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文科热门专业

文科热门专业

时间:2023-05-29 17:33:5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文科热门专业,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文科热门专业

第1篇

第一,理科学生选择的热门专业:电子信息科学、计算机、工商管理、经济学、生物、医学、金融、物理、环境学;

第二,文科学生选择的热门专业:英语、经济学、工商管理、中文、金融、广告学、人力资源、社会、国际。

(来源:文章屋网 )

第2篇

记者从广东省军区招生办获悉,今年全省报考军队(武警)院校和国防生上线考生数为2631名,与358名招生计划数相比接近7.5:1,而省军区招生办最终将确定1532人进入政治考核等。

据省军区招生办负责人何晓庚大校介绍,今年在广东省招生的18所军队(武警)院校和15所招收国防生的普通高校,生源比较平衡,热门更热冷门不冷。一本的国防科大及人大、中大、华工国防生继续吸引了一批高分段考生。而南京政治学院、军事经济学院仍然十分抢手,上线考生数与计划数都在25:1以上。同时,广东的华工、华师、广工的国防生招录比例也达15:1。

就此,省军区招生办提醒各位考生,7月1日至3日是政治考核时间,考生要到户口所在的县(市、区)人武部领取政治考核表并参加考核。考核合格的考生持表与高考(论坛)成绩单、准考证及近期免冠一寸照片三张到广州市禺东西路22号广东省军区门诊部参加面试、体检。

华农:重点线下几分也可尝试冲击

华南农业大学招生办主任曾雅丽昨日“上网”为考生填报志愿支招。她透露,华农今年仍会考虑录取第二志愿考生,但经济管理等热门专业往往第一志愿就会录满,第二志愿考生即使高分也难录取到热门专业。

如果将华农作为第二志愿,是否有可能录取?曾雅丽表示,作为全省一本高校招生最多的学校,华农会考虑第二志愿考生;不过第二志愿考生在专业选择上余地不大。

低于重点线的考生也想冲击一下华农,是否有机会被录取?曾雅丽说:“最近两三年来,华农有一些传统农科专业出现过在重点线上不能完成计划的情况,每年都会降分,可是降分的幅度越来越小,去年是重点线下几分的考生才能获录”。华师:超重点线40分可报实验班

新快报讯 华南师范大学副校长朱竑昨日上网答疑。对师范类专业报考,他建议重点线以上10分的考生报考,而重点线以上5-8分的考生,可考虑报考非师范类专业。

朱竑预测,根据往年的招生情况,今年比重点线高10分以上的考生,提前批报考师范类专业是比较有希望的,而高过重点线5-8分的考生,则可以报考非师范类专业。

综合实验班已成为华师本科招生的“高地”。朱竑介绍,华师每年招收文理两个综合实验班,共80人,配备的师资,学生二年级时按兴趣选择学习方向。从招生情况来看,综合实验班一般都要高出重点线30-50分。作为提前批,高出40分以上的考生可以尝试报考。

广外:文科600分填志愿有希望

新快报讯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教务处副处长孙家和昨日上线为考生填报志愿支招。他透露,广外今年在广东扩招450多人,其中理科为300人,文科150人。

第3篇

法学专业招生热的产生原因

法学专业的热招,究其原因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

1.专业报考过热和过度扩招

就业市场也是一个市场,从供给与需求角度分析市场行情是最基本也是最基础的分析。法学专业如此大规模的扩招,主要源于高校盲目设专业的短期行为,社会上热什么就招什么,而不是慎重地考虑本身的培养实力。

从高校方面来说,我国自1999年开始实行大学扩招,自高校扩招以来,不少高校不管自己是否具有培养能力,一哄而上新办或扩招文科热门专业。有统计显示,英语是开设最多的专业,其次是计算机和法学专业。法学专业是招生的热门专业,近年来不少高校片面追求学科门类齐全,盲目上规模、上档次,不少专业在条件不具备的情况下开设并大量招生,国内除了法律界传统的五院四系外,绝大多数高校都开设了法学专业,其中不乏理工农医等院校。这不但使人才培养质量受影响,同时也造成毕业生数量急剧膨胀,从而导致就业困难,待业和隐形失业现象十分普遍。

2.专业本身的可行性

对高校来说,法学专业成本低,不像理工科专业那样需要有实验室,对实验仪器、设备等硬件有着很高的要求,并且要有巨额的投入。而法学专业短时期内上马或扩招起来相对容易。同时,对于考生而言,不需要之前有很系统的理论基础,可以入学后从头学起。而且笔者相信在很多人的心里,对于法律是很崇敬的,能够灵活运用法律本身是对自我价值的一种肯定。

3.考生和家长存在盲目性

就业率高的专业少人报,就业率低的“热门”专业扎堆报,这是目前高考考生大学专业选择的一个真实写照。考生和家长缺乏来自权威部门的专业报考与就业前景之间的分析指导,在专业的选择上同样存在着盲目性,大部分考生在挑选大学专业时没有做过职业规划,加上老师、父母的经验和知识有限,观点有时也存在偏差。很多考生和家长认为,法学专业就业前景比较好,毕业之后可以到公检法工作,也可以做律师,无论如何都属于高收入的群体,因此很多人考法律专业,就业好、福利好、前途光明是主要的原因。

其实,从法学专业的目前的社会需求上来分析,专业就业行情已连年滑坡。狭窄的就业空间难以容得下迅速聚集起来的扩招泡沫,泡沫的破裂――使专业毕业生难以就业就不可避免。

法学专业就业冷的现状及成因

随着法律专业扩招幅度的不断扩大,全国开设法律专业的大学已达400多所,在校法律专业的学生约36万;法律专业硕士点也已由最初的8所院校增加到了45所,已培养出1万多名法律硕士专业的学生,在校生约为2.5万人。近年来,媒体和专家们纷纷指出法学专业毕业生相对过剩,必然导致就业困难。纵观几年来的就业状况,法律专业本科毕业生很难进人大中城市,因为大中城市的法院、检察院早就人满为患,基本上处于超编状态,稍有名气的律师事务所通常只要研究生。因此,法律专业的本科毕业生只能不情愿地进入县一级的法院、检察院及公安局,或改行到中学去当政治教师。即使如此,法律专业就业率也不容乐观,北方网对2004年到2007年的法学类本科专业近四年的就业率进行统计,结果表明法学专业就业率一直持续在70%左右,多数毕业生难以找到工作。

目前我国社会正处于转型期,社会就业的压力影响和制约着法律毕业生就业,给当前的就业带来了更大的困难。从实际情况来看,法学毕业生客观上确实存在就业难的问题,其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

1.就业领域相对饱和

学生选择法律专业,除了因为法律职业的神圣和自己的兴趣,也要考虑到将来的发展前景。法学专业毕业生主要集中的就业方向是做公务员、法官、检察官、律师、企业法务。从就业单位性质上来看,党政机关依然是法律类毕业生的首选,其次是企事业单位,二者占了需求总数的近70%。同时选择到部队、海关、武警边防等单位的毕业生也在逐年增加。参加公务员考试仍是目前法律专业毕业生进政法部门就业的唯一渠道。由于职位的有限,常常出现几十个甚至上百个报考者竞争一个岗位,必然导致大多数毕业生遭到淘汰。

2.专业体系相对单一

法学专业的学生是被按照学校的统一计划来培养的,而不是按照他们自己的兴趣和需要来培养的。由于公共必修课、公共选修课和专业必修课等课程的学习都有最低学分的要求,因此,学生能够真正选择专业选修课的机会是很有限的。由于缺乏学习主动权,导致了专业结构简单,知识体系单一,人才的培养如同流水线生产,难以形成自己的专长和优势。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正在从简单的技术型人才向复合型人才转变。综合性、复合型人才是现代社会人才需求的主流方向,用人单位也更青睐综合素质强的毕业生。中国加入WTO后,迅速增长的市场需求,对法律从业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应当给予法律专业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空间,鼓励他们跨学科,跨专业。学有所长,学有所专,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3.就业期望相对较高

抱着最初的梦想,就业期望较高,必然决定了选择面较窄。基层、西部等艰苦地区大多数毕业生都不作考虑,集中往大城市跑,而大城市又相对处于饱和状态,就业难就是必然的。

4.法学教育相对普及

除了法律本科的大规模扩招外,法律专科、第二学士学位等全日制教育、成人法学教育、在招生数量上也有了飞速的发展。由于法学一直以来被认为是热门专业,接受法学教育的机会在增加,在校生人数不断增长,法学教育出现了大众化的趋势。我国自2002年首次进行了全国的统一司法考试,欲取得法官、检察官、律师资格的从业者均须通过统一的司法考试并取得合格的成绩。统一司法考试虽然没有覆盖法律职业的全部,但是覆盖了法律职业的主要部分。自2002年实行司法考试制度以来,通过率一直持续低迷。司法考试的低通过率和法律

职业的高门槛,决定了受过法律教育的高校学生在毕业时却并不能轻易迈过这个门槛,从事法律职业。越来越多的用人单位,并非招聘律师、法官和检察官,也对法学毕业生提出了司法考试资格证的要求。

除了以上的原因外,就业机制、经济形势、国家政策等因素也是影响就业率的成因。

“冷”与“热”的思考

我们可以看到,目前中国正在向法治社会转变,法律专业仍然是比较热门的专业,但是,当前包括各知名大学法学院在内的所有法学学生都面临着严峻的就业形势,法学专业的毕业生签约率也降低到了历史最低,如何协调与平衡二者之间的关系就成为当务之急。因此,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思考以解决日益严峻的就业难问题:

1.适度限制扩招,控制招生人数

招生人数过多,其弊端显而易见。一是必然会鱼目混珠、泥沙俱下,很难保证高质量的生源;二是无法保证好的教学方法的充分实施。实际上,按照法治国家的要求和经验,法学教育应当是精英教育,而这种大规模的扩招,与法学教育精神理念背道而驰。

但学生人数的几何式增长和社会需求有限性的矛盾真的是造成就业难的主要原因吗?清华大学许章润教授认为法学专业毕业生就业率走低,是与中国市场经济和社会开放程度未能达到相应程度有关的。他认为目前中国法科生过剩,实因法科教育的规模超出了中国社会发展、政治开放和经济转型的进步所能容纳的含量。反过来说,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市场化和城市化程度的提高,政经、社会事务的复杂性和交往量的增加,中国慢慢转型为一个成熟的法律共同体的大趋势,可以预见,法科毕业生的就业率将会随之上升。

2.开阔视野,拓展就业途径

法科毕业生属于宽口径人才,能够服务的行业并非仅仅局限于通常所说的“司法机构”。全社会应当转变观念,将法律教育是主要为司法机关培养人才的职业教育这一传统的理念,转化为法律教育是一种通才教育的新认识,政治、社会、经济各种行业门类均应为其用武之地,其就业空间可以说是全方位的,还要倡导并贯彻法律知识是各行业都应当具备的基础知识这一新理念。

当然,法律毕业生也需要转变非公安局、法院、检察院、律所不进的传统就业观念,选择“法律工作”仅仅是方向之一,其他各种行当,均不妨考虑,适度降低就业期望,开拓新的就业路径,积极适应就业、出国、考研、创业等多元化就业新格局。毕竟中国社会越来越多元化,可以预期,未来的中国还将更加开放与平等,能够为济济人才提供一显身手的公平渠道,法学学生的就业空间也必将更为宽广。

3.夯实基础,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第4篇

关键词:本科生;管理制度;学习自由

在当下,大学本科生管理制度存在着一些问题,因为这些问题的存在,从而使大学生的自主、自由学习方式形式化。因而,也不能培养出适合社会的应用型人才。大学时期本该是学生自我成长最关键的一个阶段,但因为大学本科生管理制度的不合理,从而使大学生在象牙塔里像中学生一样接受教育,这样的体制自然是与设立大学的初衷相违背的。因而明确、反思当下大学本科生管理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是极为重要的。

一、大学本科生管理制度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不能学其所爱之学

在当下教育体制里,各高校的奖励制度、调剂制度使得大多数学生不能学其所爱之学。比如当下,热度迟迟不肯消减的金融类专业依然是父母师长眼里的香饽饽,但并不是所有的高分学生都对其感兴趣,但在一系列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下,学生不得不选择该专业。因为金融类专业是热门专业,自然门槛很高,所以那些真正喜欢金融类专业但分数不够的学生,为了选择一个好的院校,最终都逃脱不了被调剂的命运。

(二)转专业难度大

在当下的教育体制里,转专业的学生必须满足其成绩在班级前二分之一,且没有其他违规违纪的行为。而接受院系又限制了转进名额,比如会计这一专业,西安某高校每年只会给一个转专业名额,而财政、新闻等其他专业上限也就是3个名额。首先,学生所在原院系所规定的转专业的学生必须满足其成绩在班级前二分之一,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学生转专业的困难。学生之所以要转专业就是因为对原有专业不感兴趣,既然不感兴趣又怎么能使其成绩取得优秀呢?其次,接受院系的名额限制,再一次增加了学生转专业的难度。虽说看似对广大学生敞开了大门,但实则只是接受极为优秀的学生和有钱人家的子弟。

(三)选课制度不合理

众所周知,任何一所大学,都开设选修课程。而且要求必须修够12个学分,即六门课程,否则不予以毕业。对于文科生而言至少要修一门理科课程,理科生反之亦然。这种硬性的规定,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自主自由学习。按理说,学生选课选的应该是自己喜欢的课程,但往往事与愿违。比如,大家都喜欢《中国玉文化》这门课,但是,有些同学还未进网站,这种课就已经选完了。而像其他的,诸如与儒家思想相关的课程,多数同学是不得不选,而这种课程的名额却远远高于其他课程。这显然不符合学生们的要求。

(四)课堂形式中学化

中学生出现逃课旷课的情况,老师一旦发现就会找家长,甚至情况严重者,会要求退学。而当下以自主学习著称的大学却形同于中学。老师课堂点名,自律部查人,辅导员不定时地点名,甚至将到课率与平时成绩、奖学金挂钩。西安某高校规定学生3次无故旷课不予以期末考试,也就是间接地表明此类学生如若补考重修过不了,是不能毕业的。此外,对于长期性不到课的同学是要被劝退的。虽然说,学生旷课是对老师的不尊重,但笔者认为对于心智已经成熟的大学生而言,这种事情理应完全靠自律,而不是一系列强制性的要求。因而,对于当下大学本科生管理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必须提出解决的措施。

二、构建大学本科生管理制度

(一)改变现有模式

学校不应该使热门专业的热度一直持续下去,以至于各个高校的王牌专业都与金融类相关,而应该将奖励措施实施于非热门专业,发展出自己院校的独特专业,鼓励学生勇于依照自己的兴趣选择其他专业。大学是一个培养综合型人才的地方,如果过多地偏重于某一专业,必然不能使学生获得全面的发展。

(二)改善转专业制度

学校应鼓励学生学其所爱之学,放宽转专业的名额限制,同时,原有院系,应取消成绩在班级前二分之一的硬性规定,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

(三)完善选课制度

学校应每年对学生的选课倾向作调研,在调查的基础上,对学生喜爱的课程扩大人数范围,使学生能学其所爱之学。同时,取消文科生至少修一门理科课程,理科生至少修一门文科课程的规定。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可以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兴趣爱好等自主学习其他院系其他课程,只要最后以论文的形式提交学习心得,就可以将学分记入学生的选修课成绩,从而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

(四)课堂形式自由化

学校不应该把大学生当做中学生一样对待,不应该通过课堂点名签到等方式将学生禁锢在课堂,应尽可能地给学生自由,让他们自己去成长。对于将到课率和平时成绩,与奖学金挂钩的这种形式应予以变革,不能使大学的学习形式化,以至于学生为了取得毕业证而学习。

三、结论

综上所述,我国的高等教育在改革开放以后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是还存在一些问题,我国的高等教育无论在教育资源、教育规模还是在教育投入上花销都很大,但是我们也不能否认我们的大学缺少国际竞争力,也缺乏创新型人才。要想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建立完善的现代大学管理制度,这也是新时期高等教育改革的方向,发展的必然要求。当前各个高校都应该认识到,只有认真分析当前大学本科生管理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并予以改革,才能使得学生取得更好的发展,才能促进我国的高校跻身于世界一流大学行列,才能更好地促进高校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黄明睿.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工作管理创新的思考[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6(01):102-103.

[2]姜恒,杨绍安.浅析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新理念[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09):82-83.

[3]白月.浅谈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高校学生管理工作[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0(06):82-83.

[4]叶晓勤.柔性管理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运用[J].沧桑,2009(05):102-103.

第5篇

我国现行的大学学费标准是依据高校年日常运行费用生均值的25%计算出来的。有学者将我国当前的收费与国际上其他国家及我们国家历史上的高等教育收费作了比较,得出的结论是:我国高校收费在国际上处于领先水平,在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史上也处于新高水平。

社会诸多人士指出,学费标准不能按高校日常运行成本来计算,如离退休人员费用、后勤服务支出等显然与教育成本无关,认为应该按学生的培养成本来计算。而生均培养成本如何算,至今却没有人能说得清,学校和政府在现行制度下不可能提供系统的成本信息。研究表明,核算高校学生培养成本是一项特别复杂的工程。即便如此,为了构建和谐社会,我们仍然要深入探究学费标准,在政府、学校、学生家庭之间寻找合适的平衡点,在当前显得尤为必要。

那么,大学学费究竟为多少才合适?影响学费标准的因素有哪些呢?

2高等教育学费标准的影响因素

2.1高等教育的社会效益与受教育者的预期收益

高等教育的外部经济所带来的最终效益是外在于全社会的,高等教育使国家获得了符合社会经济与文化科技发展需要的人才资源,社会获得了具有较高劳动效率、工作技能的劳动者,提高了社会生产力和社会文明程度。因此,根据“谁受益,谁付费”的市场原则,政府作为公共利益的代表者就需要对高等教育投资。

另一方面,高等教育能产生显著的个人收益,可以提高人的知识、智能、素质,从而增加就业机会和预期收入,甚至在择偶方面也具有优势。因此,高等教育学费作为受益者应付出的必要代价,它应和个人收益程度相关。

从总体上看,目前我国高等教育的个人收益小于其社会效益。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一次不全面调查显示,高等教育的平均收益率在发展中国家、中等发达国家和发达国家分别为24%、17%和12%,而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不到10%的个人收益率相比之下显得过低。而一些学者的实证研究结果证明,我国国民受教育水平对国民经济的增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由此说明,现阶段我国高等教育的社会效益应高于受教育者的预期收益,那么就决定了目前大学收费标准不能超过学生培养费用,政府仍应是高等教育的投资主体。

