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比较英语

比较英语

时间:2023-05-29 17:33:3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比较英语,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比较英语

第1篇

1. The number of people learning English in China is larger than the population of the United States. (“主—系—表”句型)

2. There are more people learning English in China than there are people in the United States. (There be句型)

3. More people learn English in China than live in the United States. (“主—谓—状”句型)

上面三个句子中,例1最简单,相信很多读者都会这么翻译,例2相对较难,例3是最难的。读者要想译出例2、例3这样结构的比较句,需要在英语比较句方面有较深厚的功底。本期笔者就与大家探讨一下比较句中的倍数比较句型,希望对读者有所启发。

问题导入

上文使用的例句都是than比较句,现在我们将例2改为“as … as”比较句,请看原句和改写后的句子。

4. a. There are more people learning English in China than there are people in the United States.

b. There are as many people learning English in China as there are people in the United States.

我们知道,改写后得到的b句含义是“中国学英语的人与美国人口一样多”,与原句的含义不一样。现在,我们在a句和b句的基础上分别添加诸如three times这样的倍数词来进行比较,即能得出下面两个句子。

5. a. There are three times more people learning English in China than there are people in the United States.

b. There are three times as many people learning English in China as there are people in the United States.

现在问题来了:这里a句和b句的含义是否相同?如果我们将例5两个句子的three times替换成分数a third,又可以得出下面两个句子。

6. a. There are a third more people learning English in China than there are people in the United States.

b. There are a third as many people learning English in China as there are people in the United States.

问题又来了:这里a、b两句的含义是否相同呢?

以上两个问题涉及英语中的倍数比较。带着这两个问题,我们下面一起来探讨倍数比较句型的结构与含义。

倍数比较结构及其衍生句型

倍数比较结构有两种,一种是“倍数/分数+形容词”,一种是“倍数/分数+名词”。下面笔者来进行具体阐述。

结构一:倍数/分数+形容词

因为形容词的比较结构主要是“than比较”和“as … as比较”这两类,所以,最核心的倍数比较句型有两个:一个是“倍数/分数+形容词比较级+ than”,另一个是“倍数/分数+ as +形容词+ as”。我们把倍数(以three times为例)与分数(以a third为例)分开列举,于是便有了下面的倍数比较句型。

① A is three times bigger than B. (倍数+形容词比较级+ than)

② A is three times as big as B. (倍数+ as +形容词+ as)

③ A is a third bigger than B. (分数+形容词比较级+ than)

④ A is a third as big as B. (分数+ as +形容词+ as)

值得注意的是,twice (两倍)不能用在“倍数+形容词比较级+ than”结构中,只能用在“倍数+ as +形容词+ as”结构中。也就是说,我们不能说“A is twice bigger than B”,而应该说“A is twice as big as B”。英语中有个使用比较结构的俚语为“as large as life and twice as natural”(出自刘易斯·卡罗尔的《爱丽丝梦游仙境》),字面意思是“和真人一样大而且有真人的两倍那么自然”,真正含义是“正是其人,如假包换”。当某人激动地告诉别人自己遇到了某个名人时就会用到该俚语。比如你和别人提起自己在乘飞机时遇见了某位电影明星,就可以这样强调:“It’s him as large as life and twice as natural.”这里的“twice as natural”不能说成“twice more natural”。

结构二:倍数/分数+名词

在“倍数/分数+形容词”的倍数比较结构中,有些形容词可以替换成名词,这样便有了“倍数/分数+名词”这一倍数比较结构。以上文结构一中的句型①~④为例,例句中的形容词big对应的名词是size,于是我们可以把结构一中的比较句型改写成以下两个句型。

⑤ A is three times the size of B. (倍数+名词)

⑥ A is a third of the size of B. (分数+名词)

结构一中的形容词与结构二中的名词的常见转换包括以下几组:bigsize、longlength、widewidth、deepdepth、manynumber、muchamount。

以上笔者只是列举了六种倍数比较的句型结构,并没有说明这六种句型如何翻译。比如在上面①~⑥这六种句型中,A与B的大小该如何判断呢?如果我们假设B=1,那么上面六个句型中的A分别等于多少呢?在答案公布之前,读者可以先自己判断一下。

倍数比较句型的含义

上文所说的六种句型的倍数关系如下所示。

①“A is three times bigger than B”的倍数关系:B=1,A=3

②“A is three times as big as B”的倍数关系:B=1,A=3

③“A is a third bigger than B”的倍数关系:B=1,A=1

④“A is a third as big as B”的倍数关系:B=1,A=

⑤“A is three times the size of B”的倍数关系:B=1,A=3

⑥“A is a third of the size of B”的倍数关系:B=1,A=

你都答对了吗?如果都答对了,那你真是牛人!如果你没有都答对,那太正常了,因为英语毕竟是你的外语。

关于倍数比较的问题,人们在翻译时一直存在误解。比如对于句①“A is three times bigger than B”,许多人都认为这句话应该翻译为“A比B大三倍”,但这样翻译的话,就意味着“B=1,A=4”,这与原句意思不符,所以这样翻译是错误的,这句话只能译成“A是B的三倍大”。也就是说,句①与句②的含义是一样的。此外,句⑤与句①、句②两个句子的含义也是一样的。

从上面的答案我们看出,句③和句④意思不同,这两个句子与句①、句②的区别在于倍数词不同。也就是说,当倍数词小于1时,“as … as”比较句与than比较句的含义不同。

句③“A is a third bigger than B”意思是“A比B大三分之一”,所以,若B=1,则A=1 。

句④“A is a third as big as B”意思是“A是B的三分之一”,所以,若B=1,则A= 。

从上面的倍数关系我们看出,句④与句⑥意思相同,即句⑥“A is a third of the size of B”可译成“A是B的三分之一”。

综上所述,英语中的倍数比较句型有六种,如下表所示。

问题解答

根据上述结论,我们可知,文章开头例5中的a句(There are three times more people learning English in China than there are people in the United States.)和b句(There are three times as many people learning English in China as there are people in the United States.)的含义一样,都表示“中国学英语的人是美国人口的三倍”。同时我们还可以采用上文表格中的句型三“倍数+名词”来对其改写,即写成:“The number of people learning English in China is three times the population of the United States.”

然而,上文例6中的a句(There are a third more people learning English in China than there are people in the United States.)和b句(There are a third as many people learning English in China as there are people in the United States.)的含义不同。a句的含义是“中国学英语的人比美国人口还要多三分之一”,而b句的含义为“中国学英语的人是美国人口的三分之一”。同时,我们可以用表格中的句型六来将b句改写成如下形式:“The number of people learning English in China is a third of the population of the United States.”

JOKE

第2篇

太原市少儿英语培训班比较好的有很多,例如以下几个。

1、少儿英语。地址:山西省太原市小店区亲贤北街茂业天地二期三层东北角。

2、通慧少儿英语培训学校。地址:山西省太原市清徐县南门街49号。

3、山姆大叔少儿英语培训。地址:山西省太原市万柏林区和平北路56号金域阅山小区6号楼底商1号。

4、美华国际少儿英语。地址:山西省太原市小店区长风街南2巷春亭小区底商。

5、易贝乐少儿英语。地址:山西省太原市迎泽区南内环街179号妈妈宝贝美特好四层。

(来源:文章屋网 )

第3篇

箴言仿写:Cultivation is to the mind what food is to the body.

——M·T·Cicero

上述句子可以概括为A is to B what C is to D.替换ABCD四个名词就可以用来表达“重要性”这一概念。

【例句】

人生态度——乐观与悲观

A positive attitude is to life what the sun is to the earth.积极的态度对于生活,好比太阳对于地球一样。

谈读书

Reading is to the mind what exercise is to the body.阅读对于思想,好比运动对于身体一样。

赡养父母——家庭

Family is to the people what life is to the individual.家庭对于人类,好比生活对于个人一样。

投诉信

Cleanness is to the canteen what reputation is to the people.清洁对于食堂来说,好比名誉对于人一样。

谈诚信

Honesty is to the people what life is to the creature.诚信对于人来说,好比生命对于人一样。

比较状语(倍数表达法):

A+ be+倍数+as many/much as+ B

A+ be+倍数+the amount+ B

A+ be+倍数+what it was+ B

【例句】

从1999年到2009年,奢侈品的销售增长了3倍。

①The sale of luxuries doubled from the end of 1999 to 2009.

②The sale of luxuries increased three times/three-fold from the end of 1999 to 2009.

③A three-fold increase was seen in the sale of luxuries from the end of 1999 to 2009.

④There was a three-fold increase in the sale of luxuries from the end of 1999 to 2009.

【写作练习】

定语从句与状语从句的写作方法指南:合并简单句!

1.通过指代关系合并简单句为定语从句

【例句】

故事发生于19世纪末期。那个时候,中国正遭受西方列强的蹂躏。

A: The story happened in the late 19th century.

B: At that time, China was suffering from the invasion of western powers.

→合并为定语从句:The story happened in the late 19th century when China was suffering from the invasion of western powers.

