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29 17:38:1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非主流文章,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说起非主流,有的人可以激动的滔滔不绝地说上一整天,而有的人也会奇怪的问:什么是非主流?所以,我为“非主流”这个话题开展了一次全家观点研讨会。
哥哥姐姐观点:
哈哈,别的事情说起来我们可能不怎么很在行,可这个非主流嘛,就是小意思了!大家瞧,自从有了非主流,我们这些不喜欢太幼稚也不喜欢太成熟正处于青春期的人总算找到了喜欢的东西,我们的QQ图像、QQ秀、聊天的内容都是跟非主流有关的,甚至衣服、裤子、鞋子、大头贴有很多都是非主流的呢!我们还收集了不少非主流的男生女生的照片,真的很适合我们的口味。他们的服装造型很张扬、不平凡,正是我们欣赏的类型。可是家长们都不同意我们喜欢这些,总是让我们学习学习再学习,真是不懂他们是怎么想的,非主流其实也没什么不好,他们都那么时尚、前卫,虽然有些另类,但是真的很受欢迎啊……(我不得不打断了他们的话,不然真的会说上几天几夜不停)。
家长们的观点:
我们不太懂什么非主流,不过我们还是知道点的。非主流好像就是穿另类服装、留爆炸头,而且不跟潮流,习惯呀、造型呀都不跟平常人一样。那天在哪里看见一张有非主流字样的照片,看见一个挺好的女孩子把眼睛弄得那么大,画那么浓的装,真吓人。所以我们不太赞成他们弄什么非主流,平常那样就挺好的。也可能是我们落伍了吧。
爷爷奶奶观点:
非什么东西?肥猪溜了?哦,非主流啊!我们没听说过。(我想就没什么必要调查爷爷奶奶的观点了吧,想象力也太丰富了吧!)
我的总管点:
虽然我不是怎么很了解“非主流”,但是从上面大家的观点中摸到了什么门道。哥哥姐姐想要的是个性,而家长们想让儿女们本本分分的做个学生。我觉得可能是哥哥姐姐们的学业太重了想要放松一下,所以迷上了张扬另类的“非主流”。我觉得非主流只要不会让学生们变坏,让我们孩子个性点也挺好的。
山东省日照市第二实验小学六年级 许涵淼
本文系本站用户原创文章,未经允许禁止转载!
关键词:转型期;非主流价值观;大学生消防安全意识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06-0235-02
一、转型期非主流价值观的主要特点
所谓社会转型期是指中国经济体制从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到现代市场经济体制的转轨时期。这一时期,中国逐步淡化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对资源配置的影响,转向建设现代市场经济体制,并使市场机制在对资源的配置中起到主导作用。经济基础的结构调整必定带来上层建筑的演进与变革。反映在文化层面,最直观的表现就是文化的多元性,在以社会的主流文化为核心的文化和价值体系的同时,与之并存也包括各种新兴思潮和社会现象衍生的亚文化。这些亚文化同样有社会认同群体并逐步形成自己的价值体系。对于思想尚处于未成熟阶段的大中学生而言,居于亚文化位置的以自我体现为核心的非主流文化同主流文化具有同样的感染力。以非主流文化为认同基础的大学生非主流价值观取向主要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1.价值取向的多元性。非主流价值观体系中,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念的来源呈现出多元化融合趋势。在日益多元化的个性选择中,传统的价值观念受到挑战,过去那种“舍个人为集体”的单一选择已难成共识。既要顾全大家,也要快乐自己;既要顾全国家,又要个体并存的幸福感觉,成为很多大学生推崇的价值取向。思想价值观念的多元化,必然导致行为选择的多样化。在价值的选择上,既有对传统道德的怀念和依恋,也有对新的价值尝试的激越和冲动;既有对价值超越的向往和喜悦,也有对现实社会的迷茫和困惑。
2.价值体系的不稳定性。大学生正处在青春期,某些心理和生理因素处于极不稳定的易变之中,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容易被外在的热点所吸引,其兴趣热点游离带来很大的随意性。与传统道德灌输和主流价值观体系不同,非主流价值体系中的大中学生更宽容,认同“道德不确定性”的存在,对社会主导价值和信仰抱有更多的“游离”态度。“回归传统”、“全盘西化”、“实用理性”这些相互矛盾的价值取向可能在同一的大学生的行为中得以体现。越来越多的大学生追求进取务实和协调并重的价值选择,表现出明显的兼容性。
3.价值核心的个人本位性。社会经济的迅速变革,极大地张扬了当代大学生的个性,就整体而言,他们的价值取向正在由传统的社会本位转向个人本位。主要表现在崇尚自我、以个人为主体、注重自我设计、个人奋斗、强调自我价值的实现。在日益激烈的竞争当中,面对日益加重的学习压力、不绝入耳的就业难等社会压力,大学生的“成人”意识在社会的压迫中逐渐清晰起来,在与各种复杂问题交锋时,他们开始走向自立和个人本位。
二、“非主流”价值观对大学生消防安全意识的影响
伴随体制转型进程的推进和社会热点思潮的更迭,高校非主流文化及其价值观体系也在内容和形式上得以不断地发展,与主流文化在排斥中并存,共同影响和促进校园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与此同时,为了国家经济建设的需要,各高校的整体规模和学校在校生人数近几年出现了快速的增长。但由于高校的法制教育、消防安全教育以及消防基础设施未能同步发展,以至高校在消防安全环节十分薄弱。这其中,非主流价值观对大学生们的消防安全意识也存在很大的影响。
