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气象技术与工程

气象技术与工程

时间:2023-05-29 17:34:0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气象技术与工程,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气象技术与工程

第1篇

【关键词】计算机;系统工程;气象通信网络

我国的气象事业工作主要是以下几方面:首先,气象探测预报系统进行各种气象信息的收集和管理;其次,计算机系统和气象网络系统负责传递各种气象信息,回收各种反馈意见;再次,气象分析加工系统将收集到的各种气象信息进行汇总,最终转换成以电视或广播节目播出的天气预报;最后,气象信息服务系统进行气象预报后的各种服务。从气象事业的这四项工作中我们可以看出计算机在气象事业中的应用是十分广泛的,更是气象事业网络通信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的气象通信事业已经从原来的蹒跚学步逐渐走向了成熟,特别是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普及使得气象业务水平逐渐提高。当前科技迅猛发展的背景下计算机系统工程在气象信息的预报和信息的处理上就显得尤为重要。

1、计算机系统工程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计算机应用技术得到了全面的发展和普及,计算机已从原来单纯的数据计算转变成为集数据采集、信息处理、数据分析、图像处理、动画制作为一体的多方面制作形式,特别网络的飞速发展,使得计算机在各个领域被广泛的应用,更是气象领域一个必不可缺的主要组成部分。就气象事业来说,计算机应用在某种程度集中体现了在气象事业中的预报准确价值。在早期的气象事业工作中,我国的计算机系统工程还不够完备,主要是探索积累实践经验,到20世纪70、80年代里,我国的气象事业以计算机的快速普及而迅猛发展开来,实现了质的飞跃。

2、现代气象信息网络系统工程

气象业务内容包括了气象数据信息的预报、天气预报、气象产品信息的检验评估、综合气象信息预警平台服务等业务,其特点是现代气象信息网络系统工程与气象业务手段的现代化结合。高度分散、快速及时、高度集中是气象业务对气象网络通信系统提出的具体要求。这里提到的高度集中意思是把分散在全国各地的气象预报观测站有机的整合统一,把全国的气象信息资料在同一时间段内一起传递到国家气象管理部门,然后气象部门汇总各方信息,制作成节目形式的天气预报通过网络、电视、广播、报纸等媒介传播出去。另外,天气预报与新闻报道一样注重天气信息的时效性,这就要求现代气象信息网络系统做到及时将气象观测信息和相关的预报数据传送到国家级气象管理部门。

3、计算机系统工程对气象信息网络的重要意义

3.1能提高气象信息资料的处理速度

气象信息管理部门每天通过各地气象管理站收集到一大批的数据资料,数量大,信息含量也大,如果只是采用人工对这些气象信息资料进行分类、整理、汇总的话,会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同时办事效率低下。当计算机系统应用到气象信息资料处理时会大大提高数据的处理、分析和汇总能力,提高一个层次,增加工作人员的办事效率,降低成本,节约资金。

3.2能提高气象的通信速度

在二十世纪中期,我国的气象信息收集主要靠人工进行收集、分析和处理。通信速率不高,浪费资源严重。20世纪末到21世纪初期计算机系统应用到了气象通信网络,计算机能够自动接收、分析、处理数据信息,使得通信速度和效率得到明显提升。二十世纪中末期,我国的计算机系统工程技术主要靠引进国外的计算机通信技术软件,成本高,维修复杂;到21世纪初期,国家开始大力研发计算机气象通信技术系统,依靠自己研发产品和自己的技术力量提高了气象通信数据收集、分析处理的效率。

3.3能够提高天气预报的准确性

改革开放的三十年间,我国不断引进国外先进的计算机气象通信系统技术,通过自身的开发研究,研发出适合我国气象预报的系统。目前我国的计算机系统的核心是气象信息综合分析处理系统。该系统使用方便,气象数据和图像处理简单易懂,所有的数据能够直观可视,卫星云图分辨率高,图象清晰,方便了气象播报员播报天气预报。

3.4能够提高卫星数据资料处理能力

进入21世纪以后,我国在航天事业上进展迅速,依然成为世界上为数不多的航天大国。在最近几年间,我国相继成功发射了神舟系列卫星。在气象通讯卫星上,我国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而气象卫星数据资料的传输过程中都需要计算机系统的参与,这样的计算即系统可以同时控制轨道上的多个气象卫星。同时收集到多个卫星传送来的气象数据相信,对气象改变做出合理的气象预报。

4、结语:

现今,我们已经走入了信息时代,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使得新技术新方法不断充斥着我们的大脑。在这时期是我们发展气象事业的好时机,健全计算机系统工程是我国气象事业始终面临的最紧迫的问题,也是本世纪我们需要完成的重大任务。新时期我国气象事业面临着重大的挑战和机遇,计算机系统工程作为气象通信网络的基础设施在本世纪需要进一步的巩固完善和发展,并且应该朝着气象信息通信的高速化,数据处理综合化等多元的方向发展、延伸。在未来,一个高效、快速、可靠的现代气象信息网络系统将在气象事业的进步和发展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李 黄.王春虎. 气象通信网络和计算机系统工程[J]. 中国工程科学,2010,2(9):101-104.

第2篇

一、目前县级防 雷工程现状

现阶段大部分县级防雷工作中的行政管理、技术服务和工程还没有明显分开,各种相互制约的因素和矛盾日渐突出。一方面随着防雷工作的严格管理和行政执法等使整个社会防雷工程市场急剧增大,另一方面由于“政、事、企”不分开以及人员、技术、市场等各方面因素,又阻碍和影响了县级防雷工程的发展。

目前,县级防雷工程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矛盾。

1.组织机构的矛盾

随着省物价局文件的出台,防雷图纸审查、检测、风险评估、工程验收等都由行政事业性收费转为经营服务性收费,气象部门防雷工作也相应的做出了调整。目前有些县成立了气象科技服务公司,其服务范围涉及到防雷图审、检测、验收和其他科技服务,同时也包含了防雷工程。这样在实际工作中存在着自己做的工程,自己去检测,验收,矛盾比较突出,而且社会影响较差。急需成立事业性质的防雷检测中心(所)和企业性质的防雷工程公司两个独立实体。这样才能使图审、检测、验收等工作开展细致规范,才能使防雷工作真正参与市场竞争,走向企业管理的模式。

2.人员的矛盾

县级从事气象科技服务的人员比较少,平均2~3人,多者3~4人。由于人员的紧张导致目前防雷工程与防雷管理矛盾较大,大部分县都存在科技服务人员既参与市场化的防雷工程工作,又参与防雷检测、验收等科技服务性工作,同时又担负防雷行政管理及执法等工作。这使得工程技术质量、检测验收及行政审批管理等各方面矛盾比较突出。另外在社会上也造成了管理混乱的负面影响。

3.管理及技术水平不足的矛盾

基层科技服务人员防雷专业人员较少,且大部分学历技术水平不高,防雷工程、图审、检测等各方面技术水平有限。特别是防雷工程方面,由于工程工作属于市场行为,必然需要遵循市场规律,必须运用市场化管理、市场化经营。每一个工程都要涉及到工程方案的制作、工程预决算、工程施工、监督,以及工程后期服务等等一系列工作。现阶段县级的工程方案制作水平不高,工程预决算、工程合同等一系列软件知识缺乏,与正规工程公司有较大的差距。在这些工作中就要涉及到“管理学”、“经济学”、“市场营销”、“财务管理”等等各种学科知识。然而县科技服务人员大部分都是气象专业出身,这些学科知识后期培训较少,因此人员综合能力水平不足将在一定时期内存在。

二、县级发展防雷工程的优势

1.市场优势

随着气象部门防雷安全管理的深入和行政执法能力的加强,县级防雷工程市场按几何级增长。就防雷工程市场信息而言,气象部门通过防雷行政检查、技术服务检测、整改验收等工作,掌握了很多潜在的工程市场需求。

2.品牌优势

随着对防雷减灾宣传工作的深入人心,社会和普通民众对防雷工作的重要性都有了较深的认识,气象部门在人们的心中也成为防雷专业的权威和专家,这样县级的防雷工程公司无疑成为当地防雷品牌和实力的象征。比如,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县级在新农村建设中赢得了越来越多的防雷市场。

3.技术优势

现阶段县级防雷公司大部分都依托于省、市防雷中心,其技术力量有一定的后备保障,另外通过这几年对人员的培训和锻炼,其技术和管理水平都有很大的提高。就县级市场而言,现阶段民用建筑的防直击雷有些是电业部门工作人员兼做的,他们对行业的技术规范和标准掌握不足且技术水平有限,气象部门的防雷水平在当地都可以说是一流档次的,特别是在电子防雷这方面。

三、现阶段县级发展防雷工程的主要思路

1.实行“政、事、企”分开,推进运行机制的转变。更新观念,坚持改革,按照“政、事、企”分开的原则,推动防雷行政管理、防雷技术服务、防雷工程的规范管理。防雷工程必须是一个经营工程设计、施工的企业,公司必须实行企业化运营,按市场机制合理配置资源和管理。

2.严格规范防雷行政管理工作。充分发挥气象主管部门对防雷的社会管理职能作用,为防雷工程规范、开拓、监督市场做保障。深入落实有关防雷安全管理的法律法规文件,与地方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联合把关,形成整体力量,齐抓共管。

3.成立或挂靠有资质的防雷工程经营实体,选配好经营企业的领导班子。领导班子的强弱决定了企业的命运,必须选拔那些政治素质高、事业心强,熟悉市场、具有开拓精神、清正廉洁的人进入企业的领导班子。这些人必须要敢于担风险,要有知识懂技术,应变能力强,善于解决企业中出现的问题,这样才能发展和壮大一个防雷工程公司。

4.提高防雷工程队伍的整体素质与技术开发能力。技术人员积极参加省、市组织的技术培训和学习,有条件的要多去考察先进公司的管理经验和技术,或者请防雷专业的专家来授课和交流。同时要注重树立企业形象,要把防雷工程公司发展成当地品牌和信誉最好的企业。防雷工程融入市场是必然所趋,只有顺应时代的发展,强化自身的优势,熟悉和顺应市场。

第3篇

一、前言

发展公共气象服务,是中国气象局党组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国务院3号文件和国办49号文件精神,总结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特色气象事业发展改革的经验而提出的战略任务,是防御和减轻气象灾害、应对气候变化和建设更高水平小康社会的迫切需要,是气象部门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职能的有效途径,是增强气象服务在整个气象业务中主导地位、实现气象综合实力整体跃升的必由之路。

