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爱情经典话语

爱情经典话语

时间:2023-05-29 17:38:08

爱情经典话语

第1篇

1、爱情使人忘记时间,时间也使人忘记爱情。

2、为什么要那么痛苦地忘记一个人,时间自然会使你忘记。如果时间不可以让你忘记不应该记住的人,我们失去的岁月又有甚么意义?

3、世上最凄绝的距离是两个人本来距离很远,互不相识,忽然有一天,他们相识,相爱,距离变得很近。然后有一天,不再相爱了,本来很近的两个人,变得很远,甚至比以前更远。

4、只想找一个在我失意时可以承受我的眼泪;在我快乐时,可以让我咬一口的肩膊。

5、孤单不是与生俱来,而是由你爱上一个人的那一刻开始。

6、太爱一个人,你会太在乎他跟谁一起,心里是否有你;太爱一个人,会被他牵着鼻子走,完全不能自己;太爱一个人,会无原则地忍受他,慢慢他习惯被纵容;太爱一个人,他会习惯你对他的好,而忘了自己也应该付出。所以,爱一个人不要爱十分,八分已足够,剩下的两分爱自己。

7、凡事皆有代价,快乐的代价便是痛苦。

8、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树枝无法相依;而是相互了望的星星,却没有交汇的轨迹。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星星之间的轨迹;而是纵然轨迹交汇,却在瞬间无处寻觅。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瞬间便无处寻觅;而是尚未相遇,便无法相聚。

9、弱谁三千,我只取一瓢饮,如果不是痛彻心扉,谁又记得谁。

10、鱼对水说:“你看不见我的眼泪,因为我在水里。”水说:“我能感觉到你的眼泪,因为你在我心里。”

11、爱,从来就是一件千回百转的事。不曾被离弃,不曾受伤害,怎懂得爱人?

12、别离,是为了重聚。

13、两个人一起是为了快乐,分手是为了减轻痛苦,你无法再令我快乐,我也唯有离开,我离开的时候,也很痛苦,只是,你肯定比我痛苦,因为我首先说再见,首先追求快乐的是我。

14、佛说五百年修炼,才换来今生与你相识,如果真的是,我愿用亿万年的轮回去换与你相恋;今生只有一个愿望让我好好爱你。

15、我们也许可以同时爱两个人,又被两个人所爱。遗憾的是,我们只能跟其中一个厮守到老。

16、同一个人?是没法给你相同的痛苦的。当他重复地伤害你?那个伤口已经习惯了?感觉已经麻木了?无论在给他伤害多少次?也远远不如第一次受的伤那么痛了。

17、我以为爱情可以克服一切,谁知道她有时毫无力量。我以为爱情可以填满人生的遗憾,然而,制造更多遗憾的,却偏偏是爱情。阴晴圆缺,在一段爱情中不断重演。换一个人,都不会天色常蓝。

18、当爱情来临,当然也是快乐的。但是,这种快乐是要付出的,()也要学习去接受失望、伤痛和离别。从此,人生不再纯粹。

19、爱火,还是不应该重燃的。重燃了,从前那些美丽的回忆也会化为乌有。如果我们没有重聚,也许我?带着他深深的思念洽着,直到肉体衰朽;可是,这一刻,我却恨他。所有的美好日子,已经远远一去不回了。

20、爱上一个人的时候,总会有点害怕,怕得到他;怕失掉他。

21、失望,有时候也是一种幸福,因为有所期待所以才会失望。因为有爱,才会有期待,所以纵使失望,也是一种幸福,虽然这种幸福有点痛。

22、有些人注定是等待别人的,有些人是注定被人等的。

23、爱情还没有来到,日子是无忧无虑的;最痛苦的,也不过是测验和考试。当时觉得很大压力,后来回望,不过是多么的微小。

24、喜欢一个人,是不会有痛苦的。爱一个人,也许有绵长的痛苦,但他给我的快乐,也是世上最大的快乐。

25、没有一个人值得你去为他哭,那个唯一值得你去哭的人是永远都不会让你哭的!

26、缘起缘灭,缘浓缘淡,不是我们能够控制的。我们能做到的,是在因缘际会的时侯好好的珍惜那短暂的时光。

27、如果我不爱你,我就不会思念你,我就不会妒忌你身边的异性,我也不会失去自信心和斗志,我更不会痛苦。如果我能够不爱你,那该多好。

28、世界上不知道自己爱你的程度有多深,只知道在没有你的天空下是那么的害怕孤独。

第2篇

情人节资料

本文主要收集了一些情人节祝福语、情人节经典语录、情人节经典语句、情人节祝福短信、情人节爱情语录、情人节个性签名等专题文章,方便网友查询!

情人节资料情人节浪漫诗句情人节的诗句描写情人节的诗句七夕情人节伤感签名情人节伤感语句情人节祝福话语情人节最感人的句子情人节搞笑语句情人节的语句情人节单身经典句子情人节爱情语句七夕情人节浪漫语句2015情人节最伤感的句子情人节对爱人说的话情人节祝福的话情人节表白的话情人节浪漫语句情人节的优美句子关于情人节的句子2015年情人节浪漫语句描写情人节的句子情人节资料情人节搞笑短信情人节祝词情人节浪漫短信七夕情人节祝福语情人节祝福短语情人节寄语情人节英文祝福语情人节告白关于情人节的个性签名情人节花语情人节情话情人节短语情人节签名情人节说说关于情人节的说说情人节贺卡祝福语情人节表白情人节祝福情人节浪漫语录情人节祝福语大全情人节祝福短信情人节搞笑语录情人节经典短信情人节语录情人节短信情人节祝福语情人节爱情语录情人节经典语句情人节幽默短信关于情人节的句子情人节个性签名情人节卡片祝福语情人节表白的话情人节搞笑祝福语关于情人节的短信情人节表白短信

第3篇

【关键词】美学;史学;山楂树;典型

引言

第一次听说《山楂树之恋》,是和朋友的聊天中,她说剧情很感人;第一次看《山楂树之恋》,是和妈妈在租住的小屋中,妈妈说他们那个年代的人就有那么真;再一次看《山楂树之恋》,是我独自一人,想去重温那段纯洁的爱情。看过之后,我想从"美学和史学的观点" 来谈谈自己对电影《山楂树之恋》的品评

一 、从"美学的观点"看《山楂树之恋》

(一) 《山楂树之恋》的剧情梗概

电影《山楂树之恋》是张艺谋根据艾米的小说《山楂树之恋》改编而成,讲述了中真实爱情故事。静秋和一群学生去西坪村体验生活,编教材。她住在村长家,认识了老三,老三喜欢上了静秋。静秋怕他欺骗自己,起初常常躲避。英俊又有才气的老三是军区司令员的儿子,却是极重情谊的人,甘愿为静秋做任何事,给了静秋前所未有的鼓励。他等着静秋毕业,等着静秋工作,等着静秋转正,等到静秋所有的心愿都成了真,老三却得了白血病去世了。

(二)从"美学的观点"看《山楂树之恋》

电影《山楂树之恋》采取朴素的拍摄手法,给我们展示了原生态的山村与城市--土墙黑瓦的农家小屋,简陋的城市楼房。那纯洁而感人的爱情似乎就发生在我们身边,那么真实,那么单纯。笔者被影片打动的,不仅是那朴实的语言,真实的情感,还有那简单的情节。

其一朴实的语言

高尔基说:"文学就是用语言来塑造形象、典型和性格,用语言来反映现实事件、自然景象和思维过程。"可见,没有艺术语言,就没有艺术作品。 而艺术语言又是多种多样的,它们的表现方式,基本上有写实的,夸张的或曲折隐喻的几种类型。《山楂树之恋》则更多用的是写实和隐喻。

写实,它朴素自然地再现生活和传达人的思想感情。 影片中,老三无时无刻不在关注着静秋:静秋写山楂树时,那电灯不亮了,老三特意买来灯泡,"写材料费眼睛,光线太暗可不行";当静秋修整篮球场,拉沙踩沙把脚烧坏了,他心急如焚,为静秋买了一双粉色的胶鞋"就是铁人,她的脚也会被水泥和石灰烧坏的。你要是不穿的话,我也光脚跑到石灰里去踩,把我的脚也烧坏!"从这些朴实的语言里,老三传递出了对静秋的关心和爱护。影片从头到尾,男女主人公没有对对方说出一个"爱"字,可是我们却能深深感受到那份无言的爱,发自内心的爱!

曲折隐喻的艺术语言,顾此言彼,含蓄机制,耐人寻味。 影片中,静秋因几天没见老三,很担心也很想念,当他出现时又嗔怪"你这几天跑哪儿去了,我还以为你调走了?你也不告诉大妈一声,欢欢天天找你呢!";静秋无意中听说老三有女朋友,觉得自己被他骗了"买冰糖的钱,还有钢笔的钱,我都会还给你――反正我要走了,以后我们别来往了"从这些话语,我们都能看出静秋心里已经喜欢上了老三。"这是我留给你的记号,以后不管在哪,只要听到你的名字,我带着这个记号就回来了"; "我不能等你一年零三个月了,也不能等你到二十五岁了,但是我会等你一辈子"; "你活着,我就活着,要是你也死了,我就真的死了。"从老三的这些话中,我们感觉到了老三对静秋的爱,也感觉到了悲凉,美好的感情就要被无情的白血病所埋葬,而老三又无法对静秋说出实情,但是从老三隐含的话语中,笔者已经触摸到了残酷的分离。

其二典型的形象

典型,或称典型形象,是指那些既带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又体现了一定社会生活的本质和规律的艺术形象,也就是个性鲜明同时又有着高度概括性的形象。恩格斯对典型问题曾经作过如下的表述:每个人都是典型,但同时又是一定的单个人,正如老黑格尔所说的, 是一个"这个"。 电影《山楂树之恋》中,老三是一个接近完美的男人,他善良,乐观,痴情,也是一个追求进步,有责任心的男人,但他生活在那个上山下乡的时期,语录成为人们一天随身携带的教条。人们出门,只要一开口,就必须说一句语录,然后再说要办的事。影片中也曾出现这样典型的对白。当静秋到医院看望老三,被护士强硬的赶走,老三说"教导我们有则改之,无者加勉,我们就坐一会,马上就走";老三和静秋去照相馆时,照相师傅对他俩说"没什么不好意思,这是无产阶级革命友谊。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嘛!"典型的语言也暗示了那个年代语录对人们思想和性格影响有多深。老三在静秋面前,从来都是一脸灿烂和乐观的笑容。可私下里,他要在二对加班以换取轮休和静秋见面;当静秋不愿去医院,他用刀划破自己的胳膊,逼着她去医院;当着静秋母亲的面,流着眼泪为她包扎被水泥烧伤的脚;得知自己的病,悄悄看《病理学》,而不让静秋担心;当两人共处一室一床时,他克制自己,用理智对爱人负责,不想给静秋带来伤害。这些典型的语言,典型的事件,都反映了一个典型时代的典型形象:老三,一个好男人,用自己的真心和真情疼着静秋,愿意为她做任何事,不求回报,不计得失。影片中静秋朋友魏红被男友"得手"怀孕之后,男友不负责任,跑了。通过对比,把老三对静秋的爱表达得更淋漓尽致,用静秋朋友的话说"你给编金鱼的这位,可真是好男人,他是真疼你呀!"刘心武在他的《眼角眉梢》中写道"看人要看眼角眉梢。眼角的一星泪光,眉梢的一刹轻颤,往往都胜过宣言檄文。" 而影片结尾,老三听到静秋泣不成声地说"我是静秋,我是静秋,我是静秋……"时,眼角流下了热泪。此时此刻的他躺在病床上,虽不能言语,但这泪里却包含了千言万语。也许正是这泪,把这坚强老三的爱给宣泄出来了:他爱静秋,舍不得离开她,放不下她,但是他又很无助无奈,他不能动也不能说,只有眼角的一滴泪!

其三简单的情节

电影《山楂树之恋》,情节安排很紧凑,没有波澜壮阔,没有豪言壮语,人物的情感全在日常生活细节里体现。很多事件,话语都用黑屏白字显示,几处情感的起承转合也都用字幕提示。苏联民歌《山楂树》在剧中也起到画龙点睛之笔。静秋听到手风琴声里传出优美的《山楂树》,拉手风琴的老三第一次出现在眼前;当再一次听到《山楂树》时,老三已经永远离开了。这简单的情节安排,让人不敢相信是出于张艺谋之手,但它又是真实的。作为中国第五代导演之一的张艺谋,人如其名,每一次艺术谋略,策略,都令人深思。在《山楂树之恋》中,张艺谋没有用惯用的创作手法,而是运用最简单的拍摄手法,给我们讲述了时期一份纯洁的爱,回归自然的爱。"绚烂之极归于平淡,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 这也许是《山楂树之恋》被称为"史上最干净的纯爱电影"的原因之一吧!

