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29 17:38:1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观察植物的作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提高;学生;作文;主动性
【Abstract】Teaching writing should really establish the concept of student services,following the children's psychological development and cognitive development law,adopted various methods to create a variety of situations, and fully mobilize the initiative of students。
【Key words】Improved; students; composition; initiative
【中图分类号】G633.34 【文章标识码】B 【文章编号】1326-3587(2011)06-0063-01
作文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重视学生主体参与意识和能力的培养,确实确定学生在作文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作为一名教师,应该真正树立为学生服务的观念,遵循学生的心理发展和认知发展规律,精心设计课堂的每一个环节,采取种种方法,创造各种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在长期作文教学实践中,有一些体会供大家参考。
一、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一个人只有对观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才能做到变被动为主动,变无心为有心,学生有了写作的积极性,搞好作文教学就有了良好的基础。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从玩中观察。孩子喜欢的事物,往往会瞪大一双好奇的眼睛,效果容易事半功倍。如,春天是万物复苏、百花盛开之时,星期天可让家长带着孩子去野外郊游,并给学生布置了观察作业:游览之中选一种你最喜欢的植物,认真观察它的颜色,样子以及生长特点,画下自己在郊游时观察到的最喜欢的植物来。学生们就会在活动中看得可仔细了,摸一摸,闻一闻,有的还专著的拿笔记一记,生怕忘了似的。接着,回校后把自己的作品用语言给描述出来。孩子们会畅所欲言地把自己画的植物介绍给大家,让大家也了解这种植物,喜欢这种植物,可以知道学生们在这次活动中是仔细观察了。
2、学会如何观察。人们从事一项活动,总要按照合理的顺序进行,观察活动也是如此。如:观察小动物的外貌特征。指导学生进行有顺序的观察:先整体到部分的观察,然后再指导学生按从上到下,从头到尾,从左到右,由远到近地进行观察。指导过程中,强调观察的顺序。观察过程中还要正确诱发学生的联想,使联想与观察有机的结合起来,学生感知到的事物才有神。
3、形成观察的习惯。任何习惯都是在反复实践中形成的。写观察日记就是培养观察习惯的一种好方法。从低年级开始,每天让学生都从自己的生活里选择最有趣,最有意义的事物,用六要素法写出来。随着年级的增高,由每天的一两句话到写一段话,再到写篇,长期坚持,学生的观察能力会更深入更细致。
二、和生活联系起来
实践告诉我们:大量地背范文、套模式,期望通过模仿提高写作水平,是不能真正提高作文水平的。这是因为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略了视野的开阔,没有开拓思路。只有在生活中获取灵感,才能做到思如泉涌、下笔有神、笔奕生辉。例如,教师要带领我们的小学生走入广阔的生活,以拓展思维领域。
由于生活面比较窄,圈子又小,出了家门就进校门,缺少社会实践,视野不开阔,活动领域不宽广,导致对周围生活了解非常少。根据目前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地带领学生走入生活,不仅是让学生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广泛接触社会,更重要的是引导他们学会观察社会、观察生活、认识事物的方法。事实证明,往往是参加了社会生活实践活动后,写出的作文要好多了,具有文采,也显生动、有形。
三、加强阅读的训练
一、 动物的写法
选择你最喜爱的一只小动物,描述它的外貌,介绍它的生活习性,说说它的趣事,让读你的文章的人也喜爱它。要求描述它的外貌,介绍它的生活习性,说说它的趣事。谋篇布局:
第一段;提起这个动物,并点明主题。
第二段;写这个动物的来历,不可写的太详细,也不可以太简略,目的是要表达感情,突出主题。
第三段;详细描写它的来历及外貌特征,包括这个动物的大小高矮,皮毛(长短、毛色、疏密、手感、花纹等等),头、尾、脸、耳、鼻、嘴、眼、牙、须、额、颈等等,还有四肢、爪子、膀子、腰身等等。当然不同的动物的外貌是不同的,要抓住特点写外貌,不要罗列,还要安排好描写的顺序。
第四段:结合小故事写动物的习性特点,习性就是吃、睡、行(飞)、叫、玩等方面的特点。
第五段以后写故事,这些故事不一定都写在一段里,故事的目的是要进一步突出主题。
再往后的段落写情感、感受、评价等,在情感中结尾。动物的描写,要发挥想象,多比喻、拟人,写出你喜爱之情。局布好后,那就要完成以下内容啦。
1、观察要认真仔细,描写要具体细致。同学们进行观察的时候,一定要认真仔细,对任何细小的地方都不能放过,要进行多次观察,了解动物的习性和特征。比如说我们观察一只猫,对猫的大小、颜色、外形,要有大体上的认识,再观察它的头、耳朵、眼睛、鼻子、嘴有什么特点,它的叫声有无变化?它在来生人、外出、进食、睡觉时,又是什么样子的?它对主人的态度如何?与其他动物的关系如何?它什么时候可爱?什么时候淘气?等等,这些都是我们要注意的地方。在描写的时候,就要对观察得来的材料,根据文章内容需要进行选择,把最生动具体,最有用的材料写进文章里。
2、要抓住动物特征,带着感情去写。
观察动物不同的特点,写出这种动物同其他动物不同的地方。比如说有的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有的动物是人类的敌人;有的动物美丽,有的动物丑陋;有的动物愚蠢,有的动物动作灵巧;有的动物声音悦耳,有的动物声音刺耳;有的善跑;有的善跳;有的能飞翔,有的能游泳。总而言之,一种动物有一种动物的特点,我们或者喜欢它,或者憎恨它。在写的时候,就要把自己的感情表现出来,如果只是描写细致具体,而看不出作者感情态度,那还不能算是好文章。一般首先可以在文章开头、结尾,通过叙述和抒情,表达自己的感情,但重要的还是要在描述当中,自然融入自己的感情,使文章声情并茂,分外生动。
二、植物的写法
我们的身边到处都有花草树木,哪一棵植物给你留下深刻印象?可以描述它某个季节的样子及颜色,注意抓住它的习性和生长规律等特点,表达你的喜爱之情。谋篇布局
第一段;提出这个植物的名称,并点明主题。
第二段:它的来历及位置,和动物状物作文一样,不可写的太详细,也不可以太简略,目的是要表达感情,突出主题。
第三段以后:这个植物的外貌描写。它的各生长阶段的特点或一个时期的状态特点和作用,从叶、花、果、干或者根等方面着手。写清楚它有关部位的形状、颜色、手感、气味等方面特点,按照一定的观察顺序写作:由整体到局部(局部到整体)、由上到下、由先到后。接着就,写故事。结合这个植物的样貌特点写故事,这些故事无论发生在什么人身上,必须直接与这个植物相关,并且能突出主题。最后进一步按照主题突出抒发你的情感,在主题性情感抒发之中结尾。植物描写要注意动静结合,写出它的姿态变化的美。那么应该怎样观察和描写植物呢?
