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爱情类文章

爱情类文章

时间:2023-05-29 17:37:5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爱情类文章,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爱情类文章

第1篇

爱情、孩子和工作是增加个人与世界接触的主要源泉,在这三者当中,爱情,按时间而论,当居首位。

人的天性就是如此,他最乐意将爱给予那些似乎最不强求爱的人。

参差多态乃幸福之本源。

爱情只有当它是自由自在时,才会叶茂花繁,认为爱情是某种义务的思想只能置爱情于死地。

爱情只有当它是自由自在时,才会叶茂花繁,认为爱情是某种义务的思想只能置爱情于死地,只消一句话:你应当爱某个人,就足以使你对这个人恨之入骨。

爱情之树应该深深扎根在泥土中,而起枝条则要伸展与广阔的天空。

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不可遏止的同情心。

对幸福的轻蔑通常是对其他人幸福的轻蔑,在精巧的伪装之下是对人类的仇恨。

(来源:文章屋网 )

第2篇

【关键词】 爱情观;精神;物质;金钱

爱情使生活在两条平行线上的人们,从相遇、相识、相知、相爱到相守。两个人只有在一起经历过风雨之后,感情和生活才会得到升华。否则,再美的烟火,也只是弹指一瞬间;再浪漫的爱情,也有花开凋谢的那一刻。在现实生活中,只有平平淡淡的爱情才能持久,是需要并且值得用一生去经营和诠释的一种感情。

在大四阶段的高级英语课程中笔者有幸读到了《爱情是谬误》这篇经典的文章,它不仅文风幽默,而且给了笔者很多爱情方面的启示。“爱情是一个虚假的概念”,这是因为它实际上是人体在“荷尔蒙”作用下美丽的虚幻。回到现实婚姻中来,我们还需要靠理解、包容和相互支持才能够延续“婚姻”而不是“爱情”。

一、文章中女主人公的爱情观

文章中的男主人公是一个自信甚至自大的法学院大一男生,他感觉自己既长得帅又满腹才华。有一天他发现自己爱慕室友的女友,并想得到那个女生,所以便去征求其室友的同意。由于他的室友很看重物质,于是男主人公便用一件浣熊大衣作为交换条件,得到了室友的许可,开始和女主人公约会了,他俩约会的内容就是教不同的逻辑谬误给这个女孩。男主人公原以为在种种比较下,该女孩肯定会选择自己,然而让他万万没想到的是,最终女主人公却选择了他的室友,原因竟是 “因为他有一件浣熊大衣”![1]这种出人意料的结局,让男主人公有些哭笑不得,同时也将一个让人期待的爱情故事转变成了一曲滑稽的“爱情”闹剧,立体地展示了实用主义的种种价值谬误,给读者勾勒出了一幅利益至上、物欲横流的“爱情谬误”图像,表达了作者对当代美国社会所存在的爱情价值观的深刻洞察和诘问。其实文章中女主人公的爱情观也是我们生活中很多人的真实写照,现实中很多女孩子就像文章中的女主人公一样,爱情中都是过分的追求金钱、名利和地位。

二、伴随着社会的发展,现实生活中人们爱情观的变化

当今年代和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相比,人们的爱情观有天壤之别。

八九十年代的爱情观,是纯洁单一的。而如今,我们所处的社会环境对物质的需求已经不再像以前那样比较的单一,人们对于物质财富的要求日益增高,甚至物质文明的需求高于精神文明。人们对于婚姻,对于爱情,往往用钱和物来衡量,讲究的是门当户对,注重的是家世背景,考量的是工作、车子、房子和票子。人们更注重享受生活、奢侈于物品、贪婪于金钱和名利。很多人就是抱着这种价值观恋爱的,他们认为爱情的基础是建立在以金钱为利益的基础之上,急功近利,甚至将收入的多少和家庭的背景作为自己爱情和婚姻的唯一评判标准。就像《爱情是谬误》中的女主人公一样,现如今许多人谈恋爱已不再是单纯的喜欢对方,讲究志同道合,看中对方的人品和才华,追求真爱,而是只要对方有钱、有权就会有很大的吸引力,只要能够满足自己物质方面的要求,所有的原则便顷刻而散。[2]世风日下,因此很多人缺失自我信仰,道德价值观沦丧,认为有钱就有爱,爱情观和价值观发生了扭曲。

三、当今人们爱情观扭曲的成因分析

在当今社会,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和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评判标准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尤其是伴随着社会道德环境的恶化,西方享乐主义爱情观思潮的侵入,以及广大民众价值观的倾斜与传统文化的失落,金钱至上主义盛行,包二奶、养情人等反面现象的泛滥成灾,这些不良社会因素给人们也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也对他们的道德伦理、理想信念等产生了巨大的消极作用,成为人们爱情观偏离的诱因和催化剂。[3]

另外:学校对学生如何树立正确爱情观的专业教育严重缺失,这也是造成人们爱情观倾斜的一个原因。长期以来,我国学校在学生爱情观教育上存在很多不足,不是教育方法不恰当,就是态度轻视淡然,甚至有些教育者自身就存在价值取向的偏差,种种因素导致了广大学生爱情观教育的时效性较差。中国父母对子女的爱情观教育所采取的回避态度,以及相关知识的不足与教育能力的欠缺,也是造成广大适婚群体在爱情面前出现认识偏差和观念倾斜的重要原因。

最后:受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环境和越来越严峻的就业形势的影响,使得很多人择偶标准功利化。具体表现在选择爱情和配偶的时候,将金钱、名利、权势和地位作为首要考虑因素,其他诸如年龄、能力、学识等内在因素统统放在脑后,人们考虑最多的是对方是否能给自己带来物质方面的财富,而不是充实丰富的精神生活。

四、引导人们摆正爱情的位置,树立崇高的爱情观

树立崇高的爱情观,要确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尽可能地关注人们的内心世界,贴近人们的思想和生活实际,引导人们不断发展、完善自身。对广大适婚者进行爱情的道德教育,使他们正确认识爱情的本质,摆正爱情的位置,谨慎驾驶爱情之舟,促进他们的心理健康和人格完善。

首先要明确爱情的本质。爱情既表现为渴望找到合适的伴侣,又表现为在爱情中努力保持个体的独立。爱情是关心,尽其所能地帮助爱人成长;爱情是责任,表现为对所爱之人心甘情愿负责到底。[4]

其次是要端正爱情的态度。爱情是我们的生理和心理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恋爱双方应在生活上互相帮助,事业上相互激励,以求共同进步。在生活中,我们要珍重每一份真挚的感情,要珍惜每一个为爱情付出真心的人。

再次要培养爱情的能力。首先要懂得爱情是什么,什么是健康的爱情。先要了解自我,知道自己喜欢什么,需要什么,适合什么;也要了解他人,了解他人的兴趣、爱好;要学会如何主动关爱他人、帮助他人,具备给予他人爱情的条件。

最后要培养爱情的表达艺术。许多恋人之间矛盾不断,并非缺乏爱情,而是缺乏爱情的表达艺术。在追求爱情时,给予他人爱情时,要勇于、善于表达爱。我们在勇于、善于追求爱情的同时,还应当学会如何接受他人给予的爱情。爱情是双向的,不仅仅是付出,同时也是收获。一个人只有领悟到了他人的爱,才有可能给他人以更大的爱。

总之,爱情应当建立在相互尊重、共同进步的基础上。恋爱着的双方,应该在事业上互相帮助,品行上互相砥砺,工作上互相促进,学习上互相切磋,生活上互相关心。爱情才能得到巩固,爱情之花方能越开越艳。人类,尤其是广大适婚青年应该摆正爱情的位置,树立崇高的爱情观,在爱情中要学会换位思考、目的单纯,轻物质、重感情,这样才会收获真正的爱情,让爱情圆圆满满,幸福长长久久!

