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关于梅花的诗句

关于梅花的诗句

时间:2023-05-29 17:38:5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关于梅花的诗句,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于梅花的诗句

第1篇

【梅花】

在北宋时,画梅花成了一种高雅的风气。宋代的仲(zhòn)仁和尚开创了“墨梅”的画法――完全不用其他颜色,只用墨的深浅来表现梅花。古代的文人留下了很多关于梅花的诗和画。

墨梅

(元)王冕(miǎn)

吾家洗砚(yàn)池头树,

个个花开淡墨痕(hén)。

不要人夸好颜色,

只流清气满乾坤(qián kūn)。

主席曾用“已是悬崖(xuán yá)百丈冰,犹有花枝俏”这样的诗句来描写傲雪盛开的梅花。

【兰花】

优雅的兰花很受古人喜爱,大诗人屈原曾经以“秋兰兮(xī)清清,绿叶兮紫茎,满堂兮美人”这样的诗句来咏兰。

古代文人常把美好的诗文比喻为“兰章”,把真诚的友谊称为“兰交”,把知心好友叫做“兰客”。

南宋末年,国家衰落,战争频繁(pín fán),许多百姓因此失去了耕地和家园,生活艰难。

当时的画家郑思肖画兰花非常特别,从不画根,兰花就像飘浮在空中一样。

有人问:“为什么你画的兰花没根呢?”

郑思肖说:“国土都失去了,我的脚怎么着地呢?”

【竹】

唐代的时候,竹子开始出现在书画家们的笔下。据说五代的时候,才女李夫人夜晚坐在床头,看见婆娑(pó suō)优美的竹影映在窗纸上,于是照着窗纸临摹(lín mó),开创了“墨竹”的画法。

清朝时,有一个画竹子特别有名的人,叫郑板桥,他不但竹子画得好,还写过很多朗朗上口的咏竹诗。

竹石

(清)郑板桥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

东晋时候的大诗人陶渊明非常爱,他在家的周围种满了金灿(càn)灿的,还写下了“采菊东篱(lí)下,悠然见南山”的著名诗句。

比起梅、兰、竹,关于的画要少得多,但古代的诗人为它写下了很多优美的诗句。小朋友,这些著名的咏菊诗你都会背吗?

(唐)元稹(zhěn)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咏菊

(唐)黄巢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第2篇

有人喜欢花姿典雅、鲜艳富丽的牡丹,有人喜欢盈盈如珠、幽香袭人的茉莉,有人喜欢花瓣丰满、娇嫩欲滴的玫瑰,有人喜欢清新高贵、品种繁多的兰花。当然也有喜欢那朵朵冷艳、缕缕幽芳的蜡梅花。那么要怎样写关于蜡梅花日记200字文章呢?小编精选整理了相关范文,接下来请您阅读:蜡梅花日记200字

蜡梅花日记200字1天冷了,我们都呆在家里看电视。可扭头一看,两棵腊梅树正挺立在院子里,使我想起了一首关于腊梅的诗: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很多人喜欢春天,而我却喜欢那寒冷的冬天。我喜欢冬天,不是欣赏那一尘不染的皑皑白雪,也不是崇拜那坚守岗位的刺骨寒风,而是喜欢那自然绽放额腊梅花。腊梅树主干弯曲,枝杈稍长,浑身上下长满了刺,枝头上有许多椭圆形的花苞,春节前后就会开出许多黄色的小花。

腊梅花既不像桃树那样花团紧簇,也不向柳树那般身材修长、亭亭玉立,它只懂得向松树伯伯学习面对困难时的坚持不懈。看!它正在默默地在冬季里绽放着娇小玲珑的黄花,在单调的白雪里立起一处光辉,照耀大地!

我爱腊梅,更爱它那傲霜斗雪,坚强不屈的品质!

蜡梅花日记200字2我家有一盆“腊梅”。说是“腊梅”,其实它不在腊月开花,不过它真的很漂亮。

在没有开花的时候,它有着许多绿油油的枝叶。等到了开花的时节,很多小小地花苞,就会从叶尖儿上出现。

那些花苞有大有小,大的从外表看来,是一个粉红色的花苞,而小的则看起来是一个白色的花苞。在大一点的就已经展开一两片花瓣,但还是像一个害羞的小姑娘。有一部分花已经全部展开了,当全部展开时,我才真正感受到它的美丽。一片片粉红色的花瓣互相交错着,中间露出一个个黄色的花蕊,真是美丽极了!

我喜欢你,“腊梅”!

蜡梅花日记200字3冬雪覆盖了大地,万物披上了银色的时装,漫长又寂寞的严冬来了,美丽的腊梅花给这单调的冬天增添了几分色彩。

腊梅,是”岁寒三友“的其中之一,它在寒冷的冬天,坚韧不拔,仍然怒放着花朵,黄色的花朵在雪白的大地别夺目,古往今来,有许多歌颂腊梅的诗句,其中有一句“梅花香自苦寒来”这句话是讲一个学生是怎样取得成功的。冬,脱俗的美。在那茫茫的天,茫茫的地,一切事物都是白色的。偶尔点缀着几朵腊梅,更是别具一格。

啊,腊梅花,你在严寒中你竟然这么坚强,无人能比,值得敬佩。

蜡梅花日记200字4有人爱“百花之王”牡丹;有人爱香味扑鼻的茉莉;有人爱婀娜多姿的柳树:我却独爱梅花。

千姿百态的梅花,有些是完全开放了,有些才张开了几片花瓣,有些甚至是花骨朵儿。梅花的花瓣大约有五片、十片、十五片。中间黄澄澄的花蕊,把梅花衬托的更美丽。梅花的颜色很多:黄色、红色、白色。有两百多种品种。一阵风吹来,花香扑鼻,沁人心肺!

诗人王冕的《墨梅》:我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梅花在冬季开放,它们不怕寒冷,头顶寒风,脚踏冰雪冒着大雪傲然开放。

梅花多美丽呀!我爱你梅花!

蜡梅花日记200字5清晨,新的一天开始了。我走进校园,被阵阵清香所吸引。我欣喜地看到花坛里的蜡梅花开了。

蜡梅花静静地开放,一缕缕阳光洒向挨挨挤挤的花儿们。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有的花瓣全都绽开,露出嫩黄色的花蕊,好似一张张绽开的笑脸,又像一个个娇羞的小姑娘。哎!你看,那黄色的花瓣,不就是小姑娘害羞时遮住小脸的黄手绢吗?我忍不住把鼻子凑了上去。啊!一股淡淡的清香扑面而来,还有一丝淡淡的忧伤,我醉了。

我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蜡梅花,在寒风中沐浴着温暖的阳光。一会儿,一只小鸟飞过来,告诉我在天空飞行的快乐;一条蚯蚓爬过来,告诉我昨夜做的好梦……

我不禁轻声吟诵起来:“蜡梅花已绽开,香气令人快。花儿千万朵,我愿为它来。”

蜡梅花日记200字6我家门前有一棵蜡梅树,妈妈说它的年龄比我还要大呢!蜡梅树长得不高,它的枝条向四周伸展着。一进入冬天,别的花儿早就谢了,蜡梅树的枝干上却冒出了一个个黄乎乎的花骨朵,慢慢地花骨朵就开出一朵朵淡黄色的小花。有的蜡梅盛开了,露出一丝丝的花蕊,很娇嫩;有的蜡梅才开了一半,圆圆的,非常可爱。远远的,我就闻到蜡梅花散发出来的香味,那香气特别清新。

我不光喜欢蜡梅的样子、颜色和香气,更喜欢蜡梅花那种不怕寒冷的精神。当呼呼的西北风刮来,鹅毛大雪纷纷飘落的时候,蜡梅花还是顽强地挺立在寒风和冰雪中。让我又想起学过的儿歌“大雪当棉袄,风来挺胸膛。别的花儿怕冬天,只有蜡梅开得旺。”

美丽、坚强的蜡梅花,我喜欢你!

蜡梅花日记200字7今天傍晚,我独自在田野里散步。突然,闻到一阵淡淡的清香。原来是那傲霜雪的.腊梅花开了。

一,二月份是腊梅花盛开的季节。我无法用文字来形容它那花瓣的颜色,说它蜡黄吧,又似乎黄里透着一点银白。花蕾像一只小手,躲在花朵里。仔细一看,花蕾的周围还有一条条的花茎,它的花茎和别的花茎不一样,黄里还透着纯红。

腊梅花开花有早有迟,在同一棵树上,能看到花开的各种形态。有的还含苞欲放,黄里透着一丝绿色,那圆圆的花苞好象一颗黄宝石嵌在树上,惹人喜爱。

第3篇

学生主体 教学语言 合理评价 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情感,营造一种愉悦、宽松、平等、合作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有积极的情感体验。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的营造,是达到学生知识的掌握、能力的培养、创新品质形成的重要因素。因此,课堂教学中民主、平等、友爱的师生关系,能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来。学生带着愉快的心情学习,使思维活跃,教学效果也会事半功倍。

一、学生自主学习起来,创设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

以人为本的教育强调学生是一个个具有思想、意识、情感、欲望、需求以及各种能力活生生的人,是独一无二的人。教师应该将“主人”的地位还给学生,将学生视为主体。要帮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自主,那么如何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呢?努力增强学生课堂的参与性、实践性和体验性,美术课堂中不仅让学生带耳,还要动目、动手、动口、动脑,真正让学生“动”起来。

首先,要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动口”。著名美籍华人科学家杨振宇曾说:“一个人要出成果,原因之一就是要顺乎自己的兴趣,然后再结合社会需要来发展自己的特长。有了兴趣‘苦’就不是苦,而是乐。到了这个境地工作就容易出成果了。”如何让枯燥乏味的知识变得浅显易懂?这就要求教师应以各种生动的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才能使学生主动参与进来。我在讲《花的畅想》一课时是这样启发学生的:“同学们,相信吗不管是古代还是现代人们对花儿的喜爱和赞美是相同的,今天老师特意搜集了一些关于花的诗句,你们来猜一猜描绘的是什么花好不好?(学生:好)那请同学们听到老师说开始就举手啊,看谁反应最快,我找第一个举手的同学回答问题,咱们来个抢答,好不好?请听第一题:‘落尽残红始吐芳,佳名唤做百花王’。开始答题。(很多学生积极举手:牡丹),(男/女同学好厉害,男/女同学加油了啊)请听第二题:‘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学生:荷花),牡丹和荷花都是名花,牡丹雍容华贵倾国倾城,是百花之王,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清新脱俗。请听第三题:‘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学生:梅花)太厉害了,老师也没词了,真难不住你们,那这样吧,你们集思广益说出几句描写花的诗句让大家猜一猜好不好?(好,学生们开始思考描写花的诗句)。”三分钟过后每个同学都积极举手,想说一说自己想出来的诗句。这一环节通过老师说,学生猜的的游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了学生探索知识的欲望。