1、观察要细致,具体描写其外形特点。
观察是写作的前提条件。细致观察植物,要看植物的整体形状如何,植物的各个部位,如根、茎、叶、花、果实的状貌是什么样的,气味如何,它对阳光、土壤、肥料和水的需要如何……但也不需要面面俱到,要抓住最能反映植物特征的部位写。另外,写作的时候,要注意展开联想和想象,巧妙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如:白杨树高大挺拔,大约有五六层楼那么高。笔直的树干又粗又壮,在四米以内,没有一根枝条。树枝一律向上生长,成为一束,好像人工修剪过似的,树皮是青绿色的,用手一摸很光滑,上面有很多晕圈,好像穿上了一条裙子。春天到了,枝条上长满了棕色的花蕾,不几天花蕾长成两三寸长的小穗,挂在了树枝上。又过了几天,小穗被风一吹,掉在了地上,我就用它吓唬别人玩。不久,一场春雨过后,嫩绿的小叶子长大了,风一吹,发出了“哗哗”的响声,好像在唱歌。
2、要尽量使植物描写人格化,注意写出自己的感情。我们在描写植物时,如果能进行人格化描写,就可以使笔下的花草具有任务的思想品质特点,这样写出来的文章就会有情趣。我们在描写植物的时候,也要写出对植物的思想感情的变化,带着自己的感情去描写其特点,那文章会更有滋味。例如:“几天后,在绿叶的伴随下,花苞咧开了小嘴,在微风的吹拂下,树枝轻轻地摇摆,像一群活泼可爱的小姑娘在尽情跳舞、歌唱。”总之,对植物的观察只写感性认识,这还不能达到完全认识植物的目的,我们还要通过分析,找出它的特点
三、怎样写物品
关键词:有言可发 言之有物
在当前的小学课教学中,有相当一部分语文教师过多地强调模仿的作用和功能。尤其高年级学生的习作课教学,仍然以模仿写为主,致使一部分学生在习作时,不“仿”就不写,不“仿 ”就无内容可写。于是,在习作中出现诸如编造情节,随心所欲地乱写、抄袭、套作等弊端。这样,自然影响了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那么,怎样才能使小学习作课教学步出模仿作文误区,快速提高写作水平呢?这就需要广大教师在习作课的教学中大胆探索。在多年的执教生涯中,我的做法是:
一、明确目标,端正教学思想。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作文教学既要培养学生用词造句、布局谋篇的能力,又要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这就是小学习作课教学的目标。作文教学必须着眼于培养学生的这两种能力。大纲还强调:“这两种能力从一年级起就要培养。”因此,在制订习作课教学计划时,应按照读写结合的作文教学思路,要求中、高年级写反映实际生活的例题。在平时习作课教学中,要“事必躬亲”,把主要精力放在丰富学生生活,指导观察生活方面,在文外下功夫,拓展写作内容,每次作文之前,必须有生活实践。
二、读题赏新,培养写作兴趣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好的范文对小学生产生很大的吸引力。统编教材中的课文大多是文质兼美、久经锤炼的佳作。为了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写作技巧,我特别注意引导学生进行阅读欣赏。
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活动的重要动力。因此,指导学生认真理解文章的生动内容,要求熟读,注重背诵,仔细体味作者匠心功力,使学生在吸收知识,增进技能的同时,不断增添写作兴趣。启发他们把吸收、消化的养料(语言、写法、知识等)通过习作练习表现出来。当然,这种“表现”决不是机械的套仿,而是能动的借鉴,灵活的运用。
在习作课的教学中,要特别注意文题的思考与设计。在命题上,切忌呆板、落套,应力求新颖、有趣,带有感彩。如《在天气最冷的时候》、《老师的白发》、《动人的一幕》、《爸爸(妈妈)我多想对您说》、《节日,这里最热闹》、《今天,我在同学家做客》等文题,学生一看就觉得有趣。这样把题目出到学生的心坎上,就会加强题目对写作欲望的诱发力,很容易激起学生的表达欲。学生便有话可说,有情可抒,有理可议,从而达到不吐不快之意境,写作水平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高。
三、指导观察,提高写作水平
注重指导观察,是迅速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一条有效而快捷的途径。
指导直接观察。先教给学生观察知识,这包括观察的目的、观察的顺序、观察的重点乃至抓住特点观察等。语文课本中规定的观察作文,有写植物、动物、景物、人物、事情、场面等,都须逐一认真指导,一步一个脚印地进行训练。如教完《爬山虎的脚》、《落花生》等课文,指导学生回家仔细观察植物,并出半命题作文:我喜爱的植物-- 。有位同学平时作文不怎么样,这回按照要求去做,写了“太阳花”,结果写得很有特色,我在班上口头给予表扬后,还把他的习作贴在班级的学习园地上。同学们看到后,习作的兴趣更加浓厚了。 指导间接观察。间接观察指看别人观察写下来的内容,也就是阅读别人的文章。间接观察为直接观察提供语文材料和各种知识,同时也学到了别人的写作经验,是直接观察的必要条件。所以,必须大量阅读课外书籍,充分发挥学校图书馆的作用。
四、有的放矢,提倡自由写作
有的放矢地提倡自由写作。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对所规定的观察内容在没有命题的前提下进行,其目的就是让学生“放开写”。此方法提倡学生不受传统作文框架的束缚,可以随心所欲地一任思绪自由奔驰,凝注笔端。如自习课上,一只麻雀突然飞进教室。安静的教室立即沸腾起来,有的同学关门窗,有的同学拿扫把、竹杆,有的同学嘴里发出吆喝声,有的同学昂着首手舞足蹈……麻雀在教室里飞旋,同学们神态多异,情绪高涨。最后麻雀飞累了,终于被一位同学逮住了。“众生捉鸟”的“壮观”一结束,立刻让同学们自由写此景此情此乐此感,结果,同学们的习作见仁见智,大多言之有物,把逮麻雀的场面描述的淋漓尽致。
五、推荐发表,享受成功乐趣
小学生尤其喜欢自我表现,常常爱显示自己。当受到老师的表扬,同学们都很羡慕时,就喜形于色。根据他们的这一特点,要创造多种条件,千方百计地满足他们强烈的表现欲望,引逗他们的争胜心,让他们享受成功的快乐,自己品赏作品的乐趣。以此来激励他们的写作兴趣,使他们喜欢习作。在习作课指导中,要根据学生的这一特点,始终坚持作文一作一评,表扬习作有进步、有特色的同学,每学期班报刊登一至二篇优秀作文。这样,自然就有许多学生的习作得以“表现”。他们受到极大的鼓舞,对写好作文也就充满了信心,兴趣之火也就自然燃烧起来。从而使他们觉得习作并不是一件难事,而是一种乐趣 。
在当前以素质教育为主的形势下,我们要教给学生成功的习作方法,让学生有言可发、言之有物,以达到快迅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
参考文献:
【关键词】观察;想象;体验;引导;习作
小学教育是义务教育的初级阶段,他具有基础性和普及性。小学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其全称应该是小学汉语言文学,简单理解为语言和文字,或加深理解为语言和文学。
义务教育的初级阶段必须为学生终生发展奠定基础。小学语文必须承担起这一重要责任。现我就如何引导小学生起步作文自己的一些拙见,以供同仁们扯谈。
既然是起步,就从起步谈起。作文在小学低段被称为“写话”,中段被成为“习作”,到高段一般也称作“作文”。
无论是“写话”,还是“习作”,都必须言之有物,不能空洞。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写什么?一般来说,小学生写作对象离不开人、事、景、物,表现形式大体有小记叙文、小游记、小日记、小小书信和小童话等。
如何引导学生写好这些习作呢?