2.通过逻辑关系合并简单句为状语从句

【例句】

这个问题很复杂。我们花了近两周的时间才把它搞定。

A: The problem was very complicated.

B: It took us nearly two weeks to solve it.

第4篇

(一)“道”的理解

在《道德经》中,“道”“微”“悉”等字的英译问题素来是人们争论的焦点,这在早期英译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而对于亲自来华并进行长期考察的传教士和侨民来说,他们对“道”的体验是设身处地的,对于“道”的阐释亦更具目的性。虽然三位译者最终都采取了“Tao/Tau”这一译名,但因彼此身份和工作目的的不同,其对“道”的理解也是不尽相同的。在英语中,“道”并无完全对等的翻译,湛约翰认为“道”是不可译的。他同时也给出三个大致相当的词汇,即“theWay”“Reason”“theWord”。[5]XI他继而解释说:“从词源上看,‘theWay’是最接近‘道’的,但未免将‘道’过于物质化了。‘Reason’相对于‘道’则过于突显其作为某种意识的存在。而‘theWord’一词在某种意义上则等同于逻各斯,即如何看待新约的逻各斯和道德关系。”[5]XI湛氏一方面在为“道”的不可译进行解释,另一方面也为中西文化核心作了比较。通过对文化关键词内涵的认识,从而打通中西,为传道奠定信仰基础,他还引约翰福音第一章的一例说明之:“InthebeginningwasTau,etc。”[5]VII此外,湛约翰还将“道”与造物主进行了一番比较。概括起来,湛氏的“道”和造物主之间是有区别的,道为天地有无之综合,而造物主则是至高的存在。在西方信仰中,灵魂居所是天堂和地面,而在道家看来便是“空”,这种基于玄学的对“道”的阐释在当时无疑是具有重要意义的。他敏锐地发觉了中西信仰中的不同之处,并试图通过以耶补“道”,以“道”证耶的文化适应策略融入中国传统思想。

巴富尔分别从词源学和哲学的角度将“道”解释为“reason”和“way”,但他认为这两种翻译都将扼杀“道”的玄妙之意。[6]I他更具想象力地将“道”比作代数学中的π,以显示其无尽的意义。对于“道”的可译性,巴富尔是严谨的,他一方面在序言中透漏出对“道”冠以任何俗名的不恰当,另一方面又找寻作为万物之本源,在西方与“道”相似的称呼,即“Nature”,或“PrincipleofNature”。[6]I-II而巴富尔对译“道”的谨慎不仅是其尊“道”的体现,更是通过寻“道”从本根论的角度以达到合中西之“道”的尝试。而身为传教士的理雅各,虽在其译本中并未具体阐释自己对“道”的理解和对其译名的看法,但却在这之前的《中国宗教》一书中对道教——作为中国宗教和哲学的存在进行过细致的阐述,并对其起源作了考据。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理雅各将道与上帝作了比较,更确切的说,理雅各站在上帝的立场上,考察了《道德经》一书中老子承认上帝存在的证据。虽然道家信奉“道”是万物的本源,但理雅各通过论证认为道家是承认上帝存在的,同时也并未反驳道家固有的观点。理雅各在书的最后感慨道:“为了解释这个难题,我苦思冥想许久,如今终于可以轻松点了。”[7]229对于一个有责任感的传教士来说,一方面,面对种种信仰上的挑战,他义不容辞地要进行“合理”的解释;另一方面,为了达到传教的目的,也为了英国人能接受理解中国传统文化,他在努力寻找信仰基础,通过景教碑的史实考证和自己的推理判断,最终证明中国圣人自古便承认上帝的存在,所以在中国传播福音于情于理都是正确的。

(二)修辞的处理

纵观《道德经》,其中的修辞手法颇为丰富,如比喻、对偶、排比、顶真等,且其修辞手法往往叠加使用,因此文章达到形神兼备的绝佳境地。如上文所述,这三个早期译者对中国经典都抱以学术研究的心态,对原文的忠实度较高,且相互之间常有交流,故三个文本有一定的相似性。如《道德经》第十五章:豫兮其若冬涉川,犹兮其若畏四邻,偐兮其若客,涣兮其若凌释,敦兮其若朴……[9]25在这一段中,老子通过生动的比喻,辅以排比、反问、对偶等修辞手法,说明一个得“道”之人所具备的品质特征。若想完全保留全文的形与意显然是很困难的,因此三个译者在此处各有取舍。湛约翰的译本为:Timidwerethey,likeonefordingastreaminwinter.Cautiouswerethey,likeonewhodreadshisneighbour.Circumspectwerethey,likeamanfromhome.Vanishingwerethey,likeicethatisabouttomelt.Simplewerethey,likeunwroughtwood…[5]10-11巴富尔的译本为:Theyendured[thehardshipsoftheirsearch]asthosewhofordstreamsinthewinter.Cautiouswerethey,asthosewhodread[theridiculeof]theirneighbours;reverentwerethey,asthosewhoentertainavisitor;expansivewerethey,asiceonthepointofmelting;simpleandunpolishedwerethey,asunhewnwood…[6]10理雅各的译本为:Shrinkinglookedtheylikethosewhowadethroughastreaminwinter;irresolutelikethosewhoareafraidofallaroundthem;gravelikeaguest(inaweofhishost);evanescentlikeicethatismeltingaway;unpretentiouslikewoodthathasnotbeenfashionedintoanything…[10]58三人在句式上基本都保留了原文的句法特征,且极为对仗。与原文相似,他们也都运用倒装句突出了得“道”之人的所有品质特征。而在意思表达上,理雅各对文章的理解明显要精准一些,如“偐兮其若客”一句中“偐”字是庄重严肃的意思,仅有理雅各在译本中译为“grave”,其余二人则理解为热情好客之意,理解有些偏颇。

(三)韵文的调整

纵观《道德经》全篇,其文体应为韵文诗体,放声读来颇有韵味。而经过翻译后的《道德经》是否能在不损其意旨的前提下尽量做到朗朗上口,则需要译者下一番功夫。反观湛、巴、理的译文,其理虽疏,但能否做到有韵如诗,其表现便参差不齐。

作者:李东 单位:皖南医学院

第5篇

【关键词】初中英语教材;比较;评析;建议

引言

课堂中使用的教材对教学自标、有关的教学活动及测验会产生影响。甚至有人认为,课堂上发生的活动,百分之九十五与教材有联系。根据教育部2011年新制定的《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英语课程标准”),我国的英语教材己经呈现出“一纲多本”、“多纲多本”的局面, “一套教材打天下”的局势己不再存在。那么,究竟每套教材编写得怎么样呢?它们各自有何独特的价值或缺陷呢?这都需要我们去具体地进行评析。笔者选取两套英语教材《(新目标英语》(人教版)和《牛津英语》(译林版)进行评析,通过比较其优势和不足,对教师提出建议。

一、两套教材比较与评析

《新目标英语》是在美国汤姆森出版集团出版的教材《Go for it》的基础上改编的一套7——9年级英语教材。《 新目标 》以话题为主线,采用任务型语言教学(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模式,兼顾交际功能和语言知识结构的学习,是一种循序渐进的生活化的学习程序,引导学生学会运用英语有目的地做事情。

《牛津英语》的编写体系为“building blocks ”(模块建筑体系),按照“话题—功能—结构—任务”相结合的思想编排,以话题为主线,任务为主导,辅以功能和结构项目,有效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每个单元都围绕一个话题,让学生通过参与、思考、讨论、交流与合作等方式,学习和使用英语,实现目标任务,是一套使用广泛、颇受学生欢迎的教材。

(一)《牛津英语》与《新目标》相比,在一定程度上,更加符合《英语课程标准》的要求。《牛津英语》采用“模块建筑”的编排体系,系统地组织和编排教材;教材选材广泛,注重选材的科学性、趣味性和思想性;栏目设置能够根据学生发展的心理特点,体现栏目的指导性、探究性、交互性的特点;教材插图在“激趣”、“育情”等方面发挥一定的作用。此外,《牛津英语》更加符合当今社会所倡导的情感态度教育的主题;文化意识教育的内容在不断地扩大,体现了2011新版课程标准中“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的思想。

(二)《新目标》教材存在着一些缺陷。例如:教材的内容含量过大,导致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安排得很满,时间很紧,有的教师只能应付教材中所规定的内容,留给学生练习和交流的时间很少甚至没有;在文化意识教育中,过分强调交际文化的内容,知识文化所占的比重很少;该教材只注重听、说能力的培养,对其它能力的要求就显得相对薄弱了,导致学生基本功不扎实。

(三)《牛津英语》也有一些欠缺之处。例如:语法是初中英语学习的一项重要内容,而该教材在这一点上体现的不够;听力训练的内容比较少,很难满足学生要提高听力能力的需求;每一册教材的词汇数量过多,难度也比较大,给学生造成了一定的负担。

二、建议

目前江苏省正在使用的是《牛津英语》教材,在和《新目标》比较各自优劣之后,笔者得出以下建议:

(一)语篇教学

通过对《新目标》与《牛津英语》的比较,《牛津英语》教材的语篇选材范围广,体裁丰富,贴近生活;所用语言地道、真实。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利用语篇上的优势,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使用教材。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对语篇在不影响教材的完整性和系统性的前提下进行适当地改编与删减;教师还可以采用精读与泛读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对涵盖知识点的语篇进行精读,对其他的语篇泛读,或者由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自己阅读,然后回答教师的问题。

(二)词汇与语法教学

随着《牛津英语》的推广和使用,不少教师产生了这样的问题:该教材由于以话题为主线,教材中语法项目分布的比较零碎,往往一个语法项目要跨越几个单元甚至几册书来介绍。在教授过程中,学生掌握得很不系统。我认为,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合理利用教材,优化词汇、语法教学。

(三)语言技能教学

语言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利用好教材,培养学生的语言技能。在两套教材的比较中,我们发现《牛津英语》教材所提供的听力材料与听力活动的数量远远不如《新目标》,学生要提高听力能力首先必须做到多听,只有多让学生频繁地进行听力活动,多进行系统的听力实践,才能使他们的听力能力有所提高。为此,在不影响课时的前提下,教师有必要积极开发课堂资源,来增加听的渠道。

结语

本文以《新目标》、《牛津英语》教材的系统比较为切入点,发现英语教材在编写体系、教材内容、体现的教与学的方式及课堂教学模式等方面正悄然发生着变化。希望通过关注初中英语教材的比较,为我们一线教师的教学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帮助教师有效地使用教材,更好地发挥教材的优势。

【参考文献】

[1]甘火花.《人教版初中英语新旧教科书编制的比较研究》,西南大学2006年硕士论文

[2]倪丹英.《新教材使用中的问题及对策》,《中小学外语教学》2006年第6期

第6篇

【关键词】英语教学 比较 运用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32-0095-01

英语语言生动、优美,英语教学方法也灵活机动、不胜枚举。为了更好地方便学生的记忆与理解,我一直坚持在教学中合理地使用比较,力求从不同角度找出各种语言现象的内在联系与区别,并总结出语言规律,这不仅有助于教师探索多种语言现象的内在规律,更有助于提高学生对各语言重点的记忆与理解能力。本文将从两个方面对此进行简要概述。

一 通过词汇的比较,提高学生的记忆效率

众所周知,词汇是构筑语句和语篇的基本单位,扩大词汇量有助于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英语的综合能力。在教学中,时常会有学生向我询问记忆单词的捷径。那么,词汇的记忆是不是真的很难呢?带着此问题我对所任教的高一(4)班、高一(10)班的108名学生进行调查,得出了以下结果。

从上表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在词汇的记忆方面存在着一定的难度。另外,超过90%的同学只是一味地死记硬背,学习起来效率低下。那么大家可以尝试用比较的方法记忆单词。

1.意义相近的词汇比较

一般情况下,我们都将易混淆的且词义相近的单词放在一起进行辨别记忆,可用图示法。如:take(带去);bring(带来);fetch (去取)。通过使用箭头,学生可非常清晰地了解到这三个词表达的方向不同。

2.意义不同的词汇比较

第一,同音异形。此类单词因读音和拼写的近似而给学生的记忆带来了很大的困扰,以采用分组法进行比较。如:tire(vt.)使……累,tyre(n.)轮胎。

第二,异音同形。此类单词最难把握的是读音和意义。可采用编写句子的方法比较记忆。如:Please present([pri'z nt]vt.递交)the present(['presn t]n.礼物)to her at present(['presnt]n.现在)。

通过这样的比较,我们可以掌握单词的不同的重读音、词义和某些重要的句式,一举多得。

第三,同音同形。简单来说这类词汇多属一词多义现象。因为读音和书写相同,学生在词义的把握上时常会感到困惑不解。如saw:I saw(1)a saw(2)saw(3)a saw(4).其中saw(1)为see/si:/的过去式,saw(2)和saw(4)为n.锯子,saw(3)为vt.锯。

二 通过句子的比较,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学生对句子的理解程度往往直接影响着考试的质量。因而,我们通过对句子的比较,可使学生更快、更好地掌握各种时态、语态、基本句式等的根本区别,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1.时态比较

时态变化繁多,学生容易出错。如(1)She works in that company at present.(2)She worked in that company 10 years ago.(3)She has worked in that company for 10 years.(4)She was working in that company for 10 years.(5)She will work in that company 10 years later.(6)She is working in that company now.通过比较,我们发现不同时态所使用的时间状语的不同。

2.语态比较

语态含主动和被动两种形式。首先,我们来对比主动与被动形式,可知道句子的不同侧重点。

Cambodians were repairing Angor Wat in 1986. (强调动作执行者,是柬埔寨人在进行修理吴哥窟的工作。)

Angor Wat was being repaired in 1986.(强调动作的承受者,是吴哥窟在修理之中。)

第7篇

论文摘要:从语言与文化之间的关系出发,阐释了导致中西文化差异的三大主要因素:地理环境、历史文化和宗教信仰。通过分析中西文化差异的主要成因,结合我国目前的英语教学现状,强调了中西文化比较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以及对学生二语习得的促进作用,并提出相关策略。

1引言

随着全球化影响的不断扩大,英语作为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语言在各国掀起了学习热潮。目前,中国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就开设了英语课程。随着我国与国际社会交流的日益频繁以及社会上用人单位对英语水平要求的不断提高,过去传统的英语教学方法—只注重语言知识的传授,忽视语用,己不再适应社会的需要。然而要达到“学以致用”,在英语教学中加强文化导入是关键。在英语教学中引入英语国家的相关文化并将其与中国文化进行比较,这有助于学习者对英语的理解和使用,促进学生对语言本身的掌握。

2语言与文化的关系

语言作为特定思维模式的外在表现形式,无疑承载着大量的文化信息。语言同文化是密不可分的,语言是文化的组成部分,同时又是文化的载体,是一个国家或民族文化发展的结晶,对文化的保存、发展和传播起着重要作用。而文化是语言的培养皿,每一种语言都是在特定的文化环境中诞生、发展而成。文化因素决定着语言的具体使用,语音、词汇、句法等的选用也都会受文化因素的影响。因此,语言和文化不能孤立存在,它们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对于英语学习者而言,只有掌握与之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才能恰当地运用语言,因此在英语教学中导入英语文化对学生有效地习得英语具有重要意义。

3中酉文化差异的主要因素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不同的文化会产生不同的语言,因此要真正掌握一门语言,就必需了解这个民族的文化。汉语和英语属于不同的语系,中国和英美国家分别代表两种截然不同的文化,即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单从语言结构上看,语言中许多理语、典故、格言等都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一个国家的语言能折射出这个国家的生产生活、自然环境、地理位置等特征。英汉语言丰富多彩,中西文化更是博大精深,但总的概括起来,主要是以下三大因素导致中西文化差异。

3.1地理环境因素

中英两国处于不同的地理位置,人们生活在不同的自然环境中,这就必然导致两国在文化上的差异,而这些差异难免反应到语言当中去。在中国,对夏天的形容应该是“烈日炎炎”、“骄阳似火”,所以在不了解文化背景的情况下中国人对莎士比亚在《仲夏夜之梦》中对“夏夜”美丽温婉的描述感到费解,更不能领会他在第18首十四行诗中把心爱的人比作“夏日”:"Shall I compare thee to a summer’s day? Thou art more lovely and more temperature"。这是因为中国位于亚洲大陆,属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夏天最显著的特征是烈日当空。而英国位于北欧北温带,属海洋性气候,夏天温和舒适,是最宜人的季节,所以才导致中国人与英国人对“夏天”的联想截然不同。另外,由于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农业国,因此汉语中有许多与农业有关的词语,如竹篮打水一场空,骨瘦如柴,对牛弹琴等。而英国四周环水,海岸线很长,渔业发达,故英语中与水产、船舶相关的词语很多,如fish in the air, miss the boat, clean the deck等。

3.2历史文化因素

任何一种语言都是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产生并发展起来的,因此,我们能从语言中看出使用这一语言的国家和民族所特有的历史文化现象。中华文化上下五千年,可谓源远流长,而英语文化往前追溯与古希腊,罗马有着密切联系。不同的历史进程对语言的表达会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这一点在传统表达,即历史典故、俗语等方面尤为突出。人们常会在不经意间运用具有其民族文化特色的表达,如中国人会说“空城计”、“东施效肇”、“说曹操,曹操就到”这些源自中国经典文学作品的成语习语,而英语中则会说道“He’s a Shylock","white elephant", "Black Friday”等具有历史文化内涵的表达。由于民族渊源的不同,在英语和汉语中很难找到完全对等的表达,如英语中的one’ s hair stands on end与汉语中的“怒发冲冠”相似,但前者源于对一个犯人表情的描绘,意义侧重因“恐惧”而导致头发竖立,而后者意指因发怒而使头发立起来。同样是头发直立,英语中表“俱”,而汉语中表“怒”。

