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特种设备

特种设备

时间:2023-05-29 17:33:5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特种设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特种设备

第1篇

关键词: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安全技术档案

Abstract: the definition of special equipment and meaning; The use of special equipment registration; Special equipment safety management

Keywords: special equipment; Safety management; Security technology archives

中图分类号:TU71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改革,特种设备被广泛应用于企业中,特种设备的管理也被国家相关部门重视,而企业使用特种设备必须按照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安全使用,保障特种设备的运行安全,防止和减少特种设备事故的发生,促进企业经济的发展,并进行管理。

特种设备是指涉及生命安全、危险性较大的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电梯、起重机械、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和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

锅炉是指利用各种燃料、电或者其他能源,将所盛装的液体加热到一定的参数,并对外输出热能的设备,其范围规定为容积大于或者等于30L的承压蒸汽锅炉;出口水压大于或者等于0.1MPa,且额定功率大于或者等于0.1MW的承压热水锅炉;有机热载体锅炉。

压力容器是指盛装气体或者液体,承载一定压力的密闭设备,其范围规定为最高工作压力大于或者等于0.1 MPa,且压力与容积的乘积大于或者等于2.5 MPa·L的气体、液化气体和最高工作温度高于或者等于标准沸点的液体的固定式容器和移动式容器; 盛装公称工作压力大于或者等于0.2 MPa,且压力与容积的乘积大于或者等于1.0MPa·L的气体、液化气体和标准沸点等于或者低于60℃液体的气瓶;氧舱等。

压力管道是指利用一定的压力,用于输送气体或者液体的管状设备,其范围规定为最高工作压力大于或者等于0.1 MPa的气体、液化气体、蒸汽介质或者可燃、易爆、有毒、有腐蚀性、最高工作温度高于或者等于标准沸点的液体介质,且公称直径大于25mm的管道。

电梯是指动力驱动,利用沿刚性导轨运行的箱体或者沿固定线路运行的梯级,进行升降或者平行运送人、货物的机电设备,包括载人(货)电梯,自动扶梯、自动人行道等。

起重机械是指用于垂直升降或者垂直升降并水平移动重物的机电设备,其范围规定为额定起重量大于或者等于0.5T的升降机;额定起重量大于或者等于1T,且提升高度大于或者等于2m的起重机和承重形式固定的电动葫芦等。

客运索道是指动力驱动,利用柔性绳索牵引箱体等运载工具运送人员的机电设备,包括客运架空索道,客运缆车、客运拖牵索道等。

大型游乐设施是指用于经营目的,承载乘客游乐的设施,其范围规定为设计最大运行线速度大于或者等于2m/s,或者运行高度距地面高于或者等于2m的载人大型游乐设施。

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是指除道路交通、农用车辆以外仅在工厂厂区、旅游景区、游乐场所等特定区域使用的专用机动车辆。

企业购置特种设备必须使用具有相应许可资质的单位制造并经监督检验合格的起重机械。并在投入使用前或者投入使用后30日内,企业使用单位应当按照规定到登记部门办理使用登记手续。流动作业的起重机械,企业使用单位应当到产权单位所在地的登记部门办理使用登记。未办理使用登记手续的单位或者个人,不得使用特种设备。质量技术监督局对特种设备的使用进行监督检查,对违法使用的单位或者个人,将采取措施制止继续使用。

企业使用单位建立健全相应的特种设备使用安全管理制度,设置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机构或者配备专(兼)安全管理人员从事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工作,并对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技术培训,培训合格后取得相应的上岗资格证书。以保证其掌握操作技能和预防事故知识,增强安全意识。对特种设备的主要受力结构件、安全附件、安全保护装置、运行机构,控制系统等进行日常维护保养,并做好记录,配备符合安全要求的索具、吊具,压力、高度、承载能力等安全因素加强日常安全检查和维护保养,保证索具、吊具、压力、高度、承载能力的安全使用,制定特种设备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根据需要建立应急救援队伍,并且定期演练,确保特种设备的安全使用。

企业使用单位建立起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档案,包括设计文件、主要受力结构图,机械传动图,电气液压系统原理图;安装及使用维护说明书;产品质量合格证明、监督检验证明、安装技术文件和资料、使用和维护说明,出厂检验报告,安全保护装置的型式试验合格证明,定期检验报告和定期自行检查的记录,日常使用状况、日常维护保养和运行故障、事故记录。

第2篇

关键词:特种设备;管理;安全

特种设备在生产建设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又具有比较危险的特殊性,加强特种设备管理不仅是一项需要长期抓好和抓实的基础性工作,也是保证企业经济快速增长的重要举措。必须从设计、制造、安装、使用、维修直至报废等方面,都要进行全过程的严格监督与管理,才会取得比较好的效果。

1实施特种设备使用与安全管理的内容

大量事实证明,特种设备管理工作开展得好的企业,安全事故发生的几率也低,既可促进生产的良性运转,又可为企业创造出比较好的经济效益。反之,如果企业的安全管理工作松懈,人们的安全生产意识淡薄,不仅会酿成严重的安全事故,还会给企业造成不可估量的经济损失。公司虽然是一家新组建的高新技术型企业,但因重视特种设备的安全与管理工作,无论是在厂房建设阶段,还是正式投产以后,不仅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以保证特种设备能够长周期保持安全与稳定运行,也为后期管理奠定了良好的工作基础。

1.1加强设备前期管理工作

1.1.1做好技术交底工作

加强设备前期管理工作和建立与设备制造厂家的良好合作关系,不仅可以及时发现和了解特种设备存在的缺陷问题,也可为后期管理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例如,对起重机等需要在厂房建设期间参与选型的设备,公司都提前和设计单位进行技术交流,并与设备制造厂家密切接触与沟通,不但要选取生产适用和质量可靠的设备,还应具有良好的环保与节能性能。在新设备进入公司以后,都要组织专人查验合格证书、质量证明等相关技术文件是否规范和齐全,凡是资料不全的一律不予接收。

1.1.2选择好安装队伍

在选择安装队伍上公司的原则是,只允许资质齐全、安装质量高和社会信誉好的企业,才能有资格参与竟标。在安装过程中,为每台特种设备都指派了专职管理员,他们既负责和协调安装过程中的相关工作,又要配合做好安装中的质量监管工作等。安装工程结束后,公司都及时邀请国家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进行竣工验收。在正式移交前,还要再组织有关技术人员对设备技术状况进行检查与评估,待设备运行平稳后再移交给使用部门。为每台设备建立了比较完善的管理体系,设置了公司及生产车间两级安全管理机构和专职管理员,不但要在使用环节上进行严格把关,还要严查生产中出现的安全漏洞问题,并及时协调解决。

1.2制定严格的供货与安装合同

制定严格的供货与安装合同是保证特种设备质量的前提,因为在特种设备的采购与安装过程中,公司就曾遇到过类似问题。例如,在压力容器和压力管道安装时,因合同中没有约定是由甲方还是乙方办理安装告知手续,如果依据《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要求,压力容器安装时,需提前到国家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办理安装告知手续后方可开工。但该压力容器是甲方自行购置的,乙方只负责安装,因此,在办理安装告知手续时,既要有甲方提供的压力容器相关资料,又要有乙方的特种设备安装许可证和人员资质证书等,由双方协商共同办理。因上述内容约定不明确,而出现了开工后未办理安装告知手续的情况。不仅严重违反了国家有关规定,还因在安装过程中没能及时得到有关部门的现场监察,而使安装质量难以保证,为设备后期使用埋下了严重的安全隐患。为此,公司规定在签订设备安装合同时,必须明确约定双方的责任与义务,安装过程要及时得到监督部门的监察与认可,以保证特种设备的安装质量。

