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快乐作文与阅读

快乐作文与阅读

时间:2023-05-29 17:33:4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快乐作文与阅读,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快乐作文与阅读

第1篇

要谈如何学好语文,我还需借用宋代大学者朱熹赞美读书时的那句感悟:“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在这首诗里作者自问自答,这池水为什么这么清澈呢?因为这源头活水不断地补充进来,才使得它这么清澈。

语文学习需要一个长期的潜移默化的过程,常常使老师和同学们费思伤神,尤其是一写文章就感觉才思枯竭。怎么样才能让语文学习快乐起来,让老师乐教,让学生乐学呢?“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教者。”孔子认为“乐学”是学习地最高境界。

快乐从听、说开始,学会聆听,学会说话,是语文学习地两大突破口。教师应通过对学生进行系统有序的听说训练,使学生轻松地形成各种语文能力,有效提升语文素养。因为在日常的教学中,学生害怕老师提问,老师从课堂教学中渴望得到学生的探究、研讨,似乎成为了一个矛盾共同体,无法逾越。

快乐在阅读中延续。要学好语文,就得课内、课外阅读相结合。教师应鼓励学生多看有益读物,让每个学生从阅读中得到心灵的慰藉,真正成为阅读的主人。但是作为课业量很大的高中生,每天埋头于题海中,何来阅读?如何从其它的有益的书中汲取到自己想要的知识,也成为语文教学的瓶颈。因此如何阅读显得更加重要。

快乐在习作中升华。传统地作文课往往流于形式:如何解题、立意、构思,如何写得有文采……这样的作文课只能让学生被动地接受枯燥的写作技巧,学生很难将所学应用于作文中。写作时,学生只好搜肠刮肚地东拼西凑,这样地课堂效果可想而知,教师可谓是“广种薄收”。

教师怎样让写作成为学生原意随时都付出的行动?我个人认为有几个方面:

一是还原生活,作文来源于生活,这不仅是前人的经验总结,也是对作文本身最直接地定义。因为生活每天都在上演,我们的生活五彩斑斓,一个热爱生活的有心人总能从中发现和获得无限精彩的知识和素材,并且这些知识与素材都是最有生命力和最富时代感的。学生一旦学会生活、热爱生活、享受生活,他们就会发现平静的心湖中荡漾着动人的激情,雄奇地深山里孕育着鸟语花香。

二是还原作文本质。作文的本质是抒写心曲,写想写的,写能写的,尽情写所见、所闻、所感、所思,从而改变为写作而写作的被动局面。学生习作有内容可写,乐于表达,作文才能真正还原成一种表达自我的表达方式。

三是作文与做人相结合。对于学生来说,写作是他们精神生活的一部分。他们在作文中创造并表述真善美,鞭挞假恶丑;他们也在作文中不断审视自己,校正自己精神的航向,使自己的精神健康发展。作文是学生的精神家园,是学生人生的“史记”。因此在作文中说真话、抒真情,是学习做真人的一种历练。

快乐是一支神奇的魔棒,能点化出无限的奇迹。当我们带着快乐的心情,把快乐传递到课堂的每一个角落的时候,老师在快乐中教,学生在快乐中学,语文学习就成了一件快乐而幸福的事情。老师在快乐中能给学生带来一种强大的亲和力,而这种亲和力将使学生产生巨大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一个快乐、民主、宽松的课堂氛围将使语文学习绽放出无穷的魅力。

第2篇

【关键词】快乐采撷;因势利导;自由作文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目前中学语文作文教学仍然存在效果差的现状,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必须深化作文教学改革。那么如何改革呢?笔者认为首先要引导学生寻求活水,快乐采撷素材,改掉学生材料不足的“苦”和“烦”,进而激发学生作文兴趣,还学生一个“乐写”;其次要鼓励学生自由发展,大胆创新,抒写真情实感,张扬个性,还学生一个“自由”。于是,在作文教学中,笔者进行这样一种尝试:让学生快乐自由地作文。

一、寻求活水,快乐采撷

古人写文章都很重视“聚材取事”。这里的“材”和“事”,就是指写文章的材料,人们都把取材视为写文章的首要工作。学生兴趣再浓、作文技巧再高,没有充实、新颖的素材也是枉然的。朱熹有诗曰:“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由此可见,学生要获得充实、新颖的素材,必须在生活中、阅读中、作文中快乐采撷,积累素材,丰富作文源泉。

(一)用心生活,“乐”在观察

鲁迅先生说:“如要写作,第一要观察。”因此,积累材料首先要学会观察生活。我们要善于从生活中提取有价值的作文素材,这就要求我们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在生活中快乐积累素材。日常生活中,无论是学习、工作、休息、文娱活动,还是走街串巷,都要以观察周围生活中的人和事为乐趣,发现别人没有发现的东西,如富有个性的人物语言、动作、着装、神情,地方上富有特色的人文景观、时尚风貌等,都要睁大眼睛远观近察,事事留心,时时注意,乐而忘返,力求捕捉生活中的闪光点。这样积累多了,一到作文时就会成为有用的、可供选材的材料,同学们就不愁做无米之炊了,就能快乐地作文。

(二)专心阅读,“乐”在吸收

关于阅读与作文的关系,阐述得最直截了当的莫过于杜甫的名句:“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如何下笔如有“神”?关键在于一个“破”字,也就是要求学生专心阅读,细心品味,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把别人的东西消化成自己的知识,快乐吸收。例如朱自清的“淡淡”哀愁,冰心的温馨与深情,鲁迅的深刻冷峻,契诃夫的夸张与讽刺,高尔基的高昂与积极,都会给我们熏陶与影响,我们要学其一二,久而久之,作文“营养”便会充足起来。而书籍报刊是作文材料的另一个丰富源泉,虽然是“第二手”材料,但由于书籍报刊冲破了时间、空间的限制,知识材料和间接的生活材料应有尽有,相对集中。学生要充分利用这些材料,以有限的时间和精力快乐摄取,从中获得丰富的材料。阅读是快乐吸收营养的过程,吸收得越丰富,表达时越有“神”,写起文章来就会游刃有余了。

