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29 17:33:3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地理学习方法,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很多学生进入高一后,会觉得地理很难学,原因是高中地理与初中的区域地理内容相差很大,初中多为“是什么,在哪里”,而高中是“为什么”,尤其高中的自然地理,学习时要求学生有较强的理科思维,理解难度大;刚进入高中的学生生活阅历有限,如城市学生对地形起伏、四季更替,边远地区乡村中学学生对工业布局都缺乏感性认识。其实地理学习很简单,根据这几年的教学,可以教会学生尝试从以下几方面去做:
一、培养学习地理的兴趣
无论是什么学科,兴趣是永远排在第一位的。因为只有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学生才会积极思考。怎样才会爱学、乐学,“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知识感兴趣,才会爱学、乐学。因此教师必须想方设法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鼓励他们热爱它,主动学习它,才会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地理知识是自然与社会有机结合,地理课只有回归自然,走向社会,才会使学生产生持久的兴趣。课堂采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如幻灯、电影、电视、电脑,改变单纯依靠课堂教学,多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等,从教师的层面来说都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学生来说,在生活中注意观察,并尽力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去解释,就会从中获得无限乐趣。
二、学会阅读和使用地图
地理学习的灵魂是地图的阅读和使用,地图是学习地理必不可少的工具,“没有地图就没有地理学”,地图是我们获得地理知识的重要工具,学习地理不能够离开地图。
1.“图文结合易学好记”,学习时要做到看书与看图相结合,将地理知识逐一在图上查找落实,熟记;平时要多看地图(还可以填图、绘图),“图不离手”,把地图印在脑子里,并能在图上再现知识。这样,当我们解答地理问题时,头脑中就能浮现出一幅形象、清晰的地图,于是,我们就可以从中准确而有效地提取需要的信息,从容作答,即形成“脑图”。在历次高考地理试卷中,都有许多无图考图的题目,因此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十分重视构建“脑图”的训练。
2.抓"读图"明"空间",地图具有形象、直观的作用,可以培养观察力、想象力,发展思维能力和记忆能力,可以进一步明了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空间联系、空间组合。从历年高考地理试题中,可以看到有很多试题直接或间接考查地理事物空间分布知识。在区域地理学习中更应重视地图的运用。
3.地图学习要学会分类、读图、变图、用图。
(1)学会分类,包括日照图、统计图表、地形剖面图、地质图、景观图、原理示意图、漫画图、数据图、结构图、等值线图等。
(2)学会读图,读图要注意先后顺序,①先读图的主题,即图名;②看清图例、比例尺和方向;③注意细节,知道该图表现的主要内容、范围等,再观察图的具体内容,观察要仔细全面,不要漏掉每一个信息;④联系实际。学会变图,如图图转换(剖面图转换为平面图),图文转换等。
(3)学会用图,如用图归纳总结地理规律或特点,用图记忆等。用图记忆就是记的时候,应该直接把文字放到图上记,当涉及到这个知识点的时候,你的脑子里反映出来的是有文字的图片而不单是文字,你便可以象读图一样回答各种问题了,不管是文字题还是读图题都可以解决。
只要掌握了正确的读图方法,培养良好用图习惯,形成基本的地理技能,你就已经掌握了学习地理课的最重要的工具。
三、关注时事热点
关注人类生存与发展过程中重大问题和最新的地理学研究与发展动态,揭示地理学与社会经济、人文现象之间存在的联系,是地理学习者应该具备的素质之一,这一素质的考查是通过热点反映出来的。
热点问题是高考试题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高考试题从不回避热点,许多引起人类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总是以不同的形式出现,所以我们学习地理,要时刻关注社会热点问题、生活中的地理等。社会热点问题很多,当今三大热点问题:人口、资源、环境都与地理学有密切联系。具体的如“三农”问题、城市化问题、环境问题、人口问题、资源问题、能源问题、自然灾害等问题。分析其产生的地理背景,分析某些地理事物的形成原因,提出某些问题的解决措施。因此,在学习中,必须联系社会热点问题,用敏捷的思维、锐利的眼光捕捉与区域地理相关的社会热点和焦点问题,有效地融入到学习之中。
四、文理科方法兼用
高中地理中的自然地理,包括宇宙、大气、海洋、陆地等,主要属于理科内容。特别是其中的地球运动及时间计算、太阳高度角、各种日照图以及气候、洋流、各种等值线图等内容,具有鲜明的理科特点,需要较多的逻辑思维。学习时,应该采用偏重理科的学习方法,强调理解重于记忆,以会用为目的,侧重于对地理原理、地理规律的理解运用,联系实际分析解决问题。平时还应多做练习,重视解题思路,特别要多画图,以加深理解和巩固所学知识。
地理知识内容十分丰富,实践性强,应用性广,学习时要紧密结合、密切联系周围的事物和现象、当地和国家的经济发展、国内外的时事热点等,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高二地理学习方法指导,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二地理学习方法指导第一步,读、划先行——“思维描图法”。
首先是通读教材,包括小字部分,然后分段略读、精读,对教材重点内容如概念、定义等,要求做到读、划(在下面用色笔画线)并行,以加深印象,为运用地理语言解答问题打下基础。对其中优美的文字,如地理景观描述,亦可领读、朗读。课本中精美的插图照片,可当作美术作品欣赏,要充分利用美学的感染力,来引起学生自学地理教材的兴趣。最后分析和总结出段落大意,动手列出章节知识结构。与读、划教材同步进行的,则是配合课文内容,进行“思维描图”的练习,以树立学生正确的地理空间概念和具体的地理轮廓形象,为培养学生地理思维能力,增强地理记忆能力,学好地理课打下基础。(动手)结合起来的方法。这样,手脑结合,地理知识和绘图技能结合,而达到地理概念清楚,地理事物和现象空间结构、空间分布和相互关系明确,并起到增强记忆的作用。
具体做法是:每学一课(章、节)就让学生把课本有关地图描绘下来(应描地图教师事先选好),描图纸要用单页薄纸,并作为课堂作业,检查评分。描图要求轮廓清楚,位置正确,书写规范。所描项目须经教师选定,描图过程(包括描图前和描图后)要引导学生对所描地图进行反复思考,要思维其地理位置特征、轮廓形象、方位距离、面积大小、地形分布、生产布局等等;也可以联系不同的大洲、大洋、国家地区进行对比思维,还可以把课本中有关文字论述和听描绘的地图本身结合思维,把部分专题地图如山河分布图、气候类型图、交通城市图等归纳成综合性地图来思维,也就是把所描地图,同整个教材串连起来,形象具体,顺理成章,便于学生理解记忆。
“思维描图”的关键是思维(包括想象),而不是“依样画葫芦”的描图。如果学生不思维,而单纯描图,则单调乏味。只有边想(思维)边描,使想像中的地理事象的空间结构、空间分布与联系同地图结合,则兴趣盎然。“思维描图”需教师培养引导,为增强说服力,可在同一学生身上搞些数据,对比“思维描图”与“单一描图”的不同效果。
“思维描图”具有紧扣教材,简单易行的优点,不论教学设备的好坏,师资水平的高低,学生成绩的优劣,皆可推广应用。“思维描图”不仅使地理概念清楚,地图知识牢固,还能避免“地名搬家”的现象发生。
第二步是填、写结合——“地理事物镶嵌法”。
学生在读、划教材,思维描图的基础上,已初步掌握了教材内容和地图知识,这样,可以利用地理事物都占有一定空间以及有规律分布这一特点,填、写结合,采用“地理事物镶嵌教学”。所谓地理事物镶嵌法,就是配合教材内容,取空白地图一张(学生自绘),就像幼儿的“积木盘”一样,把有关地理事物,如山脉、河流、气候类型、自然带、交通城市等,让学生像摆积木似的,按位置、比例分别“镶嵌”到空白地图上,填(图例)写(注记)结合,把众多的地理事物,综合归纳为一图,形象具体,印象深刻。
用此法还可以把不同的教材(自然地理、区域地理、人文地理)、不同的章节内容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这样,地理事物在地图上密切结合,启发学生按步思维,找出不同地理事物的各自规律、特征,理解其形成原因,掌握其相互关系,进一步把中学三个层次(中国地理、世界地理、高中地理)六册地理教材综合在一起,达到学生对地理课本越学越薄,越读越少,概念清楚,内容熟悉的目的。
第三步,练、测并重——“对比强化记忆法”。
