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作文好的开头和结尾

作文好的开头和结尾

时间:2023-05-29 17:33:26

作文好的开头和结尾

第1篇

一、巧用地点成呼应

这种呼应的要点就是在文章开头和结尾处都有表示地点的词语或句子,这里又分出两种情况。

1.同地呼应

在文章的首尾处出现同一个地点,如:沈石溪的《斑羚飞渡》是这样开头和结尾的,开头:“我们狩猎队分成好几个小组,在猎狗的帮助下,把七八十只斑羚逼到嘎洛山的伤心崖上。”结尾:“最后伤心崖上只剩下那只成功地指挥了这群斑羚集体飞渡的头羊.......它走了上去,消失在一片灿烂中。”(七年级语文下册)文中的“伤心崖”成了首尾呼应的重要的标志性词语,读者的心灵也在“伤心崖”受到了一次强烈的撞击,那群斑羚长久地定格在我们心灵的银屏上。

2.异地呼应

奥地利作家茨威格的传奇名作《伟大的悲剧》,开头交代的地点是“白色雪原上”,探险英雄斯科特一行在这特定的地点进行一次人类挑战自然的探险,感天动地,他们用生命谱写了一曲人类颂歌,文章的结尾写英国国王跪在国家主教堂里悼念这几位探险英雄。看了两个地点发生的事情,读者更加敬仰那些探险英雄。

二、借交代时间推移构成首尾呼应

文章开头交代事件发生的时间,结尾又点明事件结束的时间,前后呼应,非常完整。现代作家冯骥才的《夕照透入书房》的开头和结尾便是这样形成呼应的,开头:“我常常在黄昏时分,坐在书房里,享受夕照穿窗而入带来的那一种异样的神奇。”结尾:“在日落前的一瞬,夕阳残照已经挪到我书架最上边的一格。满室皆晴,书架一边无限明媚。”

三、众多华章借助事理巧设呼应

许多名作都是运用某种事理的联系,巧妙设计文章的开头和结尾,取得了“凤头”点题,“豹尾”收拢的艺术效果。

1.用符合事理的动作,实现首呼尾应。朱自清的《春》开头写道:“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结尾说:“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向前去。”文中的“来”“去”一对动词的运用让人们体会到春天带给人们的是由愿望到行动的升华。首尾于情于理都十分严谨。

2.用名句佳语开头,结尾妙语点评,或照应开头的名句佳语,此法前呼后应也很有力。

4.开头写一种感受认识,结尾又说另一种新的认识感受,这样也能取得前后呼应的效果。

第2篇

约8420字。

议论文结尾升格训练

学习目标:

1、通过训练,了解结尾的作用、要求;

2、掌握方法,提升议论文结尾写作水平。

教学重点:明确要求,写好结尾。

教学难点:明确问题,学会纠错。

学习时数:2课时

学习方法:自学、研讨、练习

一、导入:

结尾同开头一样,也是作文过程中一道重要“工序”。如果说开头有“先发制人”的功效,那么结尾更有“后发制人”的威力。结尾好,会使文章显得结构严谨,大放异彩,反之,也会使文章结构松弛,黯然失色。考场作文的结尾,不管采取哪种方式,都要能“结”得住,断得下,能够点明意旨,升华主题,呼应前文,强化形象,且不可草草收兵,或画蛇添足。就议论文而言,其结尾的写作更应该极力体现作者思维的缜密,突出中心论点。因此,我们在写作议论文的结尾时要联系文章的题目、开头、中心论点等,讲究一定的技巧,力求收到理想的效果。要知道,作文的题目、开头和结尾是阅卷老师最为关注的,它们往往会在阅卷老师脑海里留下一个总体印象,在一定程度上也决定着考生作文的分数高低。那么,怎样才能写好议论文的结尾呢?

二、探究

(一)结尾的要求有哪些?

古人云:“结尾如撞钟。”文章结尾是全篇内容的收束之处,也是主旨的升华之处。因此写作文一定要在结尾处多下些功夫,将结尾这个“钟”撞响。

好的结尾一要收束全文;二要简洁有力;三要激励读者,发人深省;四要呼应开头,照应前文。

(二)阅读下列的结尾,思考并总结其特点和好处。

例1、《活出自我》的三个结尾

分论点:活出真实,活出个性,活出价值

结尾1:总之,要活出自我,就是要活出真实,不虚伪,不欺诈,做一个真真实实的自我;就是要活出个性,不圆滑,不世故,做一个独一无二的自我;就是要活出价值,不危害他人,不危害社会,做一个具有价值的自我。为了这样的自我,哪怕是“更多”“更好”也可以放弃。朋友,活出一个这样的自我吧!

特点:

1、总括了分论点内容。

2、呼应了材料与文题,使文章前呼后应。

3、有较强的鼓动性。

4、语言简洁有力。

本论与结尾的关系:分总关系。

结尾2那么,怎样才能活出一个真实、有个性、有价值的自我呢?我认为最重要的是要抑制私欲,时刻防止私欲膨胀。只有无私,才不会见利忘义,才不会争功委过,才不会害人害社会,才不会迷失自我,才能做一个有益于他人与社会的自我。除此之外,当然还有很多方面需要注意,比如,要为人坦诚,胸怀开阔,勇于知错就改;要有主见,对正确的主见要坚持,不随声附和,随波逐流等等。总之,我们要加强各方面的修养,努力提升自身素质,活出一个最真实,最独特、最有价值的自我。

第3篇

一、移花接木巧点题

放眼全国高考,材料作文几乎一统江湖,这就要求考生能准确揣摩命题者的意图,合理确立行文的中心,接下来精心设计开头的样式,让阅卷老师对自己的文章有一份好感。当然,高分作文除却好的开头,还得看你的结尾如何。因为文章是一环套一环进行的,一着不慎,便有满盘皆输的风险。灵光一闪写出精妙开头后,就开始信马由缰地“侃”下去,焉能获得高分?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开头出现的事物或语句,在结尾时让它再度出山,形成首尾遥相呼应的态势,使全文开合自如,结构浑然一体,考生思维缜密自然就赢得阅卷老师的青睐了。但需要注意的是,首尾呼应,并非简单的重复。结尾是全文情感的升华,要注意简洁明快、新颖别致,给读者留下回味的余地。

[片段示例]

(开头)阿锦摊开那本泛黄的相册,周边的角被岁月磨白、磨毛了,她定定地望着里面夹的黑白照,岁月竟将它装订得如此拙劣,落下斑驳的印迹。她忍着泪,一读再读,却不得不承认,青春本就是一本太过仓促的书,唯有自爱,此生不老……

(结尾)记忆就站在那里,朝阿锦点头微笑,阿锦轻轻合上相册,眼里顿时泛起了泪花。那泛黄的、陈旧的黑白相册,装载着那么多的记忆,明晃晃地耀眼。时代永远会变,可有一些东西,却固若金汤,躺在自己的心房,只待岁月静好!

――《阿锦的黑白记忆》

名师点拨:首段以“阿锦摊开那本泛黄的相册”起笔,通过对相册里黑白照片的感受,转入叙述人生成长的记忆碎片。这样的开头,有助于作者从容叙述文章主体部分的回忆,那些亲切可感的生活情景便联袂登场,令人有眼前一亮的喜悦。文题材料的主体部分是讲述黑白照片与数码时代的辩证关系,该考生不动声色地将黑白照片“移”进开头,然后以泪花点点“接”出对过往岁月的追忆,显得匠心独运,毫无穿凿的痕迹。在此基础上,结尾以“眼里顿时泛起了泪花”呼应开头,巧妙扣题,将她“忍着泪”的画面再次曝光,收到一咏三叹的艺术效果,实现情感升华,表达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与留恋之情。

二、锦上添花妙修辞

《考试说明》中明确规定“发展等级”的一个标准就是“有文采”,而要让文章的语言出新、出奇、出文采,运用修辞无疑是一条捷径。因为恰当地使用修辞,譬如排比、反问、比喻等,可以增强语言的气势,振聋发聩。若是对古诗文非常熟悉,在行文中恰到好处地使用一些,将那些独特的意象自然地嵌入文章,让文章亮点纷呈,绝对能成为吸引阅卷老师眼球的得分利器。尤其是记叙文,在描述事件的过程中,有意识地使用修辞手法,将会很快抓住阅卷老师的眼球,让文章多出一个个亮点,让人击节叫好,心情愉悦。若是议论文,在夹叙夹议的过程中,恰到好处地使用比喻论证,也能使语言优美,深入浅出。

