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会计与审计

会计与审计

时间:2023-05-29 17:38:1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会计与审计,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会计与审计

第1篇

对于审计独立性来说,是保证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的基础,一旦失去了审计独立性,就会给注册会计师行业的发展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就必须要进行相应的调整与转变,这样才能促进注册会计师行业的快速发展。且就我国目前的许多规模较大的会计事务所来说,非审计的业务已经超越了传统的审计服务。因此想要使其得到快速的发展,就必须要严格进行规范化管理。

一、注册会计师非审计服务于审计独立之间的关系

(一)非审计服务。所谓的注册会计师非审计服务其实就是针对审计服务来说的,注册师向客户提供所需要的财务报表审计等并收取一定的费用的专业服务的统称。简单来讲,其实就是注册会计师向客户提供除了审计服务以外服务的总称。而对于其服务市场来说,是一个动态发展的市场。在信息技术与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下,逐渐强化的过程。且随着注册会计师服务品种的不断发展,使得非审计服务的内涵也在逐渐增多。

(二)审计独立。对于注册会计师在服务中保持自身的服务性是满足审计报告公平公正的基本要求之一,同时也是其职业道德的重要标准之一。在注册会计师审计中,保持独立性是最为基础的,一旦不具备独立性,注册会计师行业也就失去了意义。但是从实际上来讲,各个国家中也对审计独立性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1]。1.独立。首先是审计人员的独立论,在这种观点下,审计业务的实际执行者是审计人员自身,因此作出决策与意见的人也是审计人员自身。所以只有审计人员保持好对各个环节上的独立意见,也就保证了审计的独立性。其次是审计机构上的独立论。在此种观点下,审计关系直接影响着审计的独立性,且在这种关系中,审计机构与委托人等同样重要。且对于这种审计业务来说,是不能以注册会计师个人的名义来进行的,而是应当要会计事务所的名义来工作的。最后是审计职业的独立论。在这种观点下,将审计人员与审计职业划分为一个整体,同时还要避免出现形式上的独立性,只有在保证用户相信审计职业的独立性以后,才可以促使审计人员为其进行服务。2.独立的形式。首先可以是精神层面上的独立,这种独立的本质是保持主体精神上的独立,并排除干扰因素,公平公正的发表审计意见。这种观点主要是针对独立性的本质上来讲的,其主要是实质大于形式。其次是双重层面上的独立。这种独立观点则主要在是独立的实质上融入了一些形式化的要素,同时还认为审计的主体不仅仅是要保证实质上的独立,还应当要避免出现形式化的独立。从上述两点可以看出,只有注册会计师保持实质上的独立,才能在实际中以公平公正的态度来发表个人意见。但是也正是因为实质性的独立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因此就会造成注册会计师认为自己是独立的,而其他人则认为是不独立的现象,还要求其保持形式上的独立[2]。

二、注册会计师非审计服务的发展措施

综合我国现阶段的实际情况上可以看出,非审计服务的种类与业务在总体上还呈现出不足的现象。同时还可以看出,向客户提供非审计服务也并不常见,这样也就造成了两者之间的矛盾不断增多。但是通过借鉴其他国家的成功经验,在综合我国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就要求我国应当要不断重视非审计服务对审计独立性所造成的威胁。在扩展非审计服务的基础上,协调好两者之间的关系,真正做到防患于未然,这样才能这正促进非审计业务的长远发展。

(一)促进非审计服务的发展。通过对注册会计师非审计服务是否影响审计独立性进行详细的分析,可以看出,之所以产生这样的争议,主要是因为注册会计师向客户提供非审计服务而造成的。对注册会计师向非审计客户提供非审计服务却并不存在争议。所以说也就不能认为向客户提供非审计服务会影响其独立性就禁止注册会计师所提供的所有非审计服务。相反,也正是因为我国目前的发展情况,直接决定了要大力发展非审计服务,这样才能促进注册会计师行业的不断发展[3]。1.需求方。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现代企业的管理制度也在进行改革与创新,并实现经济上的转型。且就企业来说,也更加注重对财务管理体制以及内部控制体系等进行完善,这样也就决定了管理咨询上的需求在不断增多。其次是在我国加入到WTO以后,使得我国国内市场上的投资环境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同时也增加了国际资本的注入,这些因素都给我国的注册会计师行业带来了更多的发展空间。另外随着信息时代的全面到来,促使了我国的电子商务发展,对于企业来说,在信息化程度上也应当要不断增强,这些都给注册会计师行业带来了商机。2.竞争者。首先是国际会计事务所的竞争,其主要是指在行业发展中,潜在的进入者对整个行业的影响。新的会计事务所在进入到行业以后,会给整个行业带来全新的资源,但是也带来了更多的竞争与威胁。尤其在我国加入到WTO以后,在审计服务领域上全面的竞争局面随之打开。不断加剧的竞争使得边际利润呈现出了逐渐下降的趋势,这样也就造成了会计事务所不得不寻找出全新的发展空间,这样才能增强自身在行业市场上的竞争力。其次是其他服务机构的竞争。不论是哪一种行业,都在面临着与生产替代产品的行业之间的竞争,注册会计师也不例外。且对于非审计服务来说,也是两者之间竞争的一个全新领域,对于一些服务类的市场来说,如果注册会计师不努力争取,就会被其他行业所替代,最终也就会造成注册会计师的服务市场逐渐缩小[4]。

(二)规范非审计服务。通过借鉴国外的案例上可以看出,注册会计师向审计客户提供非审计服务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审计的独立性。因此就必须要规范好非审计服务。1.做好理论上的研究。长远的发展离不开理论上的指导,因此就必须要不断分析非审计服务与审计独立性关系的理论。虽然在国外上有成功的案例,但是对于我国来说,只可以借鉴,不能完全照搬。只有在综合我国实际情况的基础上才能保证指导的意义。因此在实际中,要在借鉴国外成功理论的基础上,加强我国的非审计服务研究,或是可以成立出专门的调查小组来进行研究[5]。2.做好信息的披露工作。审计客户要在年报中阐明审计服务与非审计服务中的相关内容,如费用等。其次是要提供出明确的非审计种类,这样有助于投资者可以对其进行详细的审查,以便于决定是否进行投资。

三、结语

现如今,在市场经竞争的不断影响下,注册会计师想要在行业市场中占据一定的地位,就必须要从事实上出发,加强自身的理论研究与政策研究,及时调整非审计服务的发展,促进其与审计服务之间的协调发展。

作者:王朝林 单位:铜仁市中天联合会计师事务所

第2篇

关键词:会计信息失真;审计工作;对策

一、国家审计在会计信息失真中的治理作用

首先,审计工作能够在被审计单位并未构建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之前,主动的向单位管理人员给出构建风险管理体系的建议。审计工作人员必须要借助于全面深入的调查研究,采集更多的一手材料,进而真正及时找出其中的风险隐患,借助于风险分析才能够制定出更加切合实际的审计计划,避免会计信息失真。

其次,借助于审计监督工作能够更好的发现与纠正问题,让单位内部管理人员可以坚持遵纪守法,贯彻落实相关制度规范,对单位的业务活动实施客观的会计核算,同时真实反映会计信息,确保财务报表中信息数据的真实性。在此,对内控管理系统是否完善予以更加科学的评价。审计工作人员能够依靠采集相关的经营管理制度和规章制度,第一时间向相关部门进行了解,借助于流程图法、调查法以及记述法等手段,对内控管理体系的全面性与科学性进行评价。提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和薄弱之处,及时发现内部管理控制工作中的漏洞和问题并最终给出改进的建议。全面性评测一般来说是为了验证单位内控管理体系是否科学合理和内控管理制度是否完善[1]。

最后,审计工作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支持会计风险管理工作同时真正参与其中,对会计风险予以有效控制。在现代管理理念下,单位建立了全过程的风险管控机制,审计工作也能够有效的承担风险控制职能。

二、被审计单位会计信息失真的审计对策

(一)完善会计监督

第一应当强化内部管控,构建由会计工作人员行使的,对单位领导直接负责的,确保本单位资产安全的内控管理机制,对会计核算工作的流程予以严格控制,完善财产物资、财务收支,对财会人员实施定期审计;第二必须要建立全面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政府监管的重点是强化中介机构的管理同时借助于中介机构来了解与监管企业的内部控制;第三应当充分发挥出第三方中介机构的会计监督功能,健全中介机构管理制度,营造出更加和谐公平的环境,完善以注册会计师为核心的社会监督体系,让会计人员能够对单位的财务和纳税行为予以监督。另外还应当尽快完善相关法律法规,防止会计人员存在暗箱操作的现象。

(二)强化法律责任

首先,从责任承担着角度出发,企业董事会以及管理者能够对外承担责任,包括内控制度的构建与完善,进一步发挥出审计作用的责任。国家《审计法》中明确提出:国家审计人员应当获得被审计单位领导和群众的支持。所以,国家审计的特殊属性也决定了要进一步发挥出国家审计工作的价值,就应当强化责任承担着的责任。其次,从国家审计职能角度而言,国家审计职能主要是是服务。国家审计不仅是代表国家对被审计单位所实施的监管工作,同时更重要的是对企业内控制度的完善程度、财务报表信息数据的真实性以及政策法规的遵守情况予以合理评价,从而为被审计单位领导提供更加准确科学的决策支持,促进会计信息质量的提升,有效防止会计信息失真的问题出现。最后,应当明确规定被审计单位财务人员的法律责任同时在工作实践中贯彻落实,让财会工作者可以真正认识到提供正确会计信息的重要性。

(三)确保审计独立

审计部门必须确保自身的独立性,审计回避是保持审计独立性的重要防线。审计机关应结合部门工作实际,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操作制度,对需要回避情形、申报渠道、审核流程、回避方式以及违规责任追究等进行明确规范,指导和约束审计人员的行为;审计人员也要充分认识计回避制度的重要性,审计中遇到直系亲情、直接利益、自理业务等有可能损害审计独立性情形的,应主动向审计机关报告,并自觉执行审计机关决定。审计机关还应建立审计人员交流制度,实行人员定期轮岗、单位定期轮审等审前预防性措施,避免审计人员长期审计同一家单位,保持审计的独立性[2]。

(四)创新管理体制

首先,应当积极推行落实单位会计人员委任机制,如此才能够确保单位内部的财务会计工作人员可以独立行使自身职权,会计人员的委任和调动必须要由专门的机构进行负责,从而确保会计工作人员在开展各项工作时不会因为受到单位领导的影响和干涉。与此同时,会计人员委任机制还能够有效的促进单位会计监督管理工作效率的提升,确保会计监管职能的充分发挥,有效保障会计信息的真实准确;其次,应当对各单位会计工作人员实施严格的考评,确保会计工作者能够主动自觉的规范自身工作行为,让他们可以清楚的了解自己的职责,进而在制度与组织的双重保障之下促进会计信息准确性的提升,防止会计人员存在滥用职权的现象出现。

三、结语

综上所述,会计信息失真给单位带来的损失是非常大的,因此我们应当站在审计的角度出发,强化和相关部门的沟通联系,促进财会人员综合素质能力的提升,要让单位内部各部门都能够充分认识到审计工作的重要性,强化会计审计信息披露,坚持多方共同发力,多措并举的原则,真正实现审计工作目标,有效防范会计信息失真等问题。

参考文献:

[1]朱美华.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及对策[J].中国集体经济,2017(01):129-130.