2特种设备管理应注意的问题

2.1把好设备选型关

在设备选型时,应根据建筑结构和生产要求等,多与设计院及设备厂家沟通,并根据本企业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宜型号的设备,例如,在同等情况下,要优先选择节能型和环保型产品。选择名优产品,不仅对后期的使用管理影响很大,还可以减少后期维修费用的投入。

2.2把好合同签订关

在签订合同时,不仅要明确双方的责任,还应避免以后工作中出现责任不清等问题。例如,在签订压力容器和压力管道等安装合同时,必须明确由谁来办理安装告知和检验手续,以及检验费用支付等事宜。不但要做到职责明确,还要避免工期延误和相互推诿扯皮等问题。

2.3把好设备安装关

在设备安装过程中,既要严格按照相关的安装规范进行分步验收,特别是对隐蔽工程必须要逐步仔细检查,还要坚决制止安装过程中的不规范行为。由于压力管道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因此在压力管道安装时,应严格按照《工业金属管道施工及验收规范》进行施工。在现场进行组焊的设备,约有70%的故障都出现在焊缝上,因此,必须对焊接质量进行全面和严格的检查,才能保证设备安全与稳定运行。

2.4把好设备验收关

把好设备出厂、安装和试车验收关,对保证设备正常运行和减少故障发生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公司规定:最终验收应在设备无故障运行一个月后再进行,既是为了更多的发现故障情况,也可利用安装部门的技术优势等。例如,公司有一台起重机械在验收时,合同约定是以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的检验合格报告为终验标准。但在设备验收后却经常出现故障问题,再请供应商或安装单位解决时,却遇到了一些不必要的麻烦和困难。

2.5建立健全特种设备档案

设备验收后应积极配合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做好特种设备技术档案的归档工作。从设备安装告知到设备的注册登记、投入使用等,都要进行全过程跟踪和收集各种技术资料,以便建立齐全的特种设备技术档案。例如,压力容器主要包括材质检验报告、制造与焊接过程检验报告、无损检测记录、监督检验报告等,如果技术资料不全,安装及监检部门就无法准确了解设备的实际状况,不仅会增加检验费用,还会影响日后的管理工作。

2.6加大特种设备日常管理力度

特种设备出现安全事故往往与违规操作有关,因此,对起重机械、叉车等特种设备管理,既要安排专职人员每日进行检查,并做好检查记录,还要对使用过程中的违规行为进行及时纠正和教育,严重者将会受到经济处罚。对于压力容器及压力管道等设备,通过加强日常点检与维护,培养操作人员良好的工作习惯等,都可极大降低故障发生的几率。为此,不仅要对操作人员进行专门的技能培训,其他部门的管理人员也要进行必要的培训,使员工不但能充分了解《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的要求,重视特种设备安全运行工作,还能做到自觉及规范的执行。

第3篇

【关键词】特种设备;安全;问题;措施

1. 特种设备的安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特种设备的数量及其安全状况与企业发展水平息息相关,其拥有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企业的经济发展状况,其安全状况也反映了一个企业管理水平。

目前,特种设备管理还面临着安全管理水平偏低、手段落后、科学技术装备不足、等多方面的问题和差距。主要原因是特种设备操作使用人员思想上不重视安全生产,存在违章操作事项;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投入严重不足,没有专人对特种设备的维护保养负责。

2. 实现特种设备安全的主要途径及措施

事故的直接原因是物的不安全状态和人的不安全行为,因此,消除特种设备和环境的不安全因素是确保特种设备安全运行的物质基础。

特种设备法规制度明确规定:从特种设备的生产组织、管理维修和使用保养等方面应采取技术措施,消除生产过程中的不安全因素,加强维护、检查监测和预防性试验,预防特种设备事故的发生。

笔者认为实现特种设备安全的途径主要有4个方面。

2.1加强设计、制造与安装环节资质单位控制,实现特种设备本质安全。为使特种设备达到本质安全而进行的研究、设计、安装、改造和采取的各种措施的最佳组合,称为本质的安全化。要达到特种设备的本质安全,需从以下3个方面入手。

(1)选用特种设备的生产制造单位要有相应资质。在人员素质、加工设备、管理水平及质量控制等方面必须达到相应的条件。

(2)国家对特种设备实行生产许可证或安全认可制度,只有取得相应的资格证书,才能从事特种设备的生产制造。对生产制造的特种设备或有型式试验 要求的产品部件,必须经国家认可的监督检验机构进行监督检验或型式试验,并出具制造质量证明,对其质量和安全负责。

(3)安装要符合安全技术要求。对某些特种设备来说,安装是制造过程的延续,只有安装完毕,调试好并经过试运行后才能竣工验收,交付使用。因此,安装环节很重要,从事安装的单位必须具备相应的条件,具有相应的安装资格证书。安装单位必须对其安装的特种设备的质量与安全负责。

2.2加强特种设备监测与运行管理,及早发现和消除事故隐患

加强对运行种设备的监测,掌握设备运行参数和性能变化,是及早发现事故隐患的重要手段。

(1)加强巡视检查和维修保养。对主机设备和重要附件要做到定时检验维护,注意有无异常声响、闪烁放电、泄漏、破损等。特别要重点检查安全附件是否正常,开关的接触及线路联锁的可靠程度,电气接地接零是否良好,系统保护装置是否灵敏和完好等。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和采取应急防范措施,如发现危及人身和有可能造成重大设备事故的情况,

则立即停机。

(2)做好特种设备的运行记录。观察主机设备仪表、仪器直接反映的参数,如压力、流量、速度、温度、温升、负荷、载重量、水位、电流、电压、功率因数、频率等的变化是否在规定范围内,有没有达到极限值或最低值。对主机设备的运行参数作完整的记录,将设备状况、有无故障、检修内容全部记录在运行日记中,做好交接工作。

(3)积极采取科学有效的检测手段。目前,大部分厂矿企业对特种设备的检查、监测还基本停留在利用目测、耳听上,因而影响了设备故障检测的效果。应采取科学的检测手段,利用各种仪器,通过状态监测和诊断技术的应用,及早发现特种设备技术参数的变化,准确判断故障发生的范围和时限,为制定抢修方案,防范事故的发生提供可靠依据。

2.3发挥职能部门和技术机构作用,加强特种设备监督管理加强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必须认真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进一步提高防范特种设备安全事故工作重要性的认识,采取有力措施,抓好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工作,防止发生各类安全事故。

(1)加强特种设备监察管理。鉴于特种设备安全的特殊性,国家政府部门应对其加大监察管理力度。我国《安全生产法》已界定了综合监管与专项监督的关系。公司相关部门应依法履行自己的职责,既各司其职,又相互配合,积极配合管理部门搞好特种设备普查登记和申报工作。

(2)依法进行监督检验。根据国家质检总局颁布的监督检验规程要求,特种设备必须由国家授权的监督检验机构进行验收检验和定期检验,检验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考核,

持证上岗。检验机构应以第三方的身份,依法、公平、公正地进行检验,并出具真实的检验报告,及时发现安全隐患,以确保其安全远行。

(3)加强作业人员培训考核。对特种设备的作业人员,包括安装、维修保养、操作等人员,应经过专业的培训和考核,取得《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资格证书》后,方能从事相应的工作。操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和专业技能提高了,发现及处理不安全因素的

能力提高了,特种设备安全工作才会有保证。

2.4加强日常管理和维护保养,使设备始终处于良好技术状态。

(1)制定完善的管理措施。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交接班等制度。操作人员采取必要的个人防护措施等。同时,制定应急措施,加强操作人员的培训,以便在发生事故时,能果断、准确、迅速地将影响降低到最低程度。

