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藤野先生

藤野先生

时间:2023-05-29 17:33:33

第1篇

1、《藤野先生》回忆作者在仙台留学时期的生活,记叙了作者与藤百野先生的相识、相处,离别的过程和对他的怀念。

2、鲁迅初到东京时,看到的是清国留学生在饱含中国人的耻辱的上野公园的樱花树下的度身影,听到的是留学生们傍晚学跳舞的喧闹。这让鲁迅甚为厌恶,也正是这样,他去了仙台,在那与藤野先生相识。

3、藤野先生的衣着模糊,他为鲁迅添改讲义,他就正解剖图,他关心解剖实习,他了解中国女人裹脚。

4、这篇散文回忆了作者对藤野先生的真挚怀念,赞扬了他正直热诚、治学严谨、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的高尚品质。作者追述了自己弃医学文的思想变化,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

(来源:文章屋网 )

第2篇

1、作者通过怀念藤野先生,赞扬藤野先生没有民族偏见的伟大性格和正直、热忱、高尚的品质,回顾了自己在日本求学时期探索救国道路和思想转变的过程:为了祖国的前途和命运,毅然地放弃了跟随生平最敬爱的老师一一藤野先生学习医学,摈弃了科学救国的改良主义道路,改为从事文艺运动以唤醒人民群众起来革命;从而激励自己要永远不忘革命的初衷,决心同封建及帝国主义势力斗争到底。

2、文章一开头就写目击东京“清国留学生”的醉生梦死,激起自己想“到别的地方去看看”的原因。接着写去仙台医学专门学校,这是此文的主体,着重写藤野先生对自己的关怀、教育的深厚情谊,以及放弃学医的思想变化原因。这部分在写藤野先生之前,叙述了从东京去仙台的途中所见以及在仙台医专所受的优待。最后“从离开仙台之后”到结尾,写出了鲁迅对藤野先生的深深怀念以及藤野先生给鲁迅的激励和鞭策。鲁迅回国以后,之所以没有和藤野先生通信和寄照片,这是“因为状况也无聊,说起来也无非使他失望,便连信也怕敢写了。”这里透露了作者对辛亥革命后中国依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现状的失望和不满,从而也觉得无法报答藤野先生对自己对中国人民的关心和期望,含蓄的笔调更加强了文章思想的深度。接着写对藤野先生的敬仰和怀念:我“时时记起他,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在对藤野先生的评价后,鲁迅先生更进一步揭示藤野先生的思想境界:“他的对于我的热心的希望,不倦的教诲”,“是为中国”,“希望中国有新的医学”;“是为学术”,“希望新的医学传到中国去”。正因为藤野先生对鲁迅的关心乃是对中国人民的关心,所以鲁迅怀着深深的敬意赞颂“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

(来源:文章屋网 )

第3篇

1、藤野先生是一位辛勤治学、具有诲人不倦的精神的老师,他正直、热忱、高尚,没有民族偏见。

2、藤野先生对中国留学生孜孜不倦的教诲及对学生的一视同仁,这与日本学生对中国学生的轻蔑态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体现出藤野先生是个真正的君子。

(来源:文章屋网 )

第4篇

给藤野先生的信

藤野先生:

你好,时间过得真快,一转眼咱们之间已经阔别了20年,你过得还好吗?虽然咱们已分别开了这么久,但是在仙台你对我的帮助,每一个情景仍历历在目,您对我说每一句话,还时常回荡在我的耳边,这二十年来,因为状况无聊,又没照相,所以一直没有给你写信,真是对不起了。

很抱歉,当初我骗了你,在与你分别辞行后,我并没有去学生物学。而是回到了自己的祖国,开始了我理想的工作,是的,我并没有成为一位出色的医生,回到祖国后,我拿起笔,用笔来代替手术刀,成为了一位文人,你也许会为我弃医从文而感到惋惜,可是先生,我并没有改变我的理想,执笔,一样是一项伟大的拯救工作,不同的是,手术刀拯救的是人们的生命,文学拯救的是人民的灵魂。我学医学,是希望能拯救国民,让他们获得新生。记得看电影那次吗?从那一回起,我便觉得医学并非一件要紧事,凡是愚蠢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的健壮,也只能做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无聊的看客,中国,需要一个健康的灵魂比需要一人健壮的体魂更甚。我要激起国民的爱国精神,而最有效的方法,要推文艺了,因此我希望用笔来唤起国民的爱国意识。其实执笔比拿刀更难,如同创造健康的身体比拥有健康的思想来得容易。面对种种反动势力的迫害,学生总想起先生。凝视着先生的照片,学生仿佛又听到你那抑扬顿挫的声音,是先生给了我勇气,给了我力量。感谢你先生。

