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学而第一

学而第一

时间:2023-05-29 17:33:3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学而第一,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第1篇

2004年,我们创办学而思的时候,就把办公室和教学点设在在了知春路。一直到2008年,我们才把总部搬到了海淀黄庄,也就是沿着地铁十号线往西挪了一站地。这一站地,学而思整整走了四年。

从地图上看,中关村的核心地方就像一个大写的F:一竖是从北大东门到白石新桥这一段,也就是中关村大街;第一横则是北四环的海淀段,第二横是四通桥往东的北三环一段。知春路是中关村这条F形的动脉延伸出来的支脉。

学而思当时在知春路租的是知音商务楼。这栋楼好像是部队的产业,几乎没有什么租户。我们去了,楼上开办公室,楼下开教室,占了好多间。10年前的房租远没有现在这么高,我们在那楼里租的第一间教室30多平米,月租金才2000多块钱,这在现在是不可想象的。更有意思的是,楼里空置的房子还不少,而我们上课又是在周末,为了节约成本,我们就花上一两百块钱,临时跟物业租用一两天。

我们跟知音楼、跟知春路其他房东的租约都是一签10年。回想起来,这是学而思初创阶段的一个巨大优势。现在中关村的初创企业,常常一年挪一个地方,被房租赶着到处跑。我们特别感谢那个年代,感谢知春路让我们安心创业。我们在知春路的发展也特别快,2007年的收入是七八千万元,2008年涨到2.8亿元。

除了租金,知春路的另一个优点是相对开阔,停车也方便。我们后来在中关村设的教学点,周围拥挤不堪,乌泱泱尽是人和车,出去吃个午饭跟打仗似的。

对学而思来说,走进中关村的核心区是必由之路。中国有志做大的教育培训机构,无不把北京、上海这样的大城市当作必须攻克的桥头堡;而在北京,中关村这个因高校和高新企业繁荣的区域则是必争之地。

2006年,新东方在纽交所上市,成了中国教育培训机构第一股。随后,这个行业掀起了一股上市热,前后有11家在美国上市(目前已经三家退市),学而思也是其中之一。2006年之后的三四年间,上市了的机构要在中关村占地盘,没上市的也想进来抢地盘。除了新东方,还有学而思、学大、环球雅思、安博这些紧跟着上市的机构,其他的中小机构也纷纷跑来租教室。在抢楼这件事上,当然是财大气粗的新东方始终是一马当先的。我估计,除了本部的新东方大厦,周围的楼如果有能腾出来的房子,都已经被它租光了。

说得夸张一点,中关村迟早会被教育培训机构挤爆。这也意味着,对学而思来说,知春路带给我们的那种“房租红利”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整理/本刊记者 翔

第2篇

【关键词】“学而优则仕” “公务员热” 思考

【中图分类号】C9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5)02-0185-02

一 对“学而优则仕”的解读

“学而优则仕”出自《论语・子张》,原句是“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这句话虽然是孔子的弟子子夏提出的,但这也是孔子教育思想的真实流露。“学而优则仕”是儒家教育思想中核心的教育价值观,深刻影响着中国古代教育的发展。

人们在分析孔子教育思想的过程中,对“学而优则仕”有自己不同的理解,归纳起来主要有两种:“读书做官论”和“学有余力论”。这两种观点主要的矛盾点集中在“学而优则仕”的“优”字上面。前者认为“优”,即优秀,就是指学习成绩优秀者则可去做官;后者认为“优”,即丰富、有余力,就是指学习有余力者则可去做官。这两种说法都有一个共同点,不管是学习优秀者做官还是学习有余力者做官,都充分说明了做官与学习之间是密不可分的。

从孔子的整个教育思想体系上分析,比较认同第一种:即“读书做官论”,也就是学习成绩优秀者则做官这种说法。孔子主张推行德政、仁政,这就需要培养大量德才兼备的政治人才,也就是君子。为了能促使具备君子品格的人可以实际参与政治活动,实现其政治理想,孔子主张贤人政治。何为贤人,就是品行、道德、才能都足够优秀的人。孔子还认为贤人所拥有的德与才都是要通过学习才能得到的,不是天生的。他鼓励平民好好学习,只要达到德业优异的程度就可以入仕从政。这样的提法,在当时的封建世袭制度下,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

“学而优则仕”后来发展为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条基本准则,对保证官僚队伍的基本文化素养起了重要的作用;也给当时的从政队伍注入了“非贵族”的新鲜血液。今天,“学而优则仕”仍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当今的“公务员热”就从侧面反映了这一教育思想。

二 “公务员热”与“学”

“公务员”一词,是从日文“公务员(こうむいん)”翻译过来的。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称其为“文官”,战后改称为“公务员”。当今世界,许多发达国家以及一些发展中国家都纷纷效仿英美等国,建立起本国的公务员制度,然后把政府中从事公务活动的人员,也称作“公务员”。

我国目前越来越多的高校应届毕业生加入了考公务员这支庞大的队伍,队伍中不乏已经工作了多年但仍想通过考公务员来改变工作环境的社会人员和为考上理想中的公务员、毕业后不找工作而备考多年的青年。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舒放表示,从近年来招考标准的变化,可以看出国家对未来公务员的期望:年轻化、高学历的专业型官员,具有相关专业知识和社会经验。而高学历、专业型等标准必然需要通过系统的教育、勤奋的学习才有可能达到。如今大学校园随处可见学生在复习公务员考试而刻苦的身影。我认为这是能考上公务员的必然条件。这与孔子“学而优则仕”中的“学”所包含的意义是一致的,所有的德与才要通过后天学习而得,不是天生的。

公务员考试是一种系统且比较完整的考试。其中涵盖政治、经济、人文、科技、法律、统计等多个领域。考试内容非常宽泛。如果没有经过长期系统的学习和复习,并在平时注重拓展自己的知识面,在没有充分做好知识储备的情况下,想侥幸在短期内突击考试者,能考上的概率基本为零。从考试内容繁多这一方面可以看出,当今社会的“学”在继承先人思想的同时,在某种程度上已经超越了古代“学而优则仕”中的“学”。

三 “公务员热”与“优”

