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创业板新股

创业板新股

时间:2023-05-29 17:38:1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创业板新股,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创业板新股

第1篇

创业板属于深圳证券交易所股票板块,在打新股时需要具备以下条件:

1、股民需接受专业机构风险承受能力评估,且具备2年以上的股票投资经验,再开通创业板交易权限;

2、股民需在申购前20个交易日持有深交所市值超过1万元的股票;

3、每持有深交所5000元市值股票可以多申购一个单位的创业板新股。

(来源:文章屋网 )

第2篇

对于IPO折价现象,财务经济学界研究的理论和基本点都在于信息不对称所产生的道德风险与逆向选择。根据投资者、承销商、发行公司之间的关系不同,国际上形成了各种不同的理论体系。

分析影响创业板新股发行首日超额收益率的因素及其影响程度,不仅对研究创业板新股价格内在决定因素及变化机理有着重要意义,而且对我国创业板新股发行制度的改革与定价具有更加重要的现实意义,从而可以更好地发挥股票的资源配置功能。

一、研究方法

(一)研究假设

①不考虑上市地的影响

②不考虑新股的申购成本

③不考虑制度变化

③上证指数与深证指数具有同步性

(二)样本选取

本文选取了截止到2010年9月6日已经成功在创业板上市的股票作为研究对象。来源于《中国证券报》以及东方财富网相关数据库,共有120个样本,反映创业板新股发行实际水平与变化过程。本文的实证分析主要采用 SPSS13,EXCEL辅助作为统计分析软件对样本数据进行研究。

(三)首日超额收益率ARR(Abnormal Return Rate)的度量

首日超额收益率定义为:

研究表明,股价的对数收益率要比普通收益率更接近正态分布。将首日超额收益率,取对数收益率,即“首日超额收益率()”进行统计分析。

二、实证研究

(一)描述统计整体分析

首先对120个样本数据进行了描述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上市的120只股票平均首日超额收益率可达到345.71%,平均发行市盈率达到64.44。平均中签率为0.7197%,属较高水平。同时,发行后的市场换手率也较高,平均达到了74.15%,说明人们对创业板股票后市看好,巨额资金在二级市场形成抢购,短期内将股价拉高。

(二)建立一元线性回归方程逐个变量比较分析

1、公司规模(SIZE)

ARR’=3.506-5.1E-006SIZER2=0.001F检验:F=0.093;其P值为0.761

分析:公司规模与调整后超额收益率呈负相关,符合预期;另外,R2为0.001,说明“公司规模”对“调整后超额收益率”的绝大部分差异无法做出解释。二者关系并不显著。

2、股本可流通比率(LR)

ARR'=4.44-3.943LRR2=0.004 F检验:F=0.512;其P值为0.476

分析:股本可流通比率与调整后超额收益率负相关,与预期不符;可决系数为0.004,说明股本可流通比例对超额收益率解释力度不大。可见人们并未将预期非流通股转流通股作为对股价波动的主要影响因素。

3、时间间隔(T)

ARR'=3.783-0.023T R2=0.027F检验:F=3.311;其P值为0.071

分析:时间间隔与调整后超额收益率负相关,符合预期;从以上的结果来看,平均时间间隔为14天左右,在这期间的可变因素能够被预测到,其风险也较低,所以时间间隔与调整后超额收益率之间的关系并不显著。

4、每股收益(EPS)

ARR'=4.775-1.692ER2=0.329 F检验:F=57.852;其P值为0.000(a)

分析:每股收益与超额收益率负相关,两者关系较显著。解释力度较高。看来投资者越来越重视公司经营业绩对股票市场的影响。

5、市盈率(PE)

ARR'=4.669-0.019PE R2=0.081 F检验:F=10.332;其P值为0.002(a)

分析:市盈率与超额收益率负相关,符合预期。两者关系较为显著,但解释力度较小。说明确实较高的发行市盈率会影响二级市场上市后人民的投资信心,股价过高说明存在泡沫,所以上市首日收益率相对于发行市盈率低的股票要小或者没有。

6、中签率(L)

ARR'=4.991-2.131L R2=0.282 F检验:F=46.435;其P值为0.000(a)

分析:中签率与超额收益率存在负相关关系,符合预期。两者关系显著,解释力度较强;说明投资者对新股申购的热情较高,而且上市过后仍然受到解冻资金的追捧,使得超额收益率升高,因此可见投资者对创业板的企业普遍来说是看好的。

7、发行价格(P)

ARR'=5.179-0.053PR2=0.535F检验:F=135.947;其P值为0.000(a)

分析:发行价格与超额收益率负相关,符合预期。两者关系显著,解释力度较强。虽然创业板普遍发行价格不低,但是上市后仍然受到投资资金追捧,发行价较低的股票,在二级市场平均超额收益相对高于发行价较高的股票。

8、换手率(H)

ARR'=-0.994+0.06T R2=0.662F检验:F=230.716;其P值为0.000(a)

分析:上市首日换手率与超额收益率正相关,符合预期。两者关系显著,换手率的解释力度较强。说明人们倾向于短期获利,在一级申购时未中签的巨额资金投入二级市场抢购,拉高股价进行无风险套利。

(三)建立多元回归模型

1、模型:

2、回归结果分析

经分析,可以看出最终保留在方程中的变量分别是股本、发行价格、发行时市盈率、中签率(%)和换手率(%)。由于显著水平为0.05,回归方程显著性检验的概率P值小于显著性水平,因此被解释变量与解释变量间的线性关系显著;容忍度(Tolerance)取值均接近于1,VIF(方差膨胀因子)的取值均大于1,表明解释变量间的多重共线性较弱。所以基于以上分析,建立线性模型是恰当的。

最终的回归方程为:ARR=1.34+0.045H-(7. 9E-006)SIZE+0.004PE-0.615L-0.031P

三、建议

通过实证分析影响创业板上市股票超额收益率的9个变量中,从创业板新股发行市场再一次深刻地感受到中国整个股票市场的投机性和盲目性,投资者并不重视公司的基本面与内在价值的分析,大部分人着眼于短期获利,导致了创业板自推出到目前仍然居高不下的新股首日超额收益率,以及发行市场的无序性和泡沫,也使得许多质疑创业板上市企业的融资目的实则是为了恶意圈钱。

第3篇

市场化IPO定价机制

从理论上讲,市场化的IPO定价机制应该能够平衡供求,相反,IPO行政性定价制度则会严重扭曲新股的发行价格和市场真实供求。

从中国主板的IPO定价制度缺陷来看,由于主板新股发行价的行政性控制,使得新股发行价格经常性地被低估,而且严重脱离二级市场的价格水平和平均市盈率。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在牛市顶峰,当二级市场平均市盈率高达70倍以上时,新股发行市盈率却仍被人为压制在20――30倍之间,这样一种非市场化的定价制度,致使一、二级市场差价悬殊,从而诱使所有散户和大资金纷纷云集于一级市场涌跃参与申购新股,这样也就出现了世界唯一的奇观:中国新股申购中签率极其低下,甚至低至万分之几,它给人一种假象“中国新股发行永远都是供不应求的”。

正是由于新股发行市盈率远低于二级市场,因此,中国投资者“凡新必炒”,在新股上市首日,即便像中国石油和中国人寿如此超级大盘股,其涨幅也可以高达100%以上,有的新股上市首日的涨幅甚至可以高达600%!这是市场的荒唐,还是制度的可笑?