3.3宗教信仰因素

人的宗教观念的产生和发展以及他们对人的活动所产生的影响是人类历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必不可少和核心的一部分。这一点也不可避免地体现在语言当中。英美国家主要信奉基督教,而作为基督教的基本教义—《圣经》可以说是西方世界影响最为深远的书籍之一。英语中有不少源自《圣经》的表述,如Donout as Abraham, wise as Soloman, Lot’s wife。此外,西方人膜拜上帝,教堂和神职人员在他们的宗教活动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所以也有许多与之相关的词语。然而在中国,主要受儒家思想和佛教的影响,汉语中有大量关于“佛教”“佛”的表达,如“五体投地”原指佛教中最恭敬的礼拜方式,现形容非常佩服别人,“借花献佛”、“临时抱佛脚”等。从这些例子我们可以看出,源自宗教的典故成语,以通俗、生动的语言,蕴含着幽默、深刻的喻义,极大地丰富了英汉词汇的表现力。

4英语教学中的中西方文化比较

王佐良先生曾指出:“不了解语言当中的社会文化,谁也无法真正掌握语言。”因此,要真正学会一门语言,理解其相关的文化己成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英语教学中导入相关的英语文化知识,并与汉语文化进行比较,这样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克服母语的干扰,在英语学习中用英语思维,将英语学“活”,实现“学以致用”的教学目的。另一方面有利于学生融东西方文化于一体,提高自身文化素质。在英语教学中进行中西文化比较在方法和内容上都能更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笔者对此提出以下几点策略:

(1)针对课文内容涉及的异域文化,教师应在课前搜集相关资料或要求学生以组为单位利用课余时间查找相关资料,包括相关的英语文化和母语文化,并在课堂上采取适当的方式进行演示(如PPT、讲故事、演短剧等),然后再由教师点评并补充相关内容。由于不同的文化习俗,学生只有在了解目标语文化,同时与母语文化对比,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如中国的春节与西方的圣诞节,两者存在异同,通过对比分析学生能更好地掌握。

(2)在课堂教学当中,应对教材中涉及到的文化背景知识根据主次对其进行或详或略的随文解说,并将其与相关的汉语文化进行比较,以帮助学生理解。如大学英语综合教程第一册第一单元Text A中的句子“he put the final seal on my happiness(他使我沉浸在十全十美的幸福之中)”,其中的put the seal on something有“使成定局;使某事继续有效”的意思,此时教师可通过其中的核心词“seal”的原意—印章,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即如果在某书面材料上加盖章印表面与之相关的事己获批准或已经生效,这样通过两种文化的对比帮助学生掌握这一短语。

(3)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及时组织学生观看与学习内容相关并反映中西文化差异的影片、视频,这样可以使学生受到英语文化环境的浸润,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到英汉文化差异。也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所处的生活环境,分组讨论并发表自己的看法,这有利于锻炼学生平时的观察能力,同时能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中西文化差异,真正习得第二语言。

(4)由于缺乏目标语的真实环境,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加强英语文化的渗透,积极组织学生参加第二课堂,按阶段、有重点地指导学生多看一些英语原版影视资料,多读一些英语杂志、报刊、文学作品,多听一些英语材料,以使学生丰富英语文化知识。除此之外,还应协助学生开展英语辩论赛、英语沙龙等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真切体会中西文化差异,从而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第8篇

关键词:反身代词 复指代词 “-self” 自己 语义—句法界面

从概念层和词汇化角度上看,英语反身代词“self”和汉语复指代词“自己”具有语言类型学意义。同时,英语反身代词“-self”和汉语复指代词“自己”在用法上存在明显差异。综观古今代词研究现状,当今研究显著特征是:普遍意义上的研究较多,深入系统对比研究两者差异的较少,关于英语反身代词“self”和汉语复指代词“自己”在语义—句法界面的研究则更少。因此,加强此方面的研究十分必要。

一、英语反身代词“–self”和汉语复指代词“自己”对比研究概述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语言学界就开始进行相关反身代词的研究,李青(2001)、黄月华(2003)从语法特征上进行对比,张宁(2002)、洪伟(2006)从英汉反身代词的理论解释角度进行对比,通过对比分析英汉反身代词的例证,认为Chomsky的约束论和Wexler及Manzini的参数理论具有普遍意义,不论对英语还是汉语,反身代词都适用,汉语复合反身代词只可以与近位先行词共指,不能与远位先行词共指。李刚(1999)从对比语言学的角度分析英汉代词系统的异同。潘海华(2002)、胡建华(2002)以优选论思路具体解释英、汉反身代词在约束特性上的差异,吴菲菲(2006)从语言学角度对比汉语复指代词“自己”和英语反身代词“–self”。

在国外语言界,反身代词研究以Chomsky(1981)为代表,他提出约束理论和约束A原则(Binding Principle A)。此外,研究汉语反身代词的代表还有Pan(1995,1997,1998)和Yu(2000),Pan(1995,1997,1998)认为汉语复合反身代词“他/她自己”并不遵守约束A原则,他指出,汉语复合代词:(1)可接受长距离(long-distance,简称LD)先行语的约束;(2)能指陈非成分统领(non-c-command)∕次统领(sub-command)的先行语;(3)遵守阻断效应(blocking effect)。从总趋势来看,研究前期聚焦约束论的理论解释,后期则注重认知功能解释。

鉴于上述现状,笔者拟立足权威语料分析,从句法和语义两个角度对比分析英语反身代词“–self”和汉语复指代词“自己”在用法上的异同点,并试图加以认知功能阐释。

二、基于语料分析英语“–self”与汉语“自己”照应用法上异同

(一)英语“–self”与汉语“自己”的相同点

从语义上讲,英语反身代词的基本性质是它的替代指称性。但是,它的指称作用与反身代词不尽相同,最根本的区别在于:后者的指称不受句子的限制,而前者的指称则必须限制在最小分句的范围内,即它是用来复指本句中某个名词短语的。基于这个特点,它在生成语法中被称为照应语(anaphor)。金积令(1992)认为在照应用法中,英语反身代词的语义功能是与主语构成共指关系,即用来复指主语。汉语复指代词的语义功能和英语反身代词相同,也是与句中某个词语构成共指关系的。如:

(1)a.We hit ourselves.

b.Mary was not herself yesterday.

c.他把(他)自己弄糊涂了。

d.我骂(我)自己,用不着你管。

(二)英语“–self”与汉语“自己”分布差异

英语反身代词在分布上受到严格的限制,只能出现在宾语、同位语和主语补语的位置上,不能出现在时态句的主语和名词短语定语的位置上,不能受定语修饰;而汉语复指代词除了充当宾语外,还可以充当主语和定语。如(引自Quirk al,1985:356):

(2)a.They helped themselves.(直接宾语)

b.She allowed herself a rest.(间接宾语)

c.The cafe pays for itself.(介词宾语)

d.He is not himself today.(主语补语)

e.Tom himself drove the car.(同位语)

——(引自王亚楠,2008)

上述5例都说明了英语反身代词只能出现在宾语或补语的位置上,属于“宾语语域”(object territory)。与英语反身代词不同的是,汉语复指代词并不仅仅限于宾语语域,它也可以出现在主语位置上。例如:

(3)a.他为人公正,因为自己受过苦,所以非常能体谅人。

b.有的人拈轻怕重,把重担子推给人家,自己拣轻的挑。

c.我看了半天,自己都没看清,怎么讲给你听。

d.一时,探春便先有了,自己提笔写出。

在上述例句中,“自己”出现在分句主语位置上,复指句首主语。汉语复指代词除了充当宾语和主语以外,还可以起定语作用。例如:

(4)a.学习主要靠自己努力。

b.自己的事自己做,不要依赖别人。

汉语复指代词作定语时的作用相当于英语中“强调性限定词own”的作用。试比较:

(5)a.Mind your own business.

b.He will stick to his own opinion.

由此可见,英语反身代词“–self”在句中只能作宾语、同位语或主语,而汉语中的复合代词“自己”的分布范围相对自由,既可以充当主语和宾语,还可以作定语使用,这样用时,相当于英语中强调性限定词own的用法。

(三)英语“–self”与汉语“自己”的复指差异

上文我们提到了英语反身代词“–self”和汉语复指代词“自己”都有照应用法,即复指某个先行词,在以句中哪一个成分为先行词的问题上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本小节主要讨论它们在复指上的不同点。

(6)a.Mary told John that his sister bought herself a dictionary.

b.The man whom Joe saw the other day killed himself.

c.That Joan criticized herself is a big surprise to Mary.

d.Since the daughter* can look after herself *now,the motherfeels much relieved.