据相关部门统计,从2003年到2012年,在这十年的时间里,通过审核的报考人数从12.5万增加至130万,而录取比例额从1∶16上升到1∶53。从国家公务员报考的条件来看,基本要求是全日制本科生,部分职位更是要求具有硕士学位及以上学历。以上数据证明了一个事实,即只有足够优秀的人,才能从千军万马中脱颖而出。报考公务员从审查、笔试、面试、体检、政审等环节,需要通过层层选拔。而每一个环节出了问题,都有可能将考生挡在公务员的大门外。在整个选拔过程中,从不同的方面对考生进行考查,如知识文化水平、思维逻辑、口头表达能力、身体健康状况等。最终选出来的人才,基本是百里挑一的。这与“学而优则仕”的第一种看法是相通的,只要是能力、成绩优秀者可选择走入仕途。当然,孔子提到的优秀主要是指道德和文化知识水平两个层面。而当今社会对公务员报考人员的要求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相比孔子时期,如今的标准则严格很多。这是对“学而优则仕”的“优”的含义的进一步丰富与发展。

四 “公务员热”与“仕”

孔子提出“学而优则仕”,原意就是鼓励平民“贤士”从政。但是目前对“学而优则仕”的含义有多种理解,如“做官论”。对于这种观点,我不太赞同。我觉得将“学而优则仕”直接理解为“做官论”是片面的、不科学的。在大多数人看来,“从政”就是“做官”,而事实上,“从政”与“做官”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从政”,是指担任和争取担任由选民选举产生的职务,然后从事参政议政活动;而“做官”,通常指担任一些由任命产生的政府职务。简单地说,“从政”是由下而上通过大家选举出来的;而“做官”是由上而下直接任命的。其实公务员和“学而优则仕”是一脉相承的。在

我国,大多数人都认为考公务员就是想做官,事实上,公务员是分领导职务和非领导职务两种的。非领导职位就是在基层,为人民服务的普通工作人员,并不是人们通常想的那样,一旦考上公务员就等于升官发财。所以,公务员与做官是不能画等号的。国家对公务员考试是非常重视的,对筛选优秀人才也是非常严谨的。

五 理性对待“公务员热”

对公务员的理解应该尊重古人提出的“学而优则仕”的本意。广大的高校优秀毕业生应考虑清楚自己内心的声音:到底想要什么,什么才是最适合自己的,考生应该端正自己考公务员的心态。

考公务员只是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其中一种渠道,不能将其看作是就业的唯一途径。只要真正用心去做一件事,那么“条条大路通罗马”,何必都争先恐后地来挤一座独木桥呢?年轻人有积极向上的精神、努力拼搏的劲头固然是好事,但是不能盲目跟风。

总的来说,我们应该理性地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扬长避短,选择适合自己的行业,开创属于自己的未来,那才是自己最好的路。

参考文献

[1]孙培青主编.中国教育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2]贾宇、刘文嘉.如何看待国家公务员考试热现象[N].光明日报,2008.11.3

[3]文丽.孔子“学而优则仕”的现代诠释[J].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

[4]王根顺、包水梅.“读研热”:对“学而优则仕”的新诠释[J].中国农业教育,2005(4)

[5]苏艳红、陶晓丽.浅谈学而优则仕的历史影响及现实启示[J].湖北教育学院学报,2006(4)

第3篇

[关键词]中小学教育;培训机构;运营;管理;探讨

[中图分类号]F2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3)34-0183-02

1 营销宣传方式及创新

传统的宣传方式有单页广告派发、电话短信邀约、报刊媒体及网络广告推广等。自从20世纪90年代俞敏洪提着广告单去发放开始,教育培训机构的市场营销就从这种简单而原始的方式正式开始,至今这仍然是一种有效的宣传方式,其优势是技术成本低、直接针对目标群体。无论是新东方学校、学而思学校这些已经上市的巨无霸教育培训集团还是中小培训机构,在各个家长会、大型考试举办地甚至人流量大的广场,几乎每个月都在海量的发放单页宣传页。然而这种方式对人力消耗巨大,并且从实际情况来看,有效单率较低,毕竟现在已经不再是2003年学而思创始人曹允东和张邦鑫到处发培训班广告的时代,市场竞争使得各个学校宣传资料多如雪片,客户对这类宣传已经逐渐麻木。而短信邀约成本低廉,数量大,只需要拥有目标数据之后就可以实施营销宣传,然而缺点是难以获得客户信任,加之越来越多的智能手机已经自动屏蔽这类信息,所以短信宣传基本只被目前大型培训机构作为通知之用。打电话邀约是目前比较实用的宣传方式,特点是针对性强,沟通便捷,更有利于促成销售,然而由于保险及其他服务行业类似的营销方式广泛使用,越来越多的客户抵触这一方式,甚至认为是骚扰,所以电话宣传一般对已有客户进行维护更加有效,客户有心理准备,更容易接受。在报刊及网站广告进行推广是目前每个大型培训机构必备的工作,点开百度,搜索类似于“暑假班”、“英语学习”、“奥数”等内容时不难发现海量的推广广告,从新东方、巨人到名不见经传的小型培训机构都出现在屏幕中。在客户对教育培训机构越来越了解的时代,拥有自己的网络平台是一个教育培训机构的核心竞争力之一!2008年学而思创始人曹允东以380万元买下了高考网域名,这是业内广为人知的重大举措。并且后来事实证明这些“高考网”、“中考网”、“e度论坛”等网络平台为学而思今天的辉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如果说其他培训机构和公立学校举办活动要靠提供场地和大量人力才能实现营销目的,学而思只需要派一个人去参加活动然后写篇报告发表在自己的门户网站即可,随着网络发展,越来越多客户选择了足不出户,打开学而思的旗下网站去获取信息,同时还可以在线交流。可见,网络平台的打造是最有力的营销方式,也只有实力足够的机构才可以做这样的投资,并且在特定的阶段一旦占领了网络平台的舆论制高点,那么细分领域的市场就很可能唾手可得,而别人后期再想建立一个平台分一杯羹,几乎没有可能。事实就是学而思的“中考网”、“e度论坛”等网站的浏览量让竞争对手无比艳羡而无可奈何,就算新东方财力再大,也无法复制出同样成功的网站。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新兴的网络平台不断出现,从客户QQ群的建设、维护到微博、微信的开发,甚至连人人网这类社交网站的建设都逐渐被各大教育培训机构所青睐,不仅企业建立了各自企业微博、事业部微博,甚至大量的从业者都纷纷加入到了这些新兴的媒体中。光是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在人人网的主页,就可以搜索到670个之多!而仅仅“新东方在线”一个主页就有好友56000余人。这样与时俱进的营销方式必将大大促进教育培训行业的发展。QQ群是每个教育培训机构常用的客户维护方式,在群里升学考试信息,进行营销非常便捷,并且成本低廉,当然前提是有足够的客户资源之后才可以实施,并且需要长期的维护,专业人士定期发展,才能有明显的营销效果。我国微信用户目前达到了3亿之多,而随着微信平台的建设及发展,这一新兴媒体必然是教育培训行业的企业争相发展的平台,甚至有人预言以微信为代表的新兴媒体将重置整个教育培训行业的格局。目前的大型培训机构中高思教育已经开通了官网微信,我们在不久的将来必然会看到越来越多的企业官网使用这一新兴平台。教育培训行业是个飞速发展的朝阳产业,营销及宣传方式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企业的发展速度,影响了长远战略,要与时俱进才能在未来竞争中立身不败之地。