第3篇

【关键词】审计责任 会计责任 内部审计

一、会计责任与审计责任的联系与区别

(一)会计责任与审计责任的联系

一方面,就会计与审计的发展过程来看,审计工作是从会计工作不断发展的过程当中分离出的,其工作对象主要是针对报表、凭证等多种会计资料,两者都是企业为更好地实现内控制进而有效提高企业的经营水平与管理水平的重要工作。同时,会计工作与审计工作的工作基础都是以会计信息为主要依据的,其对会计信息的处理与应用直接影响着企业内部管理的质量与效率。另一方面,会计单位的工作人员与审计单位的工作人员在实际的工作当中都要以国家的相关法律与会计审计工作的相关规章制度为行为准则,进而在约束之下为企业等相关单位提供全面、真实的会计信息,从而对其合法权益进行最大限度的维护。

两者之间的联系主要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

1、会计与审计的关联性

一是双方的工作对象都是会计资料,例如会计报表、会计凭证、会计账薄;二是两者与企业内部的具体制度联系密切;三是都能促进企业的科学发展。

2、客观基础的同一性

不论是会计单位,还是审计单位,都是根据同一个企业已经实现了的经济活动履行各自的职能。即:两者反映和监督的都是同一会计主体的经济活动。所以,它们的客观基础是一致的。

(二)会计责任和审计责任之间的区别

1、两者工作本质不同

就会计责任而言,其主要责任在于审计单位的监督指导下,为企业资产的安全与完整和企业会计资料的全面与真实所需要付出的法律责任。而审计责任则主要是指审计单位在会计报表、会计凭证等出现重大错误时对此类行为进行舞弊等,注册会计师对其经济活动进行有效监督,从而促使审计人员进行法律责任的承担。虽然两者的性质都能够有效提高会计信息的准确性与全面性,但就这两者所负责任的性质而言,审计人员所负的责任是更高一层的,之所以这样说,因为注册会计师的规范审计,能够使得会计责任风险的出现大大降低,进而在会计报表、会计凭证等真正出现问题时,不仅仅要对会计的相关责任进行追究,更要对作为高一层次的审计责任进行严格的追究。

2、两者的具体工作内容不同

会计人员的相关责任,具体内容主要有对企业内部控制相关制度的建立与健全,对企业内部资产的安全性与完整性进行保护,对会计报表相关项目的估价、分摊、发生等进行认定。相比较,审计人员的相关责任,具体内容不仅包括注册会计师所提供的审计报告,其报告内容要能够对审计工作的范围、依据、程序等进行如实反映,而且还包括对会计报表的总体完整性、真实性以及具体的估价、交易截止等进行全面的评价与客观的判断。可见,审计人员的工作责任主要对其审计对象在会计工作当中对相关责任的履行情况进行客观的评价与严格的监督。

3、两者的承担者与追究者不同

当会计工作与审计工作出现问题时,其责任的相应承担者与追究者是不同的。如会计工作出现问题时,其承担者主要有企业的相关管理人员与主要负责人,企业的业务主管以及具体从事会计工作的相关人员等,其追求者则是财政部门、税务部门和审计部门等多个部门。而审计工作出现问题时,其责任的主要承担者为注册会计师和相关会计事务所等人员与单位,责任追究者则会计责任的追究者较为不同,主要为省级以上的财政部门与注册会计师协会等部门,相较于会计责任的追究者而言,审计工作的追究者,其层次更高一些。

二、加强会计责任与审计责任认识的重要意义

(一)有助于对会计行为的进一步规范

当前,会计造假的现象较为频繁,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很多,如会计人员自身职业道德的缺乏,企业内部管理模式不够科学等,但归根结底都是会计工作过程当中的违规行为而造成的,而这些行为又都是由于会计人员对其自身责任不够明确所造成的。被追究刑事责任的琼民源原董事长马玉对公司造假帐的事实供认不讳,但他仍然不服,认为“人家都这么干,为什么单单抓我”可谓代表了造帐者的典型心态。如果会计人员将其自身的工作责任进行清除的认识,在日常的会计工作当中对自己严格要求,这才能有效避免会计工作当中的违规行为,对会计行为从根源上进行进一步的规范。

(二)有助于注册会计师责任意识的进一步加强

在审计工作的实际进行过程当中,注册会计师会将会计责任写入审计业务的相关报告与约定书当中,并会对其会计责任进行强调,此外,还会对审计的局限性进行合理性的保证,但这些相关的风险措施是用来避免注册会计师承担责任外的审计责任的,而不是用来为其应负的审计责任找借口的,因此,加强注册会计师的责任风险意识,可以有效督促其进行规范的工作,促进其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有助于相关监督部门与公众对会计与审计工作进行监督

当前,控告注册会计师的相关法律诉讼在不断增长,其诉讼内容主要是指注册会计师的违规行为,如审计方面的责任等,之所以造成这些现象,一方面是由于部分注册会计师的有些行为不够合理,另一方面也是监督部门执法力度不断加强与公众监督工作与法律意识不断增强的表现。因而,会计与审计相关责任的认识宣传不仅对相关工作人员有着直接的影响,对公众也是一个教育的过程,可以有效加强监督部门与公众对相关工作人员的监督。

参考文献

第4篇

关键词:会计责任;审计责任;关系

一、会计责任与审计责任的联系与区别

(一)会计责任与审计责任的联系

1.会计责任与审计责任依产权关系而存在

现代企业实行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的制度,企业的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形成委托与被委托的契约关系。企业所有者无权干涉企业的经营,只能委托经营者对企业进行管理,而所有者只能通过企业财务报表了解和掌握企业的经营活动信息,以确保经营者正确履行契约责任,不会中饱私囊或将企业带入险境。然而,由于所处地位不同,所有者与经营者一开始就处于一种信息不对称的关系,经营者由于自身所处位置的优势,比所有者掌握更多的企业实际信息,而经营者又很有可能利用这种信息优势去满足自己的个人利益,罔顾企业所有者的利益,反映在企业财务报表上就是其真实性、合法性很难得到保障。因此,所有者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安全,会委托第三方对企业经营者的履职状况进行审计,以检查经营者是否正确履行职责,财务报表是否真实、合法。因此,经营者在每个会计年度结束后,要通过财务报表说明自己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可见,现代企业的产权关系是会计责任与审计责任存在的前提。

2.会计责任与审计责任的目标一致

会计信息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会资源,涉及包括企业所有者、合作伙伴、政府和社会等多方面的利益,会计责任和审计责任的共同目标就是保证企业会计活动信息的真实、完整、合法,使利益相关者能够依据准确、完整的会计信息,结合自身状况,做出正确的决策,避免因为企业会计信息的缺失、虚假而影响利益相关者的相关经济活动,如投资、商业合作、银行贷款等。由此可见,确保企业会计信息的真实、完整、有效、合法是会计责任与审计责任的共同目标。

(二)会计责任与审计责任的区别

1.责任主体不同

会计责任与审计责任的责任主体不同。会计责任是被审计单位管理层和治理层对其所编制的财务报表所承担的责任,因此其承担责任的主体是被审计单位的管理层和治理层。审计责任是审计机构对被审计机构进行审计过程中所承担的责任,其责任主体是审计机构的注册审计师。因此,从定义上就可以看出,这两者的责任主体明显不同。

2.责任内容不同

从上文的定义我们可以看出,会计责任的责任内容指向被审计单位的管理层和治理层的会计活动和其依照法律法规所编制的财务报表,其主要内容有:履行法定职责、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建立并实施内部控制、按照有关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编报财务会计报告、保持财务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和完整。审计责任的责任内容则指向审计机构的注册会计师的审计行为和所依法依规出具的审计报告,其主要内容是:对被审计单位财政收支、财务收支及有关经济活动实施独立审计并做出审计结论。

3.适用法律不同

会计责任和审计责任的责任界定所适用的法律法规不尽然相同。会计责任主要适用《会计法》,而审计责任的界定与追责则主要适用《注册会计师法》和《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2010版)》等。

4.监管单位不同

在对会计责任和审计责任的监管和追责过程中,其具体的监管单位也不尽然相同。对会计责任进行监管和追责的部门有财政、税务和审计等,而对审计责任进行监管和追责的部门有财政、注册会计师协会和证监会等。当然,这些监管单位也在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法律法规的变化而不断调整。

