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妇产科护理创新

妇产科护理创新

时间:2023-05-29 17:33:4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妇产科护理创新,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妇产科护理创新

第1篇

1加强教材建设,教学内容满足岗位需求

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开展妇产科护理岗位任务需求调研,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邀请一线护理专家,根据妇产科护理岗位对中职护理专业所需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参考新的国家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大纲,以实用为原则,对教学内容进行选取、整合。按照目前妇产科护理岗位的实际需求,删减临床不常见的妇产科护理内容,如女性生殖系统解剖中的血管、淋巴和神经部分,增加分娩镇痛的麻醉及护理,妊娠合并贫血及糖尿病的护理,胎儿健康技术的护理[1]。整合儿科护理学、妇产科护理学部分教学内容,增加巨大胎儿、羊水过少、晚期产后出血内容(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大纲有而教材没有的内容)。考虑到妇产科护理的专业特殊性,还需强调人文护理知识教学,帮助学生提高人文素养,真正做到以人的健康为中心,将人文关怀贯穿于护理工作全过程。

2改革教学模式,实施“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

“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是将教学场所直接设在实训中心,通过师生双方边教、边学、边做,理论和实践交替进行,直观和抽象交错出现,突出学生动手能力和专业技能培养,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教学方法[2]。传统的妇产科护理教学“重教法、轻学法,重讲授、轻操作,重理论、轻实践,重单一技能、轻综合能力”,缺少学生的主体性,忽视了对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只是被动地学习知识、技能,教师为教而教,学生为学而学,教和学都脱离了做,使学生失去了动手操作的实践机会[3]。妇产科护理教学采用“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将教学场所设在妇产科护理实训中心,教师边讲解、边示教,学生边学习、边训练、边提问,学生在做中学,教师在做中教,兼顾能力、知识、人文素质培养,实现了理论、实践一体化。在“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学习过程的咨询者、指导者和促进者,改变了传统的理论教学和实践相分离状况,在教学中以具体的工作任务和岗位要求为载体,让学生把学习和未来的发展有机联系起来,激发其内在的学习动机,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能够自觉构建知识体系。

3改进教学方法及手段,提高教学质量

改变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根据教学内容,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如案例教学法、问题教学法、角色扮演法、情境教学法、直观演示法,通过这些不同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具体来讲,如在理论教学过程中,可以精选临床真实病例为模版,设计教学问题,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贯穿于整个授课过程中;在实训教学过程中,采取角色扮演、模型人身上模拟、临床情景再现方法教学,使学生体验护士角色,激发其学习兴趣,提高交流、沟通能力。在精选教学方法的同时,改进教学手段,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如多媒体课件、视频教学,将抽象的、不易理解的内容以图、文、声、动为一体的方式展现在学生面前,使教学更加直观、生动、有趣,进一步提高并强化教学效果。

4构建高仿真护理实训环境、实验实训对接工作环境

为使护生实习前减少对临床工作环境的陌生感,进入临床后尽快适应工作环境和工作角色,按照零距离接触临床的原则,模拟妇产科工作环境,建立高仿真的护理实训室,内设产科实训室、产房、母婴病房、新生儿沐浴室、妇科实训室等。装备有产床、胚胎发育示教模型、孕产妇腹部触诊模型、高级分娩与母子急救模型、分娩机转示教模型、助产练习模型、产前宫颈变化模型、会阴切开缝合模型、妇科检查床、多功能妇科检查模型、计划生育手术模型等。在教学组织、安排和实施中完全模拟妇产科护理工作过程,采用“行动导向”模式的“项目教学法”,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妇产科护理技术操作;利用模拟病房,通过模拟临床工作环境,使学生初步学会应用护理程序,对病人进行整体护理。

5改革传统考核模式,建立理论考核和模拟临床考核相结合的考核评价体系

传统的考核评价以理论笔试为主,侧重于对学生学科知识掌握程度的考核,忽视了对学生学习态度、学习过程的考核,对学生运用专业知识解决临床实际问题能力等评价存在很大局限性。建立理论考核和实践考核(包括单项技能操作和综合临床技能考核)相结合的考核评价体系,才能全面、客观地评定学生的学习及教学效果。

5.1理论考核

全国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是取得从事护理工作的准入资格考试,对护生来说非常重要,每年都有许多护生因在妇产科护理学部分失分太多而未通过考试[4]。近年来,我校在妇产科护理理论考核过程中,组织专业教师认真研究分析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命题规律、题型特点,结合教材和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大纲内容,按照培养目标及护士执业资格考试题型建立妇产科护理学题库,实行教考分离,从题库中随机抽题,客观检测学生专业理论水平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实现理论考核与国家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的接轨。

第2篇

关键词:妇产科;护理;质量控制;安全管理

【中图分类号】R24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6-0519-02

前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医疗事业的快速发展,人们也越来越重视医院的妇产科护理质量控制与安全管理问题。很多医院通过努力改善妇产科的护理方法,旨在提高妇产科的护理质量。然而,针对妇产科护理工作存在的一些不到位等问题,医院首先应该重视的是妇产科护理中的安全问题。为了促进我国妇产科护理事业的进一步发展,采取措施提高妇产科护理工作的质量及其安全性就显得非常重要。

1.妇产科护理的现状

近年来,随着我国医疗事业的不断发展,我国医院的妇产科护理工作也取得了相应程度的发展。另一方面,人们对妇产科护理质量及其安全性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针对人们对妇产科护理质量与安全越来越重视的现状,我国妇产科护理工作中也确实存在很多问题。主要表现为妇产科护理工作人员的素质问题,进而导致妇产科护理的质量控制与安全管理存在很多问题。尤其是对于一些经验不足的妇产科护理人员,这些问题的存在都会导致产妇在接受护理过程中出现一些安全隐患。

2.妇产科护理工作中存在的质量与安全问题

2.1妇产科护理工作人员的态度问题

妇产科护理的服务态度问题是影响妇产科护理质量与安全的首要因素。由于妇产科护理工作人员的服务态度存在问题,进而对妇产科护理的质量与安全带来了严重的影响。但是,现在的很多妇产科护理人员对现代化的护理认识不足,这会直接影响妇产科护理的质量。

2.2妇产科护理人员素质的问题

目前,由于妇产科护理工作人员的素质问题,进而导致我国妇产科护理质量与安全一直无法得到提高,因而需要对妇产科护理人员进行进一步的完善。对于妇产科护理工作人员的素质不高等问题,直接会影响妇产科护理的质量与安全。尤其是对于一些经验不足的妇产科护理人员而言,她们在妇产科护理工作中出现一点小错误都会给产妇带来极大的影响,进而影响了妇产科护理的质量与安全。因此,解决好妇产科护理人员的问题,是提高我国妇产科护理质量与安全的关键。

2.3妇产科护理人员和病人缺乏有效的沟通

为了进一步提高妇产科护理个质量与安全性,就需要妇产科护理人员能够及时与产妇进行有效的沟通。但是,妇产科手护理人员与病人之间缺少沟通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妇产科护理工作的进一步发展。

2.4妇产科护理的质量控制与安全管理制度问题

我国妇产科护理工作中还存在质量控制与安全管理制度方面的问题。当前,由于我国很多医院的妇产科护理安全管理制度的不健全等问题的存在,导致医院不能很好地完成人员的配置工作,进而造成了妇产科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不高。这种情况严重影响了妇产科护理的质量与安全。

3.提高妇产科护理质量控制与安全管理的方式

3.1提高护理人员对妇产科服务的认识

目前,提高妇产科护理质量与安全性的首要措施就是提高妇产科护理人员的服务态度。根据医院相关条例的要求,妇产科护理工作人员在护理工作中应该做到关爱产妇。由于产妇是一类比较特殊的护理对象,因此,妇产科护理人员在工作中应该积极热情尽量满足产妇的相关要求。