可以肯定,中国创业板的IPO定价制度若不改革,并仍继续沿袭主板做法,其后果一定是十分严重而可怕的。要想让中国创业板不再重蹈覆辙,新股发行就必须实行市场化定价。

所谓新股发行的市场化定价机制,就是让新股的发行市盈率贴近二级市场的平均市盈率,或是贴近二级市场同行业平均市盈率,这样,通过提高新股发行价格,可以压缩新股上市首日的暴涨空间,从而“倒逼”新股申购中签率的大大提高,有的新股的中签率可能会高达100%。这就意味着一方面新股发行可以失败,另一方面,新股上市首日也可以跌破发行价。只有这样,在发行人、保荐人和投资者之间才可能真正产生一种市场制衡机制,这也正是我们主板目前尚不具备的一种市场氛围。

新股发行的市场化定价可以采用荷兰式竞价方式,具体做法:网下与网上同步、机构与散户同步,将所有新股申购者按申购价从高到低排序,直到累计加总的申购股数达到新股发行量为止,截止到此的最后一位申购者的出价即为中签者的统一申购价,出价高于该最后一位申购价的申购者均为中签者。

构建OTC(即柜台市场或场外市场)

创业板是一个“高退市率”的市场,除了对投资者进行风险教育,以及推出新股发行的市场化定价机制外,为了遏止二级市场的过度投机或股价操纵,创业板还应该打通一个更为宽阔、高效的退市通道,让垃圾股更容易退市,这有利于震慑垃圾股的猖獗投机。

退市通道可以区分为两种模式:一是“死刑立即执行”,即摘牌或破产清算,上市公司完全退出市场;二是“死缓”,即从创业板退市,并转板至场外市场(或译作柜台市场,OTC)继续交易,直到无人购买而变成废纸。

相比之下,“死缓”的退市机制是一种“安乐死”,它可以给投资者以足够的心理准备,这样的垃圾股退市或死亡,也会比较从容而有尊严。因此,为了配合创业板的大量公司退市,我们必须建立一个“废品收购站”或“垃圾处理场”,这就是创业板所必需的场外市场或柜台市场(OTC)。同样,OTC也可以为主板退市公司提供转让服务。

第4篇

历经十年的起起伏伏,一直“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创业板在2009年10月终于“千呼万唤始出来”。然而,在创业板开闸仅过数月之时,我们暂还不能定论它的是与非、功与过,但可以肯定的是,它承载了太多企业及其背后众多投资者的期待。在全球金融危机过后经济一片颓废的2009年,创业板无疑是一个新的开始。

虽然市盈率过高、破发危机等质疑不断出现在关于创业板的媒体报道中,但对于隐密于上市企业背后的VC/PE来说,创业板为退出打开了另一扇门,数据显示参与其中的投资机构个个收获颇丰。截至2010年1月25日,50家企业分四批在创业板上市,其中有31家企业在上市前获得来自45家投资机构的资金支持。其中第一批上市企业背后的VC/PE机构获得5.76倍平均投资回报,第二批6.77倍,第三批17.49倍,第四批6.71倍。第三批上市的回报率最高,源于创业板公司新股发行市盈率的逐步提高。

创业板给VC/PE带来的真金白银有目共睹,加之各地政府大力推动外资落地人民币基金,以及金融危机导致的美元基金的收缩,2009年人民币基金的募集和投资情况都有了大突破,人民币基金占2009年新募基金和募集金额总量的84.7%和65.4%,这也是人民币基金首次在新募基金资本总量上占据市场主导地位。

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创业板推动了中国创投行业的发展,以美元投资为主导、美元基金独大的市场格局已经开始慢慢动摇,越来越多的人民币基金加入到这场资本盛宴中。在经济回暖的2009年,本土VC/PE投资机构交出了一份不错的成绩单,共发生83宗退出交易,占比52.2%,这其中在创业板退出的案例达到41宗。而外资投资机构中仅有英特尔和华平两家在创业板退出。

在本土VC/PE中,最耀眼的当属深创投和达晨创投两家机构。深创投投资的网宿科技第一批上市,中科电气第二批上市,并且中青宝网、湖北鼎龙、厦门三维丝、多氟多化工科技四家公司都已过会等待发行。达晨创投也表现不俗,网宿科技、爱尔眼科、亿纬锂能、蓝色光标已成功在创业板挂牌上市。虽然VC/PE已经尝到了创业板带来的丰厚果实,但是创业板本身存在的问题也是不能忽视的。前三批创业板新股首日平均涨幅106%、45%、32%的跳水趋势,难逃创业板新股首日炒作之嫌。新股发行价一批高过一批,导致了新股首日涨幅的逐步下降,投资者也慢慢趋于理性。随着近期创业板整体回调,部分个股的股价已逼近发行价,个别股票已有了破发的危险。而业内人士认为,市盈率居高不下,估值风险很高,是创业板最终走向破发的根本原因。数据显示,第一批创业板企业发行后平均市盈率为57倍,第二批88.62倍,第三批78.1倍,第四批88.62倍。

加快创业板上市企业的审批速度、上市速度和上市数量,减少创业板上市企业的供需缺口,这些都是创业板理性发展的必要条件。中国证监会主席尚福林在近期指出,将准确把握创业板功能定位,完善创业板发行监管规则,加快发展创业板市场。投资还在进行,退出还在继续,创业板依然值得期待。

第5篇

在今年的“两会”上,委员、代表们“推出创业板”的呼声形成一股巨大的浪潮,压向中国股市,使股市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不仅如此,舆论方面也是积极呼应。比如,有媒体表示:“创业板呼之不出,中国经济难以真正复苏”,把创业板的推出上升到了决定中国经济复苏的高度。

推出创业板是大势所趋。毕竟创业板已经经过了10年的筹备,在技术与制度建设上已经基本就绪。而且,从我国经济当前所面临的严峻形势来看,也需要股市充分发挥其融资功能,为我国的经济建设早日渡过目前的难关作出贡献。加上有的中小企业为能在创业板上市,已等待了多年的时间。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两会”的会场内外传来如潮水般的呼唤“推出创业板”的呼声,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但创业板的推出显然也要考虑到时机的选择问题。至少在目前推出是不大合适的。毕竟经过了2008年的大熊市后,投资者损失惨重,投资者的信心恢复还需要一个过程。在这种情况下,急切地推出创业板,只会给投资者的信心以进一步的打击。因为这种做法明白无误地告诉世人,中国股市仍然还是“圈钱市”,只顾融资者利益,而不顾投资者利益。实际上,正是由于中国股市这种重融资而轻投资的做法,造成了中国股市的过度融资,进而使得中国股市融资功能的衰竭。A股市场的新股发行因此而停止了半年之久。而这样的悲剧显然不能任其再继续下去了。