(三)潜心作文,“乐”在借鉴

鲁迅先生曾说过,“文章应当怎样做,我说不出”,“是由于多写和练习”,可见“多写和练习”是写作的第一要素。光读书不动笔,容易形成“眼高手低”,好书即使读得再多,自己写来也是力不从心;光写不读,不能吸取别人所长,眼力上不去,手也高不了。正如俄国作家果戈理所说:“必须每天写,要紧的是叫手学会完全服从思想。”总之,中学生写作要读写结合,借鉴他人文章,取长补短,从而获得丰富的作文技巧。一旦心有所触,笔有所动,就可以随手拈来,自成佳作。

二、营造氛围,自由作文

作文是生活的沉淀,是情感的宣泄,是心灵的告白,伴随作文流程始终的不应该给学生大多的题材、体裁和主题的限制,而是给学生营造一个和谐、轻松、愉快的作文氛围。

(一)勤于练笔,思路流畅

一般地说,初中生时间紧、任务重,课外时间有限,过分要求他们写整篇文章,他们会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因此我平时尽量让学生多练笔,多写日记。茅盾说:“应当时时刻刻身边有一支铅笔和一本草簿,把你所见所闻所为所感随时记下来……”假如我们中学生平时能照此去做,平时多写日记,多写片断,淋漓尽致地表达自己的情感,这不仅可以得到一种精神享受和写作兴趣,还可以提高写作水平。为此,我在平时作文教学中,力求每位学生每天至少练笔一次。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下笔畅快了,素材也丰富了,有些内容还能灵活运用到作文中去,从而激发他们写作的兴趣。

(二)推荐发表,激发创作

要学好一种东西,兴趣是至关重要的。而推荐发表文章是激发学生创作的另一个好办法。每次作文,笔者都要求学生认真对待,选出一些优秀习作,在课堂上为之宣传,造成一种“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气氛,特别优秀的作文推荐至校园广播台播放或杂志社发表。比如笔者班郑敏同学,她平时喜欢阅读古今中外名著,对写作也比较感兴趣。她的文章富有时代气息,选材新颖,构思巧妙,感情真挚,语言流畅,经常在校园广播台播放或杂志社发表,在学生中引起很大的反响。这样就可以以点带面,让学生感受到优秀作文的分量,大大提高他们创作的积极性。

总之,作文教学改革的路子千万条,很多迷宫正等待着我们去打开、去探索。快乐自由地作文,注重学生心理与认知规律在教学中的运用,其最终目的是让学生进入到“理想写作”的境界。只要让作文教学改革的根深植于素质教育的土壤中,用崇高的责任感与事业心去耕耘、浇灌,那么新课改的作文教学改革必然是硕果累累。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

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01).

[2]叶圣陶,夏尊.叶圣陶教你学作文[M].北京: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2012.

第3篇

我在这六年里,光在艺校就学了不少知识呢!我参加过阅读班,奥数班,拉丁班,民族舞班,写字班,剪纸班,电脑班。在这些班级里,都学到了不同的知识。

其实以前我是一个讨厌写作文的女孩,一见老师布置了作文的作业,脑袋就像装了多少泥沙似的,特别的重,真不知道自己要写什么。自从报了阅读班之后,感觉就不一样了。

记得三年级时,刚刚开学时妈妈就马上帮我报了阅读班,那时我已经意识到自己的作文很差了,但是,却不知道给怎么样帮助自己,所以我也同意了妈妈帮我报阅读班的意见了。在第一堂阅读课上,老师并不是一味的教我们怎么写作文,而是让我们玩了一个小游戏——贴鼻子。在这个简单的游戏中,老师让我们认真观察:同学们的表现,老师的反映,大家的表情等等。记得有一位同学把鼻子贴在嘴上,把老师和同学们乐地开怀大笑。

游戏完了之后,老师让我们把自己看见的,想到的,都用自己的语言写出来,然后修改一下,交到老师那儿。我轻松的写完了作文,满面笑容的教给老师。

在几年来的阅读班学习中,我的作文有了很大的长进呢 !现在我的作文还长被老师当做例文读呢!想想看,从曾经讨厌作文的女孩,到如今喜欢写作文的快乐女孩,这又是一个多大的变化啊!

我不仅在阅读班里进步,找到了快乐,更让我喜欢的应该是拉丁班了。

记得当初我是一个十分喜爱舞蹈的女孩,对与舞蹈有一种偏爱,因为舞蹈不用说话,只是用自己的舞姿展现美丽,让我找到一种非同寻常的快乐。但是,在一年级的时候,妈妈一定要我去参加拉丁班。因为那时,大家都不懂拉丁舞,更不用说学了,再说对与当时一个一年级的小女孩来说,只想着能有更多玩的时间,当然不想学咯!

回忆起当时,是我最最喜爱的舞蹈课与拉丁课的时间冲在一起了,妈妈一定要我去拉丁班,我不愿意。妈妈先是骗,再是托,然后骂,最后都不行就用打。我一直反抗,直到最后完全没有力气了,只好顺着妈妈的意,到了学校舞蹈厅,上了第一节拉丁课。

上课不久,老师教了一个新动作,我跳着跳着感觉一点味道。不一阵,老师发现了我,便让我站到第一个,我越跳越兴奋,自然就越跳越好。下课了,老师把我留了下来,和我妈妈说:“这个小孩挺棒的,一定要坚持来啊!”妈妈微笑着说:“好的!”就这样,我跳到了中班,又跳到大班。从此,我爱上了拉丁!

现在我们拉丁班每个暑假都要集训,因为喜爱,所以我们努力着。现在,我在拉丁比赛中已经获得了不错的成绩了:福建省冠军,全国季军,全国单项伦巴季军,全国单项恰恰冠军。虽然成绩不错,但是我还会继续努力,希望在即将来临的六省一市比赛中,能够获得更好的成绩。

第4篇

摘 要:“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不拘形式”“自我表达”“有兴趣”“乐于表达”“分享快乐”等关键词句出现在各学段。无疑,快乐习作,将开启儿童的作文之门。

关键词:作文;快乐学习;兴趣;个性

如何指导学生快乐习作呢?结合本人的教学经历和实践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激发兴趣

作文教学要从“趣”字入手,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为儿童,活动是他们的本能,好玩是儿童的天性。我们应将作文表达回归到有趣好玩的活动中,紧密联系儿童的生活实际,或让学生走进生活,去感受生活,让学生充分参与到活动和生活之中。例如,儿童在看电视动画片后,可引导他们续编故事或写心得体会,这样,有了材料,有了感受,才会变“要我写”为“我要写”。

