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杜甫的代表作

杜甫的代表作

时间:2023-05-29 17:38:5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杜甫的代表作,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第1篇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早发白帝城》等;

杜甫:字子美,汉族,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有《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太原人,唐代著名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自号醉吟先生、香山居士,其诗早年与元稹齐名,称“元白”;晚年又与刘禹锡齐名,称“刘白”,有“诗魔”和“诗王”之称,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来源:文章屋网 )

第2篇

唐朝的文化成就有:高超的建筑水平、雕版印刷术的发明、李白(诗仙),杜甫(诗圣)的出现、阎立本(代表作《步辇图》)、吴道子(画圣)(代表作《送子天王图》)的出现等。

在唐朝时期,中国社会经济处于上升阶段,文化先进,是历史上中国向周边国家文化与技术的一个大输出时期,兼容并蓄的社会风气,也给五胡十六国以来进居塞内的各个民族提供一个空前的交流融合环境,在过程中亦从外族文明汲取诸多。唐朝的后半叶,处于中国历史的转型期,土地、盐铁、赋税制度的改革标志着社会的缓慢变化,藩镇割据势力的壮大与周边诸民族国家的形成,对此后近千年的中国历史产生深远的影响。

(来源:文章屋网 )

第3篇

1、李白生日:701年。

2、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据《新唐书》记载,李白为兴圣皇帝李暠九世孙,与李唐诸王同宗。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3、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明堂赋》《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4、李白所作词赋,宋人已有传记(如文莹《湘山野录》卷上),就其开创意义及艺术成就而言,“李白词”享有极为崇高的地位。

(来源:文章屋网 )

第4篇

李白一生创作了大量的诗歌作品,流传至今的有九百多首,现在《李白全集》收录1010首。现被传为李白词的作品,约有20余首。

李白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梁甫吟》《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来源:文章屋网 )

第5篇

不得不承认,李杜之间我更慕太白的那份飘逸,豪迈,更羡慕他仗剑天涯的经历,也更喜欢他诗歌中的那份天马行空,无拘无束,狂放不羁,傲骨铮铮。只是,若是因此看轻了杜工部,无视诗中那令人泪下的忧思,终归少了些人的风骨,少了些人的情怀。

心中杜甫的形象,永远都是一个须发之间夹杂着白色的老人,一个纵使在垂暮之年,亦会在高处的秋风中瑟缩着身子,看着万里破碎的山河而潸然泪下的人。

不读杜甫,永远不会晓得,人的灵魂竟能伟大到这等地步。伟大这个词语适合杜甫这位为了这个国家,这个民族贡献出自己的一切,纵使在孤独,潦倒,困苦中亦不忘国,忧国忧民忧天下的圣人。

我以为,人的伟大,不在于有多么赫赫的战功,不在于卓越的政绩。因为赫赫的战功可能只因是刽子手,卓越的政绩可能只为金玉满堂。唯有心,是一切事物的标准,只有一颗圣人的心,只有一颗洋溢着浩然正气的心灵,才能在国破山河之时,恨别鸟惊心之刻,却不忘祖国,不忘人民。

读《登高》,这首被誉为七律之首的诗,才能深切体会杜甫的情怀。人家说,杜甫是一个善于带着脚镣跳舞的人,因而他的七律便尤其优美,而我以为,因为他的心灵早已被自己以国事民生上了镣铐,除了为国为民,又哪有第三种情怀?他的登高莫不正是这样的代表作么?

“风急天高猿啸哀”,这是我最爱的一句,只是看似简单的景物罗列,心中却蓦然展现了这样的图像,在孤零零的山巅,风在呼啸着,天空显得愈发旷远,而此时,有一位老人孤零零的立着,那单薄的身躯,在寒风中瑟瑟发抖,似乎随时会倒下,但终究,还是立住了,而在远处的群山中,凄厉的猿啸在秋风中回转……

这便是杜甫的景致,亦只有他会看到,看到这迟暮时节里的那份凄凉,那份孤独,我相信他一定落泪罢,就在这旷古寂寞的山巅,对着天空,轻轻哭泣。因为,他终究是不能用浊酒去麻醉自己的神经。

如果说,李白是仙的极致,逍遥,自信,淡然;那么,杜甫便是人的极致,正气,忧民,爱国;虽然羡慕李白的生活,但为人终究是要为国,为民,为天下的,就像杜工部一般,此心一天都不能放下。

第6篇

关键词:谢朓 诗歌解读 情感内容 艺术表现

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灞涘望长安,河阳视京县。

白日丽飞甍,参差皆可见。

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

喧鸟覆春洲,杂英满芳甸。

去矣方滞,怀哉罢欢宴。

佳期怅何许,泪下如流霰。

有情知望乡,谁能鬒不变?