不仅如此,现行的不合理的新股发行制度也严重地妨碍了创业板推出的进程。虽然创业板筹备了10年之久,但在新股发行制度的设计方面却是碌碌无为,并没有拿出一个公平、公正的发行制度出来,而仍然是试图沿用主板市场的发股制度。然而,主板市场的发行制度已经被证明是中国股市的大毒瘤,废除现行的新股发行制度已是当务之急。因此,在新的发行制度还没有出台之前,创业板根本就难以推出。除非创业板从一开始就想制造新的不公平,甚至损害公众投资者利益!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创业板的推出还需要等待时机。急是没有用的。至于那种“创业板呼之不出,中国经济难以真正复苏”的观点,用“经济复苏”来施压创业板推出的做法,更是大错特错。因为创业板根本就承载不起“经济复苏”这样的重任,如果把“经济复苏”的重任寄托在创业板的身上,也许中国经济就永无复苏之日了。

要实现扩内需、保增长、促进中国经济复苏的目标,中小企业确实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国务院总理在“两会”闭幕后的新闻会上指出,失业问题是中国面临的十分严重的问题,政府将把扩大就业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继续采取有效措施。他指出,解决就业问题最重要的是大力扶植中小企业的发展。之所以如此,是因为目前中小企业提供了我国75%以上的城镇就业岗位。但如果因此把经济复苏的重任寄托在创业板的身上,那就找错“支撑点”了。

创业板的开设是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的。但并不是所有的中小企业都可以来创业板融资。创业板的容量是有限的。A股主板市场开设有近19年了,但目前主板市场上的上市公司只有1600余家。中小板的新股发行是比较迅速的,但推出近5年来也只是诞生了270余家上市公司。因此,就算创业板推出来了,短期内又能容纳多少家中小企业上市呢?按照创业版上市公司的标准要求,目前适合在创业板上市的中小企业数约为3000-5000家,而保守估计,我国的中小企业超过4000万家,因此,能在创业板上市的中小企业只能是“万里挑一”。难道说,中国经济复苏的希望就寄托在这万分之一的中小企业身上?那其他的9999家怎么办?更何况,即便是这些符合条件的3000-5000家中小企业,要全部完成上市,也需要有10年以上的时间。难道中国经济的复苏还要等待10年之久?

所以,创业板的开设,只能是为极少数的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而已,而绝大多数的中小企业则很难分享到创业板的阳光雨露。中国经济要复苏,希望不能寄托在创业板的身上。

第6篇

[关键词]美国上市 资本市场 市盈率

一 美国资本市场体制优势

1.完善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资金规模雄厚

美国的资本市场体系包括以纽交所、美交所、纳斯达克构成的主板市场和OTCQB、OTCBB、PINK组成的创业板市场,层次非常完善。每个版块又分别有几种上市标准,对绝大多数中国企业来说,都可以找到适合自身情况的交易所上市。由于比较健全的法律制度和行之有效的市场运营,不仅是庞大的投资机构,就是零散的个人投资者也能通过很多方式将资金聚集起来,占据着资本市场的重要一隅,使美国成为全球规模最大和最有效的资本市场。中国证券市场由于资本管制,国外绝大多数资本难以进入A股市场,所以现有资金能够承担的新股发行数量是极其有限的,截止到5月5日,A股今年只发行了117只新股,首日破发44只,占比37.3%,仍处破发的有79只,接近总量的七成。近三年来A股走势同GDP成反比,已经明显丧失“经济晴雨表”的功能,而美国从三大股指来看已经走牛,也客观为国内企业到美国上市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2.注册制的便捷性

美国新股发行采取的是注册制,只要企业符合上市标准,办理相关合法手续,就能很快实现在美国上市。平均在美国创业板上市只要花4-5个月的准备时间,主板上市也不到1年。中国A股采取的是审批制。虽然A股创业板上市标准不高,符合主要指标(年净利润达到500万的企业,增长率高于30%)的国内企业也不少,但真正能实现上市的企业少之又少,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行政审批制体系太慢,企业从改制、辅导一年到通过发审会再到发行,往往需要三年左右。A股新股发行另外一个鲜明的特点就是和大盘行情显著正相关。近几个月A股走势明显落后于欧美发达国家的主要股指,新股发行更是普遍破发,严重打击投资者认购新股的信心。今年首季度12家公司上市被否,过会率80%落后于往年。在股指走势特别低迷的情况下(如2008年),中国证监会会采取停止新股发行的极端措施,行政化的干预手段明显是造成中国企业难以到本土上市的一个障碍。

3.有助于提高公司的全球知名度,强化公司的并购手段

公司良好的知名度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公司的价值,而通过在美国资本市场上市亮相,借助路演等方式以及媒体的曝光,取得类似促销的效应,能够显著提高企业在全球的声誉。很多中国企业选择美国上市,也有出于战略性的考虑,实现全球策略性的增长,方便海外并购扩张。上市使公司的价值能通过具有很高的折现性的美国股市的股票得以体现,而在美国上市的公司的股票往往被认可为购并的支付手段,买家往往更有可能接受股票作为支付工具。

二 显著的再融资功能优势

在国内A股市场,绝大多数上市企业只能依赖新股发行,私募增发要经过证监会繁琐的审批,等待时间过长。A股银行、房地产、保险动辄上千亿元的增发也让市场谈增发就色变,严重分割市场有限的存量资金,市场波动太大难以接受。公司债在国内则根本很难以发行,在目前货币政策不断趋紧的背景下,上市公司从银行贷款也困难重重。

而在美国资本市场,钱从来不会是问题,美国资本市场提供上市企业多种融资方式,权益性融资有新股增发、二级发售、远期凭证、资本私募等方式,债务性融资有银行贷款、债券发行等方式。在主板交易的公众公司以及在OTCBB上市的公司,都可进行PIPE(定向私募)。在OTCBB市场上私募融资不需要任何审批,融资次数和数量没有硬性规定,主要看企业的业绩和发展前景。PIPE融资对象主要为机构投资者。PIPE无前期费用,但需要承销商给予一定的折扣,而私募的股价只有公开市场价的8成左右。最明显的例子就是优酷,上市半年上涨将近5倍,目前依旧处于亏损状态,其却可以二次增发继续融资。

三 纠正传统市盈率认知差异

客观地讲,整体上看A股创业板的市盈率明显要高于美国三大股指,但和赴美上市中国概念股差异整体不是很大。截止2011年5月6日,沪深300指数市盈率为12倍,上证指数市15倍,中小板31倍,创业板50倍。中国创业板自2010年6月推出到2011年底,走势一直强于主板,期间涨幅高达50%。一直以来,创业板上市公司“高股价、高市盈率、高募资”的“三高”问题饱受诟病,唯独不见高增长。2010年上市公司年报显示,创业板利润增速低于主板与中小板,不少企业甚至出现亏损。今年年初以来,创业板一直处于下跌趋势中,跌幅高达30%。我认为这种跌势将持续下去,创业板的高泡沫还没完全破灭。按照欧美成熟市场的经验来看,创业板的PE大约为主板的2.5倍,因此国内创业板将慢慢回归到估值为40倍的阶段。最近二级市场出现的新股破发潮也越来越证明创业板明显的高估值得不到投资者的认同,5月上市的日尔化学创造了国内创业板最低的纪录――37倍,但仍然可能逃脱不了破发的命运。今年年底即将推出的国际板也明显会冲击创业板,随着真正优质的国际化公司的不断涌现,投资者可选择的投资标的不断增加,创业板的高估值将显著拉低。