【参考文献】

[1] 张汉熙,王立礼.高级英语第二册.北京:外国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3.

[2] 嫣春艳.论马克思舒尔曼叙事短篇《爱情是谬误》的反讽艺术.电影文学,2008.

第3篇

【关键词】中职生 爱情观 语文教学 心得体会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5)07-0168-02

正确的爱情观间接反映了一个人的人生观与世界观,当人们面对爱情问题时,它会引导他们做出正确的选择。此外,不同的年代,受到经济、文化、社会环境的影响,人们的爱情观会出现相应的变化。对中职生来说,他们正处于爱情观朦胧的阶段,如果没有正确的引导,容易犯错误。另外,中职生即将踏上社会,走向工作岗位,拥有正确的爱情观,对成长中的中职生来说尤为重要,这直接决定着他们能否以积极、阳光的心态迎接未来的爱情和生活。

当前,由于网络游戏、网络小说、影视剧等互联网资源的推陈出新以及社会发展进程的日益加快,使中职生的爱情观出现了一系列问题,主要有以下两种:(1)中职生恋爱公开化、自由化、主动性较强。目前,在对我校中职生恋爱情况调查时,发现半数以上的学生处在恋爱阶段,而百分之四十左右的学生具有恋爱史。(2)中职生恋爱逐渐趋向多样化,但缺乏一定的责任感。根据调查发现,我校中职生在恋爱的过程中,普遍目的为向同学或朋友证明自己的魅力,以便满足个人的虚荣心。多数是感受爱情的美感、证实自身魅力、满足自己的虚荣心。

基于上述,笔者认为,教育既要育人子弟,还要回归生活,让学生得到身体与精神的双重发展。目前,我国中职教学往往注重对学生操作技能和实践技能的培养,却很少重视中职生的爱情观,这无疑是教育教学上的短板。因此,我们要遵从素质教育理念的核心要求,在中职语文课堂中融入爱情观教育,帮助中职生树立健全的爱情观。笔者以中职语文课为例,谈谈有关爱情观的教学心得。

一 情感导入,正确认识

在社会环境与网络环境的双重影响下,中职生恋爱成为一种生理和心理上的必然。现阶段,许多中职院校在面对爱情观的教育问题时,常常会采取消极回避的态度,只有在学生犯下错误时,校方才会进行管理。这种办法不仅难以起到作用,还会激发中职生的叛逆心理。由此可见,爱情观教育对于中职生而言迫在眉睫。

结合上述,笔者认为在中职语文教材中有许多课文,都对爱情观做出了详细的诠释,我们不妨利用这些课文进行导入,从而激发中职生的情感,让他们能够正确地认识爱情观,继而使他们的人格更健全、更完善。以《致橡树》为例,该首诗歌中的句子十分经典:我如果爱你,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诗人采用对比的手法,借此表达爱情是富有内涵的,并且诗人还利用衬托的方法表明了爱情不能做趋炎附势的凌霄花,也不能附庸高枝而沾沾自喜。正确的爱情观可以让中职生健康成长,让他们的人格更具魅力。而错误的爱情观不仅会让中职生的精神世界处处碰壁,同时对他们的人生观也会带来影响。如果将文中经典的句子作为语文课堂教学的导入,那么学生就能在一开始就被这些句子所吸引,通过后面的学习逐步感受到,在诗人的爱情观里,在爱情的世界中,应该人人平等、互相尊重,不能在爱情中迷失,也不可在爱情中施舍,只有这样才可实现风雨同舟、相濡以沫,从而在诗人的影响下激发自己的情感,逐步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这样的导入,不仅可以让爱情观教育更自然,同时还可以间接实现语文教学,让中职生的精神与能力获得双重发展。

二 主题讨论,心得共享

中职生正处在爱情观构建的黄金阶段,但对照我国实际情况,许多中职生都未能正确认识爱情,认为爱情就是两个人相爱,至于如何相爱,该用什么样的态度去恋爱,他们很少去考虑。或者说,他们缺乏一个正确的态度去面对爱情。此外,现阶段互联网飞速发展,各类以爱情为题材的影视剧和小说层出不穷,许多男生受到作品的影响,充满大男子主义,认为自己想的就一定是对的,很少关注对方的想法和心情。而女生,受到作品的影响,总是梦想得到自己的白马王子,充满了浪漫情节,继而忽略了现实。

为了纠正中职生对爱情观的认知,我们可以根据学情,在语文课堂中开展一些与爱情主题相关的讨论活动,激发中职生兴趣的同时,帮助他们构建正确健康的爱情观。比如学习完第五单元课文中裴多菲的爱情诗《我愿意是急流》后,为了普及爱情观教育,我开展了主题为“如何定义爱情”的讨论活动。在这次活动中,学生们的参与热情高涨,他们所阐述的理论更是层出不穷。但若仔细分析却能发现,学生们所表达的想法与《我愿意是急流》的中心思想很相似。为了帮助学生摆脱思维上的定式,我对学生说:“请同学们抛开课文,按照自己的想法来解读一下爱情,你们心中的爱情观是什么样子的呢?”通过这个问题,学生可以及时摆脱胆怯心理,踊跃参与、畅所欲言。比如有的女学生认为“爱情的本质在于相濡以沫、相互扶持、相敬如宾”;有的男学生则认为“爱情的真谛在于守护自己的爱人和亲人,愿意为之付出一切”。

由此可见,合理地开展讨论活动是构建中职生正确爱情观的重要途径。我们广大教职人员必须在这个过程中积极引导,在遵从课文的同时抛开课文,引出学生的真实思想,并对其给予正确的引导。这样,才能够切实有效地帮助中职生树立健康的爱情观。

三 调查总结,点亮情感

中职生受到某些爱情题材的影视剧和小说的影响,他们对爱情这一话题充满着浓厚兴趣。所以,我们可以适当地开展一些实践活动,让他们在活动中加深认知,继而树立正确的爱情观。此外,新课标明确提出:正确的中职教育要以知识传达、实践操作为目的,以便提高中职生的实践能力。我们不妨指导中职生利用课下时间进行调查,总结中职生对待爱情的态度和想法,然后再根据调查结果撰写相应的文章,从而让中职生得到实践锻炼的平台,点亮他们的情感。

比如在学完第五单元课文中的《情人节的玫瑰绽放在教室里》后,我以该篇文章宣扬的主题――没有爱情教育的教育是缺憾的教育,指导学生创建一份调查报告,然后以班级为单位,进行走访式调查。这样,一方面可以锻炼中职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另一方面还能培养他们总结归纳的能力,继而让正确的爱情观深入他们的内心。

记得某位名人曾说过:“真正的爱情与金钱无关,与地位无关,而是在于一种真理,一种对爱情真谛的挖掘。抛离了真理的爱情,只能是一种动物式的爱情。”这句话告诉我们,只有树立正确的爱情观,人生才会完美,发展得才会全面。开展中职语文教学之初,我们首先要从心灵教育着手,帮助中职生树立健康、正确的爱情观,让他们的心灵与能力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韩丽春.高职大学生恋爱心理分析及对策[J].中国成人教育,2007(23)

第4篇

在《萧红》和《师父》这样带有年代感的作品之后,宋佳对于现代戏中的角色,多了一分经验:“现代戏往往角色离我们生活太近,但是你又不能把角色演得很流于表面,要让观众觉得这个人物很有层次跟有丰富的内心,挺难的。”

说起电影中“爱在心口难开”的陆,宋佳赶紧对广大男性观众们“劝诫”说:“我相信生活中一定有陆跟马俐式关系的朋友也好,恋人也好,生活本来压力就那么大,工作那么忙碌,为什么在爱情面前还要那么复杂,还要想得那么多呢?”

