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29 17:38:3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课堂常规制度,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课堂常规;教学管理中图分类号:G633.9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4)10-0240-01体育课的教学有别于其他文字科目的教学:学生 的注意分散,容易受周围环境因素的影响,不便于集中管理,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实施课堂常规的教学,是一个深刻的问题,特别是新课程改革后,传统的课堂管理方式已经越来越不适应当前新课程改革的需要,这就要求我们体育教师,根据学校自身的特点和条件,采取行之有效的课堂常规管理策略,才能有效的发挥课堂效果,防止不良教学行为的发生,才能促进学校体育的健康向前发展,也许,每位体育教师都会有自己的见解和不同的看法,在这里,我把自己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不断的摸索和总结,发现以下几点心得,仅供大家参考。
1.精心设计好每节课的各个环节,是实施课堂常规的首要保证
教师只有不断的深入钻研和理解教材,才能精心设计好每节课的教学,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上课时,才能得心应手,备课时,尽可能做到:备教材、备学生、备场地器材、备周围环境、备教师自己,对每个环节,可能出现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充分利用课堂的有效时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保障课的顺利进行,这是实施优育课堂常规教学的首要保证。
2.制定合理的课堂常规管理制度,是实施课堂常规教学的必要保证
2.1要从各年级学生的认识能力和身心特点出发,提出合理的课堂常规管理制度,教师在制定课堂常规时,要立足于是否有利于课堂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是否有利于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是否有利于学生的发展,是否考虑到学生能否接受,只有师生共同努力,在发扬民主的基础上建立的课堂常规,才能比较容易得到学生的认可和接受。
2.2正确有效的课堂常规管理制度,其本身就具有管理功能,直接影响和制约师生的课堂活动,作为教师,课堂上所实施的一切常规管理措施,都应当服务于设定的教学目标,课堂常规管理的成败,都应当以课程标准是否实现为依据,有些教师由于忽视课程标准和目标对课堂常规教学的制约作用,在课堂常规上往往无所适从,失去了目标和方向,导致课堂常规教学流于形式,部分学生在课堂上自由散漫,不服从管理。
2.3在课堂常规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有效的指导,让学生参与到课堂常规的管理中来,只有通过构建和谐、平等、民主的管理机制,才会使课堂常规的教学充满活力,才能真正使 学生健康向上发展。
3.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实施体育课堂常规教学的重要保证
在师生交往中,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才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积极和学生交往,赢得学生的尊重,树立教师的威信,只有大多数学生喜欢这位教师,才会注意听他的课,注意力才会集中,思维才会活跃,学起来才有劲头,在执行课堂常规管理中,才能自觉服从管理。例如:我校部分顽劣学生,不搞学习,不是违规闹事就是进网吧,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爱好,就是喜欢打篮球,看NBA,基于此点,我就开始班级篮球赛,给他们一个舞台,让其有展示自己的机会。深入到学生中间,和学生打成一片,然后成立年级篮球队,招其入队,严格管理训练,使其改掉恶习,步入学习和训练的轨道上来,大部分学生都 能顺利通过三小科考试升入相应高中,还有两人考入一中。教师在实施课堂常规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宽严有度,应当关心爱护每一名学生,充分认识和发挥每一个学生的优点,让步学生真正感觉到老师对他的欣赏,只有建立了和谐友好的师生关系,对课堂常规管理的实施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无论课程如何改革,最基本的体育课堂常规教学肯定是要的,只是教师采用的方式,方式可以不同,体现的形式也可以多种多样,也只有在教师精心设计的体育课堂常规教学中,才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使学生在健康、有序、愉快的环境中学习,提高,为了让我们的体育课堂更精彩,让我们一起从最基本的课堂常规教学做起。参考文献:
以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针,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目标,以“办群众满意的教育、创磨口窗口小学”为核心,加强教育教学常规管理,认真落实中心校工作要点,转变观念,深化教学改革,突出抓好学洋思、新课改工作,积极实施素质教育,努力塑造文化校园,内抓教学质量,外树学校形象。
二、工作总体目标与要求:
1、贯穿一个主题: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争当质量排头兵。
2、体现两个重点:一是学生“合格+特长”得到初步落实;二是努力塑造文化校园,培养学生多种好习惯。
3、促进三个提高:
⑴通过养成教育和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促进学生“合格+特长”得到初步落实,切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⑵通过扎实有效的教学教研活动,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促进教师素质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⑶通过内抓教学质量,外树学校形象,提高学校的知名度。
4、落实四项工作:
⑴学校管理规范化。
⑵校本研修,提高教师素质。
⑶提高教学质量。
⑷重视学生各种习惯的养成。
三、主要工作及措施:
(一)德育工作
德育是塑造学生心灵的工作,要高标准完全完成这项工作,对学生进行文明礼貌、行为习惯、遵纪守法等教育,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行为习惯。
1、构建德育工作机制。做到四有(有领导小组、有德育计划、每月有安排、每周有重点教育专题),四坚持(每日常规有检查评比、每周汇总,每月按《班级管理细则》综合考核,每期评选优秀班级)。重视班主任老师队伍工作在德育中的主渠道作用,建立班主任老师工作考评机制。
2、开展“争当文明小学生”活动,各班依据《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一日常规》要求,通过学习、落实、评议、评奖等步骤,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学校分别与“十一”、“元旦”为表现优秀的学生授予“文明小学生”标志。
3、利用周一升旗时间,进行国旗下教育活动(讲话、唱国歌、进行宣誓、呼口号)。
4、开展丰富多彩的少先队活动。
⑴学校少先队要有计划,各班要积极配合大队部开展德育活动。
⑵结合重大节日如教师节对学生进行敬师励志教育,举行画展和作文演讲比赛。
⑶十一、元旦进行丰富多彩的庆祝活动。
5、开展“养成做人好习惯”活动,通过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培养学生的行为、纪律、卫生、路队、学习、礼貌等习惯,由德育领导小组、值周教师进行检查评比,对学生的各种习惯作出评价,在班内对表现好的学生插小红旗。
6、建立健全学生管理制度,改革和完善学生评价制度,学生的评价由自我评价收获、学生评价、教师评价、家长评价组成,多方面对学生作出合理评价,肯定成绩与进步,激励学生成长。召开必要的家长会,对表现好的学生向家长发出喜报。
7、做好校园文化建设,组织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张贴标语,出好班级板报和墙报,组织读书竞赛活动,积极创建文化校园。
(二)规范管理,完善管理体制,向管理要质量。
1、建立健全各种制度,逐步做到条例化,制度化,促使良好的“三风”形成。