[片段示例]

(开头)为鼠常留饭,怜蛾不点灯。古人举手投足间,溢满了无尽的善意与关爱。不需要惊天动地的壮举,只需在纸条上写下“危险”二字,举手之劳,似春风撩拨起新鲜的丝丝竹笋,似皓月映射出心田的斑斑影迹,在心中开辟世外桃源。

(结尾)举手之劳,平凡得微不足道,却需要我们用长久的信念支撑。在心中种下善意与责任的种子,让它在浮世喧嚣里纤尘不染,在狂风骤雨里吐蕊生花。在某一刻,善因开出善果,听见清风的呢喃,看见繁星漫天。

――《坚守责任,善心长存》

名师点拨:标题既是观点,又切中了所给材料中关于责任、关于坚守的主旨。开头的妙处就在于引用了两句对仗工整的古诗,暗合善心之念。而接下来,考生围绕善意与关爱展开联想,强调举手之劳的善意所在。两个“似”字句,锦上添花,毫无雕琢之嫌。结尾落笔于善举、平凡及信念,强调心中种下善念,就能让自己在浮华而喧嚣的尘世间保持清醒的状态,听见呢喃的春风,看见漫天的繁星。

三、反弹琵琶不离奇

反弹琵琶,即文章的结尾和读者原来预料的完全相反,也就是通常所说的逆向思维。这种构思法,往往会使读者的思路跟着作者走,就在他们以为水到渠成的时候,却发现结果和自己想的完全不一样。反弹琵琶,可以使文章产生出奇制胜的艺术魅力,收到耳目一新的艺术效果。有一点要注意的就是在“旧瓶装新酒”的过程中,千万不能犯结论离奇的错误。

[片段示例]

(开头)老刘在山上捉到两只猴子。他把猴子带回家,想训练它们表演的能力,帮自己挣大钱。大猴子拒绝表演;小猴子乐于表演。

(结尾)然而,当半个月后老刘再来到山上时,发现小猴子已经死了。原来小猴子由于肥胖已不能很好地爬树,适应不了竞争激烈的野外环境,居然活生生地饿死了。

――《两只猴子》

名师点拨:该考生选择了寓言的形式,讲述了两只猴子的故事――在训练时,大猴子以看透世事的眼神,警惕地对待嗟来之食,宁可饿死,也不用自己的演技博取果腹之物;小猴子则热衷于表演,只要给吃的,它就拼了命地走圈,然后讨赏,再走圈,再讨赏,最终得了肥胖症,不能再从事表演来为主人挣钱,以致被放归山林。

文章虽然叙事平淡,但在凸显主旨上手法高明。结尾处,按常理应该是写大猴子瘦得皮包骨头乃至饿死,而作者偏写那只肥胖的小猴子因为丧失觅食能力,活活被饿死。这种反弹琵琶的构思,更能彰显出文章的主旨,使文章的批判效果更加显著。结局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激发了读者的丰富联想,有振聋发聩的阅读效果,不愧为反弹琵琶的佳作。

四、卒章显志费心机

卒章显志,即在文章结尾才点明文章的主旨。这种构思的好处是文章衔接紧密,事件的描写或观点的论证有条不紊、循序渐进。文章的思路和线索均较清晰,而结尾的点明主旨往往是文章的高潮所在。此类结尾,一般是用简洁的抒情性或议论性的句子来明确主旨;或者直接叙述事情的原委,从而揭开谜底。需要注意的是,在前面叙事或论证中,切忌过早明确观点或暗示事情的结局,否则文章就会失去悬念,失去可读性。

[片段示例]

(开头)卢梭言道:“人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这算是对当代人生存羁龅母爬ㄐ月鄱狭恕3乱恪先生的“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历来是仁人志士矢志不渝的追求。依愚之拙见,当我们欣欣然于拥有选择穿越沙漠的道路和方式的自由时,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们必须穿越沙漠,即我们的不自由。

(结尾)诚如“不自由”饱含的是禁锢与约束,“自由”也并非肤浅的“从心所欲”。犹念卡夫卡说:“沙漠谜一般的特点,必然会让你触及它的每一寸土地。”让我们带着对“不自由”的敬畏,也带着对“自由”的追求,穿越沙漠,走过山川、草原,在跋涉中拾起关于风霜雨雪的感动,也在哲思中感受生命的每一抹亮色。

第4篇

一、激情导入

【技法导引】元代乔梦符提出作文的“六字诀”:“凤头”“猪肚”“豹尾”。开头要像“凤头”,漂亮、俊秀;体干要像“猪肚”,饱满、充实;结尾要像“豹尾”,飞扬、有力。

我们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把握了“开头”和“体干”的写作技巧,今天,老师和同学们一道去为自己的文章设计一个耐人寻味的结尾吧!

“结尾”是作文的一道重要的工序,写不好,会使文章结构松弛,黯然失色;写得好,就会使文章严谨缜密,意蕴无穷。达到所谓“撞钟余韵, 三日绕梁”之效果。

(幻灯片显示课题及技法导引)

设计意图及目标达成预测:用生动的导入语吸引学生注意,强调写好作文开头和结尾的重要性。

二、回顾文本 探寻技法

检查学案的完成情况,适当补充相关篇目并理解这样结尾的好处。

【学案】文章常见的结尾方式:

(一)照应式 (二)总结式 (三)启迪式

(四)情景式 (五)谈心式 (六)修辞式

请从学过的课文(人教版《语文》七年级、八年级课本)中找出与以上结尾方式相对应的篇目。

我的举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的补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设计意图及目标达成预测:列举常见的结尾方式,在老师的点拨下理解领悟相关的写作技巧,积累写作常识。

【幻灯显示1】照应式:即首尾照应,使文章结构圆合,关合严密,给读者留下整体之美。

生1:《母亲》、《敬畏自然》、《海燕》、《我的第一本书》等。

【幻灯显示2】总结式:在前文叙述、描写和论证、说明的基础上,对全文进行概括性总结,使主要内容更清楚明白。

生2:《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月亮上的足迹》等。

【幻灯显示3】启迪式:在结尾处写出肺腑之言,或充满激情的呼唤,或富有理性的启迪,或品味出人生的意义,升华出感情的火花,闪现出生活的哲理,给人留下思考的余地。

生3:《旅鼠之谜》、《走一步,再走一步》等。

【幻灯显示4】情景式:(诗情画意式或环境渲染法)在结尾处用精彩的语言描绘出富有诗情画意的艺术画面,达到情中有景,景中含情,富含意蕴,令人回味的效果。

生4:《大雁归来》、《登上地球之巅》、《济南的冬天》、《夏感》等。

【幻灯显示5】谈心式:在结尾处用真切朴实的语言,用谈心的方式,告诉别人应该怎样,不应该怎样,这种方式容易引起别人感情上的共鸣,使人易于接受。

生5:《羚羊木雕》、《猫》、《社戏》等。

【幻灯显示6】修辞式:结尾运用排比、比喻、引用等修辞手法,文辞生动,美不胜收。

生6:《春》、《爸爸的花儿落了》等。

师:同学们对所学的课文了然于心,预习作业完成得非常认真,看来对写作知识有了更准确的理解和积累,我们一起来梳理一下刚才的知识清单好吗?

【幻灯显示7】文章常见的结尾方式:

(一)照应式 (二)总结式 (三)启迪式

(四)情景式 (五)谈心式 (六)修辞式

师:除了以上探讨的方法,你们还发现哪些方法呢?

生7:表达情感和愿望的如:《猫》“自此,我家永不养猫。”

生8:以上方法不是独立运用的,有的结合运用效果更好。

……

设计意图及目标达成预测:启发学生有自己独到的理解,不能被老师的框架约束。

三、活学巧用 克服弊病

师:是不是要把我们积累的写作方法尽数运用于自己的作文呢?