其次,是引导学生“动手”。一个例子能反映“动手”能使学生积极参与,愉快学习。我听其他老师讲课的时候,一位教师讲《色彩的感受》,他让小组内的一位学生做模特,替他小组成员用不同颜色的布料为这位模特做简单的衣服,从而考察学生对色彩的合理搭配的理解,在活动过程中,所有人都“动”了起来,他们有设计方案的,有拿布料的,一个个都很认真的考虑怎样设计合理,色彩怎样搭配协调。做完之后都能说出自己的设计理念,为什么用了几种颜色相搭配,把老师讲的搭配理念都掌握了。这样的课堂教学,提高了教学效率,让学生不再厌烦上课,体会到了愉快的教学气氛。

二、营造愉快的课堂气氛,幽默、和谐的教学语言是关键

我认为教师要营造愉快的课堂氛围,要有独特的个人魅力,尝试让自己变得被孩子们喜欢,幽默、生动的课堂教学语言是提高个人魅力的途径。单调、重复是造成一个人疲劳、大脑皮层抑制的重要原因。教育家斯维特洛夫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教育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就是幽默。”幽默使人精神放松也可以使人心情愉快。全国教育家魏书生曾明确的指出:“每堂课都要让学生有笑声。”他的课堂上力求使用幽默、风趣的教学语言,不仅使优秀的学生因成功而发出笑声,也使后进生在愉快、和谐的气氛中得到触动。那么怎样才能在美术课堂上发挥教育幽默的作用呢?

首先,要想使自己的课堂达到和谐幽默的效果,能熟练运用幽默的教学语言,首先调整自己的心情是关键,如果微笑着、怀着愉快的心情进课堂,整堂课也会运用自如,学生也会被老师愉快的心情、爽朗的笑声所感染。这正所谓“境由心生”。我是一名新调入中学的美术教师,以前一直在小学。在小学生眼中老师是天,说什么都言听计从,但是初中学生就不一样,看你不顺眼故意气你,任凭你在教室里大吼,细声细语说软话就是不听,我感觉我越是歇斯底里地嚷他们,他们越是给我气受,所以半年下来,一种不良情绪始终缠绕着我,但参加了“国培”计划让我有所反思,正如袁立壮老师所说改变不了别人就要改变自己,我决定重新审视我的教学思路,我开始调整心态,愉快进课堂,带着微笑进课堂,结果我发现,微笑能使我心情好,心情好能让我说出很多幽默的教学语言,几节课下来,学生不故意给我捣乱了,上课时都认真听讲,原来幽默式的教学方法,不仅愉悦了自己还愉悦了学生。

其次,我觉得要从导入部分入手运用幽默语言,能使整堂课有个和谐幽默的开端。记得校领导来听我讲的《用线条表现》一课时我设计了这样的导入:上课铃响,我一进教室什么话都没说,先在黑板上画了一组很乱很乱的线条,然后提问:“同学们,能不能通过这组线条猜出老师现在的心情?”同学们兴趣盎然、异口同声地说:“烦躁。”我借机说:“同学们真聪明,因为今天有领导听课老师怕讲不好,所以很紧张很烦躁,(同学们笑、校领导笑),大家看,线条能够表现出老师的心情,也能表现出大家的心情,我们今天就来学习怎么用线条表现。生动的语言描述,微笑的表情一下就抓住了同学们的注意力,把学生带入了自己创设的情境中。

第4篇

1.读下面一段话,请依据拼音把生字正确、规范地书写在括号中。(12分)

chà

dào

大路的( )(

)口上有一个村寨,这里

liáo  liàng

hóng  yàn

山歌(

)(

),流传着一个(

)(

)书

的美好故事。每当夕阳西下,牧童短笛声声,(

yān

měi

wèi

)袅袅,巧手的主妇正在煮着(

)(

)的

rán

肉羹……好一派宁静(

)(

)的山乡风光。

2.选择填空(只写序号)。(4分)

(1)下面词语中没有错误的一组是(

)。

A 翻天覆地 去粗取精 扬长辟短 优胜劣汰

B 莫名其妙 连绵不绝 各抒己见 久负盛名

C 栩栩如生 行云流水 身临奇境 一丝不苟

D 南腔北调 前仆后继 东张西望 左顾右盼

(2)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是 (

)。

A我多么愿望与他永远不分离呀!

B百部优秀影视片重现了英雄风采。

C李夏很兴致地发问道:“噢?说说看。”

D我们班被评为文明班级,大家都感到无比高兴和荣誉。

(3)没用比喻修辞手法的一句是(

)。

A这里是落叶松的海洋。

B 会场上爆发出一阵排山倒海的掌声。

C日初出大如车盖。

D桂林的山真奇啊!像老人, 像巨象, 像骆驼。

(4)使用关联词不正确的一组是(

)。

A 海马是一种马,还是一种鱼?

B 无论她多忙,对我提出的问题都耐心解答。

C 齐白石老先生的画不但在全世界出名,而且在中国也很有名。

D之所以我被深深的陶醉,是因为节目太精彩了。

二、语汇积累 (22分)

1.生活之中处处有语文,面对四季交替为我们带来的不同的生活感受时,你胸中会涌动哪些美妙的词语或诗句?请至少写出8个四字词语或诗句。(8分)

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同音不同义”是汉语的一个特点,如某学校教室黑板上方写了这样四个同音字,“敬”“静”“净”“竞”。请你写出师生想表达怎样的意思。(4分)

“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生活中正确恰当地使用成语、歇后语会使我们的语言更加生动形象。关于成语、歇后语你积累的一定不错吧! (10分)

(1)“四面楚歌”说的是项羽的故事 “煮豆燃萁”说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故事。我还知道__________________说的是_________________的故事。

(2)遇到白费功夫、空欢喜的时候,人们常说“竹篮打水――__________________”。新年联欢晚会上同学们纷纷展示自己的特长,王老师说我们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古诗凭着凝练的语言表达着真挚的感情。当我们忆起母爱,报答母亲的深恩时,会自然吟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果引用古诗句来表达朋友间的深情厚谊,会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理解(共34分)

文段一

[材料一]卜算子・咏梅(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材料二]卜算子・咏梅()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1.根据你阅读的情况填空。(9分)

材料一和材料二从文体来看,它们都是____________,并且用了同一个___________,所描写的对象都是______。但词的思想内涵不同。陆游词里风雨交加的黄昏、孤独绽放的梅花,表达了诗人___________的心情。在读陆游咏梅词后,却反其意而用之,表现了______________精神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胸怀。

2.读了这两首诗词,请你结合诗词意境,描绘出一幅梅花图来,并用一、两句话来描述自己的心境。(3分)

文段二

那年那天那首小诗

那年我十三岁。早上,我在妈妈的目光注视下,撕掉了昨天的日历,然后面对妈妈噘起了嘴。妈妈并不明白这一天对我的意义,仍忙忙碌碌地收拾屋子,我只好失望地走出家门。

我朝热闹的公园走去,边走边在心里写着一首忧伤的小诗:

一朵离枝的小花

被风吹出花园……

在公园里,我躲在亭柱后面,眼泪汪汪地盯着儿童游乐场。一队队身着五颜六色服装的“花朵”们在老师的带领下,正尽情地享受着“六一”节的欢乐。我的心继续作我的小诗:

……在这小花的节日

一个角落

一个被鞭打的梦幻……

一位叔叔走向我,关心地看着我。我低下头又扬起头,看游乐场。我听见叔叔自言自语地说:“花朵的节日!”“不是我的!”我说。叔叔笑了笑问:“你在思索这个节日吗?”我点了点头。叔叔说:“你思索着的时候,这节日便真正属于你了!”我不太懂,但觉出叔叔很了解我,便对他讲述了自己因家贫而辍学的故事,还说出了我心里未写完的小诗。叔叔沉思了良久,问道:“冬天有花吗?”我愣住了,不知该怎么回答。叔叔递给我一张名片,笑着说:“把诗改好寄给我。”然后就匆匆地走了。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我琢磨着叔叔的话回到家里,看见妈妈正呆坐在床边看今天的日历。我走近妈妈,妈妈一把搂住我说:“妈对不起你!”我偎紧妈妈问:“冬天有花吗?”妈妈声泪俱下地说:

“有……有……你的名字不就叫小梅吗?”我也忍不住哭了。那天我终于改好了那首小诗:

一朵枝头的小花

始领报春的风寒

这也是节日

一种清冷的思索

会融进不远的春暖

我将改好的诗寄给那位编辑叔叔,它成了我第一首发表的诗作。后来,我成了作家。

十几年后的今天我仍难忘当年那首小诗并想对每一位少年朋友说无论你身处怎样的境地只要能昂起头来思索奋进成功就一定在你的前面

1.填空。

“噘”是个( )结构的字,如果不认识它,我们可以通过查字典来解决问题,首先查( )旁,再数( )画。(3分)

2.在作者的小诗中“一个被鞭打的梦幻”指的是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概括写出短文的主要内容。(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给文章最后一段加上合适的标点符号。并写出你读了这一段话的体会。(9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把小女孩前后写的诗比较一下,说一说有什么不同(至少写出两点)。(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习作实践(28分)

1.根据下面提供的具体的语言环境写话。(2分)

费俊龙、聂海胜叔叔乘坐着“神舟六号”完成了历史赋予他们的神圣使命,凯旋而归,全国人民欢欣鼓舞:

(1)工人日报记者说:“以美好的姿态去拥抱蓝天,去享受自由飞翔的快乐,去探索宇宙无穷的奥秘,是人类诞生以来就有的梦想。”

(2)天津钢管公司工会主席张福林说:“看着神舟六号快速升空的潇洒英姿,胸中涌动的自豪感也节节上升。”

(3)红其拉甫海关关长刘苏静说:“我们在共享快乐。”

我想说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美好的祝福让人身心愉悦,我们要学会在不同的情境下对不同的人表达自己恰当的祝愿,你愿意试试吗。(6分)

⑴节日期间,你想对坚守工作岗位的叔叔祝福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今天妈妈生日,你想对妈妈祝福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奶奶生病住院了,你会怎么祝福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习作。(20分)

从下面的两个内容中任选一个:

(1)你有过没有作业的星期天吗?你向往过没有作业的星期天吗?请你自拟题目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或想法。

