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29 17:38:3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森林报全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 森林生态旅游;植被;影响;评价指标
森林生态旅游是一种利用森林生态系统包括森林景观和森林区域生态因子构成的自然景观和环境开展的自然风光游览活动,包括观光、登山、漂流、探险、骑马、摄影、野餐、狩猎等各种项目。随着生态旅游活动的进行,旅游地游客容量超过了环境承载力,将构成其生态失衡的一大潜伏因素。为了使森林生态旅游业持续发展,森林生态旅游对植被的影响成为旅游环境研究的焦点。
1森林生态旅游对植被的影响
1.1对不同距离带上植被的影响
伴随旅游活动的进行,在同一水平距离带上会向四周放射状辐射,从而致使植被环境有所破坏。旅游活动之所以使植被群落发生一定程度的分化,则在于旅游干扰使其空间上生态因子有所分化。不同距离带上植被分布结构能够反映出每段游径植物群落结构的美学现状特征,而且能够反映出它们各自的旅游环境破坏程度和承载力状况,真实地反映旅游活动的基本规律,不同地段上植被层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而有所不同。不同距离带上各植被层大致表现出近距离<中距离<远距离的格局规律,客观地描绘了旅游活动的规律性变化,近距离处旅游活动强度最大,中距离处次之,远距离处则最小[1]。
1.2来自外界的人为干扰对植被的影响
游客在景区的活动形式多种多样,对植被产生影响有:①践踏。践踏一方面对植被地上部分造成直接机械性伤害,从而影响植物的生长;另一方面,通过影响土壤来间接影响植被的生长发育。②刻划。主要影响林木的美观,并可能导致病虫害。③旅游车的使用导致植被受到人为机械损伤,即当作植物种子传播的工具,从而导致旅游地杂草横行、植被覆盖减少、群落的种类组成改变,并且趋向于简单化以及生物多样性降低。④过度放牧。伴随旅游业的迅速发展,风景区内跑马场马匹的散牧直接破坏了植被体的组织结构,并使物种的生长环境发生不利变化。⑤折断树枝、钉钉子、引起伤疤、剥皮引火、砍帐篷杆、薪材、根部暴露等活动形式干扰了植被群落结构平衡。⑥环境污染及其空气中二氧化氮对植被的生长造成的影响。
1.3森林旅游区旅游设施的建设对植被的影响
在森林生态旅游逐渐成为都市人休闲度假时尚时,森林区旅游设施的建设已成为吸引游客的因素之一,比如旅游区内旅游宾馆的建立,以及一些娱乐设施的建立,对植被也有相当程度的影响。随着游客对旅游设施的使用,旅游设施周围的植被也就遭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坏。其本身的建筑设施对植被的影响程度不大。在开发时期为了大量吸引游客而征用旅游设施用地,建设过程中为了就地取材都不可避免地砍伐森林,这是破坏自然景区植被最剧烈的形式,植被覆盖率,区域生态质量有可能因此而大幅度下降。
2森林生态旅游对植被自身所造成的影响
植被是生态旅游主要的风景资源,其植被自身受到伤害,就会影响旅游地的发展以及游客来访的数量,游客在景区的活动形式多种多样,对植被本身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
2.1影响植被的生理代谢及形态
在旅游过程中,践踏导致植被受伤,改变其生理代谢功能。在植被的开花或顶芽的发育阶段,叶部受伤可使植被的光合作用受到明显的影响,导致植被生长缓慢,不开花或根部碳水化合物贮存量减少,使植株表现出与遭受病害或营养不良相似的症状,在旅游活动中的负荷增大时还导致植被严重的根腐病和蛀孔。
2.2影响植被种子的发芽及苗木的成活
践踏使土壤变得紧实,使其通透性大大降低,在种子发芽时期,幼芽和幼根的伸展就会受到抑制,践踏的强度加大会将植被的幼苗踩死而影响其成活,可生存的幼苗数量会随着土壤的压实的增加而减少。
2.3影响植被的生长高度,并阻碍其生长
受旅游活动影响的植株,它的高度较未受影响植株降低许多,刘鸿雁等[2]就旅游开发对东灵山亚高山草甸的生活型谱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随着旅游业的发展,迅速增长的马匹散牧已经对该地区植被群落造成了严重的不良影响,包括植被群落的高度降低,植被覆盖下降。
2.4影响植被的健康与活力
受冲击的植被的活力及抗病虫害能力减弱,具有较高的死亡率,在经过大量游客的徒步践踏后将会显著地减少有机落叶层的覆盖,松散落叶层的密度将随着践踏的强度而增大,游道及营地上层树木的根系容易受伤害,降低树木的吸收能力,能使树木抗风能力减弱,风倒的可能性很大。于澎涛等[3]从干扰的角度出发,用生态学原理对道路两旁的植被物种组成、盖度和多度的变化进行了分析,揭示了旅游对植被的影响范围,探讨了旅游对植被影响的形式,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他们所用的方法,从自然科学的角度看,为我们探讨旅游对植被的影响有着的重要的启迪作用。
2.5影响植被的开花及结实
受旅游活动影响的植被的开花及结实会受到抑制或减少,石强等[4]以旅游活动对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植被的影响为题,调查的结果显示,经120人践踏的样区,植被开花量减少了63%,经400人次践踏的地区,开花数则减少了83%。这说明游客的数量越多对植被开花及结实的影响就越大,几乎成正比关系。
2.6影响植被的更新及侵移
受冲击地的植被更新能力降低,组成经常发生改变,旅游活动的加强使上层因苗木死亡而难以更新,这就给侵移性较强的植被提供了机会,导致冲击区新物种的入侵和定居,甚至取代原有的植物。
2.7影响植被种类的多样性及群落结构
随着旅游活动干扰的加强,植物群落的种类组成趋向简单,植被种类的多样性呈下降趋势。植被在受人为干扰后的恢复研究是群落与生态系统动态研究重点,旅游干扰对乔木层没什么大的影响[5],但对草木层和灌木层的影响较为显著,受影响最大的是灌木层,这与灌木层容易受到践踏而难以恢复的特性有关[6]。
3现阶段开展森林生态旅游所采用的方法及评价指标
3.1取样调查
根据森林旅游景区植被景观敏感水平不同,用样带和样地相结合的方法取样,大致以高差每隔100m做一条样带,每条样带上又依距游径的水平距离不同随机设置2~3个样地,每个样地面积10m×10m,把整个游览区分为近景区、中景区、远景区。先测量每个样方含有植被种数,再测量每种植被的个数,最后记录其各个部分受到破坏的程度值,分析其内在联系,探讨旅游地的植被环境质量的影响状况,分析其中原因。
3.2评价指标的确定
根据国内外研究学者从不同角度分析了对植被环境的影响因子,利用物质生态环境质量和景区质量管理相一致的观点,评价旅游景区对植被和环境质量的影响。评价指标如下:
(1)敏感水平[6]。是指公众和社会对风景景色的关注,其值采用旅游频率。这样同时反映了该景区旅游开发的程度水平,即敏感水平=某景点游览人次/进入游览区总人次,敏感水平愈高,说明该景点植被景观旅游价值愈大。但长时间过高的敏感水平,会造成植被景观遭到破坏而丧失其旅游价值,敏感水平还与游径的距离密切相关。
(2)旅游影响系数(TE)[6]。是反映旅游活动所造成的植扰状况和景区管理水平,这里主要以人为影响,不计自然影响,因为景区管理已使自然影响降低到最低程度。旅游影响系数越大,说明旅游破坏强度越强,旅游管理质量越差。旅游影响主要包括垃圾(Cd)、践踏(Cl)、折枝损坏(Cs)、植被现状系数(Cv)、排放源系数(Cp)、建筑物破坏系数(Cj),TE=Cd+Cs+Cl+Cv+Cp+Cj。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3)管理力度系数。采用现场问卷调查法将管理人员数量、质量及管理力度分为好、较好、一般、不好、差等五个等级,分别赋值为1.0、0.8、0.6、0.4、0.2,再经过其调查结果算出平均值,即为管理力度系数。
(4)环境质量重要值[7]。环境质量是各种自然要素相互作用最直接的表现,它是衡量森林旅游活动对植被及其环境质量影响的重要指标,其计算方法为现场问卷调查法,将环境质量分为好、较好、一般、不好、差等五个等级,分别赋值为1.0、0.8、0.6、0.4、0.2,再通过问卷调查算出其平均值,即为环境质量重要值。
4结语
建立完整的规划、实施、管理和监督保障系统,是可持续利用森林旅游资源所亟待解决的课题。我们应重视世界范围内森林退化的问题,加强森林地内气候异常、人气污染、酸雨以及人类活动的因素对植被造成影响的研究,一方面对现有植被进行抚育管理;另一方面应对大面积人工纯林进行林分改造,提高景观丰富度和抗灾变能力。在植被匮乏地区进行国土绿化,植被的生态系统脆弱区禁止任何类型的旅游活动。旅游活动对植被的影响是一个复杂的生态机理过程,它是旅游生态学研究的一个重点和难点问题,揭示这一问题,有利于加强对旅游景区植被的保护和管理,保持植被景观具有最大的持续的旅游价值和生态价值。
5参考文献
[1] 程占红,张金屯.生态旅游区不同距离带上植物群落的结构对比[J].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2002,8(1):8-13.
[2] 刘鸿雁,崔海亭,张金海,等.旅游干扰对东灵山高山草甸的影响[J].生态学杂志,1988,17(3):63-66.
[3] 于澎涛,刘鸿雁,陈彬.人为干扰对松山自然保护区植被的影响[J].林业科学,2002,38(4):162-166.
[4] 石强,钟林生,汪晓菲.旅游活动对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植被的影响[J].植物生态学报,2004,28(1):107-113.
[5] 温庆忠.人为干扰对珠江源自然保护区森林植被的影响[J].林业调查规划,2002,27(1):46-51.
[6] 程占红,张金屯,上官铁梁.芦芽山自然保护区旅游开发与植被环境的关系[J].生态学报,2003,22(4):79-87.