设计意图及目标达成预测:不能滥用写作方法,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引出结尾禁忌知识。

生7:尽量用上才有文采。

生8:为了让自己作文等级高,那是必然。

生9:视情况而定,我们应该灵活运用。

……

师:是的,我们应当灵活运用积累的写作知识,不能为追求华美而滥用积累的写作知识,文章结尾切忌:

【幻灯显示8】画蛇添足 拖泥带水 无病

四、练习巩固 积累提升

师:老师想对同学们做个小小的测试,看看哪些同学在本节课收获最大?

设计意图及目标达成预测:检测对文章结尾写作知识的掌握情况。

【幻灯显示9】1.读结尾,拟题目(可以拟多个题目)

结尾一:花更美,天更蓝,民更富,国更强,只因一颗“坚强的心”。

题目:___________

结尾二:是的,我们要用心读懂父爱。

题目:___________

结尾三:为了寻找更多的心,我又开始新的旅程。

题目:___________

(用3分钟时间完成,播放轻音乐,营造气氛,激发灵感,抽学生交流、分享。)

生10:我选一,题目有:《国富民强》、《我之美 国之梦》

生11:我选二,题目有:《感恩父母》、《父母的爱 儿女的心》

生12:我选三,题目有:《人在旅途》、《心随我动》、《心的旅行》……

【幻灯显示10】2.布置作业:修改自己作文的结尾部分

师:我们已经积累了以上作文好的结尾方法,能否运用于自己的写作呢?请同学们修改自己上次作文的结尾,修改后再与原来的比较,看有什么不同,并说说你用了哪些方法。

设计意图及目标达成预测:学以致用,整合写作知识,提升写作能力。

五、小结

写好作文结尾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它既需要我们用心灵去感受生活,也需要我们学习、积累写作知识,更需要我们有开拓创新、敢为人先的精神。庄子曰:“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知识是无穷无尽的大海,写作是大海里的一朵浪花,只有全身心投入到知识的海洋里,不怕风浪,敢到海底探宝,才能撷取写作领域里那朵最美的浪花。

参考文献:

第5篇

内容摘要:“龙头”、“凤尾”式的结构既是宋词打破审美疲劳的方法,又是做文章时常使用的技巧,更是当代人做事常用的手段。然而,不管是古代还是当代,也不管是做文章还是做事,“龙头”和“凤尾”都体现了中国人的圆满哲学。

关键词:龙头 凤尾 文章 做事 圆满

读欧阳修词《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我极爱首句“庭院深深深几许”,也极爱结句“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一首一尾各有秋千。让人联想到写文章时常提及的“龙头”“凤尾”。

唐诗宋词的主旨表现为作者的思想感情,作者总是想用语言这一载体来传达这一思想感情。作为宋词一般有百字左右。要做到字字珠玑,未免有些难为,也容易引起读者的审美疲劳。那么“龙头”“凤尾”的结构很符合读者的审美过程。就拿欧阳修的《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来说吧!首句用叠词“深深深”写出了的豪门贵族生活环境和孤独凄苦的心理活动。这几个词既具有极强的音乐美,又从侧面把女主人的形象烘托出来了。首句读起来韵味十足,很受广大读者喜爱。可谓是“龙头”了。结句“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则以意境见长,请想想,女主人多可怜呀!连花都对她不理睬,何况豪门贵族中各种角色的人呢?结句形象的写出了女主人的痛苦无人理解既而寄托在花上却也被排斥的无以言表的凄苦。这句意境别出心裁,可谓“凤尾”了。

中国人写文章讲究“龙头”“凤尾”,做事亦如此。中国的房地产可以说是遍地开花。笔者生活在一个中小城市。市政府对面有一处叫做“中央城”的房产开发区是本市最核心的小区。笔者在房展会上了解到:这个小区有三期工程,一期和三期工程同在路的一边,属黄金地段。开发商把它分为两半,一边为一期工程,一边为三期工程。首期为“龙头”,尾期为“凤尾”。二期则在里面,地理位置差一些,价格也可以松动。三期工程开发是在一期工程开发之后五年,往往房价是一期工程的三倍左右。开发商买了一块地,然后拿它做文章,从开始到结束近十年时间。开发商的商机就在“龙头”、“凤尾”了。首尾做好了,整个工程就算圆满了。笔者用这种思维套用了一下本市的另一小区“香泉花园”,整个思路就是同一版本的“龙头”“凤尾”了。无独有偶,前些日子我在湖北武汉侄儿家。他家在“金地格林”小区。属于一期工程的房子。我大嫂告知本小区二期工程马上开盘,问我有意买一套否?我笑者问二期是不是在一期的里面,三期是不是在二期的同一直线的右边。我大嫂很吃惊的看着我,连连称是。我也很得意,其实我不过是用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做了一个推理而已。这样看来,要买好房子,就买“龙头”“凤尾”了,不过价格肯定贵些。

中国人教育子女也是有一套的。把孩子养到18岁谓为养育成人。18年中始终贯穿了父母的教育思想。在教育方式上也呈现一条规律。那就是0―3岁和15―18岁有极大的相似点,并且直指父母的教育理念。笔者称0―3岁的教育方式为“龙头”,15―18岁的教育方式为“凤尾”。“龙头”体现了父母的初心,“凤尾”与“龙头”的相似体现了初心不改。有什么样的“龙头”、“凤尾”呢?笔者认为有两种。第一种类型是牵手型,这一类型的人往往对孩子的教育很重视,也很耐心教育孩子。孩子0―3岁时,这类人往往是亲力亲为,把自己的教育点滴的实施到孩子身上。这时期称为“龙头”。孩子到了15―18岁,父母依然会重新把心思扑到孩子身上。此时孩子处于青春期,父母依然付出很多。这段时期称为“凤尾”。牵手型的“龙头”“凤尾”的教育方式是亲力亲为,教育理念是将孩子培养成人,然后让孩子自己去创造未来。第二种是综合型。就是一半甩手,甩给爷爷奶奶等信任的人,另一半牵手,就是自己没放手,闲时也管。这种“龙头”“凤尾”的教育方式是既不放弃教育孩子,也不放弃自己的生活。教育理念是把孩子养大,同时帮孩子创造未来。既然教育思维也呈现这种“龙头”“凤尾”的特征。那么我们不妨推算一下身边的人和事。举个例子,笔者生活在高中生陪读的圈里,有意识做了调查。结果是如果父母陪读的,孩子0―3岁就是父母带大的。如果老人陪读的,孩子0―3岁就是老人带大的。

品味宋词,我又想起了另一首,范仲淹的《苏幕遮》。该词开头“碧云天,黄叶地”二句,总括秋色。意境开阔,色彩浓郁,实在是美,堪为“龙头”,本词结尾两句,“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作者突发奇想,用一段愁肠将“泪”和“酒”联系起来,令人荡气回肠。堪为“凤尾”。

中国文化彰显中国人的智慧。中国人做事、做文章有中国人的哲学。那么“龙头”“凤尾”又是什么哲学呢?我想这就是中国人的圆满哲学吧。

徐朝霞,湖北咸宁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

第6篇

技巧一:作文成绩看字迹,得分要素是第一

任何形式的作文考试,阅卷老师打分时,第一眼,看的是字迹。因此,写作文必须要把字写好。记住,考作文考的是内容,而不是书法,切忌字迹潦草。

技巧二:考试作文五六段,干净整洁看卷面

考试作文中,要注意及时分段,三四个段落显得少了,八九个段落,显得琐碎了些。除非有特殊情况,段落以五六个为好。此外,卷面一定要整洁,不要涂改得乱七八糟。我的看法是,考试作文每段最好别超过5行,顶多是5行半。切忌一段都八九行。一旦给阅卷老师视觉上的疲劳,影响他的心理,分数就受影响。

技巧三:色彩对比也关键,建议用笔选择蓝

考试作文的卷子上,都是用黑颜色印刷的方格。建议学生用不浅不深、笔画不粗不细的蓝色中性笔写作文。这样的作文写出来,与黑色的方格形成一定的视觉对比,在视觉上有眼前一亮的感觉,分数上可能就会占便宜。写作文的时候,建议占方格下面或者左下面的四分之三,这样,显得卷面美观。