通过读(课文)、描(思维描图)、划(概念、定义)、写(知识结构、地名)、填(地图)等一系列的自学活动,动手动脑,自学能力大大提高,已初步掌握了地理的“双基”内容。下一步就应通过练习,来培养学生分析、归纳、综合地理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掌握各地理要素规律,以及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辩证关系。如虽处同一纬度,由于海陆、洋流、地形的不同,气候类型产生差异,气候、土壤、生物之间相互作用所形成的复杂关系,地理环境(主要指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人类与环境之对立统一关系,等等,使学生具备审答地理问题,评价地理事物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高二地理常用的表述法(1)特征描述性表达
特征描述是近几年高考试题中考查比较多的一种能力,但失分率较高。究其失分的原因,一是不能捕捉特征,二是描述不清。如果能从特征的成因角度去组织文字,是正确把握和描述特征的一个方法。
(2)归纳总结性表达
高考地理试题中,经常会利用新闻热点报道,从地理要求、地理角度进行分析归纳比较好。这类答案通常就隐藏在文字和图表中,但不能照样摘抄文字,要结合地理原理将它重新组织。
(3)归因层次性表达
某一地理现象(事物)的发生,总是有其原因的,而且这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我们在分析原因时要有主次先后,这样才能显得条理清楚、思路清晰。否则不仅会颠三倒四,还会漏答要点。
(4)分析推理性表达
这种表达方式与上面的“归因层次性表达”不同,它是线性的;具有严密因果逻辑关系,层层推理,环环相扣;少一个环节就会觉得不够严密。所以,任何一个环节都不能跳跃。
(5)区域比较性表达
这类表达是要紧扣不同区域之间的“异同点”进行比较的。有的是直接设问区域间的异同点,比如,“比较欧洲和北美洲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异同点,并分析其原因”;有的是不直接设问的,但它隐含着区域比较,如“为什么水稻种植的分布最北界是在三江平原一带?”隐含着三江平原与其他同纬度地区的热量比较。
(6)图表辅表达
表达交流的不仅仅只有语言文字,图像也是。所以,当仅用文字来表达有难度时,可以借助图像,特别是涉及地理空间概念的一类问题。使用得好,即可以准确简洁地表述,还可以节省时间。
怎样学好高二地理第一个层次:直观理解
初中地理相对比较简单,主要还是记忆一些地名和地理现象就基本可以过关了。有的同学在初中地理没有认真学,到了高中连长江、淮河和黄浦江哪个靠南哪个靠北都搞不清楚。也需要从这个层次开始补习。
这个层次的核心是要把地理知识和地图对照起来,做到直观理解。中国政区图、中国地形图、世界地图这三个地图应该反复的看,当成课外书来细细品味。我在读初中的时候我书桌旁边的墙上,就有一个立体的塑料版的中国地形图,做题或看书累了,就凑过去看看,还会拿手摸一下,感觉不同的地形地貌。真的觉得很有意思。我一直是觉得浅显的地理书是可以当课外书来读的,非常有趣。
在整个地理学习过程中,都要对书上出现的各种地图彻底理解,做到看到图就知道它在说什么。心里有图,把地图和地理知识(地形、气候、人口分布、经济发展等等)对照起来,这是学好地理的基本方法和基本要求。这一点都还没有做好的,需要理解回到课本,从头开始梳理一些课本上的各种地图。
第二个层次:把握地理规律
到了高年级,自然地理的一些知识就会变得抽象起来。很多人地理学不走,就是这一关过不去。习惯了低年级背地名的学习方法之后,到了学习地理规律的时候会非常不适应。比如在学习在学大气这一单元时,对气压梯度力这个概念的理解,就不是靠背地名能解决的了。
这个层次,强调的不是背诵,而是理解记忆。我们要把地理当成物理来学习,从最根本的大气压力的知识开始,逐步来理解气压梯度力这个概念。我们要相信地理是有规律的,地形地貌的形成、白天黑夜的变迁以及其它各种自然现象,都是在物理规律的支配下进行的。把握好了这些规律,杂乱无章的自然地理理解就会变得清晰起来。
在这个层次,《系统学习完全工具》中介绍的系统思维导图就可以发挥威力了。通过画图的方式整理知识体系,把握知识之间内在的规律,可以加深理解、梳理出清晰的思路,而且也就让知识变得很容易记忆。
能否从第一个层次过渡到第二个层次,是高年级同学能否学好地理的关键。一定要改变低年级地理靠背诵的习惯,转为理解彻底理解,我们才能真正学好高年级地理。
第三个层次:综合运用
把自然地理的规律梳理清楚之后,再来结合地图学习和理解人文地理的相关内容,就会变得舒服很多。有了地图、有了地理规律,这个时候看什么地理问题都可以很轻松了。
比如:在复习我国南、北方差异时,可从位置、范围、气候、水文、土壤、植被、资源、农作物、农业基地、工业基地或地带等方面列表进行分析综合比较;复习英国、日本地理,可从位置、范围、自然条件、工农业发展状况,首都和主要城市等方面列表进行综合比较。这些东西,看起来很复杂,实际上分解开来之后,就是两点:一是地图上的空间关系,二是受地理规律影响的经济社会关系农作物的种类是由地形、气候等决定的,首都和城市分布也和地形气候等因素密切相关。
没有好的高一,必然没有好的高考;没有高一的危机感和紧迫感,就没有高三的从容自信!那么接下来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高中地理学习方法及复习技巧,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中地理学习方法及复习技巧技巧一:抓住一轮复习,全面掌握基础知识
能力为主导,知识为基础是高考永恒的话题。高考试题无论怎样变化,都是地理基础知识的不同演绎和迁移,即使是综合试题也是在基础之上的综合。如果基础知识不扎实,就很容易在考试过程中遇到障碍。一轮复习正是对基础知识进行全面盘点的阶段,因此,同学们一定要重视这个阶段的复习,力争做到当天内容及时消化,每单元知识及时巩固,力争吃透每个知识点。
技巧二:重视地图,将地理知识落实到地图上
地图是地理学科的第二语言,高考试题也往往以地图为切入点,近年来高考试题的采点甚至出现微观、局部地区,这就要求同学们有很强的读图能力和区域定位能力。因此,同学们平时应注重读图、填图、默图、甚至描图训练,只有把所有的知识都落实到地图上,才能切实提高解题能力。
技巧三:关注时事热点、联系生活实际
地理时事热点问题、生活中的地理问题都是地理学科非常关注的问题,也是历年高考命题的理想切入点。因此我们要时刻关注这些问题,分析生活中地理事物(现象)的形成原因、提出某些问题的解决措施、了解某些工程发展的最新进展、将某些时事与相关地理知识联系起来等。同学们平时应注意经常看报,学会发现时事中隐含的地理信息,不妨可以自编一些地理时事题与同学交流、互相考查提高。
技巧四:学会用规范的地理语言表述
地理高考说明中要求进行文字准确、条理清楚、逻辑严密的表述。有的同学客观性试题做得相当不错,但进行文字表述时却常常不能到位,不是关键字抓不住,就是语言逻辑出现问题,使本该得到的分丢失。关键在于,平时就没有使用规范的地理语言进行记忆与表述。课本是我们学习规范地理语言的重要工具,从现在起,同学们应尽量使用课本语言进行表述和记忆,逐步形成良好的语言表述习惯。
高考地理复习策略1、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和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的关系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以课本为本,遵循全面、系统的原则来进行。其目的是查漏补缺、夯实基础。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则以专题为主,遵循深化、提高的原则,对学科主干知识和学科核心能力进行梳理、概括、综合、强调和训练,构建一个前后联系、主干清晰的知识网络。其目的是进一步完善学生的知识网络,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地理与文科综合的关系
贯彻"重单科复习、少跨学科综合"的原则,以提高复习的有效性和针对性。目前,文综卷命题以学科内综合为主,就是政史地知识的拼盘。因此文综复习必须坚持抓好单科的复习。当然在适当的时间进行适宜的文综训练,显得很有必要,主要是训练学生做文综试题的感觉。试卷的长度、难度、时间等要切近高考。
3.初中与高中地理知识的关系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要以人地关系为主线,以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为骨架,把初中区域地理知识有序地附着在高中地理基本原理上,形成条理化、网络化的有机体系,促进理解记忆,加强地理学科自身知识的贯通,提高知识迁移能力,培养综合意识,增强学科内综合能力。同时,也只有把具体的地理事物或现象落实到具体的区域中,才能更深刻地理解它产生的原因、特点,预测它的发展变化趋势。
在重点复习高中系统地理知识的同时,还要正确处理好初中与高中地理知识的有机结合。初中与高中的地理知识是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只要高中地理中涉及的初中地理知识,都应该掌握,绝不能含糊。要正确处理好高中系统地理与初中区域地理之间的关系,以高中系统地理为主,兼顾初中地理,当涉及相关初中地理知识时要进行串联复习,并落实到区域图上。
4.地理学科和热点问题的关系。
地理复习中要牢牢地把握学科的主干知识体系,这是解决问题的核心、基础、关键。热点问题只是试题的背景材料,是试题的"切入点"。高考命题中可用于设置的情景材料、背景材料极为广泛,因此,在二轮复习中,应把重点放在教材主干知识的复习上,可立足于学科知识,适当关注、思考热点问题,切忌刻意地去追逐热点。对热点问题的把握要注意两方面:一是能和中学地理基本原理、基本规律、基本方法有机结合的热点事件;二是长期的热点问题,比如可持续发展问题。
