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成长的脚印教学反思

成长的脚印教学反思

时间:2023-05-29 17:38:4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成长的脚印教学反思,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成长的脚印教学反思

第1篇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将教师的专业发展问题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教师的培训、学习、提高,显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如何建立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是当前学校发展和教师成长的现实要求,也是深化教学改革的方向和重点。如何把学校建构成一个学习型、科研型的组织,是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市教育局“关于建立以校为本教学研究制度的意见”明确提出:各级各类学校要确立“学校是教研基地、教室是教研室、教师是教研员”的新理念,树立“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办学发展意识,确立“教师发展学校”的观念,不断引领教师向专业化、职业化方向发展,促进学校办出典型、办出特色、创出品牌。

面对新课程,我们碰到了原先估计不到或估计不足的困难和困惑。如课堂教学中,如何处理三维目标的关系?如何组织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如何开展有意义的探究活动?我们面对的大班教学,如何针对个体的差异进行教学?课堂教学中即时性评价如何进行等等,这些操作层面上的问题,向我们提出挑战,我们的教师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惑。

面对困惑,西华中学的园丁们紧紧依靠“教师个人的自我反思,教师集体的同伴互助和专业人员的专业引领”这三种力量。努力学习课程理念,刻苦钻研课标教材,认真进行教学反思,积极开展集体备课,在课改的征途上留下了一串串扎实的脚印,收到了一份份丰熟的硕果。

课改的实施是一个痛苦而漫长的过程。为了加强教师之间交往、互动、合作和专业切磋,分享经验、互相学习、彼此支持、共同成长,《西华中学教科研》应运而生。《教科研》立足于素质教育,坚持“解读课标、探讨理论、交流经验、指导实践”的原则,致力于课改的理论与实践探索,服务于全校教师和学生,为我校教研教改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持,为大面积提高我校教育教学质量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新课程的启动,呼唤着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教师由知识的传播者转化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由学生的管理者转化为学生发展的引导者。教研教改,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理念决定意识,理念决定行动。“教是为了不教”、“爱是最好的教育”,《西华中学教科研》问世了,让我们呵护她、培育她,让她陪伴我们转变观念、更新理念、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去战胜课改征途上一个又一个险阻,去夺取教育教学中一次又一次胜利。>

第2篇

校本教研是“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的简称,是以学校为基地,以学校内教学实践中的实际问题为研究内容,以教师为研究主体,以促进师生共同发展为研究目的所开展的教学和研究活动。即“为了学校”、“在学校中”、“基于学校”。

一、校本教研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基本方式

要使教学真正促进每一个学生的成长,教学活动必须同时也是研究活动;复杂的教学情境,需要教师在自身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开展研究,而在实践中展开研究的过程就是教师为改善自身行为而不断反思的过程,这也是教师专业成长的过程。教师通过教学实践的反思活动,来检验自己的教学行为,拷问自己的教学思想,从而提高教学技艺。

教师作为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其存在的意义不仅仅是一个知识的传授者,更为重要的是一个知识的建构者和创造者、一个教育理想的实现者。校本教研给了教师这种机会,使教师在研究状态中,不断克服工作带来的生命倦怠,“唤醒”教师沉睡的研究意识,增强其自我意识,使教师理解在教学中的生命价值,实现精神的交流和意义的分享(共事知识、共享经验、共享智慧、共事人生的意义与价值)。

二、校本教研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

校本教研促使教师由实践者转变为研究者、由管理者转变为引导者、由知识传授者转变为知识批判性分析者、由教案的执行者转变为教学智慧的创造者。校本教研的三个核心要素是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

1.自我反思。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职业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在职业活动中的行为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从中反省、思考、探索和解决教学活动中存在的各方面的问题,教师与自己的灵魂对话,审视前进路上的每一个“脚印”,使自己的灵魂不再迷茫,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叶澜教授曾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的教学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校本教研只有转化为教师个人的自我意识和自觉自愿的反思行为,校本研究才有基础,才能得以真正落实。

2.同伴互助。同伴互助是教师与同行的对话,从同行这面镜子中深刻认识自己,是校本研究的标志和灵魂。其类型有组织型和自发型两种类型。组织型是指学校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研讨活动。自发型是指教师本人主动与教学伙伴(或学校管理者或同仁或专家)进行研讨。同伴互助的主要方法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对话。包括信息交换,大家把自己拥有的信息公诸于众;读书汇报,彼此交流看过的书、观点及心得体会;经验共享,举行经验交流或经验总结会,大家把自己的成功事例和体会、失败的教训和感想与同事分享交流;深度会谈(课改沙龙),它是一个自由的开放发散过程,诱使教师把深藏于心的甚至连自己都意识不到的看法、思想、智慧展示出来、表达出来;专题讨论(辩论、质疑、答疑),大家在一起围绕某个问题畅所欲言,提出各自的意见和看法。二是协作。教师寻找伙伴共同承担责任完成对某个问题的研究任务,既有共同的研究目的,又有各自的研究责任。使教师在互补共生中成长。在合作中,教师思想交流是自由的,许多实用和创新的想法正是在合作中生成,在合作中不断受到启发的。教研组活动是教师之间相互合作,共同反思最主要的教学实践,已成为学校促进教学的有效内部组织形式和教学研究管理系统的重要措施。三是帮助。教学经验丰富、成绩突出的优秀教师,指导新任教师或教学能力需要提升的教师,发挥传、帮、带的作用,使其尽快适应角色和环境的要求。骨干教师在同伴互助中要通过“老带青”、“结对子”等互相合作形式发挥积极作用,以防止和克服教师各自为战、孤立无助的现象,实现共同提高的目的。公开课展示,有助于教师深入研究教学和学生,提高教学质量。

3.专业引领。在新课程实施中,教师迫切需要研究人员提供专业引领和学术支持,以此丰满自己新课程理念的“双翼”。校本教研虽然是以学校教师为主体,是在“本校”展开的,但它不完全局限于本校力量,因为校本教研是在一定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性研究,缺少先进理念的引领,就可能困于经验总结水平上的反复,甚至导致形式化、平庸化。而研究人员专门研究课程与教学,处于新课程研究信息的交流中,在经验、信息和资源方面具有很大的优势,是实施专业引领的重要力量。专业引领,一是隐性的专业引领,靠教师自觉学习并吸收先进的教学理论,并运用于反思和互动的教学研究活动之中。这是教师从教书匠通往教育家的必经之路;二是靠专家、学者及援疆教师的指导,包括学校与大学、教研机构、援建城市、内地学校建立伙伴关系,通过建立研究或实验基地,指导学校的教改实验和推行研究者的实验成果。