GEEK Q&A宋佳

GEEK=G 宋佳=S

被爱情故事打动

和文章导演一拍即合

G:如何成为了文章第一部导演作品的女主角呢?

S:因为我们俩是好朋友,刚到北京的时候就认识,我记得在一个朋友开的酒吧里面,那天我们都很开心,喝了酒,我们俩就冲到了舞台上,他弹起了点吉他,我弹起了贝司,在那儿各种好玩。这十年就是各自都忙碌、发展,也没有什么合作机会,是因为去年《少帅》,拍完之后,在我们朋友一个聚会上,我出现了,他也在。我那天的出现给了他很惊喜的感觉,然后他觉得我就是他心目中想要找的马俐。

G:你和宝贝儿的搭档,也让观众感觉比较新奇。

S:我也是后来知道和我搭戏的人是他。有一天文章约了吃饭,我跟小包就去了。其实我也挺含糊的,因为我没有跟包贝尔这种类型的男演员合作过,我不知道会有一些什么样的火花和化学反应。喝了酒聊天,我就一直在跟他开玩笑,我们俩还玩了好多游戏,成语接龙什么的。我喝了酒还把他打了,一直拍他,因为我知道他也是哈尔滨的,我就觉得很亲近,导演仿佛在这个状态中觉得,我们俩有点合拍的意思。

G:马俐看上去有点像一个爱情电影中的“常见女主角”,好看又高傲,这样的角色要演出可爱很有难度,你是如何准备的呢?

S:现代戏里的女孩不好演。演不好会让大家觉得很作、不可爱,尤其女性观众对她不喜欢,觉得你怎么可以这样,大家觉得你一个男孩那么爱你,你就总耍他,一直纠缠一辈子,大家会容易不喜欢这个女孩子。我觉得马俐身上要有憨劲,魅劲,女神,女汉子,女神经,种种状态都能hold住。再加上马俐内心是一个不勇敢的人。这两个人都是不勇敢的,我们两个跟另外一对有鲜明的对比。我们两个人都是那种,一个是害怕表白,一个就是容易拒绝表白,也是由于内心这种不勇敢造成的,两个人是有人格缺陷的,所以这种人格缺陷其实在这样一个戏当中是挺难表现的。

讨厌虚情假意流于表面的爱情片

G:你已经很久没有演爱情喜剧这种类型的作品了,往前数要算是和徐峥合作的《爱情呼叫转移》,这会在塑造马俐之后在表演上有哪些新的启发?

S:有场业内观影人看完之后,说我这次是撒开了花的表演,但我觉得还没有完全撒开花。说实话从创作角度来讲,这个角色我没有觉得有那么大的难度。但是因为现代戏的人物,要演出他的丰富、层次、深刻是非常考验演员的。我是因为个性释然,我不喜欢肤浅的流于表面的作品。这几年我看到一些找我这样的剧本不是没有,这种所谓的商业片,这种有一些喜感、爱情、谈恋爱,我心目中的爱情戏不是那样,不是大家在那儿端个红酒杯,碰碰杯,搞一搞,随便说两句漂亮话或者怎么样,我觉得这太虚假,我觉得爱情不是那样,但我这次会被小文这个故事感动,我觉得他这个戏里情感浓度非常高,不是耍耍漂亮或者是那种市面上很多的爱情戏,我觉得这是小文他自己比较深刻、比较厉害的一个地方。

G:文章第一次当电影导演,在片场他自己表演示范的时候多么?

S:有一些他不太满意我演的戏,包括小包,包括亚文,包括焦俊艳,他都会去做做示范,因为他是演员,演员有一种对于角色的一种本能表现的欲望,也很正常。

第一次拍戏拼颜值

还真美出了风格

G:不仅仅是拍得美,你穿得也很美。

S:造型部是文章和几个造型师共同努力的,还是有点起范儿的。因为马俐是一个时尚买手,所以她的衣服要一看就是大牌,一看就很有范,品牌的力量我们是要相信的。我说挺逗的,我说我拍这么多年戏,因为我一直是一个非常专注于把我一切献给角色的人,我从来没有在戏里拼过颜值,我一直部是拼演技,这次觉得还真是挺谢谢小文,让我在戏里拼了一把颜值,我觉得挺难得的。

第5篇

从50年代起,红学界开始提出了《红楼梦》的“主线”,或称作“中心线索”的问题。1980年前后,围绕《红楼梦》主线问题,展开了热烈的争论。从那时到最近,不断有人对这一问题发表有卓见的文章。据笔者所见,迄今为止有关《红楼梦》主线的看法,大致可以归纳为三类:(一)“单线”、(二)“双线”、(三)“三线”。现分述如下。

“单线”。此种意见又可梳理为六种观点:

一、“宝黛钗爱情婚姻悲剧说”。此说提出最早。下举三家·①李希凡、蓝翎在《关于〈红楼梦〉的思想倾向问题》(《新建设》1955年4月号)中说:“《红楼梦》是以贾宝玉、林黛玉与薛宝钗的恋爱故事作为贯串全书的中心线索。”②舒芜同志在《“谁解其中味”—有关〈红楼梦〉的若干问题讨论》(《红楼梦学刊》1980年第1辑)中认为:“无论如何,宝、黛、钗之间的故事,才是《红楼梦》的主要故事,或者说,是贯串和联络千头万绪的一条主线,这是不可否认的。”③邓遂夫在《<红楼梦>主线管窥》(《红楼梦学刊》1982年第1辑)中指出:“这部作品的主线,正确表达,应该是宝黛钗的爱情和婚姻悲剧。”“作品中‘描写主人公具体活动的具有连续性的、贯穿全书的一个中心事件’,也不仅仅是宝玉、黛玉之间的爱情悲剧,还应包括与此紧密相连而不可分割的宝玉、宝钗之间的婚姻悲剧,实际上是相互交错地构成了一个统一的,更具典型意义的中心事件—宝黛钗三人的命运悲剧。”除以上三家外,诸如吴组缃《论贾宝玉典型形象》(《北京大学学报》1956年第4期)、北京大学中国古典文学组写的《<红楼梦>的思想和艺术》(《北京大学学报》1973年第3期)等文章也都持此观点。

二、“宝黛爱情悲剧说”。持此观点的文章最多。下举5家:①何其芳在《论红楼梦》(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9月版)中说:“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是《红楼梦》里面的中心故事,是贯穿全书的主要线索。”②李春祥在《<红楼梦>的主线与主题》(《开封师范学院学报》1979年第1期)中说:“从以上概括的情节线索中无可辩驳地说明,宝黛爱情婚姻悲剧决不是《红楼梦》的附属部分,而是贯穿全书的情节主线或中心情节。”③黄立新的文章题目就叫作《宝黛爱情故事应是<红楼梦>的主线》(《红楼梦学刊》1980年第4辑)。在该文中,他首先阐明什么是“主线”,及“主线”应具备的条件,然后指出,《红楼梦》“以宝黛爱情作为主线,是‘确切’的,符合实际情况的。”④何永康在《纲绳擎起,美目盼兮—<红楼梦>艺术结构小议》(《红楼梦学刊》1981年第4辑)中说:“贾宝玉和林黛玉的悲剧线索,……成功地负起了全书矛盾主线的使命。”⑤韩进廉在《衔山抱水建来精—<红楼梦>艺术结构试绎》(《红楼梦研究集刊》第10辑,1983年8月)中指出:“综合起来看,全书的结构主线应该是宝黛爱情悲剧。”除以上5家外,持此观点的文章还有:郭预衡《论宝、黛爱情悲剧的社会意义》(《北京师大学报》1963年第3期);张信生《<红楼梦>——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一面镜子》(吉林师大《读书与批判》1973年第1期);辽宁大学中文系青年教师进修班的文章《四大家族的衰亡史,地主阶级垂死的诊断书》(《辽宁大学学报》1973年第3期);冯宇《论宝黛爱情悲剧的社会意义—兼论<红楼梦>的主线》(《北方论丛》1979年第1期);胡念贻《谈<红缕梦>的艺术结构》(《红楼梦研究集刊》第1辑,1979年11月);张文潜、颜纯钧《试论<红楼梦>的爱情主线》(《福建师大学报》1980年第2期);邢治平《浅谈<红楼梦>的艺术结构》(《河南师大学报》1982年第5期);郭英德《佳作结构类夭成—<红楼梦>网状艺术构思的特征》(《红楼梦学刊》1991年第4辑)等。

