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医学教学反思

医学教学反思

时间:2023-05-29 17:38:1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医学教学反思,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医学教学反思

第1篇

医学物理学是自然科学中的一门基础学科,是物理学与医学相结合的产物,物理学与医学的结合使医学得到了迅猛的发展,特别是高科技技术在医学中的应用,例如X射线断层摄影术、磁共振成像技术(MRI)、放射性核素示踪技术等[1]1-3。可以这样说,没有现代物理学就没有现代医学[2]。因此,医学物理也就同时以自然环境和人类社会作为研究对象。同志指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因此,医学物理学与科学发展观是一脉相承的,在其教学中必须强化科学发展观教育,培养可持续发展的医学人才,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风气,同时又在德、智、体等方面都得到发展。

一、多种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一)类推法和对比法的应用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动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学生能够愉快主动地学习[3]。因此在教学中可以采用类推法,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讲到实际液体的层流运动规律时,用一个问题引出:一个底部关闭的漏斗,装上三层不同颜色的沙子,问打开漏斗底部的阀门,最先流完的是那种颜色的沙子?最后流完的是那种颜色的沙子?这个问题立刻引起同学的兴趣,然后因势利导,指出实际液体的运动轨迹和沙子向下流动的轨迹类似,进而能帮助学生很好的理解实际液体的层流运动规律。在讲到各种物理公式时,可以采用对比法。如直线运动规律在高中知识的基础上是很容易理解的,而刚体的转动规律学生则是初次接触,因此在讲授刚体时适宜采用对比法。因为刚体的转动规律与直线运动规律有很多相似之处,只需把直线运动规律公式中的物理量换成对应的转动规律的物理量,就变为转动规律的公式。如:质点直线运动规律公式:速度V=dsdt,而刚体的转动规律公式:角速度ω=dθdt许多公式都可以用对比的方法来记忆和掌握,这样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使得同学们能很快联系起高中所学的知识,学习起来感到轻松和简单。

(二)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应用

医学物理教学的研究对象具有多样性。如看不见、摸不着的射线、流场、电磁场等;还有在做无规则热运动的气体分子,这些研究对象很难凭借口头之言向学生解释清楚,但借助于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则可使难以理解的物理过程具体化、形象化,不但有利于学生的理解,而且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4]。多媒体教学还可以增加教学的信息量和知识量,在有限的时间内向学生介绍更多的知识,开阔了学生的视野。

二、培养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物理学是研究自然现象及其规律的基础学科,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学生往往感到枯燥而不容易掌握,如果让学生主动参与其中,探索其中的奥秘,其乐无穷,不仅提高学习兴趣,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5]。

(一)精选教学内容,密切物理知识与医学的结合

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如何利用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上课时重点讲述与医学联系密切的章节,可以强化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应用物理学知识和方法的意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讲授医学物理基本原理过程中多采用与医学相联系的实例。如在讲气体栓塞时,可提到学生们所做的动物实验,提及常用的处死动物的方法:静脉注入气体。然后问道为何动物会死亡的原因,这样自然而然地提高了学生的求知欲,也使学生懂得了如何解决实际问题。另外,可将高科技内容引入教学中来。物理学是不断发展的科学,随着时代的进步,教学内容也在不断的变更。现代科技日新月异,一些高科技在医学上的应用,把医学推向了新的高度[2]。如果把最新发展介绍到物理教学中来,那我们的教学就会充满活力和朝气,也更具吸引力。如B超、螺旋CT、激光刀等,使学生掌握这些高尖端医疗仪器的物理原理,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动力和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真正达到可持续发展。

(二)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

在精选教材的同时,适当安排学生自学的时间,以思考题的方式列出章节内容要点,以培养学生自学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的章节可以在学生自学完后以提交小论文的方式进行考核,内容要求有思想性和独创性,其成绩计入期末总评。通过这一过程,增强了学生的自学和思考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也改变了以一张试卷评定学生成绩好坏的考核方法。

第2篇

前言

我国的医学电子学课程教学要关注学生的自我学习和全面发展,依循以人为本的思想和理念,以提升医学教学质量为生命线,结合学校的具体校情,建构具有医学院校特色的教学质量和监控体系,转变原有的终结性评价的方式,开展具有激励和导向功能的形成性评价、发展性评价,通过教学反思,更好地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关注医学电子学课程中的形成性评价现状,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从而实现教学实践的改进和完善。

一、形成性评价的核心理念分析

在我国教学改革深入实施的过程中,倡导学习者的自主学习能力,注重素质教育,这也是新的教学改革的方向和全新的教学思维理念。在医学电子学课程的教学领域之中,要转变终结性评价的方式,采用形成性评价,充分重视和关注评价的过程,教师和学生能够在同一体系之中积极主动地参与,通过评价信息的反馈,实现对教学活动的调节和改善,以更好地提升医学电子学课程的教学水平和质量。在充分利用形成性评价的过程中,利用教学评价的结论提出对教学过程的诊断性意见和建议,使教学过程的评估体系不断完善和优化。

二、医学电子学课程的教学评价的现状及其问题

医学电子学课程由质量监控科负责对课堂教学评价的管理事宜,拟定教学评价办法并落实,可以采用学生评教、教师互评、教学督导评教等方式,实现对医学电子学课程的教学评价。对于教师的评价则主要涵括平时考勤、课堂提问和讨论、实验设计考评、基本技能操作测试及单元小测试考评、期末考试评价等。另外,学生的自评和互评主要涵括课前预习、课堂学习表现等评价。然而,在医学电子学课程的教学评价中还存在如下问题:

1.评价主体相对单一

医学电子学课程教学评价的主体是以学生评价为主、督导组专家评价为辅,并在学期结束的时间作为教学评价时间,并以评价量表的内容作为评价打分的依据,这种教学评价方式相对单一。

2.教学评价的信度较低

在医学电子学课程的教学评价之中,医学电子学课程的课堂教学评价主要是由教务处实现对教学及学生的评价,学生对于评价指标体系内容、目的并不完全清晰,处于被动参与的地位和现象,这就使医学电子学课程的教学评价的信度较低。

3.评价结果分析不当

在医学电子学课程之中,教学评价的结果通常是作为教师教学奖励和分等的参考,并没有充分体现出教师教学真实的质量水平,这就使教师对评价指标、评价结果分析产生认同,无法形成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医学电子学课程的形成性评价提升路径分析

1.完善医学电子学课程形成性评价指标体系

为了达到最佳的医学电子学课程形成性评价效果,需要先完善医学电子学课程的形成性评价指标体系,要在专家、教师、学生主动参与、集中讨论的条件下,建构医学电子类课程的形成性评价指标体系架构,进行评价指标体系的合理分级和分层,使形成性评价指标体系具有可行性和可操作性,形成《医学电子学课程形成性课堂教学评价表》、《医学电子学课程教师教学反思汇报表》,对教师进行四个维度的教学评价,具体来说,一级指标内容为:职业素养、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教学效果。二级指标分别为:(1)职业素养的二级指标包括教师仪表、教学纪律。(2)教学准备的二级指标包括制定教学计划、准备教学资料。(3)教学过程的二级指标包括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教学手段与方法、教学进度、课堂氛围、课后辅导、课程考试。(4)教学效果的二级指标包括有学生理解度、学生的学习态度、学生创造性。同时,还要注重评价结果的合理性和保密性。

2.强化??教师教学的激励

医学电子学课程之中的形成性评价,并非以证明为最终目标,而是以改进和优化为目标,要通过医学电子学课程教学的形成性评价,强化对教师教学的激励和导向,突显出医学电子学课程教学内容的特性。并在因材施评的形成性评价过程中,可以根据学生具体情况的不同,进行针对性的教学,教师要具有较强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及组织能力,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特点,进行合理的知识性教学。