2 招生渠道的构建

对任何一个教育培训机构而言,招生永远是各项工作中的重中之重,没有持续增长的新客户,企业就无法实现持续的利润增长。而目前的招生渠道一般是通过企业低年级事业部学员的维护发展、广告宣传、市场营销活动的开展,优惠促销活动等进行。并不是每个企业都像学而思、巨人学校的中学部那样有大量的幼小客户资源,所以大部分培训机构只能靠广告宣传招生;进行营销活动招生如:举办讲座(升学政策、学习方法、理念探讨),举办考试(选拔考试,推荐考试);招生热季举办优惠促销活动招生等。尤其在企业品牌不够强大的时候,招生往往是一个学校最为困难的业务,成本高、成效还没有保障。从招生渠道上可以把教育培训机构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学而思学校和巨人学校为代表的,属于资源型,有充足的幼小客户群体和大量的竞赛资源甚至公立校合作资源,招生有目标群体,高效而稳定。第二类是像新东方学校为代表的细分领域品牌型,谈到英语就让人无法忽视新东方。实际上在中小学细分领域,新东方的优能中学部其他科目招生并不理想,2013年3月高中部分在校生不过1000人左右,而大部分都集中在高三部分,与学而思的金字塔形相反,新东方是倒金字塔。这样的局面和两家机构的业务发展方式有关。新东方是重点做高三部分,原因很容易理解,没有低年级学员的资源,只能从高三这样市场需求巨大的群体去招生,以期高三创出品牌能带来更多的低年级学员,然而事实证明,北京地区做的高三项目的影响力不具有下传性,第一年招生数量对第二年没有任何影响和作用,第一年投入了多少钱,第二年依然要投入多少钱,这导致了新东方优能中学部高三招生成本居高不下。而学而思教育做的则是从低年级开始,甚至有些地区规定新校区2年内不能做毕业年级,只能从初一甚至小学六年级开始做,可能开始招生人数不多,但是这些学生会是持续的客户,比如第一年100人,第二年这些初一学生升学到了初二,人数增加为200人,而新初一由于业务的扩展又有200人,这样年增长了300%,这是典型的学而思模式。这些细分领域的典型学校都是依靠自身条件和资源发展的。第三类则是以学大教育和龙文教育为代表的广告招生型,没有顶尖的营销平台,没有其他优势资源,也没有细分领域的核心竞争力,只能靠大量的广告去占领市场,然而这一举措的成本之高也令人咋舌。2011年,学大教育在网络广告投放上的一项单笔投资就达到1000万元人民币。有人透露说,学大教育现任总裁金鑫曾经问过:“一年2000万元人民币的网络广告投放预算,能给我带来7.4亿元营收吗?”[1]龙文教育由于只有一对一产品,类型单一,对客户需求满足能力相比其他大型机构较低,所以在招生方面的功夫更是付出巨大。全北京的龙文各个分校可以没有精美的装修和现代化的设备,但一定会有一个霓虹闪烁的硕大招牌,龙文教育创始人杨勇说“如果您来北京,没见到天安门,那不稀奇,但是如果您没有看到龙文的广告牌,那是不可能的!”在北京地区的2000多家中小学教育培训机构大部分属于第三类,由于教学区开办遍布各个社区,目前还是可以满足客户不同需求的,有其生存发展空间,然而真正想让企业更上一层楼,获得持续的发展,第三类企业以后在激烈的竞争中更加艰难。

3 教育培训机构管理的现代化建设

目前的中小学教育培训机构各事业部基本划分为师资培训管理部门、区域管理部分、升学考试研究中心、产品研发几个基本部门。这种流水线式的作业大大降低了成本,使企业运作更为高效。学而思首创的教研与师资培训分立格局,为的是限制教师“跳槽”的频繁发生,教师作为教育培训机构的产品实现终端,对教育培训机构有着极其重大的意义,曾有一段时期,负责研发的教师难以到一线接触学生,而负责授课的教师也很少参与研发,这样的模式优点是保障了教师的稳定性,因为在实际管理中发现,教师不成长到一定阶段是不会跳槽的,但这样的弊端是,教师水平难以成长,在高三这样对教师的综合素质和水平要求很高的阶段,优秀胜任的教师资源就捉襟见肘。而这一问题,无论是学而思还是新东方,解决问题的办法都是以全职的名师来专门带高三,既保证了教师稳定,又保障了教学成果。新东方还创造了教师“搭班制”,比如英语科目,让不同的老师分别讲语法、词汇、阅读、写作。这样就使教师更加专业化,提高了专业技术水平,同时使教师更加稳定,也降低了教师技能的重要性,因为学生不会因为阅读老师水平一般而放弃其他部分的学习。教师培训和产品研发部门流水线的建立大大降低了劳动力成本,使新教师迅速走向课堂,成为合格的教师,为企业创造了更大了利润。龙文教育杨勇也曾在2011年获得信中利4.5亿元人民币融资后表示,只要培训基地做得足够强大,龙文教育可以一夜间开遍全国。在行业稳定发展的今天,教育培训企业中国教育培训行业已经渐渐远离纷繁扩张的年代,随之而来的将是细化管理、提高盈利要求、拥有掌控成本的能力,[2]研发与培训部门的规范化和流水线化必将为企业发展奠定更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第4篇

每天吃过晚饭,陈希就会匆匆回到自己的房间,打开电脑,等待自己的一对一辅导老师上线,但他其实更喜欢周六的“班课”。

陈希是广州某中学初中二年级的学生。3个月前,父母还在为他的物理学习发愁。

“孩子不喜欢上物理课,每次考试物理成绩都差得一塌糊涂。”陈希的母亲张萍告诉《t望东方周刊》。

2016年2月,偶然听到同事谈论起在线辅导,张萍感觉不错,就给陈希也选了3节试听课,“没想到孩子一下子就喜欢上了。”

吸引陈希的课程是某在线辅导平台的直播班课,也是2015年下半年逐渐兴起的在线辅导新模式。

“从2015年下半年开始,在线辅导开始进入了直播时代。”互联网教育研究院院长吕森林在接受《t望东方周刊》采访时表示。

他同时认为,虽然课程直播将在线辅导引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但还远未成熟,“仅从市场规模来说,在线教育k12领域4000多亿元的市场规模中,在线辅导占比不足1%。”