1.观察
不管是写人状物,记事写景,首先要教会学生观察。例如,观察人物,要首先注意人物的相貌、神情、身材、姿态、声音、衣着等外部特征;其次要观察人物的活动。通过认真仔细的观察,才能展现出人物的内心世界,才能发现人物的亮点。又比如观察物,假如是小动物,观察时,一要仔细观察小动物的外形特征,观察可以按从整体到部分或从局部到整体的顺序进行。先观察小动物整体样子、颜色,再从头、耳朵、眼睛、脚、尾等分别是什么样子,还要学会抓住与其他动物的不同特征。二要观察动物的活动特征。看看小动物都喜欢干些什么,如何走路的,如何捕食的,如何睡觉的,等等。只有观察认真,才能言之有物。要是观察的是花草树木等植物类的,观察时,一要抓住植物的特点,也可从整体观察入手,看看植物的大小、高矮、形状,又从局部寻找根、茎、叶、花、果,看看各部分的形状、颜色、气味等,还可以根据时间,不同时期、不同季节的生长状况来观察。二要抓住植物的用途来观察、思考。如果观察的是静物,一般要观察外表形象、内部结构,只有把物品的形象观察得具体、有特点,才能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要是观察的对象是大自然景观,观察时,要抓住时令特征和地形特征,因为大自然景观是随季节和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的,又跟各地的地域有很大的关系,所以,要留心观察、善于观察。观察时要注意景物的远近结合、动静结合。
2.联想
联想和想象在小学生起步作文中也占有不可低估的作用。在认真仔细观察周围的人事景物的基础上,展开适当联想和丰富的想象,往往是写活作文的关键,引导学生联想和想象就显得至关重要。比如写人仅仅停留在对人物外在形象的描述是不够的,也不是我们写人的主要目的,写人是为了揭示人物的精神世界,就要学会联想,从典型事件中找到人物的精神品质,找出人物的内心世界,让人物的品质放出光彩。写景物时,更要能够结合景物的形象展开联想和想象,使面前景物“活”起来。这就可以灌输学生比喻和拟人的初步意识,使习作更为生动。写事时,要引导学生构思的要素,要把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认真安排好。只要有精巧的构思,致微的联想和合理的想象,一定能揭示出事件所蕴涵的真理。又比如写游记,不但要有所见所闻,还要把所思所想加进去,运用联想把它们融合化、一体化。文章会显得有血有肉,不再枯燥。写童话,就一定要大胆想象,虽然联想与想象有一定的区别,但不会联想的人,更不会想象。当然,大胆想象并不是胡思乱想,想象一定要合乎情理。在童话里,所有的动植物,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一鸟一兽、一云一雾,都赋予了人格化,具有人的情感和能力,甚至是神格化,具有无穷大的神力。其实这一切都代表着人类的情感、愿望、理想、向往和追求,是人类情感的一种寄托和宣泄。
3.体验
摘 要:在语文教学中,重视观察生活中的事物,才能写出好文章。
关键词:植物;动物;语言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特别强调:“鼓励自由表达和创意的表达。”重视自由表达,抛开各种限制,在写作中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写出有创意的习作,才是我们教学的真正目的。
中年级学生观察目的性、持续性、细致性和概括性都有了一定的发展,可以通过观察获取周围世界真实的形象,并用文字把由这些形象产生的表象和感受准确地表达出来。针对此现象,我特意在我所带的三年级开展观察训练项目,指导学生进行有目的的观察。
一、种植蚕豆或其他植物
这是静物观察描写,并给学生设计表格,让学生随时记下自己所观察到的植物生长变化,培养学生的观察兴趣,并及时布置观察日记。亲身经历是最好的写作素材。有了亲身的体验,写出来的文字就会透露出纯真、可爱。批阅这样的日记,心中真是欢喜。如,学生日记《千姿百态的青菜芽》中写道:语文老师种下的青菜籽儿发芽了。小芽千奇百怪,有趣极了。有的刚出壳,露出嫩黄色的小脑袋,头上还有一顶赤褐色的小帽子呢;有的垂着头、弯着腰,像是从土里钻出来的时候累坏了;有的笔直地站着,就像站岗的士兵;有的小芽绽开了笑脸;有的还没有完全绽开,好像口渴似的,张大了嘴巴;有的像个蝴蝶结;有的像个“丫”字;有的像一把小伞……小芽可真有趣呀!(李扬倩)再有日记《蚕豆宝宝长大了》:种蚕豆时,我的心情很紧张,生怕把它弄坏就长不出来了。过来好几天,别的同学都纷纷说,他们的蚕豆发芽了,而我的蚕豆还没长出来。我失落地回到家,突然,我发现小蚕豆长出来了。我兴奋极了!我真想快点看到它开花、结果,好在同学面前骄傲一番,真希望它快点长大。(马欣瑜)
二、饲养蜗牛或蚕
动物界的鸟兽虫鱼千姿百态,指导学生观察时要注意发现特征,抓住事物的特点,使观察活动处于积极状态,让学生开动各种感官,观其行,闻其声,激发学生充满知识欲望的观察,满足好奇同时又增长知识,从而正确认识事物,区分事物,提高观察的能力。如,我养了两只蜗牛,一只大,一只小,我就给它们取名叫大蜗,小蜗。我一有空就看看它们,小蜗每天爬得都很快,而大蜗总懒洋洋地缩在壳里睡大觉。它们每当爬到桌子的拐角时,眼睛伸得老长,脖子也伸得老长,好像遇到困难一样。(盛灿)蚕有剪刀似的小牙齿,蚕吃桑叶的时候,把脚固定在叶子上,用嘴先在叶子边咬一口,之后就上下咬,吃得可欢了。吃的时候蚕背上还会一张一合,很好玩,背后面有一个小刺一样的东西,很软,是淡黄色的。(潘)
学生们在观察种子发芽、蚕儿吃叶等活动中,要引导他们留心观察,学会按一定顺序、有重点地观察,边看边联想,并用日记的形式,自然清晰的语言写下自己看到的、想到的。我充分尊重学生的“劳动成果”,提倡“勤鼓励”“打高分”,让学生有信心、有动力,产生被重视、被表扬的快乐体验,从而让学生了解到,作文的素材无处不在,只要留心观察,写好作文一点也不难。
叶圣陶说:“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富,溪流自然活泼地昼夜不息。”诚然,生活这一巨大宝库为作文提供了无穷无尽的素材。作文是用笔说话,而要有话说,就要留心观察生活中的人和事。
[关键词]小学生;作文教学;儿童化;高效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4)20-0045-02
[作者简介]黄静怡(1979―),女,广东茂名人,本科,广东茂名市第十七小学教师,小学高级。
素质教育对写作提出了这样的要求:运用恰当的语言文字,把所看、所听、所感的内容或亲身经历过的事情表达出来。小学生作文的成功,也体现在其中。在多年的语文教学生涯中,笔者一直在寻找让小学生写好作文的教学方法。
一、巧设疑问,激发写作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设疑是一种很好的吸引学生注意力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如果问题设置得巧妙,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还能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例如,夏天学校池塘里的荷花开了,于是在四年级课堂上就有了这样一场师生对白。
师:大家都看到学校池塘的荷花开了吧?