3.促进教师的自我反思和提升

在医学电子学课程的形成性评价之中,要强调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和教师、学生的主体性,采用自我分析或自我反思的方法,记载教学工作进程,更好地促进教师的自我反思和自我教学能力的提升。同时,还可以将电子学习档案袋引入到对学生的形成性评价之中,将学生的作业资料、反馈资料、自评及互评资料、反思资料存入到电子学习档案之中,得到全程、全方位的评价,更好地培养共同学习和研究的习惯。

4.实现多元化、多形式、分阶段的形成性评价

在医学电子学课程的形成性评价过程中,还要对学生的学习态度、方法、实践技能、创造性思维等进行评价,要包涵多样化的考核内容,如:考勤、课堂提问、课堂测验、课外作业、实验报告、实验操作等,较好地考察和检测学生的阶段性学习成果,更好地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自主学习的能力,提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团队协同精神和能力。

第3篇

摘 要: PBL发端于20世纪60年代西方医学教育领域内的改革,巴罗斯教授制定的“三年规划”标志着PBL的诞生。PBL有三个主要的理论基础:建构主义、实用主义和反思教学,它们在不同方面为PBL的完善作出了贡献。

关键词: 建构主义 实用主义 反思教学

20世纪60年代,加拿大安大略湖麦克马斯特医学院发现医学院的教学与学生未来在工作场所中面临的真实情境和复杂问题之间的连接并不紧密。1966年医学院成立了以美国神经病学教授霍尔德·巴罗斯为首的专家小组,制订了一个“三年规划”,标志着PBL的诞生。其特点是:1.把分析解决人类身体健康的核心问题作为获取及应用知识的主要途径,从而打破学科的界限,把人类生物学的许多课程融合在一起,并强调问题解决的过程。2.强调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变消极为积极,变被动为主动,以发展学习者独立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技能。3.把学习者分成小组,每个小组有5—6名学习者和一个指导教师。巴罗斯的PBL教学法打破了学科间的界限,具有以病人疾病问题为基础、以学生为中心、强调自主学习的教学特点。PBL有五大特征:以需要解决的问题开始学习(driving question)、在真实情景中对问题展开探究、互相协作寻找问题解决的办法、学习技术提供了脚手架、学生创制出能解决问题的可行产品。PBL不同于案例分析,案例分析是老师先讲解教材,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后进行案例分析,而PBL是以问题为学习起点。诸多理论为PBL提供了结实的后盾,使其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教学理论和方法,并为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可能。

1.建构主义

PBL依据的主要理论就是建构主义。建构主义最早提出者追溯到瑞士的皮亚杰,他是认知发展领域最有影响的一位心理学家,认为儿童是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步建构起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从而使自身认知结构得到发展。建构主义就源于儿童认知发展的理论,基本内容可以从学习的含义和学习的方法两个方面说明:在学习的含义上,认为知识是学习者在一定情景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而非通过传授得到;在学习的方法上,提倡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但教师和学生的角色不同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建构主义知识观认为知识只是对客观世界的一种解释、假设或假说,不是问题的最终答案;知识不能绝对正确地概括世界法则,需要针对具体问题情境对原有知识再加工和再创造;知识真正的理解只能由学习者基于自己经验背景而建构起来。建构主义的知识观、学习观、学生观、师生定位、学习环境、教学原则、教学模式、教学设计理念等都深深影响了PBL,在PBL的相关方面可以看到建构主义清晰的影子。

2.实用主义

实用主义产生于19世纪70年代的现代哲学派别,在20世纪的美国成为一种主流思潮,其产生有自然科学根据和社会历史原因,奠基人詹姆士承认实用主义是“一些旧思想方法的新名称”:现代科学提供了科学的方法即探究的方法,实用主义者力图在哲学上系统地表述这种方法;美国资产阶级哲学的主要任务就是论证资产阶级极端利己主义的合理性,实用主义是其精神面貌和行为方式的写照。人本主义也是实用主义的一个分支。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是杜威,就教育本质提出了他的基本观点“教育即生活”和“学校即社会”:教育不是把外面的东西强迫儿童去吸收,而是要使人类与生俱来的能力得以生长,教育的目的就在教育的过程之中;学校应该成为一个小型的社会,一个雏形的社会。杜威的教学论有两个观点,强调从做中学,从经验中学,从那些真正有教育意义和兴趣的活动中学;好的教学必须能唤起儿童的思维,也就是明智的学习方法,或者说是教学过程中明智的经验方法。一个思维过程分成五个步骤:疑难的情境、确定疑难的所在、提出解决疑难的各种假设、对这些假设进行推断、验证或修改假设。教学过程也相应地分成五个步骤,一是教师给儿童提供一个与现在的社会生活经验相联系的情境;二是使儿童有准备地应付在情境中产生的问题;三是使儿童产生对解决问题的思考和假设;四是儿童自己对解决问题的假设加以整理和排列;五是儿童通过应用来检验这些假设。在这种教学过程中,儿童可以学到创造知识以应付需求的方法。PBL的以问题为中心、以学生为学习主体、发展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教学观念和实际教学流程都从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得到不少启示。

3.反思教学

“反思”在当代认知心理学中属于元认知的概念范畴。反思教学包括两个部分,涉及两个反思的主体:反思性学习,主体是学生;反思性教学,主体是教师。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要在活动中进行建构,学生要对自己的活动过程不断地进行反省、概括和抽象。反思性学习,是通过对学习活动过程的反思来进行学习,不仅是一般性的回顾或重复,而且是深究学习活动中所涉及的知识、方法、思路、策略等,具有较强的科学研究的性质。反思性学习可以帮助学生学会学习,使学生的学习成为探究性、研究性的活动,可以增强学生的创造力,促进他们全面发展。反思性学习有探究性、自主性、发展性的特征:反思是在考察自己学习活动经历中发现新的问题,然后进行探究和解决;整个学习过程是学生的自主活动过程;反思性学习不仅要使学生完成学习的任务,而且关注学生自身的未来,使学生的理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得到发展。在反思性学习中,教师是促进者,需要积极创造反思条件,引导学生自觉反思,同时还要不断地对自己教学进行反思,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PBL的最后一个教学环节——评价,涉及反思性学习和反思性教学。

参考文献:

[1]阳艳,钟晓红.大学英语PBL教学模式研究[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6.

第4篇

关键词:药理学;元认知;临床医学

药理学是研究药物与机体之间相互作用及作用规律的学科,是医学与药学、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桥梁学科,也是一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并重的实验性学科[1],它为防治疾病、合理用药提供了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科学思维方法。学生学习药理学的过程不仅是一个接受药理学知识的过程,而且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现代药理学的教学重点强调过程,强调学生探索新知的经历和获得新知的体验。但是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普遍反映药理学内容繁杂、散而抽象、负担重、难于理解,因此学习积极性不高,自主学习能力培养难度大。元认知是美国心理学家弗拉威尔(J.H.Flavell)于1976年提出的认知概念,是对认知的认知,即“认知主体关于自身认知过程、认知结果及相关活动的知识,是认知主体为完成某一具体任务或目标,依据认知对象对认知过程进行主动监测、调节和协调的过程”[2]。元认知包括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元认知监控3个部分,三者紧密联系,彼此影响,共同制约着人的认知活动。大学本科阶段的学习只是踏入医学领域的第一步,所学的知识和技能有限,远远满足不了临床需要,更多的知识和技能需要在临床工作中自我完善和提高。因此,了解学生药理学元认知情况并将元认知理论引入药理学本科教学中,引导学生运用元认知理论积极监控和调节药理学学习过程,掌握有效的学习策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这对学校教育和学生毕业后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现将本次研究的相关情况介绍如下。

1调查对象和内容

1.1调查对象

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对本校临床医学专业2012级A班、B班的学生进行药理学元认知调查,发放问卷186份,收回有效问卷186份,有效问卷回收率100%。对调查信息采用百分比法进行统计处理。