3.2提高妇产科护理工作人员的护理工作能力

为了进一步提高妇产科护理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这就要求医院加强对妇产科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培训工作。对于一个妇产科护理人员来说,一定要有较好的专业技术和知识,这样才能做好妇产科护理工作,进而提高妇产科护理的质量与安全。尤其是对于一些经验比较丰富的妇产科护理工作人员来说,她们也应该认识到妇产科护理专业技能培训的重要性,进而不断提高妇产科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

3.3加强妇产科护理人员与产妇之间的沟通

对于妇产科的护理工作而言,加强妇产科护理工作人员与产妇之间的沟通是提高妇产科护理质量与安全的最简便方法。主要是因为必要的沟通能够给妇产科护理的工作带来极大的方便,进而就能较好地提高妇产科护理的质量与安全。因此,妇产科护理人员要学会与产妇进行沟通,并且有效地沟通不仅需要耐心,还需要一定的技巧。妇产科护理人员主动与产妇进行有效的沟通,这能够有效地提高妇产术护理的质量与安全。

3.4完善对妇产科护理人员的质量与安全管理制度

目前,我国很多医院妇产科护理质量与安全存在问题的另外一个因素就是对妇产科护理工作人员的质量与安全管理制度不完善。针对我国的医院对妇产科护理人员的质量与安全管理制度还存在的缺陷。因此,完善妇产科护理人员的护理工作质量与安全管理制度显得非常重要。

3.5饮食指导

饮食也是妇产科护理中的重要方面,指导产妇进行良好的饮食,也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妇产科护理质量控制与安全管理。一旦产妇的饮食出现问题,其他治疗方式的效果也受到影响。因此,妇产科护理人员应该指导妇产严格按照医生的要求进行饮食,饮食的结构也应该均衡合理。因此,饮食指导也是影响妇产科护理质量与安全的重要因素。

4.总结

总而言之,妇产科护理工作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妇产科护理人员应该改变自己的服务态度,同时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并且要求在实际的护理工作中能够与产妇进行有效的沟通,从而提高妇产科护理的质量与安全。随着妇产科护理技术和管理制度的不断完善,妇产科护理质量与安全也会越来越好。

参考文献:

[1] 梁秋梅.妇产科护理质量控制与安全管理[J].亚太传统医药,2013,6(9):193-194.

[2] 张颖.妇产科护理质量控制与安全管理探析[J].求医问药,2014,10(8):508-509.

[3] 黄孝容.妇产科护理质量控制与安全管理[J].护理园地,2013,19:267.

第3篇

【关键词】 妇产科护理学;实践教学;综合性实验;应用效果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5735-01

作为我国教育体系中重要组成部分的中等卫生学校,承担着为社会培养并输送理论知识扎实、专业技能过硬应用型人才的重要职责,因此需要不断提高自身教学效果,与时俱进的培养与时展需求相适应的人才。妇产科护理学是中等卫生学校基础而重要的学科,在教学中不仅需要培养学生对相关课程理论知识的深入掌握,更为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因此,赣州卫校为提高妇产科护理学实践教学效果,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经过研究与分析引入了综合性实验教学方法,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现将相关情况报道如下。

1 在妇产科护理学实践教学中引入综合性实验教学的必要性

社会发展导致各行各业对人才的创新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而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实践教学的开展,通过实践教学,学生可以从中发现问题,将自身理论知识有效运用到实践中加以检验和巩固。然而由于妇产科护理工作本身就涉及到病人的个人隐私,具有很强的风险性,加上现代社会人们维权意识不断加强,很多孕妇、产妇通常不允许实习学生在其身体上展开练习操作,这给妇产科护理学这一专业的临床教学工作带来了极大阻碍。另外,在现代护理中,妇产科护理学已经成为以人健康为核心的新兴综合性应用科学,在临床护理中,不仅需要学生具有单项的实践操作能力,同时也要求学生对综合护理能力加以全面掌握。在这样的情况下,中专院校必须在妇产科护理学实践教学中引入综合性实验教学,促使学生在临床护理中的综合能力得到提高。

2 综合性实验教学在妇产科护理学实践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2.1 对教学计划加以适当调整,将实验学时适当增加 因为妇产科护理学实践教学需要较多实践,因此,操作技能训练是整个教育过程中的重要内容。我校对这一专业的教学计划进行了合理调整与修订,在教学计划中加重了实验学时所占比重,同时还在实习前增加了为期两周的护理实践操作技能强化训练课时,保证在妇产科护理学教学中有充足的时间来开展综合性实验教学。

2.2 对实验室设施加以完善,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练习时间 我校在妇产科护理学实验室中增设了展开护理工作的人体高级模型,建立了多功能演示室,同时配有液晶显示屏,现代化摄像及监控设备,以便对整个实践教学过程进行录像与回播,同时还引进了功能先进、性能优良的实践教学设备,从而对实验室设施进一步完善,使之形成开放式、技能化、多功能与整体化的教学实验中心。另外,为了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练习时间,对于实验室的开放时间及管理方式也做了一定调整,以便学生在课余时间中有更多机会展开实践操作,同时教师展开定时指导与检查,对存在问题及时发现、及时解决,从而使学生能够对临床基本技能熟练掌握。

2.3 对先进教学手段加以灵活应用,加强模型训练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教学情境进行设定,给学生布置综合性的训练任务,通过课堂上采用角色扮演方法与案例或问题基础教学方法展开课程内容教学,并对多媒体手段加以灵活运用,激发学生对理论知识学习的兴趣,并且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以病人为核心”意识。在理论课程学习完毕后,教师应组织学生展开模型操作训练。

在模型训练中,要根据学生人数进行适当分组,在展开操作练习时,以10-15名学生为一大组,由老师先进行示范性实践操作,之后将学生分成3人小组,各自配备齐全模型人及相应实践操作设备,教师在学生实践时进行巡回指导,发现操作中存在的问题给以及时纠正。当学生实践操作完成后,教师通过实践练习录像回放的方式,与书面总结相结合,带领学生展开总结,分别给予指导与评价,并由学生展开提问和讨论。对存在的共性问题,教师进行二次演示,之后再由学生展开再次练习,确保每一名学生都掌握了正确的操作方法。

2.4 教学评价与考核 我校自行设计调查表格,在妇产科护理学实践教学专业全体学生中展开满意度、学习兴趣的调查,通过理论考试与技能操作考核相结合的形式展开考核,评价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能力与实践操作能力。在技能操作考核时,由两名教师对一名学生展开实践考核评分,每位学生需在考核时完成一项专科护理工作,如会阴清洁和消毒、骨盆测量等。将理论考试与技能操作考核结果汇总起来,即是学生的最终考核结果。

3 综合性实验教学在妇产科护理学实践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通过在妇产科护理学实践教学中展开综合性实验教学,我校这一专业的教学效果得到了大幅提升,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 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对学生思考能力有激发作用。通过临床情境设置,可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与表演能力,促进学生想象力的激发,避免了护理理论知识的干燥乏味,使教学过程变得丰富生动,从而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同时,情境设计任务可引导学生展开主动性学习,对学生创新能力与潜在能力有较强激发作用。

3.2 综合性实验教学可有效提高学生对临床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及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显著提高,促进学生综合能力得到全面提升,从而为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能够快速、顺利胜任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旷焱平,由天辉,阳爱云.综合性实验在妇产科护理实践教学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专科版),2013,15(1):1-5.

[2] 朱黎,段淑英.妇产科护理学综合性实验实施体会[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09,24(12):103-106.

[3] 姚素环.浅谈《妇产科护理学》常见教学方法[J].中国科技信息,2013,14(8):217-218.