1.非主流价值观与消防安全意识观的价值核心存在明显的分歧。非主流价值观存在明显的个人主义,大部分的价值判断以自我为中心。而且在以自我为中心的同时,又要强调自己的个性。正所谓“枪打出头鸟”,一个人过分的凸显自我便会对自身的实际情况有所误解。也就是说用非主流价值观来判断自我时,一般会“强”化自己的能力,认为自己有高于普通人的能力。因此,这种价值观便会淡化一个人的危机意识。只要在灾难还没到来,就不会有正常的危机感。而正确的消防安全意识观,就是指一个人应该在潜在的危险发生前就有充足的防护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在火灾发生时能用充足的、早已准备好的技能和方法来应对灾难和火灾发生后有良好的总结意识,而且在接受消防安全教育时能仔细、认真听取,并能在心中自我演练,潜移默化地提高自己防火能力的意识观念。
2.“非主流”价值观与大学生消防安全意识的传统培养方式的背离。“课堂教育”、“黑板报的宣传”、“消防安全小册子”等在过去,这些都被认为是最有效、最方便的消防安全知识教育途经。然而,在今天越来越张扬个性、以自我为中心的大学生里面,这些方法早已被大学生们视作大学校园一道最平淡无奇的“风景线”。在“非主流”价值观在大学生中间不断地主流化的过程中,大学生的“视力”也随之不断地降低。似乎只有一些能发光发亮的东西才能触动他们的视觉。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大学生消防安全意识的淡薄不是因为非主流价值观的影响,而是因为教学方法跟不上社会的节奏。
3.非主流价值观及其生活方式导致对消防安全意识的选择性忽视。近年来,在大学里消防安全事件频频发生。例如:上海商学院徐汇校区的某宿舍楼发生火灾(四名女生从六楼高的宿舍阳台上纵身跃下身亡);兰州大学后门附近教工食堂发生火灾,烧毁建筑面积500余平方米,这是该校半年内发生的第5起火灾;南京大学成教院发生火灾,9辆消防车奋战近半个小时才将大火扑灭,但宿舍内物品均付之一炬;武汉大学测绘校区一学生宿舍突发大火,该宿舍楼30多间寝室均遭火劫,造成直接经济损失约10万元;俄罗斯友谊大学学生宿舍起火,11名中国留学生魂归异乡等等。数据显示,大约52%的大学生曾在寝室违章使用电器、43%的大学生对安全防范怀有侥幸心理。究其原因,尽管多数大学生对消防安全的重要性有足够的认识,但是他们依然“我行我素”,以非主流价值观的生活方式指导自己的日常生活,在生活方式与消防安全二者冲突时,选择性的忽视了后者。
三、如何培养正确的消防安全意识
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安全问题不容小觑。消防安全作为公共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大局,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如何强化消防宣传教育,提高当代大学生的公共消防安全意识,成为当前消防工作的一项重要课题。
1.潜移默化地不断地去培养消防安全意识观。在现代科技不断发展,信息交流不断频繁的今天。借助身边的一切媒介来宣传现代大学生所必须具有的消防安全意识。例如广播、电视、电影、光盘、网络、黑板报、宣传画报、宣传手册、安全提示等来宣传消防法规、防火安全知识、逃生技能, 增强师生员工的防火安全意识。这种地毯式的全方位施教,正好弥补了大学中宽松式教育的漏洞。而且这种宣传方式并没有过度的制度化,与非主流价值观主流化的今天相得益彰。
2.注重因材施教,利用多种方式培养消防安全意识观。针对现代大学生的特点, 针对不同年龄的师生员工, 采取多样化、形象化的消防安全宣传方式。例如, 举办防火知识大赛、学生安全主题班会、消防安全知识问答试卷、消防知识及逃生自救讲座, 甚至可以以消防安全意识观为主题开展一些非主流的文娱活动。越是大胆创新的活动就越能在大学生面前展露光芒,这样灌输消防安全意识观的目的才能更容易的达到。面对逐渐被非主流价值观主流化的他们,一些共同的语言成为与现代大学生沟通、交流的桥梁。
3.管理力度有待加强,生活管理上需要一定的制度化。宽松式管理有利有弊,其“利”就是给予大学生自由创新的思维空间,让大学生能专心于自己的知识文化研究。而其“弊”就体现在部分的大学生利用其宽松去有意或无意地放任自己。其放任不但能体现在学习中,生活也是他们一个“放任”的主要对象。违章使用热得快、电热杯、大功率电器, 在蚊帐内或床旁点蜡烛看书学习、吸烟等,这些现象屡禁不绝。这就是生活中的其中一种“放任”。对自己的安全进行“放任”。解决这种问题,根本上应从观念抓起。
4.增加消防安全活动,以充实大学生消防安全知识。现代大学生消防安全知识的缺乏问题是不容忽视的。如果大学生有了正确的消防安全意识观,但是没有足够的知识,那样的培养终将是失败的。所以,在培养观念的同时,学校应该组织一定的实践活动。例如,定期组织师生员工到模拟火场进行灭火演练,提高师生员工自救灭火的能力;组织师生员工进行火场逃生演练,提高其逃生能力;组织师生员工参观身边的火灾现场,分析火灾发生原因,了解火灾损失、人员伤亡情况, 从身边看得见、摸得着的火灾现场汲取有益的教训。
总之,现代大学生消防安全意识观的培养,即受制于现代大学教育、社会体系和教育对象的变化的不同步,也同样受到非主流价值观在大学生中主流化趋势的影响,只有理清现代大学教育急需改革以及改革的方向,辩证地对待非主流价值观的出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才能更进一步地将大学生培养成为社会所需要的有文化、有素质、身心健康的综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陈兴利.高校消防安全现状及对策[J].消防科学与技术,2005.