从我弃医从文开始,直到现在,我还记挂着你。国为你是我为师的当中,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你对我的热心帮助,不倦的教诲,我时刻都铭记在心,你的品质,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最伟大的。

当我独处时,每当夜深人静,我在写寻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而感到疲倦,正想偷懒时,仰面在灯光中看见你黑瘦的面容,便使我忽又良心发现,而且增加了勇气,于是点上一支烟,又继续工作了。尊敬的先生,你是我工作的动力,是我工作的信心,你鼓舞着我与困难作斗争。

几十年来的事,不能用一页薄纸尽诉,还望先生日后多多保重,还有请原谅我还封迟来的信。

此致

敬礼!

学生:鲁迅

1926年3月7日

第5篇

这篇文章是鲁迅回忆自己在日本留学时的事情,在众多的老师之中,他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藤野先生,这位老师即是他的良师益友,也是影响了他一生的人。

鲁迅做为一个中国留学生,在日本的求学之路并不是一帆风顺,中国的落后让海外学子们饱受外国人的歧视与白眼,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鲁迅先生遇到了他的伯乐——藤野先生。这位先生虽然其貌不扬,不拘小节,但却是个十分仔细严谨的人,他因为穿着“模胡”而被学生嘲笑,甚至坐火车时被误以为是小偷,可是他自己却从不在意。在面对一个中国学生时,他看到的只是学生的努力与勤奋,没有歧视,没有偏见,更没有轻蔑,甚至仔细的用红笔帮鲁迅批改讲义,“不但增加了许多脱漏的地方,连文法的错误,也都一一订正。”他会因为一条血管被移了一点位置而与鲁迅争辩,也会因为鲁迅没有受到中国传统封建思想的束缚而感到释然;会因为学术想探究中国女性裹脚造成的畸形,也会因为鲁迅放弃学医而感到惋惜。文章中作者通过对藤野先生这些细节的描写,把一位的认真探索,一丝不苟的师者形象呈现在我的眼前。

然而,中国学生想在日本单纯的求学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一封托尔斯泰式的匿名信拉开了一场诽谤闹场的序幕,“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鲁迅就是这样在日本学生的诽谤、质疑与猜忌中进行抗争,相信这个过程是痛苦与漫长的,而藤野先生给予了作者足够的信任与支持。在一次霉菌学上放了日本战胜俄国的幻灯片,“但偏有中国人夹在里边给俄国人做侦探,被日本军捕获,要枪毙了,围着看的也是一群中国人;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鲁迅先生忽然意识到自己国民的愚昧与无知并不是可以通过医学手段可以“治”好的,在看清了国外的发达与中国的落后之后,他下定决心弃医从文,拿起笔“骂”醍那些被封建制度奴役,蒙蔽了双眼的中国人!

当鲁迅与藤野先生告别时,藤野先生即悲哀,又惋惜,但是他还是支持了鲁迅的决定。最后送了一张写着“惜别”二字的照片给鲁迅,并希望鲁迅也能送他一张,“他便叮嘱我将来照了寄给他,并且时时通信告诉他此后的状况。”而鲁迅先生也把藤野先生给自己批改过的讲义视为“至宝”,将藤野先生的照片一直挂在自己的家里,因为藤野先生是他的人生导师,也是他一生的挚友,更是他不断前行的动力。

第6篇

毛泽东说:“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读了《藤野先生》这篇文章后,我深深切切地感受到了鲁迅先生的爱国情怀。他直面人生,向善求真;他以笔代戈,战斗一生。如果说英国文学不能没有莎士比亚,那我们的民族则不能没有鲁迅——他是现代中国的民族魂。