2、加强常规制度检查落实,做好档案管理。
3、教学常规管理由教导处负责,做好记录。
4、对教师的教学质量推行目标责任制管理。
5、开足开齐体音美课程,在夯实文化课的基础上,启迪智慧,培养求知,探索能力同时,抓好体、卫、艺工作,组建特长兴趣小组,力争使部分学生具有一定特长。
(三)、加强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
1、强化毕业班管理。⑴对尖子生、优秀生、及格生,实行目标责任制,分解到教师,责任到人。⑵锁定尖优生培养对象,强化培养。⑶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定期进行文化课考试和考试分析。⑷做好资料收集与使用。⑸落实“三清”制度。
2、强化教学常规管理。
⑴严把备课关、上课关、辅导关、作业关、考试关、质量分析关,把教学管理过程落到实处。重点做好二次精品备课、优化学科课堂教学、优秀作业、试卷展览,尖优生培养、周周清月考工作。
⑵严把课堂教学质量关,坚持把教师会教,学生会学,开发智力,培养能力,提高课堂效率的标准要求落到实处。本着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的原则,深入学习“洋思”经验,创新教学形式,高年级做到“三个一”,即学生自学占三分之一,教师指导占三分之一,学生练习占三分之一;低年级尝试兴趣教学方法。
⑶严把教学质量检测关,坚持章节过关,跟踪问效,坚持月考制度和质量分析制度。
关键词:职业学校 新班主任 成长
职业学校中,学生来源较复杂,学生几乎都是初中升不了普高而来报考职业高中的,个别学生连中考的成绩也没有。这些学生的文化基础很差,大多数是“学困生”,在习惯养成问题上表现较差,厌学、混学、逃学、辍学现象时有发生。这严重阻碍了职业学校教育目标的达成和学生管理的实施,造成学生管理的“高难度”。而社会用人单位在招聘员工过程中却越来越看重学生的思想品德,社会和家长对学校的期望也越来越高,形成社会对人才的“高要求”。因此,在这样的情况下,新班主任如何做好班级管理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一、熟悉学生的基本情况,安排好寝室床位
新学期伊始,新班主任要及时拿到该班级的花名册,及时了解学生情况,如姓名、性别、家庭住址、联系电话、初中毕业学校、中考成绩等。在学生报到的时候再次把学生的名字与面孔相对应,以便日后尽快熟悉学生、掌握学生的特点。在新生报到的时候还可准备好家庭信息登记表和自己的联系电话号码,内容可以设置学生毕业的初中学校、以前的班主任、父母亲的工作单位及联系电话等。要注意的是,有的学生只写单亲的,从中可以得出这个学生是单亲家庭,如此可以对学生的家庭基本情况做个全面的“体检”,这也是为以后的学生电子档案做的准备工作。班主任的电话号码是家长与学生主动联系的渠道。
在了解家庭住址和毕业初中学校的基础上再安排寝室。并注意,把原先同一所学校毕业的学生分开安排,可为今后更好的管理班级带来方便。
二、抓住军训与专业思想教育机会,提高自身能力
学生报到后,首先进行的是军训和专业思想教育。班主任可以借助这个平台更深层次地了解学生,知道学生的体质及意志力。在这个过程中,有组织能力的学生也会崭露头角,这为选择合适的人担任班干部提供了有效依据。同时,班主任也可以参与到军训中,与同学们同甘共苦,培养与学生的感情,更好地促进交流。有条件的班主任可以用相机拍下学生在军训中吃苦耐劳的图片,捕捉学生精彩的画面,在军训结束之后与同学们分享。另外,这些照片也可以在以后的家长会上给家长们欣赏,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在专业思想教育中,班主任也可以借此学习专业知识,促进自身专业知识的融洽,了解专业的特点。
三、确定班级的联络员和班干部
班级的联络员设置,其实是为班干部选举做好准备。在班干部未确定之前,确定一个学生作为联络员,可以让他成为班主任与班级之间的桥梁,使班主任及时了解班级的情况。
刚开学的时候,不宜急于确定班干部。班主任可以在班级中说明在什么时间段进行班干部选举,并在规定的时间内举办一些活动(可以安排在军训结束的时候,也可以在其他合适的时机中进行)。在活动中可以观察学生的组织能力和领导能力,配合自荐和他人推荐等形式,更好地来选择班干部。
四、班级常规制度的建立
1.常规制度建立是班集体建设的重点
班主任应把建立常规制度的过程作为最初班集体建设的重点。其中重要的是,从建立制度开始到以后的其他班级活动,班主任都应以最大程度地吸引集体成员参与为原则。以慈溪市锦堂高级职业中学为例,可以参照学校7S管理制度来制定班级7S制度、班级公约,班主任布置任务或通知的时候让学生学会记录,建立督促全体学生课堂勤做笔记的习惯等制度。
2.在制度建立中做好常规性工作
在制度建立中还有常规性的工作,如一周总结与计划、半月班干部会议、班干部值日制度记录等。在班干部会议中要有班干部的发言内容和会议记录。另外,一天中班级所发生的事情等都必须记录。有些事情需要放权给班干部,学生能独立处理的事情就让学生自己来处理,这样可以锻炼学生自制能力,最终形成自我管理局面。
五、学会家访
家访即家庭访问,是沟通教师、家长与学生心灵的桥梁,是班主任与家长联系的重要方式,通过家访可以争取家长对学生教育工作的支持和配合,全面了解学生存在的问题,共同找到解决的办法和措施,确保学生稳定、健康、全面发展。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越接近,产生的教育合力就越大,效果就越显著。要使家长的教育配合学校教育,保持一致性,关键在于班主任与家长的联系,形成学校―家庭的统一战线。
1.注意仪表形象
家访时应主动与家长沟通,创设与家长和谐交谈的气氛,消除家长的戒备心理。家访的主要对象是学生家长,因此,家长对老师的家访是否采取积极合作态度,直接决定着家访的效果。家访时老师应注重仪表形象,力求语言朴实诚恳,举止大方。
2.态度端正,目的明确
家访的目的不是为了向家长告状,或是把责任推给家长,而是为了和家长真诚地交换意见,调动家长教育子女的积极性,取得家长的协助,统一步调,共同把学生教育好。因此,要态度端正,做好访前准备。
3.谈话讲究艺术
教师在家访中要态度诚恳,分寸得当,首先取得家长的信任和尊重,并通过家访使师生之间的感情联系更为密切。教师在对差生进行家访时,不是只讲缺点和短处,而是首先向家长汇报学生的长处和优点,顺便指出其缺点,同时分析学生能够克服缺点的有利因素,使家长和学生都感到满意。教师在介绍学生的情况后,还可向家长建议教育子女的方式方法,帮助家长出主意,共同教育好子女。
4.家访要有耐心
教师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要耐心倾听家长的意见,即使意见不一致,也应当互相包容。在与家长交谈时,说话要善于抓住家长的心理特点。一般地说,家长都想从教师那里了解到孩子的优点、长处,特别是后进生的家长,他们非常想从教师那里了解到孩子最近的进步。因此,班主任在家访时,也要“扬长避短”,尽量多谈孩子的进步和闪光点,并把孩子的进步归功于家长教育的结果。
六、开好家长会
一、认真发动,层层落实,让创建活动深入人心
10月10日,召开班子会和创建“五星级学校”全体教职工动员大会,对创建活动进行周密安排部署,利用微信公众平台广泛宣传创建的目的意义,把全体干部教师的思想统一到创建活动中来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五星级学校”创建领导小组。
其次,我校在全体中层以上班子成员中认真学习文件,细致推敲创建的工作程序,研究确定并成立了以李校长为组长的学校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做到了工作人员落实,责任落实,措施落实,为顺利开展创建工作奠定了组织保证。创建活动与学校教育教学各项工作相结合,创建活动与学校常规管理工作相结合,注重部门协调、整体配合,充分发挥广大师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再次,学校“五星级学校”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召开专门会议讨论、研究并制定了创建活动的具体方案。明确了阶段目标,即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达到“和谐德育”、“教研教改”星级目标要求,2016—2017学年第二学期达到“规范管理”星级目标要求,2018年达到“五星级学校”目标要求。同时班子成员进行了明确的分工。
二、精心实施方案,促创建活动规范开展
(一)认真抓“五星级学校”的创建活动,并以此为载体促学校的建设。认真抓教职工的思想道德教育,提高教师的政策理论水平和师德修养,利用每周班子例会、年级例会、教研组长会、班主任会等多种形式,对市教育局和学校有关创建活动的要求及时传达给每位教职工,让大家充分认识到当今教育要增强依法执教的意识,依法办学,落实师生主体地位,形成自由平等公正法制的育人环境,教师关爱学生身心发展,学生关心集体荣誉,师生、生生关系和谐。增强服务意识,要以尊重、理解学生为出发点,文明执教,依法管理,克服封建式和自由式的管理,以规范有序的管理促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学校在教师中开展“五星级学校”创建活动,从卫生、教师间的协作、教研气氛的营造、人际关系的和谐、学校各项工作的落实效率、学生的评议等方面开展创建。教职工热爱教育事业,乐业敬业,无私奉献,办公室里气氛融洽,教研氛围浓厚,办公室卫生经常保持清洁,师生在办公室的交流和谐、教师爱岗敬业,无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现象。