2.2年生均培养费用

学生培养费用是指高校在一定时期内为培养人才而发生的各种费用。由于完整意义上的培养成本核算是“一项特别复杂的工程”,要科学、合理、准确地测算出教育成本,现阶段可以说根本无法操作。因此,笔者这里所指的“培养费用”,是从高校的年总支出中,按学生培养费的内容进行分析计算得出的。它包括教学、教辅人员的工资、津贴、奖金、补贴和社会保障缴费等人员支出,以及为培养学生而发生的教学、教辅公用支出,不包括行政支出、后勤保障支出和基建支出等其他支出,科研支出可按一定比例摊入。由此计算得出的年生均培养费用,是影响和制约高等教育学费标准的最主要的因素。培养费越高,收费标准就可能越高,反之亦然。若理工类的学生培养费比文史类高,其收费标准也就可能比文史类高。在理工类中,计算机专业的培养费比其他专业高,其收费标准就可能比其他专业高。但是,需要注意的是,由于高校之间、地域之间存在差异,决定学费高低的培养费用应区别看待,区域内取其平均值。

2.3居民对大学学费的支付能力

大学学费标准的制定,必须考虑居民收入水平,必须以付出费用的家庭经济承受能力为基础,不应超出居民平均最大承受力,应与中等家庭收入相匹配。

合理的收费标准应是既有利于高等教育成本的补偿,又使受教育者负担得起,以维护高等教育成本的机会均等性和社会公正性。如果收费太低,有违收益结构原则,即根据社会和个人收益的大小来确定各自分担的成本份额。如果收费过高,超出许多家庭的经济承受力,那么高等教育供求关系就会发生改变,高校也难以维持持续发展。从国外经验来看,尽管社会制度、经济发展水平、政府财政收入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教育拨款在财政收入中的比例等因素都会对制定高等教育收费标准产生影响,但居民家庭的经济收入和承受能力,无疑是制定合理收费标准的最直接因素。从世界范围来看,学费占家庭可支配收入的比重一般在25%左右,如果过多超过这个比值,就意味着家庭的生活质量下降。我国有着占总人口70%以上的广大农村人口,其中4000万尚未脱贫,还有几千万的城市下岗职工,过高的学费只会使他们勒紧腰带,或负债、或拖欠学费,其结果只会造成社会更多的不和谐。

2.4学生个人财务成本

学生个人财务成本,主要是指学生家庭为接受教育所实际支付的消费成本和学生个人机会成本。学生为接受教育所付出的实际成本应该是学费和个人财务成本之和。

显然,高等教育即使实行免费,对学生和他们的家长来说也承担了相当的成本。一般来说,学生的个人消费成本包括:住宿费、书本文具费、杂费、上网费、生活费、交通费等。而学生接受高等教育的过程则意味着对生命的享用和消耗,可以说,时间是学生学习支出的核心代价,学生因上学而放弃的就业收入,就是学生付出的个人机会成本。消费成本与机会成本两项之和,即使按照较低的水平,也会是一个不小的数字,这一数字将会远远超过显性的学费,成为受教育者必须考虑的成本。

有研究者对广东某部属高校大学本科三年级的学生2003年度的个人实际支出进行了一个随机抽样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全校学生个人实际支出的平均值为11846.979元,其中:学杂费5539.2元,书籍等学习用品费626.179元,因上学多支付的生活费4779.69元,交通费611.78元,上网费290.13元。学生接受教育的实际支出扣除学费后则为学生的消费成本,可见,消费成本已大大超过学费。因此,受教育者的财务成本成为高等教育学费确定的重要影响因素,同时也是居民学费支付力的抵减项。

2.5学校竞争力的强弱

学费标准可在适当范围内浮动。我们运用经济学的供给与需求理论来分析,高等教育的供给是指市场能提供的高等教育规模、数量与质量的能力,高等教育需求是指高等教育需求量与其学费之间的一种关系,它反映在不同学费水平下高等教育的需求量。高等教育的需求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社会需求和私人需求。应该说,社会对高等教育的需求是无限的,即希望能普及高等教育,提高全民素质,这种需求对学费的影响是不大的,影响学费水平的是高等教育的私人需求。一般而言,在高等教育较为短缺的情况下,高等教育的需求缺乏弹性。但是,随着高等教育竞争的普遍出现,消费者的选择多样化,高等教育的需求弹性将越来越大。对于竞争力强、需求远超供给的学校,可适当上浮学费,因为高质量的教学能培养出高质量的人才,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受教育者毕业后的收益。而竞争处于劣势的学校,则可适当下调学费,从而化解供求矛盾。

2.6专业冷热区别

同样,根据经济学的供给与需求理论,对于热门专业和冷门专业应执行不同的学费标准。热门专业可适当上浮学费,冷门专业应下调学费,冷、热门专业学费之间应存在明显差异,一般专业学费水平应介于冷热之间。而根据社会整体利益需要设置的一些专业如基础学科、国防工程、地质采矿等,国家应承担较多的教育成本,相应下调学费标准,甚至免费。这不仅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经济公平的内在客观要求,而且还在于专业差别可以产生不同的高等教育个人收益率。如农业、哲学等冷门专业的收益率远小于电子工程、金融保险等热门专业的相应收益率,金融业、保险业的平均工资高出农业平均工资一倍多。另一方面,不同专业培养学生所消耗的成本是不一样的,一个学校的优势和特色学科较之一般学科往往有比较雄厚的软、硬件资源,理工科专业比文科专业往往需要更多的硬件资源配置。

因此,高校专业差别收费有充分的前提和空间。高等教育实行专业差别收费:(1)首先要体现冷热专业差别、一般与特色专业差别、理工与普通人文专业差别;(2)专业差别收费可设定浮动比例,即确定合理的收费限额;(3)对冷热专业的界定应遵循动态性原则,高校要时刻注意社会及就业结构的变化,适时调整冷热专业的范围和收费标准,使差别收费随市场需求情况的变化而变化。政府也应按社会需求区别专业提供补助,缩小因收入水平不同而对消费高等教育不同专业所导致的不平等。

参考文献

[1]申凯,苏亚莉.浅议高等院校收费政策的制定[J].价格月刊,2005,(11).

[2]张庆亮,杨莲娜.高等教育学费的价格属性、影响因素及其实施保障[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6,(4).

[3]李强,王智宁.近十年中国高等教育成本补偿问题研究的文献综述[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

[4]孔杰,赵竟红,谢蓉.广东部属高校的成本核算与管理[J].高教探索,2006,(2).

[5]郝晓薇,陈娜.我国高等教育成本分担政策中若干问题的分析.云南行政学院学报[J],2006,(3).

量的能力,高等教育需求是指高等教育需求量与其学费之间的一种关系,它反映在不同学费水平下高等教育的需求量。高等教育的需求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社会需求和私人需求。应该说,社会对高等教育的需求是无限的,即希望能普及高等教育,提高全民素质,这种需求对学费的影响是不大的,影响学费水平的是高等教育的私人需求。一般而言,在高等教育较为短缺的情况下,高等教育的需求缺乏弹性。但是,随着高等教育竞争的普遍出现,消费者的选择多样化,高等教育的需求弹性将越来越大。对于竞争力强、需求远超供给的学校,可适当上浮学费,因为高质量的教学能培养出高质量的人才,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受教育者毕业后的收益。而竞争处于劣势的学校,则可适当下调学费,从而化解供求矛盾。

2.6专业冷热区别

同样,根据经济学的供给与需求理论,对于热门专业和冷门专业应执行不同的学费标准。热门专业可适当上浮学费,冷门专业应下调学费,冷、热门专业学费之间应存在明显差异,一般专业学费水平应介于冷热之间。而根据社会整体利益需要设置的一些专业如基础学科、国防工程、地质采矿等,国家应承担较多的教育成本,相应下调学费标准,甚至免费。这不仅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经济公平的内在客观要求,而且还在于专业差别可以产生不同的高等教育个人收益率。如农业、哲学等冷门专业的收益率远小于电子工程、金融保险等热门专业的相应收益率,金融业、保险业的平均工资高出农业平均工资一倍多。另一方面,不同专业培养学生所消耗的成本是不一样的,一个学校的优势和特色学科较之一般学科往往有比较雄厚的软、硬件资源,理工科专业比文科专业往往需要更多的硬件资源配置。

因此,高校专业差别收费有充分的前提和空间。高等教育实行专业差别收费:(1)首先要体现冷热专业差别、一般与特色专业差别、理工与普通人文专业差别;(2)专业差别收费可设定浮动比例,即确定合理的收费限额;(3)对冷热专业的界定应遵循动态性原则,高校要时刻注意社会及就业结构的变化,适时调整冷热专业的范围和收费标准,使差别收费随市场需求情况的变化而变化。政府也应按社会需求区别专业提供补助,缩小因收入水平不同而对消费高等教育不同专业所导致的不平等。

参考文献

[1]申凯,苏亚莉.浅议高等院校收费政策的制定[J].价格月刊,2005,(11).

[2]张庆亮,杨莲娜.高等教育学费的价格属性、影响因素及其实施保障[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6,(4).

[3]李强,王智宁.近十年中国高等教育成本补偿问题研究的文献综述[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

[4]孔杰,赵竟红,谢蓉.广东部属高校的成本核算与管理[J].高教探索,2006,(2).

[5]郝晓薇,陈娜.我国高等教育成本分担政策中若干问题的分析.云南行政学院学报[J],2006,(3).