二、 从"史学的观点"看《山楂树之恋》

正如影片开始字幕上所提示的"这是一个发生在中的真实故事"。时期,人们都生活在压抑中,谨言慎为,害怕多说一个字,多走一步路,害怕被人抓小辫子,挨批斗。时期,许多人的才华是被埋没的,许多人也都是时代的牺牲品。影片中,老三就是一个牺牲品!自己在西坪村二队勘探队,工友患白血病去世,他要取样化验,自己也得了白血病。作为军区司令的儿子,他没机会去大医院做检查吗?有!那为何不去?留在县城医院,离静秋近,可以时时了解她的生活,在她需要帮助时,第一时间出现。为了给爱人支持与鼓励,他牺牲了自己的最佳治疗时间。

经历过的人,那场浩劫,那些阴影,那些红色记忆,可能是一生都挥之不去的。张艺谋出生于1952年,时期的那些事他或多或少经历过。影片中老三为静秋变洗脚盆,盆里红色的山楂果;老三为静秋挑选的类似山楂果颜色的红布;静秋最后一次见老三时穿的红色衣服。这些可以说都是红色记忆!"红色的含义很多,像热情,温暖,革命,危险都是其寓意。红色在心理上还象征激情,特别是潜意识中被压抑的激情,同时还表达一种潜意识的愤怒,仇恨情绪。 影片中的几处红色,也暗示了那个时期人们对爱情的渴望,对性的向往,同时也反映了精神的压抑,情感的压抑,人性的压抑。在那个借来的宿舍里,两个深爱的人共处一床都不敢越雷池一步,只有用手去爱自己爱人的身体。内心的渴望,矛盾,压抑,让两人都同时留下了热泪。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精神、情感、思想总是受社会、环境、时代这些外界存在的影响。《山楂树之恋》发生在一个"是非混淆,黑白颠倒,冤与恨压得人透不过气的时代"。 静秋不轻易相信爱情,不敢接受爱,除了家庭成分不好和妈妈的忠告,也有她自身的自卑。主人公内心的压抑也与整个压抑的社会是紧密相连的。在压抑的时代,他们中午拉沙溜号,去河边冲凉,静秋还要穿上老三的白衬衫遮盖住老三给她买的红色泳衣;到河边相送,还要隔河用手势比划"拥抱"姿势,而不敢大声说出心中的话;就连在医院告别,也还有那么多不认识的穿军装的人在那看守着------这一切,都是那么沉闷,那么压抑,有如夏日的午后。而这一切,都与那个年代的政治革命是融为一体的。虽压抑但还是强忍,敢怒不敢言!老三和静秋的爱情,最终以悲剧结束,正应了鲁迅先生的那句名言"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我们就那样无奈地看着老三离我们远去,美好的爱情就这样在我们眼前消失。

结语

电影《山楂树之恋》在《山楂树》的音乐中,在我们的视线里渐行渐远,留给我们的是感动,是泪水。再次回味被称为"史上最干净的纯爱电影",不仅对"纯"有了更深刻的体会。纯洁,它是一种简单,它拒绝复杂。心思复杂,不是纯洁;动机繁多,也不是纯洁。纯洁,是一种坚定,一腔衷肠!老三对静秋的爱是无私的,发自肺腑的,而且是坚定的。影片中那些典型的语言,典型的情节,典型的事件,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些不可复制的经典,是我们这个时代不会再出现的,如此纯净而又压抑的爱情也不会再有。但对我们而言,这又是两面的,一分为二的。一方面,时代的改变使我们能够光明正大的说出自己的爱,不必再像我的父母一辈那样压抑着;但另一方面,我们这个时代的浮躁也已经告诉我们,这样的爱情已经离我们远去了。江苏卫视《非诚勿扰》里的马诺,宁愿坐在宝马里哭泣也不愿坐在自行车后面大笑。我们生活在一个开放的时代,不必压抑自己的情感,可以和自己的爱人亲密接触,但也不能泛爱泛性,应该坚守一份纯真在心田。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我们更渴望纯洁的爱,不带世俗的爱。老三过早离世,也警示我们应该珍惜身边的爱人,在适当的时机给与适当的爱,在有限的日子里给爱人更多的关怀。距离虽能产生美,但天各一方,阴阳相隔的美也未免太凄凉;回忆虽也美,但更美的是当时的人,当时的事。笔者很庆幸没有生活在那个年代,但更庆幸的是电影《山楂树之恋》给了我们一份纯真的爱!

参考文献

[1]畅广元.《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93-104.

[2]高等艺术院校《艺术概论》编著组.《艺术概论》 [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83 .47-104.

[3]刘心武.《眼角眉梢》 [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3.23-26

[4]张福起,房伟.《影视作品分析》 [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8.21-27.

第4篇

【关键词】国学教育 传承经典 语文课堂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孕育了一代代炎黄子孙,孕育出了中华传统美德,而今却受到西方文化的冲击。许多学生对西方文化了如指掌,却对本土文化茫然无知;对圣诞节等西方节日热爱有加,对端午节等漠然处之。并且部分学生心灵脆弱、自私褊狭、不懂感恩……为了一句玩笑话就离家出走,稍有不如意就顶撞父母,更有甚者不惜杀害父母、老师,同学间为一点小事就大打出手,甚至置人非命……所有这些带给我们的不仅是震惊,更多的是反思和警醒。

如何在当前的教育体系中加强传统文化教育的问题已是迫在眉睫。教材中不乏以传统文化为载体的文章,经典名著、人物故事、唐诗宋词等都是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的重要窗口。那么作为语文教师,如何在课堂上加强国学教育的渗透呢?

一、利用教材,传承经典

语文教材选取的作品大多是名篇佳作,文学性与思想性俱佳,每篇课文都可以成为国学教育渗透的素材。课文中充满了情感,包含着对人民的爱、对祖国的爱、对大自然的爱、对艺术的爱、对劳动的爱。然而,思想不是靠讲解传递的,它是在感知中产生的。因此,语文教师要善于抓住这些情感,作为切入点,巧作引导,设法把学生带入课文描写的情感世界中,让他们在其中得到熏陶与感染,从而学会做人,学会做事。

如朱自清的叙事散文《背影》,它集中表现的就是父亲送我上学时给我买橘子的背影,那个背影定格在我的记忆里,那个背影最能体现父爱的深沉与伟大,那个背影也是学生受到思想教育的载体。阅读这篇文章可以让学生的情感得到洗礼,灵魂深处得到触动,通过这篇文章,让我们的学生很好地传承我们中华民族的美德。

又如栗良平的《一碗清汤荞麦面》,这个在日韩广为流传的真实故事,感动了亿万人。一碗大年夜的清汤荞面,支撑了一个三口之家14年艰辛努力,成为在逆境中奋起,决不向命运低头的精神象征。母子三人面对逆境的勇气和努力,面馆老板夫妇经商的人情之美,感动了无数读者,给大家无尽的思考和启迪。在它朴素的语言下,蕴藏着震动灵魂的人格力量和人性光辉,哺育了几代人。

二、创设氛围,经典伴随

我在语文课前,会利用一分钟让学生背诵一段《弟子规》:“弟子规,圣人训……”朗朗上口的文字,比一般的说教更易深入学生心灵。“父母呼,应勿缓……”这些经典的教诲,不也正是我们家长和教师需要教给孩子们的吗?当然诵读时可能在学生心里只是一个小小的触动,但我相信,潜移默化的作用,会在以后的生活实践中慢慢凸现。

另外,以活动为载体,给学生一个充分展示自我的舞台,接受经典诗文的熏陶:①日有所诵:每天20分钟晨读、每晚20分钟品读。并择时开展个人或班级诵读比赛。②课前三分钟:让学生挑选自己喜欢的经典篇目利用课前三分钟开展背古诗擂台赛。③定期举办 “品味书香——经典诵读” 读书交流实践活动。④定期举办 “读国学,学做人”征文活动。让孩子们在活动中耳濡目染,走进国学。

三、作文教学,经典引领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一块“硬骨头”。学生通常对写作文望而生畏,无话可说,抑亦或是作文平淡如水。如何让学生的作文文情并茂,我在教学中尝试将经典引入作文。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学生通过经典的诵读和积累,教师通过指导学生移花接木,巧妙运用,将经典中的诗文佳句灵活地运用到作文中去,使文章富有文采。

用经典诗词作为文章的标题或题记,巧妙立意,导引全文。让文章的标题或题记抓住读者的心,激起我们对阅读的欲望和憧憬。

用经典诗词为正文开篇,画龙点睛,先声夺人。例如我们写关于生命的话题作文,开篇可以这样写:“大江东去,浪淘尽”这是苏轼生命的色彩,雄浑而又深远。“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这是李清照生命的色彩,灰暗而又沉闷。那我的生命又该呈现怎样的色彩呢?

用经典诗词写景叙事,锦上添花,意境优美。如:“日出江花红似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这是唐人眼中的花;“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这是宋人眼中的花;“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这是我眼中的花。

用经典诗词议论抒情,阐述观点,丰富情感。例如写关于幸福的话题作文,文中可以这样写:幸福是“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的牵挂,是“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祝愿,是“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的收获,更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追求。再如写关于四季的作文:我爱春天“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的勃勃生机;我爱夏天“移舟水溅差差绿,倚溅风摆柄柄香”的无限乐趣;我爱秋天“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的豪迈之情;我爱冬天“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苍茫辽远。

让国学教育回归语文课堂,让经典文化滋润孩子纯洁善良的心灵,让学生以圣贤为师,与经典为伴,填补传统文化教育这一课,正是我们所追求的更具魅力的教学。我坚信,国学经典的种子,植入孩子们的心灵,日后定会生根、发芽、生长、开花、结果。

【参考文献】

[1]国学经典. 北京出版社出版.

第5篇

湖边邂逅金发美女

今年24岁的杨顺,在湖南老家初中毕业后,帮父母管理鱼塘靠养鱼赚钱。一年后,坚信“爱拼就会赢”的他来到广州,开始了艰辛而快乐的打工生涯。小伙子当过电脑城小伙计、汽车销售员等,虽然没赚到什么钱,通过不断变换工作却学到不少真本事。

2010年,家住海珠区的表姐带杨顺到环境幽雅的中山大学去玩。在这里游玩时,他突然被校园内的文化气氛所触动,非常羡慕那些幸运的天之骄子,想了很久,最后确定自己要到这所大学学习。

在中山大学当上保安后,杨顺开始把握机会学习。从小就对英语非常感兴趣的他,利用在校园工作的时间旁听了不少讲座和英语专业课。尽管有的单词和语法他无法听懂,但仍觉得很开心,同时这个小保安也因经常去蹭课,而获得老师们的关注和帮助。

闲暇时小伙子和这些来自世界各地的同龄人一起聊天、跑步、踢球,快乐无比,同不少高鼻梁、蓝眼睛的美女帅哥都成了好朋友。其实他是希望借此机会锻炼自己的英语口语。

一次同事骑车载着杨顺在校园玩,看见一个外国女孩在阳光下跑步。他不禁轻声赞叹:“好性感啊!”尴尬的是,这话竟被女孩听见了,还回头看了他几眼。这一看反倒让杨顺很害羞,不过此后也让两人渐渐熟络起来。后来得知,这个女孩中文名叫晓梦,在瑞典取得经济学硕士学位后,来到中山大学接受为期一年的国际汉语交流学习。

2010年11月3日这天,杨顺正在校园内边散步边背单词,忽然听到有人向他打招呼:“嗨,帅哥杨,过来一起聊天好吗?”原来晓梦坐在东湖边晒太阳,此刻正笑眯眯地盯着他。两人坐下来笑着谈家乡和童年的故事,仿佛他乡遇故交。这次的“甜蜜邂逅”,使晓梦对这个幽默风趣的中国男孩有了很美好的印象。

不久后的一天,晓梦抱怨她的电脑坏了,一下丢失很多珍贵的学习资料。杨顺却不慌不忙地说:“让我试试,说不定还能帮你修好呢!”令她颇感惊讶的是,半小时不到,杨顺竟顺利把电脑修好了,丢失的东西全部恢复。女孩对他一脸的崇拜。杨顺仔细打量着她,只见对方有一头美丽的金发,深陷的眼窝里镶嵌着一对晶莹的蓝眼睛,简直像童话里的外国公主。心想,将来如果能娶上这么个美女当媳妇该多好!可转念又一想,自己一个低学历、收入少的小保安,想攀一个来自欧洲的“白富美”,这不是癞蛤蟆想吃天鹅肉吗?

双双坠入爱河

作为性格开放的西方女孩,晓梦感情丰富,率性火辣,每次教着教着,她就会突然冒出几句“我爱你、喜欢你”这样的话,并让杨顺用英语解释中国人求爱时的表达方式,小伙子窘得满脸通红时,她则调皮地哈哈大笑。这样,时间一久,女孩渐渐被这个憨厚朴实的中国男孩深深吸引了。

一天,晓梦故意说自己对学校的饭菜没胃口。杨顺告诉她:“如果有空,你明天过来尝尝我做的中国菜吧!”一听这话,女孩兴奋地问:“真的吗?你请我品尝中国菜,那太好了!”

