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29 17:38:2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效益评估,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本研究中选取了防沙治沙效益评价指标,该评价指标体系涉及了生态、经济和社会3大方面的指标,图1是青海湖沙漠化治理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其中生态指标包括了土壤机械组成、土壤含水量、土壤有机质、植被盖度和地上生物量。经济效益指标包括了人均牧业产值、人均农业/种植业产值、人均林业产值和人均旅游业产值。社会效益指标包括恩格尔系数、人均纯收入和高中升学率。植被盖度:植被盖度是非常关键的生态因子,因为它可以表现植被特征,而且属于比较容易获得数据的指标,可以反映植被的茂密程度和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面积的大小,也是影响土壤风蚀的主要因子[12]。对于土壤风蚀来说,活的植被是土壤的永久保护层,植被不仅能降低风速,而且能固结土壤,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抗蚀性。因此,植被盖度是防沙治沙工程生态效益评价最重要的指标之一。
地上生物量:地上生物量是植被在某一时刻单位面积内植物种或群落地上部分的总重量,属于植被生长过程中的数量化指标,可以表示植物的生长速度和再生能力等特征[12]。一般来说,同一植物地上生物量的多少能够表明植被盖度的大小、叶面积的大小,也可以用来说明光合作用的能力[12]。
土壤有机质:土壤有机质含量是最关键的土壤特性指示指标之一,它指示土壤中各种营养元素特别是氮、磷的重要来源,代表着土壤供肥的潜在能力及稳定性,是土壤的健康性与否的关键因素。有机质对土壤的理化性质也起重要作用,土壤有机质能改善土壤的物理结构和化学性质,有利于土壤团粒结构的形成,促进植物的养分吸收和生长,有机质含量的下降可以作为土壤退化的一项重要标志。因此,可以将有机质含量作为一个重要的生态评价指标[12]。
土壤机械组成:土壤机械组成是反映土壤质地的重要指标。不同粒级颗粒的起动风速不同,所以可蚀性也不同。量纲分析认为,松散土壤颗粒的可蚀性因子与颗粒起动风速的平方成反比,对于松散的土壤表面,颗粒的起动风速主要取决于颗粒粒度组成[13]。因此,土壤机械组成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土壤的性质的变化。土壤细颗粒物质的增加对退化的土壤系统恢复具有重要意义,不但可以改善土壤质地、也能输入土壤养分[14],对于沙化地区来说,不存在细质地的黏土,所以对沙化土地来说,细沙含量越高越好[12]。由于采取一定的生物防治措施,地表植被覆盖度增加,这样既可以加固沙土地面,又可以削弱风力,从而保护细小颗粒不容易被风及风沙流吹蚀。另外,由于防治措施有阻沙作用,因而随风运动的细小黏粒遇到阻拦物时就会沉降下来,这样工程区土壤中的细粒含量就会逐渐增加,从而改变土壤的物理性质,因此,将细重作为一个评价指标,对于防沙治沙工程生态效益评价至关重要。土壤水分是干旱地区固沙植被生长发育的主要限制因素。在防沙治沙过程中,随着固沙植被的建立和发展对土壤水分的吸收也逐渐增加。因此,在沙漠化治理地区,土壤水分也是植物-水分-土壤系统中的一项重要指标。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评价
模型图1设计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是一个二级三层结构的指标体系。根据模糊理论,将次准则层对准则层的评价看成为第一级评价,将准则层对目标层的评价看成是第二级评价,从而构成了一个二级三层模糊综合评价模型。
1评价指标权重计算层次分析法,是从定性分析到定量分析综合集成的一种典型的系统工程方法,它将人们对复杂系统的思维过程数学化,将人的主观判断为主的定性分析进行定量化,将各种判断要素之间的差异数值化,帮助人们保持思维过程的一致性,适用于复杂的模糊综合评价系统,是目前一种被广泛应用的确定权重的方法[15]。层次分析法能够较好地确定权重,模糊综合评判可以利用已得到权重,通过建立综合评判矩阵对其安全状况作出多因素综合评价[16],张彩霞等[17]在民勤绿洲农田防护林生态效益评价中已有应用。通过请荒漠化防治和生态环境治理的专家组成专家系统,该专家组成员对干旱区地理及荒漠化防治研究有丰富的经验,有的成员长期从事青海湖地区生态环境研究。按照层次分析法的标度(表1),填写判断矩阵表,对评估指标体系中各项指标给出相对标度,进行平均,然后对判断矩阵(表2)进行一致性检验,通过一致性检验,最后计算出相应指标的权重,然后对专家的权重值进行加总,求平均,得出各项指标的最终权重(表3)。
2评价指标模糊隶属度的计算各评价指标模糊隶属度函数采用升半梯形和降半梯形的直线函数。设评价指标最优值为bi,最劣值为ai,则当bi>ai时,为升半梯形。本研究中生态效益的优劣值分级参考了《草原沙化工程生态效益评价的指标体系构建和分析》[12]和《科尔沁土地沙漠化单要素分类标准》[18],归纳如表4。
基于模糊综合评价的防沙治沙生态效益评价结果与分析
所谓综合效益评价,就是在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评价的基础上,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根据监测、统计和收集的数据,对各指标进行量化,最终得出隶属度表(表5),再乘以其权重,然后累加。模糊综合评价用于生态环境治理等级划分评价,在已经存在合适的指标等级划分标准时,通过模糊综合评价可以得到生态环境治理最可能的隶属等级,在不需要比较每个样本的相对优劣时,有比较广阔的应用前景。
基于农牧户调查的防沙治沙生态效益评价结果与分析
本研究于2010年8月对青海湖湖东的乡镇的社会经济状况进行了调查,并对农牧户生态环境保护意识也做了相应的调查,主要有青海湖乡、三角城镇、甘子河乡、哈尔盖乡及沙柳河镇的农牧户,统计调查数据,初步分析了青海湖流域沙漠化地区生态经济状况。根据对调查结果的统计得出被调查农牧户的基本状况,整体上,青海湖流域农牧民文化程度小学学历、文盲占大多数,初中次之,高中及以上很少。本调查主要涉及农牧户对生活环境、风沙灾害防沙治沙措施、野生动物滥杀、青海湖旅游业发展、政府保护生态环境的政策等方面,设计了19道选择题进行开放式问卷调查。调查结果表明(图2),青海湖流域大部分农牧户对周围的生活环境还是满意的;大部分对近年沙尘天气印象深刻,认为防沙措施对防沙沙漠化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大部分的农牧户对政府保护青海湖生态环境的积极政策有一定的了解,已从政府保护青海湖流域生态环境而实施的积极政策中获益;较大部分农牧户认为保护青海湖流域生态环境最好的方法是加大宣传、严格执法、科学合理发展经济;多数牧民也认为自家的牛羊对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从初步分析的结果来看,青海湖沙漠化地区的农牧户生态环境保护意识较差,对生态环境了解及认识程度远远不够,主要是由于该地区教育程度较低,文化水平较差,归根到底是经济发展落后,农牧民收入低,主动接受教育的意识不够,这需要政府进一步努力去改善。#p#分页标题#e#
结论与讨论
不要使用生僻词汇:如果你喜欢用比较深奥、专业化的但却并不被人熟悉的词汇来加深潜在雇主对你的印象,那么你会增加双方的许多不必要的麻烦,结果反倒对自己不利。即使人力资源主管明白你的意思,他(她)也可能因你的自命不凡而将你的简历弃置一边。
切忌自负的语气:在封面中向你的潜在雇主表明你是谁,做过什么及你能为公司做何贡献是一个不错的主意。但切记:没有人会喜欢与一个自我陶醉者共事。所以,在语气中切忌夸大和自以为是。最后,记住一个总原则:确认完成你的简历封面后,人们所感兴趣的是你的简历内容,而非作为作者的你。