《藤野先生》一文彰显出鲁迅崇高的爱国情怀。鲁迅为了救治像他父亲那样被庸医所害的病人,改善被讥为“东亚病夫”的中国人的健康状况,选择了去仙台学医,他想通过医学启发中国人的觉悟。他怀着“我以我血荐轩辕”的远大抱负,一心一意救国,但这个梦想并没有维持多久,就被严酷的现实粉碎了。鲁迅作为一个弱国子民,受到了日本一些“爱国青年”的歧视。在他们的眼里,中国人都是“低能儿”,这是何等荒谬!鲁迅解剖学的成绩是59分,他们便怀疑他得了藤野先生漏泄出来的题目,鲁迅觉得十分辛酸和悲哀。有一次下课前几分钟放电影,他看到一个中国人要被枪毙,一群中国人竟然在旁边若无其事地看热闹,鲁迅的思想受到极大震动。这使他认识到,精神上的麻木比身体上的虚弱更加可怕。要改变中华民族在世界上的悲剧命运,首要的是改变中国人的精神,而善于改变中国人的精神的,则首先是文学和艺术。于是,为了拯救中国人,鲁迅毅然选择了弃医从文,虽然他知道,文学这条路有多么艰难。

读了这篇文章,我联想到了我们的生活。在升旗仪式上,同学们排成一列列整齐的队伍,随着音乐的响起,鲜艳的五星红旗徐徐上升,随风飘扬。在这样一个庄严的时刻,却有几个同学在国旗下窃窃私语,还不停地发笑。我感到非常愤怒,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难道不应该怀着一颗爱国之心,为自己的祖国感到自豪吗?我们现在享受着这么优越的学习条件,不都是党的领导人辛勤付出,艰苦奋斗换来的吗?想想我们自己,难道不应该努力学习,将来为祖国的发展艰苦奋斗吗?我们难道不应该为了祖国的繁荣昌盛贡献自己的青春吗?在祖国的尊严受到侵犯时,我们难道不应该挺身而出吗?我们应该珍惜现在的时光,树立远大的理想,塑造美好的心灵,让我们努力学习,将来为祖国的发展作出贡献吧!

上强中学初二:徐王笙笙

第7篇

敬爱的藤野先生:

您好!

恩师,我和您已经阔别快有二十年了。在这二十年里,我曾经多少次想给你寄一封书信啊!对于你来说我可能已经是了无音讯了,但我却日夜的想念你啊!你给我传授知识,在我众多的老师中,你是最我感激的,给我鼓励最大的一个,我时时记起你,今天我终于鼓起勇气给你写来这一封已经二十年没写的信。

恩师,二十年过去了,但你那黑瘦的面貌,八字须,带着眼镜,挟着一叠大大小小书的样子,却深深的印在我的脑海中,您现在身体还好吗?先向老师你汇报一下我现在的情况,事实上我并没有再去学医,但怕你伤心,我撒了个慌,恩师,您可能不知道我没什么放弃学医,而弃医从文吧。老师我是怀着寻求救国道路的心愿来到日本学医的,我本预备卒业回来,救治像我父亲那样被误的病人,战争的时候便去当军医,一面又促进了国人对维新的信仰,但我当我看到中国间谍被枪毙的电影以后,我变觉得学医并非一件要紧事,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事。我们的第一要著,是改变他们的精神,而善于改变精神使我那时以为当然要推文艺了,于是想提倡文艺运动,我便弃医从文了。

最后,祝愿恩师您万事顺心!

您的学生:周树人

第8篇

敬爱的藤野先生:

您好

长时间没和您联系,您过的还好吗?本来刚回到中国的时候就想给您写信,但由于某些原因,也就一直没写,久而久之,想写,却又无从下笔。希望您能谅解。

对了,现在我已经弃医从文了,不是因为不想学医,而是我觉得,中国人的麻木身心,不是单靠药品就能改变的,所以,我决定,我要用语言,用文字,来感化他们。现在,我觉得我的选择是正确的。

当初,我对你说,我想学生物学,其实不然,那只是安慰你的一句话罢了。

从我弃医从文到现在,无时无刻不挂念着你,因为在我的心中,你是最值得我尊敬,最值得我感激,给我鼓励最大的老师。

几十年的时光,不能用一张薄纸来尽诉,还望老师多保重,注意自己的身体,原谅这份迟来的心。

您的学生:周树人

初二:曾红

第9篇

仙台树木成林,绿叶繁茂,是日本本州东北的重要城市。鲁迅故居位于仙台市一条并不引人注目的小马路边,这里既无车马之喧嚣,又无废气之污染。鲁迅故居的门牌号是片:平一丁目1-10。走近一看,这是一栋日式木结构旧宅。2011年3月11日,这里曾发生9级大地震和浪高10米的大海啸。海啸上岸,当地损失惨重,仙台机场大厅浪高近3米,但鲁迅故居、鲁迅雕塑幸而无恙、毫发无损。

