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评价管理论文

评价管理论文

时间:2023-02-15 08:37:0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评价管理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评价管理论文

第1篇

现代文阅读检测的特点之一,是要求阅读者从读写结合的角度去分析阅读材料,一方面通过语言接受文章的信息,另一方面在明了作者的写作意图后,再解读作者怎样运用语言技能进行表达,这就要求阅读者在整个阅读过程中,皆要具有整体意识、语境意识、结构意识、评析意识。

评析意识系指阅读者在获取阅读材料的信息后,思维不停留在语言表层的感性理解上,而是用自己的经验、并能对材料观照、归纳、推理,得出不同层次的理性判断。这种能力既包括对字、句功能的评析,也包括对整个语言单位的思想内容进行评析和从审美角度进行鉴赏。由于“评析”的概念十分宽泛,为使高考语文检测能与教学大纲衔合,国家教委考试管理中心对评价能力检测范围及量度作了基本界定。其中语言评析能力体现于《考试说明》现代文阅读要求的前五点之中,最核心的内容是“能够把握文中关键的语句”;内容及写作技巧的评析能力主要体现于6、7两条:“能够把握、分析作者在文中表现的观点和态度”;“能够对文章的思想内容和表达技巧进行分析、评价”这几条要求,都体现了读写结合的原则,如单从文章学的角度去评析中心思想、主题等,很容易由于作品的多义性和作者主观色彩产生见智见仁的分歧,影响检测的科学性。而作者的观点、立意及采用的表达技巧,则有很强的客观性。这样,评析题从读写双向交流角度检测的特点,也就比其他能力检测更为显著。

作者主体因素对阅读材料的深层影响,一般来说源自两方面,一是作者身世、经历、地位、文化素质、思想水平等内在因素,它往往是无声无痕不自觉起作用的,是潜在性因素;另一方面是作者写作原因、写作目的、意图、写作条件、环境等,是直接性因素。这些因素有些直观地表现在语言运用中,有些不能从语言表象中分析出来,即表现为非语言性因素。例如要说明鲁迅作品中的含蓄,光凭文章提供的语言材料就难以奏效。

评析中的非语言因素还来自“读”的方面,阅读者获取语言信息后,有个分析、理解的加工过程,即思维过程,思维方式是否科学直接关系到阅读效果。本文语文应该是语言与思维辩证统一的学科,然而“五四”以来的语文教学现况,却是语文局限在静态语言学和文章学的范围内,既淡化了语言与生活的联系,也淡化了语言与思维科学的联系,对此朱绍禹教授有段极为深刻的论述:“在语文教学中,对语言和思维同等重视是众多国家的现状,也是世界性的趋势。而在我们,有过文道关系之争、读写地位之争、讲练比重之争、语言因素与文学因素之争,唯独很少涉及语言和思维的各自地位和相互关系的讨论,这足见我们对这一关系语文科根本性质问题认识的不足。”(转引自《语文思维培育学》)为促进语言教学与思维训练的有机结合,高考语文题包含了一定比例的思维科学成分,尤其是选择题型,不从思维科学的角度探索解题思路,就无从得出正确的答案,正是这种导向作用,语文界尤其是高中语文教师,都逐渐明确了思维科学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探讨两者关系已成为当前语文教学尤其是语文检测的重要课题。

影响评析能力的第三个重要因素是读者的综合文化素质。阅读检测,也是对学生的综合性检测,作为思维工具的语言不可能脱离它的载体而凭空存在,在对语文承载的各种信息进行归纳整理评析时,与信息相关的知识也就影响评析的进程和结论。科技说明文阅读刚出现时,众多的语文教师惊愕于语文考卷竟然出现与语文教学不相干的自然科学材料,这种惊愕也说明了传统语文教学中的缺陷。高中毕业生,难道不应该读懂给普通人看的科技说明文吗?出现结合语文课以外、而在高中学习阶段中所必须掌握的自然科学及社会科学知识试题,正是语文命题面向生活、立足实际、面向运用的进步,是体现语文工具性本质的创新,也是加大选拔考试区分度、为高校选拔优秀人才的成功尝试,是值得充分肯定的。