这首诗是南朝齐代最为杰出的诗人谢朓的代表作。他不仅在当时享有盛名,而且对后来唐诗的繁荣也有着相当深刻的影响,甚至像李白和杜甫那样的诗坛巨匠也为之倾倒。《李太白集》中称赞谢朓的诗句多达十多处,如《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酬殷明佐见赠五云裘歌》:“我吟谢朓诗上语,朔风飒飒吹飞雨。谢朓已没青山空,后来继之有殷公。”杜甫也说:“礼加徐孺子,诗接谢宣城”(《陪裴使君登岳阳楼》);“谢朓每篇堪讽诵,冯唐已老听吹嘘”(《寄岑嘉州》)。这些既说明谢朓对唐代诗人的深刻影响,也足以显示他在

第7篇

在我的印象里,济南是属于冬天的,在这深秋,我来到济南,来到山师附中,虽不能感受济南的冬天,却有幸可以品味一下济南的秋天。不同的人生体验使人对秋天有着不同的理解,那么伟大诗人杜甫笔下的深秋是怎样的呢?让我们共同走进杜甫的七律代表作《登高》。

杜甫不是为了作诗而作诗,他是用生命在书写人生。明朝学者胡应麟曾这样评价《登高》:“精光万丈,是古今七言律诗之冠。”杜甫作诗追求“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二、学习目标

通过学习本诗,掌握诗歌吟诵的基本方法。分析杜甫诗歌的语言特点,体会作者是怎样做到“语不惊人死不休”的。赏析情景交融、气象宏伟的艺术特点。

三、教学过程

1.走进文本,整体感知。(1)学生自读。(2)教师范读,读准字音。(3)结合注释,疏通大意。(4)齐读全诗。

2.再读文本,理清思路。古人有登高必赋的传统,登高诗也成为一种常见的诗歌题材,比如《登鹳雀楼》《登金陵凤凰台》。本诗中,伟大诗人杜甫登临高地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又想到了什么?概括出首联、颔联写登高所见所闻之景,颈联、尾联写登高所感所想之情。

3.深入文本,品味赏析。齐读前四句,赏析前两联写登高之景,有人称它“四句之内,句句皆奇,字字皆奇,无一虚设”。请同学们说说杜甫写景是如何做到“语不惊人死不休”的。

自主赏析,可以选择一联、一句或者一个字,体会“字字皆奇,句句皆奇”并说出奇在哪里。

教师总结:杜甫真的是做到了“语不惊人死不休”,一字不能更动,各有各的妙处。一俯一仰,一山一水,有闻有见有感,有动有静有色,表现了诗人遣词造句的精湛功力。所以我们从中总结出诗歌要达到“语不惊人死不休”的程度,就要选准意象,丰富意境,锤炼文字。

4.品味情感,感悟升华。本诗作为“七律之冠”,能够流传至今,不只体现在意象、意境、炼字上的惊人,更是在情感上的丰厚和深沉。

品读诗歌后两联,宋人罗大经指出“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一联中含有八层悲意。请同学结合自己的情感体验品读,看能品出几层悲来?

结语:言简意赅,情感丰厚,真可谓“语不惊人死不休”。

八层意思丰厚之至,但这只是杜甫“个人身世之悲”,这只是作为诗人的杜甫,那么作为“诗圣”的杜甫,还有怎样的悲情。品读最后一联,还能品出怎样的情感?