生(异口同声地):看到了。
师:你们喜欢看荷花吗?
生(又是异口同声地):喜欢。
师:为什么喜欢呢?
生1:因为荷花很漂亮很好看。
师:是的,荷花是很漂亮。可是它长什么样子呢?又美在哪里?谁能给大家说说?
(问题一出,学生面面相觑,举手的只有那么两三个人。于是笔者趁热打铁)
师:是啊,我们都知道荷花很美,却不知道它美在哪,这是为什么呢?
(依然是一片寂静。笔者接着自己的话说下去)
师:其实这都是因为我们没有仔细观察。我们要做一个生活中的有心人,随时留意自己身边的变化。如果我们在观赏荷花时能够仔细观察它的花瓣、颜色、气味和形状等,我们还说不上荷花美在哪吗?
这一连串的巧设疑问,将学生引入了学习的情境,并提高了学生的注意力,同时,学生也在愉快的教学过程中学到了积累素材的方法,培养了自主学习的能力。在此之后的一次下雨天,一半以上的学生都能在日记上详细记述自己在雨中认真观察的景色,并且采用了按时间顺序的描写方法,记录了下雨前、下雨时、下雨后的情形,写得惟妙惟肖。在这样的启示下,学生轻而易举地掌握了写作方法与写作技巧,不再发出 “作文难,难于上青天”的感叹了。
二、多渠道发表,维持写作热情
学生的写作兴趣被激发出来,接下来要做的就是维持学生的写作热情了。维持写作热情最好的方法就是让学生产生成就感。为此,我们建立了多种渠道方便学生发表作文。
(一)口头发表
由于同一个班级中学生学习水平存在一定的差距,学困生往往没有机会交流、展示自己的作文。因此,教师应当在班级内部搭建一个口头发表的平台,让学困生有机会在小组或全班诵读自己的作文,同时其他学生及教师要及时给予点评、鼓励。
(二)办报发表
自办报发表作文也是培养学生写作成就感的有效方法之一,按办报形式可以分为个人报、组报和班报等。个人报要求全体学生都要参与,报名、栏目和设计均由学生自主决定,写作的内容和板报的周期则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来确定;组报则是由同一个小组内的几个同学共同办报,组内同学轮流担任主编和编辑,相互之间有机组合,优势互补;班报则是三种报纸中级别最高的,为了保证班报的权威性,可以在班内成立编辑部,编辑部在教师的指导下组织稿件。办报后要经常组织读报活动,让学生在读报的过程中,不仅获得成就感,而且享受到写作的乐趣。
(三)编书发表
在编书之前,让平时写作成绩优秀的学生收集自己的优秀作品,先自行修改,然后由编辑修改,最后在教师的认可下定稿,之后续集发表。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不断修改完善自己的作品,多向有关报刊推荐,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作品。
三、多找亮点,发现童真童趣
(一)记录美好瞬间,发现生活中的美
“儿童化作文”就是要让小学生的写作回归生活,让他们从现实生活中捕捉写作内容。绚丽多姿的生活是学生写作的不竭之源,也是学生梦想起航的地方。小学生观察世界的视角是独特而美好的,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生机盎然的大自然都是滋养他们心灵的甘泉。把他们带到大自然中,让他们聆听风声、鸟语和泉响,这样他们的笔下才能流淌出蓝天白云的美丽、野草花朵的芬芳。学生只有切身感受到了,才能把真情实意注入笔端。
在教学过程中,笔者以校园生活为依托,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间游戏文化活动和校园主题活动,把这三项活动作为“儿童化作文”教学的切入点。在开展这一系列的活动时,注意顺应儿童的天性,尊重他们的生命价值,充分利用学校的各项教育教学资源,构建富有生机和活力的校园。这样做的目的在于加强学生的体验,丰富他们的感受,让他们在体验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中感受童真童趣,从而将这些美好的瞬间记录下来。
(二)体验生命之趣,领悟成长过程中的真
儿童应当属于大自然,大自然生命的象征能够唤起儿童内心最真挚的感情。一朵野花的悄然绽放,一只蝴蝶的翩翩起舞,都是在向儿童传达成长的力量,渗入他们的心灵。我们要以开放的姿态,让学生走进大自然,亲近大自然,体验大自然的生命之趣,领悟成长过程中的真。
在练习写作的过程中,我们可以以大自然为载体,让学生按照季节的轮换来构建主题;也可以通过观察和探究的形式,让学生感受动植物生长过程中的生命之趣。例如对五年级的学生,我们可以要求学生在课后自己种植物,如种花、种豆等,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并把植物的生长过程记录下来,把记录下的作文编辑成册,可以称为《种植连续剧》;也可以制作成植物成长档案,班上每个学生都写一份研究报告,可以研究植物细胞、植物用途,或写对植物的新发现等。
(三)聚焦特别发现,启迪生命中的善
儿童是感性的,在他们的生命中,拥有着最真挚和丰富的情感。例如,对一只和自己做过朋友的蜗牛,学生会念念不忘,总希望有一天能在初相遇的地方与它重逢,这是学生内心对自然生命流露出的感情;顽皮淘气的学生会用五颜六色的橡皮筋给爸爸扎头发,穿妈妈的高跟鞋,这是儿童生命个性的体现……我们应该鼓励学生聚焦成长中的“特别发现”,开展儿童与生命、自我和亲情的对话系列,捕捉学生成长中的花絮,唤起他们对生命的感悟,丰富学生的内心世界,启迪其发现生命中的善。
小学生作文指导的方法还有许多,远不止上述的三种。本文重在提出了培养孩子写作兴趣的方法,并指出保持孩子写作兴趣的道路。最为关键的是,本文提出了“儿童化作文”的新颖观点,让学生写自己身边的故事,这与新课标的要求是一致的。当然,本文还有许多地方并没有考虑周详,如在写作上,粤西地区的方言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写作水平,应该如何改进?这需要广大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来继续补充和完善。
参考文献:
一、树立典型意识,使表达抓住事物特征