二、尊重个性

顺应儿童的心理,突破时空的局限,减少章法的约束,给足心里自由,让他们自由拓展思维空间,自我评价作文的优势,自动展开写作过程。允许学生富于想象,不落俗套。心理学表明,自由能使人的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例如,在作文教学中,经常利用小组合作,通过正方、反方的辩解等形式,使得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激发了他们的创作灵感,学生的思维火花强烈地迸发出来。这样的作文教学不仅尊重了儿童的个性差异,也遵循了学生的学习心理特征,让不同智力发展水平的学生都能自由抒发自己的情感,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在书写表达中,他们真正地体验到了作文的快乐。

三、读写结合

儿童大多喜欢读《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之类的文学作品,因为这类作品富于想象,不落俗套,体现童真童趣。教师可引导学生在阅读此类作品时捕捉其中的感人情景,积累丰富的生活素材,并通过演一演、议一议等形式,让学生在讨论和比较中获得写作心得,发现作品的新意和精彩。学生在读写中懂得:作文就是用笔描绘生活,习作就是一种思想表达,是自己的一种情感抒发。

学生在广泛的个性阅读中,丰富了语言,积累了创作的素材,教师要引导学生从阅读中提炼素材。这样,学生在习作中就会有话可说,有事可写,有感可发。同时教师还要适时地引导学生的作文与生活的有机结合,在习作中去反映他们的真实生活,表现他们的真情实感,捕捉生活中的感人情景,让学生懂得:习作就是儿童成长发展的记录和证明。

总之,我们在习作教学中,一定要充分给予儿童习作的自由空间,放飞他们的心灵,张扬他们的个性,引导他们健康地表达。这样,快乐习作,将轻启儿童的作文之门。

第5篇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 限时作文 实践

在小学作文教学的长期实践中,针对“限时快乐作文”这一教学实践的分析与探讨,我们力求以“限时快乐”为突破口,从解决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难教、难写、难批的实际问题出发,探索一种较为科学有效的作文课堂教学形式,进而使学生在限定的时间内既完成规定字数的较高水平的文章,又形成一定的评改、鉴赏能力,同时试图探索一条旨在减轻语文教师过重的作文批改负担、提高学生习作素养的新路子。

一、“限时快乐作文”的指导思想

针对“限时快乐作文”这一教学实践的分析与探讨,我们力求以“限时”为突破口,以培养新世纪的高素质人才为目的,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为出发点,探索一条旨在减轻语文教师过重的作文批改负担、提高作文教学质量的新路子。

我班的限时作文教学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每堂课教师指导不超过10分钟;重视激发学生潜在的学习动机,保护学生对阅读、写作的浓厚兴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面向全体学生,开发每一个学生的阅读和写作潜能,提高每一个学生的写作兴趣,为每一个学生创造力的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语文教师能够尊重学生个性,关注学生情感,对学生创新学习的态度、方法和成果,多肯定,多表扬,多鼓励,帮助学生不断获得成功的体验,提高学生写作的信心,享受写作带来的快乐;不断加强写作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在实践中动脑、动手、动口,深刻体会生活是写作的唯一源泉,在实践中提高语言交际的能力。

二、“限时作文”的实践与探索

1.提高写作兴趣,培养写作情感。心理学告诉我们,兴趣是获得知识、形成技能技巧、开发智力的动力。因此,任何形式的教学都必须严格遵循兴趣性原则。只有当学生对写作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时,限时快乐作文训练才会有成效。因此教学时首先要向学生进行快乐写作目的的教育,如果学生认识了限时快乐作文的必要性,他就会对作文产生浓厚的兴趣。另外,出作文题要紧跟形势,与时代同步,要切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命题要尽量新,这样学生才会愿意去写,才有话可写。

2.积累写作材料。“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写作材料,再好的写作高手也难以完篇,因此就应注重材料的积累。材料的积累常用以下方法:

(1)镜头拍摄法。要鼓励学生做“有心人”,善于观察身边的事物,随时注意积累写作素材,把发生在学校、家庭、社会中的所见所闻所感及时“摄入”大脑,或写进日记里。可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5―10分钟)进行练笔,培养及时捕捉信息、快速行文的能力。

(2)活动体验法。学校活动丰富多彩,为学生写作描绘了一幅幅色彩斑斓的画面。如周会、校会、大队部各项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都是学生快速写作的源泉。

3.丰富写作语言。如果学生语言贫乏,词汇不丰富,写作时搜肠刮肚也找不到一句恰当的话来表达自己的意思,这样写作就会“卡壳”,往往写了涂,涂了又写,就无法提高写作速度,当然也就达不到限时作文的目的。因此,写作语言的训练和词汇的积累是十分重要的。丰富写作语言的主要方法就是加强课外阅读和积累,书读得越多,背得越熟,作文就会越通顺,语言自然就会有文采。

4.书写能力训练。书写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写作速度。因此进行限时作文教学,必须强化书写能力的训练。作文不是书法竞赛,并不要求铁画银钩,但也不能龙飞凤舞。我们要求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把字写得清楚、规范、工整。具体做法主要是临摩字帖,逐日临摩,坚持不懈,定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5.强化思维训练。限时作文的关键是快速思维训练。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本质特征和规律性的认识。快速思维则要求学生在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和具体化的整个思维过程中,思维活动应具有广泛性、独立性、敏捷性和创造性,一见到作文题能立即做出反应,要求审题、立意、谋篇、布局的全过程不超过五分钟。

6.写作速度训练。整个作文训练的最终目的就是要求学生能够快速写作。如果以上5点训练都抓得扎实,速度训练就会见效。为了提高速度,每次作文都只安排一课时,一定要严格要求,当堂完成。时间一到,一律收卷,没写完也要收卷。这样,学生下次写作文就会有一种紧迫感和时间观念。

第6篇

【关键词】 农村学生;写作兴趣;基础技巧

每次调研考试阅卷时,翻看学生答卷不难发现:内容新颖有创意的作文太少了,充满真情和活力的作文太少了;内容俗套的“克隆”作文到处泛滥,情感空洞虚假的作文比比皆是。究其原因,现在我们相当一部分农村学校,教育教学管理不够规范,师资力量薄弱,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陈旧落后,在作文课上,无视学生作文思维发展规律,把作文课教成纯写作课,使学生失去了写作兴趣。另一方面农村学生的家庭教育大都先天不足,很大一部分农村学生,父母在外打工,爷爷奶奶又大都受教育的程度不高,不懂得教育,不能给孩子提供适当的作文指导。还有一部分“留守儿童”,他们的学习更是从来无人问津。