第4篇

【中图分类号】R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1-0122-01

妇产科护理学是一门涉及范围广和整体性较强的学科,在临床实践中医务人员必须具备专业所必需的妇产科护理的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运用护理程序为护理对象实施整体护理,提供减轻痛苦、促进康复、保持健康的服务。

近年来, 病人的投诉, 新闻媒体的曝光, 越来越多的医疗纠纷困扰着医院的生存与发展。因此在临床实践中培养创新型妇产科护理的安全意识,最大限度地降低医疗护理差错的发生,已成为医院管理者的一项常抓不懈的课题。党的十报告中指出:“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因此在临床实践中培养创新型妇产护理要求我们创新观念、创新机制、创新队伍。建立一支高水平的医学护理队伍和高水平的护理专业学术创新的团队,乃是决定临床实践中妇产科护理创新能力的关键。

1妇产科护理中不安全隐患的现状分析

1.1护理人员法律意识淡薄。观念转变缓慢,缺乏应有的危机意识和应急措施,在护理过程中忽视危机因素和潜在的隐患,忽略患者的心理需求和患者权益尊重,引发护患之间冲突和纠纷的现象时有发生。

1.2执行护理制度和操作常规不严。在护理诊疗过程中,有些护理人员不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执行医嘱不严谨,药品管理混乱,违反护理操作常规和不严于职守,观察病情不周到、不细致,不及时发现病情变化而延误抢救时机,拒收危重病人等而引发护理差错事故和纠纷。

1.3职能部门对执行规章制度的监督不力。医院领导检查流于形式,执行部门监管疲软,只是应付主管部门的指示,这是隐藏护理差错事故发生的重要缺陷。

1.4专业技术素质及其影响。许多护理差错事故和纠纷源于护理技术上的分歧,或者说是病人及其家属认为的护理治疗技术上的失误。提高护理人员的业务水平、技术素质,从而避免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减少护理纠纷的产生。同时,更要重视的是护理人员的专业技术素质对病人及其家属的心理影响。

2培养创新型妇产科护理的安全手段

2.1强化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加强安全管理。法律是人们行为规范的准则。护理人员应积极主动地应用法律手段维护护患双方的合法权益和维护医院的正当权利。组织全院护理人员接受“四五”普法教育及医疗行政法规专题讲座, 建立学法制度, 使全院护理人员能自觉知法、守法,自觉规范护理行为, 强化依法行医观念。我院制订了护理安全管理制度及防范措施, 成立了院安全管理委员会、科安全管理小组。每月进行安全检查, 针对不安全隐患进行分析, 及时提出改进措施, 提高护理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

第5篇

【关键词】 妇产科 优质护理服务 措施浅析

【中图分类号】 R473.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8801(2014)03-0186-01

本文将通过对2010-2012年妇产科39例已存档的出现护理服务问题的典型案例进行分析,找出造成妇产科护理缺陷的主要原因,并对如何加强优质护理服务水平给出一定的措施。在提高妇产科护理服务的质量和水平的过程中,强化制度管理、抓好环节质量管理、提高专业护理水平等都起到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1 资料与方法

本次调查的主要对象是2010-2012年妇产科39例已存档的出现护理服务问题的典型案例,并对造成护理缺陷的问题进行分析,计算出相应的百分比。

2 结果与分析

39例发生护理缺陷原因分类情况如下表所示:

尽管近年来我国医院的总体的护理服务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但是在一些小的方面的错误在妇产科还在所难免,究其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但是主要还是由于妇产科繁忙、嘈杂的外界环境的影响以及受到护理管理制度不完善、护理人员责任心不强、护理人员经验不足等方面的影响,这些都是提升妇产科优质护理服务水平不可忽视的因素。护理服务作为一项服务性很强的工作,护理人员必须遵守相关的服务操作流程,严格做到操作前、操作中、操作后的审查,确保姓名、床号、药名、浓度、剂量、时间、方法等在护理工作中的准确落实[1]。

通过对于调查结果的分析和研究,护理缺陷中错注、漏注、多注、接错液体的误操作占据最高,约占30.76%,它与发错口服液、核对医嘱不认真所占比例之和所占比例高达61.53%,而这些误操作的主要还是由护理人员的责任心不强,工作不认真,对于“三查七对”的实施不到位等引起的,所以强化妇产科的制度管理,加强护理人员的业务学习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同时护理服务作为一项专业性强、风险性高的工作,对于护理人员的工作素质、专业素养、临床经验等要求都比较高,因此加强对于新参加工作的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培养尤为重要[2]。

3 全面提高妇产科优质护理服务水平

3.1 强化制度管理

护理缺陷的产生和护理人员的专业素养、技术水平有着很大的关系,但是究其本质,还是由于当前的妇产科的护理管理制度缺陷引起的,科室部门的管理不到位,责任不明确等都会造成护理人员的工作性不高,责任心不强,直接引起护理缺陷的产生。为了最大程度的降低护理风险,提高护理的质量水平,首先要不断的建立健全护理管理的相关制度和机制,贯彻落实“三查七对工作”。在妇产科的日常护理管理中,要在现有的管理制度的基础之上,增加更多的合理有效的相关制度保障细则,从而使每一项的护理活动都有章可循。同时还要不断完善护理人员的绩效考核制度和相关的激励机制,不断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责任心[3]。

3.2 抓好环节质量管理

妇产科的护理本身就是一项复杂性高、琐碎性强的工作,这就需要不断的加强每一个护理环节的质量管理,找出护理服务工作中的缺陷和不足,根据实际情况寻求更好的解决方法,规范服务流程,做好细节工作。比如护理服务工作中的病人的日常药物分配和身体基本情况检查工作,要准时准点,从备药、配药、分药的每个细节出发,保证准确无误,平时的检查工作需要符合相关规定和标准,并认真做好病人的日常检查结果的记录工作,以严谨科学的态度为病人创造一流的服务,每一个环节,每一项注意点,都会对病人的护理和健康带来重要的影响,护理人员绝不能马虎大意,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一定要保证每一个护理环节的质量[4]。

3.3 加强业务学习,不断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养

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直接决定着妇产科护理服务的质量和水平,过硬的综合素质是提高护理服务质量的前提和基础。护理人员既是护理的主要执行者也是护理的监督者,只有不断的加强对他们的业务学习,提高他们的综合素养,才能保证护理工作的正常有序开展,减少工作的失误,提高护理的质量和水准。对于一些新参加到妇产科工作的护理人员,往往工作积极性都特别高,但是经验却很缺乏,他们渴望进步与发展,因此科室应该加强对于他们基本知识培训,坚持“以老促新”的人员培养机制,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最大限度的提高他们的综合素养和实践能力。加强对于新的护理人员的培训,还可以让他们更快的了解和适应妇产科的护理工作,给他们提供一个沟通交流的机会和平台,通过彼此之间相互学习,促使他们共同进步[5]。

4 结语

妇产科的护理工作对于病人的调养和后期治疗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让病人更舒心、放心,护理人员就得服务的更专业、更严谨,不断的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降低护理风险,避免护理缺陷,将加强优质护理服务工作的措施落实到位,保证护理服务的质量和水平。

参考文献

[1] 陈艳,陈红宇,付沫,等.我院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现场会的实践与探讨[J].护理管理杂志. 2007(07).

[2] 李平,田晓丽,高艳红,等.我院规范聘用护士管理的实施方法与效果[J]. 护理管理杂志. 2006(04).

[3] 张健,陆晓彤,卜书红,胡松浩,杨传敏,李方. 建立绩效管理平台,提高人力资源效率[J]. 药学服务与研究. 2008(01) .