以上三方面的非语言因素,并非均衡、平行起作用,往往具有综合性、交叉性,但为了便于分析某一因素的作用,提醒学生不可忽视“语言”外的该种技能,我们还是将它们分开解析。

先看涉及作者主体因素的评析题:

今天,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成百上千到他的安息地来的人中间没有一个有勇气,哪怕仅仅从这幽暗的土丘上摘下一朵花作纪念。人们重新感到,这个世界上再没有比这最后留下的,纪念碑式的朴素更打动人心的了。

作者为什么说“特殊的日子”?(2分)

(摘自1991年全国统考语文卷)

这篇《世间最美的坟墓》全文描叙的是托尔斯泰的坟墓,正文没有说明当天是什么日子。正文内容不足以解题,只不过提供了个暗示:那天作者见到了“成百上千到他的安息地来的人”,为什么这天有这么多人来呢?作者的副标题是“记1928年的一次俄国旅行”,没直接表明写作目的,再看[注]:“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作者是1928年去的,联系托尔斯泰的出生年月,可以推断,作者正好赶上托翁的100周年诞辰纪念,“特殊的日子”的“特殊”之处,在于那年正好是托尔斯泰的百年祭,作者写作目的正在于此。

假如此题不联系作者的写作时代、写作动因,就难以得到正确答案,据广东公布的资料,这道2分题广州市考生平均得分为0.37分,绝大多数考生如坠云中雾里,原因是没有从语言外的因素去寻求解题思路,一味在文字上钻牛角尖,诸如答“参观印象深,所以‘特殊’”、“表示不同寻常”等。

再谈谈思维因素的影响,评析必须用的思维知识,即逻辑知识主要有给概念下定义、判断、推理、归纳、论证等。这些逻辑基本知识多年前曾在语文课本中以知识短文形式出现过、反被撤下,目前学生的思维知识缺乏系统性、针对性。本文仅就几个突出的问题设例,说明评析能力中最容易被忽视的环节。

用简短的语句揭示概念内涵,说明语词、句子意义,是阅读题中常见的题型。这一思维过程,即是逻辑学中的“定义”过程,定义规则最基本的要求是“定义项与被定义项必须相应相称”,文中的概念,必须与有关题目中的定义项相符。两者内涵、外延要相应一致。高考卷的命题学者,常在材料与该材料的“同义词”是否完全一致上布题,既考语言能力,也考思维能力。

例如:

将这些制度,这些发明和发现综合起来,加以比较,就可以看出人类出于同源,在同一发展阶段中人类有类似的需要,并且可以看出在相似的社会条件中人类有同样的心理作用。

这句话的意思是:

A人类出于同一祖先,因此有同样的需要和心理。

B同一种族的成员在同样的发展阶段中有相同或类似的需要和心理。

C人类所有种族在相似的情况下,其需要和心理是相同或类似的。

D在社会条件不尽相同的情况下,人类的心理作用仍然可以是一致的,而具体的需要在相同条件下只能是近似的。

(选自1984年全国统考语文卷)

D项的“在社会条件不尽相同的情况下”与材料的“在相似的社会条件中”语义抵牾,歪曲了文意,可以率先排除。

A、B、C三项后半句的表述语义基本相同,前半句话,是命题者设计的对文中“同源”的解说。三项中哪一项正确呢?先看A,把“同源”定义为“同一祖先”,不同洲域的人类怎么能共一个祖先呢?显然不当。B定义为“同一个种族”,那么就不包括其他种族吗?也不当。C的定义“人类所有种族”则与“同源”相应相符,C为正确项。据江西南昌资料,这题的得分率不到0.2,考生不明命题角度是最重要的失分原因。