(二)教导处认真自查,为“教研教改星”的创建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教学常规工作
1、以过程管理为抓手、切实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①严格课程管理。 依法严格执行课程计划,开足开齐开好规定课程,规范各种程序,加强对教学常规的检查力度,及时反馈教学相关问题,加强对教师课堂教学秩序的调控。
②强化目标管理。各教研组、各学科课任教师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学科特点、学生实际制定各学科及教师教学计划和目标并努力实现目标。
③实施教学工作的精细化管理。教务处制定常规工作管理细则,按细则开展教务处日常工作,教学领导深入教学一线。
④实行推门听课制度。学校领导有计划有目的的对全校教师进行随堂听课,通过听课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思想状况和教师的教学情况等,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⑤认真备课、上课,提高教学质量。各教研组组织教师要认真学习贯彻落实教学常规管理的各项规定,将重点放在集体备课、认真上课上。课外作业要力求少而精,时刻注意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课内作业注重批改的及时性,评语的鼓励性。其次加强学生的课后辅导工作,力争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得到提高。
⑥加强常规工作的检查力度。对教师备课和听课以及作业批改实行学校领导抽查方式,及时反馈教学常规落实情况,对教学常规制定、实施和质量进行调控和督查,使备、教、改、辅、考等工作及时到位。
⑦严密组织各年级的教学质量检测工作。教务处加强考试工作管理,控制考试次数,每学期安排四次大型考试(两次月考,一次期中考试,一次期末考试),提高考试的有效性和针对性,严明考风考纪,落实考试后的分析与总结(命题分析、成绩分析),制定培优辅差的具体措施。
2、以教研活动为抓手,推进教师专业发展
①强化管理,注重实效,成立以教研组长为核心的教学科研队伍。
②夯实“同伴互助”工作,使此项工作真正的得到落实,加强教师专业成长。
③继续开展课例研讨活动,逐步完善我校教师体系建设。
④以课题研究带动全校教师开展教科研工作。
⑤扎实有效的开展教研活动,坚决杜绝教研活动走形式的问题,教研组工作实施中层领导承包责任制。
⑥制定集体教研活动制定,充分调动教师参与教研工作的积极性。
课堂教学改革
2015年8月加入中国好课堂项目校以来,全面实践“敬畏规律、尊重差异、控制合适、释放潜能、学会合作”的教育观,按照“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求学为课堂主线”的三为主要求,厚植“问题是教学的起点,合作是能力的平台,展示是生成的关键,导学是教师的水平”的教学价值观,努力构建合作课堂,推进合作教学向纵深发展,实现建模、入模、流程达标;导学指南有形有神;小组建设规范有力;评价体系即时合适,让学生的展示与分享成为课堂的主体,充分实施预习--展示--反馈教学环节,以“分组合作”为抓手,让学生成为学校课堂教学改革的承载者和成果的获得者
1、成立了以李校长为组长的课改领导小组
一.优化德育过程管理,全面提高德育常规管理工作的实效性
学校管理是一所学校生存的根本,所以抓学校德育过程管理是我工作中的关键环节,小学领导上学期述职报告。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1. 在全面熟悉学校基本情况后,拟定学校德育工作计划,组建了以校长为组长,各班班主任为核心力量,全体教师为组员的德育队伍,分工明确,责任到人。
2.与学校领导班子一起,学习和领会上级文件精神后,通力合作,健全各种规章制度。制定了各种安全制度,各种意外事故发生应急演练预案。教师常规工作制度,班主任工作常规制度、值周制度。班级评比制度,班主任考核细则、教师考核制度等,使学校各项管理工作有章可循。真正做到制度管人,人服人。
3.安全工作常抓不懈,从开学到现在甲流流行传染,我制定了甲流可防、可控、可治的可操作的流程,并和班主任教师一起严格遵守,照章操作。并协调卫生疾控部门和学校的关系,严格督导和防范,甲流虽传染猖獗,我校学生在校生活和学习依然井然有序。在这期间还组织师生一起进行了“甲流防控演练”活动;“地震应急疏散演练”活动。利用国旗下讲话对学生进行“交通安全”、“防火”、“防踩踏”、等系列安全教育。在此期间,还为全校各个班级上了预防甲流的卫生宣传课。
4.我以《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小学生一日学习常规》、《学校作风建设年实施方案》为依据制定了《城北小学德育督导实施意见》,与学校领导一起团结协作实行包班、包年级督导教师仪表形象、教师坚守岗位情况;学校担当区卫生管理、学生课间活动、学生仪表卫生,学生的思想变化状况等,述职报告《小学领导上学期述职报告》。督导以上工作落实的全部过程,责成值周教师和学生负责详细记录,作出详细的评比。在学期末还在全体学生中举行了城北小学《小学生一日常规》及校园文化知识测试问答活动,以上督导过程规范了师生的言行和仪表,学生养成了良好的习惯,收到了明显的效果。
5.与思想品德教师一起确立校本教材,集体备课,恰当运用《小学生一日学习常规》、《弟子规》等作为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教材,以课堂为主阵地,联系学生实际,加强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6.加强班主任工作管理,建立了班主任成长档案和班主任培训制度,采取集中培训和经验交流等方式对班主任进行培训。这学年我为全体班主任做了题为“如何进行班级细节管理”的专题讲座,发放了“班主任工作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培训材料,组织班主任观看了“魏书生关于如何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光盘,并写出了心得体会。
二. 以活动为引领,促进师生全面发展。
一、体育课对学生道德品质的影响
体育是一种行为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组织性、纪律性、集体主义等道德品质。在体育活动中,学生常常要克服困难,勇敢奋斗,有利于培养学生勇敢机智、坚毅果断的品质,而这些品质和意志,在体育活动中,比在教室里学习更容易习得。体育教学是在一种极为自然的状态下进行的,是学生品质的真实流露,在这种状态下,对学生进行教育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体育课对学生意识的影响
体育课具有课堂环境的特殊性,因此在课堂上要抓住学生管理这条主线,来对学生进行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1.加强文明意识培养,促进学生文明习惯的养成。文明意识教育应是体育课中不可忽视的教育内容之一,在教学中,抓集合训练:在课前、课中、课后的集合,对学生进行集合训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组织观念、合作观念和学生的责任感,促进学生文明习惯的养成。在训练中提要求、定标准往往会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良好的精神面貌。
2.增强健康意识,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中学生正处于身体发育和身心发展的特殊时期,在教学中通过严格的队列队形练习,让学生了解正确立姿、坐姿、跑姿及其动作要领。在强化训练中,逐步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姿态,让学生在思想上有明确的健康意识,为学生的终身体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3.加强安全意识教育,培养学生高度的责任感。近年来,体育教学事故屡见不鲜。主要是因为体育课本身存在不少的不安全因素,加上学生自身的不良行为习惯,容易导致教学安全事故的发生。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对学生进行爱自己、爱别人、爱器材的“三爱”教育,让学生在思想意识上有一个较高的认识。通过教育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4.加进取意识的培养,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体育课是身体实践例行课,有一些学生的身体素质和体育运动技能水平比较差无法完成教学动作,而对体育课失去信心。作为教师,我们应根据学生自身的特点,及时给予鼓励,让他们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体育课对学生身体行为习惯养成的影响