关键词:景观格局;景观指数;GIS技术;RS技术;楚雄市景观
中图分类号:TP7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569X(2010)06-0148-05
1 引言
景观格局研究是景观生态学研究的重点和焦点。景观格局现状研究是景观格局研究中的基础部分。景观格局,一般指其空间格局,即大小和形状各异的景观要素在空间上的排列和组合,包括景观组成单元的类型、数目及空间分布与配置[1]。景观格局影响并决定着各种生态过程。景观空间格局分析是探讨景观格局的基础。在景观格局研究中,需要对大量的基础数据进行处理来描述景观组分的属性特征,再结合一系列景观指数进行定量分析来阐述其类型结构特征。目前比较常用的方法是使用Fragstas景观格局软件与ArcGIS地理信息系统软件相结合,用定量计算的方式来描述景观格局的各种景观指数。在国外, Jerry等以美国堪萨斯州为例,结合RS和GIS技术,运用Fragstas软件包进行景观格局指数计算,对研究区的景观结构进行了分析[2]。近年来我国学者如魏彦昌[3]、宗秀影[4]等在景观格局研究中广泛应用景观格局研究的方法,并获得了很好的结果。随着景观格局研究的深入,GIS技术已成为景观格局分析的重要技术支持。
2研究区概况
楚雄市地处滇中,位于东经100°35′~101°45′、北纬24°30′~25°14′之间。东邻禄丰县,南接双柏县,西连南华县,北邻牟定县,西南与思茅市景东县接壤。楚雄市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呈倾斜葫芦形。西部山岭绵亘,沟壑纵横;东部地势呈波状起伏,多丘陵盆地。土壤类型以紫色土、水稻土、红壤和黄棕壤为主[5]。楚雄市属亚热带冬干夏湿季风气候区域,具有“立体气候”的特点,形成了较好的森林景观。森林景观主要集中分布在楚雄市西部的哀牢山一带,并从西向东逐渐呈减少的趋势;耕地景观主要集中在楚雄市区的建成区边缘地带,以及村落的边缘地带。草地景观主要集中分布于森林景观的边缘地带,在耕地间也有一些分布;水域景观则主要分布于楚雄市中部。将研究区界定为楚雄市,面积达4405.902km2。
3 景观格局指数
国内知名学者傅伯杰(2001)通过研究将景观格局指数归纳为景观要素特征指数和景观异质性指数两类。肖笃宁(2003)则将景观格局指数归纳为描述景观要素和描述景观的总体特征的两类指标。结合国内两位学者对景观格局指数的归纳选用景观分析软件Fragstas3.3,对景观格局指数从斑块、类型和景观三个层面进行分析。具体选用较高的景观指数如下[3,6]。
3.1 斑块特征指数
斑块数(NP): 反映景观的空间格局,用来描述整个景观的异质性,其值的大小与景观的破碎度是正相关关系,一般规律是斑块数大,则破碎度也就高;斑块数小,则破碎度也就低。
斑块形状指数(SHAPE):反映斑块形状的复杂程度。比值为1,则说明该斑块为圆形,如果值越大则说明斑块形状越复杂。
斑块分维数(FRAC):用来测定斑块形状的复杂程度。斑块分维数的取值范围为1.0~2.0,其中1.0代表形状最简单的正方形斑块,而2.0则代表等面积下周边最复杂的斑块。斑块分维数越趋近于1,则表明斑块的自我相似性就越强,斑块形状就越有规律,并且斑块的几何形状越趋于简单,也表明了受人类干扰的程度就越大。
3.2 景观类型特征指数
类型比例(PLAND):其值的大小决定着景观中的优势种、内部种的丰度等生态特征,其值的变化反映人类干扰活动的方向和强弱。
最大斑块指数(LPI):是景观优势度的一个简单度量指标。
斑块密度(PD):反映景观斑块分化程度和景观异质性程度。PD受限于网格大小,若所有网格均为不同斑块,则PD值最大。
边缘密度(ED):揭示景观或类型被边界的分割程度。
景观形状指数(LSI):用于说明某一斑块形状的不规则或偏离正方形的程度。当景观中只有一个正方形斑块时,LSI=1;当景观中斑块形状不规则或偏离正方形时,LSI值增大。
平均形状指数(SHAPE_MN):描述同类斑块形状的平均复杂程度,值为1时,该类斑块形状最为简单规律。
规格化的景观形状指数(nLSI):用于揭示斑块的集中与离散的程度。当景观中只有单一或高度集中的斑块时,nLSI=0,而当该类斑块趋向离散是,nLSI值就越趋近于1。
平均斑块面积(AREA_MN):描述景观粒度,也反应了同类斑块的破碎化程度。
散布与并列指数(IJI):反映不同景观类型空间分布关系,值越高,各景观类型的混合程度就越高。
3.3 景观特征指数
景观面积(TA):决定了景观的范围以及研究和分析的最大尺度,也是计算其它指标的基础。
最大斑块指数(LPI):是景观优势度的一个简单度量指标。
景观丰度(PR):度量景观类型的丰富程度,其值越大景观类型越丰富。
分离度指数(SPLIT):描述同类型斑块在景观中的分散程度或破碎度。
香农多样性指数(SHDI):反映景观的异质性,景观类型越多,多样性指数就越高。SHDI=0表明整个景观仅由一个斑块组成;SHDI增大,说明斑块类型增加或各斑块类型在景观中呈均衡化趋势分布。
香农均匀度指数(SHEI):表征不同景观类型分布的均匀程度,其值较小时表明景观受到优势斑块类型的支配。
Simpson多样性指数(SIDI):反映景观的多样性,如果SIDI= 0时则景观只包含一个斑块(即,景观没有多样性)。
4 景观指数的提取与分析
4.1 楚雄市景观数据的提取
4.1.1 数据的前期准备
选用2005年楚雄市影像图以及1:250000基本比例尺数字地形图为基础数据源,用数字地形图作为影像配准的基础数据,配准校正后的影像数据作为提取景观指数的基础数据。
影像图利用GoogleEarth软件获取,拼接后对其进行增强处理、几何配准以及几何校正处理。几何配准先从影像与数字地形图上选取同名点作为控制点,然后进行坐标转换,把影像配准到1:250000数字地形图上。以数字地形图中楚雄市的行政区划为边界,用影像裁剪工具,对影像图进行裁剪,保留研究区图像。利用ERDAS IMAGINE软件中的几何校正模块,选择卫星影像校正中运用较多的多项式变换作为计算模型,选取多项式次方为2次(选取的控制点至少需要6个),分别在影像图和数字地形图中选取一一对应的10个控制点,完成转换模型的建立,进行几何校正。
4.1.2 景观的分类处理
采用监督分类的方法,利用ERDAS软件中Raster模块,在影像图中选取各类景观类型对应的斑块区域建立分类模板,使用可能性矩阵评价工具计算得出模板的分类误差矩阵,分析误差矩阵对分类模板进行精度评价(表1),用评价后的模板对影像图执行监督分类,得到楚雄市的景观分类图。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表1 基于监督分类的分类误差矩阵
参考图像
(像元数)被评价的图像(像元素)
城市景观草地景观森林景观耕地景观水域景观总和用户精度
城市景观44001045100.00%
草地景观04519116678.95%
森林景观0129111311781.25%
耕地景观001540854991.68%
水域景观001366310084.00%
分类总和445711258975877
制图精度97.79%68.18%77.78%98.36%63.00%
从表1中的数据,可以计算出分类模板的总体精度=(44+45+91+540+63)/877×100%=89.28%。从分类误差总体的百分比来说,如果误差矩阵值小于85%,则分类模板的精度太低,需要重新建立[7],一般认为85%的总体分类精度对于遥感数据来讲足已[8]。采用模板的总体精度为89.28%,故采用这个模板进行分类是可行的。
2010年6月
绿 色 科 技
第6期
在ArcGIS中将分类好的栅格数据图进行裁剪,剔除研究区以外的数据。观察图像,发现其中的一些小面积的类型较为破碎,为了不影响景观的分析,在ERDAS软件中利用聚类统计工具和剔除处理工具对图像进行聚类和小面积类型的剔除处理。处理后的图像在ArcGIS中转成矢量数据,以影像图作为参考底图,结合地形对矢量图中分类明显不对的斑块进行修改,以提高分类精度。然后把修改好的矢量图转成Img格式的栅格数据,并将地理坐标转换成能够对影像面积、周长等进行计算的投影坐标(WGS_1984_UTM_Zone_47N),再把数据转换成Grid格式的景观类型图(图1),作为景观格局指数计算的基础数据。
4.1.3 景观格局数据的提取及检验
将景观类型图数据导入Fragstas3.3软件,利用软件计算景观指数的功能从斑块、类型和景观三个水平上设置研究中用到的景观格局指数的参数,计算得到楚雄市的景观格局指数值,并将数据输出。
对指数的检验主要采取指数取值范围的来确定[9]。验证过程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从23个景观指数中随机抽取其中的10个指数进行检验,实际获得的楚雄市景观格局指数值均在景观指数的标准取值范围内,没有突兀性的数值,所以取值有效。
4.2 楚雄市景观格局现状分析
4.2.1 斑块特征
楚雄市景观图共有2336块斑块,在斑块的水平上,运用软件计算了部分斑块的特征景观指数。这些指数对研究某些生态学特征具有重要的意义。
选取各类景观面积最大斑块的特征进行了研究(见表3)。各类景观中面积最大的斑块是第151号斑块(森林景观),面积157293.6hm2。通过对表3中各类景观的形状指数的比较,可以得出森林景观的形状指数最大,次之为耕地景观、水域景观、草地景观和城市景观。森林景观的形状指数较大,说明其形状最为复杂,说明其受到人为活动的干扰较小,相反,城市景观和草地景观的形状较简单和规则,表明其受到人为活动的干扰较大。在研究区中城市景观的分维数最小,只有1.0714,说明其形状很有规律,主要是由于人类有目的的改造活动造成的。草地景观的分维数也略大于城市景观,这也说明草地景观受人为活动的影响较城市景观小。而森林景观和耕地景观的分维数则较高,这说明在对森林和耕地的利用上还较好地维持了其原始的形状。
表3 楚雄市景观图斑块水平上的景观指数(面积最大斑块)
类型斑块号面积/hm2周长/m形状指数分维数
城市景观319829.9520355.181.72221.0714
耕地景观3756124.691407134.0014.77931.2678
水域景观8961315.0066318.484.39131.1855
草地景观2041627.58447933.162.921.1311
森林景观151157293.603868140.0024.34301.3016
注:斑块号是指在景观斑块层次计算机读取数据时给出的斑块序号。
4.2.2 类型特征
对楚雄市景观的类型特征,分析结果如下:
图1 景观类型比例与最大斑块指数
图2 斑块密度与边缘密度指数
从图2可以得出:森林景观和耕地景观的类型比例值都较大,说明二者在楚雄市的整个景观格局中具有主导作用,并对其他景观具有一定的影响;最大斑块指数的情况说明了同样的结果。导致这种结果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楚雄市属亚热带冬干夏湿季风气候区域,具有“立体气候”的特点,加上楚雄市的地形起伏情况,对较好森林景观的形成提供了重要条件,典型的农业发展促进了较好耕地景观的发展。通过对比还可以发现楚雄市的城市景观在整个景观中所占的比重和最大斑块指数均是最小的,这说明楚雄市城市景观的发展还有较大的空间。
斑块密度主要反映景观斑块分化程度和景观异质性程度;边缘密度则是景观或类型被边界分割程度的表征。图3中可以看出,楚雄市耕地景观的斑块密度和边缘密度均较高,说明耕地景观的分化程度和景观异质性均较高,且被分割的程度也较高,由此可知组成楚雄市耕地景观的成分较复杂,且分散;水域景观的斑块密度接近于耕地景观的,但是其边缘密度比耕地景观较低,说明水域景观被边界分割的程度较低,完整性较好;森林景观则体现出最高的边缘密度,说明其受到的分割程度最高;城市景观的斑块密度和边缘密度均较低,城市景观由于人为原因,比较集中、完整。
图3 景观形状指数
复杂的斑块形状和较高的边缘密度预示景观生态过程活跃。由图4可以看出,耕地景观的景观形状指数最高,其形状较复杂;城市景观的景观形状指数值最低,其形状较简单,这是由于人为目的的干扰造成的,在城市建设中更趋向于规则化;其他景观则介于耕地景观和城市景观之间,水域景观和草地景观的形状指数较接近的主要原因是二者在布局上较为相似,都较分散且面积偏小。平均形状指数验证了同样的结论。从规格化的景观形状指数曲线可以看出,森林景观的斑块最集中,水域景观和草地景观的分散程度较接近,城市景观和耕地景观的则居于他们的中间程度。
图4 平均斑块面积指数(AREA_MN)
图5 分散与并列指数(IJI)
从图5可以得出:森林景观的平均斑块面积是最大的,说明森林景观的破碎度最小;草地景观和水域景观的均较小,破碎度最大,说明了二者受人为干扰情况更严重。
从图6可以得出:各类景观的并列指数值都超过了55%,说明组成楚雄市景观的各类组分混合程度较高,每类景观自身的混合程度也较高。
4.2.3 景观特征
楚雄市整体景观水平的破碎化与多样性如表4所示。楚雄市的平均斑块分维数接近于1,表明楚雄市整体景观的形状比较简单。分散与并列指数、蔓延度指数和分离度指数的值都不高,说明楚雄市的景观类型较分散,破碎度化程度较高。从香农多样性指数和香农均匀度指数的值可以看出,楚雄市景观中存在一些优势类型,如森林景观和耕地景观,这些优势类型主导着楚雄市的整体景观功能与过程,这从景观类型比例也可以看出。楚雄市的景观丰度仅为5,主要是由于研究中对楚雄市的景观分类只到第一层次,没有细分,所以其意义没有完全呈现出来。
表4 研究区景观破碎化与多样性情况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景观指数值
平均斑块分维数FRAC_MN1.0241
分散与并列指数IJI61.5808
蔓延度指数CONTAG41.8157
分离度指数SPLIT6.3458
香农多样性指数SHDI1.0477
香农均匀度指数SHEI0.6510
景观丰度PR/类5
利用景观水平的指数适于进行不同时相或不同区域景观格局和特征变化的比较分析,由于本文只对一个时期的数据进行研究,故只能反映研究区影像获取时段的景观格局特征,如表5
表5 楚雄市整体景观的景观指数
景观指数值
总景观面积TA/hm2440590.1592
斑块总数NP/块2336
斑块密度PD/(块/100 hm2)0.5302
最大斑块指数LPI35.7007
总边缘长度TE7868260.9730
边缘密度ED17.8585
景观形状指数LSI31.7185
分离度指数SPLIT6.3458
平均斑块面积AREA_MN188.6088
斑块面积标准差AREA_SD (hm2)3613.8011
斑块面积变异系数AREA_CV(%)1916.0300
平均形状指数SHAPE_MN1.2104
面积加权平均斑块分维数FRAC_AM1.0267
Simpson多样性指数SIDI0.5829
楚雄市景观的斑块密度为0.5302,说明楚雄市景观的斑块分化程度和景观异质性程度都较低,楚雄市景观格局的整体性较好。最大斑块指数仅为35.7007,说明楚雄市景观的总体优势度并不高。Simpson多样性指数为0.5829,说明楚雄市整体景观的多样性一般,还有待进一步发展。
5 结语
从楚雄市景观的整体特征来看,楚雄市的景观类型都较分散,破碎程度也较高,尽管存在森林景观和耕地景观的优势类型,但总体优势度并不高。进行城市规划发展时,在充分尊重景观格局现状的基础上,更应注重优势景观类型的保护,充分考虑人为干扰对景观格局的影响,合理布局较分散的景观类型。
应用遥感图像,结合GIS技术和景观分析软件的支持,对景观空间格局特征进行定量化研究,是符合景观格局研究发展的。定量的描述景观格局,为进一步研究区域景观生态格局与生态过程之间的关系奠定的基础,也为城市化进程发展提供了规划参考资料,在技术层面上是一次成功的尝试。
参考文献:
[1]
肖笃宁,李秀珍,高 峻,等.景观生态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2] McGarigalK, MarksB. FRAGSTA TS: Spatial pattern analysis program for quantifying landscape structure [R]. Gen, Tech, Rep, PNW-GTR - 351. Portland,Oregon,USA:Pacific Northwest,Research,Station,USDA-ForestService, 1995.