大力发展公共气象服务,不仅是党和政府以及广大人民群众对广大气象工作者的殷切期望,也是我们气象部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我们作为发展公共气象服务的促进者和实践者,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和“提高公共气象服务能力,保障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安全福祉”的目标,切实转变作风,不断提高公共气象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二、调研方法

2、地点:市气象台、市公共气象服务中心、怀宁县气象局、岳西县气象局

3、调查对象:在职职工及外聘人员

4、调研方法:座谈会与发放调查问卷

5、分析方法: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

三、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通过调研发现我市气象事业发展面临着不少突出的问题。一是气象业务水平和服务能力与防灾减灾的需求不相适应,灾害性预报的准确率不高,特殊天气预报能力很弱,气象服务产品单一,专业服务产品精细化严重不足,服务缺乏针对性;二是气象现代化体系中业务、创新、人才三者不平衡,科研与业务服务不结合、人才结构与工作实际不适应,各个方面优秀人才缺乏,自主创新能力弱,气象科研实际应用不够;三是受区域经济、业务量、人员现状和历史原因影响,职工待遇与工作不一致,重点项目在争取地方支持力度不够,地方政府投入严重不足,一些县局多年地方支持没有变化,县局气象事业发展不平衡。

(二)建议

继续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以服务需求为牵引,大力推进三个体系建设,加快气象现代化建设,增强公共服务能力,提高灾害性天气监测和预报服务能力,不断拓展业务和服务领域。

1、抓好现代气象业务体系建设,突出雷达工程

发展现代气象业务体系是提升服务水平、业务能力的正确方式和有效途径。要以公共气象服务为引领,以气象预测预报为核心,以综合气象业务为基础,加快现代气象业务体系建设步伐。

要完善决策气象服务和公共气象服务流程、服务规范,质量考核和效益评估,提高公众气象服务的精细化水平。深入开展政策性农业气象保险气象服务,逐步建立城乡规划、重大工程建设气候可行性论证工作和制度,加强交通、旅游、电力专业气象服务能力。要改进和完善以数值预报产品为基础的中短期精细化预报技术方法,提高降水预报水平,预报成绩要达全省较前水平;加强短时临近预报,完善业务值班、预警等制度,加强重要天气过程预报技术总结分析;加强规范化建设,编制业务手册,服务手册,技术要规范,使每个业务人员都能很好地掌握地方天气特点进行针对。

坚持加快气象现代化建设不动摇,提高气象的装备水平。要全力以赴抓好全国布点的**新一代天气雷达建设,雷达楼要确保2009年底前达到基本运行,确保工程建设质量,气象新区建设要同步进行。进一步加强专业气象观测站点建设,进一步做好望江、宿松风能观测及资料整理分析,争取省局在我市高速干线,布设包括能见度自动探测项目的多要素自动气象站。全面升级建设县级dvb-s数据接收系统,进一步发挥业务监控系统的作用。落实装备保障“三级管理、二级维修”业务工作体制改革,市保障中心要实质性开展工作,建立健全自动气象站、区域气象站的巡查、巡检、校标、维修等工作流程和 2、继续提高业务管理水平,突出保证基础业务质量稳定

继续加强规范化建设,提高工作效率;继续加强 突出强化社会管理职能,要继续加强地方气象规章建设,依法履行气象信息、防雷安全、气球施放安全、气候可行性论证、气象防灾减灾等社会管理职能。重点要发展防雷技术服务和信息服务工作。加强与职能部门合作,依法加强防雷社会管理,进一步规范防雷安全检测、雷击风险评估、防雷图审、跟踪检测、防雷工程管理、竣工验收等防雷各项管理、业务、检测和工程服务,加强全社会,特别是农村、学校、社区、医院等人员密集场所的防雷减灾宣传教育,推进城市社区和乡村的防雷技术。推动雷击风险评估和雷电灾害调查鉴定工作,体现气象高科技含量,不断拓展防雷技术服务新领域。

6、加强气象人才体系建设,突出优秀人才的培养

继续重视和加强气象人才队伍的建设,发挥人才对支撑气象业务科技发展的主导性作用,不断增强气象事业发展后劲。努力为专业技术人员创造成长、成才条件,引导鼓励他们积极参与省内外学术交流,在科研业务实践中不断提高发展现代气象业务的自主创新能力。认真做好科技带头人、中青年科技骨干、青年科技新秀的选拔推荐工作;加强首次设岗聘用后的管理考核工作,建立健全相应的岗位考核办法,建立岗位考核档案;不断完善对中青年科技骨干、青年科技新秀、高级职称岗位的业绩评价。通过录用和选调的途径,进一步充实业务队伍,加大业务岗位培训力度,健全完善新进人员岗前考核、上岗资格审核以及培养工作。

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切实提高领导能力。继续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加快培养选拔德才兼备的优秀年轻干部。更加关注年轻干部的思想品德修养和科技素养的提高,注意在最需要的岗位上磨练、培养和选拔后备干部。要通过调整,使科级领导班子结构有改善,知识水平、业务能力有明显提高,形成一支知识层次较高,年龄、专业结构合理,具有创新活力和发展潜力的科级干部队伍。

继续合理控制队伍总量,提高气象职工队伍整体素质。编制内外气象职工总量都要合理控制,聘用人员素质能力要符合岗位要求,聘用程序要符合有关法规。市县级业务单位新进人员必须具备大气科学及相关专业背景的本科以上人员,外聘人员必须符合外聘人员管理办法规定身份。积极探索充满活力的人员流动机制,加大市局专业技术空缺岗位从县(市)气象部门择优选拔聘用力度;市局机关要进一步补充有业务工作经历素质优秀的管理人员,注重从气象事业单位发现、培养、选拔优秀专业技术和管理人员,依照公务员法以及公务员调任规定,通过调任的方式补充到市局机关担任科级领导职务。要继续加强编制外用人管理,充分发挥各类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第4篇

第二条凡在本县范围内从事防雷减灾活动的组织和个人,应当遵守本办法。

本办法所称防雷减灾,是指防御和减轻雷电灾害的活动,包括雷电和雷电灾害的研究、监测、预警、防护以及雷电灾害的调查、鉴定和评估等。

第三条防雷减灾工作实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

第四条县气象主管机构在市气象主管机构和县人民政府的领导下,负责组织管理本行政区域内的防雷减灾工作。

县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按照职责配合协助防雷减灾主管机构做好防雷设施安全检测、设计审查、施工验收、灾情调查、鉴定和监督管理等工作。

第五条防雷减灾主管机构应当组织有关部门按照合理布局、信息共享、有效利用的原则,编制雷电灾害防御规划,布设雷电监测网,加强雷电灾害预警系统的建设工作,提高雷电灾害预警和防雷减灾能力。

第六条县气象主管机构应会同有关部门开展对雷电监测、预警系统、防雷技术和防雷产品的研究与开发。

第七条新建、扩建、改建的建(构)筑物和其它设施安装的雷电灾害防护装置(以下简称防雷装置),应当符合国务院气象机构规定的使用要求,并由具有相应防雷工程专业设计或者施工资质的单位承担设计或者施工。

第八条防雷工程专业设计和施工实行资质认定制度。防雷工程专业设计或者施工资质分为甲、乙、丙三级,并实行分级管理。甲级资质由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认定;乙级和丙级资质由省、自治区、直辖市气象主管机构认定。

第九条防雷工程专业设计或者施工单位,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取得相应的资质证书后,方可在其资质等级许可范围内从事防雷工程专业设计或者施工。

第十条防雷工程专业设计或者施工单位,应当按照相应的资质等级从事防雷工程专业设计或者施工。禁止无证或者超出等级承担防雷工程专业设计或者施工。

第十一条防雷装置的设计实行审核制度。

县气象主管机构按照有关规定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防雷装置的设计审核。审核合格的设计方案,由负责审核的气象主管机构出具核准证明;不合格的,由负责审核的气象主管机构作出不予核准的决定,并书面告知理由。未经审核或者审核不合格的设计方案,不得交付施工。

第十二条防雷工程的施工单位应当按照审核同意的设计方案进行施工,并接受当地气象主管机构监督管理。

在施工中变更和修改设计方案的,应当按照原申请程序重新申请审核。

第十三条申请防雷装置施工图纸审核应当向县气象主管机构提交以下材料:

(一)《防雷装置设计审核申请书》;

(二)防雷工程专业设计单位和人员的资质证和资格证书;

(三)防雷装置初步设计说明书、初步设计图纸及相关资料;

(四)设计中所采用的防雷产品的相关资料;

(五)经县气象主管机构认可的防雷专业技术机构出具的有关技术评价意见;

(六)总规划平面图。

需要进行雷击风险评估的项目,需要提交雷击风险评估报告。

第十四条县气象主管机构对防雷装置设计的如下内容进行审核:

(一)申请材料的合法性和内容的真实性;

(二)防雷装置设计是否符合国家有关技术规范标准。

第十五条防雷装置实行竣工验收制度。

县气象主管机构按照有关规定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新建、扩建、改建的建(构)筑物和其他设施的防雷装置的竣工验收。

负责验收的气象主管机构接到申请后,应当根据具有相应资质的防雷检测单位出具的检测报告进行核实。验收合格的由气象主管机构出具合格证书。验收不合格的,由负责验收的气象主管机构作出不予核准的决定,并书面告知理由。未取得合格证书的,不得投入使用。

第十六条申请防雷装置竣工验收应当向县气象主管机构提交以下材料:

(一)《防雷装置竣工验收申请书》;

(二)《防雷装置设计核准书》;

(三)防雷工程专业施工单位和人员的资质证和资格证书;

(四)具有防雷装置检测资质的检测机构出具的《防雷装置检测报告》;

(五)防雷装置竣工图等技术资料;

(六)防雷产品出厂合格证、安装记录和国家认可的防雷产品测试机构出具的测试报告。

第十七条县气象主管机构对防雷装置竣工验收的内容如下:

(一)申请材料的合法性和内容的真实性;

(二)安装的防雷装置是否符合国家有关技术规范标准,是否按照审核批准的施工图施工。

第十八条出具检测报告的防雷检测单位,应当对隐蔽工程进行逐项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负责;检测报告作为竣工验收的技术依据。

第十九条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应安装防雷装置的建筑物、构筑物,在设计施工时都必须设有防雷装置。凡未安装防雷装置或原的防雷装置经检测不合格的,使用单位必须报请气象主管机构进行增建和技术改造。