以下是由小编为您整理推荐的资源效益评估师个人简历范文,更多相关信息请关注。
基本信息
姓 名:xxx 性 别:男
婚姻状况:未婚 民 族:汉
户 籍:河北 年 龄:27
现所在地:山东 身 高:177
联系电话:
电子邮箱:
求职意向
希望岗位:资源效益评估师
工作年限:5年 职称:无职称
求职类型:全职 可到职日期:随时
月薪要求:面议
工作经历
xx年3月至今 xx有限公司,担任资源效益评估师。主要工作是:
1、估算成本,以及预估石油和天然气的生产能力与经济效益,以评估预定钻井地点的经济可行性;
2、监控生产效率,以及策划重工程序以提升产量,分析数据,推荐水井地点和增加程序提升产量;
3、指定井田整修并监督刺激方案,以最大限度提升石油和天然气回收。
xx年3月xx年7月 xx有限公司,担任资源效益评估师。主要工作是:
1、指导并检测水井竣工于评鉴、水井测试、水井测量等工作,协助工程师及其他人员解决操作问题;
2、制定石油和天然气油田钻井计划与产品回收处理计划,维护钻探与运作记录;
3、与科学、工程、技术人员协商以解决设计、研究和测试问题。
教育背景
毕业院校:深圳大学
最高学历:本科
毕业日期:2009-07
专 业:材料科学与工程
语言能力
英语水平:优秀
国语水平:优秀
粤语水平:一般
论文摘要贵阳市乌当区通过引进种植非洲菊、康乃馨。对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有着积极推动作用;种植非洲菊、康乃馨年均纯利润分别为55029.24元/hm2和63697.95元/hm2.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非洲菊、康乃馨是一类高投入、高产出的鲜切花花卉,种植适应气温在10~25℃,土壤稀疏肥沃、透气性强的土质生长。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鲜花的需求日益剧增,为满足市场需求,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乌当区东风镇在2001年动员5户农户种植非洲菊9个大棚,由于经济效益高,现已发展到500多大棚。2005年又引进试种康乃馨共281个标准大棚。这些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农民增收致富找到了一条有效途径。
1基本情况
1.1种植地点东风镇是以农业为主的镇,地处省城近郊,人均耕地只有0.04hm2左右,主要由洛湾、乌当两个四面环山的坝子组成,土地肥沃,年均气温14.6℃,平均海拔1100m,年降雨量1179mm,有南明河、鱼梁河、雨洞河等主要河流迂回交汇于两个坝子。无霜期长、气候湿润、水源齐足,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为发展种植非洲菊、康乃馨提供了十分优越的基础条件。
1.2发展情况从2001年起。在各级部门的支持帮助下引进试种非洲菊9个大棚,经不断努力现已发展到500多个大棚。康乃馨种植从2005年2月开始筹建。由于当地人均占有耕地面积仅有0.04hm2左右。大部分农户需租赁他人地块修建大棚,每公顷地年租金16500~18750元;每户修建1个大棚需1500元(每个大棚国家投入3900元)。4月份开始种植,8月份止。共有马斯特、达拉斯、佳农、卡曼、红芭、浅粉芭芭拉等21个品种281个康乃馨标准大棚。2005年4~5月份所种植的第1批花苗1茬花已收完,2茬修剪后正好可投产上市。2005年6~8月间所种植的第2批花苗1茬花收完时,2茬花正值花苗期。总体的鲜花销售市场较好,部分远销深圳、广州等城市。
2年均每公顷种植投入情况
数据来源:各以10户农户调查为依据。国家投入不计入成本。
2.1非洲菊苗投入54000株×0.9元÷3=16200元(3年一换);翻犁田土投入744元;腐质土、农家肥、化肥投入12786元;大棚换膜折旧、套袋投入10575元;农药投入8398.5元;机械耕地、浇水用电、油投人3663元;农户建棚投入折旧45个×1500元÷10=6750元(每公顷需建45个大棚,10年一换);购抽水、打药等机械折旧投入2122.5元;购种苗运杂费用6336元;建棚土地租金18000元;人工投入1632个×20元=32640元。共计投入118215元。
2.2康乃馨苗木由国家无偿提供。翻犁田土投入744元;底肥腐质土、沼液、农家肥、化肥投入12657元;大棚膜折旧、花卉套袋10350元;农药投入6898.5元;机械耕地、浇水用电、油投入1890元;购抽水、打药等机械折旧投入1842;农户建棚投入折旧45个×1500元÷10=6750元(每公顷需建45个大棚,10年一换);定植桩、网投入9900元;购种苗运杂费用2415元;租用土地投入18000元;人工投入1809个×20元=36180元。共计投入107626.5元
3经济效益
3.1非洲菊非洲菊1年12个月都产花,产花量52182扎/hm2,每扎20枝,销售价3.32元/扎,销售收入173244.24元,年均纯利润为55029.24元/hm2。
3.2康乃馨根据不同品种,种苗平均每14~16个月一换,产2茬花。年均产量68805扎/hm2,每扎20枝,销售价2.49元/扎,年销售收入171324.45元,年均纯利润为63697.95元/hm2。
4社会效益
种植非洲菊、康乃馨花卉。一是可以缓解部分农村地少而剩余劳动力过剩的就业实际问题,同时美化人们生活,增添节日喜庆。二是可以加大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步伐。三是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和农村社会稳定。
【关键词】企业人力资源;培训效益;评估分析;反应评估;技能评估
现代市场竞争中,人才是企业的核心资源。高水平的人力资本是企业获得市场竞争的优势法宝。企业的人力资源培训实施过程中,关注培训的投入产出比是否符合预期,培训的个人目标和组织目标是否达到。培训的效益令人满意与否,都涉及人力资源培训的效益评估。
加强培训效益评估是有效促进人力资本培训的途径之一。
一、企业人力资源培训效益评估的内涵和作用
(一)培训效益评估内涵
培训效益评估是企业培训工作的最后一个环节。是依据组织本身目标,采用合理恰当的
理论、程序与方法,在人力资源培训过程中,收集相关数据资料,整理分析,确定人力资源培训效果的过程。也就是收集人力资源培训的效益成果,对培训有效性进行衡量的过程。它通过评估体系和若干评估指标的构建,对培训预期目标的实现、培训计划的成效等给予检查评价。并将评估效益反馈到相关部门,是今后培训计划实施的依据之一。培训效益评估不仅是对整个培训活动成效的总结,也是为后面的人力资源培训活动开展提供了信息反馈依据。
(二)培训效益评估作用
培训具有经济增长性。实施人力培训是对员工的理性投资,可以有效促进企业经济增
长。对培训投资效益进行合理分析,有效辅助工作人员提高工作效率,促进企业经济进步。
在1987年时,Clegg对人力资源的培训效益评估作用给予了具体分析,他认为培训效益评估的作用具体表现在下列方面:其一,对培训价值进行确定。其二,可审核培训设计目标实现与否。其三,可了解人力资源培训中的哪些环节应该改进。其四,可找到更科学合理的培训方法,为将来的培训工作提供指导方针。其五,可确定有关培训需要继续存在与否。
二、企业人力资源培训效益评估的内容和原则
(一)培训效益评估内容
1.培训效益评估标准的内容。培训效益评估标准内容,主要表现为下列方面:一是受培训人员的培训反映,每位受培训人员均会影响培训效益好坏给予个人评价,将全部受培训人员的整体反映进行综合,可对培训效益有个基本认识。二是对培训学习过程给予评价,其评价内容为培训实施的具体方法及手段。三是培训有无带来员工行为的改变,培训目的是提高人员的工作能力,而工作能力则是由行为所表现出的,所以,评估培训效益是要看受培训人在行为上是否发生改变,这可从行为变化上看出来,有益于工作绩效提高。四是员工工作行为的改变,培训效益评价是以组织工作绩效作为标准的,即工作行为改变会带来工作绩效提高,若培训可带来积极效果,就表明组织对人员的培训效益指标实现了。