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三者既具有相对独立性,同时又相辅相成、相互补充、相互渗透、相互促进。只有充分地发挥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各自的作用并注重其相互间的整合,才能有效促成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的建设,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作者单位 新疆兵团第四师教育局)

第3篇

作为身处教育一线的人民教师,我们曾经有很多美好的教育梦想:让高寒地区的孩子冬天穿暖吃好,让大山里的孩子不再饿着肚子求学;让教育更加公平,让学生家长不再为择校烦恼;让课堂成为学生的快乐天地,让“减负”名符其实,学生不用熬夜赶作业;让立德树人成为首要的教育目标、育人之道……

追梦,做个永葆激情的老师。每一棵草都有开花的心,我们可以充满激情地带领学生晨诵、暮省,用自己的情感,唤起学生的感情;我们可以和学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浸润自己的心灵;我们可以构筑理想课堂,提高教学效率,让学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只有教师带着满腔的热情走进教育,教育才会变成神奇美妙的事,教育才会成为一种幸福与快乐。

追梦,做个赢在课堂的老师。教师的战场是课堂,想获得教育的果实,就必须赢得课堂。年轻教师应该借助名师指点,尽快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赢得学生信任;中年教师应该反复研磨课堂,对一堂好课力求有新的认识,真正在课堂中融入自己的思想方法;经验丰富的老师应该做好“传帮带”,用心把宝贵的教学经验一辈一辈传递下去。

追梦,做个终生学习的老师。课堂的成功,功夫在课外。“一节好课,也许需要准备一辈子,对每一节课,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备课”,这段话使人看到了教育技巧的一些奥秘。奥秘就是终身学习,首先是读书,不间断地读书,不断地补充知识储备;其次是向生活学习,向周围的老师学习;最后是善于反思,如果只埋头教书,从不反思,不总结、整理成败得失,怎能提升自己的教学理念呢?

追梦,做个懂得育人的老师。我们的目的是育人,只有懂得育人的老师,才能实现教育的终极目标,体味教育的幸福。如果把分数、考评看得比一切都重,那么教师就永远只能是一个平庸的教书匠。作为一个教师,必须拒绝个人主义功利化的教育生活,必须思考我们要培养什么样的人,必须带着爱心、责任和智慧,容纳和关爱一切学生。

追梦,做个富有情趣的老师。一个有情趣的人,他会设法让质朴的生活富有情趣,生活中不是缺少情趣,而是缺少培养情趣的心。我们的校园里其实到处充满情趣,唱歌、跳舞、做操、打球,一个富有情趣的老师肯定不会因为生活的单调枯燥而身心疲惫;一个多才多艺又幽默的教师将会悄然与学生形成默契和共鸣,赢得理解与尊重。

在追逐教育梦想的路上,教师就是一棵棵接受阳光沐浴和风雨洗礼的树,就是四季常青、不断成长的树。教育兴旺,教师有责。“中国教育梦”的确值得我们一起努力,真正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怨天尤人、消极等待,都不如从我做起,从今天做起,从基础小事做起,用自己教育生涯中的一串串坚实的脚印,踏平教育之路上的坎坷荆棘,共同追逐中国教育之梦,做一个幸福、快乐、卓越的人民教师!

第4篇

教学反思是教师自身自觉地把自己的教学实践作为认识对象进行再认识,反思后则奋进。在反思过程中,发现问题则深思,找到经验则升华。如此说来,教学反思的真谛就在于教师要敢于怀疑自己,敢于和善于突破、超越自我,不断地向高层次迈进,久而久之,就可能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个性化的教学模式。

教学反思需要跳出自我,反思自我。所谓跳出自我就是经常地开展听课交流,研究别人的教学长处,尤其是要研究优秀教师、特级教师的教学思想。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通过学习比较,找出理念上的差距,解析手段、方法上的差异,从而提升自己。只有经过不断的学习,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才能达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境界。

那么,教学反思需要反思哪些问题呢?

1.“课后思”:一节课下来就总结思考,写好课后心得或教学日记,这对新教师非常重要;每一节课后思考的内容有:

一是“情景创设”:教完每节课后,应对教学情景创设进行回顾总结,考虑你所创设的情景是否与学生实际生活联系紧密?是否与上课内容相符?在引入过程中还存在哪些不和谐之处?同时根据这节课的教学体会和从学生中反馈的信息,考虑下次课的情景创设,并及时修正教案。

二是“上课效果”:备课的最终目的是收到好的教学效果。因此,一节课下来,我们应认真从每一位学生的上课表情、课堂作业、回答问题、演板以及教师的课堂观察等环节反思本节课的实际效果如何?做到心中有数。效果好要有经验积累,效果差要找出原因,并在教案的反思一栏中作好详细的记载以便及时修正。

三是“教法学法”:上完一节课,静心沉思,摸索出了哪些教学规律;教法上有哪些创新;组织教学方面有何新招;启迪是否得当;训练是否到位等等。及时记下这些得失,并进行必要的归类与取舍,考虑一下再教这部分内容时应该如何做,写出“再教设计”,这样可以做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和高度。

四是“评价体系”:每堂课后认真思考一下本节课的评价内容是否更多地指向有价值的数学任务、数学活动;评价的方式是否多样、是否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评价的主题是否面向全体学生、是否因材施教等等。

五是“疏漏之处”:俗话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教学中的疏漏与失误在所难免,如教学内容安排欠妥,教学方法设计不当,教学重点不突出,教学方式单调等等。课后进行这样的反思,及时客观的找出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与失误,并能虚心听取学生的意见,正确的面对这些问题,做好及时查漏补缺工作,我们的课堂便会越来越来完美。

2.“周后思”或“单元思”:也就是说,一周课下来或一个单元讲完后反思,摸着石头过河,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3.“月后思”:对于自己一个月的教学活动进行梳理。如:月考后质量分析。

第5篇

尊敬的领导和来宾、敬爱的老师和亲爱的小朋友们,上午好!