第6篇

当你们翻开这本书的时候,高考或许刚刚结束,本该松一口气,但事实卜,更紧张的时刻来了!很多同学都不会感到考后的如释重负,而是比考前更加紧张地挑大学、选专业,“斤斤计较”地盘算着如何用到手的分数来换取一张大学录取通知书。高考后,我们还奔走在为梦想努力的路上。

编辑部依然会接到许多高三同学打来的电话,咨询最多的问题当然还是“该如何填报志愿”。

也许是紧凑的高三生活让大家练就了行动争分夺秒、说话“简明扼要”的习惯,同学甲劈头盖脸就来一句,“现在什么专业热门,哪些学校将来能为我换份好工作”;同学乙也丝毫不向小编介绍自身情况,直接问道,“文科生适合学什么专业”;亦有同学丙,将打招呼的步骤省略,开门见山地放出连珠炮,“想学经济学,介绍一下相关情况,推荐一些学校,还有我们省去年的录取分数怎样”……

同学们就“热门专业”“经济学”等问题提问,说明自己是接受过相关信息的;然而这些信息比较粗糙,只让自己形成了一些模模糊糊的概念和人云亦云的判断。十几年前,互联网没有这么通达,没有网上录取,也没有更多人可供咨询,我们几乎都是懵懵懂懂、连猜带蒙地报了几所学校。而今天,网络的发达让信息变得泛滥,套用术语来说就是,“泛信息”其实等于无信息。有价值的信息被无用信息甚至虚假信息冲击得支离破碎,高三学生如何能在有限的时问内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呢?于是十年后,同学们还是在迷迷糊糊的状态中填报志愿。

家长对信息的整合能力和判断能力无疑比学生要强得多,但家长的局限在于对孩子个性、兴趣的重视程度要轻很多。家长们往往抱着实用主义的心态为孩子的志愿填报出谋划策,如哪些专业更热门、哪些地方资源更丰富、哪些学校更容易考上……这些当然是必须考虑的因素,但孩子是不是喜欢、有没有这方面的兴趣和天赋也很关键。

现在,你们不用发愁了,就因为它――你们于中的《好志愿规划好人生》。《高考金刊》编辑部倾力打造的志愿填报特刊,将从高校录取、行业前景、专业特质、填报技巧、分省数据等多个方面为你们呈现真实的高考录取,真正为家长和考生们的志愿填报插上一双翅膀,帮助家长和考生们在高考之后的这场战役中节节胜利。

第7篇

2018山东成人高考报名流程导语:

【山东成考报名流程】选择层次(高升专、专升本、高升本)报名参加考前辅导8月中下旬开始网上报考(填报学校及志愿等)9月初正式确认报考9月底发下准考证10月第三周周六、周日参加全国统一考试(具体以准考证时间为准)11月份网上公布考试成绩12月份网上公布录取分数线及录取结果12月底或1月初领取录取通知书第二年3月中旬领取教材,课程表正式入学上课

【选择专业】一般成考报名中理科集中在通信、电子、计算机等专业,文科集中在外语、财会、经济、法律等专业。成人高考学校不分类别,所有分数线都是一样的,特别热的学校根据专业热度不同招生计划不同。重点院校、热门专业如果考生刚刚上线风险较大选报时要慎重考虑。考生报名时要以实用、实际为主,重要的是学到实用知识而不是攀比跟风。高中起点本科考生,可以同时选报专科,选专科专业时考生可以选择较好的专业。外语类考生可以兼报文科,文科生不可报外语专业。专升本考生选专业时和原来专业大致衔接。考生在报专业时一定要填报第二志愿,同时要服从分配,避免“死档”。比如在法学专业中,有的学校侧重点是刑法、民法、国际法等内容,但在山东建筑工程学院,则是以建筑经济法为重点,带有鲜明的行业特色。而对专业名称相同,内容也不易区分的专业,更要多方了解。比如很多成人高校都开设计算机专业,其实各校的授课内容差别不大,这时考生要多方了解学校的情况,为选择专业提供参考。一般情况下,要选择具有较长教学实践的学校,或以该专业为特色专业的学校,这样的学校教学内容较成熟,教师专业教学经验也更丰富,各项教学配套设施会更完备。考生在选择学校和专业时,还要根据自身职业特点,结合工作实际选择。一般来说,考生选择成考一般有两种目的,一是提高专业知识水平,二是提高学历层次。对抱有前一种学习目的的考生来说,要结合以上选择专业的方法,选出与工作内容相关的专业;对于有后一种想法的考生,可关注专业招生计划数较多的学校,提高自己被录取的机会。

第8篇

2009年全国将有30所高校同时新增“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对外汉语”、“动画”、“软件工程”等热门专业。今天热门的专业,虽然有着较好的就业前景,但受市场供求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明天未必就能顺利就业。作为考生,在填报高考志愿选择专业时,应对高校新增专业尤其是新增的热门专业多加了解――

2008年底,教育部公布了2008年度普通高等学校专业审批结果,全国735所高校共计新增普通本科专业1662个。在这1662个专业中,除少部分专业为高校申请调整之外,绝大部分为高校申请新增的专业。通过审批的本科专业,高校自2009年起可以安排招生。

需要说明的是,高校新增加的1662个专业,对于某一所高校而言,其中一到几个属于新专业,但从整个高等教育的角度来看,有很多专业在此之前已有高校开设,并不属于新专业。由于院校性质不同,即使是同一专业,培养定位、招生批次也会略有差异,这也为不同层次的考生将来选择专业提供了参考。现在高校争相开设的“热门专业”,将来的就业是否顺畅既取决于未来4年后市场的需求,也会受到高校自身办学条件、人才培养质量以及学生个体对该专业及职业的认同度的影响。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2008年全国共有39所高校申请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通过教育部审批,成为年度高校新增最为热门的专业。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旨在培养能够从事与电气工程有关的系统运行、自动控制、电力电子技术、信息处理、试验分析、研制开发、经济管理以及电子与计算机技术应用等领域工作的宽口径“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学生主要学习电工技术、电子技术、信息控制、计算机技术等方面的专业知识。毕业生不仅可到电力工业和电气产业等行业就业,还可选择到信息、电子、机械、运输、商检、外贸等行业及诸多高新技术领域工作。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毕业生近年来就业率较高。在教育部公布的2007年本科专业初次就业率前60强名单中,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榜上有名。在海南省2008年高校就业率统计中,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也位列本科专业就业率前十位。

对外汉语

位于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之后的是对外汉语和动画专业,全国共有32所高校同时增加这两个专业。

对外汉语专业注重汉英双语教学,旨在培养具有较扎实的汉语和英语基础,对中国文学、中国文化及中外文化交往有较全面的了解,有进一步培养潜能的高层次对外汉语专门人才,以及能在国内外有关部门、各类学校、新闻出版、文化管理和企事业单位从事对外汉语教学、中外文化交流相关工作的实践型语言学高级人才。

“中文热”在世界各地升温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除了世界各地不断增多的孔子学院,许多机构也纷纷来华招募赴国外教授中文的志愿者。兼有汉语和外语两个专业水平的对外汉语专业的毕业生就成了最适宜的人选。2007年,教育部批准全国52所院校开设这一专业。这个专业与传统的汉语言文学专业有很多不同:从教学内容来看,该专业既开设语言方面课程,也开设文学、文化方面课程;既教授语言基本理论、基础知识,也教授语言教学技能;既开设中国语言、文学文化课程,也开设外国文学文化课程。

动画

动画专业定位于培养具备电影、电视动画创作所需要的基础知识及理论,能在电影、电视等媒体的制作岗位上,从事动画原画、动画创意设计和编导及三维电脑动画创作理论研究方面的专业人才。该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电影、电视动画创作的基础知识与基本理论,受到影视动画设计、影视动画技法、影视动画制作的基本训练,掌握动画设计、动画编导、动画创作及理论研究的基本能力。

近年来,我国动画教育发展迅猛,截止到2008年2月,开设动画专业的相关院校达到1200多所,动画人才约有60万人,这一数字比日本、美国、欧洲相加的总数还要多。但国内动画专业毕业生每年仅有18%真正成为动画人才,有20%选择自主创业,50%的毕业生转行,2%则选择考研或出国。实际上,我国动画产业目前处于低端加工的发展水平,对技术型人才需求量大。

软件工程

2008年全国共有30所高校申请软件工程专业通过教育部审批,在全国高校新增“热门”专业中软件工程排在第三位。

随着电脑的普及,人们对“软件”这个词越来越熟悉。只要使用电脑,就得同各种各样的软件打交道。软件工程专业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应运而生的,它以开发升级新软件、维护原有软件为主要任务。学习该专业的学生除了要学习必修的基础课程外,还要学习程序设计基础、Java程序设计、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数据库原理、软件工程、web程序设计、网络技术及应用、人机交互、多媒体技术等几十门专业课程,学习任务比较繁重。

软件工程专业旨在培养能从事计算机系统软件、应用软件的设计、研制和开发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该专业毕业生主要在各大软件公司、企事业单位、高校、研究所、国防等部门从事软件设计、开发、应用与研究工作。未来几年,国内外高层次软件人才将供不应求。在我国IT职场十大人气职位中,软件工程师位列第一位,软件工程人才的就业前景十分乐观。

艺术设计

艺术设计专业,在2008年高校申请新增加的专业中“热闹非凡”,排在全国高校新增专业的第四位,全国共有29所高校的申请通过教育部审批。

艺术设计专业旨在培养具备艺术设计与创作、教学和研究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在艺术设计教育、研究、生产和管理单位工作的专门人才。该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艺术设计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学习期间学生将通过艺术设计思维能力的培养,通过艺术设计方法和设计技能的基本训练,具备本专业创新设计的基本素质。

从河南省2007届毕业生就职情况来看,艺术设计专业市场需求较大,位居建筑类行业中需求量前五位。但也有统计表明,艺术设计专业就业情况不佳。黑龙江省一份关于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率通报中显示,艺术设计专业位列就业率最低的后二十个本科专业。

财务管理

财务管理专业与艺术设计专业并列为全国高校新增热门专业第四位。全国新增财务管理专业有29所高校。

财务管理专业旨在培养具备管理、经济、法律和理财、金融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在工商、金融企业、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财务、金融管理以及教学、科研方面工作的工商管理学科高级专门人才。该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财务、金融管理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财务、金融管理方法和技巧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分析和解决财务、金融问题的基本能力。