三、“以贾府为代表的封建家族衰亡史说”。下举4家为例。①刘世德、邓绍基在《<红楼梦>的主题》(《文学评论》1963年第6期)中说:“曹雪芹在《红楼梦》全书内用荣国府、宁国府由盛而衰这样一根基本线索把许多大大小小的情节贯串起来。”②程鹏在《人物千姿百态,意境气象万千—漫谈曹雪芹刻画贾府外围人物的艺术特色》(《红楼梦研究集刊》第1辑,1979年11月)中说:“《红楼梦》全书的主线,是以贾府为代表的封建家族由鼎盛走向崩溃的衰亡史。”③孙逊在《以贾府为代表的封建家族衰亡史—谈<红楼梦>的主题与主线》(《红楼梦研究集刊》第5辑,1980年11月)中说:“我们看《红楼梦》的精心艺木构思,可以看到它在结构上的这样一个显著特点:即以贾府荣枯盛衰作为统括全书的一个总的脉络。”“贯串小说全部情节和人物的,是以贾府为代表的封建家族衰亡史这条主线。”④曾扬华在《<红楼梦>艺术结构试探》(《红楼梦新论》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中提出:“从《红楼梦》全书所反映的内容来看,足以担当得这付担子,成为全书主线的,就只有贾府由盛到衰的过程,因为只有这个过程才能容纳得了书中已写的一切人物和事件。”除以上4家外,持“衰亡史说”的文章还有:石一歌《<红楼梦>不是爱情小说—略谈<红楼梦>的主题》(《学习与批判》1973年第4期);王一纲《从第四回看<红楼梦>》(《红楼梦学刊》1980年第3辑);张春树《<红楼梦>结构简论》(《红楼梦学刊》1981年第3辑);王西彦《大波与潜流—关于<红楼梦>的艺术结构的笔记》(《我读红楼梦》天津人民出版社,1982年1月版)等。

四、“贾宝玉叛逆道路说”。①张锦池力主此说。他在《试论<红楼梦>的主线》(《哈尔滨师院学报》1978年第3期)中说:“围绕着贾宝玉叛逆性格的形成和发展而展开的叛逆与反叛逆的斗争,构成了贯穿全书的主要线索。”他又在《也谈<红楼梦>的主线》(《红楼梦学刊》1979年第1辑)中说:“一部《红楼梦》是以贾宝玉叛逆性格的形成和发展为中心,以贾宝玉和贾政等人在人生道路问题上的叛逆和反叛逆为主线,以四大家族衰败为结局,全面地批判了封建社会……。”张锦池先生还在《借得山川秀添来景物新—<红楼梦>主线与明清小说传奇结构形态》(《红楼梦学刊》1992年第1辑)中说:"《红楼梦》本名《石头记》。正像‘桃花扇’是《桃花扇》不容置疑的主线一样,《石头记》不容置疑的主线当是‘通灵玉’……《红楼梦》以‘通灵玉’为主线,实际上也就是以贾宝玉为主线。”②马国权先生也是力主“叛逆道路说”的。他在《灰蛇伏线,终有迹象可寻—从四次大的矛盾冲突看<红楼梦>的情节主线》(《沈阳师院学报》1981年第1期)中说:“笔者认为。反映在宝玉和贾政之间的叛逆与卫道的斗争是小说的情节主线。”③鲁云涛在《也论<红楼梦>的主旨》(《西南民族学院学报》1985年第2期)中说:“《红楼梦》的主线,与其说是宝、黛、钗的爱情纠葛,毋宁说是宝玉的成长和生活道路。后者同《红楼梦》里的各种生活、事件、人物的联系更直接更密切,这条线索才是真正贯彻了作品的整个始终。”④余致君在《<红楼梦>结构论》(《红楼》1990年第3期)中指出:《红楼梦》“是‘石头’的自传。顽石投胎为贾宝玉,因此,本书就是贾宝玉的传记。贾宝玉的成长与成熟就是本书的主线。”除以上4家外,主此说的还有王景霓等3人合写的《试谈<红楼梦>的主线》(见《延边大学学报》1974年第1期),韩黎范的《略论<红楼梦>艺术结构的总纲》(《红楼梦学刊》1981年第4辑)等文章。

五、“四大家族的衰亡过程说”。①洪广思在《阶级斗争的形象历史—评<红楼梦>》(人民文学出版社,1974年10月版)中说:“作者选择贾、史、王、薛这样的四大家族,以它们的盛衰为主线展示封建社会错综复杂的阶级斗争,是有深刻的典型意义的。”该文还批评了“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是‘贯穿全书的主要线索’”的观点。②柏青《封建家族的兴衰—谈<红楼梦>的主线》(《北京大学学报》1975年第3期)也指出:“宝黛的叛逆悲剧(包括爱情悲剧),在全书中无疑是一个很重要的线索。……但是,宝黛的叛逆,并不是《红楼梦》的基本线索或主线,它只是从一个方面来呈示四大家族的兴衰。四大家族由盛到衰的发展过程,才是《红楼梦》的基本线索或主线。”

六、“爱情关系的复合情节体是主线说”。主此说的姜耕玉先生在《草蛇灰线,空谷传声—<红楼梦>情节的艺术特色兼论情节主题》(《红楼梦学刊》1983年第3辑)中说,“贾宝玉与金陵十二钗的关系,特别是与林黛玉、薛宝钗的爱情关系的复合情节体,应该是《红楼梦》‘拽之通体俱动’的‘主体线索’。”

双线。此又可分为两类:一是认为《红楼梦》的主线是两条,它们之间是并列或交叉关系,没有主从关系。二是认为《红楼梦》有两条线索,但它们不是并列关系,而是一主一副或一明一暗。

一、认为两条主线是并列或交叉关系者又有4种不同意见。

1、“宝黛爱情和贾府衰败两条主线说”。下举3家:①北京大学中文系55级编写的《中国文学史》(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版,第130页)说:“贾宝玉和林黛玉的恋爱是在现实生活中成长和发展的,其性格也是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逐渐形成和发展的。因此,全书也明显地贯穿着两条线索:宝、黛的恋爱和贾府的盛衰。前者是日趋更高更美,后者日趋崩渍瓦解。”②刘建军在《<红楼梦>的现实主义悲剧结构》(《西北大学学报》1983年第1期)中说:“宝黛的爱情悲剧和贾府的日趋衰败,是长篇小说《红楼梦》的两条主要情节线索。”③郝炘在《<石头记>的主题思想究竟是什么?》(《红楼梦学刊》1983年第4辑)中说:“从《石头记》的情节安排看有两条线索:一条是贾府由荣变枯,由盛到衰的发展;一条是宝玉和黛玉的爱情悲剧。这两条线索原是并行不悖,互为因果的。”