1.2调查内容[3-4]

根据元认知的3个基本部分设计元认知调查问卷(包含24道选择题),以探求2012级临床医学专业A班、B班学生在药理学学习中的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及元认知监控3个方面的基本状况。

2调查结果

2.1元认知知识状况调查结果

关于本校2012级临床医学专业186名学生在元认知知识的认知主体知识(认知主体对自身在认知方面特征的知识)、认知任务和目标知识、认知策略知识3个方面的调查结果显示,75.1%的学生了解自己的兴趣、爱好、学习习惯和能力;74.9%的学生了解自己的记忆、理解水平与别人相比是强还是弱;84.5%的学生清楚自己的学习任务和目标,说明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大部分学生自觉或者不自觉地获得了一些元认知知识,进行进一步的元认知培养时具有良好的基础。65.9%的学生认为学习中最重要的因素是努力程度,71.2%的学生没有学习计划或某一时间段有学习计划,81.5%的学生认为自己的学习效率一般或较差,说明学生的元认知知识和技能比较欠缺,尚不能通过元认知来指导学习、提高学习效率,从而形成自主学习能力。

2.2元认知体验状况调查结果

在本校2012级临床医学专业186名学生元认知体验(伴随着认知活动而产生的认知体验或情感体验)中,55.8%的学生不喜欢与同学交流彼此的学习方法,64.1%的学生不习惯同学之间互相提问的学习方式,31.6%的学生很少在学习过程中觉察自己在思考,说明部分学生不能在学习过程中提出一些问题,以引导自己的学习过程、检查自己的学习质量。75.2%的学生认为学习过程中压力大,有惧怕心理;53.4%的学生从来都不能调整和保持良好的学习情绪,说明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的认知体验不足以让他们领略到成功的喜悦,使其有意识地控制、调节学习活动。52.9%的学生有听课时提出问题的习惯,47.1%的学生听课时从来都不提问题,说明部分学生习惯于灌输式的授课方法,对教师所讲知识反思很少,导致元认知体验缺乏激情。本校2012级临床医学专业186名学生中,48.1%的学生没有学期学习计划;70.3%的学生没有预习习惯;42.6%的学生没有课后复习或对前后章节内容进行比较的习惯;66.5%的学生没有积极、自觉地监控和调节学习过程,说明大部分学生缺乏主动监控学习的计划及意识,直接导致元认知知识和策略缺乏、元认知监控行为减弱。在元认知监控方法性方面具体表现为:65.7%的学生没有或很少有学习策略;8.6%的学生遇到和学习计划相冲突的事时,先做要做的事;18.8%的学生不做或很少做笔记。在元认知监控执行性方面具体表现为:59.8%的学生对不同章节的学习内容没有或很少有不同的学习策略,63.7%的学生在解决问题时意识不到或很少意识到自己的策略。在元认知监控反馈性方面具体表现为:22.5%的学生在学习成绩不理想时不反思或很少反思自己的学习方法。在元认知补救性方面具体表现为:16.4%的学生遇到困难不寻求或很少寻求解决办法。在元认知监控总结性方面具体表现为:19.0%的学生不进行或很少进行阶段性总结、反思。

3对策

3.1丰富教师元认知知识,增强学生元认知观念

当前医学模式由单纯的生物医学模式转变为生物-社会-心理的医学模式,教学模式也由传统灌输模式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因此客观上要求教师不断丰富自己的元认知知识,在教学中自觉传授元认知知识,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在学习中不断接受元认知方面的训练,促进学生在脱离教师和教学的外部监控时,能自发地迁移到不同的学习内容上。本研究调查结果显示,部分学生上课前没有或很少有学期计划、不进行或很少进行课前预习和课后反思,这是导致其学习效果不理想的原因之一。针对这个问题,一方面,教师在每学期开课初期,通过药理学绪论部分的讲解,使学生明白药理学课程的特点、内容设置、授课顺序及重点章节,使学生形成一个总体目标;每节课上课时,展示教学大纲,让学生明确掌握的知识、熟悉的知识和了解的知识;授课后组织学生讨论、反思学习过程,逐渐让学生在头脑中绘制药理学脉络图,总结章节的内在联系。另一方面,学生要清楚自己的学习情况,制订学习目标和符合自身情况的学习计划,合理分配学习时间和注意力。

3.2积累元认知体验

元认知体验产生在认知活动的每一个阶段,可以是对“知”的体验,也可以是对“不知”的体验,是元认知中最活跃的成分,能对元认知产生强烈的影响。学习者可以通过学习中产生的认知体验和情感体验领略到成功的喜悦及失败的滋味,从而激发高度的自觉思维,制订教与学的各种策略。教师可以采用多元化的、交叉运用的教学方法,如对药理学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采用灌输式教学方法、对重点药物和复杂用药采用案例式或者讨论式教学方法、对难理解的问题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通过生动、形象的感性认识刺激学生的听觉、视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可以采用探究式学习方法、合作式学习方法及同学之间的讨论式学习方法等。通过教与学的成功体验,使学生心情愉悦、兴趣倍增,增强教和学的动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形成教和学的良性循环。

3.3提高元认知监控能力

自我监控是元认知调控和实现自主学习的关键过程,在医学教学领域,教学效果主要依靠教师和学生的自觉性,因此在药理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积极主动地监督与调节学生的学习,促使学生能够自觉地开展学习。例如在教学之初,教师要制订明确的教学目标,针对具体的内容设计包含学习重点和难点的预习提纲并发放给学生,学生制订明确的学习计划,形成总目标和阶段目标,逐项实施和落实;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提醒学生要明确学习目标,不断强化对自身特点以及学习任务的分析,充分利用各种教学和学习手段,通过教师和同学之间的互相提问和自我提问,充分认识自己的学习情况,及时把握学习趋向,使学习按计划有序进行;在教学活动之后,学生要学会对自己的学习结果进行评价、反思,如果没有达到既定目标,要查找原因并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计划和学习态度,改进自己的学习策略和手段,以提高学习效率。

4结语

随着高等学校教育改革的逐渐深入,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和提高越来越受到重视。大量研究证明,元认知能力的培养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途径。本研究调查了我校2012级临床医学专业A班、B班学生的元认知情况,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关对策,对于药理学教学过程中的元认知实证研究具有一定的意义。在今后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学生药理学元认知知识和技能的培养,将学生的认知水平提升到元认知层次,使学生充分了解自己的学习特点,灵活使用各种学习策略,教师通过案例式、讨论式教学方法和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为学生自主学习药理学能力的提升注入强劲动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吴国泰,任远,王志旺,等.信息分类耦合适宜教学法在药理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2(8):125-126.

[2]高晖.论元认知理论框架的构建[J].商业文化,2012(6):372.

[3]林辉,李媛媛,符逢春,等.中医学专科生“元认知”的调查研究[J].湖南中医杂志,2013,29(1):108-110.