(2)在魔法学校学习的哈利・波特,最近对中国的传统文化产生了浓厚兴趣,他想体验一下在中国过节的乐趣。小朋友,你们家乡是怎样过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的?哪些经历体验最有意思?请写一封信告诉哈利・波特,向他发出邀请。

要求:真实的校名和姓名用假名或“××”代替。字数在400~500。

小学毕业复习数学综合

评价题(三)参考答案

一、认真填一填(22%)

1. 1又3分之一, 3.03 2. 4, 6, 12.5, 1

3. 1/5,3/5,3/10,3/5,4. 1295330000, 13

5.长方形,三角形6. 19457. 1478. 0.36

9. 9810. 898 11. 第二盏灯亮,2 12. 2991421

二、慧眼辨真假(8%)

1.错2.错3.对4.错5.错6.对7.对 8.对

三、请精挑细选(10%)

1.B2.A 3.C 4.B 5.C 6.D

四、计算小天地

1.略

2. 9 8又4分之3 10 2

3. 5.5 8 38 19.2

五、观察与思考

1. 0.785平方厘米

2.以AB为轴113.04cm3 以BC为轴56.52cm3

以AB为轴旋转得到的圆锥体积大. 大56.52立方厘米

3. 285厘米 2355平方厘米

六、数学与生活(24%)

1. 黑色12块 白色20块

2. 744平方厘米4个

3. 200米 4.买团体票 需要220元

第5篇

【关键词】 初中语文 学案导学 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4)06-014-01

导学案就是教师在课前为了引导学生有针对性的学习而设计的方案。“学案导学”更加强调把教学重心从研究教材的教法转变到研究学生学情现状及学法引领上,促使教师进行角色的转换。在新课标的背景下,特别在当今课堂改革新理念的指引下,导学案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多教师认可。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借用语文导学案提升教学课堂质量呢?

一、利用导学案的“问题导引”,设疑激发学生的兴趣

“好的开头等于成功的一半”。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依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学情,精心设计好每一节课的开头导语,用新颖而平中有奇的导语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自主学习及探究。如在教学《狼》一文时,我是这样导入设计:同学们,你们能说出哪些与狼有关的成语俗语?这些词语有什么共同点?(狼心狗肺、狼子野心、狼狈为奸、一片狼藉、豺狼虎豹、官虎吏狼、狼虫虎豹、狼吞虎咽……)之后的设计版块中有师生归纳:这些成语全含贬义。这说明,在人们的心目中,狼历来是狡诈、凶狠、残忍、贪婪的代名词。从古自今的许多文学作品中所描述的狼也都是狡猾、凶狠、贪婪的形象。最后出示对联:“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木三分”,这说的是哪部作品?引出《聊斋志异》。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出自《聊斋志异》中的一则故事《狼》。(出示课题);再如在教学《爱莲说》时,我在教学时是这样创设问题导引的:“同学们,说说你最喜欢什么花?为什么?”学生经过思考后,并纷纷进行了展示:有的同学说喜欢牡丹花,因为牡丹花是富贵的象征,有一种尊贵典雅的气质;有的同学说喜欢梅花,因为梅花有着坚强品质,让人敬佩……“有没有喜欢荷花的,能不能说说喜欢的理由”。由此引出作者笔下的荷花。通过巧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创造思维的兴趣。

二、利用导学案的“合作探究”,体验探究问题的快乐

作为学生,高效学习必须是一种积极主动的行为,学习的高效在于引导学生主动地学,把学习当作自己的事。学生的学习过程既是一个认知的过程,也是一个主动参与的过程,更是一个尝试探究的过程。课堂教学中充分要利用学生已有知识,注重学生的探究,从旧知识中引入探究出新知来。

如在《观沧海》的学案中,在课堂探究导学中设计这样的探究问题:(1)《观沧海》中实写观海所见景色的诗句是哪几句?分别描绘出大海怎样的特点?(“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总写全景,显示了大海的辽阔和威严;“树木丛生,百草丰茂”表现了大海充满生机;“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写海上景色变化,表现了大海的雄壮气势。)(2)全诗是以哪个字展开来写的?(全诗以“观”字统领全篇,以下由“观”字展开,写登山所见。)(3)诗中哪些诗句最能体现作者博大的胸怀?(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又如在《渔家傲・秋思》课堂探究中,设计了这样的合作探究问题:(1)范仲淹所作的《渔家傲》描写的是哪里的景致?从哪句词体现出来的?(2)词分为上阕和下阕,本词的上阕以“异”字统领全文,词中从哪些方面体现出来的?(3)下阕则围绕一个“情”字展开,结合语句体会词人当时的情感。

三、利用导学案的“归纳总结”,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平时教学中,导学案的设计有预习案、探究案和训练案三部分,每个单元有复习学案和单元测验案。在导学案的设计上,我比较注意“归纳总结”的版块,有学生学过知识的链接和铺垫,也有与教材紧密相连的内容链接,由点到面的设计探究性问题等,更多的是从能力立意上,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人文素养和学科素养,以此拓宽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面。

如古诗是语文教学的难点,在教学《己亥杂诗》时,我就设计了这样的问题:“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景理交融,被视为名句而广为流传。从这两句诗中你会联想到什么?在教学范仲淹所作的《渔家傲.秋思》,我就设计了:王维曾经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表达了边塞的壮美景色,而范仲淹在《渔家傲・秋思》中用相关的景物描写了边塞的悲凉状态,这句词是什么?在设计导学案时,我通过对比的变式思考来激发学生的思维,丰富教学的内容,引导学生注重联系比较,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四、利用导学案的“达标训练”,提高学生的知识储备

第6篇

公元759年东,杜甫为了躲避“安史之乱”,携家眷入蜀,寄居在古草堂寺中。次年初,在浣花溪畔建造了茅屋即草堂。杜甫在此居住了三年又九个月,创作诗篇近250首,很多都是我们现今信手拈来的熟悉诗篇。草堂在杜甫离开蜀地之后曾一度荒废。直至五代时期,韦庄寻得草堂旧址,由此建成了第一座由伟大诗人杜甫的故居发展而来的纪念性建筑。后又经过宋、元、名、清多次修复扩建,最终演变成集纪念性质和诗人故居为一体的园林建筑。同时也被誉为中国文学史上的“圣地”,其文学价值由此确立。杜甫草堂是建筑诗性与文学诗性的合璧,草堂承载着文学,文学传扬着草堂。

一、杜甫草堂建筑的文学诗性

杜甫草堂从建成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它是将传统园林和诗歌、书法、绘画完美结合的纪念性建筑,传承着我国古典而优秀的传统文化。建筑的命名大部分取自于杜诗,草堂的匾额和题对都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匾额两侧的楹联有些也是后人根据杜诗而写。整个园林笼罩在杜诗的精气神之中。同时茅屋以杜诗为依据而建造,重现了诗人故居的原貌,营造出浓厚的诗意诗香。

1. 正门

在进入草堂正门前,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照壁,白墙黑边由砖而砌,将草堂建筑群与郊野隔开,形成一道屏障,增加了景观的纵深感,如同文学创作中“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正门两侧的楹联“万里桥西宅,百花潭北庄”取自于杜诗《怀锦水居止》。杜甫所建的茅屋,正好位于万里桥的西边、百花潭的北边,这两句诗暗指了草堂的地理位置,与今天的草堂位置吻合。进入草堂的正门,庭院根据杜诗营建,小桥林立,碧水萦回,古木参天,葱葱郁郁,营造出了杜诗中“浣花溪头水西头,主人为卜林塘幽”的诗意意境。置身其中,模糊了时间的边界,仿佛昨日重现。

2. 大廨

大廨是草堂轴线的第二重建筑,为敞厅式,以左右月洞门与东西两侧的回廊连接,形成一个相对均衡有序的空间。“廨”,即宫蜀,是古代官吏办公之所。虽是此意,里面没有却布置任何办公的用品,取而代之地放置了一尊诗圣的雕像。雕像身姿单薄,神态沉思苦吟,向天长跪,仿佛在悲诉着黎民百姓的辛苦沧桑,杜甫郁郁不得志却心怀苍生忧国忧民的一生霎时再现眼前。其大爱情怀在空旷的敞厅中回响,感人至深。大廨内的几幅对联与雕像呼应,“杜陵落笔伤豺虎,爱国孤悰薄斗牛”、“挺身艰难际,张目视寇仇”高度评价了杜甫的爱国爱民的伟大情操,是后人的崇敬与俯首。

3. 诗史堂

诗史堂是草堂轴线的第三重建筑。“诗史”出自于唐人孟棨《本事诗》,“杜逢禄山之难,流离陇蜀,毕陈于诗,推见至隐,殆无遗事,故当时号为'诗史'。”被誉为“唐朝微缩的历史书”的杜诗,展现了唐朝的衰荣更迭,披露了民间的辛酸疾苦。因而在清朝重建时,便将这座建筑命名为“诗史堂”,以纪念伟大的诗人杜甫及其他的诗作。堂内有很多对联极具历史文学价值。“草堂留后世,诗圣著千秋”,这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所题,上联说草堂永存后世,受人瞻拜,下联指诗圣流传千古,受人敬仰。“诗有千秋,南来寻丞相祠堂,一样大名垂宇宙;桥通万里,东去问襄阳耆旧,几人相忆在江楼”由沈寿容和彭毓崧合撰。其中,“南来寻丞相祠堂”出自杜诗《蜀相》中的“丞相祠堂何处寻”,丞相祠堂即指位于成都的武侯祠。“一样大名”化用杜甫《咏怀古迹》之五中的“诸葛大名垂宇宙”。下联中的“襄阳耆旧”语出杜诗《遣兴》五首之一中的“昔日庞德公,未曾入州府。襄阳耆旧间,处士节独苦”。联中末句则出自于晚唐诗人罗邺的《雁》“想得故园今夜月,几人相忆在江楼”。这两联将杜甫与诸葛亮并说,借杜甫对诸葛亮的赞美高度颂扬杜甫,同时慨叹了杜甫壮志未酬难会故友的愤懑。

诗史堂也是过厅式建筑,中部设置杜甫铜像,除中部留为进出口外,其余部分均以砖砌成半桩台,其上安装花窗做装饰性封闭,形成框景效果,意境甚美。杜甫的铜像背对天空,因明暗对比而愈发清晰,远远望去,诗人在那里自顾自吟,在向世人诉说着什么,开场的空间是他的听众。建筑的虚实空间对比成为这幅美妙的剪影画的烘托,诗情画意氤氲而来。