第6篇

【关键词】妇产科;护士;职业性压力;应对措施

前言 护士职业性压力就是指护士在护理过程中因工作负荷过重人际关系错综复杂,导致角色、个人价值与现实发生的冲突。这种压力已成为一种职业性危险,如果不正确对待这些职业性压力,长期的压力刺激使护理人员产生职业性倦怠,影响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而且还会影响护士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护理质量,妇产科护士面对的是一类特殊的服务群体,其职业压力也有其特殊性,所以分析妇产科护士职业压力产生的原因,并及时采取合理的应对措施十分重要。我们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全面了解促使妇产科护士产生职业性压力的因素,同时结合相关文献资料进行分析总结,找出相应的应对措施,并组织临床护理人员学习,广泛应用于临床工作中,使我区妇产科护理人员职业性压力大大降低,护理人员整体素质得到提升,提高了工作效率,取得良好效果,现总结如下:

1 对象及方法

1.1 研究对象:我区妇产科临床护士100名为调查对象,所有护理人员都为女性,年龄23-40岁。

1.2 方法:自行设计问卷,采用不记名方式进行,要求被调查者详细填写:工作基本情况,部门性质特点,工作标准、评价及反馈,工作中的人际关系,角色特征等内容。

2 压力来源

2.1 工作对象 由于女性生殖系统功能受下丘脑一垂体一卵巢分泌轴直接调节,在女性月经、妊娠、分娩等这些生理变化下,该轴线分泌机制调节变化,极易促使女性出现焦虑,抑郁、恐惧、愤怒等不良情绪,因而可能在医疗过程中易产生消极、抵触、不配合等表现,给临床护理工作的进行带来了极大不便。另一方面随着医疗卫生体制的改革,及患者法律意识的增强,医患关系显得更加紧张,妇产科护士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必须处理好极为复杂的人际关系,有时受到患者无理羞辱仍要极力抑制自已的感受而做出妥协,这些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妇产科护士对工作的积极性与乐观性,从而造成潜在的职业性压力。

2.2 工作性质方面 由于妇产科患者的特殊性,使患者及家属对妇产科工作期望值比其它科室更高,妇产科工作责任重、风险大、病情复杂,工作负荷重,随着医学模式的改变,使护理工作已从单纯的执行医嘱转移到为患者提供生理、心理、社会和文化的整体护理。“三班倒”的工作制度扰乱了护士的生物钟规律,使护理人员身心疲惫,同时,妇产科护士还得面对艾滋病、梅毒等各种传染病带来的职业危害,这些都大大增加了护士的职业压力。

2.3 生活方面 妇产科护士长期工作在充满了“应激源”的环境中,要面对千差万别的患者,要应付生离死别的场面,要习惯待产妇痛苦的。带着满身的疲惫回到家,还要承担起作为妻子,作为母亲的责任,肩负工作与家庭的双重压力,有的护士还不被家庭所理解,因此产生家庭矛盾,从而加重心理压力

2.4 社会回报方面 在护理工作极为繁重的情况下,妇产科护士还得不停地面对各种各样的考试,不断学习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不断创新,提供以人为本的高质量护理服务,而这种努力常得不到别人的理解,有的人认为妇产科护士只不过是医生医嘱的执行者,没有太大的作为,这种不公平的评价使她们对自己的价值及能力产生怀疑,造成心理的极端不平衡,产生心理压力。

3 应对措施

3.1 解决工作对象方面带来的压力,需要妇产科护士以患者的身体健康为中心,围绕患者的生理、心里、社会问题进行工作。对患者的隐私,应给予保密,在工作中与患者出现误会和纠纷时,应积极端正态度,找出误会发生的根源,运用辩证唯物论的观点对其进行分析,并与患者进行换位思考,正确认识自身的缺点与不足,降低及避免消极情绪的出现。

3.2 面对工作性质方面的压力,应向院领导汇报,与科主任协商,适当增加妇产科护士编制,减轻工作压力。重视护士的身心健康,定期评估压力状况,及时消除工作中的压力源,制定相应的措施。积极开展护士心理知识讲座、护士娱乐活动,在护士感到身心疲乏时,可以调节情绪,放松身体,减轻疲劳,培养护士爱岗敬业的精神,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增强护士的荣誉感和使命感。设立奖惩制度,鼓励护士树新风、做好事,塑造健康向上的职业心态,提高工作积极性,让患者正确看待“白衣天使”这个崇高的职业。

3.3 纠正护士对社会回报方面不良看法,增加媒介宣传力度,提高社会支持力度。护理管理部门应为护士争取更大的的权益和更多的利益,提高护士的社会地位,充分利用各种力量向社会宣传护理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科学性,倡导“重医尊护”的社会意识,真正体会“三分治疗,七分护理”的深刻含义,让人们真正理解这个专业的价值和意义所在。

3.4 生活方面引发的消极悲观心态,需要护理工作者不断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拓展专业知识,开阔眼界,提高社交技能和沟通技能。通过自我调节,自我减压等心理保健方法,学会宽容别人,善待自己,理解他人,保持知足者常乐的心态,尽量不把工作中产生的压力带回家,不把不良情绪迁怒于亲人,有效处理好生活和工作中存在的各种问题。

4 结论 护士职业是世界公认的压力性职业,其压力来源于自身的工作性质,工作强度,工作对象及社会、生活等多个方面。妇产科临床护士工作所面对的是一类特殊的患者群体,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正确地面对、缓解、消除职业性压力是一项必不可少的工作。明确及分析压力的来源并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可以有效降低护士的职业性压力, 提高护士的职业素质和临床护理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1]邱英玲,庞小群,浅谈临床护士职业压力与排解,实用医技杂志,2010.6(6).

第7篇

【关键词】 安全隐患;对策;技术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9.339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5069-02

1 影响妇产科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分析

1.1 法律意识观念淡薄,自我保护意识较差 护理人员观念陈旧,缺乏危机意识和应急措施,在护理过程中常常忽视潜在的隐患,忽略患者的心理需求和尊重患者权益,引发护患之间矛盾时有发生。护士缺乏护理工作经验,对护理制度和流程不够熟悉,对护理工作的责任心不够。

1.2 执行护理规章制度和护理操作流程不严谨 在护理诊疗过程中,护理人员缺乏应有的责任心:妇产科对护理操作的要求是十分严格的,有些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没有严格执行操作规章制度,责任心欠缺,造成对产妇产后观察不仔细、病情记录不详细、母婴出现异常状况时不能及时发现和诊治;产科用药不认真对待,极易出现用错药的问题,后果相当严重。有些护理人员不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执行医嘱不严谨,药品管理混乱,观察病情不周到、不细致,不及时发现病情变化而延误抢救时机,拒收危重病人等而引发护理差错事故和纠纷。护士因操作流程不严谨时而引发护理安全问题。正确执行才能有效预防医疗差错事故。

1.3 专业技术素质及其影响 由于年轻护理人员对护理技术认识有局限性,护理经验不足;对重症妊高征患者的观察护理不到位,严重时会使患者发生子痫。妇产科护理要求的专业性比较强,因此,妇产科护士的应急能力要强、业务素质要足够高。所以,要定期的组织业务学习和岗位技能考核,并且要严格的执行合格者才能上岗的制度。才能避免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减少护理纠纷的产生。

1.4 护患沟通欠缺 良好的护患关系建立在有效的沟通基础上。有些护士由于语言表达不严谨、服务态度不端正,引起病人和家属的不满而致医疗纠纷。妇产科护理除了对产妇进行身体上面和病理的护理外,同时还要对其进行心理方面的护理。大部分的产妇,在住院治疗期间,一般都会出现情绪上波动的情况,产妇本身以及其家属并不具备专业的医护方面的知识,如果此时护理人员不是积极地与产妇及家属进行沟通,以消除产妇及其家属的不满,而是在面对产妇及其家属的询问中,采用生冷的表情或者是强硬的态度,那么这无疑将矛盾进一步激化,从而使医患关系变的紧张。

2 针对妇产科护理中不安全因素的防范措施

2.1 强化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加强安全管理 法律是人们行为规范的准则。护理人员应积极主动地应用法律手段维护护患双方的合法权益和维护医院的正当权利。组织妇产科护理人员学习《执业护士法》、《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增强护理人员的法律和安全意识,这样可以有效避免因法律意识缺乏而导致妇产护理中的安全隐患。不断提高护理文书的书写质量,降低护理风险。对于医院和护理相关的规章制度要贯彻执行,互相监督,落实到位。妇产科护理中安全隐患的原因是复杂的,只有提高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优化护理服务,争取做到早发现、早疏导、早预见,才能有效避免安全隐患的发生,减少医疗护理纠纷。

2.2 加强素质教育,强化岗位职责 组织护士观看护士行为规范录像,举办护士职业礼仪示范表演,从而规范护士行为举止,以良好的精神风貌促进高尚职业道德的养成,提高护理人员素质。

