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看云识天气课文

看云识天气课文

时间:2023-05-29 17:30:52

看云识天气课文

第1篇

一、有米好做饭,地理资源多多选

1.课题图片的引入

诸葛亮火烧赤壁和草船借箭取得军事胜利,而其在上方谷火烧司马懿一战中却因天降大雨而军事失败,用正反两方面例子引入,让学生明白天气对我们的影响非常大,此图片中诸葛亮手摇扇子,神情自若,再加上学生在小学时学过上面两篇文章,内容熟悉,有利于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2.天气符号的认知

可列举大量的天气符号图片,每一种符号都通过图片呈现并配有播放音效,加强学生识记效果。这部分是本课的重点内容,如此设计的目的意在引导学生通过观看图片进行抢答以加深对天气符号的认识,掌握每一种符号所代表的含义。

3.风符号的识别

风的符号包含风向和风力,可通过演示文稿认识。风的符号由风杆、风尾两部分组成。风尾指示方向,风由风尾的一端吹向没有风尾的一端。风的强弱用风力表示,一道风尾表示2级风,半道风表示1级风。风力等级大了,就用风旗表示。一面风旗表示8级风,超过8级就在风旗下边加风尾。对于这个难点可制作四张幻灯片,一张阐明风的符号含义、风杆和风尾标识的含义,一张表示8级风旗符号。第三、四张分别是检验学生对风的方向和风力等级判断的图片。

4.网络卫星云图片的截取

为了显示天气多变的特点,可从网上截取实时卫星图片,选取三个不同地区同一天的卫星云状况;另外,在演示文稿上标识“云阳”、“广州”、“新疆”等地名,让学生根据云层的厚薄来判断天气,尽量从多角度认识天气。

5.天气预报视频的选取

视频的选用主要在了解天气的途径以及认识天气符号后播报天气等环节。网上有天气预报的视频,下载后经多次修正,可选用两段视频:一段是多种符号都有的“全国天气预报”视频,另一段是城市天气预报视频。选用视频一是让学生通过观看视频,了解天气预报的方法;二是让学生扮演主持人试播报天气,加深对天气符号的认识。

6.练习环节的呈现

整堂课共设计了五个填空练习,对前面知识进行巩固。练习包含天气的特点、天气符号的含义、天气预报播报等内容。练习部分也制成幻灯片,但没有音效和图片,只用文字直接呈现。

二、选米做好饭,课件资源细甄选

经过认真备课后,笔者进行了一次课堂教学,听课的同事虽对这堂课给予充分肯定,但也指出课堂中多媒体课件量太多、太杂,学生的感官应接不暇,课堂的确热闹,效果却不佳。

1.天气符号图片的精选

天气符号图片给学生以视觉感观冲击,给人印象较深,但由于图片太多,让学生认识并记住书上所有的天气符号有难度。学生对色彩丰富的图片兴趣盎然,但记不完全,不知道符号含义的同学大有人在,此时多媒体的优点并未太多显现。

修改及效果:减少多媒体天气符号图片的使用,集中在两张左右,且注重书本上天气符号的识记,让学生在静态中记住天气符号,然后教师播放两张图片检验学生记忆效果。这样修改之后,有静有动,符合学生的心理认知特征,且让学生在思考中学习,有利于他们对教学内容的掌握。

2.风符号图片的选用

学生对风向的认识是通过图片,然而风尾的标注位置是难点,部分同学判断不了,甚至有些茫然。仔细观察发现一方面是对风向认识未到位,另一方面,教师对多媒体课件的切换太频繁,学生对前面的知识短时未记住,又切换到后面图片,认知出现混乱,影响教学效果。

修改及效果:减少演示文稿张数,编好顺序。只选用三张图片,检验环节除了风向符号停顿于多媒体上,还让学生到黑板前板画风符号。学生画错了,经过纠正,再对照多媒体课件上的图片画,正确率就提高了。这样看、思、画后,学生亲自动手,实际操作能力、掌握知识的程度加深,而且印象深刻,提高了学习效率。

3.卫星云图片的加工

在卫星云图片中蓝色表示海洋,绿色表示陆地,白色表示云层,云层越厚,表明该地下雨的可能性越大,这部分知识通过教师的简单提示,学生认真观察,容易判断云层的厚薄,预示天气的变化,过多的图片转换则浪费时间,属于无效劳动,学生会兴味索然。

修改及效果:只选取一张图片,把云阳、广东、新疆三个地方的名称标识在相应位置,让学生在一张卫星云图上判断三地同一时刻的不同天气变化。通过三个不同地点的云层厚度,学生很容易判断三地的天气,更加深对天气特点的认识。而且云阳是学生生活所在地,对环境熟悉,再者有留守儿童的父母在广东等地打工,场景的出现让学生兴趣盎然。三地在同一场景出现不用切换,既省时,又通过对比学习的方法,加深对卫星云图的印象。

4.天气预报视频的巧用

最初选取两段时长合计达5分钟的天气预报视频,其中城市天气预报视频用时过长,且每播放一个城市就会出现一幅广告画面,学生的注意力很容易集中到广告上,很少关注某个城市天气状况,从而影响学生了解天气预报所播内容,达不到顺利播报的效果。

修改及效果:只截取一段没有广告画面且近期的天气预报视频,让学生聆听主持人播报的内容,再配一张几个城市气温、天气的静态幻灯片,重点关注城市天气中播报的气温、天气状况,学生再挑战主持人播报就能得心应手,而不会唐突或不知如何下手,达到既掌握天气符号的认识和判别,又巩固所学知识、锻炼胆识及表达能力的效果。

5.总结性练习的安排

学生经过近40分钟的学习,心理上已经比较疲劳,单调的填空练习题与简单的幻灯片形式则让学生缺乏回答的积极性。

第2篇

了探讨。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情境教学

情境教学的概念,是自新课改以来才逐渐走入广大师生视野之中的。这种教学方式一定程度上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的呆板,给课堂注入了新的活力和生机,可以让学生在轻松的课堂氛围之中,学习到新知识,这种教学方法是已经被实践证明了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方法之一。

初中语文教学目标,一方面是教给学生基本的理论知识,另一方面,则是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生活技能,这种能力的锻炼和我们的生活是息息相关的,因此,借用教学情境进行课堂教学,就有了一定的必然性。

一、实物演示情境

针对初中语文课本,有些入选文章,是以实物来进行抒情或者说明的,这在一定程度上就给教师的情境教学带去了很大的便利。如,《看云识天气》这篇课文,作者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从两个方面介绍了云和天气的关系:不同形态的云和天气的关系;不同光彩的云和天气的关系。教师就可以带领学生来到户外上一堂有关看云识天气的语文课,让学生在自然环境中通过观看云层的变化来判断天气的状况,以此来导入新课,这种教学情境的创设,不仅可以吸引学生在课堂中的注意力,还可以把抽象的书本知识转变成具象的实物,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书本知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音乐渲染的教学情境