例(6)a中的“herself”指“his sister”,不指“Mary”;例(6)b中的“himself”指“the man”,而不指“Joe”;例(6)c中的“herself”指“John”不指“Mary”;例(6)d中的“herself”指“the daughter”不指“the mother”。由此看出,反身代词的先行语一定是本分句的主语,不可能是其他分句的主语。同英语反身代词不同,汉语“自己”则可不受此限制,它可以以自己所在分句之外的成分为先行语,即长距离约束,如下列各句中“自己”既可以以离“自己”较近的“李四”为先行词,又可以以离“自己”较远的“张三”为先行词。

(7)a.张三说李四伤了自己。

b.张三说李四伤了自己。

三、基于语料分析英语“–self”与汉语“自己”强调用法上的异同

(一)从语义角度分析英语反身代词与汉语复指代词的相同点

英语反身代词强调性用法在语义上主要表示三种意义:

1.就本人而言(speaking personally)侧重点在于强调表达个人见解。如:

(8)a.I myself wouldn’t take any notice.

b.I wouldn’t take any notice myself.

c.Myself I wouldn’t take any notice of her.

2.是某某本人而不是其他人(X and nobody else)。例如:

(9)a.Who told you that Jill was leaving?

b.She herself told me.

3.在指称对象和其他人或事之间形成鲜明对比(explicit contrast)。例如:

(10)a.I’d prefer you to do the job yourself, rather than to leave it to Tony.(Quirk et al,1985:361)

汉语复指代词用于强调时,在语义上也表达上述三种意义。例如:

(11)a.我自己认为这件事是不可能成功的。(自己=Personally speaking)

b.他们门窗坏了自己修,衣服破了自己补,鞋子坏了自己钉,头发长了自己理.(李人鉴:104)(自己=X and nobody else)

c.你要看,你自己去看,要说,你自己去说。(蔡天心《浑河的风暴》)

(二)从句法角度分析英语“–self”与汉语“自己”的差异

由上文分析可知,英语反身代词“–self”与汉语复指代词“自己”用于强调时,语义表达上的三种意义一致。但是强调用法中的汉语复指代词在句法上则与英语反身代词的作用有着较大的区别。当英语反身代词在强调用法中使用时,它只起到同位语的作用。例如:

(12)a.I spoke to the president himself.

b.I like the diamond itself but not the settings.(吴菲菲,2008)

汉语复指代词在句法中可以起到两种作用。第一,用作同位语。例如:

(13)我自己明白。

这样划分的理由是:“我自己”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当中不能插入其他成分,要插的话,只能插在“自己”后面,试比较:

(14)a.我不自己明白。

b.我自己不明白。

所以,例(13)中的“自己”是“我”的同位语。第二,用作主谓词组中的小主语(李人鉴,1984;熙,1984)。例如:

(15)我自己修车。

例(15)中的“我”和“自己”之间没有直接的结构关系。最能证明这一点的是,“我”和“自己”之间可以有别的词语隔开(金积令,1992)。例如:

(16)a.我有的时候自己修车。

b.我上学的时候还不会自己修车。

c.我借来工具,自己修车。

d.我能够自己修车。

e.我从来不自己修车。

四、英语反身代词“–self”与汉语复指代词“自己”泛指用法的异同

汉语复指代词“自己”含有泛指用法(generic use),用于表达某个带普遍性的事实或信念。例如:

(17)a.自己的国家自己爱。

b.自己挣钱自己花。

一般来说,各个语言中的反身代词都同时有照应和强调两种用法,英语反身代词自然也不例外。然而,泛指用法却绝非反身代词所普遍拥有的一种用法,至少英语和其他欧洲语言里的反身代词就不具有泛指用法。表示泛指用法的词语,如英语里的“one”,因此“自己”作泛指用法时相当于英语的不定指代词“one”。例如:

(18)a.自己应该对自己有信心。

b.One should have confidence in oneself.

c.自己的国家自己爱。

d.One loves one’s own country.

通过以上对比可以发现,“自己”的泛指用法是其他语言里的反身代词所不具备的。从上面的这些事实中,我们不难看出汉语中的“自己”一词存在一些与英语语言中的反身代词不同的特性。

五、结论与阐释

本文借助权威语料,从句法和语义两个角度对比分析英语反身代词“–self”和汉语复指代词“自己”,旨在探讨它们用法上的异同。研究发现:第一,在照应用法中,英语反身代词与汉语复指代词的语义功能相同,但两者在句法中分布位置不同;第二,英语反身代词“–self”和汉语复指代词“自己”在强调用法中存在相同性和差异性;第三,汉语“自己”具有泛指用法,而英语“–self”则不具备;第四,汉语“自己”的用法功能较英语“–self”较为宽泛。

为什么会出现上述现象呢?我们认为可以通过历史发展角度,从词汇化和语言类型上得到合理的解释。英语中“–self”的形成是由古英语中的两个存在句法关系的成分复合而成的,这两个构词成分间是中心成分和修饰成分的关系。这就可以说明为什么英语反身代词有复指和强调的功能,却又不能受长距离的约束,反身代词“–self”在形成的过程中作先行语,就赋予了它域内同指的功能,它不能跨越所在的管辖语域复指某个先行语。而汉语复指代词“自己”的衍生更为复杂,汉语中的“自己”一词之所以有不同于英语反身代词的地方,是因为“自己”一词不是一个标准的反身代词,而是一个兼有泛指代词和反身代词两种性质的词语,这种特殊的性质是由“自”和“己”两个语素各自的特性所决定的。“自”在古汉语中有强调和照应的用法。如:“公不自送。(《左传》)”中的“自”是修饰动词“送”,意思是“亲自”,有状语,体现了“自”的强调性。再如:“彼必释赵而自救。(《史记·孙子吴起列传》)”中的“自”是“救”的宾语,意思是“救自己”,它的先行语是“救”的施事“彼”,“自”在该句中出现在宾语的位置上,体现了“自”的照应用法。由此可见,“自”不能出现在主语或定语的位置上。且在“自”的照应用法中,它的先行语与其处于同一个小句中,受到先行语的局部约束。古汉语中的“己”在用法上没有强调用法,但却有“自”所缺乏的泛指用法,如:“修己而不责人,责免于难。(《左传》)”中的“己”就泛指任何人,而且除了可以作宾语外,“己”还可以作主语和定语,也就是说它可以以相同的语序出现在代词能出现的所有语法位置上;“己”作照应用法时,却不能照应局部区域内的某个成分,它与先行语间是长距离约束,不允许有局部约束。如:“人人各自以为孟尝君亲己。(《史记·孟尝君列传》)”中的“己”作“亲”的宾语,先行词不是所在小句中的“孟尝君”,而是句子的主语“人人”。由此可见,“己”不是一个照应语,而是一个代词。随着汉语双音节词的发展,古汉语中的照应词“自”和普通代词“己”逐步复合成为现代汉语中的“自己”。因此,“自己”也就拥有了古汉语“自”和“己”各自的特点:既有反身代词的用法,可以作宾语、同位语和补足语,起到照应和强调的作用,在照应中受到先行语的局部约束;又有普通代词的用法,可以作宾语、主语和定语,有照应、强调和泛指的功能,同时在照应中受先行词长距离的约束。由此看来,汉语“自己”的用法功能较英语反身代词“–self”相比更加宽泛,是因为它集“自”与“己”的功能于一身。

参考文献:

[1]Quirk,R. et al A Comprehensive Grammar of the English

Language, Longman Group Ltd.,London & New York,1985.

[2]吴菲菲.从语言学的角度对比汉语和英语反身代词“自己”与

“self”[J].才智,2008,(2).

[3]程工.汉语“自己”一词的性质[J].当代语言学,1999,(2).

[4]金积令.英语“self”和汉语“自己”用法异同[J].英汉语言文

化对比研究,1992,(2).

[5]李正权.国内英语反身代词研究综述[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

2010,(6).

[6]李青.试谈英汉反身代词的强调用法[J].绥化师专学报,2001,

(1).

[7]黄月华.英语反身代词与汉语“自己”的比较[J].零陵学院学

报,2003,(4).

[8]潘海华.汉语复合反身代词与英语反身代词比较研究[J].外语教

学与研究,2002,(4).

[9]李刚.英语代词对比分析及计算机辅助翻译[J].外语与外语教

学,1999,(6).

[10]张宁.汉语“自己”与英语反身代词的对比研究[J].新疆教育

学院学报,2008,(1).

[11]王亚楠.英语反身代词同汉语“自己”的比较[J].牡丹江教育

学院学报,2009,(2).

[12]王淑芬.关于反身代词[J].中学教与学,1999,(12).

[13]周晚田.反身代词的强调特征[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

第9篇

英语中的词语复杂,内容丰富,词义涉及面广。我们不可能一次将一个词的各种词义都引申出来进行比较,这样反而会造成复杂化,使学生更难理解和掌握。这里所谈的引申比较, 是从一个词语在课文中的基本词义出发,进行引申比较,用较常见的例句进行辨析。在教学中,常用的引申比较方法有以下六种:

一、词自身的引申比较

词自身的引申比较就是在一词的基础上引申出其它词,进行比较、辨析。例如:

1.The principal is satisfied with the teacher’s work.