鲁迅故居的西邻是碧水潺潺的广濑川,时能听到海鸥的鸣叫声。由于年代久远,这间小楼已呈黑色,与旁边一家装修豪华的咖啡馆相比,显得颇为寒伧。即使这样,当地政府也不加修饰,体现了“维持原貌就是最好的管理”的文物保护理念。在鲁迅故居附近居住了30年左右的一位老太太叹息说:“鲁迅故居四周发生了很大变化,住宅翻新、道路修缮,但他住过的老房子还是老样子。”在低矮的门前,立一块小木牌,竖书“鲁迅故居迹”一行字,由第一任中国科学院院长、著名历史学家郭沫若所书。故居门口栽了一棵枫树,树龄看上去已有数十年了,枫叶大部分由黄色转深红色。诚如鲁迅先生写给友人增田涉的―首诗中云:“扶桑正是秋光好,枫叶如丹照嫩寒。”可见仙台秋天枫叶之丹红,给鲁迅印象之深。故居门口还亮着一盏小灯,光线暗淡,但见电表在转动,表明里面住着人,但门关得紧紧的。我无法入屋观看,只好在屋檐下站立,紧贴房门,摄得照片一帧,以为纪念。

鲁迅在1901年12月从路矿学堂毕业后,怀着“救国救民”的信念到日本留学,并题诗明志,发出了“我以我血荐轩辕”的庄严誓言。1904年秋天,鲁迅先生来到没有中国留学生的仙台医专留学,颇受优待,不但学校不收学费,几个职员还为他的食宿操心,安排鲁迅到这里住宿。

这里原是一家客店,离医专不远,是木板屋顶的两层楼房。这处住所在一个监狱附近,鲁迅住在楼上,楼下一部分租给别人“包办囚人的饭食”,鲁迅对此不甚满意,后来在医专老师藤野先生的劝告下,“搬到别一家”去住了。藤野先生,姓藤野,名严,排行第九,故又称藤野九郎。他对鲁迅从生活到学习给予很多的关心,还帮助鲁迅用红笔仔细修改他所抄的讲义和课堂笔记。鲁迅先生心存感激,于1926年在厦门大学任教期间,写下著名的散文《藤野先生》,我就读中学时的教科书里收集了这篇名文。

沿鲁迅故居朝南步行几百米,就到了鲁迅先生当年听课的医专教室。这是一座阶梯教室,计有10排,好坐100余名学生,桌椅都是原样。黑板是可以升降的,当年的黑板刷还放在一边,阶梯教室还可以放幻灯。教室前方挂着一张藤野先生的照片,30岁出头,面容黑瘦,八字须,穿西服,戴领结和眼镜。我仿佛看见了藤野先生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走进课堂,用缓慢而很有顿挫的声调讲授骨学的情景。

鲁迅先生后来决定不学医了,和藤野先生告别。藤野先生很难过,送给鲁迅一张照片,后面写着两个字:“惜别”。鲁迅先生回到中国后,将藤野先生的照片挂在北京寓所的东墙上,书桌对面。每当夜间疲倦,正想歇一歇时,鲁迅仰面在灯光中瞥见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鲁迅先生又增加了作文的劲头。

仙台医专后来成为东北大学的医学部。自1970年起,这间教室不再使用。1975年,东北大学改建,将它平移数十米搬到这里,作为重要文物保护起来。鲁迅先生听过课的教室平时是不对外开放的。我们来访的那天,已进黄昏,学校破例为我们一行放行,并请专人来作介绍。鲁迅先生的座位在第三排。我们同行五人,都分别到鲁迅先生坐过的座位上端坐几分钟,默念一番,希望沾一点鲁迅先生的骨气和文气,并照了相。

许多参观者都在这里留言。1998年,当时的国家主席访日时,在鲁迅先生坐过的座位上坐了一回,感慨良多。前外交部长李肇星2000年在这里参观后在贵宾册上写道:“我,热爱鲁迅。我热爱仙台医学专科学校。我热爱东北大学。我热爱和祝福中日人民的伟大友谊。”