但猿题库联合创始人帅科却认为,在线辅导的爆发期已经到来。

无论如何,在线辅导正在努力完成一场自我革命。这场革命不仅是以技术改变传统教学,让学习变得更有效率,而且让个性化教育成为一种可能,希望改变教育生态。 缺乏个性的录播课程

吕森林告诉本刊记者,当十几年前以北京四中网校、101网校为代表的录播课程兴起的时候,中国的在线辅导行业也已经起步了。

网校时代的亲历者、学而思网校副校长冯磊告诉《t望东方周刊》,当时的在线辅导主要是企业与名校名师合作,将录制好的名师课程通过互联网销售出去。

这种模式下,教研和授课内容完全依赖于名校名师,企业更像是一个课程销售平台,对产品内容毫无把控能力。“当时,我的工作就是跟老师们约时间,保证他们每周都能过来录制课程。”冯磊说。 河南辉县金章小学五年级学生通过远程在线直播课跟外籍教师学习英语单词发音

而且受制于录制技术和互联网带宽,当时只能录制和播放标清视频,清晰度远远无法满足用户需求。

“最关键的是,录播课程是一种固化的教学资源,没有实现个性化辅导,效果也不好。”吕森林强调。

这导致在此后十多年间,在线辅导行业始终未能实现规模化发展。

但是,从业者并没有放弃探索。“课外辅导是大多数中国家长的刚性需求,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课外辅导线上化是一种趋势。”冯磊认为。 沈阳市二台子小学,教师在观摩直播中的数学课

为中小学生提供课外辅导的学而思原本是家传统教育机构,2008年成立了网校,开始探索不同于第一代网校的发展模式。这个迭代的基础,是学而思打造了自己的教师团队,对课程内容有了更强的把控力。

少了线下教学过程中的场景胁迫,录播作为一种教师单向输出的授课模式,很容易让学生感到乏味,从而产生听课完成率差、重复购买率低等问题。

因此,如何使课程变得生动有趣,是录播时代的在线辅导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从网校成立,到第一个辅导视频上线,学而思用了整整2年的时间。冯磊说,那两年是用来打磨出“学习有意思”的产品。

然而,录播方式不变,在线辅导对用户的吸引力仍然有限。

一位学而思网校的离职老师向本刊记者透露,当时学而思网校录播课程的续课率不足10%,也就是说每10人只有不到1人会第二次购买学而思网校的课程。 “我们终于不是抢钱的了”

对于在线辅导机构来说,录播时代的产品缺陷也是其发展直播的重要推动力。

在冯磊看来,录播时代,在线辅导机构在对学生的关注上是失控的,机构不知道学生在哪里,听不到学生与家长的反馈,“机构与学生之间在买课与看课之外,没有其他任何联系。”

学而思内部流传着一种说法,教不好学生就是偷钱抢钱。对于学而思网校来说,学生买课之后有没有学习,学习之后是否掌握,机构完全不知情。这让冯磊感到焦虑。

因此,2015年学而思网校尝试进行了一次直播辅导。当时招了400个学生,配了2个主讲老师,6个辅导老师,分为初一数学尖端班和初二物理满分班。

直播模式下,老师可以与学生进行直接的互动交流,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当时的初一数学尖端班第一节课后的随堂测试结果,让老师们大感吃惊:满分100分的测验,很多学生都只能得10分。

几堂课之后,对于确实跟不上尖端班课程进度的学生,学而思网校进行了劝退。这一举动,让学而思网校的退费率从录播时代的1%左右一下子飙升到了30%。

“但是我心里特别踏实,因为我们终于不是在抢钱了!”冯磊说。

对于在线辅导行业来说,新的直播模式很好地解决了行业发展的痛点,使机构与学生的沟通变得更加及时、方便。如此一来,不仅学习可以变得更有效,平台也能沉淀更多的有效数据,以便开发更多、更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

“可以非常明显地感觉到,2015年下半年以来,在线辅导开始获得更多的市场认可。这其中直播模式功不可没。”吕森林认为。

后来者猿题库则不需要再进行录播、直播的选择。2015年,猿题库在其在线题库和在线答疑产品成熟的基础上,开始尝试进入教学领域,提供有针对性的教学辅导。“我们把录播授课的缺陷看得很清楚,所以坚持采用直播授课。”帅科强调。 虚拟课堂怎么玩

如果说,录播模式下在线辅导机构更像是销售平台,那么现在的在线辅导机构则是一所互联网学校。

在这些互联网学校里,它们有各自的优势,也都有各自的授课模式。

“直播+辅导”是学而思网校的主要授课模式。

即每1000~2000名学生在虚拟的网络空间组成一个大班,由一个主讲老师在同一时间对他们进行集中授课。同时,为了保证与学生之间的有效沟通,每50名学生分一个“房间”,配一名专门批改作业和答疑的辅导老师。

授课时,主讲老师负责讲授知识点,辅导老师在各自50人的“小班”里负责考勤、维持虚拟课堂秩序,同时将学生听课过程中的疑问集中后,推送给主讲老师。这样,上课时,每一个学生都可以看到主讲老师授课的画面,而授课老师看到的是辅导老师推送的问题页面。

这种模式需要强大的教研能力和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比如一位主讲老师往往要同时为上千名学生进行网络授课,这就要求他既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还要有超强的课程节奏控制能力。

“这也是很多线下教学非常好的老师,不一定能适应线上教学的原因。”帅科告诉《t望东方周刊》。

因此,对于新创业的在线辅导企业三好网来说,做平台似乎是一种更好的选择。这也是很多刚入行企业的普遍选择。

相比于创业多年、实力雄厚的学而思和猿题库,三好网还缺乏优秀教师队伍的积累,因此便将自己的业务模式主要选定为“一对一”的线上辅导,“我们认为,线上直播要比传统的家教O2O更有效率。所以我们的辅导方式就是纯在线直播。”三好网创始人何强在接受《t望东方周刊》采访时说。

作为一个学习辅导的交易平台,三好网不直接介入教学过程本身,而是通过将优质的教师资源与学生的辅导需求进行对接,控制交易环节。三好网自身只有少量的教研教师和班主任,其余均为平台注册教师,目前有4000多人,按照教学水平的高低和服务质量的好坏,他们被分为4个等级,然后匹配给7000多名学生。 以大数据代替经验