5、突出学科基础知识,注重查漏补缺
学科基础知识是我们应对复杂多变的高考试题的常规武器,也是我们以不变应万变的高考理念,它是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知识依托,是决胜高考的支撑点。
随着高考改革的深入和命题立意由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的转型,考生会产生一种认识上的误区,好像现在高考重能力轻知识。其实高考命题立意的变化,对基础知识的要求不仅没有降低,反而要求考生具有更厚实的基础。因为知识是能力的载体,没有厚实的基础知识,能力便无从谈起。从一轮考试结果看,考试出错的,还往往是在看似简单的基础知识上。如果我们不能跳出这一认识误区,其后果不堪设想。因此在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应考中,我们要重视基础,突出重点,善于提炼主干知识,挖掘、整理、归纳,同时加强横向和纵向联系,以干带支,形成完整的知识系统和网络。同时加强运用原理和规律解决区域中实际问题的训练。
6、梳理知识、形成体系
经过一轮比较细致全面的复习,基础知识得到了较大的充实,但没有经过系统地分类整理,要用的东西在短时间内却调不出来。针对这种情况,利用专题复习,有助于梳理知识,使之系统化、条理化,并使考生在考试中面对不同的问题情境,能准确快捷地调动和运用相关知识来解决问题。
7、加强地理学科思维和地理学科能力的训练
高考命题的视角较为新颖,问题与材料的结合较为巧妙,因此,应对高考题,需要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但有一个良好的和训练有素的地理思维习惯也非常重要。这就需要我们在平时的训练中要有意识地进行培养,从而形成地理学科思维习惯和地理学科能力。因此在复习过程中,重点应放在以下方面:①构建地理知识体系,通过地理知识的系统化、网络化、结构化、规律化、形象化、技能化的训练,培养综合分析、比较分类、归纳演绎、概括推理等地理学科的能力;②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关注社会热点,培养应用能力,如让学生掌握地理学科广泛应用和社会价值性,运用地理知识和技能,去解释一些自然现象,解决一些实际的社会问题;③加强学科联系,培养综合能力,如注重学科间知识的交叉点: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各种地理事物,从生态保护、资源开发、人力资源的利用、历史、经济发展战略、国际国内环境等方面去思考世界和我国有关地理方面的开发利用问题(如我国西部大开发、全球经济一体化、全球气候变暖与低碳经济等)。
8、掌握基本原理,训练解题思路
明确地理原理、掌握地理规律,有利于更好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因此要注意理解重要的地理原理、规律和观点,训练答题思路,提高答题水平。在建立完整的地理知识结构的基础上,总结、归纳地理原理、地理规律,弄清自然地理要素(地形、气候、水文、植被、土壤等)、人文地理要素(工业、农业、交通、人口、城市、资源、劳力、市场、技术、政策、文化等)间的相互联系,自然环境与人文活动之间的联系、影响等。
在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中要加强方法总结,进一步突出空间思维、综合思维、因地制宜、人地和谐等地理思维和思想的训练,培养学生用"地理眼光"看问题的意识,用地理思维分析现实问题的习惯。同时要加强地理阅读能力、获取地理信息能力、地理实践能力、地理探究能力等多种能力的训练。在二轮复习时还要安排地理图表阅读和绘制的专题。总结常用地理图表阅读和绘制的正确方法,加大图文转换、图图转换的训练,认真观察、填绘、阅读、分析图表,形成空间概念,提高再认区域地图和读析图表的能力。
高中地理的学习指导方法一、自然地理
对于绝大多数文科孩子来说,自然地理是大家的薄弱环节,但是其实自然地理的学习是对于原理的把握和理解,必须从推导此原理的技巧开始,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对于原理进行推导,明白了原理才能更深切的理解地理口诀,才能对口诀进行熟记;自然地理中还有一部分内容是规律理解后单纯熟记的内容,比如洋流图,对于这部分内容一定要多重复熟记,这些都完成以后还需要通过大量做练习加以巩固,从而熟练掌握这些技巧、原理。
二、人文地理
人文地理的知识理解起来比较简单,但是考题相对灵活,而且有些知识是结合区域进行考察,例如农业的考察,与区域结合相当紧密,对于这部分学习,需要夯实基础,将课本看一遍,对于不明白的概念要及时弄懂,对于有些概念要及时进行区分;然后就是对于书中提到的涉及区域的地方进行看图熟记,通过地图加深印象;在明白了概念,也熟记住地图后进行背诵,其实这个时候大部分知识都已经理解,需要背诵的内容也可以通过理解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出来,熟记已经不是你的难题。
三、区域地理
这部分的内容其实地理中的考察精髓,因为所有人文和自然的知识最终都要放到地图上进行考察,所以高考中的答题必定配备有地图。对于大部分孩子来说在明白了人文和自然的知识后因为不认识所考察的地方,不能通过所知道的原理进行解题,成为了他们进一步提高的最大屏障,所以这部分的内容特别需要进行熟记和练习。对于区域地理的知识,最好的方法就是通过地图进行熟记,通过地图熟记的地方最为牢固,然后通过进行练习加以巩固。
四、注意的问题
在地理的三部分知识都明白之后,我们最主要的问题就是明白地理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要学会总结复习方法,对地理事物的成因分析,规律总结,图像判读要领等要能够自己表述,把记忆过程变成思维过程;要动态的观察地理事物或现象,对其形成条件,组成要素,构成原理,发展过程,变化趋势等进行分析,从而掌握基本内容。
五、有计划的进行练习
很多高中学生进入高一后,会觉得地理很难学,原因是高中地理与初中的区域地理内容相差很大,初中多为“是什么,在哪里”,而高中是“为什么”,尤其高一上册的自然地理,学习时要求学生有较强的理科思维,理解难度大;刚进入高中的学生生活阅历有限,如城市学生对地形起伏、四季更替,边远地区乡村中学学生对工业布局都缺乏感性认识。其实地理很简单,可以尝试从以下几方面去做:
一、培养兴趣
无论是什么学科,兴趣是永远排在第一位的。因为只有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你才会积极思考。怎样才会爱学、乐学,“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知识感兴趣,才会爱学、乐学。因此教师必须想方设法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鼓励他们热爱它,主动学习它,才会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地理知识是自然与社会有机结合,地理课只有回归自然,走向社会,才会使学生产生持久的兴趣。课堂采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如幻灯、电影、电视、电脑,改变单纯依靠课堂教学,多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等,从教师的层面来说都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学生来说,在生活中注意观察,并尽力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去解释,就会从中获得无限乐趣。
二、课堂参与
地理不同另两个文科之处在于活,对教材知识点必须理解记忆而不要死记硬背,要达到较深刻的理解,必须在老师的指导下认真阅读,积极思考,上课时间有老师的引导,可以少走弯路,特别是进入高中以后地理中常识所占比例较初中小了,但知识更深,更系统化,更加复杂,理解难度增大;地理在如今所渗透的范围越来越广,学习地理需要的课外知识也多,如果课后自学,不知重点、难点和课外常识等,必定造成时间和精力的浪费。
学习地理决不能等全部学完后再回头复习,这样你是决不会理解课本知识的,你会发现学地理很难。可是如果你把地理当天的内容当天就理解消化,那就又是另一番景象了。你每理解一点知识就在你脑子里更明确一些,日积月累就会培养成为你的地理思维,那么学习地理就会易如反掌了。根据记忆规律,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也是很有必要的,通过预习可以提前知道教材内容概貌和自己不懂之处,便于上课分配注意力,因为上课时间每一分钟注意力都很集中是做不到的,上课有明显的节奏感,必须将劲用在刀刃上,把精力最旺盛的时间放在重难点上。高考虽然是能力立意,但注重基础,地理基础知识包括基本概念、基本事实、基本原理和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等,因此,复习中应多看书。实践证明,自觉做到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可以大幅度提高学习效率。
三、关注热点