第二天傍晚,他刚包好羊肉饺子,女孩就来了。一见饺子,她欣喜地叫道:“啊,你怎么知道我喜欢吃饺子,太高兴了!”她一边美滋滋地吃着,一边不住地赞叹好吃。

杨顺请洋美人吃的第二顿饭,是全世界人民皆知的中国“蛋炒饭”。把火腿切成丁煎好,虾是已经煮好且剥好的虾仁,再配上鸡蛋、葱花等一炒,真是色香味俱全,让晓梦一看就食欲大增。此外还有妈妈教他的盐焗鸡、鱼香肉丝、西红柿蛋花汤等,都让美女大开眼界。这让晓梦对中国的烹饪艺术产生了浓厚兴趣。

她甚至同杨顺开玩笑说,将来你还不如跟我到瑞典闯荡去,如果在斯德哥尔摩开家中餐馆,凭你的手艺绝对会很受欢迎的,到时候不知道有多少欧洲美女要追你呢!

杨顺说怎么可能,现在的女孩都喜欢大房子、车和钞票,像自己这样的小保安,城市姑娘都会不屑一顾的。美女们都会把漂亮当做一种稀缺资源,她们青睐的是高富帅!这话倒把晓梦给弄糊涂了:“感情是纯粹的,怎么能和房子、职业、收入掺杂在一起呢?”

晓梦还告诉他,瑞典女孩都很漂亮,但她们都有很强的平等与独立意识。与人约会,付钱时,美女会很自然地掏自己的腰包。这里的美女们不仅能干、坚强,还和所有人一样乐于助人,与你握手时的笑容和北欧阳光一样温暖而不灼人。

她们因为喜欢自由而选择同居,却视同居和婚姻一样严肃,对爱人一心一意。瑞典女郎的美,单纯而隽永。杨顺听得简直着了迷,在他眼里,这个让很多人还感到陌生的欧洲小国,简直就是传说中的桃花源。

一个周末,晓梦火辣辣地对他说:“杨,很多时候都是你请我,明天我请你去郊游,然后我们找个风景秀丽的地方露营,这样,你也可以顺便欣赏郊外的夜色……”男孩从她的话语中感到了一丝温馨,这天夜里,他躺在床上翻来覆去地怎么也睡不着觉,眼前始终晃动着这位异国女孩的倩影。

第二天天刚亮,两个年轻人就来到了风景如画的白云山上。在迷离的晨光中,鸟儿们在树叶间蹿跳觅食,不时发出“嘀——嘀——”的清脆鸣声。地上的野花五颜六色,美得令人陶醉。他们大口大口地呼吸着清新的空气,晓梦还取出手机不停拍照,然后发到自己的微博里与朋友们分享。

中午,在一片树林中,她拿出随身带来的牛肉、香肠和啤酒,两人一边喝着酒,一边开心地说笑。可聊着聊着,晓梦突然沉默起来,好像充满了心思。杨顺问她在想什么,晓梦突然问他:“你喜欢外国女孩吗?如果喜欢,会找瑞典姑娘做朋友吗?”杨顺愣了一下,随即打着哈哈说:“你是记者在采访吗?如果必须回答,我认为爱情需要缘分,可遇而不可求。”女孩闻言,随即火辣辣地盯着他问:“那你说,我们从陌生到认识算不算缘分?你喜欢我吗?”

火辣辣的逼问无疑向他发出了爱情信号,面对这位瑞典女孩率性大胆的表白,小伙子一时语塞,双颊羞红。此刻,在他内心深处,虽然无时无刻不在想自己能成为她的男友,但是,她毕竟是一个漂亮的外国女孩,又是一名堂堂的经济学硕士,而自己只是一个小保安,因此,女孩逼他表态时,杨顺回避了这个敏感话题,只是一罐接着一罐地喝啤酒……

晓梦对他说:“爱一个人就不应该回避,爱情没有国界和身份的障碍,比如,我爱你就是爱你,不说出来我就会憋死。而我不像你,明明心里爱我,又总是躲避!”女孩的话一下子击中了小杨的要害,此刻他再也无法控制压抑多时的感情,一下抓住她的手说:“晓梦,我承认自己喜欢你,但是,你要知道,我是一个穷小子啊!配做你的男友吗?”

闻听此言,女孩飞快地在他的脸上吻了一下,然后含情脉脉地说:“傻小子,爱情没有贫富之分,如果一个人的人品不好,再富又有什么用呢?而我喜欢你不是看中你有多大财富,而是看中了你这个人。你难道不明白我的心思吗?”

坚冰融化,爱情展开了温暖的翅膀,从此,杨顺和晓梦双双坠入爱河。

梦想在瑞典上大学

2011年7月,晓梦结束了在广州的留学生涯恋恋不舍地返回瑞典。女友临走前,小杨凭借精湛的手工技艺,用竹条制作出一栋仿故宫阁楼模型,送给她做纪念。更绝的是,这件竹艺品有3层屋檐,显得富丽堂皇。每层屋檐上都镶有雕刻得惟妙惟肖的神兽,每个神兽高度不足1厘米。总共有38扇门窗,每扇门窗都是活动的,可以推开。由此可见他的毅力和良苦用心。收到这件珍贵礼物,晓梦非常感动。

虽然杨顺对自己的作品充满了自豪,但女友刚走几天,他就像丢了魂似的,常常夜不能寐。晓梦回国后,很快在斯德哥尔摩一家电视台找到了工作。由于平时太忙,她也只能偶尔抽空和小杨在电话里聊聊。

因思念甚重,忍受不了爱情的煎熬,女孩决定把心上人接到瑞典来,在这里一起工作、结婚、生活。当她把自己的想法告诉父母时,他们显然吃了一惊。“他是一个很励志的中国男孩,虽然连大学都没读过,却凭着聪明和刻苦学了一身的本领,堪称烹饪大师、艺术家、电脑高手、种植行家……”晓梦的爸爸听了,对这个“超人”似的女婿很感兴趣,于是就找有关部门为小杨办理来欧手续,希望早日把他接过来与女儿结婚定居。

经过200多天的漫长等待,2012年5月,杨顺成功获得瑞典签证,取得瑞典居留卡。随后他辞去中大保安的工作,立马飞赴斯德哥尔摩与晓梦团聚,两人于8月25日在首都郊外的一个小镇上完婚。

这里有童话般美丽的森林、小山和湖泊,处处空气清新,风景如画。杨顺现在从星期一到星期五都在学校学习,业余时间打工赚钱。“在这里接受教育是免费的,感谢瑞典让我不再是旁听生。我希望有一天能在瑞典上大学,这是我的梦想。”

周末,酷爱露营的晓梦常会带他到野外疯玩一把,自己做烤肉,用山泉水煮中国茶。最奇妙的是晚上一颗颗星星高悬在头顶,有时小杨激动得根本不想睡。

最令杨顺震惊的是,岳父不仅是一个农场主,在斯德哥尔摩还开有自己的公司,是个地道的大富翁。可他却没任何架子,平时最爱和这位中国女婿谈论高温棚种植瓜果蔬菜之类的事,有时还自己动手修剪果树、采摘蔬菜呢!他说体力劳动既锻炼了身体,还能给人带来成就感,是一件很快乐的事。

杨顺成功迎娶瑞典白富美的消息传出后,立马引起网友热议。有人将“保安哥”称为“励志哥”,钦佩他对学习的努力和坚持,但也对他童话般的经历露出了些许的“羡慕嫉妒恨”。

第6篇

19世纪末,法国人卢米埃尔兄弟制成兼有拍摄和放映功能的活动电影机。1895年底,他们在巴黎首次向公众放映自己拍摄的电影短片,这标志着电影的诞生。1927年第一部有声电影《爵士歌王》,让本来只可以看活动影像的电影开口说话,自此声音语言便在电影的发展史上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更多的人总是津津乐道于电影的配乐和音效,却很少有人研究和关注电影台词的打磨和推敲。电影电视发展至今,机器设备、拍摄手法越来越先进,特技效果越来越绚烂,但能够成为经典的影视作品却寥寥无几,最根本的原因就是缺乏一种差异化、新奇化的语言表达。在如今技术已经不是创作障碍的形势下,语言表达上的差异化必将成为影视创新的重要途径。

最有识别度的传播名片———电影对白电影是一种以现代科技为手段,以画面与声音为媒介,在运动着的时间和空间里创造银幕形象,反映和表现现实生活和思想感情的一种艺术。虽然越来越多的人都认可了电影艺术这种说法,但电影毕竟不同于琴棋书画等艺术门类,它更像是一个多种艺术的杂合体。电影诞生以后,艺术不再是高高在上的阳春白雪,而是一种人人都可谈及的平民艺术,但凡经典电影必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那么电影的传播为何竟会如此广泛?简单来说它符合了传播学中最基本的规律。1948年,美国著名的政治学家哈罗德•拉斯韦尔补充提出了传播过程的5W:“谁,说什么,通过什么渠道,对谁说,产生了什么效果。”其中“说什么”则成为制约一部电影能否迅速传播并进而形成经典的最重要因素。下面我们不妨分析一下几部利用人物语言差异化成就经典的电影作品。

国产电影开始注重人物语言风格是从《黄土地》(1984)开始的。该片画面凝滞、人物朴实,将电影画面叙述简化,以简单的对白冲破了长期以来电影发展形成的画面符号化苑囿。而到了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根据王朔小说改编的一系列影视剧,让国内观众开始对独具特色的人物语言产生新鲜的体验和关注。冯小刚的《编辑部的故事》、英达的《我爱我家》等电视剧风趣调侃的语言风格更是得到了观众的追捧和喜爱。“地主家也没有余粮呀!既然张佃户来了就让那些骡子呀、马呀都歇了吧!”相信如此具有黑色幽默风格的语言表达没有几部电影能够做到,而正是这种语言上的差异让冯小刚的《甲方乙方》成为经典中的经典,这种语言风格从此也一发不可收拾,如《大腕》里英达对于大师的定义:“什么是大师?就是八个字:特立独行,哗众取宠!”再往后的电影《手机》、《非诚勿扰》都是此类作品。可以这样说,冯小刚的电影不用看,听着就好笑,这就是语言风格差异带给他的收获。再有香港影坛,曾有一时期武侠电影充斥银幕,虽说有经典但始终没有多少观众能够对某一动作产生兴趣。而相反的是,我们记住的恰恰是人物语言。如《东邪西毒》,虽说有很多人对这部电影不大认同,可你不得不佩服王家卫对语言差异化下的工夫。黄药师说:“一个人有烦恼是因为记性太好,如果什么都可以忘掉,以后每一天都是一个新的开始。”所以他选择“醉生梦死”酒,却发现并不能忘记:“醉生梦死不过是她跟我开的一个玩笑,有些事情你越想忘记,就会记得越牢。

当有些事情你无法得到时,你唯一能做的,就是不要忘记。”你对王家卫的电影可以不认可,但你却不得不承认他在电影上的成就,这些经典都归功于他在声音语言上下的工夫。如果让某人回忆起一部电影,说上几个主角的名字未必有人能记起,但如果能够念出如此一段台词肯定会让很多人脱口而出:“曾经有一份真诚的爱情放在我面前,我没有珍惜,等我失去的时候我才后悔莫及,人世间最痛苦的事莫过于此。你的剑在我的咽喉上割下去吧!不用再犹豫了!如果上天能够给我一个再来一次的机会,我会对那个女孩子说三个字:我爱你。如果非要在这份爱上加上一个期限,我希望是……一万年。”这段台词传播的广泛性已经超越了电影本身,人们不厌其烦地演化这段台词、传播这段台词,究其原因,是编剧恰到好处地运用了语言差异化的表述,当然这首先必须符合电影角色的性格特点。假如我们换一种说法,将这段台词改成:“我原来不懂事,不知道爱是怎么回事,直到今天我才终于知道爱是人生中最重要的,我马上就要死了,在死之前希望能够对你说几句话:‘晶晶,你还能接受我的爱吗?我会爱你一万年。’”这是一个非常正常的表述,同时也把至尊宝的悔意和对白晶晶的爱意表达得很充分,但是可以肯定它成不了经典。最具亲和力的窄众语言技巧———方言任何一种统一的语言都会由于社会成员的身份特征和地域、文化的差异形成不同的语言特点,就是所称的方言。单就中国来说,不说少数民族语言,单就汉语也有几十种不同方言。而每一种方言在电影电视中所起到的效果都有着独特的作用。在最初的电影电视作品中,方言的最初运用形态主要是对伟人真实形象的尊重。在众多等伟人的角色扮演中,都不约而同地采取了他们原始的方言。但是这和电影创作的语言差异化有着本质的不同,算不上真正意义上的方言话电影,也无从谈起差异化。而真正第一部让众多人开始接受方言差异化电影的作品是2006年的小成本电影《疯狂的石头》。其中山东、河南、东北地区以及粤港地区的方言成为这部电影最大的成功之处。在缆车上,谢小盟对着美女说:“每当我从这个角度看这个城市的时候,我就强烈地感觉到,城市是母体,而我们是生活在她的子宫里面……”撞车之后,秦秘书说:“狗日,高科技啦,无人驾驶!没看到啊,别摸我,开不了不要开嘛!”尤其是黑皮语言化风格最为明显,让我们单从口音上就听出喜剧效果。