结语:忧国忧民、心怀国家。这就是“诗圣”杜甫更为深沉的情怀。杜甫精神的伟大就在于:以饥寒之身而怀济世之心,处穷迫之境而无厌世之想。

5.回扣目标,总结全诗。通过学习本诗,我们明白了古代诗歌要做到“语不惊人死不休”,就要锤炼文字,选准意象,丰富意境,还要凝聚丰厚而深沉的情感。

6.华章感读,当堂成诵。别林斯基说过:“任何一个伟大的诗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们的痛苦和幸福的根子深深地伸进了社会和历史的土壤里!”最后,让我们再次靠近杜甫伟大的情怀,诵读全诗。

四、教学反思

第8篇

四季,有着不同的魅力,春是清纯的,夏是火热的,秋是凉涩的,冬是肃杀的,也正因为这不同的风格才造就了各种各样的四季美景。

春,雨:

雨到了,春,也就来了,看雨敲打着我的窗,慢慢的沁湿了,丝丝细雨,漫漫轻雾。它们显然不如雪那般轻盈,那般素雅,但谁能与它比透彻?比无瑕?斜斜的,密密的,这是春雨最真实的写照,杜甫的《春夜喜雨》中写道“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可这雨本就是春的代表作,春雨是柔的,不像暴风雨,也不像雷雨那样猛烈,若不欣赏,便错过了,我不明白他们为何“欲断魂”。

夏,莲:

夜深了,火热的夏需要莲的“降温”,池中的莲随着风摇摆着。有时风急了,莲,就弯腰探进水中,鞠一捧水,等再将身挺起,水边被挥洒了,奏出一曲低韵,也只有莲儿有如此的雅致。莲永远是纯洁的,永远是“出淤泥而不染”,永远是远离世俗的……有时,她与星儿对望,星,这夏的男一号,望着这一池的莲,被迷住了,陶醉着,在天际滑落,要将莲揽在怀中,一睹莲之韵,莲的妩媚,让他忘记了坠落。

秋,枫:

傍晚,枫叶与天边余辉相映,交织成一片。红色的光照着,叶是红的,枝是红的,树干是红的,树根是红的,都是火样的红,水,好像也被点燃了,燃上了这样的美,本随日落而沉下来的心,又被这眼前的枫点燃,一场心灵的大火,将我焚烧,烧得不留一丝痕迹,我感受到一种火热的激情。啊!这就是枫,这凉涩的秋需要燃起这样的火,即使落了,也要将大地染红……在地下继续将红传承着。

冬,雪:

雪,纷扬起来,素洁了这世界,轻轻捧起一朵雪花,心都白了,端一杯咖啡,赏着热气将未曾降落在大地上的雪,融化。无影无踪,不留一丝痕迹,它那点缀大地的希望只能靠风把同伴吹向他所应降落的那个区域。伫立在雪中,闭上眼,享受着灵魂的洗礼,再睁开眼,只看到一个个白白的精灵在我眼前划过。

四季,每一个都能做出截然不同的美,使人赏心悦目,这四季命题自己的代表作为:雨、莲、枫、雪。春的清纯,夏的火热……

山东济南竞业园学校初一:曹文旭

第9篇

[内容摘要]语文教学中引进多媒体技术有利于开展意境教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挥多媒体的“音画同步”功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感受美的物象;利用多媒体创设的意境美,帮助学生感知事物,展开联想和想象,体会作品中蕴含的情感;创造性地进行多媒体教学设计,开掘意境,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本,拓展知识面。

[关键词]意境;多媒体;课件

意境教学法指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从教学需要出发,制造或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场景或氛围,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迅速而正确地理解教材内容的教学方法。意境教学具有以美为突破口,以感情为纽带,以思想为核心,以学习活动为途径的特点。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促使学生全面和谐发展。那么,如何利用多媒体技术有效激发学生的情感因素、心理因素,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呢?笔者认为应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具体学情,创设切实可行而又行之有效的教学意境。

一、发挥多媒体的“音画同步”功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感受美的物象

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任何兴趣而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向学生展示一幅幅含义丰富的课题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例如,《荷塘月色》一文中有“月下荷塘”、“荷塘月色”、“荷塘四周”三组景色,三组景色中又包括许多具体景物,这些景物需要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展开想象的翅膀,再造画面,创造优美的意境。教师可以通过发挥多媒体的图片功能展示与之相关的画面,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这样才能使学生更好地感受景物的美,从而进入作者营造的意境之中。又如在《我有一个梦想》一文的教学中,可以让学生找出比较精彩的语段,特别是排比句,之后通过朗读体会其中的情感。另外,还可以利用音频设备听名家的范读,学生通过语音的艺术效果,能更好地把握作品中的情感。当然,绝不能整节课都运用多媒体音画功能,要有所选择、有所侧重,要重在意境创设、重在课堂实效、重在兴趣激发。