[3] 魏彦昌,吴炳方等,张喜旺,等.基于高分辨率影像的景观格局定量分析[J].国土资源遥感,2009(02):76~81.
[4] 宗秀影,刘高焕,乔玉良,等.黄河三角洲湿地景观格局动态变化分析[J].地球信息科学学报,2009(1):91~97.
[5] 韦 宇,李秀寨.楚雄市植物资源探析[J].现代农业科技,2009(13):222~223.
[6] 吕亚军,鲁建伟.基于Fragstats的徐州市景观格局变化分析[J].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02):01~04.
[7] 党安荣.ERDAS IMAGINE 遥感图像处理方法[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8] 苏伟忠,杨宝英.基于景观生态学的城市空间结构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9] 陈文波,肖笃宁,李秀珍.景观指数分类、应用及构建研究[J].应用生态学报,2002,13(1):121~125.
A Study of the Landscape Pattern in Chuxiong City Based On Gis and Rs Technology
Lin Yan, Yang Guan-ping
(Department of Geographical Science & Tourism Management, Chuxiong Normal University,
Yunnan Chuxiong 675000)
Abstract:Choosing Chuxiong images in 2005 as materials,based on the classification of landscape ecology, applying Remore sensing and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technology in terms of indices, analyzed the landscape pattern in Chuxiong city on three scale levels of patch, class and landscape.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Chuxiong City landscape type is dispersive, have a higher degree of fragmentation; Among them, forest landscape advantage on the distribution, The urban landscape and lawn landscape be disturbed, distribution of high degree of a decentralized, The distribution of water landscape scattered, and a high degree of fragmentation; FarmLand landscape shape more complex in the landscape,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一) 招志愿者
大森林里听说奥运会就要开始了,为了宣传奥运会的文明精神,老虎大王传下话去:“本森林招志愿者(宣传奥运会文明精神5名)。
大森林里一传十,十传百,大家都跃跃欲试,踊跃报名,清洁员小鹿报了名,动物小学的马老师,小鱼奇奇报了名,青蛙呱呱报了名,山羊伯伯也报了名。老虎大王宣布:“各位文明的卫士,你们的责任巨大!”
“现在我宣布小鹿负责给大家宣传讲究卫生的好习惯。”
“保证完成任务”
“马老师给同学们宣传奥运的文明精神。”
“行我绝对好好干。”
“小鱼奇奇负责水族全面的文明精神。”
“绝对让您老人家满意。”
“我呢?我呢?”
“心急吃不了热豆腐,你就负责昆虫们的文明吧。正好对你是一种磨练!。”
“哈哈,这可是我大显身手的好时候了。”
“大王,给我什任。”
“你负责宣传安全文明。”
“我是老将出马一个顶俩。”
老虎大王又说:“你们应该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因为在宣传的时候免大家不约而同的说:“受点苦没什,只要把2008年奥运会的文明精神宣传下去。”
(二) 志愿者们的情况
看小鹿正在带领着自己的弟弟,妹妹,好伙伴们一起打扫卫生呢?小鹿在给树宝宝洗澡,小狗正在清理地上的垃圾,忙的上气不接下气。
瞧,马老师正在教训一些调皮捣蛋的孩子“你们怎莫能这样做呢?”马老师气势汹汹地说:“你们在树上荡秋千会伤害小树的。”哎!哎!你们别跑!回来!”
走,看看奇奇吧,嘿他还真有办法,他先去说服族长,然后用族长的令牌把鱼们召集在一起,每天按时给他们上2节课!!
吆,你看呱呱,呱呱怎么说那些昆虫就是不理他,呱呱火冒三丈,气都不打一处来,他实在忍不住了跳了3尺多高,等他回过神来早叫摔了个四踢腾空。
再去看看山羊伯伯发现2个孩子在80公分的河沿上玩耍,山羊伯伯对他们说:“如果没了性命的话……你们想想父母!”
(三) 最后的成绩
又过了一些日子,奥运会就要开始了他们的工作期限也到了,老虎大王把他们召集在一起,让他们汇报一下工作。
小鹿说:“我们在奥运会来前,给大家呈现出了一个整洁的中国。”
马老师说:“我已经让学生们知道了中国是个礼仪之邦所以他们也要讲文明,懂礼貌。”
奇奇说:“哈哈,我以我的聪名才智顺利的让水族们知道了文明。”
“Very
Good.”
“呀!大王你也会英语呀!”
“奥运会来了不学两句英语咋行。”
呱呱说:“嘿嘿,虽然经常弄巧成拙,但是我还是让昆虫们知道了文明。”
山羊伯伯说:“我已经让人们知道了安全的重要性。”
“OK,现在我为你们颁发荣誉证书。”
大家异口同声的说:“大王还真学上英语了!”
关键词 林业;新农村建设;作用;对策;甘孜州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在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重大历史任务,中央提出最终把全国农村建设成“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新农村建设,赋予了甘孜州林业更加丰富的内涵,为甘孜州建设新农村提供了绝好机遇。林业作为甘孜州生态建设的主体,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产业,林业的发展直接关系到农牧民的增收、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牧区的和谐稳定,事关新农村建设的成败。近几年,随着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的实施,甘孜州林业建设实现了历史性转变,迎来了发展速度最快、投资最多、变化最大的时期。林业重点工程稳步推进,不仅改善了农村生产生活环境,而且带动了农民增收。实践证明,兴农富民,潜力在林。林业所具有的独特优势和巨大潜力,在甘孜州新农村建设中发挥着及其重要的作用。
1大力实施林业工程,推进生态建设
1.1农民参与天保工程,拓展增收渠道
天保工程的实施给甘孜州带来了极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据统计,截止2006年,国家累计投入天保工程的资金已达15.37亿元,给全州经济和社会发展注入了活力,推动了其他产业的发展。实施天保工程中,在完成工程任务的同时,全州围绕新农村建设多渠道鼓励农民参与天保工程建设,大力推进生态建设,创建绿色家园,形成了分工明确、责任落实、协调配合的工程领导指挥和管理格局,切实增加农民收入。
1.1.1强化依法治林,保护好天然林资源。甘孜州森林面积达548.87万公顷,坚持依法治林,加强森林和林地管理,严厉打击破坏森林资源的犯罪活动是保护森林资源的有效措施。在认真贯彻执行《森林法》、《天然林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的基础上,在森林管护中,实行州与县、县与乡、乡与村组层层签订责任书,将下达的森林管护面积具体落实到农户,积极发动当地农民自觉参与森林管护工作,使森林得到有效保护。随着森林资源的增长,植被破坏、水土流失程度明显减轻,水源涵养能力增强,各种自然灾害明显减少。
1.1.2因地制宜,重点治理。加强实施“四沿”绿化战略,即沿江河两旁、沿道路两旁、沿城镇周围、沿旅游环线的绿化,积极调动工程实施区的农牧民参与工程建设,在加快国土绿化的同时,拓宽了农户的增收渠道。实施天保工程区农牧民每年从林业中获得人均收入达432元,为农牧民脱贫致富拓宽了门路,使收入水平大大提高。
1.1.3促进产业结构大调整。天保工程的实施促进了全州产业结构大调整,以大工程带动大发展,为全州旅游业的发展拓宽了空间,为对外开放、招商引资提升了形象,提高了甘孜州的知名度,扩大了影响,推动了全州经济恢复增长,使全州经济发展步入了多产业并举的良性发展轨道。
1.2推进退耕还林工程,调整农业产业结构
自1999年退耕还林工程实施以来,甘孜州按照“退耕还林、封山育林、以粮代赈、个体承包”的方针,结合民族地区的特殊情况,因地制宜,积极推进退耕还林工程建设。
1.2.1确定退耕还林重点地区。在保留基本口粮地的前提下,优先安排自然条件差、单产低、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实施退耕。
1.2.2积极探索生态治理模式。坚持统筹安排、生态优先、分步实施、突出重点、注重实效的原则,合理布局,分类指导,积极试点,探索出了符合本州实际的“树上山、粮下川”、“以移促退”、“多树种混交造林”等多种生态治理模式,取得了较好治理效果。
1.2.3以移促退,改善人居环境。为改善我州贫困农牧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坚持退耕还林和生态移民、扶贫开发相结合的措施,对生态位置重要、环境状况脆弱和基本不具备生存条件的特困户,有计划地实施了易地扶贫搬迁试点工程和移民扶贫搬迁工程,提供移民搬迁建房用材,保障移民搬迁建房,从根本上解决农民生存和发展的问题。
1.2.4实施新农村庭院绿化及绿色长廊建设。全州完成绿化植树120万株和40km绿色长廊建设任务,改善了农村生活环境,美化了家园。
据统计,退耕还林工程实施8a来,全州累计完成退耕还林5.35万公顷,配套荒山造林2.06万公顷,完成公益林建设8.66万公顷。中央、省、州投资我州退耕还林工程各类建设资金13.1亿元,共兑现给退耕农户补助粮食总量32.85万吨,兑现补助现金和粮改现资金共4.50亿元,发放价值5 430万元的苗木。全州60多万退耕农民受益,退耕户人均得到补助粮食545kg,得到补助现金和粮改现资金745.8元。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恢复了生态植被,治理了水土流失,协调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使生态环境明显改善,从根本上改善了农牧民的生产、生存条件,改善了人居环境,实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同时,实施退耕还林工程区粮食总产量基本稳定,农民的人均收入较退耕前提高360多元,解决了部分农牧民口粮不足的问题,对农牧民增收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2积极发展特色林果业,助农增收
新农村建设实施以来,甘孜州林业部门狠抓特色林果发展,按照“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的思路,促进林果业的大发展。
2.1保障组织领导
州、县成立特色经济林发展领导小组,各级林业部门主要领导亲自抓,发改、扶贫、水利、财政、林业、农业等部门协调配合,共同开展特色经济林发展工作。
2.2实行目标管理,全面考核工作绩效
为加强特色经济林发展管理,将发展林果任务纳入目标管理,并对成绩显著的单位和个人给予奖励,激发农户发展林果的热情。
2.3多渠道筹集资金,共谋发展
齐心协力,全面配合,项目资金通过州、县政府财政支持一部分,林业部门自筹一部分,项目区农民投工投劳一部分的办法进行筹措;同时积极发挥农民的主体地位和作用,林业部门为农户提供苗木和技术服务,帮助农民脱贫致富。
2.4科学编制规划,确保农民受益
组织精干专业技术人员对林果栽植进行科学规划,同时将栽植任务落实到乡、村、组,落实到山头地块和农户。通过科学规划明确目标任务,创新管理体制,完善政策措施,编制了重点发展核桃、花椒栽植任务的“十一五”林业发展规划。林果发展实行点、线、面结合的方式,鼓励规模经营。“点”即可以在房前屋后,田坎地边零星发展;“线”就是沿河谷、沿道路、沿山脚发展连成线;“面”就是成片的集中栽植发展;通过点、线最终成面,形成规模。按照谁投资、谁栽植、谁受益的原则,落实林地所有权,放活林地使用权,允许依法合理流转,保证农户收益不减。
2.5培育优势种苗,保证种苗供给
通过筛选、认证优树选择、引进品种品质鉴定和适度引种国内外品种,优化品种结构,提高种植效益;种苗培育方面,注重走当地嫁接苗、优质实生苗一起上的路子,使农民用上优质壮苗。
2.6注重标准化生产,启动名牌战略
质量和品牌是特色林果业产品的生命,是效益的源泉。全州林果业发展坚持以科技为先导,大力推广特色林果业标准化生产和经营,全力打造甘孜州特色林果业名牌产品。采取市场运作的方式,通过举行博览会、展销会和观光节等活动,招揽客商,有力地推动行业进步,提高了甘孜州特色林果业产品在国内外市场的知名度。提高了特色林果业产品的科技含量和市场竞争能力,为我州特色林果业产品走向国内外市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目前,我州九龙县已成功申报为“中国花椒之乡”。在引进推广林木良种基础上,全州已建立林业科技示范基地9处,打造地方特色名牌产品20多个。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据统计和测算,2006年,全州林果面积达到2.475万公顷,总产量4.227万吨,总产值达1.45亿元,新发展核桃3 933.3hm2,花椒1 933.3hm2。项目建成后,其销售收入已经成为我州部分县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项目区农民年收入分别增加548元和974元,加快了我州农村经济增长速度,带动了农民增收致富。
3抓好科技兴林,实施林业科技进村入户
强化科技兴林,用现代科技改造林业是提高甘孜州林业经济效益,加快发展现代林业的关键措施。
3.1以帮扶联系为纽带,助推新农村建设
我州林业部门充分发挥行业优势,确定帮扶项目和帮扶措施,把“输血”与“造血”结合起来,抓好农民的林果栽植技术培训并提供苗木,从项目、政策、法律、信息等方面给予农民指导,以帮扶联系为纽带,使农民掌握农村林果栽培实用技术,帮助其脱贫致富。
3.2大力培养新型农牧民
农牧民是发展现代林业的主体和直接组织者、实施者,围绕培养有文化、懂技术、善管理、会经营的新型农牧民,我州切实加强农牧民的职业技能培训,用培养新型农牧民发展林业,努力把农牧民培养成为有一定市场意识、有一定生产技能、有一定管理能力的经营者。
3.3加大科技创新能力
针对林业生产中迫切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切实加强林业实用先进技术的研究、引进和示范推广,重点抓好林木良种的引进和改良嫁接,不断提高林业科技含量和生产水平。
4以作风整顿为契机,推进林业产业发展
按照“勤政、务实、廉洁、高效”的要求,我州各级林业部门切实加强自身建设,用现展理念引领林业,以作风整顿建设为契机,不断推进林业产业建设发展。
4.1抓好行业的作风整顿建设
按照州委、州府的统一安排部署,切实开展领导干部作风整顿建设,着力解决干部作风飘浮、工作不实,学风不正、学风不浓、状态不佳、不思进取、宗旨意识淡薄、漠视群众利益、贪图享乐、铺张浪费的问题。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真抓实干、恪尽职守、开拓创新、亲民为民的优良作风,增强实干兴业、实干富民的意识和能力,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工作实、作风硬的林业队伍。
4.2优化林业产业结构,增加林农收入
新农村建设实施以来,甘孜州林业部门全面实施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把“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目标要求与“生态立位、产业强位”的思路整合起来,以改革为动力,突破体制障碍,维护农民利益、促进农民增收。“十一五”期间,在稳步推进重点生态工程建设的同时,结合新农村建设,大力培育区域优势和特色产业,大力实施林业惠民行动,拓展农牧民增收渠道。
4.3转变工作作风
针对行业宏观调控力弱、工作落实不到位、执行力不强等薄弱环节,州县林业部门以作风整顿建设为契机,着力转变工作作风,进一步发扬“实说、实在、实干”的林业人精神,用心想事、用心谋事、用心干事,不断创新工作方式,切实增强执行力,狠抓各项工作的落实和督促检查,以振奋的精神和良好的作风,扎实推进林业产业建设又好又快地发展。
关键词:炼山;巨桉人工林;全磷;有效磷
中图分类号:S714.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39-8114(2011)14-2838-03
Effect of Burning on Soil’s Total and Available Phosphorus Contents in the
Eucalyptus grandis Plantation
LIU Zheng-gang,YIN Wu-jun
(Sichuan Provincial Key Lab of Forestry Ecological Engineering, Sichu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Ya’an625014, Sichuan,China)
Abstract: Soil phosphorus content was measured in the eucalypt(Eucalyptus grandis) plantation with different burning treatment time (1-month, 1-year and 5-year) in Xingfu temple and Mianhuashan in Leshan city of Sichuan province. Burning had great influence on soil total and available phosphorus contents in the eucalypt plantation. The content of soil total phosphorus in early days of burning was higher than that after 1 and 5 years of burning. But the content of soil available phosphorus in early days of burning was lower than that after 1 and 5 years of burning. The content of soil available phosphorus after 1 year of burning was the highest, while the content of soil total phosphorus in early days of burning was the highest. These results showed that burning could improve the content of soil total and available phosphorus of eucalypt plantation in a short time, but the contents would decrease in many years after burning.