语文这门学科,更多的人会把它当做一门抒情学科,事实上也恰是如此。就初中语文课本而言,入选的课文更多的是抒情意味较为厚重的文章,单纯的实物情境教学显然是不够的,此时教师不妨借用音乐进行情境的创设。音乐本身就是抒感的一种方式,如同文字一样,不同的是,音乐是可感的,而文字很多时候却只是可视的。初中生正处于青春的叛逆期,更偏爱可感的事物,如此一来,教师不妨把音乐作为课堂教学的一种媒介。如,《秋天》这篇诗歌,在正式教学之前,教师可以先播放一首和秋天相关的音乐,用音乐的感染力促使学生沉浸于秋日的氛围之中,之后再进行授课,一定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理想教学效果。

三、角色扮演情境

角色扮演,是让学生真切地进入文本之中,是最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局限于文本形式,初中语文课本中,有一部分入选课文是很难采用这种教学方法的,但仍有一部分课文是可以使用角色扮演的教学手段的。如《智取生辰纲》,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的方式,为学生创设文本中的情境,从而帮助学生走进文本,拉近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从而帮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文本,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总而言之,情境教学法是当今语文课堂教学的一种很重要的方法,这种教学方法,不仅为学生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同时也可以拉近学生与教材之间的距离,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实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

参考文献:

第3篇

一、 谜语导入法

学生大都喜欢猜谜语。用谜语导课不但有利于引起学生的浓厚兴趣,而且也锻炼了思维能力,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导课形式。如在上《看云识天气》这一课时,我就这样设计导入语:我们先来做个谜语游戏――运动会上都有它,请猜一个字。等同学们猜出谜底“云”字后,再让学生知道“云”的繁体字“”,师生共同得出云和雨有密切的联系这个结论。然后我说:“同学们说得都不错,我们从这个字也可以看出古代劳动人民在生产生活中对云和天气的关系有了一定的认识,并掌握了一些规律,今天我们来学习的《看云识天气》,我们来看看云与天气有什么样关系……”

二、 故事导入法

中小学生爱听故事,通过讲故事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教《皇帝的新装》一文中运用了讲述故事导入法: 丹麦有位著名儿童文学家安徒生。今天,老师讲个有关他的故事。有一次,他被邀请去参加舞会,一位小姐对他仰慕已久,于是大献殷勤,问他:“你觉得我这件衣服怎么样?你喜欢吗?”安徒生冷冷地说:“谈不上喜欢。”小姐又问:“那你觉得我穿什么样的衣服好呢?”你们猜猜安徒生怎样回答的。他说:“皇帝的新装。”今天,我们就一齐来欣赏《皇帝的新装》。在一片欢声中,把学生们引入新的教学情境。

三、 歌曲导入法

在进入新课之前,放一段音乐,吟诵一首歌曲的歌词,创设一种情境,能让学生很快进入教学氛围之中。我教学《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就放成方圆的歌曲《童年》:池塘边的榕树上,知了声声的叫着夏天……优美的旋律,动听的歌声把学生带入了一片清纯而幻美的世界。

四、笑话导入法

下午语文课时学生精神稍微差一些,由一个小笑话引出对整篇文章的导入,可以让学生顿时兴奋起来,进入学习状态。

比如说,今天你要带领同学们学习高尔基的文章,你就可以给他们讲一个笑话,“高尔基的原名很长,叫阿列克赛・马克西莫维奇・彼什科夫,有一天,他赶路到了夜间想要投宿,于是找了一户人家,敲门说要投宿,老太太打开木头做的门镜口,问都有谁啊,高尔基遍报上姓名,阿列克谢马克西莫维奇彼时科夫,老太太一听急了,说不行不行,人太多了”。一个小笑话引出今天你要讲的高尔基的文章,活跃了课堂气氛。

五、旧知识导入法

在文学手法上,语文书很规范的指出了这一单元我们要学习的重点,所以就可以按照某种相同的地方来导入对下一课的学习。

比如说篇,就可以这样导入,“前面我们学习了鲁迅的藤野先生,描写人物的手法不仅仅限制于肖像心里和神态的基本刻画,更有多角度的描写方式,从不同角度来看 人物来描写人物,今天我们就来看看林海音的 《爸爸的花儿落了》又运用了怎样的写法,找找他们的相同和不同,想一想是所有的人物描写都需要运用基本的肖像和语言来刻画呢,学过这篇文章就知道了,通过其他方式也可以进行对人物的描写”。

六、多媒体展示导入法

充分发挥中学生对网络的兴趣,利用网络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

第4篇

好的板书 ,既反映教材内容的实质,又服务于教学。它集教材的“编路”、教师的“教路”、学生的“学路”于一体。好的板书,它是微型教案。它能体现教学意图,落实教学目标,清晰准确地体现教学内容。好的板书,它是开启学生思维的钥匙。它对学生学习的知识进行了编码、整合,提纲挈领,有助于开启学生思维,便于学生记忆。好的板书,它是一门高度浓缩的提炼艺术。它用概括的文字、简明的图表、简单的构图、凝练而直观的形式把教学内容浓缩起来,节省了教学时间。好的板书,它是教师榜样的引领。身教重于言教,老师一手漂亮的粉笔字对学生的影响是深远的。而且板书中,教师所展示出的规范的书写过程,认真的书写态度,丰富的人文素养等,都是丰富的教学资源,对学生所起的良好教育和引领作用是不可忽视的……为此,我们必须重视语文课堂板书设计。作为语文教师,我们不能丢掉这种传统的教学手段。我们要精心设计好每节课的板书,力争从板书内容、布局上下功夫,力求内容精炼、字迹工整,布局新颖、有创意。现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谈谈本人的几点体会。

一、板书要有计划

在板书前,教师应对本堂课板书的内容、板书的顺序、板书的时机、板书的位置、板书的方式、字体的大小,都要做周密的考虑。也就是说,板书什么,先板书什么,后板书什么,在何处板书,边讲边书或者只书不讲,都应当做到心中有数。这样才能让学生的思维与教师的讲解同步,这样才能让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默契配合,从而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二、板书要准确

课堂板书是一堂课教学内容的概括,是学生记忆思维的轮廓。因此,教师备课时,必须钻研教材,吃透教材,准确把握课文的脉络,抓住重点、难点和一些关键性词语,进行最优化的提炼,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如?看云识天气?。

云 名

云的形态变化

高 度

厚 度

天气征兆

卷 云

像羽毛、像绫纱、

丝丝缕缕地飘浮着

最高

最薄

象征晴朗

卷积云

像鳞波是成群成行的卷云

很高

很薄

无雨雪

积 云

像棉花团 上午出现

傍晚消散

两千米左右

较薄

阳光温和

高积云

像草原上雪白的羊群

扁球状 排列匀称

两千米左右

较薄

天晴

板书根据课文内容,要求学生在文中找出各种云名,云的形态变化,云在天空中的高度,云的厚薄以及天气征兆,然后列出表格板书。这样学生就能按表格设计的问题,一目了然地看清怎样去看云,去识别天气。