物流管理

物流管理是近年来兴起的一个新专业,该专业在2008年高校申请新开设的专业中占有较高的比例,全国共有28所高校申请开设物流管理本科专业获得教育部批准。此外,另有3所高校申请的物流工程专业也通过审批。

现代服务行业是发展得最好的行业,物流管理专业作为服务管理中的佼佼者,目前发展得欣欣向荣。在生产成本、经营成本压缩空间微小的现代社会,高效的物流管理成为生产、流通、消费各环节降低成本的关键因素,从许多超市打出“直接从厂家进货,保证低价”的广告宣传中,可以看出物流,真的很重要。

物流管理专业定位于培养掌握现代物流经营管理理论,具有较强物流经营管理实践能力,在工商企业物流中心和第三方物流公司从事物流经营管理的高级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

在我国的物流行业中,短短发展几年的物流行业也出现了普通操作工人供过于求,而专业职业技能人才严重短缺的供求矛盾。物流专业培养的优秀管理人员,能够系统地优化设计与物流管理相关的运输、仓储、货运。需要特别提醒的是,物流专业是复合型专业,因此考生应该对管理学、经济学和信息技术等知识比较感兴趣,同时也应有较高的英语水平和计算机功底。

网络工程

网络在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捎上了“潘多拉盒子”――信息安全问题,“灰鸽子”、“蠕虫”、“木马”等名词也逐渐为人们所熟知。由信息安全所引发的种种问题,促使我们需要大量的网络应用型人才,这也使信息安全类专业逐渐火热。2008年全国共有27所高校申请的网络工程专业通过教育部审批,排在全国高校新增热门专业的第六位。

网络工程专业的主要特点是通信与网络结合以及网络软件与网络硬件结合,主要培养学生网络应用开发、网络信息控制及网络工程技术方面的能力。学习的课程与计算机网络有关,信号与系统、计算机网络、数据结构、网络操作系统、数据安全、网络工程、互联网及其应用等课程都被列入本科四年的学习计划之中。

网络工程专业要求学生具备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具有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和外语综合能力。学习该专业需要掌握物理和数学等学科知识,学生如果对这两门课程不感兴趣,在报考时就应慎重考虑,因为热门专业并不意味着“最适合”自己。

软件开发、网络工程师、网络安全人员是网络工程专业最对口的就业方向。另外,还可从事网站开发、网络维护等工作。在四川省本科专业就业率排名前25位的专业中,纯文科的专业只有汉语言文学专业榜上有名,网络工程专业以95%以上的就业率排在第12位。据统计,2007年网络工程专业平均就业率在85%以上。

日语

日语一直是高校近年来新增专业的热门。据统计,全国已有264所高校开设有日语专业。2008年全国仍有26所高校申请开设日语专业通过教育部批准,日语排在全国高校新增热门专业的第七位。

日语专业是我国高校中方兴未艾的专业,具有良好的招生、就业前景。不同类型的高校,在日语专业培养定位上具有较大差异。总的来说,日语专业定位于培养掌握扎实的日语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较强的外语交际能力,具有相关日本社会文化、经济、外贸等知识,可在企事业单位或外资单位从事口笔译工作、商务活动和导游等工作,具有健全的体魄和良好的审美素养的日语高级专门人才。

据统计,日语人才在各行业的就业比例为:日资企业占50%至60%,国家机关占20%左右,大学教师和日语导游各占10%左右。在2009年《社会蓝皮书》中,日语专业还位列月薪最高的10个专业。

近几年高等院校的统计数据显示,小语种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普遍较高,就业前景目前也被普遍看好。

市场营销

市场营销专业并不是一个新专业,全国已有数百所高校开设此专业,但2008年仍有多所高校申请开设,市场营销专业位列高校新增热门专业的第八位。

市场营销专业定位于培养具备管理、经济、法律、市场营销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在企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市场营销与管理,以及能在教学和科研等方面工作的工商管理学科高级专门人才。 该专业的学生主要学习市场营销及工商管理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营销方法与技巧方面的基本训练,掌握分析和解决营销问题的基本能力。

据统计,近年来我国高校市场营销专业就业率分别为:2002年97%、2003年96.5%、2004年97.8%。目前我国现阶段市场上市场营销人才的总体状况为需求大于供给,供需缺口较为明显,就业前景较好。2008年以来,在山东省潍坊市人才市场举办的招聘会上,共有4138家用人单位提供了47768个岗位,市场营销排在用人单位对人才需求十大专业岗位之首,对市场营销人才的需求占招聘岗位的35%。2008年沈阳市毕业生就业报告也显示,市场营销等专业就业形势较好,用人单位需求量较大。

学前教育

2002年,全国开设学前教育专业的高校为28所,2008年开设此专业的高校数已达到58所。2008年另有23所高校申请此专业通过审批,获准自2009年招生。学前教育专业位列全国新增热门专业的第九位。

作为教育学的一个分支,学前教育专业旨在培养具备学前教育专业知识,能在托幼机构从事教育和研究工作的教师、学前教育行政人员以及其他有关机构的教学、研究人才。该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学前教育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受到幼儿教育技能的基本训练,具有在托幼机构进行教育和研究的基本能力。

尽管当前经济有些不景气,各地大学生就业都有些难度,但对学前教育类毕业生的就业影响不大。随着幼儿教育越来越受重视,学前教育专业的毕业生供不应求。2008年底,在山东省潍坊市幼教、特教师范学校应届毕业生推介会上,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并不愁“嫁”,甚至北京的幼教机构都到潍坊抢人才。

应用化学

应用化学专业在高校内并不是新专业,全国超过200所高校开设了此专业,2008年另有21所高校申请开设此专业并通过审批。

第9篇

2012年高考在即,考生们在紧张复习的同时,心理状态难免出现波动,而心理波动往往导致成绩波动。许多家长为此忧心忡忡,寝食难安。应读者的要求,本刊特约记者日前采访了著名心理学家、高考应试专家王极盛先生,请他就考生和家长在复习、应试、填报志愿三个阶段的心态调整进行指导。

调整心态,复习讲效率

记者(以下简称记):再有一个月就到2012年高考了,考生们到了最后冲刺的关键时刻。通常,学校在这个阶段要对考生进行适当的心理辅导,缓解考生的紧张情绪,帮助考生在考场上考出好成绩。您认为此时家长应该做点什么呢?

王极盛(以下简称王):没错,学校这时候都是一手抓学习,一手抓心理,因为只有两方面都抓好了,考生才能考出好成绩。但许多高三班主任说,心理疏导方面,家长的配合非常重要,只有家校联手、双管齐下才会有效果,否则,学校减压,家长加压,考生更容易焦虑。

家长要想配合好老师,就要走出五个误区。第一个是过分关心。有些家长像保护大熊猫那样伺候孩子,其实是给孩子增加心理负担,影响孩子的复习心情。第二个是过分干涉。临近高考,有些家长格外紧张,对孩子进行人盯人防守,不准做这不准做那,不准吃啥不准喝啥,容易使孩子在心理上与家长对立,不利于亲子沟通。第三个是过分期待。有些家长把高考和孩子的命运联系起来,甚至和家长自己的命运联系起来,指望孩子超水平发挥,非清华、北大不上。这样的愿望显然是不切实际的,但在孩子心里,却是真实的压力。第四个是只重言传,不重身教。有些家长对孩子要求很严格,自己却很懒散,回家就看电视、打麻将,不仅影响孩子学习,而且影响孩子的学习心态。第五个误区是只重视孩子的身体健康,忽视孩子的心理健康。有些家长情绪不稳定,经常把工作中的坏情绪带回家,或者夫妻经常吵架,都会影响孩子的心理状态。

记:您对高考状元有过长期、深入的调研,在调节心理方面他们有哪些成功的经验?

王:高考状元之所以考出好成绩,第一是实力强,第二是心态好。大多数高考状元平时在学校里学习成绩就是数一数二的,再有好心态,考场上发挥得好,获得好成绩是理所当然的事。反面的例子也有不少。山西省有一名考生,高考前成绩相当好,老师、同学都认定他就是当年的山西文科状元。大家见面不叫他名字,就叫他“状元”。结果这位考生压力太大了,在考场上心理崩溃,发挥严重失常,成绩连一本线都没过。由此可见,心态好多么重要。

记:心态好对复习有哪些具体的帮助?

王:心态好,杂念就少,学习效率就高。许多高考状元说,上课45分钟紧跟老师思路,比课后复习四五个小时都管用。别小看这条经验,到了高三,上课注意力能保持高度集中不是件容易的事。许多考生课后废寝忘食地苦读,其实效率未必高,耽误了休息,第二天注意力更涣散,恶性循环,始终处于追赶的状态,心理更脆弱。

记:考生的智力有差别,状元们的经验有多大的借鉴价值?

王:当初我也有这样的疑问,但随着研究的深入,我渐渐认识到,状元们之所以取得好成绩,是他们把握住了高考规律,即实力加心态。这个规律适合每一名考生。当然,不是说大家都成为状元,而是在自身条件基础上正常发挥,考出理想的分数。从具体的学习方法上来看,状元们无一不深谙各学科的内在规律。比如数学,光理解概念不行,还要多做题,但做题不是越多越好,要适可而止,每一类题都要见识过,都要掌握其思维规律。这就是成功的方法。为什么很多同学题没少做,成绩却上不去?因为他不思考。

记:在高考前的几次模拟考试中,一些本来成绩不错的考生成绩出现波动,您认为原因是什么?是心态不好造成的吗?