利用对概念进行定义时容易出现的定义过宽、过窄、拨高、概念偷换等思维错误设计迷惑项是制题的常用方式。

高考卷阅读评析题,离不开逻辑推理,所谓推理,是从给予的阅读材料出发,推出一个或几个对材料的判断,检测阅读者正误甄别能力。如:

看见湖岸的杨柳树上,好像挂着几万串嫩绿的珠子,在温暖的春风中飘来飘去,飘出许多弯度微微的S线来,觉得这种植物实在美丽可爱,非赞它一下不可。

以上文字为什么能够简单几笔就勾勒出杨柳的美丽可爱?选出分析不恰当的一项

A.因为抓住了春天杨柳叶芽的特点,把新芽生动地比喻为一串串嫩绿的珠子。

B.因为描摹了杨柳柔美的动态,用S线来形容柳条在春风中的飘摇,新鲜贴切。

C.因为概括出了西湖岸边独有的春天的杨柳的特色。

D.因这形象比较具体,杨柳的数量、颜色、形状、动态等都涉及了。

(1988年广东省高考试卷)

不恰当的一项是C,全句是对湖岸柳树的描绘,这是江南共有性的景象,而推导出的C项却把这一景象说成“西湖岸边独有”的景象,“独有”缺少推理依据,与材料矛盾,不合逻辑。这道题是从思维干扰的角度设计的。

最后谈谈综合性的知识对评析的影响,如:

研究人员认为,真正的生物降解物质在需氧条件下可以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在厌氧条件下它们则可分解成甲烷和二氧化碳。然而,经他们试验的每个产品都不能降解,也不能达到上述标准。

下列与K大学研究人员的试验结果有关的说法,哪几项是正确的:

(A、B、C、D、E略)

F、生物降解在不同条件下都会出现氧化现象

(选自1993年全国语文高考统考试卷)

阅读材料从头到尾未出现“氧化现象”字样,到底F是否正确,不具备有关化学知识的人无法回答,只有掌握“普通有机物质分解出二氧化碳就是出现了氧化现象”的知识,才能判定F项正确。这是中学化学课的基础知识。

第2篇

在化学教学评价的诸多方面中,对学生的评价是其重心所在,其评价内容和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中学化学创新教学的实施,要求对学生的评价从以下诸方面作相应改革和优化:

一、注重评价内容的全面性

化学教学目标是多元的,目前被普遍认同的教学目标的分类基本上是布卢姆的教学目标分类法,该法将教学目标分为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三大领域,中学化学创新教学的教学目标也不例外,它的多元化的教学目标也主要反应在以上三大领域。多元化的教学目标需要全面的化学教学评价才能确保该目标的实现,然而在我们的化学教学中由于长期以来只重视认知目标的评价,考什么教什么,怎么考怎么教,把难以量化的情感目标和动作技能目标基本排除在被评价目标之外,从而导致教学评价和教学目标严重脱节。这种现象是与中学化学创新教学的先进教学思想极不适应的,化学创新教学在目标上的多元性要求化学教学评价应该是全面的、而不是片面的;是和其教学目标相吻合的、而不是脱离的,即中学化学创新教学下的教学评价应该对学生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创新能力等能力的发展状况以及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对学习化学的兴趣等情感状况作出全面的客观的评价。