二、对会计责任与审计责任的认识误区及原因

(一)会计责任与审计责任的认识误区

1.被审计单位的认识误区

被审计单位通常存在这样一种认识误区,认为既然审计机构已经对自己的财务报表进行审计并出具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就表明审计机构对自己的财务报表完全认可且为此承担相应的责任。一旦财务报表仍被查处问题,被审计单位经常会据此要求追求审计机构的责任,而推卸自己应承担的责任。

2.注册会计师的认识误区

被审计单位的认识误区导致一些注册会计师不愿、不敢出具审计报告,认为一旦自己出具了相应的审计报告,就意味着自己对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的认可,就可能要替被审计机构背黑锅。而有些注册会计师则恰恰相反,一旦在自己出具审计报告后仍被查处财务报表有问题,他们会想方设法将责任推给被审计单位,强调是被审计单位的会计责任履行不到位而造成的,从而推卸自己的责任。

3.利益相关方的认识误区

由于会计信息对利益相关方经济活动的重要性,所以利益相关方也很重视审计机构对被审计单位的审计工作。然而,由于对会计责任和审计责任并没有清晰的认识,利益相关方很多时候认为只要审计机构出具了审计报告,而后又被发现有问题,就应该是审计机构的问题并进行诉讼和追责,往往忽视了由被审计单位会计责任履行不力、审计机构由于信息不对称难以及时发现而造成会计报表失真等情况,导致审计机构频频被推上被告席,而被审计单位则经常免于被追责。

(二)形成认识误区的原因

1.注册会计师缺乏风险意识,独立性不强

审计活动是注册会计师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和会计准则,对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报表进行审查并出具审计报告,同时对审计报告的真实性、合法性承担责任的一种会计活动。注册会计师的审计责任既要独立于委托人,又要独立于被审计单位,具有双重责任。然而,当前许多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难以实现真正的独立,“挂靠制”和行政干预问题仍比较严重,导致会计责任与审计责任不清。另外,一些社会不正之风也对某些会计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造成了影响,使其丧失了独立性,没有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而是按照被审计机构的要求出具审计报告,危害了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损害了注册会计师的形象。

2.信息不对称及审计能力的制约

信息不对称是会计责任与审计责任难以界定的重要原因。审计机构受到利益相关者的委托对被审计单位进行审计,以反映企业真实有效的财务活动信息。然而,由于所处位置的不同,企业经营者在信息上相对于审计机构具有绝对的优势,审计机构如果要对财务报表进行逐项抽丝剥茧、寻根探源的查证,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不说,被审计单位配合与否还是另一回事。如果被审计单位存心隐瞒或造假,审计机构审计起来就相对困难,出错率较高。另外,目前的审计方法和注册会计师的职业态度也使得审计结果很难发现企业财务经营中的问题,导致审计责任与会计责任难以界定。

3.法律法规的不完善

目前我国的法律法规虽然对会计责任和审计责任做出了比较明确的规定,但在一些具体的细节上仍然缺乏可遵循的法律依据,一旦出现问题,难以确定会计责任和审计责任的归属,容易引起企业和审计机构的纠纷。

三、加强会计责任与审计责任界定与区分的建议

(一)加强宣传,提高社会对会计责任和审计责任的认识

现在社会上,包括企业和注册会计师等,都对会计责任和审计责任的认识存在一定误区。因此,相关部门应该加强宣传,通过媒体、网络等方式向公众进行宣讲,帮助公众提高认识,让全社会对审计活动的职责和局限性有基本的了解,对会计责任和审计责任能够正确区分。同时,作为会计责任和审计责任的两个主体,企业和注册会计师都应加强对会计责任和审计责任的认识。企业应该认识到真实有效的会计信息是企业所应承担的责任,其责任主体是企业负责人,而不能将责任一味推卸给审计机构。注册会计师则应认识到自己需承担审计责任,而不用担心自己是否还需承担会计责任,或是将审计责任推给企业。

(二)健全公司内部控制制度,降低会计风险和审计风险

内部控制制度作为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制度,对加强企业内部控制、规范财务管理活动和防范财务风险具有重要意义。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能够确保企业资产的完整性及安全性,为企业提供真实、准确、有效的会计信息,从而降低企业的会计风险和审计风险。企业在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上应当遵循“全面性、重要性、制衡性、适应性及成本效益性”的原则,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建立规范的公司治理结构和议事规则,健全风险评估机制,建立预算管理、财务管理、材料管理、库存管理等管理制度,大力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实施有效的内部监督,加强制度执行落实和监管,以确保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取得实效,保证企业会计活动的合法有效。

(三)推进行业从业人员的素质建设,创新审计方法

首先,在企业内部,企业应注重对会计从业人员的素质教育,提高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拓宽他们的知识面,使其具备保障企业会计活动所需的素质能力。企业应加强对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确保会计人员能够依法依规进行会计活动。其次,在审计机构内部,审计机构应提高对从业人员的准入门槛,加强对注册会计师的管理。审计机构应该举行新员工培训,加强对新员工的培训教育,同时定期开展注册会计师培训工作,确保注册会计师能够及时学习最新的知识和会计方法。审计机构还应加强对注册会计师的职业道德培训,增强注册会计师的道德观念。再次,政府职能部门和行业协会应该加强对会计从业人才的培养力度,提高全社会对会计从业人才的重视程度,从而培养优秀的后备人才,以保障企业和审计机构的人才供应。最后,理论界应加强对会计理论的探索,不断创新审计方法和工具,为审计机构加强审计提供更先进、更科学和更有效的管理工具。

(四)加快法制建设,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

立法部门和相关职能部门应加快对会计行业的立法步伐,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在具体条文中对会计责任和审计责任的定义、内容、方法等进行明确的规定和规范统一,避免相互矛盾或自成体系。同时,司法部门在涉及该类案件的处理过程中,应注意区分不同责任和责任主体,避免出现会计责任未被追究或审计责任未被追究的现象。

四、结论

综上所述,会计责任和审计责任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两者不能相互替代,也不能互相转嫁。对会计责任和审计责任的合理界定,能够帮助我们正确区分责任主体和确定责任归属,充分发挥审计监督的“经济警察”作用。

参考文献:

[1]王慧.论会计责任和审计责任的比较[J].科技资讯,2010(32).

[2]曾永芳.浅析审计责任与会计责任的关系[J].经营管理者,2010(22).

[3]付晓,姜蕾.审计责任界定问题探讨[J].商业会计,2011(26).

第5篇

对会计审计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加以考察,从而作出不同的分类,这有利于加深对审计的认识,从而有效地组织各类审计活动,充分发挥审计的积极作用。对质量审核一般进行简单的分类,对分类没有什么目的性。分析:GB/T19011对质量审核的实施时间分类上有一定困难,因为质量管理在事前没有可以操作的、详细的审核办法,而且风险分析目前使用还不广泛,事前审核的效果没有足够的判定依据。在实践中,组织可以对自身进行有意识的事前审核,以确定组织的风险并加以控制,使组织的流程更好地运行,提高组织的效率。

2.目标的差异分析

2.1审计目标

审计目标包括存在和发生(existenceandocc-urrence)、权利和义务(rightandobligation)、估价或分摊(valuationorallocation)、完整性(completen-ess)、表达和披露(presentationanddisclosure)等5个方面的认定。

2.1.1存在与发生认定是指资产负债表所列示的资产、负债、权益在资产负债表中确实存在;损益表所列示的各项收入与费用在会计期间确实发生。

2.1.2权利和义务认定是指会计报表中记录的各项资产确实属于公司所有或被公司所控制;会计报表中记录的各项负债确属公司应履行的义务。

2.1.3估价或分摊认定是指各项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和费用等要素均按适当的金额列入会计报表中。所谓“适当的金额”是指这一金额的确定不仅遵循了一般公认的会计准则,而且在数学上的处理也正确无误。

2.1.4完整性认定是指所有应该在会计报表中列示的交易和项目都确实列入了。

2.1.5表达与披露认定是指会计报表中各项目分类正确、会计原则选用适当、信息披露充分。审计人员必须深入了解管理当局对财务报表的认定,因为这些认定是确定具体审计目标和制定审计程序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审计人员的基本职责就是确定被审单位管理当局对其会计报表的认定是否有理由和根据。为获得审计证据以证明被审单位管理当局对其会计报表的认定,审计人员必须针对每一项认定制定具体的审计目标。一旦为实现审计具体目标取得了足够的证据,审计人员就有理由确认被审单位管理当局的认定是合理的。表2给出了每一项认定对应的具体目标,即实存性、权利和义务、准确性、分类、截止、详细匹配、可变现价值、完整性、表达和披露九项。值得注意的是,管理当局的认定与具体审计目标之间并非一一对应的关系,而是更详细一些。

2.2质量审核目标

质量审核的目的是确定审核应完成什么,这些目的与受审核方密切相关,而与其他方面均无关系。分析:质量审核的目标较之会计审计目标有较大的不同,尤其在实存性和完整性方面的要求,在具体的实践中应注意。质量审核本身要求所有证据的实存性,但不要求一定是客观的证据。完整性要求在质量审核中基本上都会被忽视,这与质量管理要求一致,因为质量管理中要求识别过程,但没有要求所有的已发生的过程均详细记录。经济管理中为避免严肃的规则被践踏,明确要求所有的已发生的交易过程均必须翔实记录。由此,我们可以在质量审核中引入部分完整性的要求,如要求对一些过程在不同的时间进行完整性记录等。表达和披露在会计审计中是有相关要求的,在质量审核中要求比较含糊,不同的审核人员表达和披露的同一个实例将会出现较大的差别。各组织可以根据自身特点明确质量审核表达和披露的标准和要求。其他的不同方面,由于经济管理和质量管理的不同情况,无选取的必要。

3.审计工作底稿与质量审核记录的差异分析

3.1审计工作底稿

审计人员从接受审计任务开始,到出具审计报告为止,对整个审计过程中的各项工作都应做好记录。这些记录反映了审计人员所执行的具体程序、进行的分析判断、收集到的审计证据,以及得出的审计结论和审计意见,构成了审计工作底稿。全部审计工作记录和获取的各种资料,是审计人员进行审计工作、完成审计任务的重要工具,也是形成审计结论、发表审计意见的直接依据。编制和获取审计工作底稿是整个审计工作的主要组成部分,审计程序的实施、证据的收集与分析过程其实就是审计工作底稿的形成过程。审计工作底稿的编制要求:资料具体、详略得当、结论明确、格式规范、标识一致、记录清晰。