王:高考前两个月,考生出现成绩波动是正常的,也是好事,因为总比高考时出现波动好,毕竟还有时间弥补。家长应该帮助孩子分析成绩出现波动的原因。上次考得好,这次考得差,是题的难度增加了?是考试时马虎了?还是心态问题?如果是题的难度增加了,那就不必担心,大家都一样;如果是马虎了,那下次当心些;如果是心态失衡,过于紧张或有懈怠情绪,那就要好好想一想,端正态度,重拾信心。总之,模拟考试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家长不必过于看中成绩。越是平时成绩好的考生,此时更容易出现心态问题,因为他们患得患失,太想得到一个完美的结果。这类考生的家长要格外当心,平时在家注重交流,适当转移孩子的注意力,不要总谈高考结果。

稳定心态,从容上考场

记:到了高考的考场上,考生们更容易出现心态问题。您有什么防范策略和技巧?

王:应试策略和技巧因人而异,以下八条原则是高考状元们的经验,供大家参考:第一,卷子发下来之后,别着急看题目,先把自己应该填的代号填好。第二,认真听监考老师的说明。第三,做题前先浏览整张卷子,做到心里有数。第四,根据浏览的情况,大体上分配一下时间,还要留有余地。第五,做题时先易后难,不断给自己增强信心,不要一下子被难题困住,既弄坏了心情又耽误了时间。第六,选择题只要选错不扣分就尽量选,不要放弃。第七,一定要留出10分钟左右的检查时间,难题最后做不出来可以放弃,先检查简单的题,不要丢冤枉分。第八,字要写得尽量工整,让评卷老师看得懂。只要掌握这八条原则,考生一般都能顺利完成考试。

记:有些考生一上考场就紧张,难以发挥正常水平,该怎么办?

王:这样的考生是心态出了问题。我有一个自我暗示的办法,希望对他们有帮助。这个办法有三个步骤:第一步,上考场那天,考生从家里出来,路上看到同学、老师要主动说“你好”,对方想必也会回答“你好”。你好我好,大家都好,心态就好。第二步,进了考场,见到监考老师要热情地说“老师好”,老师通常也会回答“同学好”。连监考老师都说“好”,那今天的发挥还会差吗?这样,考生马上就有了安全感、力量感和被支持感,信心就有了。第三步,考生找到自己的座位后,要坐下来,闭上眼睛,缓缓地默念三遍“我一定会成功”。经过这三个步骤,考生的应试心态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

记:听说您还编制了一套心理健康操,不妨教教考生,让他们在各科考试之间做一做。

王:好。这套心理健康操很简单,站着做坐着做都可以,但要全身放松,面带发自内心的微笑。具体动作是:两手自然张开,放在腰间,全身放松,默念“健美幸福”四字,念出声也行。念的时候要有节奏,还要有手指配合。念“健”的时候,双手除大拇指以外的四根手指第二关节弯曲大约90°,念“美”的时候,上述四根手指第一个关节弯曲大约90°,念“幸”的时候,张开手,握成拳,再张开手,念“福”的时候,一手握拳,一手成掌向前推,挺胸。

记:每天都要做吗?一次做几遍?

王:完整做一遍大致需要30秒,我建议考生每天都做一做,一次做9遍。晚上吃完饭后,考生和爸爸妈妈一起做效果更佳。“健美幸福”,就是健康、美丽、幸福的意思,同样是美好的心理暗示,可以帮助考生改善心理状态,提高学习效率。

记:高考那几天,家长要不要送孩子进考场?

王:这个要因人而异,路太远可以送一送。不过,我不建议家长在考场外苦候,因为这样容易给考生造成心理压力,一道题做不出来就觉得对不起父母,怎么能有好的发挥?这是我对几千名考生调查的结果。

摆正心态,谨慎报志愿

记:家长对填报高考志愿非常重视,因为“填报好志愿就是给孩子加分”。请问,帮孩子填报高考志愿时,家长应该注意些什么?

王:首先,考生和家长要做到知己知彼,既要知道自己的情况,也要知道目标院校的招生情况。要做到“知己”,就要摆正心态,客观对比考生平时在年级排名中的位置和高考成绩在年级排名中的位置,不要保守,也不要冒险。要做到“知彼”,可以研究招生简章,关注相关网站上的信息,将目标院校前三年的提档线平均一下,再适当考虑试题的难易变数,基本上就能估出今年的投档线,但不要轻信小道消息和高招骗子的蛊惑之言。

其次,第一志愿很重要,填报时一定要格外谨慎。家长在帮助孩子选择第一志愿时,要充分考虑孩子的兴趣和特长,不要攀比,更不要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孩子。这也是摆正心态。毕竟,大学是孩子去上,不是家长去上。

记:事实上,现在孩子填报志愿大多是家长做主,孩子社会阅历浅,让他自己选择恐怕不现实。

王:孩子是不成熟,所以才需要家长帮助,但帮助不是包办代替。填报高考志愿时,家长的任务有三个:第一,收集资料;第二,与孩子共同研究、讨论;第三,出主意,但不要拿主意。填报高考志愿不仅是上哪所大学,而且是学什么专业的问题,事关孩子未来的职业方向和人生目标,决定权应该在孩子手里。形象点说,就像打仗,孩子是指挥官,家长是参谋长。如果家长是指挥官,孩子是士兵,角色就弄反了,结果通常不好。这方面的教训太多了,不再赘述。

记:有些家长认为,学文科将来不好找工作。真的是这样吗?

王:我认为这样的看法是片面的。现在大学专业设置有了不少改变,以适应时代和市场的需要,文科早已不是纯粹的文科,加入了不少理科的内容,还有很多专业是文理交叉、文理混招。比如,高考时地理是文综考试内容,到了大学里,地理的延伸学科地质学、采矿学、气象学等却是理科专业。时代在发展,社会越进步,人文科学越重要,文科专业的人才需求量会越来越大,不会影响就业。

第10篇

(安阳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河南安阳455000)

摘要:外语经济学把研究外语、外语人的本质以及外语人的能力视为社会经济现象中的一个单独变量,力图通过提高外语人的能力实现外语对经济的助推作用。高新技术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外语教育应该意识到高端外语人才对高新技术产业的重大意义,以外语经济学为指导进行教学改革。

关键词 :外语经济学;高新技术产业;高校外语教育;高端外语人才

DOI:10.16083/j.cnki.22-1296/g4.2015.05.022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80(2015)05—0049—03

基金项目:1.河南省科技厅2012年度调研课题“河南省国际创新型理工科+外语复合人才的培养与引进”(项目编号:122102310525)阶段性成果。2.河南省科技厅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外语经济助推河南高新区经济发展对策研究” (项目编号:132400410529) 阶段性成果。

收稿日期:2014—11—28

作者简介:张瑞芳(1981— ),女,河南安阳人。安阳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英美文学和英语教育。

随着中国经济的对外开放与发展,外语已成为我国涉外经济领域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由此产生的外语经济学把研究外语、外语人的本质以及外语人的能力视为社会经济现象中的一个单独变量,力图通过提升外语人的能力有效地消除中外贸易交流中产生的困难,实现外语对经济的助推作用。[1]

高新技术产业是当代知识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柱,无论对发展现代化技术还是对促进就业都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其知识密集、技术发展快、产品更新周期短、学科带动性强等特点决定了其商业运行的时效性和国际交流的必要性,因此,高端外语人才对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一、高端外语人才对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意义重大

近几年来,高新区经济以其高附加值、高回报率成为区域经济增长的新亮点。中原经济区国家战略的实施使河南高新区发展面临更大的机遇和挑战。截至2012年4月,河南共有省级高新区10家,国家级四家,这些高新区成为提高全省自主创新能力、调整产业结构、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强大引擎。作为河南省对外开放的产物,高新区始终站在对外开放的前沿,营造与国际惯例接轨的投资环境,吸引外资,发展外向型经济。在消化、吸收外来技术的基础上进行技术创新是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必要条件,而这些涉外经济活动离不开外语,尤其是世界性工作语言英语的介入。因此,高新技术企业需要了解国内外市场动态和高新技术的高端外语人才。

首先,高端外语人才有深厚的语言功底,能够担当起对外交流的重任。语言承载着文化。一种具体的语言与另一种具体的语言所承载的东西是有区别的,它体现了一个民族的社会规范、社会机制和经济秩序等几乎所有的约束、文化以及理性、思维定式、人生观、道德、公平、正义和价值取向。[2]高素质的外语人才具备扎实的外语听、说、读、写、译基本功,熟悉对象国的民族特点,并且对其母语国家的有关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基本知识了解透彻,在跨文化交际活动中十分具有优势。

除了深厚的语言功底,满足高新技术企业需求的外语人才通常具备法律、国际贸易、企业管理等相关领域的专业知识,并且精通 WTO 游戏规则,具有积极参与国际竞争的意识和能力。

其次,高端外语人才有较高的专业知识,能够担当起引进先进技术、创新的重任。目前,河南省高新技术企业主要集中在新能源、生物及新医药、新材料、电子信息等高新技术领域。在这些高新技术中,新的巨大生命力,如新材料、新能源、新方法等无一不大大地提高生产力水平,使企业产品占领市场,从而获得较大的经济效益。所以,在引进、吸收外来技术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显得尤为重要。具备高新技术需要的相关专业知识并且拥有高水平外语的技术人才,可以看懂最新的外文技术资料,迅速了解国外的新技术、新产品,从而借鉴国际先进技术,为企业研发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产品提供坚实的技术保障,进而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二、目前的高校外语教育不能满足高新技术企业对外语人才的需求