第7篇

然而观察市场的真实表现,则又有诸多微妙之处:其一是创业板指数在“新”出台后的第一个交易日(4月23日)大跌5.25%,而当日上证指数仅微跌0.76%,显示新或起到抑制创业板高估值和泡沫炒作之效。

其二是4月25日天山生物(300313)、任子行(300311)、宜通世纪(300310)等3只新股登陆创业板,上市首日仍被热炒,当日上午开盘仅1小时均因为换手率超过50%而被深交所临时停牌,直至收盘前3分钟才复牌交易。

创业板“新”的真实市场效用几何?能否有效化解创业板历来被诟病的“三高”难题?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业界并未形成统一的看法,“新”效用之争仍在延续。

抑制垃圾股炒作≠抑制炒作

新强化了退市预期,对业绩极差的“垃圾股”而言,由于退市可能成为现实,介入其中进行高价炒作的资金面临极大风险,一旦退市则损失极大,因此新能够抑制垃圾股炒作成为大多数人的共识。

长城证券研究总监向威达即表示,退市制度的出台将有助于抑制垃圾股的炒作,有助于价值投资理念回归A股。

然而抑制垃圾股炒作并不完全等同于抑制炒作,事实上真正触及退市条款定的公司在创业板中所占比例仍将是少数,对于大多数不会触及退市条款定的公司而言,新影响并不大。

有分析人士即指出,4月25日市场资金对三个创业板新股的暴炒看上去更像是对新的“嘲讽”――因为至少刚上市的新股不可能出现退市风险,介入其中大肆炒作亦无须担忧,新当然增加了“垃圾股”的交易风险,但“非垃圾股”则可以放心炒作。

能否解决“三高”难题?

新出台后,有业内人士认为“IPO三高现象产生的最深层原因是退市制度形同虚设,严厉的退市制度必然会有效化解IPO三高现象”,但这一看法并未引起共识。

中国政法大学资本研究中心主任刘纪鹏在去年深交所《关于完善创业板退市制度的方案》征求意见时即表示,仅仅有退市制度不够,改革入市制度才能解决三高超募问题。入市制度直接导致三高超募,入市制度改革更加令人期待。

仍以4月25日创业板发行的三只新股为例,发行市盈率居高不下和大量超募的问题依然严重。天山生物发行市盈率高达56.52倍,计划募资1.14亿元,实际募集资金2.95亿元,超募1.8亿元;任子行计划募资1.65亿元,实际募资2.66亿元,超募1亿元;宜通世纪计划募资2.14亿元,实际募资3.74亿元,超募1.6亿元。

退市红线不易触及

尽管新中关于净资产为负将加速退市的定引得市场“叫好”,但也有业内人士认为在实际情况下,创业板公司要触及这一红线却相当不易,因此新有“虚晃一枪”之嫌。

第8篇

【关键词】创业板;新股发行;不完全信息;博弈

一、现象说明

2009年10月23日中国证券市场期盼已久的创业板正式启动,10月30日首批28家公司集中上市。在这28家公司中,通过研究数据,可以看出首批上市公司都存在市盈率过高的现象,平均市盈率为56.7,甚至有两家上司公司的市盈率突破了100。

紧接着,11月14日晚间深交所披露第二批8家创业板公司发行公告,超出市场各方的预测,第二批次的公司发行市盈率再创新高,龙机电发行市盈率更是高达126.67倍。从第二批8家创业板公司公布的发行价来看,其发行市盈率远高于第一批,平均市盈率达到了83.59倍

此后,一些创业板股票相继发行,但是市盈率仍居高不下,创业板新股发行呈现出高发行价、高市盈率、高溢价的特点,“新股上市存在超额报酬率的说法”①。而其中,星辉车模更是在发行7天之后破发,新股不败的神话已被打破。

以上数据来自新浪财经网finance.省略

创业板高价发行的现象引起了各方的关注,市场对与创业板高价发行的现象争论不休,在如此之高的市盈率之下,一二级的价差被拉大,二级市场的中小投资者面临着较高的风险,同时,高价发行业在一定程度上给上市公司带来风险。对于创业板高价发行的原因,各方多有争执,有人认为是上市资源的稀缺性照成的,也有认为是机构热捧照成创业板定价偏高,下文从博弈的角度来说明创业板定价过高的原因。

二、博弈分析

(一)模型选择

IPO新股定价过程分为两部分,首先是通过合理的估值模型估计上市公司的理论价值,其次是通过选择合适的发行方式来体现市场的供求,并最终确定价格②。上市公司新股的价格一般由上市公司和承销商一起制定,高的发行价将对两者都具有一定的好处,双发是利益共同方,因此,在此博弈中,笔者将上市公司和承销商统一作为一个博弈主体(下文简称发行人)。再由于新股发行时,发行人披露发行价格、公司情况等信息在先,然后为机构投资者再根据这些信息作出决策,基于上述特点,笔者认为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模型比较贴近一级市场新股发行的特点,因此选择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模型来求解发行人选择高价发行的博弈解释。

(二)基本模型的假设条件

由于发行人和机构投资者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只有发行人知道股票的类型(类型分为价值型和投机型),而机构投资者由于信息来源不够充足等条件限制,不能完全清楚上市公司真正的类型,只知道公司股票为价值型的先验概率为,为“投机型”的先验概率为。发行新股之后,机构投资者通过观察发行人制定的价格高低,判断上市公司类型的后验概率为:(价值型|买入)、(价值型|不买)、(投机型|买入)、(投机型|不买)。

(三)数据解释

到为发行人对其发行股票的收益。如果发行人制定的价格高于他的真实价格,为了避免此行为被机构投资者发现,发行人将会采取一些掩盖手段,如更改公司信息等,这些行为将会给发行人带来成本,因此我们假定为“掩盖成本”。 到为机构投资者对购买股票的预期收益。为了简化模型我们将机构投资者没有购买股票情况下投资者和发行人的预期收益都假设为0。

(四)博弈均衡

当-,-时,分步博弈模型存在一个精炼贝叶斯分离均衡:(价值型,高价,买入)。此时,发行人的选择是,当新股类型为价值型时制定高价,当新股类型为投机型时制定合理价格。机构投资者对发行新股类型的判断为:P(价值型|高价)=1,P(投机型|合理价)=1,P(价值型|合理价)=0,P(投机型|高价)=0,即机构投资者从发行人制定的价格中判断公司类型。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在达到分离均衡的情况下,发行人的行为取决于对制定高价的收益期望。