基于以上三方面原因,导致了农村学生与城镇的学生作文能力和水平相差悬殊,农村学生的写作水平与《语文课程标准》中第四学段的阶段目标中写作目标相距甚远。多数学生没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课外阅读量少,知识面窄,信息储备量小,观察能力不强,写作技巧匮乏,用于写作的基础知识不足,导致他们不会作文,惧怕作文,或是作文内容虚构,情感虚假。而到了初中,许多语文教师,或是忽略这些情况,或是对这些孩子了解不够,或是教学方法准备不足,往往在一开始教学作文时,不能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进一步造成学生对作文的绝望,进而影响他们对语文的学习,因此在这些学生升入初中以后,我们语文教师就要迅速了解他们的写作能力、写作水平的真实状况,及时转变作文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并有针对性的采取一些必要的补救措施,使之快速赶上“城市孩子”。

因此,我认为提高农村学生写作能力的方法和途径,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尝试:

一、更新理念,充分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

作文教学的改革首先是教学理念的改变,教师必须培养学生的作文创新意识,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在七年级的教学中,我改变了命题作文的课堂教学,将每周的作文课改成了读书写作课。让学生拿来爱看的课外读物,先凭爱好自由阅读,当迸发出写作激情时,自选主题和形式,作文、日记、读后感等随意选择,内容任意发挥,要求则只有一个: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学生在阅读时,总会找到和自己产生情感共鸣的事情或情节,总会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和篇章。此时恰恰是产生写作欲望,表达自己真情实感的最好契机。好多的学生在日记里表示,我们在情感表达的过程中体会到了作文的愉悦。

由此我认识到,更新教学理念,重视素质培养,让学生内心充实,思维活跃,认识水平提高,情感体验丰富,习作兴趣火花自然迸发,这样学生才能写出多彩多姿、生动活泼的文章来。

二、引导学生体悟生活,享受人生乐趣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有生活素材,作文才有内容。很难想象一个生活单调乏味的人会写出精彩的作文来。学生习内容空洞,不是学生没有生活,而是学生认识上有误区。总认为伟人、名人的故事可表可写,而自己的故事渺小得不屑一提,岂不知自己的故事才最富有情感,才是最动的人的。因此,引导学生多观察,多体悟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一条重要途径。我们应指导农村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享受农村纯朴的风俗民情,享受农村优美的田园风光,享受三农政策带来的种种好处,享受家人对自己的关心、呵护和自己帮助别人时得到的快乐。在享受生活同时,又要善于观察体验生活,积累生活素材,积累人生经验,体悟人间真情。有了丰富的积累,表达时就可以信手拈来、联趣成文。这就是享受人生的诸多乐趣。

三、品尝读书的快乐,打好写作的基础

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农村的学生家长相对而言更疏于对孩子的管理。农村学生更多的时间是在电视或电子游戏中度过的,文本的阅读量太低了,造成了写作时内容空洞,写作技巧匮乏。

广泛的课外阅读是写作基础。首先,阅读是唤起写作兴趣的途径;其次,阅读是积累写作素材、学习写作方法的重要手段。因此要鼓励学生多读多看。书是知识的海洋,具有充实人和造就人的丰富资源和强大魅力。凡有丰富知识的学问家,写作成就卓著的文学家,无一不是孜孜不倦博览群书者。对学生进行语文教育,也要鼓励他们多读书,在阅读中感受快乐,在快乐中打好写作基础。

《语文课程标准》不仅强调引导学生多读书,而且规定了要保证阅读数量。因此应让学生认识到读书的重要,结合实际生活激发他们读书的兴趣,多给他们创造读书的条件和机会,尤其是文学名著。切不可只限于作文书及作文选刊。

四、摘抄,丰富语言积累;练笔,练习表达技巧

即使有了丰富的生活,如果你的语言贫乏,表达思想也是词不达意。有了丰富的语言表达能力,才可能笔随人意,甚至可以妙笔生花。所以培养语言素养是作文教学的主要任务。

英国作家约翰逊说过:“为了写作,一个人要翻遍半个图书馆才能写成一本书。”丰富语言应该是大量阅读的目的之一。我们要鼓励和要求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摘抄优美的文字就是丰富语言积累的一条有效途径。美国作家凯尔指出:“大多数人不理解写作是一门手艺,就像做任何其他的事一样,你总得经过一番学艺。”写作是一门技能,单靠课堂作文是远远不够的,要鼓励和要求学生课外勤练笔,写日记,写感想,不拘于形式,自由表达,写的多了,语言自然就灵动起来了,表达的技巧自然也就娴熟了。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2 刘锡庆朱金顺:《写作通论》

3 钟启泉:《语文教育展望》

4 陈美玲:《新课标下的习作教学初探》

第7篇

作文写作具有丰富的人文性,灌注着主体的情感,充满着人生的体验,显示着沟通的渴望。作文写作创新就是将人格的形成(包括价值观的形成,认识事物能力的形成,思想情感的形成)同语言表达能力的形成结合起来,即通过以生活世界为对象的写作,在培养语言表达能力的同时,兼以作文内容为中心的讨论活动,使学生深化对生活的认识,形成主体性的人格。我主张摒弃纯形式的作文写作方法,代之以人格的形成发展同语言表达能力的形成发展相结合的作文写作,那么, 中学生作文写作如何创新呢?

一、感受生活──创新的源泉

叶圣陶先生曾这样说:“生活如源泉,文章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学生要写出新鲜的文章,就要丰富学生生活,让学生充分享受生活,教师必须十分注重学生感受生活的过程。

陶行知的“六大解放”说得好:解放大脑――让学生思维,解放双手──让学生动手,解放眼睛──让学生观察,解放嘴巴──让学生发言,解放时间──让学生自由,解放空间──让学生活动。当学生在一起感受充满激情的学校生活时,生活也馈赠给写作的素材和灵感。只有写自己动情的东西,才可能写出真情实感,才可能表达出对所写之事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只有写自己真正感兴趣的东西,才可能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才可能产生有创意的表达。必须拓展学生的生活视野,丰富其人生经历和体验,逐步释放学生的生活活力和热情,解放蒙盖学生大脑和眼睛的外部束缚,细心引导学生走进生活、观察生活、感受生活,最终回归生活、再现生活。