今天的阳光为我们欢笑,今天的微风为我们喝彩,今天的小鸟为我们歌唱,今天的花儿为我们盛开。因为,我们在这里欢庆孩子们的节日---“六一儿童节”,同时庆祝城区幼儿园建园30周年。希望各位领导和全体老师摇摇沉淀在心底的那份童年快乐,和孩子们一起迎接阳光和微风的祝福,放飞心情、放飞梦想、放飞希望。

30年的春夏秋冬,见证了城幼的成长历程,检验了城幼人一步一脚印的坚实步伐;30年的春华秋实,见证了城幼人固本图新,不辍进取的精神风貌,检验了城幼人守望教育梦想,铸就品牌园所的奋斗足迹;30年的寒来暑往,成就着一代代城幼人的卓越追求,成就了城幼的品牌形象。

城幼的科学发展离不开区委区政府以及>:请记住我站域名/

今后,我们将以“牵手同行,快乐成长”的精神,通过师生牵手、师徒牵手、家园牵手、园园牵手、园社牵手,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智慧教育和美好教育。紧紧围绕“让幼儿快乐成长,有高素质;教师德才兼备,有高素养;园所科学发展,有高品位。”的目标,开展“成果推进”,推进“八五”---“十二五”期间立项课题的研究成果:将中央教科所立项课题《适合国情,提高幼儿素质的研究》、《幼儿礼仪品格教育的研究》以及《亲子间了解程度与素质教育的相关研究》和山西省教科院立项课题《反思教育行为与增强教师内驱力的研究》以及《幼儿园环境为幼儿教育服务的研究》等课题成果内化为每个教师的智慧和理念,以游戏为主,以主题活动、自主探索活动、集体教学活动为主线,认真贯彻教育部出台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不断重新审视自己的工作,以《幼儿教师专业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尊重儿童的天性和认知规律,珍惜童年生活的独特价值,精心打造快乐成长的摇篮,铸就可持续发展的品牌幼儿园。做幼儿尊敬的老师,建家长放心的校园,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尊敬的领导、来宾和城幼全体兄弟姐妹,我们面临的是未来人才培养和塑造的伟大工程,希望热情和智慧与我们同在、快乐和健康与我们同在、事业和成就与我们同在!

亲爱的宝贝们,你们面对的是知识经济崛起和人才竞争激烈的新时代,希望歌声和微笑与你们同在、祝福和快乐与你们同在、美丽和梦想与你们同在!

第6篇

关键词:新办校背景;新教师;专业成长

近几年,由于福建省厦门市集美区教育事业的高度发展,每年均有二至四所新学校开办,多数学校每年接受的新教师少则近十人,多则二三十人。学校的发展离不开教师,作为新鲜血液新教师的发展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在几年的教学工作中我们发现:课堂里的新教师不仅会受到来自教学和学生的问题冲击,还会出现不曾预料到的工作孤独感,这是由于进入新环境、新文化的陌生与距离产生的。本文将阐述学校如何针对劣势、发扬优势采取措施促进新教师的专业成长。

1.新教师专业成长之基―生活帮助

每年新招聘的教师只有一小部分能就近分配,大多是跨区应考而分配,还有一部分是教育局亲赴高校特招的省市外优秀毕业生。他们怀着人生之初的美丽梦想和憧憬步入教坛,但对生活的认识还仅停留在大学生涯的食堂和宿舍,一参加工作马上面临“住哪儿?吃什么……”等现实问题。学校应在新教师报到时就要发动一切资源为他们解决吃和住的问题:携着他们到临近学校小区的物业租房、指定专人带他们办好落户事宜、张罗吃住所需物品。接着在校内营造互相关爱的氛围,同事之间和睦相处,彼此分担困惑,建立信任,这样就会让新教师有一种回到家的感觉。

2.新教师专业成长之盾――观念包容

新教师走上讲台之初,正处于从学生向教师转变的过程,自身的成长和学习的经历会影响对工作的认知和了解,不可避免地会出现新老教师在教育教学观念上的差异。所以学校要不断提醒老教师:在出现思想、观念差异而交锋时,首先要尊重新教师,其次要认识到新教师需要的不是反驳,不是说教、不是灌输,也不是全盘接受,而是平等地对话、深入地交流。业务、学术上的争辩允许不分长幼,,可以争论得面红耳赤,但要做到彼此包容 。

3.新教师专业成长之梯―业务扶持

(1)师徒带教。国外学者柯尔说:新教师在入职教育中最需要的是在每天的工作环境中给予其最直接和最相关的帮助,是去学习如何教学和如何当好老师。而“师徒带教”无疑是最好的方式。然而,新办校老教师不多,能在引领业务的带头人更少,有的学科甚至就只有新教师一人。在种种情况下,可以采用三种带教形式:①一人多师:一个新教师的带教不局限于一位师傅,可以是指导教学、帮助班主任工作、学习抓实课堂常规等各种师傅。②跨校拜师:艺体学科在师傅缺失的情况下,可以打破常规,通过教研员牵线,进行跨校带教,学校要在教研时间上给予保证。③团体带教:新办校有的备课组虽有老教师老经验,但业务方面虽不够拔尖,就可以采用团队带教的模式,多人带多徒,一起实践、一起分享、一起成长。

(2)不断磨课。为了使新教师更快地适应教学、更好地自我成长,可结合学校实际,进行“磨课”模式的带教教研活动。①磨设计。新教师先自行钻研教材,在组内发表自己的看法,组内老师提出保持和修改建议,新教师再次进行设计修订。②磨上课。带着打磨的设计进入课堂实战,一般是采用“一课几上”的模式。新办校各年级班级数不一,有几个班就几个人上,每次上完就组内评议,再改再上。③磨反思。上完课让执教者重述磨课主题,反思解决问题的效果和方法,提出更有效的解决思路,组员讨论、论述和交流,备课组长要对本次磨课做个总结,并提出改进建议,上课新教师认真记录和理解,过后完成磨课反思总结材料。对于新教师可以重复磨课过程,不断在“问题的产生―问题的解决―产生新问题―促使新问题解决的过程”的良性循环中快速提升自身专业水平。

4.新教师专业成长之翼―平台搭建

(1)定标引航平台。没有一位教师初为人师时是没有成长计划的,除非他没有坚定的专业思想。有计划的人生,必定是精彩的人生。只有谋划才能提升成长高度。所以要重视引领新教师拟订个人的成长规划。制订好后学校要干预制订情况,引导他们进行修改、深化认识。在新教师充分认可后,他们便可根据所制订的规划一步一个脚印地成长。

第7篇

田多伟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岁月不居,倏忽而逝,一路走来,有感悟、有迷茫,更多的是成长!岁末年初,继往开来,应当总结。总结关乎学校工作,关乎个人成长,关乎班级管理,每部分都是美丽的风景。

一、 学校工作千头万绪,穿针引线

我的工作涉及的范围有点广,有办公室的信息板块,有教导处的继续教育,有后勤的除四害等卫生保障,还有临时性的一些工作…….