当,并且,则该博弈存在精炼贝叶斯混同均衡:(高价,买入)。即无论新股是价值型还是投机型,发行人都会选择发行高价股票。而机构投资者无法从发行人行为中获得信息,仍然维持对新股类型的先验概率π和1-π。但由于投资者对新股未来预期收益大于0,机构投资者将选择买入。

(五)结论

从以上分析结果中,我们可以得出下列结论:

发行人股价的制定受到其对收益的预期及投资者对收益的预期的影响。这也就解释了为何创业板的股票价格被高估。发行价制定的较高,承销商能从中得到更多的业务收入,而上市公司就能募集到更多的资金,这些资金可以成为企业的资本公积金,促进企业成长。另一方面,相对高的股价可以促使外来的参股者用同样资本只能获得相对比较少的股份,也就无形中保证了公司的管理层对公司的经营权。但有一点仍需注意,价格也不能制定得太高,一旦超出了界限,股票将少有人问津。

三、监管部门与发行人之间的博弈关系

下面分析监管部门与发行人之间的博弈关系。我们假设,监管部门将有可能对发行人的诚信给予事后监督,如果发现欺骗或者是违规行为,将采取严厉的惩罚措施。

(一)模型选择

该博弈有两个主体,为监管部门与发行人,由于这两者之间存在监管与被监管的关系,监管部门会在事后对发行人进行监督,发行人会采取一些措施掩饰自己的违规行为(发行人的违规行包括对发行书的造假、通过推介报告和控制网下有效申购百分比,抬高发行价格等)。因此,他们不会选择一个特定的纯战略,而偏向于以特定的概率随机地选择不同的纯战略,给其他参与者造成不确定性③。因此,选择混合战略纳什均衡来分析两者之间的博弈关系。

(二)博弈假设

假设是发行人发行合理价位新股时的收益,是在监管部门不实施监管的条件下发行人发行高价新股的收益,为在监管部门实施监管的条件下发行人发行高价新股的收益,由于发行人在存在一些违法行为时必须规避监管部门的事后监管,因此存在一定的成本时存在成本,称为“包装成本”④, 是发行人被监管部门查处出违规行为时面临的罚款等处罚的损失总和(包括物质和名声上的损失),为监管部门采取监管而发现发行人存在违法行为时的各项收益和(包括物质和名声上的收益),为监管部门实施严格监管而高于实施一般监管的成本。在混合战略的条件下,监管部门不知道发行人是否有违规行为的概率(),发行人也不知道监管部门进行严格监管的概率(),同时我们假定在监管部门进行严格监管时能够查出发行人违规行为的概率为()。

(三)博弈分析

博弈矩阵图3.1所示

从发行人的角度出发,当监管部门实施严格监管的概率时,最优的策略是不进行违规;当监管部门实施严格监管的概率时,最优的策略是进行违规。从监管部门的角度出发,当发行人存在违规行为的概率时,最优策略是对发行人实行严格监管;当发行人不存在违规行为的概率时,最优策略是对发行人实行一般监管。

根据结果可以得知,的值取决于监管部门实施严格监管而高于实施一般监管的成本,监管部门采取监管而发现发行人违规行为(包括物质和名声上的收益)以及监管部门进行严格监管时能够查出上发行人存在违规行为的概率。因此,可以通过降低监管部门实施严格监管的成本,提高监管部门发现上市公司违规的收益和提高监管部门检查出公司违规行为的概率来有效地降低发行人选择违规的概率。

而的值取决于发行人存在违规操作比不违规操作的额外收益,监管部门进行严格监管时能够查出发行人违规的概率,发行人被监管部门查处出违规时面临的罚款等处罚的损失总和(包括物质和名声上的损失)以及发行人为规避监管所产生的“包装成本”。因此,可以通过提高监管部门的监管能力和发行人的包装成本来降低发行人违规的概率。也可以通过减少发行人违规时所得的收益来减低此概率。

四、提出建议

针对创业板新股的高价发行,笔者从上述分析入手,提出了一些建议:

1、制定合理的定价方式和新股定价指标,可以选择合理的因素作为IPO价格的标准,让价格真正地反映出企业的价值。同时要充分利用路演的作用,了解市场和投资者的需求,让价格反映出供求关系。

2、在定价市场话的基础上,监管部门应该对创业板上市公司的超额募资规模进行限制,可以对超额募资征收一定的税费,严格控制企业为了获得更多的募集而超高价发行的行为,导致市场风险过大,损害投资者的利益。

3、监管部门应该加强对上市公司及承销商的事后监管力度,并辅以严厉的惩罚。

4、提高上市公司的逃避监管的成本,要求上市公司披露有效的真实的信息,同时要提高监管部门的水平,并且要求监管部门要对上市后公司所披露的信息进行严格地审核。

参考文献

[1]Ibbotson R.Prince Performance of Common Stock New Issue[J].Journal of Finance Economic,1975,2:235-272.

[2]李维熊,宋冬林.中国创业板[M].长春出版社,2001.

[3]张维迎.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

第9篇

自从社保基金投资股市开始,由于其特殊的身份,社保基金的一举一动颇受瞩目。某种程度上,社保基金的进出成为了诸多投资者进行投资的风向标。毕竟,社保基金背负着老百姓的“养命钱”,其投资活动容不得丝毫的马虎。

社保基金在A股市场中成功抄底逃顶的事例并不鲜见,除了该基金投资更稳健之外。背后似乎总有一股神秘的力量在支撑着。今年前七个月股指反弹堪称强劲,市场参与者大都欲借行情向好继续扩大盈利,但8月份市场却出现暴跌。然而,8月17日深交所公布的数据却表明,7月份社保基金从深市净流出6.64亿元。社保基金再次扮演了“先知先觉”的角色,消息一公布,当天上证指数跳空低开,并连破3000点和2900点两个整数关口,大跌5.79%。

创业板无疑是今年下半年市场的焦点,特别是由于创业板是中国资本市场的新生事物,创业板公司新股发行价格高企,更是吸引了市场的眼球。对于以如此之高市盈率发行的创业板新股,包括证券投资基金、保险资金、社保基金、QFII以及券商等机构投资者是否会参与网下申购,毫无疑问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

而首批10家公司的网上网下申购情况则表明,累计达7800多亿元的资金参与了申购,而投资者对不同公司的申购热情差别较大。发行市盈率较高的南方风机网上中签率1.1771%,超额认购倍数为85倍;较低的安科生物网上中签率为0.387%,超额认购倍数为258倍。

值得注意的是,10家公司中,社保基金参与网下申购达5家之多,动用资金高达近80亿元。其中,社保基金动用31.03亿元申购乐普医疗,动用35.21亿元申购神州泰岳,对于其网下发行分别只有820万股、632万股的数量来说,社保基金的网下申购可谓下了“血本”。不仅如此,由于这些新股平均发行市盈率达55倍,远远高于中小板,并且由于还存在三个月的锁定期,而目前市场人气低迷,投资者缺乏信心,以巨资申购创业板新股,其中的风险显然不言而喻。因此,对于一向以稳健投资著称的社保基金也参与创业板“打新”,并且还是巨资“打新”,市场表示出更多的是质疑。