黑皮在阳台上用望远镜观察有没有保安,却看到车上有人调情。道哥也过来看了。黑皮说:“嘿嘿,直接上不就行了么,你费那事!”如换了一个人物或是换了普通话肯定没有如此的喜剧效果。这部电影的成功让我们逐渐发现,方言艺术电影已经开始冲破地域限制,即使不了解这种方言的人们也开始接受并喜欢上了此类电影。此后,更纯粹的方言电影纷纷出炉,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2010年河南影视集团出品的《不是闹着玩的》。剧中所有演员都用河南话对白,“笑果”十足。6月10日,“闯”进北京城后在7家院线的50多家影院公开放映。看完电影,就连北京人也学起了河南话,可以说掀起了一股方言电影浪潮。而影片制作方也乘胜追击,于2011年再拍续集《就是闹着玩的》,效果同样惊人。2011年姜文的《让子弹飞》上映不久,就被“翻译”成四川方言版,反响相当不错,方言电影大放异彩。其实,我国20世纪60年代就拍摄过以四川方言为主的电影《抓壮丁》。后来在全国大力推行普通话的热潮下,方言从银幕上消失。而目前一些方言影视剧的成功又让影视制作人重新看到电影电视的创新途径。方言类节目之所以受欢迎的原因无非有两种:第一,不同地域语言冲突可以达到喜剧效果;第二,原生态表现最真实的生存状态。方言类电影就好像人们吃久了山珍海味住腻了水泥森林突然来到了一片原始森林,尽情地感受着大自然的呼吸一样,有新奇更有难得的轻松和自由。不过并不是所有的方言用于电影电视都会起到如此效果。根据一些研究者的分析,方言类的影视作品比较活跃的地方一般具备以下几个特点:经济发达,文化厚重而活跃,自然地理条件优越,生活悠闲而富足。所以说,方言由于先天窄众传播的特点,要用好这一法宝并不容易,在做到差异化的同时更要注重内容的精练,如此便可不胜则已,一胜全胜。由语言差异化在影视剧中的前两点制胜表现,可以自然得出语言差异化在电视栏目中的成功运用。电视栏目最具挖掘潜力的资源———语言互动自从电视这个神秘的盒子出现,将电影屏幕搬到了家家户户的客厅里,就险些把电影取而代之。

电影和电视具有天然的相似性,但相比于电影来说电视具备着与观众互动的功能性。这样一来,电视语言和人们生活中的语言就几乎可以混为一谈,与电影台词自给自足的封闭式特点大有不同。所以电视栏目对语言差异化的运用应有着它独特的路径。在电视机普及初期,它一直充当着信息传播的功能,无论是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还是重大新闻专题的纪实报道大都是单向传播,在语言表述上都是字正腔圆的国音腔。然而随着信息媒介的层出不穷,这种单向传递信息的语言形式逐渐被一种交流语言所取代。这里我们单谈语言的互动交流。首先,从形式上很多地方媒体都创办了以本地方言为播报形式的电视栏目。方言相对于普通话来说更容易亲近当地受众,形成一种语言形态的共鸣,从而得到较多的观众支持,同时只存在这种方言中的笑话也便于受众接受。比如湖南方言笑话:一个老娭毑在五一路边上炒葵花子,边炒边卖。一天,就在她的摊子边上有人在吵架,围哒好多人看,有个莽哥路过,看不到,就问咯杂老娭毑:“娭毑哎,咯边是么子事啰?”老娭毑:“长沙市咧!”那杂莽哥马上港:“不是的咧,我是问咯边是么子路咧!”老娭毑:“五一路唦!”莽哥急噶哒:“你喃搞错哒,我是问咯里在吵么子咧!”老娭毑:“炒葵花子咧!”在方言类电视节目中,做得比较成功的就是湖南卫视的《越策越开心》。其中“策”字在湖南方言中是“逗”或是“调侃”的意思,单从节目名称上已经可以看出该节目的方言魅力,而这种只有湖南人听得懂的一个栏目名字竟然红遍全国,不得不说只要下工夫研究一下能让大家听得懂的方言,找到方言和普通话之间的恰当衔接方式,就能让方言类栏目成为标新立异的电视奇葩,因为每一种方言背后都有着说不尽的地域文化。

其次,从内容上很多媒体也在尝试着以方言历史典故戏说本地方言,在娱乐大众的同时传播语言文化。虽说这种栏目依然秉承着“文以载道”的社会文明理念,但已经不再是正儿八经的说教。河南电视台九频道《村长开汇》栏目中就有这么一个板块———《咱嘞河南话》,以各种情景剧的形式叙说河南方言。虽说都是本地人,很多地域性更小的方言冲突就逐渐会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谈资。例如:差劲———次毛;脚扭伤———崴住脚;招呼———照顾;忍住———憋住;捣、砸东西———quo(确);使上当、受害———quo(确)人。还有天津卫视的《这是天津话》,以灵活的实景情景剧展示方言文化,看似教条的知识传播却深受本地观众认同。因为方言具有简洁、形象、生动的特点,具有很强的感染力。方言独具听觉识别,自始至终为节目贴上了一个无形的听觉标签,更有利于节目的品牌打造和传播。所以说这些方言类栏目对于某一地域有着得天独厚的亲和度。总括一句话:人人都可以说几句,都是参与者。有谁不喜欢自己被重视呢?方言类节目在有限地域传播的媒介必将成为制胜的绝招。结语技术发展到一定层次,就会让很多影视创作人迷失方向过分追求炫技,打出最强特技效果、最强明星阵容等一些赋予表层的炒作噱头,最后难成经典。而静下心来去琢磨追求一种语言风格的差异化就有可能打造一种能经得起岁月风蚀的影视经典。因此,积累几千年的语言文化才是最博大精深的创作宝库,会让电视传媒有着取之不竭的创作灵感,是目前扭转电视节目庸俗化的一剂良药。

第7篇

[关键词]革命;爱情;知识分子;红色叙事;《青春之歌》

在中国文学史上,建国后十七年(1949年-1966年)是一个有争议的文学时期,对“十七年”文学的评价分歧也较其他文学时期更为明显。这段时期文学在提出的“文艺为政治服务”、“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大方向指导下,呈现出一体化模式,以新民主主义革命斗争为题材的“革命历史小说”和以建国初期的社会主义运动为题材的“革命创业小说”是当时文学创作的主流。特别是被称为“红色经典”的“三红一创,青山保林”(即《红岩》、《红日》、《红旗谱》、《创业史》、《青春之歌》、《山乡巨变》、《保卫延安》和《林海雪原》)等作品在当时影响甚广。这些作品大部分以工人、农民为主角,从中可以看到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所进行的如火如荼的斗争生活,弥漫于这些作品中的是红色叙事笔法,即侧重于革命的宏大叙事。而《青春之歌》是红色经典中唯一一部描写知识分子题材的作品。在以英雄与革命话语为主流文化的时代,知识分子题材写作处于一种社会边缘地位,而且由于当时时代原因把知识分子看做是“依附阶级”,是需要改造的群体。《青春之歌》在这样一个特殊年代诞生,其难产与后来引起的争议是可想而知了。作家杨沫以女性特有的视角写出了特定年代知识分子的革命与爱情生活,既希望知识分子能够融合于当时主流意识形态之中,又流露出潜在的知识分子话语倾向。

《青春之歌》是自传类的女性知识分子题材小说。作品讲述了主人公林道静为了反抗封建家庭包办婚姻,离家出走,在寻找自由爱情的过程中,受到三位男性的影响,最终走上革命道路的经历。林道静是比较典型的上世纪30年代年代知识分子的代表,作家受到十七年文学红色叙事的影响,在写作中尽量切合当时革命文学的需要,写出了林道静从一个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成长为一个无产阶级革命战士的转变过程,其中虽然有爱情的描写,但这种爱情烙上了强烈的时代印记,爱情这种浪漫的情感被革命化、程式化,失去了其本身固有的一些特点。

20世纪的现代知识分子是特殊的一个群体,五四时期他们在与封建势力斗争时,是处于革命的先行者、倡导者的地位,而在建国之后,他们一旦与工农大众并列时,就成为陪衬与被改造的对象,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只有向工农大众学习,克服自身的弱点,才能成长为无产阶级战士,才能被主流社会认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杨沫的《青春之歌》极力展现林道静这样一个知识分子不断向工农学习,成长为革命阶级中的一员的过程。在作品初稿出来到正式出版,中间历经了很多挫折,后来杨沫根据当时的一些修改意见进行进一步的修改,其核心意见就是林道静身上的小资情调太浓,没有描写知识分子和工农的结合,其思想改造的根源写的不够深刻,所以作家根据这些意见增加了一些革命性的章节,显示了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

从一个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成长为一个无产阶级革命战士,林道静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与封建家庭的决裂,因为封建家庭包办婚姻,林道静抗婚,因而离家出走。第二阶段是与个人主义小家庭的决裂,林道静在投海自杀时,被北大学生余永泽所救,与他生活在一起。后来接触革命青年之后,新的天地拉开了他们之间的距离,他们之间产生了严重的政治分歧,在经历痛苦的抉择之后,林道静最终离开了余永泽,在此过程中,让我们看到一个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转变时复杂痛苦的历程。第三阶段是在党的思想教育与启迪下,与旧我的决裂。在林红、江华等革命者的影响下,林道静认识到个人利益应当服从于工农大众的利益,最后经受了考验,坚决献身于革命。这三个阶段的描写表明林道静最终汇入了时代政治运动的大潮。现代知识分子出于对自身所谓根深蒂固的小资产阶级劣根性的厌恶和恐惧而产生一种负荷沉重的原罪意识,急欲通过改造赎罪,以求在中国革命历史进程中上升为真正的历史主体即无产阶级,林道静痛苦艰难的自我改造之路就是对于革命、党、国家、阶级斗争等宏大叙事的皈依。在这样的成长过程中,虽然她更贴近时代主旋律了,但其个性也随之黯淡了很多,对于文学创作来说,过分强调政治,可能会导致艺术形象的千人一面,林道静最后已经不再是原来的林道静,而成为了另一个“林红”。

伴随着革命的主旋律唱响的是爱情的乐曲,知识分子对于爱情一向有浪漫的期望。但在当时强大的政治影响下,浪漫的爱情也与政治合二为一了。林道静的爱情就是从浪漫的诗人式的感情最终转变为同志式的情感。在她的感情世界中,先后有三个男性,即余永泽、卢嘉川、江华。这三次感情的过程是一个浪漫被政治消解的过程,作品借女性的爱情选择来暗喻当时的文化选择,北大学生余永泽是小资情调的化身,卢嘉川代表的是无产阶级话语,而江华是一个彻底的革命者。他们要想得到林道静,都必须先从精神上占有她,也就是给她灌输政治的宏论。而对于林道静来说,她到底选择哪个男人,其实也就是选择了她的政治归宿和她的知识分子归宿。在林道静投海自杀被余永泽救出后,不仅生命得以继续,而且获得了自由选择的爱情,与余永泽刚结婚那段时间她也感到很幸福,但林道静不仅仅是像鲁迅笔下的子君一样,只满足于一个稳定的小家庭,林道静身上有更深一层的女性解放意识,她要冲破家庭,投身社会,这和余永泽希望她做一个贤妻良母的愿望是背道而驰的,这种观念的差异最后导致了他们的彻底决裂。在林道静痛苦迷惘之时遇到了卢嘉川,卢嘉川给林道静讲红军、、马克思主义、中国革命、民族战争等,还给林道静带来革命的圣经,给她灌输革命的真理,在一次聆听卢嘉川演讲之后,林道静爱上了他,抛弃了余永泽,由余永泽转向卢嘉川说明林道静的爱情结合由才子佳人转向英雄美人,她的爱情也逐渐抛弃了带有小资情调的浪漫感觉,而回归党的怀抱,革命话语的强势战胜了小资话语,余永泽不但失去了妻子,连破坏幸福的罪名都被对方强有力的革命话语加在自己身上了,这种叙事方式是典型的红色叙事模式。继卢嘉川之后,江华成为卢嘉川精神的延续,与其说是林道静爱上了江华,不如说林道静把自己的情感奉献给了党和革命。在那样的男权社会,女性的价值往往要得到男性的认可才能得以实现,所以女性的解放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实现的。