(2)加强特种设备档案管理。结合特种设备使用管理实际,制定相关档案管理规定,

明确管理职责,督导使用单位加强特种设备档案管理,使技术管理人员在进行安全检查的同时,注意将每台设备进行编号登记,及时记录反馈设备运行情况。档案管理部门采取动态管理的方式,建立健全设备验收记录、检修记录、改造记录、每年的检验鉴定记录等,以不断充实特种设备档案内容,实现档案资料与运转设备的真实对应,真正使特种设备档案为设备使用、检修提供准确依据。

(3)加强特种设备的维修保养。特种设备多为频繁动作的机电设备,机械部件、电器元件的性能状况及各部件间的配合如何,直接影响特种设备的安全运行。因此,对使用的特种设备进行经常性的维修保养是非常重要的。

第一,要建立有计划的维护保养和预防性维修制度,利用故障诊断技术,及时发现故障并处理。对安全装置进行定期检查,保障安全装置始终处于可靠状态;

第二,维修保养单位要具有相应的资质;

第三,使用单位与维修保养单位要签订合同,明确维修保养质量和安全责任,要保证设备经常处于良好状况。

第四,使用单位应建立技术档案,要有日常运行记录及维修保养记录,以备查证。

总之,要保证特种设备的安全运行,公司特种设备管理部门、使用部门、操作人员必

第4篇

关键词:持证上岗;特种设备;安全管理

中图分类号:F626.112 文献标识码:A

1 特种设备管理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些年来,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加强了对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在特种设备监督及管理工作上取得了良好的成绩,同时也带动了大部份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在管理上逐步规范,但企业特种设备管理工作依然存在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1)企业对特种设备概念模糊,不完全清楚哪些设备为特种设备,以及使用不符合安全技术规范要求的特种设备,这些都为事故的发生留下很大的隐患。(2)安全责任落实不到位,大多单位没有认识到特种设备的危险性,没有认识到企业在安全生产上应承担的责任,没有积极主动地按照法律法规的要求加强内部安全管理。导致特种设备未登记、未定期进行特种设备的安全检验;临界报废以及存在严重隐患的的特种设备依然运行;特种设备作业人员无证操作等现象大量存在。(3)企业未制定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制度,包括一些特种设备管理制度、设备操作规程及日常维护保养制度等。(4)企业、职工对特种作业培训持证上岗的认识存在偏差。特种作业人员作为安全生产事故的高发人群,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经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考核合格,取得国家统一格式的特种作业人员证书。(5)未建立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档案、特种设备事故应急预案及针对性的事故演练。

2 特种设备管理的主要对策

特种设备的安全使用,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社会稳定、和谐发展的大局。如何有效防止各类特种设备事故的发生,特种设备的使用环是必须关注的问题。首先,应认真学习《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等法律法规及相关特种设备安全技术规范、规程,提高特种设备管理能力和水平。其次,落实好责任主体。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建立健全企业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机构人员职责。再次,要做到思想高度重视、创新管理模式,做好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工作。

3 特种设备管理工作的开展

特种设备管理机构要从思想上对特种设备安全高度重视,肩负起特种设备管理职能。必须从思想上高度重视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工作,切实加强领导。首先,要制定特种设备各种安全管理制度,包括一些特种设备管理制度、设备操作规程及日常维护保养制度等等。对制度的贯彻落实进行监督与检查,对所有特种设备都应明确责任人,建立运行日志、维护保养和检查制度,并认真做好记录。同时应编写各种特种设备的安全操作规程,经常组织学习并严格执行。

其次,应当定期不定期对在用特种设备进行经常性日常维护保养,并定期自行检查。对在用特种设备应当至少每月进行一次自行检查,并作出记录。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在对在用特种设备进行自行检查和日常维护保养时发现异常情况的,应当及时处理。对在用特种设备的安全附件、安全保护装置、测量调控装置及有关附属仪器仪表进行定期校验、检修,并作出记录。

再次,建立和完善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档案,建立特种设备分类、作业人员数据库及各种特种设备的定期检验周期一览表,做到对本企业特种设备状况了如指掌。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档案包括:(1)特种设备的设计文件、制造单位、产品质量合格证明、使用维护说明等文件以及安装技术文件和资料;(2)特种设备的定期检验和定期自行检查的记录;(3)特种设备的日常使用状况记录;(4)特种设备及其安全附件、安全保护装置、测量调控装置及有关附属仪器仪表的日常维护保养记录;(5)特种设备运行故障和事故记录等;然后,应设置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机构及专职的安全管理人员,操作人员及安全管理人员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经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考核合格,取得国家统一格式的特种作业人员证书,方可从事相应的作业或者管理工作。

另外,要重视对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进行特种设备安全教育和培训。特种设备使用单位还必须开展对各级、各类特种设备操作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每年制定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和管理人员的教育培训计划,并加以实施,通过培训这一有效形式,提高企业的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水平,提高操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安全操作技能和遵章守纪的自觉性,避免事故发生。最后,应制定特种设备事故应急预案,并定期开展各种特种设备事故演练。

特种设备涉及到生命和财产的安全、危险性较大,因此,应该履行好相关职责,将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作为安全生产的责任主体来抓,要建立起特种设备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好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制度,落实好安全责任人,并把特种设备安全生产的责任落实到每个环节、每个岗位、每个人,并增强各级管理人员的责任心,使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工作既做到责任明确,又互相协调配合,共同努力把特种设备管理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第5篇

一、明确目标,努力构建特种设备长效安全监管体系

(一)充分认识特种设备安全工作的重要性。特种设备是国民经济发展以及与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重要基础设施。做好特种设备安全工作,不仅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基本要求,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统筹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更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建设“平安建德”战略部署的具体体现。各有关部门和广大企业,必须进一步提高对特种设备安全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加强对特种设备安全工作的领导,强化安全意识,采取切实有效措施,防止和减少各类特种设备事故的发生。

(二)指导思想。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针,围绕省委建设“平安浙江”和市委建设“平安建德”的战略部署,树立“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基本方针,以防止和减少事故为目标,加强制度建设,落实各项责任,强化安全监管,构建体制健全、职责分明、运行高效、管理科学的特种设备长效安全监管新体系。

(三)总体目标。到2007年,努力建立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企业全面负责、检验技术把关、社会监督支持的特种设备安全工作格局,使特种设备安全状况保持基本稳定,力争不发生重特大事故,伤亡事故率控制在0.8起/万台以下(压力管道为万公里伤亡事故率、气瓶为百万只伤亡事故率),其中锅炉压力容器伤亡事故率控制在0.4起/万台以下,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

二、强化监管,防止特种设备重特大事故发生

(一)突出重点,加强特种设备的安全监管。在特种设备普查整治工作的基础上,市质量技术监督局要继续加强对重点区域、重点单位和重点设备的安全监管。以化工企业、气体充装单位、客运索道等场所及设备为重点对象,做到定期检查、随时抽查、逢节必查,常抓不懈。继续实施重点监控单位的定期监督检查和注册登记率、定期检验率、作业人员持证上岗率与事故隐患整治率的定期通报制度。按照国务院《条例》的要求,加强对化工、城市燃气、旅游、建设等行业的特种设备安全监管,并依法实施从安装到使用全过程监督检验和定期检验。

(二)加强防范,提高对面上特种设备事故隐患整治工作的有效性。事故隐患整治是保障特种设备安全运行的重要手段,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牵头,各有关部门配合,要继续做好工业压力管道、码头吊、罐车、简易升降机、厂内机动厂等特种设备事故隐患的专项整治,及时消除事故隐患,确保特种设备安全运行。严重事故隐患的处理需要由市政府协调解决的,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应当及时报告市政府;对不能立即整改的事故隐患,要建立相应的应急防范措施,并明确隐患整改时间表,在规定时间内进行整改;对危及安全的严重事故隐患,要采取果断措施,该关停的要关停,该报废的要报废。