第5篇

【关键词】反思性教学 儿科护理 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R72,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2-0179-02

培养高质量儿科护理人才是儿科护理教育的核心和目标。随着新课程改革,教师必须对儿科护理课堂教学进行适当的调整。一方面要积极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护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另一方面要对教学内容作积极的处理,调整教学思路。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在教学中要经常性地反思。反思性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教学理念,能够有效地将教师的“学会教学”和护生的“学会学习”结合起来[1]。本文对反思性教学在儿科护理教学中课前反思、课堂反思以及课后反思三个方面进行初步探讨。

1.课前反思

1.1反思教学理念

教学理念是教师行动的指南[2]。反思教学理念,打破传统的注入式教学方式,培养护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自学能力和临床实践能力。

1.2反思教学设计

了解护生的基础知识掌握情况,护生的学习状态,根据每次教学具体内容及以前教学的经验,对教学内容进行重组。如何导入新课激发护生的学习热情,例如绪论学习时,讲解儿科护理的发展现状与和就业前景,护士执业资格证书必考的科目之一,激发护生学习的动力。此外,通过对该课程的学习, 护生可以对周围的亲戚邻居等宣传儿童保健知识;当护生为人父母时,知道如何科学地养育自己的子女,联系现实生活,激发学习兴趣。如何选择性的复习基础知识引导出疾病的病因和临床表现,如何以问题的形式引出儿科疾病护理知识的层次,如何把握知识难易度,怎样进行人文知识的交叉引用和护患纠纷防范意识的渗透等课程准备,形成良好的授课设计。

1.3反思教师的知识储备

上好课必须以雄厚的知识作为后盾,所以要扩大自己的知识面,要广泛阅读和积累与本教材相关的各种新兴学科资料,了解本学科专业发展的最新动向,对教材有关内容作出必要的补充和合理的调整。比如讲到小儿神经心理发育时联系目前已被社会广泛关注的婴幼儿早期教育进行育儿理念和知识的渗透,从而使护生感到有新意,而不是单纯的书本上使护生感到乏味的抽象概念。

2.课堂反思

2.1教学模式的反思

反思是否实施以护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重视学习方法的引导和学习策略的培养。教师的课堂内容进行是否生动活泼,充分吸引护生的注意力。在教学活动中密切注视护生的反应,努力调动护生的学习积极性。

2.2教学方法的反思

2.2.1讲授教学法

在课堂上, 使用幽默风趣的语言和恰当的引用俗语、顺口溜, 可以活跃课堂气氛。例如小儿的运动发育的内容非常烦琐,引用“二抬四翻六会坐, 七滚八爬周会走”的顺口溜来概括小儿大运动的发育, 简单明了,便于护生记忆,激发护生的学习兴趣。

2.2.2启发式教学法

小儿不是成人的缩影[3],在很多方面都存在与成人不同的特点。护生在学习儿科护理前已经完成基础医学和桥梁医学的学习,教师须以基础知识为突破口,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纵向知识的联系,引导护生对新旧知识的迁移。例如,在学习维生素D 缺乏性佝偻病患儿的护理时,先布置护生课前复习生理学和生化学中的维生素D 和钙的来源、在体内的代谢过程以及生理作用,通过复习相关的知识点,引导护生推导维生素D 缺乏性佝偻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由此引出本病的临床表现、治疗原则、护理诊断、护理措施,使护生犹如蚕丝剥茧,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易于接受和掌握新知识。

2.2.3合理的多媒体教学法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多媒体课件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越来越广泛。如果在课件中把所有抽象思维、文字语言的理解都用多媒体形象展现出来,实际上是扼杀了护生逻辑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4],所以要有选择的合理使用多媒体教学。例如学习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护理时,复习基础知识时可以利用板书由同学们画出人的血液循环途径,再使用多媒体动画展示胎儿血液循环从而引出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心脏畸形,使静态枯燥的学习变得生动有趣,难懂的内容易于理解,激发了护生的学习兴趣。

2.2.4角色扮演法

设置恰当的教学情景,不同的角色扮演让护生亲身体验来调动护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学习肺炎患儿的护理时,由护生分别扮演患儿、患儿家属、护士,设置场景,护生对肺炎患儿进行护理评估、护理操作(指导有效的咳嗽、胸部叩击、雾化吸入、引流)、健康指导等进行表演,其他护生当观众,对角色扮演的效果给予评价,最后教师总结,对不足之处给予矫正,表现好的予以表扬和肯定。

2.2.5 PBL教学法

该教学方法强调以学生主动学习为主,提倡以问题为基础的讨论式教学和启发式教学[5]。在PBL课堂教学中,需要不断地对病例的设计进行反思,如何利用病例让护生在讨论中发现自身知识不足,提出问题;如何提出假设引导护生合理推理,训练护生形成良好的分析和推理习惯。例如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是小儿常见病,选择典型病例提出问题,通过上网、查阅课本、医学书籍等相关资料,分小组讨论、解决上述问题, 并提出自己的疑问。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全班讨论,护生先进行概括总结, 再由教师对讨论内容进行整理、总结、分析。对难度较大的问题广泛联系相关学科知识和理论知识来解决。

2.3课堂气氛的反思

赏识教育就是通过教师对学生优点、长处、进步等方面的肯定,从而激发学生主动性、主体性的教育行为[6]。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赏识教育意识,应该鼓励护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鼓励护生对问题质疑,让其在自主探索中强化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教师对护生的鼓励可使护生树立信心,积极愉快的心情能激活神经细胞的兴奋性,使护生的认知活动过程处于最佳状态,提高学习效率。

3.课后反思

3.1反思教学的成功之处

在教学中如何成功运用了某种教学法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抓住了关键;如何完美的解决了教学中的突发事件。把这些教学中的闪光点及时记录下来并进行反思, 指导今后的教学。

3.2反思教学的失误之处

教学过程是一个复杂多变的过程,对于每堂课的教学失误应正视它、总结它,引以为戒,失败的教训可以转化为成功的经验。反思教学失误,大到知识性错误,小到语言表达的精准。

3.3反思护生学习中带有普遍性的问题

教学中会经常出现护生普遍存在的问题, 如护生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方面有哪些没有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等, 教师对这些问题在课后及时进行反思, 有利于日后抓住共性问题对症下药。

总之,反思是自我发展、自我评价的过程[7]。反思性教学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认识自己、了解学生,并且更好地理解教学过程。教师应不断完善和提高教育的反思能力,将反思潜移默化在教育的各个环节,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教学效率。反思与不断学习是教师适应时展和职业发展的保证。

参考文献:

[1] 郭颖梅.刍议反思性教学在参与式教学方法中的运用[J].经济师,2012(3):115-116

[2] 杨昌蓉.反思性教学:提高高职英语教师自身素质的有效途径[J].武汉交通职业学院学报,2009,11(3):43-45

[3] 赵红,唐云梅.小儿外科术前准备及术后护理的特殊性[J].医学信息,2008,21(7):1199

[4] 杨会容. 多媒体教学在课堂教学中的优势与不足[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Z1):78-79

[5] 许丽璇.PBL教学法在儿科临床护理实习教学中的应用[J].中西医结合研究,2011,3(6):324-325

第6篇

1不断提高职业道德修养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不仅影响医学教师的发展,也影响学生的学习和发展。高校医学教师肩负着培养高级人才的重任,教学效果固然重要,但医学教师的职业态度、思想道德和个人修养都会对学生的知识体系构建、世界观的形成产生重大影响。除了积极参加单位组织的学习外,医学教师更要自觉地了解名人传记和模范事迹,自我鼓励。在教育和教学实践中,在处理师生之间、教师之间、教师与其他成员之间的关系中,才能辨明是非,才能辨别善恶,才能对照、发现和纠正自己的缺点和不足,从而培养自己良好的思想道德水平。目前,我校新聘教师要先后通过教研室、学院及大学不同层面严格的考核,最终选择师德高尚、知识渊博的人才到教师岗位,革除忽视师德、只重学历的弊端。建议:第一,师德的表现应与工资、岗位和职称挂钩。第二,建立监督制度,结合行政与社会监督力量,明察暗访,并设立“师德信箱”,通过各种手段鼓励教师严于律己,以达到较高的思想境界。

2始终重视提高教学能力

教师的首要任务是教学,教学能力的提高是对教师的基本要求。近年来,随着大学招生规模的扩大和师资的新老更替,大批年轻教师被引进。由于缺乏教学经验,知识储备不足,难以厚积薄发,使得教学捉襟见肘,学生感到索然无味,存在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不足的现象。例如,本人所在教研室共17名在岗人员,其中35岁以下教师高达70%,因此,对于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应格外重视。看法如下:第一,现有培训结束后每个人都会颁发一个证书,无关乎你培训表现、出勤等,纯属“走过场”。因此,建议加强培训制度法律化,通过立法的形式,把参加在职培训作为医学教师终身在职教育。第二,由年资高、经验丰富的教师对青年教师进行“一对一”带教,要从最基本的做起,如,针对实验课的“基本操作及标准曲线法测定未知硫酸铜浓度”,不仅要指导青年教师的教学过程,还要“手把手”完成整个实验。课后,青年教师要积极进行教育教学反思,如,写反思日记、观摩教学、讨论教学等,再与带教老师沟通,以便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第三,青年医学教师要努力提高专业水平,做好专业知识积累,保持与专业前沿同步。