2.3 严格执行规章制度和护理技术操作常规 护理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范是防范护理差错最基本的措施。要求每位护士严格查对制度,严格遵守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定期对全科护理人员进行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以及操作规程的培训、考核,以锻炼和提高护理人员的整体技术水平和应急能力。护理文书书写要规范、详细,对于急救患者的基本情况、急救时间和操作过程要详细记录。根据各医院实际情况,对护理人员进行定期的专科知识、急救技术等的培训、考核,锻炼和提高护理队伍的急救技术水平和应急能力。

2.4 加强护患沟通技巧培养 护理工作的全部内容都是围绕着促使病人早日康复而进行的,这也是它的最终目的。在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应主动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交流,了解患者基本情况、治疗态度以及心理状态。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耐心讲解相关疾病的治疗、对于临产的产妇要第一时进行沟通,尽量满足产妇的正常需求,做好心理护理,减轻患者的焦虑、紧张、烦躁等心理压力。对于患者提出的问题,要通俗易懂的语言详细解答,提高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度和满意度。在护理工作中加强专业教育,提高业务技术水平,聘请护理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讲解相关知识,并传授与孕产妇、家属交流的技巧。

2.5 培养敬业精神,严谨工作作风 护理工作要从护理技术和护理质量两个方面入手,既要对基本功进行严格的训练,也要对重点人才进行重点培养,同时,所有的方面按照规范的管理制度实施。而医院的管理部门也要对妇产科医护进行不定期培训和教育,从而进一步的培养医护工作者的敬业精神,并使其养成严谨的工作作风。

3 讨论

护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尤其是妇产科,关系着两个人的安危,妇产科护理内容涉及一般护理、手术护理、新生儿护理、产褥期护理等多个方面,工作项目多,工作量大,临床上应重视提高护理人员业务素质,加强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教育和护理管理,开展心理调节,缓解心理压力,主动查找并消除护理安全隐患,以避免发生患护纠纷。医院要提高自己的综合竞争力,必须要具有一套合理并且安全的管理体系,通过实践证明,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和提高敬业精神,对护理工作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我们相信,随着医疗体系的不断改进,妇产科护理将会得到更加完善的发展。

参考文献

第8篇

方法:随机选取我院在2012――2013年间接收的200例妇产科的患者,并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00例,一组采用舒适护理方式进行护理,作为观察组;另一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进行护理,作为对照组。并对两组患者的妊娠情况、分娩情况、患者满意度等进行记录分析。

结果:通过分析结果,发现观察组的100例患者的妊娠期情况以及分娩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且患者满意度也高于对照组。

结论:在妇产科护理中,应用舒适化护理能够有效减少患者的心理负担,提高分娩效果,而且能够获得较高的患者满意度,对妇产科护理有着重要的意义,值得在妇产科的临床护理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舒适化护理 妇产科护理 应用分析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6-0320-02

随着医疗条件的不断进步,人们对妇产科护理工作也越来越重视,医院的护理理念也在不断提高,“以人为本、以患者为中心”的舒适化护理理念已经深入人心,而且,舒适化的妇产科护理为产妇营造了良好的分娩环境,减少了患者的恐惧心理,减少了分娩事故的发生。本文笔者就选取我院在2012―2013年收录的200例妇产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对其进行舒适化护理和常规护理,旨在探讨舒适化护理在妇产科护理中的重要作用。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次研究对象是随机选取的我院在2012―2013年间收录的200例妇产科产妇,其中,年龄最大的是35岁,最小的是22岁,孕期时间最长的是40周,最短的是38周,且都为初产妇,我院首先对其进行了孕妇常规检查,均没有异常情况,我院将其随机分为了两组,每组都是100例产妇,对观察组我们采取的是舒适化护理方式,对对照组采取的是常规护理方式。两组产妇的年龄、孕期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我院对观察组的100例产妇采取的舒适护理,即产前舒适护理、产中舒适护理和产后舒适护理。产前舒适护理:在待产妇住院后,我院护理人员就以热情的服务态度进行服务,详细了解了每位待产妇的个人基本信息以及相关的医疗情况,并对每位待产妇进行了详细的产前检查,对每位产妇的身体情况进行详细的了解,由于这100例待产妇都是初产妇,为了缓解产妇的紧张情绪,我院护理人员还对产妇们讲解了分娩的注意事项,并对产妇的分娩要求做了详细记录;产中舒适护理:为了保证分娩质量,我院护理人员将分娩时的室内温度控制在了22℃~24℃范围内,保证了室内分娩温度的适宜,同时,还对产室的空气质量、含氧量等进行了一定的控制,保证了产室空气的清新、含氧量充足,并且将产室的墙壁颜色换成了能够缓解紧张情绪的颜色,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产妇的紧张,产床用品以及窗帘等物件都是以方面产妇活动为前提的;产后舒适护理:产妇分娩后,我院护理人员将新生儿放置在了红外线照射的婴儿床上,温度控制在35℃~37℃范围内,也就是人体的体温范围之内,是婴儿能够适应外界温度,防止新生儿刚从母体出来对外界的不适应,同时,护理人员还及时清理了婴儿身上的羊水和血液,并用干净的毛巾将其包裹,对于分娩后的产妇,护理人员用温水清理了产妇身上的脏处,并对其进行进食,而且还利用1:5000的预热葡萄糖酸氯溶液对其的外阴进行了消毒,帮助产妇恢复,在此期间,还耐心、详细地讲解了母乳喂养的注意事项、照顾婴儿的注意事项等等,此外,还细心的提醒产妇要多进食水果、蔬菜,还教会产妇如何对身体不适部位进行按摩,促进其的恢复。对对照组的100例产妇,我院采取的就是常规的护理方法。

1.3 观察指标。护理人员对两组患者的顺产情况、分娩恢复情况等进行了详细了解,并让两组患者分别对两种妇产科护理方式进行评价,满分为100分,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进行,保证调查结果的客观、真实,并对统计结果进行分析。

1.4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行X2检验,P

2 结果

统计结果显示,观察组的100例产妇中,顺产产妇有68例,达到了68%,分娩恢复情况都较好,没有出现不良现象,且产妇满意率达到了100%;而对照组的100例产妇中,顺产产妇只有25例,且有3例出现了大出血的现象,产妇满意率仅为58%。结果如下表所示:

3 讨论

通过本次研究发现,妇产科的舒适护理能够有效缓解产妇的紧张、焦虑情绪,而且将分娩时的室内温度控制在了22℃~24℃范围内,保证了室内分娩温度的适宜,能够为产妇提供良好的分娩环境,使之的生理、心理状况都达到最佳,有利于产妇的顺产,而且能够有效缩短分娩时间,减少分娩后不良现象的发生,另外,分娩后的舒适护理能够为新妈妈详细讲解哺乳、照顾婴儿的注意事项,使母婴的哺乳健康都能得到有效的保障,另外,还积极提醒产妇要多进食水果、蔬菜,教会产妇如何对身体不适部位进行按摩,能够有效促进其的恢复,由此可见,舒适护理真正做到了“以人为本、以产妇为中心”,能够全面了解产妇的需要,并为其提供服务,而且护理人员与产妇的相互交流能够大大降低产妇的心理压力,使之能够积极的面对分娩,更利于分娩的成功。

总而言之,舒适护理方式加强了“以人为本、以产妇为中心”的护理理念,在产前、产中、产后都能对产妇进行了全方位的安抚、了解,最大化的满足了产妇的情感、心理、生理需求,而且特别注意护理的细节,丰富了护理内容,使医务护理人员与产妇的距离大大缩短,增强了产妇对护理人员的亲切感,减少了产妇的焦虑心理,使护理理念和护理质量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对促进产妇分娩的成功、缩短分娩时间、产后恢复等都有着重要的意义,而且能够获得较高的患者满意度,值得在妇产科的临床护理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程琳,唐冰.循证护理在妇产科护理教学中应用的效果评价[J].中国医学创新,2010(07)