二、注重评价方法的多样性

中学化学创新教学目标的多元化理应要求多样化的评价方法与之相对应,惟有如此才能使全面的化学教学评价落到实处。一般说来化学创新教学的常用评价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考试(笔试)。在化学创新教学的诸多教学评价方法中考试仍然是极其重要的一种,当我们在大力呼唤创新能力、倡导创新教学的同时又大肆批评单一的笔试评价方式不利于化学创新教学开展的时候还论及考试,或许会给人一种不协调的感觉。其实考试与化学创新教学在本质上并不排斥,而问题的关键是考什么、如何考的问题,不好的考试会阻碍创新而好的考试会完全可以为学生的创新服务。为体现创新精神、引导化学创新教学实施,我们必须对我们的化学考试进行改革,对试题要以由知识立意转变为能力立意为指导,着力从以下方面进行优化:(1)增大主观题的比重。常见的试题类型大致可以分为主观性试题和客观性试题两种,在化学考试的试题类型中常见的客观性题型主要有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等;常见的主观性题型主要有计算题、论文题等等。两种类型虽各有长短,但比较而言主观性的试题在测量学生的组织综合能力、灵活运用所学化学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及学生的创新能力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所以我们要在化学考试的试题中适当增大主观性试题的比重。(2)开发体现创新精神的新题型。在当前的化学考试的试题中,一般情况下以化学知识立意的试题较多,以能力立意的试题较少,为改变这一现状,体现创新精神,引导化学创新教学的开展,在化学考试中可尝试开发以下类型的试题:①“开放性和情景性”试题。开放性试题是指试题的条件是开放的、内容是开放的、思维过程是开放的以及结论是开放的试题,这种试题可以有效地提供给学生自由展现个人才能的机会,能够充分利用所学的化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增强化学学科教学中的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对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创新精神很有好处。②“跨学科知识”型试题。综观当今的许多重大学科研究成果绝大多数是学科之间知识的综合,所以我们的化学试题要注重开发不同学科知识之间相互渗透的试题,以此加强化学学科和其它相关学科的联系,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同时该种试题类型的开发与当今刚刚推广的全国高考的“3+X”模式在精神上是一脉相承的,例如要求学生利用物理原理设计一个化学实验证明浓硫酸的脱水性就是这种题型的极好的例证。

2.档案袋评价法。该法是适应化学创新教学对化学教学评价提出的新要求而采用的一种新的评价方法,它是为每个学生建立一个化学档案袋,然后将学生在化学教学中所有体现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行为和成果都一一记录在案,主要包括一些化学学习策略卡、化学小论文、课外小制作、小实验尤其是家庭实验和微型化学实验以及一个很好的化学解题思路等等。通过这种方式,经过一段时间以后,每个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就会从档案袋中反映出来。

3.观察法、调查法及谈话法等等。对于化学教学目标中难以量化的情感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的教学目标如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创新意识、爱国主义情感以及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等方面可以通过观察法、调查法及谈话法等一些定性的方法进行评价。

三、注重评价标准的科学化

教学评价从评价的标准来分通常可以分为绝对评价、相对评价和个体内差异评价三种形式。绝对评价法是在被评价对象集合之外确定一个标准,然后将评价对象与之相比较而进行的评价,它的最大的特点就是它的教育性,被评价者通过评价后看到自己的进步会激发其继续前进的斗志;相对评价法是以某一集合的平均状况为基准,再把被评价对象与之相比较来评价每个被评对象在该集合中的相对位置,它往往容易造成学生之间的激烈的竞争,尤其是对后进生的发展不利;个体内差异评价是以评价对象——学生自身为参照点进行的评价,由于是跟自我相比较,充分考虑了学生之间的个人差异,所以较绝对评价法更能体现出它的激励性,它的这一特点对化学创新教学尤其重要,因为它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从三种评价标准的不同优缺点可以看出,化学创新教学在开展教学评价时,应该是灵活运用绝对评价法,允许不同的学生按不同的速度达到化学创新教学的目标,慎重运用相对评价法,大力提倡以往化学教学评价中常常缺少的个体内差异评价。

四、注重学生的自我评价

教学评价从评价的主体来分可以分为他人评价和个人评价两种形式。在目前的化学教学评价中几乎是清一色的他人评价,教师是对学生打分数的权威,学生只有处于被动地被评价者的地位,使得学生的主体性得不到应有的体现。现代教学评价认为,应该充分认识到学生个人开展的自我评价的重要意义,它不仅能够让学生发现自己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增强学习的自信心,而且更重要的是能够增强学生的自我评价的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因此化学创新教学在进行教学评价时不仅要做好他人为主的外部评价,更要注重学生自己的自我评价,使二者达到完美的有机结合。