在办公室信息这一板块,一年报送简报20余条,其中16条被巴渝都市报刊登,对宣传学校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同时,也尽可能参与办公室的一些其他工作,如各类投票活动,创文创卫应知应会;在继续教育工作中,上传学校层面的师德教育和校本教研,安排今年暑期教师培训,协助全校教师进行继续教育登记工作,今年学校继续教育完成率100%;负责学校的学生征文类比赛,如今日教育杯、童谣的传唱、新时代好少年、中华魂征文活动等,其中,今日教育杯按照各班比例进行评奖上报;在新时代好少年活动中有6位同学获得市级三等奖,在童谣传唱比赛中个人获得优秀奖,在中华魂演讲比赛中,为杨焌同学负责演讲稿,获得最佳选手的称号;在后勤工作方面,主要是和黎明居委进行对接,负责平时的每周、每月大扫除和除四害的药物的接收上报以及投放,同时也在积极参与一些临时性的工作,如创卫创文的资料整理,协助江薪蕾进行志愿者的服务安排…… 在学校工作中,虽然千头万绪,我好比“我是十校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但不管在哪个方面,我都认真负责,尽我所能,力求完美!

二、个人成长一波三折,摸石过河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我也经常在反思自己究竟获得了什么,在专业成长中,教师的业务素质能力是否得到提升?在过去的一年中,我参加了四有好老师的演讲比赛,却在片区复赛中折戟沉沙未能晋级决赛,在学校组织的庆祝建国70周年暨“我的教育故事”演讲比赛中获得一等奖,在区级群文阅读说课环节中获得二等奖,在优秀童谣征集中获得优秀奖,在涪陵区“助学·筑梦·铸人”征文活动中获得二等奖,撰写论文《科学教学透视学生思维》获得区级三等奖,在“世界厕所日”作品征集中获得优秀指导教师的称号,所带的班级在期末考试中获得年级第一,在教管中心获得第二的好成绩,也因此被评为“优秀教师”。大量的活动为我提供了成长的平台,我在每次之后都在回望,端详自己,越审视自我越觉得面目可憎,志大才疏。

对于教育教学工作,深觉专业知识勉强过关,但是专业能力却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作为一名普通的小学语文教师,最紧迫的问题是具有新的教学理念、刻苦钻研如何把课上得深动而有趣,才能够抓住学生的兴趣,从而显现出独特的上课风格。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深感肩负责任之重大,虽工作繁杂,但不敢懈怠。为此,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首先,在每次的教研会上,和团队一起精心集体备课,然后根据本班学生特点,对教案进行认真的修改,课后布置的作业力求少而精,努力做到既减轻学生的负担,又提高教学质量。

其次,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如教会学生预习的方法,坚持课前预习,让学生在预习中发现问题,带着问题上课,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在教学中营造民主平等的学习氛围等。

最后,我深知每天八小时以外的重要性。每天回到家,我必读书,读语文专著,读文学精华,看时事政治,钻研公文写作,在理论上完善自我,让自己的灵魂因学习而愈加鲜活。

当然,本学期我教六年级的语文,因为是统编教材,所以在整体把握上、大体方向上还处于摸着石头过河的阶段,听李校长讲座《今天,我们怎样做语文》,看各种语文的app,也买了一本温儒敏先生的教材指导,渐渐地也有了一些方向,对于语文要素的把握有了一个基本的认识,也希望能让学生学有所感,学有所乐。

三、 班级管理按部就班,稳中求进

第8篇

一、虚心――融入集体的敲门砖

得到上任通知时,当初。知道,这是领导给我一份信任,让一个年轻人来挑起一所学校的教学大梁,同样是对我一种考验,没经验,资历浅,这样的能当一名校长吗?老师们能够接受我吗?为了尽快融入这个集体,选择了虚心这块敲门砖。因为作为一个年轻人,不管走到哪里,虚心是总没错的事实证明,谦虚赢得了老师们信任:当我老师们业务笔记上留下心中感言时,50多岁的老师和我一起津津有味地谈论起文字中的内容;当我深入办公室,和语文教研组长老师一起商讨教研活动时,多老师都积极参与了进来;当我找到老师,请他为我教研展板提意见时,几番拒绝的终于为我提出了一些宝贵的意见;当我走进年轻的教师群里,和大家一起探讨,一起商量,一起分享,那是最开心的时刻…没有任何架子,因为我知道,职务的给予是领导和同事们对我信任,而我本质永远是一名老师,广阔的学问天地中,宽广的人群胸怀里,太渺小了唯有虚心,方能不断进步!

二、实心――学校发展的生命线

教学质量是学校发展的生命线,教育同行都知道。工作报告刚来到作为教学副校长,摆在眼前的最大难题就是成绩“神龙摆尾”这种现象不是某一个人的过错,也不是某一个人能够立马改变的但是和周校长提出的做中成长的不闲’理念一样,知道,实实在地去做,不一定会有太大改变,但什么也不做,一定没有改变的愿意为学校的改变,务实地去做一些事情:首先从占据学校主导地位的老师开始改变,根据学校年轻人多、成长比较缓慢的现状,教导处与支部联手为年轻老师聘请双师,通过校内校外的师傅引领,帮助年轻教师快速成长;然后,依据教研室的活动方向,坚持开展课堂诊断活动,每周教研从不间断,土专家”型的研究一步步为老师们课堂“诊断开方”并坚持让老师们写教学反思,从中有所收获;学生层面上,坚持天天有早读,周周有竞赛,月月有抽测,及时检查,及时反馈,学生中间形成一种积极的氛围。年轻的老师开玩笑对我说:一看你脑袋动,就知道你想办法折磨我但是分明感受到这种所谓的折磨”正是老师们精神愉悦的体验,内在需求的动力,也是实心求发展的具体表现。

三、热心――带动集体的凝聚力

学校制度的制定和执行上,说实话。一丝不苟地履行着教学副校长的职责,但更多的时候,老师们愿意把我当作朋友,因为我从来都是用一颗热忱的心去对待别人,这也是处世之道:开学初,主任忙于绩效工资的测算,便利用自己的特长,带动几位年轻的老师编排节目,苦功夫得到回报,教师节上,节目得到好评;科技实践活动,政教主任老师请我全程帮助她爽快地答应了从选题到外出,从设计展板到撰写材料,都是尽心尽力地去做好这件事,最后,科技实践活动获得了市一等奖的好成绩;年轻的谭玲老师要上诊断课,要我和她一起修改教案,网上为了某一个细节而反复讨论,不觉时间已至12点,虽然时间流逝,但我心感觉到充实;对于学校反思的检查,更是把自己的想法写在老师们反思上,如同和一位好友面对面的交流,这一切,让我觉得,能被这个团队需要、认可,快乐的幸福的