技巧四:开头结尾要简练,最好首尾两行半

除了忌八九行的行文外,“大头作文”也要不得。建议考生在写作文的时候,开头结尾占两行半,顶多不能超过三行半。视觉会有瞬间的疲劳,也会影响阅卷老师的情绪。技巧五:动笔之前要拟题,漂亮标题如美女

考试作文中,一般都是由考生自己来拟定题目,题目不宜太长和太短。拟题的办法有2个,一是你去百度上搜索一下作文拟题目,可以找到作文老师讲述的类似技巧。二是考生家长或考生,赶紧去翻阅最近一年的读者和青年文摘的合订本,根据题材,选择几十个比较精彩的标题,背下来,考试的时候可能依葫芦画瓢地就能采用到。

技巧六:作文首尾要打眼,丰富多彩出亮点

考试作文的开头方法很多:六要素开头法、题记开头法、悬念开头法、引名句开头法、排比句开头法、拟人式开头法、设问式开头法、对偶式开头法、博喻加对仗开头法、合用修辞开头法、巧述典故开头法、解题式开头法、名人问答开头法、诗文引用开头法。至少,你看到作文的时候,脑子里会闪现出上述前七八个开头方法。

结尾也很重要。一般来说,结尾是总结全文。如果是记叙文,要注意抒情。如果是议论文,则要注意归纳。无论如何,最好要扣准标题。怎么扣呢?如果你实在拿不准,就在结尾段的第一句,把题目说一下,然后归纳全文观点就是了。

技巧七:动笔之前不要慌,想了题目列提纲

在具体操作的时候,列提纲很关键。譬如,写记叙文要设计好开头结尾,同时要把你叙述的事情分成几个层次,一个层次是一段,中间如果能设置好一个过渡句或过渡段更好。列提纲的时候,一定要把开头结尾写详细些,中间各段,穿插哪些精彩的话语或名言俗语、诗词典故,要写准。一个合格的学生,列提纲,大约5分钟到8分钟。时间要掌握好,提纲就要简练些。

技巧八:想好主题和文体,非驴非马不可取

写作文,要么是记叙文,要么是议论文。一般来说,多是“总—分—总”结构。记叙文的结尾要注意抒情和总结哲理,议论文最好是“1—3—1”或者“1—4—1”结构,中间的3或4,是分层解题。当然也可以灵活采用夹叙夹议的手法。但是注意,千万别议论文说了那么多事例却不归纳主题,记叙文忘记说事却议论过多。因此,写考试作文,事先要想好了。技巧九:适当克隆和“抄袭”,考前备料攒信息

考试前,建议考生翻阅大量的范文,积累一些考试作文的结构。可以把写作的梗概和套路归纳出来,可以分别背个三五句。譬如,前年有奥运,去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还有汶川地震的感人事迹等,都可以做考试作文的题材。

此外也有一些不太规范的方法,譬如别家的感人事迹,可以搬到自己家。这在考试的时候要灵活慎重运用。

第7篇

只写记叙文,好好把记叙文复习好。

两个原则

1、真实才能动情。真正能打动读者的,还是那些你亲身经历有真情实感的身边小事;

2、妙语才能煽情。只有风趣幽默,生动活泼的语言才能让读者眼前一亮,读之使人不断点头默叹。

三字要求

1、稳:写好事,力求能够按照记叙文的六要素把事情交代清楚,开头结尾注意点题,结尾处要点明中心,稳定的发挥好自己的写作水平。特别是写作能力较好的同学,不要强求自己必须写出“惊世之作”来,考试作文能够发挥自己80%的写作水平就很了不起了。

2、细:不要像电视剧情介绍那样的简单叙述,中间要加入环境描写、人物外貌、动作、语言、心理描写,能力好的同学再来些远近相衬、动静相映、侧面烘托、环境渲染、五觉描写,是文章细腻、动人。

3、精:对于一般的同学来说,“精”体现在:(1)选择自己最拿手的内容;(2)写出自己最好的字;(3)采用自己最顺手的结构(总分结构或顺叙方式),力求发挥好自己的水平。对于写作能力较好的同学来说,“精”应体现在:(1)选择较有新意的、又是自己有把握写好的内容;(2)有漂亮的书写;(3)精心的安排好开头和结尾,适当的采用倒叙、衬托、联想、象征、描写、抒情、以小见大、欲扬先抑、渲染气氛、借景抒情、托物喻志、以物喻人的方法方式结构文章;(4)采用适当的修辞手法,特别是运用比喻、反复、排比、反问等手法,恰当的运用成语、引用格言名句,增添文采。

四个流程(保住基本分)

1、审清题意:千万注意,题意审不好,来个文不对题,哪就……应该先花2-3分钟看看作文题,然后在开始答基础知识题目。

2、立好中心:至少指导自己想说什么,是喜欢、是厌恶?是感动、是反对?是快乐,是痛苦?是哲理、是深情?是赞扬、是批评?…………用一句话把它写在草稿纸上。

3、选好材料:符合题目要求的、自己最熟悉的、能够写好的事。

4、写好提纲:(1)用一句话写出中心内容和主题;(2)分清开头、中间、结尾各写什么?(3)打好开头、结尾的细稿,以及每段的开头句。

接下来就是在试卷里写作文啦,要力求一气呵成,只要提纲和开头、结尾、段落开头的稿子打得好,一气呵成事不难做到的,思路顺畅了20分钟就可以把作文写好。

五项技巧(赢得感情分)

1、有一个灵活的头脑:造句法、筛选法、换题法。

2、有一张可爱的脸蛋:书写要工整,自己的字能够写多好就必须写多好,不得使用涂改液,不得随意修改,特别是开头、结尾和段落的开头句,不能修改。

3、有一双闪亮的眼睛:好的文题等于成功了一半。参见《话题作文的拟题方法》

4、有一身漂亮的衣装:(1)一个最拿手的题材(适合自己);(2)一个好故事(好布料);(3)一个好结构(好设计);(4)一口流畅、优美的语言(好花纹、好色彩)。

5、有几件精美的饰品:(1)倒叙、描写、引用开头(好发型)(2)结尾:议论反问式、含蓄余味式、赞美抒情式、哲理深思式、名言点睛式、联想做梦式、决心号召式(名鞋);(3)名言名句名作的恰好点缀(钻石哟);(4)用景物描写渲染气氛(如梦的纱巾)。

六个大忌(莫丢冤枉分)

一忌潦草涂改:书写要端正,千万别连文题都改,只改明显的错别字,将错就错,能够不改的就不改。

二忌过短过长:字数一定要足,字数不足,写得再好也很难及格;字数不能太多,不要超出试卷中的作文纸,万般无奈之下,也只能在2行以内。

三忌开头议论:还不如开门见山、直接点题开头的好,能来点环境描写,就先来点描写。

四忌分段太少:4-6段为好,千万别少于3段。

五忌文不对题:不说也知道会有什么后果。

第8篇

——七上第一单元《春》《雨的四季》联读

一、设计意图: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主题是“四时之景”,共有《春》《济南的冬天》《雨的四季》三篇写景散文,天然适合组文联读。初中生虽有一定的观察能力,但长期被学业和电子产品所牵制,很少能有时间、心境投入大自然的怀抱。在写作选择时,常常避开写景类型。再加上考试题目往往是写人或叙事,缺少训练,即使面对美景,情动于中,也往往无从下手。但从大自然中汲取能量,获得审美体验是身而为人必不可少的素养,学会写景是学生应学、必学之技能。故借助教材,解构例文,训练学生学会写景。

二、学习目标

1. 朗读《春》《雨的四季》,根据课文内容绘制思维导图,解构例文写景顺序秘密;

2. 选读《春》《雨的四季》开头和结尾,朗读赏析,解构例文首尾秘密;

3. 美段美读,聚焦细节,解构例文绘景秘密,并尝试创作。

三、课堂实录

(一)导入

师:四时美景,各有不同。今天我们就随朱自清、刘湛秋两位散文家一起感受作者笔下的自然风光。请同学们齐读作者相关信息:

屏显:

朱自清:字佩弦,散文家、诗人、学者,著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景》《欧游杂记》《你我》等。

刘湛秋:当代散文家,诗人。

师:请同学们在课下注释中圈画批注,齐读。

(二)活动一:绘导图,学顺序

师:请同学们大声朗读两篇课文,遇到不会的字词,参考导学案资料,批注掌握,然后划分段落,完成课文内容结构图。

生自主朗读,完成绘图,师巡视指导

师:请同学们向同桌说明你的绘图,在交流中补充完善。

生交流,师巡视指导

师:来吧,请同学们在两篇课文中任选其一,对全班同学说明你的成果。

生1:我选择《春》,朱自清的《春》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前两段“盼春”,3-7段“绘春”,最后三段“颂春”。

师:谢谢你的回答,段落划分非常好。谁能把“绘春”部分再具体细分一下?