从这间教室步行不到5分钟,来到了大学园区。在中央的几棵大红松下面,坐落着鲁迅先生的纪念雕像。雕像为石质底座的铜质头像,是中国美术家协会的曹崇恩先生于1992年制作的。其形象是人们熟悉的:直挺而坚硬的头发,浓密的八字胡须,棱角分明的面部,还有那深邃而又略带倔强的眼神。雕像背面是日语书写的文字介绍,其大意为:“中国文豪鲁迅,于1904年到1906年留学于此,但因念拯救民族之魂更为迫切,故弃医从文。今作此雕像,纪念这一转机之地。”在雕像左侧四五步远的地方,是东北大学医学部前身的仙台医学专门学校的遗迹碑,其背面记载着该校的起始日期:明治三十四年一三十五年(即公元1901年-1902年)。

大学还有一所专门为纪念鲁迅而建的纪念馆。这是一间约20平方米的木房,内饰为教室模样,墙上挂有鲁迅的照片和成绩单,还有鲁迅上课时所做的笔记和藤野先生用红笔做的修改。大学每隔几年会对该馆进行保护、修缮。10月19日是鲁迅辞世的日子,仙台人每年都会在鲁迅纪念碑前举行“碑前祭”,以怀念鲁迅。大学设立了专门给中国留学生的“鲁迅纪念奖”,每年颁发给4名品学兼优的在校中国留学生。另设立“鲁迅奖”,奖励为中日文化教育交流作出贡献的中国人。

最后,顺便介绍一点《藤野先生》之后的藤野先生。1915年,仙台市决定成立东北医科大学,藤野因学历不够,被迫于6月底提出“请求免职”,7月1日降为临时讲师,8月9日被解除讲师职务。藤野因生活关系,到东京三井公司的一家慈善医院就业。1919年回故乡自立诊所,1945年8月11日,在福井逝世,享年72岁。

第10篇

其实,这位长寿老人儿时一直体弱多病,15岁时,还雪上加霜地得了一种奇怪的病――全身不断地痉挛,无法独立行走。为了帮他治病,鸠山的父母带着他东奔西走,四处求医,几乎跑遍了日本的各个医院,但遗憾的是医生们都束手无策。

就在鸠山病情不断恶化,快要不行时,东京的一家私立的医院成功地找到了他的病根,该院32岁的院长藤野化久便是鸠山的主治医生。依靠独特的祖传治疗方式,藤野化久稳住了鸠山的病情,但是要想彻底治愈这种痉挛,则需要花上相当长的时间,还需常年不懈地观察、检查,然后有针对性地下药。一旦终止治疗,患者最终会因全身瘫痪而亡。这样鸠山每隔一段时间就要到东京找藤野化久。

当时,日本还没有实现全民医保,鸠山经常从冲绳赶到东京,仅路费就耗费不少,因为本来就不富裕,不久,鸠山的家就因为替他治病而家徒四壁了。最终,父母只能无奈地不再送鸠山去东京看病了。

然而,鸠山家很快就收到了藤野化久写来的信,问他为什么不来检查,鸠山的母亲含泪把信悄悄藏了起来,没有写回信。

让鸠山一家人万万没想到的是,半月后,藤野化久居然带着他的两个助手,出现在他们家的门口。看到鸠山家破败的景象,藤野化久什么都明白了,他默默地替鸠山做起了检查。

检查结束,藤野化久留下了许多药,然后平静地说:“以后每两个月,我们都会来冲绳一次,你们不需要出路费,医疗费也无需担心,我们先帮垫着,以后再说。”

鸠山一家人简直不敢相信藤野所说的话。

然而,这一切都是真的――在接下来的20多年里,藤野化久忠实地履行着自己的承诺。每两个月,或他,或他的助手都会来冲绳,帮鸠山进行例行的检查和发药。而鸠山的家人唯一能回报藤野化久的,就是每次给他带些冲绳的农副土特产。

鸠山的身体在不断的治疗中渐渐好了起来,但不久后,他的父母相继去世。1960年,孤身一人的鸠山,被自己的一个堂妹接到美国的夏威夷去生活。

可到夏威夷没多久,鸠山的身体便出现了不适,于是,他试着打电话给藤野化久。此时的藤野已经是60多岁的老人了,接到电话后,他第一时间办好出国手续,从冲绳飞到了夏威夷,继续帮鸠山看病和送药。