三、板书要精练

教学过程中,从时间来看,板书时间不宜过长;从空间来看,黑板有限,局限了板书的内容。因此,课堂板书只能少而精。教师备课时,必须钻研教材,紧扣教材,精心构思,反复筛选。用最精练的语言,板书出课文线索或故事情节、主题思想等,达到以简驭繁,语约义丰的目的。板书简练,可以让学生一目了然,好懂易记。如?蚊子和狮子?。

蜘蛛 蚊子 狮子

骄兵必败

板书中的“蜘蛛”、“蚊子”、“狮子”是寓言故事中的人物;“胜”、“败”交代了故事情节,故事的结果,即蚊子战胜了狮子,却败给了蜘蛛;“骄兵必败”是这则寓言的寓意。这则板书仅仅用了十二个字,就准确地概括了这么多知识要点,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四、板书要规范

板书对学生来说,就是一种样板,有较强的示范作用。板书正确、清楚、工整,不仅使学生容易看懂,而且还能为学生接受新知识创造最佳氛围。课堂板书时,教师写字要规范,不要写错别字,笔顺要正确,书写要清楚,布局要合理;同时文句必须文从字顺,通情达意。这样,可以对学生起到言传身教的作用。所以,课堂板书时,教师要以身示范,力求做到书写正确、清楚、工整;表意必须准确。学生将会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五、板书要美观

板书的形式多种多样,有表格式、回环式、版画式、台阶式、三角形式、梯形式等。不同的课文内容,要采用不同的板书形式,同样的内容也可以采用不同的板书形式,使人产生不同的审美效果。不管采用哪种形式,都应当直观形象,鲜明醒目,新颖美观,富有表现力。因此教师备课时,必须深钻教材,把握教材的特点,抓住课文重点,结合学生实际情况,设计出新颖美观,富有表现力的板书,给学生以新的感官刺激,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散步?。

这则板书设计为天秤,天秤的一边为母亲,体现为尊老;一边为儿子,体现为爱幼;天秤的底座为我和妻子,体现为责任。这样设计既表现了文章的主旨,又把握了人物形象,还能体现文章的结构。这样一则内容准确、形式新颖、形象美观的板书,能为语文课堂增色生辉。

六、板书要生动

第5篇

制作课件的软件有很多,PPT以其便捷、实用的特点受到广大一线教师的喜爱。以往,我们多在PPT制作技术层面来探讨课件制作的方法,教学中PPT往往被当成了“电子黑板”来应用,缺少针对整合点的分析和有效支撑。本文从教学设计的角度具体介绍课件制作的流程和方法。紧紧围绕课程来谈课件的设计与制作,力图为广大一线教师提供可操作的实施步骤。

一、把握课件制作的核心理念

课件是围绕课程来进行设计的,是为课程服务的。因此,“课”就是课件的服务对象。我们上课要完成一定的教学目标,设计制作课件就是要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而课件的多媒体特点与形式可以很好地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

课件不同于多媒体电子作品,多媒体电子作品往往围绕某一主题进行设计、创作,而课件则是围绕“课”的需求来进行设计、制作,也就是依据学科教学的具体教学设计来进行设计与制作。因此,要制作一份成功的课件,前提就是要牢牢把握制作课件的目的,或者说制作课件的出发点:以“课”为出发点,以“教学设计”为依据。这是一份课件成功与否的核心问题,是基础、是前提。以正确的方向来指引实施,会通向成功,而一旦方向定错了,即便课件技术再成熟、设计再精美,创意再精彩也无济于事,反而会适得其反。

二、设计、制作PPT课件的流程与方法

基于对“课件”概念的理解,制作PPT课件的流程包含以下三个步骤。

(1)课堂教学设计。进行符合新课程理念的,落实课程标准要求的,科学的教学设计。

(2)PPT结构设计。主要进行教学内容与结构框架的设计。

(3)多媒体素材集成。具体的技术实现和美工修饰。

下面,我们以一节初中语文课《看云识天气》为例,具体阐述PPT课件的设计、制作过程。

(一)课堂教学设计

(二)PPT结构设计

在进行PPT结构设计的过程中,实质是挖掘本课整合点的过程。本教学设计中共有五个教学步骤需要应用到信息技术手段和资源,具体梳理如下。

1.激发兴趣

引入新课环节,教师播放云的音乐短片。以精美的多媒体作品加强学生对云的感性认识,激发学习兴趣。

2.改变知识呈现形态

整体感知环节,教师播放精美的朗读录音,让学生在听读中感悟语言美,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提高课堂效率。

3.营造能够将知识系统化的训练环境

研讨环节,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云的形状与天气关系简表、云的光彩与天气简表,学生填写,使学生清楚地了解云与天气的关系,同时也锻炼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学习了打比方、分类别的说明方法。

4.营造能够将知识系统化的训练环境

慧眼识云环节,教师组织了“观察”、“复述”活动,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各种云图,直观形象,引导学生进一步把握云的特征。学生看图识云,并说明辨别的依据。

5.建立知识转化为能力的环境与过程

大显身手环节,请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一种云,进行写作小训练。学生配图演说。激发学生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实现读写结合,训练学生写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因此,PPT课件结构设计为线性的五个板块,分别来支持这五个教学步骤。详细的PPT课件结构设计图如图1所示。

图1 PPT课件结构设计图

(三)多媒体素材集成

有了前面教学设计和整合点分析的基础,接下来按照需求来进行素材的收集、整理,进而进行PPT制作就可以了。关于PPT制作技术这里不做讨论。下面是案例课件的部分效果图(如图2)。

图2 课件效果图

以上案例中依据教师的教学设计思路,基本上体现的是线性的素材组织形式,在教学实践中,课件还会有许多非线性的结构,具体要根据不同教师的教学设计思路和需求来确定。而在技术实现层面,使用超级链接技术就可以轻松实现。结合教学设计进行PPT制作的各要素关系图如图3所示。

第6篇

一、精彩回眸

片断一:幢幢楼房真神奇。

师:小朋友们,课前我们观察了天空中的云,看到了各种各样的云。想一想,假如你是小鸟,你还会造怎样的云房子?

生1:我会造飞船一样的云房子。

生2:我会造一样的云房子。

生3:我会造鱼儿一样的云房子。

生4:我要造宫殿一样的云房子。

生5:我要造蜗牛一样的云房子。

……

(学生把自己熟悉的飞禽走兽、花草树木、房屋等都搬到了天空,在他们的眼里,天空的云真是姿态万千。)

这时有一位小朋友突然站起来说:我造的云房子更神奇,它会变。

师:它会怎么变?