2、“宝黛钗爱情婚姻悲剧和家族衰亡两条主线说”。下举4家:①蒋和森在《<红楼梦>的艺术特色和成就》(《红楼梦研究集刊》第1辑,1979年11月)中说:“《红楼梦》在艺术上是采取的多线条结构。它以贾宝玉作为全书的主人公,并以主人公的爱情婚姻悲剧作为贯穿全书的情节故事。但是,整个小说并不是仅仅沿着这条线索发展;还描写以贾府为代表的封建四大家族的衰亡过程,其中又集中描写荣国府。不妨说,这也是贯串全书的一条线索。”②王启忠在《试论<红楼梦》的艺术结构》(《红楼梦学刊》1981年第1辑)中说:“《红楼梦》中的家庭衰亡和爱情与婚姻悲剧两大主线便是全书的中心事件。”③刘生良在《简论<红楼梦>的主线》(《红楼梦学刊》1983年第4辑)中说:“笔者认为《红楼梦》是两条主线。两条主线是:一,贾府由盛到衰的演变过程;二,贾宝玉与林黛玉和薛宝钗的爱情、婚姻悲剧。”④李兴汉在《<红楼梦>结构线索新探》(《河南财经学院学报》1985年第3期)中说:“笔者同意《红楼梦》有两条线索的基本观点”,“我认为两条线索,一条应是贾宝玉的爱情婚姻悲剧—‘木石前盟’和‘金玉良缘’两个悲剧,一条应是贾府没落衰败的过程。”“它们各有自己的完整的发展过程,只有交叉关系,没有从属关系。”除以上4家,同意此说的主要文章还有蓉生的《试论<红楼梦>的结构》(《红楼梦学刊》1992年第3辑)等。

3、“顽石下凡历世和神瑛、绛珠及作‘陪’的女冤家下凡历世两条线索说”。徐子余先生在《<红楼梦>主题论议》(《红楼梦学刊》1992年第4辑)中说:“在《红楼梦》中有顽石下凡历世和神瑛、绛珠及作‘陪’的女冤家下凡历世两条线索。”“再就这两条线索的关系来说,石兄下凡经历的‘离合悲欢’,一方面是他的俗身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离合悲欢’,另一方面是与作‘陪’的女冤家的俗身的离合悲欢。所以,在《红梦楼》的结构上,宝黛爱情故事与作‘陪’的女冤家下凡历世的故事占有同等重要的地位。”

4、“贾宝玉人物情节线与王熙凤人物情节线说”。主此说的杜景华先生在《王熙凤与<红楼梦>的艺术结构》(《文史哲》1982年第1期)中说:“《红楼梦》不再属于说话的艺术,它是依照生活本身的逻辑,以宝、黛、钗爱情与婚姻悲剧及王熙凤理家的悲剧这两个主干线索、牵动着作者描绘的广阔的生活面,平行地向前发展着。”杜先生在《论<红楼梦>的结构线》(《红楼梦学刊》1993年第4辑)中,对他的观点又作了进一步阐述:“一部长篇小说有两条平行的结构主线,不仅有前例,而且也得到了论家的认可,”“贾宝玉人物情节线与王熙凤人物情节线二者为小说结构主线,其它为暗线或支线,至于宝、黛爱情婚姻悲剧故事,……如果我们不将它与贾宝玉情节线归在一起,它只能被认为是主统之外的一条支线。”

二、认为两条线索不是并列关系,而是一主一副或一明一暗者有6种意见。

1、“宝黛爱情悲剧是主线,家族衰败过程是副线说”。主此说者主要有3家:①冷宴明在《略论<红楼梦>的结构艺术》(《青海师院学报》1981年第1期)中说:“与所反映的广阔的生活面相适应,《红楼梦》故事情节的展开,采取了多线推进的方法。贯穿全书的线索有两条:一条是宝黛的爱情悲剧,这是一条主线;另一条是贾府衰败过程中发生的各类事件,这是一条副线。”②薛瑞生在《佳作结构类天成—论<红楼梦>的结构艺术》(《文艺研究》1982年第3期)中说:“《红楼梦》是以宝黛爱情为主线,以四大家族尤其是贾府的盛衰为副线的。以这两条线索为经纬,形成了许多网眼,然后盘根错节,在极其广阔的生活场景上,勾画出了封建社会鲜明的艺术图画。”③赵秉文在《简论<红楼梦>前五回的整体作用—兼评第四回是全书的总纲》(《红楼梦学刊》1988年第3辑)中说:“《红楼梦》的中心故事和结构主线到底是什么,这在目前还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比较一致的看法,一是宝黛爱情中心说,二是四大家族兴亡说。而笔者倾向于把二者结合起来,以宝玉的爱情为结构主线,以贾府的兴亡为副线。”

2、“宝黛钗爱情婚姻悲剧是主线,贾府衰亡过程是副线说”。张松泉在《<红楼梦>与长篇小说美学问题》(《北方论丛》1980年第6期)中说;“《红楼梦》以宝黛钗的爱情与婚姻关系的矛盾纠葛为主线,在艺术表现上处理为‘明线’,以贾府由盛而衰的没落过程为副线,在艺术表现上处理为‘暗线’,全书以明暗交织,主副交叉的推进方式,构成贯穿全书、平行发展的情节线索,显示出《红楼梦》悲剧结构的多样统一的特征。”

3、“王熙凤理家过程为主线,宝、黛爱情为副线说”。何宁先生在《论<红楼梦>的主线》(《红楼梦学刊》1983年第4辑)中说:“我认为以王熙凤为主人公,通过王熙凤在管理荣国府过程中和赵姨娘、邢夫人、贾琏三组矛盾,使王熙凤由威重令行到心劳日拙到积劳以死,从而表现了这个家族的衰败,这才是《红楼梦》的主线。”“至于宝、黛爱情这根线,那是一根副线。”

4、“宝黛钗爱情婚姻悲剧是主线,其他少女的爱情婚姻悲剧是副线说”。翁柏年在《论<红楼梦>的爱情主题及其情节结构》(《社会科学》(兰州)1984年第3期)中说:“一、《红楼梦》的主人公就是贾宝玉、林黛玉和薛宝钗。二、《红楼梦》围绕这三个人物的爱情婚姻悲剧,具有一条脉络清晰,贯穿始终的情节线索,这就是全书中唯一的主线。……五、大观园中其他少女的爱情婚姻悲剧,是为了供托主线,加强主题的政治意义而谈的。如称之为‘副线’,亦无不可。”

5、“宝黛爱情悲剧和大观园女儿的悲剧故事为主线,贾府的衰亡为副线说”。白盾在《“诗”与“史”的交融—论〈红楼梦〉的艺术构思与创作目的》(《红楼梦新评》,上海文艺出版社,1986年1月版)中说:“所以,《红楼梦》的构思也就显出了这样一个迹象:即是他将宝、黛爱情悲剧和大观园的悲剧故事置于最中心的地位,作为情节发展的主线处理:将最主要的篇幅献给了这些‘原应叹息’(元、应、探、惜的谐音)和真应怜(甄英莲谐音)的不幸的女儿们。与此同时,他将贾府的树倒猴散,一败涂地的故事,则作为宝黛爱情悲剧和大观园女儿们的悲剧故事发生的背景,置于次要的地位,当作情节发展的副线处理。”

6“宝黛钗爱情婚姻悲剧是明线,暗线可能是宝玉的人生道路说”。刘敬圻在《红楼梦》主题多义性论纲》(《红楼梦学刊》1986年第4辑)中说:“这部大书也存在着一明一暗两条主线。明线,无疑是宝黛钗爱情婚姻悲剧;暗线却不一定只是归纺为贾府的衰亡历史。”“就一般而论,在这一大作品中,男主人公的人生道路和个人命问题,往往构成那条潜在的、深层次的、与作品主题有着更密切关系的暗线,《红楼梦》似乎也正是这样。”