3努力提高教师科研能力

教师教学工作本身需要良好的科研能力,这样才能去追求创新,“创造”良好的教学效果,以适应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研究意味着要在实践中探索,再反馈于理论,医学教师必然会科学地收集、分析并加工知识,最终达到科研促进教学的目的。具体看法如下:第一,相关部门应建立规范合理的科研管理体系、公正透明的竞争机制和激励措施。项目申报组织校内专家进行初审,提出修改意见并反馈,以便申报者及时改进。第二,大学应创造更多条件让中青年医学教师通过各种渠道和方式参加继续深造,尤其对学科带头人和突出人才,保持优秀骨干不断拓展新的研究领域。第三,形成一支相对稳定的科研队伍,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来提高科技人才的培养速度,作为后备军,必须加大青年医学教师科研能力的培养,建立健全一套行之有效的人才培养机制。在影响学生发展的众多因素中,医学教师是教育的直接实施者,又是一个专业队伍,相比其他任何因素,都具有明显优势。因此,作为教师都不能妄自菲薄,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才能有效的完成各项任务,真正推进教育的健康发展。

作者:王延蛟许晨波斯坎德尔·白克力

第7篇

关键词:反思反思性教学教学能力

反思性教学(reflectiveteaching)又称反思性实践(reflec-fivepractice),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国际师范教育领域出现的一种新的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活动。它是培养教师专业素质的重要方式,也是提高教师教学能力的重要途径。

一、反思性教学

1.1反思性教学的含义

反思性教学作为一种思潮或运动,在其发展过程中,不同的倡导者根据自己的经验和意图从不同方面对其概念进行诊释,但多将界定重点放在促进教师专业能力发展方面。现在较能得到认同的是我国学者熊川武对反思性教学的定义,他将反思性教学界定为:反思性教学主体借助行动研究,不断探究与解决自身和教育目的以及教学工具等方面的问题,将“学会教学”一与“学会学习”结合起来,努力提升教学实践合理性,使自己成为学者型教师的过程。这一界定说明了教师在反思的过程中既是教授者又是学习者,同时又突显了教师反思的重要性。

1.2反思性教学的特点

(1)反思性教学以解决教学问题为基本点,是一种可重复的反思。它旨在追求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这使得参与反思性教学的教师获得了创造性思考及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机会,它是一个螺旋式的提高过程。

(2)反思性教学以追求教学实践合理性为动力,是一种对教学产生新的理解的过程。

(3)反思性教学是既全面促进学生发展、又全面提升教师能力的实践活动,是把教学作为师生共同发展的实践过程。

(4)反思性教学以增强教师的道德感为突破口,它让教师感到自己有责任让每位学生成功,而且认为自己的教学能力是学生成功的关键。

二、教师教学能力提高的途径—反思

2.1教学反思的方式

教学反思,是教师对自己的教学活动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是一种通过提高教师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其能力发展的途径。指出,从业者结合亲身经历中的疑惑,通过一系列的反思、研究活动来寻求解决疑惑的方法,是从业者提高自身职业能力最有效的途径。教师的教学反思包括以下步骤。

2.1.1课后小结养成每节课都要进行小结的习惯。小结是对课堂教学的一个反思过程,首先要反思学生,如学生的反应如何、接受程度怎样等,然后要反思教学,如与学生互动如何,教法运用是否得当,是否突出了重点、难点,是否达到了教学大纲的要求等,以便为下次课积累经验,改正不足,发扬优点。

2.1.2听课与集体备课观察和分析其他教师的教学活动,如课堂管理措施、教学方法、学生反应、师生关系、如何处理课堂教学中的突发问题等。通过听课,取长补短,学习长处、反思不足。并在课后彼此交换意见,提出改进措施,以达到共同提高、共同发展的目的。在集体备课过程中,讨论不同讲授方法的优点和缺点,反思上一年在教授本节内容时出现的问题,积极改正。

2.1.3教师评价教师评价是比听课更全面的一种评价方式,要求评价者不但要关注课堂教学的全过程,还要对被评价者的教学文件作出评判,即教学文件准备的各个环节是否得当等。这是一个反思、分析、综合和实践循环的过程,其目的是帮助教师提高教学水平。

2.1.4学生评教在某个学习阶段结束时,让学生评价教师的教学行为,以找出优点和不足,为下一阶段的教学做好准备。

三、反思性教学的实践

反思性教学以科学反思为基础,是个体反思和群体反思相结合的教学,是以促进教师发展为直接目的的教学,是不断追求教学实践合理性的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以下方式来实施反思性教学。

3.1调查研究,了解学生需要

反思性教学的主体还是学生,如果不知道学生需要什么、喜欢什么,而凭主观臆断实施教学,则无法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比如针对进人临床实习的学生,带教教师首先要求学生写出详细的人科实习计划,再根据学生希望获取什么知识来制订相应的实习教学计划。

3.2区分个体,结合集体讲课与个别指导

我们知道,虽是同类事物,但也有其共性和个性之分。比如由于《护理技能操作教程》相对规范、细化,护生进科实习后,很快就能掌握基本操作技能,而医学生则不能。因此,在给医学生讲授技能辅导课时,应备齐所需用物,认真备课、示教,先以大班形式教学,再以小组形式教学,必要时一对一进行个别答疑。

3.3勤实践、多提问,返学为敬

学生牢固掌握了课堂所学知识不等于具备了运用知识的能力,还要引导学生动口、动手,进行实际操作练习。比如,要求护生学会初步分诊、询问病史,将跟随医生诊病、跟随教师模拟操作与实际操作相结合。可以指定某护生边操作边讲解,其他护生找出不足之处,最后带教教师给予指导,使其有效地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并转换成技能、技巧,应用于实际工作中。

3.4定期祖织麦流活动,进行反思性总结

第8篇

关键词:护理专业;教案;教学设计

教案是教师备课阶段,为了上课而准备的关于学习目标、教学方法、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教学反思的一种构思和设计,是体现教师对于为上好一堂课所做的准备工作。对于医学护理专业的教师而言,大学教育没有教授如何书写教案和做好教学设计。因此,写教案和做教学设计对于刚刚参加工作的医学教师而言,是陌生和艰难的。而医学护理专业课程和普通文化基础课又不同,医学护理课程涉及到大量的需要学生操作的实验课程。下面,笔者会以“口腔护理”的教学为例,介绍一下理论—实验一体化教案和教学设计。

一、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是学生学习一堂课应该掌握、熟悉、了解的知识和掌握的能力,分为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这部分内容学生需要达到的知识目标是掌握常用漱口溶液的使用方法和作用;能力目标是掌握特殊患者口腔护理的方法,熟悉患者口腔卫生、自理能力和对口腔卫生保健知识的了解程度的评估方法,了解一般患者的口腔卫生指导,义齿的清洁与护理。情感目标是注意人文关怀,具有爱伤观念,尊重并且尽量满足患者的合理要求。