3.2质量审核记录

质量审核记录是阐明所取得结果或所完成活动的证据,根据这些证据审核人员进行评价,得到审核发现,结合审核目的后得出审核结论。审核记录要求:完整、准确、简明和清晰。分析:作为质量控制和质量检查的重要手段。相关工作记录在会计审计和质量审核中都有特别的作用。对审计和审核人员的能力、个人素质、业务技能、实践经验及水平都需要相关工作记录来证实。由于质量审核没有如会计审计一般需要更多的数据,因此,分析判断就显得不是很充分、明显。会计审计的意义较广泛,需要提出审计意见。而质量审核的意义仅针对被审核方,因而不一定有审核意见,而质量审核必需的审核发现也仅仅是可以识别改进的机会。在这方面,实践中可以提出较多的具体要求,以充分显示质量审核的强大作用。

第6篇

关键词:审计失败;激励;惩罚;博弈分析

一、问题的提出

会计舞弊与审计失败是指审计师在执行审计过程中,为了其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而丧失基本的执业独立性要求,迎合被审计单位财务造假、歪曲提供会计信息的需要而做出的虚假鉴证或虚伪陈述,最终导致有预谋的“审计信息失真”行为。企业管理当局为了自身利益,通过披露不真实的财务报告信息,在财产所有者面前显示良好的经营业绩;而作为理性经济人的审计师也必需得到最基本的自利要求的满足(市场条件下一般假设理性经济人是自利的)。在市场条件下,由于多方力量对比的悬殊,审计师一般处于买方市场,客户可以在大量的事务所中选择符合自己需求的事务所,决定审计师的聘请和辞退以及支付审计费的多少、决定审计师的工作条件和可以接近的信息等,这使得客户处于一个有利的地位,当会计师事务所之间的竞争加剧时,力量的天平显然对审计师不利,当管理当局与审计师之间的利益达到均衡时,会计舞弊与审计失败产生。审计师发表的不公正的审计结论,对报告使用者及决策制定者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或损失。本文借鉴经理人行为博弈模型,分析了审计失败与激励机制及惩罚力度之间的关系,为缓解会计舞弊与审计失败的发生,确保审计师发表干净的审计意见提出了建议。

二、博弈模型

按照审计师发表不同审计意见对报告使用者产生作用的不同,可以将审计师的行为分为性质完全不同的两种行为:发表干净的审计意见和发表不干净的审计意见。干净审计意见是指审计师遵循职业道德规范,严格按照审计程序对被审计单位提供的财务报告发表客观、公正的审计意见。不干净审计意见是指审计师违背审计职业道德,为满足自身利益的需求,发表的不符合实际状态和情况的审计意见。

设审计师正常行为,发表干净审计意见与会计舞弊与审计失败,发表不干净审计意见与报告使用效果π之间呈线性关系:

π=at-af+θ①

其中at为正常行为,审计师发表干净审计意见,af为会计舞弊与审计失败,审计师发表不干净审计意见。θ为不确定因素对报告使用效果的影响,设其E[θ]为0。

对于审计师面对会计舞弊发表不公正审计意见,相关监管部门可以通过相应的惩罚措施加以监督和控制,设会计舞弊与审计失败被发现的概率为P,即一旦达成会计舞弊与审计失败,会以P的概率被监管部门发现,并且给予一定的惩罚F(af),设惩罚力度与所发现的会计舞弊与审计失败水平成正比:

F(af)=Faf②

F为惩罚力度系数。将监督力度与惩罚国度的乘积PF定义为综合监督惩罚力度。

监管部门对审计师行为进行监督控制,需要付出监督成本C(P)。设监督成本函数满足P=0时,C(P)=0;P=1时,C(P)=C0/2>0,且C'(P)>0,C''(P)>0。其中C0为监督成本系数。设监督成本函数为:

C(P)=③

会计舞弊与审计失败会给审计师带来一定的违规收入,设其违规收入Sf为:

Sf=Kaf④

K为违规收入系数,为了分析简化K取1

假设审计师的报酬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为固定工资,另一部分为与所审业务质量相挂钩的激励工资,即:

S0=ω+γπ⑤

ω为审计师的固定工资;γ为提成比例;π为报告使用效果予以数量化所代表的收入水平。

则审计师的总收入为:S=S0+Sf

审计师最大化其期望效用等价于最大化其期望实际总收入,即:

maxE[V]=E[S]-c(at)-c(af)⑥

c(at)=:c(af)=

c(at)为审计师正常审计的审计成本,b为正常成本系数;c(af)为达成会计舞弊与审计失败所需的成本,bf为联盟成本系数。

报告使用的期望效用为:

E[U]=E[π]-E[S0]-C(P)+PF(af)⑦

三、博弈分析

审计师行为选择与监管部门监督博弈过程如下:

第一,监管部门与审计师签订相应的报酬激励合同,并建立一定的监督惩罚机制,审计师熟悉这一监督惩罚机制的各种环节。

第7篇

一、审计委员会与注册会计师聘任

在选聘注册会计师的过程中,审计委员会应评估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如先行了解注册会计师职业团体及政府法令中有关独立性的规范,在选聘前与注册会计师商讨有无违背独立性要求的条款,在续聘的过程中检查独立性条款的遵循状况,并与注册会计师沟通,确定有无管理当局干涉注册会计师使其不能独立执业的情形。同时,审计委员会应向公司管理当局及内部审计部门征询对注册会计师独立性的看法,以与注册会计师的答复作双向比较。

具体而言,在注册会计师的选聘、续聘和解聘问题上,审计委员会须履行如下职责:(1)了解审计合约的性质与范围;(2)向管理当局及内部审计部门征询有关审计质量的建议;(3)了解会计师事务所在相关行业的审计经验;(4)考察会计师事务所用于执行本公司审计合约的合伙人及人员的素质;(5)评估注册会计师或其事务所在同业检查中的结果;(6)考虑注册会计师或其事务所涉及的诉讼与责任问题是否会影响履行本次审计合约的能力;(7)考察证券主管机关纠正或处分注册会计师或其事务所行为的情形;(8)对于管理当局解聘注册会计师的提议,考察管理当局所提出的解聘理由,并与注册会计师讨论发生意见分歧的原因。

由于审计委员会在注册会计师选聘上更多的是参与复核,而管理当局仍旧占据着主导地位。因此即使有审计委员会作为后盾,注册会计师仍有可能基于诸般顾忌而屈服于来自客户管理当局的压力,从而对审计委员会有所隐瞒。在这一背景下,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AICPA)所属的公众监督委员会(POB)于1995年发表了有关审计委员会的报告“董事、管理当局与注册会计师—保护股东利益的联盟”,建议在注册会计师与公司的委托合约中,应写明委托人是公司的审计委员会,明确表示注册会计师不受管理当局的操控。由纽约证券交易所与全美证券交易商协会共同成立的蓝带委员会(the Blue Ribbon Committee)在1999年2月发表的题为《关于改进公司审计委员会效果》的报告中也强调:“外部审计人员的最终责任系向董事会负责,而审计委员会作为股东及董事会的代表,在选聘、评估是否胜任及更迭外部审计人员方面拥有终极的权威与责任”,藉此希望改变由管理当局占据主导的立场,而由审计委员会担当起主要责任。

二、审计委员会与注册会计师非审计服务

注册会计师除向客户提供审计和其他认证服务(assurance service)之外,还经常提供相关的管理咨询服务,包括项目与调查、向管理当局提供各项制度的改进建议、指出现存制度的缺失、列举各种替代的改善方案和推荐新等。这就产生了一个问题,即管理咨询等此类非审计服务是否会对注册会计师独立性造成伤害。一种观点认为,对同一公司,既进行审计,又提供管理咨询,不会影响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管理咨询与审计是可兼容的。其理由是,审计和管理咨询业务的服务对象不一。在审计业务中,对财务报表和审计报告感兴趣的全部公众才是真正的客户和委托人。至于被审计公司,只不过是负担着结算审计费用的责任而已。而在管理咨询服务当中,客户是管理当局,这样,注册会计师实际上并未对同一客户提供审计服务又提供管理咨询服务。另一种观点认为,审计和管理咨询不可兼容,注册会计师对同一客户既提供审计服务,又提供管理咨询服务,会影响其独立性。其理由是:在提供管理咨询服务的过程中,注册会计师作为顾问,实际上是扮演着决策者的角色。如果注册会计师一方面扮演着决策者的角色,另一方面又要对决策者的工作进行审计,无疑就处在审计自己工作的位置上。即使注册会计师不被视为决策者,但由于他同时具有双重身份,同客户建立起了密切的联系,这种联系促成客户和注册会计师的短期利益要保持一致。这样,在形成棘手的判断时,注册会计师就可能抱有偏见,从而可能损害其独立性。即使管理咨询不会影响实质上的独立性,也会影响形式上的独立性。因为,注册会计师在为管理当局提供管理咨询的过程中,在第三关系人的眼里,肯定会在某些方面表现为不独立。比如,有专门的调查结果表明,97%的第三者对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特别重视;在被调查的财务经理中,几乎有一半的人担心注册会计师为同一客户同时提供管理咨询服务和审计服务可能会损害其独立性。