生:起先它是一条小鱼儿,后来它是一朵大白花,再后来它就是一艘长长的船。

师:你造的云房子真的很神奇!

生:老师,我造的云房子也会变!开始……

(多丰富的想象,在孩子们的想象里,天空的云变幻莫测,神奇无比)

片断二:首首儿歌真美妙。

师:多美的云房子。有位小朋友读了课文还写了一首小诗呢?(出示:白云白,蓝天蓝,就像海里行帆船。师朗读的同时播放音乐《小白船》)

师:小朋友也能像这位小朋友一样写一首小诗,把你心中美丽、神奇的云房子写出来吗?(同时出示:“白云白,蓝天蓝,就像……”小朋友写后交流)

生1:白云白,蓝天蓝,就像塞车路上跑。

生2:白云白,蓝天蓝,就像白雪公主向我笑。

生3:白云白,蓝天蓝,就像花儿满天开。

生4:白云白,蓝天蓝,就像公鸡喔喔叫。

生5:白云白,蓝天蓝,就像棉被满天盖。

……

(孩子们一边朗读着自己的诗作,一边认真地做着相关的动作。一时课堂上小手如林,孩子们小眼发光,小脸通红。他们的热情与丰富的想象力感染着每一位听课者。)

师:小朋友们写的诗真是太美了,读得也太美了,老师都要醉了。要不是下课的音乐声已经响起,老师真想让小朋友一直写下去、读下去。现在只好请小朋友在课后把自己写的小诗贴到班级小橱窗里了,让你们的语文王老师课后细细地欣赏了。

二、课前准备

课后有听课者悄悄地议论,这堂课是不是表演课,是不是孩子们已学过,或预先给孩子们做了准备,刚进入二年级的小朋友怎么会有这么高的学习水平呢?带着一丝疑惑,我悄悄访问了这个班的语文王老师。王老师告诉我,孩子们没有学过这篇课文,但她协助陈老师(执教老师)做了以下两方面的课前准备工作。

观云:积累美的形象

说来也巧,天公作美,执教公开课前的几天都是秋高气爽,真是观云的好天气。因此,按陈老师的要求,那几天的午餐后,王老师都带着孩子们到校园里观云。天空明净,千姿百态、变幻莫测的云彩,让一个个观云的孩子流连忘返。在孩子们观云的时候,老师在一旁不断地启发孩子们想象:这像什么?那像什么?看着,说着,孩子们总是那么兴致勃勃,满脸欢笑。后来,有位家长告诉王老师说,孩子们对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还缠着爸爸、妈妈能带他们登山观云呢。

读文:积累美的语言

陈老师除了要求王老师带孩子们走进生活外,还找来了许多有关云的韵文和小诗,让王老师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孩子开展“走进云的世界”阅读活动。如《云》:云,是天使的床,云,是和平的颜色。云,它在天空千变万化,啊,云我喜欢你。再如《云》:天使脱下羽衣,天空飞翔着银色的翅膀。……挥翅擦擦天空的玻璃,乐得太阳乐天一朵花,错手扯下嫦娥的罗帕,……孩子们津津有味地读着,在观云的时候还时不时用上两句。

三、理性反思

为引起顾客的食欲,许多饭店在顾客用餐前都会准备一些“开胃点心”。这是商家的经营理念。在教学实践中我借用这一做法,即为课前组织学生开展一些针对性强的学习准备活动,让学生做好知识与心理的准备走进文本的阅读,有备而学,能减少学习难度,易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收获课堂的精彩。

思考一:生活经验储备是学生与文本顺利对话的重要基础。

听陈老师说课反思时,我们了解到:事先,陈老师将备好的教学设计在别的班级进行了试上,让孩子们读一读课文,结果孩子们读得很平淡,问他们读完后脑袋里有些什么画面,面对老师的是一张张茫然的脸;让孩子们想象小鸟还会造怎样的云房子,孩子们的回答也比较刻板。这时,陈老师已认识到,肯定是孩子的意识里的文字并没有与事物鲜明的表象发生联系,文字依旧是文字。这样的阅读,学生怎么能感悟到文字里的优美意境,怎么能跟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怎么能激发起孩子们的想象呢?孩子为什么不能读出画面,想出意境,关键是他们生活积累不足。简单的例子:他们连云朵是什么样都没留心过,怎么能想到不断变化着的云的姿态呢?看样子,首先要丰富孩子的生活积累,于是就有了课前“看一看”的活动。因为课前脑子里储存了一些生活画面,课堂中很容易借助文字激活生活积累中的相似画面,从而品出文中味,读出文中情,创作出富有情趣的作品。

第7篇

一、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整合的内涵与目标

目前初中语文课改的理念,是要将信息技术辅助语文教学,用信息技术挖掘丰富的教学资源,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做到信息技术与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机整合。这不仅可以给学生提供全新的教学平台,还能方便教师在教学中运用有效的教学手段,实现快捷的教学模式,以便更好地达到课程目标的要求,进而全面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除此之外,实现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合,还能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树立起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新的教学模式,激发起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把信息资源、信息技术及方法与语文教材的内容紧密结合起来,让学生全心身地投入到融合了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中。

二、在语文教学中整合信息技术的必要性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整合信息技术是很有必要的,也是符合新课改要求的,更是眼下创新教学方式的需要,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归纳分析:

1.结合语文学科的特点来分析。语文知识是要靠不断积累才能形成的,教师通过对文字进行积累,使其文学知识得到增加。而文学型材料的容纳能力,也直接关系到文字功底的好坏。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融合信息技术,能很好地为学生提供文字来源的平台,让学生主动去搜集文学素材,并进行相关的文字组织和处理,从而提高学生驾驭文字的能力。

2.结合目前的教学方式来分析。在信息技术日趋普及的环境下,大家都知道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很难适应新课程的要求,学生总是处在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缺少应有的学习主动性,导致其知识来源单一,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再说教师在教学中也没有充分发挥语文与其它学科之间的相互贯通作用,导致课堂学习气氛沉闷,学生感到学习枯燥乏味,学习效果自然就不佳。因此,从目前的教学模式和方式上来说,将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有效整合,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还能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使各学科之间能相互关联、相互作用,使沉闷的课堂气氛变得轻松和谐。

3.结合目前信息化普及程度来分析。就目前现代化发展的前景和市场来看,计算机与网络技术迅猛发展,并被广泛运用到教学中,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的教育理念,使得教学模式也发生了改变,更能适应新课改的要求。因此,将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教学变化整合,也符合目前时展的需要。

三、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整合信息技术的好处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有了信息技术的支持,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的独特功能,把教材内容通过视频、图片或自制动画进行诠释,把原来单调枯燥的文字演绎成生动逼真的课件,从感官上刺激学生,从而激发起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使课堂教学气氛活跃起来,形成积极的教学氛围。