关注人类生存与发展过程中重大问题和最新的地理学研究与发展动态,揭示地理学与社会经济、人文现象之间存在的联系,是地理学习者应该具备的素质之一,这一素质的考查是通过热点反映出来的。
热点问题是高考试题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高考试题从不回避热点,许多引起人类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总是以不同的形式出现,所以我们学习地理,要时刻关注社会热点问题、生活中的地理等。社会热点问题很多,当今三大热点问题:人口、资源、环境都与地理学有密切联系。具体的如“三农”问题、城市化问题、环境问题、人口问题、资源问题、能源问题、自然灾害等问题。分析其产生的地理背景,分析某些地理事物的形成原因,提出某些问题的解决措施。因此,在高三后期复习中,必须联系社会热点问题,用敏捷的思维、锐利的眼光捕捉与区域地理相关的社会热点和焦点问题,并将其去伪存真,去粗取精,有效地融入到复习之中。
四、善于用图
地理高考内容分为四个部分,即自然地理和地图、人文地理、世界地理和中国地理。一般情况下,高考试题组成是用初中地理提供素材。区域地理是高考重点要考查的内容,区域差异性又是地理学科的基本原理,由此可见,区域地理在整个高中地理的学习中所占的地位是十分重要的。运用地图又是地理区别于其他学科的重要特征,因此,我们在进行地理教学和复习时,尤其是在进行区域地理的教学和复习时,更应重视地图的运用,要求学生会读图、析图、说图、填图,学会从地图中提取有效的信息,解决有关的问题。
从历年高考地理试题中,可以看到有很多试题直接或间接考查地理事物空间分布知识。地理图表有地理地图、景观图、示意图、统计图等类型。因此,我们在学习时,要经常运用图表,养成运用地图学习地理的习惯。
关键词:高中地理 教学模 创新 高中地理 培养
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常常存在学生观察、分析、想象活动停留在肤浅阶段,难以深入;在讨论问题时,往往启而不发,进展缓慢。造成这些情况的原因很多,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未能很好地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加学习活动,教学模式较陈旧。要使学生在课堂上能积极主动地投入教学活动中去,培养他们取得独立、主动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是很重要的,教师应不断地创新教学模式,帮助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
高中地理教学模式创新的对策。
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教师应向学生讲解阅读的重要意义,强调形成良好的习惯对获取知识、增强能力、提高成绩的巨大作用。让学生在思想上高度重视阅读,选择适当的阅读方法,遵循学生阅读与教师讲授紧密联系的原则,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时,应根据课本知识和学生学习能力的实际水平,选择简便易行、灵活多样的阅读方法,让学生做起来难度不大而有趣,费时不多而收获大。在学生阅读地理知识以后,教师应结合课本内容即时组织学生讲解,肯定学生的阅读成绩,总结经验,让学生体会到阅读的确使自己处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赢得主动权,并有利于自己阅读理解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自学能力等能力的提高,有利于学习成绩的进步。
语意阅读法。这种阅读方法就是让学生用类似学习语文的方法去阅读地理课文。语意阅读法主要适合于课本篇幅较长,但知识点不多,层次比较清楚的章节或段落,如高中地理下册的一些章节。对重要的要领可做句子成份分析,找出关键词,对看不懂的疑难问题作上标记。教师在课堂上要提出一些问题对学生课前阅读进行考查,检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对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必要的讲解。对于知识简单的课本内容,采取语意阅读法让学生可以节省时间,避免教师讲解过多而使学生产生枯燥无味的感觉。
提纲阅读法。对理论性强,阅读理解难度较大,学生一时难以把握的教材,为降低难度,便于学生掌握,可建议学生采用提纲阅读法。这就是教师在课前就教材内容精心设计好读书提纲,理出主要知识点,为学生阅读指出思路,从而达到降低学习难度的目的。采用提纲式阅读法,学生依据提纲,带着问题去看书、读图,并完成一定的要求,然后让学生提出各自的见解,进行讲解。最后由教师归纳意见,得出正确结论。这样,课堂气氛生动、活跃,学生的主动性充分发挥,学生对重、难点知识理解得更透彻,掌握得更牢固。
地图阅读法。地理和地图关系十分密切,地理课本上有许多的插图,还有学习地理知识的重要工具地图册。地图阅读法就是要求学生在阅读地理知识的时候,充分重视地图的作用,认真读图,分析地图,理解、记忆地图,从地图上获取地理知识、地理信息,并能够做到图文转换,应用地图说明地理问题,寻求各种地理规律、地理特征和地理成因的答案,也能把图转换成文,用语言文字准确叙述图所揭示的地理事物的分布、地理规律和地理成因等。以提高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
指导学生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地理课本是学生获取地理知识的主要来源,也是回答地理问题的主要依据。地理课可以通过让学生认真阅读地理课本知识,做课前学习笔记,然后教师加以指导,指出不足,帮助学生提高成绩。总之,以学生阅读为主的教学模式,把阅读作为地理课堂教学中一个重要环节来抓,并反复坚持,不断改进,就能让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就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从而达到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
创设多样地理情境。激发学生地理思维根据新课程要求,我们在“分组合作自主学习”教学模式实践过程中,特别注意摆正教师的角色位置,做学生学习活动的服务者,紧紧围绕教学中心内容,创设形式多样的地理新情境,帮助学生讨论、探究,形成自主学习的氛围,注重导学、助学、组织和管理教学,这是“分组合作自主学习”教学模式顺利进行的重要前提。创设问题情境必须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学生认识特点等。要使创设的问题情境真正成为促进整个学习任务顺利完成的有效环节,就必须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如在复习“大气环流”时,可以借助多媒体,先设计局部地区、海陆之间、山谷山坡的热力环流示意图,再扩展到地球赤道与极地之间,然后提问:如果(1)地球不自转,(2)太阳直射点不移动,(3)地球无海陆之分,那么,全球范围内的大气环流是怎样的?有何特点?如果依次去掉条件(1)、条件(2)、条件(3),气压带、风带又会怎样改变?这种改变对亚洲东部的大气环流将产生怎样的影响?如在讲到印度农作物的分布时,课件展示印度农作物分布,展示各种农作物的图像,让学生拖动农作物的图像到地图正确的位置上。创设动态图像不仅能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而且加深了他们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一、兴趣培养
无论是什么学科,兴趣是永远排在第一位的。因为只有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你才会积极思考。怎样才会爱学、乐学,“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知识感兴趣,才会爱学、乐学。因此教师必须想方设法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鼓励他们热爱它,主动学习它,才会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地理知识是自然与社会有机结合,地理课只有回归自然,走向社会,才会使学生产生持久的兴趣。课堂采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如幻灯、电影、电视、电脑,改变单纯依靠课堂教学,多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等,从教师的层面来说都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学生来说,在生活中注意观察,并尽力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去解释,就会从中获得无限乐趣。
二、课堂参与
首先,从时间上来说,课堂是地理学习的主阵地。