二、利用多媒体创设的意境美,帮助学生感知事物,展开联想和想象,体会作品中蕴含的情感

语文教材中有很多优美的散文和诗歌,具有较高的审美属性。有人说,散文是情感树上的果实,这话一点也不假。然而,受时代、阅历,特别是情感体验的限制,作品情感与学生情感往往存在着差距。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首先应利用计算机媒体调控自如的优势,将语言文字所描述的内容变成形声结合的立体交叉、有声无声结合的画面图式,以营造特殊的意境,让学生加深对事物的感知,展开丰富的联想,引起审美共振。以白居易的《琵琶行》为例,《琵琶行》是白居易感伤诗歌的代表作,这首诗以第一人称进行叙述,在叙事写景中融入了复杂而强烈的感情,展现出凄冷萧瑟的画面,在双线交织的结构中刻画了一对落魄、受损害的人物形象,抒发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悲情,构建了错落有致而又貌异神合的结构美,产生了动人心魄的艺术美感。如何使学生快速进入角色,体味诗歌的意境呢?借助声音和画面无疑是一条捷径。首先,让学生在委婉哀怨的排箫《秋怨》背景乐曲中深情地诵读,之后找出具体可感的写景语句,并利用多媒体展示以下画面:“一轮孤月悬坠,秋风清寒,浔阳江头伫立着两个神情黯然的人,他们都不忍视对方,木然地注视着浸泡在茫茫江水中的那轮寒月。”哀伤的音乐,动情的朗诵,凄美的画面……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不自觉地投入到审美活动之中。诗中写景的句子还有很多,比如,“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明月江水寒”,“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这些句子或景中藏情,或情景并茂,教师应引导学生抓住“惨”、“绕” 、“寒” 、“黄” 、“苦” 、“江浸月” 、“悄无言” 、“秋月白”等词语,同时配以寒江残月的图片,让学生在声音和图片的映衬作用下对诗文进行联想感悟,体会人物此时的心情,触摸人物情感脉搏的跳动。

三、创造性地进行多媒体教学设计,开掘意境,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本,拓展知识面

在制作多媒体课件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利用作品中“意境”这一内蕴力,催动学生在领会和接受活动中由“入乎其内”到“出乎其外”,使学生更深一层地理解课文的“意”,从感性的体验过渡到理性的接受,进而理智地产生“悦态悦神”的审美领悟效应。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例如,《杜甫诗三首》都是杜甫晚年在漂泊西南时创作的作品,国破家亡、老无所依、壮志未酬形成的综合愁绪在作品中得到了集中体现。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展示相关图片,并配合生动的文字介绍,使学生认识到“漂泊西南天地间”的悲苦,达到知人论世的效果。还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以“忧”为主线,找出杜甫的其他代表作让学生欣赏,使学生真正了解杜甫的艺术成就,体味他的“忧国忧民”精神,接受精神的洗礼。

综上所述,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恰当地运用多媒体教学这一手段,充分发挥其功能与优势,创设良好的意境,不仅能增大学生的知识容量,而且能激活语文课堂,优化课堂结构,降低教学难度,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第10篇

一、积累与运用:(33分)

1、下面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禁锢(gù)诘责(jí)文绉绉(zhōu)眼翳(yì)

B、胡髭(zì)黝黑(yǒu)一绺绺(lǚ)颔首(hàn)

C、解剖(pōu)畸形(qí)诱惑(yòu)摹画(mó)

D、滞留(zhì)粲然(càn)庶祖母(shù)脊背(jǐ)

2.下列成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

A.翻来复去器宇轩昂相形见绌忧郁消沉

B.成群结队花团锦簇精巧绝伦困惑不解

C.正襟危坐诚惶诚恐粗制乱造藏污纳诟

D.暗然失色不可名状不容置疑顾名思义

3.下列句子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在繁华的商业大街上,观光购物的人济济一堂,笑容满面。

B.体育考试时,李明考试成绩优秀,不可名状,王新也获得了优秀。

C.领导干部要对人民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切实负起责任,决不允许马虎从事,敷衍塞责,玩忽职守。

D.谈起互联网,这孩子竟然说得头头是道,左右逢源,就连在场的专家也惊叹不已。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A.能否推进素质教育是保证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条件之一。

B.学校新的领导班子健全并建立了一整套班级管理制度。

C.这次会议规定每一位发言者的发言时间最多不能超过30分钟。

D.湛江的亚热带城市风光迷人,丰富味美的海鲜也吸引着大量的游客。

5文学常识表达有误的一项是()(2分)