界的讨论也影响到监管部门的决策。由于近几年来发生了愈来愈多的上市公司舞弊案件,为提高投资大众对财务报告的信心,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于2000年11月对非审计服务加以重新规范,除了财务信息系统的设计及导入、内部审计外包与专家服务之外,限制或禁止注册会计师提供其它类别的非审计服务,诸如人力资源、交易经纪人、投资顾问、投资银行等。尽管制度越来越严密,但同时提供审计和非审计服务的情形仍然存在。因此,如何发挥审计委员会的作用以确保注册会计师独立性就开始为人们所关注。美国崔得威委员会的报告要求,审计委员会应于每一年度开始时,复核管理当局委托注册会计师提供管理顾问服务的计划,并对非审计服务的品种与预计费用加以评估。加拿大证券管理机关(Canadian Securities Administrations)则认为,如果公司寻求注册会计师提供非审计服务,审计委员会应评估其对注册会计师独立性可能造成的影响。1993年美国内部审计人员协会研究基金会(IIARF)的调查也指出,仅有10%的审计委员会不鼓励或禁止注册会计师执行管理咨询服务,多数的审计委员会主席认为复核非审计服务的性质是重要的。可见,就非审计服务而言,审计委员会须了解注册会计师所提供的非审计服务性质及其费用,委员会应与管理当局及内部审计主管讨论此项非审计服务是否可能危及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并获取正面的答案,否则应促使管理当局及注册会计师解除此项服务合约。

三、审计委员会与注册师的沟通

在审计委员会制度的演进过程中,各国政府、专业团体均非常重视通过审计委员会与注册会计师之间的沟通来保持注册会计师独立性。1978年,美国司法人员协会公司法委员会( Committeeon Corporate Law of the American Bar Association)对审计委员会的基本功能描述如下:“审计委员会在代表股东的董事会与外部注册会计师之间提供了适当的沟通管道”。该委员会列举的审计委员会四项基本功能均涉及与注册会计师的沟通,如与审计人员就审计计划提出咨询、与审计人员及公司的内部审计人员就内部控制的适当性提出咨询等。AICPA的POB的报告“董事会、管理当局与审计人员—保护股东利益的联盟”,强调注册会计师与审计委员会的互动沟通及与公司治理效率的关系。前述蓝带委员会也建议,审计委员会须与注册会计师进行对话,以探讨任何已披露的关系或服务是否审计目标与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并建议公司董事会全体成员采取适当的行动以确保注册会计师独立性等等。加拿大证券管理机关要求审计委员会应安排与注册会计师、内部审计部门、管理当局等进行协商的会议,并保持适当的会议记录。英国的凯布瑞报告规定审计委员会的委员在一年之中至少应该与注册会计师在无执行董事在场的情况下举行会议一次,以确保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过程中不存在尚待解决的问题。

注册会计师与审计委员会之间的沟通为增进彼此间的了解架起了一道桥梁,从而也为注册会计师进行申辩提供了场所。注册会计师能够及时向审计委员会反馈与公司管理当局之间存在的分歧以及在审计过程中所遭遇到的困难,与审计委员会讨论更迭注册会计师的缘由等事宜,从而维护注册会计师的权益,减轻公司管理当局对审计人员施加的压力,提高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这种信息沟通一般由注册会计师以书面或口述方式与审计委员会讨论并确认审计委员会已充分理解沟通的。即使注册会计师认为没有可供报告的事项而未与审计委员会沟通,委员会亦须主动向注册会计师征询有无此类事项。就重要及必要沟通的事项而言,主要包括如下方面的内容:(1)注册会计师的责任。审计委员会应了解注册会计师在财务报表公允性、内部控制的适当性与舞弊侦查等事项上所担当的责任及所负责任的程度。(2)重要的会计政策。注册会计师应确定审计委员会了解:重要的会计政策的初次采用或变动及其;重要的非经常交易项目的会计处理;缺乏权威支持或同意的议题或所暴露问题的后果。(3)重大的审计调整。注册会计师应告知审计委员会关于审计过程中的重大调整事项与是否已将调整列入会计记录及对财务呈报过程的重大影响。(4)与管理当局的不同意见。注册会计师应同审计委员会讨论与管理当局间的意见分歧和分歧对财务报表或注册会计师审计意见的个别或整体的重要影响。即使这些分歧已经获得解决,注册会计师仍有义务向委员会报告,以提示委员会注意各项敏感问题。意见分歧通常包括:会计原则的运用问题;管理当局有关会计估计的判断基础;审计的范围;财务报告的披露内容;注册会计师审计意见的类型等;(5)执行审计业务过程遭遇的困难;(6)在接受委托或续聘前与管理当局讨论的主要问题。任何在接受委任或续聘前与管理当局讨论的有关会计、审计及财务报告问题,注册会计师应与审计委员会作再度确认;(7)蓄意误报财务状况或经营成果及在审计中所发现的不法行为(除非影响甚微且明显不重要);(8)所提供顾问咨询等非审计服务及相关费用。

四、审计委员会与审计范围及收费

第8篇

关键词:会计审计风险;信息化审计;策略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到来,计算机信息化技术以及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为了提高审计部门的工作效率,审计部门已逐渐实现信息化审计,传统的会计审计方式不再满足于社会发展的需求。因此,相关领域应充分认识到审计工作的重要性。企业应自觉树立风险意识,避免出现因获得经济利益而对财务数据造假的情况;审计部门的工作人员应强化自己的风险意识,形成高尚的职业道德,认识到自己作为审计工作主体的重要性。政府部门应建立相关的审计原则,规范审计部门的工作流程。只有通过审计部门、政府、企业的共同努力。才能更好地促进我国审计工作的发展。

一、会计审计的风险及造成因素

(一)会计审计的风险

1、误报风险

会计审计风险是指企业或者审计部门在审计工作的过程当中面临的未知风险挑战。如今会计审计工作系统已全面实现了计算机信息技术自动化,工作人员只需将信息数据编排,计算机就会自动生产财务报表。虽然在数据的计算过程当中,工作人员没有参与,但是计算机信息技术的运用促使信息变成了磁质代码。然而,会计审计人员对这些代码了解还有待完善,很容易出现误报等现象。计算机是会计信息化审计的主要工具,而工作人员是计算机的主要操作人员。在这种工作情形下,如果缺乏一套完整的科学管理制度,就会容易出现计算机数据被修改的现象。

2、检查风险

开展检查工作是为了减少信息错误的现象,通过计算机可以实现会计数据的科学审计。检查工作的开展要求工作人员具有较高的专业知识水平以及计算机操作技能。但是,目前存在一些工作人员在以上要求存在缺陷,往往会增大会计审计工作的风险。随着信息计算技术的不断发展,会计审计软件随之不断更新,加大了历史数据提取的难度,而历史数据对于处理一些重要账户数据必不可少。因此会计审计软件不断升级不但会影响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还会增加企业的会计审计风险。

3、两者之间的关系

根据相关数据分析反映,在一定的审计风险水平下,检查风险水平与误报风险成反比例关系,既误报风险越高,检查风险水平越低;反之,误报风险越低,检查风险水平越高。

(二)造成会计审计风险的因素

1、社会竞争压力大。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各个领域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促使企业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市场压力。计算机信息技术的运用,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企业的审计误差,但是有些企业为了提高利润水平,存在篡改会计数据的现象;还有一些员工为了提高自己的会计审计能力,也可能会擅自改动财务数据,这些现象在很大程度上会造成会计审计风险。

2、相关制度有待完善。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会计审计部门的制度问题不断出现。由于管理制度不科学,对审计人员的工作进程没有一定的要求,影响着审计工作的工作效果;审计评价考核制度存在缺陷,容易导致工作人员不能确定自己的工作目标。有些工作人员工作态度不端正,自然不会形成一定的风险意识。相关制度存在不足,是导致会计风险的主要因素之一。对于审计工作过程当中出现的检查风险责任应该由谁来承担,还没有确定的法律制度。除此之外,审计工作过程当中的监督工作由谁来开展以及按照什么样的监督制度进行工作,都没有明确的规定。在审计工作过程当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没有明确的法律管理制度,很容易引起纠纷和审计工作效率。

3、审计对象与内容的扩大。一般情况下,会计审计的对象是其进行监督的客体。但是,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我国企业与国外企业的交流越来越频繁,开放的市场经济体制环境,增加了各个企业之间的业务来往。在很大程度上,审计的对象与内容也不断扩大。然而传统的会计审计方式,并不能较好地处理扩大的审计对象内容,导致审计部门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并且,会计审计工作中出现相互融合的情况,如关于审计对象的变化没有及时进行更改,容易出现重复的情况。不同的行业领域审计内容也有所不同,如果在审计内容分类不明确的情况下进行审计工作,就很容易导致审计工作出现融合的现象。

4、审计人员的工作能力以及职业素质有待提高。会计审计工作涉及的知识面比较广,并且任务也会比较复杂,要求审计工作人员具有较高的工作能力以及职业素质。据相关调查数据反映,目前有些审计部门的工作人员普遍存在综合知识水平较低的现象,进而阻碍了他们工作效率的提高。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些工作人员在实际工作当中无法运用自身具备的专业知识解决遇到的工作问题;审计工作人员没有较好的计算机技术,对审计信息化系统一概不了解,进而影响到工作的正常运行;一些审计工作人员专业能力低下,无法正确判断审计结果的正确性。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不能社会发展的需求,往往会增大会计审计工作的风险。还有一些审计部门的工作人员存在职业素质低的现象,缺乏一定的风险意识,对工作不负责任,甚至存在作假的现象。审计人员作为审计工作的主体,应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提升自己的综合知识水平与职业道德。

二、降低审计风险的措施

(一)制定审计标准

在当市场经济体制与发展模式下,对于降低审计风险而言,制定相关的审计制度,做好风险的预防措施是必不可少的,这也是降低审计风险的有效途径。特别是信息时代的到来,给审计工作带来便利的同时带来的一定的风险挑战。为了更好、更充分地利用信息化技术的优势,完善目前我国审计工作现状,审计部门或企业制定相关的审计标准很有意义价值。在一定程度上不仅可以满足审计信息化发展的需求,还可以降低审计风险的概率。