在作家杨沫的笔下,知识分子的爱情与革命描写带有时代的、革命的烙印,处于权威的话语是红色叙事话语,是革命与阶级斗争话语,作家虽然在作品中认同当时革命文学的主流话语,但我们仍可以看到一些潜在的知识分子话语书写。

首先,在《青春之歌》中凸现出知识分子情结,有人把它称为“北大情结”或“五四情结”。简言之,这种情结就是对自由的向往。小说一开始,就展现了一幅女性逃离家庭,追求自由的景象,此时的林道静,从装束到行为,都是一个五四青年的模样。她穿着白洋布短旗袍、白线袜、白运动鞋,手里捏着一条素白的手绢,浑身上下全是白色。她的脸色是苍白的,两只大眼睛又黑又亮。她在逃离家庭时还不忘带上她心爱的箫、笛、琵琶、月琴等幽雅的玩意儿。这种写法在不经意间流露出带着些许小资情调的知识分子的语言风格,和当时的工农文学写作的风格是截然不同的。小说前半部分写到林道静在北戴河寻找表兄不得,险遭小人暗算,欲投海自杀,却被北大读书的“新青年”余永泽救起,并相爱而同居。余永泽是典型的自由主义知识分子,他对林道静谈雨果、易卜生、托尔斯泰的作品,还有五四时期冯沅君的《隔绝》,此时在林道静的眼里,余永泽是“多情的骑士,有才学的青年”。这段生活让人感受到一种才子佳人、红袖添香的气息。林道静对余永泽的选择,其实也表现出知识分子在走向革命的成长途中,首先选择的是来自西方的以个性解放为核心的人道主义。这也是中国知识分子自五四以来形成的对个性与自由的追求。

另外,作品中不仅塑造了林道静这一主要知识分子形象,而且还塑造了一群不同类型知识分子形象:与卢嘉川相对照的戴瑜、与余永泽相对照的罗大方,还有王晓燕与白莉萍等,他们看人看事都是一种知识者的眼光,在对知识分子群体的描写中凸现了作家的知识分子情结,虽然作家努力想掩盖这种在当时要受到批评的知识分子情调,但我们仍然可以从作品中感受到这种隐形的知识分子话语,这和作家的经历是不无关系的。从作家杨沫个人的生活经历和走上革命道路的有关资料中我们可以得知,小说主人公林道静身上有杨沫本人的影子。作家把自己个人的经验整合进集体经验之中,既写出了知识分子最终选择了当时的主流文化,也表现出了知识分子的个性特点,显示出小说的复杂性。

“十七年”时期的文学给人的印象是英雄的文本、革命的文本、无性的文本,知识分子与女性在革命的宏大叙事中都处于一种社会边缘地位。知识分子的地位与意义是由他们所依附的阶级来定义的,总的说来他们被置于一种与工农大众相对立的尴尬地位,被置于无休止的思想改造的过程当中,要与工农认同。

《青春之歌》作为十七年时期红色经典当中唯一写知识分子的作品,它的构思、创作明显贯穿着政治意识形态主观意图和价值重构的叙事策略,这种叙事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是贴近了政治,而远离了文学的本质。但是杨沫敢于去涉足当时不被认可的知识分子题材的写作,而且在作品中表现了知识分子在那个时代的地位与价值,这需要一定的勇气。

我们今天应该客观地评价红色经典。从某种意义上说,文学是时代精神和社会生活的最真实的记录。“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学”(胡适语)。自建国至上世纪70年代末,可以说是一个道德理想的追求与盲目的崇拜交织、浪漫的激情与残酷的斗争交融、真诚与虚伪同在、主人翁意识的高扬与人性泯灭的现实共存的年代。在这种特殊年代产生的文学曾经给当时一代人带来丰富的精神食粮,如果没有“红色经典”的存在,在共和国的文学史上,将会缺少很多曾经的苦难与激愤、曾经的热情与豪迈、曾经的感动与迷人。更重要的是,缺少了“红色经典”的存在,共和国的文学史画卷,将是一个缺少以艺术形象记载中华民族百年风云的部分,是一部不完整的“断代”史。所以像《青春之歌》这样的红色经典在当时堪称民族史诗,让一代人感受到当时轰轰烈烈的斗争生活,感受到革命的崇高与革命豪情,激发年轻一代的心灵。但现今经济生活越来越发达,战争环境已经离我们远去,文学和政治的关系也不再紧密,文学应回归它的本质,今天再来看《青春之歌》这一类的红色经典,我们就会发现其在艺术上有难以弥补的缺陷,例如人物性格刻画的简单化、模式化,非红即黑,人物就是革命与非革命两类,形成一个以政治倾向为唯一标准的定性。在爱情的描写上同样有这种程式化的倾向,本来复杂的爱情被简单化了,成为了革命的附属品。但是,红色经典作为特定时代产生的经典,还是有它独特的价值,在文学史上也成为一道不可或缺的风景。

[参考文献]

[1] 杨沫.《青春之歌》[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7.

[2] 黄忠顺.《个人记忆与宏大叙事的巧妙缝合――论〈青春之歌〉叙事处理之特定时代的成功因素》[J].阴山学刊,2004.1.

[3] 陈顺馨.《中国当代文学的叙事与性别》[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74.

第8篇

1、一个女人必须了解和牢记,男人--只要他是是男人,无论老幼,他都爱漂亮的女人。

2、事实强悍如命运般的无法逆转。

3、红豆不长南国,长我脸上了,真相思!

4、想要忘记,却经常怀念到哭泣。

5、曾经和朋友一起仰望星空,随之我们泪流满面,他是因为失恋,我则是因为扭伤了脖子。

6、恋爱的女人的最大快乐就是她所爱的男人承认她是他的一部分。

7、懂得美食的人,不会吃全熟的牛排;懂得爱情的人,不会许诺天长地久。

8、我本是一个生活在梦里的人,但我发现梦已经不可靠了。

9、世界上所有的良辰美景,比比皆是你的意思。

10、我只是缺少一份安逸。

11、爱情实话+爱情谎话=爱情神话。

12、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礼让三分;人再犯我,我还一针;人还犯我,斩草除根。

13、我那么喜欢你,你喜欢我一下会死啊。

14、男人分两种,一种是好色,一种是十分好色;女人也分两种,一种是假装清纯,一种是假装不清纯。 经典爱情搞笑语句

15、我总是想不通对我那么残忍的你,我他妈还爱什么。

16、手插口袋,谁都不爱。

17、男人的爱是俯视而生,而女人的爱是仰视而生。

18、要是有人追求,世界上没有一个女人不是飘飘然的。正因为这样,女人才会那么迷死人。

19、爱情让人痹,婚姻让人麻木。

20、离开我就别安慰我,要知道每一次缝补也会遭遇穿刺的痛。

21、经历一场恋爱就像吃巧克力,就算你不用付巧克力的钱,也得付减肥的钱 经典爱情搞笑语句

22、男女关系处理得好会传出佳话,处理得不好会传出闲话。

23、花钱像放屁一样简单、赚钱像吃榴莲一样艰难!

24、爱情应当山盟海誓,只有专一的、忠贞不渝的爱情,才是真正的爱情。

25、小姑娘们梦中都想找一匹白马,睁开眼发现满世界都是灰不溜秋的驴,()悲痛欲绝后,只能从驴群中挑个身强力壮的,这样的驴就被命名为:经济适用男。

26、一个能让你哭能你让笑的人或许才是一辈子的依靠。

27、我是你转身就忘的路人甲,凭什么陪你蹉跎年华到天涯?

28、明知道是让对方痛苦的爱就不要让它继续下去,割舍掉。如果不行就将它冻结在自己内心最深的角

29、说金钱是罪恶,都在捞;说美女是祸水,都想要;说高处不胜寒,都在爬;说烟酒伤身体,都不戒;说天堂最美好,都不去!

第9篇

文/程建新

导读:

时代在不断发展,今人胜过古人,这是总体而言,尤其在科技领域是如此。但是,也并非样样东西都是如此。比如唐诗是古典诗歌的高峰,它超越了已往任何时代,同时也可以断言以后的任何时代的诗歌也无法再达到这样的高峰。宋词也是如此。再比如我们现今体育比赛中的骑马射箭,如果跟古人相比,我看就是小儿科了。我们的射箭国手,比赛时眼睛歪了,嘴巴也歪了,瞄了好久才射出去,还未必能够射中靶心。而古代的一些高手是百发百中,而他们可以在飞驰的马背上自由射箭,如果也像现在的国手们那样,早就被对方一箭射中了。而像元代的蒙古兵,一生都在马背上,故能驰骋欧亚大陆,所向披靡。所以,我们对古人,对古代经典,要心存敬畏,须知这些经典作品都是一个时代最伟大的人物最高智慧的结晶,非同小可。

大家晚上好!非常感谢大家光临捧场,我要讲的就是我们要怎样面对传统。

每个民族都有各自的传统,每个民族都要面对传统,每个人也都要面对传统。我们要怎样面对传统呢?这是人人都要思考,也都要付诸行动的。面对传统,有种种不同的态度,不同的观点,不同的行为。我的看法是要喜爱传统,保护传统。

我们华夏民族具有五千多年的悠久历史,历史积淀非常深厚。我们传统的东西涵盖很广,举凡汉字、语言、文学、绘画、音乐、建筑、雕塑、饮食等等,林林总总,博大精深,美妙动人。对于中学生和一般人而言,传统文化最常接触学习的自然是汉语和历代经典著作。我国历代经典作品是什么呢?大而言之,应该是四书五经、诸子百家、班马史汉、汉魏乐府、唐宋诗词、明清小说等等。我们历史上有不少伟大的人物,其中最为杰出的是那些人物呢?我看是孔子、孟子、老子、庄子、屈原、秦始皇、汉武帝、司马迁、陶渊明、唐太宗、唐玄宗、李白、杜甫、苏轼、陆游、辛弃疾、朱熹、成吉思汗、王阳明、李时珍、徐霞客、康熙皇帝、乾隆皇帝、蒲松龄、曹雪芹等等。

我们要喜爱传统,首先要学习传统中的经典作品,如《论语》、《孟子》、《庄子》、《史记》、唐宋诗词等。为什么要学习这些经典作品?因为经典作品是经过历史淘洗而巍然存留的最精彩的部分,最值得人们学习。比如古人非常看重四书五经,到了宋元以后成为科举考试的内容,每个读书人都要诵读,这是历史的选择,因为相对而言,四书五经最为重要,尤其是四书,文字不多,内涵极大,意蕴甚深,最有益于为人处事。再如《史记》与《汉书》,从汉代到唐代,人们普遍更看重《汉书》,但是到了宋代以后,人们就普遍喜爱《史记》了。为什么呢?因为《史记》远比《汉书》有内涵,文字的精彩和思想的深刻等,也远非《汉书》可以比拟的。《史记》是二十四史最精彩的一部,这也是两千多年无数读书人阅读比较的结果。再如唐诗是我国历史上诗歌巅峰时代,而孟浩然、王维、李白、杜甫、白居易、李商隐、杜牧等等又是唐代诗人中最杰出的代表,也是经过后代无数人阅读而得到的结论。一个人、一部书,后代有无数人去读,并且让后人深深敬仰,那么这个人无疑是个伟人,这部作品无疑是经典杰作。时间很无情,也很公正。能够经得住时间淘洗而巍然留存下来的人物和作品,虽然还是不少,但在恒河沙数的人类长河之中,相对而言则是少之又少的。

所以说,我们喜爱传统,首先要阅读传统中的经典作品,因为经典作品最有内涵,最具独创性,最有益于人事。

那么,阅读传统经典作品,我们会得到什么呢?首先可以得到很多知识。比如读了《史记》,就可以大致了解到从黄帝时代到汉武帝时代三千多年的历史,了解到这期间很多极为出色的人物,自己的历史知识方面就广了很多。比如读了《诗经》,就可以从中了解到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五百多年人们的劳动、生活、爱情等等,非常生动新鲜,而且还会学到许多花草虫鱼等方面的知识。

第二是从中感悟出很多道理,让自己变得更聪明,更睿智,更高雅,更了解社会,更懂得生活。比如读了《史记》,你会悟出许多道理,你对历史和现实生活就会有更多的认识,更深的观照。读了《诗经》,你也会悟出很多道理。孔子传教课徒,就已经把《诗经》作为教材了,所以《论语》里头就屡有论述。其中一段话说得最为精彩:"小子何莫学乎《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再如孔子说过犹不及,这就是古来为人行事的一条极为重要的准则,凡事尽可能遵循中庸之道。孟子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这是为人很高的境界,孟子的这句话也鞭策和鼓舞了后世无数的仁人志士。