“原来的在线辅导提供的是与传统教育相同的产品和内容,互联网技术并没有改造学习和授课的流程。”帅科强调。

而新的直播模式则让数据和技术真正产生了作用。

如传统的“一对一”辅导中,教师的压力主要来自于备课。“因为每个学生的情况都不一样,老师要详细地了解每个学生的状况,然后做有针对性的辅导。”帅科说。但是,互联网技术让这一过程变得简单而又准确。

以猿辅导为例,猿题库和小猿搜题原来有5000多万的独立用户,基本上覆盖了7200万的中学生群体。每一个学生在使用上述两款软件时都会留下数据记录,猿辅导就可以通过这些数据记录,很轻松地掌握学生的学习程度,并根据其所在地区的考试要求,系统生成具有针对性的教学课件。

辅导老师则可以根据系统推送的学生学习情况和课件直接备课、授课,从而大大缩短了备课时间,减轻了学生的压力。

而对于主讲规模化“班课”的教师来说,互联网技术不仅能让他们服务更多的学生,还能让教学过程更快捷有效。

比如上课过程中,通过课堂测试,教师可以随时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在猿辅导,教师随堂布置练习题之后,几分钟内就可以看到数据结果,包括正确率,每个选项有多少学生选择,哪个选项错的人多,教师就可以根据这个数据结果进行重点讲解。

同样,在教研活动中,猿题库对中学各科每个知识点的考察频率、难易程度都有详细的记录,这样,教师进行教研就不必拼经验了,数据会直接给出精准的结果。 师生互动的升级

三好网对于技术的应用则更多地体现在对智能硬件的改造上。

何强说,他对辅导教学场景的长期观察和调研发现,文本的演算是重要的信息交流手段。因此,他认为,好的教育一定是良好的师生关系和手写互动。而一般的直播教学中,即便是“一对一”直播,也只能实现教师的图像、声音和文本传输,和学生的声音和图像传输。

为了实现在“一对一”教学中,师生能实现图像、声音和文本的同时传输,尤其是师生手写互动,三好网的技术团队经过一年多的研发,最终推出了一套包括摄像头、手写板在内的智能硬件,最终在辅导过程中实现了4路视频、2路音频和文件的同时传输。

“这会让在线辅导更有场景感,也更容易为用户所接受。”对此,何强显得信心十足。

第5篇

【关键词】 先学而后教 洋思中学 中职教育 英语教学

现代职业教育的教学改革,要求教师必须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由传统的知识型教学向着有利于学生能力、习惯和素质全面发展的方向转变,由“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变,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洋思中学“先学而后教”的教学模式,其本质就是从学生出发,根据学生的个性特征制定教学方案,打造生本课堂,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的主动学习和自主学习,进而最终实现教学质量上的提升。对于中职职校的英语教学而言,“先学而后教”同样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和实践意义。

1. 促进英语教学观与学习观上的改变

在传统的英语课堂上,学生英语知识和能力的增长都认为是教师“教”出来的,所以英语教师在课堂上占有主导型的地位,但这种传统的教学观念,容易忽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被动学习的方法也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和主动性。洋思中学“先学而后教”要求英语教师在教学目标、教学方法以及教学内容的选择上,都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经过基本的学习过程后,及时发现学生在学习上的缺陷和存在的问题,然后教师再开展更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因此,“先学而后教”告诉中职学校的英语教师,教学首先是学生的事情,教师在英语教学过程中要赋予学生更多学习的主动权和自主活动空间,教师的“教”则主要是发挥在对学生的正确引导和学习辅助上来。所以说,洋思中学“先学而后教”的教学模式,可以给中职职校的英语课堂教学带来教学观和学习观上的积极变化。

2. 加快传统“灌输式”教学模式的转变

传统的英语教学主要是以“灌输式”、“填鸭式”的集体教学模式为主,教学进度、课程内容、教学时间、评价策略等都是由教师单方面制定的,而且过于单一化和标准化,很难顾及到每个学生的学习需求,学生在英语课堂上只能被动的听讲和学习,这就造成了英语课堂上“群体”与“个体”之间的矛盾。“先学而后教”教学模式虽然也是借助“班级”的外衣,但是授课模式却实现了很大的改变,例如在时间管理方而,洋思中学就提出“三个十五”,即教师讲的时间不超过15分钟,学生自学的时间不低于15分钟,课堂作业的时间不低于15分钟。因此,中职职校的英语教学同样需要进行课堂教学模式上的转变,给学生更多自主学习的空间和时间,让学生在英语课堂上多读、多写、多练,这样才能促进学生英语知识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3. 积极构建更加和谐的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一直是教学论的主要议题,但是在师生关系的处理上,可以说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的理解,受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很多教师在课堂上都更加认可“上施下效”,或者是有意识的树立个人的权威,以便更好的控制课堂纪律和教学过程。但随着新课程理念的不断深入,在师生关系的处理上更加倾向于“对话教学”,“先学而后教”教学模式无疑是在“对话教学”的基础上又向前了一步。例如,在中职英语课堂上,“先学”是第一步,但是教师要想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以及在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就必须学生生“打成一片”,学生生建立起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这样才能在充分了解学生个性特征和学习状况的基础上,制定更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

4. 重视教学评价方式的转变

“先学而后教”的教学模式,虽然把学生放在了教学管理活动的中心位置,但是在教学评价策略的选择上,却要求教师不能只是对学生进行考核,教师还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加强自我评价和教学反思。例如,在中职英语教学课堂上,英语教师在学生“先学”之后的教学评价至关重要,这是教师开展“后教”的基础和起点,但这显然还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还需要在“后教”之后开展更进一步的教学评价活动,将学生自评、教师自评、师生互评等评价方式有效结合起来,及时反思教学中出现的不足和缺陷,实现教学评价方式的不断完善。

综上所述,洋思中学“先学而后教”教学模式在中职职校英语教学中的贯彻与应用,充分保证了学生在英语课堂上的主体地位,能够调动起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与热情,避免了统一化、标准化教学中的一系列弊端,促进了英语教学效率的提升,值得中职英语教师进行更加深入地研究与应用。

[1] 谢素贞. 浅谈“先学后教”在职高英语教学中的运用[J]. 中学时代(理论版), 2012(01).