第9篇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一种由于机体需要而产生的稳定的内驱力,是构成动机的最现实、最活跃的部分,是学习入门和获得成功之间的牵引力与粘合剂。学生学习没有目标,对学习缺乏信心、热情和兴趣都是阻碍学生学习的障碍,扫除这些障碍是取得好的学习效果的重要保证。作为教师要把动机的培养、激发、强化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要让学生明白学习妇产科护理学的重要性和学习的必要性。妇产科护理工作肩负的是母婴和女性的健康,初次上课时,笔者除了介绍《妇产科护理学》的研究范围外,着重举了一些临床常见的学生较为熟悉的病例,以激发学生听课兴趣。

二、灵活应用教学方法

1.计算机辅助多媒体教学。多媒体课件集文字、图片、声音、动画、视频等传播手段于一体,可使理论课讲授形象生动,传授更大的信息量。妇产科护理教学中利用多媒体将各种教学信息按一定教学策略有序组合起来,在帮助学生建立多感知、全面、形象、多维的知识体系方面具有较大优势,可使学生感觉耳目一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妊娠生理”章节,当多媒体课件把“受精”“受精卵发育”“输送与着床”这些基本概念以动画形式呈现在学生眼前,同时配有悦耳的音乐和动听的解说,学生既新鲜又好奇,课堂气氛活跃。

2.模型教学。妇产科护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临床学科,其特点就是重视临床过程与操作技能,所以学生在具有扎实理论基础知识的同时,还应掌握过硬的操作技能。教学中,我们充分利用我校护理实训中心丰富的教学模型资源开展实践教学。例如在产科讲授胎方位、分娩机制等内容时,如果使用骨盆和胎儿模型进行各种胎方位和分娩机制的每一个动作进行分解演示和讲解,再让每个学生亲自动手模拟各种胎方位及分娩经过,同时利用分娩机转模型由机械传动结构演示分娩中衔接—下降—俯屈—内旋转—仰伸—复位及外旋转等正常机转动作会极大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同样的教学方法也可应用于骨盆外测量、产前四步触诊、妇科检查、妇产科常用护理技术等操作内容。妇产科模型的应用可操作性强,不受时间限制,不存在伦理道德矛盾,同时提高了学生的临床操作技能和临床综合思维能力。模型教学实验操作弥补临床见习操作难的问题,缩短了学习与岗位需要的距离。

3.案例教学。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培养开放型、应用型人才的新型教学法,妇产科常见病的护理采用案例教学法授课,起到非常好的效果。教师上课选取具有典型临床表现的病例,以学生为主导进行病例讨论教学,在病例分析中学生可以充分表现自己,锻炼自己的思想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胆量、快速反应的能力等,学生在案例学习过程中真正从实际工作角度来思考问题,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成为课堂的主体,教师因材施教,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运用不同的方法来发挥各种类型学生的优势,挖掘他们的潜能,从而使教学活动始终处于活跃进取的状态,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

4.PBL教学。PBL教学与传统灌输式教学模式不同,教师不再是中心,学生也不再被动接受知识,教师作为引导者为学生设置问题情景,学生查阅资料,回答问题,主动构建知识结构,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踊跃发言,阐述自己对问题的解决方案,各组展开讨论,最终达成统一意见,最后由教师指导,总结提炼结论。PBL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体,鼓励学生查阅文献,收集资料,积极发言,实现了基础学科和临床学科的纵向结合,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效率,提倡团队协作精神,启发创新意识。PBL教学法应用于妇产科护理教学中,护生学到了临床思维方法、锻炼了他们分析病情、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的主动性,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达到了教学目的。

5.启发式教学。在课堂教学中老师灵活应用启发式教学法,运用生动幽默的语言进行启发式诱导,尽量做到有能吸引人的“新课导入”和启发学生思维的课堂设问,达到与学生的“互依、互动、互促”。例如: 讲“前置胎盘”时, 开始先在黑板上画出妊娠期子宫模式图, 复习正常妊娠胎盘附着部位。接着问:“如果胎盘没有附着在正常应在的位置上,会出现哪些问题呢?” 这样就把学生注意力集中到探求问题上,通过启发引导,使学生的思维层层深入,从而使学生较好的掌握所学的内容。”

6.对比教学法。对比教学法是指在教学中,将一些具有某种联系和区别的教学内容放在一起进行对比分析找出其相同和不同之处,使学生在明确了一个内容之后自然地联想到另一个内容,并能自行理解和掌握,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妇产科护理学内容多,需要记忆的知识也多,学生普遍反映“重点太多,容易混淆”,针对这一问题。笔者在教学过程中运用了对比教学法。即把内容或形式上有一定联系的章节加以联系比较,辨别异同。通过比较,不仅认知异中之同,掌握知识的共性,也辨别同中之异,了解知识的个性。比如:分别将雌激素、孕激素的生理功能,前置胎盘与胎盘早剥,侵袭性葡萄胎与绒癌,常见生殖系统恶性肿瘤,常见生殖系统炎症,妊娠高血压疾病与高血压疾病、妊娠合并糖尿病与糖尿病等的异同点进行比较。在比较的过程中,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充分的遴选、聚合,从而加深理解和记忆。

第10篇

高职教育强调职业岗位的针对性,培养面向医院、社区、家庭护理第一线,具有良好职业道德,有较强的基础护理能力和专科护理能力,掌握必备的专业知识及技能,能够从事临床、社区、家庭护理的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护理人才。妇产科护理作为高职护理专业必修的核心课程,发挥着独特的作用。如何贯彻护理专业“循环教学,学做合一”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现存的教学体系和教学方法,是值得广大高职院校妇产科护理教师探索和研究的。

2妇产科护理教学现状及面临的问题

2.1教学方面

(1)教材、教学内容滞后于临床实践。现代医学发展突飞猛进,新技术、新理念层出不穷,而教材与教学内容的更新相对缓慢,直接导致教与学都不能满足临床的实际需要。

(2)教学方法单一。当前我国高职护理教育仍存在重理论轻实践、重结果轻过程、重分数轻素质的问题,如考核方式单一、缺乏实践操作等,部分教师仍然采用传统的单纯的“灌输式”教学,忽视了先进理念、先进设备的有效运用,教师的劳动强度大,教学效果也不理想。

2.2师资结构方面

(1)大多数妇产科护理教师都是从高校毕业即从事专业课程教学工作,理论知识非常丰富,但缺乏临床经验和实践能力。

(2)部分教师只关注教学任务是否完成,而忽略了教学任务完成得怎样,缺乏责任心和上进心。

2.3学生方面

(1)高职院校扩招以后,学生质量明显下降,导致学生学习基础参差不齐,部分学生的学习态度不端正,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主学习能力[1]。

(2)男护生对妇产科护理课程的认识不足,缺乏学习兴趣。3高职妇产科护理课程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

3.1改革教学内容、教材和教学方法

(1)及时更新教材,优化教学内容。教学内容上注重体现知识的先进性和实用性,及时更新知识体系,调整教学大纲和授课计划,多给学生提供临床新技术、新进展,开阔学生的视野。护理专业实践性较强,因此,在注重理论知识学习的同时,还应加强实践教学,妇产科护理要求学生具备胎心监护技术、分娩准备及产程观察、会阴擦洗、阴道冲洗、会阴湿热敷等多项专科护理操作技术。教学中还应牢固树立“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新的职业教育理念,了解社会、行业的现状和需求,为学生提供全面系统和个性化的就业指导,培训就业技巧,规范就业流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为学生的实习、就业打好基础。

(2)改革教学方法。运用“授之以渔”的教学方法,综合应用问题引导法、小组讨论法、病例教学法、角色扮演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如临床常见病可采取病例教学法和小组讨论法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无法用模型替代,必须真人真做的妇产科护理实验课,如骨盆测量,可采用角色扮演法教学,不仅能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还可锻炼学生的沟通和语言表达能力[2];对于一些较抽象又很难理解的内容,如正常分娩,教学中可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如多媒体课件、视频动画、实训设备等,使抽象内容形象化、具体化,便于学生理解,同时还可以训练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课程评价采用笔试、操作和平时表现3方面相结合,不仅注重学生的理论知识培养,而且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沟通能力等多方面的发展。教学中应动态地总结、吸取经验,不断改革教学方法,优化教学过程,实现教、学、做一体化,提高教学效果。