第三,经典的东西,很多都成了名言警句,不仅有益于为人处世,同时其表述也是经典的,非常精美,难以移易,读之非常有味,日常运用极为广泛。比如《论语》开篇孔子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如果是讲这几个意思,你看看,还有其他什么话语比这个更精当更凝练的吗?我看没有了。再如孔子说:"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古来赞美松树的诗文不知有多少,但以此话最为精彩。经过风霜磨练才能显出人品的高洁坚贞,这句话也是最好的表述。后世,魏晋的刘祯《赠从弟》诗曰:"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写松柏劲节也写得很出色,但不为一般人所知晓。唐太宗诗曰:"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陈毅诗曰:"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也都很精彩,但都比不上孔子这句话广为流传,深入人心,其他赞美松树的诗文也就更不必说了。

经典作品中,这三者往往是结合得最好。经典作品应该说就是最厚重、最富思想、最精美和最富独创性的作品,给人认知上、感悟上、语言享受上和生活行事上都有巨大的作用。而且,经典的东西往往是源头的东西,阅读一定数量的经典作品,就会高屋建瓴,举一反三,以少驭繁,为以后的阅读和人生开启法门。

古代经典作品,都是伟大的思想家文学家等心血的结晶,其思想美妙深邃,其语言优雅动人,具有普世价值和永恒魅力。比如孔孟的仁义思想,就是社会和个人行事的准则规范,从古至今都起着巨大的作用。孔子说:"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雍也6/30)"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颜渊12/2)孟子说:"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离娄下8/28)这些言语与论佛教的普度众生,与基督教的博爱精神,都是一致的,都具有普世价值,永恒存在。其实仁义礼智和自由平等,都是非常好的东西,前圣后圣,东哲西哲,他们的想法往往是一致的,这些都是全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

正因为经典之中不少东西具有普世价值,因而一代代人都从中汲取智慧,普遍效法。比如《易经》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清华大学就以"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作为校训,希望莘莘学子发奋有为,培德长才,然后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材,成就一番事业。厦门大学是众多学子所向往的一所美丽出色的高校,其校训是:"自强不息,止于至善。"四书之一的《大学》开篇即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显然,这校训是糅合《易经》和《大学》的名言而成的。《论语·子张》篇里子夏说:"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意思是说,广博地学习钻研,坚定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多考虑当前之事,仁德就在其中了。复旦大学校训就是"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这十个字。其实,复旦大学的命名就是起于古诗《卿云歌》:"卿云烂兮,j缦缦兮。日月光华,旦复旦兮。"意为卿云多么美啊,日月的光华,日复一日,光明复光明。以此命名,非常典雅,充满了美好的祝愿。

有一段文字是这样的: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有弗学,学之弗能弗措也;有弗问,问之弗知弗措也;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有弗辨,辨之弗明弗措也;有弗行,行之弗笃弗措也。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

读过了没有?出自何处?这是《中庸》第二十章里的一段话。孙中山先创办中山大学,即以"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作为校训,而且沿用至今。这十个字,也可以成为每个人读书行事的座右铭。而接下的论述也非常精彩,人若能如此,即是愚蠢也会变为聪明,柔弱也会变成刚强了。

说到的上面几所大学的校训都是出自经典名言,无非是说经典作品,往往意蕴深广而语言极为凝练,对人们的学习工作等等都有极大的启发作用,引领人们和整个社会走向更高更美的境界。

上面说了,要喜爱传统。那你也许会说,我就不喜欢传统经典,怎么办?其实,青少年之中,不喜欢传统,不喜欢文言文,不喜欢经典作品,很正常,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是少读,一个是不觉得好,一个是瞧不起古人,不少青少年往往心高气傲。

对传统缺少引导,青少年少读古典诗文,这是不喜欢经典作品的很大的原因。我们现今的应试教育可谓登峰造极。从幼儿园起,就开始忙于应试教育,数理化外语,每科都很多内容,很多作业,青少年从早晨忙到深夜,忙得不亦乐乎,晕头转向,疲惫不堪,总之是忙得一塌糊涂,就很少能够分出时间去读语文,更不用说去读较为艰深而且又较为远离现在的文言经典了。但是,我们不去读它,经典也就远离我们了。《礼记·学记》有句名言:"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很多很美妙的书籍,我们没有去阅读就无法知道它们的美妙,就像很多精美的菜肴,我们没有品尝就不知道它们的美味一样。所以,首先要抽空去读书,去读那些传统的经典作品。当你读得多了,就自然读进去了,读出味道来了,可能不只是喜欢上,甚至感到许多快乐,欲罢不能了。

瞧不起古代的东西,也是一个原因。我们常说,时代在不断发展,今人胜过古人,这是总体而言,尤其在科技领域是如此。但是,也并非样样东西都是如此。比如唐诗是古典诗歌的高峰,它超越了已往任何时代,同时也可以断言以后的任何时代的诗歌也无法再达到这样的高峰。宋词也是如此。再比如我们现今体育比赛中的骑马射箭,如果跟古人相比,我看就是小儿科了。我们的射箭国手,比赛时眼睛歪了,嘴巴也歪了,瞄了好久才射出去,还未必能够射中靶心。而古代的一些高手是百发百中,而他们可以在飞驰的马背上自由射箭,如果也像现在的国手们那样,早就被对方一箭射中了。而像元代的蒙古兵,一生都在马背上,故能驰骋欧亚大陆,所向披靡。所以,我们对古人,对古代经典,要心存敬畏,须知这些经典作品都是一个时代最伟大的人物最高智慧的结晶,非同小可。

不只古代,我们现当代也有许许多多极为杰出的人物,我想也一定是后人难以超越的。比如篮球巨星乔丹,人称"打篮球的上帝",恐怕以后再也没有一个人在这方面超越他了。比如乒乓球,外国的瓦尔德内尔,我国的邓亚萍、张怡宁、刘国梁、张继科等,恐怕后人也难以超越。再如羽毛球,我国的林丹和马来西亚的李宗伟,都是极为伟大的国手,恐怕也是几百年出现的两个人物,是上天钟灵毓秀的结果。这些伟大的运动员,他人都很难超越。所以说,我们要有自知之明,要心存敬畏,向伟大的人物学习致敬,向伟大的作品汲取知识和智慧。牛顿说,如果说我取得了一定的成就,那时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牛顿是非常伟大的科学家,但却非常谦虚,我们普通人更应谦虚些,不要沾沾自喜,更不要老是说"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一味无知狂妄。

既然说道喜爱传统,学习传统,那么怎么学习呢?即读什么书,按照什么步骤,遇到问题如何解决等等,有许多问题,但我这次不能讲。我只能先提示一下,选经典的同时又是考试的书先读,如《论语》《孟子》《三国演义》《红楼梦》等先读,也可以读其他的,如《史记》、《世说新语》、《聊斋志异》、《儒林外史》以及精美是古诗文等等。重要的也是第一步,你要去读,甚至要知难而上,读进去了,乐趣也就出来了。不去读,其他都免谈了。

清人沈复著有《浮生六记》,其中《闺房记乐》写他和妻子陈芸男才女貌,伉俪情深,令无数后人艳羡不已。但夫妻两人在饮食上颇有不同,陈芸喜欢吃臭豆腐,而沈复非常厌恶。某天,他勉强吃了,感觉很鲜美,以后也就爱吃了。我们对经典,有的也就像沈复对臭豆腐那样,是先存偏见,先有排斥心里,这不好。台湾著名女作家三毛,当她第一次穿上凉鞋后觉得"一见钟情,相见恨晚",以后终身都喜欢穿凉鞋。我们读书也是如此,读到好书时,常常会觉得"一见钟情,相见恨晚".三毛非常喜欢读书,尤其喜欢《红楼梦》。十一岁念五年级时,读《红楼梦》读到宝玉出家,在一片茫茫白雪中与一僧一道唱着歌走去,便感动得痴痴地流下泪来。这是她第一次领悟,知道什么是境界。后来她说:"文学之美,终其一生,将是我追求的目标。《红楼梦》,我一生一世都在看下去。"像《红楼梦》这样的伟大作品,是充满魅力的。一旦读进去,可能就欲罢不能,三毛就是这样。

反观现今,许多同学语文念不好,很重要的恐怕就在于不重视,少花时间精力去读,有的是自小起就很少花费时间去读语文,很少读书,就是整天像鸵鸟那样埋头在写作业。读经典名著呢,有的是勉强读了,但是没有读进去,没有感悟,只觉得无聊,而不是像三毛那样感动得痴痴地流泪,要想终身去阅读品味。

我们要喜爱传统,钻研传统,还要保护传统。传统的范畴很大,传统的力量很大。但另一方面,传统也是脆弱的,许多传统的东西在不断崩塌,不断消亡。就这一百多年来,我们传统中的许多东西消亡了,有的岌岌可危,有的在不断萎缩。

比如汉字,我们不止要喜爱,而且需要保护。我国是几千年传统古国,汉字和汉文化绵延至今,是世界历史上的一大奇迹。其他如古代的埃及、巴比伦、希腊、罗马等,它们的文明都曾辉煌一时,但后来,文字消亡了,文明也就中断了。我们传统文化之所以岿然屹立,汉字和传统文化起到了极大的作用。但是到了五四以后,汉字和传统文化受到巨大冲击,许多人以为中国的落后很大部分源于汉字难写难认,儒家文化迂腐落后,亟需改革。1949年以后,国家进行了大规模的文字改革,很多汉字加以简化,规定只能使用简化字,而后一步步走拼音文字的道路,其理论是表意的汉字不如表音的文字如英语法语等先进,所以最终要走拼音化的道路。果真如此进行下去,几十上百年之后,汉字就可能消亡,传统文化也跟着消亡,我们的民族也就等于消亡了。为什么呢?如果真是那样,汉字没了,传统消失了,原有的思维方式和思想都消失了,到那时我们的后人虽然还是黄皮肤黑眼睛,但其实就不是真正的汉民族了。比如我们现在不少海外华人,不识汉字,不会说汉语,讲的是英语法语之类,其实完全欧化了。

还好,我们意识到这是错误的,我们没有继续走拼音化的道路。但是,我们简化字已经成为定局,成为法定文字,繁体字就受到极大的限制。你们同学之间,有多少能够认得繁体字?有多少同学能够写常见的繁体字?恐怕不多。繁体字是古籍的载体,不认得繁体字,古书也就自然越来越少人能够阅读,传统的传承也就越来越差了。

过去相当一段时间内,认为汉字不好,一是觉得难写难认,一是觉得表意文字不如表音文字先进,一是觉得汉字不能输入电脑,一是将国家的落后归咎于汉字和传统文化。其实,汉字是很科学的。因为汉字很美,她是形音义三者相结合,包含了非常丰富的文化内涵。二是汉语组词能力极强。我们只要对比汉语和英语就会知道,汉字能够认得两千个左右,基本就能读写了;而英语单词没有记得上万个,恐怕很难达到基本的读写,学习英语,记单词就是很大的负担。三是汉字输入电脑很快,而且输入的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当然好处还不止这些。所以这二三十年来,很多人说,我们古老的中国有五大发明,这第五大发明就是古老、美丽、科学、充满神奇的汉字。

我们现在要求写简化字,作为规范,便利使用,那是很对的,简化字在易认易写上大大优越于繁体字。事实上,几十年来,我们国家在推行简化字讲普通话方面,已经取得了极大的成就,这是有目共睹的事实。但同时,我们如果宣判繁体字是不合法的,我看就不对。因为繁体字使用了几千年,是我们的国粹之一,在语言交流、文化传播、凝聚民族等方面,都起到了极大的作用,而且传统中绝大多数典籍是用繁体字写成的。我们不应该也没有这样的权力,宣判几千年来官方、正统、美丽、奇妙而且传承有序的汉字是非法的。我们推行简化字,同时也应鼓励人们去学习繁体字,学习文言文和传统典籍。对我们中学生而言,学好简化字的同时,最好还能认得繁体字,知简识繁,甚至常用的还能写得出来,那就更好了。而且,这样对同学们今后的学习、工作、生活等等,都会很有益处的,这里我不展开讨论。

其实,国家能否发展强大,主要在于政治。我国六七十年的历史就很好地印证了这一点。1949年以后的三十年,政策违背社会规律和自然规律,大搞阶级斗争,处处瞎折腾,结果弄得民不聊生,天怒人怨,国民经济处在崩溃的边缘。邓小平执政以后,改革开放,整个神州大地充满生机,方方面面都取得极大的成就,令世界瞩目。可见,国家的盛衰与语言文字没有必然了联系。随着国力的强盛,我们的汉语和传统文化也焕发出生机,受到全世界的瞩目,老外们学汉语说汉语的也越来越多了。