其次,地理不同另两个文科之处在于活,对教材知识点必须理解记忆而不要死记硬背,要达到较深刻的理解,必须在老师的指导下认真阅读,积极思考,上课时间有老师的引导,可以少走弯路,特别是进入高中以后地理中常识所占比例较初中小了,但知识更深,更系统化,更加复杂,理解难度增大;地理在如今所渗透的范围越来越广,学习地理需要的课外知识也多,如果课后自学,不知重点、难点和课外常识等,必定造成时间和精力的浪费。
学习地理决不能等全部学完后再回头复习,这样你是决不会理解课本知识的,你会发现学地理很难。可是如果你把地理当天的内容当天就理解消化,那就又是另一番景象了。你每理解一点知识就在你脑子里更明确一些,日积月累就会培养成为你的地理思维,那么学习地理就会易如反掌了。根据记忆规律,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也是很有必要的,通过预习可以提前知道教材内容概貌和自己不懂之处,便于上课分配注意力,因为上课时间每一分钟注意力都很集中是做不到的,上课有明显的节奏感,必须将劲用在刀刃上,把精力最旺盛的时间放在重难点上。高考虽然是能力立意,但注重基础,地理基础知识包括基本概念、基本事实、基本原理和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等,因此,复习中应多看书。实践证明,自觉做到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可以大幅度提高学习效率。
三、关注热点
关注人类生存与发展过程中重大问题和最新的地理学研究与发展动态,揭示地理学与社会经济、人文现象之间存在的联系,是地理学习者应该具备的素质之一,这一素质的考查是通过热点反映出来
热点问题是高考试题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高考试题从不回避热点,许多引起人类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总是以不同的形式出现,所以我们学习地理,要时刻关注社会热点问题、生活中的地理等。社会热点问题很多,当今三大热点问题:人口、资源、环境都与地理学有密切联系。具体的如“三农”问题、城市化问题、人口问题、资源问题、能源问题、自然灾害以及2013-2014亚洲与世界上出现得越来越严重得环境等问题。分析其产生的地理背景,分析某些地理事物的形成原因,提出某些问题的解决措施。因此,在高三后期复习中,必须联系社会热点问题,用敏捷的思维、锐利的眼光捕捉与区域地理相关的社会热点和焦点问题,并将其去伪存真,去粗取精,有效地融入到复习之中。
四、用图熟练
地理高考内容分为四个部分,即自然地理和地图、人文地理、世界地理和中国地理。一般情况下,高考试题组成是用初中地理提供素材。区域地理是高考重点要考查的内容,区域差异性又是地理学科的基本原理,由此可见,区域地理在整个高中地理的学习中所占的地位是十分重要的。运用地图又是地理区别于其他学科的重要特征,因此,我们在进行地理教学和复习时,尤其是在进行区域地理的教学和复习时,更应重视地图的运用,要求学生会读图、析图、说图、填图,学会从地图中提取有效的信息,解决有关的问题。
从历年高考地理试题中,可以看到有很多试题直接或间接考查地理事物空间分布知识。地理图表有地理地图、景观图、示意图、统计图等类型。因此,我们在学习时,要经常运用图表,养成运用地图学习地理的习惯。
教学实践表明,高中生在地理学习上会或多或少地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影响他们学习地理的成效。在这些问题中,有些问题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对这些普遍性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和归纳探讨,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
一、学科认识偏差导致学习兴趣缺乏及对策
当前,有不少学生家长和教师有这样一种错误认识,他们认为因为高考必考语文、数学、英语三门学科,所以它们是重要的科目,务必要多花时间学好;而包括高中地理在内的其余科目是次要的科目,学得好不好都无所谓。受家长和教师的影响,学生也会对地理学科产生认识偏差,认为地理比起上述三门学科来没有那么重要,可以不用花那么多的时间去学习,甚至特意减少花在地理学科上的时间和精力,以保证其他所谓的重要学科的学习,进而弱化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当学生对于地理学习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的时候,学生就很难学好地理,长此以往,学生对地理学科就失去了兴趣。这样一来,由于受学科认识偏差的负面影响,学生在地理学习上就可能会慢慢形成一个恶性循环:消极被动一难于学好一失去兴趣一更加消极被动。
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教师要端正学生对地理学科的认识,让学生明白地理学科的重要性。地理学科在高中阶段属于文科范畴,但在大学阶段却被划进理科的范畴,由此可见,地理学科是一门文理综合的学科。因此,学好地理学科有利于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尤其是当前全社会都强调保护环境、人与自然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这更彰显了地理学科的重要性。其次,教师要优化地理教学,完善教学方法和手段,改进教学方式,着力挖掘高中地理知识的内在吸引力,把丰富多彩的地理知识和地理现象形象生动地展现在学生眼前,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新奇感,从而培养他们对地理学习的兴趣。例如讲授“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时,一般情况下可利用教学挂图和简笔画来辅助教学,在这种情况下有可能教师讲了好久学生都不一定能搞清楚,更不要说激发学生的兴趣了。此时可利用多媒体技术形象地把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的运动情况动态地模拟出来。显然,这种动态的模拟展示比起静态的挂图和简笔画更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学习方法不当导致学习绩效差及对策,
有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虽然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就是学不好,或者是学得很吃力、很辛苦,学习效果也很差,可谓是事倍功半。究其原因,就在于学习方法不当。如有的学生在高中阶段仍然延续了初中阶段的学习方法,只知道死记硬背,不重视对知识的理解和融会贯通,这种学习方法对于学习人文地理来说还可以,但是用来学自然地理就不行了。还有些学生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课前不预习、课后不复习,只知道在课堂上听教师讲课和课后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这种被教师牵着鼻子走的消极被动的学习习惯,当然易导致地理学习上的低效。
任何一门学科都有其自身的特点,要想提高学习效果,就要针对学科特点采用恰当的学习方法。第一,要采用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方法。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因此地理学科具有明显的实践性,人们可以在实际生活中观察到许多有趣的地理现象,同时也可以在实际生活中学到许多有用的地理知识。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将课本中的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活学活用。第二,要学会使用地图。与其他学科相比较,地理学科的一大特点就是课本中有大量的地图。地图在地理学科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地理学习离不开地图,识图、用图是地理学习中最重要的基本技能。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地理学习中做到图文结合、图不离手。第三,养成良好的日常学习习惯。教师要引导学生坚持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并形成习惯。
三、基础不牢导致学生难于进一步发展及对策
在初中阶段,学校、教师、学生都对初中地理的教与学不够重视,结果就是学生的地理基础不牢固。具体表现为学生对初中地理的基本知识不了解,对于必须牢记的基本地理事实和数据记得不清楚、不准确,对于必须理解的知识点理解得不够透彻;学生的地理基础技能缺乏,很多学生不具备阅读地图、使用地图的技能;学生的地理思维没有得到发展,不能很好地把所学知识前后联系起来,更谈不上深化和拓展。
针对学生基础不牢固的情况,可以从几个方面来着手应对:首先要帮助学生树立起一定要把高中地理学好的决心和信心;其次要引导学生在努力学习高中地理知识的同时,抓紧时间查缺补漏,做好学习计划,尽快把初中没学好的地理知识补回来;最后要教会学生学会自学,锻炼他们的自学能力,帮其养成积极思考的习惯,不断提升他们的地理思维能力。
关键词:高中地理 学科特点 正确认识 学习方法