(三)依法行政,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市政府要继续认真贯彻实施国务院《条例》和浙江省《条例》,充分发挥安全监管与质量的作用,提高行政执法的有效性。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应严格依法行政,强化监督管理,加大日常检查和查处力度,特别是加强对特种设备作业人员无证上岗的查处,坚决取缔未经许可擅自从事生产、使用、检验检测活动的企业和单位;切实加强对许可取证单位的证后监管,及时取消已经获得许可但是不再符合规定条件的企业和单位的许可资格。

(四)加强预警,建立和完善事故应急救援体系。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的有关规定,各部门、单位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安全预警机制,完善事故应急救援体系。版权所有(一)进一步完善全过程的安全监察制度。进一步完善对特种设备设计、制造、安装、改造、维修、使用、检验等环节实行以事前审查为主要手段、以定期检验为技术支撑的全过程安全监察制度。建立健全企业自觉申报、监察协管员督报、群众举报相结合的特种设备使用登记制度;进一步明确和落实使用者、检验者、监管者、领导者的相关责任,完善特种设备安全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度。

(二)加快特种设备安全信息化步伐。建立健全特种设备安全信息网络。及时巩固特种设备普查的成果,进一步完善特种设备信息、检验检测数据、事故信息等动态信息数据库,在年底前我市特种设备实现网上动态管理,并入杭州市特种设备动态管理网络,做到特种设备的安全信息及时更新、和预警,尽快形成信息畅通的特种设备安全工作快速联动新机制。

(三)强化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的培训考核。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必须按照国务院《条例》的规定,接受安全知识和技能的培训,经质量技监部门考核合格,持证上岗。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必须对特种设备管理人员和作业人员进行相关安全教育和培训,保证其具备必要的安全管理和安全作业知识。市质量技术监督局要加强对相关人员持证上岗情况的监督检查。

四、加强领导,形成齐抓共管的安全工作新格局

(一)切实加强对特种设备安全工作的领导。加强特种设备安全工作,是市政府承担公共安全的重要任务和工作内容之一。市政府将进一步加强对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的领导,督促特种设备安全监管部门履行职责,保障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所必须的经费,对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中存在的重大问题及时予以协调解决。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积极配合,明确一至二名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协管员(由乡镇质监员兼任),协助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做好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工作。

(二)各司其职,形成合力。市质量技术监督局负责特种设备安全监管工作。安监、建设、工商、监察等有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共同做好特种设备安全监管工作。有关行业协会要加强对本行业内特种设备安全工作的自律管理,配合、协助特种设备安全监管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做好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工作。各级工会、共青团组织要发挥各自优势,开展群众性特种设备安全宣传教育活动。要鼓励和强化社会监督、群众监督和新闻舆论监督,建立健全举报处理和举报奖励制度。

第6篇

第一、特种设备主要包括:涉及生命安全,危险性较大的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电梯、门式起重机、桥式起重机、塔式起重机、汽车起重机、公路架桥机、铁路客运专线箱梁制运架设备、场(厂)内专用机动工业车辆等。

第二、特种设备管理职责:

1.建立完整、准确的特种设备技术档案(主要包括使用说明书、操作规程、产品合格证、型式试验报告、安全使用许可证、交接验收文件等),并报公司设备管理部门备案。

2.对进入施工项目的特种设备,均应造册登记,填写《特种设备管理台账》及《特种设备操作人员台账》,对操作人员、检修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培训以及考核,并报公司设备管理部门、安质部备案;自有特种设备还应建立设备履历书、维修保养记录、运转记录等基础管理资料。

3.执行特种设备操作人员 “三定”制度,即:定人、定机、定岗位。

4.贯彻落实特种设备维护保养规定、特种设备技术管理规定和特种设备安装拆除管理作业指导书的要求;负责特种设备注册和取证检验。

5.加强特种设备使用过程中的安全监控,认真做好特种设备定期检查和维修保养工作。

第三、操作人员的岗位职责

1.执行特种设备操作规程和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制度。

2.严禁特种设备带故障运行,如实填写运转记录。

3.按时定点进行巡回检查。严格执行特种设备的月检、周检和日常(班前、班中、班后)检查制度,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

4.做好特种设备的日常维护与保养工作。

5.坚守岗位不得擅自离岗、脱岗,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

第四、使用、维护和保养规定

1.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和适用技术条件,禁止简化操作程序或在合并适用条件情形下使用。

2.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设备使用前组织操作人员学习操作规程,熟悉设备构造、原理及操作规程,并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后,方可上岗。操作人员实际操作设备与持证的项目和类别必须相符。

3.操作人员发现异常情况,应立即停机查明原因,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并及时向项目设备管理人员汇报。

    5.特种设备的维护保养必须贯彻“养修并重,预防为主”的原则,做到定期保养。

第五、事故报告内容

1. 事故发生单位、联系人、联系电话;

2. 事故发生地点;

3. 事故发生时间;   

4. 事故设备名称、规格、型号;

    5. 事故类别;   

6. 人员伤亡、经济损失以及事故概况。

第六、安装、拆除规定

1.自有、租赁、业主提供以及协作队伍自带的特种设备,安装(拆除)施工前,项目部要制定安装(拆除)方案,内容包括:安装(拆除)程序、安全措施,人员(附有质监部门颁发的有效操作证的复印件)、机具配备及后勤保障和应急预案等。特种设备在安装(拆除)施工一周前,项目部要将安装(拆除)实施方案和施工作业单位的法人资质、安装(拆除)许可证及安装(拆除)合同一并报公司技术部门,由公司技术部门组织公司设备、安质以及工程等相关部门进行安装(拆除)实施方案评审备案,评审通过后,由公司技术部门下发书面评审批准意见并通知项目部组织实施。未经批准不得进行安装(拆除)工作。

特种设备安装(拆除)方案需报监理等单位审批后方可进行施工作业的,项目部接到公司批准意见后,按相关规定办理。

2.安装(拆除)实施方案批准后,项目部应做好技术交底,并在安装(拆除)前及时到项目所在地质检部门办理开工告知手续。

3.特种设备安装完成后,项目部应及时报告公司设备管理部门,由公司设备管理部门组织公司技术、安质、工程部门以及项目部相关部门进行现场联合验收,验收合格后,出具联合验收报告。

4.试机自检合格后,项目部应向当地质监部门报检,经检验合格(并颁发安全使用许可证)方可使用。

工作程序为:拟装设备进场审验—阅读设备资料—选定施工作业单位—签订安装拆除协议—编制安装拆除方案——公司审查备案(方案报批)—技术交底和安全培训—开工告知—场地规划整修—施工单位组织施工(项目安排专职人员负责监督)—过程检查(项目)—过程工序自检(施工单位)—整机联合检查—安装调试及试运行(必要时,请公司或集团公司设备、安质部门参与监督)—型式试验(必要时)—设备报检取证—最终交验—操作人员培训考核—投入使用。