校长对老师们的工作感到满意。

从上句中satisfied引申出下面几个词:

Your success gave us great satisfaction.(n.满意、满足)

你的成功令我十分满意。

The results of his test are satisfactory.(adj.令人满意的)

他的试验结果是令人满意的。

He bought the new dress to satisfy her.(v.使…满意)

为了使他满意,他买了那件新衣服。

2.Her mood varies from day to day.

她的情绪天天在变化。

引申比较:

The weather is variable in summer.(adj.变化无常的、易变的)

夏季天气变化无常。

It is said that this game is a variation of tennis.(n.变化、变动)

据说这种球赛是由网球变化而来的。

二、同、近义词的引申比较

同、近义词的引申比较是指在讲到某个词在本课中的基本含义时,如有意义相同或相近的其它词,就引申出来加以解释、辨析。同、近义词的引申比较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介词等。例如:

1.Mr.Johnson gets a monthly salary of U.S.$ 800.(n.)

从salary可以引申wage和pay,这三个词都可以表示“工资”,但其含义不同。salary是指非体力劳动者所得到的“工资、薪水”,通常按月,有时按季或年计算(Salary is usually paid monthly,sometimes three months or a year,for a job,esp.as for workers of higher skill and rank);wage指简单劳动或体力劳动者所得的“工资、工钱”,通常按周、日等短期计算发给(Wages are paid weekly for a job,esp.as for labourers or workers.),常用复数形式;pay指不论工作性质如何,针对劳动所支付的报酬,它包含salary和wage(s)(pay is paid for a job),为不可数名词。通过英汉对照解释,这几个词的基本含义学生已经清楚了,然后再举例进行比较,加深理解,熟悉用法。比较:

She draws a substantial salary.

她的薪水相当高。

His average wages are ¥ 250 a week.

他每周平均工资是250元人民币。

I get my pay on time every month.

我每月按时领工资。

2.I have recently received a letter from my sister.(v.)

从receive可以引申出accept,前者指“收到、接到、得到”(get something given or sent)。后者指“接受”(agree to take something offered or given)。举例比较:

I’ve received an invitation from them, but I don’t think I’ll accept it.

我接到了他们的邀请,但不准备接受。

She received his gift, but she did not accept it.

她收到了他的礼物,但没有接受。

3.This is the most beautiful scenery I’ve ever seen. (adj.)

从beautiful引申出pretty, handsome和goodlooking。 beautiful意为“美丽的,漂亮的”(giving pleasure or delight to the mind or sense),指给人以极大的愉快,几乎达到理想的美,指人时仅用于女性和小孩;pretty“漂亮的,可爱的”(esp.of a woman, a child, on a small fine thing, pleasing or nice to look at, listen to, etc),多指女性,小孩 或小而漂亮的东西,并不表示完美无缺的意思,而着重表示“可爱”;handsome“漂亮的, 英俊的”((esp.of man) goodlooking, of attractive appearance, (esp.of woman) attractive with a firm, large appearance rather than a delicate one),形容男性指“容貌端庄、英俊”,形容女性时指“健美”;goodlooking“好看的,漂亮的”(attractive),泛指容貌美,多指男性,有时也指女性。通过以下例句比较其含义及用法:

How beautiful the girl is!

这女孩好漂亮啊!

The baby looks prettier when it smiles.

那婴儿笑起来更可爱。

She is more handsome than beautiful.

她与其说是漂亮,不如说是健美。

A goodlooking young man walked along the river with a pretty girl.一位漂亮的年轻男子和一位漂亮的姑娘在河边漫步。

4.He speaks English fairly well. (adv.)

从fairly可以引申出rather,两者都是“相当地,颇有几份”的意思。但fairly常与含有褒义的形容词或副词连用,rather则与表示贬义的形容词或副词连用;此外,rather 可用于比较级和too之前,fairly则不能。比较:

My daughter is fairly diligent, but my son is rather lazy .

我的女儿颇为勤奋,儿子却相当懒。

He is rather better today.

他今天好多了。

5.The old man walked across the road carefully. (prep.)

从across可以引申出through,两者意思相近,但含义不同。前者指“横过、越过、穿过”,强调从一边到另一边(from one side to the other);后者强调穿过两边(in at one side, or end, and out at the other)。比较下列句中across 和through 的含义:

They swam across the Yangzi River this summer.

今年他们横渡了长江。

The train went through some tunnels.

火车穿过了几条隧道。

通过同、近义词的引申比较,学生扩大了词汇量,弄清了它们之间的异同,掌握了词的正确用法。

三、词的音形的引申比较

词的音形的引申比较,指词的读音相同,但拼写和词义不同;词的拼写相同,但读音和词义不同;词的读音和拼写相同,但词义不同;读音和拼写相近,但词义不同的引申比较。例如:

1.This house will find a ready sale. (sale[seil]n.买卖,销售)这房子马上会卖出去。

引申比较:

I wish to sail all over the world someday. (sail[seil]vi.航行,乘船旅行)我希望有一天能乘船旅行全世界。

2.She bowed to the audience.(原形bow[bau] vi.鞠躬,弯身)她向观众鞠躬。

引申比较:

He shot an arrow from a bow. (bow[b]n.弓,弓形物)他拉弓射了一箭。

3.He lied about his career.(原形lie[lai] vi.“撒谎”;规则动词 ,过去式、过去分词lied,现在分词lying)他编造他的经历。

引申比较:

Mexico lies to the south of Texas. (lie[lai]vi.“位于,躺,卧” ;不规则动词,过去式lay,过去分词lain,现在分词lying)

墨西哥位于得克萨斯州的南边。

4.The major part of the job is done by machine. (major[mei]adj.主要的,较大的)

那种工作的大部分由机器来做。

引申比较:

She is the mayor of this city. (mayor[m]n.市长,镇长)她是本市的市长。

通过词的音形的引申比较,学生弄清了词的音、形、义,加深了对他们的理解和记忆。

四、类似代词的引申比较

类似代词的引申比较,主要指关系代词、连接代词、不定代词的引申比较。例如:

The building that stands over there is our new school building.坐落在那边的那栋大楼是我们的新教学楼。

本句中的that可以引申出which,并可用which替换。that和which都是关系代词,指物时常可互换,但须注意在下列句子中它们不能互换。

A.This book contains much that is useful.

这本书中有很多有用的东西。

B.He is the most honest man that I have known.

他是我认识的最诚实的人。

C.Look at the woman and her dog that are walking up the street.

瞧瞧从街道上走过来的那个女人和她的狗。

D.Learning English,to which we have just subscribed,has an enormous circulation.

我们刚刚订阅了《学英语》,她们的发行量很大。

E.This is the house in which Lun Xun lived.

这就是鲁迅住过的房子。

通过引申比较告诉学生that和which不能互换的情况主要有以下几种:

1先行词为不定代词everything,anything,nothing,all,much,none等时,只能用that,如例句A。

2先行词被形容词最高级、序数词或only,any,no,very等修饰时,只能用that,如例句B。

3先行词同时为人和物时,只能用that,如例句C。

4在非限制性定语从句中或介词后,只能用which,如例句D、E。

通过引申对比,学生明白了这两个词的异同点,在运用中就不会出错。

五、同一名词单、复数形式的引申比较

在英语中,有许多名词的单复数词义差别较大,较难掌握,容易误用。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尽量将单复数含义不同的同一名词引申出来,进行比较、辨析,帮助学生准确地理解和运用。例如:

This machine can do the work of twenty men.

从上句中的work可以引申出works。前者为单数形式(不可数),意为“工作,劳动”,“职业”等;而后者为复数形式,意为“著作”,“工厂”,“(机械的)装置,机件”等。例如:

It’s hard work carrying this refrigerator upstairs.

抬这台电冰箱上楼是件辛苦的工作。

The works of these watches are all homemade and wear well.