集体行为习惯对个体行为习惯的养成有着很大的影响,并起到约束、促进、巩固和发展的作用。我认为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对学生的行为习惯进行加强:
1.严格课堂常规,制订切实可行的常规制度,并严格要求学生履行。体育课堂与其他课堂相同,需要课堂常规以保证教学的高效率进行,而且体育课大多在操场上进行,需要经常变换教法,同时学生受外界干扰的程度较大,管理的难度更大,如果学生没有良好的纪律约束,必然会降低体育课堂教学效率。
2.严谨的课堂组织。关于课堂纪律,是课堂中学生的行为准则与秩序,反映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关系,受教学任务要求的制约。课堂纪律既是教育的手段,对于稳定学生的情绪和加强行为的自我控制,促进学生的社会化,以及良好个性品质的形成具有积极的意义。
3.发挥集体作用,形成良好的氛围。体育教学需要一个良好的氛围,才能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的目的。因而,在体育教学进程中,在充分发挥集体的力量和每个成员作用的同时,也要利用良好的集体舆论引导和帮助学生自觉维护集体荣誉,及时启发和教育学生与各种不良倾向和行为作斗争,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
―――――――――――――
新世纪新课程背景下,德育被定位为素质教育的核心。做人远比做学问重要。教育者肩负着培养具有良好道德素质的下一代人的历史伟任。成都市高新顺江学校(以下简称顺江学校)以原四所乡镇中小学为基础组建而成,地处成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西部园区)(以下简称高新西区),学校虽然“一夜间”变成了城市学校,但由于受家庭环境、社会环境的影响,学生在文明习惯、礼仪卫生、安全意识、学习习惯、遵纪意识、集体主义精神等等方面和城里的孩子都存在很大差距。经过不断深入研究,我们摸索出了一条工作思路,那就是紧紧围绕“德育内容现实化、德育目标系列化、德育途径课程化、德育管理科学化”的“四化”德育模式来实施学校的系列德育。
一、德育内容现实化
顺江学校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道德行为的现状和学校管理的现实需要,将德育内容具体分为六个部分。
第一,礼仪教育。顺江学校就是要培养出现代社会需要的讲礼貌、晓仪表、高素质的好公民。礼仪涵盖的范围非常广泛,在校园里,我们对学生进行的礼仪教育主要集中在:语言、体态、上课、相处、仪表等方面。
第二,诚信教育。顺江学校对学生进行诚信品质培养的主要内容有:同学之间团结互助,真诚相待;敢做敢为,有错误勇于承认并积极改正;答应别人的事要按时做到,做不到时表示歉意等等。
第三,纪律教育。我们一直致力于培养莘莘学生的规则意识与规范行为。我们对学生进行的纪律教育主要内容有:按时上课,不迟到、不早退,不无故缺席,有病、有事须凭医生或家长的证明请假;上课迟到,学生应在教室前门立正站好,先呼“报告”,经老师同意后方可进入教室,进入教室时不得影响课堂秩序;上课或上自习不得讲小话、做小动作、看小说、打瞌睡、玩手机、听MP3等;自习课时要保持安静,认真自学功课或做作业,不得喧哗吵闹,不得随意走动,不做与学习无关的事,不得影响他人学习(确需讨论的问题留到课后完成);遵守图书阅览室、实验室、体育馆、食堂的制度。
第四,勤俭教育。学校培养学生勤俭美德的主要内容有:爱惜粮食,节约水电,生活节俭,不摆阔气,不乱花钱;学会自理个人生活;主动承担收拾房间、洗衣、做饭、洗刷餐具和打扫楼道、庭院等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和公益劳动。
第五,明德教育。明德就是明白知晓社会公德和家庭美德。明德教育的主要内容有:爱惜名誉,拾金不昧,不失人格;敬老爱幼,尊重妇女,帮助残疾人;冷静处理矛盾,关心帮助他人;未经允许不进入他人房间、不动用他人物品、不看他人信件和日记;不打断他人谈话、不打扰他人学习工作和休息;借钱物要归还;自觉维护卫生,值日生要及时擦净黑板;公众场所不喧哗;爱公物,不在外住宿;遵守交通法规,不违章骑车,走人行横道;乘坐公共车、船主动购票,给老、幼、病、残、孕及师长让座,不争抢座位;保护有益动物和生态环境;见义勇为,对违公德的行为要进行劝阻或制止,发现违法犯罪行为及时报告。
第六,学习习惯教育。学校对学生学习习惯培养的主要内容有:上学习惯、上课习惯、下课习惯、自习习惯、作业习惯等。
二、德育目标系列化
我校将中小学阶段的德育目标从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教育、理想教育、道德教育、劳动教育、遵纪守法教育、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教育八个方面进行分解并具体化,结合上述八个方面的学校德育现实内容将德育目标细化,确定了各年级的最佳德育四级目标。例如小学各年级都在该年级德育一级目标条件下,分为认知目标、情感目标、行为目标三个部分的二级目标。其中认知目标又分为爱国教育、品行教育、法纪教育;情感目标又分为对同学情感、对父母长辈情感、对教师情感;行为目标又分为升旗规范、礼仪规范、卫生规范、学习规范、爱护公物规范、安全规范等12个三级目标。三级目标又可以由学段继续细化为四级目标。
三、德育途径课程化
(一)显性德育课程
显性课程是学校严格按照国家课程计划所开设的,进入学校课堂教育或者社会实践教育的,学生必须参与学习研究并接受规范检测的课程。
首先,学科课程融入德育。课堂是学校德育的主阵地,学科教学是学校德育的主渠道。学校要求学科教师在备课时,除了确定相关内容的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还要充分挖掘教材的德育因素,定出“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的德育目标,然后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结合教材实际和学生年龄特点适时融入德育,真正实现既教书又育人。
其次,思想品德课程实施专门德育。思想品德课是学校依据国家德育大纲开设的有专门教材和教师,有固定教学时间和规范考核的课程。思想品德课在德育诸途径中居于特殊的重要地位。我校教师在梳理德育知识时,要更加突出教育因子;了解学生思想现状,因势利导,明了思想品德课的德育时效性;精心准备,广采众长,把思想品德课上得栩栩如生,把思想品德课堂变成洗礼与提升学生灵魂的场所,让学生的思想境界不断提高,在快乐中健康成长。
再次,学校活动课程体现德育。学校结合一些重要节日,利用升旗仪式、班会课、团会、少先队会等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开展丰富多样的主题教育活动。如“美丽校园我的家”、“重阳敬老爱老”、“安全在我心中”、“勿忘国耻”、“弘扬民族精神”、“学会感恩”、“廉政文化进校园”等主题教育活动,开展法制、安全教育讲座,开展小报制作、社会实践、走进社区等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弘扬民族精神,增进爱国情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道德水平和实践能力。
最后,班级活动内化德育。主题班会(团、队)活动是班主任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行为规范、纪律法制、学习习惯、安全健康等方面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也是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有效途径。学校各班在年级总体德育目标的指导下,根据班级具体情况开展系列主题班会(团、队)活动。如各班开展的“安全在我心中”,“今天我当家”,“美丽校园我的家”,“一日班主任”,“花无重开日,人无再少年”,“和谐校园”,“事实不容扭曲,公道自在人心”等主题班会(团、队)活动,就是班级内化德育的典范。
(二)隐性德育课程
隐性课程是相对显性课程而言的,隐性课程是每一所学校都存在、未能引起人们注意而又对学生思想和行为起着教育和影响的氛围或者风气。隐性课程内容比较复杂,既包括教师的教风、学生的学风,也包括领导的作风与社区风气。但是,能够被学校掌握和利用的主要是校园文化,它包括学校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物质文化。