总之,我们一定要充分认识到化学教学评价在化学教学系统中的重要地位和统率作用,同时还要认识到当今化学教学评价中学生评价方面的弊端及其对开展化学创新教学的阻碍作用,从而增强我们对化学教学评价中学生评价方面的历史责任感。最后让我们行动起来,努力探讨化学教学评价中学生评价方面改革的新路子、新方法,从而能够让它发挥出它的重要功能,把我们的化学教学尽快引导到化学创新教学的轨道上来,能够在创新教学的康庄大道上阔步前进。

参考文献

1范晓玲.教学评价论.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9

第3篇

关键词:创新管理 手段 探索实践

中图分类号:C9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5)05-0383-01

本文所指的大型火力发电企业是一个生产设备较先进、机组数量众多,人员年龄结构轻、素质普遍较高的现代化大型发电企业。因为是由不同的股权组成,该企业10台机组由三家不同公司实施一体化的管理。这就在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及精益化和一体化管理的过程中,引发了诸多问题,必须通过有效的管理手段来完成这些问题的解决,在对企业的管理创新进行有效的管理之前,员工的主动创新意识不强,对创新工作持有畏惧心理,企业的管理问题迟迟得不到解决,无法实现精益化管理的目标。基于上述情况,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一套卓有成效的创新管理方法应运而生。

一、建立机制,营造深厚的创新氛围

1.建立明确的管理创新的组织机构

建立上有公司主管领导、中有主管人员、下有实施人员的三级责任主体。设立科技管理委员会,委员会下设经营管理专业委员会,委员主要由公司领导及经营管理专家组成。经营管理委员会有常设办公室,办公室设立一名负责管理创新工作的兼职管理人员,并且在各个部门都设置了兼职的管理创新联络人。做到人尽其职,保证企业管理创新活动的良好运转。

2.强化创新人才的培养

人才是企业管理创新中的主体,是整个活动中最活跃的因素。注重人才培养环境的创造、人才成长平台搭建和人才选拔、任用方法的创新,以培养胜任岗位能力为根本出发点,以培养高技能领军人才为目标。对于技能人员推行“实操型、模块化”的培训及内部取证的形式,提高员工的“安全技能、检修技能和操作技能。推行“实操型充分利用科学技术中心、试验室等技术研究的场所”,培训与研究相结合,提高技术水平,增强科技创新的能力。对于管理人员内部通过部门间的交叉培训,使员工对公司的各项业务管理有全面的认识,便于业务接口工作的良好开展,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及综合素质,培养一专多能的人才,更好地提高工作效率。外部培训通过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和理念,开拓视野、取长补短,为管理创新奠定基础。“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并重”,培育有远见,有谋略的企业员工。经过有效的实施人才培养策略,树立管理创新的带头人,作为企业创新工作的领路人,带动创新人才队伍的形成,才能开展具体的创新活动。

3.实现有力的激励机制

制定物质激励的原则调动员工参与创新的积极性,通过制定《科学技术评奖管理办法》、《科学技术奖励管理办法》,加大对管理创新的激励力度,尤其是加大了对项目负责人奖励力度,项目负责人奖励全部金额的60%。通过形式新颖的精神激励的方式提高员工的自我满足感。对各个项目及成果负责人进行专题访问,在厂内电视台、培训中心“荣誉墙”以及“每日之星”宣传栏等进行宣传报道,这样会大大提升员工的荣誉感和主动创新的意识,成功打造了员工自主创新、企业经济创效的良性循环。营造崇尚知识、乐于创新的氛围,体味着创新带来的自豪感。