2.培训效益评估时机的内容。在评估时机方面,其培训效益主要涉及内容如下:一是培训结束时的效益评价,这也称为即时评估。在培训期间,对接受培训人员的各类表现给予考核评价,与培训之前的技能水准进行对比,确定培训的成效性,其评估内容主要涉及人员学识增进与否,人员技能方面有无获得,受训人员的工作状况有没有提高等。二是培训结束后的效益评估,人力资源的培训尽管注重受训期间的表现情况,但其根本目的是为了培训结束之后的工作表现,这是一种延时性的评估,与即时评估相比,这时候评估更为重要,其评价内容主要涉及受训人的工作态度改变与否,维持时间、增进程度与工作效率等。
3.培训效益评估时机的内容。在人力资源培训当中,其培训效益评估方法主要有下列四种:其一,学识技能测验进行培训效益评估。这种方法是在培训前与培训后实施测验,并对两次测验的成绩给予对比,培训后的测验成绩比培训前高,就表明受训人员的学识技能增强了,人力资源培训是有成效的。其二,利用工作态度调查对培训效益进行评估。在培训期间与培训结束之后,对受训人员进行相同调查表的调查,了解员工的工作态度,并对调查前后的结果进行对比,若员工的工作态度改进较大,表明人力资源培训是有成效的,当受训人员在培训结束之后,其成绩普遍较好,则表明在培训期间,受训人员获得成效较大,也表明受训人员对培训是满意的,这可作为培训效益评估的重要参考依据。其三,培训结束一段时间之后,对受训人员的工作效益进行评估,以了解培训效果。通过半年或者几个月之后,运用书面调查方式或者实地访问方式,对员工的工作量有无提高、工作处理成熟度与工作素质有没有提高等,对培训效益进行评价。其四,对受训人员的上下级进行调查与访问,上级认为员工受训之后,其工作进步与否、工作效率提高与否等,下级人员认为受训人员接受培训之后,其管理才能与领导素质有无提高,困难问题是否能妥善解决,根据反馈资料,评估受训人员的培训成效。例如人员受训之后,在工作质量、数量、时效及工作态度上,全达到了工作标准要求,这表明受训人员已经成为合格工作者,并且认为培训是有成效的。
(二)培训效益评估原则
首先,科学性原则。该原则应该贯彻在效益评估全过程中,以实事求是的态度,按照科学规律办事,其科学原则主要体现于下列方面:其一,评估内容确定与指标构建时,应该准确客观,不要主观臆断。其二,对于定性描述指标的选择,其计算数据要尽量具有可比性即代表性。其三,评估技术、方法与工具选择时,也应遵循一定的科学性,这样方能确保培训效益评估为可靠真实的,充分发挥评估工作的应有作用。其次,实用性原则。有关人力资源的培训效益评估是项时间限制强的活动,其效益评估主要是由领导与从事培训的管理者来实现的,其工作自身任务比较重,还需要对经济与教育技术等进行分析预测。在构建评估指标与方法时,会注意到计算的简单,应用的方便性,效益评估结果得出较快。而在定量指标方面,尽量做到精而少,并避免有关指标的重复性。而在定性指标的分析时,要便于评估者理解及操作,培训效益评估指标实用且简便易行,才能被人们所广泛接受。再者,综合性原则。在培训效益评估中,其涉及因素较多,表现形式为多维的,并且内容也比较复杂。效益评估不仅具有经济效益,还要有社会效益,不只有直接及近期效益,还要有间接及长远效益。
三、培训效益评估中存在的问题
(一)效益评估不够系统全面
企业的人力资源培训中,对效益评估往往存在不全面的特点。企业在人力资源的培训中,往往重视其过程,对于其结果不够关注。例如企业往往没有考虑到采取有效的措施来提高培训的效果,企业在培训结束之后通过一些简单的方法来收集反馈的信息,对于培训的真实效果难以进行评估。同时企业的调查问卷也存在单一性,不能反映出评估效益的特点。在培训效益的评估中,部分企业对人力资源培训工作不够重视,忽略了效益评估的价值和意义。同时部分企业没有按照相应的标准来进行,造成了评估结果的不准确。这种不严格的评估方式难以反映出培训的实际效果,造成了企业资金和人力资源的流失。评估方式不可靠。在培训效益的评估中需要选择科学的评估方法,如果只选择了某一特定的培训群体作为评估的对象,那么就容易造成评估结果的失真和不可靠性。在收集培训评估信息时,应当尽量保证评估数据的客观性和真实性。评估人员要认识到培训效益评估对企业的价值和意义,为了全面的评估培训的效益,应当选择科学的评估方式。通过尽可能的搜集培训效益的现象,特别是要重视培训对象、企业管理人员的反馈意见,这对于培训效益的评估具有重要的意义。为了提高评估数据的科学性,企业还可以选择专业的控制部门对培训的过程中进行追踪,加强对培训对象前后的技能、知识等对比研究,最终得出客观的培训效益结果。
(二)评估方式不可靠
在培训效益的评估中需要选择科学的评估方法,如果只选择了某一特定的培训群体作为评估的对象,那么就容易造成评估结果的失真和不可靠性。在收集培训评估信息时,应当尽量保证评估数据的客观性和真实性。评估人员要认识到培训效益评估对企业的价值和意义,为了全面的评估培训的效益,应当选择科学的评估方式。通过尽可能的搜集培训效益的现象,特别是要重视培训对象、企业管理人员的反馈意见,这对于培训效益的评估具有重要的意义。为了提高评估数据的科学性,企业还可以选择专业的控制部门对培训的过程中进行追踪,加强对培训对象前后的技能、知识等对比研究,最终得出客观的培训效益结果。
四、加强企业人力资源培训效益评估的措施和方法
(一)加强评估效益的反应评估
在企业人力资源评估中,反应评估应当作为初步的评估形式,通过直观的形式来对培训的效益进行评估。在培训活动刚刚结束时,通过对培训主体的主观感觉和满意度以及意见等进行调查。通过培训主体是否满意培训项目以及有无改进的意见,特别是对培训对象对培训的有用性是否有意见等反馈方式来评估培训的效果。在调查的过程中可以应用调查问卷的形式进行,问题应当容易理解,对于调查过程中的主要问题应当作为下一次培训的改进依据。
(二)对于培训过程中的技能进行评估
培训效益评估的关键是看培训主体是否达到了相应的培训目标,是否掌握了企业要求的相关的技能等。企业的人力资源培训的出发点在于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通过培训为企业带来科技、经济以及管理等方面的效益,它是通过企业技术和知识的更新和提高来实现的,最终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在科技方面表现为员工科学水平的提高,以及对先进技术的应用以及开拓等。通过对培训对象的知识、学习态度进行评估,对培训主体的技能提高状况进行对比。
通常可以利用测试的方式等方式进行,企业可以通过对笔试以及绩效的结果进行评估,以此来评估培训的效益。其中笔试作为对企业员工培训结果了解的直接形式,具有简单、便利等特点,对于技术工作的评估可以按照这种方式进行。对于具体的操作性工作,可以利用绩效考核的方式来考察员工技能的掌握和熟悉程度。通过采用这种评估方式,不仅有利于提高培训主体的学习的主动性,同时也有利于培训讲师更加负责的投入到讲课中。通过对管理人员的培训,可以有效的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对于企业的长久发展具有重要的帮助。在评估的过程中可以根据客户的满意度、企业形象的提升,以及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来评估。
五、结语
企业开展人力资源培训时,应当重视对培训结果和效益的评价工作。通过对培训过程中的意见反馈等来进一步的完善企业的培训工作,同时也加强了对企业培训工作的监督,提高了企业培训工作的效率。同时随着市场的不断发展,企业应当选择各种培训效益评估方法,提高培训效益评估的可靠性,为企业的人力资源建设工作提供科学性的依据,最终为企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人力资源保障。
。 参考文献
[1]高海莲.浅析人力资源培训与开发[J].内蒙古煤炭经济,2013,(3).