例如,在教学《苏州园林》这篇课文时,教师就可以根据文章作者向我们展示的江南水乡的园林特点,先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把描写苏州园林特点的文字制作成课件,为学生营造出身临其境的效果,从而在学生的眼前呈现一幅美丽的江南水乡图,让学生通过生动形象的画面,加深对文章中亭台假山的布局、花草树木的映衬以及近景远景的层次的理解,通过感官上的体验激发起学习兴趣。

2.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

第8篇

1、学习本课生字,掌握音形意,能正确、规范地书写生字

“明”、“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明白“跑得快的是云彩”

3、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2学情分析

学情分析:一年级学生,对大自然有着很大的好奇心和观察能力,本文第一自然段的疑问,就引发了学生们极大的好奇心,激发了他们学课文的兴趣。教学时候,需要抓住重点词语来理解课文内容,指导学生边读边想,在头脑中浮现月亮穿行的画面。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和重点词语,从李小文的做法中受到启发:留心观察,勤于动脑。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4.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 一、激情引入

评论(6)

1、小朋友们,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第18课(生齐读:《月亮和云彩》)。小朋友们读得真好,读出了轻声音节,读出了月亮云彩的美丽。不过,要想到课文中欣赏这美丽的夜空,首先得过字词这一关,有信心能过关吗?

出示词语:穿行

果然

院子

丁大勇

李小文

跑得快

小朋友

一会儿明

一会儿暗

(开火车读,读对了就跟读,教师相机正音。齐读、女生领读。小组间赛读)

2、通过刚才的朗读,老师看出来了,小朋友们上节课都学得很认真,这节课我们继续做个认真听讲的好孩子!

(朗读词语,检查学生上堂课的学习情况,关键练习好轻声词。)

活动2【讲授】二、精读课文

评论(4)

(一)学习课文第一小节

过渡语:丁大勇和李小文就是我们课文中的两个小朋友。一天晚上,几个小朋友在院子里玩,玩着玩着,他们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他们看到了什么呢?

1、指名读第一小节

2、自读第一小节,回答问题,他们发现了什么。

3、重点学习

“他们看见月亮在云彩里穿行,一会儿暗,一会儿明。”

(1)播放动画,读准并理解词语“穿行”。(穿越行走)

练习:鱼儿在(莲叶间)穿行。蝴蝶在(花丛中)穿行……

(随文识字,通过练习理解穿行的意思,并达到知识点的迁移。)

(2)月亮在云彩里穿行,有什么变化呢?

理解“一会儿暗,一会明”

师解说:月亮在云彩里穿行,一会儿躲到云后面去,看不清楚,天空就变暗了,一会儿它又露出了小脸,天空就变明了。暗和明是一组反义词。谁来读读一会暗,一会明。

(预设评价)a、小朋友,一会儿时怎样的感觉呀?(很快的)你能读出快的感觉来吗?b、从你的读书里,我能听出月亮真调皮,真有趣,一会暗,一会明,在跟我们捉迷藏。

(3)

读好句子“他们看见月亮在云彩里穿行,一会儿暗,一会儿明”。

(4)

句式练习“一会儿……一会儿”

音乐课上,小红一会儿唱歌,一会儿(

)。

妈妈在家里一会儿扫地

,一会儿(

)。

活动课时,(

)一会儿(

),一会儿(

)。

4、让我们一起把他们这个有趣的发现读一读吧,齐读第一小节。

(二)学习第2小节

1、以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读第2小节。

师:看到夜空中这么有意思的景象,院子里的小朋友也议论纷纷,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第2小节,看看他们说了些什么。

2、哪几个小朋友发表了他们的想法呢?找到丁大勇和李小文的话,划出。

要求:用横线把丁大勇的话划出来,用曲线把李小文的话划出来。

课件出示,反馈答案,边读边改正。

(通过划句子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3、出示人物对话,指导朗读。

(1)丁大勇说:“月亮在云彩里跑的真快!”

朗读要求:读好“跑得真快”读出快的感觉。读出感叹号的语气。(板书)

朗读方式:指名读,赛读,引读等。

(预设评价)A:听了你的朗读,老师觉得月亮跑得的确很快。

B:

你真会读书,你把感叹号的语气都读出来了呢。真厉害。

C:

听了你的朗读,老师觉得这个月亮像一只蜗牛在爬呢,真着急啊,读快点有力些行吗?

D:他读得真好,我们跟他比比。(齐读)

E:喜欢跑步,想当第一名的小朋友一起来读。

(2)、李小文说:“跑得快的是云彩,不是月亮”。

“是……不是……”练习:

1.得到大蘑菇的是(

),不是(

)。

2.长得高的是(

),不是(

)。

(

)是(

),不是(

)。

(通过这种练习,让学生学会用是……不是……造句,并学会读出争辩的语气。)

朗读要求:读好“是……不是……”争辩的口气。(板书)

(预设评价)A:听了你的朗读,我有点不相信丁大勇的话了。

B:真的是云彩跑得快吗?我觉得你读得不够确定,我还是相信丁大勇的话。

C:你读得真自信,我愿意相信你的话,是云彩跑得快。

(3)男女生分角色读人物对话

评价:听了你们的朗读,我也不知道该相信谁的了,到底谁跑得快呢?让我们一起读读下面的课文,看看有什么好办法来辨别。

(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激情生趣,理解课文。)

4、学习第2小节后半部分,讨论李小文的办法。

(1)

生自由读课文,思考问题。

师提问:谁找到办法了,来说一说。

评价:你真是个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孩子,一下子找到了答案。

师:谁来读读李小文的办法?

(2)课件出示“李小文叫大家站在一棵大树下,从树杈里看月亮。”这句话并齐读。

(3)从哪儿看月亮呢?(出示:树杈)看,这就是树杈。

师:我们就按李小文说的办法来看看月亮吧(播放动画)。

师提问:从树杈里看月亮,你看到什么现象呢?(出示:很快,却)

让我们再来看一看。(动画播放)你得出了什么答案呢?(跑的快的是云彩,不是月亮。)

(4)多媒体点击突显“果然”,理解。读好句子

师:跑的快的是云彩,不是月亮,这跟李小文之前说的果然一模一样呢。

师:谁能连起来读好这句话。

(5)小结:果然就是跟原来预料的一样。真的是被李小文说中了,谁能再来读一读?(练习朗读)

(多媒体有效使用,利用动画演示突破“跑的快的是云彩,不是月亮”这一难点。

又利用鼠标点击突显“果然”理解果然的意思就是跟原来预料的一样。)

5、朗读第2小节。

通过他们的争论,让我们明白了跑得快的是云彩,而不是月亮。(板书箭头)李小文想出的这个办法真不错,我们一起再来读读第2小节。

6小结:

1、学了课文,里面的小朋友,你喜欢谁呀?为什么?