[2]丘志虎.浅谈高校消防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性[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
[3]徐宏.谈新时期新形势下学校的消防管理工作[J].中国西部科技,2008,(19).
[4]陈丽琴.试论高校校园文化中的非主流文化的影响与变迁趋势[J].知识经济,2008,(7).
[5]于洪军.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与非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整合[J].新疆社科论坛,2008,(2).
[6]矫宇.非主流文化对大学生心理意识的冲击与应对[J].沈阳教育学院学报,2007,(6).
去世之前,王小波一直是个业余作者,偶尔在内地和港台地区发表文学作品。他出过小说集,但相当艰难,常被出版发行的事弄得焦头烂额。好不容易出了一本,还要配合编辑跑二渠道,所以他感叹:“出版一本书比写一本书要难得多。”他说,他若写墓志铭,会在“活过,爱过,写过”后面加上一句,“书都卖掉了”。1992年9 月,王小波辞去大学教职,成为自由撰稿人,以写专栏文章为生,挤时间创作小说,他对朋友说:“作家就意味着随时有饿死的可能。”他在台湾有些名声,先后两次获得台湾联合时报的文学大奖,但在内地主流文学圈,王小波的名字鲜为人知。他生前说过:“听说有一个文学圈,我不知道它在哪里。”他是一个局外人,却是一个真正的作家,一个为自己的真理观服务的非主流作家。
1997年4月11日,王小波在北京郊区埋头创作《黑铁时代》――《时代三部曲》之后的新长篇,心脏病突发,猝然辞世。被人发现的时候,王小波头抵着墙壁,墙上有牙齿刮过的痕迹,地上有墙灰,他是挣扎了一段时间后孤独地离去的。当时,他长达90多万字的《时代三部曲》正在花城出版社发排,这三部作品曾在20多家出版社流浪,最后在花城出版社找到归宿,但他等不到了!在王小波的遗体告别仪式上,责任编辑钟洁玲只能用三部书的封面彩样为他送行。
据说王小波临终前曾大声呼救,邻里陌生,没有出手相援。一个非主流作家就这样孤独地意外死去。他在发给好友的最后一封邮件中说:“在一个喧嚣的话语圈下面,始终有个沉默的大多数。既然精神原子弹一颗又一颗地炸着,哪里有我们说话的份儿!但我辈现在开始说话,以前所说的一切和我们无关――总而言之,是个一刀两断的意思。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中国要有自由派,就从我辈开始。”王小波早有自由主义倾向,只是,如此豪言壮语,如此高大的主体形象,与他过去的低调风格迥异,真是意味深长。
王小波死后成了非主流文学的英雄,无数“粉丝”拜倒在他的脚下。假如《时代三部曲》顺利出版,王小波会死吗?假如王小波没有死,他的作品会热起来吗?那些在困境中始终坚持写作的非主流作家里面,有没有埋藏着像王小波那样的“文坛外高手”?
在我看来,“后王小波时代”从王小波死后十年开始,一些文化人认为王小波被过度“神化”,希望大家理性看待王小波,理解王小波,尊重王小波,但不要迷信王小波,更多的学院文学研究者认真研究王小波。在大众消费市场,王小波的作品由火热的旺销转为平淡的长销,有关王小波的作品也一样。在后王小波时代,更多的传统主流作家、理论家接纳了王小波。
在互联网时代,作者、读者与编辑的距离大大缩短,任何人都可以在网上发表文学作品。为了发掘王小波式的人物,给非主流作家提供出版机会,花城出版社与天涯社区(省略)波比文化创意网(省略)以及王小波网站(省略)一起联合发起了“后王小波时代――中国非主流文学精选”征文活动,这是纪念王小波的最好方式。《后王小波时代》就是这次征文的结集,由作家杜鸿,评论家朴素、网站版主啸傲子联手编选,在王小波逝世11周年之际正式出版。书中不少作者有类似王小波一样的非主流身份,或作品具有某种非主流的精神。有些人生活在社会底层,日子艰辛,却始终坚持业余写作,如《我们是傻瓜》的作者宋离人,《来访的马》的作者鬼金,《斗争会》的作者龙章辉,《根秘密》的作者青年河等等,都是工人作家。其中最为感人的是宋离人,从1986年高中毕业开始写,写了20多年,有的作品写在机床边上,一纸油污的印象至今在目。他一度因生活困难,出版不易,失去健康和信心,焚烧了40余万字手稿,发誓只做读者不做作者。如今宋离人通过互联网投稿,不仅中篇小说入选本书,他的长篇小说《我们到红旗看王二盛》也即将由花城出版社出版。
如果文学是一个平面的同心圆,中心是权贵的、稳定的、规范的、保守的和不思进取的主流文学,他们便是边缘的、开放的、创新的、躁动的、无序的和最具活力的非主流文学。
如果文学是一条奔腾的江河,他们便是细小的、间或断水的支流。
如果文学是一座沐浴阳光的金字塔,他们不是那让人瞻仰的雄伟塔尖,而是底层无人关注的承重基石。
(摘自《中华读书报》)
呵呵、我因为太无聊了、
所以写下了这篇文章
我3年纪了
希望大家多多支持哦
谢谢、
我的名字叫
刘亚俊
是个喜欢写作文的小女孩
刚刚看见了这个网
很喜欢
希望能和那些大哥哥大姐姐一样
发表作文
所以大家多多给我加分好么?