生2:“绘春”部分可以分为“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春人图”。

师:请同学们再思考,为什么要按照这个顺序编排呢?能不能把这几幅图换一下顺序?

生3:不可以,由脚下的春草,想到春花;有吹在身上的春风联想到春雨,最后是人。

生4:老师,我也觉得不可以,但我的理由和他不太一样。我认为是由低到高,最后聚焦到人身上。

师:同学们能从不同角度分析作者行文构思,特别好。第一个同学重逻辑分析,第二个同学从空间位置出发,都有理有据。

师:写景就像我们朋友圈的九宫格图,哪个图放在哪个位置是有讲究的。我们接下来分析《雨的四季》。请同学们说说你对《雨的四季》的结构划分。

生1:《雨的四季》属于总分总结构。开头总起作者对四季的雨的喜爱,结尾再次抒发自己对四季的雨的喜爱之情。中间分别写春雨、夏雨、秋雨、冬雨。

师:不同于《春》,《雨的四季》明晃晃的告诉我们它就是按照时间顺序写的。作者开头结尾都在表达对四季的雨的喜爱,那题目应该改为“四季的雨”吧?同学们先思考,再讨论。

生2:我觉得题目应该是《四季的雨》,因为作者全篇都在写雨,通过描写不同季节的雨表达对雨的喜爱。

师:有思考,敢质疑,非常好!

生3:我不认同,我觉得应该师《雨的四季》作者开头结尾只是引出和总结,主体部分在强调不同季节雨的不同特点,强调的是雨在四季的不同。

师:两个同学分析的都非常好。作者不但写四季的雨,更写雨带给四季的不同。另外,雨怎么会有四季呢?这是什么手法?

生:拟人!

师:对,《雨的四季》更灵动,更有情趣和意境。

师:那我们现在来总结一下通过这两篇文章我们发现写景作文构思的秘密。

生七嘴八舌的说:总分总结构,按照一定顺序。

师:是的,写景有绝招,我们齐读。

屏显:

总起总结有首尾。

分段描写有顺序。

(三)活动二:读首尾,学抒情

师:现在我们把目光聚焦在这两篇文章的首尾,我们先来大声朗读。

屏显:

《春》

开头——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结尾——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家都是新的,他生长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他领着我们上前去。

《雨的四季》

开头——

我喜欢雨,无论什么季节的雨,我都喜欢。她给我的形象和记忆,永远是美的。

结尾——

啊,雨,我爱恋的雨啊,你一年四季常在我的眼前流动,你给我的生命带来活跃,你给我的感情带来滋润,你给我的思想带来流动。只有在雨中,我才真正感到这世界是活的,是有欢乐和泪水的。但在北方干燥的城市,我们的相逢是多么稀少!只希望日益增多的绿色,能把你请回我们的生活之中。

啊,总是美丽而使人爱恋的雨啊!

生大声朗读一遍

师:请同学们再有感情的朗读一遍,说说你发现的秘密。

生1:我发现开头和结尾作者都写得很有感情。

师:谢谢,《春》营造意境,发挥联想,把我们带到作者得情感中;《雨的四季》直接抒情,情味很浓。

生2:我发现结尾比开头字数更多,篇幅更长。

师:文字背后是作者浓烈的情感,结尾的情感浓度远远高于开头。现在请同学们再次朗读结尾,反复品味,学习怎么强烈表达自己对景物的喜爱赞美。

师:好,我们先来分析《春》

生3:《春》结尾连用三个比喻,反复强调春的美好。

师:三个比喻句也是三个层次,三个角度,形成排比,全面深刻的表达春之新、春之美、春之力。

生4:这三句还有拟人手法,还有动词,春天好像就来到我们身边。

师:你品读的非常细致,结尾处“我们”二字很容易就把我们带入作者创设的意境。第一人称抒情浓郁。

生5:老师我想说《雨的四季》。《雨的四季》也是第一人称,拟人手法,还连用三个“你给我……”带来,形成排比句。

师:这和《春》有异曲同工之妙。

生6:《雨的四季》中有非常多的叹词,像“啊”,“我爱恋的雨啊”,“使人爱恋的雨啊”。

师:还有感叹号,强烈的直接抒情。

生7:《雨的四季》结尾处还有对比手法。用北方天气的干燥、雨的稀少表达雨的珍贵,让我们更加强烈感受到作者对雨的渴望。

师:强烈的感情不仅在对比中,还在“只有……才……”这样的关联词中呢!

师:我们在聚焦首尾段中有了新发现,请同学们读——

屏显:

表白利器

语气助词+第一人称+比喻拟人+反复排比+对比衬托+多角度多层次=浓情蜜意

师:情同学们再次大声诵读这两篇课文的首尾两段,感受作者的抒情之妙。

(四)活动三:读美段,学绘景

师:请同学们认真品读作者绘景的段落,鉴赏批注,诵读积累。

生诵读、批注、积累,师巡视。

师:来吧,分享一下你们的发现。

生1:我发现作者虽然在每一段都围绕一个中心,但写的东西却很丰富。比如由草到人;由花到果,由果到蜂蜜。写风也是,由风到母亲的手,到泥土气息,到鸟儿和牧童。

师:你的观察真敏锐,我们请其他同学接着你的话往下说,行不行?

生2:由雨到灯,到人,到草屋。

生3:由风筝到孩子,由孩子到大人,由城市到乡下。

生4:由雨到树枝、树叶、花苞、小草、果子。

生5:由雨到人到大地到荷叶到蝉声蛙鼓。

生6:由雨到人们的情思。

第9篇

1、《向前,向前,向前!》

开头: 不要抱怨遭遇过太多的苦难,不要试图躲避面临的挑战,不要惧怕眼前的黑暗,放远视线,向前,向前,向前!成功将不再遥远!

结尾: 向前,是一叶驶向成功彼岸的小舟,迎着黎明第一线曙光,你可嗅到了彼岸的花香?扔掉痛苦的负担,扬起信念之帆,奋勇向前,向前,向前!

2、《我眼中的色彩》

开头: 天空是蓝色的,点缀着白云淡淡的闲散;大海也是蓝色的,激起浪花的浩瀚深邃。心情也是有色彩的,火一般的愤怒,金光般的激情,半月似的忧郁……

结尾: "最美不过夕阳红,温馨又从容。"这是白发的爷爷奶奶眼中的色彩。是的,不管追求哪一种快乐,最终都会成为夕阳的色彩,因为有过努力,有过奋斗,所以显得那么鲜艳,那么辉煌,那么光彩夺目。

3、 《寻》

开头:寻一抔泥土,上面印有你深深的足迹;寻一缕朝阳,照耀着你秀丽如画的容颜;寻一弯绿水,流淌着你生生不息的血液。

结尾:记忆中,我寻着你,千万次呼唤着你,芳香的泥土,温暖的阳光,清澈的溪流,茂盛的灌木林,古色古香的一排排小屋,还有你依旧不变的灿烂笑容……

4、《一道风景线》

开头: 母亲下岗了。

结尾: 人们常说,世上有一部书是永远写不完的,那就是母爱。如果说,这世上还有一道最美丽的风景线,那,不是别的,那就是母爱这一道!