2、师:李小文真是个善于动脑筋,善于观察的孩子。(出示:善于观察,勤于思考)

3、希望大家在今后的学习与生活中,也能做一个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孩子。

4、最后,让我们齐声来读一读这篇课文。

活动3【练习】三、生字学习

过渡:下面我们就来留心观察、勤于思考,来学习本课的两个生字,他们可是一对反义词呢!

出示: 明  暗

2、观察字形 分析字形(左右结构,日字旁的不同) 。

3、学习书写生字“明”、“暗”。

活动4【作业】四、作业

第9篇

任何一个孩子有他的奇思妙想,我们要做好孩子的引路人,但我们不能再用自己的思维来限制孩子了,让孩子展开翅膀,尽情的飞吧!相信他们创造出美丽的天空。

【关键词】小学; 语文学习; 欣赏; 想象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071(2012)02-0340-02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基础课程进行了改革。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科学素养、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以及多发面的基本能力。可见课程标准的理念包含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包含着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以及积极倡导新的学习方式和建设开放而具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语文课程的提出是社会的需求、社会进步的表现。所以语文课程标准无论在目标要求还是结构体例上都开辟了新的视野。第一,着眼于语文素质,重视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潜移默化的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形成正确的价值选择,培养社会责任感,树立远大理想。他特别强调张扬人文精神,强调民族文化的传承、发展,强调全球视野、科学精神和现代意识。让学生的阅读范围越来越广,知道的知识不仅仅局限于课本的知识,更多的了解更多的知识,形成正确的价值观。第二,在学习方式方法上大力提倡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改变授受习得的传统学习方式,还注重了学生的发展,把学生的主题放在首要地位,立足于学生的发展。要求老师在备教材的同时,还要备学生,也把教材内容变为学习内容,使整个教学过程学生处于主角地位,教师是组织者。第三,语文课程标准设置了创造发展空间,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力,让学生把看到的与学到的运用到一起,更没有以前的超纲超标之说,让学生大胆的想象,大胆构思,使学习内容与生活实践结合,学生了解到的内容、知道的事情越来越丰富。

我上的这节课基本上是围绕这几点来进行设计、构思的。目的是通过学生学习夕阳西下时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变化,观察大自然,了解大自然景色的美丽,抒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在学习活动中,让学生不由自主的学习语文、学会合作。使他们的书面表达和口头表达能力有所提高。《火烧云》描写了了晚霞的美妙景色,学习这篇文章是要辅之以想象,把那些无形无声的文字,想象成一幅幅有声有色的画面,才能使文章内容更加生动、更加深刻,学生学习的兴趣也会更浓。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大气的污染,环境的破坏,我们尤其是生活在城市里的孩子根本没有见过火烧云,只是在网上或电视里见过,没有真切的感受根本不能体会火烧云的美丽。怎样才能让学生有置身于火烧云中的感觉呢?成了一个相当重要的问题,因为只有学生体会到火烧云,感受到火烧云了,才能体会作家萧红优美的语言,体会语言文字的美妙。

因为本课写的是傍晚的火烧云,所以我也以云引入课题。

师:“春暖花开,东风徐来,蔚蓝的天空中飘着的云美吗?”

生:“非常漂亮,像棉花一样白的云彩在天空中悠闲的飘着” “天空中千姿百态,有的像树叶,有的像小动物,有的像一支枪。” 师:“是呀,白白的云彩在天空中千姿百态。” “你见过热情似火的火烧云吗?” “火烧云是日出或日落时天空中出现的赤色红霞。”出示几张火烧云的图片(目的为了激发学生的探求欲)。

师:“看到这些图片,你想说些什么?”

生: “简直太美了。” “太让我吃惊了,还有这么美的云呀!” “没想到云还会有这么多的颜色”(随机引出课题。)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作家萧红写的《火烧云》。

师: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看看哪几个自然段写了火烧云的颜色,哪几个自然段写了火烧云的形状。

生: “第一、二自然段写了火烧云的颜色,第三、四、五、六、七自然段写了火烧云的形状”交流读书成果。

师:“你喜欢哪一部分?”

生: “我喜欢颜色这一部分。”

师:“你给大家读读好吗?其他同学认真听,想一想,你知道了什么?”

生:“我知道了火烧云的颜色非常多,我是从梨黄,葡萄灰,茄子紫,还有些说也说不出来,见也没见过的颜色知道的。” “我还知道了火烧云的颜色变化非常快。我是从四个一会儿和变化极多看出来的。”

师:“火烧云的颜色非常多,而且变化多端。该怎样读呢?谁给大家读读?”

指名读,师生评议。齐读一遍

师: “火烧云的形状又是什么样的呢?请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这一部分,一会儿把你们小组的学习成果展示出来。”

生: “我们小组通过读的方式知道了火烧云的形状非常多,变化也非常快。我们抓住了几个重点的字词,,一会儿,过了两三秒钟…” “我们小组通过表演的形式知道了火烧云的形状变化多和变化快…”

师: “天空中出现了这么美的云彩,我们也赶快用彩纸撕一撕,让老师们看到你们心目中火烧云吧!”

生:自由发言,说所自己撕得是什么,然后自己贴到黑板上。

师:“这么多云朵,开始还是红彤彤的,像一朵娇艳的牡丹,过了一会儿,牡丹渐渐枯萎了,一眨眼不见了,你也学着我的样子用“一会儿┄┄(什么样的),过了一会儿┄┄”说说天空中的火烧云吧”

师:以第七自然段为过渡段结束课文的学习。

第10篇

一、合理运用地图,提高地理学习能力

地图在地理教学中不可避免,占有很重要的地方。因此,地图是学习地理的第二语言,平时应该多向学生灌输地图的重要性,教他们合理、灵活用地图,“左图右书”、“图文转换”等,养成良好的读地图、用地图的习惯;同时,“授之以渔”,使学生既能把有关地理知识转换到地图上,又能从图中把隐含的地理知识读出来,并用地图串起所学知识,从而灵活解答地理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取得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1.读图――以图释文,理解课文。实际上这就是一个用图核实课文内容的过程,其目的在于增强理解能力,使抽象的知识直观化、图像化。比如在学习“大气的受热过程”这节内容的时候,可以边读课文边对照地图,充分理解“太阳照大地”、“大地暖大气”、“大气返大地”,通过巧妙读图把“大气的受热过程”这一现象印在脑海中,在应用时随时从脑海中调取哪个环节的知识都不会忙而不乱,有条不紊。这样就不至于学完这节课后学生还是一头雾水,不知所云。

2.析图――以图思文,深化课文。析图顾名思义就是根据地图上显现的事物或现象,经过大脑的加工、处理,提炼出各地理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知其然亦知其所以然。比如在讲季风的时候,对于南亚西南季风的形成原理: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气压带、风带发生位置的季节移动,南半球的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向右偏转形成西南季风。分析地图,让学生在脑海中形成动态的变化,不仅能加深理解,获得新知识,还能举一反三,对澳大利亚北部热带草原气候湿季的成因、非洲几内亚湾(北半球)及西南季风的形成和影响都有很好的诠释,达到以图思文、深化课文的目的。