二、激发兴趣──创新的动力

快乐的写作永远伴随着无穷的创造。“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学生对写作一旦产生兴趣,他就会把这种兴趣内化为一种动力,自觉地去乞求,探索与创新,甚至达到忘我的境界。

1、鼓励学生自主表达熟悉的生活

学生熟悉生活,一是来自直接的生活,二是来自间接的阅读。阅读是写作的基础,作文写作的创新,除了要着力丰富学生的生活,还要努力扩大学生的阅读。然而遗憾的是我们的许多中学生不仅阅读总量少得可怜,而且对阅读活动本身失去了兴趣。离开了丰厚的积累,无法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因此,推荐优秀读物,选择其中精要、精彩部分,如哲理名言、刻画传神之处、妙语连珠的段落等等,剖析、咀嚼,让学生动心、动情, 使学生产生欲罢不能的阅读兴趣。通过多种教育、 多种活动,让学生感受到阅读是自己生活的一部分、生命的一部分,实现主动探求。使写作成为学生快乐的活动。“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写作是学生“情动而辞发”,想怎么写就怎么写,想写啥就写啥,做到“用我心思我事,用我口抒我情,用我手写我心。”学生写作兴趣一旦被激发起来,感到“如骨鲠在喉,不吐不快。”他们的写作热情便会迸发出来,不可遏止。

2、尝试成功

苏霍姆林斯基曾在《给老师的建议》中指出:请记住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它可以促进学习的欲望。”如果学生能品尝到作文成功的喜悦,他就能得到精神上的满足,也会产生对下一次成功的期待。为此,教师给学生作文指导和激励的评语非常重要。教师指导包括通过各种方式帮助准备写作材料和培养构思能力。如老师组织学生将要写的题目或题材分组讨论,讨论不是漫无边际地乱谈一通,而是根据老师或教材拟定的具体问题开展讨论,使人人胸中有数,努力调动学生写作的兴趣,让学生有写的愿望,有东西可写。 作文批改时要尊重学生的精神劳动成果,要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进步、每篇文章的长处,给予热情的鼓励,保护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同时,严格要求、循序渐进,讲评时要尊重教学规律,以鼓励赞赏为主,充分肯定学生作文的成功之处,让他们对下次写作充满成功的希望。

在评价作文时,应用放大镜寻找学生的闪光点,不要放过一字、一词、一句的肯定机会,真诚而不吝啬地激励学生,让赏识给学生送去快乐,滋生兴趣,增强自信,通过尊重,关心、激励,让学生人人都能享受、体验成功,人人都能快乐而充满自信地投入到写作中去。

三、大胆想象──创新的翅膀

《语言新课程标准》规定:“要鼓励学生写想像中的事物,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和幻想,发挥自己的创造性。”黑格尔也说:“最杰出的艺术本领就是想象。”在学生习作,创新作文就在自主作文的基础上,大胆想象,学生的神思飞扬,文思泉涌,浮想联翩,写出来的文章就与众不同,很有自己的独特个性,自己的独特创意,大胆想象就是创新的翅膀。

1、实现写作空间的开放

写作是最具有开放性 ,囤子课堂的作文教学必然是失败的,教师应积极创造条件,引导学生走向校外去认识、感受丰富的生活,不断扩大写作领域。教室之外、图书馆、阅览室、体育场、风景名胜、农贸市场等,都应成为学生主动求知、感悟生活的课堂。有条件的地方,还可开辟网上阅读空间,加大知识容量和信息密度,培养学生开阔的视野,纵横综合的思维和恢弘博大的胸襟,让五彩缤纷的生活成为每个学生写作的源头,让本应充满生命气息的作文走出窒息灵魂的传统训练樊篱,再现其亮丽的色彩。

2、实现学生思维的拓展

第8篇

关键词: 小学作文教学 情感诱导 情感体验 情感激励

语文教育家黄光硕先生说:“学生语文学得怎么样,作文可以作为衡量的重要尺度,学生的语文能力不过关,作文也是一个重要的标志。”可见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中的重中之重。而小学作文教学现状却是有40%的学生视作文为苦差,而不愿意作文。写出来的文章,无非就是根据某种要求,去硬想、硬凑,过于成人化,没有发自内心的真实语言,体现不出孩子的天真烂漫。

因此作文教学急需冲破传统的束缚,走作文教学内容生活化之路。明确作文是生活的需要,相信学生一定会作文,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让学生做到有感而发,为感到自由快乐而写作。

一、情感诱导是作文教学的前提

作文教学有两重意义:一是具体方法的教授,二是写作情感的诱导。单纯着力于语言文字的斟酌与推敲或写作方法的教授而放弃思维情感在写作教学中的诱导和训练,不可能从根本上激发学生习作的兴趣。

写作教学应花费一定程度的力气培养学生的思维习惯和激荡学生情感。但花费力气并不与花费时间成正比。许多时候,激起学生感情波澜,引起其思维激荡只要几分钟,几句精准的话,或者一个大可发掘的话题,而教师却必须在这几分钟的设计、几句话的构思和某个题目的创设上花很大功夫。也就是说,教师要利用各种形式,抓住一个敏感点,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打开情感的闸门,在这个空间最大发挥学生的个人自,而且让他们无拘无束,想写什么就写什么,要从内容上、形式上、数量上给学生以充分的自由,让学生觉得写作与平时说话一样轻松。而学生情感投入的深度,思维开放的广度,将直接影响其成文的独特性和个性化表达。所以这种进行“写作情感的诱导”是很必要,也是很重要的。

二、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是作文教学的基础

生活是广阔的,孩子的生活内容是丰富多彩的,其可以写真善美,也可以写假丑恶,只要是他们自己的感受,只要是“以我手写我心”。孩子在认知世界中,情感因素常常充当感知和想象的动力。

(1)从阅读教学中丰富学生的情感。

阅读教材中不仅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语言素材,而且蕴含着非常丰富的情感,阅读与作文本身就存在着科学的、内在的联系,学生在大量阅读中除了能获取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还能从阅读中透过文本去感受那些内在的思想品质和精神内涵。在读书中悟理、悟情,体验生活,感悟人生,健康成长。为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我们可以通过开展课外阅读指导,如开展“主题读书活动”,营造读书氛围,使学生与文本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丰富情感体验。

(2)以实践活动丰富学生的情感。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确立大作文的教学观,以“生”为本,组织实践活动,拓展生活的空间,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例如组织亲子系列活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组织参观、游览活动等,让孩子们走出校门,开拓视野,丰富生活。通过开展这些活动,教师就可以随时发现捕捉其中生动的写作素材,使学生有话可写,有事可说,从而让写作成为孩子自发的一种表达生活的需要。