这些表的机件均系国产,耐磨性好。

六、相似短语的引申比较

英语中有大量的短语,这些短语的含义和使用比较复杂、灵活,如何理解和运用这些短语,是学生学习时经常遇到的一个难题。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我们非常重视这类短语的引申比较。相似短语的引申比较主要指引申那些意思相近或形式相似的短语,然后进行比较辨析,目的是使学生分清它们的含义,掌握它们的用法。例如:

1.I often call at my uncle’s house.(call at 意为“访问,拜访,顺便到…,停干”等,后接地点。)

引申比较:

We will call on Mr Smith first when we get to New York.(call on 意为“访问、拜访”等,后接人。)

到达纽约,我们将先拜访Smith先生。

2.He used to go fishing on Sundays,didn’t he?(used to 表示过去经常性的习惯或状态,含有过去常常如此,现在不这样之意,用于过去时,这里used是动词;常见的否定式是didn’t use(d)和use(d) not。)引申比较:

She will soon be used to the way of living here.(be used to 意为“习惯于…”,后跟名词或动名词,可用于各种时态,used在这里是形容词。)

他很快会习惯于我们这儿的生活方式。

3.She is dressed in pink.(in pink 意为“身穿粉红色的衣服”)

引申比较:

She seems to be in the pink.(in the pink 意为“身体非常健康”)她好像身体非常健康。

第10篇

韩国的小学英语教育采取沟通式的教学方法,采用以对话、游戏、戏剧为主的课本或教材。针对一、二年级的学生设置了一些简单的非正式的英语活动。从小学三年级开始,英语就是所有小学的国民公共基础课程中的重要科目。韩国也投入大量的资金,倾力推行英语教育,韩国想要落实国际化政策与国家发展,只能从教育改革中提升全民英文能力,才能使自己国家跻身国际化之列。看到日、韩小学英语教育的现状,我国作为向国际接轨的发展中国家,从20世纪初开始推行小学英语教育,2001年中国教育部下达了从2001年秋季开始全国各地小学开始开设英语课程的规定,次年全国的小学基本都开设了英语课程。当然,这只是大部分地区,一些偏远的山区根本没有能力开设英语课程。

大部分地区都是从三年级开始设立英语课程,当然,一些比较发达的地区是从一年级开始。甚至在一些发达城市,双语幼儿园也比比皆是。英语教学的水平是通过课堂质量体现的,但是,教育部下达的文件中,给英语的课时只有百分之六到百分之八,与日韩相比,中国小学英语教育的课时较少。另外,小学的英语教师,尤其是县城小学英语教师,大多数都不是英语专业毕业,且绝大多数的小学没有配备外教,学生没有一个英文环境,所以学习到的英语并不纯正。而且,小学的英语教育大多以拼写单词为主,并不注重口语的练习,这使得大多数学生学习的都是“哑巴”英语,只会拼写,发音不标准,不会运用这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意思。

二、日韩两国小学英语教育的特点

1.课程设立的目标层次化、立体化

日本英语的学习方式都采用了目标———内容———建议的方式。下一个阶段的课程设置往往是上一个阶段的深化和继续,小学生在最初接触外语时需要具有上下衔接的连贯性,这样既可以学到新的知识同时以前学过的也不会遗忘。课程设立的目标都是加深对文化还有语言的理解,培养学生用英语交流的积极态度,重视学生用英语进行交流和沟通。

2.语言要素和语言功能的配合

语言要素和语言功能要进行有效的配合。语言要素指的是句式、词汇、语音、语法条目,在教学的时候要把这些语言要素融会贯通,不能只会听和说,而且这两者本身是不能死记硬背的。学习知识的本身在于结合实际情况然后再去灵活运用。小学生学习英语一般都没有主动力,这就需要教师的循循善诱,启发小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面向新世纪的英语教育更重视学习者内在的自我发展,要培养起学习的自主性,从老师占主导地位转变到以学生为主体;倡导着重过程的教学,逐渐从“结果”转向“过程”,强调从“过程”中获得“结果”。

3.韩国小学英语教育的特点

首先,韩国政府对英语教育的资金投入非常大。韩国政府不遗余力地推行英语教育,动用大量的人力、物力,不惜砸下重金,倾力建设重体、发展软体,把英语教育和国际竞争力划上等号。采用沟通式教学法,规定各级老师上课全部采用英语教学。韩国政府与民间财团耗资巨大,陆续建构大型英语村。韩国政府还聘请大量的外籍老师到小学任教。曾有一份研究报告指出,韩国每年在个人英语学习投入153亿的资金,语言学习花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9%。这些资金上的巨额投入足以见证韩国政府对小学英语教育的重视程度。其次,韩国政府实施有效的教师培训计划。为了弥补小学英语老师不足的缺点,韩国政府实施120小时的培训计划。课程中包含了46个小时的语言技巧练习,39个小时的教学法课程,20个小时背景知识课程和15个小时教育理论课程。英语语言技巧训练包括语言技巧与写作;教学法课程包括小学英语教学理论、小学英语教学法、听与说之教学方法、教科书分析、教具制作与使用;背景知识课程包括背景文化、英语语言等。除了在韩国国内设立培训老师的机构,还斥资补助一万名老师出国,与国外大学英语院校教育科系合作,进行暑期的英语语言能力与教学能力的进修训练。同时增加外籍教师名额,进入国小协助英语教学。

三、日韩两国小学英语教育对我国的启示

中国教育部在2001公布的《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中规定:外语是基础教育阶段的必修课程,英语是外语课程中的主要语种之一。国家英语课程标准是从小学三年级开始的。在这之前,我国很多城市是从小学四年级开始的,而农村的英语课程是从初中一年级才开始设立的。所以,我国的英语教育在系统性和科学性的整体规划上欠佳。很多地方存在着重复,各阶段的英语教学内容既不能衔接而且又存在分工的不合理。中国的英语教育多数只是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积累,通过教师来向学生灌输英语的语音、语法和词汇等具体知识。学生只能是被动地去死记硬背,接收老师所教给的这些知识,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不大。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没有像韩国政府提供大量的资金去支持英语教育的大力发展,也没有采取沟通式的教学方法,更没法提供大量的外籍教师去深入到每个学校,尤其是偏远城市或者山区。

虽然21世纪以来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思想已经在逐步完善和落实,但在取得一些不错的成果的同时也发现了一些弊端。老师有时候会通过游戏的方式让学生在动中学,但是有些时候学生忽视了知识学习,考虑的只是玩游戏时的短暂快乐。新课标中还要求让老师尽量使用英语来贯穿课堂,这无疑对学生的听力及反应力是有帮助的,但是更多的学生并不明白老师想要表达的意思。老师要通过面部表情和肢体语言的配合来让学生明白所说英语的含义。多媒体的信息化也逐步进入了课堂,在外籍老师不完善的情况下,更多是借助多媒体的教学。尽管这些课件里面有绚烂的色彩、动人的音乐和好看的动画,但很多学生欣赏到的只是外在的美,他们喜欢各种色彩带来的视觉冲击,思想却一直处于被动的状态,他们无法专心致志地关注教学的内容。只有正确地看待信息化所带来的优势再加上老师的灵活运用,才能真正让学生掌握英语知识,达到教育目的的所在。

第11篇

关键词:METS考试;PRECTO考试;护理英语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11-0246-02

在职业为导向,兼顾职业专业能力与职业核心能力的教学要求下,卫生高职院校的英语课程考核标准对学生的学习与教师的教学都有反拨作用,科学的考核可以提高其正面作用,而不合理的考核则会导致负面的反拨作用。在现有的卫生高职院校中,学生参加的英语资格考试主要为METS(Medical English Test System)医护英语水平考试和PRETCO(Practical English Test for Colleges)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两种。我们组织学院里在一年级第一学期参加过PRECTO A考试的护理专业学生参加了METS二级考试及考后反馈问卷调查。

一、考试体系

METS是由教育部考试中心和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协会共同推出的考试项目,是针对我国各类医药卫生院校在校学生和在职人员开发设计的一项非学历标准参照性考试,旨在考核专业技术人员在医疗机构工作环境下的专业英语应用能力。该项目现已列入全国引智“十一五”规划重点项目目录。

PRETCO是由教育部批准成立的标准化教学水平考试,供高职高专院校和成人高专院校学生自愿参加,主要考核考生实际应用英语进行日常和业务涉外交际的能力,既测试一般性语言内容,也测试与涉外业务有关的应用性内容。2013年12月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委员会的数据显示,自2000年正式实施考试以来,至今每年参加笔试的考生已约达400万人次。

由此可见,METS仅针对医药卫生专业学生,而PRECTO针对所有高职高专学生;在考试开办时间和规模上,PRECTO历史更久,规模更大。

二、考试内容

METS医护英语水平考试考核内容涵盖医药卫生行业通识性知识,根据不同等级的医药卫生院校学生英语水平及职业发展对英语能力的要求分为四级。其中,一级证书适合中职卫生学校各专业学生;二级证书适合医学类高职高专院校各专业学生;三级证书适合医学院校各专业本科学生;四级证书适合医学院校各专业本科以上学生。本文主要以METS二级证书为主要研究对象。考试方式为笔试,包括听力、阅读和写作三部分,满分80分,其中听力部分占总分权重30%,阅读50%,写作20%。在考试内容设计上,要求能理解日常生活、学习或医学工作中遇到的中等难度的英语材料;能就熟悉的医护话题与他人进行交流;能对这些话题的基本情况作简要描述;能简要阐释自己的观点,如汇报病情、安抚病人;能撰写与医学工作有关的电子邮件等;熟悉基本的英语语法知识,除掌握相应数量的普通英语单词及相关词组外,掌握医学类专业词汇约1400个。其英语水平能基本满足中级医护岗位在涉外交往中对英语的要求。

PRECTO根据目前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现状和学生的英语入学水平,分为A级考试和B级考试。A级考试适用于已完成高职教育英语课程的考生,B级考试适用于达到高职教育英语课程基础要求的考生。满分100分,60分及以上为及格,合格者可获得“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相应级别的合格证书。在2013年修订后,PRECTO考试在题型和内容上做了调整,客观性试题的题型不再限于4选1,句子翻译部分采用了3选1的题型,使评分更为合理,答案的区分度更为明显。除此之外,提高了听力部分对理解能力的考核,在阅读部分增加了对图文理解能力的考核,增加了常用职业词汇的比例,降低了日常社交词汇。