所谓典型意识就是在观察活动中,抓住诸事物中有代表意义的事物或是一事物中有某个特征的方面进行细致观察,同时进行分析、思考、比较,进而抓住事物的独特之处。在作文中写好这个“独特之处”,并合理地将“点”和“面”结合起来,文章就能中心突出。如果面对事物将目之所及的部分尽收眼底,写出来的文章就成了面面俱到的“大杂烩”。
比如写一个人的外貌时,如果教师不指导学生抓住人物特征进行观察描写的话,那么写出来的人物外形就会相差不大,甚至会出现描写这个人或那个人都可以使用的词句,可谓千人一面。写到人物就会这样:一头乌黑的头发,浓浓的眉毛,高高的鼻子,一双眼睛炯炯有神……同样是眉毛、眼睛、鼻子,人与人却长得不一样。只有让学生树立典型意识,抓住被观察者的与众不同之处,才能把人物描绘得栩栩如生。
每年的清明时节,是我校所在地赶集的日子。一到这一天,我总忘不了交给学生一项特殊的作业——利用中午的时间去逛街,在逛街的时候注意观察各种人,然后选择其中的一两个人把他们的特征写下来。学生往往能注意选取典型的人物,把他们的特征表现出来。有个学生这样写道:“前面花花绿绿的衣摊上高高地站着一个男人,黝黑的脸庞,身披一件镶着金边的女式汗衫,腰间斜斜地挎着个黑色的钱袋,一手拿着小扩音喇叭,一手举着一件粉色的女式衬衫,声嘶力竭地叫卖着:亏本卖啦,十元一件,走过路过,不可错过……”把一个卖服装的刻画得惟妙惟肖。
二、树立联系意识,使表达井然有序
教学中,常常见到有些学生在观察时能抓住事物的特征,但是叙述时却七零八落,没有中心。究其原因,是他们在观察时对事物的整体没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和认识,更没有把观察到的事物联系起来集中表达一个中心。因此,培养学生正确的观察意识,应该培养学生学会用联系的、全面的眼光观察事物,切忌只看到事物的一个局部就贸然下结论、以偏概全。
在指导学生观察时,首先要明确观察目的,其次要做到观察有序。静止观察时要注意远近、上下、里外、左右、前后、南北、高低等。如观察一种植物,教师在指导观察时,首先就应该让学生明确:植物由哪几部分组成?这几部分是怎样联系在一起的?按什么顺序去观察?最引人注目的是哪些部分?通过这些问题来引导,使学生既注意了全面观察,又不忽视植物有特点的部分。移动观察时要做到景随步移,记叙时把观察点交代清楚。如“我走进这条大街……”、“我来到了大街最热闹的地段……”、“我到了大街的尽头……”,把观察点一一交代清楚,景物随步子的移动而变化,读者就不会感到突然和凌乱了。 当然,观察时的顺序并不拘泥于一种形式,我们还可以用时间顺序、由此及彼的顺序……但是一定要给人以完整的印象,这样,写出来的作文自然也会层次清晰、条理分明了。
三、树立细节意识,使表达生动具体
细节,就是生活中的细微末节,包括万事万物的瞬息变化。细流之汇,可成大海。指导学生观察和描写时,不可忽视细节。小学生在观察时,往往喜大求全,导致提笔难言,甚至有题材也写不具体,如蜻蜓点水,浅尝辄止。要知道,生活中哪能天天有大事发生呢?然而,细节却无时不有、无处不有。因此在指导学生观察时,要树立细节意识,要学会捕捉生活中的细节,别让那些千差万别、多姿多彩的细节悄悄地从眼皮下溜走了。
班里一位从外地转来的女生是这样写她的奶奶的:窗外闪过一个熟悉的背影,“奶奶!”我赶紧跑了出去,寒风中的奶奶是那么苍老,几缕花白的头发被吹到额前,脸上的皮肤就像一片即将干枯的树叶。她用老树皮般的手颤颤地解开胸前层层的扣子,从贴身的衣兜里掏出一个小手帕“包裹”,然后小心翼翼地一层一层打开,捻给我两张带着奶奶体温的一元纸币……正是这个小小的细节描写,表现了一位贫穷的老人对孙女真挚的爱,也使得我在读了这段文字后潸然泪下。如果不注意细节的观察,写出来的作文就不会如此的具体生动。
四、树立想象意识,使表达更富感染力
观察离不开思考,离不开想象。观察是有思维活动参与的知觉过程,它总是与想象联系在一起的。想象是对观察到的事物在头脑中进行处理、升华,可以加深观察的印象,牢记不忘。只有边观察边想象,才能更全面而深刻地认识事物;也只有这样,才能做到真正有所发现、有所收获。
如诗人李白看到庐山瀑布,就想到了“银河”,写出了“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壮观景象。老舍先生看到林海万古长青的美景,想到了兴国安邦,才萌生了对兴安岭、对祖国山河的赞美和热爱的感情。如果只看不想,作家们就不会发现事物的本质、产生独特的感受,自然也写不出传诵千秋的佳作了。所以,培养学生的想象意识,在写作文时展开丰富、合理的想象,是至关重要的。
五、树立情感意识,使表达声情并茂
读过《草原》的人,大都会被文中的“景色美、语言美、情感美”所感染。文章为什么会有这种艺术效果呢?从课文中,我们领悟到:作者一到草原,就被那里明朗的天空、清鲜的空气、绿毯般的平地和小丘、大花般的羊群所陶醉,被好客的蒙古同胞所感动,正是对于草原的热爱、对蒙古同胞的热爱,使他写下了声情并茂的佳作。
这篇课文给我们一个启示:要让学生写出声情并茂的作文,首先必须培养他们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怀,培养他们以一种积极的、热情的、敏锐的眼光去观察周围的人物、事物及自然界的各种现象。对其熟悉,并为之激动,然后将这份爱或憎的情感倾注于笔端,文章自然就会理真、情切而意达了。
六、培养长期意识,使观察成为习惯
1. 重视审题,拓展思路 高年级以命题作文为主,因此,审清题目就成了写好作文的关键一步。学生审题时一般重在审清题目写作重点、范围、人称、体裁等方面的限制,而不注意题目没有限制的方面。因此,我很注意启发他们弄清题目没有限制的方面,用以拓展他们的写作思路。如《我的小伙伴》一题,既要弄清它的写作内容(写人)、重点(小伙伴)、范围(亲戚、朋友、邻居家的小孩)、体裁(记叙文)、人称(第一人称)等方面的限制;同时也要弄清作文题目没有限制的诸方面。
这样审题,学生对题意的理解就会更透彻,思维的灵活性就会更强,写作思路就会更开阔,也为选材新、立意深、构思巧提供了条件。
2. 鼓励选材,另辟蹊径 我鼓励学生在进行选材时,敢于想别人所未想,写别人所未写。为了达到这一要求,我是这样来安排的:
(一)重视观察能力的培养。观察能力是形成作文能力的基础。观察并不单单是用眼睛看,还要用到身体感觉到的冷暖、鼻子嗅到的香臭、耳朵昕到的各种声音等,而后展开丰富的想象和联想。那么怎样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呢?除了他们熟悉的事物外,必须引导他们观察一种动物的生活习性或一种植物的生长过程,激起他们对动植物的爱心;倾听英雄人物的故事,观察他们的言行,使学生受到感染和思想品德教育;观察身边的凡人琐事,会发现这些小人物也有许多可贵的品质,懂得自己学习和赞美;观察大自然的景物,学生会对家乡、对祖国产生由衷的热爱。通过学生用自己的眼睛看多彩的世界,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丰富的生活,从而使他们发现有价值的东西,捕捉生活中时时进射出给人以新知、启迪和教育的闪光点,从而积蓄生活材料。
(二)经常向学生介绍《小学生作文》、《小学生学习报》、《小学生学语文》、《21世纪小学生作文》等报刊上刊登的选材新颖的文章,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三)在批改作文时,敢于给材料新的文章以较高的分数,对待特别好的可酌情加分,让学生尝到成功的快乐,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3. 强调立意不仅要集中,而且要深刻 小学高年级学生的作文,表达的观点和看法一般都是正确的,但是就事记事的较多。因此,我特别注意训练学生抓事物本质特征和提炼主题的能力。具体做法如下:
(一)把读和写有机地结合起来。唐朝诗人杜甫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名言中蕴含着“读书”与“写作”之间的辩证统一的深刻哲理。“读”与“写”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密不可分的一个统一体。读书是自外而内的吸收,写作是自内而外的表述。不读而写,做文章难以奏效;只读不写,作文难以进步。要提高作文的水平,必须依靠阅读打基础。我们所学的课文都是著名的教育家、学者和。经验丰富的教师精心撰写与编排的,其思想内容健康、语言文字规范,具有鲜明的典型性。因此,我们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教”与学生“学”的双边活动,从理解文章的字、词、句、段人手,层层深入,进入到课文之中。通过对审题、立意、选材、布局谋篇,到遣词造句用意的学习;正确理解课文内容。并引导学生进入“角色”。想一想作者写入、记事、写景、状物究竟想表达什么观点或看法,从而体会作者的写作的真正用意和立意的方法。
(二)有计划地进行立意训练。在作文教学中:(1)是让学生就同一个题目作多角度的立意。如《我的朋友》、《我的心事》等题目都可以作这种训练,以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2)是在多角度立意的基础上,组织学生对所有立意分析,比较哪个立意最深刻;(3)是要求学生围绕中心选择最恰当的材料,用以训练学生思维的集中性。
关键词:作文;观察;鼓励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3-076-01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在习作时要做到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愿意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只有会表达,表达好,才有可能乐于表达。如何克服学生心中的恐惧,做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一定要教给学生习作的方法,在学生习作的过程中不断地给予引导与鼓励,让学生在有表达的欲望时,做到有话要写,有话会写,有话能写好。这样,我相信通过老师的指导,学生会表达了,一定会乐于表达。
一、指导观察,丰富见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可见,只有引导学生主动地观察、经常地观察,才能积累取之不尽的习作源泉。
1、指导学生有选择性的观察
世界万物,美丽的东西很多,不管观察什么要有选择性地,否则千头万绪,提起笔来就不知道写什么好。例如在指导学生写一处家乡的风景时,很多学生都选择写麒麟山。可是麒麟山的景色很多,有山,有树,有花,有草,有亭子十几座,有游乐场,有动物园,有人民英雄纪念碑。如果老师不进行指导,很多学生就无从下笔,就会像记流水帐似什么都写,这样面面俱到反而没有将一处景色写具体。此时老师可以这样指导,让学生选择麒麟山最有特点的事物进行观察。很多同学就知道选择山上的树、亭子和麒麟阁,因为这三种东西是麒麟山独有的,是最有代表性的。这样学生写的时候就会把重点放在这三处景物上,看过作文的人也能在心中留下麒麟山的印象。
2、指导学生有顺序地观察
很多学生写作时往往想到什么就写什么,这样的作文非常杂乱,让人摸不着头脑。而学生在观察时做到有序,写起作文一定也有序。我觉得从小就养成有序地观察事物的习惯甚至能让学生的一生都养成有条理的做事的习惯。例如在指导学生观察植物的时候学生可以让学生按从远到近地观察,走到近处观察时再按顺序观察植物的根、茎、叶、花。这样学生在写作的时候也会按照观察的顺序有条理地写下来,这样写出来的作文层次会特别清晰。
3、观察要注意细节
闻名世界的惠普创始人戴维.帕卡德曾感叹“小事成就大事,细节成就完美”,可见细节的作用很大也很重要。例如我们在观察人的时候,要善于去捕捉人物的细节,如人的一个眼神可能传达出来的是母爱,一个细小动作,在你受伤时爸爸轻轻地帮你吹伤口,这里传达的是爸爸对你的爱,一句感人的话,可能只是奶奶在你每天出门的那句唠叨:“过马路要小心。”诸如此类的细节还有很多很多,只有注意生活中的细节,细心地观察,才能写得具体,才能打动人。
4、边观察边做好记录