谢谢
我很喜欢非主流
因为他们很漂亮
很时尚
而且都很有文采
写了好多好多的作为
虽然我看不太懂他们的字
不过还是很喜欢呢
现在我来说一句非主流吧
找到美图秀秀草稿箱的位置方法如下:
1、打开美图秀秀进入首页。
2、点击右上角的头像,进入我的主页。
3、进去后点击,右上方的设置图标,进入后就可以看到草稿箱了。
美图秀秀是由厦门美图网科技有限公司于2008年推出的一款图像处理软件。软件的操作和程序相对于专业图片处理软件如光影魔术手、Photoshop比较简单。美图秀秀独有的图片特效、人像美容、可爱饰品、文字模板、智能边框、魔术场景、自由拼图、摇头娃娃等功能,它的操作和程序相对于专业图片处理软件比较简单,可以让用户短时间内处理照片。美图秀秀还能做非主流闪图、非主流图片、QQ表情、QQ头像、QQ空间图片等。美图秀秀已经通过360安全认证,中国优秀软件审核。
美图秀秀重磅推出的原创高品质图片社区,年轻人的潮流生活聚集地,美好点滴的分享记录仪。在这里,你可以用图片分享交流,打破陌生人尴尬,结交相同兴趣好友,创造属于自己的独特个性世界。
(来源:文章屋网 )
含义:
1、指同政府或决策者相对的势力;
2、指同主流、精英文化或精英阶层相对应的弱势阶层。
特点:
1、顽强。代表一种“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生命力。
2、广泛。遍 布每一个角落。
3、网络业应该是一种草根文化,他所能表述的是一种非主流、非正统、非专业爱好者,甚至纯然出自民间草泽的人所构成的群体,他们使之区别于那种固步自封、惟我独尊的所谓正统的,主流的声音,有其独立存在的理由和独特优势。
(来源:文章屋网 )
关键词:商品期货;金融化;套期保值
一、引言
期货投资基金于20世纪70年代出现在美国,经过30多年的发展,已经初具规模,特别是商品期货市场快速金融化的近十几年,发展尤为迅猛。近年来,全球商品期货市场一体化、金融化的进程大大拓宽了期货投资基金的投资渠道、对象和范围,使得期货基金可以在全球几十个金融市场、上千个品种中进行投资组合,分散风险,寻求获利机会。
二、商品期货金融化有利于提高期货基金与传统基金的投资能力
期货投资基金在国外可以得到快速的发展,这反映了整个投资市场的力量,说明在客观上存在着对商品期货投资的巨大需求,而产生这种巨大需求的原因正在于商品期货所具有的其他投资工具所不具有的特点和功能。具体而言,我们可以将商品期货在投资领域的作用划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商品期货投资具备改善和优化投资组合的功能
期货管理基金、对冲基金等商品期货市场上的非主流投资工具不同于共同基金,这是因为他们可以运用动态交易策略、衍生品交易、买空或卖空、杠杆交易等来扩大它们的赢利,所以不易受到市场涨跌走势的影响。这一特性的重要表现是期货管理基金或对冲基金与股票和债券等资产的相关性为零甚至为负,这对投资者相当重要,因为投资者可以通过在其投资组合中加入相关性较低的资产来降低投资组合的风险。
(二)商品期货投资具备防范股票市场系统风险的功能
特别是在股票市场处于熊市的状态下,投资者就可以通过在资产组合中加入商品期货、对冲基金等非主流投资工具不但可以使其资产防御风险,还能提高收益。1987年美国股票市场的“十月股灾”使得许多投资者开始对非主流投资工具的分散市场风险的能力表现出很大关注。而2001年来美国股票市场的低迷走势,又使得股票和债券持仓较重的投资组合的业绩变的十分暗淡。所以,投资者越来越愿意实际上也不得不在其投资组合中调入更多比例的非主流投资工具,可以增加投资组合在股票市场下跌中的抗风险能力。
(三)降低投资组合的风险和提高投资组合的收益
根据JPMorgan(1994)的报告,在传统的股票和债券投资组合中加入15%或更多的商品期货可以显著降低投资组合的风险和提高投资组合的收益。一份芝加哥商业交易所(CME)的报告(1999)的结论显示,在规模及风险相同的前提下,包含20%商品期货基金的股票和债券投资组合比未含商品期货的投资组合的收益要高50%。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T)2003年的研究报告得出结论,一个包含45%的股票、35%的债券、20%的商品期货管理基金的投资组合在所有投资组合中收益最大,风险最小。
三、商品期货市场金融化阻碍了传统套期保值业务发展
另外,商品期货交易金融化后带来的价格波动性增加给期货市场与期货交易所的健康发展造成了负面影响。由于商品价格的套期保值变得更加复杂,期货市场参与者倾向于降低套期保值与套利的业务活动。此外,期货交易所给出的期货价格也越来越缺乏对经济现实的指导意义,导致期货交易所在实体经济中所能发挥的作用也受到影响。产业界无法根据期货交易所的价格变化来指导具体的生产、销售或采购业务活动。
商品期货市场交易的金融化,使得期货市场价格更加容易受到金融投资者的炒作而脱离供求关系基本面。这种情况下,利用期货对商品现货价格进行的套期保值活动必然受到不良影响,套期保值变得更加困难,套保的期限也开始变得日益短期化。特别是对于许多发展中国家而言,金融投资者的参与显著增加了市场价格的波动率,使得套期保值参与者面临短期追加保证金的概率升高,从而提高了套期保值的成本。这种避险成本的提高很可能将正常的商业性参与者逼出期货市场,放弃套期保值。
四、总结
作为20世纪另类投资理论快速发展的一种实践产物,商品期货金融化在丰富投资策略、扩展投资领域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主要体现在期货投资基金的兴起以及传统投资基金参与商品期货投资后在投资回报率方面获得的提高。然而,不加监管的商品期货金融化对于商品期货市场本身运行而言形成了一定隐患,价格波动性增加给期货市场与期货交易所的健康发展造成了负面影响。由于商品价格的套期保值变得更加复杂,期货市场参与者倾向于降低套期保值的业务活动。
参考文献:
1、吴航.国际期货市场的理论与实物研究[M].中国物价出版社,2001.