第二十条防雷装置实行定期检测制度。防雷装置检测为每年一次,对爆炸危险环境的防雷装置,应每半年检测一次。

第二十一条已安装防雷装置的单位和个人应当主动申报年度检测,并接受县气象主管机构和县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管理部门的管理和监督检查。

第二十二条防雷装置使用单位和个人必须做好防雷装置的日常维护工作,并指定专人负责。发现问题,应当及时维修和处理。

第二十三条具有防雷检测资质的检测单位对防雷装置检测后,检测合格的,应当出具检测报告。检测不合作的,应报县气象主管机构,由气象主管机构下达整改通知书,责令限期整改。

防雷检测单位必须执行国家有关标准和规范,保证防雷检测报告的真实性、科学性、公正性。

防雷检测工作人员必须认真履行职责,确保检测质量。

第二十四条防雷产品应当符合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所规定的使用要求。

第二十五条防雷产品应当通过正式鉴定,并由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授权的检测机构测试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第二十六条防雷产品的使用,应当到省级气象主管机构备案,并接受省气象主管机构的监督检查,禁止使用未经认可的防雷产品。

第二十七条县气象主管机构负责组织雷电灾害调查、统计与鉴定工作。

其他有关部门和单位应当配合气象主管机构做好雷电灾害调查与鉴定工作。

第二十八条遭受雷电灾害的组织和个人,应当在灾后及时(特殊情况不得超过五天)将雷电灾害发生的时间、地点和灾受情况书面报告县气象主管机构,并协助县气象主管机构对雷电灾害进行调查与鉴定。

第二十九条气象主管机构应当及时向县人民政府和上级气象主管机构上报本行政区域内的重大雷电灾情,并分析雷电造成原因,制订防御方案,协助政府及有关单位努力消除雷灾隐患。

第三十条申请单位隐瞒有关情况、提供虚假材料申请资质认定、设计审核或者竣工验收许可的,有关气象主管机构不予受理或者不予行政许可,并给予警告。申请单位在一年内不得再次申请资质认定。

第三十一条被许可单位以欺骗、贿赂等不正当手段取得资质、通过设计审核或者竣工验收的,有关气象主管机构按照权限给予警告,可以处3万元以下罚款;以取得资质、通过设计审核或者竣工验收的,撤销其许可证书;被许可单位三年内不得再次申请资质认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二条违反本办法规定,下有列行为之一的,由县气象主管机构按照权限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可以处3万元以下罚款;给他人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涂改、伪造、倒卖、出租、出借、挂靠资质证书、资格证书或者许可文件的;

(二)向负责监督检查的机构隐瞒有关情况、提供虚假材料或者拒绝提供反映其活动情况的真实材料的;

(三)对重大雷电灾害事故隐瞒不报的。

第三十三条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气象主管机构按照权限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可以处3万元以下罚款;给他人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一)不具备防雷检测、防雷工程专业设计或者施工资质,擅自从事防雷检测、防雷工程专业设计或者施工的;

(二)超出防雷工程专业设计或者施工资质等级从事防雷工程专业设计或者施工活动的;

(三)防雷装置设计未经县气象主管机构审核或者审核未通过,擅自施工的;

(四)防雷装置未经县气象主管机构审核验收或者未取得合格证书,擅自投入使用的;

(五)应当安装防雷装置而拒不安装的;

(六)使用不符合使用要求的防雷装置或者产品的;

(七)已有防雷装置,拒绝进行检测或者经检测不合格又拒不整改的。

第5篇

关键词:气象;服务;防灾;减灾

中图分类号:P429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50833160

从气象服务的范畴来看,气象领域与国家的每个行业、领域的利益都密切相关,比如国家的军事领域、国土资源规划利用领域、环境安全领域、食品安全领域,尤其是水资源的安全,直接关系到公民的健康。公共气象服务是以政府的财政支出作为支撑的,但是在气象技术方面必须紧跟国际的先进技术,全面深入的开展对气象的研究,能够利用气象变化的规律开发和利用气候资源,从而为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公共气象服务。

1 提升气象服务水平的措施

1.1 增强公共气象服务意识

大力宣传公共气象服务工作在经济社会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等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让党委政府、相关部门及社会各界了解气象、关心气象、支持气象,增强公共气象服务产品了解,进一步强调气象服务工作重要性,由省气象服务中心坚定需求引领服务信念,将服务融入气象业务各个版块中去,实现气象服务业务新突破。

1.2 完善气象服务法规体系

通过制定《气象服务管理办法》、《气象服务业务流程》、《公共气象服务行业服务标准》、《公共气象服务监控与效益评估办法》等办法和标准,规范公共气象服务活动,明确各级公共气象服务机构、职责、工作流程及服务标准等,进一步完善、规范和提高公共气象服务工作,实现气象服务现代化、服务机构实体化、服务管理规范化、服务队伍专业化。

1.3 加强气象科普能力建设和高素质人才队伍培养

不断加强气象科普能力建设,在全面提高社会公众对气象科学认知的同时,实现气象服务由咨询服务向工程化服务的提升。根据气象服务业务需求,加快高层次人才引进,并对现有人才进行优化组合和培养,加强业务交叉知识培训,逐步建成一支知识结构相互融合、技术相互补充的高素质人才队伍。

2 防灾减灾能力建设的具体措施

2.1 完善法律法规建设及工作机制

要加强防灾减灾的能力建设,就必须对现有的法律法规、工作机制等做进一步完善,以我国相关法律为基础,对国家及地方的法律法规进行修订、完善,建立一套可操作性强的公共气象服务体系,提高气象灾害防御工作机制的科学性。优化中央、地方、社会公共气象服务及防灾减灾等方面的投入机制,针对各种典型的气象灾害建立一套完善的、行之有效的应急处理办法。

2.2 提高责任意识,明确职责定位

态度决定一切,各级政府相关部门对待减灾、防灾工作的态度是决定该项工作有效性的重要因素,因此要不断加强相关单位、部门减灾防灾的责任意识,在具体管理工作中采用责任制,保证政府、公共气象服务部门的职责定位明确。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公共气象服务质量评价体系,将公众对公共气象服务的满意度纳入到气象服务质量考评体系中。此外,在城乡一体化规划与建设过程中,还要将公共气象服务、气象灾害防御设施提上日程,加大气象灾害监测及预警方面的把投入,为防灾减灾工作建设提供强有力的资金支持;针对一些大型的建设工程,则要在设计施工前对其工程的可操作性进行科学、有效的气象灾害评估,以保证工程建设顺利进行,将气象灾害的影响降至最小范围。

2.3 加快气象灾害综合监测和预警系统的建设

在气候资源开发利用方面应加快步伐,以保证应对气候变化能力的提高。要加强新一代天气雷达技术的研发与探索,在自动雨量站、无人值守气象站等自动气象设施方面增加资金投入,将互联网技术、现代信息通信技术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对气象科学的宣传手段及普及方法进行彻底改革。利用现代化技术,强化气象服务的技术手段,加快气象预测预警体系的建设,为政府和社会大众提供准确、及时、形象以及不同需求的趋向预警预报。

2.4 加强国际合作,共享科技成果

提高公共气象服务能力的国际化水准。在公共气象服务领域,有诸多方面是需要借助于国际合作才能长效解决的问题,比如大气污染、气候变化、灾害防治、海洋风暴、全球气候观测、气象数据共享等方面。我国是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其中气象灾害的种类多、发生的频率高、涉及的地域广,极大地影响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积极参与到世界气象组织的工作,加强国际合作、共享先进的科技成果、共同攻克气象难题,是全球经济一体化大背景下,提高公共气象服务能力的必要手段。

第6篇

关键词:计算机;气象业务;通信;网络

计算机网络技术是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有机结合形成的产物,主要是依据网络协议,将地球上分散的、独立的计算机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庞大数据链路,实现数据传输的实时性。而气象业务服务的对象是群众,气象信息的对象也是群众。这要求信息交流具备时效性,及时准确预测预报气象信息,才能为群众提供优质服务。因此在气象业务中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对完善气象业务的通信系统与探测设备,提高工作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1计算机技术的概述

1.1地面通信

地面通信即是使用密集波分复用技术,建立新一代互联网,将原来格状的光缆骨干网变成环状骨干网,并通过SDH10Gbps基础速率的先传输设备,扩充光纤的传输容量,确保达到1600Gbps。此外,为确保数据传输的安全性、稳定性,还可对传输通道实施双备份,实现信息传输的实时性、可靠性。

1.2局域网

随着局域网技术的发展,以太网交换、异步传输模式多层交流被广泛应用到各个领域中,得到广泛认可。局域网的工作原理为通过单模光纤或者是多模光纤运行,让信息用户能借助无线扩大的网络,实现信息资源的实时共享。其中依据使用性能,以太网可划分为1000MB以太网与10000MB以太网。与1000MB以太网传输速度相比,10000MB以太网传输速度较快,相当于1000MB的10倍,可快速传输与处理信息,提高信息传输的清晰度,从而为用户使用提供便利。局域网的使用,在高清晰度视频会议、互动电视、视频点播系统和远程教育系统较为常见。

1.3移动通信技术

无线技术主要有光纤通信技术、无线局域网和通用分组无线业务。即通过分组无线业务GPRS码分多址与无线通信技术,覆盖整个通信网,为信息系统提供优质的通信介质,从而实现信息传输。移动通信技术的应用,因其自身具有操作单一、方便灵活的特点,获得好评与认可。

1.4云计算

云计算作为线形可扩展的、快速响应的计算技术,是服务器虚拟化技术与基础构架的结合体,主要是通过集群应用、网络技术或者是分布式文件系统的功能,将单个或者是多个数据中心的计算资源虚拟化后,共同对外提供数据存储与业务访问功能,从而为用户使用提供优质服务。云计算的应用,因其自身具有较强的运算能力,能够借助虚拟数据中心,集内存、储存与计算能力为一体,加强数据信息的管理,对整个系统信息进行监控,与超级计算机具有相同的功能。