第七、技术管理规定

1.各项目必须建立特种设备预警机制,针对易发、惯性事故制定监控措施、应急预案和预防响应措施,建立包括操作规程、维护保养规程、运行故障处理等各项技术规程。

2.各项目租赁特种设备前应查验该设备的定期检验证书,严禁使用未经检验的特种设备。

3.各项目使用的特种设备必须附有安全技术规范要求的设计文件、产品质量合格证明、安装及使用维修说明、监督检验证明等文件。

4.安装(拆除)特种设备时,使用方应与有相应资质单位签订安装(拆除)合同,合同签订前应检查安装(拆除)单位的法人资格及安装(拆除)许可证等资质证明文件。

5.当特种设备因改造(维修)使其技术性能或主要结构形式发生变化时,出厂前必须进行型式试验。

6.为防止设备老化带来的功能失效,特种设备使用一段时间(其中:门式起重使用3年,架桥机使用5年,其他通用型设备一般规定为5年),各单位应按照新机出厂检验标准(如:动载1.1倍,静载1.25倍)进行一次模拟荷载试验,根据试验结果对设备结构性能进行有针对性的维护、保养和性能恢复性改造。

对特种设备的主要结构件,如:吊杆、吊具、主梁对接焊缝、制动系统主结构件、应力集中的主要结构件以及重要部位,各单位必须每年进行一次全面的探伤检测,对不合规或存在隐患部位,必须进行整改或更换。

7.安装、拆除、大修、改造特种设备前备案资料:

  (1) 使用说明书、产品合格证和型式试验报告(必要时);

  (2)安装、拆除、大修、改造特种设备的施工项目合同;

(3)项目施工单位的《特种设备安装改造维修保养资格证》;

  (4)项目施工方案及其安全防护措施;

  (5)使用单位和安装、拆除、大修、改造项目承担者的名称、地址、邮政编码、法定代表人与负责人的联系电话等通讯资料。

8.使用单位申请技术监督部门验收时应提供的资料:

(1)《特种设备注册登记表》(每台2份);

(2)改变原施工方案进行施工及有关隐蔽工程的施工情况记录;

    (3)试运行记录;

(4)施工单位自检报告。

9.使用单位在技术监督部门办理注册登记需提供的资料:

(1)《特种设备注册登记表》(每台2份);

(2)验收检验报告和《安全检验合格》标志;

(3)操作人员的《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资格证》;

(4)与维修保养单位签订的维修保养合同,或者是制造企业对新增特种设备提供免费维修保养的证明文件,或者与本单位取得特种设备维修保养资格的人员签订的维修保养责任书;

    (5)维修保养单位的《特种设备安装改造维修保养资格证》,或者本单位维修保养人员的《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资格证》;

(6)特种设备运行安全管理制度。

第八、监督检查

第7篇

防止平安事故的发生,为切实加强我区特种设备的平安监管。特制定本方案:

一、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由区平安生产监督管理局、环境维护局、质监局、工商分局、公安局、监察局以及各镇、街道办事处参与的上街区特种设备平安监察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区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具体名单见附件)领导小组下设督查室和办公室,督查室设在区平安生产监督管理局,主任由同志兼任。办公室设在区质监局,主任由杨泽同志兼任。各镇、街道办事处设立特种设备平安监察室,各社区、村委会设立专职平安监察员。

二、明确职责分工

(一)区特种设备平安监察领导小组:负责全区特种设备平安监察的组织领导。负责对重大事故和责任事故的调查处理和责任追究。

(二)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全区特种设备平安监察情况数据整理、信息反馈以及与上级主管部门的联络、沟通和协调。

(三)各镇、街道办事处:负责特种设备的普查登记、日常巡查、监管。提出整改意见,及时上报有关情况,组织实施对隐患设备的撤除。

(四)区平安生产监督管理局:负责全区特种设备平安监察计划的落实和调整。下达隐患设备撤除指令。

(五)区质监局:负责宣传贯彻特种设备平安监察的法律法规。对违法(生产)使用特种设备的案件依法进行查处。

(六)区环境维护局:负责全区燃煤锅炉的撤除。

(七)工商分局:严把登记年审关。

(八)区公安局:负责对特种设备平安监察过程中出现的妨碍执行公务行为予以打击;对违法使用特种设备醇成事故的责任人。

(九)区监察局:负责对全区特种设备平安监察工作进行监督。

三、时间布置

(一)第一季度(1月至3月)集中开展锅炉平安专项整治。

(二)第二季度(4月至6月)集中开展起重机械、厂内机动车辆平安专项整治。

(三)第三季度(7月至9月)集中开展电梯、游乐设施平安专项整治。

(四)第四季度(10月至12月)集中开展压力容器、气瓶充装站、锅炉专项整治。

(五)重大节假日前10日对公共场所、人员密集场所进行重点检查。

实施特种设备平安监察工作。领导小组每年将依照以上工作布置。

四、监察内容

(一)特种设备使用(生产)单位是否建立平安管理机构、否明确专(兼)职监管人员。

(二)特种设备是否有使用登记证。

(三)特种设备是否按规定进行年检。

(四)特种设备操作工是否持证上岗。

(五)否建立健全各项平安管理制度并悬挂张贴。

(六)否制定了平安应急预案。

(七)电梯使用单位是否有有效的维保合同、平安检验标志是否固定在电梯的显著位置。

(八)锅炉使用单位是否存在私自改装情况。

第8篇

截至2014年底,全国特种设备总量达到1 000余万台,相比2013年增长10.63%。与此同时,2014年全国共发生特种设备事故283起、死亡282人、受伤330人,全年未发生特种设备重特大事故。虽然事故起数相比2013年增加56起,但死亡人数减少7人,特种设备事故呈现总体平稳的态势。

特种设备应急管理现状

为提高特种设备事故应急处置能力,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以下简称“质检总局”)和基层质监部门,通过设置特种设备事故调查处理或应急处置机构、建立专家库、定期组织开展各类特种设备应急救援演练活动等方式,锻炼特种设备应急工作队伍,提高使用单位的应急处置能力。

针对特种设备事故或突发事件的随机性、技术复杂性,2006年,质检总局特种设备局建立了特种设备应急救援、事故调查处理两个专家库,在开展特种设备应急处置和事故调查处理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截至2014年底,全国质检系统共设置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机构3 573个,共有特种设备安全监察人员1万5 740人,另外设有特种设备综合性检验机构489个。全国31个省(区、市)均配备了专(兼)职工作人员,负责特种设备应急管理的事故响应、信息报送和统计工作。

2010年10月,杭州市“96333”电梯应急处置中心正式成立。随后,广州市、南京市也相继建成“96333”应急平台,在电梯困人应急指挥和电梯事故应急处置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最大程度地减少了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真正实现了“第一时间掌握信息、第一时间发出指令、第一时间实施救援”的目标。

2005年6月,质检总局印发《特种设备特大事故应急预案》。2009年起,质检总局特种设备局相继组织有关省级质监局、特种设备检验机构、社团组织和企业针对八类特种设备的特点编写了41个特种设备专项应急预案编写指南(范本),用于指导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制定专项应急预案。

发生于2014年4月12日9时53分的井冈山杜鹃山索道“4・12”脱索坠落事故是近十多年来我国客运索道发生的一起严重事故。井冈山杜鹃山景区客运索道2号轿厢在线路第15号支架处坠落地面,事故造成1人在送治过程中死亡、1人重伤、3人轻伤,还导致219名乘客滞留线路。

设备抢修组于11时30分赶到15号支架事故现场,发现运载索脱索,7-8号索轮组、2号轿厢及随乘5名游客坠落在地面,当时2名受伤,乘客神志清楚均能用语言交流。设备抢修组与先期到达的中站人员一起对受伤乘客进行简单救治,将重伤的乘客固定,轻伤的乘客移至安全区域,并做好伤者安抚工作。之后,公安和医务人员赶来救治伤者。