俗话得好,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由于有时候学生观察的对象具有抽象性,这时学生适当地做好记录,这样学生在写作的时候就能得心应手了。
二、指导学生掌握一些写作技巧。
每堂作文课教师都应该进行写作技巧的渗透。因为我们面对的是刚刚开始学习写作的小学生,他们对写作还很陌生,不管是熟悉的还是陌生的事物要他们写出来,都觉得无从下笔。
1、准确使用动词
例如在教学《爬山虎的脚》一文中,作者叶圣陶在写爬山虎是怎么爬的用上了一系列的动词,准确形象生动地在读者面前刻画了爬山虎的动作,读着课文就能使读者脑海中浮现出了爬山虎爬墙的过程。通过这节课的教学使学生懂得当有一连串的动作发生时,可以用上意思相近的几组词,动词的连续运用不仅能丰富作文,更能使你的作文用词更为准确。使得文章变得更加的生动有趣,文章读起来也不至于那么枯燥了。而“连续使用动词,巧妙使用近义词”这种写作技巧的渗透更是深入学生的内心,如果学生在今后的写作中如果碰到描写一连串的动作时就可以用上以上的方法,使自己的作文更加生动有趣。
2、教给修改的方法
做为刚刚接触写作的小学生,修改作文更是必不可少的。可以教给学生借鉴优秀作文的方法。学生写好作文后,教师要进行适当的讲评,首先通过展示一些优秀的习作,指出学生在哪些方面写得比较好,哪些方面值得借鉴,还可以在哪些方面更进一步。再拿出一些中下等水平的习作引导如何向优秀的习作努力,该在哪些方面更具体完整些。
还可以教给学生修改病句的一些方法,熟练掌握修改符号的运用。在平时的语文的教学中教师就要注重学生修改病句的能力,在学生写好作文后就应该要求学生自己运用修改符号恰当地修改自己的作文,从而使自己的作文更加的通顺,根治语病。为丰富教学,可以引导学生之间互改。
学生在写作时,教师要多一些鼓励,因为学生在学习中重要的心理特征是希望老师能发现自己的优点,并得到激励,以此产生写作的兴趣和信心。在教学中可以采用多种形式的激励,可以是表扬某同学的在文章中用的一个词特别的好,可以表扬他的哪个句子写得特别棒,还可以表扬他经过修改后的作文比起前几次的作文来说有了很大的进步。教师要抓住学生的点滴进步,通过表扬的方式让学生产生习作的愉悦,以此爱上写作。
参考文献:
导读:我们生活在绚丽多彩的植物世界里,平时要多注意观察,才能了解到各种植物的生长规律。肖家铉小朋友通过自己的仔细观察,为我们详细地介绍了黄瓜,也让我们懂得如何对一样事物进行全面的观察。
今天,我们上了一堂特殊的作文课,刘老师教我们如何全面地观察黄瓜。刘老师说要全面地观察,就需要动用我们的五个感官:眼、嘴、耳、手和鼻。
我们先从黄瓜的颜色上观察,它是墨绿色的,身上有一个个小白点。从形状上看,它像一个未成熟的香蕉。
你相信黄瓜有味道吗?只听“咔嚓”一声,黄瓜被老师掰断了。就在这个时候,我闻到了淡淡的清香,还有泥土的味道、辛苦劳动的农民伯伯汗水的味道、一丝太阳的味道……这几种味道无法用语言形容出来,却着实令人回味。
你相信黄瓜有声音吗?只见老师把黄瓜抛起来,接着黄瓜就像一个跳水运动员一样,“啪”的一声又落在了老师的手上。黄瓜仿佛在惊讶地说:“我看到了日光灯、空调、电子白板和桌椅,是谁把我带到这个陌生的地方?我刚才还能看见烈日炎炎,现在怎么就到了一个陌生的环境呢?”
老师让我们摸一下黄瓜。黄瓜一头粗一头细,粗的那头粗糙,而细的那头很光滑。黄瓜身上还有一些小白刺,很扎手,就像松树上的松针一样扎手。整根黄瓜就像是一条凹凸不平的路。
最后,老师让我们尝一尝黄瓜。我咬了一口,冰冰凉凉的味道中掺杂着一股涩涩的味道,还有一股儿清香的味道,真是令人回味呀!
我从来没有这么细致地观察并仔细地描述过一样东西。刘老师教会了我们怎么去认真细致地观察,让我们大开眼界,教会了我们怎么把观察到的东西仔细地写下来,让我们受益匪浅。
指导老师 刘国朋
[阅读赏析]
观察作文很常见,但写好却不容易。本文的小作者很好地帮助我们解决了这个问题。他采取多种观察方法,比如用眼睛看,用耳朵听, 用鼻子闻,用手摸,用嘴尝。更可贵的是作文中的用心联想,小作者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结合在一起,写出了他眼中的大千世界,道出了他心中的奇思妙想。
作文训练是一项语文综合能力的训练,需要观察、思维、表达密切配合。观察是一个知觉、思维、语言相结合的智力活动过程,观察是人们增长知识、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观察能力的发展是思维、表达等能力发展的基础和前提。作文是客观事物的反映,对于客观事物,只有通过认真仔细的观察,才会有深刻的理解,才会在大脑里形成清晰的印象。所以观察力是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
1.观察要抓住顺序。有顺序的观察至关重要。小学生写话,条理不清,言之无序是主要毛病之一。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学生在观察时,往往不注意观察顺序,常常东看西瞧,把没有顺序看到的东西写成作文,文章就显得杂乱无章。只有观察有顺序,才能言之有序。如,观察静态事物,可按“整体──部分──整体”的顺序,除了观察事物的静态,还要观察事物的动态。如一株桃树,我们观察到它的树干,树叶的颜色和形状,花的姿态等,还要观察风吹来时,它的枝叶如何摆动,花瓣如何像一阵“红雨”般飘洒;蜜蜂蝴蝶如何在花中舞蹈、采蜜等。观察动态事件,可按“起因──发展────结果”的顺序;写植物,可按植物生长过程的顺序;写动物,可按“外形──生活习性”的顺序;写参观、游览,可按照空间位置转换的顺序。基本的观察顺序还可由表及里、由主到次、由上到下、由远及近、从局部到整体。
2.观察要抓住特点。抓住事物特征观察是最基本的观察方法,是学生认识世界,积累知识,增长才干的重要方法。还是以观察人物、花草树木、动物为例,可教育学生在按一定顺序观察的同时,还要抓住这一类事物主要特征,哪些是这一类事物所特有的。比如兔子是长耳朵、红眼睛、三瓣嘴的;的花形各不相同,每种花是什么形状的……学生抓住了事物的特征观察后,有利于增强记忆,经久不忘。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对事物进行观察比较,发现事物的异同之处,捕捉它们的特点。这样,才会使写出来的文章鲜活、生动,才能防止写出来的话千人一面、万人一腔。通过引导学生抓特点观察事物,提高了学生辨析事物、区别异同的能力,使学生在写话时能写出事物的个性来。