3.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整体素质

(1)从事妇产科护理教学的专业教师需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和娴熟的操作技能,具有执业资格的“双师”素质。校内实践教学应配备有实践经验的教师及实训指导教师。教师应充分利用医院、社区的教育资源,加强与医院的合作,不断学习临床新技术、新理念,并应用于教学之中,实现学生“零距离”上岗就业的人才培养目标。

(2)做好“传、帮、带”,建立教学督导制度。我校为了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培养一批高素质、高水平的青年教师,积极探索,多措并举,充分发挥老教师的带头作用,通过老教师的“传、帮、带”,使青年教师学方法,练技能,修师德,逐步提高教学能力和临床技能。学院还建立了教学督导制度,通过督导听课、评教、教师互评、学生评教等方式,关注青年教师备课、上课、教态是否符合规范要求;课堂组织设计、内容取舍是否合理,重点、难点是否突出等。通过教学督导的有效督促,帮助青年教师认识到授课过程中出现的不足,逐步提高教学质量。

(3)健全激励机制,营造竞争氛围。为了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促进青年教师互比互学、加强交流、提高技能,我校定期组织青年教师参加各种类型的竞赛,如教师讲课比赛、教师技能比武、多媒体课件比赛、“卡拉OK”大赛等,并对表现突出者给予一定的奖励。通过“比、评、学”,不仅提高了教学水平,强化了专业技能,激发了青年教师的创造力,而且丰富了教师的课余文化生活,增强了教师之间的凝聚力,充分调动了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3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

(1)妇产科护理要求高职护理专业学生必须具备规范的基础护理操作技能、专科护理基本操作技能,对常见病、多发病的病情观察能力,对急、危重病人的应急处理与配合抢救能力,健康教育能力,沟通能力及团队协作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等,同时还需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较强的无菌观念意识,吃苦耐劳和积极进取的精神,富有责任心、爱心、耐心和同情心等。

(2)开展“比、学、赶、帮、超”活动,提高学生整体水平。由于学生的基础参差不齐,我院近年来一直采取“一帮一”的措施,由一个成绩好的学生和一个成绩相对落后的学生结对帮助,动态观察效果,再决定组合保留与否。通过“互比、互学、互赶、互帮、互超”,不断超越彼此,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断提高学生的整体水平。

(3)因材施教,因生制宜,提高男护生学习的兴趣。对于男护生,应注意保护他们的自尊,加强沟通与交流,正面引导他们以积极的心态去学习妇产科护理,并通过改变教学方法来调动男护生学习的积极性[3]。

第11篇

关键词:优质护理服务;妇产科;满意度评分;护理;健康教育普查率

引言

因医疗模式的创新,使得病患及其家属对护理水平提出越来越高的服务需求[1]。本文选择于我院妇产科进行治疗的200例病患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优质护理服务所取得的成效。

1资料和方法

1.1研究资料。对2014年07月03日至2017年07月11日进入我院妇产科进行治疗的200例病患进行观察,按照病患进院时间展开分组。研究组病患中,年龄最小者22岁,年龄最大者47岁,平均(33.26±2.71)岁,其中48例病患为剖宫产,32例病患为妇产科手术,10例病患为其他妇科治疗;参照组病患中年龄最小者20岁,年龄最大者46岁,平均(33.82±2.77)岁,其中44例病患为剖宫产,34例病患为妇产科手术,12例病患为其他妇科治疗。参与者对此次护理主题、护理对策、护理目的以及意义均有所了解,病患及其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并且经过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本次研究已将严重肾脏疾者、四肢瘫痪者、智力障碍者、未签署知情同意书者、感觉性失语者、高血压者、痴呆者,或因其他因素影响不能完成本研究调查者排除在外[2]。参照组和研究组的临床资料梳理对比之中,并没有出现很大差异,具有比较性质(P>0.05)。1.2护理方法。参照组行常规护理服务,对病患的进行全方位的观察,并给予细致的护理干预。护理人员加强病患生活指导、饮食指导、健康宣教以及运动指导。研究组行优质护理服务,主要措施如下:(1)科室将预约服务落实,并对排班模式进行合理的调整。因社会生活节奏不断变快,为了能够提供更好的优质服务,医院和科室需要落实预约服务(网络预约、电话预约)。并对排班模式进行合理调整,行弹性排班,努力为病患提供更佳的护理服务。(2)加强与病患之间的沟通。病患入院之后,医护人员应带病患熟悉手术环境,缓解病患的不安心理,然后医护人员需要了解病患的主要病史、临床症状以及病患个人的手术方案。护理人员做好与病患家属之间的沟通,详细解答病患家属对于治疗和护理的相关疑问,与病患和家属建立良好互动关系。除此之外,护理人眼需要保持病房的整洁,保障病房空气的清新度以及空间的舒适度,避免病房杂乱无脏注重病患个人隐私的保护,避免恶性环境对病患产生刺激。在病房之中播放柔和、舒缓的轻音乐,以此舒缓病患交感神经,放松心情,缓解紧张的情绪[3]。(3)对护理工作模式进行创新。科室实行责任包干,并结合我院的护士分层管理制度,以实际病情、护理技术、护理难点等进行合理分工。护理行小组负责制,建立其专业组长-责任护士模式。将分级护理制度进行落实,对病患进行分级管理,而护士则实行分层管理。资历深的护士人员需加强对危重病患的护理干预,保障责任护士能够管理到位。并指导护理人员协助资历深的护士进行护理服务,观察病情斌华,并落实健康教育、生活护理、心理护理等。(4)主动服务,行人性化护理干预。优质护理服务需要加强护患之间的沟通,因此需要关注病患的感受和诉求,通过言行举止传递出温暖的情谊,让病患感受到科室护理的温暖[4]。(5)重视健康宣教。为了丰富优质护理服务的内容,需要提供入院至出院全过程细致服务,住院指导、环境护理、住院护理、手术护理、术后护理、出院指导以及出院后的随访工作等。设立健康宣教护士,并进行护理宣教以及康复干预,促进病患身心恢复。1.3观察指标。对两组病患的满意度评分、健康教育普查率情况进行分析。其中采用SDS表对病患抑郁情况进行评估,采用SAS表对病患焦虑情况进行评估,分值高代表病患焦虑抑郁情况越严重。1.4统计学研究。对本次研究获得的实验数据进行收集与整理,并将整理好的数据纳入统计学软件SPSS22.0数据包中展开处理,其中计数资料通过率(n,%)表示,各组间数据对比后获得的P<0.05时,表明统计学意义成立;若P≥0.05,则提示本次研究获得的数据不具有可比性与统计学意义[5]。

2结果

研究组病患满意度评分、健康教育普查率分别为(97.36±2.01)分、95.00%(95/100),参照组病患的满意度评分、健康教育普查率分别为(77.69±4.50)分、68.00%(68/100),参照组满意度评分以及健康教育普查率均明显低于研究组,将参照组和研究组的数据进行梳理对比,相关数据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

3讨论

优质护理服务能够有效的促进病患的康复,临床根据病患实际情况展开护理服务的制定。它能够有效稳定病情,以病患的实际情况作为出发点,病患从住院至出院,会由专门护士进行无缝隙的护理服务,以病患的实际病情作为依据,为病患制定针对性的护理方案。本研究结果显示,参照组满意度评分以及健康教育普查率均明显低于研究组,将参照组和研究组的数据进行梳理对比,相关数据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概而言之,在妇产科病患行优质护理服务,可保障病患安全,提升病患满意度评分。

参考文献

[1]符宇,甘芳.健康教育和优质护理服务在基层医院妇产科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海南医学,2016,27(18):3095-3096.