为使设备抢修与线路救援同时进行,设备抢修小组在索道企业售后服务工程师的远程技术指导下,将脱运载索恢复到原位。线路救援分为3个小组进行垂直救护,在武警、公安等部门的配合下,共救援了62名乘客。16时10分,设备抢修小组采取以0.5 m/s速度反向运行的救援模式,于17时26分将滞留线路的157名乘客分别安全救于上中下三个站房,再由工作人员引导至安全区域,武警、消防官兵和民兵应急分队负责疏散转移,公安干警采取交通管制。

整个救援过程没有发生次生事故。从该起事故的应急救援来看,索道企业作为应急救援主体,响应有序、组织得当,利用有限的人力资源多管齐下,是一起较为成功的客运索道应急救援。

信息化 网络化有待升级

就目前来看,我国特种设备应急管理在人员、技术、装备等方面仍存在部分问题。应急管理机构人员以兼职为主,且普遍占用了检验机构的人员编制;应急装备特别是高端装备和个人防护装备严重缺乏;特种设备应急技术研究开展不够,信息化支撑作用不足;受经费等制约,应急演练活动开展较少。

因此,今后应健全特种设备安全应急处置机构、增加特种设备安全应急装备、建设特种设备安全应急信息支持系统。

特种设备事故应急管理将以国家特种设备事故应急体系建设为核心,形成以智慧化、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为特征的特种设备事故应急管理与公共服务新业态,为今后能源设施、民生设施等特种设备提供事故应急管理与公共服务。

建议在全国按照国家、省、市(及部分有条件的区县)三级,建设特种设备风险监测与应急处置机构,力争解决专职人员编制,承担特种设备突发事件的动态监测、信息传送、风险评估、预警、指挥调度等职责。另外,还计划建设6个各有侧重的应急能力培训教育基地,不仅对相关应急人员定期进行培训、开展应急救援演练,还将面向社会公众特别是中小学生进行安全知识普及教育。

所有的风险监测与应急处置机构,拟配备移动应急指挥平台、现场危险源辨识装备等重点应急装备,以及各类设备通用的检验监测设备、通讯保障装备、个人防护装备等。国家和省级相应机构还要建造固定应急指挥平台,使各机构之间,特别是移动与固定应急指挥平台之间,能够互联互通,实现对应急现场工作专家远程实时指导、领导远程实时指挥。

信息化 建设“一台六库两系统”

除此之外,今后还将通过整合、新建等方式,重点推进以“一台六库两系统”为主要内容的应急信息化平台建设。

在内部管理信息化建设方面,建设“一台六库”。“一台”即特种设备风险监测平台,该平台依托特种设备行政许可、安全监察、行政执法、检验检测、投诉举报、缺陷召回、舆情监测、重大危险源监管等系统,实现特种设备风险监测信息化,开展风险信息的采集、研判、预警、处置。“六库”包括:特种设备数据库、专家库、预案库、装备库、案例库、应急救援队伍库。“六库”的建设,可以掌握相关的资源数据,紧急时刻能快速拉出清单,为领导决策和应急处置提供支持。

第9篇

关键词:特种设备;同步检修;协同检修

化工介质的高危害性、生产的连续性对设备的可靠性提出了更高要求。要保证设备运行可靠,必须随时了解设备状态,对设备异常及时发现并做出调节或修理,防止设备状况的进一步恶化。

化工特种设备与岗位布局方式决定了必须进行巡回检查。化工特种设备往往是设备连着设备,一个岗位集中管理和控制相邻的十几台甚至几十台设备。化工生产具备连续性大生产的特点,除开停车中需要操作人员到设备现场对设备进行操作外,正常生产中,操作人员的大部分工作时间是通过岗位控制台对设备运行情况进行监测与调节。这一点与普通机床设备操作人员始终在设备身边进行操作很不相同。控制室的监控参数不能完全反映设备状况(如设备局部的泄漏、振动等),这就要求通过巡回检查来弥补监控上的不足。

巡回检查分操作人员的巡回检查、片区维护检修人员的巡回检查和现场技术管理人员的巡回检查。巡回检查和由此决定的调节与修理是化工特种设备日常维护的主要内容。

一、同步检修与协同检修要求

化工生产的一个操作单元的各个设备之间、多个操作单元形成的子系统的各个设备之间、多个子系统形成的总系统的各个设备之间,一般都通过管道相连。生产原料从一端设备投入,产品从另一端设备产出,中间没有间断、停留与机械运输。这与化工产品的生产介质大多为流体有关,这样可以实现连续性大生产。这种特殊的生产工艺对设备的维护检修提出了同步、协同检修的特殊要求。一台设备出现问题,往往造成一个操作单元、或者一个子系统或者总系统停车,这时就需实施该单元、或者子系统或总系统设备的同步、协同检修。同步指检修时间、周期、类别上的同步。协同指在处理某一设备问题时,充分利用该停车机会,协同处理同一单元、同一子系统或总系统中其他设备问题。

二、怎样实现同步和协同检修

化工特种设备检修按检修时机分:临时的停车检修和停产大修;按检修工作量分:大修、中修和小修。

当总系统运行一定时间(如一年)后,系统全面停车,主要目的是为了系统内设备集中大修,称为停产大修。停产大修停车时间长,可以安排较多设备的大修,但并不能安排所有设备的大修,一方面受停车时间、维修力量限制,另一方面设备种类、设备质量状况、运行环境条件的不同,设备的大修周期不可能统一。同一系统内种类相同、检修周期相近的设备可以分批实施大修,错开每批设备之间的大修时间。某次停产大修中不进行大修,而中小修周期到了的设备可协同进行中小修。以上这些大修和协同的中小修就形成了停产大修计划。

尽管如此可以使设备大修的集中度降低,但停产大修往往时间紧、任务重,施工组织难度大。因此必须有效利用临时的停车机会,尽可能多地实施中小修和可能实施的大修,例如一些可能与总系统隔断或短时断开的子系统或操作单元的设备。但子系统内或操作单元内设备也应实施同步的和协同的检修,以便减少停车次数。

中小修工作量相对较少、检修时间短,除在停产大修期中协同实施外,主要安排在临时停车时进行。化工生产要求实现连续不间断生产,但实际运行中短时的局部子系统或操作单元停车或者总系统的临时停车不可避免。如某关键设备的异常故障、巡检中发现某种危及安全的隐患急需处理、某岗位人员的操作失误、水电气原料供应不足等都可能产生临时停车。此时是安排该系统或操作单元设备中小修同步检修和协同检修的最佳机会。

三、压力容器、管道的维护检修

化工生产的管道完成各设备之间介质的传递输送,中间产品和最终产品由不同的储罐完成介质平衡与储存。压力容器和压力管道是化工生产中的主要设备,属于特种设备,对其设计、制造、安装、使用、检验、检修与改造实施安全监察,其维护检修除重视日常维护中的巡回检查外,重点是开展定期检验。定期检验是国家安全管理法规规定的强制性检验,主要分为每年至少一次的在线检验和相隔一定运行周期必须进行的、停止运行的全面检验。压力容器和压力管道的修理必须按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进行。一般将检验与修理(修理决策的主要依据是定期检验的结论)结合进行,与压力容器和压力管道相关的安全附件的定期校验、定期检修也与定期检验同步进行。

四、更高的安全检修要求

化工特种设备的管道相互连接,介质具有流动性、带温带压、易燃易爆、有毒有害。一些设备较大、较高,检修时需进入设备内部或登高作业。这些特点决定了进行化工特种设备检修必须有更高的安全检修要求。设备检修一般应在停车的情况下进行,应将介质排尽。对易燃易爆、有毒有害介质需进行吹除置换、清洗消毒;进入设备内部检修需从设备内部有代表性的部位取样分析,办理相关进塔入罐作业证方可进行检修。登高作业需带安全带,办理登高作业证;在一些有易燃易爆介质的生产现场或设备内部检修时,需对环境空气取样分析,办理动火作业证。生产中对系统的某台设备检修时,必须将其与系统断开,防止相连设备管道中的介质喷出伤人或造成燃爆、中毒事件。