根据外语经济学的观点,学习外语是一种经济投入,其成本表现在学习者为学成这门外语所花费的时间、精力和实物支出;而其效益则取决于学习者学成这门外语之后,是否经常有使用的机会以及由此而获得相应的效益和效用。[3]目前,中国高校外语教育主要包括英语专业和公共英语两个部分,由于这两块英语教育与市场需求严重脱节,培养出的外语人才与上述高新技术企业需要的高端复合型人才相去甚远,而且满足不了中国经济发展的需要,普遍存在“费时低效”的现象,因此,不满足语言经济学的价值和效益原则。虽然在20世纪80年代就有专家提出了要培养高素质的外语复合型人才,但由于师资、办学条件等诸多局限,大多数院校的人才培养还停留在喊口号上,教学管理混乱,课程设置随意,教学质量得不到保障。

2004年,高等院校外语专业本科教学评估组从学科规划、师资队伍、教学资源、教学内容与管理和教学效果等五个方面对四所院校进行了试评估。结果显示,英语专业教育存在诸多问题,如学科定位不明确,课程设置混乱,教学质量意识不强等。以课程设置为例,大多数高校外语专业依然按照传统的课程模式围绕语言、文学设置。大一、大二开设语音、听力、阅读和综合英语等基础课程,大三、大四阶段则开设英美文学、英美文化、语言学、翻译、写作等高级语言课程。这样的课程模式培养出的学生只掌握了英语语言这项工具,由于没有相关的专业知识,导致在具体的社会实践环节中涉及到怎么使用这项工具时就会处于茫然状态,在求职或实际运用中需要英语与其他领域的相关知识结合使用时, 便信心全无。近些年迫于就业压力的影响,一些高校外语专业也尝试着按照英语专业技能课加相关专业课的模式设置课程,然而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出现了许多问题,如英语专业学生选择会计学、金融学等相关专业课程,因为英语专业学生大多出身文科,数学基础较差,辅修这些课程难度非常大,占据时间多,坚持下来的结果可能是英语基础知识没掌握好,相关专业知识掌握得非常有限。此外,一些学校虽然也设置了经贸英语或者商业英语课程,但由于师资缺乏,形同虚设。

对于非英语专业学生,目前河南大部分学校实行的是学习两年大学英语的模式。所有非英语专业不分学科,统一开设两年的大学英语课程,听、说、读、写、译由一门课程全部承担。尽管我们一直在倡导坚持分类要求和因材施教,但是大部分高校还是沿用传统方法,新生入学后,没有英语测试,除音、体、美专业外,其他专业使用统一的英语教材。这种不分层次的做法使得基础差的学生上课如听天书,疲倦懈怠;基础好的学生感觉在重复学习,提不起兴趣。培养出的学生往往听、说能力差,即使在大三、大四阶段开设了专业英语课程,也因为基础英语不扎实使得专业英语课流于形式。

三、以外语经济学为指导,探究高校外语教育

要想培养出目前经济市场尤其是高新技术企业需要的高端英语人才,高校外语教育应该以外语经济学为指导提高外语人的能力,培养出适合市场需求的外语人才,实现外语对经济的助推作用。

(一)分专业培养高端外语复合型人才

2000年颁布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对英语专业的培养目标进行了明确规定:“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要培养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和广博的文化知识并能熟练地运用英语,在外事、教育、经贸、文化、科技、军事等部门从事翻译、教学、管理、研究等工作的复合型英语人才。”[4]然而,由于中国学生在高中阶段就实行了文理分科,让出身文科专业的英语专业学生掌握科技、军事等专业的知识难度非常大。要想让外语人提升能力,有效地推动经济发展,培养全科“高、精、尖”的通才不太现实。笔者认为应该术业有专攻,分专业培养不同的外语人才,来满足市场的需求。

对于企业需要的管理、外交、法律人才可以由英语专业培养,主要培养模式可以是“外语+专业”。对于英语专业学生,在大一阶段开设语音、听力、口语等基础课程,考虑到企业对外语人才的要求和近些年社会用人单位的反映,较硬的基本功为重中之重。因此,在本科初级阶段有必要增加听力、口语的课时量,并且改进授课方式,提高教学效果。听力课程可以摆脱传统的照本宣科的讲授方式,选择同时期的VOA或BBC的即时新闻作为授课素材,使学生听到地道的英语,了解最新的时事。当然这些听力材料难度较大,因此,教师的引导就显得极为重要。口语授课教师最好由具有教育资质的外教担任,没有条件的院校可以聘请所在城市的外籍人士到学校与学生开展交流活动,这样学生可以最真实地感受到学习的成就与乐趣,增加以后工作中与外国友人交流的自信心。在本科高年级阶段,应该以培养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为主。翻译、写作能力也是外语专业复合型人才服务企业的重要素质,同时应加入实践课程。学校可以与当地企业取得联系,让学生翻译企业所需材料或写作企业与外资来往信函,这样学生在实践中的学习成效会更加显著。在掌握扎实的专业基本功的基础上,学生可以根据自身条件选择英语专业知识课,如英美文学、英美文化和语言学等课程,向外语研究型人才和外语教育者方向发展。

对于高新技术企业需要的技术型外语人才主要由相关热门专业培养,培养模式为“热门专业(如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外语”。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于2007年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明确指出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际,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5]

在完成基础阶段的英语学习、打下坚实的英语听说基础后,热门专业的学生可以选修科技阅读和高级写作等课程。有资料表明:世界上70%以上的科学家懂英语,世界约85%的邮件用英语书写,世界电子检索系统中90%的信息用英语存储。热门专业的学生要想在进入企业后掌握先进的技术,提高技术水平,就要掌握英语这一交流工具,提高自己的阅读与写作水平,成为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技术人才。同时,高校管理者可以在与高新技术相关的热门专业高年级开设专业英语。专业英语课程与学科密切结合,侧重专业学术交流,培养学生与世界同行专家用英语进行学术交流的能力,既包括获取信息的能力(听、读),也包括表达信息(说、写)和转述信息的能力(译)。

(二)提高师资水平

具有一定专业素养和较高业务水平的教师队伍是保障我国英语教育健康发展的关键,也是培养高端外语人才的保障。目前,无论是英语专业还是大学英语教师队伍中都缺乏高水平的教师。现行的职称评估机制不偏重教学、教师培训机构不健全等都不利于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高校管理者应该建立合理的师资培训基地,制定良好的师资培训制度,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教师培训,制定健康的教师职称评定体系,鼓励教师全心全意地投入教学,切实将师资队伍的建设和发展落到实处。

(三)改变以课堂教学为主要学习模式的观念,建立有效的评估机制

中国学生在经过十多年的寒窗苦读又经历过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高考后进入高校,而许多高校的课堂除了形式上与中小学不同外,仍然是教师一言堂,相当一部分学生会因此而产生懈怠情绪。如同“拳不离手, 曲不离口”的道理一样, 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评判能力、创新能力是在实践中获得的,不是靠简单的记忆和理解,而是在更为直接的理解、实践、再理解、再实践和提高的循环中实现的。如果在进入大学后就能让学生进入企业体会一下赚钱的艰辛和自己的不足,他们学习起来会更有动力。

在学生成绩评定方面,许多高校都是通过“道德修养+课堂表现+考试成绩”的形式来评定学生的成绩,这样的评定机制不能激励人才的培养,也反映不出市场对人才的需求。高校应将与其合作的企业作为教学的第二课堂,在高校进行理论的教学,在企业中建立学生的实践基地,将理论与实践充分地结合起来。改变现有的考评形式,增加实践课的比重和每门课中学生练习、操练的比重,让学生在真正意义上成为学习的主体,将学生能力的提高落到实处。

高校外语教育是一个复杂的工程,不仅涉及到教育管理者、教师和学生,更关乎到市场经济。高校外语教育应该在市场调研的基础上,把学校教育与企业结合起来,立足于本地区社会和经济发展的现状,以市场需求的中长期预测为基础, 以语言经济学为指导,提升师资水平,打破传统课堂的束缚,建立有效的评估机制,分专业、分类别培养满足市场需求的高端外语人才。

参考文献]

[1]张德福.外语在涉外经济中的功能探究[J].黑龙江对外贸易,2011(5).

[2]张德富.外语经济学研究什么[J].商场现代化,2011(8).

[3]马慈君.语言经济学视野下的大学英语教育[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1).

第11篇

2010年,喜欢写作、想做记者的小雪,考进武汉某大学文学院汉语言专业。一学期后,在身为金融学教授的妈妈强令下,她离开了文学院,转投经济与管理学院门下的金融学专业。为了弥补当年弃文的遗憾,她现在非常想读文学院的研究生,但担心妈妈那一关通不过。而有中学生家长也表示,孩子喜欢文学,也想读中文专业,但他们肯定不会同意孩子的选择,因为担心不好就业,就算找到工作收入也不高。(据《武汉晚报》报道)

钱钟书曾在《围城》中调侃,大学里理科学生瞧不起文科学生,外国语文学系学生瞧不起中国文学系学生……很显然,现在仍存在类似的歧视现象。比如中文、哲学等基础性专业,就不受多少人待见。媒体曾专门报道,从20世纪80年代争相报考的火热,到如今高招时往往成为末选的冷门专业,大学中文系切身体验了“盛世不再”的苍凉。当然,现在中文系被考生冷落,不好就业、收入不高确是重要原因。

在笔者看来,考虑就业和收入情况,放弃中文选择金融学专业,本身是无可厚非的。既然现在大学毕业是自由择业,房价、物价又那么高,为何不能选择将来更有“钱途”的专业呢?还有人会说,不该一窝蜂地往热门专业挤,当年的新闻、工商管理等专业就是教训。这话确实有道理。但金融学专业并不完全一样。其一,它对数学有较高要求,学习成绩一般者难考上。其二,现在金融行业大发展,就业机会多,且行业整体薪酬水平高。学了金融学专业,就是对自己理财或创业都会有很大帮助。报道中小雪的妈妈,自己是金融学教授,她根据自身经验作出判断,并非盲目跟风。

然而,家长让子女弃中文、学金融,绝非没有值得反思的地方。读大学可能关系到一生,学了不喜欢的专业会很郁闷,为什么首先不是考虑考生的特长与兴趣,以及个人与专业的匹配度?当然,造成现在这样的状况,固然有社会浮躁的原因,也有生活压力大的现实因素。当工资在城市难买一张床位,如何要求年轻人根据兴趣选专业和职业?