忙碌是最熟悉的一个词语,回首走过来的一学期。忙碌中得到锻炼并不断成长,如今,看到学校的教学工作逐渐步入正轨,德育活动逐步开展,看到老师们对我提出的殷切希望和真诚的意见时,不禁感到身上的担子更重了作为一个管理人员,经常反思自己的不足,想,以下几个方面是还缺乏的

一、信心――开拓局面的大斧

自省是很有必要的但有时我把握不住自省的度,范文对于年轻的校长来讲。以致于丧失自信心,妨碍创造力的发挥,工作中处于被动地位。对于来自各方面的议论,比较敏感,有时还会产生挫败感,唯恐自己的工作令别人不满意,从而产生不必要的负担,这样常让自己缺乏创造性的工作举措。所以在这个方面,还要调整心态,朝积极的方向改变。也幸好我周围有在茫然时为我指明方向的周校长,沮丧时为我鼓劲的刘校长,还有在做事不太好时给予我包容之心的老师们这些都是增强信心的动力。

二、留心――反思自我明镜

经验不足,很多东西还只停留在理论上。而经验对于领导者来讲,又是书本上学不到别人教不会的学问,经验越丰富,解决问题和处理问题的办法就越多。感觉自(己没有一个谋划全局的理念,很多事情只停留在具体事上苦做,却很少抬头看天,向周围学习。殊不知,生活中,处处皆学问,身边人,个个是老师。留心别人的长处,才能在取长补短中增强自己的经验。唐太宗曾说: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觉得自己还缺乏处处留心的习惯。因为自己阅历浅。

三、耐心――提高修养的武器

第9篇

一、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教育和卫生一样,是民生问题,但医生看病早已由当初的望、闻、问、切发展到用现代手段,采取现代化的方法,用高科技仪器对病人进行检查,极大地提高了疗效,而教育一百多年来仍然采取“一支粉笔一张嘴,上课从头讲到尾”的落后的传统教法。教育究竟向何处去?就在教育人困惑、迷茫、“山重水复疑无路”之时,第八次课改应运而生,真乃“柳暗花明又一村”。我认为,这次课改给教师带来了很多变化:

教师角色、行为的变化。当课程由“专制”走向民主,由封闭走向开放,由专家走向教师,由学科走向学生的时候,教师的角色、行为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者和管理者,而是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和引导者,教师由教学中的主角转向“平等中的首席”。“教师在学生的学习经验中渐渐失去了第一主角的地位”。在课堂教学中,强调学生的自主性,重在启发,贵在引导,妙在点拨,巧在如何帮助学生设计正确的学习路线,选择正确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在课堂中始终处于一种积极、活泼、兴奋的状态,让学生有自己的空间去探究、合作、体验、创造,完成教学活动。

教师教学方式的变化。在实践中,我明显地感觉到,新课改中的师生关系,从传统的“师道尊严”转变为师生是伙伴关系、朋友关系。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对教学而言,交往意味着对话,意味着参与,意味着相互建构,它不仅是一种教学活动方式,更是弥漫、充盈于师生之间的一种教育情境和精神氛围。对学生而言,交往意味着心态的开放、主体性的凸现、个性的彰显、创造性的解放。对教师而言,交往意味着上课不是传授知识,而是一起分享理解;上课不是无谓的牺牲和时光的耗费,而是生命活动、专业成长和自我实现的过程。

教师教学情境的变化。新课程体现出教学中本来就有的那些不确定性:教学目标和教学结果的不确定性,如知识、能力、态度、情感、价值观等多元价值取向;教学内容的不确定性,如课程的综合性加大,教材、教参的答案不确定;教学方法与教学过程的不确定性。这些都给教师留下了较多的余地,教师有了更大的自主性,教师成为了一个决策者,而不再是一个执行者。新课程中一些无法预见的、实践性的、从未见过的教学情境,对教师是一种强大的激励力量,在新的教学情境中,教师要不断提升和完善自己。

教师的成才观与发展观的变化。新课程建立不断提高的教师评价体系,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与反思。有一位教育家说过,教师的定律,一言以蔽之,就是你一旦今日停止成长,明日你就将停止教学。“做一辈子老师”必须“一辈子学做老师”。在新课程实施的过程中,教师只有再度成为学生,不断更新知识,才能与时俱进,才能立于教改的潮头,才能适应新一轮课程改革。

教师评价方式的变化。新一轮课程改革强调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评价要求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进行分析与反思,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使教师从多种渠道获得信息,不断提高教学水平。管理、教研部门定期对学校课程的执行情况,课程实施中的问题进行分析评估,调整课程内容,改进教学管理,形成课程不断革新的机制。

新课改的实施,迫使每一位有责任心的教师再度成为学生,“静下心来学,潜下心来研”,“走出去学,请进来教,坐下来研,沉下去思”,成为新课改中一道亮丽的风景;专家引领,同伴互助,教学反思,已成为教师们的日常生活;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已成为教师挂在嘴上的口头禅。我和广大的教师一样,在新课改中不断成长,“新课程改革下农村中小学学生学习方式研究”省级课题完成研究,在省评比中获奖并入选江苏省教研室《课题优秀成果集》一书,有近40篇新课改论文在《人民教育》等省级以上刊物发表,新课程研究系列论文被评为连云港市“十五”优秀教科研成果。

二、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奇迹不会平白无故地发生,创造奇迹的就是那些平凡无奇的人。新课改的推进也不例外,新课改的希望在哪里?