(二)定期检查审计情况

为了完善我国审计工作,促进审计部门的发展,审计部门应定期检查部门的审计工作情况。只有及时发现了审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解决,才能够有效地降低审计风险。具体的检查内容包括以下几个部分:熟知被审计对象使用的会计软件主要功能以及业务工作流程,只有审计人员对审计对象所使用的会计软件,才能较好地发现会计数据存在的问题,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审计风险概率;定期考核会计审计人员的专业素养,特别是操作与管理计算机信息化系统的人员,如管理人员、操作人员以及计算机维护人员,避免人为因素造成不必要的审计风险;针对被审对象的信息化审计系统建立审计信息资料库,资料库的信息涉及被审对象各个方面的信息,这样不仅可以方便被审对象调动信息资源,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审计风险。(三)完善审计部门的内部控制内部控制要根据各个企业单位的会计系统的具体情况来定,不同的会计系统采取不同的内部控制方法,促使提高审计工作效率,达到审计工作的目的。虽然审计部门的内部控制所包含的内容十分广泛,但是最重要的两个方面是审计制度与审计程度。审计部门应内部安全机制建立、信息传输方式等方式出发,保障信息传输过程的安全性与可靠性,促使审计风险的发生概率得到降低。与此同时,审计部门的工作人员应提高自己的工作积极性,要调整自己的态度,充分认识到审计工作的重要性。在审计过程当中应做到诚实守信、爱岗敬业,及时提出企业会计数据存在的问题,并为其提出相关的改善建议。

三、信息化审计的主要特征

(一)适应能力强

为了适应经济发展的需求,信息化审计工作呈现多样化与系统性的状态。目前,网络信息技术不断发展,信息化审计系统也不断更新。为了实现审计工作的目标,信息化审计工作就应该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和工作环境。然而,信息化审计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能够有效地解决审计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并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审计风险的发生概率。

(二)工作效率高

在审计工作的过程当中,计算机信息技术的运用大大地降低了人工审计存在的误差,减少了审计工作存在风险的状况,从而提高了审计部门的工作效率。随着审计工作信息化的推广,促使工作人员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丰富的优势,开阔自己的知识视野,弥补工作上存在的不足,提高自己的综合知识能力水平。与此同时,在信息化技术迅速发展的时代下,审计部门的审计工作实现信息化有利于促进审计部门的发展。

(三)审计工作各方面已实现信息化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时代的到来,我国的企业普遍实现了办公自动化,对审计工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信息化技术的运用,不但减轻了审计部门的工作负担,而且改善了审计工作不一致、审计工作人员工作效率低下、审计部门缺乏一定的培训机构等问题。虽然目前我国的会计审计工作存在一些缺陷,但是审计工作各方面实现信息化为促进我国审计部门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四、完善信息化审计的策略

(一)创立科学的审计原则

在完善信息化审计的过程当中,政府应充分利用自己的主导地位,创建科学的审计原则。目前我国审计部门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个: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不高:审计部门没有明确的工作计划;审计部门的工作人员效率低下;审计部门的工作存在融合现象。政府应从审计部门存在的具体问题出发,制定可以有效解决实际问题的原则。首先,审计工作人员应具有实事求是、诚实守信的态度;其次及时制定审计工作计划,明确自己的工作目标;然后保证审计工作的质量与效率;最后,保证审计工作的独立性,避免出现融合的现象。在科学的审计原则基础之上,建立相关的监督机制,及时发现并解决审计工作过程当中的问题。审计工作人员还应提高对审计工作作用的认识,根据信息化时展的要求,创新当前的审计工作形式。

(二)培养与引进

审计工作人才审计工作人员是工作的主体,审计工作人员工作效率与质量直接关系到整个审计部门的发展状态。因此,审计部门应重视对审计工作人员的培训。建立相关的培训机构,定期安排工作人员参加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以及信息技术操作能力,并针对员工存在的缺陷开展具体的培训活动。通过培训,促使审计工作人员能够在实际工作过程当中较好地运用专业知识解决问题,为实现会计审计信息化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审计部门还需引进相关的专业人才,与设有相关专业的高校合作交流,促使高校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培养出全面发展的人才,进而满足经济市场发展的需求。

(三)加强审计工作人员的风险意识

审计风险不但会造成企业利益损失,而且严重的审计风险会导致工作人员需要承当一定的法律责任。根据相关调查数据显示,我国的审计风险出现概率很大。因此,审计部门应做好风险宣传力度工作,加强审计工作人员的风险意识。与此同时,企业在财务数据统计的时候不应只顾自己的经济利益,不顾审计工作的风险。只有审计部门的工作人员以及企业财务人员共同提高自己的风险意识,才能够有效地降低我国的会计审计风险。

(四)注重信息技术的科学使用

在市场竞争压力巨大和审计对象与内容不断扩大的情况,应注重信息技术的科学使用,促进我国的信息化审计快速发展。如在会计审计工作的过程当中,使用安全可靠的信息技术对审计工作质量进行评价,并及时采集市场元素变化的信息,实现信息技术对审计工作全程监管,进而降低审计风险发生的概率。在新时展背景下,对审计部门的工作提出了多样性的要求,审计部门应结合社会的发展趋势建立健全我国审计部门的管理系统,创建审计工作风险预防制度,保障我国审计工作实现高质量与高效率,有效避免审计风险的出现。

五、结语

通过对审计风险以及风险因素的分析,发现我国审计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风险有两大类:误报风险;检查风险。并且,两者之间属于反比例关系。导致审计风险的因素有很多:社会竞争压力大相关制度有待完善审计对象与内容的扩大审计人员的工作能力以及职业素质有待提高。因此,为了促进我国的审计信息化发展,政府部门应充分发挥主导地位,创立科学的审计原则与审计法规制度;审计部门应培养与引进审计人才,提高审计部门的工作效率,进而促进审计部门的快速发展;加强审计工作人员的风险意识,更好地降低审计风险发生的概率;注重信息技术的科学使用,推动审计信息化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景丽.会计审计风险因素与信息化审计策略研究[J].知识经济,2014,19:105+107.

[2]栾芳蕾.会计审计风险因素与信息化审计策略研究[J].中国市场,2015,27:173-174.

[3]徐祖华.试论会计审计风险因素与信息化审计策略[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6,08:246-247.

第9篇

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对会计审计与会计财务核算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相关的工作人员充分理解这些方面的基本内容,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岗位的职能作用,为规范我国市场经济秩序,促进现代企业战略投资范围的扩大提供可靠的保障。做好会计审计与会计财务核算的研究,可以为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有效开展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避免了财务舞弊现象的出现。现阶段这些核算方式的内容非常丰富,实际的应用范围也非常广泛,客观地体现了做好会计审计和会计财务核算的必要性,

关键词:

会计审计;会计财务核算;战略投资范围;核算方式;参考依据

社会各行业在长期发展的过程中,对于会计审计和财务核算的依赖程度非常高,有效地保证了自身财务活动开展的规范性和有效性,有利于加快产业升级和产业转型的步伐,实现更多的现代企业发展目标。会计审计的有效使用,可以使企业的各种账目更加真实,及时地解决会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促使各种经济活动的顺利开展。会计财务核算对于财务报表实际作用效果的增强起着重要的保障作用,客观地体现了企业财务部门的整体工作水平,影响着企业后期战略部署的制定和调整。

一、会计审计的若干研究

(一)会计审计的作用价值

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逐渐改变了企业传统的经营模式,需要采取有效的方式规范企业经营活动开展中的经济秩序,增强企业整体的市场综合竞争力。会计审计结合了会计学和审计学的相关内容,为企业经济责任的明确带来了重要的参考依据。会计审计的有效利用,可以对企业经营活动的开展进行必要地监督,在保证企业收入、支出透明性的基础上提高了企业各种资金的利用效率,有利于突出企业未来发展过程中的核心竞争力。会计审计蕴含着丰富的内容,其中审计作用的发挥是建立在可靠的会计材料基础上,可以对企业资金使用的真实性进行全面的评估,有利于加快现代化企业的发展步伐,实现企业更多的发展目标。

(二)现阶段会计审计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结合现阶段我国会计审计总体的发展现状,可知它在实际的应用中依然存在着较多的问题,对企业未来战略目标的实现产生了许多不利的影响。这些问题主要包括:

(1)会计设计模式较为落后,监督作用不明显。很多的企业在经营活动开展中依然采用的是传统的会计审计模式,在一定的时间内取得了良好的作用效果。但是,面对日益复杂的经济形势,这些会计审计模式使用中存在着很对的缺陷,实际的监督作用并不明显;

(2)独立性不强。目前部分会计审计参与者是由许多领导直接管理的,弱化了其实际的监督作用,无法真实地反映出企业实际的发展概况;

(3)信息化技术手段利用不充分,缺乏可靠的专业人才。会计审计工作开展中需要处理大量的信息,对于企业实际经营利润的评估和后期战略部署调整起着重要的保障作用。但是,一些企业的会计人员过于依赖实际的工作经验,对于信息化技术手段的利用较少,加上缺乏可靠的专业人才,导致会计审计的实际作用无法充分地发挥。解决企业从会计审计中存在问题的对策包括:

1.优化会计审计工作模式。良好的会计审计工作模式不仅需要发挥有效的监督作用,也应该注重加强企业的抗风险能力;

2.增强会计审计工作的独立性。为了更好地发挥会计审计的监督作用,企业应给予专业的会计审计人员更多的独立自,促使他们可以更好地运用会计审计解决实际地工作问题;

3.充分运用信息化技术手段,培养可靠的专业人才。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改革、信息化技术应用范围的扩大,会计审计的工作人员应该充分运用信息化技术手段增强监督管理效果,并结合先进的发展理念培养可靠的会计审计专业人才。

二、会计财务核算的若干研究

(一)会计财务核算中存在的问题

作为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真实性的有效手段,会计财务核算在实际的应用中取得了良好的作用效果,为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信息。但是,目前我国会计财务核算使用中依然存在着较多的问题,主要体现在:

(1)会计财务核算制度不健全。很多企业对于财务核算重要性缺乏必要的认识,弱化了相关制度的管控力度,造成了财务活动开展中秩序的混乱性;