制度文化,就是通过系统建立、执行、检查和适当惩处行为规程,逐步引领师生尤其是学生养成良好品德和行为的氛围。我校结合学校学生的特点,建立学生学籍管理制度,包括学生请假制度、学生晨检和因病缺勤病因追查登记制度等;建立学生管理常规制度,包括学段主任责任制度、班主任常规制度、学生常规制度、教师例会制度、教学“六认真”管理制度、升降国旗制度等;建立值周制度,包括学校值周制度、班级值周制度、节假日值班制度等;建立安全制度,包括安全教育制度,学生疫情报告制度、交通安全管理制度、学生人身安全管理制度、楼道安全管理制度、大型活动(集会、会操)安全管理制度、校内公共活动场所安全管理制度等。德育工作规范包括德育主任工作规范、共青团工作规范、少先队工作规范、家庭访问工作规范等。
顺江精神是“艰苦创业、开拓奋进”,围绕这一精神,我们确立的校训是“求学、求真、求实、求新”;办学理念是“崇尚科学,追求卓越”;办学思想是“弘扬民族精神,培养现代意识,关爱每个师生,开发师生潜能”;育人理念是“让每一个孩子在学校里抬起头来走路”;办学目标是“将顺江学校打造成一所九年一贯制、城乡一体化、教育均衡化的示范学校”;学术校风是“踏实做事、诚恳做人”;教师教风是“敬业、务实、廉洁、高效”;学生学风是“立志、勤思、笃行、自强”。
物质文化的内容比较广泛。顺江学校的校园不仅幽雅、恬静、舒适,而且富有文化气息。学校在比较宽阔的地方植草成为绿地,其中有石板小径、小圆桌与小石凳,在课余时间会有学生到那幽静的地方读书。在几处绿化地带放置奇石,在奇石上刻有使人联想或思考的“思”、“悟”、“勤”、“静”、“自强”、“志存高远”等书法题词。另外,根据学生学段不同,我们精心打造具有特色的楼道文化,如五楼为学校发展历程壁画,四楼为学校优秀教师风采,三楼为优秀学生风采,二楼为师生绘画作品,一楼为师生活动展示,每层楼均有名人名言的吊牌。
四、德育管理科学化
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施,需要有人来负责,使这项工作顺利进行,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德育管理”。德育管理必须科学化,它包括三方面内容。
(一)德育过程科学化
德育过程包括德育计划的制订、执行,德育工作的检查和总结四个基本环节。德育计划是学校德育工作规范,是进行有效德育的前提条件。每学年初,由学校德育处负责将各年级的德育计划发放到德育处干部、干事、学段主任、班主任,并组织培训学习。
德育执行是关键。学校精心组织,认真开好“五个会”。其一,开学前的班主任培训会,学习岗位职责、安全管理要求、学生管理要求、考核制度和学生入学常规教育方案等,并且要求班主任严格按照德育处的要求做好。其二,开学后第一周的新生和新转入学生家长会,向家长宣讲学校办学目标、学校常规管理要求、家长进校礼仪要求、家长反映问题(建议)程序、家长对孩子安全监护和品德教育要求等等,取得家长的信任和配合。其三,每周一的师生集会,每周升旗仪式结束后,及时总结学校上周工作,批评不足,表彰先进,布置下周工作,让师生了解学校近期德育、安全工作的有关教育要求。其四,每周一次的班队会,利用主题活动形式,加强对学生的道德理想、纪律、学习习惯、安全及卫生方面的教育。其五,间周一次的学段主任、班主任会,及时总结近期德育工作,提出优点和不足;组织学习理论、观看光碟、开展讲座、交流、进行心理辅导等活动,不断提高学段主任、班主任的德育管理业务素质。
加强检查督促是落实好德育的有效保证。我校严格做到常规“六查”:即早晨学生上学、两操、中午学生放学(上学)、学生排队就餐、下午学生排队放学、清校时检查。非常规检查:即随时组织德育处、教务处、安监办人员进行联合检查。“学生跟踪检查”:即每个课间、两操都有值日学生和校风纠察进行常规检查。
德育总结是提高德育成果的有力举措。对德育工作我们进行三个总结:每周总结即在每周升旗仪式时,由上周值周行政对上周的工作简要总结,主要针对上周师生的闪光点进行回放,不足之处则言明责止。每月总结即在每月结束时,由学段组织一次师生德育回顾,对优秀的班级进行表彰,对不美的现象进行遏制与纠正。每学期总结交流即在全校教师会上,由选出的先进德育工作者介绍经验,这样对优秀德育工作者是一种激励,对德育工作薄弱者也是一种现场示范。
(二)德育职能科学化
1.层级管理,确保德育工作有效、顺利开展。
(1)值周行政负责制。学校除校长以外的中层及以上干部,每人按轮次值一周班,每天24小时在学校值守,全权、全程管理学校德育、教学、安全等常规工作。同时值班的还包括教务、德育、后勤、保卫部门干部,学段主任,班主任,任课教师12名。他们的值班岗位由值周行政安排,分别在早晨上学、放学时值守学校门口、教学楼各楼层、运动场、地下停车库,中午餐厅等学生活动场所。每天在学生集中上下楼梯时,教学楼每个重点部位还有一名教师值班。每天下午还从值周教师中安排两人分别负责各学段的“清校”工作,保证所有学生全部安全离开学校,教师留下的和上晚自习的学生,另有相关教师负责。清校人员还要负责检查各班教室、各办公室和功能室的门窗是否关好,如有违反规定的现象,清校教师如实作好记载,由值周行政统计上报,纳入教师月考核。值周人员如有迟到早退、工作失职等情况由值周行政督查记载,也要纳入教师月考核。所有值班人员的职责是确保学校师生常规秩序的正常、活动的安全以及学校财产的安全。
(2)学段主任负责制。各个学段分别设立的负责人我们叫“学段主任”,学段主任相当于一个小“校长”。学段主任负责在各处室的指导下对班主任和学科教师的德育、教学、安全、艺体卫常规工作进行安排布置、检查督促。学段主任所有工作将接受校长和各部门的督查、考核。
(3)班主任负责制。和学段主任一样,班主任根据岗位职责,全面负责班级教育、教学、安全管理。班主任负责在学段主任的指导下对学科教师的德育、教学、安全常规工作进行安排布置、检查督促,对班级学生教育教学活动、教学设备设施安全进行全面督查。班主任所有工作除了接受学段主任的检查、考核外,还将接受校长和部门的抽查。我们规定学段主任和班主任要“六到场”:即班主任(学段主任)会议按时到场,早晨课前提前到教室,集会(两操、升旗仪式)提前到场组织好学生并维持秩序,中午午休到教室值守或查看,放学(含晚自习)组织放学或监控学生纪律和安全,学校组织的涉及本班(学段)学生大型活动要提前到场组织学生并维持好秩序。
(4)教职工首问制。为了让全体教职工参与到学校德育常规管理之中,我们规定:每周升旗仪式、每天课间操、中午放学时以及体育锻炼一小时的时候,由上当堂课的教师将学生组织好,排成两列队形带到集合地点或规定的地方;眼保健操也是由上当堂课的教师负责组织和维持纪律。要求学生做到的教职工应先做到。
(5)处室成员包干责任制。学校德育处有一个牵头负责人,对全校德育、安全、艺体卫工作负总责,又对每一学段分别设了一个分管负责人,对学段德育工作全面负责。其余还设立了五个干事,除了岗位职责范围的工作外,还分别承包学校各区(德育处划定)的常规管理工作。牵头负责人如果发现哪个区有问题,就向处室相关责任人问责。在常规管理工作中,每样工作都纳入月考核,月考核结果和月津贴发放挂钩,同时也要在年度考核中占一定比例。如果校长在抽查中发现未尽责任,相关处室、学段主任、班主任人员未发现、未记载、未处理的,将按照责任大小分别承担责任。
2.课题研究,为德育工作提供智力支持。
高新西区农民入住顺江小区后,家长和他们的子女仍保有原来的一些不良行为习惯。为了使孩子们尽快融入城市生活,学校开展了课题研究“城市农转非子女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研究”,通过各种途径研究城市农转非子女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的学校干预模式与教育方法。学校成立了课题研究组,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整体研究方案,对学生进行行为现状的调查摸底,掌握了学生思想道德和行为习惯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成六个子课题进行研究,然后将研究结果用于指导德育,使学校德育更有针对性。
(三)主体构成科学化
为了认真贯彻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加强学校教学常规的管理与考核,重视过程管理,强化质量意识,理清思路,明确目标,不断提高管理水平,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根据xx镇中心学校《规范办学行为,推进素质教育,实施精细化管理考核评价表》中的有关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XX年6月4日—6日,通过查阅档案、师生访谈、实地查看、调查问卷等形式,在书记赵胜利同志的带领下,xx镇中心学校期末常规管理工作检查小组一行9人,对xx镇两所初中、五所完小、七个教学点的教育教学常规管理工作进行了全面、细致、深入的检查,对各学校校长、领导班子进行了民主测评。
检查开始之前,xx镇中心学校校长xx组织召开了筹备会,讨论评价标准,研究评价细则,修改考评方案。最后确定检查内容包括校务管理、教育教学管理、教职工队伍建设、师德师风建设诊断、学生管理、财务与后勤管理、卫生安全管理、教育教学质量管理、成职教管理、期末复习情况和学校常规制度建设及落实情况。