Key words: burning; Eucalyptus grandis plantation; total phosphorus; available phosphorus
桉树是桃金娘科(Myrtaeeae)桉树属(Eucalyptus)的统称。桉树具有适应性强、速生丰产、轮伐期短、用途广泛和经济效益高等特点是我国南方发展速生丰产林的理想树种,也是质量优良的短周期纤维材以及造纸、人造板等的原料树种。随着国内外人造板和纸浆生产量的日益扩大,对工业原料林的需求也不断增加,桉树作为优选树种被大范围推广。但是,长期以来对桉树的生态影响问题褒贬不一[1-3],如认为桉树对地下水位、土壤肥力以及林下植被多样性等存在不良的影响,普遍预测桉树人工纯林可能造成比较严重的地力衰退问题。同时,在桉树人工林的营造中,对造林地几乎都采用炼山这种林地清理方式[4]。炼山是我国林区采伐迹地清理的一种常见方式之一,炼山时对林地土壤理化性质具有一定的影响,但一些文献对其褒贬不一[5]。因此,以四川省乐山市巨桉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初步研究了炼山对巨桉林地土壤全磷和有效磷含量的影响,旨在为巨桉人工林的经营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1材料与方法
1.1研究区概况
土壤样品采集地处于乐山兴福寺、棉花山等地区,位于东经103°36′、北纬29°36′。属中亚热带气候带,具有四季分明的特点,雨量充沛,年平均降水量绝大多数地区在1 000 mm以上,水热同季,无霜期长,农业气候条件优越。年平均气温为16.5~18.0 ℃,年平均无霜期长达300 d以上,水热条件较好。样品采集地海拔385.8~415.4 m,土壤类型为老冲积黄壤,土层厚30~80 cm,石粒含量10%。采集区植物种类以峨眉姜花、巨桉、杉木、海金沙、地果等为主。
1.2采样方法和试验方法
在炼山初期、炼山后一年生、炼山后五年生巨桉人工林中设置面积为20 m×20 m的标准地。在每个标准地内按典型方式挖取土壤剖面3个,每个剖面按Ⅰ层(0~20 cm)和Ⅱ层(20~40 cm)分层采集土壤样品,共计采样62个。
磷的测定采用钼锑抗比色法[6]。利用Excel软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与分析
2.1炼山对巨桉林地土壤全磷的影响
土壤全磷含量是衡量土壤磷元素供应状况的重要指标,炼山后巨桉林地土壤中的全磷含量的变化直接关系着林木的生长情况[7]。从表1可以看出,炼山初期、炼山后一年生和五年生的巨桉林地土壤全磷含量差异较大,分别为4.883、2.200和1.819 g/kg。炼山初期巨桉林地土壤全磷含量明显高于炼山后一年生和炼山后五年生的巨桉林地土壤。炼山后一年生巨桉林地土壤全磷含量比炼山初期降低54.9%,炼山后五年生巨桉林地土壤全磷含量比炼山初期降低62.7%,炼山后五年生巨桉林地土壤全磷含量比炼山后一年生巨桉林地土壤降低17.3%。说明炼山一年内巨桉林地土壤磷损失较大,但随着时间的延长,土壤磷损失速度减缓,这是因为炼山开始的一段时期使植被遭到烧毁,加剧了巨桉林地土壤侵蚀程度,地表径流更易冲刷表层土壤,导致磷素等养分元素的流失。杨玉盛等[8]对炼山的杉木幼林地水土流失动态及预测模型的研究表明,炼山1~2年后林地水土流失最为严重,与研究结果基本一致。从表1还可以看出,炼山初期、炼山后一年生和炼山后五年生巨桉林地土壤全磷含量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小,炼山对表层土壤全磷含量影响较大。从炼山初期到炼山后的1~5年表层土壤的全磷含量都高于深层土。炼山后一年生的巨桉林地0~20 cm土层土壤全磷含量较炼山初期降低了49.4%,炼山后五年生的巨桉林地土壤全磷含量较炼山初期降低了61.7%,炼山后五年生的巨桉林地土壤全磷含量较一年生降低了24.4%;炼山后一年生的巨桉林地20~40 cm土层土壤全磷含量较炼山初期降低了61.1%,炼山后五年生的巨桉林地土壤全磷含量较炼山初期降低了63.9%,炼山后五年生的巨桉林地土壤全磷含量较一年生降低了7.1%。说明炼山后期随着土层深度的加深,土壤磷素的耗损逐渐减少,与其他研究结果基本一致[8,9]。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2.2炼山对巨桉人工林地土壤有效磷含量的影响
有效磷也称为速效磷,是土壤中可被植物吸收的磷组分。土壤中有效磷含量与全磷含量之间虽不呈直线相关,但当土壤全磷含量低于0.300 g/kg时,土壤往往表现缺少有效磷。土壤有效磷是土壤磷素养分供应水平高低的指标,土壤磷素含量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土壤中磷素的储量和供应能力。研究巨桉林地土壤有效磷含量对巨桉的种植有巨大的帮助,对于施肥有着直接的意义。从表2可以看出,炼山后不同时期巨桉林地土壤有效磷含量有较大的差异。炼山初期、炼山后一年生和五年生的巨桉林地土壤有效磷含量分别8.593 7 mg/kg、36.456 3 mg/kg和23.964 8 mg/kg。炼山后一年生林地土壤有效磷含量比炼山初期增加324.2%,炼山后五年生林地土壤有效磷含量比炼山初期增加178.9%。说明巨桉林地土壤有效磷含量会因为炼山而升高。这可能是刚经过高温灼烧,植物灰分没有来得及进入土壤,导致炼山初期土壤有效磷含量低[8];随着时间的延长,在雨水作用下植物灰分进入土壤,加之土壤pH值可能升高,减少氧化铝和氧化铁对土壤中磷的固定从而提高了林地土壤有效磷的含量[9]。同时,也表明炼山对巨桉林地土壤有效磷含量的提升只局限于较短的几年时间,随着时间的延长巨桉林地土壤有效磷的含量会迅速降低。从表2可以看出,不同土层有效磷含量表现为0~20 cm土层有效磷含量明显高于20~40 cm土层有效磷含量。各土层有效磷含量变化与整个土壤剖面相似。炼山后一年生的巨桉林地0~20 cm土层土壤有效磷含量较炼山初期增加了272.1%,炼山后五年生的巨桉林地土壤有效磷含量较炼山初期增加了170.8%,炼山后五年生的巨桉林地土壤有效磷含量较一年生降低了27.2%;炼山后一年生的巨桉林地20~40 cm土层土壤有效磷含量较炼山初期增加了451.6%,炼山后五年生的巨桉林地土壤有效磷含量较炼山初期增加了198.6%,炼山后五年生的巨桉林地土壤有效磷含量较一年生降低了45.9%。
3讨论
炼山是南方山区林农长期沿袭下的一种利用木材和清理采伐迹地的方法[5]。国家的建设需要木材,但问题是在维护这种需要的前提下,如何将森林生态系统养分元素的迁出量降至最小。炼山固然有许多好处,譬如活化土壤、增加土壤可利用养分、疏松土壤等[10]。但南方山地坡度较大,雨量充沛,雨强较大,雨量集中,且高温多雨同期,炼山后林地裸露造成的水土流失是相当严重的,炼山后所增加的速效养分伴随着严重的水土流失移出森林生态系统外,火对土壤的有益作用持续时间较短,炼山后土壤肥力退化相当明显。从前茬地、间伐前林地和间伐后3年林地理化性质指标的测定结果和变化趋势来看,炼山处理会使林地土壤的物理结构有所恶化,进而影响到林地土壤的化学性质,降低土壤的肥力[4]。潘辉[4]就不同林地清理方式对巨尾桉林地生产力的影响研究表明,炼山处理后第六年,林地土壤的有机质及N、P、K含量分别比炼山前降低了16.0%、24.1%、41.9%和和22.7%;而不炼山处理六年生巨尾桉林地土壤有机质及N、K含量均比前茬地高;并进一步指出,在巨尾桉人工林经营过程中,采用炼山清杂的林地清理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林分的后期生长潜力,在短轮伐期的经营模式下极有可能造成桉树连栽地力衰退问题。有关林地皆伐火烧后生物量和养分元素资源迁移的研究表明,在皆伐时采用去皮作业和保留粗枝于林地的方法并将采伐剩余物水平带状堆积而不炼山,就可使大量的养分元素保存于采伐剩余物和土壤中并随着采伐剩余物的分解和土壤矿化过程缓慢释放出供林木生长所需,与传统的皆伐炼山相比,上述方法迁移出森林生态系统的N、P、K、Ca、Mg将分别降至19%、18%、42%、74%、70%左右,并且可以有效地防止幼林地的水土流失[9];同时,不同林地清理方式的林下植被多样性研究表明,不炼山处理的林下植被多样性和丰富度都高于炼山处理的林分,炼山会破坏林地的生物多样性,给整个人工林生态环境带来负面影响[10]。薛立等[6]对杉木林采伐迹地及采伐后的炼山迹地的土壤物理性质、养分含量的研究表明,采伐迹地的非毛管孔隙比杉木林地增加23%,自然含水量和毛管持水量则下降25%;炼山迹地土壤容重比杉木林地增加10%,非毛管孔隙、自然含水量和毛管持水量分别下降61%、48%和26%;采伐迹地有机质、全N、全P和全K含量分别比杉木林地下降14%、14%、35%和22%,炼山迹地分别下降37%、37%、47%和7%;采伐迹地碱解N和有效K含量分别比杉木林地增加24%和31%,有效P含量比杉木林地下降15%;炼山迹地的碱解N、有效P和有效K含量分别比杉木林地下降25%、43%和40%;并指出炼山1年后,土壤肥力急剧下降,微生物减少。研究结果表明,炼山初期巨桉林地土壤全磷含量高于炼山后一年生和五年生巨桉林地土壤,而土壤有效磷含量则低于炼山后一年生和五年生巨桉林地土壤;炼山后一年生的巨桉林地土壤有效磷含量最高,而全磷含量则是炼山初期最高。表明炼山对巨桉林地土壤全磷和有效磷含量在短时间内有提高的作用,但随着时间推移全磷和有效磷含量都会下降。
综上所述,巨桉林是优质的工业原料林,其生产发展应该是可持续的。所以选择合适的巨桉林地清理方式是可持续发展巨桉林产业的关键。炼山会导致巨桉林地土壤肥力下降而不利于巨桉林的初期发展,所以应尽量避免采用炼山进行巨桉林采伐迹地清理。
参考文献:
[1] 白嘉雨,甘四明. 桉树人工林的社会、经济和生态问题[J]. 世界林业研究,1996(2):63-68.