汉字汉语、传统经典,这是大的方面,我们需要珍爱,需要发扬光大。传统之中,小得方面就更多了,也都需要喜爱和保护。

比如方言,有很多地方特色,有很多文化内涵,同时也关系到每个人的青少年的记忆,也是同一个地方人们联系的一种纽带。就以古田话而言,随着普通话的普及,我们本地方言在日见萎缩和消亡。青少年之中能够较好地说古田话的恐怕不多,多数说得不地道,有很多东西无法用本地话表达,有的青少年就不能说本地话,甚至也听不懂了。能用本地话诵读诗文的,那就更少了。

比如,我就《唐诗三百首》里举老杜的《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是否能够流畅地用古田话念出来?再举《古文观止》里李太白的《春夜宴桃李园序》:"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光阴者,百代之过客。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况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会桃李之芳园,序天伦之乐事。群季俊秀,皆为惠连;吾人咏歌,独惭康乐。幽赏未已,高谈转清。开琼筵以坐花,飞羽觞以醉月。不有佳作,何申雅怀。如诗不成,罚依金谷酒数。"一共才116字,非常精彩,读过背过了没有?能否用本地话朗诵一过?这都是很简单的诗文,难的比如屈原的《离骚》之类,就更不用说了。当然,你们很多同学念不来,就我而言,有的也无法念出来。

再如,我们传统的建筑很美,很值得保护。我们的古民居很多,也很美,值得关注;但许多也都岌岌可危,值得我们加以保护。这个问题我现在也不能展开,先在此提一提,以后如果可以,我很想讲讲有关古田古民居。

传统之中值得关注保护的东西很多,上面我只是聊举一两端而已。

我们应该学习传统,热爱传统,保护传统,做传统的守护者和传承者,大家共同努力,让中华文明更加辉煌灿烂,让我们伟大的华夏民族飞腾不已。

我今晚所讲的就是这些,一点芹献,希望得到大家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第10篇

经典台词暗含的冷幽默意蕴

《蜗居》台词轻松流畅,“笑点”频生,令人或捧腹或会心,堪称“烦恼人生的幽默集锦”。我们通常所说的幽默是运用双关、比拟、谐音等修辞手法,在善意的微笑中揭示生活中的有悖常理之处,或是把本来正常的现象善意地荒诞化,以表现某种情趣,这种幽默是乐观向上的。然而仔细玩味,《蜗居》台词的幽默意蕴非同一般。作者用戏谑的手法调侃剧中人物,因其嬉笑怒骂中带有无可奈何的情愫,悲剧性与喜剧性又难分难解,我们可称之为“冷幽默”。提到“冷幽默”,不仅令人想起钱钟书先生的《围城》,可以说从语言“冷幽默”这个角度出发,《蜗居》的语言艺术和《围城》有异曲同工之妙。而对于“冷幽默”,钱钟书先生在他的《说笑》一文中这样解释:“一个真正幽默的人别有会心,欣然独笑,冷然微笑,替沉闷的人生透一口气。”①《蜗居》台词吐露的幽默意味正是这种既不滑稽,又不一般的平淡粗俗,而是略含苦涩甚至还带有哲理意蕴的“冷幽默”。这种幽默效果的产生是和作者纯熟运用修辞手法分不开的。

修辞手法妙用产生的冷幽默效果

修辞是一种语言运用的方法,是从表达方式、表达效果的角度去研究语音、词汇、语法运用的,也可称之为修辞格。②说话和写作中恰当地使用修辞可以增强言语表达效果。弗洛伊德曾经说过,“如果我们实例中的机智特点不属于它的思想,那么它就一定存在于词语的表达形式之中。”③也就是说,一句话所以显得机智而令人发笑,或者是因为这句话表达的思想,或者是因为这句话表达的形式即修辞的技巧,或者是二者兼而有之。但无论如何,修辞技巧是形成幽默效果的重要手段。《蜗居》经典台词正是使用了大量精妙的修辞,增强了文本的幽默意味。考究起来,经常使用的主要有以下几种:

仿拟。仿拟是根据表达的需要,更换现成语句中的某个语素,临时仿造出新的词语。这种故意仿拟某种既成形式的修辞手法通常能取得滑稽嘲弄的艺术效果。《蜗居》经典台词中这样的例子很多,例如:

1.别说生米煮成熟饭,你现在就是生米煮成爆米花,人家要跑照样跑掉。(老李)“爆米花”仿“熟饭”而来。

2.此处不留奶,自有留奶处。(郭海藻)来自熟语“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

3.衣服有价,青春无价。(旁白)仿自“黄金有价,青春无价”。

曲解。曲解是指对某些词语的意思有意地进行歪曲的解释,以满足一定的需要。运用曲解,或以增加轻松愉快的谈话气氛,或以达到辛辣嘲讽的艺术效果。正如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每个人都会根据自己对生活的感悟而对事物产生千差万别的看法,《蜗居》台词人物的语言个性凛然,正是借助这种曲解概念的修辞手法,产生了强烈的讽刺性和幽默感。举例如下:

1.婚姻是什么?婚姻就是元角分。婚姻就是柴米油盐酱醋茶。婚姻就是将美丽的爱情扒开,秀秀里面的疤痕和妊娠纹。(郭海萍)

2.爱情是什么?你知道爱情是什么?爱情就是男人骗女人的鬼把戏,什么我把我的心交给你,你就永远拥有我。他那是什么都没有,所以净说些甜言蜜语,有什么用呢?说这些有什么用?你要真有本事,一个男的爱一个女的,什么都先别说,先送上一沓钞票,让这女的有安全感,然后送上一套房子,至少在你爱上了这个女的以后,虽然她的心失落了,可是身体有着落。这才叫男人,这才是男人办的事。要不然你结婚干吗?还吃不饱,那娶媳妇干吗呀?那媳妇跟你一块儿受累?受苦受累就叫爱情了?那这种爱情我宁愿不要。

3.文学?文学就是鱼上的香菜。有鱼香菜才好看。没鱼,一盘香菜你吃得下去吗?(郭海萍)

这是郭海萍在饱经感情、婚姻、生活的磨砺之后,对这些概念的再认识。言语尖酸犀利渗透着郭海萍对生活的感触。

4.什么是幸福?幸福就是筷头上的肉丝。(小贝)纯情清贫的小贝对幸福的要求相当简单。

5.这个世道真是他妈的不公平,男人做事漂亮不漂亮是一回事,说话一定是漂亮;女人做事龌龊不龌龊是一回事,举止是一定要文雅的。这就是生存法则。(宋太太密友)看清世事之后,宋太太密友出语惊人,令人发笑的同时无奈之感油然而生。

双关。双关是指利用语音或语义条件,有意使语句同时关顾表面和内里两种意思,言在此而意在彼。这一修辞格的使用能适应某种特殊语境的需要,并使表达含蓄曲折、生动活泼,以增强文章的表现力。举例如下:

1.“有钱能使鬼推磨”,这话一点不假,4万还是“我妈”,6万就成了“咱妈”了!幸好这钱拿回来了,否则估计你嘴里就是“他妈的”了!(苏淳)

这是《蜗居》中相当经典的一句台词,是苏淳对海萍得到钱后态度起伏变化的感慨,苦笑之余,极具嘲讽意味。

2.人情债,肉偿啦。(郭海藻)这是《蜗居》中最当红的一句台词,也是引起争议最大的台词。这里的人情债“肉偿”指的是女色。

对比。对比是把两种不同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的一种辞格,也叫对照,对比可以使客观存在的对立统一关系表达得更集中、更加鲜明突出。例如:

1.海藻其实很想加一句:我觉得很羞愧。可这句话她说不出口。她为什么羞愧,她自己知道。前几个月,还纯洁清高地站在这儿,大义凛然地将钞票还给人家。可没几天,又低着头爬过来,抱人家的腿。人哪,既然迟早有一天你得放下身段,为什么不早点儿做出副哈巴狗的姿态呢?(旁白)

这是郭海藻找宋思明借钱时,前后行为相反的对举,语言色彩非常辛辣,引人发笑的同时颇具反讽意味。

2.原本光鲜亮丽之后,就是衣衫褴褛。国际化大都市,就是一个舞台,所有的焦点,都会聚集在镁光灯照射的地方,观众能看到的,只是华美壮丽的一面。可这光鲜照不到的地方,即便是有灰尘,甚至死耗子,谁又会注意呢?(宋思明)

这句被称为“血淋淋”的经典台词是饱经世故的宋思明对国际化大都市华美与丑陋的深刻认识。

层递。根据事物的逻辑关系,连用结构相似、内容递升或递降的语句,表达层层递进的事理,这种辞格叫层递。这种修辞手法可以使语句表达效果层层深化,用以加深读者印象或强调某种感情。

1.这男人的占有呢?就像是打仗的阵地,一旦占用了,就是得到了。但用不了多久,就会撤退。而女人的占有,那是细菌的蚕食,蜘蛛网的扩张,棉花糖的膨胀,那是经年累月的,一点一点的,直到最后把你完全占了,让你彻头彻尾无法逃避地被吞并掉。你要是见过铜上的锈,就明白我的意思了。男人是铜,女人就是锈,最终,锈会把铜的颜色,全部覆盖,阵地全失啊。(苏淳)

这是苏淳对小贝抱怨自己感情生活的感触。

2.做女人就是得对自己好点,吃好,喝好,玩好,万一一个不小心出了意外,别的女人就用咱省下的钱,住咱积攒的房,睡咱节省用的老公,打咱心疼的娃。你说咱克勤克俭地舍不得吃,舍不得穿,一心为家,有什么意思,总有些硕鼠来偷咱积攒下来的粮食,与其别人花,不如我们自己花。(宋太太)

宋太太论及小三儿时,愤恨厌恶之感溢于言表。

比喻。大量精妙又别具一格的比喻是《蜗居》经典台词的最亮点,且多数会引人发笑,这些比喻达到了“戚而能谐,婉而多讽”的艺术效果,给人以十分深刻鲜明的印象。

1.海萍对刚出生不久的冉冉:“奶粉要进口的,尿布要名牌的。进出都要钱,你整个儿一双向收费,比中国移动还狠啊!”(郭海萍)

这个比喻很跟得上时代潮流,嬉笑怒骂四味俱全。

2.她明知道会发生什么,却逃不开。这种奇怪的关系像一块磁铁,让你在正面相对的时候,拼命抗拒;而在背身过后,又期待被拽入磁场。(旁白)

这是郭海藻无法抗拒成熟宋思明的最形象最贴切的比喻,人物心理活动展露无余。

3.我觉得人生就是一大课堂,能把一片空白变成一大染缸哈,十八般武艺全部都会。(郭海藻)

海藻感慨姐姐的炒菜技术,形象生动。

4.换了你,你也不离,因为你不舍得把自己蚌壳里忍半生疼痛磨出来的珍珠挂在别人脖子上炫耀。(宋太太)宋思明爱人谈离婚时的说辞。

警策。警策是含意深刻并富有哲理性的句子。现代学者陈望道在其《修辞学发凡》中这样解释:“指语简言奇而含意精切动人的,名为警策辞,也称警句,以能像蜜蜂,形体短小而有刺有蜜,为最美妙。文中有了它,往往气势就此一振。”④《蜗居》台词中的警策贴近现实生活,反映的是不同人的生存经历感悟,耐人寻味,感慨颇多。

1.人之所以慷慨,是因为拥有的比付出的多。(宋思明)

2.通往精神的路很多,物质是其中的一种。(宋思明)

3.当人选择了向上的阶梯之时,就要丢弃很多细枝末节。(宋思明)

4.人生最大的悲哀,就是把新欢变成旧爱,把冲动变成习惯。(郭海藻)

5.在这个世界上,到处都是地雷,一不小心就会踩到,和平年代更是如此。(苏淳)

《蜗居》人物对生活的不同感触,话语间充满智慧和哲理,现实生活中的每个人都可能从中联想到自己,这种耐人寻味之处,就是其经典语录的成功所在。幽默之中又可让人体会到潜藏于后的悲剧色彩。

换算。写文章有时会用到列数字,但有些数字较抽象、难懂,如果能使之形象化、明确化,就会增强表达效果。这种使数字形象化、明确化的修辞方法,叫做“换算”。换算能增强语言表达效果,它能把难识的或需要特别强调的数量变得使人易于接受,能把抽象枯燥的数字变得形象具体,生动活泼,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举例如下:

1.每天晚上,我坐在窗前,看着窗外的灯光,我就会在想:这城市多奇妙啊,有多少人,就有多少种生活,别人的生活我不知道,而我呢?每天一睁开眼,就有一串数字蹦出脑海:房贷六千,吃穿用度两千五,冉冉上幼儿园一千五,人情往来六百,交通费五百八,物业管理三、四百,手机电话费两百五,还有煤气水电费两百。也就是说,从我苏醒的第一个呼吸起,我每天要至少进账四百,至少这就是我活在这个城市的成本。这些数字逼得我一天都不敢懈怠,根本来不及细想未来十年。(郭海萍)