第12篇

【关键词】 妇产科; 围手术期; 护理

围手术期是指以手术治疗为中点,包含手术前、手术中及手术后的一段时间[1],如何通过合理有效的围手术期疼痛护理,缓解或消除这些不良影响,提高围手术期生活质量,是护理的重要课题[2]。在当前,我国妇产科围手术期护理工作的重点在于全面评估手术和护理工作,做好术前准备,通过各种安全措施充分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充分规避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加强对护理对象的心理疏导,从而促使护理对象身心两方面迅速得到康复[3]。本组研究回顾性分析本院128例需住院手术妇产科患者的术后疗效、住院时间及感染发生率,以及指导妇产科手术患者住院期间围手术期的临床护理措施,提高术后疗效优良率,降低感染率,使患者术后身心能迅速康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128例需住院手术的妇产科疾病患者,年龄23~62岁,平均40.3岁,其中剖腹产55例,宫外孕24例,子宫次全切术27例,附件切除术2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手术2例。把128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64例,观察组年龄20~65岁,平均44岁,平均病程3年;对照组年龄23~59岁,平均2.5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观察组给予术前健康知识教育、营养支持、适应性训练,术中生命体征严格观察、规范无菌操作,以及术后疼痛控制、心理行为指导、抗感染等综合多元化护理;对照组则给予伤口换药、止痛等常规护理。

1.2.1 术前护理 面对刚入院的妇产科疾病患者,在术前要对患者进行专科疾病和手术的健康知识教育,让患者了解手术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各种事项,通过沟通交流了解手术前后的相关知识,打消种种顾虑,消除患者紧张、焦虑、恐惧等负面情绪,增强安全感,以便使患者能积极配合检查治疗,以轻松的心态接受手术治疗,有利于手术的顺利完成和患者术后的恢复[4]。与此同时还要进行呼吸、、排便方式的适应性训练。对于营养不良的患者,要根据患者具体情况给予相关的营养支持,如补充高蛋白、高热量的食物或是给予肠外及肠内营养支持。高血压或高血糖的患者术前可对应给予降压药、胰岛素治疗,以使血压、血糖维持在相对稳定的水平。手术前8 h禁食,术前4 h禁水,备皮,清洗消毒外阴和阴道。

1.2.2 术中护理 术前0.5 h肌注苯巴比妥钠和阿托品,缓解患者的紧张,避免术中发生窒息和吸入性肺炎。在手术操作过程中,要通过各种监测仪密切观察、记录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如有异常应立即通知医生并进行相关处理和抢救。手术室和医疗器械要进行严格、定期的消毒,护理人员应严格遵守无菌原则进行操作,勤洗手。

1.2.3 术后护理 术后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和引流量等数据,并记录下来。术后6 h可吃少量流食,同时嘱患者保持半卧位,半卧位能使腹部切口张力减低,以避免切口裂开,减轻切口疼痛,必要的切口护理还包括指导患者以正确方式上下床,屈膝以右边侧卧位下床,上床同样保持屈膝姿势从右侧以半卧位上床。常规切口换药,观察切口愈合情况和切口有无红肿渗血渗液,如切口愈合不良或有感染发炎现象应立即给予相关处理。评估患者切口疼痛程度和时间,如有必要给予合适的止痛药减轻患者疼痛。术后可适当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如出现体温升高、切口红肿渗液等情况可在皮试后给予相应的抗生素行抗感染治疗。如有术后留置尿管者,护理人员要密切观察记录导出尿量的颜色和数量,保持导尿管引流通畅,无菌操作,避免细菌感染,24 h后可拔除尿管。术后再次予患者心理干预护理,理解患者的疼痛,对患者详细讲解疾病预后情况及各种治疗的开展,注意观察患者的情绪变化,及时指导患者消除不良情绪,通过术后心理护理,可使受术者心情愉快,有利于术后的健康恢复[5]。

1.3 术后疗效判定标准 (1)手术顺利,患者术后无疼痛、烦躁,术后切口愈合良好,无切口红肿、渗液等感染迹象的为优;(2)手术效果欠理想,患者术后稍疼痛、烦躁,需给予镇痛药才能止痛,术后切口愈合一般,无切口红肿、渗液等感染迹象的为良;(3)手术效果不佳,患者术后疼痛、烦躁明显,给予镇痛药后还不能完全止痛,术后切口愈合不良,有切口红肿、渗液等感染迹象的为差。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字2检验,以P

3 讨论

妇产科患者是一个相对比较特殊群体,患者的病情变化或者是妊娠情况等容易成为应激原从而对患者的术后恢复产生严重的影响[6],所以在妇产科围手术期护理的重点就是通过全面的评估,为手术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减少手术后的并发症,而针对性的护理安全管理,则是指为了充分保证患者的身心健康,规避一切围手术期可能的伤害或纠纷,针对所有不安全因素所进行的有效控制[7-8]。

本研究结果表明,综合多元化围手术期护理由于在术前、术中和术后三阶段有针对性照顾患者的身心需要,术前进行健康宣教、心理干预及各项术前必要准备,为手术顺利进行制造条件,术后切口护理、疼痛控制、恢复性训练及再次心理干预,促进患者术后恢复,同时合理应用抗生素和各种抗感染措施、无菌操作,尽量避免患者术后感染,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因此观察组的术后疗效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说明临床上围手术期应用综合多元化护理更有利于手术的顺利进行及术后患者身体各项机能和心理状态的恢复。

临床研究表明,妇产科围手术期患者容易出现不同程度的感染情况,影响手术的治疗效果和患者病情的恢复[9]。妇女生殖系统包括细菌、真菌、原虫和病毒在内的复杂生殖系统微环境,手术操作环境和医疗器械的消毒,手术操作者的无菌操作,切口的缝合技巧都是可能导致手术患者发生感染的因素,甚至可能影响抗感染药物的应用效果,因此,围手术期应用抗感染药物仅是预防术后感染的一种措施,应在综合考虑、全面分析上述可能导致感染因素的基础上,采取积极措施,才能进一步降低妇产科围手术期患者术后感染率[10]。在本研究中,围手术期综合多元化护理做到了术前对手术环境和医疗器械的消毒以及患者手术部位的备皮、清洁和消毒,术中手术操作者严格无菌操作,术后对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切口情况及导尿情况的密切观察记录,定时切口换药,同时手术前后根据需要给予抗感染药物预防感染,如出现感染情况立即进行相关处理和抗感染措施。因此在本研究结果中,观察组术后体温升高率、感染率和平均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说明这种综合多元化围手术期护理科学、合理地降低了患者感染发生的几率和并发症的发生率,更有利于患者术后的恢复,缩短了患者的住院时间。

通过本次研究,说明对于需住院手术的妇产科疾病患者,采取包括健康知识教育、心理干预、疼痛控制和抗感染等的综合多元化围手术期护理措施,可提高患者术后疗效优良率,降低其感染率,对于消除患者手术前的紧张情绪、缩短患者手术恢复期、提高手术成功率及增加患者术后满意度、使患者术后身心能迅速康复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11-12]。

参考文献

[1]于小仙.妇产科围手术期感染的预防及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1,26(21):2002-2003.

[2]李芸,白燕,黄广智.妇产科围手术期疼痛多元化护理的效果观察[J].中外健康文摘,2012,9(10):323.

[3]吕玉华.刍议妇产科围手术期患者的护理[J].中外医疗,2012,31(22):150-151.

[4]史岩.妇产科患者术后疼痛的护理[J].中国医药导报,2008,5(21):130-131.

[5]王志萍.妇产科手术患者200例围手术期的心理护理[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23):5637-5638.

[6]李尉东.围手术期妇产科患者的护理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8):332-333.

[7]李静艳.妇产科围手术期患者的护理[J].求医问药:下半月刊,2011,9(12):74-75.

[8]沈雪琴.护理安全管理对妇科围手术期的作用[J].护士进修杂志,2011,26(21):1951-1953.

[9]王鸿丽.浅析妇产科围手术期感染的预防与护理[J].健康必读(中旬刊),2012,11(10):384.

[10]谭晓珍.妇产科围手术期感染的预防及护理干预[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7):41-42.

[11]赵云.浅谈妇产科围手术期患者的护理[J].医药前沿,2012,2(17):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