[2] 余雪标,李维国,王尚明,等. 桉树人工林若干生态问题的研究进展[A]. 余雪标. 桉树人工林长期生产力管理研究[C].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9.19-26.
[3] 陈秋波. 桉树人工林生物多样性研究进展[J]. 热带作物学报,2001,22(4):82-85.
[4] 潘辉. 不同林地清理方式对巨尾桉林地生产力的影响[J]. 福建林学院学报,2003,23(4):293-296.
[5] 林德喜,游水生. 炼山后不同更新方式土壤化学性质的变化研究[J]. 福建林学院学报, 1998,18(4):327-330.
[6] 薛立,何文静.不同林地清理方式对杉木林土壤肥力的影响[J]. 应用生态学报,2005,16(8):1417-1421.
[7] 牛�,敬文茂. 祁连山北坡主要植被下土壤异质性研究[J]. 水土保持研究,2008,15(4):250-260.
[8] 杨玉盛,俞新妥,何智英,等. Ⅱ炼山初期土壤肥力变化初步研究[J]. 福建林学院学报,1989,9(3):248-255.
[9] 张鼎华.皆伐炼山对林地养分元素资源迁移影响的研究[J]. 自然资源学报,1997,12(4):343-348.
[10] 林文龙. 炼山对物种多样性和土壤肥力的影响[J]. 林业科技开发,2002(增刊):37-38.
一、怎样进行阅读
一般说来,英语阅读有精读(intensive reading)、泛读(extensive reading)和快读(fas t reading)。精读的任务在于传授系统的基础语言知识(语音、语法、词汇、篇章 结构、语言功能意念等),训练基本语言技能(听、说、读、写、译),培养学生初步运用英 语进行交际的能力。泛读的任务在于着重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细致观察语言以及假 设、判断、分析、归纳、推理论证等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速读能力以及阅读的兴趣,扩 大学生的词汇量,增强文化背景知识。从用途上看,泛读的实用性最广。
二、做阅读理解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 要判断出所给文章的类别,根据各类文章的性质,在开始阅读后有意识地 着重去掌握和记住某些关键的 内容和词汇。这样既抓住了要害,又节省了时间, 避免了在若干细节及无关全局的问题上纠缠,高中阶段,碰 到的主要是记叙文。
2. 解题时不要边看问题边从文中查找答案,因为用这种方法难以提高阅读理 解的效果,尤其是对于深层理 解的文章。应浏览全文,了解全文的概貌。
3. 要注意找出主题句,利用主题句来查找有关信息。一般说来,论述性较强 的文章或说明文,每一段或相 关的几段里总有一句话是主题句。
4. 一定要掌握好解题速度,有效地控制考试时间,先易后难是考试时答题的 一般方法。碰到难题时,千万 不要钻牛角尖,耽误太多时间。一时做不出的题, 要果断舍弃,以免影响解别的较有把握的题。待全部题解完 后,如有剩余时间 再回来做放弃的题。
5. 改正以往不良的阅读习惯。有的同学在阅读过程中自上而下逐字逐句,往往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不能正确把握整篇文章作者的观点。
6. 碰到新的单词,不要急着查字典,学会一些猜测生词的方法。如通过近义词和反义词,通过上下文来猜单词,或者干脆在不影响答题的情况下,跳过去不去看它。
关键词放牧;灌木林地;土壤贮水量;东峡林区
中图分类号S715.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11)02-0231-01
大通县东峡林区是青海省重要的水源涵养林,林区部分区域处在半农半牧状态,在林区灌木林地放牧后,土壤被践踏的强度根据地表受害状况结合植被覆盖度(51%~75%、40%~50%、39%以下)可划分为轻、中、重度3种类型,分别测定了放牧对林地土壤贮水量的影响,为林地合理放牧提供了依据[1-2]。
1材料与方法
1.1 测量地概况
大通县东峡林区位于大通县东北部,东西长50 km,南北宽20 km,为西宁市重要的水源涵养林区。林区内主要有2条由北向南平行的山脉,属达板山支脉,东支脉主峰为兰雀山,由克麻沟、鹞子沟和老虎沟等组成;西支脉主峰为平顶山,由东沟、西沟和生地沟等组成。海拔2 450~4 348 m,森林资源主要分布在东峡河流域和瓜拉河流域,林地呈块状分布,具有明显的坡向性;林区乔木树种主要有青海云杉、白桦、山杨等[3];灌木树种有山柳、小檗、杜鹃、金露梅、银露梅、短叶锦鸡儿、鲜卑花等[4]。
1.2 测定方法
1.2.1土壤样品采集。2009年夏季,在东峡林区向化上滩灌木林地,根据放牧牲畜影响土壤的不同程度,选择牲畜践踏土壤轻、中、重度3种类型,各种类型重复3次,挖取土壤剖面深80~100 cm,每隔20 cm采集样品1次。
1.2.2样品处理。分别称量不同类型各层次土壤样品的鲜重,用清水浸12 h称重,置于干沙上面渗水2 h称重,再置于干沙上48 h后称重,并在105 ℃烘10~12 h至恒重。求出土壤各层次的容重、最大持水量、最小持水量、毛管持水量、非毛管孔隙度、毛管孔隙度、总孔隙度等平均值。
1.2.3灌木林地土壤的贮水能力。土壤贮水量指土壤非毛管孔隙度对降水的短期滞蓄量,用下面公式计算:
W=10 000×H×P(1)
式中,W:贮水量(t/hm2);H:土层厚度(m);P:非毛管孔隙度。
2结果和分析
2.1土壤剖面各层的容重
由表1可知,土壤剖面各层的容重,从上到下呈递增趋势;轻、中、重度践踏的平均容重由小到大依次为轻度、中度、重度,表明牲畜活动少的土层松软,容重轻,涵养水源效能较高。
2.2土壤各层最大、最小、毛管持水量
由表1可知,土壤最大、最小、毛管持水量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呈递减趋势;轻、中、重度践踏的平均最大、最小、毛管持水量由大到小依次为轻度、中度、重度,说明土壤践踏轻的持水量大。
2.3土壤各层的非毛管、毛管、总孔隙度
由表1可知,土壤在形成过程中,由于土质沉积的差异,土壤非毛管、毛管、总孔隙度基本表现为随着土层的深入相应减少;轻、中、重度土壤非毛管、毛管、总孔隙度平均值由大到小依次为轻度、中度、重度。
2.4灌木林地的贮水量
随着牲畜践踏土壤的程度不同,灌木林地贮水量有所差别。分别将表内土壤厚度和非毛管孔隙度值代入式(1),可得牲畜践踏轻、中、重度的1 hm2土壤贮水量:
轻度W=10 000×0.8×0.074 0=592.0 t/hm2
中度W=10 000×0.8×0.051 5=412.0 t/hm2
重度W=10 000×0.8×0.037 3=298.4 t/hm2
由上述计算可知,践踏轻、中、重度的1 hm2土壤贮水量递减,轻度践踏土壤贮水量较中度践踏大180.0 t/hm2,中度践踏较重度践踏大113.6 t/hm2。
3结论与讨论
(1)东峡林区是重要的水源涵养林区,为省会西宁市生产、生活的重要供水地,灌木林地面积占林区总面积的1/3;因牲畜多,放牧不当,造成林地贮水量显著下降,从牲畜践踏土壤的轻、中、重度来看,土壤贮水量:轻度为592.0 t/hm2,中度为412.0 t/hm2,重度为298.4 t/hm2。
(2)灌木林地要加强放牧管理,因地制宜合理放牧,牲畜尽量在草场放牧,达到林地轻度放牧,增加土壤贮水量;封山育林与放牧,应做到轮封、轮牧,既可以保护林木的正常生长,又能发挥林地土壤涵养水源的最大潜力[5-6]。
(3)大力提倡设施圈养,尽量减少林区放牧量,从而达到水源涵养的目的。
4参考文献
[1] 马国青,梁兵宽,马永珍,等.青海大通北川河源区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研究[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9.
[2] 张玮,李晓燕,李连国,等.内蒙古西部地区沙棘光合与蒸腾特性研究[J].华北农学报,2007,22(3):97-100.
[3] 大通回族士族自治县林业志编撰委员会.大通县林业志[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8.
[4] 青海木本植物志编委会.青海木本植物志[M].西宁:青海人民出版社,1987.
[5] 周兴明.青海植被[M].西宁:青海人民出版社,1986.
今年1月8日至9日,全国林业厅局长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传达了**副总理对林业工作作出的重要批示,宣读了总后勤部部长、全军环保绿化委员会主任廖锡龙发来的贺信,国家林业局局长**作题为《认清新形势抓住新机遇把现代林业建设全面推向科学发展新阶段》的工作报告。国家林业局副局长**主持会议并作会议总结。
**局长首先对2008年林业工作进行了回顾,指出一是林业改革取得重大突破,为解放和发展林业生产力注入了新活力;二是生态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生态功能进一步提升;三是林业抗灾救灾取得重要成果,应急能力明显增强;四是林业产业发展扎实推进,兴林富民取得新成效;五是生态文化建设扎实开展,社会生态文明观念不断强化;六是积极应对国际林业热点问题,增强了我国的话语权和主导权;七是林业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保障能力明显加强。
针对当前的林业形势,**局长用一句话来概括了2009年林业工作的总体要求:发展现代林业,建设生态文明,促进科学发展。强调必须坚持和把握好以下几个关键:一是坚持解放思想,深化改革;二是坚持以人为本,兴林富民;三是坚持转变发展方式,加强森林经营;四是坚持科教兴林,人才强林;五是坚持发展生态文化,强化生态文明观念。
在林业建设任务方面,**局长明确2009年全国计划造林8220万亩,义务植树25亿株,实现林业总产值1.4万亿元,进一步增加森林资源,增加就业岗位,增加农民收入,为实现到2010年森林覆盖率达到20%的目标奠定坚实基础。重点抓好六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加速推进造林绿化,努力改善生态状况;二是全面加强资源保护,巩固扩大生态建设成果;三是扎实开展灾后重建,高度重视森林防火和有害生物防治;四是着力改善林区民生,切实抓好林业基础建设;五是加快调整产业结构,积极应对国际国内市场变化;六是大力发展生态文化,进一步树立全社会的生态文明理念。
**局长对确保完成2009年任务提出了明确要求:一是深化林业各项改革,进一步理顺林业体制机制;二是大力加强科技创新,提升林业科学化、机械化、信息化水平;三是加速完善政策法制,构建林业科学发展的长效机制;四是扩大林业对外开放,拓展林业发展空间;五是加大林业资金投入,为林业发展提供坚实保障;六是加强组织领导,提高林业部门科学执政的能力。
为贯彻落实会议精神,省林业厅门户网站及时刊载了**局长的讲话全文,厅党组多次开会研究并制定下发了《2009年林业工作要点》,对全年全省林业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
今年前四个月,我省林业各项工作总体进展顺利,全省共完成营造林174.3万亩,占预安排计划的48.8%,其中人工造林完成71.7%、封山育林完成37.7%;林改已完成勘界确权1.28亿亩,占林改总面积的97%;森林火灾受害率为0.5‰,同比下降0.11个千分点。
今年是建国60周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的关键之年,也是实现“十一五”规划目标重要的一年,林业改革发展稳定的任务十分繁重,做好全年林业各项工作,意义十分重大。当前,我省林业发展既面临严峻挑战,也遇到了好的发展机遇。所谓挑战,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国际林产品市场购买力下降,国内房地产、基础设施建设等木材消费市场萎缩,国内林产品市场需求骤减,林业产业发展面临严峻形势。所谓机遇,随着国家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重大举措的出台,国家林业局已经加大了对天然林保护工程、重点防护林工程、林业“三防体系”、基础设施、种苗基地、棚户区改造等建设工程的投入力度,并将进一步研究制定政策,扩大重点公益林补偿范围,支持林业企业发展,加快林业产业建设。生态建设作为国家加大投入的重点,投资规模有望进一步加大。随着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深入开展,必将有力引导各级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发展观和政绩观,强化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和保持青山绿水也是政绩的理念,自觉主动地重视和加强生态建设。全省林业系统必须树立危机意识、机遇意识,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抓住难得的发展机遇,变压力为动力,化危为机,创新思维,全力应对挑战,最大限度地防范和降低金融危机对林业的不利影响,最大限度地发挥林业在促进农民增收、扩大就业、拉动内需方面的重要作用,最大限度地争取林业投资和优惠政策支持,为保增长、调结构作出应有的贡献。