五、化工特种设备修理决策方式

设备维修规程结合设备实际状况的决策方式。原化工部组织起草了各类化工特种设备的维护检修规程,对各类化工特种设备的维护检修制定了日常维护、大中小修周期、检修内容、质量验收标准、检修安全注意事项等等。这就产生了以化工特种设备维护检修规程为决策依据的修理决策方式。但它的缺点是没有考虑到设备自身质量、设备运行条件和状况、操作和维护检修水平上的差异,严格按规程进行修理决策,会造成修理过剩或修理不足。为此,以化工特种设备维护检修规程为主要决策依据,由现场技术管理人员、相关管理部门技术人员结合设备状况,对设备大修周期进行调整、共同决策是一种相对科学的修理决策方式。目前大多数化工企业都采用了这种修理决策形式。但实际运作中相关人员的技术素质、责任心、对现场设备的熟悉程度、对设备故障事故发生规律的认识水平等方面的差异,以及出自不同的利益,往往会影响设备的修理的科学决策。

依据状态监测的决策方式。状态维修的最大特点是,完全依据设备的运行效能、运行状态来确定设备的维护检修周期和检修内容。其实质是:在全面掌握设备状况的基础上,根据设备故障发生发展规律,选择最恰当的时机,对设备实施有的放矢的修理。这无疑是一种科学的修理方式,这需要大量资金的投入和做大量的基础研究才能得以实现。这也许是这种决策方式目前难以推广的原因。

化工企业压力容器由于有国家的强制性定期检验要求,检验工作开展得较早较好,随着人们对压力容器故障和事故发生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入,许多化工企业压力容器的修理决策,基本做到了以定期检验结论为主要依据,可以说正在或基本形成了压力容器的状态监测决策模式。

按规程结合实际加状态监测的组合方式。目前一些大型化工企业,一方面在总系统中选择一些大型、关键、贵重、出现故障事故对生产影响、危害性大的设备进行状态监测,另一方面对大多数设备按检验规程结合设备实际状况进行修理决策,尽可能使修理决策科学化。

参考文献

第10篇

特种设备安全监察科科长先进事迹材料(为特种设备安全保驾护航)

作为特种设备安全监察科的科长,同志扎实而富有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以转变观念、改进作风、创新机制为主线,不断增强贯彻特种设备安全监察的时效性、针对性和紧迫性。

一、利用社会力量,组建应急救援队伍

由于区地处郊区,市质监局组建的电梯应急救援队伍的服务覆盖范围不包括区,为了切实做好特种设备应急救援工作,同志在充分理解和贯彻公共事件应急联动处置工作精神的基础上,主动联系区内的电梯制造单位与维保单位,动员这些单位树立企业的社会责任,联合组建区电梯应急救援队伍,对全区范围内发生的电梯故障、事故作出及时反应和处置。该队伍是全市第一支由区局组建的电梯应急救援队伍,由4家电梯制造单位与4家电梯维保单位参与组成,在全区13个镇、街道设立13个点,对于减少电梯关人等故障造成的危害和损失,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具有重大意义。同时,为了检验应急救援队伍的能力,定期组织电梯关人救援的演练。

与此同时,还积极联系牵头,组建了区氯气气瓶应急救援队伍和大型游乐设施应急救援队伍,对于保障区内特种设备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二、利用其它政府部门资源,联合开展“土电梯”专项整治

由于“土电梯”价格便宜,有不少生产企业安装使用,但由于其缺少相应的安全保护装置,伤亡事故时有发生,而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机构只能依法责令使用单位停止使用,不能强行拆除,导致“土电梯”违法使用和伤亡事故屡禁不止。同志主动思考,认识到仅靠本部门的法律资源和执法力量难以有效开展整治工作,向相关领导汇报后,联合区安监局、各街道镇政府,进行“土电梯”联合整治工作,并按照监督与服务相结合的原则,做好后续服务,具体采取了以下措施:

1、对“土电梯”进行排摸和专项检查。于1月开展了“土电梯”专项安全治理,加强巡查,及时发现和掌握“土电梯”安装、使用情况,并对使用单位开展宣传教育,吸取教训,严禁违法使用。截至1月14日,我区共发现土制电梯使用单位105家,土制电梯130台。

2、与相关部门进行联合整治,利用各部门行政手段,要求对“土电梯”进行拆除。为防止停用状态的“土电梯”被擅自使用酿成事故,我局积极与安监局、街道、镇政府等部门协调合作,形成有力的工作机制,对未拆除的“土电梯”使用单位进行联合检查,给“土电梯”使用单位施加压力,要求使用单位落实安全责任,自觉对“土电梯”进行拆除,彻底消除事故隐患。

3、监管与服务并重,帮助使用单位安装合法电梯。为加强监管与服务的统一,从企业生产实际需要出发,联系电梯制造单位的专家,到企业现场进行查看,为企业提供备选的整改方案,如改安装杂物电梯、用运输线代替电梯、使用叉车搬运货物等措施,使企业在拆除“土电梯”后,可以继续正常生产。

通过以上措施,截止至6月30日,共取缔简易电梯90台。目前尚未拆除的停用“土电梯”40台,将继续按照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加强跟踪,掌握使用状态,并与区安监局、街道、镇政府联系沟通,形成合力,对使用单位负责人加强安全宣传教育,要求其树立特种设备安全主体责任意识,主动拆除“土电梯”。

第11篇

中图分类号:TH69

引言:国家质检总局统计数据:2010年共发生特种设备事故296起,死亡310人,万台死亡人数为0.67;2011年全国共发生各类特种设备事故275起,死亡300人,万台设备死亡人数为0.595。2012年全国共发生各类特种设备事故228起,死亡292人,万台死亡率为0.517。事故原因主要是安全意识不强、管理制度不落实和违章作业。由此可见,加强对特种设备使用过程的管理,是避免和减少特种设备的生产安全事故的重点。

关键词:企业 特种设备 安全管理

一、特种设备

特种设备是指涉及生命安全、危险性较大的锅炉、压力容器(含气瓶)、压力管道、电梯、起重机械、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其中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为承压类特种设备;电梯、起重机械、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为机电类特种设备。

据国家质检总局统计:2009年,全国特种设备582.56万台;2010年,全国特种设备647.65万台,设备总量比2010年增加11.2%;2011年,全国在用特种设备729.15万台,设备总量比2010年增加12.3%;截至2012年底,全国在用特种设备总量已达788万台。最近10年来,我国特种设备平均增速达到10%以上。

二、安全管理

所谓安全管理,是为实现安全目标而进行的有关决策、计划、组织和控制等方面的活动;主要运用现代安全管理原理、方法和手段,分析和研究各种不安全因素,从技术上、组织上和管理上采取有力的措施,解决和消除各种不安全因素,防止事故的发生。

三、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的必要手段

1.采购与安装

特种设备采购时,必须审查设备生产(销售)单位的相关法律文件、生产条件、设计制造许可证,不得采购不具备生产(销售)条件和资质的单位提供的特种设备。设备必须符合国家规定的安全技术规范。特种设备需要安装调试的,应聘请具有国家相应资质的单位负责,采购单位要协助在开工前向当地特种设备安全监察部门办理开工告知手续,在相关手续尚未办理并获得开工批准前,不得擅自组织安装。