从检查情况看,XX—XX学年第二学期,各校能够以推进教育教学均衡发展和基础教育内涵式发展为主题,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中心,以规范学校教育教学常规管理为基础,规范办学行为,强化常规管理,坚持改革创新,提高管理效能,积极改革课堂,提高教育质量,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大力促进xx教育跨越式发展,各项工作取得了长足进展,但在检查中也发现了一些学校在管理上存在的问题,更要引起注意。
在对各校管理人员的学年度考评工作上,采取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组织召开全体教职工大会,各学校校长面对全体教师进行述职,中心学校工作人员现场发放《xx镇中小学校长民主测评表》,对校长和班子成员的德、能、勤、绩、廉等方面进行民主测评。测评结果将作为新学年管理人员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
加强常规管理是对学校管理的基本要求,落实教学常规管理是学校教学工作得以正常有序开展的根本保证。学校教学水平的高低体现于常规管理各个细节中,撇开管理过程空谈教学能力是苍白的,教师的教学水平也只有在常规细节中才能培养起来。只有加强制度管理,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才能平稳提升。事实证明,常规管理工作抓得好的学校,教师的师德师风、精神面貌、教育教学质量等各方面都体现出良好的状态。
考核结束后,xx镇中心学校将择日召开校长会,通报检查结果。相信各学校也一定会借此机会,总结经验,发扬成绩,进一步加强学校管理,引导全体教师爱岗敬业,勤恳工作,锤炼本领,开拓进取,勇于创新,牢记使命,不负众望,目标更加明确,管理更加严格,措施更加得力,大幅度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关键词:品德与社会;有效性;方法
目前的一些品德与社会教学,往往脱离了学生的现实生活,仅局限于书本,人为地造成了“纯而又纯”的教育,无法真正触及学生的内心世界,不能对学生的心灵产生真正的影响。根据学科自身的特点,德育课应该走出课堂,延伸到广阔的教材之外,走进生活,走进社会,寓学科知识于实践之中,这样对巩固课内知识、拓宽学生视野、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能力是十分有益的。所以,品德与社会教学必须让学生处于开放的教学环境中,立足生活,回归生活,自主实践,充分感受学习的乐趣。
一、合理制定教学目标
1.要依据课程标准,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制定品德与社会的教学目标。在课堂教学中要全面、完整地把握与落实目标,并根据具体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有所侧重,特别要重视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防止把品德与社会的课堂教学变成单纯的知识课。
2.要符合“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教师在课前要了解学生实际,在确定目标时,要把课程标准的规定和教材中的教学要求与学生实际紧密结合起来,使教学目标更具有针对性。
3.教学目标的表述要以学生为主体,体现出层次性。基础性目标是要求全体学生必须掌握和达成的,同时在此基础上,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差异设置发展性的分层目标,使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都能得到发展。
4.教学目标的落实应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课前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准备,课后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伸,他们都要围绕教学目标进行系统设计和组织;而课堂教学则是落实教学目标的主阵地。
二、精心设计课堂教学过程
1.坚持认知、体验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精心设计和优化教学过程。教学设计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形成教学互动。教学过程中各教学环节及课堂提问的设计、教学方法和手段的运用,都应有明确的目的性,讲求教学的实效。
2.遵循榜样诱导、情景感染、活动体验的规律,把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与接受性学习有机结合起来,注重生成性教学。教师应引导学生在有效的教学活动中体验、感悟、探究。
3.要依据课程特点和学生身心特征,结合教学内容,采用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开展教学。积极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用眼看、用耳听、用脑想、用嘴说、用手做、用体行,多感官地参与,让他们在生活模拟、情境体验、角色扮演、游戏娱乐、讨论交流、质疑辨析、实验演示、操作实践、成果展示等教学活动中得到启迪和发展。
4.要充分发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尊重学生,面向全体,民主教学,善于倾听和激励,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教师要善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注重学法指导;适时启发点拨,进行必要的补充、修正、归纳和提升,从而使学生在原有水平上有新的提高。
5.要注重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和教学需要,正确有效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资源,提高教学效率。同时要指导学生合理运用现代媒体等媒介,学会收集、处理信息。
三、采用有效模式多角度地展开教学
1.明理激情导行模式。这是在传统的讲解模式基础上演化而来的,适用于品德与社会新授课中的各种课型。它是以教师为主导,通过直观演示、口头讲解、文字阅读、评价行为、激感等手段传递信息。学生通过观察感知、理解教材,动情明理、自省辨析,最后由教师提出行为要求。这种模式的特点是使学生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道德知识或某一方面的行为方式。在选用这种教学模式的时候,要注意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角色扮演模式。这种模式是通过设置与现实生活中类似的情境,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使学生向生活“取样”,从中引出相应的情绪反应和行为。这种模式比较适用于以行为训练为主的课程和故事性较强的课文。大部分的中低年级学生特别喜欢这种模式,往往在课后还自发地围在一起继续“扮演角色”,学生的学习兴趣很浓,收到的效益较好。
四、联系学生生活,充实教学内容
教师在开展本课程的教学时,要注重学生生活与社会的联系。教师要把教学内容与本地生活有机联系起来,关注社会新的发展和变化,及时丰富内容。学生知识的获得单靠教师的灌输和学习书本上的东西是不够的,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时,应尽量把学生的目光引到课本以外的、无边无际的知识世界中去,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学习做人。儿童周围的人和物、家庭、学校、社区、自然、环境设施、人文景观以及儿童在生活中的体验、经验、发现等,各种节目、文化活动、重大事件、民俗活动等等均可视为重要的课程资源。现在我们学校正在创建礼仪文明校园,我们就要多对学生进行文明礼仪教育。我们应该不断深化《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礼仪常规教育制度。比如:《学生一日常规制度》《班级常规管理细则》《学生操行评分制度》《红领巾监督岗》等。
五、注意拓展教学空间
关键词: 有效课堂 组织教学 方法