做好今年工作,必须全面贯彻省委十届四次全会、农村工作会议和全国林业厅局长会议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生态文明建设为战略目标,以保持林业平稳较快发展为首要任务,以深化改革为动力,以兴林富民为宗旨,以科技创新为支撑,继续解放思想、抓住发展机遇、加大投入力度、强化基础建设、转变发展方式、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促进我省现代林业又好又快发展。
2009年全省林业工作总的目标是:全面完成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完成营造林300万亩以上,将森林火灾受害率控制在0.68‰以内,森林病虫害成灾率控制在4.6‰以下。围绕上述思路和目标,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抢抓扩大内需机遇,积极争取林业建设资金。省厅各相关处室要加强与国家对口司局联系,摸清拉动内需政策、项目、资金情况、投资方向、申报条件,指导各地编制项目申报。各级林业部门要积极配合,提前做好项目储备,确保项目申报及时、对路。通过努力,争取将油茶林建设、中幼林抚育、森林防火、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设、湿地保护与恢复、林木种苗建设、森林生态定位站、国有林区水电路建设、国有林场危旧房改造、全国一级木材检查站和重点工程区林业工作站、科技推广站建设等项目列入国家相关规划,并安排投资建设;对已申报的项目,要充分做好实施的前期准备工作,确保项目批复后及时启动,顺利实施;继续争取国家加大对我省退耕还林、天保、珠防等林业重点工程计划任务的安排,进一步提高人工造林投资标准;加强与省级有关部门的沟通与协调,多渠道、多层次争取林业建设资金。当前,各地要抓紧做好国有林场危旧房改造调查核实工作,及时上报相关数据。对已经下达的7098万元中央林业新增投资计划,要按照工程建设要求,加强领导、强化责任,规范管理、认真落实,保证项目和资金安全运行,确保按期完成任务,为进一步争取国家支持打牢基础。
(二)加快推进造林绿化,确保完成营造林任务。今年,国家林业局下达我省营造林计划335万亩,其中天保130万亩、退耕还林荒山50万亩、珠防二期36.5万亩、石漠化植被恢复65.3万亩、其他(植被恢复费造林项目)53.2万亩。各地要根据各项工程计划任务安排,继续抓好土地落实、种苗准备等工作,利用雨季、冬季,加快人工造林和封山育林,确保完成全年营造林任务。要认真做好天保工程十年总结,搞好工程实施以来的营造林验收,审核汇总上报天保二期相关基础数据,为编制我省天保二期规划打好基础;认真组织实施好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规划林业项目建设,扎实搞好阶段验收和政策兑现,抓好退耕还林工程十年总结宣传工作;按照国家四部委《关于建立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信息报送制度的通知》,尽快建立我省石漠化工程信息报送制度,加强对工程信息的采集、调度、报告;绿色通道建设今年重点安排遵崇、玉铜、镇胜和水黄公路,有关市、县要做好规划,落实配套资金,提高建设质量。
(三)全面完成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加快推进配套改革。各地要深入研究主体改革进展不平衡、部分地方操作不规范、林权纠纷调处难度大的问题,找准薄弱环节,实行分类指导,加快勘界确权、登记发证和纠纷调处,确保年底完成主体改革任务。要进一步加强调研,完善配套改革政策,积极配合省人大和省政府法制办开展工作,力争尽快出台《贵州省森林、林木、林地流转条例》,争取省政府出台基层林业执法人员工资纳入地方财政供养、逐步减轻林业费金、完善地方公益林补偿等方面的政策措施。今年,省财政安排2000万元对珠江流域地方公益林进行生态效益补偿,相关市、县要按照省、市、县4:3:3的比例,落实好配套资金,确保每亩每年的补偿标准达到5元。另外,省财政安排资金1000万元,对省级以上自然保护区内的集体林进行补偿,相关单位要认真抓好工作落实。
(四)加快林业产业发展,千方百计促进农民增收。修改完善《关于加快林业产业发展的意见》,争取以省政府文件出台;建立花卉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组织编制贵州省特色商品林发展规划,修订出台《贵州省省级商品林基地造林补助暂行办法》,安排省级特色商品林示范基地建设10万亩;重点支持黔东南、铜仁、黔西南的部分油茶生产重点县发展木本油料产业;加大《省联社、省林业厅关于印发森林资源资产抵押贷款指导意见》的宣传力度,引导和鼓励各类社会主体参与投资以用材林、经果林为主的商品林建设;努力争取相关政策对26家林业产业化经营省级龙头企业进行指导扶持,积极引进省外有实力企业,本着发挥优势、突出特色的原则,鼓励和扶持发展人造板、竹木复合材料、家具、竹木制浆造纸、竹产品、林化加工产品、林业生物质能源、木本粮油产品等林业产业;多渠道争取建设资金,加快全省森林公园和自然保护区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培训力度,不断提高接待能力和服务水平;通过营造林工程投入、森林生态效益补偿等增加农民林业收入人均14元。
(五)加强森林资源保护,维护森林资源安全。要大力宣传和认真贯彻《森林防火条例》,进一步落实森林防火行政首长负责制和部门责任制,加强火源管理,搞好监测预防,强化应急队伍建设,确保将森林火灾受害率控制在0.68‰以内;加强对松材线虫病除治和预防工作的检查督促力度,采取有效措施实现发生面积和病死树双下降,确保不新增疫区,严格按照批复的实施方案抓好各项林业有害生物防治项目,将森林病虫害成灾率控制在4.6‰,无公害防治率提高到75%以上;按照国家林业局批复的实施方案,在10县组织开展好森林采伐管理改革试点,简化森林采伐行政审批程序,推行阳光指标,促进木材产销见面,建立公平竞争机制,增加林农收益,为在全省推开积累经验;继续深入开展森林公安“基层基础年”活动,加快“金盾工程”建设步伐,尽快实现省、市、县(市、区)三级森林公安机关接入公安网,适时组织开展打击破坏森林资源专项行动,确保我省林区社会秩序稳定。
(六)加强森林经营,提高林业质量效益。今年,森林经营方案的编制工作已在全省全面铺开,各地要按照全省编案工作的统一部署,加强对国有、集体、个人各类经营方案的编案指导,在6月底前完成国有林场森林经营方案初稿,9月底前基本完成各县森林经营方案初稿,年底基本完成全省森林经营方案的论证、审批和备案。5月6日,中德财政合作贵州森林可持续经营项目启动仪式在开阳举行,标志着德援项目已正式实施,我们要以此为契机,学习借鉴国外森林经营的先进经验,引进可持续经营模式和技术,开展贵州森林分类经营技术体系试验示范工作,逐步建立一批高标准经营的生态林、速生丰产林、工业原料林、能源林、珍贵树种用材林、木本油料林、竹林的经营示范点。年初,国家林业局确定我省龙里、独山、天柱、从江四个林场为首批森林经营示范国有林场,有关市、县林业主管部门加强领导和管理,认真组织编制示范林场森林经营方案,努力创新示范林场森林经营机制,发挥好国有林场在森林经营中的骨干示范作用,推动全省森林经营工作的开展。
(七)加强科技创新,夯实林业发展基础。重点从贵州乡土优质阔叶用材树种培育技术试验示范、石漠化地区植被恢复关键技术集成与示范、提高林分质量关键技术与示范等方面对科研项目进行选题立项,组织好2009年度省科技项目及国家林业局项目的申报工作;抓好全国林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和行业标准的起草工作;强化科技推广示范项目管理的力度,围绕我省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及产业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组织开展技术培训和送技术下乡活动,积极引进和组装配套省内外林业科技成果和引进省内外专家开展学术交流活动,组织实施国家和省级科技示范县的创建工作;认真贯彻《全国林业信息化建设纲要》及《技术指南》,争取落实省级林业信息化工作管理机构和人员编制,按照“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平台”的要求,做好全面启动全省林业信息化建设的各项准备工作。
(八)增强大局意识,努力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搞好服务。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的重大决策部署,努力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的实现做出贡献。在重点工程建设项目征占用林地的审核审批上,坚持依法行政,热诚服务、提前介入,加快速度,简化程序,主动搞好扩大内需建设项目等征占用林地服务,确保项目建设的顺利进行;在旅游资源的开发上,按照省委、省政府的总体部署,整合好各类森林旅游资源,加快主要旅游干线和重点旅游村寨绿化,促进全省景区景点旅游业品位的整体提高;在扶贫开发和促进农民增收的工作中,加强对林业龙头企业和专业协会扶持,引导和带动农民通过大力发展木本油料、中药材、茶叶、干果、花卉苗木等特色林产品,拓宽增收门路,增强发展后劲。
关键词:反常规处理;加大课堂容量;提高课堂频率
传统的教学结构是线形、封闭型的教学结构,其结构一般包括“组织教学、复习提问、教授新课、初步巩固、课后作业”这样几个结构,形成了一种固定程序。这种课堂结构存在着极大的局限性:(1)刻板的强求在综合智商和智能型方面有着或大或小差异的各类学生齐步并进,从而形成了好学生吃不饱,差生吃不了的现象。(2)主要强调教师的教,往往不利于发挥学生的主动精神。基于这些弊端,打破教学形式的封闭化,实行教学形式的开放化,借鉴种种教学形式的合理成分,根据教学实际采用适应差异,注重个性发展的多样化势在必行。
要进行“变序型”课堂改革,就要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反常规地处理课堂教学节奏,重新编制教学信息的传递和反馈处理,加大课堂容量,提高课堂效率。让学生在阅读中自己认识、自己发现,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再发现、再提高的效率,同时促使教师把大量工作转移到编制传递知识信息和学法研究上来,使学生更快、更有效地学习掌握语文和认识事物的统一规律。
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可以采用以下几种课型:
一、问题教学型
利用电教手段重新编制知识信息,精心设问,用问题引路,师生共同解决问题,完成教学任务。教材中的有些课文哲理性较强或内含意义较深,学生一下子难以理解。按照传统顺序讲读法,既费时又费力,学生不能直奔重点,突破难点。这时把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设计成悬念式问题,再引导学生回顾全文深入探究,步步逼近、破除悬念解决问题。这不仅使学生自始至终在浓郁的学习兴趣和探究问题的欲望中完成学习任务,而且加快了课堂中双向信息交流和反馈的速度,提高了教学效率。例如,我在上《唯一的听众》这一课的时候,就给学生设计了一个问题:这位老教授为什么要装聋作哑,她的良苦用心是什么?解决了这两个问题,学生就很自然地理解了课文,突破了难点。
二、一点突破型
这种课堂结构要求教师要深入探究教材,找出教材中的关键点,以这一点为突破口引导学生理解全篇内容,完成学习任务。这种课型省时间、收效大,有利于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不过在具体教学的实践中,教师要把教材中作者的思路和学生的理解能力相结合,教师通过形象生动的语言,浓缩课文内容,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掌握和理解课文内容。
三、逆向型
这种课型要紧扣住课未点题的词语和句子,引导学生先“沉底”,然后围绕中心回顾全文,逐渐“浮”上来,这一“沉”一“浮”的过程,让学生有一种学习欲望和探究心理的紧迫感,也让学生积极地参与了进来。又如,我在讲授《鹿和狼的故事》这一课时,抓住了课后点题的一句:仅仅根据人类自身的片面认识去判定动物的善恶益害,有时会犯严重的错误。为什么作者会得出这样的结论?然后又引导学生去回顾全文,罗斯福总统为了保护鹿而大量地捕杀狼,结果致使森林中鹿的数量锐减。鹿锐减的原因:就是在人们眼中凶恶的狼原来也是护林的功臣,起着维护鹿群种群的稳定作用。生物之间是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的。这一课采用这种逆向型的课堂结构,起到了极好的课堂效果。
以上三种课型,既遵循了课堂教学的基本原则,又根据班级学生的特点,还根据个人的教学风格和特长,不拘一格地创造出色彩纷呈的教学结构来。
参考文献:
[1]王新萍.如何组织课堂教学[J].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02).