海萍对每天生活成本换算后的结果,令人倍感沉重,印象深刻。

2.海藻:佛说,前世500次的回眸,才能换来今生的擦肩而过,前世1000次的回眸,才能换来今年的今生的一次有缘相见,你说咱俩现在能躺在床上,能有多少次回眸啊?小贝:咱俩上辈子啥事都没干,就光顾着回头了。(小贝)

面对海藻深情的感慨发问,小贝换算后的回答相当轻松幽默,引人发笑。

结语

综上所述,大量修辞妙用制造的幽默风格是《蜗居》台词备受关注和推崇的重要原因。这是一种非同一般的冷幽默效果,不仅令人发笑,而且其所暗含悲凉意味能引起人们深沉的思考。因而这是一种绝佳的台词艺术,也是高超的语言艺术。

注 释:

①钱钟书:《写在人生边上》,福建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

②弗洛伊德:《机智与无意识的关系》,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1年版。

③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第11篇

【中图分类号】G ?摇【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1A-

0052-02

2013年7月,笔者参加“区培’学习,听了特级教师黄亢美关于经典诵读的讲座,感受颇多。由此也深深了解到,经典诗文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是传统文化的绮丽瑰宝,诵读经典诗文不仅能让小学生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丰富他们的知识,而且能陶冶情操,培养民族自豪感。自从我班开展“诵读经典诗文”后,笔者发现学生的诵读水平有所提高,作文中也多了很多经典语句,这是一个可喜的开始。笔者指导学生在作文中运用经典诗文方面做了如下探索。

一、多读,勤于积累

常言道:“经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读是非常必要的,学生通过诵读经典诗文积累精美的诗词句段,进而内化为自己的语言,达到“口吐莲花,笔下生花”的境界。《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明确指出:“小学阶段诵读、背诵优秀诗文不少于160篇(段)。”教学中,为了激发学生诵读经典诗文的积极性,笔者常常引导学生进行多种形式诵读,如范读、领读、齐读、自由读、接龙读、对读、配乐读等。

1.“课前一吟”活动

笔者利用课前五分钟,把班级分为八个小组,选出小组长,要求八个小组长将一首诗或几个名言佳句抄在小黑板上,每半周更新一次,如果背诵得快,也可以加快更新,由组长带领大家课前诵读。

2.注意学科间的整合

除了在语文课上诵读外,笔者还利用音乐课对学生进行经典歌唱、利用绘画理解诗文。《只要两个月,成绩提高10%》一书的前言写道:“一次性促进右脑活性化的秘密指挥部其实隐藏在耳朵里。”由此可见听的巨大作用,听能使学生增强记忆,刺激学生的感觉功能,尤其是优美的古典音乐,如《阳关三叠》等;有的古诗是后人给谱曲,如著名作曲家谷建芬就给《春晓》《锄禾》等谱曲。教学古诗时,笔者还特意请教音乐老师根据诗歌特点给古诗配上音乐让学生歌唱,加深学生对古诗的记忆。笔者还让美术教师抓住学生爱画画的特点对他们进行中华优秀文化的艺术熏陶,让学生将美术与古诗文的学习结合起来,将自己对古诗的理解用绘画的形式展现出来。这是学生对经典诗文的感悟升华。

3.以活动激趣

笔者在班级中经常开展各种各样的经典诵读活动,如“我是小李白”“背诗明星”“古诗配画”“经典诗词书法比赛”“看画面猜诗”等。每一次诵读活动结束时,笔者都会进行颁奖,并且及时地在“学习园地”中展示学生的获奖情况。学生在各种活动中积累经典名句,丰富了知识,感受到诵读的乐趣,自然喜欢读。

二、精读,细心归纳

《三字经》《弟子规》《论语》等经典诗文中都有许多关于劝学方面的名言警句,每诵读到这些有关学习的诗文时,笔者要求学生熟记于心,指导自己的学习。如布置课外作业时让学生用“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来体验学习的乐趣,达到复习巩固的效果;学习懒散不动脑筋的学生可以从“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人不学,不知义”中去反思;不会抓紧时间学习的从“幼不学,老何为”“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中反思。学生积累了经典名言,笔者便要求学生分类归纳,例如描写天地山水的诗词有:《饮湖上初晴后雨》《宿建德江》等;也可以从描写日月风雨、花草虫鸟、时令节日、爱国忧民、述志抒怀等角度整理名句,如表示日月风雨的名句有:“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等;表达爱国忧民情怀的诗句有:“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等。

三、品悟,身体力行

诵读经典的目的在于开启学生的心智,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行,形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并懂得爱祖国、爱家人、爱父母、爱他人的人生道理。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诵读,虽“满腹经纶”但只闷在肚里,或是“纸上谈兵”,诵读也就没有意义了。因此,笔者强调学习了就要用来指导自己的言行。如当学生因为某种行为不合礼仪规范时,笔者让他们背一背《弟子规》,当背到“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时,学生总会惭愧地低下头。新学期对新来的同学可让学生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体会多一个朋友多一份快乐;同学之间有矛盾或产生误会时,笔者常叫他们背《弟子规》中的“长者先,幼者后”“兄道友,弟道恭”来化解矛盾和误会;在家有“小皇帝、公子哥、娇小姐”言行的则必须把“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牢记于心。

四、巧记,灵活运用

1.在日记中灵活运用

俗话说:“多读胸中有本,勤写笔下生花。”坚持写日记是积累材料的最好方式,也是写作练笔的最佳途径。新学期一开始,笔者让每位学生都准备一本日记本,及时记载自己课外诵读的古诗文,并记下自己的感想、受到的启发。每半个学期,笔者会在班级中让学生交换各自的诵读感受,从而升华诵读感悟,获得新知。

2.在说话中灵活运用

教语文,目的是为了不教。同样,学生积累了知识就是为了运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实施中建议:“语文教师应当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比如六年级毕业典礼上,笔者要求学生用诗句、名言对自己的朋友送几句祝福的话。有学生说到劝勉的话时用到了“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等名句,真正做到了活学活用。

3.在习作中灵活运用

第12篇

乍看上表会感觉十分复杂,除了死记硬背,似乎没有什么别的方法。其实不然,大家只需掌握规律、结合例句,记起来必定会事半功倍。现在,我们就试着用经典电影《大话西游》中的一句经典台词来帮助找出规律,理解记忆。

规律分析

【经典台词】曾经有一份真挚的爱情摆在我面前,我没有珍惜,等我失去的时候才追悔莫及,人世间最痛苦的事莫过于此。如果上天能够给我再来一次的机会,我会对那个女孩说三个字 ――“我爱你”;如果非要在这份爱上加上一个期限,我希望是一万年。

结合上表以及这句经典台词,我们可以得知虚拟语气的两个规律。

①对将来的虚拟与对现在的虚拟有一个结构是相同的。

上面台词中的“如果上天能够给我再来一次的机会,我会对那个女孩说三个字――‘我爱你’”就可以用虚拟语气来表达,因为很显然说这句话的至尊宝(孙悟空)戴上金箍之后就不可能再有机会对紫霞仙子(那个女孩)说那三个字了。那么这是对什么时间的虚拟呢?很奇怪,这个句子我们既可以理解为是说话人至尊宝希望此时此刻能够有这样的机会(即对现在情况的虚拟),也可以理解为是希望将来的某一天能够有这样的机会(即对将来情况的虚拟)。由此可见,在虚拟语气中,如果没有明确的时间状语和上下文暗示,对现在和对将来情况的虚拟是很难区分的,我们可以将其看作是对现在和对将来的虚拟中有一个结构(if +主语+ did,主语+ would/should/could/might + do)相同的原因。

②if虚拟条件句的结构可以看作是在真实条件句的基础之上时态倒退一步而成的。

为了让大家对此有更直观的感受,我们可以将真实条件句和if虚拟条件句的结构列出来,构成下表。

从上表可以看出,除了虚拟条件句表示对将来的虚拟时从句中的其中两种情况(if +主语+ were to/should + do)外,虚拟语气的基本结构就是在真实条件句的基础上对应时态倒退一步而成的。

例句套用

分析完规律后,我们试着写一下这几种虚拟语气的例句。

①表示对过去的虚拟

经典台词中有一句话:曾经有一份真挚的爱情摆在我面前,我没有珍惜,等我失去的时候才追悔莫及,人世间最痛苦的事莫过于此。我们可以将这句话理解为:如果当时我珍惜了那份爱情,我就不会承受如此多的痛苦。很明显此句与事实不符,应用虚拟语气,且表示的是对过去的虚拟。这句话写成真实条件句为:

If I cherished the love, I would not take so much pain.

在此基础上将时态倒退一步为:

If I had cherished the love, I would not have taken so much pain.

②表示对现在的虚拟

我们还可以试着将“如果上天能够给我再来一次的机会,我会对那个女孩说三个字――‘我爱你’”这句话用虚拟语气写出来。

如果将这句话看成是对现在的虚拟,那么写成真实条件句为:

If I am given another opportunity, I will tell that girl three words―"I love you".

将时态倒退一步之后为:

If I were given another opportunity, I would tell that girl three words―"I love you".

③表示对将来的虚拟

如果将上面那句话看成是对将来的虚拟,第一种结构与对现在的虚拟结构相同,而其他两种情况可以看作是在对现在虚拟的基础上时态前进一步,也就是从句变为过去将来时,即were to do (用不定式表示将来)和should do (注意此处不用would do),而主句已经是过去将来时,无法再变,保留原有形式。这句话最终可以写为:

If I were to/should be given another opportunity, I would tell that girl three words―"I love you".

经过以上分析,相信大家对if虚拟条件句有了更深刻的了解,要记住if虚拟条件句的结构也更为简单。除了死记硬背外,大家还可以从真实条件句的结构进行推理,并将上面所得出的例句背诵下来,在遇到类似的题目时,与例句对照之后,即可快速做出选择。

真题演练

・We ____ back in the hotel now if you didn't lose the map. (2014年北京卷)

A. are B. were

C. will be D. would be

【解析】题干意为:如果你没有弄丢地图,我们现在就回到宾馆了。根据句意可知,这句话使用的是虚拟语气。根据if虚拟条件句中didn't lose可知,从句是对现在事实的虚拟。与上面的例句相对照可知,主句中应用would/should/could/might + do的形式,故选D。

・If Mr. Dewey ____ present, he would have offered any possible assistance to the people there. (2014年湖南卷)

A. were B. had been

C. should be D. was

【解析】题干句意为:如果杜威先生在现场,他就会给那里的人们提供任何可能的援助。根据句意可知,这句话使用的是虚拟语气。由于主句用了would have done的形式,可知这是对过去事实的虚拟。与上面的例句相对照可知,从句中应用had done的形式,故选B。

提到条件句,人们一般会想到if引导的条件句,而英语中某些假设的条件不是通过if从句表达出来的,而是包含在某些短语、上下文或其他方式中,其谓语也常用虚拟语气,我们称此种结构为含蓄条件句。

规律分析

含蓄条件句的标志词主要有五个,分别为without、but for、otherwise、or、but。这五个词引出的含蓄条件句的结构见下表。

上表看似复杂,但仔细观察后其实非常简单。由于含蓄条件句中的虚拟条件隐藏在标志词或上下文中,句子中出现的虚拟句就相当于if条件句中的主句,且该虚拟句的时态选择与if虚拟条件句中主句的时态选择相同。只要能够判断出该句是对现在、过去还是将来的虚拟,就能够正确使用虚拟结构。

例句套用

了解了这一点,下面我们通过例句来帮助记忆含蓄条件句。以笔者为例,身为新东方的一名老师,我深感光荣并充满感激。因此我可以说:

① Without New Oriental School, my life would not be full of hope and passion. 如果没有新东方,我的人生就不会充满希望与激情。

② But for New Oriental School, my life would not be full of hope and passion. 要不是新东方,我的人生就不会充满希望与激情。

③ I chose New Oriental School five years ago, otherwise, my life would not be full of hope and passion. 五年前我选择了新东方,否则我的人生就不会充满希望和激情。

④ I chose New Oriental School five years ago, or, my life would not be full of hope and passion. 五年前我选择了新东方,否则我的人生就不会充满希望和激情。

⑤ My life would not be full of hope and passion, but I chose New Oriental School five years ago. 我的人生本不会充满希望和激情,但是五年前我选择了新东方。

以上的几个例子都是对现在情况的虚拟,如果要对过去情况进行虚拟,虚拟句就需要用would/should/could/might + have done的形式。通过以上的分析和举例,大家是不是对含蓄条件句更加了解了呢?大家可以根据自身情况来用含蓄条件句造句,并记住这些句子,也可以背诵一些使用了含蓄条件句的名言警句,以加强对含蓄条件句的掌握。

真题演练

They were abroad during the months when we were carrying out the investigation, or they ____ to our help. (2014年浙江卷)

A. would have come

B. could come

C. have come

D. had c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