班级授课制最早起源于16世纪的欧洲,之后教育家夸美纽斯出版《大教学论》将其系统化、理论化、科学化,自此班级授课制逐渐成为课堂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课堂成为教学的主要场所,成为师生交流的重要基地。韩愈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目前“传道授业解惑”的组织形式便是课堂教学。课堂组织教学能力是教师的一项重要基本功,是教师传授知识和学生获取知识双向交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课堂组织教学起主导作用,同时必须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组织教学不是教师单向的机械施教,而是师生在教学活动中思想与情感、知识与能力的协同促进。教学活动能否取得优质有效的成果,教师的课堂组织教学必不可少,是对教师组织能力的一大考验,怎样组织课程教学呢?下面笔者提出一些自己的感悟和体会。
一、制定班规,立规矩促方圆
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合理有效的规章制度可以很好地制约学生的行为习惯。教师制定课堂常规要从实际出发,联系生活,如要求学生上课不能迟到早退,课中不能睡觉、讲小话、吃东西等,回答问题要举手,下课不能打架闹事,放学要按时回家,不进游戏厅、黑网吧等。这些规章制度不仅可以使学生养成遵纪守法的好习惯,还对学生的人身安全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课堂常规制定使学生的行为有了标准,学生可以按照这些标准,区分哪些事情可以做,哪些事情不可以做,一方面培养学生的自制能力,另一方面达到课堂常规制定的效果,为课堂教学创造轻松活泼、严肃和谐的课堂气氛和教学情境,让教师课堂教学活动顺利进行。
二、巧用情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教师面对的是一群有血肉、有思想的人,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必然少不了情感依托。教育过程中,教师对待学生的情感如何,可以说直接关系教育教学工作的成败。假如教师教学过程中毫无表情、机械死板,没有一点情感投入,学生会深切感受到并受其影响,对上课提不起兴趣,味如嚼蜡,这样的课堂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学生冷漠地跟着老师走,不会主动积极思考,更不会创新思维、举一反三,只会消极地、不情愿地配合老师,课堂上师生都觉得难受。
教师应该在情感教育上加强注意。首先,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保持亲切感,让学生乐意与教师交往,在交往过程中使学生感受温暖、收获知识。其次,教师要充分发挥情感的激励功能,用语言、眼神或者动作表达爱与关心,让学生更自信自强、自尊自爱。教师对学生真挚的爱和暗含的期待,可以产生巨大的感召力、推动力。再次,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善于体察每个学生的性格、志向和需要,针对每个学生采取相应的办法,语重心长地给予启发、呵护,寓教育于关怀和体贴之中,不能不管不问,讽刺挖苦,或者恶语辱骂。只有这样才能赢得学生对教师的信赖感,进而把教师当做良师益友。
三、明确目标,化被动为自觉
爱默生说:世界会给知道自己要去哪里的人让路。这告诉我们,一个人想要成功,确定目标必不可少,学习也是如此。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后,在课堂教学中才不会感到迷茫没有方向,学习才会更自觉主动,从而对学习产生浓厚兴趣,这样学习起来才更有趣,越学越轻松。如果学生没有学习目标,或者学习目标模棱两可、不够坚定的话,那么学生永远会被老师牵着鼻子走,这样老师与学生都觉得很累,习得的知识也是生涩难懂的。
教师要将牵着学生的绳索剪断,放开双手,让他们自由畅想。由被动学习变成主动学习,需要教师充分发挥各项教育教学才能,循序渐进、循循善诱,一步一个脚印对学生进行引导。首先,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制定学习目标,可以先是阶段目标,然后是长远目标,目标实现过程中教师要经常和学生交流互动,双向沟通反馈,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方法对策,朝着目标前进。其次,教师要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学习目标,不能不切实际,让成绩很差的学生目标考第一,也不能戴着有色眼镜看人,忽视“差生”的发展潜力,对他们冷嘲热讽、偏见对待。再次,确定目标后如何让学生由被动到自觉学习,少不了教师的鼓励,教师要经常对学生的成绩给予适时鼓励,让学生感到主动、自由学习的收获和乐趣,从此逐渐爱上学习、享受学习。
四、树立师威,促进课堂教学
教师的威信指教师通过自身高尚品德、优良素质、渊博学识等方面的表现在学生心中产生一种心悦诚服的力量或者令人敬畏的影响力。赞科夫说:“如果没有威信,那就是说,师生之间没有正确的相互关系,就缺少有成效地进行教学和教育工作的必要条件。”教师的威信是教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的关键。那么教师如何树立威信呢?我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教师要树立高尚的人格。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是教师职业的概括,也是教师职业魅力所在。教师是学生无言的教科书,教师的思想理品格、道德情操,甚至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学生的发展,对学生有着或好或坏的典范作用。教师只有具备高尚的人格,才能用自己的人格感召学生,使学生朝着良性方向发展。
第二,教师要有高尚的人格和渊博的学识。“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只有具有精深的专业知识、渊博的学识,才可以做一个真正的传道授业解惑者。在学生眼中,教师是渊博学识的代表,倘若学生的提问教师一问三不知,这样教师在学生心中就被看轻了,教师的威信也荡然无存。
第三,教师要对职业绝对忠诚。教师必须坚定自己的职业信念,具有职业奉献精神。不能仅把教师当做一种谋生手段,更多的是毫无杂念地教书育人、倾注心血,将教师作为自己终生奋斗目标,从中享受人生快乐。
五、巧学活用,机智处理偶发事件
一、班级物质文化对学生素质发展的影响
优美的班级环境、合理的教学设施具有“桃李不言”的作用,它可以使学生产生“蓝天更蓝,天地更宽”之感,从而在不知不觉中自然而然地受到熏陶感染,并对他们的心理能够产生深刻的影响。
创设良好的班级物质文化,既要注重它的实用性,又要强调其文化意识和育人功能。从美化环境布置来说,教室里整齐、美观的布局,不仅给学生以赏心悦目之感,还能对同学们在课堂上保持饱满的情绪、严守课堂秩序产生积极的影响。在班集体中,教育学生保持教室内外的整洁,不仅是培养他们良好生活习惯的一个重要方面,而且是班级物质文化建设重要的因素。同时洁净的教室对净化学生的心灵作用是有利的。
二、班级评价制度对学生素质的影响
改变原来的《学习竞赛表》单纯比文化成绩的做法,与“雏鹰争章”活动相结合,分“思想品德”“纪律成绩”“劳动与卫生”“健与美”四块,减轻学生压力,并对每个学生进行正确的分析定位,实施动态评估。这样大家都获得了程度各异的成功感,使学生在愉悦的环境中形成了自我监控、竞争意识。
为了促进学生身心素质的全面发展,让大家树立强烈的集体荣誉感,增强爱护班集体的责任感。教室两旁张贴名人画像和名言警句,以闪烁着人类智慧光芒的感性材料启迪学生,激励他们不断向上。此外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加强教室内外的绿化、美化和香化,置花草盆景于窗台之上,则使教室充满盎然的生机。它既能及时消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疲劳,调节他们的身心,又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不断提高他们的审美素质。
三、班级制度文化对小学生素质发展的影响
班级制度文化是班级文化的中层面。学校育人工作的特点是以人育人、以德育德、以素质育素质。这就决定了班主任应该全方位建立交互联动的激励机制,多角度实施育人工作。为此,我实施了以班委、中队委、班主任为核心,全员参与的三项积极制度。
1.岗位责任制。通过竞争上岗,并由全体学生进行监督。
2.三个一日常规制。由学生自主地、经常地训练,以《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作为一面镜子,时时处处与自己的一言一行对照。
【关键词】低重心;精细化;管理;卓越
中图分类号:G47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6)30-0109-02
所谓“低重心管理”,实质是把基层的管理自交给基层,学校总体宏观调控,年级组发挥引领卓越的作用。如果年级组作用不力,就会导致重心不稳,势必影响学校发展的大局。那么年级组如何在低重心精细化管理下发挥引领卓越的作用呢?