4. 柴门

柴门是草堂轴线的第四重建筑,原是指杜甫应在草堂时的木薪院门,其取名于杜诗“野老篱边江岸回,柴门不正逐江开”、“田舍清江曲,柴门古道旁”、“白沙翠竹江村暮,相送柴门月色新”、“江涨柴门外,儿童抱急流”等。门前楹联“万丈光芒,信有文章惊海内;千年艳慕,犹劳车马驻江干”是明人何宇度所撰,改自于杜诗“岂有文章惊海内,漫劳车马驻江干”。上联将“岂”改为“信”,下联将“漫”改为“犹”,将诗人的自谦转为不朽的赞美,十分巧妙。

现如今柴门是一座过厅式建筑,体量在草堂中是最小的,可谓简朴,似瘦如柴,与其名字相吻合,却带给诗人无限的快乐,落于诗词之中,流传后世。。现在的它一直敞开静候,迎接世人们来瞻仰这位伟大的诗圣。

5. 工部祠

工部祠是草堂轴线的最后一重建筑,因杜甫曾任检校工部员外郎之职,故命为此。这是正月初七后人祭祀杜甫的飨殿,建筑的体量并不宏大,四角檐柱平直,简洁朴素,既符合诗人的平民形象,同时又不失纪念性建筑的工整宏伟式样。两侧楹柱上的对联是源自杜甫和高适人日唱和的典故,由清代学者、著名书法家何绍基所撰:“锦水春风公占却,草堂人日我归来”,飘逸潇洒,遒劲有力。君子之交如这工部祠,低调而又温婉,淡如水,又荡起浓浓的香韵。

“水竹居”位于工部祠右前侧,其名出自杜诗“拾遗曾走数行书,懒性从来水竹居”。“恰受航轩”位于工部祠的左前侧,建筑体量小巧,形状狭长如舟,其名出自于杜诗“秋水才深四五尺,野航恰受两三人”。工部祠、水竹居和恰受航轩构成“品”字形院落布局,相辉相映,气韵回环。

6. 茅屋

最为世人耳详的草堂茅屋是依据杜诗所建。茅屋为三字开间,西端突出凉亭,东端为厨房,由“痴儿不知父子礼,叫怒索饭啼门东”可看出。故居内古楠参天,青竹缀影,四周竹篱柴扉,清溪环抱,再现了“舍南舍北皆春水”、“清江一抱村流”的景象。茅屋西侧是在土山基础上堆砌而成的“西岭”,根据杜诗“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而营造,以小中见大的象征手法,将西岭微缩于庭院之中,意境深远,给人无限遐想的空间。

驻足观望,那首《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仍回响于耳。

二、草堂园林景观的文学诗性

草堂内不仅建筑体现了很高的文学价值,其植物景观配置也是如此。草堂一直都是以杜甫的诗歌意境作为造景的依据,尽力营造杜诗的意境,以真实再现诗人的生活场景。园内的植物配景以楠书和竹为主,伴植榕树、柏树、杉等树木,并点缀梅桃桂玉兰海棠石榴等配饰。整个园内葱葱郁郁又零零星星地点缀几抹他色。

梅兰竹菊是“花中的四君子”,代表着傲、幽、坚、淡。其表现着自强不息,清华其外,淡泊其中,不作媚世之态,这正是诗人杜甫的写照。同时也是杜甫的所爱。在园内到处种植着竹,绵竹、苦竹、慈竹、琴丝竹等交错登场,挺拔劲节,青翠欲滴。遍布最广的则属绵竹,它是园内最高的。杜甫有“风含翠筱娟娟净”、“笼竹和烟滴露梢”、“竹日净晖晖”、“白沙翠竹江村暮”等赞竹的诗句。同时“竹诬寻幽”、“结茅竹里”、“竹径通幽”、“竹亭闲逸”等竹类造景手法遍布园内。

提到梅花,世人不免想到那句“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梅花以其坚强高雅、不同流不屈服的品性深得文人墨客的喜爱。诗圣杜甫也是偏爱梅之人,草堂内种有腊梅,分布在诗史堂庭院和梅园之中,其初冬绽放,冬尽结实。杜甫咏梅之诗有三十多首。其中《和裴迪登蜀州东亭送客逢早梅相忆见寄》被明代诗人王世贞评为“古今咏梅第一”,“梅动诗兴”、“对雪(梅)”忆人、梅“伤岁暮”、梅“乱乡愁”,借梅表达了自己的思乡之情,诉说了韶光易逝岁月催人老的无奈。还有“岸容待腊将舒柳,山意冲寒欲放梅”的春回大地,“市桥官柳细,江路野梅香”的闲适愉悦,“绣衣屡许携家酝,皂盖能忘折野梅”的妙趣横生。一梅载千情,以梅表初心。可见诗人对于梅花的情有独钟。

此外,茅屋的周边还种有楠树,它是常绿大乔木,这是诗人杜甫十分喜爱的树种,诗人有许多描写草堂楠树之诗:“倚江楠树草堂钱,古老相传二百年”、“沧波老树性所爱,浦上童童一青盖”、“楠树色冥冥,江边一盖青”等。后来,诗人所钟爱的楠树被吹风雨吹倒,他痛心咏叹“虎倒龙颠委榛棘,泪痕血点垂胸臆。我有新诗何处吟?草堂自此无颜色”,喜爱之情溢于言表。而今园内随处可见楠树,亭亭如盖,繁密葱郁,为草堂营造了一个舒适安逸的环境。杜甫之诗魂之惊魂,也在这挺拔俏丽之中,长存世间。

三、结语

杜甫草堂作为诗圣故居的纪念性祠堂,它不仅是一座建筑、一处园林,更是一本文学诗书,向世人传播着诗圣杜甫的诗篇和他那风霜傲骨。杜甫千古流传的诗篇吸引着无数人前来瞻仰朝拜。人们在此地重游,感受着诗人千年以前的生活故地,品味着诗人创作的诗歌,体会着诗人的忧国忧民的高尚情操。在建筑前,欣赏绝妙的楹联、回味诗人的美妙诗篇、与诗人隔空交谈;在庭院中游历如诗的环境,那宛转悠扬的小道,那浓密葱郁的竹丛、冷艳幽芳的梅花、深沉苍劲的楠树,无不是草堂的文学诗性的提炼升华。一座诗人仅仅居住三年的故居,千百年来被重建、修葺,这就是文化的力量。杜甫的文学诗篇将会继续被世人传颂,带给世人醍醐灌顶的觉醒。草堂也会继续以文学圣地的形象存在,像是吟唱一首绵绵无尽的,关于杜甫的诗。

参考文献

【1】冯至.杜甫传【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2

【2】张志烈.杜诗全集今注本【M】.成都天地出版社,1999

【3】计成.园冶【M】.北京城市建设出版社,1957

第7篇

一、汉字教学中的文化渗透

汉字有独特的语音拼写系统,一字一形。因此也使得汉字难认、难写、难记、难懂。教学实践中发现,学生在学习汉字过程中容易出现以下问题:第一,知道汉字读音,但记不住字形。也就是说,学生可以根据拼音读出读音,但是写不出相应汉字。第二,记住了汉字字形,但是不会使用。汉字系统庞大,存在同音不同字和同字不同义的现象,容易使学生混淆。如果在汉字教学中渗透一些中国文化因素,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汉字的理解和记忆,也可提高学习兴趣。

(一)将文化故事植入汉字教学中在汉字教学中,将汉字本身的文化特性与所学汉字有关的文化故事相结合,不仅能让学生在短时间内掌握汉字,而且便于学生深刻理解汉字的文化意义,加深记忆。例如“喜”字。《说文》:“喜,乐也。从口,从壴,壴亦声。”“喜”字的本义是欢呼声。引申义为快乐,高兴。在生活中也常见“囍”字,而“囍”从何而来呢?相传北宋年间,王安石进京赶考,途中经过马家镇,见富绅马氏出联择婿,曰:“走马灯,灯马走,灯息马停步。”第二天考试时,考官出联,曰:“飞虎旗,旗虎飞,旗卷虎藏身。”于是,王安石就用马家的上联对考官的下联,以考官的上联应马家的下联。结果既中了进士,又娶了马家小姐。他喜不自禁,挥笔写就两个连成一体的“囍”,让人贴在门上,并随口吟道“巧对联成双喜歌,马灯飞虎结丝罗”。从此,“囍”字便流传开来。在今天的中国社会文化里,“囍”字仍然广泛应用。人们办理结婚、乔迁、生子等事宜时,仍是“囍”声不断,例如新婚之囍、乔迁之囍等等。又如“梅”字,可将它的文化内涵寓于讲解之中。“梅”“兰”“竹”“菊”乃是“花中四君子”。梅花常被人们看作是谦谦君子的象征,并为文人雅士青睐。一是因其花朵色淡香清,二是因其大多生于幽僻之处。例如,“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卜算子•咏梅》)“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日黄昏”(《山园小梅》)等都是咏颂梅花的诗词。更有古曲《梅花引》,表现了梅花的高尚品性。此外,梅花有五瓣,被比喻为人生五福:寿、福、康宁、好德、善终。在“梅”字的教学中插入有代表性的诗词,加以声情并茂的讲解,这种情景交融的教学方法,不仅克服了汉字教学的抽象性,强调抽象与形象的有机结合,还使学生既记住了“梅”字,又学会了诗词。通过向学生讲授汉字的文化故事,不仅可以让学生体会地道的汉字意义和中国文化,而且可以有效避免学生呆板、机械地记忆汉字字形和字义。

(二)引入汉字的基本构造法象形、指事、会意和形声是汉字较常用的造字法。古代的象形字与其所表示的事物具有神似性,接近图画但并非图画,实际上是一种文字符号。在汉字学习初期,学习者接触的一般是笔画少、字形简单的独体字①。利用这些特点,在教学中将展示象形字与讲解其中蕴含的文化知识相结合,是渗透中国文化因素行之有效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会、记牢独体字。从汉字的基本构造看,很多笔画复杂的汉字都是由一个以上独体字构成。熟练认知并使用这些独体字,是进一步学习其他复杂汉字的基础。例如,古人在生产生活中,通过对大自然的探索找到用来代表“日”“月”“山”“水”“鱼”“木”等的符号,这些符号很容易让学生联想到字义。随着学习的深入,学生会逐渐接触到笔画多、字形复杂的合体字(会意字一般多为合体字)。例如“从”字,是两人前后相随;“比”字是两人并列而立;“休”字是一人依木而憩。此类字根据字形就能判断出事物间的联系,即“以形会意”,是会意字造字法的一种。会意字的另外一种造字法是“以义会意”,如“光”“妇”“大”“炙”“孬”等。教授这类字时,可联系日常生活中的文化常识,从汉字的字形特征入手,加以分析。例如“炙”字,上部是“肉”,下部是“火”,形容将肉放在火上烤。这种有意识的汉字记忆方式,不仅能够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而且能让学生了解,是中国人擅长的形象思维创造了神奇的汉字。这与英语等拼音文字创造者的逻辑思维是不同的。