在此将2014年6月的METS 2与PRETCO A题目进行对比,可以发现METS 2的考核以医护职业交际环境为背景,护患交流及医学词汇、文书表达为主要考核对象,没有语法、翻译和说明文的考核;PRETCO A以商务交际为背景,同时更注重对于商务词汇、商务法律文书的考核,并将其作为主要考核内容。

三、学生成绩及反馈

(一)研究对象和方法

本次研究选取了我院2014级高职护理专业91名学生为研究对象。2010年改革后,METS(护理类)成绩只有“及格”与“不及格”两种情况,并不显示具体分数,因此无法对学生的真实考试分数进行统计分析。为了尽可能反映学生真实测试环境下的成绩,我们选取了2013年6月、12月、2014年6月的METS(护理类)二级考试和PRECTO A级考试进行测试,结果通过SPSS进行对比分析。

(二)成绩分析

通过学生成绩分布直方图和频率分布表可以看出,学生的两次考试成绩都接近正态分布。METS 2的平均分、标准差、峰值分段及难度系数都比PRECTO A高;60~80分的占比和最低分则比PRECTO A低;而不及格率都为17%。(见表1)两份试卷整体难度指数分别为METS 2的0.7和PRECTO A的0.67,难易适中(参考值0.4≤P≤0.7)。

总体成绩分析可见,两个考试的难度系数和成绩总体分布基本符合正态分布,说明两个考试虽然在题型和考核内容上各有不同,但是总体可以显示学生的英语水平。但是METS 2峰值分段更高,比PRECTO A高了10分,且在此峰值的人数明显高于后者,说明在METS考试中,大部分同学分数较高。同时我们也注意到,在90分以上和50分以下的高分段和低分段中,PRECTO A的人数均为0,而METS 2分别有6人和5人,这说明了METS 2的题型区分度比PRECTO A更高。

一般来说信度系数是针对同一测试的不同试卷,但是考虑到本文要探讨METS 2和PRETCO A对于高职学生在不同学期的对接,因此我们将同一同学的两种测试成绩使用SPSS进行信度系数分析。当信度系数是1.00,测试试卷的可靠性达到最高;当信度系数是0.00,测试试卷的可靠程度最低。在一般的情况下信度系数不会为1.00,也极少为0.00,而是落在两值之间。通常对标准化测试的信度系数要求为0.90,如TOEFL考试的信度系数约为0.95,而课堂测试的一般信度系数为0.70~0.80。

通过分析发现对于同一个学生来说,两种测试试卷的信度系数为0.72,说明同一学生在两种测试中的表现差距比较大。我们将同一个学生的两次成绩求差后用绝对值再取全班平均值,得到了全班的两次考试平均分差为10分,即两次考试的分差达到10分。说明同一位学生在两种不同考试的表现可能有10分的差距。

在考试结束后,我们针对91名测试学生开展了问卷调查,发现71.92%的学生认为METS 2的考试内容更贴合他们的未来工作需要,更有学习的热情;有83.54%的学生希望能在英语课程中同时完成METS 2和PRECTO A的考核,他们认为虽然PRECTO的内容与未来职业关联不大,但是该证书在社会的认可度更高,而且对于进一步考取英语四、六级有较大帮助。

四、结语

从考试针对人群考虑,METS和PRECTO都适用于护理高职学生的能力考核,在实际操作中,也有不少的护理高职院校同时开展两种测试。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以考促学,在有限的英语课程学时里完成两种考核,本文通过分析METS 2和PRETCO A的异同,旨在合理安排,有效地实现两种测试的对接。

鉴于两种考试考核结果及学生反馈的差异较大,METS 2和PRECTO A的考核应该安排在护理高职学生的不同学习阶段。从考试体系差异考虑,PRETCO A作为全国高职类通用的考试,在社会招聘中通用性和认可度更高;在考试内容中,PRETCO A更注重英语语法等基本能力的考核,因此适合放在高职的第一学期作为重点考核项目,作为公共英语的期末考核形式;METS 2以医护词汇、医护相关专业文段的阅读和写作等为考核重点,考虑到护理高职学生在第二及第三学期开展专业课学习的课程设置背景,更适合安排在第二及第三个学期,促进学生从公共英语向专业英语过渡。通过两种考核的合理分配,更好地提高护理高职学生的学习基础职业专业能力与职业核心能力,为未来求职就业服务。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Z].2014-05-02.

[2]刘润清,韩宝成.语言测试和它的方法[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第12篇

英语中有一些表示方式、 程度的副词具有两种形式。 如late,lately; high,highly;slow,showly等 等。在这些词当中,两种不同形式所表达的含 义有的完全不同,有的很相似,而有的却完全一致。这就给人们 使用这些词时 带来一定的麻烦。特别是在学生中间,总免不了使用时的混淆。笔者想就此问题 分类作一点探讨 。

(一)本类词有hard,hardly;late,lately;most,mostly等等,这两 种副词形式含义完全不同,所以 ,使用时不易引起混淆。

1.He works hard all day.他整天都在使劲地干活。

He hardly works at all.他很少干活。

2.You have come too late.你来得太晚了。

Have you see him lately?你最近见到过他吗?

3.The person who talks most is often the one who doesleast.说得最 多的人常常干得最少。

The audience consisted mostly of women.观众大部分是女的。

4.The next flight dose not go direct to Tokyo; it goes byway of Shanghai.下趟航班不直飞东京 ,而是绕道上海。

He will be here directly.他马上就来。

5.The rider pulled his horse up short.骑手突然一下把马勒住。

Make a right turn shortly beyond the village. 村前不远处往右拐。

6.Please stand clear of the gate.请不要站在门前。

He stated his view-point clealy.他很清楚明白地阐述了自己的观点。

7.The exam was pretty difficult.这次考试相当难。

Her little girls are always prettily dressed.她的小女孩穿着总是很 漂亮。

(二)这类词主要有wide,widely;close, closely ;high,highly等 等,这两种副词形式不同,含义 也有差别,但是没有第一类的区别明显,而且 翻译成汉语时用词也很接近。所以使用时很容易混淆。这类词含 义及用法上的 主要特点是:不带-ly的副词表示具体的行为和动作,说明的动作或状况有可测 量性和可见性;而 以-ly结尾的同源副词所表达的常常是抽象性的行为和状况。 这时,这些词大都具有"greatly"和"extremel y"的含义。试作如下比较:

1.Do you see that butterfly flying high above the street?你是否看 见那只蝴蝶在街道上方高高飞舞 着?

The distinguished guests were highly praised.贵宾们受到了高度赞扬。 2.He flung the door wide open.他猛地把门开得大大的。

We were widely different on many questions.我们在许多问题上分歧很 大。

3.You will have to pay dear for that telescope.买那个望远镜你得付 很高的价钱。

You will pay dearly for the insult. 对这样的侮辱你将付出高昂的代价。

4.She stood close against the wall.她紧挨着墙站着。

The police were watching him closely.警察在密切监视他。

5.The bird is now flying quite low.鸟儿现在飞得非常低。

He bowed lowly before the queen.他谦恭地给女王鞠了一躬。

6.They had to dig deep to reach water.他们挖得很深才挖到水。

You have offended him deeply.你冒犯他可不轻。

7.Grace is holding tight to Paul.格雷斯紧紧地搂抱着保罗。

The passengers were packed tightly in the train.火车车箱里挤满了乘 客。

8.Mr. Cole tends to speak rather loud.科尔先生说话声音总是很大。

Mr. Cole boasted loudly of his power. 科尔先生大肆夸耀自己的权力。

(三)这类词主要有slow,slowly;quick,quickly等等异形同义词。当 然,现代英语的语言规范性要求 用以-ly 结尾的副词来修饰动词,但由于句子 结构以及搭配的不同,使用时也具有不同的倾向性。在此,主要 探讨一下在什 么情况下常使用不带-ly的副词形式。同时, 把第二类中一些适应于下列规则 的词也包括进去。 总的说来,倾向于使用不带-ly副词形式的情况大致有下列 四种:

Ⅰ 用作比较级或最高级时:

1.Allen was walking quickly, but George was walking evenquicker.艾伦走得很快,但乔治走得更快 。

2.The men were quarreling loudly, but the policemenshouted louder.那些人在大声争吵着,但 是警察喊叫得更响。

3.The car went slower and slower until it came to a stand still.汽车走得越来越慢,最后停了下 来。

4.Let's see who can run quickest.我们来看看谁跑得最快。

5.We must look closer at the problem. 我们必须更加仔细地查看这一问

题。 Ⅱ 有"so"或"too"修饰时:

1.It all happened so quick that I could do nothing. 这一切发生得如 此之快以致于我手足无措无

法 对付了。

2.It is impossible to overtake him; your car goes tooslow.不可能赶 上他了,你的车太慢了。

3.Don't talk so loud; the child is in bed now.别这样大声说话,孩子 已经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