希望在教师。新课改的推进实施我认为关键在教师。只有教师静下心来研究,潜下心来课改,课改才能走得更稳。在新课改的推进中,教育反思的作用不可忽视。教育反思可以是理念的反思,也可以是方法的反思;可以是点的反思,也可以是面的反思;可以是热反思,也可以是冷反思;可以是过程的反思,也可以是效果的反思;可以是个体的反思,也可以是群体的反思;可以是关于成功的反思,也可以是关于失败的反思……“原汁原味原生态,有所见有所闻有所悟”,实实在在的教育反思必定会促进教师在新课改中不断成长。

典型在学校。通过不断的实践,我明白一个简单的道理:课改的典型不在办公室里,不在专家的报告中,不在研讨的会议中,课改的典型一定在学校。课改最有话语权的不是专家,而是教师,他们知道课改的来龙去脉,他们知道课改的薄弱环节,他们知道学生需要什么。

经验在基层。在新课改的实施过程中,经验层出不穷,一个比一个好听,一个比一个高明,一个比一个玄乎。但基层的实践证明很多所谓的“典型经验”是镜中月、水中花,是中看不中用的海市蜃楼。我认为,真正的经验应当是自下而上而不是自上而下,真正的经验来自实践而不是理论,真正的经验在基层,真正的经验在教师那儿。

课改是生活。课改应当是生活,而不应当仅仅在课堂。只有把课改的理念融入生活中,教室里的课改才有保障。课改的课堂应当成为学生生命发展的空间、生命成长的摇篮,成为学生的能言堂、乐言堂、善言堂。教师只有把课改当成生活本身,用平平常常的心态、高高兴兴的情绪,实实在在地做课改,才能把课改做得有滋有味、有声有色、如诗如画、如歌如舞。

三、咬定青山不放松,任尔东西南北风

研读近几年各地教科研部门做的课改报告,可以发现,报告中除了肯定成绩、总结经验之外,还经常会出现类似这样的表述:“但是很多事实表明,随堂课的面貌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新课改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着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

“以人为本”思想的表面化。在课堂教学中,不负责任的评价、虚假的评价、伪表扬的评价到处都是。不管学生表现如何,总是表扬,在学生成长的过程中是极为不利的。恰如其分、恰到好处的评价,一定会产生正迁移。在新课改的实施过程中,花拳绣腿、“雨过地皮湿”、“旧瓶装新酒”、“穿新鞋走老路”的情况仍然存在,必须坚决摒弃。

“以学生为主体”思想的片面化。多一把衡量的尺子,就多出一些好学生。以学生为本的理念非常正确,但不能片面化。在新课程的实施中,有些教师为了体现以学生为本就什么也不敢说,什么也不敢做,不敢越雷池半步,一切信马由缰,“空洞乏味的说教课,谈天说地的讨论课,手舞足蹈的表演课,东拼西凑的常识课,声像满堂的欣赏课,花样翻新的活动课”随处可见,令人担忧。

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形式化。首先,自主学习,时间不足。由于教师课改理念渗透不够,讲解分析过多,或学生自主学习把控不当,造成时间延宕,许多课堂教学学生随堂训练缺少足够的时间。其次,合作学习,价值不高。课堂存在着交流方向单向,合作形式单调,交流问题简单,假合作、伪合作现象层出不穷等问题。第三,探究学习,气氛不浓。虽然教师激发学生开展探究学习,但由于缺乏良好的习惯和常态的机制,学生之间不愿互相探讨交流,因此课堂上学生探究形似点缀,缺乏参与的广度、思考的深度和拓展的维度。

现代教学手段使用的盲目化。首先,画蛇添足,降低了教学效益。课件制作缺乏针对性、实效性,分散了学生的课堂注意力,冲淡了课堂的学习主题。其次,喧宾夺主,导致了角色错位。有些课件脱离教学需要,追求感官刺激,让作为辅助手段的多媒体成为课堂的主角,而本应作为主角的学生竟沦为了课堂的配角,形成了严重的角色错位。第三,越俎代庖,淡化了情感交流。教学流程都由课件按顺序一一展示出来,造成了课堂上教师沦为一名键盘操作人员,学生成了没有情感、没有思想的木偶,丰富多彩的情感交流就荡然无存。第四,亦步亦趋,弱化了创新意识。有的教师用的课件系网上下载,这种课件只会限制自己的教学思路与教学眼界,影响自己的成长。第五,邯郸学步,丢弃了传统精华。每逢有人听课,不论教学内容是否适合、操作技能是否熟练,都一窝蜂地搬用现代媒体,而把传统教学手段的一些精华(如板书)抛得一干二净。

第10篇

对于我班,省一级幼儿园评估和建园十周年的系列庆典活动是本学期的重头戏。我们首先理清思路,做到“忙而不乱”,有条不紊的在与其他班级、年级的合作与互动中,开展各项工作。

一、班级情况分析:

本学期我班老生21名、新生14名(原大二班幼儿10名、新入园幼儿4名)复读生1名、共计36名幼儿。通过观察与分析,发现本班幼儿对数学有一定的兴趣,能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乐于进行数学游戏;幼儿的责任意识、任务意识较强。通过与家长的沟通与交流,发现幼儿对幼小衔接的需求增大,因此,本班的工作重点将围绕“让孩子快乐、幸福、发展”, 摄取《高瞻课程》的精华,落实《新纲要》,发挥我班的数学优势,着重“读、写、算”能力的引导与培养。

二、教育教学工作计划:

1、重点工作:

1)、继续进行“将数学活动渗透于幼儿的一日生活中”的课题研究工作,以“幼小衔接”为主线,进行实验探索的工作。

2)、为幼儿入小学做好前期准备。

幼儿从幼儿园进入小学,经历角色过度、心理过度、行为过度的全过程,是至关重要的转折期。如何使幼儿逐渐适应和调整呢?运用《高瞻课程》的理论精华,促进幼儿有序的学习、有序的生活。加强幼儿的规则意识和自控能力。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将“读、写、算”作为幼儿的学习工具,有计划、有层次的进行引导与培养,提高幼儿的学习敏感度,增强任务意识、责任意识。从心理、知识技能、社会等方面充分准备,度过这一特殊阶段。

3)、进行建园十年系列展示活动。

精心编排节目《晋南花鼓》,力争使每一位幼儿参加演出活动、从才艺方面为幼儿创造自我展示的机会。

2、基本工作:

1)、加强双语教学力度。

——班级教师善于运用双语教学。

——专业教师的英语结构教学具有趣味性、层次性。

2)、继续主题探究活动的研究。

——主题的确立适宜幼儿的发展,在一定的范围内选择有代表性的、适宜幼儿的“小主题”。

——主题的展示、活动设计、材料调整要适应大班级的特点,更多的体现幼儿的参与性和主体地位,使幼儿的社会性(关心周边的人、有责任意识、学会融入群体、学习礼让等)不断发展。

——主题资料的整理及时、完整,体现幼儿的发展和教师的成长。

3)、围绕四个“有序”进行班级经营。

——有序的环境

——有序的生活

——有序的学习

——有序的观察

4)、注重日常生活中的文学活动、音乐活动的系统性、计划性、目的性,用幼儿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将节目的排练穿插到活动中,合理有效利用时间和资源。