(三)结合偏旁部首讲解中国文化“偏旁”是汉字构成的基本单位。偏旁中表示意义的部分称为“形旁”。基于汉字形旁具有表意功能的特点,在讲授汉字时,可以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灵活地对汉字偏旁部首加以归类分析。通过对偏旁的分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汉字的字义和字形。例如“材”字,左边是形旁“木”,凡是有这个偏旁的汉字大多与“木”有关,如“杆、杖、松、梅”等。其中“森林”或者木制品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因此最典型、最易记的是以“木”为主的“森”“林”二字。古代认为女子貌美便是“好”。“女”是“好”的形旁,凡是以“女”为偏旁的汉字大多与“女子”有关,如“妇、妆、婚、媳”等。在线新华字典②上,以“女”为部首的汉字就有477个。古代有如此多与“女”意义相关的汉字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在中国古代历史中,“母系氏族”曾占有重要地位。虽然汉字是表意系统的文字,但是形声字却占90%左右。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帮助学生从发音上找到字间联系。例如,“朱”和“中”都是基础汉字,因此在教授新字“珠”“株”“蛛”“洙”“钟”“忠”“盅”“衷”等时,可以引导学生建立字音联系。从偏旁部首入手进行汉字教学,介绍相关偏旁部首的历史背景,不仅能够让学生在某种程度上学会“望字生义”,学会根据偏旁部首识别汉字,起到举一反三的识字效果,还能让学生了解偏旁部首背后的中国文化。

(四)利用代表性繁体字,揭示字形蕴含的丰富文化汉字产生于独特的人文地理环境。其构成及发展具有深刻文化内涵,积淀和保留着汉民族观察和探索客观世界及其自身思维的成果和心智轨迹。在中国历史上,从上古到西汉,官方的规范字体与现代的繁体字字体有显著差异。直到出现东汉盛行的隶书,才与现代繁体字的字形较为接近。繁体字流传数千年,承载着丰富的文化信息。如果能在汉字教学中引入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繁体字,对应现行的简化字来讲授,不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体现出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苏州作为蜚声中外的风景名胜区和历史文化名城,一直为许多外国朋友熟知和向往。苏州的“苏”字,繁体字写做“蘇”,由草、鱼、禾三个偏旁组成,原义是一种名为“紫苏”的草,象征鱼米之乡。苏州自古水网密集,土地肥沃,物产丰富,曾有诗句曰:“近炊香稻识红莲”(《别墅怀归》)“夜市卖菱藕,春船载绮罗”(《送人游吴》)。又如种子的“种”字,繁体字写做“種”。《玉篇》:“种,稚也。”从禾,中(重)声。“禾”指谷子,“重”意为“份量大”,“禾”与“重”联合起来表示“根部带土块的谷物秧苗”“待抛或待栽的秧苗”。种庄稼时,选种子一定要选大个儿、饱满、有重量的,由此产生“禾”“重”这两个字的组合。简化以后写成“禾”“中”,不仅失去原义,也是对这种优选法的遗忘。汉字在长期的历史积淀下,形成了独特的构形和表意功能系统。中国古代历史文化中的文献典籍多以繁体字记载,和汉字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同时,繁体字的构形生动有趣,许多字体更贴近象形文字的本来意义,更便于学生对汉字字形和字义进行理解和记忆。所以在汉字教学中,引入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繁体字进行辅助教学十分必要。

(五)由此及彼,举一反三千百年来,汉字和文化都不是孤立存在的,两者彼此依托。因此要由此及彼,并举一反三地引出与汉字相关的文化典故,才能更好地向汉语学习者展现汉字和中国文化独特的魅力,使汉字不再只是简单的文字符号,真正成为文化传承的桥梁和纽带。例如“纸”字。《说文》:“纸,絮一苫也。从糸,氏声。”教学中可引导学生联想制作纸张的过程——蔡伦的“造纸术”。东汉元兴元年(公元105年),蔡伦用树皮、麻头及敝布、鱼网等原料,经过一系列工艺革新,改进了造纸术。蔡伦所造的纸,是现代纸张的起源。这种纸,因为原料易得,价格便宜,质量尚可,逐渐被普遍使用。为纪念蔡伦的功绩,后人又把这种纸叫作“蔡侯纸”。在教学中以“蔡侯纸”为切入点,引入具有浓烈中国元素的“笔”“墨”“纸”“砚”等书写工具,有助于学生学习与其相关的“毛笔”“黑墨”“宣纸”和“砚台”等文字和词组。讲授“毛笔”“黑墨”“宣纸”和“砚台”(即“文房四宝”)③,还可延展出其与中国书法的关系。在中国,“纸”并不是最早的书写材料。上古时代,人们依靠结绳记事。到殷商时期,出现了“甲骨文”。“甲骨文”就是书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后来出现竹片和缣帛,替代甲骨成为书写材料。但缣帛太昂贵,竹片又太笨重,于是推动了纸张的产生。由一组关于纸张产生历史的故事,既引出了“甲骨文”和“竹简”历史的讲解,又涉及了“甲骨文”“竹简“”笔墨纸砚“”文房四宝”等充盈着浓重中国文化色彩的字词。可见,在文化故事里,这些枯燥、难懂、难记的字词被赋予了生命和色彩,立体生动地呈现在人们面前,可以实现入耳过目、入脑入心的教学目的。这样的授课方式生动有趣,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能由此及彼,将中国的传统文化贯穿于汉字教学中。当然,这样的授课方式也给对外汉语教师增加了压力。如何做到既将目标汉字向学生讲授清楚,又兼顾对中国文化的渗透,并且衔接得当,是对授课教师的考验。

二、结语

汉字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浓缩了中国灿烂的古代文化。在对外汉语汉字教学中渗透中国文化,只是在对外汉语教学实践中迈出的“一小步”,要不断地探索有效的对外汉语教学方法,向汉语学习者展示、传递中国文化的内涵,才能从根本上克服汉字难认、难写、难记、难懂等困难,使其真正学好汉语,成为汉语言文化传播的使者。

作者:张晶金夏伊单位:东北农业大学

第8篇

关键词:高中语文 诗歌鉴赏 教学

教学是一门艺术,作为教师在教学中只有讲究教学艺术,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而诗歌鉴赏是语文课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等方面意义重大。所以在诗歌鉴赏教学中更要讲究教学艺术,提高教学效率。以下是本文对此问题的几点看法。

一、字字斟酌,细细品味

古代诗人在作诗时,特别注重诗歌中每一字、每一句的斟酌和锤炼,比如:唐代诗人贾岛的“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北宋诗人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以及苏小妹的“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等经典诗句,无不诠释了古代诗人字斟句酌的艰辛与古代诗文的艺术美感。为此,语文教师要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这种诗歌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诗歌素养。例如,在教学东坡居士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时,其中一句“乱石穿空,惊涛拍案,卷起千堆雪”,教师要引导学生仔细品味“穿”和“惊”这两个字的运用,通过这两个字来体会山势的险峻和浪花的汹涌;又如,在教学背诵词人晏殊的《蝶恋花》时,应注意引导学生细细品味“昨夜西风凋碧树”中“凋”字的巧妙运用,通过探究学生发现:“凋”字在此用的颇为精妙,如果换成另外任何一个字都不足以表达秋天的萧索之景,更无法体现作者的满心伤感。由此可见,通过引导学生赏析诗歌词句,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领悟诗歌魅力,同时也使他们深刻理解了我国古代博大精深的优秀文化,激发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二、细品意象,体悟情感

诗歌是作者内心的真实写照,是作者感情的寄托和抒发,诗歌鉴赏就是要客观的把握诗歌的思想和内容,而通过论其世,知其人,才能深入了解诗歌作品的写作背景和作者的生活状态,深入浅出的追寻作者的脚步去揭示社会生活的世态炎凉,设身处地的揣摩作者的心境,增进学生对诗歌的深入理解,提高学生诗歌鉴赏能力。孟子曾说过:“读其书,颂其诗,不知其人也,可乎?以论其事,尚友也。”因此,“知人论世”不仅是我国古代文坛一种观念,同时也是评论诗歌文学作品原则之一。清代著名文学家章学诚曾在《文史通义》这本书中写到:“不知古人世,不能妄论古人辞也,知其世也,不知古人之身处,亦可邃论其文也。”诗歌往往是作者情感由内而发,是社会现状和作者自身经历和内心心境的真实写照,语言精练,高度集中,内涵极深都是诗歌语言的特点,往往诗贵曲深,含吐不露,语近意遥,如果想要深入解读诗歌,只关注诗文本身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要鼓励学生查阅历史典籍,了解创作的背景和时代氛围,关注作者的生平事迹和人生遭遇,站在作者的角度去品味诗歌的深层含义,客观准确的把握诗歌的内容和思想内涵。例如,在学习马致远的作品《天净沙·秋思》这篇诗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解读诗歌的意象,为学生展示一幅弥漫着灰色暗调和阴冷气氛的秋郊的夕阳图,其中枯藤、昏鸦、古道、老树、瘦马无一不传递出作者浓浓的思想情怀,表达了在天涯浪迹的游子那对故土彷徨悲苦的心境。在解读意象的同时,还要注意巧析意境,通过解读意境来意境是作者将自己的思想情感融入到生活图景中所表现出来的艺术境界,巧析意境首先要了解诗文情与景之间的结合方式,抓住诗歌的气氛和画面,品味诗文事、情、景的交融,做到情景相生,寓情于景,帮助学生把握诗歌作品的主旨和思想内涵,提高教学水平和学生诗歌鉴赏能力。

诗歌的本质意在借助客观形象事物来体现作者的主观情感。因此,诗歌中所描写的事物,不仅仅是现实中的事物,更是富含情感的形象,即“意象”,所谓“意象”就是呈现作者情感的载体,所以,能够正确把握形象事物后面所蕴含的言外之意,是提高学生鉴赏能力的重要方式。例如,诗仙李白“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这句诗中,“孤帆”和“远影”其实就是一种意象,通过这两种事物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对友人依依不舍的深厚情谊。此外,语文教师应告诉学生古代诗人的一些审美习惯,如:“见流水则思年华易逝”、“望月怀远”、“月圆思乡”、“见梧桐细雨则生凄楚悲凉之情”等情绪,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在鉴赏诗歌时,根据具体意象来体会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结合意象感悟诗歌”是诗歌鉴赏的主旨,即:要弄清楚作者所抒发的是什么情,要表达的是什么志。例如,通过研究近年来各地中考诗歌鉴赏题我们发现,所选作品中蕴含的情感因素丰富多彩,大致分为以下几种:思乡之情、友人之情、爱国之情、惜别之情、奋斗之情等,所以在诗歌鉴赏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学会体会作者抒感的背景,以正确判断诗人所要抒发的是哪一种情感。