第6篇

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以学定教,顺学而教”早已深入人心。然而在多次听课调研活动中,我们发现教师们的理念够新,但是在真正进行“顺学而教”时却存在不少的问题。那么课堂教学时怎样做才更有效呢?下面谈谈我对这个问题的一些思考。

一、读懂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

学生的知识背景、生活经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等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这就需要教师通过学生的平时作业、课前访谈、课前测试等,准确把握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有的放矢地预设我们的教学环节,当然也可让课堂生成得更精彩。例如:前一段听两位教师上《三角形内角和》一课,就出现了两种不同的情形。一位教师上课先出示一个三角形问:“这三个角叫什么?”学生面面相觑,不知如何回答。教师颇为尴尬说:“这三个角叫三角形的内角,它们加起来是多少度呢?大家也一定不知道吧。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三角形的内角和。”接下来在老师的指挥下安排了三个活动:(一)量一量算一算:量出手中三角形的三个角加在一起看看是多少度?(二)剪一剪拼一拼:再拿一个三角形剪下每个角放在一块拼一拼看看是多少度?(三)折一折:把一个三角形的三个角折在一起想想三角形内角和是多少度?三个活动波澜无惊顺畅到底。在小组合作进行三个活动时,我起身观察了四个小组的活动,第一个活动时有两个组干脆就没量,大致估测出每个角的度数最后凑出了180度。第二个活动时最后一个组剪下三个角后根本没拼,组长说了句:“别拼了,肯定是180度。”第三个活动四个组都没折好,原因在于很难折得好,所以随便折了一下就放弃了。期间教师的巡视没起到一点作用,活动也丝毫没有激起学生的一点兴趣。学生假装配合着老师走完了所有教学流程。这样的顺学而教的效果可想而知。第二位教师在上课前了解到学生的实际情况是这样的:(一)大部分学生不知道三角形的三个角叫内角,教师及时把这点知识补充给了学生。(二)大部分学生早已知道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得知途径有a:家长告知b:书上看的c:学习三角板时就知道了(三个角分别是:90度60度30度;60度60度60度)加起来就是180度。在了解以上情况后,教师没有按照自己的既定设计进行。上课就说:“很多同学已经知道了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这一发现是法国数学家帕斯卡在12岁时发现的。那我们今天能否像小帕斯卡那样用小组合作的方式来验证一下这个结论呢?”学生的兴趣一下子被调动了起来,很快各个小组在组长的带领下从课本113页剪下三角形,通过量一量、折一折、拼一拼等方法验证得出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度。这节课教师读懂了学生的认知基础,抛开了既定预设顺学而教,整整一节课突出了“趣、乐、实、活、真”。

二、读懂学生的思维方式

儿童心理学研究表明“不同学生有着不同的思维方式、不同的兴趣爱好以及不同的发展潜能”。数学学习是思维的旅行,把数学探索的历程浓缩成一节课,学生在探索的世界里蹒跚而行,这样学到的数学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数学,才会在今后的生活中真正去用数学。课堂上教师要拥有善于倾听的耳朵和善于发现的眼睛,敏锐捕捉学生思维方式和成人的差异,做到真正的“顺学而教”。例如:苏教版三年级上册《长方形的周长》一课,学生在尝试计算例3:篮球场的周长是多少米时,往往会出现以下两种算法:①28+28+15+15②28+15+28+15而第三种算法:28+15=43(米),43x2=86(米),几乎没有学生尝试出来,虽然书上列举的有。很多教师会把第三种书写出来讲一讲,然后让学生比较那种算法更简单,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尽量用第三种算法。但是学生在做题时为什么更喜欢用前两种呢?原因在于前两种好理解,学生明白是咋回事。基于这一点,我认为教师要读懂学生的思维方式,不妨这样来处理:课前做一个可以活动的长方形框架,即两部分对接在一块,再演示一部分是长加宽的和另一部分也是长加宽的和,从直^人手帮学生理解其实周长就是两个长加宽的和。这样学生直观感知更有利于学生的理解,也为第三种算法的理解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样的“顺学而教”才更有意义,同时突出了数形结合的重要性。

三、读懂学生的错误

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常出现一些关键性的、有普遍意义的错误。教师要意识到这正是顺学而教的时刻来到了。正如心理学家盖耶的话:“谁不愿意尝试错误,不允许学生犯错误,谁就将错过最富有成效的学习时刻。”因此,教师应该及时读懂学生的错误。抓“错误”引导学生探究下去,引领学生的认知和心理发展。如刚刚听过的一节行程问题复习课,在第二层次练习时有这样一道题目:甲乙两地相距500千米,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每小时行80千米,3小时后离甲地多远?生1抢答:80x3=240(千米),500-240=260(千米),其他学生纷纷点头表示赞成。大约两分钟后,一生迟疑地举了一下手嘀咕了一句:“我觉得是80x3=240(千米)。”教师听到后及时反问道:“同样一道题,答案为啥不一样呢?”又一个学生站起来说:“是这样的,求的是3小时后离甲地有多远,又不是离乙地有多远。”这时学生开始再看题目开始七嘴八舌地说开了:“求的就是已经行了多少千米。”师这时顺势总结:“刚才xxx同学之所以出错并不是他不会,而是没有认真审题,这也充分说明在解决问题时,审题是多么的重要。认真二字太重要了。”由此可见,读懂错误巧妙运用错误方能有效利用错误资源“顺学而教”直指课堂关键。

综上所述,“读懂学生”是顺学而教的立足点、关键点。教师要善于发现课堂中的一些设计之外的“意外”,真正实现顺学而教。

第7篇

凡录之而成为书本或被奉之为经典的知识,一方面固然在进行除疑、解谜的工作,但不管是古籍还是今典的“制作者”,都会不自觉地留下一道道谜题,等待其他读者来展开同样的工程。这是因为,我们伸脚入河探水温,脚掌触碰到的,永远不可能是相同的水流。

所以,读起“学而时习之”,就不能老遵循朱熹的《四书集注》,否则,我们依然还是活在宋代的时空下,浑然不知洞中一日,世上已千年。事实上,朱老夫子在解释“学而时习之”时,也引用了理学大家程颐的观点――“程子曰:习,重习也。时复思绎,浃洽于中,则说也。”

瞧,我们现在把此句理解成时时练习、重复温习,程颐就是始作俑者。容或如此,这里面还有一层含义,却是被大家普遍忽略了。

易言之,大家只顾着这也学那也学,一遍又一遍地学,却忘了去思索,去回味,去开拓思维。结果人生几十年消逝了,你只是人云亦云,踩的还是同样的河水。试想,河水不流动,不就是一潭会发臭的死水吗?