无独有偶,与社保基金巨资踊跃参与创业板“打新”不同,保险资金却是“零参与”。社保基金与保险资金常常同为市场走向的风向标,却在对待创业板“打新”问题上,表现得如此的“南辕北辙”,分歧非常大。

事实上,尽管保险资金是“零参与”,但包括QFII、基金等对创业板“打新”均有所涉足,首批10家公司新股发行中,社保基金与券商只不过是“打新”的主力罢了。此事实反过来说明,社保基金在当初参与询价问题上,更符合市场的“大众口味”,而保险资金或许出价过低,也可能是认为创业板风险太高而放弃了“打新”。

显然,社保基金询价时出高价已经传染到证券投资基金身上。证券投资基金由于在首批10家公司询价过程中出价低,网下申购鲜有斩获。第二批创业板公司网下询价结果显示,证券投资基金取代社保基金成为网下“打新”主力,而为了获得有效申购,其更是不惜给出高价。如对爱尔眼科最高报价达43元/股,超过发行价近一倍,网塑科技、新宁物流、亿纬锂能、鼎汉技术等的最高报价者也均为证券投资基金。

社保基金该不该申购创业板,虽然目前市场的质疑较多,但也必须看到,当初推出中小板时,其发行市盈率不也普遍高于沪深主板吗?时至今日,深市中小板的发行市盈率、挂牌股票的平均市盈率仍然远远高于两地主板。

无论白猫黑猫,能抓到老鼠就是好猫。投资于证券市场,能够获取收益才是硬道理。社保基金巨资“打新”结果到底如何,时间将会给出答案。因此,对于目前市场的质疑,我们不妨以一种平和的心态视之。即使如此,笔者以为,对于普遍高市盈率发行的创业板新股,社保基金在“打新”问题上还是应该采取谨慎的态度。

第10篇

21世纪经济报道:19日召开了信托监管会议。据悉,本次会议采取了电视电话会议的形式,各家信托公司董事长、总裁参会。一位信托高层称,业务层面本次主要强调了四方面内容:严监管、去通道、控房地产、控政府平台。

上海证券报:仅仅降温了一个月,新股的热度又上去了。统计显示,近1个月来上市的新股,其上市后平均连板数达10.5个,有个别新股上市后的一字板数达到17个,远超市场预期。业内人士表示,预计在新股发行速度放缓的大背景下,新股炒作热情可能延续。

证券时报:资金追逐创业板的势头不减。最新数据显示,规模最大的两只创业板ETF再获大额净申购,其中,华安创业板50ETF份额首度突破60亿份。4月20日,易方达创业板ETF份额升至67.75亿份,较上个交易日增加2.48亿份;华安创业板50ETF份额达到61.47亿份,较上个交易日增加3.56亿份,这是两只基金份额连续第三日创新高。

中国证券报:从去年上半年开始,记者就不断获知基金子公司的项目违约。大部分违约项目都通过各种方式获得了足额清偿,所以罕见投资者上门“维权”事件。但在业内人士眼里,从此番前海开源的遭遇中足以看出基金子公司正面临新一轮的风险爆发。

证监会:《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编排规则第14号》,修改了非标准审计意见的定义,上市公司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时不再强制停牌。

龙虎榜:盘后数据显示,4月20日龙虎榜中,共11只个股出现了机构的身影,有5只股票呈现机构净买入,6只股票呈现机构净卖出。当天机构净买入前三的股票分别是中国软件、神雾节能、丽岛新材,净买入金额分别为1.45亿元、1421万元、768万元。

数据一览

沪深股市:沪指4月20日低开低走,收盘大跌1.47%,再度失守3100点整数关口,收报3071.54点;创业板指走势更弱,收盘重挫2.06%,失守1800点整数关口,收报1782.81点。两市合计成交4473亿元,行业板块普跌,国产芯片概念股逆市走强。

港股:香港恒生指数4月20日收盘跌0.9%至30,418.33点。

沪深港通:截至4月20日收盘,沪股通当日净流出7.54亿元,当日余额137.54亿元;深股通当日净流出2.95亿元,当日余额132.95亿元;北向资金当日净流出10.49亿元。港股通(沪)当日净流出13.34亿元,当日余额118.34亿元;港股通(深)当日净流出9232万元,当日余额105.92亿元;南向资金当日净流出14.26亿元。

融资融券:截至04月19日,上交所融资余额报5991.81亿元,较前一交易日减少9.18亿元;深交所融资余额报3920.09亿元,较前一交易日减少10.69亿元;两市合计9911.89亿元,较前一交易日减少19.86亿元。

第11篇

关键词:创业板;中小企业;超募

一、研究背景

“创业板”在我国又称二板市场,是相对主板而专为那些暂时无法上市的中小企业和新兴公司提供融资途径的证券交易市场。2007年10月,党的十七大提出自主创新战略,在此政策背景下,历经十年筹备期中国创业板于2009年10月正式创立。经过了八年的发展,2015年我国创业板一共有492家上市公司,预期平均净利润1.16亿到1.36亿,同比增长19.2%至39.2%。其中,净利润同向增长的公司有299家,占比61%;基本持平的33家,扭亏为盈的10家,同向下降131家,亏损的22家。

创业板市场作为主板市场的补充有效解决了中小高新技术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为创新型企业的发展提供了非常便利的融资渠道,但其随后产生的一系列问题也令人堪忧。从创业板开板以来的数据来看,挂牌以创业板“三高”问题显著,即“高发行价格”“高募集资金”和“高发行市盈率”,且比起主板和中小板来有愈演愈烈之势。尽管监管部门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文件,理论界也针对解决方案进行了系列的研究探讨,但结果都收效甚微。高超募现象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已使我国上市公司的发展收到严重影响,广大投资者的切身利益无法保障,资本市场的正常运行存在隐患。

二、超募问题的成因分析

(一)宏观环境因素

一方面,宏观经济环境的改变是导致创业板超募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随着2008年金融危机的逐渐好转,2009年度我国的GDP、CPI等多项指标均符合预期,这些利好因素导致投资者再次把目光投向证券市场。此外,2009年为应对金融危机而实施的4万亿投资刺激计划,积极财政政策和宽松货币政策的联合使用,人民币升值预期明显,热钱大量入境,看上去似乎非常充裕的人民币账面资金为超募现象的产生打下资金基础。另一方面,自主创新战略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的提出也导致了创业板超募现象的产生。由于国家大量政策的支持,投资者普遍看好以自主创新为特色的成长型企业,作为融资服务的新平台,创业板自然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

(二)新股发行审核机制

低效率的新股发行审核机制是导致超募现象的原因之一。我国新股发行实行的是核准制,企业启动上市程序后,先向证监会提出申请,经审核批准后方可上市。与国外的注册制相比,我国创业板IPO程序更为复杂,并且耗时长,而在这个漫长的准备阶段,市场环境,企业经营状况,投资者对公司盈利的预期随时在发生变化,这容易导致新股发行定价的不稳定,并使投资者有机可乘,股价被人为炒高。