1.评估发展目标和发展规划方案。
这是学校对办学效益规划目标和实施措施的诊断性评价。
办学效益目标是学校办学效益发展规划的核心内容,也是办学效益评估的重要指标。学校办学效益日标不仅涉及教育投入的合理性、科学性,还涉及教育的产出。要评估办学效益发展目标,必须对学校现状做出诊断,对学校的发展趋势做出预测,这是因为办学效益规划目标是在对学校现状诊断和对学校发展做出预测的基础上进行的。收集学校现状和发展趋势的较全面的信息并进行恰当的处理,找准学校存在的问题,明确学校发展的优势,这是本阶段评估的主要工作之一。
规划的实施措施是实现规划目标的保障,对其进行评价主要看这些措施能否保障目标的实现,主要关注以下几点。
一是资源的配置是否充分考虑了动态性的特点。学校资源的配置,包括资金的投入方向、比例,物力的配置比例和合理利用,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等都会因内外环境的改变而处于动态变化之中,因而规划方案应充分考虑其变通性,尽可能反映学校办学效益与人、财、物的动态适应状态,以实现办学效益的持续提高。
二是编制的决策程序程度是否科学。办学效益发展规划包括了若干学校的重大决策,这些决策的科学合理性需要有科学的决策程序做保证,即决策出台程序的科学性就保证了决策的合理性,对决策程序的评估主要看是否走群众路线,是否依靠专家进行了充分论证。
三是实施措施是否可行。措施是落实规划目标的手段和方法,如果是不可行的,那一定是无效的。办学效益涉及许多校长不能支配或不能完全支配的因素,有些仅仅是可能性的因素,比如资金的投入、设备、仪器配备等有些内容虽列入计划却很难到位,或者说需要做多方面努力才能到位,这就很难保证其可行性。
办学效益发展规划方案经评估之后要写出评估报告,对评估情况进行分析总结。
2.修订发展规划。
修订办学效益发展规划在对已有的发展规划评估的基础上进行。这一工作也必须按科学的程序进行。比如首先组织学习和宣传第一阶段的成果----评估发展规划方案的总结报告,然后广泛征求教职工的意见,还要聘请专家组论证,形成初步意见后再回到群众中去等等。修订方案的过程实质是学校依据评估方案进行自我完善的过程,这一过程应当看作学校作为评价主体进行自我评价的延续。
3.评估方案的实施过程
这是办学效益评估的第三阶段,这一阶段是一个连续性的形成性评价的过程,评价的主体是学校,评价伴随着方案的运行同步进行,主要方法是通过问卷、访谈,个别专访等及时收集有关信息,然后对信息进行有针对性的处理井对方案进行及时矫正。其主要内容有以下几点。
(1)评价规划中的各项决策是否符合学校实际,是否对提高办学效益发挥应有的作用,对欠妥当或不正确的决策应及时进行修订或完善。
(2)评价对支撑办学效益具有重大意义的积极因素及障碍因素。比如公用经费具体使用方向和比例,学生使用功能教室如微机室、实验室、阅览室、语音室的情况及图书、仪器、文体器材的利用率等都需要在规划的实施过程中进行评价。
(3)评价规划方案在每个阶段的执行情况。规划的实施是分阶段进行的,这就需要在每个阶段上进行一次反思性评价,它的意义就在于及时调整方案以利于下一阶段正常运行。
对规划方案实施过程的评价是办学效益评估的关键环节,必须认真对待,加强领导和管理。为确保该环节的质量,学校的上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建立统一的学校定期汇报制度和不定期的抽查制度,并把抽查结果作为办学效益评估的一项重要内容。
4.评估办学效益成果。
该阶段是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办学效益规划方案实施结果的评价,评价的重点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1)校长可支配资金的投入方向、比例和直接效果。
(2)学校物力资源的配置比例及其利用率。
(3)在一定时间内培养的合格学生数量。
(4)教育的增值情况包括由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学校发展表现出来的增殖。
旅游景区气象服务的效益评估工作相对较为复杂,具体实施也较为困难,因此目前国内外暂时还未有较为科学合理的的评估方法。现阶段多是采用当德尔斐法对旅游地区的气象服务进行效益评估,这种评估方法可以在即使缺乏详细的统计数据以及原始资料情况下,通过咨询专家或者是进行市场调查等方法进行数据的获取,并且能够对专家所作的评估进行统一整合,从而得出关于气象服务的效益评估报告。
二、井冈山旅游业的气象服务效益评估
(一)气象服务效益评估的主要因素
参与评估的专家通过对影响到井冈山旅游的诸多气象要素进行敏感度的排序,对这些气象要素进行排序并赋予其相应的权值,各要素综合即为气相总权值。就实际情况而言,对井冈山地区的旅游业影响较大的气象因素以季节性进行划分主要有春天山地地区常见的大雾天气;夏天的暴雨及其所导致的山体滑坡,雷电天气;冬天则主要是降雪、冰冻以及道路结冰的影响比较大。其次则是由于山地地区气流不稳定所引起大风以及其他气象因素。因此在进行气象服务效益评估时,各气象要素对景区的影响应当在考虑季节性的前提下,有相应的侧重点以满足游客对于景区气象服务的需要。同时对于旅游气象服务的效益评估而言,不仅需要考虑气象因素对游客的影响,也应当考虑旅游气象服务部门在进行气象预报时是否能够及时将气象信息传达给游客,即旅游气象信息的即时性和准确性。
(二)气象服务因素对于旅游产业所造成的影响
对于跨越了旅游产业多个环节的专家而言,综合其调查结果,可以将气象因素对旅游产业的影响以季节性进行划分。在春季由于山地地区茂盛的植被能够有效地进行水分的保存,山区空气较为潮湿,再加上山区温差变化较大,因而极容易形成雾。大雾天气下,能见度较低,游客无法观赏到井冈山地区的旅游景色,使得游客的旅游出行意向偏低。而夏季则主要是由于雷电天气、暴雨天气以及由暴雨所引发的山体滑坡等气象要素对旅游产业的影响较大,人们为了安全起见,通常情况下并不会选择外出旅游,导致游客量减少以及旅游产业效益降低。在冬季时,由于井冈山景区的海拔较高气温相对较低,加之受降雪天气的影响而容易出现冰冻现象,导致游客的外出通行受阻,因而打消了人们的旅游积极性,这对于旅游产业的发展也是不利的。气象服务部门在进行相应的气象预报时,应当对气象情况进行详细的说明,依据实际情况判断该天气现象对旅游出行的影响以及影响程度的大小等,并将这些信息及时向游客告知,以提高游客对于景区气象的了解方便其制订旅游出行计划。例如当春季出现大雾天气时,其能见度一般小于500米便会对旅游产业产生影响,而当其能见度小于20米时,对于旅游中介以及出行安全产生较为严重的影响。夏季的暴雨只有在达到中雨才会对旅游中介、环境管理以及安全管理产生不利影响,并且只有在达到大雨时才会对旅游的活动造成严重的影响。而雷电和山体滑坡一旦出现则会严重阻碍人们的旅游出行,同时对于景区的安全也有着较大的威胁。在风力因素方面,当风力大于6级时,对于旅游产业则会产生非常不利的影响,但4~5级的风力则不会如此。在冬季受到降雪影响时,如果其范围在2-5厘米则只会对景区的运营管理以及活动产生轻微的影响,而如果积雪的深度在5-10厘米时则会严重影响旅行中介的效益,而如果积雪的深度达到了当达到了10-20厘米时则会严重威胁到旅游安全的管理。就季节性的气温而言,通常夏季的气温在36℃左右时,则会对中介以及旅游活动的组织产生不利影响,当气温在38℃以上时,则会严重影响游客的身体健康,从而影响旅游的安全管理;冬季则是当气温在低于零下10℃以上时则会产生负面影响。
三、井冈山旅游气象服务调查
根据专家评估的结果来看,对于旅游产业而言所需要的服务进行调查后了解到在服务需求方面主要有两点:
(一)针对气象灾害的科普,其形式多以培训为主要形式,通过气象专家的参与旅和指导,对井冈山的导游以及相关的管理人员做好相应的气象灾害知识培训工作,以适应气象服务的需要防御知识培训。
(二)将旅游气象的相关专题做好精细化实时化的服务,主要包括景区天气实况与预测以及景区灾害天气的预警。景区的气象服务部门均是以纯文字形式向游客传达气象信息,而实际上多数游客希望能够通过图片或者是相关的动画等更具有趣味性和观赏性的方式了解景区当地气象情况;并且在信息获取的途径方面,游客希望能够通过手机短信的方式进行气象信息的获取,其次则是希望能够通过网站查询,而对于传真等其他途径则选择相对较少。
四、总结
关键词 农业抗旱;人工增雨;效益评估;青海海晏
中图分类号 P48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04-0242-01
1 海晏县空中云水资源及人工增雨潜力
1.1 海晏县气候特点
海晏县气象灾害种类繁多,由此造成的经济损失较为严重。干旱、冰雹、霜冻、风沙等气象灾害占全县自然灾害的85%以上。海晏县水资源匮乏,年平均降水量在400 mm左右,而年蒸发量却达到了1 581.75 mm。多年来,频繁出现的干旱等气象灾害严重制约着海晏县经济的发展。因此,开展人工增雨是气象为农业抗旱服务的一个重要手段,也是补充自然降水不足,确保农业生产等的有效措施[1]。
1.2 云水资源利用潜力评估
云的种类、发展阶段以及所处的位置都会影响云中含水量,不同的降水性云体在转化成自然降水的过程中其自身的含水量是凝结水量的20%~80%。通过人工方法可以增加云中降水量所占比例,从而增大降水量。