3.观察要体验情感。叶圣陶先生指出:“作文的自然顺序应该是我认识事物,心中有感。感情的波澜冲击着我,我有说话的愿望,便想倾吐,于是文章就诞生了。”这说明创作的热情来源于对生活的热情。只有带着情感去用心体验、认真观察,才能对观察的对象感受深刻,写出来的文章才能有真情实感,才能感染读者,引起读者感情上的共鸣。如果对观察的对象漫不经心,冷冰冰的,写出来的文章就会平平淡淡、干巴巴,也就谈不上打动读者的心了。所以在观察过程中,要把自己的感情与事物相交融,深刻体验自己的感情变化以及心理活动。如“秋雨像一个顽皮的娃娃,把苹果染红了,把葡萄染紫了,把枫叶染红了……”“秋雨在大地的每一片树叶上,每一个石块上弹琴……”“秋天是一位漂亮的姐姐,穿着五彩斑斓的衣裙,秋天是一位可爱的妹妹,长着红红圆圆的脸儿,在苹果树上荡秋千……”这些把自己的感情加进去写出来的句子,有了生命,有了灵性,如诗一般跳动着神韵。
4.观察要“五官参与”。教师指导学生在观察中要发挥多种感官的功能,做到眼看、手摸、口问、耳听、脑想,从各个方面了解事物的特点,全面、细致、深入地认识事物,在头脑中形成活生生的事物立体形象。例如,指导学生观察桔子,通过视觉,了解桔子的颜色、形状;通过嗅觉,闻一闻桔子的芳香。通过触觉,感觉桔子外表的坑坑洼洼;通过味觉,品尝桔子的滋味酸中带甜;同样观察人物、动物、事件等,都需要多种感官的参与。如写自己“炒鸡蛋”,从视觉可以观察:鸡蛋打开后什么样,搅碎后变成什么样,倒入锅里发生什么变化,炒熟后颜色和样子又怎样。听觉:打破蛋壳什么声音,倒入油锅什么声音。嗅觉:炒熟后闻起来怎么样。味觉:吃起来味道如何等。唯有如此,才能使学生获得深刻的感受,写出的习作才能生动形象,内容具体。
只要我们平时细心观察生活,写作的素材就会如涌泉源源不断,灵动的作文就将会在笔下诞生。
很多学生害怕写作文,面对文题,常常觉得腹内空空,没什么可写,即使勉强成篇,也是内容空洞、言之无物;或者东拉西扯,胡编乱造,没有真情实感。特别是农村学生接触外界极少,阅读量少,作文素材积累较少。因而,学生作文时只能胡乱编造一些不切实际的故事。那么,作文的材料从哪里来?又怎样积累、储备材料呢?朱熹有诗云:“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此虽为《观书有感》,却也道出了作文真谛。如果说一本书是“天光云影”的一泓清泉,那么,作文的源头活水就来自于常变常新的生活。
作文的材料主要来自现实生活。同学们在家庭生活中,在学校生活中,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人和事,各种各样的景和情,这些都是作文的素材。但是,生活中这些丰富的宝藏,却不一定每个人都能发现。有的同学虽然也生活在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中,但是,却让许多生动、有意义的材料从眼皮底下偷偷地溜走了。所以,要使常变常新的生活成为作文活水,其关键是要有“渠”,唯有如此才能引来“源头活水”入文中,否则,“源头活水”终将与作文无缘。渠道,靠的是打通;打通,靠的是学生思维之钻。这就需要帮助学生为迎来作文活水而殚精竭虑地开沟通渠。教师应指导学生观察生活,热爱生活,寻找写作灵感。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方法可以采用记日记的方式,要求学生把一天当中有意义的事记录下来。
二、“有意义题材”的反思
偶然翻阅十年前的《作文教学笔记》。看到如下的作文指导:“……要选择有意义的题材,如生活中的‘好人好事’就很有教育意义……”看到此,不禁心头一震,旋即泛起了说不出的滋味。现在看来,如此作文指导,如果不看对象,确实无可非议,但如果从涉世未深的中学生来看,就显得很教条了。如果再把“有意义”内涵界定为“好人好事”,这就更把学生引入了狭窄的胡同。中学生同样生活在世俗之中,世俗生活哪有那么多“好人好事”专为中学生作文之用?曾在网上看过一名中学生的作文经历:小学四年级时,老师让写“印象深刻的一件事”,他就在作文里写了父母吵架、打架。妈妈劈头一番教训,“家丑岂能外扬?应该写爸爸妈妈带你去动物园。”五年级时,他在作文里写同学的自行车坏了,开始打算陪同学走回家,但到半路饿极了,决定还是先回去了。妈妈又批评说,应该写“有难同当,我要跟你一起走回家……”就这样,按照妈妈要求写的文章,无一例外在老师那里得了好成绩。渐渐地,真实的自我在作文面前关上了心门。
可见,一些老师、家长在指导作文时,如同培育盆栽,不顾其生长的自然形态,只顾朝自己理想的方向“一日三拗”,可谓“盆景式”教学,在作文与青少年真实生活、真实内心之间划出鸿沟。
三、“观察”小议
在批改学生作文时,往往这样一种情况,那就是学生的作文,写得具体、生动的不多。学生的作文,在描写景物、刻画人物时,往往笼统、概括的文字太多。出现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呢?主要原因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不善于观察:不了解自己所写的对象。
因而,或瞎写一气或胡编一通。
观察是仔细察看客观事物或现象的一种方法。人们常常以为“观察”就是“看”,但“看”不等于“观察”。观察除了“看以外,还包括调动耳、鼻、舌、身等一切器官对客观事物进行体验,以完成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品评等。善于观察,无论是对作家还是对科学家都是十分重要的,世界上一些伟人差不多都是从小就善于观察。如,达尔文经常对一些植物、动物形态的观察进而诞生了《进化论》,牛顿观察苹果树推出了牛顿第一定律,莎士比亚对社会生活的细心观察著作了《哈姆雷特》《李尔王》等四大悲剧。由此可见,学会观察对我们广大学生在写作中还是有非常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