这样每分析一幅图,都会使已有知识萌发新意,在求知路上添上新知,学习地理的兴趣将与日俱增。在形象中学习枯燥的地理知识,有效地提高学习地理的有效性。

3.忆图――以图带文,表述课文。学习知识的目的是学以致用,而学以致用的前提是将所学知识内化成自己的东西,“尝试记忆法”可以很好地进行自我检验,而忆图,则能以图为引子,将课文内容由厚变薄,再由薄变厚。

比如,世界表层洋流形成的主要动力是盛行风吹拂表层海水,表层海水带动下层海水形成洋流。我们在学习时可以教学生构建“地球上的风带”和“世界海陆轮廓”的“脑图”,眼前浮现出这两幅图,结合盛行风是形成洋流的主要动力,受大陆轮廓的限制和地球自转偏向力的影响,用以表述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

二、把握地理规律,提高地理学习能力

世界的气候是高中地理一个重要的知识点,在平时的学习中,学生遇到这方面的题目时常常叹息,这一个知识点在历年的高考中都有出现,新材料、新情景层出不穷。但是万变不离其宗,地理的学习是很讲“理”的,只要掌握地理事物、地理现象的存在或成因的规律,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以2012年浙江卷第36题(2)为例,说明①③两地的多雨季节并分析其成因。在这一问题中,切入点就是“雨”,降水的条件有以下三点:一是要有足够的水汽,二是要有冷却凝结,三是要有凝结核。上升气流在上升过程中随高度升高气温降低饱和水汽凝结成云致雨,水平气流从低纬吹向高纬气温下降水汽凝结成云致雨。从大气环流方面来说,先考虑气压带:气流上升形成的低气压带由于气流上升气温下降容易成云致雨,降水多,而气流下沉形成的高气压带由于气流下沉过程中气温下降水汽不易凝结,降水少;再说风带:西风带影响的地区,风从暖湿的低纬地区吹向陆地,水汽易凝结成云致雨,而信风带影响的地区,风从干燥的高纬内陆地区吹向海洋,水汽易凝结成云致雨;受季风影响的地区夏季风来自暖湿海洋,降水多,冬季风来自干燥的内陆,降水少。从地形看,迎风坡地带使暖湿气流受到抬升,气流上升过程中气温下降容易成云致雨,降水多,背风坡相反;洋流的影响表现在暖流流经的地区增温增湿,寒流流经的地区降温减湿。

第11篇

1. 出示图片板贴:一轮明月、一朵朵云彩,小朋友们,看,谁又和我们见面了?来跟它们打个招呼吧,指读“月亮”“云彩”。

2. 今天,我们继续和几个小朋友一起到院子里玩,去欣赏――月亮和云彩。谁来读一读课题?指名读课题。(点评:小朋友们读得真好,读出了轻声音节,读出了月亮、云彩的美丽。)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通过与“月亮、云彩”两位朋友的见面、打招呼,引导学生读好课题中两个词儿都是轻声,并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把课堂的导入环节与学生兴趣相结合。

二、 紧扣“穿行”,观察现象

1. 小朋友们玩着玩着,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他们发现了什么呢?(出示:他们看见月亮在云彩里穿行,一会儿暗,一会儿明。)

2. 品读“穿行”。

(1) 想一想,月亮是怎样在云彩里穿行的呢?这是一番怎样的景象,想不想看一看?(播放视频动画)

(2) 月亮可真调皮啊!一会儿跑到云彩里面,一会儿跑到云彩外面,这就是“穿行”。谁来读好这个词?

(3) 看到“穿行”这个词,老师不禁想起了一首古诗《江南》:“鱼戏莲叶间……”你能用“穿行”说说这句诗的意思吗?(生:鱼儿在莲叶间穿行。)

(4) 自己也能用“穿行”说一句话吗?(蝴蝶在花丛中穿行。飞机在云层里穿行。小鹿在树林里穿行。……)

【设计意图】结合文本情境,教师有意识地指导学生在阅读学习中,结合直观的视频动画,弄懂了“穿行”的意思,并进一步通过提供语境和画面,引导学生尝试运用,在运用中加深对文本的感悟,达到知识点的迁移。

3. 品读“一会儿暗,一会儿明”。

(1) 这现象太有趣了!月亮在云彩里穿行,一会儿躲到云彩后面去,天空就变暗了,一会儿它又露出了小脸,天空就变明亮了。

(2) 对比“暗”和“明”,你发现了什么?(意思正好相反,这是一组反义词。)

(4) 随文识字“暗”。学生观察,说说字形如何记的?(左右结构,左边是个“日”字,右边是个“音”字。)

(5) 师补充:“暗”从音,古为“”,有闭门之义,闭门则日光不能入室而昏暗,本义就是光线不足。月亮躲到云彩后面去,光线不足,天就变暗了。

【设计意图】随文识字“暗”,以古义入手,明白其含义,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并通过魔术框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将其“左右结构、左窄右宽”的书写奥秘教透,为接下来学习“快、说、得”三个左右结构的字作一铺垫。

4. 谁来读好这句话?(点评:你读出了快的感觉。多么神奇的月亮呀!月亮真调皮,真有趣!月亮忽隐忽现,好像在跟我们捉迷藏呢!)

5.“一会儿”可调皮了,瞧,它跑到了这些句子中,你还会说吗?

我在公园里玩,一会儿(),一会儿()。

妈妈(),一会儿(),一会儿()。

6. 小朋友不仅读得好,还会说会用了呢!让我们一起把他们这个有趣的发现读一读吧!

【设计意图】多媒体图文并茂,提供多感官的刺激,抓住“一会儿……一会儿”,引领学生在读中感悟,丰富学生表象,激发学生读的兴趣,读出月亮的有趣、神奇;而句式的训练循序渐进,降低了学生说话的难度。

三、 议论现象,探索秘妙

1. 看到夜空中这么有意思的景象,小朋友们开始议论纷纷。

(1) 丁大勇说:“月亮在云彩里跑得真快!”“跑得真快”要读出快的感觉,读出感叹号的语气。随文识字“快”:你是怎么记“快”字的?(“块”字换成竖心旁)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呢?(和“暗”字一样,左窄右宽,左右要紧凑)

(2) 李小文说:“跑得快的是云彩,不是月亮。”读好“是……不是……”争辩的口气。

(3) 采访:丁大勇小朋友,你想强调的是什么?(月亮跑得快)李小文小朋友,你想告诉大家的是什么?(云彩跑得快)

(4) 男女生分角色读人物对话。

【设计意图】通过个别读、分角色读等多种形式的朗读及采访,引导学生梳理,明白两个小朋友的看法是不一样的,进而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同时,让学生学会用“是……不是……”说话,读出争辩的语气。

2. 听了你们的朗读,老师也不知道该相信谁的了。让我们一起读读下面的课文,按李小文说的办法来看看月亮吧。(播放动画)

3. 从不动的树杈里看月亮,你l现了什么?(出示:果然,一朵朵云彩很快跑过去了,却看不出月亮在动。)

4. 引导学生质疑:“看不出月亮在动”,月亮是动还是不动呢?月亮其实也是在动的。课文说“看不出月亮在动”,因为月亮离我们太远了,一时间看不出月亮在动。可见,丁大勇说的也没错。

【设计意图】面对这么深奥的问题,教师引导学生质疑,充分利用动画演示、借用谜语和儿歌巧妙地化解了难点,增添了乐趣,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逐步体会文本蕴含的科学道理,激发了学生对科学奥秘的探索兴趣,实现了教学目标。

5. 学到这里,你有什么收获?