A、《马说》、《小石潭记》、《岳阳楼记》这三篇文章的作者分别是韩愈、柳宗元、范仲淹,他们都是唐代伟大的文学家。

B、陶渊明,名潜,字元亮,东晋诗人,代表作有《归去来兮辞》、《归园田居》、《五柳先生传》等。

C、鲁迅的散文诗集《野草》,收录了《雪》、《风筝》等作品。

D、高尔基,前苏联无产阶级文学家,他的代表作有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

6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的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读了拜伦的诗,就想到西班牙去,想看看西班牙女郎的头发是黑的,还是金黄的?

B、在中华大地上,我要去的地方就更多了,因为我认为中国的山山水水、亭台楼阁、花草树木……都是世界上最美的。

C、为了对演出市场及演员进行规范管理,文化部近日发出了“演员个人营业演出活动管理暂行办法”。

D、她说:“有这么多热心的民警,有这么多好街坊,我呀!还得活一辈子啊!”

7将下列五句话填在横线上,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在北京宽阔的马路上,。要没有这些小色块点缀,北京的深秋或许就索然无味了。

①气氛显得安谧而有生气。②行道树是由各种树木组成的。③街道被美丽的各种形状的小色块点缀着。④落叶飘摇而下。⑤首都浓浓的秋意就蓦然显现出来。

A、⑤②④③①B、②④③⑤①C、②④③①⑤D、⑤①②④③

8、名句默写:(8分)

(1),松柏有本性。(《赠从弟》刘桢)

(2)安得广厦千万间,!风雨不动安如山!(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3)长风破浪会有时,。(李白《行路难》)

(4)念天地之悠悠,。(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5)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

(柳宗元《小石潭记》)

(6),愁云惨淡万里凝。(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7),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其五)

(8),儿女共沾巾。(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9、名著阅读:(4分)

(1)《海底两万里》里的情节按事情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2分)

①同鲨鱼搏斗②遭遇土人围攻③章鱼袭击

A、①③②B、②①③C、③①②D、②③①

(2)作者凡尔纳被公认为“”(2分)

综合性学习:(7分)

10.宝鸡市“德润邻水书香陈仓”活动开展地有声有色,请你积极参与。

(1)请你为本校这一活动拟一条标语。(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按下面要求策划一个班级活动方案。(3分)

活动主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目的(紧扣班级活动主题):

活动方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你推荐一本自己喜欢的好书,并说明推荐理由。(2分)

第11篇

关键词:杜甫;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四时风景

Abstract: 《A Quatrain》 is a famous composition by Du Fu wrote(Two golden orioles sing amid the willows green),which be read with admiration by people all over the world.Lots of readers express various appreciation and feeling from different angles on this poem.The poem describe four seasons in the Sichuan province, which express the love of nature,the love of real life and joy of feeling.

Key words: Du Fu;《A Quatrain》;“Two golden orioles sing amid the willows green”;four scenery

宋学家程颢有《秋日偶成》诗云:“闲来无事不从容,睡觉东窗日已红。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风云变态中。富贵不贫贱乐,男儿到此是豪雄。”[1]表达了一种随遇而安、怡然自乐的人生观,其中的“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更是道出了一种“淡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的人生境界。每读这首诗便总是不由自主地想到杜甫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一诗。虽然历来对这首诗的解读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但都离不了借景抒情的普遍看法。的确,这首诗最大的特点就是4句话写了4幅风景图,通过对美丽的自然风光的描写,抒发了诗人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高尚情感和积极乐观的美好心态。但是对于这4句话彼此之间有着怎样的内在联系,作者是怎样构思这4幅画面的,却很少有人探究。经过多次的反复阅读,尤其是在前引程颢诗的启发之下,笔者认为杜甫的这首绝句中的4句诗绝不是简单的一时的景物堆砌,而是选取了一年四季中每个季节里最富有特征的自然物象加以传神地描写,从而构成4幅美妙的四季风景图。也就是说,作者是以概括的笔触描写了他所生活的成都草堂之四时美景。众所周知,杜甫一生大都在辗转漂泊,穷困潦倒,正如他在《登高》一诗里所写的:“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2],只有在他晚年,由于朋友的帮助,他在四川成都的浣花溪畔才勉强修建了一座简陋的草堂,从而度过了一生中虽然短暂但是对于他来说却是最难得的安稳日子。由于生活境遇的稍微好转,杜甫的内心便有了一种难得的闲适情趣,因此这个时期所创作的诗便呈现出萧散自然的风格特点。在他笔下,安静明秀的境界、细腻的景物描写,便成为这时期他诗歌的主要特色。而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诗便是这时的代表作,下面笔者作一具体分析:

首句“两个黄鹂鸣翠柳”,给我们展现的是一幅春回大地草长莺飞的阳春三月的美景。其中,鲜艳亮丽的色彩给我们留下了非常鲜明的印象。“黄鹂”对“翠柳”,黄鹂鸟儿不一定是黄的,但翠柳一定是绿的,这样的搭配在视觉的感应方面极富吸引力,令我们想到春天来临之后百花齐放、百鸟齐鸣的局面。春天可写的景物很多,但作者并没有一一呈现,而是只写柳树上边的鸟鸣,这鸟也不是一群,而是只有两只,两只鸟的叫声似乎有点单调,不足以传达出春天的繁华热闹,但是我觉得有这两只美丽鸟儿的叫声就足够了,清脆而又悦耳,完全能让人感受到春天的气息了,不是吗?实际上透过这两只鸟的叫声,我们完全能够联想到“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3]的热闹景象。但是叫声写得太多了,就只能是“呕哑嘲哳难为听”[4],那样就令人不堪忍受了。所以此处应以简洁为妙。

次句“一行白鹭上青天”给我们呈现的是另一番景象,如果首句以五彩缤纷繁华热闹而取胜,那么,这次句就是以淡雅素净视野开阔为特色了。“白鹭”对“青天”,天是蓝的,鹭是白的,两者相衬,既对比鲜明,又简洁疏朗。同时,作者这里用了一个极富力度的动词“上”,这“上”字的运用令我们联想到刘禹锡的那首著名的《秋词》:“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5],这两句诗都用了一个“上”字来写鸟飞的姿态,“上”给人的感觉是排除各种艰难险阻迎难而上,其中既包含了鸟儿无畏的勇气和坚韧的毅力,但实质上更传达出诗人的豪情壮志,所以这两句话有异曲同工之妙。既然刘禹锡这首诗写的是秋景,那老杜这首诗难道不也让人想到秋天的景象吗?秋天,天高气爽,令人心旷神怡,但秋天也是候鸟南飞的季节。记得小学课本里学到写秋天的文章,里边有这样几句话,“秋天到了,大雁要飞到南方去了,一会儿排成个‘人’字,一会儿排成个‘一’字”,这里的“一行白鹭”不正是让我们联想到秋天南飞的大雁吗?所以,笔者认为第二句是写秋景的。

第三句“窗含西岭千秋雪”,一提到雪,首先让我们想到的是白雪皑皑的冬天,虽说从成都往西往远处望,是常年积雪不化的川西高原,翻越大雪山的情景至今令我们难以忘怀。但杜甫这里写的不可能是其他季节的雪景,而应该是冬季。其理由除了雪是冬天特有的自然景物外,还可以从下面两个方面进行推论:其一,前边两句分别写的是春秋两季,而接下来的第四句“门泊东吴万里船”则使人直接联想到的是雨水充足、水涨船高的特有的夏天景象,那第三句也只能是写冬天了。其二,从作者的观察位置来看,此时是作者坐在屋里从窗户向外望去所看到的景色,一个“含”字非常明确地告诉了我们这一点,这正是于尺幅之中见千里之景;再说,作者为什么要坐在窗前向远处望,而不是如下句一样尽情地站在门外观赏西山雪景呢,难道还不是因为天气严寒门外难以久立而只能蜷缩于一隅吗?

结句“门泊东吴万里船”正如上句所分析的那样,夏季雨水充沛、水涨船高,正是水上交通运行的黄金季节,这船不是附近的渔民打渔的小渔船,而是从万里之外的东南逆江而上的大商船。作为久负盛名的锦城,地处天府之国的成都正是唐代商业非常发达的大都市,虽然自古就有蜀道难的传闻,但因为成都地处岷江上游,周围又汇集了好多的河流,水上交通十分便利,东来西往的船只经常汇聚于此进行各种商业贸易,所以杜甫自然而然地将这一夏季常见的景象置诸笔端。

综上所述,杜甫这首《绝句》正是选取成都四季特有的自然景观,加以准确传神的描写,从而向我们展示了4幅非常鲜明生动的画面。杜甫虽然地处一隅,但他心情愉悦、生活悠然,故此他能“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然动容,视通万里;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6],这岂非“思理之致”乎?