让人叹息的是,就在从东京机场回自己医院的路上,藤野化久遭遇了车祸,死在抢救室里。

藤野化久的儿子,一个刚毕业不久的医学高材生――藤野昌琦,在送走父亲后,便从父亲手中接过接力棒,继续为鸠山治病。他还对鸠山隐瞒了藤野化久去世的真情。

从此,每隔三四个月,藤野昌琦都会飞夏威夷一次,帮鸠山治病和检查身体,并不断地告诉老人不要改变日本的传统饮食习惯,让饮食始终保持低热和健康。

即便是到了网络便捷、可以通过视频看病的今天,藤野昌琦依旧像父亲当年一样,按时来到鸠山老人的身边问诊和送药,不曾延误一次。

第11篇

关键词: 人文性教育《藤野先生》寻情悟情激情

《藤野先生》这篇脍炙人口的散文自被收进中学课本以来,一直受到广大教师的喜爱。不仅因为作者的艺术构思和爱国主义思想感情,更因为它是对学生渗透德育教育的源头活水,是加强初中语文课人文性教育极好教材。下面我谈谈教授此文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一、寻情

课堂教学,教师是主导,要使教师的主导作用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得淋漓尽致,在高唱爱国主义主旋律的今天,课前认真备课中的寻情――寻找与本学科教学有结合点的爱国主义教育的素材,就显得尤为重要。

在教授此文时,我首先钻研教材,认真阅读介绍鲁迅先生的有关文章,努力寻找语文教学有结合点的爱国主义教育的素材。在阅读、分析、寻找中我注意到下面两个问题是理解文章的关键:

(1)鲁迅先生为什么要在1926年写这篇文章?这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学生掌握了这一点,就能够很好地理解文章的中心和作者所要表现出来的思想感情。

(2)本文是一片叙事散文,记述往事跨越前后二十年,从东京写到仙台再写到北京,涉及“我”、藤野先生及其他许多人和事,但脉络分明,有条不紊,中心突出,其中作者的爱国主义思想是贯穿全文的线索,这个特点是把握本文的纲,教学中应该抓住这一点。

抓住了授课突破口的同时,我又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拟定了本节课的教学形式――回答式授课法,这样,在课前我心中就有了通盘的打算,在授课中就能得心应手。

二、悟情

在授课时,我紧扣一个“情”字,抓住作者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组织教学。

1.以“情”入手,介绍背景。

鲁迅的作品学生已学过不少,有关鲁迅的介绍,学生已烂熟于心。因此在教授此文时,我避开对作者的泛泛介绍,而是精心选择了与课文主题有关的两个问题进行介绍:

(1)鲁迅先生是在什么情况下到日本留学的?

(2)作者是在什么情况下些这篇文章的?

我通过对两个历史背景的介绍,着重使学生认识到鲁迅先生是基于寻找拯救祖国道路,探求救国救民的真理,才到日本留学。在日本留学期间,鲁迅先生为了维护民族自尊,表现了作为爱国知识分子对灾难中的祖国的一腔热血。1926年“三・一八”惨案更激起了鲁迅先生的满腔怒火,以笔作为刀枪揭露帝国主义及其走狗的凶残,颂扬爱国青年的英勇精神,遭到了一大批为反动军阀卖命的反动文人的大肆造谣、中伤、攻击。这一期间鲁迅先生写了一些回忆性的散文,不是提出从此无所作为沉默下去,而是回顾自己走过的道路,借以磨砺自己的意志,增强自己的战斗信心,表达自己关心和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以“情”入手,明确要求。

在背景介绍后,我并不着急对课文分析,而向学生提出了学习本节课应掌握的内容:

(1)学习藤野先生正直、热诚、没有民族偏见的优秀品质和鲁迅先生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

(2)学习文章如何选取有代表性的事例,抓住主要特征,具体描写人物的品质和组织材料的方法。

多年的实践证明,授课前向学生明确本节课的目的、要求能够使学生做到心中有数,而且带着问题走进课堂,在听课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围绕中心内容转,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接下来我便分析课文。首先,请一位朗读水平较好的学生朗读课文开头两节,而后问:“鲁迅先生写‘清国留学生’在东京过着什么样生活呢?”学生回答后,我又问:“鲁迅先生为什么又离开东京呢?”学生联系背景介绍的内容回答:“鲁迅先生厌恶‘清国留学生’,学习环境不好。”“作者对现实的不满、失望,表现了忧国忧民的思想,急于到别处去寻找真理,学习救国的真本领。”