一、目标管理,发挥指导带动作用
年级组应在每学年初制定年级主任、副主任的管理范畴和目标,含级部德育目标、绩效目标、智育目标等。上述三类目标再分解到以班为单位,班主任为首的班级,组长为首的小组,并引导学生制定本学期个人行为习惯目标,德、智育目标,并监督、帮扶、指导,当好教练。具体操作如下:对级部,每周每月对照目标总结、反思、改进;对班级,班主任牵头,每次月考后对照目标总结、反思、改进;对个人,组长牵头,对照小组和学生个人目标进行总结、反思、改进。从三个层面进行目标引导,以发展为理念,改进为突破,不断追求卓越。
二、引领管理,发挥感召示范作用
年级管理层参与教学管理,所带班级,科目必须具有引领性,即针对班级的制度、要求,年级领导的班必须超额落实;针对教师的要求制度,如作业批改、课堂效率、课后辅导等,年级领导应超过普通教师;针对学生的制度,年级领导所带班级学生应率先遵守。而对于班级,班主任的引导,班干部(值日班长,男女生委员,小组长,寝室长)的引领至关重要,执行者违反要及时纠正,否则易失去威信,挫伤积极性。对于无法引领的对象也应及时面谈;无法整改到位的及时调整,保证引领的先进性、科学性和纯洁性。在学生中多树立榜样,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比如开展“学习风云人物”评选,再比如“推每周一星,走星光大道”等举措都是引领管理的具体体现。
三、激励管理,发挥激发鼓励作用
从高一年级到高三年级,激励学生的切入点和核心是有区别的。高一年级多以班会、演讲比赛、作文比赛等培养良好品德、行为举止有规矩和有本事的人才;高二年级多以主题讲座、大家视频、成长辅导报等形式培养高情商、勤奋和志向远大的人才;高三年级多以大型活动(如成人礼等)培养高情商、好心理、善于学习和积极思考的人才。而高三年级的每个阶段方式和程度也各有区别。年级应针对不同阶段出现的普遍问题有序地进行改变,班主任在学习问题上占主导地位,应提前设防,而不是一味亡羊补牢。此外,年级文化、班级文化是激励管理的视觉效应;各种形式的PK,如班级间、小组间、个人间一对一PK,从启动到评比再到奖励,无不激励每一个参与者。
四、制度管理,发挥规范约束作用
庸者以权力治理团队,智者以制度治理团队。尤其对教师和学生,只用情不用制度是管理不好的,从上到下都要严格制定制度并保证落实。威信,靠的是执行力。针对年级管理层,学校宏观监督,有每月的考核制度;针对级部班主任,年级也要建立每月的考评制度;针对教师,建立依据成绩通报的考核制度;针对学生会干部、班干部,有奖励淘汰制度;对班级学生,有各层次对应的班规制度;针对班级文化建设,有每月一次的评比奖励制度。这些制度的确立体现了民主与集中的原则,施行过程中还应及时补充和调整。
五、创新管理,发挥改革开拓作用
年级管理应先继承、发扬,而后适时创新,没有继承就没有开拓,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凡是对教师和学生发展有益的事就该发扬和创新。比如,对于有不文明不规范行为的学生,把每天的常规处理变为成立修身班,由年级出面,班主任参与定期培训,合格者颁发合格证;再比如,放假后学生状态回归慢,把开班会的常规变为一场收心考试,效果会更好;还比如,成立各种特色小组,化解大班额管理的难度。利用先进科学技术来管理,建立家长群便于家校沟通,建立年级群,便于年级资源共享,建立班级群,便于师生放假期间交流沟通。还可以学年家长会在形式上创新,以适应现代家长和学生的交流需求。
六、班级管理,发挥团结协作的作用
团队意识是要靠培养的,班级的团队意识不是靠班主任个人来培养的,应当有“教师集体”培养“学生集体”。从教师团队出发,带动全体学生树立较强的团队意识和集体荣誉感。6位科任老师在一起探讨、交流的科班会就变得非常重要了。科班会应做到:
1. 统思想
如多讲鼓励话,少在学生面前讲泄气话,给班级以信心,就是给学生信心,和谐的师生关系能保持学生良好的精神状态,始终保持旺盛的学习热情,所谓“亲其师,信其道”;而对立的师生关系却会影响整个班级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2. 总布局
班主任要针对本班各科特点整体布局,让班级优势学科得以保持,弱势学科得以发展。多从策略和方法上突破,而不是一味地投入自习时间。对于自习时间要统筹分配,防止争抢和扎堆,不要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六门学科要齐头并进,共同进步。
3. 分突破
交流前一期任课老师培优补差实施过程中的困惑、困难;讨论调整总分临界生名单和单科补弱名单;对下一期树立目标,调整方案。
一个班级要想有合力,班主任应团结任课教师,建立起战斗堡垒,发挥合力相互补充,相互合作,克服本位主义,共同进步。
七、安全管理,发挥基本保障作用
年级工作,首先是人的工作。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学生是家庭的希望,社会的栋梁,做为教育者,我们有责任让他们平平安安地来,安安全全地归。所以,上至组委会、班主任,下至任课教师,都把这一问题看得很重。首先,我们结合每天每班的常规考核来抓安全问题,如班级发放考勤表,任课老师如实填写学生的到勤情况,并做到发现问题及时向班主任通报,大家齐抓共管,共促安全;其次,班主任充分利用晚点、班会,将之作为宣传阵地,系统地向学生讲解各类安全问题及安全隐患之下的自救措施;再次,关注心理健康,进行心理疏导。学生在成长中会遇到种种困惑,在成年人看来可能是小事一桩,可对他们来说就可能成为迈不过去的坎儿,所以我们很有必要对他们进行疏导。当然,更多更细致的工作还需要班主任和全体任课教师去做。
八、常规管理,发挥跟踪共振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