(3)培养学生感受生活,丰富情感

作文从哪儿开始?不是从题目,从选材,也不是从立意,而是从感受开始。著名特级教师靳家彦说过:感受是习作的开端,感受是立意的前提,感受是传情的基点,感受是行文的动力。

感受从何而来,答曰从生活中来。什么样的事情学生感受才深刻呢?首先必须是他们亲身经历的事情,此外,生活中新鲜有趣的事情也容易吸引他们,还有那些特别富有情感的事最容易使孩子们感受深刻。因此,教师应关注学生的生活,引导学生热爱生活,观察生活在生活中积累自己的体验和情感。当学生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去体验观察生活,了解世界,有了自己对生活的感悟后,才能写出真情实感,才会有自己的语言。

因此,教师应重视学生感受生活的过程,让他们参与生活――劳动、游玩、采访、家庭游戏等,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向自然觅求,从家庭中寻找,在社会上发现,在生活中采集,让孩子们直接体验生活,捕捉新形象。可将其素材在日记中保存,日记是参与生活的表现,日记是作文的前提,日记也是做人的延伸,可使生活镜头定格,培养学生学会观察,养成观察生活的习惯。

三、情感激励,感受成功是作文教学中的核心动力

学生刚开始练习写作时在情感上需要支持、赞扬、爱护,教师应以培养兴趣、感受快乐为主,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走进作文。

1.情境激励。

心理学实验表明,儿童只有在心境愉快的情境下,情感才真实,思维才活跃,想象才丰富,个性才能发展,文章自然才能写好。

“情动而辞发”。作文教学的第一步应该让学生的“情感”活起来。而人的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为此,教师应采取生活再现、实物演示、音乐渲染等手段,并用充满情感的教学语言,营造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将学生带入一种“我要写”的状态。教师可依据作文教学目标来创设相应的写作情境,创造适合写作的“大环境”、“小气候”,诱导学生进入特定情景,触发写作的灵感和激情。比如:活动体会情境、实践感受情境、语言描述情境、音乐渲染情境、表演体验情境等。

2.评价激励。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

学生都希望能以自己的行动品尝到成功的快乐,只有获得这种快乐,才能激励他们在行动上的动力,对于作文的评价,尤其需要激励。教师在批改学生的作文时,要精心挖掘学生作文的闪光点,只要有可取之处,就要给予肯定和表扬,可以通过给高分,给予鼓励性评语,提供“发表机会”,如在班级或校园中开展佳作欣赏等,让学生树立“我能写”“我能写好”的自信心,从而激发学生的创作情感,让学生体验作文过程中的成功感,使作文教学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总之,教师要让学生感受成功,在精神上得到满足,形成内驱力,促进学生乐于表达、敢写真话,形成个性。

参考文献:

[1][美]Linda Campbell著.王成全译.多元智能教与学的策略[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1:44-51.

[2]李白坚.走向素质教育[M].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1999:37-44.

第9篇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写作主体的情感是在生活体验中生成的,生活体验是作文的源头活水。传统的作文教学过程就是教师控制下写作技能的迁移训练,完全漠视了学生活生生的主体性特征。学生觉得越写越没意思,渐渐地失去了写作的兴趣。因为生活是“生”的,生机盎然、无时不在。陶行知先生把生活看作是教育的“本体”,他指出“生活即教育”是一种自觉形式的生活教育,又是有计划、有目的的生活教育。现代教育理念提出,“把世界引进教室”,要把课堂融入真实的生活之中,即“让生活进入作文,让作文进入生活”。因此,我在教学中变主宰者为学生情感的激发者和反应者,不仅要培养学生对大自然、对生活的感受力,还把写作的命题开放,目标开放,让学生放胆作文,激发他们的写作欲望。

放开眼界,面向生活,积累素材,生活就像源泉,文章犹如溪水。因此,我们在指导作文时,提倡四多:一是多读课外书,观看影视作品。二是多观察身边的人和事,尤其是凡人小事。三是多练笔,勤修改。四是多提问,多思考。这样可以提高学生分析生活、认识生活的能力,使他们有事可记,有情可抒,有议可发。那么,作文就由苦事、难成了乐事、趣事。

二、快乐作文,快乐做人

1. 轻松作文:让学生走进生活,走进自然;让他们玩玩看看,看看写写,轻轻松松作文,快快乐乐作文。这样,既为写激发了兴趣,又为写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2. 快乐美文:选择有趣的景物,让学生画一画。比如,春天来了,让学生把捕捉到的春天信息用彩笔画画,画好后再在边上写写画儿的意思,用画画的乐趣消除作文的枯燥,长期训练,就能图文并茂。

3. 体验成文:在课堂上唱唱跳跳、表演课本剧、古诗配画等形式,给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让他们在动与静中记录下真实的所见与感受。

4. 实践创文:在动手实践中生活,增长见识,积累写作材料。可以制作小物件,也可以做小实验等,让学生在动手中细观察,勤体验,有助于写出真情实感。

5. 作人:经常给出有关生活习惯、理想信念之类的命题,让学生在生活中思考,在行动中领悟,记录点点滴滴的感受,让写作成为打开心灵的钥匙,进一步品味做人的道理。

三、积累成文,生命作文

第10篇

关键词:初中语文;快乐学习;教学方式

从新课标的内容了解到,初中语文的教学要有充满激情、和谐、快乐的学习氛围,要对学生的感情的表达特别的注意。初中语文课堂是教师与学生共同进步成长的地方,它应该是充满活力和激情的。根据新课程的改革要求,在初中语文的教学中应该采取有感情的方式来传授知识,教师更要在导课、阅读、写作各方面采取快乐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能够主动地融入进来,感受到学习初中语文的快乐感受。

一、导课的快乐引导

导课是初中语文课堂前的一个准备活动,它为教师的课程内容和课程活动埋下了伏笔。导课可以创造欢快、有趣的氛围,引发出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学习热情,自然地让学生慢慢地推进到新课程内容的学习中。在导课的实施中,主要采取以下几种方法。

1.用音乐来引导学生进入课程。学生对音乐是非常感兴趣的,美妙的音乐可以让学生们随着音乐融入课堂。例如上语文课本中的朱自清的《春》时,教师可以在进入讲课前先放一首关于春天的歌曲,让学生仿佛感觉到春天就在身边,联系到春天的美丽景色,慢慢地融入到这篇文章中来,顺利地来学习这篇文章。