2计算机在气象业务中的具体应用

2.1软件工程方法的应用

软件工程方法的应用主要包括三个阶段:定义阶段、开发阶段和支持阶段。其中定义阶段是指在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前,必须与气象业务服务人员进行沟通交流,了解气象业务对系统的需求,明确系统需要解决的问题。例如在气象业务日常工作中,预报人员日常手工劳动,劳动重复性时有发生,为有效解决这一问题,技术人员必须通过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实现信息处理的自动化、智能化,优化整合历史气候资料与业务服务产品,方便预报人员浏览查看气象业务信息,并将准确有效的气象业务信息传送给社会大众,以提前做好准备预防。在日常值班中,需要确定工作流程指引,记录气象业务整个过程,规范加密雨量站和自动站的数据格式,加强气象业务的服务指导,从而为群众提供优质服务。开发阶段即是借助微软储存与数据库作为介质对气象业务信息进行储存,将ASP和Flash技术有机结合起来,采用分组无线业务在微软的云计算平台进行门户网站的开发部署,建立完善区域气象业务数据库,并采用RS232接口连接外网,由DTU负责GPRS网络连接,通过气象业务专业网站系统管理服务领域的气象业务,由自动气象站负责气象业务信号的采集与传输,完成气象业务信号采集中心的专项接入,从而掌握当地气象情况与历史气象情况。而支持阶段则是在使用计算机网络技术过程中,预报人员如果遇到各种系统使用问题时,必须及时向设计人员反馈,方便设计人员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处理。

2.2图像页面的控制

在气象业务软件系统中,图像页面依据功能形式,可划分为显示区与菜单区等两大功能。其中显示区的作用是将收集的气象数据内容与图形图像全部呈现出来,与菜单区的选项保持一致性。而菜单区则是通过检索导航,依据预报习惯与会商制度对各种气象业务资料进行检索。例如在图像页面控制中应用和JVAS-CRIPT,依据气象业务需求,将气象业务资料划分成7种资料:常规传真图、预报结论、一般传真图、自动站资料、卫星云图、T213格点报以及常规天气图,然后通过JAVASCRIPT在客户端实现页面导航,如果对应气象业务信息已经自动储存到数据库中,菜单项可以使用,相反,如果数据无法储存到数据库,菜单项就会显示无法响应,这样就可以通过检查菜单内容,来判断气象业务信息储存的具体情况。

2.3充分利用计算机的功效

从我国气象业务软件系统的具体情况来看,在气象业务软件系统设计过程中,过于重视界面的绚丽、影音与显示效果,与气象业务工作环境、氛围不符。而计算机网络技术在气象业务中的应用,要求设计人员在设计系统界面时,必须了解软件工程面向的对象是处在业务环境下的气象预报工作人员,具备人性化特性,充分考虑界面操作的友好性,结合气象业务软件系统开发的宗旨,按照软件工程学的原理来设计,借助光纤技术的通道输送、高速局域网技术、异步传输模式多层次交流以及ATM技术的网络宽度收集气象业务信息,将收集的全部信息再传输到数据处理中心,由微软云计算平台对全部信息进行处理分析,最后利用网络传输到每一个应用客户终端,从而全面准确的提供气象业务信息。

2.4业务信息的处理

传统设备技术操作十分复杂,安装时间长,加上安装技术过于滞后,完成一台字幕机与非线性编辑系统的安装,需要花费1~2h,无法满足现代化气象业务信息处理的需求。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只要依据固定顺序操作,即可在短时间内完成安装工作,让系统运行恢复稳定。例如GHOST软件在业务信息处理中的应用,该软件由美国软件公司SYMANTEC生产,能够快速处理业务信息,提高数据信息处理能力,并且在储存数据信息时的压缩率高,可减少存储空间。具体操作步骤为在气象系统中找到下载软件,依据操作步骤完成安装,这时软件会自动覆盖硬盘上DOS、Windows、9X、Linux、WindowsME、WindowsNT以及Windows2000等软件,对穿衣指数、出行、锻炼、工作、锻炼、交通以及雾霾等气象业务信息进行处理,并通过CRC检查信息的真实性,从而提高GHOST软件处理气象业务信息的可靠性。此外,GHOST软件在处理气象业务信息时,可对FAT、EXT2、FAT32以及NTFS等常用分区进行识别,选择合理的带地址压缩方式,按照天(表observeday)、月(表observemonth)以及年(表observeyear)将原始数据储存到相应数据库中,节省储存的占用空间。

3结束语

综上所述,计算机在气象业务中应用,能够实时收集气象业务信息,提高气象业务部门工作效率与质量,实现气象业务信息传递的高效性、准确性,从而为人们提供优质服务。但是在气象业务中应用计算机时,要想发挥计算机效用,必须从科学多方面入手,结合气象业务应用的具体情况,明确软件工程的应用方法,将其运用到图像页面与业务信息处理中,实现软件实用性和界面友好性统一,从而为气象业务的稳定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参考文献:

[1]吕明.计算机网络技术在现代化气象业务中的应用分析[J].地球,2015,(8):365.

[2]戴龙景.探讨如何通过计算机技术实现气象应用的相关研究[J].科学与财富,2014,(3):278.

[3]李学欣.计算机软件技术在气象业务中的安全应用[J].信息技术与信息化,2014,(7):145-146.

[4]江滨.计算机网络安全系统在气象通信中的应用分析[J].软件,2014,35(1):96-97.

第7篇

今年,县气象局紧密围绕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充分发挥部门科技优势,积极做好“五水共治”、大气污染防治、零审批改革等工作的参与和服务。主要抓以下6项工作。

1.全方位参与“五水共治”工作。一是参与__新城区即__新城的“涉水”规划评审,针对__新城暴雨防御能级提升和设计的适度超前、雨水管网布局走向、泵站设立等重要议事内容提出合理意见建议。二是积极推动县域暴雨精细化监测预报预警工程,被县政府列为“五水共治”重点工程,目前已启动建设。三是参加并做好防汛检查整改工作。深入低洼易涝的镇(街道)及防汛防台重点单位和洪涝灾害隐患点,对各类防汛防台应急预案、防汛物资、在建工程、抢险队伍建设等情况进行了认真检查,从气象防汛角度对存在的隐患进行了反馈。四是深入抓好联挂河道治理工作。对联挂的河道加强走访、“回头看”,并在深化治理成果和长效保洁与河道所在村进行了对接,明确了责任。

2.积极参与大气污染综合防治。今年我局被县委县政府列入__县“五气共治”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与其他县级部门协调推进治气进程。发挥气象职能,推动霾天气防御,新添置grimm180颗粒物分析仪等雾霾监测设备加强霾天气的监测分析和预报预警,今年共雾霾预警提醒短信40余次共计7万余条,根据《__县霾天气应急预案》,启动霾天气二级应急响应1次。同时通过天气预报栏目、电子显示屏、报纸、__天气网、政务微博、微信等多种信息渠道介绍雾霾天气的成因、危害及防范措施,指导公众做好雾霾天气科学防御。与县环保局就环境空气质量预报预警工作进行对接,加强数据共享,继续做好空气污染指数的日测日报。牵头推进大气污染应急与预防,全市率先制定《__县气象局大气重污染应急预案专项行动方案》,后又出台了《气象干预大气重污染应急行动方案》,进一步明确重污染大气预警级别、部门联合会商、总结评估等具体工作。组织人员深入结对镇村开展爱护环境、禁止焚烧秸秆、倡导秸秆还田的文明劝导活动。加强与周边地区信息沟通和协作,认真落实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机制,加强落实监测预警应急等大气污染防治措施。

3.积极参与全县“一创建三复评”工作。一是立足本局营造创建氛围,每两周对局大楼进行了一次办公环境卫生整治活动,确保办公室及周围环境整洁优美。同时,利用楼宇电视、气象电子显示屏等载体滚动播放“倡导文明新风,共建美好家园”等反映“一创建三复评”内容的宣传标语。二是积极参与全县城区市容环境责任包干路段集中整治活动,组织人员向__局责任包干路段沿街商户、群众宣传“一创建三复评”相关情况,与责任包干路段沿街商铺签订《门前三包责任书》、发放公开信、民意调查明信片,开展了文明劝导活动。三是组织党团员积极参与“千人进社区,百日大整治”活动,协助联挂社区清扫楼道垃圾、清理城市“牛皮癣”、清除绿化带内杂草和违规种植的蔬菜,向广大居民发放了文明卫生倡议书。

4.积极争取上级项目资金支持。以“__县域气象科学发展能力建设”为契机,积极争取上级气象部门全方面支持。目前,共争取到中小河流洪涝气象保障工程(国家级项目)、中央财政“三农”气象服务专项(国家级项目)、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全覆盖县建设(省级项目)、县级气象综合业务平台建设(省级项目)、易灾地区粮食生产气象保障服务系统建设(省级项目)、暴雨精细化监测预报预警工程(省级)、气象为农服务社会化试点(省级项目)、民生气象工程(省级项目)等项目落户__,截至目前已争取到位支持资金314.5万元。

5.全力优化审批服务软环境。全力减负增效,根据上级有关要求,防雷装置设计技术评价已委托中介服务机构负责,费用由气象局以购买服务等形式承担,防雷跟踪竣工检测、定期检测等科目则按照原

收费标准的60%收取。今年我局共对全县151项新农村建设、新型产业和政府重大建设工程等实施减免。推进行政审批服务提速提效,通过建立“绿色通道”,开展模拟审批、并联审批等方式不断提升气象审批效率,平均办理时限在法定时限基础上提速90%,拓展服务内容,免费开展保险理赔气象证明网上申报办理、气象预报预警信息查询等便民服务。截止目前,气象审批窗口受理行政许可项目306件,办结306件,办结率达到100%。进一步完善群众监督、反馈机制的建设。深入开展行政审批服务回访制度,回访满意率达到98%以上。6.积极对接改革重点事项。推进气象“简政放权”,贯彻落实中国气象局文件精神,取消了“雷电灾害风险评估”、“防雷产品测试”、“ 防雷装置设计技术评价”等行政审批前置相关中介服务事项的资料审查。开展《__县气象局行政权力清单》的梳理与修订,共确定行政许可事项5项,保留1项服务类事项,对64项行政处罚裁量基准进行修订完善。积极参加全县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建设,继续深化“零审批”、“零土地审批”改革,全年共为喜力酿酒、博能电气等16家零审批企业完成防雷安全审核备案,与索菲亚家居等2个项目签订零土地备案承诺书,加强事中事后部门监管和服务工作,充分履行防雷安全、施放气球安全等各项监管职能,今年共出具防雷安全整改意见书93份,落实整改93项,整改率达到100%。加强防雷技术服务中介机构管理,对第一批进驻“__县中介服务超市”的防雷技术服务机构进行资质审查,依法对中介机构及执业人员的中介执业活动实施有效监督。积极落实县政府关于政务服务应用系统启用工作的相关部署要求,与县审改办主动对接,做好气象行政许可事项应用系统的网上办理和后台管理。