【关键词】高考;复习;指导;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78(2015)04-142-01
一年一度的高考始终是人们关注的热点,为了在这场至关重要的人生一搏中寻求制胜之道,莘莘学子和辛勤的园丁一直在孜孜不倦地探索、实践。笔者认为高三总复习面广、量大,问题和困难定然不少,据此,我们提出“一纲三块四重点”的复思路,以领教大方之家。即:以高考大纲(或考试说明)为纲,把复习内容分为语法、课文,强化训练三块进行,突出完形填空、阅读理解、短文填词和书面表达四个重点和难点,力求取得最佳效果。
“分块复习”是根据高三总复习面广、量大、无从下手的情况而采取的有效措施。第一块是语法的复习。新教材与大多数现代教科书一样,语法主要是通过实例来教的,学生要先听到或看到新的语言在一定的情景中使用,然后自己归纳出使用中的语法句型。我们可以在每单元的第三课时的Learningabout Language中加以实践和归纳。这种归纳法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但均散见于各个单元之中,且无文字说明,到了总复习阶段,我们有必要使之系统化、条理化,然后再通过演绎法来指导我们的实践。这种“实践――理论――再实践”的思路是符合人们接受事物的规律的。语法复习中要突出动词的时态,尤其是非谓语动词的用法,复合句部分要突出三大从句(定从、状从、名词性从句),此外固定搭配也是不容忽视的内容。
第二块是课文的复习。新教材是按单元组织施教的,每单元的第一课时的warming up是该单元的导入,介绍本单元的话题;第二课时Reading则是与之相配合的深层阅读材料,内容涉及到中外文化习俗、名人轶事、饮食卫生、体育竞赛、音乐艺术、自然环境、动物保护、妇女权益以及经济建设等。我们可以按题材归类集中复习。新教材体裁新颖,含记叙文、传记、故事、书信、日记、说明文等,我们也可按体裁分类复习,以便迅捷掌握各种文体的格式和特点。在课文复习中要突出词组的归纳、总结,因为词组和意群是富有活力的基本记忆单位,那种教材上有什么记什么,原封不动地照搬一遍,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低效做法。只有花费一定的心智,采用纵横联系,先后对比,归纳延伸,举一反三地重新构建,才能使知识由零散到完整,由点到线,由线到网,由网成面。例如,我们可以把教材中的词组分成习语类、表义类、结构类、延伸类来记忆。
象be black and blue, tell a white lie, as busy as a bee, selllike hot cakes,as proud as a peak cock等均属习语类。
在表义类词组中,表示“参观”的有:look around/visit/go around/make(give, pay)a visit to/ona visit to/show sb. around等。
表示“参加活动”的有:take part in/attend/go in for/join in/enter/participate in等
在结构类词组中,我们以get为例,可给出getto do/get(sth)done/get sth doing/get done等词组。
而象bring in引起/bring on引起/bring out出版/bring up提出,抚养等都属于延伸型词组,适当归纳可以提高复习效率。
第三块是经过我们高三备课组的精心选择的一套系统的模拟试题,供学生进行强化训练。这一阶段的着眼点是“讲练结合,以练为主”;“以教师指导为辅,学生自主学习为主”,让学生从“满堂灌”的状态中解脱出来,从而产生海绵吸水、渐入佳境的心态。
纵观历年高考题,“完形填空”、“阅读理解”、“短文填词”和“书面表达”不仅题量大、难度高、综合性强,构成了NMET的四大支柱。毋庸置疑,这是我们复习迎考的重点和难点。在高三总复习的前期过程中适当安排这四项专题训练不仅对于学生顺利实现知识到技能的迁移,而且对于将来的继续深造都具有不可低估的现实意义。
完形填空实质上是一种高难度的阅读理解,着重考查考生的语言综合应用能力,命题所选材料来自英语国家的主要报卡杂志,语言地道,体现夸文化交际意识。要求所给短文在补充空白后上下通顺,前后连贯,合理合“法”(语法),一般可按“通读全文,掌握概况一谨慎试填,瞻前顾后一仔细推敲,消除疏漏”这样的步骤来解答。
阅读理解是NMET的重头戏,也是体现高考信度的温度计。五篇文章体裁多样化,信息丰富,包括日常生活、科普、社会、文化、政治、经济、新闻、史地人物、传记等等,充分体现了灵活运用语言的要求。所给题项包括直接信息理解题,词句意义理解题、逻辑推理判断题、归纳主旨题和假设推理题等,需要我们注意的:一是长句,难句的分析;二是把文章的整体理解和局部理解、表层理解和深层理解结合起来;三是某些生词的理解和推断;四是对每种题型都进行适当的练习和归纳。
关键词:红花玉兰;种质资源;保护;开发利用
中图分类号:S3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39-8114(2011)08-1564-03
Protection Status and Utilization Countermeasure of Germplasm Resources of the Magnolia wufengensis in Wufeng County
SANG Zi-yang1,MA Lü-yi1,CHEN Fa-ju1,ZHANG Ping2,ZHU You-chun3
(1.The Key Laboratory for Silviculture and Conservation of Ministry of Education, Bei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Beijing 100083, China;
2.China Institute of Water Resources and Hydropower Research, Beijing 100038, China;
3.Forest Enterprise of Wufeng County in Hubei Province, Wufeng 443400, Hubei, China)
Abstract: Magnolia wufengensis, only about 2000 individuals in the wild, was a new-discovered species of Magnolia in 2004, which was found only in the alpine belts elevating from 1400 m to 2000 m of the west of Wufeng county, Hubei province. The endangered reasons were analyzed from some aspects, such as the geographical distribution, the seeds germination characteristics, the present population structure status, the effect of the human beings’ activity, etc. And the protection status was expounded from license protection, closed forest, ex-situ conservation and so on. Then, the high scientific, ornamental and economic values of Magnolia wufengensis was pointed out, and some exploitation strategies and seggestions were mentioned.
Key words: Magnolia wufengensis; germplasm resources; protection; exploitation
红花玉兰野生类群(Magnolia spp.)是2004年在湖北五峰调查玉兰种质资源时发现的一个类型十分丰富的玉兰类群,先后采集到9~25、32、46 瓣等标本,经过系统的分类和研究, 9 瓣红花玉兰在植物分类等方面的特殊价值已被正式定名为红花玉兰新种(Magnolia wufengensis)[1], 而将与红花玉兰花色相近、花被片数目增多的类群定名为多瓣红花玉兰新变种(Magnolia wufengensis var. multitepala)[2],文章中红花玉兰为二者之统称。该物种是玉兰家族中仅有的花被片内外全红的类型,观赏价值和科研价值较高,在城市园林绿化美化中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具有重要的开发和利用价值。
1红花玉兰种质资源的形态特征及分布现状
1.1形态特征
红花玉兰系高大落叶乔木,树皮灰褐色,叶宽倒卵状或倒卵状椭圆形,先端有小突尖,比白玉兰叶平展、光滑,叶上面绿色,反面灰白色,有一层白粉,聚合果,圆柱形;种子黄褐色,斜卵形或宽卵形。野生红花玉兰种群花部存在丰富的变异类型,包括花型、花被片数目、花被片颜色、花被片形状及其他变异等。花被片为色泽均匀的红色,但其花色类型较丰富,有深红、红与浅红的不同表现;花被片的形状大小变异更多样,有阔倒卵状匙形、匙形与条形;花被片数目变异很大,目前已经发现的单花花被片数目的表现有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32等,多者可达46瓣,这种花被片数目的变异,存在于不同株间,也存在于同一株内。花期一般3月中下旬至4月中旬,展叶期4月下旬至5月下旬,果期9月中旬至10月上旬,落叶期10月中旬至11月中旬。
1.2分布现状及规律
红花玉兰主要分布在五峰西部五峰镇黄粮坪村、长乐坪镇桥坪村、采花乡栗子坪村等地海拔
1 400~2 000 m二高山至高山的山坡上,接近80%的红花玉兰大树生长在次生林中,其次是生长在没有植被保护的房前屋后和农田道路附近等环境中,其胸径大部分在20~35 cm之间,其中最大一株胸径达106 cm,资源极其有限,总数量不足2 000株,处于极度濒危状态。分布地属北亚热带季风性气候,温暖湿润,年平均气温在13.1℃,年降雨量1 400~
1 700 mm,夏季无炎热,一般气温在24℃ ,湿度较大,冬季无严寒,最低气温在2~4℃,土壤为黄棕壤和山地黄棕壤,这类土壤淋溶淀积性明显,土层较为深厚,层次发育较为明显,pH值5.2~6.8。伴生树种有白玉兰(Magnolia denudata)、银鹊(Tapiscia sinensis Oliv)、灯台树(Bothrocaryum controversum Pojark)、杜鹃(Rhododendron)、荚(Viburnum dialtatum)等。
2红花玉兰种质资源濒危原因及保护现状
2.1濒危原因
大部分研究表明,造成物种濒危的原因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物种自身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对环境的适应性;二是外界各种干扰对物种生存的影响[3,4]。红花玉兰的濒危原因亦可从这两个方面来分析。
2.1.1对生境要求严格,地理分布存在一定局限性野外调查发现,红花玉兰分布区域极其有限,仅分布于五峰西部海拔1 400~2 000 m的次生林中,在其周围1 000 m以下的低海拔地区未见自然分布,即使个别植株也是当地居民从高山移栽的野生苗经人工培育而成长起来的大树,可见红花玉兰对水分、温度、光照和土壤等生境要求较为严格,其地理分布具有较强的局限性和特有性,这一特性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红花玉兰种群数量的增加和物种空间分布的有效拓展[5]。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2.1.2种子难于萌发,自我更新困难红花玉兰成熟种子萌发前需要经过长时间的休眠沉积催芽并保持一定的湿度,种子成熟后洒落于地表面,一方面易失水而使种子生活力下降,另一方面易受到微生物的侵染而遭受霉烂,从而造成种子萌发率极低,自我更新困难,在红花玉兰生长群落中很难找到更新的红花玉兰幼苗
2.1.3种群呈集群状分布,遗传资源脆弱种群大小和分布格局是物种的生存形式,不仅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物种与环境的相互适应效果,而且能体现物种的发展动态[6,7]。对红花玉兰种群结构特征调查表明,红花玉兰种群呈集群分布,各个等级的个体分布格局均呈集群分布。过小的种群规模和种群分布空间不仅限制了种群的自然更新,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种群的遗传多样性[8,9]。调查发现,大部分生境斑块中仅存红花玉兰单株个体,且这些单株树龄较长,一旦该植株死亡,该植株所保有的遗传资源将全部丧失,使红花玉兰对环境的应对能力下降。因此,红花玉兰的种群规模及分布现状表明其遗传资源仍然是十分脆弱的。
2.1.4人为干扰毁坏严重,生境破碎化首先,红花玉兰树干通直,是良好的用材树种,在20世纪末期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前由于其材质优良而被大量砍伐,在调查过程中就能看到大量被砍伐而从侧部萌生出来的红花玉兰个体,直接造成红花玉兰个体数量的锐减,由此可见,在红花玉兰种群发展过程中,人类过度的砍伐起到了较强的抑制作用,加大了红花玉兰种群恢复的难度;其次,红花玉兰树形优美,花色鲜艳,其花蕾、树皮均可入药,是珍贵的绿化观赏和用材树种,是人们直接采摘或采挖的对象,尤其是作为绿化观赏树种流失严重;再者,毁林开荒破坏了红花玉兰的适宜生境,造成红花玉兰种群面积缩小且被分割成不同的生境片段,形成破碎化的生境,从而导致红花玉兰种群结构走向衰退状态。
2.2保护现状
2.2.1制定了相关的保护措施一是成立了红花玉兰保护与研究开发中心,通过宣传等手段强化人们的保护意识;二是将红花玉兰资源列为县内重点保护的珍稀植物资源,禁止以任何形式采挖、毁坏红花玉兰种质资源;三是为防止该资源流失,当地林业主管部门要求县内所有的玉兰属植物在办理出口时必须由专业技术人员鉴定签字确定不是红花玉兰后方可办理出口手续。
2.2.2实行挂牌保护对全县范围内红花玉兰种质资源中胸径在25 cm以上的原生资源实行挂牌保护,禁止任何人以任何形式采种采枝条以及一切破坏该树的行为,目前共挂牌保护1 000余株,并建立了相应的电子档案。
2.2.3封山育林管护为保护红花玉兰居群生境不被进一步破坏,将保护栖息地与保护植株个体并重,对分布比较集中的区域实施封山育林,全县范围内封育总面积800 hm2,适时进行抚育、去杂、疏伐、剪枝整形等,保持其良好生长环境条件,逐渐恢复居群自然更新能力,促进天然更新。
2.2.4迁地保护该资源被发现后,采用嫁接方法将该物种从高海拔地区引种至低海拔平原地区并成功扩繁,实行异地保护,目前在该地嫁接繁育苗木1万余株,并且部分已开花,同时在原产地五峰建立种质资源保存林3个,保存植株3万余株。