二、科学管理,使管理创新工作有序开展

1.建立管理创新交流的平台

与时俱进地建立与现代化企业员工相适应的经验交流平台。设立QQ群或微信群等员工喜闻乐见的现代沟通交流空间,群里除了管理创新工作的各级负责人外,还有各级的经营管理专家以及历届获奖管理创新成果的负责人,这些专家作为群里的“技术支持”,只要大家在这个过程中有疑问随时可以找专家解答。此外,凡是有新想法、好创意的员工都可以加入群中,在这里,大家共商“厂是”。创建一个富有活力的管理创新活动的载体,在企业的经营管理及生产管理中发现的问题,以及成功的经验都可以在此进行推广交流。

2.畅通管理创新信息通道

与管理办公室与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各大知名期刊以及在企业管理方面知名的专家学者建立密切的联系,掌握管理领域最新的情报以及行业内成功的案例,将这些素材上传至QQ群中,让大家随时随地轻松掌握最新动态。定期组织管理创新的培训活动,邀请国家管理创新方面的知名老师,到现场为大家讲解当前管理创新的形势和方向,员工们现场拿出自己的选题或管理成果与老师进行交流,老师为大家提出了的详尽的指导和中肯的意见,为解决管理难题及提升现有管理水平提供了参考。

3.管理创新课题的攻关

自2008年起,企业实现了三家公司的一体化管理,在三家公司的十台机组生产运营中,在精益化管理的过程中,一个又一个课题摆在人们的面前,托电员工集思广益、开拓创新,总结出了一套又一套行之有效的好经验、好方法。就这样,公司每年会组织一次到两次的管理课题征集,课题来源于各项经营管理及生产管理活动存在的问题或可以优化的项目,重点在于管理提升、精益化管理、规范管理和价值思维、效益导向以及节能环保、安全可靠生产等方面,课题经专业人士认证及主管领导审批后确定并进入管理创新课题库,课题优先由经营管理专家选择,其余课题“实施挂牌招标制”,由员工自由选择。

4.总结固化成果

一个课题完成的标志,除了已经解决了问题或是达到管理提升的目的外,还要求将经验总结出来,形成管理论文和管理成果,在厂内推广甚至在系统内推广,以供借鉴。并且要在厂内评比,每年组织一次到两次的评比活动,由专家组成评审团按照严格的标准进行评比打分,并对论文或成果提出修改意见,由完成人反复修改完善,这才意味着这个项目的全部完成,对于获奖的项目由管理创新主管人员及时的兑现奖励。并将修改后的论文或成果对外推荐发表或参与评奖。

三、持续改进,管理创新成效逐步彰显

1.创新文化初步形成

员工参与管理创新的热情不断增加,2013年管理创新课题征集了20个,2014年到目前征集到管理创新课题43个。员工从理念上认同了企业的创新文化,主动参与到企业创新活动中的积极性提高了,企业的每一个构成元素都逐渐活跃起来,员工的创新思维模式基本建立。

2.创新人才队伍不断壮大

现有集团公司级专家人才96人,集团公司双十大杰出人才2人。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资格301人,高级技师和技师206人。集团公司、中央企业及电力行业技术能手51人。

3.企业创新能力不断加强

企业的技术创新成果获奖数量大幅度增加,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取得进展。管理创新成果丰硕,2010年至今,该公司共有34项(次)管理创新成果获奖省级及以上管理创新成果奖,共有16篇论文获得全国电力行业优秀管理论文奖,14篇论文入选全国电力企业优秀论文集。仅2014年一年,就获得电力行业管理创新成果二等奖一项,电力行业五年经典案例一等奖一项、二等奖一项,京市管理创新成果二等奖三项,获电力行业管理论文三等奖以上得论文有十六篇,对外发表管理论文二十三篇。

4.助力企业盈利能力等指标不断提高

“发现问题有机制,解决问题有人才”,员工的创新行为由被动变为了主动,在总结经验、固化成果的过程中,促进了企业的管理水平稳步提升,管理创新带来的经济效益近千万。助力了企业的安全生产及经营管理活动。实现了安全生产周期达到3000多天,未发生人身和重大设备事故,本质安全型企业创建达到管控达标指标,连续七年获得集团公司“创一流”排名第一。发电能力及利润水平屡创新高。

四、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