作为气象灾害防御的主管部门,今年我局加强灾害性天气的监测预警,努力推进基层气象防灾减灾体系构建,认真做好“平安__”防雷安全工作,为全社会构筑起了综合气象防灾减灾的坚实屏障。主要抓以下7项工作

1.积极提升气象防灾减灾应急管理水平。协调县政府在全省县级首家出台《__县极端天气灾害防御规则(试行)》(__办发〔2015〕47号),建立以气象灾害预警为先导的全社会应急联动机制。与县教育局联合制定了《关于建立教育系统应对极端天气停课安排工作机制的通知》文件。目前,我局正积极与县安监、交通等部门的对接,争取早日制定极端灾害天气下企业停工、县域内主要交通干线的管制和社会防御的操作细则。年初与县农办联合发文,深入推进气象防灾减灾标准化社区(村)建设,服务、指导全县4个村参与省级气象防灾减灾标准化建设工作,年内完成验收。组织召开人工消霾专题协调会,配合县人影办,开展人工消霾作业演练。与县安监局达成共识,结合危化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推进全县气象灾害防御重点单位的应急准备工作。

2.积极行动加强气象探测环境保护和设施共享。在《国家气象探测环境保护办法》新要求出台后,及时与县城建部门协调,采取联合现场办公的方式,对《__国家气象观测站探测环境保护规划》进行修订,对国家观测站周围有影响树木进行修剪,完善国家站探测环境保护安防措施。同时,为加强全县各类气象监测设施和服务设施的统筹建设和综合利用,我局起草了《__县气象监测和服务设施共建共享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目前已进入征求意见阶段,待征求意见修改完善后由县政府正式发文实施。

3.加强基层协理员、信息员队伍建设。加强协理员、信息员队伍管理,召开2015年度全县气象协理员工作总结交流会议,认真总结气象协理员工作的开展情况,听取了各镇(街道)协理员对气象为农服务工作的意见建议。依托乡镇视频会商系统,加强县、镇(街道)气象防灾减灾和服务信息互通,全年针对低温雨雪、倒春寒、梅汛等天气召开视频会议12次,对提升重要灾害性天气基层服务的针对性起到较好作用。

4.做好灾害性天气的服务工作。进入汛期后,继续加强灾害性天气的预测报值守班制度和应急制度建设。今年,针对我县连续出现的阴雨雪、雾霾、寒潮和梅汛天气,气象台共累计向地方党委政府、各级部门和社会决策服务材料166期、预警提醒短信87条次,为全县各类气象灾害成功防御应对工作提供了有效支撑。在全力应对雾霾、雨雪、台风、汛期强降水等灾害性天气的服务工作11次被省气象局宣传报道。制定《__县气象局重大气象灾害业务服务应急响应工作表》,进一步明确在启动各级应急响应状态下、在应急响应解除后、在预警信号后三个阶段的工作职责,全力保障灾害性天气下气象应急服务工作。

5.做好节假日和重要时节灾害性天气的服务工作。继续加强对春节

、清明、五一、端午等传统节日和春运、高考、中考等重要时节气象服务,天气展望与跟踪预测、预报服务信息。在农业生产的重要时节,气象台制作了春耕春播、夏收夏种等一批专题服务材料,加发短时临近天气预报预警信息80余条次,指导全县农户合理安排农事活动。同时,我们还积极为春运、县两会、植树周活动、安全生产月咨询活动等制作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决策服务产品21份,受到各级政府和社会的广泛好评。6.扎实助推“平安__”创建工作。与县安监部门联合下发了防雷重点单位安全工作的通知,公布了2015年全县77家防雷重点单位名单,加强重点单位的监管和隐患督查整改工作,继续保持防雷重点单位年检百分百覆盖。今年新增加了对危险品运输车辆防雷防静电接地安全检测,检测车辆34辆,确保了危险品车辆在运输、操作过程中的防雷安全。深入推进全县亮化工程和__景区的防雷安全工作。积极配合教育部门,认真做好全县42所中小学校的231幢建筑物的防雷安全管理工作。积极参与配合县工业项目竣工验收组现场勘查和联合审查,今年,已对4家企业违规建设项目确权进行现场踏勘和验收,并出具综合验收意见和整改意见,得到企业业主欢迎和好评。

7、积极开展多样化的气象科普宣传。以气象防灾减灾为主要内容,利用“3.23世界气象日”、安全生产月、科普宣传周、防灾减灾宣传周等契机,组织宣传小分队进村、入企、到校开展广泛的科普宣传活动,今年,共开展科普宣传8次,举办科普讲座2场次。局气象地震科普馆接待各类学校、社会团体、社会群众和各级单位参观达到10批次约2000人次。世界气象日前夕,与县__救援中心开展合作,组建本县首支由社会力量参与的气象志愿服务队伍。在今年全县公众科学素质表彰会上,县气象局连续第三年获得__县公众科学素质工作先进单位荣誉。

今年,我局以“项目落实推动能力提升”,通过稳步推进各项重点项目工程建设,不断提升公共气象服务科技能力。重点推进了以下三项工作。

1.推进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全覆盖县工程建设。今年完成__、北鹤区域站建设,并正式接入省网进入业务化运行,天凝区域站正在施工建设中。气象信息多媒体系统正在抓紧开发建设中,预计年内交付使用。继续完善“__县公共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平台”各项功能。与县电视台对接,达成广播、电视、农村应急广播气象信息全覆盖传播和气象影视节目网络传输方案。与县电信、联通两家运营商对接手机预警短信分区全网平台运行事项,移动平台试运行后正式投入使用。积极创新服务模式,借助移动互联媒介,开发农业气象手机app服务平台,向广大农业生产经营主体提供实时气象监测信息、预报预警信息、农业小气候监测数据及有针对性的农业气象服务产品等,并提供1对1的交流平台。目前该平台建设方案已制定完成,正处于委托开发阶段。

2.抓好暴雨精细化监测预报预警工程。启动建设突发暴雨监测系统、预报预警及评估系统、次生灾害风险预警系统、预报预警信息服务系统,完成暴雨强度公式的修订,形成《__暴雨强度公式编制技术报告》。完成流域等气象业务服务对象边界划分及相关基础地理信息整理工作。积极与住建等相关部门主动对接城市积涝、暴雨内涝风险普查合作事项,深入推进精细化县级气象综合业务平台建设工作。深入推进灾害天气实时报警系统开发建设。

3.推进中央“三农”气象服务专项工作。作为中央财政“三农”气象服务专项实施县,完成《__县气象局2015年中央财政“三农”服务专项实施方案》的修订并获省局批准通过。加强与县农经局合作,联合组建“农业气象专家联盟”,通过联合下乡、会商、预警、信息互通等方式提升组团式服务能力。开展农业气象实景监控网络建设,在全县范围内针对经济作物、粮食作物、特色农作物建设4个实景监控点,随时掌握农业生产状况。与县园艺所合作,依托双方优势,合作共建农业气象试验基地和农业气象试验室,加强农业新品种的引进试验。加强新型农业主体专项服务,将全县90%以上种养殖大户、专业合作社等重点服务对象纳入气象信息服务库,免费为其提供气象短信信息。气象为农服务社会化成功申报成为全省2家重点试点县,气象防灾减灾信息全网,气象探测设施维护保养,气象知识、防灾减灾科普宣传下基层等成功实施政府购买气象服务,培育3家气象为农服务专业组织。今年11月,局领导赴__参加全省2015年“三农”服务专项总结暨为农服务社会化发展试点交流汇报会,作为全省为农服务社会化发展典型作汇报交流。

2016年,我局将始终围绕全县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以项目推进为抓手,大力提升气象服务能力和水平,全力助推__县域科学发展示范点建设,让气象发展成果广泛惠及全县百姓。

1、紧密围绕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做好服务保障。着眼于满足行业服务需求,推进水利、农业、环境、交通、建设等行业中气象及相关类观测信息共建共享。深化与县水利部门联合,开展农村圩区防洪排涝气象预警平台开发等工作,助推全县“五水共治”。加强与环保合作,深入推动与环保大气环境质量监测和预报的技术研究,积极开展灰霾监测设施建设,积极参与好“治气”工作。逐步探索建立环境污染、生态旅游、城市防洪等专业专项灾害预警和行业指数预报服务。继续做好不再审批项目的跟进服务。与农经、民政合作,探索通过网络实现气象公共服务产品和气象灾害证明等产品进驻镇村便民服务中心,实现审批中心气象窗口部分服务关口前移到镇村,方便群众就近办事。

2、不断完善气象防灾减灾体系建设。以“围绕民生需求创建气象防灾减灾__样板”为目标,深化“预警信息为先导的气象灾害应急响应机制”,进一步完善各部门行业和全社会气象灾害的防御规则。加强与县安监、交通等部门的对接,争取早日制定极端灾害天气下企业停工、县域内主要交通干线的管制和社会防御的操作细则。以务实的作风

和简便有效的措施,协助指导基层镇村、重点单位因地制宜、实事求是做好气象防灾减灾应急能力建设,为全县美丽乡村建设和平安建设做好部门保障。3、扎实做好灾害性天气服务工作。继续加强梅汛期、台风、雾霾、寒潮、暴雪、路面结冰等多发灾害天气的监测和预报预警服务工作,开展气象微信平台二次开发,实现气象、农业专家与农业专业合作社、农户面对面的信息互动,深化农业气象灾害联合会商、农作物分类跟踪服务等为农服务做法,进一步畅通预报预警信息的渠道,深入推进__县公共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平台、__县空气质量预报业务平台的开发利用,深化__县农作物灾害遥感监测与预警关键技术研究,切实履行好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作用。

第8篇

1、往年评审表用16K、简表用A4纸word文档填表、打印,今年所有表都用excel文档、A4纸打印。

2、往年职称评审专业划分及使用范围仅四个专业:天气气候、大气探测、大气物理化学、应用气象。今年扩展到八个专业即天气预报、气候与气候变化、气象服务与应用气象、大气物理与大气环境、综合气象观测、雷电防御、气象信息技术、气象教育培训等。

3、对于学历、资历的要求

往年对第一学历和后续学历没有严格区分,原申报者的学历规定是大学本科或大学专科毕业,其资历条件是取得助理工程师资格并从事助理工程师工作4年以上(含4年,下同);

新规定是:

①大学本(专)科毕业,取得初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后,从事相关专业技术工作满4年。

②用后续学历(专科、本科、硕士学位)申报者,须取得初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后从事相关技术工作满5年,其学习前后的工作资历可以累加计算(全脱产学习时间除外)。