三、体味手法,学会鉴赏

每一片诗歌都有自己特定的表达技巧,也就是诗歌的表现手法,是诗人灵活运用语言的技巧与方法。作为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针对诗歌的表达技巧来鉴赏诗文内容,以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综合盘点教材中诗歌的表达技巧,大致分为以下几种:①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密不可分;②借物比喻,通过比喻,体现诗人的内在情感,如: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③借事传情,通过对事件细节的描写来抒发内在情感,如《秋思》的作者就借用“写家书”的事件来表现对亲人的思念之情;④对法,这种方法是指作者采用从对面写来的方式创造意象,使整首诗都不直白、不浅露,不但委婉深沉,而且余味绕梁,比如温庭筠《菩萨蛮》中的“五月渔郎相忆否”就采用了“对法”,整首诗没有从正面描写自己对亲人的思念,而是从对面来写,询问故乡的“渔郎”是否还记得自己,将自己的思乡之情表现的淋漓尽致。

四、书写鉴赏,提升素养

当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讨论、总结之后,就可以让他们尝试自己书写诗歌赏析了,赏析内容主要包括:对诗歌作者及其背景的介绍、诗歌体裁、描述诗歌内容及形象、咀嚼诗歌中的关键字、分析感触最深的语句、呈现诗歌所运用的修辞方式及其作用、作者风格及相关趣味等。要求学生从以上要素中任选几点写出赏析材料,字数不限,体裁不限,只要能体现出自己的真实感受即可。有些学生不但写出了诗歌赏析,而且能很好的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当学生书写之后,可以让他们互相评价,交流自己的心得体会,在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形成一种思想与情感交流的良好网络,使学生通过诗歌鉴赏,不但能拓展自身的思维能力,而且提升了自己的人格素养。

总之,诗歌鉴赏活动是在正确理解诗歌内容基础上而进行的再创造活动,因此,语文教师要明确诗歌鉴赏的教学目标,善于创设良好氛围,为学生提供自由发挥的空间,帮助学生跨越鉴赏障碍,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

参考文献:

[1] 宋兰今.关于优化高中诗歌教学手段的探索[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04)

[2] 赵玲.高中语文诗歌教学方法谈[J].安顺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综合版),2004,(02)

[3] 王广清.意象·意境·意趣——诗歌鉴赏考查三要素[J].高校招生,2005,(01)

第9篇

春天到了,大地显得生机勃勃,草儿醒来了,花儿醒来了!各种各样的植物都醒来了!不少深埋在心底的幻想与愿望,也伴随着春天的旋律闯进了心房。那么春天小学作文600字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你们整理的关于春天小学优秀作文600字的内容,希望你们能够喜欢。

春天小学优秀作文600字一天气渐渐转暖,万物渐渐复苏。留下的是枯萎的草,凋零的花,结了冰的小河。而这,春姑娘却不放在眼里,他把轻纱般的袖子轻轻一拂,花儿冒出了花骨朵,小草长出了嫩芽,小河里的冰也化了。啊!春天来了。

看!家里的那盆吊兰,重新开出了花,阵阵花香扑鼻而来,令人心旷神怡。走出家门,我看见 院里那棵白杨树长出了的绿色的小芽,多像一个美丽的小天使啊!一阵春风拂过,树上已经长出来的嫩叶在风中轻轻浮动,好像在说:“好清凉的风呀!'

走到小河边,只见岸边的杨树也抽出了嫩绿的柳丝,正轻轻抚摸着大地,那绿油油的小草和那五彩缤纷的花儿,在杨柳妈妈的抚摸下,小草长出了嫩叶,花儿们也渐渐开出了五颜六色的花,一丝丝,一缕缕,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像开一个比美大会似的;河水的冰也融化了,阳光照射到水面上,河面上波光粼粼,那波纹就好像春天的五线谱,而那光芒却是跳动着的音符,他们在弹奏着一首春天的赞歌。几只小燕子在河面上掠过,尾尖偶尔沾了一下水面,就看到波纹一圈一圈荡漾开去。

田野上,农民伯伯正在辛勤地播种,看,那一排排绿油油的麦苗在春风和阳光的照顾下,茁壮成长,有的麦苗实在是太调皮了,它居然迎着春风跳起了舞,让原本充满生机的春天更加活泼,麦田旁边是一片黄灿灿的油菜花,菜花在阳光下更加灿烂。我站在这田野中,闻着泥土的芳香,赞赏着这大自然的杰作,任春风吹拂,任心潮起伏。啊!这春天真是万紫千红,美不胜收啊!

看,旭日正在升腾,让我们张开双臂,去拥抱着美丽的春天吧!

春天小学优秀作文600字二寒冷的冬天虽然过去了,但是它给我们带来了一节美好的礼物 ——春天。春天的脚步悄悄了接近了我。你会发现我们身边许多都变了。

地面,你会很吃惊,那弯了腰,筋疲力尽的小草变成了生气勃勃的青草,可以说是“焕然一新”呀!路上两侧,还开着星点般的小花;还有那湖边长长的垂柳,大家争先恐后的装扮自己,好晚上和大家一起玩呢;偶尔还可以看到一群机灵的小麻雀,叽叽喳喳,湖面那高声的演唱家“青蛙先生”和“绿仙女”——蜻蜓,“粉姑娘”——蝴蝶:两个舞蹈家也来参加这群合唱队,真是载歌载舞啊。傍边的湖水也没闲着,也给他们唱轻调,湖水“啦—啦—啊~~”“咕—咕—咕~~”真是一片热闹的情景呀!

天理也是一片勤劳的笑声:农民伯伯那是一个高兴,愉快地拿着种田的工具高兴来到田里,耕田,播种,农民伯伯耕田的耕田,播种的播种,还唱起小曲,春天真是又让农民伯伯高兴也让他们动气双手。阳光照在身上,那是和慈母般的温暖似乎是没有差别。

你说地面上这么热闹,天上也是不是很热闹呢?那当然。整天燕子和大雁比个不停,“春天相当于是我的出生的那天,它给我美好的生活。”燕子带着感激地说。这是大眼迫不及待地说:“我觉得春天相当于是我的父母,因为春天是让我们最不会受到折磨的一个季节。”“我觉得……”“我觉得……”两群的队长,嘿,整天比个不停,看来天上的确很热闹的。

春姑娘,春仙女,你能让到处充满了欢天笑语,我也终于懂得了人们为什么那么热情地赞美你——春天。

春天小学优秀作文600字三“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瞧,这就是描写春天的诗句,多美呀!现在,我们就去大自然看看春姑娘为我们准备的惊喜吧。

我们来到郊外。啊,这是多美的“绿毯”呀!绿油油的,上面还挂着一颗颗晶莹的“珍珠”,太阳升起来,“珍珠”就发出了彩虹似的光芒,不一会儿就消失了。我想:小“珍珠”一定是架起彩虹桥去太阳神的皇宫了。这时,一股股幽香扑入我的鼻中,好香啊,走,去瞧瞧。我们先来到一株红梅前,那梅花正开得灿烂,并且还散出阵阵清香。梅花的颜色也许只有九天的织女用早晨的红霞和晴午的白云在天机上织的轻绢,才可以比拟吧。我们又来到迎春花旁,迎春花正在开花。它开出的花非常小巧可爱,并且金灿灿的,美丽极了。我想当年大自然在创造它时,一定用了最精妙的刻刀来细心地雕刻,再用最小巧的刷子沾点金色的颜料刷上去,才大功告成吧。突然,我们听到了“呱呱”的叫声,发现一只只青蛙都蹲在碧绿的荷叶上,唱着它们的歌。它们的歌声很像鼓声,宏伟而有顺序。我们听着这宏伟的“鼓声”,感觉好像回到了古战场,战士们英勇抗敌,死的死,伤的伤……忽然,一阵“嘶嘶”的杂响窜入我们耳中,啊,原来是一条无毒的小蛇(从它圆圆的脑袋可以看出它是无毒的)。这条小蛇长得还挺美丽,穿着一身黄边黑底红纹的大衣,它悄悄地从我们身边滑入草丛中,溜走了。告别小蛇后,我还去访问了小河,小鱼,小虾……一路沐浴着春风,欣赏着春天的美景。

啊,多么美丽的春天!

春天小学优秀作文600字四春天到了,大地显得生机勃勃,草儿醒来了!花儿醒来了!各种各样的植物都醒来了!我们踏着又青又软的小草,来到了美丽的上方山,那里春色迷人,空气清新,轻风微微的吹着!鸟儿唱起它那动听的歌儿!让人感到心旷神怡。

老师带着我们来到了孔雀园,我看见一只孔雀开屏了,可是他老是把屁股对着我们,害得我们干着急,真拿他没办法。看完孔雀,我们又去看珍珠鸡,珍珠鸡身上的白点、一点一点的真象一颗颗美丽的珍珠。我们又去看了猕猴,猕猴真厉害,我真佩服它,猕猴的笼子里有一根铁链和一颗大树,一只小猕猴站在树上,我看见它好像要跳下去,我真害怕它会摔伤,突然,它一下子跳到了那根铁链上,它在上面昂然自若得走来走去,我觉得小猕猴又可爱又厉害,小猕猴你真棒!好笑的是,另外一只小猕猴把珍珠奶茶的杯子套在头上,它看不见了,不隆咚摔了一跤!