2.用回答问题的方式来引导学生进入课程。教师可以通过运用之前的文章和结合将要学习的课程,用提问问题的形式切入进来,让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进入新课程的重要思路。

3.用观看电影短篇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进入。电影生动形象的表演和内容能够引起学生的联想,激起学生的想象,学生在无意识的情况下随着电影短篇的引导就融入到文章里面去了。

4.用讲名人志士故事的方式引入其中。名人的故事中含有一定生动形象和有意思的情景内容,能带给学生新奇的感受,故事的讲述对引发学生的兴趣意义重大,能使他们贴合文章的内容自然地进入新课的学习中。

二、阅读的快乐体验

在初中语文的阅读教学方式中,训练学生养成正确的阅读习惯和方法,掌握最佳的阅读方式与策略是很重要的。阅读可以提高学生自身的素质修养,而且也能够净化内心。为了让学生可以在快乐中阅读文章,以下教学方式应该值得实践。

1.以问题的形式引导阅读。学生一般很少有自己主动求学的心态和主动加入的想法,这样的话在初中语文的教学方式中阅读一般是很难得到很好的成效的。学生之间互相讨论问题有助于对文章的深刻理解。例如,教师在讲鲁迅的《藤野先生》的时候,可以先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问题中领悟到文章的重要线索和对细节的注意。在问题里,学生可以自由发挥自己的见解与想法,使自己真正的融入文章中。

2.用话剧表演的方式来引导学生。在初中的语文课本中有很多篇有趣、生动、精彩的文章故事情节可以打动学生,教师可以让学生用话剧扮演的形式来审视课本内容,让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深刻地体会到角色的内心,真实领会到阅读的魅力之处。

3.用多媒体播放的形式来引导学生阅读。学生可以在多媒体中很直接生动地了解文章的阅读内容,开阔学生的视野,让学生在阅读文章时展开丰富的想象。教师可以从网站中多搜索一些关于阅读的教学视频的材料,用这些材料来让学生们体会读文章的乐趣,感受到文章的精髓。

三、写作的快乐实践

写作一直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并且也是一个教学难点。在初中语文的教学方式中写作是多种语文训练综合的体现,也是学生最头痛的一个地方。为了让学生能够在课堂中快乐的写作,我们应该在初中语文的教学里采取相应的措施和方法,让学生对文字的表达有所提升和认知。

1.让学生自由发挥,激发写作的思维。在作文课中,不要单纯的给出话题,要打破古老的教学常规,不要给出过多的条条框框,要让学生成为主体,变成“我想写”。让学生把自己内心感兴趣的活动世界写出来,把自己真正的内心表露出来,在初中语文教学的作文课中,这样可以更快速的激发起学生对写作的兴趣。

2.多用鼓励的手段来鼓励学生写作。在初中时期,阅读学生写的作文时要用赞许的心态来对待,评价学生的文章时要带有鼓励的语句,以此来培养学生写作的兴趣,让学生对自己的写作能力充满信心,这样可以激励学生体会到自己写作成功后的兴奋和快乐。

3.将阅读与写作互相搭配起来引导学生。在初中生眼里,认为写作就是写作,阅读就是阅读,俩者似乎没有相关联的地方。在教师眼中不是这样的,阅读就是为了写作做铺垫的。阅读与写作俩者紧密的结合起来,用阅读来带动写作,使学生可以寻找到作文的灵感火花,也同时减轻了学生写作的困难度。

初中语文的教学是一直不间断前进的路程,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只是让学生仅仅学习到课本知识,更要让学生快乐地接受知识的传递,为学生的快乐学习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进而让学生能够对初中语文的学习充满激情,快乐地融入其中进行学习。我们在新课标的带领下,要努力的建立一个快乐的语文课堂,让学生在快乐中提高初中语文知识的学习,更要加强他们的自身素质,开拓他们的视野。

参考文献:

1.孙红娟. 增强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趣味性的有效策略[J]. 教育研究与实践,2011,(03).

第11篇

【题目要求】

根据下面的题目,按要求作文。

题目:享受快乐

要求:(1)写成记叙文或者议论文;(2)不少于600 字;(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

【作文导写】

近几年来,中考作文的总体特点是:从审题来看,不设置审题障碍,题目简单易懂;从内容来看,关注学生个人的自我发展,关注成长中的感悟体会,引导学生关注自我品德的修养及心理健康,树立乐观、勇敢、自信、开朗的性格;从文体形式来看,大多转向于命题作文。

文题“享受快乐”是一个词组,因此,在审题时,我们一定要仔细审清楚题目,挖掘出隐含的内容,把文章补充成为完整的意思,清楚地把握命题者的意图及文章的主题。“享受快乐”前面省略了主语,即:谁享受快乐?首先要理清楚主语是谁的问题,确定好写作的对象,它可以是人,也可以是动物,但是,动物的感悟要通过人表述出来。其次,“快乐”前面可以加上一定的限制性语言来缩小写作的范围,如:可以变为“享受打球的快乐”“享受自由的快乐”“享受母爱的快乐”,等等。就是说,把“快乐”这种宽泛的心理体会变为具体的、有根有据的事件。审好题,确定好写作的方向。把题目转化为明确的意思。例如:(我)享受(劳动的)快乐;(小鸟)享受(自由的)快乐。这样,题目的意思就浅显明白了,能很好地把握主题了。

从立意来说,本题的思路比较宽广自由,可以写作的内容很多。例如:从对文学的热爱角度,享受文学带来的快乐来立意。可以选择阅读某本书或者诗词歌赋的事例,突出带来的心灵滋润,找到一种心灵的,启示通过阅读可以提高个人的品位与素养。从赞美劳动,热爱劳动的角度来立意。可以选择某一件或者两件事,感悟到劳动虽然累,但是能够锻炼意志,增强体质,从劳动中享受到别样的快乐。从人生中感悟成功、幸福的角度来立意。可以选择某一成功的事件,写从失败到努力到成功的曲折过程,感悟到成功之路的艰辛,艰辛中蕴含的快乐,告诉我们要不畏惧困难,克服困难,积极进取,才能成功。从爱护动物的角度来立意。主语为动物,如:写小鸟获得自由的快乐,通过一只小鸟被关在笼中的忧郁,失去灵性,然后,放飞它,回到自由的天空中是多么的神气可爱。告诉人们要保护动物,动物与人一样需要自由。可见,本题的思路是十分宽广的,关键是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熟悉的思路,有事可写的思路。从体裁来说,既可以写记叙文也可以写议论文。但是,从上面的分析来看,记叙文的思路容易一些,可写的材料多一些。另外要特别强调,本题在写作时一定要突出“享受快乐”时的感悟,记叙与抒情要紧密联合起来,不能只有记叙而缺少抒情,否则就是没有把握好题目。