5)、重视幼儿活动的记录,对建立的档案资料进行分类、整理,引导幼儿关注自我、记录自我,引发家长的记录意识、学习记录方法,使记录能够全面、真实反映孩子的发展水平。提高教师的评价分析能力,在反思中发展,指导下一步工作进程。

三、 学校卫生保健工作计划:

1、近期是非典型性肺炎的发病季节,班级与家长密切配合,认真观察,大力宣传,尽力避免疾病隐患。

2、注重幼儿在一日活动中的自我保护意识的培养,提高自我保护的能力,确保幼儿的安全。

3、针对幼小衔接,加强自我服务能力的培养,学习自己整理书包、整理自己的仪表、整理被褥等。并加强幼儿为群体服务的意识,做好值日生工作,建立相关的观察记录、检核表,对比幼儿的发展、变化。

4、注意培养幼儿正确的书写、阅读姿势,保护视力,促进幼儿骨骼、肌肉的成长。

5、关注幼儿换齿,宣传相关的卫生常识、避免引起孩子初次换齿的紧张感。

6、定期进行睡具的暴晒、清洗、消毒等各项常规卫生工作。

四、家长工作:

本学期,由于并班,我班教师采取约访、家访、电话访问等各种方式尽快和新生家长熟悉,了解孩子的现状,印发《家庭电话联系表》,使并班的决策顺利实施,得到家长的信任与支持。我们希望下一步的工作再接再励,为家长提供方便、周到的服务。

1、在为幼儿提供“读写算”的材料和活动进行中,邀请家长共同参与,了解家长对幼儿的期望和目标,相互调整,便于幼儿的发展。

2、积极发挥家长委员的作用,增强家长与幼儿园的互动频率和班级工作的透明度。

3、继续开展“家庭亲子联谊活动”,延伸家庭假日活动,以小组为单位,以“幼小衔接”为主题由教师、家长委员组织进行;每学期增加一次全班性的家庭游玩活动,并详细记录活动过程、展示。

4、进一步完善班级教师与家长的了解、沟通渠道,提高约访效率,增加访问的人数。

5、挖掘家长的潜能,各取所长,融入幼儿的学习和生活中。

6、做好有关教育思想、教育方式、教育行为的指导工作,与家长建立伙伴的融洽关系。

7、组织家长进行有关“要上小学了”的探讨活动,了解家长的心声,指导班级的工作导向。

8、鼓励家长参加家长助教工作,学习观察、记录的简单方法,配合班级的幼儿的观察评价工作。

9、充分利用幼儿园已经建立的校园网、局域网,通过信息网络与家长、社会互动交流,运用留言版作为与家长沟通的又一桥梁。

五、班级管理工作:

班级教师本着团结协作、在学习型组织中,不断加强自身的学习与修炼,认真领会《高瞻课程》理论,为推进园本课程的深入研究、为我园顺利评估“省一级”、为“十年园庆”贡献微薄之力。

1、三位教师针对自己在教育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切实、认真的阅读一本有帮助的书籍,并相互分享读书心得,形成班级的学习氛围。

2、加强与保育老师的交流,将活动计划在电脑上公布,并指导具体工作。

3、积极参与教研组的各项活动,即使反思,并将经验总结、交流,撰写经验文章。

第11篇

蔡凤萍,小学高级教师,福州市鼓楼区第五中心小学教导主任,福州市鼓楼区第二届名师。“福州市中小学优秀骨干教师讲学团”成员,福建省小学数学年会会员。曾被评为福州市鼓楼区优秀青年教师、福州市鼓楼区先进教育工作者、全国综合实践活动先进个人等。

蓦然回首,自己已是一名从教十八年的“老”教师了。回顾自己十八年来的耕耘之路,我深刻体会到艰辛与幸福共存,彷徨与希望相伴,品味酸甜苦乐,那深浅不一的串串脚印见证着我的成长……

冥冥之中的教师路

小时候,我在外婆家长大,还没学会走路,已经在舅舅的中学里“混”了(舅舅是莆田市一所中学的政治老师),牙牙学语的我最先会说的是老师们七嘴八舌教的“不怕远征难……”那时的我觉得老师好厉害,懂得真多;老师很威风,能让那么多大哥哥大姐姐乖乖听话。

1994年,我于福州师范学校毕业,带着一份憧憬来到福州市鼓楼区第三中心小学。开学的第二周,施瑞英校长就来随堂听课,她一脸的严肃,犀利的目光一下子把我镇住了。第一次在“长官”面前上课,我慌得手脚都不知该怎么放了,不知所云地熬到了下课,只想着:等着挨批吧。耳旁却捕捉到施校长对随行一位老教师说的一句让我终生难忘的话:这是一棵好苗子,要好好培养。这也许只是施校长很普通的一句鼓励话语,但却给我展示了一片天,一个属于自己的美丽梦想。后来这位老教师——王融英老师成了我的师傅,从此我成了师傅的小跟班。对初出茅庐的我,师傅从上课的常规开始手把手地教起,于是我知道了一节数学课的基本环节,懂得了教态要怎样亲切自然,了解了怎样与低年级的孩子沟通……我可以随时去听师傅的课,但师傅要求听完课必须说出这节课好在哪里,还有什么地方值得改进。同样的,师傅听完我的课后,会立刻把我拉到一旁反馈这节课的优缺点。从师傅的身上,我看到恩师严谨的治学态度和认真的工作态度,我很庆幸遇到了一位好师傅,她是我教学路上的一盏明灯。我对自己说:你一定要努力,要成为像师傅那样真正的教师!