(三)投资者非理性情绪干扰和“炒新”的历史偏好

我国股票市场经过不断发展,投资者队伍壮大但并不成熟。股票市场的投资者绝大部分人都是短期投机者,大家都是抱着赚一把见好就收的心态,而并不是出于上市公司良好发展前景的理性考虑,由此导致的投资繁荣和投资恐慌在股市交替出现。在二级市场人们对创业板股票的预期一般都比较高,为了获得更大的申购份额,大的机构投资者往往凭其雄厚的资金实力在市场上有计划的推高询价,在非理性狂热情绪支配下的散户投资者不知内里,一味盲目跟进,导致创业板公司新股在二级市场被不断热炒。

(四)保荐机构、询价机构等利益第三方助推

1、保荐机构。根据我国相关法规规定,公司在创业板上上市除了要符合新股发行的实质条件,在程序上还要按照规定制作申请文件,由保荐人保荐并向中国证监会申报。一方面,保荐机构的收费方式有理由使我们相信他有推高市盈率、高股价的动机。此外,保荐行业常见的“保代持股”也是诱惑保荐机构推高股价的原因之一。2、承销机构。我国新股IPO采用承销方式。承销商为了获得更多的收益,不可避免的和保荐机构一样会和机构投资者捆绑成利益共同体。在二级市场上,许多承销商往往通过隐秘的手法炒作新股,与发行人结成一个利益共同体,一旦达成协议不会太考虑发行人本身存在的问题,推高股价热炒新股,一级市场与二级市场的循环造势将使发行价维持在一个远超其内在价值的区间。

除了上述相关利益方外,发行公司本身、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和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和创业投资基金等相关机构也都存在与发行价格相关的利益联系,这些因素的合力一定程度导致超募现象的进一步严重。

三、超募问题防范治理对策

1、引入存量发行机制。存量发行是指公司IPO时,公开出售一部分原有公司股东的股份。为了调和市场化定价、较低的融资超募率水平和首发比例三者之间的关系,势必要逐步引入存量发行制度。因为存量发行募集的资金不归公司而归原有股东,这样做可以避免新股的过多发行和资金的过多募集,同时增加的首日供应量也有助于弱化市场炒作。因此,减少公司原始股限售股的积累,合理利用解禁日对公司股价的冲击效应,有利于我国股票市场的健康运行。

2、做好投资项目的管理与选择。上市公司应该在投资项目管理方面加大力度,认真研究市场状况,制定有效的执行计划。明确项目的投资方向、发展进度,对公司财务数据要进行透彻的分析。对于项目推进过程中的突况,要学会更加灵活的处理。在开展新项目或扩大现有规模之前,要慎重分析当前形势,合理部署,对于不必要的投资风险能避免就尽量避免,以维护公司的平稳发展。

3、加强监管,切断不当利益输送。面对大量的自由现金流,扩大投资,追寻短期利润是大部门管理者难以抵抗的诱惑,然后这种类似暴发户的行为所能产生的恶性后果是必然存在而又难以准确估量的。为了成本的降低,保护投资者的利益,监管层要严格监管超募资金投向,严谨上市公司随意改变资金投向而增加投资风险。另外,新股发行的初步询价阶段,机构投资者通过人为操作抬高申购价,人为破坏股票发行价格与其内在价值之间的关联,这些恶意干预经济发展规律,破坏市场运行的行为需要监管者的严加管控。

四、结束语

无论是公司、政府还是投资者,每一方都应该有一个清醒的认识,那就是和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资本市场仍是不成熟的。而对于成立不到十年的中国创业板,我们更应该清醒的认识到其存在的不足。资本市场的建立是一个国家经济建设的重要部分,也是一项需要长期努力的工作,我们应该在总结自身经验教训的基础上,虚心学习并借鉴国外成功经验,打造独具中国特色的资本市场运行体系。(作者单位:湘潭大学)

参考文献:

[1] 赵璐.周晓晨.创业板上市公司超募融资及资金使用研究,经济与管理,2014

第12篇

关键词:创业板;高市盈率;高成长性;新商业模式

中国早在10年前就有了专门设立高新技术企业板块的计划。1999年3月,中国证监会第一次明确提出“可以考虑在沪深证券交易所内设立科技企业板块”,其目的是为了给中小企业提供更为方便的融资渠道,为风险资本营造一个正常的退出机制,同时,这也是中国调整产业结构、推进经济改革的重要手段。经过10年的筹备,中国大陆创业板的大门终于正式开启。9月25日,首批10家创业板企业进行了网上、网下申购,并将于10月下旬集体上市交易。值得注意的是,这10家公司的平均市盈率竟然高达54倍。多数机构认为,从前10家公司的情况看,其发行价格并不便宜。还未上市时其平均市盈率就达50多倍,上市后估计将会蹿升至80乃至百倍以上,而同期二级市场主板市盈率却在20倍上下,中小板市盈率也不过在30多倍左右。

表1首批10家创业板公司发行市盈率

对于如此之高的发行市盈率,市场人士纷纷提出了质疑,甚至有些本想参与申购创业板企业的中小投资者对其只能望而却步了。那么,支撑创业板公司高价发行的原动力是什么?如此之高的发行市盈率有没有其合理性?

一、市场化的定价机制以及对于新事物的强烈偏好

创业板市场,顾名思义,着眼于创业,是为了适应自主创新企业及其他成长型创业企业发展需要而设立的市场,又称二板市场,即第二股票交易市场,目前世界上最具代表性的是美国的NASDAQ(纳斯达克)市场。与主板市场只接纳成熟的、已形成足够规模的企业上市不同,创业板以自主创新企业及其他成长型创业企业为服务对象,具有上市门槛低、信息披露监管严格等特点,这有助于有潜力的中小企业获得融资机会。它的高价发行与其自身特点密不可分。

首先,创业板市场新股发行的定价采用的是市场询价方式。这种方式确定新股发行价格一般包括2个步骤:

第一,根据新股的价值(一般用现金流量贴现等方法确定)、股票发行时的大盘走势、流通盘大小、公司所处行业股票的市场表现等因素确定新股发行的价格区间。第二,主承销商协同上市公司的管理层进行路演,向投资者推介该股票,并向投资者发送预定邀请文件,征集在各个价位上的需求量,通过对反馈回来的投资者的预订股份单进行统计,主承销商和发行人对最初的发行价格进行修正,最后确定新股的发行价格。从第二个步骤可以看出,路演推介是直接面向市场以征集市场需求量,如果市场上对创业板公司存在着大量的需求,就一定会推高其价格。供不应求,则价格上升,供大于求,则价格下降。从这一点上不难发现,这10家创业板企业相对于整个中国证券市场而言,可谓是“稀缺资源”了。据统计,截至10月9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的上市公司867家,深圳证券交易所764家,其中中小板297家。因此,这10家创业板公司的发行上市,必定会吸引整个证券市场的目光,并吸引大量资金参与其中。