4、新的评审条件很注重经历与能力,都要求参加完成或设计县处级以上业务技术项目1至2项,其成果应用于业务,效果要得到上级主管部门或同级政府认可。特别是从事综合气象观测的申报者不仅仅是对业务工作质量和工作业绩了,而要求技术更全面,综合业务能力更强。新评审文件要职称申报者“参加县处级以上组织的业务项目1项的本地化开发应用、或综合站网建设的安装、调试、或观测场地的建、迁技术工作”,所以这类人员在职称申报评审前,须对观测场地、仪器的安装、调试、维护、维修以及区域站、台站的选址、搬迁等都要参加、掌握和熟知其技术规范和规定,同时其效果要“得到上级业务主管部门或同级政府认可”。

5、再次申报中级技术职务评审的同志需要增加一份新的业绩材料。

第9篇

【关键词】防雷工程验收;防雷市场监管;问题探讨

防雷工程作为建筑施工中的重要环节,对建筑工程质量具有重要的影响。防雷工程验收的过程中,验收人员应熟练掌握防雷技术相关规范,与防雷设计人员进行积极交流,熟悉具体工程项目防雷要点,发现问题及时通知整改。

1.防雷工程验收和防雷市场监管中存在的问题

1.1防雷工程等电位问题易在工程验收中被忽略

防雷工程验收中,等电位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工程的防雷技术施工过程中,明确规定,防雷施工设计需要在等电位箱内安装6-8根接地镀锌扁铁。然而在实际的工程验收的过程中,常会发现等电位箱内的镀锌扁铁的数量远少于设计要求数量;(2)根据施工和设计要求,等电位箱内出了应明确标识电路的链接情况外,还应反映建筑工程的暖气接地和消防等情况,但是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等电位箱内往往只能够看到电路的链接情况,而其他建筑施工情况不能在等电位箱内看出;(3)在餐厅、医院或者网吧等公共场所,要求具有等电位箱,以保证用电安全。但是在实际防雷工程中,建筑中往往因为各种原因忽略等电位箱的设置,这一点也常被工程验收人员忽视;(4)包括防雷工程施工在内,建筑工程施工应明确设备生产厂家和施工单位责任,防止建筑工程出现问题后,责任不明确。但在实际防雷工程中,常会忽略明确生产厂商和施工单位的责任,为建筑工程带来巨大的安全隐患;(5)随着居民的用电量逐渐增加,住宅楼的等电位接地设计已经成为住宅楼防雷设计的关键环节,然而,在实际的工程验收中常会忽略住宅楼的等电位链接问题。

图1 防爆等电位端子箱

1.2电涌保护器安装条件冲突

根据相关防雷设计和施工规范要求,防雷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必须安装电涌保护器以保证建筑工程的安全。此外,防雷工程是建筑施工的一项系统工程,应在建筑主体施工完成之前完成防直击雷工程。同时,在建筑工程的主体验收的过程中,不要求安装配电设施,使得电涌保护装置不具备必要的安装条件。然而,防雷工程的验收工作一般是在建筑工程主体验收之前进行验收。这样就产生了冲突,建筑工程主体验收不要求安装配电设施,使得电涌保护装置安装缺乏必要的条件,导致防雷工程验收不能够顺利通过。由于工程验收顺序和内容的冲突导致防雷工程的验收不能够顺利完工。

图2 电涌保护器

1.3电涌保护器安装企业资质问题

电涌保护器在防雷电感应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其也是防雷工程施工中的技术要点和难点。为了解决防雷电感应技术问题,电力企业尝试在配电设备中内置电涌保护器。也就是说,电力企业作为安装电涌保护器的施工单位进行施工。但是,在实际防雷工程规定中,电力企业是不具备电涌保护器施工资质的,同时电力企业的电涌保护器不会在气象部门进行备案,这就导致,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如果再次安装电涌保护器,会造成资源的浪费,客户也很难接受,但是如果使用配电设施中的内置电涌保护器,则相关企业没有施工资质。由此产生施工冲突。

2.防雷工程验收嗯哼防雷市场监管中的主要措施

2.1合理协调工程验收中的冲突

建筑工程施工是一项复杂的工程,竣工验收的过程中,每个系统之间会出现冲突导致工程验收不能够顺利进行。所以,在防雷工程验收的过程中,验收人员既应该严把防雷工程的质量关,又要顺利解决防雷工程验收与其他工程验收中的矛盾。在防雷工程验收中,如果防直击雷工程验收合格,而且防雷工程施工企业和业主递交电涌保护装置安装承若书,或者防雷施工单位安装电涌保护装置,带配电设施完备后接通电源,验收人员应灵活处理验收工作,给予工程验收合格证书。

2.2加强各个部门之间的沟通合作

实际防雷工程施工中,电力企业提供配电设施内置电涌保护器,产生施工矛盾。在我国,电力企业一般属于电力部门的下属企业,电力部门对电力企业具有很大的影响力。所以,在防雷工程施工和验收方面,应加强气象部门和电力部门的交流和合作。在互利共赢的基础上,解决具体施工矛盾。

2.3各部门依法履行各项职能

防雷工程的具体验收要求在《气象法》中具有明确的规定。要求气象管理部门对社会中的各种防雷公司和防雷施工人员的资质进行严格的审查和管理,以保证防雷工程市场的秩序性和建筑工程的安全性。然而,在实际的防雷工程监测和验收的过程中,仍存在很多的问题。一些气象部门在防雷工程验收问题上存在误区认为,在资源有限和管理制度不全面的环境下,如果审批防雷工程公司过多,会对自身的旗下的公司形成竞争威胁,从而减少了防雷公司的审批数量。此外,相关管理部门下属具有防雷施工公司,这使得防雷监管部门在监管过程中存在监管不力的可能。所以,在防雷市场监管过程中,应加大执法力度,充分发挥气象管理机构在防雷监管工作中的重要职能,规范防雷市场秩序。

3.结语

建筑防雷工程是涉及到建筑工程安全的重要系统工程。所以,应加强建筑防雷工程的验收和防雷市场的监管工作。然而,目前防雷工程验收和防雷市场监管中仍存在很多问题,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参考文献

[1] 赵建吉,韦丽英. 广西农村雷灾事故的原因分析及防御措施[J]. 气象研究与应用. 2007(03)

[2] 丘淑珍. 建筑物防雷工程施工质量问题分析及控制措施[J]. 内江科技. 2011(07)

[3] 颜斌,周华,秦兆军. 高层建筑物防雷与建审技术探讨[J]. 内蒙古气象. 2005(01)

第10篇

关键词:跨域数据 灾害预警 风险管控

中图分类号:TP27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6)10-0096-02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电网的建设规模进入了高速扩大阶段,同时对电网运行的智能水平和安全稳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对于输电线路密集区域的重要输电通道风险管控,已经成为目前电网运维工作中大数据分析面临的急需解决的技术难题[1]。另外,由于输电设备存在地理分布广、周边环境复杂多样、运维检修工作量大,并且极易受到自然环境影响和外力破坏[2]。因此,针对当前电网系统的迫切需要,本文建立融合气象、卫星遥感、地理地貌、设备管理、在线监测、通道管控等多专业领域信息于一体的输电线路综合分析管控系统,实现跨域信息综合展示、灾害预警、通道L险管控等功能,实现对输电设备状态的实时和未来一段时间内的动态掌握,提高了电网工作人员对于输电通道及设备的实际管控力,为电网安全可靠运行提高技术保障,为电网运维检修决策提供可靠依据,为智能电网建设提供技术支持。

1 数据源

数据源主要包括两类:一类是电力专业信息,主要是电网PMS(生产管理信息系统)、输变电状态监测系统、统一GIS平台、雷电定位系统等系统信息;另一类是气象专业领域信息,主要是气象局的气象实况监测数据、气象预报数据、卫星遥感数据、山火数据等专业领域信息。

电力专业信息详细数据主要包含以下信息:(1)生产管理信息系统:输电线路台账、杆塔台账、线路设计信息、巡检数据、检修数据、故障数据、试验数据等;(2)输变电状态监测系统:微气象、微风振动、舞动、覆冰、导线温度、弧垂、杆塔倾斜、现场污秽度、风偏、图像等10种在线监测数据;(3)统一GIS平台:基础空间地图、输电线路线状图、杆塔空间信息;(4)雷电定位系统:雷电时间、雷电位置、电流值、回击次数等输电线路雷击监测数据。

气象专业领域信息详细数据主要包含以下信息:(1)气象实况监测数据:温度、气压、湿度、风速、风向和降水量等监测数据;(2)气象预报数据:温度、气压、相对湿度、风速、风向和降水量等预报数据;(3)卫星遥感数据:经纬度、海拔、地形及植被情况等输电通道基础地理信息;(4)山火数据:山火实时监测数据、山火预警数据、通道干旱指数数据等。

2 关键技术

跨域多维异构数据处理包含数据收集、数据清洗、数据融合和数据挖掘。

2.1 数据收集

第一类电力专业数据来自于电力公司信息管理系统中的各电力专业信息系统。由于生产管理信息系统、雷电定位系统和输变电设备状态监测系统都部署在信息安全Ⅲ区,数据可通过webservice方式获取,并推送至输电线路综合分析管控系统数据仓库。

第二类气象专业领域数据来自于气象行业信息系统。(1)Web服务方式,气象数据通过webservice服务接入到电网信息安全Ⅳ区通讯服务器。(2)安全隔离装置方式:气象数据通过信息安全Ⅳ区和Ⅲ区部署的安全隔离装置,将气象数据推送至信息安全Ⅲ区服务器中,并推送至输电线路综合分析管控系统数据仓库。

电网系统数据和气象数据完全采用国家电网统一命名的对象模型[3],即系统数据仓库中的相关业务数据应遵循基于运检CIM模型的统一分类编码原则。

2.2 数据清洗

对于跨域多维异构数据,通过使用时间序列分析、聚类分析、关联规则分析等算法,实现噪声检测、缺失值检测、缺失值填补等功能,确保数据的有效性、一致性与完整性。数据噪声检测是通过设置数据阈值范围,将数据中的噪声去掉,纠正不一致的数据。可采用时间序列分析中的算法设定阈值检出噪声,如自回归积分滑动平均模型;也可以采用聚类算法将噪声数据剔除,如基于密度的聚类方法;数据缺失检测是根据缺失时间是否大于设置的阈值,制定取上次数据作为此次数据和其他类似数据作为此次数据两种处理方式;缺失值补全是历史经验处理相类似情况的数据[4],提高数据的准确率和有效性,可采用插值估算法、平滑法、预测和回归法等常见的方法来填补缺失值。