2、Nash, Daniel J, Morgan Stanley Global Pensions Group 4. Long term investing in commodities[J].Global Pensions Quarterly,2001(1).
2、卡布奇诺
3、單_/~程票
4、一纸离人醉ヽ
5、聆厛漃寞
6、奢华杜少爷
7、花謝花會開
8、局外人
9、誓言ベ
10、w@无情
11、呐爱
12、苁此陌路
13、dΙ蕏
14、继续你的放荡
15、等待出嫁
16、非主流网名
17、列车的下一站
18、ふSè
19、莫小柒
20、麻雀虽小丶
21、情侣网名
22、明天過後
1、打非释义:指打击制作、出售非法出版物的违法行为:扫黄打非。
2、打非本意:广义上说,非,就是指非法的行为,含赌博,吸毒,偷盗,及其它的违法乱纪行为。“打非”是指打击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的破坏社会安定、危害国家安全、煽动民族分裂的出版物,侵权盗版出版物以及其他非法出版物。
3、顾名思义:打非就是打击非法行为。
4、网络词义:打击非处或者非主流的传统行为。
(来源:文章屋网 )
关键词:青年问题;社会性;时代性;解决之道
中图分类号:C91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751(2013)01—0082—03
在现代社会,青年并非是一个简单的生理现象,其社会属性越来越明显。现代化背景下的青年与现代化过程中的社会问题交织在一起,使得青年问题日益复杂,需要以开阔的视野才能认识清楚。
一、“他们”的问题还是“我们”的问题 80后青年曾经被视为“垮掉的一代”,叛逆、颓废、张扬、迷失也正在成为90后青年的刻板印象,一些90后青年以“非主流”行为展现青年“整体”的形象。在被表述和自我表述的交互作用中,青年的形象被定型。这种定型是经过取舍的,与真实的青年群体并非一致。一方面,主流社会以“问题”眼光看待青年,青年“先锋”或“非主流”青年以特殊方式展现自身。另一方面,现实中青年群体承受着巨大的社会压力,社会排斥、分配不公、失业等社会问题在青年群体中直接表现出来,很多青年被迫成为“蚁族”,为生存而奔波,在焦虑中逃避成为一部分青年的真实写照。“非主流”青年的另类行为是“无剧本的随意表演”吗?青年群体遭遇的内部分化等问题到底是青年个体因素使然,还是竞争失利所造成?
在研究青年问题时,首先需要探讨的是青年群体的社会特征。青年群体的社会特征仅是一个相对的存在。青年群体的生理、心理特征是在对比中形成的,其社会特征更离不开参照物的确认。当“我们”成为居高临下的观察者的时候,实际上已经设置了“我们”与“他们”的界限,而带着“问题论”思维研究青年,这种界限会更加明显。以“我们”研究“他们”,这种研究本身意味着:在将观察者与观察对象区别开来的同时,将观察对象简约为一个无差异的整体。正是因为这种刻意的观察,“他们”与“我们”的社会差异被放大,而他们内部的差异被抹杀。在这种相对的环境中,青年问题被归咎于青年本身。这是一个非常奇特的景象:从分辨青年群体的社会性出发,最终却落脚于青年的“生理性”。叛逆、颓废、迷失只是文化及社会问题在青年群体上的表象,但是由于“我们”与“他们”的二元分割思维方式,表象性的东西被视为本质性的东西,成为青春或青年期的附属物。
实际上,青年“先锋”或者说“非主流”青年的反叛也是在这种二元分割的思维范式下进行的。以特殊的行为或言说将自身与所谓的主流社会区别开来,然后将自己塑造成青年的典型和代表,在制造差异(“他们”和“我们”)与抹杀差异(“他们”内部)的过程中,完成了青年形象的创作。
显然,在二元分割思维范式下所形成的上述“问题论”与“先锋论”这两种看似相反的观点有着共同的基础,即将青年本身当成思维的起点。前者强调青年的感性、冲动及心理不成熟,后者则强调青年的活力、创新性和超前性;前者将青年纳入管理的对象之中,后者则将青年视为变革时代的引领者。正是这种二元分割的思维方式强化了青年的社会认同,也掩盖了真实的问题。实际上,“他们”的问题就是“我们”的问题,只不过这些问题在“我们”这里表现形式有所不同而已。
将特殊群体当成问题加以研究,这在现代知识体系中并不少见。“东方学”就是例证。当古希腊延续而来的欧洲人被视为高高在上的“文明人”或“正常人”时,东方人就成为一个问题,成为反衬“文明人”的“他者”。所谓“问题”并非源于研究对象,而恰恰在于研究者的“问题论”思维。“我们”(欧洲人)被想当然地塑造为常态,与“我们”有差异的“他们”也就“理所当然”地成为“问题”。因此,东方人的“问题”是东方学研究者取舍出来的,并非真正的问题。在民族觉醒和独立的时代,过去的“他们”从研究客体中解放出来,以主体的态度看待自己,并开始以“我们”研究“他们”,将“他们”视为“问题”。这种反向式研究并没有超越东方学的范畴,只是置换了位置而已。以民族主义反抗民族主义,没有触及问题的本质,相反这种对立将真实的问题予以消解。