在一名学生朗读第3节至第5节后,我问:“为什么去仙台的途中鲁迅只记得‘日暮里’水户?”学生参照注释回答后,我追问:“为什么要写初到仙台的生活呢?”学生答:“生活条件的艰苦,但鲁迅先生为了祖国,克服了困难,住下来了,这正表现了鲁迅先生的爱国主义思想。”我又问:“那么,这与写藤野先生又有什么关系呢?”答:“文中写到在仙台受到优待正是为下文藤野先生关怀、鼓励他作衬托。”

接着,我请学生默看课文第6至23节中作者与藤野先生交往中的几件事。通过这一部分学习,学生认识到鲁迅和藤野先生之间的友谊正体现了在那种特定的历史背景下中日两国人民之间的友谊。理解了这一点,我又问:“在仙台鲁迅和藤野先生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为什么作者又要离开仙台呢?”带着这一个问题,我让学生集体朗读第24至31节。通过朗读,学生理解了这一部分叙述了匿名信事件和电影事件,这是作者离开仙台的直接原因,而根本原因是作者为了救国,为了改变中国人的精神。

在学生朗读课文最后几节后我问道:“对于鲁迅的离开,藤野先生舍得吗?鲁迅先生离开仙台后,对藤野先生又有什么感情呢?”通过诱导启发,学生理解了鲁迅先生想到藤野先生对自己的信任和希望,想到恩师一丝不苟、孜孜不倦地为自己的事业献身的精神,从而获得了鼓舞,增强了继续斗争的勇气――这正是鲁迅怀念藤野先生的感情。

这样,在授课过程中,我紧抓一个“情”字分析、诱导,从而使学生理解了文章正是以鲁迅先生在仙台学习生活和藤野先生的交往为内容,是以鲁迅先生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为线索的,这正是本文组织材料的一个特点。同时从这一节课中,学生深刻地领悟了鲁迅先生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正是我们民族的精神所在。

三、激情

这一节课临结束时,我仍紧扣“情”字,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设计了这样结束语:

同学们,爱国主义精神是一个民族巨大的精神支柱,是我们永恒的话题,在我们国家还不富裕,物质生活还不如西方国家的今天,高举鲁迅先生的爱国主义旗帜,正是我们爱国之心的表现。

第12篇

习惯迟来的幸福

1980年1月28日,远藤保仁出生于日本鹿儿岛市。他是家里最小的孩子,两个哥哥从小对他的照顾让他从来不缺少安全感。两个哥哥都喜欢棒球,但远藤保仁却喜欢成天抱着足球在操场上练射门。不过小时候有些体弱的远藤保仁被周围的人认为并不适合从事体育,虽然他在代表鹿儿岛实业高中参加的日本全国高中足球联赛上表现出了超出同龄选手的大局观、意识和技术,但父母并不十分赞同他去搞职业足球。远藤保仁回忆说,“小时候我不是很自信的那类人,但从两个兄长那我学到了一些东西。他们也一直在鼓励我应该选择自己的道路。”在哥哥们的影响和支持下,远藤保仁在高中毕业后毅然选择走上职业足球的道路,他在18岁时离开家乡远走大城市横滨,加盟了横滨水手队,正是在这里,他逐渐成长为日本足坛的顶尖球星。

日本媒体很早就评价远藤保仁是“典型的用头脑踢球的球员”,在中场出色的控制能力让他很快在横滨俱乐部站稳脚跟。但是和小野伸二、中村俊辅等同一批天才中场不同,远藤保仁属于大器晚成型。远藤保仁在1999年高价转会到京都不死鸟,但他由于伤病在这里陷入了一段低迷期,当初立下“进入日本国家队”的目标更是处于层层迷雾当中。而此时,小野伸二、中村俊辅以及名波浩等人已经打造了日本国家队的黄金中场,次年的黎巴嫩亚洲杯上,日本队正是凭借中村俊辅等人的惊艳表演横扫亚洲,而入选过国奥队的远藤保仁还依旧徘徊在国家队的大门之外。