2.3 数据融合

对不同专业数据集进行统一的时间定义、语义定义以及栅格尺寸定义,将不同专业背景且含义不同的数据规整为相同时间概念、同一空间尺度、相同语义定义的数据[5],应用Pearson相关系数进行相似度匹配以及人工神经网络算法进行相似数据聚类,使多维异构数据可以在同一层面相互叠加和计算。最终达到,使气象局不同领域不同维度的数据均与电网设备空间数据无缝叠加的效果。

2.4 数据挖掘

数据挖掘是从大量数据集或者数据库中提取有用的信息的过程,将描述相同实际物体的多种数据或知识整合成为一致、准确、可解释的过程。通过对多源异构的数据开展挖掘,对电网设备整体状态进行实时、连续、准确的感知。面向数据的挖掘和分析可以采用数据挖掘、机器学习等技术,通常有分类、聚类、回归、神经网络、决策树以及关联规则学习等算法来实现。数据挖掘技术可以用在电网设施建设规划、安全评估、电力负荷预测、设备故障研判,甚至是调度选择等方面。例如,我们将用输电线路的在线监测设备状态量与GIS结合,为线路故障提供进行预报预警服务。

3 分析应用

(1)通过卫星遥感信息、气象实况信息和气象预报信息在输电通道空间上的关联,结合电网专业的分级报警规则,实现输电通道雷电预警和山火预警、输电线路的覆冰预警和舞动预警以及状态监测告警;

(2)结合输电通道的地形地貌、地表植被情况、杆塔结构信息和历史山火信息及线路风偏历史监测信息,建立输电通道山火蔓延分析模型和线路导线及绝缘子串风偏分析模型,实现山火蔓延分析和线路风偏分析功能;

(3)以国家电网公司《重要输电通道风险评估工作方案》为指导,结合输电通道防山火、防冰害、防舞动、防风害、防地质灾害、防污闪、防雷击、防机械外破、防树线放电、防异物外破、防鸟害等11类风险因子的风险技术要素排查数据汇总信息,针对输电线路历史跳闸故障信息和历史气象信息进行统计分析,应用DS证据理论对排查结果进行校核,建立基于DS证据理论的风险评估模型,实现重要输电通道的风险管控。

4 系统功能

“输电线路综合分析管控系统”主要功能包含跨域信息综合展示、输电通道灾害预警、电通道风险管控等功能平台[6],主要作用是协助电网工作人员对于输电通道风险的管控,为电网安全可靠运行提供决策支持信息。如图1所示。

4.1 输电通道灾害预警

系统在2016年9月9日早7点给出了雷电一级预警,张恩一回和二回的杆塔205号至258号输电通道区段,预计在未来12小时内,将有可能发生输电线路雷击事件。如图2所示。经过电网雷电定位系统验证,2016年9月9日晚间10点左右在张恩一回和二回的杆塔225号附近发生雷击事件。

4.2 通道风险管控

系统在2016年5月25日对复奉锦苏输电通道开展了通道风险评估工作,不仅给出了通道风险评估结果,即对复奉锦苏通道的风险状态实现了真实全面管控,并针对每个灾害风险给出了详细具体的处理建议。如图3所示。

5 结语

本文完成了基于跨域数据的输电线路综合分析管控系统的研究,实现了基于气象专业信息与电网信息的跨域综合展示、灾害预警、通道风险管控等功能,为气象专业与电网跨域综合应用分析提供了有力的验证案例,也为输电通道运维检修工作提供可靠的决策依据。

参考文献:

[1]中国电机工程学会.中国电网大数据发展白皮书[R].北京:中国电机工程学会,2013.

[2]张东霞等.智能电网大数据技术发展研究[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5,35(1):2-11.

[3]周爱华等.面向多源异构电网数据的获取与转换技术研究[J].电力信息与通讯技术,2015,13(7):22-27.

[4]赵春晖等.跨平台电网规划数据融合与存储模式[J].电力建设,2015,36(3):119-122.

[5]李国清.数字矿山中多源异构数据融合技术研究[J].中国矿业,2011,20(4):89-93.

[6]黄平等.电网规划研究平台建设经验和未来发展方向[J].电力建设,2012,33(8):31-34.

收稿日期:2016-09-12

作者简介:陈孝明(1984―),男,湖北武汉人,博士,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设备状态管理及电力信息化;马琳(1984―),男,山东枣庄人,硕士,工

程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输电设备状态信息融合、风险评估;阮羚(1961―),男,湖北武汉人,硕士,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为

电力设备状态评价及分析;李红云(1976―),男,北京人,硕士,高级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设备状态监测、状态评价及故障诊断;王

第11篇

《改革与开放杂志》2015年第八期

一、课程教学体系建设

1.教学内容《气象信息与网络技术》开设于第6学期(即第三学年下学期),总课时为32学时,其中理论课时24学时,实践课时8学时。在大气科学概论、程序设计基础等先修课程的基础上展开教学,教学内容分为:概述、气象信息、气象信息系统概述、气象资料编码、气象数据压缩和气象通信网络,共6章。该课程的重点和难点在于怎样利用已经学过的计算机专业理论和技术方法去处理气象数据。

2.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根据南信大计软院计算机类专业学生的特点,结合气象部门的需求,实施“专业+行业”复合模式的教学方法,采用“理论+实践”的教学手段,在传统启发式教学的基础上,通过课程设计的方法,让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创新,将已经掌握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充分应用到气象信息处理中去,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行业归属感。对于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而言,到第6学期为止,计算机类的专业基础课程已经全部开设并学习完毕,因此在本课程中,主要是要求学生能把以前学习的相关计算机知识和技能应用到气象处理上。为了能驱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课程设计环节在本课程中显得十分重要,因此在课程学习的初始阶段就向学生布置课程设计的任务,明确课程设计的要求以及课程考核的规定。以2009级软件工程专业《气象信息与网络技术》课程设计为例。⑴布置课程设计题目:“地面气候报文的译制”。⑵提供课程设计的概要设计:因为题目是在课程学习的初始阶段给定的,鉴于学生对于地面报文格式和译制的流程还不熟悉,因此概要设计由教师提供给学生,方便学生能快速地进入课程设计阶段。下图(图一)为地面报文译码流程图。⑶明确课程设计要求:利用计算机高级语言对概要设计中的流程图进行实现(具体采用什么计算机高级语言不限),能够任意地译出地面报文中某年某月某日某时次的某站点的各气象要素值。要求根据概要设计中的流程图给出译码的详细设计并画出相应的地面报文译码功能流程图以及关键代码。最后运行与测试,主要针对每旬的第一天进行旬报译码和每月的第一天进行月报译码,并显示结果。

3.考核体制综合考虑《气象信息与网络技术》课程的教学目标和课程特点,课程考核方式主要采用课程设计(论文)的形式。课程设计主要安排在实践学时内完成,如若完不成,可以由学生自行利用课余时间完成,设计完成后需要书写课程论文,最后考核得分分为两个部分:系统演示和课程论文。以上一小节中的课程设计题目为例给出评分标准:查看源程序代码,根据要求应在课程设计论文中给出关键代码,以最为简单的C语言编程为例,源程序中应该要看到以下几个功能:地面报文文件名生成、判断是否是地面报文文件、读取报文中某一行、读取各气象要素⑤。若功能代码完整,并程序运行正确,最终成绩评定为“及格”档。代码示例如图二。系统运行并测试:给出至少3组不同的测试数据,用于测试系统的逻辑性是否正确。若测试大部分正确,最终成绩评定为“良好”档。查看课程设计论文,查阅“详细设计”和“运行与测试”部分,若基本阐述清楚,也有运行结果的截图(如图三所示),最终成绩评定为“优秀”档。

二、课程建设成效及改革

1.课程建设成效以南信大2009级软件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工程专业为例,已经有300多学生上过《气象信息与网络技术》这门课程,在实际的教学实践和探索中,课程建设目前取得了以下两点成效:(1)通过学校丰富的气象行业活动。比如学校定期举办的气象日活动、参观气象台等,激发了学生对气象行业的兴趣,并在此基础上加深了学生对气象业务相关运作的了解,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参与到气象行业中的积极性和热情,增强了学生对气象行业的归属感和服务意识。(2)通过课程设计(论文)环节。结合具体的实践实例,学生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以及科研能力得到了提升,能够做到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去解决气象业务处理的问题,实现了理论素养、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2.课程改革行业高校的教学模式应与普通高校有所区别,普通化的教学方法无法培养出适合行业特色的人才,因此在教学方法和模式上应该进行调整,目前已经使用了“任务驱动教学法”⑥,采用课程设计的形式,给学生明确的任务,促使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既巩固了本身的专业知识,又实现了专业技能与气象学科的结合,努力培养学生成为专业、行业、技能复合型人才。在以后的教学中还可以尝试“项目教学法”,南信大作为气象行业的突出代表,有着丰富的资源优势,可以在实践教学环节中,联系有关气象部门,将项目和课题资源引入课堂,让学生零距离地参与其中,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为学生积累宝贵的实践经验,也为课堂教学由片面的理论教学为重心转移到具有实际意义的项目实施中去。

总之,在气象行业高校计算机专业中开设的气象特色课程,作为具有一定独特品质的特色课程,必须要找准定位,通过不断的改革才能实现突破性的发展,最终才能让气象特色课程真正发挥出其特色,让特色课程的建设更加适应气象行业,能更多地培养出适应气象部门的新型人才。

作者:沈超单位: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计算机与软件学院

第12篇

【关键词】基建项目 管理 思考

一、引言

刘家清同志在《2016年全区气象局长会议工作报告》中指出,“加强市、县两级基础设施建设”。由于市、县两级级气象部门缺乏专业基建管理人才,从事基建管理人员没有专业基建基础知识,管理工作处于边学习边工作的“实验”状态。为了达到降低基建项目成本,保证工程质量,提高投资效益的目的,本文就加强基建项目管理提出几点思考。

二、基建项目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基建项目操作流程方面

开展重大项目建设要高度重视项目操作流程的规范工作,确保每个气象新项目的提出、施工、竣工、交付必须有一个规范的操作流程,同时要符合《气象部门基本建设管理办法》、城乡建设规划、用地审批、环境影响报告等方面的规定。