(2)财务报告体系相对落后。一些企业的会计财务核算只注重各种款项的使用和去向,对财务报告是否科学缺乏有效的评价,无法为投资者提供更多可靠的参考信息;

(3)会计财务核算方式单一。结合目前企业利用会计财务核算解决实际问题的整体发展现状,可知很多企业的会计财务核算方式单一,降低了各种资源的配置效率,加剧了企业固定资产的流失。

(二)解决会计财务核算中存在问题的措施

为了更好地发挥企业会计财务核算的优势,需要企业针对会计财务核算使用中存在的问题采取必要的措施,最大限度地增强会计财务核算的实际作用效果。这些措施主要包括:

(1)健全会计财务核算制度。可靠的制度有利于保证财务活动秩序的规范性,从根本上提高了利用财务核算方式解决实际问题的工作效率。企业的相关管理者应该结合自身实际的发展概况制定出可靠的会计财务核算制度,为财务活动开展中存在问题的有效解决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

(2)完善财务报告体系。利用先进的理念和科学的分析方法对传统的财务报告体系进行综合地评估,找出其中的缺陷,运用创新的管理方式完善自身的财务报告体系,是未来企业实现战略性发展目标的必然举措;

(3)丰富会计财务核算方式。会计财务核算方式的合理使用,可以提高企业财务部门的整体工作效率,增强财务部门的综合管理能力。因此,企业需要利用可靠的信息化技术手段丰富会计财务核算方式,从根本上保证自身财务状况的真实性,加快产业转型的建设步伐。

三、结束语

会计审计和会计财务核算的有效使用,为企业经济活动的带来了重要的指导作用,是企业实现现代化发展目标的重要参考依据。运用会计审计和会计财务核算时,工作人员需要将它们与企业实际的发展概况有效地结合起来,最大限度地发挥出会计审计和会计财务核算的实际作用效果,提高企业的综合市场竞争力。

参考文献:

[1]范伟红.商事思维下公司财务会计制度重构[D].西南政法大学,2011,(05).

[2]李秋蕾.中国上市公司会计舞弊监管制度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2,(05).

[3]赵清.国有企业财务管理中的监督体制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3,(06).

[4]刘梅玲.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研究[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3,(03).

第10篇

1 会计、财务管理与审计的基本概念分析

1.1 会计

会计是一项经济管理活动,它是将货币作为主要计量单位来反映企业的经济活动并对其进行监督职能。在企业中会计主要反映其收支情况、财务状况和现金流量,并时刻监督企业的经营活动和财务收支。初期的财务会计属于生产职能之一,在进行生产活动空余时间将计量记录劳动成果和劳动消耗。随着生产力的不断提高,会计逐渐演变为一个职业,并于社会经济高度发达、生产流程细化的今天,会计核算内容更加复杂广泛、核算方法也愈加科学化,由以前的记录行为演变为通过货币反映监督经济活动的经济管理工作,并且对企业管理层在作出经营管理决策、优化资源配置、促进企业经济持续发展等方面均起到积极作用。会计是应生产活动发展而生,并且随着经济发展而变得日益重要。

总之,会计就是一项通过运用会计方法,依照会计准则而进行的,具有系统性、连续性的全面反映并监督机关单位或经济组织的经济管理活动,其目标是满足不同利益主体的需求。

1.2 财务管理

所谓财务管理,即结合客观的经济规律要求,并利用价值的形式对企业的经济活动进行有效的预测、组织、控制、监督和调节,并正确处理企业与各方面的经济关系。在企业中,其财务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筹资效率、资本结构、资金运用情况及财务成果。良好的财务管理工作能够协助企业用最少的资源获取最高的经济效益。财务管理是由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财务活动和财务关系而产生的,由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具有复杂性,因此财务管理包括价值管理、信息管理或者其他方面的管理等,由此可见,企业财务管理具有广泛复杂性。

1.3 审计

狭义的审计是建立在会计基础上的,旨在防范并最大限度降低会计信息风险隐患,审计以一种监督身份而存在。广义上看,审计自社会经济管理活动开始之时便存在了,随着经济发展步伐,当前我国审计已逐渐被重视并不可替代,目前审计主要存有独立的审计主体、科学有效的审计手段、广泛的审计对象、权威的监督功能和审计监督专制性等特点。当前最具有代表性的审计概念是:客观地获取和评价与经济活动和经济事项的认定有关的证据,以确认这些认定与既定标准之间的符合程度,并把审计结果传达给有利害关系的人的一个系统过程。

2 会计、财务管理与审计的区别分析

2.1 会计、财务管理与审计产生的条件有所区别

会计、财务管理与审计这三者在产生条件上有所差异,会计是在生产发展到一定阶段,人们开始关心劳动成果的分配与管理,此时的会计工作仅局限于计量、计算并记录劳动耗费及成果。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职能的不断细化,会计也随之形成独立的职能,会计是应生产活动需求而生的。

财务管理则源于西方商品经济初期,当时财务管理处于萌芽状态,是伴随股份公司而生的。股份公司自20世纪初开始兴盛,主要负责资金筹措、股票发行、资本投资及盈利的分配等新型财务管理职能,此时财务管理已由企业管理中分离出来成为独立的管理工作,专业化的财务管理由此产生。

审计则是应经济监督需求而产生,早期的股份制企业中各控股人通过聘请独立会计人员来进行企业账目查询和监督,并且随着企业经营与财产的分离,股东为避免利益受损而邀请相对专业的人士进行监管。于1853年成立的爱丁堡会计师协会是审计职业诞生的标志。

2.2 会计、财务管理与审计的对象有所差异

会计、财务管理与审计在管理对象上也有所不同,前者的管理对象是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资金运动,也就是说对企业财产物资的货币表现及货币本身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运动进行反映和控制,偏向于对企业经济活动进行确认、记录、计量及报告。

财务管理则是针对企业资金的循环及周转活动,直接对资金的运用进行计划、控制、调度、决策和分析考核等,通过合理利用价值规律来有效利用企业资产,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审计则通过审查监督企业会计账目、报表等相关资料来确定其合法性与真实性,但当前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审计对象不断扩展,企业会计工作是否严守相关法律法规规定、是否具有效率,以及是否达到预期的经济工作结果等都纳入审计内容范围。

2.3 会计、财务管理与审计有着各自的管理方式与职能

会计的职能是反映和监督;账务管理的职能是决策、计划和控制;审计的职能是监督、鉴定和评价。会计是通过及时准确、全面地反映企业经济活动状况来为经营者提供经济信息,并进行财务收支控制而实现既定目标。财务管理则是结合企业经营者的总体要求来为其选择优化方案,预测企业既定经济活动计划的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并通过专业手段对此进行调节与控制。审计职能是指通过对企业财务收支情况及一系列经济活动进行审核检查后作出正确公正的评价与鉴定,进而提出建设性的意见,以改善企业经营管理状况,保证其稳定发展并提高其经济效益。

3 会计、财务管理与审计的联系分析

尽管会计、财务管理与审计各自独立,但三者存在紧密的联系,是不可分割的整体。

首先,三者都与经济发展息息相关,是经济发展的产物。正是由于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才为会计、财务管理和审计提供了核算、分析和审查的对象,并且随着经济发展三者将愈发重要。与此同时,会计、财务管理与审计也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步伐,是相互依存相互推进的关系。企业中的会计、财务管理与审计也是相互依赖的,会计工作受到财务管理和审计的约束,为企业所提供的经济信息必须符合财务管理和审计的需求;财务管理与审计则均建立在会计工作真实可靠的信息基础之上,方能对企业经营状况进行准确分析并作出合理计划与决策,有效到位的审计工作能保证会计和财务管理工作顺利开展并具有促进作用。

其次,会计、财务管理与审计的最终目标具有一致性。尽管三者的工作目标具有一定区别,但究其最终目标来看是一致的,即都是为了满足企业经营者的需求,实现利益相关者价值最大化,都是为了理顺经济环境中的各种关系,切实改善企业的管理,不断提高经济效益。

4 会计、财务管理与审计关系的研究现状分析

首先,对于财务管理与会计的关系,当前大多数学者都认为财务与会计相对独立,认为会计是一个信息系统,会计服务于管理,而财务则作为一种管理工作而存在。理论上讲,会计与财务是属于两个概念与学科,是不同的两个职能管理部门,会计属于信息系统,反映并监督财务状况。

第11篇

关键词:公立医院 会计 审计

会计是医院一切财务管理活动的基础,医院按照医院会计准则的规定而建立起来的会计核算系统,通过对医院医疗服务业务的发生及结果进行完整、连续的记录与分析,清晰的反映了医院在一定时期的财务经营活动状况和经营成果,可靠的表现了医院资产、负债、权益、收入、费用的存在于发生事实,为评价医院的财务经营状况提供了基础的核算资料。审计则是依据有关审计准则规定,由独立的医院内部机构或外部专职的审计机构开展的,通过采用风险评估、实质性程序等审计手段对医院财务活动的会计反映的真实、合法、公允性进行评价、鉴证的一项活动,是对医院财务会计行为进行的再监督,为评价医院是否遵纪守法经营提供证据。这两者都是医院财务管理活动的必须部分,最终都为实现医院财务目标服务,但同时两者作为不同的业务活动,也存在自己的着重点。

一、会计与审计的相互联系

(一)会计与审计的总体目标存在一致性

按照当前会计的相关理论,会计的总体目标是为会计主体相关的内外部利益主体,如企业自身、国家、债权人、投资者、社会公众等等,提供其所需要的会计信息,以使其真实的了解会计主体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信息。审计的总体目标则是通过获取会计主体已经按照适用会计准则及财务报告编制基础的原则如实的进行了会计核算的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来对其是否从所有重大方面都公允的反映了财务实际进行认定,并作出合理保证。两者目标的一致性在于都是为会计主体相关的利益方提供可靠信息,都是保证医院财务活动的合法、合规,都是为最终提高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和财务信息的准确性。