人工增雨的方法是向云雾中播撒固体二氧化碳、碘化银等催化剂,保证云层中产生更多的人工冰晶并不断凝结长大,最终变成雨水降落到地面上。自然云系具有复杂性和多变性的特征,因此对冷云的催化潜力进行准确识别,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的水平。天气过程对云的降水潜力以及空中的云水含量有较大的影响,为提升我国人工增雨的能力需对云水含量进行了解。另外,判断人工增雨潜力的重要指标还包括云中含水量的分布方式。我国年平均降水量只有年平均云水资源的1/4,降水效率较低。相关部门的统计表明,每年超过72%的云水资源流出我国上空[2]。海晏县在夏季空中整层水汽含量最多,秋季和春季空中整层水汽含量次之,冬季最少。海晏县大云滴含水量在云水总液态水中占的比例较大,因此有较大的人工增雨潜力。
2 海晏县农业抗旱人工增雨作业效益评估
2.1 干旱背景
从3月下旬开始,海晏县土壤开始解冻,农牧业开始出现土壤干旱,一直持续到4月上旬,海晏县农区出现了重度―特重度农业气象干旱,牧区出现了中重度―重度农业气象干旱,草原、森林出现火险的等级逐渐加大。4月上旬是海晏县农耕时节,针对海晏县地区冬季和春季持续干旱的情况,由海晏县气象局与海北牧区气象试验站联合组织专业人员对海晏县旱田农业区、草原及设施农业区开展了干旱调查监测研究。结果表明:以金滩乡为中心的农区旱田土壤墒情很差,达到了重旱标准,直接对青稞、马铃薯以及油菜的种植产生影响,水田的土壤墒情较好,不会对作物的种植产生影响;天然草原土壤墒情较差,达到了中旱标准,影响牧草的返青,特别是对豆科牧草的返青造成的影响较大;设施农业示范区在灌溉之后其墒情得到了转变,但是因灌溉水、种植土壤的盐碱性对大棚蔬菜、草莓等经济作物的生长和收获产生较大的影响[3]。
2.2 地面作业情况
2.2.1 作业点布置。海晏县将2013年人影工作从6月15日开始的规定提前至4月1日(提前2个月),分别在甘子河乡政府、甘子河乡托勒村、青海湖乡政府(旧址)、青海湖乡海峰村、哈勒景乡政府、哈勒景乡哈勒景村、金滩乡道阳村、海晏县(三角城镇)附近共设8个作业点。
2.2.2 春、夏季增雨作业。4月下旬,青海省东部、南部地区将出现了一次明显的降水天气过程。海晏县气象局实施了人工增雨作业。于当日17:46左右在哈勒景乡、金滩乡和三角城镇海峰村实施了地面人工增雨工作,出现了小到中雨,海晏2.6 mm,区域自动站记录:托勒5.5 mm,金滩12.4 mm,甘子河1.1 mm,有力地缓解了土壤旱情。5月7日再次抓住有利时机,在哈勒景乡人影作业点实施人工增雨作业,海晏17.9 mm,托勒6.6 mm,金滩30.8 mm,甘子河10.2 mm。据对比分析,人影作业至少使作业区增加降雨量2.0 mm以上,彻底解除了土壤旱情。
2.3 效益评估
根据海北州气象台雨(雪)情公报,4月28日8:00至29日8:00作业区及影响区内部分地区出现了小到中雨,海晏2.6 mm,托勒5.5 mm,金滩12.4 mm,甘子河1.1 mm。5月7日雨(雪)情公报,海晏17.9 mm,托勒6.6 mm,金滩30.8 mm,甘子河10.2 mm。增雨作业效果明显,海晏地区0~18 cm土层全部渗透,前期旱情全部解除,对改善土壤墒情、牧草返青及农牧事活动极为有利。对缓解海晏农牧区旱情及农作物出苗、生长和牧草返青非常有利,降低了草原森林气象火险等级[4],产生了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3 参考文献
[1] 张维祥,娄伟平.农业抗旱型人工增雨效益评估[J].中国农学通报,2007,23(4):453-455.
[2] 王广河,姚展予.人工增雨综合技术研究[J].应用气象学报,2003,18(增刊1):2-11.
关键词:配网自动化系统;结构;规划方法;效益评价
中图分类号:TM727 文献标识码:A
随着自动化技术的发展,以及现代科技的进步,配网系统逐渐朝着自动化方向发展,配网自动化系统的规划无论对于整个配网系统,还是各项电气设备、线路等的运行都能产生极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能够维持配网的高效经济运行,最关键是要掌握规划技术与方法,从而创造最大的规划效益。
一、配网自动化系统的结构
自动化系统主要包括以下部分:主站系统、子站系统、终端,每一部分有自身独特作用和功能。
1.主站系统
负责系统故障的判断、分析与诊治,回归子系统功能。
2.子系统
全面管理自身所对应相位置的柱上开关、监控装置等,达到对自身所处系统与馈线的监测与控制,同时,也能积极传输信息、数据,使之抵达主系统,从而控制主干道信息传输,有利于电能的自动化传输。
3.系统终端
监测其所负责范围内的变压器、开关、环网柜等,同时,能够达到遥测、故障识别等功能,也可以独立控制相,达到同主站间的合作性运转,同时,高效检测出系统故障,达到对配网运行的高效管理。
二、配网自动化系统规划的原则
配网自动化系统的规划要遵循特定的原则和科学的方法,其中供电半径、范围等要科学适宜,供电半径不易过大,应该确保规划期内,配网线路负荷极限值下依然能高水平供电,而且要强化线路间的联系,达到转供电目标,保证线路高效使用,要围绕高质量、高稳定供电原则来设计线路的分段数,科学安排段点。其中干线分段:根据负荷相等理念来对干线分段,集中分析重负荷的分配,在负荷极值状态下,配网依然高效运行,负荷可以高效转移。科学控制分段数量,对于小于3km线路应该分成3段,超过3km的线路,段数要控制在5段内,而且单个段可以负责7~9个用户。
为了能够实现转供电,线路之间要建立连接关系,例如:各个变电站10kV线路之间的连接等,形成一个具有较强转供电能力的合环电网系统。或者搭建出一个网络式供电系统,建立分支线路间的链接,按照负荷大小、增速等来设置联络点,确保导线能被充分使用,各个联络点的开关应该以闭环的形式链接,并开环运行,以此来确保供电的安全持续。对于放射性线路也应该实施分段处理,以此来减少故障威胁,确保安全、稳定、持续供电。
选择多层次分布的系统结构来构建管理系统,实际规划中要积极借助现代化的信息技术、网络系统、多层程序结构等来执行相关操作,并深入利用GIS、数据库和动态监测系统等来为系统的自动化规划提供数据、信息作为依据,同时,也能实现同供电方与客户方之间的服务、沟通、协作。
此配网系统将GIS系统、SCADA系统等当作平台,来实现数据、信息等的综合分析与处理。各类客户也根据自身需求来对应选配子系统模块,不同模块间能够相互接受彼此的格式,逐渐打造出一个综合自动化系统。
三、配网自动化系统的规划方法
1.自动化系统结构的规划
(1)中心站的规划
科学选配硬件平台:以TruUnix为基础的操作系统和Windows系统,两大系统作为工作站支持自动化系统运行,同时,商务数据库当作数据支持系统,选配特定软件系统支持GIS的运行。整个中心站系统软件具有开放、对外、统一化的思路。系统集成则包括:负荷管控、自动化系统、FM系统等,打造一个人机交流界面,用来展示多种信息、呈现多种图形信号,发挥多项功能,例如:打印信息、数据交接等。
(2)子站的规划
子站属于中间层,来自于RTU、馈线终端设备、配变终端等的信息数据传输至配网主站,并对信息进行处理。子站通常安装于变电站开闭所中,应该尽量丰富通信模式,实现对上、对下同多条馈线终端、主站等之间的信息传输。
(3)终端设备
位于系统的最底部,主要负责各类电气设备的信号采集、分析、加工、处理与监测、控制。
2. SCADA系统与GIS系统的配合
主站应该实行SCADA系统与GIS系统的同步配合,双方一体化运行,从而实现自动化,这就要求两大系统有着一致的底层平台,二者相连的接口能够为GIS系统供应及时、到位的信号、数据,以此达到两大系统的密切联系、无痕对接,提高配网自动化水平。
同时,也要确保自动化构建出配网拓扑数据系统,要形成一个DMS网络拓扑,从中总结出急需的拓扑数据。
3.控制中心系统
控制中心系统的设计与规划应该重点从几个关键环节入手,例如:网络节点的设计,第一步形成网络节点,明确其性质,利用网络媒介把修改的配置传输至运行节点,这样网络系统就能依据全新的配置来工作。中心系统需要充分支撑冗余双网机制,用来处理冗余问题,同时,要动态监测网络系统中不同节点、分段等的运行情况、工作状态,再围绕系统来组态,以此来调控信号的传送,当系统出现问题时发出警示信号。
任务进程的设计与配设,具体是指进程的增删、修正与完善等,同时也包括初始化进程的开启、运行,以及数据库初始化等。开启应用程序,动态监督程序的工作状态,当发生问题时发出警示信号,在此基础上再次启动。
4.终端设备的规划
主要采用:馈线终端(FTU)和信息采集终端(TTU)。其中FTU能够发挥:三遥作用、获取故障信息、自动重合器、故障自动化隔离、分析谐波等,能够为线路运维检修、故障判断、供电质量分析等带来准确、安全的数据,而且尽量让FTU类型多元化,同时配合一次开关、子站等凭借信息的通信、传输实现故障信号的判断、分析、隔离、诊断等,同样维护非故障段的常规化运行。
采集终端(TTU)重点负责城区配变的监督与控制,实际性质、功能为:达到对配变Q1的同线路监测、控制,监督配变的工作状态,对应提供配变负荷的相关数据,作为负荷管理的参照。同时,能够采集一些流量信息,例如:油温、油压等,作为设备、线路以及故障监督等的参照。
四、配网自动化系统规划的效益评价