其次,一种新事物的出现,必定会受到整个社会的强烈关注。而在中国的资本市场上,就有着“逢新必炒”的历史传统,基本上每只新股发行上市后都要被庄家疯炒一把。

让我们先来回顾一下首批中小板公司上市当天的表现情况。新八股首日的平均涨幅达到了130%。

此外,2009年上半年证监会启动了新股发行制度的改革,并重启了暂停近10个月的IPO。而IPO重启后最先发行的3家中小板及一家主板公司,其上市首日的强劲表现也大大出乎了许多投资者与市场人士的意料。

根据以上统计数据,可以预计,创业板在开闸之初也会受到各路资金的热烈追捧,首批上市的公司极有可能在上市首日遭遇爆炒。而在市场询价的机制下,对于这批创业板股票的大量需求促成了其较高发行价格及发行市盈率。由于参与询价的机构普遍会认为,既然这些股票上市首日受到炒作的概率很大,几乎没有破发的可能,那么一定存在着大量的需求。于是,各个机构投资者为了获取更多的配售股份就会尽可能提高自己的报价。这样一来,发行价格就会定得很高,甚至偏离公司的内在价值。

二、行业增长预期较强

根据证监会创业板发行审核办公室的相关资料,截至9月10日,149家已受理企业主要集中于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医药、现代服务等行业,占比约为68%。其中,电子信息业占149家企业的37%、生物医药占10%、新材料占12%,制造业占比约为15%。此外,还包括部分新能源、文化教育传媒、现代农业等新兴行业企业。而首批发行的10家企业中,电子信息IT类企业为2家,生物制药2家,其余企业则属于医疗器械、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设计、电气机械、气体传感、通风与空气处理及户外用品等高科技行业。上述企业所属行业都具有明显的高科技行业特征,在行业分布上具有创业板的明显特点。

2009年年初,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确保经济增长,国务院审议并出台了10大重点产业振兴规划,其中包括了电子信息、装备制造、船舶等高科技行业。

分析一下目前被众多研究机构一致看好的生物医药行业,此行业个股在二级市场上正被炒得如火如荼。医药行业是必需性行业,也是成长性行业,受整体经济的影响较小。在需求保持稳定增长、产品价格相对稳定的背景下,医药行业稳定增长较为确定。需求方面,人口的增加、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剧、医疗保障体系建设都将增加对医药产品的需求。目前中国卫生费用占GDP的比重不足5%,无法和一些发达国家相比。同时,由于中国的人口基数非常大,使得中国人均卫生费用大大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医疗保障程度较低。随着医疗保障体系建设的不断完善,对医药类产品的需求将会持续增加。另外,随着中国医药企业营销效率和管理效率的提高、行业监管的不断完善,医药行业的销售费用率和管理费用率逐步降低,营运能力逐步增强,医药行业税率也在降低。由此可见,生物医药行业未来增长明确。

2008年10月,中央在《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决定》中明确提出,要“优先支持有条件的高新技术企业进入国内和国际资本市场”。证券监管机构也多次强调,证券市场要进一步扶持高新技术企业,对于符合条件的,将不受额度、家数的限制,准予优先上市。从上述《决定》可以看出,包括生物医药在内的高科技公司在发行上市、配股和增发新股方面优先于一般公司。

综上所述,首批10家创业板公司所属的行业既具有高科技行业的特征,受到国家的大力扶持,而且这些行业未来增长明确,因此置身其中的企业必将受惠于行业的高景气度。

三、具备创新型、高科技企业的高成长性

(一)非线性高成长

作为创业板的第一家上市公司,特锐德受益于国家铁路投资,公司订单充足,产能利用率连续3年高于170%,铁路电气化进程为公司盈利增长提供了广阔空间。公司的客户主要集中在铁路、电力、煤炭行业。从各行业的营收占比来看,铁路行业的产品营收占比最大。未来中国在铁路建设里程和铁路电气化率方面均会有大幅提升,这为公司盈利成长提供了保障。

作为制造业公司,汉威电子是国内气体传感器、检测仪表设计制造的龙头企业。公司拥有较宽的产品线,是目前国内唯一同时生产半导体、催化燃烧、电化学和红外光学4大类气体传感器的企业。公司的营业收入由2006年的2909.79万元,增加到2008年的9733.14万元,增长幅度为234.50%,复合增长率为82.89%;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由2006年的732.52万元,增加到2008年的2964.84万元,增长了304.75%,符合增长率为101.18%,体现出很高的成长性。

另一家制造业企业南风股份受益于核电建设,这2年业绩出现了爆发式的增长,近3年公司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利润和净利润的年增长率平均为76.42%、92.15%和163.51%。虽然南风股份的发行市盈率高达71.53倍,名列首批10家企业之首,但公司的主营产品――通风与空气处理设备将保证公司的业务在未来继续保持高速平稳的发展。这是因为公司的风机设备主要应用在核电、地铁、公路隧道等领域,而国内未来几年正是此类基础设施投资高速增长期,这为公司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

(二)企业商业模式新,新型业务层出不穷

发行规模位列10家公司之首的乐普医疗的核心产品――血管内药物洗脱支架,其毛利率保持在80%以上,而公司是目前世界上第3家拥有这项技术的公司。相对于高毛利率,公司生产的心血管支架的价格仍然比国外产品低很多,价格优势是最大竞争力。此外,乐普医疗所处的行业高速发展,公司前景被市场看好。

北京立思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以卖复印机起家立业的,虽然它所处的行业是传统行业,但公司力求在传统中创新。公司的产品不仅仅是办公设备,更多的是一种服务,一种办公设备应用的系列整合方案。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在于通过专业的外包服务管理体系,帮助客户优化并运营其办公文印、视音频会议等系统。其服务团队在客户现场驻场或巡视,帮助客户运行办公信息系统,使客户的办公更加高校,同时带来节约纸张、节能减排等环保效益。世界500强中已有85%采用了文件管理外包服务,而国内目前尚不足6%,发展潜力巨大。

上述分析表明,创业板企业的创新与具备高成长性的特点是支撑其高价发行的最大动力,市场给予其高溢价反映出看好公司未来的发展。

诚然,风险与机遇并存。投资者通过创业板投资创业企业,固然可以分享企业高速成长带来的超额收益,但也要注意到,创业型公司既有自主创新能力强、业务模式新的特点,同时也存在着规模较小、业绩不确定性大、经营风险高等特点,因此,创业板市场整体的投资风险也要高于主板。投资者切忌盲目跟风炒作,应当对创业板抱着谨慎与冷静的态度,学习和掌握相关规则,充分考虑自身风险承受能力,理性参与创业板投资。

参考文献:

1、Howard H.Stevenson,H.Irving Grousbeck,Michael J.Roberts,Amarnath Bhide.新企业与创业者[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2、郭金龙,林文龙.中国市场十种盈利模式[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3、徐国良,王进企.业管理案例精选精析[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

4、玫・笛德,约翰・本珊特,基思・帕维特.管理创新:技术变革、市场变革和组织变革的整合[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