2. 设置管理机构及人员

设置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机构及专职的安全管理人员,并根据《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有关规定配备足够的特种设备操作人员,操作人员及安全管理人员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经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考核合格,取得国家统一格式的特种作业人员证书,方可从事相应的作业或者管理工作。企业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人员还要与当地特种设备安全监督行政管理部门(质量技术监督局)安全监察人员及特种设备检验机构检人员保持沟通联系,配合安全监察人员及特种设备检验机构检人员做好安全监察及定期检验工作,当设备有重大安全隐患或者发生特种设备事故要立即报告。

3.建立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制度

包括特种设备安全管理部门、岗位培训教育部门、安全生产负责人、特种设备管理人员、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岗位安全责任制,特种设备维护保养、特种设备事故应急救援、特种设备自查及隐患整改、特种设备报检、特种设备安全培训等安全规章制度;根据特种设备种类以及法规、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编制各岗位安全操作规程;根据本单位特种设备使用情况,制定重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4.办理特种设备行政许可及定期检验

一是特种设备投入使用、停用、注销、过户、迁移、重新启用,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到质监部门办理相关手续。二是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在特种设备检验合格有效期届满前1个月向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提出定期检验要求, 未经定期检验或者检验不合格的特种设备,不得继续使用。

5.安全培训。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在落实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包括管理人员)持证上岗的基础上,必须对特种设备作业进行业务培训和安全教育。要有安全培训计划,培训记录、培训考核。

6.特种设备相关记录

包括特种设备日常使用状态记录、特种设备维护保养记录(包括安全附件、安全保护装置、测量调控装置及有关附属仪器仪表保养记录)、特种设备检查记录、特种设备运行故障和事故记录、定期检验整改记录。

7. 建立特种设备档案管理

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建立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档案。安全技术档案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1)特种设备的设计文件、制造单位、产品质量合格证明、使用维护说明等文件以及安装技术文件和资料;

(2)特种设备的定期检验和定期自行检查的记录;

(3)特种设备的日常使用状况记录;

(4)特种设备及其安全附件、安全保护装置、测量调控装置及有关附属仪器仪表的日常维护保养记录;

(5)特种设备运行故障和事故记录;

(6)高耗能特种设备的能效测试报告、能耗状况记录以及节能改造技术资料

8.特种设备使用现场

(1)悬挂副证、喷涂证号。

特种设备使用登记证副证(可使用副证复印件)应悬挂于特种设备旁边,在特种设备显眼的地方喷涂特种设备使用证号。

(2)张贴安全标志、标识。

机电类特种设备,应包括检验合格标志、警示标志、安全注意事项、禁用标志。

压力容器,必须在设备的显眼位置喷涂“压力容器”的字样,并将特种设备监检报告复印件悬挂在设备的旁边;在压力管道显眼地方,应标明管道的介质名称及介质流向。

重点监控特种设备,必须在设备显眼地方,悬挂“重点监控特种设备标示牌”。

(3)张贴特种设备管理制度、责任制、操作规程。

将特种设备管理制度、责任制、操作规程张贴到相应的部门、工作岗位、特种设备使用场所。

(4)检查设备安全运行情况。

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对在用特种设备进行经常性日常维护保养,并定期自行检查。

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对在用特种设备应当至少每月进行一次自行检查,并做出记录。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在对在用特种设备进行自行检查和日常维护保养时发现异常情况的,应当及时处理。

特种设备的安全附件在校验有效期内,并灵敏可靠;特种设备在许可条件下使用,无异常情况出现。

特种设备作业人员随身携带有效证件副证以备检查。

第12篇

一、总体要求

认真贯彻落实上级通知要求,通过扎实开展全面深入、细致彻底的特种设备安全大检查,进一步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安全生产“一岗双责”,严厉打击违法使用特种设备行为,推动企业认真解决安全管理上存在的突出问题,进一步健全并落实特种设备使用各项规章制度和措施,彻底排查治理事故隐患,有效防范和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

二、工作安排

(一)检查方式

此次特种设备安全大检查以相关企业和单位自查自纠为主,质监部门抽查、督查的方式进行。

各特种设备生产、使用单位应切实履行安全主体责任,针对夏季高温特点,进一步做好特种设备隐患排查和维护保养工作、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的防暑降温工作,并将隐患自查自纠情况按月上报给当地质监部门。

各县(区)质监局要督促辖区内相关企业开展自查自纠并对重点企业和单位进行监督检查。按照“谁主管谁负责”和“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的原则,联合相关主管部门和街道、乡镇政府以及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构对企业进行检查。

(二)检查范围和内容

本次集中检查范围为全市所有行业领域的特种设备使用单位,重点检查各类气瓶充装单位和氨储存(含充装和使用)企业、危化品生产企业、人员密集场所,突出电梯、气瓶、小型锅炉、快开门式压力容器、烘缸(筒)、简易升降机、大型游乐设施等特种设备使用单位的安全检查。

重点检查特种设备使用单位贯彻落实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有关法规和安全技术规范的情况。突出“三落实、两有证、一应急”,以及设备安全附件和安全保护装置日常维护和检查、现场操作记录、隐患排查和治理情况、应急演练和处置等是否落实并符合要求。

(三)时间安排

自即日起至9月底,全市质监系统集中组织开展特种设备安全大检查。

1、自查自纠阶段(即日-7月31日)。各类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对“三落实、两有证、一应急”情况进行自查,发现隐患及时整改。各县(区)质监局在使用单位自查自纠的基础上,组织检查,对重点行业领域开展特种设备安全专项检查,市局对各地工作组织开展情况进行抽查。

2、督查整改阶段(8月1日-9月20日)。市局组织督查组,分赴各地对特种设备安全大检查开展情况进行督查。对查出的问题跟踪督办、限期整改。

3、总结提升阶段(9月21日-30日)。各县(区)质监局要认真分析、及时解决安全大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总结推广好的做法和经验。

三、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要认真吸取近期省内外安全事故教训,进一步认识安全生产的极端重要性,切实加强特种设备安全大检查工作的组织领导。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市局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处。各地要结合本地实际情况,明确检点,细化工作方案,做好动员部署,做到领导落实,组织落实,责任落实。

(二)认真实施,确保实效。各县(区)质监局要结合特种设备使用标准化建设等专项工作,加大安全大检查工作的宣传力度,督促各使用单位自觉主动开展本次安全大检查。要加强重点行业领域特种设备使用单位现场检查,做好现场检查记录,建立检查工作台账,督促企业隐患整治到位闭环。

各县(区)质监局要结合“打非治违”行动,组织开展液氨、液氯、液化石油天然气等危化品充装、使用单位的专项安全检查,严查人员、管理以及储罐、罐车等设备条件是否满足要求,坚决杜绝充装使用过期气瓶、报废气瓶、无条码气瓶行为。严查检验不合格或逾期未检电梯使用单位,督促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使用单位按新标准、新检规要求及时整改。组织开展电梯安全管理员的岗位职责培训,深入推进老旧住宅电梯安全检测评价。配合安委会严厉打击非法安装使用杂物电梯等特种设备的行为。结合今年的小型锅炉、快开门式压力容器、洗染行业用烘缸(筒)、简易升降机等特种设备使用安全专项整治,加强现场安全检查。

(三)严格执法,重典治乱。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各县(区)质监局应当依法要求企业进行整改,对存在较大安全隐患无法保证安全运行的设备,要责令停止使用,并报当地政府对企业实施停产整顿、取缔关闭。对检查中发现违法行为的有关单位和责任人,一律从严进行处罚。

(四)协调联动,形成合力。要在当地政府的领导下,加强与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相关行业主管部门的协调联动,把本次大检查工作与当地政府布置的安全检查工作有机结合。不断完善工作机制,对重点、难点问题开展联合执法,形成强大的工作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