相对于初中地理的“简单”来说,高中地理确实让不少学生头疼,感觉到很难,这与高中地理的学科特点和同学们对地理学科的不正确认识而导致的不正确的学习方法有关。高中地理学习也是一个探寻真理、获取知识的研究性学习过程,使学生自身学习素质不断完善和提高。一方面,每个人的知识基础不同,思维品质不同,生活的感性经验不同,因此几乎不可能找到一种能适合所有人的最佳学习操作模式,学习方法的具体操作方式只能是因人而异;另一方面,在学习过程中,除了要掌握一般性的学习方法外,要特别注意本学科的学习方法,因为不同的学科特点不同,只有针对学科的特点来讨论学习方法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因此,有必要对学生的学习方法进行指导。
一、地理的学科特点
通过高一年和高二年地理学习,我们发现有相当一部分同学的地理学习方法存在一些问题,其原因之一是对地理学科特点缺乏了解,由此对地理科学习产生了一些误解。
误解之一:认为地理学科是一门背记的学科,只需考试前的突击背书即可考得高分,这点已被考试证明是行不通的,
误解之二:认为地理学科是一门文科学科,不少同学用学习语文、历史、政治学科的方法来学习地理,结果表明效果也是不理想的。
因此,要想学好地理,首先要对高中地理的学科特点有一个比较正确的认识。高中地理的学科特点主要可概括为以下几个特点:
1.学习的侧重点是掌握“有什么规律”、“为什么”、“怎么办”的问题。初中地理更多的是学习“在什么地方”、“有什么样的事物”、“有什么特点”等问题,因此不可避免地涉及大量记忆性的内容,因此其学习方法的侧重点就是解决怎样科学地、高效地记忆这些地理事实材料。
而高中地理侧重解决的是地理事物的规律及其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通过探究这些规律的形成原因来为形成人类的相应对策服务。也就是说,应侧重于通过多因素的综合分析、归纳那些繁杂的地理事实材料,从中推导出一些规律,从本质上掌握其成因,最后形成人类生产生活的相应对策。可见,高中地理的学法核心是在记忆基础上的理解和应用。
2.无论自然地理或是人文地理都表现为以人地关系为主线的显著特点。几乎所有的地理问题都跟人类的生产、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学习地理必须紧扣这条主线。
3.许多地理问题都有知识与能力的跨学科特点。自然地理部分主要与数学、物理、生物学科联系较多,人文地理主要与政治联系较多,对于我们面临高考意义尤其重大。
二、高中地理一般的学习方法
1.重点学习内容。
(1)地理基本概念方面:地理基本概念有能说明某种特殊地理现象的特定概念,如太阳高度、正午太阳高度,低气压、高气压、地球的自转、公转等;有反映某种地理事物类别的特定概念,如气候类型、陆地水类型、自然资源类型、农业地域类型等。有些地理基本概念容易混淆,指导时应说明概念的差异,特别是要注意这类概念的内涵与外延的分析。比如太阳辐射强度与气温,太阳辐射强度是地面获太阳辐射能的多少,它与太阳高度有关,与大气削弱有关;而近地面气温与地面获太阳辐分别表示自然资源和能源,它们相交而不重合,这样采用图示的方法加以指导,简单有效。
(2)地理基本规律与基本原理的理解与应用方面:“理解地理基本规律和基本原理,运用所学地理及相关学科知识和观点,用地理事实材料,简明地推导或定性地说明地理规律与原理”是地理高考十大能力要求之一,而这一类能力要求的试题在自然地理中体现最多。这一部分知识较难,但规律性较强,多采用理科的方法复习。
(3)地理基本技能方面:等值线的分析应用、各类图表的绘制与判读、各种地理示意图的绘制与判读、图文转换与图图转换能力等等,都可以依据学生的思维进行指导。
一、目前高中地理学习评价体系存在的弊端
高中地理学习评价是高中地理课程评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国虽然在基础教育学习评价体系上进行了多次改革,但是现在的高中地理学习评价体系还存在很多弊端。
1.评价对象被动。现行高中地理学习评价体系过分强调教师在评价中的作用,忽视了学生在评价活动中的参与性,导致学生对评价产生了一种应付、厌恶、排斥、恐惧、逃避,甚至欺骗、弄虚作假的消极态度和不正当行为。
2.评价标准机械。现行高中地理学习评价体系是用一个标准去评价、要求所有的学生,过分地强调评价的共同性及普遍性,忽视了学生的个体特征和个体差异,忽视了评价对象的丰富性和多样性,严重阻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3.评价方法单一。现行高中地理学习评价体系过分注重定量评价,如试卷测试打分评价,忽视了许多有效的定性评价方法,如学生自我评价等。
4.评价重心偏离。现行高中地理学习评价体系过分重视对学习结果的评价,忽视了对学习行为、学习过程、学习情感的评价,忽视了对分析地理问题、解决地理问题这些能力的形成性评价。
5.评价功能失调。现行高中地理学习评价体系过分强调甄别和选拔的功能,忽视了评价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教学效率等方面的功能,如过分关心考试分数,而没有对考试中反映出来的问题进行分析、反思、解决。
二、新课程下高中地理学习评价的基本理念
解读新课程下高中地理学习评价的基本理念是构建新型高中地理评价体系的前提。只有领会了新课程下高中地理学习评价的理论精髓,才能构建科学合理的高中地理学习评价体系。
1.注重评价的过程性。评价不仅要重视学生的学习结果,还要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将总结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相结合,重视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评价。
2.注重评价的发展性。评价要面向未来,即要注重评价的发展性。教师要与学生建立相互信任的合作关系,制订大家都认可的学习发展目标。教师可通过适当的评价方法和手段使学生不断发展、进步,达到预定的发展目标。
3.注重评价内容的多元化。《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强调,要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各方面、多元化的评价,关注学生在学习和实践过程中各方面能力的提高和发展,如对学生的参与热情、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学习结果、积极性、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等多方面进行评价。
4.注重评价方法的多样化。《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强调,把评价渗透到地理学习过程的各个环节,不同领域选用不同的学习评价方法进行评价,将考试评价方法与其他评价方法相结合,改变过分注重分数与等级的唯一评价方法。改变过分注重量化的现状。
三、新课程下高中地理学习评价的方法
高中地理学习评价的改革是新课程改革的重点内容之一,为促进高中地理课程多种目标的达成,不同评价领域要采取不同的评价方法。
1.观察法。教师要对每一位学生在高中地理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方法进行观察、记录,并进行评价。教师可根据观察到的情况了解影响学生学习进步的因素,帮助学生分析原因,引导学生走出困境。
2.实践法。社会实践活动是高中地理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课堂教学的延伸、补充和提升。教师要对学生实践前的方案设计、实践中的动手能力、实践后的成果交流等进行评价。
3.自评法。学生对照教师事先提供的标准(标准可由师生共同探讨制订)对自己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学习结果进行自我评价。自评法可以促使学生自我反省、发现自身的不足,并为弥补自身的不足而努力奋斗,增强自我管理、自我调控的能力。
学困生的心理分析
1.智力活动品质不良。大多数学困生在地理知识的学习过程中,不善于独立思考、思维缺乏灵活性、读图能力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差、注意力不集中、接受外界信息反应慢等。这就造成了这些学生知识面越来越窄,学习效率越来越低的后果。
2.意志力薄弱。意志是自觉地达到目的的心理过程。优秀学生一般都具有坚强的意志,他们能够克服困难、战胜自我,从而达到预期目的。而学困生意志力较低,导致学习成绩随之下降。
3.学习态度不良。学习态度是学生在个人经验基础上形成的对学习活动比较稳定的反应倾向,它从上课、作业、自学等方面表现出来。大多数地理学困生的态度主要表现在:一是缺乏学习自觉性,学习处于被动的地位,依赖督促,很少主动学习;二是缺乏自控力,既不能控制自己那些妨碍学习的情感和行为,又不能支配自己克服学习上的困难;三是缺乏持之以恒的精神。对待学习常是虎头蛇尾、畏难退缩、有始无终。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学习态度与学习成绩成正比例关系。由此可见,学习态度不良是造成学生地理学习困难的重要心理原因之一。
4.情感消极。人都有自尊心,学困生也不例外。由于学习上不断地受挫,加之老师的批评指责和同学的冷眼,所以学困生很容易产生消极情绪。这种消极情绪不断积累会严重妨碍学习效果,同时也会渐渐地形成自卑的心理。
针对学困生的心理情况,怎样进行教育引导呢?