配网自动化规划能够为整个配网系统带来直接与间接的效益,从整体上来看配网线损得到控制、运维成本下降、提高电能输出效率。实际的评价采用生产函数法、逐步计算法等。
1.直接效益的评估
配网自动化所带来的最直接效益就是:控制配网停电时长、提高售电效率、控制了线损、维护了配网的安全稳定运行,降低了运维成本的投入,总体上实现了高效、便捷、经济的目标。
2.间接效益评价
配网自动化改造后,一些经常出现故障的区域,在自动化断路器等设备的支持下能够自动隔离故障,并实现负荷转移,无功补偿设备也有效控制线损,提高线路运行效率,同时,逐步实现了自动化抄表,控制了抄核收各个环节的成本,同时,科学的负荷调节、控制,能够维护电源安全供电。
配网自动化系统的规划无论对于整个配网系统,还是各项电气设备、线路等的运行都能产生极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能够维持配网的高效经济运行。
结语
配网自动化系统的规划是自动化技术发展的结果,也是配网系统未来的发展方向。现阶段,配网自动化系统逐渐得到了发展、普及与应用,必须创建一个科学完善的配网自动化系统,来支持供电企业的高效经营,支持电力的营销,从而提高配网供电服务质量。
参考文献
【关键词】ITILV3IT效益评估体系IT服务管理
一、引言
现阶段券商绝大部分IT建设,系统上线就结束,建设者当起了甩手掌柜,后事不管。建设完成的系统是否能实现项目立项目标,是否产生效益,是否达到低风险、高收益等等问题很少去关注,更没有开展对上线项目进行建设效益评估,缺少了对建设经验、教训的总结和归纳,IT管理水平得不到有效提升。本文根据ITIL V3关于服务管理的理论,建立券商IT建设效益评估体系,并在具体的项目中进行实践。
二、ITILv3理念中的核心IT服务管理理论
(一)ITILV3关于服务管理的核心理念
2007年5月30日,全球了ITIL(IT Infrastructure Library)最新版本---ITIL V3,旨在提高IT资源的利用率和服务质量。新的ITIL知识体系包含了由“服务策略”、“服务设计”、“服务转移”、“服务运营”和“持续服务改进”等5方面核心知识体系。
服务策略:掌握业务所需并将其转化为IT策略;认知业务的催化剂并对其做出响应;基于行业,规范环境,公司规模等选择最佳实践。
服务设计:关于IT服务和体系架构的模型设计,包括外包、内包、共包等。
服务转换:关于如何创建过渡策略将服务从服务设计到投入到当前或生产运行环境中。主题包括变更和管理、服务模型和产品设计检查表(类似于软件研发的生命周期,但在此处是为IT服务设计的)。
服务运营:如何管理现运行环境或产品环境中的服务;日常管理事宜;如果处理故障;如何制定和监控质量衡量指标;如何管理流程。
持续服务改进:服务引入后如何不断改进。
(二)ITILV3服务管理给券商带来的好处
包括:IT服务的提供变得更加以客户为中心,同时在服务质量上的协商一致改进了双方的关系;可以对服务质量,可用性,可靠性和服务成本进行更好的管理;改进业务部门与IT部门的沟通,因为大家采用都是同一个框架;IT部门形成了一个更为明晰的架构,从而变得更为有效率和更为关注公司目标;IT部门更加对其负责的基础架构和服务实施控制,同时变更也的更易于管理。
三、ITILV3服务管理理论核心与证券IT建设评估体系内涵
在利用ITIL理论指导IT治理的过程中,证券行业内各机构的IT部门都制定一系列的管理流程,帮助IT管理者去堵住IT管理中的各种漏洞。可现实中还有许多IT服务组织在进行IT规模的扩张时,无法保证服务质量的稳定,并且会出现团队内部各小组之间的相互指责,而每个成员都说自己遵行了既定的流程。这让我们反思:如需要实现大规模、低成本、高质量地保证IT服务水平,必须要建立一整套以服务生命周期为导向的服务体系,从而帮助IT服务组织更好地“以客户为中心、以服务为导向”为客户提供高质量、低成本的IT服务体系。而IT 效益评估体系是服务体系的一种最佳实践。
实现IT服务管理的根本目标也就是建立评估体系的目标:以客户为中心提供IT服务;提供高质量、低成本的服务;
实施建设效益评估体系促进IT管理转向真正的IT服务管理。
ITIL V3为依据,结合券商IT体系确定IT建设效益评估体系内涵,如表一
表一
四、IT项目效益评估体系
(一)评估体系――项目建设效益评估和项目运营效益评估
IT系统评估体系主要从项目建设和运营角度对IT系统的建设方向性、功能、效益、质量、稳定性、安全性等方面进行全面的评估。项目效益评估体系分为项目建设效益评估和项目运营效益评估两部分,主要是由于开展评估的时间点不同而评估侧重点不同。前者在系统上线正常运行一个月后进行,后者是系统正常运行半年或一年后进行。
项目建设效益评估 主要针对项目在立项、建设目标、业务功能实现情况、系统运行稳定情况等等阶段的评估评估,并分析该项目的最终交付物及取得的效果。主要针对系统建设是否能实现立项目标、并在安全性、建设质量、系统效果等方面;
项目运营效益评估 这部分的评估主要是针对项目业务发展、系统运行后的安全、稳定性进行评估,重点分析建设该系统(项目)的效益,包括经济效益、公司品牌等等方面。
分别从事前、事中、事后进行指标分析与评估。
我们建立的评估体系总体框架和各阶段具体内容如下图一所示。
图一
(二)总体流程
IT系统项目建设效益评估体系,实现了项目建设的闭环管理。
(三)实施细则
在评估体系总体框架确定的情况下,需要进一步确定每个阶段评估内容涉及的具体评估指标,建立标准化评估规格和流程,通过定性或定量的方式将具体的评估意见指标化并量化,这样的评估体系才能具有说服力,才能站在客观的角度对各类系统进行统一的评判。
五、效果分析
利用IT项目效益评估体系去实践IT项目的建设情况,结合具体实际情况,对2010年完成的及在建的8个项目进行评估过程,有业务系统、客户服务系统、安全系统等等类型,具有较大的代表性。其中五个做了详细效益评估,每个项目评估时间20天左右。
(一)评估结论汇总
评估过程中,根据不同的系统建设目标和功能,效益评估的侧重点不同。有的系统不会产生经济效益,如VPN系统,其目的就是为了员工外出上网安全性而建设的;有的具有间接的经济效益,如WAP平台、短信群发平台;有的有直接的经济效益,如智能基金定投系统、阳光极速平台等。由于系统建设经济目标不相同(或没有),效益评估的侧重点就不相同。
这里摘录两个系统评估结论如下:
1.VPN评估的结论:对于正常使用了半年的VPN系统,从安全性考虑,SSL模式下的VPN系统建设的必要性是极其充分的;系统的建成达到立项多项目标(技术目标、应用目标等);系统安全性也得到保障系统运维方便、运行稳定;系统利用率极低,系统设计可满足10000人(license)并行使用,目前日均使用却只50人左右。建议在以后项目立项时应充分分析系统可能的利用率,相应控制系统规模及license量的购买,以节约建设成本。
2.智能基金定投系统评估结论:智能基金定投系统建设是必要的,对公司业务的发展意义重大;目前虽然可以开展基本业务,但系统在相关功能上,尤其合规需求功能上需要进一步完善;系统利用率低,业务没有开展起来,远没有达到建设目的;业务立项时需求考虑不周,以至于系统上线后,因补充需求的开发而暂停业务发展。业务部门应成立业务拓展团队,在制度和组织上保证智能定投业务的开展,经济效益上有实际的增长。
(二)效益评估而产生关于项目建设的几点体会和建议
1.项目立项初期可研不够严谨,导致项目在建设过程中和建设完成后无法实现建设目标。如智能基金定投系统,原计划在2010年6月正式上线运行,但由于需求考虑不周,没有认识到业务逻辑的合规问题,导致项目建成却不合规,重新补充与合规相关的需求,使得项目延误到2011年3月才上线,造成较大浪费。
2.系统上线后系统利用率较低,投资回报不合理。如VPN系统,其建设目的是加强外出人员访问企业办公网的安全,但是系统设计满足10000人(license)并行使用,可现在(上线一年半了)日均使用却只有50人左右。其实系统设计时就不应购买那么多(10000)license,1000即可,可视实际情况分步购买方式。又如智能基金定投系统投资118万,2011年3月21日―4月28日委托成功不到30笔,总交易金额不到3万元,产生的手续费可以忽略。
一般IT系统三年的折旧期,最多不超过五年。系统上线一年不到1%的利用率,五年后也不能达到20%,浪费是一定了。
3.系统建成,业务开展不尽人意,系统能力远没有得到发挥。立项报告和系统建设方案中都明确了建设的必要性。可系统平台建成后,一个月、两个月、甚至是一年了业务还没起色,有的系统利用率还达不到1%。
对业务的开展,有很多情况下业务部门没有一个完整的业务拓展方案及专门的业务推广团队,系统建成就被打入冷宫。
4.有些业务系统的建设在成本投入或建设时机上,有进一步斟酌的必要。业务系统的建设目的就是提供业务。可系统建成了,似乎发现该业务不重要。这就是在系统立项时没有充分考虑成本投入的效益和建设时机问题。
如阳光极速平台,针对VIP客户来说似乎是很重要的,可目前全业务上线一年多才有25人在用。有的客户经理不知道有这个系统,有的是不愿意去为客户安装(在客户端),认为功能上与一般的交易软件没有质的变化,必要性不大。又如智能基金定投平台,业务没发展起来,感觉是业务定位不准确,针对业务宣传、推广的人群不准和力度不够,该业务也没有在国内流行起来,建设时机好。
参考文献
[1](美)塞利格.《实施IT治理:方法论、模型、全球最佳实践》.