勤勉是远藤保仁的人生信条,这让他逐渐在联赛里成熟起来,而自信飘逸的球风还给他带来了日本媒体的一致认可,“他踢的是日本最美丽的足球”这样的赞誉让时任日本国家队主帅的济科看在眼里,巴西人没有理由不选择这样踢球的球员。远藤保仁在2002年赢来了自己在国家队的处子秀,在和尼日利亚的友谊赛上他替补出场。22岁才进入国家队,对于天赋极高的球员来说是一种迟到的幸福,远藤保仁低调的性格则令他稳步前进,自从进入国家队后,不管是后来的奥西姆还是冈田武史,远藤只要没有伤病肯定是主帅最信赖的中场指挥官。相比之下,只比远藤保仁年长一岁的小野伸二虽然早在2001年就获得了亚洲足球先生的荣誉,但相比于稳步上升的远藤保仁,小野伸二已经走上了下坡路。

“一哥”之争

随着中田英寿退役、小笠原满男在鹿岛鹿角迷失以及小野伸二在欧洲的举步维艰,远藤保仁和中村俊辅两人成为了近几年日本国家队最有号召力的球星,关于“谁是一哥”的争论也就随之而来。日本媒体对他们的分析十分透彻,“他们都是那种天赋和勤奋兼备的球员,中村俊辅有世界一流的任意球功夫和传球,而远藤保仁在狭小区域处理球的能力和对比赛节奏的控制上更胜一筹。”对于远藤保仁稍显不利的是,作为“1999年黄金一代”中唯一没有海外踢球经历的球员(“黄金一代”指的是小野伸二、稻本润一等参加2000年悉尼奥运会的几位天赋出众的日本国奥队球员),他被外界认为外战经验欠缺,在世界杯赛场上会显得阅历不够丰富。但《日刊体育》则认为,大部分在J联赛风光无限的球员到了欧洲就开始走下坡路,反而失去竞技状态,远藤保仁“坚守国内”的发展模式更适合一些性格内向的球员。

从2003年开始,远藤保仁每年都能跻身J联赛的年度最佳阵容,这一纪录也是无人比肩的。目前他所效力的大阪钢巴队,去年曾历史性地勇夺亚洲冠军联赛冠军。虽然大阪钢巴今年的成绩略显惨淡,亚洲冠军联赛折戟沉沙后,联赛也在最后时刻失去争冠希望(第33轮1∶5耻辱性地惨败于鹿岛鹿角后退出争冠队伍),但这并不说明作为球队核心的远藤保仁发挥欠佳,他在本赛季J联赛出场32次打进10球,在队内锋线箭头莱昂德罗远赴西亚淘金后,远藤的进球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球队的攻击效率。

率队捧得亚洲冠军联赛冠军、并且为球队奉献3个进球9次助攻,这样的成绩都没能让远藤保仁最终赢得2008年的亚洲足球先生。相反在球队表现差强人意的2009年,他却得到个人的最高荣誉,这样的事实多少让人有点啼笑皆非。大阪钢巴主帅西野朗对此表示:“远藤保仁的发挥一直稳定,他的能力在整个亚洲来看也是最为全面的。性格随和、平易近人,远藤在各方面都是年轻球员的楷模。也许今年大阪钢巴受到多线作战的拖累,但这并不影响远藤保仁成为亚洲最佳,而且他还作为球队主力帮助日本队打进了南非世界杯的决赛圈。”

在今年亚洲足球先生的角逐中,来自叙利亚的阿尔卡蒂布、巴林中场安南和伊朗球员艾希利都是个人能力突出的球员,但在球队表现以及个人知名度上却明显不及两名日本候选人远藤保仁和中村宪刚。作为远藤保仁在国家队的队友,中村宪刚虽然在国家队的表现和远藤保仁不相上下,但前不久的“摘牌门”却令其个人形象大打折扣。(中村宪刚所效力的川崎前锋在11月份结束的日本联赛杯决赛上痛失冠军,颁奖仪式上他带头从脖子上摘下足协颁发的亚军奖牌,因此受到了日本足协和俱乐部的严厉批评。)因此在日本国内,远藤保仁也比中村宪刚得到了更多球迷和媒体的支持。

场下是位“宅男”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