“三线”。即认为《红楼梦》的主要线索是三条。此观点主要有3家各不相同的意见。

一、“王熙凤的权势地位变化,众多女儿们的命运和贾宝玉的叛逆性格的发展”三条线。丁淦在《<红楼梦>的三线结构和三重旨意》(《红楼梦学刊》1983年第2辑)中说:“《红楼梦》全书的人物、事件、情节、命意如此纷繁复杂而又条理井然,方寸不乱,原因在于它们很明显地由三条大线索成麻花形交织串连组成。一即:以封建皇朝衰败为表,封建家族衰败为里,王熙凤的权势地位变化为标志的发展线索;以宝黛爱情为中心,金陵十二钗为主体,众多女儿们的命运为背景的发展线索;和贾玉玉的‘补天—济人’为核心的叛逆性格或叛逆事业的发展线索,将全书诸多头绪编串成一个宏伟的整体。”“这三条线索紧紧绾联、相互交叉、此起彼落、时明时暗,因此孰为明线,孰为暗线,很难一概而论。”

二、“宝黛爱情悲剧、大观园女儿的悲剧和贾府败亡悲剧”三条情节线。白盾在《<红楼梦>的审美序列与主题的界定》(《济宁师专学报》1988年第1期)中说:“宝黛爱情悲剧、大观园女儿的悲剧与贾府败亡悲剧的三重题材所构成的三条情节线相互交织,相互渗透,形成的网状结构显示了全方位、多功能、多层次的综合审美效应。”

第6篇

蝴蝶风筝的寓意是幸福、爱情的象征,能给人以鼓舞、陶醉和向往。中国传统文学常把双飞的蝴蝶作为自由恋爱的象征,这表明的人们对自由爱情的向往与追求。

蝴蝶忠于情侣,一生只有一个伴侣,是昆虫界忠贞的代表之一,蝴蝶被人们视为吉祥美好的象征,如恋花的蝴蝶常被用于寓意甜美的爱情和美满的婚姻,表现的人类对至善至美的追求。

(来源:文章屋网 )

第7篇

《举重妖精金福珠》在百度影音或者是优酷、腾讯进行搜索,都可以观看。《举重妖精金福珠》是一部韩国电视剧。从热播开始就一直受到观众的喜爱,如果你是这些app的会员,那么可以免广告,如果没有会员,那么需要等一分钟广告。其实这部电视剧各大网站都在热映,口碑还是不错的,毕竟很多观众都非常喜欢。

这部电视剧讲的是大学生的故事。金福珠21岁,是体育大学举重部的一名学生。说到这里真的很羡慕女生能去练习举重,非常不容易。金福珠是一个非常阳光积极努力的女孩子,她总是朝着自己的梦想去努力。他的外表很大方,虽然不是非常亮丽,但是性格非常的直爽,有一颗柔软的玻璃心,并且他也非常的善良。善良的人一定会交好运,遇到什么事情都会顺顺利利的。

同在一所大学,他与自己同校的游泳部男同学郑俊亨相识了。郑俊弘是一个不太走运的游泳选手,一直都没有参加过大的比赛,也没有得到过奖项。但是两个人相识就是缘分,并且展开了一段非常浪漫的爱情故事。我们在看韩国电视剧的时候,其实很多都是讲述爱情故事,例如天堂的阶梯这部电视剧以前看哭了很多人,但今天所讲述的《举重妖精金福珠》是一部比较浪漫开心的爱情故事。相信这也是大家所期望的。

其实浪漫的爱情是美好的,我们不要一味沉迷于那些哭哭啼啼的爱情故事。的确那些非常的感人,并且让我们有些难忘,有些人反复的去观看。但是像这一类比较阳光的爱情故事,能够让我们的心灵更加开阔,让我们更加的向往爱情。每个人的爱情故事都是不同的,有些人会很顺利,有些人会很曲折,但是风雨过后终可见彩虹,一定要对自己有信心,对爱情有信心。

(来源:文章屋网 )

第8篇

因为首部自导自演的电视剧《小爸爸》上星开播,导演文章以几乎史无前例的响应度,配合着片方的宣传。可是即使这样,办公室的门口仍然有记者在抱怨,文章用单词来回答他们的问题:“你想通过那一对恋人传达什么?”文章停顿了五秒说:“温暖。”这位记者说,这和微博上活跃到有些二逼的文章,完全就不是一个人。

这当然。文章从来就不是微博上那个人,他的“精分”体现在对自己有明确的规划,每一步都没有浪费,在这个行当里走了最少的弯路。成家很早、很快生女、尝试编剧、自导自演、如今又将添子,以不到30岁的年龄做到这些,文章始终用一种非常精分有效的方式生活在这个行当里。这部他又做导演又做主演,马伊琍又做主演又做制片的电视剧,就是“精分”的文章团队能拿出来的、最有把握不赔钱的尝试。剧里的各位主要人物,都是夫妻二人的各种关系户——小孩儿找的是和马伊琍合作过《风和日丽》的小孩儿,女朋友是《失恋33天》里那个河南拜金女,文章非常看重的、另一条情感线的那对小情侣,都是文章多年的圈中好友,当年在拍《奋斗》的时候救济过他方便面的人。

当电视剧记者还无法相信,文章悄声进入一线团队之时,他的片酬已经飙升到70万元一集。当年的张嘉译和现在的吴秀波,虽然也不输这个价格,但毕竟都是大叔。文章出道的年份,却是掰着手指都能算得出。如今他已不再靠拿片酬赚钱,而是自己出品,从整部电视剧的盈利情况计算收益了。仅仅是几部踩在时代点子上的电视剧,和《失恋33天》超高票房的电影,再加上和周星驰合作镀了金边,文章就成了电视圈里最年轻的一线男星。

一张很长的会议桌,导演文章坐在最前面的主要位置上——如果跳出这间办公室来看,你会更加感慨文章的地位,已经是怎样的了——他隔壁的办公室,就是滕华涛的,滕华涛,电视剧行当里的老导演了;他紧邻的办公楼,就是鑫宝源的办公地,鑫宝源的老板赵宝刚,《奋斗》的导演。七年前拍摄《奋斗》时,所有人的目光都在马伊琍和佟大为身上,谁知道如今最赚钱的,是当年的小演员文章。

当年还发生过这样一件事,《奋斗》大红时,所有人都围着马伊琍做采访,可是却鲜有人注意,马伊琍接受采访时,总有一个人搬着把椅子坐在旁边,特别仔细地听,特别认真地学,这个人当然就是文章——不过所有的影像都没留下这段故事,因为当年,没有人读出这个旁听者存在的意义。 女儿长大了,会叮嘱爸爸照顾好妈妈 《小爸爸》夫妻档如何分账?

“都是马伊的”

南都娱乐周刊:为什么要让马伊琍来演这个空姐地勤的角色呢,是因为有一段时间不想出演别的电视剧吗?

文章:没有,我求着她演呢,我说,你帮帮我呗。

南都娱乐周刊:那你们是如何给自己算片酬的呢?

文章:我们少量,少量,很少。

南都娱乐周刊:多少是少呢?69万一集?

文章:没有,没有,没有。

南都娱乐周刊:那有多少?

文章:没多少钱,特别正常的,因为这都是……我希望还是用有限的投资拍好戏,重点放在制作上面。

南都娱乐周刊:那整个片子大概投资多少?

文章: 4000万多到5000万吧。

南都娱乐周刊:那植入广告加上后期的卖片,成本收回的状况怎样?

文章:都不知道。他问我,我就知道一个是优酷卖了100万,是因为我当时做了一个会,其他的我都不知道。

南都娱乐周刊:5000万的投资是花在哪里比较多?

文章:我们北京、云南、美国三地拍摄。预告片的美国部分,是我只拍了一个月剪出来的,我那时候还没去美国,美国的部分,就差不多有6集到7集戏。

南都娱乐周刊:那你和马伊琍是如何分账的呢?

文章:都是她的,都是她的。

南都娱乐周刊:哎,看到你在剧中给儿子喝啤酒,你自己当爸爸有那么不靠谱吗?