[2]中国证券业协会.《证券期货经营机构信息技术治理工作指引(试行)》.
[3]夏敬侃,文静.IT服务管理在一级业务支撑系统中的应用.《电信工程技术与标准化》2005年8期。
2014年2月3日,俄罗斯大学校长联盟举行会议,教科部部长利瓦诺夫与会。会议的主要议题是2014年高校效益评估活动及其指标,以及俄罗斯大学校长联盟全体成员大会的召开等。
利瓦诺夫在会上表示:“我想提醒各位的是,大学或大学分校是否合格要经过全面、详细、客观的专业评估。评估小组成员包括雇主、大学校长联盟的代表、社会人士、管理机构的代表等。高校合格与否将严格根据综合委员会的决议。”他强调:“高校效益评估已开展两届,仍存在不少问题。开展广泛和自由的讨论是解决问题和完善评估机制的最好办法。”
俄罗斯大学校长联盟建议在开展高校效益评估活动过程中考虑高校的类型和地域属性,如此可以测评高校的发展潜力,客观鉴别高校的管理水平和国家教育财政拨款的使用效益。
大学校长联盟强调,地方高校和部属高校的校长支持增加相应的指标,根据高校的类型和地域属性制定个性化的评估方式。考虑高校的地域属性有利于测评出高校的发展潜力,客观地鉴别高校的管理水平和国家教育财政拨款的使用效益。
大学校长联盟认为,评估活动所收集的数据包括学生高考平均分和基础设施建设等指标能够很好地证明高校的办学水平,但这不是所期望的最终结论,建议教科部收集“师生比例”的相关数据。首先,通过该指标可以鉴别师资队伍不足的高校,师生比例不达标则意味着高校不能保障相应的教育质量。其次,它能够动态地反映高校教师的科研情况,大学的任务还应包括师生共同的科研工作。
此外,校长联盟建议在2015年引入高校发展规划的执行情况等指标并考虑地区经济发展的特点、就业情况和教育资源的分布等。
900多所俄罗斯大学和近1500所大学分校参与了教科部组织的2013年高校效益评估活动。经高校效益评估综合委员会批准,2013年共计373所大学和大学分校不达标,45所大学和大学分校需要积极改善。自2014年起,高校效益评估活动将于每年春季举行,并于大学录取工作开始前公布相应结论。
(中国驻俄罗斯大使馆教育处赵春露供稿)
关键词:碳汇林;整地;抚育技术;管理;效益
中图分类号:S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6)21-0095-02
1 引言
连平县位于广东省东江上游,属南岭山脉的九连山脉,是广东典型的“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山区林业县。河源万绿湖的集雨量有超过40%来源于连平县,被国家列为全国重点生态功能区,也是林业生态县,生态区位十分重要。为此,本文论述了连平县近年来碳汇林项目的建设情况,并对其项目效益进行评估,旨在为碳汇林的大力推广示范提供参考。
2 连平县自然概况
连平县地处广东省北部,位于东经114°14′~114°56′,北纬24°06′~24°36′之间,地处粤东北九连山腹地,区域总面积2288 km2。该县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主要特征是:夏冬长、春秋短,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光照充足,热量丰富,雨量充沛,降水季节明显。境内地貌以低山为主,林地土壤以黄壤和红壤为主,土壤肥力较差,植被主要以次生灌木林为主,主要有桃金娘、岗松、鹧鸪草、芒其、大芒等。
3 碳汇林项目建设
3.1 造林设计
按照《碳汇造林技术规定(试行)》和《广东省森林碳汇重点生态工程建设规划》的要求,碳汇林造林设计必须遵循以下几个原则,以保证碳汇林项目建设的有效性与营林成功率。
(1)坚持适地适树的原则。树种选择是造林成败的关键,根据立地条件以及造林对象预期的主要功能,选择最适宜的树种进行造林作业设计。
(2)坚持突出重点,相对集中的原则。因害设防,营造地点优先安排在交通方便的商品林林地, 并尽可能做到自然地理位置上相对集中连片,以便于建设与管理[1]。
(3)坚持先易后难,先急后缓原则。为了按时完成造林设计的效果,应选择集中连片、交通便利、立地条件好、土壤深厚肥沃、温润环境和方便管理的林地进行造林设计项目。
3.2 造林技术
3.2.1 林地选择
根据生态区位优先、先易后难、先近后远原则,优先安排交通方便、基础条件较好、容易操作的林地造林。
3.2.2 整地挖穴
(1)整地方式。为减少碳排放,保护生物多样性、增加土壤有机质,林地清理采用不炼山或全垦方式,以水平带或垂直带状的清理方法进行整地,清理带宽为1.5 m,并适当保留原有的乡土乔木树种,清理的杂草等可在带间堆沤让其自然腐烂 分解,以改善土壤性状。
(2)植树规格。整地是造林前至关重要的准备工作,应在造林前一年的秋末冬初进行。碳汇项目整地禁止采用全垦整地和炼山整地,多以人工穴状整地方式为主,边整地边挖穴,将表土和心土分开堆放,然后把肥沃表土与基肥搅拌均匀后回填半穴,再将心土覆满全穴。植树规格以长50 cm、宽50 cm、深30 cm为宜。
3.2.3 树种选择
树种选择需遵循“适地适树”原则,并针对碳汇林的功能要求,结合当地乡土树种,筛选适生性好、碳汇能力强的树种[2]。连平县位于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适宜当地造林的乡土树种种类丰富,如樟树、黄樟、阴香、华润楠、山杜英、火力楠、红锥、米椎、锥栗、荷木、枫树、黎蒴、麻楝、紫薇、南酸枣、红苞木、白兰、翻白叶树、石栗、降真香、香椿、红鳞蒲桃、降香黄檀、乳源木莲、榕树和仪花等[3],可根据造林的设计要求与目的选择茎干粗壮,表皮光滑,无损伤,无明显的病虫害枝,侧根发达的Ⅰ、Ⅱ级苗进行造林。
3.2.4 栽培技术
(1)基肥与回穴土。根据造林地土壤肥力实际的情况,造林基肥选用复合肥或发酵好的农家肥,每穴施复合肥200 g或农家肥300 g。基肥施放要求在挖穴验收合格后进行,先回半穴高表土,再把复合肥(农家肥)并与表土充分搅拌混匀,使复合肥均匀分散在穴土中,然后回填4/5穴土。造林季节选择在春节前后待下雨穴土湿透时进行,最好选择阴雨天进行栽植。
(2)栽植。裸根苗栽植前先用黄泥巴加适量磷肥打浆蘸根保湿,栽植时,必须保证苗木根系的舒展,防止窝根,且比原苗茎基部深栽2 cm以上。营养袋苗注意剥去营养袋,保持土球的完整,且扶正苗木,栽植后回土适力压实并覆盖5 cm厚松土成馒头状。栽植后45 d左右,需全面检查苗木的成活情况,以及时补植,保障造林效果。
3.2.5 抚育管理
营造林成功的关键在于加强抚育和后续管理。因此,碳汇造林种植后需连续3年进行抚育。第一次抚育应在当年7~8月进行穴状除草松土并沿树冠垂直投影线方向的两侧追施100 g复合肥,次年至第3年每年5~6月进行除草除杂,结合松土再次追施复合肥。初次抚育时发现死株或漏株需及时进行补植。对于人畜频繁活动干扰较为严重的造林地,需进行适当的封禁,并做好森林火灾和病虫害防控工作,发现有生长不良或发生病虫害的林木应进行登记,及时报告林业部门进行核查和治理。
4 碳汇林项目的效果评估
连平县作为广东省年度建设碳汇林2666.7 hm2以上的单位,碳汇林项目建成后,每年可增加活立木蓄积6 m3/hm2以上,增加碳汇9.72 t/hm2,并吸收二氧化碳10.98 t/hm2。以国际京都市场交易CO2平均价格43.05元/t(5.52美元/t)计算,每年可增加碳汇收入126.05万元。
此外,在木材储备方面,每年可增加活立木蓄积6 m3/hm2,按价值500元/m3元计,每年可获得木材储备效益3000元/hm2;碳汇林项目的建设,不仅改善了当地的生态环境,增强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还大幅减少森林火灾和森林病虫害的发生,为 “美丽中国” 建设呈献了巨大的力量。
5 结语
目前,连平县作为广东省碳汇林年度建设2666.7 hm2以上的单位之一。通过探讨碳汇林项目的建设细节与效益评估,分析了在造林地、苗木选择等营林技术,为碳汇林营林技术的推广提供了参考。
参考文献:
[1]何铃兰,王展辉.黄牛石林场木材战略储备林作业设计与施工管理技术[J].大众科技,2014,16(177):112~113,121.