有好的思维,才能有创意,才能有感悟地想之又想。以这样的观点度之,如今苹果的CEO史蒂夫・乔布斯就是一位很懂得“学而时习之”精髓的典范人物。

就在3月初,这个被认为已然病重,将不久于人世的当代IT界精英,又在iPad 2的会上,神采奕奕地出现在众人面前,领兵亲征,令业界跌破眼镜。

在时下的这个世界上,但凡有计算机之处,乔布斯之大名在哪里不如雷贯耳?虽然如此,却很少有人知道他也是位虔诚的佛教徒,喜欢静心和冥思。所以他不见外界,有可能是老病侵寻,但也难保不是在闭关修炼。

这不是很让人困惑的事吗?如此一位IT界奇才,却同时是位印度原始佛教的信徒,科学与宗教竟然能在他身上如此调和,毫不冲突。这和他的出身其实大有关系。

1955年,乔布斯出生于美国加州,生母是一位还在大学念研究生的未婚妈妈。要知道当时美国的社会风气其实是极为保守的,未婚怀孕为道德规范所不容,堕胎的念头更是动都不能动。于是,几经波折之下,这位年轻的未婚妈妈只好把刚生下的婴儿托付给在当工人,没有大学程度,只是蓝领阶级的夫妇抚养。

生命的无常感,自此就一路如影随形地伴随着乔布斯成长,直到今天。如今回首昔年往事,乔布斯想要“学而时习之”的机会,能不像 2500年前中国春秋时代的那些人民吗?

无常,让他比谁都更知道学习的机不可失;无常,却也让他时时在思索学习的意义和价值何在。

乔布斯多少有些幸运,由于养父母对他视如己出,以及办理领养手续时对他生母亲口承诺,乔布斯得以在17 岁这一年进入了学费昂贵的俄勒冈州里德学院。

可是不到半年,他就打了退堂鼓,办理休学。为什么?

因为乔布斯实在看不出当年正规大学的教育课程对他有什么价值。他总觉得如此人云亦云地“摆荡”(有兴趣者,可读梭尔・贝娄的名著《摆荡的人》,该书反映了当时美国知识分子的无所依归感)下去,太浪费时间,也没有必要。

思索人生,让乔布斯开始亲近原始佛家的克里须那宗派学说;他的思维方式,让他对所修的正规课程产生排斥感。

1972年,休学后的某一天,乔布斯走在校园中,无意间看到一旁的海报,上面写着正在招收书法班学生。顿时,他被上面一手漂亮的英语书法字体给吸引了。啊,多有趣啊,每一个字母,每一笔线条,何其灵动何其曼妙,这才是他要学的。既然所费不赀的学费都已缴了,那何不去上上这英语书法课程?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在那当下,乔布斯绝对不会知道,他在这一课堂上所学会的英语衬线和无衬线字体的书写方式,乃至字母与字母间、字距字行间要如何组合才会写得更有空间感,更具美学趣味,在十年后竟派上用场――他在家里的车库研发出全世界第一台Mac计算机的华丽优美的界面。

没有这一英语书法课,就不会有苹果计算机,更不会有今日的iPhone和iPad,当然也不会有在奥斯卡上屡屡大放异采的皮克斯动画电影公司,《玩具总动员》正是乔布斯的不世出杰作。

于是,孔子这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的下半句,“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又在 2500年后美国人乔布斯的身上,再一次得到验证。

第8篇

荀子的《劝学》,作为独具特色的说理文,不仅中心观点明确精炼,论证思路条理清晰,论证结构严谨缜密,而且通篇运用大量精妙绝伦的比喻论证。学习这篇文章,我们还要用心领会文中传递出的伟大思想家的智慧。荀子是稷下学宫儒家的一位大师,他立足于儒道,汇通百家之学,是集百家之大成的思想家、教育家。《劝学》作为《荀子》的开篇之作,论述了学习的重要意义,劝导人们以正确的目的、态度和方法去学习。选文虽短,却无处不表现出这位圣贤的非凡智慧。

一、 终生学习

文章开篇明旨:“君子曰:‘学不可以已。’”就是说,学习知识来不得丝毫间断或停止。这是荀子在总结学习经验中提出的科学论断。荀子认为人的本性是“恶”的,必须用礼义来矫正,所以他特别重视学习。孔子云:“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但荀子有所不同。他的观点通过“君子”之口提出,以示郑重,在措辞上强调的是“不可以停止”,从而匡正了人们不重视后天学习的错误思想。以今天的眼光来看,“学习是终生的”“活到老,学到老”等说法,不过是荀子“学习观”的现代版。

二、 提升素质

孔子在《论语》中云:“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荀子则把学习的作用,由愉悦高兴提升到一个更高的程度。“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学习的作用不仅是“博学”,即广博地获取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每天的检验反省自己,来丰富道德情操,完善举止行为,从而达到智慧明达、行为无过的境界。荀子充分肯定了学习能改变和提高人的素质,尤其是道德素质方面的重要意义。今天我们所提倡的“素质教育”,旨在培养全面发展的新型人才,尤其是把“德”放在一个人综合素养的首位,这也不过是荀子“学习观”的现代版而已。

三、 学重于思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强调了学习与思考相结合的重要性。荀子则以亲身的体验,通过“终日而思”不如“须臾之所学”的对比,强调在善学、博学的基础上进行深入思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学是思的基础,思是学的深入。注重思考,国外的教育思想亦然。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说过:“在学生的脑力劳动中,摆在第一位的并不是背书,不是记住别人的思想,而是让学生本人进行思考……”这可以看做是荀子“学习观”的国外版。

四、 注重学法

荀子认为在天生的性情方面,圣人与普通人没有什么不同,“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君子之所以会有超过一般人的才德,不是他们天生禀赋超群,而是因为他们善于利用外物提升自己。而学习是要注重方法的。首先要积累。“积善成德,圣心备焉”“圣人者,人之所积而致也”,圣人也是不断学习而成的。其次要持之以恒。“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再次要专一。坚持是必要的,但目标要明确,方向要对头,不能见异思迁,如果用心不专一,学习也不会有所收获。

不难看出,荀子的这些观点至今仍被视为关于学习的至理名言。

圣贤的智慧,穿越了时空,至今仍在启迪着我们。

第9篇

我们学习的《论语》十二章主要讲了学习的态度、精神、方法和思想品德。

孔子所说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是最有效的一种读书的方法。如果一味的读书而不去思考,就会被书本牵着鼻子走,而失去主见的,所谓尽信书而不如无书,所以,学习时不动脑子,不想问题,就不能学到真正的知识,也不可能获得举一反三的能力,最后只会一无所获。还有第一章就是在告诉我们所学过的东西,应该按时复习,复习的目的是在于记住它,只有加深理解了,才能掌握更多的知识。

比如说:在我们平时的学习中,我们应该自己有一点儿主见,多动一动脑子,以前学过的知识多复习复习,并记住,再更加深入的理解,这样才能够在以前学过的知识当中获得更多的新知识,这样子怎么会不快乐呢?