二、教学方法

常用的教学方法有讲授法、问答法、读书指导法、演示法、练习法、等方法。讲授法是教师通过口头讲述的形式向学生传递知识。问答法又叫做讨论法,通过教师抛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和讨论的方式,得出结论。读书指导法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阅读课本的知识,自我总结和分析课程内容,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的教学方法。演示法是教师通过示范教学的方式,把具体的操作流程直观的展示给学生。练习法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进行操作练习,从而形成技能技巧的教学方法。教师上课时一般会结合教学内容同时选择多种教学方法组织课堂。“口腔护理”这部分内容是理论—实验一体化教学,因此可以选择讲授法、问答法、演示法和练习法4种教学方式并用。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是一堂课学生必须要掌握的内容,在整节课中,最关键的、最重要的内容。而教学难点是一堂课中学生难以理解、难以掌握的内容。当教学重点难以理解和掌握时,教学重点也会成为教学难点。“口腔护理”这部分内容的教学重点是特殊患者的口腔护理的操作方法。口腔护理这项操作是基本的护理技术,是每一个护理专业的学生都应该掌握的操作技术,也是临床上应用十分广泛的操作,因此口腔护理的操作方法是本次课的重点内容。教学难点是常用漱口溶液的选择。因为涉及的漱口液种类繁多,作用和原理不同,配置方法和浓度也都不同,所以学生记忆起来会非常困难,还容易把不同种类漱口液的作用混淆。因此漱口液的选择是本次课的教学难点。

四、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是上课的基本流程,包括导入新课、讲授新课、巩固练习、课堂小结、作业布置和板书设计这几个方面。导入有复习导入、游戏导入、故事导入、直接导入、问题导入、悬念导入、经验导入等方式,以“口腔护理”教学为例,可以用案例导入的方式,插入一个病例,如“患者,女45岁,不慎从高处坠落,经医院诊断为高位截瘫,如何为该患者进行口腔卫生的清洁护理工作?”这样可以迅速提起学生的学习劲头和兴趣,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病历内容需要书写在教案中。讲授新课环节,教师可以先讲授理论的部分用问答法和讨论法让学生自我讨论什么是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什么是正确的刷牙方法,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思考如何选择口腔清洁用具,比如吃肉的时候塞牙了应该怎么办,用牙签还是用牙线更好等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在常用漱口液的选择上,教师可以采用讲授法和案例分析的方式,对这部分中间进行讲解。比如在教案中插入案例,教案中的案例一定要简单明了,并且需要教师把参考答案也一并补充在教案中。在一般患者的口腔护理环节,教师可以通过演示的方式,向学生示范对一般患者如何进行口腔护理,因为这部分内容简单容易掌握,所以不用让学生进行练习操作。接下来教师进行特殊患者的口腔护理操作,实验操作的教案要求教师把每一个步骤都详细记录,并提前在脑海中进行模拟操作,避免上课期间漏掉重要的步骤。在操作中尽量把动作慢下来,让学生看清每一步的操作,并让学生做好记录。演示完成后是学生的练习环节,学生采用分组练习法,要求每个小组的组长从实验老师处领取口腔护理操作的无菌物品。教师需要始终在实验室进行指导操作,对于掌握不好的学生,教师应该为该学生再次示教。操作练习后,教师应请学生进行回示,从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最后对本次课的重难点进行梳理和小结。在作业布置环节,教师应把具体的作业书写在教案当中,比如1%~3%的过氧化氢漱口液是什么作用?再比如在为特殊患者进行口腔护理时,操作的顺序是什么?这些问题可以帮助学生巩固课堂上的重难点内容。板书的书写要求:采用“三区”书写法,即将一块黑板纵向分为三区,一区为主板书区,书写主要框架、大标题;二区为副板書,对一区内容进行填充;三区为每一个小问题又有哪些相关内容。一区为保留区,二区、三区为可擦写区[1]。

五、教学反思

讲课完毕后,需要对课堂内容进行总结分析和记录。把学生掌握情况进行记录,以吸取经验。比如笔者在进行“一般患者的口腔护理操作”环节,学生注意力不集中,发现这个问题后,及时记录在教案中,再上这部分内容的时候,就可以采用别的教学方式比如视频教学法让学生观看这部分操作。这就是教学反思的意义。

书写详细教案和对课程进行教学设计有助于医学护理专业课青年教师更快地熟悉教学流程,也使医学护理专业课青年教师更快地成长为一名合格乃至优秀的教师。这样,他们才能培养出更优秀的医学生,为祖国的医学护理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第9篇

ZHANG Jing

(LuoHe medical college,HeNan LuoHe 462000)

Abstract: PBL teaching is the best present education reform. Apply PBL teaching to the hematology teaching, Boring hematology class turned into the diversified classroom with combination of theory and practice.

Keyword:problem based learning; education reform ; hematology

中图分类号:G4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6)10-0237-01

一、引言

PBL医学教育是我国医学教育改革探索的新方向,由于其跨学科的学习方式,可促使学生不断思考,提高其检索、归纳等技能,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改变了“我讲你听,我做你看”的教学方法,突出了“学生是主体,教师是关键”的教学理念,顺应了时展要求[1]。以PBL教学法为基础,结合内科学教材及病例,重新定义了血液内科学的教学环节。

二、PBL教学法的基础理论

PBL(problem-based learning)是指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方法。PBL于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产生于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医学院,目前已成为国际上流行的教学方法。近几年,PBL医学教育成为医学教育改革探索的新方向,并取得了良好效果[2]。PBL教学法的主线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包括识别问题、澄清问题、自我学习、新知识评价、思考与反馈等基本步骤[3]。

三、PBL医学教学法在血液内科教学中的实施

PBL教学法在血液内科教学中的实施,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第一步:组建学习小组。学习小组以8-12人为宜;建议将优等生与差生相结合;老师从知识的传授者,变为了引导者,和学生共同探讨,共同学习,创建一个具有凝聚力的学习小组。

第二步:确定病例以及问题。病例的选择是PBL教学成败的关键。在来源上可采用国内外高校的教学病例,也可由多学科老师查阅资料、文献后协同编写。在此,要求参编老师必须对相关学科知识做到熟练掌握,并具有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以及严密的逻辑思维。另外,关于问题,老师可在病例中直接提出,也可在分析总结过程中引导学生自己提出。所选病例及问题需遵循以下原则:科学性、可行性、趣味性、典型性、实用性、发散思维性等。老师提前一周左右时间将病例发给小组成员,供其查阅资料、学习。

第三步:学生课前学习 :结合所提供病例中的信息及问题,通过各种途径如教材、图书、网络等,获得相关知识,小组成员相互分工协作,共同完成对学习资料的获取,并在组之间进行交流、学习、讨论。并将学习成果以PPT的格式呈现出来。在此,锻炼了学生的信息检索、归纳总结、课件制作、社会交往等能力,还能够激发其学习的主动性,从被动的学习者转变为学习的主人。

第四步:课堂讨论、总结:以组为单位进行学习结果的汇报。其他小组如有不同意见,可进行交流、讨论、相互答辩。在此,学生的逻辑发散思维、口才、表达能力等也可以得到锻炼。老师在讨论过程中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进行最终总结,突出重点、解答学生的问题。

第五步:评估、反思: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对老师的评估,包括学生对老师的评估以及老师的自我评估;2.对学生的评估:包括老师对学生的评估以及学生之间相互评估。3.对教学方法的评估。必要时可建立档案,记录各种数据、改良方法、反思日记等内容。

第10篇

研究生教学不同于本科生教学,其目的是培养具有科研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高层次人才。因此,研究生医学英语教学模式以此为指导方针,结合医学英语,从而开展相应的教学。研究生医学英语的课堂应该是“研究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一研究生英语教学大纲要求

根据《硕士博士学位研究生英语教学大纲》(以下简称《教学大纲》)的相关规定,“(非英语专业)研究生英语教学的宗旨是为了使学生掌握英语这门工具,进行本专业的学习、研究与国际交流,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服务。在教学中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学以致用的原则,培养和提高研究生运用英语的能力。”据此可以了解到,研究生英语教学应该以英语为工具,以实用性为原则。换句话说,医学英语最终是为专业服务,是辅助硕士生文献阅读和论文撰写所用。