一、培养地理学困生的自控能力
首先要培养学困生的意志力。教师要严格要求地理学困生控制自己的行为,无论课上还是课下做到尽可能不违纪。如有违纪,教师要及时与学生沟通,帮助学生改正。教师要经常给学困生讲一些激励性的故事,使学困生克服学习上的心理困难等,排除干扰,努力学习。其次,培养学困生的注意力。使之做到上课不分心,能积极配合老师进行教学活动。最后,培养学生对自己情感的控制能力。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控制不良情绪,理智、冷静地控制情感,使之有利于自己身心健康,学习进步。
二、培养学困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动机”。如果一个学生具有稳定的、持久的地理学习兴趣,那么他的地理学习动机也必然具有相应的稳定性。因而,必须把激发地理学困生的地理学习兴趣摆在至关重要的地位。对于地理学困生来说,培养地理学习兴趣的任务格外艰巨,如何形成稳定而又持久的地理学习兴趣?我认为可以采取以下几个策略:一是创设愉悦的课堂氛围,引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愉悦是一种积极的学习氛围。它能使学生保持良好的学习兴趣,激活智力活动,巩固所学知识。要创设愉悦课堂的氛围,必须要求教师一方面通过各种手段创设悬念激发学生的兴趣。另一方面还要求教师爱学科、爱学生。课堂上要富有感情、趣味盎然地去教学、去关注每一个学生,让学生在爱的海洋里享受知识的滋润。二是从地理学科作用出发,把地理知识的学习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与社会的热点相结合,增加地理学习的实践性、应用性、探索性和研究性。
三、对学困生进行学法指导
授人以鱼,不如教人以渔。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对学困生来说尤为重要。因此教师要注重对学困生在学习方法上的指导。具体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记忆方法的指导。地理学的概念、名称很多,怎样记忆呢?必须寻求有效而灵活的记忆方法。那学困生怎样有效地学习呢?应该先理解后记忆,并学以致用来解决实际问题,从而体验到学习地理知识的乐趣。对于记忆的方法,例如用形象记忆法记忆我国省区轮廓,黑龙江像天鹅、青海像兔子、陕西像跪俑等。在河流的教学中,指导学生读图并画图,黄河干流像“几”字,长江干流似“v+w”形,交结点是三峡。这样学生在头脑中就形成了一幅生动鲜明的印象画。
2.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指导。地理学困生难以做到学以致用的最根本原因是对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迁移能力较差。地理教学的根本目的不是死记硬背地理基本概念和原理,而是使学生能在新情境中利用所学技能、知识去解决问题,即实现地理学习成果的迁移。
3.理论联系实际的指导。在地理教学中,地理教师应根据地理学困生的实际情况,把地理基础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用学生身边发生的活生生的地理现象来强化对地理基础知识的理解,将地理基础知识融入学生的内部知识体系,进而转化为能力。
四、激励学困生积极进取
我从事高中地理教学工作已20年有余,经历多届的高一年教学,作了不同的尝试,每一届的地理第一节课都要琢磨很长的时间,精心设计,赋予第一节课以更多的想法,目的都是想让自己的地理课对学生产生最大的吸引力,让学生喜欢地理学科,想学地理,轻松学好地理,把学生的心留住。现以2010级的高中地理第一节课来进行分析。
一、转变学生学习态度,让其觉得地理课很有趣
学生告别初中三年的学习和生活,进入高中学习阶段。初中义务教育地理课程设置在七、八年级时学习世界地理与中国地理,并在八年级下学期期末结束地理学科学习。由于种种原因,在初中,不管是家长还是学生本人,甚至学校其他科目的老师,都认为地理是“副科”“次科”,客气一点的说法是“小科”,很不重视,大部分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认为地理只是背一背就能通过的学科,学生是有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但根本谈不上具备地理学科的学习方法、思维习惯,更没有养成相应的学科素养。初高中都是基础教育有机整体的一个组成部分,但二者在课程总目标、课程设置、知识体系、学习方法、评价手段等方法既有联系,同时也存在明显的差异。所以,高中地理第一节课对于刚进入高中学习的学生而言,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新课程实施最终的环节就是要落实到课堂教学,高中地理学科教育的主旨和功能是通过学科的教学活动过程来实现的。《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提倡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合作的学习态度。
第一节课我设置了第一个环节:留心:我们的身边皆是地理学问。
“2010年上海世博会”――我看世博,让学生畅谈自己看世博的经历和感受,然后再引用冰岛和沙特馆加以比较分析,看世博,看什么,怎么看,和学生初中所学的地理知识、技能联系起来,以及与今后所学的地理学科密切联系,激发了学生学习地理的激情,对高中地理的学习产生兴趣和期待。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提到:兴趣的秘密何在――你应当努力使学生自己去发现兴趣的源泉,让他们在这个发现过程中体验到自己的成就,这件事本身就是兴趣最重要的源泉之一。我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和个体差异,充分利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手段,增加地理学科的直观性。让学生明白地理是什么,地理就是我们身边存在和发生的点点滴滴,不难学,而且很有趣。
二、树立科学严谨的态度,学习对生活有用、终身发展的地理
《地理教育国际》指出:“几乎所有学科――经济学、政治学、法律、技术或其他学科――都受到国际性和环境方面的影响,因此学习这些学科的学生必须具备地理素养。未来的专家们,例如国际事务专家或环境保护专家,必须接受特别摄入的地理学习研究”。
第一节课我引用学生关心又疑惑的美国2009年的灾难大片《2012》人类面临灭顶之灾――飓风、洪水、火山喷发、地震、海啸引发学生思考。2012年12月21日真是世界末日吗?玛雅预言,你信吗?