1 节能发电调度对于低碳电力的促进作用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的形势越来越严峻,国际社会降低CO2等温室气体排放的呼声越来越高。为实现减排承诺,发电领域排放的CO2量被严格限制,低碳成为电力系统调度运行中的又一重要目标。
在电力行业,节能发电调度改变了传统的平均分配发电小时数的调度模式,最终以节能环保为基础目标,以电力系统中的发电、输电、供电全系统设备为调度对象,严格按照能耗和污染排放的标准水平为衡量标准,优先调度一切可再生资源和清洁发电资源,最大限度减少能源、资源的消耗,防止污染物的过度排泄,以应对全球变暖的终极挑战。
从节能发电调度的发展来看,科学发展观正确的引导,先进的社会制度规范并激励着技术创新的完美实现,力求从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的角度改变CO2的排放,具有强烈的前瞻性和不可忽视的影响作用。
从节能发电调度的内容上看,节能发电调度根据时展观的要求和管理制度的创新性约束力度去发展,成为了中国电力行业实现CO2有效控制,促使低碳电力正确合理运行的必然选择。
从节能发电调度的特殊属性来看,电力行业针对低碳技术的的发展和控制具有明显的碳锁定效应,能够促使各种低碳电力技术实现新一轮的发展目标。
在国内传统技术上常采用平均分配发电小时数的调度方式来进行碳的排放,但要想满足短期类控制CO2的减排标准有着众多的技术约束。目前国内提升技术条件,实行了节能发电调度模式。它的实际效果表明,中国电力行业想要在短期内有效控制CO2的排放,实现低碳化发展,节能发电调度模式是唯一的正确选择。
当前国际上已开始了积极的研究活动,联合国与以欧盟为核心的西方发达国家分别制定了发展目标,提出了“低碳经济”的发展理念。各个国家开始开创技术创新领域,从根本上提高碳的利用率,从源头杜绝C2过度排放的可能因素。这一场技术革新标志着工业文明彻底向生态经济文明转变,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的目标意味着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发展观的巨大进步,将会是一场影响着生活方式,价值追求,生产模式和国家进步的全球性的科技革命。
2 不同调度模式中电力系统CO2排放的计算方式
从未来电力行业的CO2排放轨迹和相关特征来分析,建立一个能够适应不同调度模式的CO2排放计算模式必不可少,从模型的整体实施流程综合来分析将会有:电力负荷增长、发电装机规划、机组退役、小机组关停计划四个必不可少的功能模块。
CO2排放计算模式常采用精细建模的思路,各建模单位具体细化到了每个机组的层面,在模型的数学表达中需要计算控制多个模块,以实现控制因子的调整和多方案制定。
2.1 电力CO2的排放计算
在计算全国电力的CO2的排放总量时,机组的CO2排放强度、机组的年发电量和机组的集合都会影响公式计算的结果。但单纯计算 CO2排放强度时,有机组所用燃料的CO2排放因子,机组所用燃料的发热值和机组的能量转换效率就成了不可忽略的影响
因素。
而水、核、风等类型机组中,无论在何种调度模式中,年发电量都是固定的,都能按最大能力值进行发电,只有火电年发电量会因为调度模式的不同而改变结果值。
2.2 节能发电的调度方案
节能发电的调度要求是按照效率高低进行调用机组的发电程序的,直到满足负荷需求的目的。但在实际的调度中,总会因为各类约束条件让实际调度与理想调度值发生偏差。
在传统方案中,不同调度方案的年发电小时数的分配方式记为HT,理想方案用两阶段阶梯曲线近似表示,记作HI,在高效机组和低效机组的分配发电小时数和各种约束条件之间,可用以下图示表示彼此的关系:
而节能发电调度的控制因子可以描述各种不同发电调度因子下的实施方案和最终的效益,方式定义为:
为实现煤耗差异的发电小时数分配时,通过对年发电小时数、发电煤耗、机组总和的最大煤耗和函数的形状控制参数等相关因素设置节能调度方案来实施调控时,就需要确保电量平衡,调度方案就必须满足一定的约束条件,那么通过这些函数的调整,便可以控制函数的形状,得到不同的调度方案。
3 低碳目标的排放标准和效益评估分析
十二五期间的低碳标准有了明确的限制,中国电力行业对电力CO2的排放轨迹和特性有了深入的计算,传统调度模式下的CO2排放分析和节能发电调度下的CO2排放轨迹以及理想节能发电调度模式下的CO2排放量与传统调度模式都有着明显的区别。而不同节能调度实施过程里,不同调度控制因子下的CO2减排率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边际减排量反而会持续下降。
在相关因素的相互制约中,CO2减排量的计算控制必须找到一个可以综合考虑的实施效益和实施难度的平衡点,并考虑到实际情况,制定出最佳的节能发电调度方案。
在取得合理的平衡点h=1500 h的影响下,年发电小时数的分配方案会如下图所示:
此方案在运作过程中,减排率达到了5%,成功实现了理想减排效果的80%。在有效降低电力CO2排放量的同时,也有着可观的经济收益。
在节能发电调度模式实现的经济效益方面来假设,如果能够将节能发电调度减少的CO2排放量通过清洁发展机制(CDM)或全球排放额度交易(ET)进行交易,计划以80元/t作为基准价格,大概计算节能发电调度模式下减排收到的经济效益竟可达144亿元/年。
4 节能发电调度的碳化效益发展应用的建议
1)可按节能发电调度的碳化效益目标实现发展观的改变,结合CO2减排目标和电力行业发展目标,改变传统思路,实现电力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2)日渐改变不合理的发电调度机制,在短期内对电力CO2排放量进行有效控制。
3)在节能发电调度的引导下,通过“制度创新”“技术创新”的新型方式实现深入挖掘,找寻电力行业的高效率、低成本的有力途径。
4)大力发展低碳能源的开发和低碳技术的创新,在能源结构的调整下实现减排任务,从根本上降低碳排放的强度,确保电力行业在碳排放领域的持续性和效益。
参考文献
[1]陈启鑫,周天睿,康重庆等.节能发电调度的低碳化效益评估模型及其应用[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9,33(16):24—29.
[2]黎灿兵,刘,曹一家等.低碳发电调度与节能发电调度的一致性评估[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1,31(31):94—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