第12篇

[关键词]:作文 兴趣 积累 方法 探索 登峰

学生作文是衡量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尺度,因为作文能力是学生语文水平的综合体现。但在平时的教学中,无论从时间上还是数量上,写作训练相对来说都较少,而且收效甚微。新课程标准的教材中,作文教学仍然缺少科学性,随意性较强,再加上教师的教学理念与驾驭教材的能力等诸多问题,长期以来,作文教学成了初中语文教学的一个瓶颈。可以说,作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任务艰巨。因此,重视作文教学的训练,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是目前语文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怎样让写作成为初中学生的一大乐事呢?我们的做法是:

一、注重兴趣的开发

谁都不否认,“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大家都承认,培养学生作文兴趣至关重要。但学生害怕作文、讨厌作文的问题依然严重。为了改变这种现状,我们从三个方面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其一、尊重主体,开放作文。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我们要敢于让他们放开手脚去写愿意写的事,以“我”为先,缘于“情”而作,使他们的笔端流泻着活泼的个性。我们坚持“自由练笔与规范作文相结合”的写作教学,既让学生完成每学期写大作文的任务,更重视学生自由的练笔。练笔的内容不限,体裁不限,自己命题,以自己最想写的东西为内容,写放胆文。自由练笔既保证了文章的数量,又在对文章的提炼、揣摩中提高了质量。学生觉得自由练笔是他们倾吐心声的绝妙形式,四季变化皆可入景,嘻笑怒骂皆成文章。他们的习作中,不仅将笔触面向家庭、学校生活,而且向社会生活延伸,并学会用眼睛观察生活,用心灵感受生活。他们习作中表现出的是真实的自我,真实的个性。

其二、鼓励为主,强化信心。

我们坚持一个原则,理解和尊重学生对生活的认识和情感体验,不用挑剔的眼光去审视学生在作文中表达的思想和感情。对于学生作文的评改,最重要的是发现、发掘学生在作文中所表现的语言表达、思维发展的优势和特长,并帮助其进一步发展。我们必须学会欣赏,欣赏是平等的交流,是情感的共鸣;表扬诉诸价值判断,而欣赏诉诸审美价值。欣赏更易于通达学生的心灵,让学生享受到尊重、理解的快乐。一次对学生作文发自内心的激赏,往往会影响学生的作文态度和精神生活。

其三、创设平台,展示自我。

我们一是举办班内优秀习作展示。班内的墙报开辟优秀习作专栏,将学生的优秀习作及时张贴,以便本班的师生阅读、欣赏。坚持编印文学社周报,刊登学生的优秀习作,并开辟精美句段专栏,用来展示学生作文中的闪光点,哪怕是一句话,也要给予鼓励。因此学生的写作兴趣十分浓厚。在暑假期间,让学生将自己在本学期内的作文汇编成集,自编文集,自制封面,自取集名,自写序言,假期结束后在全班交流展览。二是利用网络博客,指导学生发表自己的文章,让学生们自己去鉴赏,去评论。同时,向学生介绍知名度比较高的语文网站和作文报刊,让有条件的学生到上面发表作文,这就给更多的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的机会,使学生尝到了成功的欢乐。

二、重视知识的积累

作文是输出的过程,如果没有厚实的积累,学生作文就会无事可写,无话可说。而积累,重要的是阅读。梁启超曾说:“阅读是写作的前提和基础,要指导学生作文,首先应教会其如何读书。”的确,阅读与写作是密不可分的,所以,在作文教学中指导学生“多读”是关键所在。“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劳于读书,逸于作文”,这是前人在读写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读书是吸收、积累的过程,思想、素材、感受以至语言的表达方法都在不知不觉中储存起来。一旦需要,这些储存就会蜂拥而至,跳出来供你应用;你可以很自然地随手拈来,不费思索而顺理成章,进而推陈出新,把自己的情意表达得生动、完美。多读的确是一条通向学好写作的成功之路。初中学生的生活阅历较浅,因而就须每天阅读,获取并贮存信息,造成一种势能,使胸中有故事。把阅读获得的信息转化为创造能力,从而产生不吐不快的写作欲望。我们向学生推荐《语文报》、《青年文摘》、《中学语文报》、《读者》等杂志,让他们订阅,并经常给他们介绍、评价最新书籍和报刊上的文章,传播新信息,并广泛开展“每日一读”,“文学晚餐”等活动,从而使学生扩大了阅读面,增加了阅读量,积累了丰富的写作素材,因而有了写文章的积极性。

当然,我们也不能忽视对学生留心观察生活的指导。创作来源于生活,让学生学会观察、了解周围事物是积累作文素材的最基本的方法之一。圣陶先生指出:“写任何东西决定于认识和经验,有什么样的认识和经验,才能写出什么样的东西来。反之,没有表达认识的能力,同样也写不出好作文”。由此看来,写好起步作文的第一步是要培养学生认真观察事物的能力。当学生进行观察的时候,教师要进行适当的指导。比如说我们要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告诉学生观察时要有目的,不能杂乱无章,要按照一定的顺序和自己喜欢的角度去观察,也可以按作文要求、内容选择观察一定的景、物、人、事。这样学生就会确定观察的事物,在确定好观察事物后,再选择合适的观察方法。观察可以按照这样的顺序进行:比如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远到近、从整体到局部等顺序,这样既让学生感觉观察不难,又为学生的观察做了引导。

三、加强方法的指导

虽说“文无定法”,但毕竟写作还是有规律和技巧的。让学生掌握写作的基本规律和基本技巧,有助于学生有意识地进行运用,从而较快地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其一、重视写作指导和讲评。

无论是命题作文还是自由作文,教师都要进行指导和讲评,在指导和讲评中,学生能领悟到审题、命题、立意、选材、布局、遣词造句的方法。尤其是在优秀作文与较差作文的对比分析中学生所受的启发更大。

其二、关注学生自己修改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