按照个人多年的教学经验和总结,结合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进行基础研究或临床实践的实际情况,笔者了解到,硕士研究生面临的主要任务是文献阅读和翻译。这部分认为主要取决于专业特色和导师的要求。以河北医科大学为例,硕士研究生需要在研究生一年级的第一学期完成校内基础课程的学习,其中包括医学英语。第二学期临床专业学生将下院实习,基础专业学生也会跟导师做实验或学习。这期间,导师会给学生布置文献阅读任务,之后逐步步入翻译和写作实践。可以说,医学专业英语的学习压力主要来自于导师及工作和实习环境。

写作是对硕士研究生的另一项要求,但依据河北省硕士研究生的实际英语水平和实践,多数硕士研究生无法达到直接用英语撰写摘要或综述的水平,而是经历了“英译汉”以及“汉译英”两个过程。也就是说,文献阅读、文献翻译和论文撰写可以概括为阅读和翻译两项主要技能。

二 研究生学习需求分析

需求分析指通过内省、访谈、观察和问卷等手段对需求进行研究的技术和方法。基于需求分析的外语教学研究开始于30多年前的国外,其中,欧洲委员会将需求分析应用于专门用途英语中,这一点非常符合高等医学院校的特征-ESP中的医学英语。陈朝晖等人对医学专业大学生ESP学习需求调查显示,医学专业的学生对英语学习,尤其是专业英语学习的动机很强,并且对听说、阅读写作、翻译等技能都很重视。本课题组成员根据个人教学经验和观察,发现研究生对于阅读、翻译、写作三项需求最大。分析学生的学习需求,有助于我们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和目标,也有利于教师自我提高。

三教师因素分析

就基础英语知识而言,研究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法基础和词汇基础。经过研究生入学考试,研究生也积累了一定的文献阅读能力和信息检索能力。但是就专业医学英语而言,硕士研究生积累并不多。研究生在入学之前基本上没有接触过足够的专业文献,而对论文的撰写要求几乎一无所知。这一切都需要专业英语教师加以指导。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和指导者,是专业医学英语学习的引路人。基于研究生教学大纲的要求和研究生自身的学习需求,我们可以推断出研究生学术教学中教师发挥了主导性作用。

1教师的教学理念

教师是英语教学的指导者和实施者,医学英语教师的教学理念直接影响到本课程的教学效果。

第一,医学英语教师要时刻关心学生的进步和发展,要牢固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全面发展。第二,教师要对教学目标、教学思路、教学方法、教学实施等各个环节有充分的了解和认识,并且有个人独到的见解。教师是传统教学方法的传承者和革新者,教学目标尽可能明确和具体,教学方法尽量做到灵活、高效。第三,教师要具有反思意识,不断反思、反馈个人的日常教学行为,寻找有效的教学方式。第四,策略性知识的掌握。医学英语教师不能把自己游离在专业知识之外,不能抱着侥幸心理,觉得只要能给学生分析清楚语法就可以了。医学英语教师要有更高的定位,要在自己了解专业基础知识的基础上给学生讲解并扩充,以此增进对于所教授知识的理解,并且能够融会贯通,而不是沿袭传统过时的医学英语教学模式,仅仅做一个翻译文章的“工具”。

2教师的知识储备

《教学大纲》规定,研究生应该掌握本学科所需的常用专业词及词组,并能顺利阅读本专业的英文资料。这一目标要求医学英语教师具有坚实的医学英语词汇基础。就学生的实际情况而言,一部分学生在本科开设过医学英语课程,对医学词汇的学习有一定的了解。也有一部分学生从未接触过医学英语,没有初步的概念。所以备课、授课中,要求教师要有足够的心理准备和医学英语词汇相关的知识储备。医学英语教师对于双栖词汇、专业词汇的认知要讲究技巧和方法,教给学生最简便的医学词汇认知方法,做到“授人以渔”,然后举一反三。

《教学大纲》对于研究生的翻译能力进行了如下要求:“能借助词典将本专业的资料进行汉英互译,英译汉速度每小时不低于350个英文词,要求理解正确,译文通顺;汉译英一般难度的材料,速度每小时为250个左右汉字。要求正确表达思想,无重大语法错误。”这一要求有一定的难度,需要医学英语教师加以正确的引导和积极的鼓励。作为教师,要熟悉英汉双语的语法特征和用词特征,要了解英译汉和汉译英的基本规律和方法,并能够利用例句来阐释说明。医学英语教师要对“英语多静态、汉语多动态”、“英语多被动、汉语多主动”等原则内化于心,并能够灵活应用。教师提高了个人的翻译和欣赏水平,才能更好地指导学生。

《教学大纲》在写作方面的规定为:“能用英文书写论文摘要,正确表达原意,无重大语法错误。在硕士生阶段,用英文写出10篇左右的英文摘要、综述等。”这对医学英语教师提出了更大的挑战。文献阅读能力可以借助原版文献来逐步提高,而写作能力则综合了阅读和写作水平两部分,要求更高。但就实际情况而言,硕士研究生一般无法达到直接使用英语撰写论文或摘要的水平,需要将阅读到的原版文献翻译为汉语,再借助汉语文字撰写汉语论文,之后将汉语论文反过来翻译成英语。这个过程对英汉双语的语言基础要求都比较高。这一过程需要教师的指导和点拨,否则学生无法灵活地利用翻译方法来实现“达意而不走形”的目的。另外,写作本身的要求是需要教师提前掌握的,比如时态要求、语态要求、选词精炼等句法特征。

3教师的科研水平

研究生的学术水平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学术水平和科研水平。尽管专业医学英语教学不是医学专业知识教学,但对医学英语教师同样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为了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学术水平,教师要不断学习、不断反思和总结。教师的学术、科研态度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努力程度。多数医学英语教师是没有医学教育背景的,而医学文献的阅读和翻译要涉及到医学专业知识的方方面面,作为英语的“行家”而专业的“门外汉”,是万万不能胜任教学工作的。

多数医学英语教师具有英语专业的扎实基本功,这为医学专业英语的阅读奠定了良好的语法基础。但是,这不足以完成医学英语教学任务,无法实现医学英语阅读、翻译的教学目标。在此情况下,要求医学英语教师在医学专业上要寻求多种途径填补自己医学专业知识的空白,同样在医学英语这一领域也要大量开展学习和研究,逐渐摸索出医学英语的相关规律,从而做到课堂上阅读、翻译讲解的游刃有余。

4教师的教学态度

教师的教学行为方式取决于教师的教学态度。而教师的教学态度体现在对待教课内容和对待学生两个方面。

研究生课程设置中医学英语所占比重不是很大,这就要求医学英语教师在有限的时间内帮助研究生完成从本科的过渡。医学英语教师应该客观、严谨地对待所教授课程的内容,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和途径弥补个人专业知识方面的缺陷,认真对待每一课的授课内容,“打有准备之仗”。教师的非专业缺陷完全可以凭借认真、积极的学习和教学态度来逐渐加以弥补,但仅仅有态度还不够。医学英语教师要时刻提醒自己学习专业知识,丰富自己的专业医学英语水平和眼界,在教学相长中迅速提升个人素质和业务水平。

第11篇

1PBL教学法的优缺点

PBL教学法是一种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将其应用在基础医学教学中,是以问题为基础,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导向,属于启发式的教育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PBL教学法可以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其在基础医学的学习中更加积极主动,在课前做好预习准备,上网搜集资料,并对问题归纳总结,这种教学方法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可以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通过合作与交流,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PBL教学法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有效的结合到了一起,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这对医学院校的学生有着较大的帮助,学生在毕业走上工作岗位后,面对的是病人,在诊断与治疗时,会受到较多因素的干扰,只有做好与患者的沟通,才能避免判断失误问题的出现;提高交际能力,可以减少纠纷,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PBL教学法在基础医学教学中的应用也存在一定不足,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多采用的是灌输式、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对PBL教学法要点掌握不足,学生也存在对新的教学法不适应的问题。很多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比较差,教师在教学时不重视实践教学,这对PBL教学的效果产生了不利的影响。