很快地,我迎来了从教以来的第一次重大“考验”——福州市鼓楼区教师进修学校的饶志武副校长听了我的课后,让我在新师培训结业会上开展示课。这让我这个新手难免感到紧张,尤其是我还从没有上过公开课呢。王融英老师不厌其烦地和我一起备课、试教,从课堂的环节设计、教态的自然亲切、语速语调的调控,甚至发型衣着等细节都一一指点,考虑周全,毫不含糊。正是在师傅的悉心辅导、关怀帮助下,我这棵小苗才像得到阳光雨露般渐渐成长起来。

乐在其中的教研路

教师的工作繁杂而辛苦,但我却干得有滋有味,因为和孩子们在一起,自己也变得快乐了,日子在忙碌而充实中流淌着。

我知道自己算不上聪明,但自认为是个勤奋的人,因为我知道“勤能补拙”的道理。很感谢鼓三小培养了我,给了我很多锻炼的机会。我很珍惜每次的学习和实践的机会,学到了许多优秀教师的长处,也看清了自己的不足。我也开始有机会接受各级的公开课任务,在一次次的公开教学中,我不断挑战自我,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

忘不了2000年,那是我第一次参加福州市鼓楼区“新秀杯”青年教师课堂教学比武,黄大桢校长、王融英老师和严宝钗老师倾力帮助我。一遍遍地试教、修改,一次次地反思、突破,磨课过程是艰难的,有时还备受挫折,但伴随着思维的冲突、理念的更新,我的教学水平得到了质的提高。正如蝴蝶的蜕变一般,每一次无疑都是万分痛苦的,只是为那惊鸿一瞥的美丽。2007年当我再次征战“新秀杯”,并一举荣获一等奖时,我暗暗发誓:你行的,你要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

忘不了2004年,我担任二年级两个班的数学教学任务。开学不久,学校又将四年级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的任务交给我,我欣然接受。面对全新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我茫然了:没有教材,没有指导用书,怎么上呢?刘焰校长和史光照副校长对我说:我们一起来想办法吧!史光照副校长的话总是很少,但做得很多,他用行动给了我实实在在的指导。他不厌其烦地帮我查找关于端午节的资料,一起讨论活动开展的细节,在历时两个多月的活动开展过程中,史光照副校长总是帮我出谋划策,给我莫大的支持。在全国综合实践活动研讨会上,我执教的《中华节日——话说端午》荣获一等奖,我也被评为全国综合实践活动课题研究先进个人。我知道这些荣誉不是我个人的,它凝聚着鼓三小这个大集体的智慧。后来我根据这个活动开展过程中收集的教学手记,撰写了论文《综合实践活动是学生展示自我的舞台》,获福州市鼓楼区优秀论文评选一等奖,并代表综合实践活动学科参加优秀论文交流,获得好评。

更忘不了2005年,我参加福州市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深入理论和实践研究,教育理论水平得到切实提高。此后我被聘为“福州市中小学优秀骨干教师讲学团”成员,在福州市鼓楼区教师进修学校林瑜副校长的带领下,赴福清、连江、罗源、闽侯等地送教讲学。在与当地听课教师的互动交流中,我开始反思:我的课思想在哪里?灵魂在哪里?孩子们在我的课堂上有收获吗?——蹲下身子,倾听孩子们的心声,批判地接纳,创新地学习,我逐渐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梦想引领的名师路

我的处事原则是低调做人、高调做事。但凡交到我手中的任务我都会尽心尽力、保质保量地完成好。我敬仰名师,但不敢奢望自己能当上名师。吴志凡校长一眼看穿我的心思,她鼓励我:咱重在参与吧!也许正是在这种无心插柳的放松心态下,我参加了福州市鼓楼区第二届名师评选,一路过关斩将。当我从局长手中接过第二届“鼓楼名师”的奖杯和证书时,我看到的是孔子塑像下的“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八个字,顿感肩上沉甸甸的责任与使命。在名师的平台上,我看到了一个崭新的世界。名师,明师也,即明辨之师、高明之师。我知道自己距真正的名师还有很大的距离,但教师的专业成长是需要恒心的,事业因努力而精彩,人生因坚持而辉煌,坚持的过程就是成长的过程,我会继续向着自己理想的目标追寻,开始新的梦想征程。

第12篇

如果没有自己对教育事业的坚守和憧憬,那么我们只能是一个个“教书匠”,何谈理想?名师道路离我们到底有多远,怎样才能成为名师?这个问题盘旋脑海。笔者以为要做到三点。

拥有名师梦——坚守初衷

在名师成长的道路上,挫折就像唐僧西天取经一般——九九八十一难。挫折磨练心志,如若对教育事业没有一份虔诚之心,没有一份敬畏之心,恐怕我们只有仰望名师的份,坚持自己踏上三尺讲台的那一次宣誓,拥有那一刻的冲动,才能攀上金字塔的尖端。怀揣对梦想的热忱,正如自己走出象牙塔的那一刻,在教学的道路上不断向高峰攀登,让自己的梦想始终行走在路上。

保持名师心——见闻广博

专业的发展离不开知识的更新,知识的更新来自个人的眼界,固执于过去的知识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吸纳新鲜养分,浇灌自己的田野,开出别样的花朵,结出丰硕的果实,才能走出自己的道路。吸纳名家名师的宝贵经验,在自己的教学中举一反三。如果没有“名师”的胸怀,就不可能拥有“名师”的视野,保持赤子之心,名师大门才能向我们打开。

探寻名师法——浑然天成

大美无言,真正优秀的教师于无形中见真功夫,不炫技巧,不喧宾夺主,把课堂留给学生,把功劳分享给同伴,无论是在课堂或是团队中他是个思考者,是个组织者,而这种思考和组织必须建立在自身丰厚的积淀和独到的风格之上。不断探寻最自然最本真的教学风格、教学模式,让学生身心在课堂上自由飞翔,任意驰骋,这才是我们所希望成为的名师。还课堂于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中收获情感的价值,打破混凝土墙的隔阂,去除万花筒般的纷繁,学生在课堂上走进作者的生命,走进自己的内心,这样的“生活课堂”是我们努力探寻的。

卢梭曾经说过,上帝创造了我,然后将模子打破。我们又怎么能辜负造物主的殷勤厚意?又怎能让省职业教育培训中心领导专家们的心血付诸东流?

面对老教师的成绩和后来者的勤奋,有太多的人牺牲在了沙滩上而又不愿爬起,大家甘于蜗居,甘于蜷缩,认为默默耕耘自己的一方寸土就是敬业,无怨无悔地经营自己的课堂就是乐业,这正是因为没有极强的信念在支撑。当我们每个人认清自己前进的方向,并勇敢地走下去,优秀的教师绝不会凤毛麟角,名师工作室也断不是难事。

专家们的引领和顶尖教师们的经验介绍让笔者反思——我有自己独特的教学理念吗?我能为这个理念不断坚持并努力实践它吗?得到的答案是惶恐,尽管自己在教学上已经取得小小的成绩,但心中的信念竟是那么不堪一击——与其埋怨现实,不如问问自己坚持了多少。

若没有“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豪迈,没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俯瞰,纵然“怀才”也只能“不遇”,在从教若干年之后,我们都应该问问自己,当年的鸿鹄之志安在?一介书生是否已成了无用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