青年研究同样面临如此境遇。以“问题论”思维观察青年,所谓的问题并非真正的问题。青年反过来以所谓主体或自我意识对象式地看待社会,以“非主流”对抗主流,这同样是一种“我们式”的取舍,没有超越“我们”与“他们”二元对立的思维逻辑。无论是反叛、另类的“非主流”还是引领时代的所谓“先锋派”,他们的取舍和对抗其实没有逃脱社会设置的框架,不能起到真正的纠正作用,反而从另一端将特定的思维方式固定下来。因此,这两种相反的取舍不但有着共同的思维基础,也有着相同的社会效果。在“我们”与“他们”的二元分立之下,将社会性或时代性的问题转化为某个群体的问题。青年问题是社会问题在青年群体的体现,绝非青年自身的问题,但在二元对立的思维范式之下,人们却将问题在不同群体的表象当成本质,看不到外在差异背后的同质性,这种思维方式已经成为认识青年问题的思维障碍。只有去除“我们”先入为主的己见,去除“我们”思维中的问题,“他们”才不会变形,青年问题的本质才能显现。
二、青年问题的全球性与时代性
青年问题在现代化背景下正在以全球化的方式扩展。无论是伦敦骚乱中的“虚无主义青少年”(《每日邮报》的称呼)还是中北非的愤怒青年,无不显现出群体性特征。同时,失业、群体性焦虑等成为困扰青年的全球性问题。青年问题正在成为与全球化、现代性联系在一起的结构性问题。这一点只有在去除“我们”与“他们”的分立思维范式之后才能被清楚地认识到。青年问题是系统性问题在青年群体的表现,青年所体现出的叛逆、违逆等特点绝非系统外问题,青年对社会的抵制没有跳出时代主导价值之外,“他们”与“我们”的对立以及所谓的代际冲突其实都是全球化时代或现代性内含的问题。主流和非主流、主文化和亚文化的划分可以帮助人们认识不同社会群体的行为表征,但却不能将其视为认识的起点,因为这种划分忽视了差异背后的同质性,将主导文化在不同群体中的表现当成问题的本质。
在青年问题上,代际冲突一直为学者所关注。青年所表现出来的实用主义、功利主义被视为代际冲突的原因。但是,这种价值倾向并非青年群体所独有,而是现代社会的通病。代际冲突并不是青年自身造成的。一些研究认为,成功欲与社会机会的缺乏被视为青年叛逆与挫折的原因。但是,崇尚成功也并非青年群体所独有。人人追求“成功”,人人扩充自我,必有相应的竞争和争夺,社会分化和机会缺失也就成为必然。日本畅销书作家三浦展用“下流化”(向下流动)描述日本青年面临的困境。这种“下流化”其实也是当今世界的写照,并非只出现在日本,也不只是青年独有的问题。多数人的“下流”与少数人的“上流”是当今主导价值及其对应的秩序中内含的,在竞争失利(市场)与社会排斥(操纵市场)双重因素的作用之下,中间层的“下流化”成为必然。因此,“下流化”是在人人都追求“成功”的过程中完成的,它并非青年本身的问题,而是一个全球性的社会问题。
排斥与分化内含于现代性之中,虽然表现为主流与边缘、精英与弱势的差异,但这种差异却是社会主导价值主导下的同质性差异,是竞争的结果而不是原因。人人志于“成功”,必然出现“优”胜“劣”汰。“优”是排斥的结果,“劣”是被排斥的结果,优劣之分实际上是同质性的差异,没有脱离主文化的支配。在主导文化支配下,群体之间的差异并不具有本质性内涵。所谓青年亚文化特征,是主文化在特殊情景、特定群体之上的表现,与强势群体或精英一样,只是社会性的标签。无论其表现为叛逆或是沉沦,都没有脱离主文化,它不是主文化的瓦解者,而是以特殊的方式对主文化的确认。因此,在群体分化的背后,存在一以贯之的东西,而这正是社会性和时代性的本质。
法国社会学家拉葛雷在其主编的《青年与全球化》中,主张以青年与社会的互动作为研究青年问题的逻辑起点,以全球化与现代性作为阐释青年问题的背景。①其实,青年与社会的互动正是在全球化与现代性的框架内进行的,无论其表现形式如何,都没有与全球化与现代性相脱离。齐格蒙特·鲍曼指出,现代性“同时产生出解药和毒药”②。现代性是与“祛魅”联系在一起的,但是在“祛魅”的同时却套上了欲望的枷锁。“理性”被欲望支配,建设与破坏、发展与对立、成功与挫折、秩序与反叛、文明与野蛮同时出现甚至互为因果,人的欲求和创造力同时被解放,知识技能达到前所未有的状态。而与此同时,人的心灵贫困日益加剧,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处于严重对立之中。贫富分化、环境污染、社会犯罪并没有随着人类创造能力的提高而消失,社会的混乱并没有随着严密的管理而减弱,现代性的成就及其代价都是全球化这一时代主题所内含的。当现代性以全球化的方式扩展之时,其内在问题也已深入到社会的各个角落,青年问题的系统性就越来越明显。贫困、失业、社会性焦虑等实际上是系统问题在青年群体的表现,它有可能在一个国家、地区内部得到缓解,但却不可能在没有触及现代性价值基础的前提下得到系统解决。群体之间的疏离与人与自然的对立一样,不是孤立的问题,而是内含于现代性之中的结构性问题。