玛雅预言是什么?神秘预言一:世界末日;神秘预言二:两极倒转;神秘预言三:天体重叠;神秘预言四:未知行星撞地球;神秘预言五:太阳风暴袭击地球;神秘预言六:玛雅人真的预言过2012年是世界末日吗?
2012年12月21日是一个怎样的日子?(闰年冬至日)两极倒转是怎么回事,可能吗?天体重叠,天体是什么?未知行星撞地球,行星是什么?怎么个撞法?太阳风暴袭击地球,什么是太阳风暴?袭击地球将产生什么现象?会导致世界末日吗?通过学习,这些疑问将在必修1第一章行星地球中了解到。
――泉州会发生大地震吗?谣言:2010年8月13日泉州发生大地震,人心惶惶。
泉州地处我国东南沿海地震活动最频繁的地震带(长乐――诏安活动地震带)与台湾岛多地震的原因有所不同。
今年泉州好热!――引入中央气象台8月21至8月30日近10天全国气温距平实况图进入比对分析。
盼望已久的台风来了!(圆规的生成地与路径、莫兰蒂的强度大,破坏严重,几个台风接踵而来……引发的洪涝、风暴潮、山区的泥石流、滑坡等)
高中学生在心智发育和认知能力上与初中有着明显的差异,高中生喜欢作风民主、公正平等、严格友爱、幽默诙谐、知识渊博、方法多样、深刻生动的教师。学生是课堂舞台的主角,教师的主导作用在于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启发学生的积极思维,善于提出问题,揭示矛盾,适度进行深层次的探究。特级教师王树声提出: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发挥主动性――要学;激发学习兴趣,调动积极性――爱学;教会学习方法,培养独立性――会学;养成好习惯,形成自学性――想学。对此我深有同感,只有让学生活动起来,主动学习、积极思考、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课堂才具有生命活力。学生明确了自己的课堂主体地位,积极参与,充分发挥多元智能,动脑、动手、动口,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充分交流、沟通,设置问题与情境,启发学生的“愤懑心理”,深度探究,做到“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关注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可贵的生成,激发学生头脑风暴,让思想碰撞出智慧的火花,进行有意义的学习。
三、引导学生学习方法,利用思维导图进行有效教学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的总目标是:“要求学生初步掌握地理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获得地理基本技能,发展地理思维能力,初步掌握学习和探究地理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技术手段;增强爱国主义情感,树立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高中地理学什么?怎样能学好?正确的学习方法、良好的学习习惯能让学习轻松有效。第一节课,我用思维导图引导教学过程,认真进行教学设计,把高中地理学科学什么,地理各模块、各章节、各要素、人地之间的关系制作成思维导图,展示给学生,并简单说明思维导图的制作方法,及其今后思维导图在教与学中的应用。让学生掌握地理学科的基本学习方法――综合分析、比较分析、归纳、推理等,构建地理学科思维,学会根据地理环境的组成因素综合分析地理区域特征及其成因、归纳推理地理因果关系、地理原理和规律,把区域及其地理事象的“地”和“理”有机整合,形成“在哪里”“有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地理觉察能力,能对存在的问题和原因提出解决的措施和建议。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地理,培养地理能力和素养,让学生感觉到自己只要用心,地理学科不难学,同时通过学习形成地理素养和品格,最终的目的是培养具备现代公民的地理素养。
高中生热情活泼、兴趣广泛,思维敏锐,信息更新快,好奇心强,对身边的、国家的、世界的许多事情,有着自己独特的思想,接受新事物快,地理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把热点等问题引进课堂,提升学生辩证思维与辨别是非的能力,树立科学严谨的态度,培养责任感和使命感。高中地理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包括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满足学生不同的地理学习需要;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强调信息技术在地理学习中的应用,创造有利于学生形成地理信息意识和能力的教学环境;注重学习过程评价和学习结果评价的结合等五个方面,许多时候这些理念要借助课堂教学自然渗透,潜移默化,而不是单纯的说教与灌输。
四、发挥人格魅力,让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
作为教师要关爱学生,为学生着想,了解学生的需要,选用与学生生活贴切的案例作为教学情境,深入浅出,解决学生的思维困惑,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让其喜欢学习,轻松学习。
叶澜教授在《新基础教育》一书中提到:让教育还原为本色的教育,就是尊重、实践教育规律。让教育成为接受者愉悦接受的教育,就是以学生健康发展为本。让教育成为师生互动的教育,就是追求师生共同发展……培养学生的质疑问难;促进师生的有效互动;实现学生的“书本世界”与“生活世界”的沟通……从学生第一节课后对我的尊重和对地理学科的喜爱,让我感到这次的课堂较为成功,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教育是崇高的事业,需要我们无私的奉献,教育是科学,需要我们努力探究,教育是艺术,需要我们不断创新。上好第一节课,仅仅是高中地理教育教学的良好开端,让学生留恋每一节的地理课堂,舍不得下课,期待下节课的到来――这是当老师的最高境界,也是我作为一个教师为之奋斗的目标。
参考文献:
1.转变观念,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学校教育的主体就是教学活动,而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设计者,影响着整个教学过程,在教学过程中起着引导和帮助的作用。同时,教师又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评价者,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直接影响。所以教师在学习活动中要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将传授知识与指导学生自学的关系处理好,着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引导学生进行质疑、高效的探究。
比如,学习“自然资源与人类”一课时,我并没有开始就为学生讲授课本内容,而是先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通过自学,大部分学生可以明确相关的学习目标。但是对土地资源与人类活动的关系这部分内容,学生处理得并不好。所以,我为学生进行了详细讲解。在这样的学习方式中,我将自己定位在“导学”的位置上,时刻遵循“先学后教”的原则,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自学能力,还帮助我确立了学生的自学能力与自学水平,找到了辅导学生的学习目标。
由此可见,教师要正视自己在地理课堂中的角色定位,不仅要充当地理教学的组织者,更要做学生学习的促进者,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张扬个性,促进学生身心发展。
2.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自学欲望与兴趣
在高中地理学习中,很多内容抽象难懂,学生总会生出畏难情绪,因此对地理学习失去兴趣。但是兴趣又是学生学习地理的最佳动机,是学生进行积极探索的强大动力。所以教师要利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着力培养学生的自学兴趣。教师要想方设法将学生带入五彩缤纷的“花园”,让学生领略地理的内在魅力,而不是雾里看花,在门外观望。情境的创设,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过程中,占有特殊地位。
比如,在“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南水北调为例”一课的学习中,为了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我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了我国人口与城市的分布图、我国东部人口与经济的发展情况。然后,我又为学生播放了关于西气东输的视频,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我国资源的跨区域调配工程。在多媒体设置的情境中,学生在观看之后会主动思索,对本课内容不会一无所知,从而提高了学习兴趣。同时,我还对视频中的内容做出了相应的提问,在他们猜测自己的答案是否正确的过程中,也会对学习内容表现出强烈的学习欲望。
实践证明,在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中,学生的认知感觉会更强烈,地理课堂也会变得更加轻松与活跃。不过,并不是每一节课都必须创设教学情境,有的教学内容并不适合,需要教师灵活地把握与运用。
3.注重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自主探求学习方法
在高中地理学习中,学习方法对学生的学习有着重要的影响。地理的学习方法与其他学科有很多相似的地方,课前自主预习、理解基础知识与概念,是最基本的学习方法。但是它与其他学科又有不同的地方,地理学科的第二语言――地图是学习地理的重要手段之一,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让学生的学习效果达到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