(二)会计为审计提供必要的基础

审计意见是在对审计活动中所获得的可靠审计证据基础上作出的,这必然要对医院的财务会计报表、会计账簿、会计凭证等会计核算资料进行搜集与整理,并接触财务会计人员,观察会计核算程序和会计监督措施的执行,倘若没有会计系统及时的记录和核算医院各项业务活动,审计就缺少了开展的起码条件,因此会计是否科学合理就形成对审计的极大限制。

(三)会计与审计的作用具有联系

会计的基本职能是会计核算,但同时会计作为经济活动发生最先知晓的阶段,也负有对经济业务活动是否合法、会计实质是否符合会计制度规定进行监督的责任。审计的职能主要是通过对医院财务活动的会计过程进行评价、鉴证,来最终达到对会计核算与报告监督的目的,形成了对医院财务活动的第二层监督,因此监督是两者职能作用相重叠的地方。

(四)会计与审计的相互促进作用

会计与审计的多方面联系,使得会计与审计最终起到了相互促进、相互辅佐的作用。会计核算系统的健全与完整、会计账簿凭证的真实可靠、会计控制的切实有效执行,都会提高审计证据的质量,极大的促进审计的执行效率,保证审计结果的准确性。而审计对会计信息系统的鉴证、对会计信息质量的评价也反过来促进医院财务会计核算的改进和调整完善。

二、会计与审计的区别点

(一)会计与审计的工作依据不同

医院建立会计核算系统,开展会计核算,首先要遵守的是医院财务会计准则,其次,财务人员除了按照会计准则办事,也要遵守相关的职业道德守则,而审计人员则是在审计准则的指引下获取审计证据、作出审计保证,其遵守的是审计法规制度所确定的审计职业道德规范,这一标准的不同决定了会计与审计是受不同制度规定限制和约束的。

(二)会计与审计的工作对象不同

会计是对医院业务活动事项各项财务收支进行计量与记录,全面、连续、系统的反映医院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其实质是对资金运动或者价值运动的反映,而审计则是通过一系列审计方法的程序对会计所认定的经济活动和经济事项进行的再认定,其实际是对会计工作合力性进行的评价,而非对经济活动或经济事项的会计合理性。

(三)会计与审计的程序和方法不同

会计的方法有会计核算、会计分析、会计考核、会计预测、会计决策、会计监督等,其会计处理程序依次是设置会计科目和账户、复式记账、填写和审核记账凭证、编制会计账簿、成本计算、财产清查和编制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等财务报表,体现的是与经济活动和事项相配合的特点。审计的方法则有审阅、复核、核对、函证、检查、观察、询问等形式,并且随着审计面临的具体环境可以灵活的进行交叉运用,审计程序则包括初步业务活动、制定总体的审计策略和编制具体的审计计划,细分下来又有风险评估程序、控制测试、实质性程序等等,体现的是为完成审计工作目标所进行的必要工作。

(四)会计与审计的要求不同

会计与审计工作性质的不同,决定了两者对人员及组织的要求是不同的。就人员来讲,会计需要的是熟悉会计核算方法和会计核算流程的从业人员,能熟习会计电算化技术,会利用财务会计软件,而审计则不仅需要审计组人员具备审计学科知识,掌握审计方法和程序,而且也需要对会计基础知识能透彻的了解,才能更好地开展审计活动。就组织要求来讲,会计与审计的组织独立性要求是不同的,会计作为医院日常的一项管理活动,其组织设置是医院必须设立的,而且作为医院组织结构的一部分,受到管理层的管理,与其他部门往来密切,其很难谈及独立性,而审计则不同,审计最起码的要求就是保持独立性,即不受管理层左右,能以第三方的角色开展业务。

第12篇

关键词:会计责任;审计责任

随着中国证券市场的进一步完善和成熟,越来越多的投资人关注的是上市公司的会计报表而非报表以外的因素,并以此作为是否投资的依据。因此,会计报表的真实性就成为投资者关注的重点。

宇通客车虚减资产、负债各1.35亿元,河南华为会计师事务所为其出具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证监会给予警告处罚并罚款30万元。华为会计师事务所上诉,申辩自己不应承担审计责任,不应受到法律制裁,并声称未发现错弊是因为被审计单位与银行做了手脚,应由被审计单位承担全部责任。不管该案的判决结果如何,从中可看出:无论是社会公众还是注册会计师都在会计责任与审计责任的认识上存在误区。其实,审计责任不能替代会计责任,同样会计责任也不能替代、减免审计责任。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当注册会计师审计失败时,会计责任与审计责任同在。

一、存在的认识误区

(一)社会公众的认识误区

会计信息的编报日益复杂以及会计信息的常常失真导致会计报表的使用者完全依赖注册会计师的审计报告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如果会计报表里有重大错报或漏报,但注册会计师在审计时未发现,就肯定会给报表的使用者带来损失。此时,会计报表的使用者往往将会计责任与审计责任混为一谈,并且认为审计过报表的注册会计师就是会计报表质量的当然保证人,注册会计师即要承担会计责任同时又要承担审计责任。从目前发生的诉讼案件来看,会计报表的使用者都是控告注册会计师,而很少有控告造假的被审计单位。

(二)注册会计师行业的认识误区

由于注册会计师诉讼案件的增多,注册会计师总是过分强调被审计单位的会计责任从而以此来减轻自己的审计责任。

(三)被审计单位管理当局的认识误区

被审计单位管理当局认为会计报表经过审计出具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那就意味着会计报表经过了注册会计师的确认,一旦已审计过的会计报表被发现还存在重大错报,被审计单位管理当局常常以会计报表经过审计为借口来推卸自己应承担的会计责任,而追究注册会计师的责任。

二、存在认识误区的原因

(一)会计报表的使用者不理解会计责任与审计责任

会计和审计职业在目标上存在关联性导致会计报表的使用者不能区分理解会计责任与审计责任。

审计与会计关系密切,它们都以会计资料(包括会计报表、凭证、账簿等)作为工作对象。区别在于,会计强调收集和加工满足使用者要求的信息;审计则强调监督和鉴定被审计单位所提供会计信息的合法性和公允性,以便为会计报表使用者的决策和判断提供依据。这两者的基本目标一致,即都是为使用者提供有价值的会计信息。正是审计与会计目标的关联性使得那些使用错误的会计信息而造成了决策失误的使用者,很难分辨这是属于审计责任还是属于会计责任。此外,会计造假以后,企业往往会陷入破产的境地,会计报表使用者也难以追究其责任,因此只有让注册会计师承担全部责任。

注册会计师充分履行审计责任,能帮助和促进被审计单位充分履行会计责任。注册会计师充分履行其审计责任,对在审计过程中发现的会计报表里存在的重大错报和未披露事项调提请被审计单位调整和披露,注册会计师根据审计结果和被审计单位对有关问题的处理情况,形成不同的审计意见,出具不同类型的审计报告。这样可以使被审计单位重视其会计责任,帮助和促使其充分履行会计责任。所以当审计责任未充分履行时,会计信息的使用者便认为注册会计师既承担会计责任又承担审计责任。

注册会计师遇到的法律诉讼源于社会公众对该行业的过高期望,这种期望又源自社会公众不了解审计活动的特性以及不了解在审计活动中注册会计师和被审计单位管理当局双方的责任。近年来,随着审计失败案例的增加,对注册会计师惩罚力度的加大,但对于造假的企业及相关责任人的处罚,远不及对注册会计师的处罚力度,让会计信息的使用者产生了错误的认识,以为会计造假只需注册会计师承担责任。(二)注册会计师未能充分履行审计责任

注册会计师未能充分履行审计责任,甚至参与造假,导致审计失败,又不愿承担审计责任,而过分强调会计责任。

一般情况下,如果注册会计师签发的是保留意见、否定意见、无法表示意见这三种意见类型,会计信息的使用者是不会追究注册会计师的审计责任的,当然也不会要求注册会计师承担会计责任。但如果签发的是无保留意见而会计报表里又存在重大错报,就表明审计失败了。造成审计失败的原因在于:不遵守独立审计准则这一专业标准;部分注册会计师的业务素质不高和业务能力不强。由于会计造假的手段越来越隐蔽,如果没有足够的审计经验和判断分析能力,会计信息里存在的重大错报有时很难发现;由于自身利益的驱动,少数注册会计师缺乏诚信的职业道德也是造成审计失败的原因。由于注册会计师行业监管部门对注册会计师处罚力度的加剧,因此注册会计师及其所在的会计师事务所尽可能的推卸自身承担的审计责任,以逃脱法律的制裁。

三、对策

(一)加大宣传力度,让社会公众理解会计责任与审计责任

注册会计师行业管理部门应让社会公众对审计活动的局限性和审计职责有基本的了解,让报表使用人理解并接受审计意见只能合理确信而非绝对保证,当出现审计失败时应正确认识会计责任与审计责任。

注册会计师行业管理部门必须充分发挥其影响力,更多的承担起宣传与沟通的职责。特别是对会计责任与审计责任的理解。

注册会计师行业应充分利用财经信息媒体向社会公众宣传会计责任与审计责任的区别。首先,两者的责任内容不同。根据独立审计准则的规定,被审计单位管理当局负有的会计责任包括:建立健全本单位的内部控制;保护资产的安全与完整;保证提交审计的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与合法性。审计责任是注册会计师对委托人应尽的义务,是审计职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按照独立审计准则要求对被审计单位的会计报表进行审计,对会计报表的合法性和公允性发表审计意见负责。其次,承担责任的主体不同。根据《会计法》的规定,被审计单位的负责人是会计报表质量的保证人,而审计责任的主体是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再次,所适用的法律不同。不充分履行会计责任,编制虚假的会计信息按照《会计法》承担法律责任;而不充分履行审计责任导致审计失败则按照《注册会计师法》承担法律责任。无论管理当局的会计报表是否经过注册会计师的审计,会计报表的质量永远由编制者负责。当审计失败出现时,会计责任与审计责任同在。

(二)完善相关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