看完了这些有趣的动物,老师又带我们到了一片绿油油的草地上,老师说,小朋友们拿出自己吃的东西吃吧!小朋友们兴奋得把包拿了下来、准备吃午餐了,我和唐可沁把餐布摊好,一边说笑话一边吃着,说到开心的时候,我差一点把袋子也一齐吃了。吃完以后,陈天灏拿起袋子准备捡垃圾了,好笑的是,金知怡也在捡垃圾,陈天灏和金知怡比赛看谁捡得多,金知怡说道,你们捡到的垃圾袋子全都给我、我去扔,陈天灏为了把袋子弄得鼓鼓的',他和金知怡一齐抢垃圾!比赛完了,最后金知怡赢了,陈天灏垂头丧气得跑走了,我觉得虽然他们是在闹着玩玩,不过还挺环保的。还有一件让人难过的事,秦文轩用刀把手划破了,老师赶忙带着他到徐医生那里把手包好,我本来想秦文轩回来的时候一定会觉得很痛的,出乎我意料的是,他回来时一边说着一边笑着,我心里想,你手指头都破了还象中了大奖一样蹦蹦跳跳的,那么快乐!那么开心!真是个小乐天。

今天玩得可真高兴!我也像中了大奖一样、蹦蹦跳跳的回了家。

春天小学优秀作文600字五我等待着,等待着,春天的步伐更近了。

春天的脚步走近了,绿油油的小草,五颜六色的鲜花一枝枝争先恐后似的,从湿润的泥土里探出了脑袋,红的.、绿的、粉的,一眼看去,周围满是夺目的光彩,使我眼花缭乱。这些鲜花、绿草构成一曲华美的乐章,一首深刻、动人的春之歌。

那是一个春天的早晨,我和朋友在公园散步,我哭丧着脸,险些被自行车撞倒,朋友询问我为什么愁眉苦脸的,我便告诉她事情的经过:“昨天我真是倒霉透了,先是不小心把墨水撒到了同学的身上,接着又把笔给摔坏了,还被老师训斥了一通,哎!”朋友见我情绪低落,便把我接到了公园的湖水边,顿时我就被湖边的美丽景色迷住了——桃花、杏花、迎春花,还有一些叫不出名字花一大片,一大片争奇斗艳、百花齐放。这时,从湖面上吹来一阵轻风,好似母亲的手轻柔地抚摸着我,风里还带着青草的香气与花香,使我陶醉其中,倾刻间忘记了昨天那些不愉快的烦恼与忧虑。

春天的旋律,还让我认识了一个深刻的道理。记得那是在我很小的时候,我独自一人在爷爷家的后院玩耍,就在这时,花朵的芬芳朝着我扑面而来,使我情不自禁地走到了它的跟前,这是春天刚刚盛开的一朵迎春花,它独特的身姿使我着迷,我仿佛控制不住自己,蹲了下来,轻轻地摘下了这朵独特的花,正当我兴高采烈地把花送到妈妈面前时,我发现我手中的这朵挂着露滴的的鲜花,是那样娇弱纤巧,在我不经意间,它已悄然失去了刚才的生机,它仿佛失去了灵魂一般,没有了活力。任凭我的哭闹,它再也不会恢复往日的风采了。这春天里的一抹清雅,就这样被我亲手毁灭了。这件事已经过了许久,不过它就像一个深深的烙印,烙在了我的记忆深处,教会了我一个深刻的道理:来自大自然的美丽景物是属于大家的,我不能自私地去剥夺这份美丽。

第10篇

[关键词]《红楼梦》;林黛玉;交际心理;处世态度

[中图分类号]I207.4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1)06-0069-04

《红楼梦》人物众多、各具情态。关于做人、处世的评说,人们似乎一致认为:在贾府最会做人的是宝钗、熙凤和袭人,最不会处世的是宝玉、黛玉和晴雯。这从人际交往方面概括了两种截然相反的处世态度。当然,由他们的态度而导致的结果也是经纬分明的。最会做人的宝钗、熙凤、袭人无不例外地得到了封建大家长阶层的厚待和重用。而最不会处世的宝玉是有名的“富贵闲人”,因衔玉而生受到宠爱,却招致莫名陷害被父亲毒打;晴雯更是被上上下下的主子奴仆视为眼中钉、肉中刺,还落了个“狐狸精”的虚名,被折磨而亡;黛玉在大观园不仅没做成宝二奶奶,竟还成为现代人心目中“眼泪”、“柔弱多病”、“孤芳自赏”、“顾影自怜”等含有贬义性质的代名词,她“在精神生活领域被人倍加赞叹、敬仰,在世俗生活领域又使人唯恐避之而不及”。[1]其实不然,林黛玉在大观园中也是很会处理人际关系的,是一个很强大的人。只因她是一个很自恋的女子,所以非常强调自我的感受。她在贾府不是不会做人,也不是不会讨好别人,而是不想违背自己的处世原则。林黛玉留给人们的不擅长为人处世的感受与印象,其实就是她用自己的一套独特的人际交往准则造成的:时时要求自己做一个有距离感的人,对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对策。对丫头、婆子、管家等下人是立威为主、言语刻薄,对宝钗、湘云、妙玉等情敌则是化敌为友、情深意长,既保全了自己的爱情,又成全了自己的友情。

“自恋”一词在英语中是“narcissim”,译为汉语就是“水仙花”的意思。这来自一个古希腊神话:美少年厄索斯在水中看到自己的倒影后,便爱上了自己,每天茶饭不思,最终憔悴而死,变为一朵水仙花。这是心理学上的自恋,属于病态的范畴,和本文所说的自恋不是一回事。林黛玉爱自己,但不要求所有的人都爱自己,“颦儿才貌世应稀”,她的自恋是健康的。

林黛玉的美貌,出自贾雨村口中是:“怪道我这女学生言语举止另是一样,不与今日女子相同,度其母必不凡,方得其女。”再到贾府后,“众人见黛玉年貌虽小,其举止言谈不俗,身体面庞虽怯弱不胜,却有一段自然的风流态度”。林黛玉的母亲是贾母最疼爱的小女儿,而林黛玉又是其父林如海中年得女,“故爱如珍宝”。黛玉自幼就聪明清秀,其父更是为她请了家庭教师――贾雨村来教她读书识字,可知黛玉从小就培养出了非凡的气度,难怪此处有脂批:“写美人是如此笔仗,看官怎得不叫绝称赏!”

更有聪明如王熙凤者竟也亲口赞黛玉:“天下真有这样标致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这一段虽有凤姐讨好贾母之嫌,但“‘真有这样标致人物’出自凤口,黛玉丰姿可知”。

到了宝玉眼中,黛玉更是“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宝玉心细,不只是见了黛玉的“情”、“娇”,更是连“才”也感受到了。由此可见,林黛玉不是徒有花容月貌,而是更有言谈举止的清丽脱俗。

黛玉才情似海,在入住大观园之后,展现得淋漓尽致。她渊博的知识就连贾府的小厮兴儿也都知道:“我们家的姑娘不算,另外有两个姑娘,真是天上少有,地下无双。一个是咱们姑太太的女儿,姓林,小名儿叫什么黛玉,面庞身段和三姨不差什么,一肚子文章。”

如此一个可人儿,贾府上下自然喜欢,何况还有贾母的万般宠爱。因此,人见人爱的林黛玉没有不爱自己的道理。这一点从她所作的诗词中亦可看出:“林黛玉所创作的诸多诗词透露了极其强烈的自我意识。但她诗词中所体现的自我意识又是不断呈现出来的,而且愈来愈强烈,表现了一种趋强性。”[2]《白海棠诗》是借白海棠惟妙惟肖地反映出一个娇弱、纯洁、孤傲、多愁的少女形象;《咏菊》是自我的倾泻,借物写人,描写自己和一样,傲岸不屈;《菊梦》其实就是黛玉自己的梦;《唐多令》、《秋窗风雨夕》和《葬花吟》更是黛玉的满腔愁绪。可见,黛玉关注的对象是自己,欣赏和品味的对象亦是自己,她是一个太爱自己的人。正如有评论者指出:“林黛玉作为中国封建时代才貌双佳的贵族少女,其心灵上积着一种彻头彻尾、彻里彻外的自恋情绪。”[3]

自恋的人往往都很自我。林黛玉从小就有很强的自我意识,这从她刚进贾府的一举一动就可以看出:“黛玉常听得母亲说过,他外祖母家与别家不同……因此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惟恐被人耻笑了他去。”她一开始就没有打算把自己全部融入贾府的生活中,所以她“孤高自许,目下无尘”,不比薛宝钗来时就“行为豁达,随分从时”。尽管黛玉也生活在贾府,居住在大观园,从表面上看她与众多的小姐们拥有一样的待遇:作诗、祝寿、嬉闹,但实则有天壤之别。约略看来,宝玉、探春、惜春、迎春、宝钗、湘云没有一个不是生活在与他人的世俗纠纷和利益冲突中,而黛玉则似乎与这个世界存在着天然的绝缘体――她虽活动在人事纠纷的大观园中,却又始终远离大观园的是是非非。这与黛玉的自恋心理有关,一则自恋的人只见自己的思想情感,只关注自我的发展状态,所以也就不去理会外界的纷争;二则自恋的黛玉即使知道了这些是非,也不屑于参与或争论,最多也只是在心里感叹感叹罢了。例如对于王熙凤接尤二姐进大观园之事,“园中姊妹和李纨、迎春、惜春等人,皆为凤姐是好意,然宝黛一干人却为二姐暗自担心”。黛玉自然知道王熙凤的底细,不免为尤二姐担心,但也只是“暗自担心”。她不愿意别人闯进自己的世界,也不想去干涉他人的生活;她就像个天生的寄居者,只不过是借其一角还前生欠下宝玉的甘露而已;她与凤姐、探春等人,似极亲密,又似全无牵挂,仿佛是一个生活在别处的人;她一生展示的是别人与自我之间的冲突与融合,为了保持自由的心性、自我的尊严、自我的才智、自我的世界,而固执地选择了孤独。“有自恋情结的人严重自我中心,惟我独尊,渴望别人的特殊赞美和特别爱护,因而一般正常的人际关系难以满足他们这种过份的苛求,产生孤独失意之感便势在必然了。”

宝玉是惟一走进黛玉自我世界的人,但他也是黛玉反观自己的一面镜子。黛玉种种的小心眼,说话故意冤枉宝玉,动不动就伤心流泪,看似无理取闹,实则大有深意。正如她对宝玉所说:“我难道为叫你疏她?我成了什么人了呢,我为的是我的心。”黛玉的一生其实不是为“情”,而是为了自己的一颗“心”;她更爱自己对宝玉的那份感情,爱宝玉对自己的那种态度;她对宝玉向来是自恋多于爱情的,更何况大观园里的其他人呢。