另外一个值得反思的问题是,考大学甚至是考研的已经是成年人,对于未来人生道路的选择,应该主要由自己来决定,为何许多人却是听父母的,由家长来决定读什么专业?事实上,不但是选专业,很多中国学生毕业后,连工作都是家长帮忙安排的。家长对孩子的爱心可以理解,但这样做对孩子真的好吗?旅美学者薛涌曾写过“美式拼爹”,说非常精明地为孩子前途考虑的美国家长,往往是通过讨论的方式,启发孩子的思想,他在耶鲁时就碰到立志当医生的学生,选择历史作为自己的本科专业。

笔者倒不是希望中国学生都学中文或者文史专业,但我们的学生选择专业、职业时,受社会风气和家长干预的影响太大,这是“弃中文、学金融”现象背后值得关注的真问题。

第12篇

【关键词】就业能力;研究生;文科;素质

就业是民生之本,是关乎社会稳定、家庭和谐、个人发展的重要大事。[1]每逢毕业季,毕业生们都会面临学习生涯中的最后一门课――就业,研究生也是如此。很多研究生甚至会认为,较之于本科生,读了三年的研究生就业压力反而更大了,尤其是文科类毕业研究生。如果你留意每场大大小小的招聘会,放眼望去,文科类专业的招聘职位达不到招聘职位总数的三分之一。面对如此大的就业压力,文科类研究生就业能力、综合素质的培养显得越发重要。

一、文科类研究生就业现状分析

2009年至2013年间我国研究生就业率仅为80%。[2]2014年,研究生报考人数的下降,考研热的降温,也从侧面反映了研究生就业率低的现象。2014年的统计数据,知名高校的就业率达到90%以上,但是有些普通院校;一些冷门专业的就业率远远达不到这个数字,就业情况仍然不容乐观。而文科类的研究生由于专业背景限制以及自身择业能力不足等原因,就业率更加低,显而易见,文科类研究生就业难变为不争的事实。

二、文科类研究生就业难的原因及分析

(一)高校的扩招,以及大批留学生归国求职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后,经济的飞速发展,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国家陆续推行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由此可见,我们国家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渴求人才。要树立强烈的人才意识,把人才工作抓好,让人才事业兴旺,当然最离不开高校,高校是人才培养的摇篮,高校扩招势在必行,尤其是2009年环球金融风暴的背景下,教育部开始了研究生招生比例的调节。虽然2012年开始本科扩招叫停,但是研究生招生不减反增,并且随着高校扩招的毕业生陆续进入求职市场,再加上现在归国留学生的“镀金”优势,国内仅凭“高学历”研究生的竞争力明显不足。

(二)文科类的专业背景限制

文科专业千差万别,有的人追逐金融、会计等热门专业,有的人则怀着博学的宏伟之志向往“国学”魅力而选择了中文、哲学等学科。但是文科专业是不是“华而不实”,比较难找工作?答案当然是否定的,选择这些专业并不是“华而不实”,也不是找不到工作,而是选择这些专业的同学可能需要更加的努力,在满足了学这门专业的兴趣的同时,为以后的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比如,学法学专业的同学,学习这门专业满足了你对法律基本知识的渴求,但是如果你不加倍的努力去积极准备通过国家司法考试,可能就很难满足你的律师梦,法官、检察官梦。无独有偶,选择会计学这门专业的同学,如果你仅仅只学习基本会计学的知识也是不够的,你需要考出会计证,国家注册会计师证,才能满足你当一个会计师的梦想。还有,比如英语专业你要过专业八级,哲学、历史专业要想当老师必须考取教师资格证等等。文科类的专业大部分都是这样的,如果你不重视你的专业背景,就业的时候就很可能被专业背景限制,也正是基于专业背景限制,就业压力也变得更大。

(三)自身择业能力不足及就业心理预期值过高

众所周知,理工科的本科生、研究生毕业以后,因为本身具备一技之长再加上市场需求量是比较好就业的,而文科类的本科生、研究生毕业后往往更加追求甚至追捧公务员、事业编等国家机关、事业单位而变得一业难求。尤其是研究生,由于比本科生的学历更高,更喜欢把自己束之高阁,不愿意到基层,到企业去选择一个合适的岗位去努力工作,而是一心扎到公务员、事业编的考试当中,有些同学因为准备考试耽误了毕业论文的写作,最后延期毕业,哪怕通过考试也变得不偿失。还有一些同学不去投简历、准备面试,一心扎在准备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的考试中,最后导致毕业即失业的惨剧。还有一些文科类研究生也投简历,也积极去面试,最后还是落得没有工作的下场,原因就是这部分同学只针对薪酬高的单位去投简历、面试,而这些单位恰恰对员工的资历、能力要求都非常高,而这部分研究生的自身能力却欠缺很多。

(四)另外,毕业季各种择业技巧不足

就业信息不畅通;缺乏必要的社会实践;制作简历、准备面试的技巧方面的欠缺等综合素养也是很多同学最后与比较心仪的岗位失之交臂的重要原因。

三、文科类研究生就业能力培养途径

面对如此大的就业压力,文科类研究生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综合素质的培养,以便在就业应聘中叩开成功的大门,在以后的职业生涯中游刃有余,实现自己的理想。

(一)提升自我认知能力,在就业指导中转变就业观念,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文科类硕士研究生的就业观念必须适应市场的需求,硕士研究生们要充分认识到就业市场的竞争压力,就业的期望值要做适时地调整。要确立自身的职业定位,找到最适合发挥的岗位,而不一定追风随大流,人云亦云,仅仅追求公务员、事业编这种热门岗位。对于那些一心扑在热门岗位的人要树立“先就业,再择业”的观念,在有了一定的社会经验和实践能力后,再去选择理想的工作,这样做相对于“一步到位”的高期望值来说要容易的多。还要拓宽就业视野,不要把就业选择的范畴仅限于大城市,大公司,国家机关单位,而应该具有大局意识、前瞻意识,从我国的国情和社会需求出发,将个人理想和价值的实现与奉献社会结合起来;应该具有历史使命感和时代责任感,把个人的发展与社会历史的进程联系起来,关注一些新兴城市,新兴产业等更有利施展自己本身才华的地方。

(二)提高沟通能力,培养与人交往的能力,处理好人际关系。

职场中,好的人际关系不仅能带来工作上的便利,还能让你在同事之间保持良好的口碑,给上级留下良好的印象,从而在职位竞争时,占据更多的优势。无论是哪个专业的研究生,无论哪种行业,对我们沟通能力,与人交往的能力都有比较高的要求,但是作为文科类的研究生又格外的重要,因为我们的专业门类、专业背景决定了我们的就业方向,文秘;法官;老师;记者等等这些文科类的研究生的职业,对于沟通能力、与人交往能力的要求都不是一般就可以的沟通的形式多种多样,最主要的方式是语言的沟通,除了语言外非语言的沟通也是沟通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一个人的穿衣打扮、举手投足间传递出各种不同的信息。作为硕士生,最基本的要求是能够准确、高效的将信息传递给信息的接收方,并能正确接收对方传递的信息。研究生可以通过一些有效的方法来培养自己的沟通能力,比如:从不同的角度来考虑问题,注重非语言的沟通;采用合理的沟通方式,对于同级人员采取横向方式沟通,对于有上下级隶属关系的,采取纵向沟通。沟通能力的提高,必然能培养与人交往的能力,与人交往能力的提高必然能处理好人际关系。

(三)提升文科类研究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就业竞争力。

文科类的研究生的学习方式主要是在导师的引导下进行专业研究,大部分时间由其个人安排,在学习研究之余,要参加学校的实践活动。常见的学校实践活动有学生模拟法庭、演讲、讲座、沙龙、俱乐部活动等,这些活动不仅可以丰富研究生的课余生活,同时能逐步增强社会交往的能力,以及团队配合意识,是硕士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的环节和必要组成部分。另外,多实习,珍惜实习机会也是提升实践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研究生来说,要想获得更好的工作机会,除了保持专业上的优势外,还应该有针对性地参加实习,多了解行业内部的信息。[3]不要等到毕业季来临,当其他同学的简历上满满地写着某某公司的实习经历,获得某某经理的推荐时,你才意识到,自己已完全没有了竞争力。

(四)提升与学校、社会接轨的能力,齐头并进,就业信息要畅通。

在毕业前的半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各单位就开始陆续招兵买马了,所以,一个即将毕业的研究生必须保持就业信息畅通,才能不错失就业良机。首先,要时刻关注自己所在学校、学院的就业信息网站,时刻关注学校、学院为学生提供的各种就业信息。第二,要自己多多关注各大知名招聘网站以及一些博客和论坛,储备各种就业信息。[4]第三,作为研究生,及时的和自己的导师沟通,掌握导师给你的就业信息以及珍惜导师给你推荐的就业机会。第四,要不间断的和同学、朋友、家人沟通就业情况,多咨询、多了解,以免错失一些重要信息,只有多方面的获取更多的就业信息,才能不错失就业良机,才能在众多的就业机会中选取自己最喜欢,最适合自己的。

参考文献:

[1]陈闻.硕士研究生综合素质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06).

[2]孙章丽.对当前硕士研究生就业形势的探究与分析[J].人口与经济.2009(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