参考文献

[1](宋)谢枋得、(明)王相.千家诗[M]: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2009:91

[2]王长华.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中)[M]:河北: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123

[3]王长华.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上)[M]:河北: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453

[4]王长华.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中)[M]:河北: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187

第12篇

王安石称诗歌之语言为“诗家语”,就是说诗的用语和其他文体用语不同,在中考的考查中,语言层面我们需要重点分析以下几个方面。

1.动词:在鉴赏诗歌时,我们要重点关照动词,特别是具有“多重含义”的动词。

2.修饰语:大部分为形容词,它在诗词鉴赏中也是关注的重点对象。

3.特殊词:在诗文中,有一些词本身与众不同,读者能很快找到它们。

(1)叠词:叠词作用不外两种,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是起强调作用。

(2)拟声词:有些拟声词就属于叠词,因为其出现频率很高,特单列一条。用途有一:使诗文更生动形象,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3)表颜色的词:这些词有时作谓语用,有时作定语用,有时作主语或宾语用。但是作用只有一个,颜色一般表现心情,增强描写的色彩感和画面感,渲染气氛。

4.整体评估:对语言整体评估的重点是会用一些术语。在诗词的风格上,词有豪放婉约之别,词曲又何尝不是。但专用鉴赏术语有:激越高亢;清婉秀丽;用语华丽,极尽铺陈之能事;用语平易,含义隽永。

二、内容层面

内容层面主要指从内容上把握鉴赏诗词,中考大纲要求同学们能把握诗文的大体意思和艺术手法,这说明在这道题上并不会出现一些艰涩难懂的作品。所以,在内容上我们还是要“会抓点”、“会术语”。

1.注意景和情、物与情;景和人,物与人之间的关系:

专用术语:(1)借景抒情(2)托物言志(3)感物伤怀(4)情景交融(5)以情驭景(6)以景显情

2.注意诗词体裁上古今关系:

专用术语:(1)借古伤今(2)借古讽今(3)今昔对比(4)怀古伤今

3.特殊意象:有些事物本身具有特定象征意义,诗词中出现这些事物,我们要把这些特殊象征意义作优先考虑的鉴赏方向。例如:岁寒三友(松、竹、梅)、象征人高洁的品格,桃花象征美人,鸟象征自由等。

4.巧用典故,化用前人诗句。这方面对学生课外阅读量和历史知识要求较高,但有时十分明显。

5.蕴涵理趣:诗歌分抒情诗和叙事诗两大种,其中还有一种说理诗,虽数量不多,但影响颇大。这些诗里所蕴涵的道理只要求学生稍微点出而已。特别需要注意的是,这些诗都是通过具体事物来说理,这是它们的共同特点。几大诗人如杜甫、陆游、苏轼的作品中经常可以看到深含理趣的句子。

三、扩展层面

扩展层面主要指从整体对诗的把握,使自己的鉴赏提高一个层次的内容。

1.意境及思想感情:主要术语有压抑、沉郁、欢快、雄阔、委婉、含蓄、直率、自然、风趣、平淡等。此外思想感情有时还有层次,主要术语有:“层层拓展、深入”,“感情渐起波澜”。

2.抒情方式:主要术语有“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

3.修辞:诗文中运用修辞手法,其作用大体和其他文体中的修辞用途一样。比喻为更形象生动,拟人是把事物人格化,反问为强调,夸张是为了强调和突出,对偶是为了增强诗词的音乐美,表意凝练,抒情酣畅,增强诗歌外在形式美,呼告是为了表达感情更直接等等。学生所要做的就是发现修辞,直接说明作用。修辞中有一点尤其要引起注意,即反衬。专用术语“以静衬动”、“以响衬静”。

4.多角度欣赏:有些诗词从听觉、触觉、视觉等多方面渲染气氛,丰富了诗文的内容。

四、补充层面

同学们在回答主观鉴赏题时要注意“三注意”:

一要注意题目,有些题目本身就具提示性:像杨炯的《从军行》、李白的《越中览古》《送孟子浩然之广陵》、杜甫的《春夜喜雨》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