黛玉虽然自恋,但不自闭。她虽然不喜欢处理人际关系,但毕竟还是生活在这样一个世俗纷扰的世界,也不得不和各色人打交道。对于这一点,黛玉也是心知肚明。例如她和宝钗结为金兰之交后,在说到自己的病情时,宝钗建议她每日吃燕窝,黛玉说道:“……请大夫,熬药,人参肉桂,已经闹了个天翻地覆,这会子我又兴出新文来熬什么燕窝粥,老太太、太太、凤姐姐这三个人便没话说,那些底下的婆子丫头们,未免不嫌我太多事了。你看这里这些人,因见老太太多疼了宝玉和凤丫头两个,他们尚虎视眈眈,背地里言三语四的,何况于我?况我又不是他们这里正经主子,原是无依无靠投奔了来的,他们已经多嫌着我了。如今我还不知进退,何苦叫他们咒我?”这里有黛玉的伤感,更有自恋的敏感和自我的要求。林黛玉有贾母的宠爱,贾府的人是轻易不敢冒犯她的。但她深知,是要和这些人时时打交道的,贾母也有想不到看不到的时候,最终还是要依靠自己。

林黛玉也有自己独特的处世方式,那就是强调主观个体的存在,决不肯委屈自己的心性。对那些丫头、婆子、管家们,她虽然不放在眼里,但也知道她们都是不好惹的,所以她平日里说话刻薄,这正是她保护自我的方式。这与薛宝钗在周全大局中谋取自我利益的风格不同。如果说宝钗是立恩为策,那么黛玉则是立威为主。黛玉的禀性是决不容别人轻看或冒犯她,如宝玉在薛姨妈家吃酒一节,因宝玉的奶妈李嬷嬷多事说了一句,黛玉便利嘴不饶人。情景如下:

那李嬷嬷不知黛玉的意思,因说道:“林姐儿,你不要助着他了。你倒劝劝他,只怕他还听些。”黛玉就冷笑道:“我为什么助他?我也不犯着劝他。你这妈妈太小心了,往常老太太又给他酒吃,如今在姨妈这里多吃一口,料也不妨事。必定姨妈这里是外人,不当在这里的也未可定。”李嬷嬷听了,又是急,又是笑,说道:“真真这林姑娘,说出一句话来,比刀子还尖。这算了什么呢。”

在这里,黛玉为什么要“冷笑”?一则李嬷嬷的称呼实在是不讨人喜欢;二则黛玉刚暗自奚落了宝玉不听她劝,反倒是听从宝钗劝,改吃热酒的事,心里正不自在;三则黛玉心高气傲,李嬷嬷这样的人反来说她,一时真是自尊大伤,出口的话自然是“比刀子还尖”。

黛玉自有黛玉的脾气,她向来直爽率性,连大管家周瑞家的在帮薛姨妈送宫花的时候,被黛玉一句“我就知道别人不挑剩下的也不给我”,噎得不敢言语一声。贾母跟前的大红人王熙凤都被黛玉评说:“什么诙谐,不过是贫嘴贱舌讨人厌罢了。”因此,黛玉的嘴巴厉害是上上下下都领教过的,这就不能不使一些人对她心存敬畏。倘若有人冒犯她,她必是以牙还牙,这就给她赚了个“刀子嘴”、“好刻薄”的恶名,连怡红院的小丫头小红都知道“林姑娘嘴里又爱刻薄人,心又细的”。但黛玉的目的达到了,她要的就是众人对她的敬畏,既保全了她的尊严,又省了世俗的纠纷,至少不会像贾府的二小姐迎春那样尊严全失,还要整日与丫头、婆子们吵个不停。

黛玉的刻薄,使她给人以冷峻、难以接近的感觉。其实,这只是她的保护色,她也有很热情的时候。如果你不小瞧她,真心地尊重她,她是会把你当成知己和朋友。大观园里的主子小姐是很多的,林黛玉和她们同样的身份、同样的地位,自然是不可以像对待丫头、婆子们的方式来处理彼此之间的关系。然而,黛玉又始终是自恋的,与自己性情不大相投或与自己没有多大关系的人,她一般不怎么理会,礼节上过得去就可以了。相反,那些和自己密切相关或和自己不相上下的人,她是很密切关注的。大观园里,和黛玉成为好朋友的有三人:宝钗、湘云和妙玉。这三位都是大观园里一等聪慧美丽的女子。换句话说,黛玉很注重交友的质量。“自恋的人对自己的精神需求和要求都很高,一切的交往都取决于交往者本身的质量。”[4]更有意思的是,这三位都可算是黛玉的情敌了,由此可见黛玉新奇而又自信的交际心理与处世态度。

黛玉对宝钗的态度前后变化最大,原因还是在于自身心理和心态的变化。她一开始是极不喜欢宝钗的,因为“宝钗年岁虽不大,然品格端方,容貌丰美,人多谓黛玉所不及。而且宝钗行为豁达,随分从时,不比黛玉孤高自许,目下无尘,故比黛玉大得人心。就是那些小丫头子们亦多喜与宝钗去玩”。更让黛玉难以接受的是宝钗带来了“金玉良缘”的说法,在黛玉心里,宝钗就是她的头号情敌,所以才有了对宝钗的处处挖苦和讽刺。因为这时候,黛玉对宝玉的爱情还不敢保证,宝玉还没有向她有过明显的表白,更何况宝钗各方面的条件似乎都要比自己强。等到宝玉对她诉说衷肠,说出“你放心”三字之后,黛玉就完全相信了宝玉的爱情,也就很少再和宝钗“水火不容”了。黛玉因为自恋,不轻易接受别人,但与薛宝钗这样优秀的人结为好友或姐妹,她也是愿意的,所谓“惺惺惜惺惺”也。薛宝钗的处世原则是“随分从时”,“只愁人人跟前失于应侯”,又善察言观色,自然感觉到林黛玉态度的转变,于是把握时机,在黛玉行酒令失言第二天就“蘅芜君兰言解疑僻”,黛玉便立刻接受了宝钗的好意。众人在惜春处讨论画画的事儿时,黛玉取笑宝钗把嫁妆单子都写出来了,宝钗也并不恼她,还说:“怪不得老太太疼你,众人爱你伶俐,今儿我也怪疼你的了。过来,我替你把头发拢一拢。”二人关系一时好得紧。之后“金兰契互剖金兰语”,二人结为金兰姐妹,速度之快,连宝玉都“暗暗的纳闷”,“他俩个素日不是这样的好,今看来竟比他人好十倍”。此后,黛玉更是把薛姨妈也当成亲妈对待,满足了自己对亲情的渴望。对宝钗,黛玉是有意结交,姐妹情深。

湘云的性情、遭遇与黛玉最为相似,二人同是自幼父母双亡,同是寄人篱下。湘云是大说大笑的男孩子豪爽脾气,而黛玉自幼也是被父母“假充养子之意”以待,因此,黛玉很是欣赏湘云的男子气概,又从小常一起吃住玩乐,按理说二人早该成为好朋友了。可是,湘云每每多赞宝钗,让黛玉心里很不受用,再加上黛玉心高气傲,二人都是性情率直之人,自然口角就多了。宝玉得了金麒麟后,黛玉更是“心下忖度着,近日宝玉弄来的外传野史,多半才子佳人都因小巧上撮合……今见宝玉亦有麒麟,便恐借此生隙,同史湘云也做出些风流佳事来。因而悄悄走来,见机行事,以察二人之意”。不想却再一次听到了宝玉有关“混账话”的肺腑之言,一番感叹之后,就再也不对史湘云起疑心。其实,史湘云是最不将儿女私情放在心上的,她每每说话不给黛玉留情面,正是因为了解黛玉。而黛玉一旦决定和她交好,自然是锦上添花之事。所以,写到诗时,二人更是互相赞赏。及至中秋夜“凹晶馆联诗悲寂寞”,二人同起身世之叹,湘云更是关心宽慰黛玉要好好保养:“你是个明白人,何必作此形象自苦。我也和你一样,我就不似你这样心窄,何况你又多病,还不自己保养。可恨宝姐姐,姊妹天天说亲道热,早已说今年中秋要大家一处赏月,必要起诗社,大家联句,到今日便弃了咱们,自己赏月去了,社也散了,诗也不作了。”在这里,且不说薛宝钗平日对人好是出于什么目的,就连一向夸赞她的史湘云都说她的不是了,可知此时,湘云从先前的了解黛玉转向理解黛玉了。所以黛玉也不肯负她作诗的雅兴,二人联出了“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花魂”的奇绝诗句。对湘云,黛玉是同病相怜,互相欣赏。

妙玉是大观园请的带发修行的道姑,人品、相貌也是一流的。尽管她很少参加大观园众多的活动,但她的一举一动都早已泄露了自己的心思,即她在暗恋宝玉。黛玉自然是最先感觉到这一点的,但黛玉却不担心,因为她深知一个女尼是根本不可能成为宝二奶奶的,所以在众姐妹想要赏红梅写诗时,还主动让宝玉去找妙玉乞红梅。假如是叫宝玉单独去宝钗处,那情况就大不一样了。另外,黛玉在一定程度上还是妙玉的知己。例如,写到妙玉请黛玉、宝玉和宝钗吃梯已茶时的情景:

黛玉因问:“这也是旧年蠲的雨水?”妙玉冷笑道:“你这么个人,竟是大俗人,连水也尝不出来。这是五年前我在玄墓蟠香寺住着,收的梅花上的雪,共得了那一鬼脸青的花瓮一瓮,总舍不得吃,埋在地下,今天夏天才开。我只吃过一回,这是第二回了。你怎么尝不出来?隔年蠲的雨水那有这样轻浮,如何吃得。”黛玉知他天性怪僻,不好多话,亦不好多坐,吃过茶,便约着宝钗走了出来。

此处有一脂批:“黛是解事人。”黛玉很明白妙玉的性情,并且可以说很体贴妙玉,稍坐一会儿,就“约着宝钗走了出来”,偏留了宝玉在内。黛玉的心理很是奇妙,总归是自恋的,是对自己很自信,所以她并不担心宝玉和妙玉共处。同时,黛玉和妙玉的处世态度也是很相似的,都喜静,都有洁癖,都自恃甚高,都是“世难容”――不懂迎合世俗,不懂适者生存,不懂摧眉折腰,不懂趋炎附势。二人可谓是同类。相似的人总是很容易看出彼此,且好沟通。黛玉和妙玉可以说是精神层次上的朋友,所以妙玉才为黛玉续诗。对妙玉,黛玉是关照自我,精神知己。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林黛玉的交友处世都从自我角度和立场出发:是自我,不是自闭;是自强,不是自私。纵观整部《红楼梦》,黛玉没讨好、拉拢过任何人,也没有因自己伤害过任何人。这就是林黛玉自恋式交际心理和处世态度所造成的,她是非常善于处理人际关系的,是一个在自恋中自我强大的女子。

[注释]

[1]朱萍:《孤独中的得与失――林黛玉形象议》,《红楼梦学刊》,2001年第1期。

[2]霍省瑞、陈冬季:《林黛玉的诗词及其自我意识》,《中国矿业大学学报》,2007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