(1)前期工作不到位。项目前期工作是指项目的提出到项目开工建设的全过程,包括立项、规划方案审批、用地审批、施工图设计、工程招投标等。为使项目早日投入生产,先开工建设后办理相关手续的现象就难免发生,导致施工过程中出现不可预见性的问题,可能使工程难以实施或工程进度缓慢。例如,有的单位在做重大建设项目时,虽然落实了新征地块,但是与地方有关部门征地办证手续还没有完成,就草率先行启动了该建设项目的施工,已经既成事实的开工在施工过程中,经常遇到村民前来闹事、阻止施工,甚至出现威胁建设项目管理人员人身安全事件,由此引发了一系列问题,当地村民都会提出很多苛刻的条件(俗称宰猪),使谈判、协调遇到很多预想不到的困难。究其原因就是还没有形成为工程的顺利进展而开展前期工作的理念,主要表现在项目立项程序不尽规范,对项目的建设规划、前期论证、相关建设环境建设和政策措施建设等研究不重视,相关审批手续不全等方面。

(2)不重视项目操作流程。在同项目中把追加项目不经过招标打包给原来的施工队。例如,有的(某)单位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在原来基建项目没有完成之前,由于上级部门的催进度,没能坚持制度办事,而把后续项目又打包给前面的工程队,导致后面工程出很多问题,很难协商,尽管能与甲方协商好的问题,也签字了,但是第三方的预算公司会坚持原合同而不予同意,就会陷入僵局。

(二)基建项目投资控制方面

建设工程项目资金需求大、建设周期长、工作风险大,由于目前气象部门在建筑工程整体项目管理的水平不高,投资控制意识相对比较薄弱,从而出现工程建设投资失控的现象,对项目的资金回笼、正常运作也造成极大的困难。

(1)缺乏严谨的项目可行性研究和设计工作。一个工程项目,其质量决定着气象单位的环境面貌,它功能设置的合理、投资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设计阶段的工作。如果缺乏专业人才和对施工现场做深入细致的调研,必然导致许多项目前期工作难以达到应有的深度,审查不出可行性研究材料隐藏的问题,致使部分项目建设期延长,及存在不同程度的超概算。例如,缺乏对施工场地预留的预见。实施项目工程中,由于项目设计时没有对施工现场做深入勘探和调研(地势地质调研),首先是有的(某)单位在施工过程中遇到了无法预见的施工困难,使得增量工程增加很多,虽然完成工程进度,但却超出了项目预算(将180万元的工程做到560万元),造成了很被动的局面。其次,有的单位对项目施工过程中场地要求等诸多因素未能充分考虑。导致建设的多普勒雷达楼(特别建在山头上)建完后,在进行雷达大型设备吊装时发生了场地不够吊装位置的困难;而另一个单位同样由于没有事先预留吊装场地,也导致在吊装大型顶楼钢结构梁吊顶安装时,同样遇到吊车进场作业的困难,并都导致了工程费用的增加。

(2)项目施工过程中控制不严。在项目实际操作过程中,经常会出现施工图设计变更现象,由于未及时记录及投资估算,并把工期作为项目管理的唯一目标,造成施工中费用控制不严,赶资金进度、措施费等大量附加费用的发生,导致工程预算与最后的竣工决算相差甚远,投资失控的现象。例如,有的单位在施工方提出要增加工程时,建设单位项目管理方有时不能与设计方沟通好,就轻易自行小改设计方案,而陷入了施工方为了增加施工费而设的陷阱,从而逐渐失去对建设项目整个增量工程的控制,超出了建设项目10%的总预算无法通过上级有关部门的决算预审。

(3)监督监理工作,严把工程质量关。本事件说明除了具有建筑行业专业知识外,本气象行业专业设备安装知识的掌握和从事基建项目管理人员的责任心也很重要。例如,有的单位在施工过程中,由于中标的监理方(不由自己选择)能力有欠缺,无法发现雷达站基座天线罩底座设计的错误,在施工中施工方也不知错,最后还是靠建设单位业主自己发现问现,然后更改施工图纸,由于改正及时,签证补偿施工方损失,才避免了更大的损失。其中主要问题是监理方工作人员责任心和专业能力欠缺,业主方不能掉以轻心不能太相信,还得靠自己细心跟踪管理,及时处理有关问题才是稳当。

(三)基建项目管理机制方面

(1)基建领导小组建设缺乏专业人才支撑。基建项目管理是一项政策性和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并涉及单位和部门内外协作配合环节众多。由于气象部门往往在新建、扩建、改建等项目来时才临时成立项目工程建设领导小组,项目建成后即撤消,所积累的经验或教训极少能作为今后基建项目的借鉴。所以,在开展项基建项目管理时,有的单位没有聘请专业人员参加基建小组,领导做重要决策时缺乏科学指导,容易导致在预算、设计、造价、材料、施工现场关键部位等方面决策失误或错误,甚至整个项目都是以“摸石头过河”的方式开展管理工作,把项目建设当成“实验田”来完成,这是对项目建设工作不负责任,更无法达到把项目建设成优质工程的目标。

(2)基建项目建设合力不强。“一个项目的建设需要财政、土地、规划、建设、环保等相关部门的密切配合”。但由于气象部门在业务行政上与地方政府行业交叉不多,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行业普遍对气象现代化业务发展了解不多,当基建项目“涉及土地、规划、环评等省地市部门审批范围的项目尚需多次过会,领导难遇……”等困难时,建设单位往往不能把自身气象业务项目建设的迫切需求宣传做的够细致,及与政府行政审批部门沟通还不够深入,甚至有畏难情绪,只强调资金没有到位、政策处理难,没能促成相关部门之间的配合协作,使得在项目审批上时间跨度变大不利局面。

(3)建设资金由多部门多口提供,筹措困难不能一步到位。由于各市局重大项目的资金配套是由几个部门多口提供,往往在争取地方资金配套比较困难,造成一些项目工程进度放缓。例如,重大项目除了本系统上级拨付资金外,配套资金往往要从地方政府请求支持。使得已经开工的主体工程有资金,而装修工程资金却没有同步落实。

三、提升基建项目管理水平的对策建议

(1)落实基建项目组织机构,聘请专家进驻协助工作。由于基本建设项目实施涉及的国家、地方政策多,专业性强,比如基建项目在可行性研究阶段、初步设计阶段、招投标阶段、施工准备阶段、施工过程和竣工验收阶段均需要统筹考虑来开展工作。由于各地市气象局还缺乏与建筑相关的技术人才,使在基建项目管理推进工作中遇到了重重困难,因此,“必须重视基建项目领导班子建设,切实建全强有力的组织管理机构,同时聘请建筑业相关的技术专家进驻协助工作,以解决项目建设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重大问题,确保项目建设从组织管理上得到加强和保证”,同时加强与地方政府相关行业及行政审批部门交流沟通,巧做做实气象业务发展迫切需求宣传,使基建项目管理工作推进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加强组织协调,扎实开展项目前期工作。在开展基建项目中,除了要高度重视气象基本建设项目的专业性,围绕提升气象科技创新能力,瞄准气象基础设施建设重大科技需求,还要强组织协调与沟通,不能逾越国家规定的基本建设程序,只有上一环节的工作做好并获批准后,方可转入下一工作环节。也就是必须严格遵循从决策、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勘察设计、施工到竣工验收整个工作过程中各个阶段的先后次序,在聘请建筑业相关的技术专家的协助下,“才能把项目实施前期阶段工作做实做细,使基建项目前期的考察、调研能有的放矢,从而尽量避免基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材料和设计阶段的深度和广度不够问题”。

(3)在基建项目管理过程中,建立内部审计制度。开展内部审计工作,能够科学分析和把控单位基建项目在施工中的项目管理要点,发现项目管理中要注意的问题。比如,在基建项目实施过程中,运用审计手段对基建项目工程管理和财务管理进行过程跟踪检查,就能够及早发现基建项目实施中存在的违规问题而得到纠正,使得基建项目工作做到“有理有据”的管理,避免“基建项目预算把关困难,不能超预算,不能轻易签证,以防超决算而不得参加预审,预算决算一定要控制在10%以内,否则不给参加预审”等。同时也能使建设单位更好地厘清管理职能,以确保完成基建项目建设目标。

(4)做好基建项目管理经验交流,开展人才培训和储备。一直以来,缺乏项目建设人才培养规划,缺乏吸引项目建设人才的规章制度,缺乏项目建设人才积聚的平台,从而导致项目建设人才奇缺。所以,“项目管理不专业,管理难度大,因为缺乏基建、报建方面管理的专业人才。”是各市气象局分管基建项目领导的共同感触。因此,应当“坚持把人才作为第一资源”,首先制定基建项目管理人才规划,做好人才储备;其次通过举办培训班,请建筑业等相关的专家讲课、选择有基建项目管理经验丰富的气象人在培训讲座上讲课交流;第三选送人员到有关高校进行建筑业相关专业知识的系统学习。努力培养一批懂经营、善管理的高素质基建项目管理人才队伍,不断提高气象项目建设管理质量,为广西气象现代化建设保驾护航。

(5)在基建项目施工过程中,纪检部门加强指导和监督。单位领导认真学习相关管理理论,不能在“政策真空区”冒险开展不熟悉的业务管理。在气象部门,很多搞基建管理的同志都不是专业人士,特别做决策的领导,大部分是气象专业出身,如果不能认真学习项目基建管理知识,而进行项目管理和决策,这是一种极不负责任的工作做法,也是渎职。在进行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管理中,在立项及可研阶段、建设准备阶段、建设施工阶段、施工阶段变更管理、建设竣工验收阶段中,各单位项目领导必须按在《单位廉政风险防控手续》中相关风险防控程序开展工作,例如:①土地征用、资金和场地准备方案,必须过“班子会”审核;②施工单位提出工程变更事项,必须经监理单位审查确认,单位领导不能直接表态。充分发挥纪检组长在好党风廉政及项目风险防控工作的作用。纪检组长应当适时组织召开基建项目管理工作专题会议,要求做好各工作环节风险防范工作,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环环相扣的廉政责任体系。同时要求确保政令畅通,严禁互相推诿扯皮。强调管好用好项目资金,做到专款专用,随时接受审计监督。

四、结束

总之,在现有施工队伍、施工设备、施工材料等客观条件下,保证基建项目工程质量的关键是管理水平。本文就基建项目管理谈了一些粗浅的见解,这远远不够,因为基建项目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受技术、人员、体制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所以我们应不断地学习探索、吸取教训、借鉴先进管理经验,为我区气象部门基建项目管理提供跟多帮助。

参考文献:

[1]气象部门项目库管理办法[Z].桂气计函,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