5、《温暖的时刻》

开头: 温暖是初春的河上泛起的第一道涟漪;温暖是夜晚的庭院满溢的银色月光;温暖是傍晚天际擦过的飞鸿;温暖是令你怦然心动的一抹温存。

结尾:我几乎是躲在妈妈的怀里穿上了衣服,这时候我才感受到我和妈妈的心贴的是那么近。我一手推着车,一手挽着妈妈的胳膊,一股暖流传递过来,暖暖地激荡在我的胸口。

6、《一道风景线》

开头:春光明媚,踏行晚归,徘徊于小园香径。幽长幽长的小径,开满了昔日的花儿,鲜艳美好,似浅浅的海波荡涤着幽幽的香。

结尾: 春夏秋冬,每一个季节都是一道美丽的风景,而且都在我心中长留。

7、《脚步》

开头: 虽然往事已经淡出我的青春,但他们始终占据着我的记忆。在人生漫漫旅途中,我踏出的每一步都深深印记在心里。

结尾:暮然回首,我踏下的每一个脚印都组成了一道美丽的风景线。我有信心能更好地走好我的第四步,第五步……

8、《浇灌一棵文学之树》

开头:如同春风携来的种子想要和大地在一起,于是它便住进了大地的心里;如同夏阳洒下的热烈想要和大地在一起,于是它便擦亮了嘹亮的蝉鸣;如同秋夜飘下的期许想要和大地在一起,于是它便陶醉在大地的款款深情中;如同无声的冬雪落下的洁白想要和大地在一起,于是它便将大地装扮得冰清玉洁。

文学,这个"智慧"的代名词,也有其款款深情,使我决意和它生死不离。

结尾:我,如同春天的种子,想要埋进文学中;如同夏阳的热烈,想要擦亮文学的鸣奏;如同秋叶的期许,想要陶醉在文学中;如同冬雪的洁白,想要装扮文学的色彩。

9、《我的季节我做主》

开头: 仰起头,迎着冬日的阳光看着天。眼一晃,觉得清澈的阳光里有大片大片的花开,然后大片大片地凋谢。闭上眼,无数次觉得自己在梦里看的是自己的花开花落……

结尾: 我的季节我做主,有了家长的信任,我的青春更美丽。

10、友谊

开头:现代人的友谊,很坚固又很脆弱。它是人间的宝藏,需我们珍爱。友谊的不可传递性,决定了它是一部孤本的书。我们可以和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友谊,但我们不会和同一个人有不同的友谊。友谊是一条越掘越深的巷道,没有回头路可以走的,刻骨铭心的友谊也如仇恨一样,没齿难忘。

结尾:长留史册的,不是锱铢必较的利益,而是肝胆相照的情分,和朋友坦诚的交往,会使我们留存着对真情的敏感,会使我们的眼睛抹去云翳,心境重新开朗。

11、团结

开头:每次听到这首歌"团结就是力量"这首歌我总是感慨万千,特别是在XX事情后,体会更是深刻

结尾:一滴水是微不足道的,渗入泥土,便会消失不见,可汇聚成河却是川流不息。如同我们,在许多的困难面前,一个人总是凸显着单薄,而无法作为,可当我们团结起来,却可以创造无数的奇迹。

12、宽容

开头: 宽容是人类生活中至高无尚的美德。因为宽容包含着人的心灵,因为宽容可以超越一切,因为宽容需要一颗博大的心。因为宽容是人类情感中最重要的一部分,这种情感能融化心头的冰霜。而缺乏宽容,将使个性从伟大堕落成连平凡都不如。

结尾: 生活,往往纷繁,又常常平淡。正因为宽容如水,使纷繁经过过滤变得纯净;正因为宽容似火,使平淡通过锻烧日趋鲜明;更因为有这诗般的宽容,才赋予人生以艺术,赋予生命以永恒。

13、谅解

开头:谅解如一杯清茶,冲淡彼此之间的误会;谅解像一缕春风,吹化人间隔膜的冰层;谅解像一只寒梅,预示心灵来春的温情;谅解是一架彩虹,让就不相逢的情感放射光彩。

结尾:逝者如斯,历史的浪花淘尽了王朝的恩怨情仇,当今既没有了一方霸主,也没有了雄风王者;我们在追求团结、奋进、和-谐、平等,我们同样应该独守那份恬然与空明,用每一句话没一种表情向人们昭示谅解,协同人们用谅解交往。

把握谅解,社会便会进步;

把握谅解,人类便拥有财富。

14、理解

开头:理解,是友谊的结晶;理解,是从信任中开出的鲜花;理解,是人与人之间关爱的光环。它能让误会变成点缀美丽的小瑕疵,于社会中,人们相互的理解,能使这个大家共有的家园更加繁荣、安定。

结尾:相信总有一天误会能变成一朵美丽的花,因为它由理解来浇灌!

15、分享

开头:孤寂人生,谁来聆听你心中的清音?望眼未来,谁来领略你眼中的精彩? 山青青,水盈盈,弹一曲"高山流水",震彻群山,激扬层浪。于是俞伯牙与钟子期共同欣赏这份相遇相知的情。人生得一知己足矣!

结尾:分享是一种博爱的心境,学会分享,就学会了生活。

分享是一种思想的深度,深思的同时,你分享了朋友的痛苦。

分享是一种生活的信念,明白了分享的同时,明白了存在的意义。

快乐的分享,痛苦的承担。在你与人分享的时候,就肩负着一份重任。让他更快乐,让痛苦全部溜走,让阳光洒满你的心灵。

16、集体利益

开头:集体,是什么概念?集体就是一个团队,所谓的团结,就是关心集体,热爱集体、回报集体,下面我就讲讲、、、、、、

结尾:正因为这样,我们一定要团结团结,因为我们是一个集体、、、、、、

17、回报

开头:

(1)绿草如茵,那是草儿在回报春天;鲜花缤纷,那是花儿在回报阳光;白雪千里,那是雪儿在回报朔风。生活,因回报而美丽。

(2)绿叶尽情地释放自己,映衬了荷花,挤出了阴凉,虽然没有人赞赏,最后枯黄而死,但它相信,明年的夏天依旧绿意盎然。 雪,忍受深深的孤寂,用自己的躯体保护农作物,虽然最后融化成了水,但它不后悔,因为农民会因此展开笑颜。 梅,迎着风雪,一枝独放,虽然不能改变周围环境的寂冷,但它坚信,第一个报春的消息,迎来万紫千红的满园春色就是它最好的回报。

(3)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在匆匆忙忙的脚步中,我听到了一种声音,天使的声音,好人总有好梦,付出总有回报。

结尾:世人总是希望这个世界给自己多少回报,却忽略了自己到底为这个世界付出了多少。天地间那杆无形的大秤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只有付出才会有回报。诚如一首所唱:世间自有公道,付出总有回报;说到不如做到,要做就做最好……我们只有让自己付出,让自己做得最好,我们的生活才会更加美好。

18、感恩

开头:落叶在空中盘旋,谱写着一曲感恩的乐章,那是大树对滋养它大地的感恩;白云在蔚蓝的天空中飘荡,绘画着那一幅幅感人的画面,那是白云对哺育它的蓝天的感恩。因为感恩才会有这个多彩的社会,因为感恩才会有真挚的友情。因为感恩才让我们懂得了生命的真谛

结尾: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去看待社会,看待父母,看待亲朋,你将会发现自己是多么快乐,放开你的胸怀,让霏霏细雨洗刷你心灵的污染。学会感恩,因为这会使世界更美好,使生活更加充实。

19、集体温暖

开头:雷锋叔叔曾经说过: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里才永远不会干涸,一个人只有当他把自己和集体事业融合在一起的时候才能最有力量。

结尾:"一棵小树,难经风吹雨打;百里森林,能顶呼啸狂风。"让我们主动关心集体,热心为集体做事,诚心为集体服务吧!

20、师生情

开头:有一种职业最美丽,那就是教师;有一道风景最隽永,那就是师魂;有一种情感最动人,那就是师生情。我们拥有同一颗炽热的太阳,我们拥有同一片广阔的天空,在同一片天空下,我们用爱播撒着希望……

结尾:老师是无私的,他不求得到学生的回报;老师是"好面子"的,他希望自己的学生成才。作为学生,我们难道不应该真诚敬献满腔的热情、无限温暖和一颗赤诚的心吗?