2应用PBL教学法的准备工作

2.1实践案例的收集与准备

PBL教学法比较重视实践教学,教师需要做好准备工作,收集病案例。在教学时,应多对学生进行指导,促进学生自学,可以划分多个讨论小组,以组为单元对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与解决。基础医学是现代医学的组成之一,教学时多引用实际病例,可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以及注意力,而且可以实现多个学科的相互渗透。比如在胚胎学课程中,教师可以首先对结缔组织进行讲解,然后对蜂窝织炎发病情况进行讨论,这种层层推进的教学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在血液章节的讲解时,教师可以加入白血病、贫血等相关病例进行讨论,这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药理学课程的讲解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讲讲日常配眼镜的经历,多结合生活中的实际例子,这可以加深学生的印象,使其对教学的内容更加感兴趣。PBL教学是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在设置问题时,应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掌握难易程度,还要多进行启发,加强实践教学以及病例讨论。

2.2加强对学生的宣传与动员

刚入学的学生对PBL教学法可能不适应,其习惯了传统的教学方法,学习态度比较被动,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应加强对学生的宣传与动员,使其积极参与到PBL教学中。教师应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使学生了解PBL教学法的特性以及优点,从而在课堂上更好的配合教师,在课堂上要参加讨论,发现问题后,通过讨论找到解决的方法。

3PBL教学法在基础医学教学中的实践与效果分析

3.1实践

采用PBL教学法,教师首先要对学生进行分组,这有利于学生课堂上的讨论与课下的交流,可以以宿舍为单位,一组控制在8-10人左右,对讨论的结果要进行记录,这有利于对教学成果的分析与评价。教师需要提前一周给学生布置任务,学生在准备时,可以上网搜集资料,也可以去图书馆查阅资料,这有利于学生拓宽知识面,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在课堂上小组成员可以推选代表发言,对讨论结果进行展示或者论述,然后由其他学生对结果的准确性进行判断,也可以进行补偿发言,教师在这一过程需要发挥引导的作用,帮助学生找到解题的思路。在课后,教师要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情况进行打分,还要对应用PBL教学法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找到容易混淆的点,并对学生存在的问题以及误区进行纠正。

3.2效果评价

将PBL教学法应用在基础医学教学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学生对这种新的教学方法也比较认同,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PBL教学法更加灵活,其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还可以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更好的结合在一起,避免出现基础医学与临床知识脱离的问题,从而更加全面地认识到基础医学的重要性。作为教师,通过不断反复地实践PBL教学,此种教学方法的认识也越来越深入。PBL教学之所以能适用于基础医学课程与学科的性质是分不开的。由于基础医学知识抽象、复杂、难记,学生学习的都是在日常生活中没有接触过的,所以很多学生对于基础医学的学习只是单纯地记忆背诵,应付考试,大多数没有理解,从心理上没有足够的重视,不会把精力放在对组织胚胎学的学习上。而对于以上问题,用PBL教学法都很好地解决了:通过病例把临床知识和基础医学内容有机结合,让学生明白其在临床中的应用,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就越来越浓厚。比如笔者举例的病理学关于大叶性肺炎的PBL教学,就非常成功,学生参与率达到90%以上,每个问题都回答得有理有据,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学习积极性高涨。当然成功来源于病例的前期设计,我们设计的这一病例,涵盖了大叶性肺炎的重点难点内容,问题设计深入浅出,不出偏题怪题,让学生有兴趣去学,自然而然也就掌握了该掌握的知识。

4结论

第12篇

【摘要】病理生理学是连接基础与临床的桥梁课程,我们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方式以改善课堂教学效果、培养综合型医学人才。翻转课堂教学法改变了传统讲授式教学模式,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有利于医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本文就翻转课堂在我校临床专业开展的过程和效果以及存在的问题做一简述。

【关键词】病理生理学;翻转课堂;教学改革

病理生理学是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功能和代谢改变的规律及其机制的学科,是联系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桥梁学科”,在医学生的培养中有着重要地位。但本课程逻辑性强,对于学生知识内化、推理理解的能力要求更高,传统的课堂讲授式被动学习的方式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那么如何能改变课堂氛围,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积极主动地学习知识,这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近年来的高等教育涌现了众多改革方式。其中翻转课堂是一项近年来备受关注、且取得了不错成绩的教学改革方式。翻转课堂是基于当今信息化网络环境,教师提供以教学视频为主要形式的学习资源,学生课前完成教学视频的学习,针对性的练习,然后师生在课堂上一起完成交流讨论、协作探究和答疑解惑等活动的一种颠倒式教学模式[1,2]。这种教学方法改变了传统的师生角色定位,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主动学习、分享、总结、内化知识,使教师走到学生中去,真正了解学生的困惑,有针对性的解决问题,更有效率地实现教和学。我们在本校16级临床医学专业随机选取两个班共100人开展了病理生理学翻转课堂教学,另外两个班由同一老师采用传统授课方式讲授内容。以下就翻转课堂的开展过程、效果及问题进行阐述。

一、翻转课堂的开展

翻转课堂的实施一般包括课前自学、课中讨论及课后反思[3]。1.课前自学我们以“休克”这个章节为例,教师在大概课前一周给学生提供教学视频、“失血性休克”的真实病案和讨论问题[4],每个班学生5-6人一组,分成10组,课前自行阅读休克课本内容,观看教学视频、微课、查阅资料、根据病例的问题分析讨论,总结休克章节的知识脉络,制做PPT。同时提供练习题,以便自测学习效果。2.课中讨论课堂上先针对基本概念简单提问测试。如休克的概念、原因、分类、机制、临床表现及防治等。随后以学习小组为单位用PPT进行内容汇报,根据病案问题小组间讨论,汇报完后教师及时点评总结,根据学生讨论的情况对理解有难度的部分重点讲述。课堂讨论注重学生之间交流协作,使学生在不断的探究学习中内化知识。3.课后反思课后学生根据上课讨论结果总结自己的问题,在下次的学习中得以进步,对部分理解不到的地方课下进行重吸收、再学习。教师记录各组学生答题、讨论并进行评价打分,并让学生自己根据题目小测、课堂发言、与同学协作交流情况进行组内评价和组间评价。

二、课堂效果评价

对课堂效果的评价主要包括对学生和教师的评价。主要采用问卷调查和期末考试的形式。我们对参与翻转课堂的同学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学生认为该教学模式能增加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进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对于一些重难点更加印象深刻,还增进了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的合作交流。仅有少部分同学认为这种方式使学习难度加大,不利于学习基础知识。通过课堂评价能使教师及时发现教学中的问题,尽快调整改进,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另外,在期末考试中,进行翻转课堂教学的实验班平均分87.6,优秀率56.8%,对照平行班80.7,优秀率33.5%,这些都显示出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加入对于提高学生学习成绩、增强学习主动性、培养科学思维能力有重要意义。

三、存在的问题

在翻转课堂的发展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受限于课时及教师人数,不同的章节、专业及实验中开展都受到一定限制[5]。2.增加了学生的课业负担。对于学生来说,比传统教学需要更多的时间来自学和准备讨论内容。③对于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需要录制教学视频,布置适当的作业以检验学生自学情况,合理的互动提问掌握学生理解程度。这些问题无疑会限制翻转课堂的开展和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我们只能在不断摸索中实现更好的教育教学改革。

四、前景及展望

学生是教学的根本,培养高素质综合型人才是高等教育的理念,“授之渔”是课堂教学的目标。翻转课堂教学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真正主动的学,而非被动的教,该教学法对学生和教师都是一个新的挑战,值得我们通过实践不断摸索探究,以期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实现综合型创新性医学人才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