文章:这个戏跟我完全不一样。一点关系都没有。

南都娱乐周刊:你好像跟男二号(演员刘欢)认识很多年是吧?

文章:我们认识11年了,我拍一个戏。他身上有很多特质是我特别喜欢的。

南都娱乐周刊:比如说?

文章:不像演员。

南都娱乐周刊:那他在剧中是负责哪一部分剧情?

文章:爱情。

南都娱乐周刊:《小爸爸》如果好像大肆突出爱情这个主题的话,稍微有点乱吧?

文章:我没有大肆突出爱情。

南都娱乐周刊:您都花了100万拍他们的婚礼了。

文章:爱情,可以有。

南都娱乐周刊:但是《小爸爸》卖的就是爸爸和儿子嘛。

文章:那你通篇这样也很奇怪。

还期待某种不一样的爱情?

“我还是喜欢爱情至上”

南都娱乐周刊:记得之前《西游》的时候你说过,周星驰会在片场给演员示范,你自己当了导演也会这么做吗?

文章:我会,我会。

南都娱乐周刊:可这样,做演员的不会讨厌你吗?

文章:不会吧?首先啊,他是这部戏的导演,他对于这部戏的方向和他对于这部戏的风格把握,建定了一套信念。我们是要完成他的风格和要求,而且是周星驰的,对吗?那我们在拍这部戏里头,是拍他的戏,你要去完成这样的表演的时候,谁会(抵触)啊?你不让人家示范,你演得不好就是不好。只有碰到说,这个导演和你从艺术创作理念,从根本上就有分歧,你才会抵触。《小爸爸》里有一场求婚的戏,刘欢特别正常地演完,但我就觉得不好玩,因为我写那个台词的时候,不是那么想的。当时其实他很排斥我的那种表演方式,但是他演完了之后现场没什么反应,而按照我那种演完以后,全现场就哈哈大笑。后面还有一场我跟他说,要你像我那么演,我觉得会把他们都哭死,结果他像我那么演,把推轨道的都推哭了。一个推轨道的,实在推不动了,冲出去,哭得稀里哗啦的。

南都娱乐周刊:你好像特别喜欢他们之间的爱情?

文章:我特别喜欢。

南都娱乐周刊:为什么?

文章:我看这么多戏,我就还是喜欢爱情至上那种特别美好的东西。我喜欢的东西是呈现出温暖,是温暖。

南都娱乐周刊:你喜欢残缺的美?就一定要人死了,然后就更悲壮,更美?

文章:怎么说呢,我觉得爱情本身就是特别悲壮的。其实我特别满意这两个演员,所有的人跟我说这两个演员的戏份太重,当时我就说,我告诉你因为这两个演员值得这样的戏份,这两个演员驾驭得好这样的戏份。观众一定会受用,你相信我。

南都娱乐周刊:在整个剧里的爱情线上,你都倾向于美好的、义无反顾的最后还很悲剧的爱情,这是不是也是因为现实中你很早就结婚生子,所以对爱情的其他想象需要在剧中实现?

文章:首先这是一个喜剧啊。我觉得我对于一个戏剧还是喜欢迭宕起伏,我喜欢所有的情感的不同时候,会有爱情走到亲情,再走回爱情,这个,也有友情。友情怎么转变,就是暗恋的故事怎么变成爱情。所有的情感我都喜欢,只要是情感。不管是凄美的,还是壮烈的,只要是情感式的,我都愿意去挖掘。所以我个人对自己这一次的这个设计还是非常满意的,所以我一直坚持,一定要保留这个戏。

南都娱乐周刊:你用这两个跟你相熟的演员,是不是因为你年轻窘迫时他们伸出援手?

文章:对,很穷,然后我也不太跟人开口,那个时候有发点薪水,然后就希望将来有钱请马伊琍吃顿好的,然后买方便面自己吃,因为方便面,大家都知道,方便嘛!所以他们就给我买了好几箱方便面放家里。(他们对你真好,就给你买方便面)因为他们给钱我不要,也不能老买各种鸡鸭弄,我也不会弄。其实买方便面对我来说,是我能接受的,如果它是高于方便面的很多东西,我就不能接受了。

南都娱乐周刊:那时候是不是有过承诺说,我有一天赚钱了,一定请你们吃什么方便面都行?(文章:没有)或者是说如果有一天你当导演或者在这一行发迹了,一定回报大恩大德?

文章:不是,这个戏我觉得每个人我都是量身定做的。没有在演员方面就是有过特别大的波动啊、选择啊,除了一些戏份不多的演员。 1 一个当导演,一个当制片,在片场挺像模像样。

2 这对夫妻,在《小爸爸》里从一见就吵到后来竟成情侣。 女儿成长,当爸的惊呆了

“麻烦你照顾好妈妈,拜托了”

南都娱乐周刊:我看剧中的小孩英文真还不错,爱马的英文好吗?

文章:特别棒,比我棒。

南都娱乐周刊:所以不是像剧里说,I,am,not,your,father。

文章:我个人的英文水平其实还不错,基本交流没问题。

南都娱乐周刊:她会现在成长到有主见说,我们谈谈爸爸之类的?

文章:她会,比如这一次,我和她妈妈出门要去工作了,要去一段时间,她会站在门口,爸爸我要抱一下,抱一下,然后趴在我耳朵边上说,麻烦你照顾好妈妈,拜托了。

南都娱乐周刊:你和马伊琍……当时……

文章:惊呆了!而且她很清楚地明白现在我和太太的关系,爸爸可以照顾妈妈,然后爸爸一定要有这个责任,照顾好妈妈以及照顾好我们,比如出门开车,开得有点快,她就会说“请你放慢速度”!

南都娱乐周刊:你有讨厌她某一方面,比如说从幼儿园学来的某一些很功利的话呀,或者教小朋友说“创新是北京精神的核心”。

文章:她没有。(工作人员:她是一个非常有主见的小孩)她应该是一个很有思想的小孩。

南都娱乐周刊:怎么个有思想法,比如说呢?

文章:她是一个,她是一个特别特别温顺的小孩,是一个让我时时刻刻有惊喜的小姑娘。比如说她强烈地想要学习画画啊,想去学习钢琴,想去这样那样。但我们的方式就是,学画画啊,学钢琴啊,很累啊,不要学,这个东西很累啊。她说我还是想学。我说你千万别到时侯说很累,爸爸花那么多钱,爸爸风吹日晒赚点钱不容易啊,我就说,你还是再想一想。过两天,她还是说想学。(你是故意这么做的?)对,我就说,虽说公主都会弹钢琴,虽说公主都会跳舞,但是你都不努力,做不了公主。你就玩吧!每天就自己玩,挺好!