21、奉献

开头:奉献是秋天的白云川点缀了蓝天,也诗化了自己;奉献是大海里的一滴水,既壮阔了大海,也提升了自我。

结尾:"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告诉我什么是奉献;"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告诉我什么是豁达……走近诗人,与诗人同行,让诗句提升我的思想,慰藉我的感情,净化我的心灵。

22、贡献

开头:鲁迅先生"俯首甘为孺子牛";周总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孔繁森将自己的一生奉献于阿里。他们以无私的奉献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为社会进步做出巨大的贡献,为世人称颂。其实还有更多的人是在默默地奉献,献出自己的力量

结尾:奉献不是为了索取,奉献应是自觉自愿的。我们要从现在做起,从自身做起。让奉献这棵常青树,永远葱笼、繁茂。

23、给予

开头:花叶摇摆,当给别人送一片绿:花朵盛开,当给别人捧一阵香,因为,当你把生命放进了别人心里,关怀他们一些,帮助他们一些,你的生命之花便会在别人心中常开不败,溢满心香。

结尾: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24、关爱

开头:关爱,就是关心爱护,它在我们身边无处不在。我们每个人都需要关爱,生活上也少不了关爱,别人给予我们关爱,那我们更应该去关心爱护他人,这样世界上才会充满——爱!

结尾:是呀!正如歌中所唱的: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我们的家园才会更加温馨美好

25、诚实

开头:诚实守信,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作为炎黄子孙,我们都要做一个诚实的人。

结尾:真诚是美酒,年份越久越醇香浓型;真诚是焰火,在高处绽放才愈是美丽;真诚是鲜花,送之于人手有余香。

26、责任

开头:责任感是诸葛孔明"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写就的《出师表》,责任感是孔繁森离家别母血洒高原树立的公仆丰碑,责任感是贝多芬挑战人生超越自我谱写的《命运交响曲》。

结尾:愿我们所有的孩子都有这样的心灵,责任从小就在那里成长。

愿我们所有的人都把责任之心携带在人生的道路上,让人生散发出淡淡的,金子般的光辉

27、鼓励

第10篇

[关键词]语文课;结尾艺术;结尾发散式;结尾回味式;结尾延伸式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309(2011)01-0022-1

俗话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一堂成功的语文课不仅要有精彩的开头,一开始就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而且要有一个经过精心设计的结尾,这样才能让课堂显得精彩纷呈,从而达到课虽尽而意无穷的效果。那么怎样更好地为一节语文课来收尾呢?笔者经过多年的摸索,对此问题有了一些收获。下面我就语文课的结尾艺术的问题谈谈自己的几点心得。

一、结尾发散式――激思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让学生在掌握课文思想内容和语言形式的基础上,结尾的时候围绕一个中心,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帮助他们开拓思路。这对于提高学生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是大有益处的。

例如,在教何其芳的《一夜的工作》这篇课文时,就可以采用这种方法。在《一夜的工作》中,作者只截取了工作的一个片段,以少喻多,由此我们可以推想出的为人和在平时的工作状态。学生在学习了这篇课文之后,应该从文中的一些重点词句,体会到工作的劳苦、生活的简朴等内容。在这里可以结合《十里长街送总理》一文对学生进行启发,让学生对有更深入的了解。我说:“同学们应该还记得课文描写的动人场面吧!为什么得到那么多人的爱戴呢?同学们联想一下《一夜的工作》中的,就可以找到答案。我们能不能根据课文内容和自己所了解到的情况,用优美的语言来赞扬敬爱的?”这一启发,使得同学们思路大开,纷纷要求发言。

二、结尾回味式――激情

一堂课的起始和高潮,往往需要教师以其丰富的感情积累和知识底蕴纵情渲染,从而为课堂创设一种富有感染力的情境,为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筑路架桥。结尾时教师要能把握好时机,用发自内心的情感,围绕课文的内容创设情境。这样就能激发学生情感,收到课虽尽而意无穷的效果。

例如,在教《我的战友》这篇课文时,我在结尾部分作了如下处理。我问学生们:“课文最后一句‘我忘不了那一天’中的‘那一天’指的是哪一天?‘我’永远忘不了什么?”学生回答。此时,我挂出的大幅挂图,用苍松翠柏衬托着墓碑文,然后一边播放着国歌《义勇军进行曲》,一边用铿锵有力的声音说:“同学们,在‘391’高地夺下不久,朝鲜人民在那里竖起了‘同志永垂不朽!’的墓碑。”

三、结尾延伸式――激趣

语文教材内容广泛,包括文学、历史、地理、科学等方面,几乎涉及到古今中外各个领域。如果我们就文教文,不作任何延伸,势必局限在十分狭小的天地里,这样的教学使学生所知甚少,不能引发他们的兴趣。如果我们注意因文制宜,适当联系学生的生活积累和阅读所及,扩充领域,开拓视野,就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主动地学习。这种延伸式可以结合讲解进行,也可以在一堂课结束时完成。

第11篇

关键词:阅读教学 写作教学 结合

课堂上,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结合好,是培养学生阅读写作能力的主渠道,是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果的关键,是实现吕叔湘先生“较少时间取得较好成绩”设想的主要途径。怎样选好课堂阅读与写作的最佳结合点,引导学生把阅读与写作有机的结合起来,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近年来,在这方面,我根据叶圣陶先生的“读写结合”这一理论和教学原则,进行了反复实践,受益匪浅。

一、学习拟标题、立意构思

教学宗璞的《紫藤萝瀑布》一文时,我和学生共同确定课前学习重点“借物抒情”为阅读写作结合点,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评议得出《紫藤萝瀑布》从花的颜色、数量、形状和芳香几个方面生动描写了紫藤萝花,突出了花的勃勃生机,赞美了生命的顽强和美,抒发了热爱生命、珍惜生命的思想感情。这种构思十分曲折巧妙,很值得学习。当堂我们进行了口头拟题,立意构思训练。学生感觉很兴奋,很积极。左家月同学拟了题为《昙花颂》的写作构思:先描写昙花与其他花的不同,“每逢晚上开放,散发出幽香,不惹人注意”,然后联想到“像昙花一样的默默无闻的工作的人们”,赞颂他们像昙花一样的无私奉献的精神。借物抒情更强烈的是牛明雪同学,她拟了题为《咏梅》的写作构思:在寒冷的冬天,雪飘飘洒洒的下着,那几株梅树依然挺立在山顶上,那梅花的红尤其耀眼,那一朵朵的梅花傲然怒放。我不由得走近了它,细细一闻股香气不禁迎面扑来,馨香阵阵,淡雅清新,顿时使人感到心旷神怡,然后不禁想起了几句诗“凌寒独自开”“梅花香自苦寒来”,梅花不畏困难、不惧压力的强大生命力震撼了我,然后赞美那些工作在恶劣环境中的人们,像这腊梅一样在艰苦的环境中,默默地奉献了自己的一生。想着想着,一股对梅花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这种读与写的结合降低了写作的难度,也调动了学生写作的积极性,促进了写作。

二、学习写景方法

教学《济南的冬天》时,我和学生确定“描写景物的方法”为阅读写作结合点。课堂阅读中,我引导学生学习了该文从不同角度观察描写景物的方法,又学习了运用比喻、拟人表现景物特点的写法。当以上“写景方法”通过阅读讨论评析出来以后,我便不失时机地布置了当堂写作训练:学习本文“从不同角度观察描写景物”和“用比喻、拟人具体表现景物特点”的写法,写一景物,如雪、风等,字数不限。学生刚刚学习了老舍的写景妙法,激情难抑,恰在此时引导练习,能将学生的写作欲望推向高潮,学生思维异常活跃,纷纷构思动笔,教师及时巡回指导,五分钟后,已有十来名学生完成,八分钟后大多数学生已写好。接下来我让学生当堂朗读写作片段,引导大家评析。如学生霍庆雨写的《雪》:天空中无数雪花像一个个白色的小精灵,跳着舞向地面飘来,还不时地吻一吻行人的面颊,不一会儿,地上全白了。第二天清晨,厚如棉被的雪被行人一踩,发出“嘎吱”“嘎吱”的响声,雪好像在说:“轻些呦,轻些呦!”该片段从视觉、触觉、听觉角度,写出雪白、雪厚、雪美的特点,并且用比喻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地突出了雪的特点。