6. 老师也想说,你们都是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孩子,一下就发现了这里的秘密。让我们拿起书本,跟着几位小朋友再去欣赏一下月亮和云彩。(齐读课文)

7. 生活处处皆学问。身边的大自然充满着无穷的知识,我们要慢慢养成留心观察、善于思考的习惯。

四、 观察规律,巧教生字

1. 就拿写字来说,我们也要会观察、会思考,才能把字写得又正确又美观。刚才我们随文学习了生字“暗”和“快”。(先后出示:暗、快,说、得)请观察:你是如何记住它们字形的?它们有何相同之处?

2. 教师范写,学生临写2个,展示、点评、修改。

第12篇

一、在明确目标中激发兴趣

无论哪一类文体的教学,都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在说明文的教学中,目的是要让学生学习对选文内容进行表达时所采用的语言手段和方式,而不是让学生学习教材中的选文内容。有些说明文就是讲科学知识的,学生学习的内容就是科学知识,如果课堂上单讲语言手段和方式,不讲科学知识,这节课上得就没有深度,学生就没有学到知识。《大自然的语言》一文,在让学生欣赏第一自然段用语优美、生动、形象的同时,要让学生懂得物候知识。说明文是真实地反映整个客观事物的,属于科学认识,获得自然、社会、思维三大领域的科学信息。究竟怎么讲才算是讲出语文的味道呢?那就是要将科学知识放在教学当中。换句话说,就是以科学知识为载体,让学生进行语言训练,让科学知识化在语言的训练当中不着痕迹。

二、在“观察”活动中学习说明文

说明文有事理说明和事物说明两类。如果学事物说明文时能让学生亲自去耳闻目睹,进行实地考察,效果就大不一样。如学《看云识天气》一文,我们就可选定一个云多且云变化多端的适当日子走出课堂,让学生对照课文的介绍去观察辨别天空的云。他们对课文介绍的卷云、卷积云、积云、高积云、积雨云等有了深刻的认识,以后扔掉课文都能去“看云识天气”了。再如教《苏州园林》、《雄伟的人民大会堂》等课文,就近的有条件的就可以带学生实地游览、参观。此外,还可以利用教学挂图、录像等让学生观看,对照学习课文。总之,在“观察”中学习说明文,学生兴趣异常高涨,收到了“百闻不如一见”的效果。

三、在阅读中理解智慧美

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是不断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人作为万物之灵,体现出了高度的智慧。这种智慧是人的本质力量的体现,是一种“大美”。智慧美,首先体现在深邃的思想和理论中。在认识世界的过程中,人类发挥其主观能动性,透过纷繁芜杂的现象的外表,掌握其中内在的、本质的规律,并在这些规律的引导下,更好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正如恩格斯所说:“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地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地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每一次胜利,在第一步都确实取得了我们预期的结果,但是在第二步和第三步却有了完全不同地出乎意料地影响,常常把第一个结果又取消了。”看看今天的世界,我们不由得惊呼:这是多么了不的论断!这是多么深邃的思想!这是多么高超的智慧!智慧美,还体现在人类进行生产实践的过程中,人“按照美的规律来塑造物体”(马克思语)。正是因为人类的智慧,客观的自然才成为“人化的自然”。正是因为人类的智慧,才有今天的高度文明。理解智慧美,歌颂智慧美,应该成为说明文教学中一项重要的任务。

四、引导学生在获得科学真知中得乐趣

说明文最大的魅力,在于它那科学的真知对人的吸引力。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当他们在学习活动中,获得一种新知的时候,他们便会体验到一种愉悦感和自豪感,教师在说明文的教学活动中,倘能抓住事物的特征,努力强化科学真知的吸引力,积极诱导、扶植学生的这种愿望,借助有效的专门方法,让学生得以实现他们的愿望,他们的学习兴趣就会大大得到激发。中学课本所选的说明文,几乎篇篇都是精品,文中蕴含的具有吸引力的因素是客观存在的,关键在于教师如何强化和激发。有一位老师在导入新课《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的时候,首先给学生做了这样一个演示:往透明的各自盛有石灰水和稀盐酸溶液的玻璃杯里滴入几滴酚酞溶液,请大家观看。一会儿,学生发现一个杯子里的溶液变红了,而另一个变蓝了,同学们的兴趣骤然大增。老师抓住这个有利时机,对学生们说:“同学们一定很想知道这里面所隐藏的秘密,如果你认真看一下新课文《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就会明白其中的奥妙了。现在请同学们细阅读这篇课文,看谁能最快地在课文中找到这个问题的答案。”这样一来,同学们的兴趣上来了,又是翻书,又是看画,连本来认为“说明文没有什么看头”的学生也都沉浸在研究和思考的海洋里。

五、以读代讲,让学生在读中领悟

在说明文教学中,如果教师能恰当利用教学手段地为学生理解课文搭建阶梯,引导他们去理解课文,并且通过恰当的语言做引导,让学生在读中领悟,其效果比单纯地分析课文要好得多。说明文一般比较难读得精彩,并能入情入境。《蝉》这一课也不例外。讲蝉进食时,课堂时间所剩不多,采取以读代讲,为学生争取主体参与的时间无疑时最好的选择。首先,我通过录像和模仿蝉进食时的动作两种较为直观的方法,引导学生理解蝉进食时的特点,然后通过学生的朗读进一步指导并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在指导学生朗读时,用上课文中一些关键性的语句。想一想,怎样通过你的读,展现出一只机敏的小蝉?因此,学生通过亲身的体会和朗读,对蝉进食时的动作把握得比较到位。

当然,运用多种教学法教说明文形式应多种多样,我们在教学中可灵活地运用、综合地运用。笔者把自己在教学实践中常用的己种方式用文字的形式表达出来,以其共同探讨。我相信如果大家能积极开动脑筋,探求新的途径,在说明文教学中争取高效率也是很有希望的。

【参考文献】

[1]《活动性教学法在说明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佚名.

[2]《浅谈说明文阅读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语言教育论文》.佚名.

[3]《语文教学对说明文阅读教学的几点看法》.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