2.2.5积极申报建立省级自然保护小区对于遗传多样性水平高,野生分布密度大、数量多的居群,如黄粮坪红花玉兰野生群落,当地林业部门向上级林业主管部门申报了建立省级自然保护小区,核心区面积400hm2,目前正在审批中。
虽然在红花玉兰资源保护管理上增添了一些辅助措施,但由于红花玉兰暂未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管理法律依据缺乏,管理人员少等,资源保护工作尚未走上科学化、规范化的轨道,现有红花玉兰种质资源流失现象仍时有发生,保护管理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
3红花玉兰种质资源开发利用价值
3.1科研价值
红花玉兰新种及其原生资源分布区的发现对研究木兰属的起源、进化和地理分布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红花玉兰作为一个新的类群,分布区域有限、变异类型十分丰富,从分布的地理区域看、从花粉的超微构造上看,从花部变异上看,均具有重要的科研价值。
3.2园林绿化观赏价值
红花玉兰不仅材质优良,是很好的用材树种,而且树形优美、花大艳丽、芬芳袭人,是城市园林绿化和山地景观皆宜树种,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作为观赏树种开发和利用价值潜力巨大。
3.3经济价值
当地群众曾把红花玉兰花蕾作为辛夷花蕾,其树皮作为厚朴树皮进行采摘采挖,若红花玉兰的花蕾和树皮的成分分别与辛夷、厚朴一致,说明红花玉兰的花蕾、树皮均可以入药,是很好的药材树种,则具有极大的经济开发价值。
4红花玉兰种质资源开发利用对策
4.1 进一步加强红花玉兰资源保护
五峰为少数民族自治县,建议人大机关对红花玉兰保护进行单独立法,以指导和加强红花玉兰的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尽快将红花玉兰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让保护管理人员以及林业干警在行使保护管理职责时有法可依。
根据对森林生态系统及物种的生物学、繁殖机制、林学特性、遗传背景等现状与认知程度,确定适宜的保存方式与保存策略,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收集保存利用[10]。由于自然或人为的原因,仅对红花玉兰进行就地保护还不能完全维护其生存,这就需要变被动保护为积极保护,实行就地保护和迁地保护相结合的原则,就地或就近引种栽培,建立红花玉兰迁地保护中心,进行集中保护,进一步让其人工引种变为归化植物,这样才能更有效地保存植物种质资源;对需要异地保存的树种,主要是生长在房前屋后、公路沿线、半高山等地人为破坏较为严重的优良品种,通过播种育苗、扦插、嫁接、组织培养等方式培育良种壮苗,建立新的种质资源保存林,实行异地保存;对一些生长环境较差且资源量极少的品种如9瓣红花玉兰,需离体保存的,要采集种子、穗条、根、芽、花粉等繁殖材料,送交省或国家林木种质资源贮藏库,在特定条件下保存其活力。
4.2积极开展红花玉兰引种驯化和品种选育研究工作,建立红花玉兰推广技术体系
自国家林业局重点科研项目《红花玉兰种质资源收集保护、遗传测定与开发》立项以来,虽然在红花玉兰种群生物学研究、形态特征、遗传多样性研究、生殖生物学研究、播种育苗研究等方面[11-14]取得了初步成效,但在红花玉兰繁殖技术体系以及引种推广、品种选育等方面的研究工作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若要开发利用好这一珍稀资源,必须把它作为绿化树种在全国推广,作为一项产业来发展,而推广工作还未展开,推广体系不完善,必须对红花玉兰进行基因资源挖掘、定向选育、引种推广与种质创新研究。
4.2.1开展红花玉兰苗木繁殖技术体系研究突破无性繁殖技术难关,建立整套苗木繁殖技术体系,开展组织培养、体细胞胚发生技术研究,建立红花玉兰再生体系,实现快速繁殖。解决突破扦插生根难、嫁接不亲和性等技术难关,通过播种育苗、扦插、嫁接和组织培养等繁殖手段,大量繁殖优良品种,推进苗木产业化、规模化、标准化。
4.2.2大力培育红花玉兰新品种在种质资源分布地建立良种繁育基地,主要采取高科技措施,筛选出优良品系,建立高级采穗圃,进行无性繁殖,从而不断地推出新品种[15]。
红花玉兰作为一个新的类群,类型多样,花瓣、花色、花形复杂,品种繁多,种间杂交可获得明显的杂种优势,应积极开展红花玉兰种间及种内杂交育种工作,充分发挥杂种优势,进而培育优良无性系。需要进一步进行选优,单系采种,通过扦插、嫁接、组织培养等繁殖手段大量培育成品种,选育一批生长迅速、花形好、适应性强的优良无性系在不同地区推广。对培育出来的新品种,要申请新品种认定、登录,组织有关专家进行鉴定与统一命名,并将其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16]。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4.2.3开展红花玉兰引种驯化及抗性筛选研究进行红花玉兰不同品种的苗木多性状选择指标观测与比较,研究苗木生长、适应性及抗逆性(如抗旱、抗寒及耐瘠薄能力),特别是红花玉兰对各种生态因子的极端耐性进行研究评价,进行区域化推广试验,提出红花玉兰的适宜引种推广区域和条件,筛选出适于不同地区城市绿化的红花玉兰优良品种,并在不同区域推广应用。
4.3合理开发红花玉兰种质资源,形成规模化产业
由于红花玉兰为五峰特有,具有极高的科学研究、观赏和药用价值,作为城市绿化树种在全国乃至世界范围内推广,意义十分重大,市场前景广阔,必须率先做好红花玉兰种质资源的开发利用工作。
4.3.1以商品苗为主体的苗木资源开发随着研究、推广的深入,在观赏栽培方面种苗需求量将会越来越大且供不应求,做好红花玉兰商品苗的开发,是解决红花玉兰供应问题的一条有效途径。坚持以种为本,把林木种苗基地建设作为合理利用红花玉兰种质资源的一项长期战略措施来抓。积极争取种苗基地建设项目,重点建设良种繁育中心、良种基地、采种基地,完善种苗加工、贮藏、质量监督检验、信息化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大红花玉兰良种选育推广应用等种苗基础性工作的投入,提高良种壮苗生产能力;苗木生产供应要以市场为导向,建立起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苗木生产供应体系,加快种苗产业发展。
4.3.2以城市绿化树种为主体的观赏资源开发红花玉兰树形优美、枝叶茂密、花艳色香、果实奇特,鲜红夺目,为城市园林绿化和山地景观树种。为充分开发利用这一资源,可在植物园、公园、风景区、自然保护区、居住环境区等绿地广泛种植,在保护资源、丰富园林景观、改善生态环境等方面具有独到的作用,应重点选择树冠开阔、树干通直、花色艳丽的品种培育大苗,满足绿化观赏的景观需求。
4.3.3以药用经济林为主体的药用资源开发红花玉兰药用价值较高,建立红花玉兰药用经济林,是其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并举的一条有效途径;与当地天保造林、退耕还林、长防林造林、四旁植树、城镇绿化、庭院经济等工程相结合,增加红花玉兰造林绿化比例,充分发挥红花玉兰在经济建设和生态环境建设方面的双重效益。
参考文献:
[1] 马履一,王罗荣, 贺随超, 等. 中国木兰科木兰属一新种(英文)[J]. 植物研究,2006,26(1):5-8.
[2] 马履一,王罗荣,贺随超,等. 中国木兰科木兰属一新变种(英文)[J]. 植物研究,2006,26(5):516-519.
[3] 岳春雷,江洪,魏伟,等. 短柄五加濒危趋势和致濒因素的初步分析[J].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2003,9(1):24-27.
[4] SUN W B, ZHOU Y, HAN C Y, et al. Status and conservation of Trigonobalanus doichangensis(Fagaceae)[J]. Biodiversity and Conservation,2006,15:1303-1318.
[5] 费永俊,雷泽湘,余昌均,等.中国红豆杉属植物的濒危原因及可持续利用对策[J].自然资源,1997(5):59-63.
[6] 王峥峰,安树青,朱学雷,等.热带森林乔木种群分布格局及其研究方法比较[J].应用生态学报1998,9(6):575-580.
[7] GEORGE A K,WALKER K F,LEWIS M M. Population status of eucalypt trees on the River Murry floodplin,South Austrian[J]. River Researchand Application,2005,21:271-282.
[8] 陈小勇.生境片断化对植物种群遗传结构的影响及植物遗传多样性保护[J].生态学报,2000,20(5):884-892.
[9] OOSTERMEIJER J G B,LUIJTEN S H,DEN NIJS J C M. Integrating demographic and genetic approaches in plant conservation[J].Biological Conservation,2003,113:389-398.
[10] 张双进,汪有奎,杨全生,等.祁连山林木种质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对策[J].甘肃林业科技,2007,32(1):62-65.
[11] 贺随超,马履一.红花玉兰与玉兰亚属几个种亲缘关系的AFLP分析[J]. 植物研究,2008,28(3):288-292.
[12] 芮飞燕,马履一,彭祚登,等.红花玉兰等5个玉兰种花粉形态观察及分类学意义[J].植物研究,2007,27(4):393-397.
[13] 贺随超, 马履一, 陈发菊. 红花玉兰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初探[J].西北植物学报,2007,27(12):2421-2428.
[14] 王罗荣,马履一,王希群,等.红花玉兰播种育苗技术的初步研究[J].浙江林学院学报,2007,24(2):242-246.
[15] 肖盛华,王国平.加强红木木种质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利用[J].湖南林业科技,1999,26(3):45-48.
学习就是一种会使你更快乐、生活质量更好、更有自尊、对社会贡献更大的一种素质提高过程。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无纸化办公阅读答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无纸化办公”——言不由衷的“伪低碳”
(1)再也没有了打印机“吱吱”吞吐纸张的声音,办公桌下方的废纸篓里也看不见揉成一团的废纸。从上世纪末开始,随着现代化网络技术的普及,一场将纸张、笔、订书机等传统办公用品“赶”出办公室的“无纸化办公”潮流,在世界上几乎所有大城市的写字楼中蔓
延。
(2)“无纸化办公”的提倡者们相信,这场办公室里的“geming”既能大幅度提高工作效率,还可以节约公司耗材与办公成本。同时,这一浪潮还得到了众多环保人士的支持,他们坚信,办公室里少用甚至不用纸张,能够以减少消耗的方式实现环保的目的,对保护全球森林资源具有积极意义。
(3)然而,他们也许忽略了,作为传统纸、笔的代替物,电子传媒工具虽然看起来人畜无害,但实际上却是个环保“隐形杀手”,“无纸化办公”也许没有人们普遍认为的那样“绿”——企业为了确保内部沟通与对外联系不受影响,少用纸就等于要多用电脑、电话、数据中心等电子传媒工具。虽然不需要砍伐树木来维持这些设备的运转,但是,电不会凭空而来。
(4)这就造成了一个“拆东墙补西墙”的尴尬局面:“无纸化办公”保护植被、净化空气,但为了供电要多烧煤,火电厂的排放物又让空气质量恶化。美国能源部的数据显示,目前在美国,每年用来支撑电子设备数据中心的用电量,约等于25000个家庭的用电总和。煤炭燃烧时,会产生二氧化硫、一氧化二氮等大量有害气体,而排放这些有害气体则可能导致下酸雨,包括美国东北部和阿巴拉契亚山的红山林,都是酸雨的受害者。
(5)不久前,美国中部大西洋印刷制图协会开展了.场叫做“PrintGrowsTrees”的活动,试图证明合理利用打印机其实可以保护更多植被。为了抨击“无纸化办公”,他们提出了一项质疑,“开发犷山会不会毁绿?”实际上,在挖煤的过程中,不管是露天开采还是矿山开采,都会导致矿场附近植被遭破坏。据统计,每年为了满足美国国内的电脑、通信网络和数据中心的用电,大约要牺牲965平方公里的森林。
(6)除了能源消耗方面的“糊涂账”,在废弃物的处理方面,“无纸化办公”也面临着比传统办公用品更大的挑战。受“无纸化办公”以及科技不断发展的刺激,电子传媒工具始终不断被更新和淘汰,并在此过程中产生大量的“电子垃圾”。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统计,目前全球电子垃圾的年均增幅约为4000万吨。
(7)数千万吨电子垃圾的堆积,背后是大量电能的浪费。据了解,每生产一公斤塑料或金属零部件的耗电量,可供一台平板电视运行10个小时,而生产半导体部件所需的用电量,比传统零件还要高出许多。电子垃圾带来的更大的危险,还是其中所含有害物质对环境的污染。电子垃圾中含有大量的铅、铜、锡,有些还含有汞、铬等有害物质,会污染垃圾堆场附近的空气、水源、土壤,还会诱发附近居民出现各种炎症、心脑血管疾病,以及各类癌症。
(8)对此,越来越多的人士认为,绝对排除纸张、笔墨和打印机,著不能真正解决由此引起的环保问题,转变方式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途径,
(9)首先需要改变的,是陈旧的术浆造纸的方法,应研发如何在生产纸张的过程中,越来越多地使用可再生原料和可再生能源,同时使用安全无毒并易分解的化学添加剂。其次需要改进的,是那种身材庞大、浪费油墨的打印机,提倡在办公室使用更环保,更小巧的便携式打印机。
(选自《文汇报》2011年12月10日)
1、第1段加点词“几乎”能否省略?简要说明理由。
(4分)
2、第3段中划线句中“绿”的含义是
。(2分)
3、第4段主要运用了____说明方法,其作用是________(5分)
4、阅读全文,简要说说“无纸化办公”是言不由衷的“伪低炭”的原因。
(6分)
①
②
5、现实生活中,像这样的伪低炭还有不少。
请举一例并简要阐述理由。(4分)
参考答案:
1.不能。
“几乎”是大多的意思,表明不是在所有的大城市中都流行“无纸化办公”。去掉后,体现不出用语的准确性。(4分)
2.环保、低炭、无公害(3分)
3.举例子(2分)用事实证明用来支撑“无纸化办公”所用的电子化设备耗电多,污染大,从而说明“无纸化办公”是一种“伪低炭行为”。
(3分)
4.①电子传媒工具需要的能源消耗大,
②电子垃圾带来大量的电能浪费,还对环境污染大。(6分,每格3分)
5.如电瓶车,表面上看,不用燃烧煤、柴等引起污染,不造成环境污染,但用电量的增加,或者废弃蓄电池也会有很多有害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