拉葛雷认为,以“国家”为分析单位已经无法认清青年问题。③这种论断是正确的。应该看到,青年问题是社会系统问题的体现,而这个系统在当今时代是全球性的。把握青年问题的本质必须与全球性和时代性结合起来。青年问题是社会结构或系统问题在青年群体的体现,青年是社会问题的承受者而不是制造者。由此,将青年视为认识问题的起点,是典型的倒果为因。以区域或国家为单位分析青年问题,就会忽略问题的关联性,看不到问题在区域之间的转移,也看不到表象背后的本质性东西。
古人用“时弊”概念表述社会问题的系统性,其中的内涵非常深刻。所谓“时弊”,就是时代之弊,是以时代主导价值为主线的系统性弊病,它强调社会问题的关联性、共时性。如在腐败泛滥之时,各种社会犯罪也大量发生;在青年问题日益突出之时,家庭不稳定、代际矛盾也成为一个严重的问题;在国家、区域间严重分化之时,城乡对立、贫富分化也非常严重;在人与人关系紧张的同时,人类与自然、与后人的关系也严重对立。这些问题的同时出现,与时代是完全联系在一起的。各种问题之间虽然没有直接的决定与被决定关系,但在本源上却有一贯性,古人用“时弊”表述这种问题的交织状态,其“时”有很深的意义。这时,无论是青年问题还是其他任何一个社会问题的解决,都必须触及到系统问题的本质,否则只能是对症状的压制。
三、青年问题的解决之道
将社会的弊病归咎于个体,将社会治理的问题简化为管理问题,这已经成为对策研究的通病。在青年问题研究中这些问题也非常明显,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将行为主义矫治直接用于青年问题,将不同层面的问题混为一谈,混淆问题青年与青年问题。第二,将青年亚文化视为传播问题,归咎于青年群体,看不到其与主文化的同质及共生关系。第三,将青年问题的解决看成是技术性问题,看不到社会问题的关联性和系统性。在这种情况下,对策性研究与问题的本质相脱节,成为有固定套路的写作格式。
实际上,把握问题的本质就包含着解决之道,在没有触及现代性和时代本质的情况下,所谓的对策无法逃出“时弊”的框架之外,被问题所支配而不是解决问题。青年问题虽然不是社会问题的全部,但它却是社会系统问题在青年群体的体现,其产生的原因、影响及解决之道都具备社会性和系统性。只有“沿其源、寻其根”,才能真正解决问题而不是改变问题的表现形式。古人说:“天下之弊,常相仍而无穷。善去弊者,则亦探其害之所由生,而穷其病之所由起。故革一弊,则百害为之皆除,治一病则百病为之皆愈。不善去弊者,不沿其源,不寻其根,既欲革此,又欲革彼,既欲治其一,又欲治其二,用力愈老,而其弊终不可得而去。”④社会问题总是相互关联的,必须从系统的角度去认识,从而发现各种问题中一以贯之的东西。如果仅从点和面的角度看问题,仅仅从压制症状上下功夫,就会“灭于东而生于西”,解决一个问题,就会产生另一个问题。系统问题必然表现在系统的各个环节,即使是局部的弊病也会传导到系统的各个环节之中。如果对治只停留在局部,就不可能真正解决问题。
朱子区分了时弊和法弊的概念。他认为:“今世有二弊:法弊、时弊。法弊但一切更改之,却甚易,时弊则皆在人,人皆以私心为之,如何变得!”⑤“治之法”的问题可以通过改善管理方式予以解决,但是与人心(时代的主导文化)相关的问题,却不是单纯的技术手段所能解决的,必须从根本上加以改变。在社会问题的关联性、共时性中发现本质,这就是“时弊”观。这种系统观或整体观并非“综合治理、集中整治”,而是在时代弊病中把握其本质性的东西。在古人看来,各种社会问题,“虽纷纷而不一,而其大端大抵出于奔竞”⑥。所谓奔竞,是指奔走竞斗,交互争利。如果钻营奔竞成风,必然产生兼并、侈靡及族群对立等问题。太虚大师将近代以来的主导文化及价值概括为“纵我制物”,即“以扩充自我的自由快乐为人生的意义和价值,与自我相对的皆为外物,谋所以利用而制服之,据此为一切发动力的根本精神”⑦。太虚大师所揭示的时代主导文化其实正是内含于现代性之中的。一方面徇物制我、纵我制物,另一方面又希望以制度安排制约其破坏性;一方面制造问题,另一方面又在寻求秩序,在建立秩序的过程中也将问题秩序化。在青年问题上,如果以青年的亚文化为出发点,看不到时代主文化的本质,就无法真正找到青年问题的解决之道。
古人说:为治不可有所惩。“有所惩,则必有所偏。故方其惩也,唯恐其弊之复见也。”⑧所谓惩,是指偏于一隅而惩治过错,仅提出具体对策而不触及系统问题的本质。青年问题内含于现代性或现代主导文化中,涉及到经济、社会、教育等各个层面,绝非“集中整治”所能解决。如果“治之法”与“治之本”脱节,脱离整体而矫治局部,“弊之复见”是必然的。总之,青年问题的解决有赖于社会整体面貌的改善,针对青年问题的具体措施必须有助于社会系统问题的解决。否则,就仅仅是转移问题的表现方式而已。
1、六月份的几张卷子就决定了我们往哪走。
2、做不到那么文艺安然 只能疯疯癫癫佯作活泼。
3、劳资卜爽尔,麻烦尔滚。
4、草根爱情真伟大,吃苦受累都不怕,赚钱孝敬咱爹妈,人见人爱人人夸。
