到足够时间的吸引力。颜色的选择也符合花馍本身色彩纯度高的特点。色彩的搭配上注意调和,增强美感,形成高雅的欣赏力的培养。

3.设计过程

花馍背后的传说故事很多,形态造型也丰富多样,本次选取了动物面部形象做再设计。花馍有自己独特的塑性方式和装饰手段,元素取舍是基于之前的调研和文献参考,先是提取元素,变具象为抽象(圆形、矩形、三角形的组合)。鼻子、眼睛、嘴巴先设计,再做组合为新的玩具形象。儿童也可以自己搭配组合。玩具上的五官(鼻子、眼睛、嘴巴)可以拿掉,儿童可以自行搭配颜色和形状。达到了趣味性和互动性的统一。

总结

设计儿童玩具首先要了解儿童心理发展的要求,注重趣味性原则,益智性设计原则,互动性原则,安全性原则。并从材料、形状、色彩多方面进行设计来完成带有情感意义的儿童玩具。

为传统造物注入现代设计的元素,从而达成对中国民问儿童玩具合理的再设计,实现对中国民间儿童玩具的继承和发扬,并促进现代中国特色民族玩具的形成。

第12篇

1.1在吃的方面:民间美术在食品的造型上,根据季节不同、地域的不同、民俗的不同等食品的样式也不相同,比如春节的花馍、端午的粽子、中秋节的月饼等等;南方的各式糕点与北方的各种面食都寄托着人民美好的希望和虔诚的祝祷;还有与民俗相关的幼儿满月、结婚、过节等做的各种美食都是寄物言情,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倾注于食品之中,这些形形的民间美食既有观赏性,也有好吃的实用性,反映了人民对生命生存繁衍的无限珍重,构成了当地独特的饮食文化。

1.2在穿的方面:民间美术的服装以工艺精湛、造型别致等民间元素与现代设计完美融合,越来越多的出现在我们的视野之中。如儿时头上戴的虎头帽、身上系的小肚兜、脚下穿的虎头鞋;结婚时的穿戴更是美不胜收;死亡时的着装等都是取其逢凶化吉、遇难成祥、避邪祛灾这之意,体现了人与自然“天人合一”的哲学观。总之,人的一生,从生、嫁、娶、老、直到告别人间都有特殊的民族风俗习俗和乡土气息,民间美术的服装是民族的审美延续的艺术。

1.3在玩具方面:民间玩具是为了适应生活需要而创造出来的娱乐器具,民间玩具与游戏、宗教、民俗活动有着密切关系。最为古老的玩具是泥塑玩具,如泥咕咕、泥泥狗、泥娃娃等。民间玩具的性能很多,如季节玩具:元宵节的灯、清明节的风筝、端午节的香包等;实用玩具:糖人、面花、布虎枕等;音响玩具:拨浪鼓、泥哨等;观赏玩具:泥人、面人等。民间玩具有着鲜明的个性,充满着生命的智慧与灵气,民间玩具使人们在游玩和观赏时,感受到民族美的教育。

2美术教学中民间美术的教育价值

民间美术以一种纯真、质朴的审美形式作用于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以其丰富的内容对人们起到历史、文化、道德、生活的教化作用,成为大众化的教科书。

2.1美术教学让学生通过民间美术学习,加深对历史和文化的认识,加深对美术的社会作用的认识,可以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民间美术保留了几千年传统的民族文化,凝聚了深厚的民族精神。民间美术的传承性,记载着我国历史文化的发展,民间美术的创作题材来源于神话传说、、民俗文化、历史典故、戏曲故事、文学名著等等。如神话传说:女娲伏羲、夸父追日等,戏曲故事:天仙配、牛郎织女等,文学名著:《西游记》、《牡丹亭》等,这些都经常出现在民间美术作品中。通过这些民间美术作品,我们可以了解到我国传统文明的起源和发展,民间美术作品的造型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以完整圆满、偶数对称等太极阴阳的哲学观念。另外,民间美术的材料与工艺的演变也记载着社会科技文化的进步。在美术教学中对民间美术的发生发展,民间美术作品深入的探索,就能让学生更好地了解我国的传统文化。

2.2民间美术的审美标准是提高学生艺术修养的重要手段,民间美术的审美标准、造型观念与色彩特点对学生艺术修养的提高有着积极的作用。民间美术的作者虽然是劳动人民,他们创作民间美术作品的出发点是“好看”,但民间美术作品在形式上构图饱满对称、色彩明快、造型完整,在视觉上讲究色彩与造型搭配的美感,每一件民间美术作品都体现着和谐统一的美学境界。如刺绣在色彩上经常用原色对比,会显得喜庆鲜亮;剪纸在造型上简练,经常用虚实对比,给人以节奏和谐、韵律优美的感觉。所以,通过对民间美术的学习,可以使学生掌握一些美学规律,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

2.3民间美术在培养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思想和行为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民间美术是通过美术作品将价值标准传递给人,潜移默化引导着人们的行为导向。民间美术作品大部分都是劝善戒恶,宣传的是儒家理论道德思想,把忠臣贤士和孝子烈女作为楷模来表现。民间美术经常把民间传说、历史典故、戏曲人物等等作为表现主题,是借助忠孝贤良等侠义行为的方式宣道施教,宣传信仰观念和道德思想。如:“二十四孝图”是劝诫世人尊老敬老的良好道德品质;“三娘教子”是劝诫世人知书达理的良好道德品质;“悬梁苦读”、“凿壁偷光”是劝诫世人发愤图强的良好道德品质。民间美术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在生动活泼的形式下,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和社会责任感,使学生规范自身的日常行为,养成良好的文明礼仪。

2.4开展美术教育的主要目的就是要发展学生的个性,增强学生的自我意识,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精神。美术教学可以通过增设授课内容与日常生活、科学知识和文化情感相联系,这些可以结合民间美术得以实施,从而更好的达到教学目的。民间美术作品是劳动人民个人情感和主观意识的体现,它表现了创作者丰富的想象力和独特的个性化,以及劳动人民对生活的热爱。民间美术的创作者不以理性的眼光看待被描绘的对象,更多地融入了自己的主观情感,他们用直率、朴实的方式,直接简单地表达自己的愿望,这些正是想象力和创造性的表现。在民间美术作品中可以看到现实中没有的动物,如龙、凤、麒麟等;还有民间美术作品看到在现实生活中没有的人物,如葫芦娃、人参娃等。民间美术对自然形象的意象和拟人化的手法,以想象替代实物、情感替性的观念,随意自由的创作态度,对学生思维的启发和个性发展起着很好的引导作用,对学生想象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具有积极的意义。

3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