学习态度。我们应该不断地进行学习,不应该自满,虚心拜周围的人为老师,要学而不厌,当有人问你问题,你也应耐心的帮助他解决。

从课文中我学到了许多的道理。如:温故知新,学思结合,诚实守信,厚道仁义等等。聆听古人的教诲,真是受益匪浅啊!

第10篇

读了《论语》一书,我感触很深,不但学到了许多知识,而且还使我的精神世界得到了升华。

所谓《论语》,即孔子及其弟子编纂的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它是我国一部最早的语录体散文,其作者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是春秋末期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也是我国古代最早的文艺理论批判家,还是我国第一个系统阐述教育思想的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对中国的教育产生了巨大的深远影响。

《论语》一书是孔子学说的体现,孔子学说的核心是“仁”,即“爱人”这是孔子认为的最高的道德准则和品质。

其中几则令我印象颇深。

第一则当然就是开篇第一章的第一则: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意思是:学习知识以后,在一定的时候温习它,不也是很愉快的嘛!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处而来,不也是快乐的嘛!别人不理解我,我也不恼怒,不也是一位道德修养高的人嘛!

多么勤奋的人,多么乐观的人,多么大度的人,这样的人不为君子谁为君子?这值得我们学习。学后复习,不仅会加强对所学知识的印象,还会从旧的知识中领悟到新的东西,就是“温故而知新”,这样岂不是一举两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而来,大家在一起讨论共同的兴趣、共同的喜好,一起交流生活、交流学习,真的是很快乐。别人不理解自己,这是很正常的事,因为世界上有这么多人,每个人的思想、喜好都不相同,我们没有必要去为此恼恨、恼怒,应该用宽容大度的心去理解别人,去原谅别人,这样的人才可以被称得“君子”。

孔子不仅仅是勤奋、乐观、大度的人,还是一个谦虚的人,在述而第七中的第二则: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把所学的知识默默地记在心里,勤奋学习而不满足,教导别人而不倦怠,对我来说,做到了哪些呢?孔子真是太谦虚了,作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所说所做有很多都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一个如此重要的伟人,还说出如此自谦的话,的确值得我们学习。

孔子还认为“苟志于仁矣,无恶也”。即如果一心一意培养仁德,就可以消除恶。的确,品德在一个人的人生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它决定着人的一生,不好的品德会使一个人丑陋、恶毒,甚至会让人走上犯罪的道路,而良好的品德会让一个人美丽、善良,受到很多人的喜爱,可见,培养仁德是很重要的。

《论语》真的是一部很富有哲理的书,不仅仅是现在,甚至是几百年、几千年、几万年后,它都会激励着人们不断的积极进取,在各个领域,都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第11篇

孔子以一生的教育实践活动,在中国教育史上塑造了一个比较完整的技术教师形象。他关于教师形象的基本要求被封建统治者奉为“师表”。

孔子塑造的教师形象由两个基本内容构成。第一个是“学而不厌”。“学”是教师获取知识的途径之一。以“乐道”、“不厌”的敬业精神,通过“时习”、“自省”和“无常师”等形式进行严格的教学能力训练。“时习”、“自省”也就是自我进修。这是孔子教师形象中无休止地自我进修的重要特征。

为师的进修特点不在“无师”,而在“无常师”。“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子入太庙,每事问”。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接受来自学生的启发,“起予者商也”;“回也,非助我也,于吾言无所不悦”。这一“起予”和“助我”的思想到〈〈学记〉〉发展成为“教学相长”的概念,揭示了教育教学中的一条重要规律。

孔子把“乐道”看作是比“不厌”更高的要求。他说:“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在其中矣”;“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能如此“乐道”,才能有不懈的“时习”、深刻的“自省”和广泛的“无常师”。由“不厌”达到“乐道”,由“学而时习之”、“吾日三省自身”上升为忘却得失,操心弟子学业,这就是对教师教学能力的要求。

第二个内容是“诲人不倦”。它所强调的是教师忠诚教育事业的精神。“学而不厌”重在以“乐道”的态度修己,“诲人不倦”重在以同样的态度教人。这就从两个方面将教师的教育能力和对教育工作的态度统一起来。

孔子认为,教育学生首先要循循善诱。愤则启之,悱则发之;不愤不启,不悱不法。其次要以身作则。培养德行,言教不如身教。在许多场合孔子常取“予欲无言”的态度,认为“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认为既言就要博之以文,约之以礼;不言,则要树之榜样,立之以规范。言与不言并重,善诱与身教并行,使教师的主导作用由此大大深化和扩展了。

孔子强调“不倦”的精神,一方面是要求教师必须忠诚教育事业,另一方面又以这种忠诚的精神充当教育、感化学生的重要手段。所谓“予欲无言”、“其身正”、“欲罢不能,既竭吾才”等,正表现出孔子充分利用其诲人的不倦态度影响、激发和培养着学生对学习的不厌情绪或兴趣。

第12篇

读《论语》后感

五 三 班

马 瑶

这个寒假,为了提高我自身的素质, 特地看了《论语》一书,其中的道理可谓让我受益匪浅呀!

《论语》是一部记录孔子与弟子之间、孔子弟子之间以及弟子与再传弟子之间对话的问答体著作。

《论语》的内容包括政治主张、哲学是想、品德修养、伦理道德和教育原则等各个方面。《论语》这本书虽然像记录一样用简单的文字记载那些教条式的名言懿行,但却经过门人弟子们的悉心编排,有他自己的体系。

《论语》的首章就是“学而第一”。孔子所倡导的学习的具体方法和态度,直到今天乃至将来,都是具有积极意义的。如最出名的:“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温故而知新”。这些都是修身养性,使自身达到所谓“君子”的标准。

这第二章,也就是“为政第二。”孔子对于政治是抱有积极态度的。他不但经常鼓励弟子们“学而优则仕”,自己也希望在治理国家上能一展抱负。关于为政之道,孔子有自己的一套见解。他推崇仁政,即以道德来治理国家,用道德来赢得人心,来规范广大老百姓的思想与行为。尽管如此,虽然孔子最终未能在政治上一展才华,但他却以其深邃的思想,影响着从古至今无数的当权者。

……

孔子的教育我是说不完的,只有自己看。最后用三句话形容《论语》:开卷有益让光芒四射的智慧炫起来。品味传统经典文化,启发生命智慧视野,提升个人精神品质。启发生命中更宽阔的智慧视野,旁征博引、拈提古今、蕴意深邃、古为今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