5、人生的所谓生趣,全在那些不相干的事。网络搞笑非主流经典语录。
6、对电话客户去年的竞争的一个回应,那个大的公共程序从八月已经公开针锋相对地进行价格战。
7、“梦与现实总是相反 你从没回到我的身边”。
(来源:文章屋网 )
【关键词】 人格缺陷 心理健康 颓废非主流
【中图分类号】 G44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2)06(a)-0024-02
1 数据分析
在对34名有心理问题的学生的访谈中,发现有18名来自城镇,16名来自农村,15名是独生子女,22人是生活在单亲或者离异家庭,21人是隔代教育或者寄宿亲戚家,27人人际关系不好,25人在家不做家务或者很少做家务,30人性格属于情绪型或者自我封闭型(表1)。
由此可以看出,原生家庭环境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是父母亲对孩子的教养方式,直接影响着大学生的求职观、人生观、价值观。
2 问题大学生的主要表现
(一)六多六差
六多:懒散拖拉的多、自我中心主义的多、玩游戏的多、谈恋爱的多、旷课的多、成长于问题家庭中的多(心理创伤多)
六差:行为习惯差、学习积极性差、吃苦精神差、协作精神差、综合素质差、社会适应差
现在的学生是诞生在独生代、E 时代、物欲横流、价值观和信仰缺失的年代,是社会快速发展和急剧转型的族群!所以,不可避免的出现上述情况。
(二)三强三弱
三强:逆反心强、自主意识强、学习能力强
三弱:心理承受能力弱、爱的能力弱、道德自律意识弱
(三)颓废非主流
这个词语是我和一位同学在聊天的时候,从学生口中得知的,当我向她请教何为颓废非主流的时候,她给我讲了一下这种现象的具体表现,主要包括标新立异、奇装异服、发型怪异、个 性突出、生活懒散颓废、是非不明、感情麻木而冷漠、没有兴趣爱好、生活方式很不健康、缺少责任心和前进动力、对自己放纵而不负责任、对什么事情都持无所谓的态度,有明显的人际缺陷……
除上述三大类之外,大学生还有一些现象也不容忽视,具体表现如下:
1、扭曲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2、亲子关系不良,与父母沟通极少或者效果很差;
3、人格缺陷严重,突出表现在认知、情绪和意志方面,比如个性中的冷漠、自私、病态自尊、狂妄自大等;
4、爱无能;
5、性泛滥;
6、生活腐化颓废;
7、犯罪行为逐年增多;
8、对未来的生活和事业缺少憧憬和动力。
这不禁让我替教育感到悲哀,为什么物质文明如此发达的今天,我们的精神文明却走向了这步田地! 这个颓废非主流的现象我后期还将持续关注,希望能找到破解之法,容后再说吧!
(四)差生不是坏学生,优点其实也不少
但差生就是坏学生么?其实不然,著名作家二月荷读书的时候老留级,甚至没有上过大专,可后来却写了500多万字的小说,闻名全国;爱迪生读书的时候被老师和同学讥讽为;达尔文也总是学不好外语;牛顿考试总是不及格;陈景润的语言表达不行,但却是数学天才;成龙、刘翔、姚明、李连杰从来不学数学,可却成为了国际国内耀眼的明星。
所以,当父母师长的可千万不能忽略了这些“双差生”甚至“多差生”呀!弄不好你的讥讽下就是一个爱迪生,你的皮鞭下就是一个姚明,冷漠中就是一个陈景润哪!
只要我们多点耐心、多点爱心,多点责任心,相信我们不难发现,90后学生的优点也是不少的,比如:
1、不迷信权威,敢于挑战传统,这有利于推动社会的进步;
2、想象力和创造力丰富,网络上活跃的青年大学生有才的人比比皆是;
3、敢想敢做,不盲从,有个性,民主意识强,敢于争取属于自己的各项权利;
4、有社会责任感,比如青年大学生的代表,长江大学的陈及时,方招,何东旭为救落水的人而光荣牺牲;
5、兴趣爱好广泛、多才多艺;
6、有强烈的爱国精神,在“5.12大地震”中活跃的青年志愿者,2008奥运前后所经历的各种事件中所展现出的青年大学生的爱国情怀;
由此,我们不难推测,当祖国需要青年大学生的时候,他们一定会赴汤蹈火,在所不辞;看来我们的民族精神往往会在关键的时刻或者祖国母亲需要的时候充分显现。
3 原因
当今大学生之所以会出现上面这么多的问题,无外乎包括大学生本人的原因、家庭原因、学校原因、社会原因、政府原因等几个方面,在此我就不再赘述!
4 如何改善之我见
要应对这些问题,笔者认为该从以下这些方面着手:
(一)转变观念
“人人有才,人无全才;扬长避短,个个成才。”这句话提醒我们老师们应该换种眼光看待现在的大学生们,其实他们每个人都可能是潜在的人才,就算是垃圾,但放对了地方就会变成资源了。
(二)差异化教学
我们当老师的,千万不能“只教书、不育人”,更不能 “用昨天的教育方法教育今天的学生去面对明天的问题”,对各类学生因材施教,即对有差异的学生采用差异化的教导方法,得出差异化的结果。
(三)爱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