三、学习开头和结尾

教学《紫藤萝瀑布》一文时,让学生知道文章的开头非常重要,直接关系到读者对整篇文章阅读的兴趣。关于文章的开头,有许多的技巧和方法。我引导学生学习“设疑法”和“呼应法”。“设疑法”这种开头方式是在文章开头提出疑问,或是设置一个引起读者兴趣的悬念,再在后文阐释,慢慢揭开疑团。如宗璞的《紫藤萝瀑布》就这样开头:“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看似一句不起眼的话,却能让人思绪万千:作者先前肯定是在散步,什么样的奇景能让他把脚步留住,什么样的瑰丽能把他的心挽住,什么样的事物能让他留下永久的惊叹,读者的心一下子被抓住了。学生感觉这种开头很新鲜,个个跃跃欲试:不到五分钟全班都举起了手。他们争先恐后地向我示意朗读,想法都很特别:“离家老远就听到了妈妈尖利的斥责声,这又是更跟谁呀?”,“一进门就看到奶奶在默默地流眼泪,这是怎么了?奶奶本是一个很乐观的人呀。”“我刚一进教室就见一个大纸团飞来,正打在我的脸上,这是谁这么缺德呀?”学生的内容五花八门,都起到了引起读者兴趣的效果。

“呼应法”是通过对文章的题目或开头进行回顾或照应,同样是使文章结尾生动、富有意蕴的一种结尾方法。《紫藤萝瀑布》的结尾是这样的:“在这浅紫色的光辉和浅紫色的芳香中,我不觉加快了脚步。”回应了开头“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从中我们看到作者的行动经历了一个“走――停――走”的过程:开头的“走”,可能是在散步,但被路边盛开的紫藤萝吸引住了,于是停下来欣赏;结尾的“走”,意义更深一层――人在紫藤萝的光辉和芳香中领悟到了生命的意义。作者深受鼓舞,于是走向无限的生命支点。这种首尾的回应,很能强化读者的认同感,容易引起读者的感情共鸣。学生受到了很大的启发,积极练笔,写的有模有样。李梦捷是这样写的:(开头)我该怎么办呢?......(结尾)通过这件事,我终于知道如何处理这件事了。刘晶的作文写到:(开头)我没有错......(结尾)我真的没有错。

教学鲁迅的《故乡》时我和学生一起总结主题,了解了作者是在“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一个哲理性的语句煞尾,尽情倾诉了自己的美好愿望,热望下一代过上亲密友爱的幸福生活,这正如表示自己的坚定信念,发人深思,感人至深。一开始学生感觉这种写法有难度,我就鼓励他们,先列提纲,把结尾作为重点,学生欣然投入到写作训练中去了。教师也在学生写作时积极点拨。张梦的作文是这样写的“......妈妈每天五点起来给我做早饭,即使自己生病时也能让我及时吃上热乎的饭菜......在我生病时着急哭泣,深夜背我去医院,几次摔倒......为我排解心中的烦恼......(结尾)我的妈妈是如此的勤劳善良慈祥,她是如此的爱我,我怎能不爱她,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人!”张梦的作文很感人,我都被感动了,我不由得想起了自己的母亲,不能回过神来。该生的结尾是真正起到了揭示主题的作用,引起了全班同学的共鸣。

第12篇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堂;结尾艺术

中图分类号:G623.58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4)09-0198-01

"课堂结尾艺术"与"导入艺术"一样,是课堂教学中的有机组成部分。一堂课的结尾,就像名剧的落幕、名著的结尾一样,是一种艺术和创造。好的课堂结尾,可通过内容概括、规律揭示、画龙点睛、提炼精华、诱发兴趣及引导探索等形式,把所学的知识完整而系统地交给学生,并给他们留下一个深刻的印象;好的课堂结尾,还可以帮助学生理清脉络,抓住学习重点,巩固知识,活跃思维,培养归纳概括的能力,促进学生智力的开发,保持并激发学生探求新知的兴趣;好的课堂结尾,是巩固课堂教学内容的最佳时机,是衔接新旧知识、贯通前后的纽带。是将学生从课内引到课外,由知识向能力转化的金桥,是启迪思考,开发智力的良机,能收到余音绕梁,回味无穷之效。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掌握和运用课堂结尾艺术是十分重要也十分必要的。教师只有精心设计新颖有趣、发人深思的结尾,这样不仅能使学生保持并发展对所学内容的兴趣,加深对所学内容的感受和理解,还能激起学生进一步学习的欲望,活跃思维,开拓思路,发展学生的创造性,在热烈、愉快的气氛中把整堂课的教学推向高潮。

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中,老师们通常会特别关注课堂教学的开端,并通过精心创设的情境导入课堂教学,但对一节课的结尾却关注甚少。

1.存在的现象

1.1 有头无尾,无尾而终。在平时的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这种情况是普遍存在的,老师在经过了精彩的导入、师生互动的交流,练习后,下课铃响了。可能多数会选择省略掉这个"尾巴",老师一声令下:"好,下课了!请同学们关好电脑,回到教室。"然后这节课就这样的在关机声中结束了。

1.2 凤头鸡尾,草草收场。相对于前一种情况,有些课虽然是有"尾",但只能说是"凤头鸡尾"。下课铃响后,"好,同学们今天都完成得不错,希望在以后的课堂中都有一个好表现。"就这样一句结束语,一堂课通过这一句话草草结束,同学们离开机房,听不到任何的鼓励、表扬和总结。

1.3 细水长流,屡流不止。"好,请没有完成任务的同学把作业保存好,下节课再接着做。"下课铃响后,我们的老师针对没有完成任务的同学,至少会加上这么一句话。等到下节课的时候,这个任务也早已抛之脑后。如此一节课复一节课,同学们根本无法对知识有个清晰的脉络,也无法让同学们系统、熟练地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

2.解决的策略

2.1 重视评价,评中促进。任务驱动是信息技术课中常用的教学方法,让同学们在一个个或大或小的任务完成中掌握学习知识和相关的操作技能。教学的最终目的也是在任务完成后和作品形成后提高同学们的操作水平,提升相应的素养。但是,任务的完成并不代表着是课堂教学的最后终点,对任务完成过程中的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及对作品的完成情况进行交流和互评是课堂教学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很多老师往往把学生的任务完成就视为课堂教学任务的完成,而忽视了课堂结尾的评价环节。即使有的老师重视了课堂评价,但在如何更好的发挥"评中促进"这个作用还值得商榷。

2.2 巧妙回顾,加深印象。很多老师都有这样的感受,信息技术课课时少,这节课学了点什么知识,等下节课回来可能又有点一头雾水,不知如何来操作了。其实这也不能责怪学生上节课他学得不专心,因为我们的课堂更多的是一种被动的接受,学生通过机械的模仿在课堂上倒是顺利地完成了任务,下课铃一响,关机走人。以至于新知识还没被完全消化和内化,印象不深所导致的学习效果不理想。此时,就需要教师在结尾时就本课的知识脉络进行简要的梳理和回顾,以达到内化认知、强化技能的作用。特别是针对重难点问题,进行系统的提示,无疑对重难点的突破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教师在总结回顾时,要做到"巧妙"两个字,以期能得到最佳的课堂效果。其中的一个中心思想就是要目的明确,简明扼要。结尾总结回顾必须针对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因课因人制宜,将当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归纳总结,使学生从整体上概括性地把握所学内容,同时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巩固记忆,要避免两种倾向。一是把小结看成课堂教学的简单重复,冗长拖沓,面面俱到,课堂结尾时间过长,学生听得晕头转向,不知所云。二是过于简略,三言两语,仓促收尾,学生不能使所学知识系统化,不能对课堂知识形成完整的印象。如对操作步骤的回顾,可让同学们来提示,老师对操作步骤在黑板上进行简单的归纳。如此一来,在同学们的头脑中就会形成一个清晰的步骤脉络,加深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