第9篇

言之凿凿,掷地有声,但当时还以为陈村虚张声势——真到困在轮椅的那一天,不依不饶可以,尖酸刻薄也可以,唯独春心怕只是隔夜的美梦,再不能荡漾了。然而,读了陈希米的《让“死”活下去》,才知道陈村底气十足是有根据的,原来身在轮椅并不等于春心泯灭,照样能春心萌动,生气勃勃,万物生长,而且还地老天荒,弥久而不衰。

对陈希米知之甚少。知道她是史铁生妻子,大学读的数学,腿残疾,走路拄拐杖。后来又在陈村的文章中知道,她是上海人,喜欢笑,笑起来很灿烂,被陈村形容为“天使的笑容”。

当年杂志社编辑向史铁生组稿,电话打到他家,接电话的无一例外总是陈希米,她要为史铁生挡驾,对求稿若渴的编辑说,铁生正在休息或刚出去,有什么事可跟她说。也难为了她,铁生本来产量就不算很高,而向他组稿的报刊却不计其数,编辑又大多不甘心被轻易打发,一个个软磨硬泡,不达目的誓不罢休。于是她只有不断赔不是说好话,小着心地等对方先挂了电话她再挂。可以想象那“天使的笑容”背后有多少无奈。

要是当年那些编辑看到她现在写的《让“死”活下去》,必定悔死,恨没在当时转而向她索稿,我甚至不认为这是退而求其次。一个学数学的女子,不经意间向世人泄露的一点才情,却横空出世一般,一下子把人们镇住了。显然,她值得文学编辑们围追堵截,就像当年围追堵截她丈夫的文章一样。

《让“死”活下去》写她失去了史铁生后的沉痛和虚空,以及在绝境中的凤凰涅槃。这过程让她对生死、爱情、友谊、灵魂、孤独、永恒等有了许许多多的新的感悟。这样的感悟她足足写了八万字,没有莫言式的故事,甚至没有一个完整的情节,有的只是一些细节,是她哲理性的思索,是她向虚无的发问,是她的自言自语、内心独白。换个人写,这一类的文章要么枯燥乏味,难以下咽;要么只是悲情,换取人们的一掬之泪。她却胜在强大的内涵,而所有这些又都包裹在她才情横溢的文字里,让人感同身受,跟随她对人生的思索而对世界有了新的认识。我几度掩卷沉思,几度泪水打转,几度拍案叫好,几度忍不住想问:这样有深度有灵性的作家在中国有几个?

要是史铁生活着,她这样的文字是要被人怀疑有史铁生在操刀。那沉甸甸的思索和内敛的发问,不动声色中的诙谐……从中,人们隐隐约约地读到了史铁生的身影。难怪有人说,陈希米的文章闪耀着与史铁生文字一样的血脉和光泽。她的文字让史铁生又一次复活,仿佛铁生就隐身在她的身体里,他们合二为一,共同演绎着“让‘死’活下去”的人间奇迹——原来“死”是真的可以活下去的。

前不久看到一则消息,说科学发展到今天,我们已经由看得见的物质研究到了看不见的原子、质子、夸克到中微子。现在又发现了比中微子更小物质——超弦。科学家说,人类的灵魂就是一种超弦。据说,现在世界各地都有了研究灵魂的实验机构,致力于研究灵魂的存在。

我是科盲,不辨真伪,但我宁可相信真有一种叫做灵魂的超弦的存在,有灵魂才有永恒,才有天长地久。当年看《人鬼情未了》,化作了鬼的山姆与莫莉的爱情让人感动至极,只可惜最后山姆还是要去所谓的天堂报到,还是要和爱人莫莉分手。他们分手吻别的一幕好让人揪心,真希望山姆就人形鬼体永留人间,陪莫莉慢慢老去。想必那时科学还不发达,还没发现超弦,山姆也就留不下来了。

如今铁生是留下了,只是他比较低调,没有现身,但他清清楚楚地存在着,他就在陈希米的身体里。

但我相信不是所有的人,所有的夫妻都能人鬼(或者称灵魂)情深,地老天荒的。前提是爱得有足够的深,拿我们常说的一句话就是爱得死去活来。那种貌合神离、同床异梦、若即若离的夫妻怕是只能望而止步,等待下一个轮回的重组了。还有所谓的“没有爱情有亲情”的夫妻,应该也在淘汰之列。

既然死去活来,必定心旌摇曳,柔情似水,也就是陈村所说的“春心荡漾”。

“一个瘫痪的男人,对他心爱的女人并且爱慕他的女人说,如果你确定不是爱情,就请离开,再痛苦也是我自己的事;如果确定是爱情,就必须留下和我在一起(决不要跟那些俗人一样)。”想必这话就是当年史铁生对陈希米言明在先的,表明他的婚姻不需要怜悯,不需要同情,也不需要只是因为仰慕,他需要的是真真切切的爱,那爱就是男女之爱,是春心荡漾的结合,而不是其它什么爱所能替代的。

“即使他(她)高位截瘫,你也可能对他(她)有对一个健康的男人或女人一样的欲望,反过来,高位截瘫者,对男人或女人也一样有,有亲吻和抚摸的欲望,有的欲望……”

陈希米的这些话让我们窥视了轮椅上爱情的内涵,也让我们读懂了“春心荡漾”的真正含义——那么热烈,充满生机,又那么圣洁,超凡脱俗!

第10篇

海豚吊坠的含义是代表互相爱慕对方,象征至死不渝的爱情。

海豚代表爱的意思,海豚是爱情的守护神。传说,只要对着海豚诚心祈祷,期待的爱情就会成真。海豚的铜戒更能守护一对恋人,直到生生世世。

补充:海豚,属哺乳纲、鲸目、齿鲸亚目,海豚科,通称海豚,共有近62种,分布于世界各大洋。是与鲸鱼和鼠海豚密切相关的水生哺乳动物,大约于1000万年前的中新世进化而成。海豚一般嘴尖,上下颌各有约101颗尖细的牙齿,主要以小鱼、乌贼、虾、蟹为食。海豚喜欢过集体生活,少则几头,多则几百头。中国沿海已知有18种海豚。海豚有着看起来友善的形态和爱嬉闹性格,在人类文化中一向十分受欢迎。

(来源:文章屋网 )

第11篇

朵兰茜,是晋江文学城的签约网络小说女。她的夜晚是幻想丰富的自由撰稿人,钟情于风雨过后见彩虹的真挚爱情,坚信有耕耘便有收获,事业如此,爱情更是如此。其主要代表小说集有:

《狼情妾意》,是连载于晋江文学城的一本言情类小说。《爱已过界》,是2012年1月1日由朝华出版社出版的图书。《轻微疯狂》,是连载于晋江文学城的一本言情类小说。

(来源:文章屋网 )

第12篇

如果在北京拥有爱情,大冬天去什刹海滑冰,看俩人追跑打闹小脸红扑扑的。

那地方除了挨冻没任何意思。

如果在北京拥有爱情,夜晚在后海找个酒吧,上小二楼听着驻唱歌手唱着苦情歌,我们默默地看着月亮和四合院那些瓦片。

这地方都是劈腿的,没有谈恋爱的。

如果在北京拥有爱情,那么,我们一定要一起去天安门广场刷夜看一次升国旗。

看升国旗的情侣,基本都是在外地拥有爱情。

如果在北京拥有爱情,半夜跑北新桥去簋街,要一大盘麻小三五瓶啤酒看谁吃得快,辣得不行。

那地方不是辣得不行,而是吃完后会拉得不行。对了,大部分的店会在你在门外寒风中等三个小时位子的时候,无限量提供瓜子给你嗑。

如果在北京拥有爱情,最惬意的还是伴着凉风在北海里划船。

小青年在这儿划船吹一下午凉风,之后一个礼拜就得喝西北风了。

如果在北京拥有爱情,一清早就跑到天坛公园的长廊里等着唱戏的老大爷,很专业地陶醉一上午。

让人家陪你坚持听一上午那个戏,估计听完得分手。

如果在北京拥有爱情,在国家图书馆里你聚精会神地看书,然后我装睡聚精会神地看你。感觉时间可以过得慢些,再慢些。

在国图看书的,大部分都在准备公共英语三级之类的考试,自己都很难聚精会神。

如果在北京拥有爱情,去朝阳公园玩那个升降伞,升到最高点看你家在哪儿我家在哪儿然后以后我们家在哪儿。

朝阳公园只有两个功能:一是约架;二是搞基。

如果在北京拥有爱情,开车去香山,住个一夜两夜,这样每天的事情就是到鬼见愁看日出日落,我们喝茶笑看太阳也熄灭。

香山上唯一能看到日出日落的房子是故居。

如果在北京拥有爱情,那么,我们一定要在深秋去香山看枫叶。

深秋不能去,路上很堵的,等赶到地方就冬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