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29 17:39:0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护理管理的职能,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社会因素对护理人员的影响,增加了护理管理的难度:由于社会上相当一部分人仍然存在着轻视护理工作的偏见,护士的社会地位得不到应有的承认,加上护理工作繁重、琐碎、责任重大、不被理解等因素,造成部分护理人员专业思想不稳定,工作积极性低的现象突出,特别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受市场经济负面因素及医院内部各种复杂因素的影响,使一部分护理人员在人生观和价值观上产生偏差,表现为服务意识淡漠、缺乏同情心、态度生硬、工作主动性差。基础护理,尤其是生活护理依赖家属,简化操作过程等,增加了护理质量管理的难度。
卫护理人员缺编、知识结构不合理,护理质量管理受到制约:由于多方面原因,临床一线的护理人员严重缺编,病床与护士比例失调,护士隐性流失增多,实际在岗人员明显减少,排班困难,而且特护、危重抢救、手术患者增多、治疗量明显增加,护理人员要把主要精力放在完成治疗任务上,基础护理质量不过关,影响了护理质量的管理。同时,随着新医学模式和人类健康新观念的诞生及老龄化社会的到来,护理队伍的知识结构已不能适应人们对护理的要求,纵观护理队伍现状,长期选取以中等教育为主的方式,受到高等教育的人数甚少,使护理人员知识结构不能适应医学科学的发展,由于多方面原因,开展整体化护理仍存在较大困难,而长期以功能制护理为主的护理模式,使临床一线的护理人员,不分层次。不论老少、学历高低、能力大小、职称的不同,都干同样的工作,严重挫伤了广大护理人员的积极性。
护士长管理重心偏移,护理管理职能受影响:护士长是护理单元的最高管理者,护士长的管理是整个护理管理的关键环节。护士长的主要精力应该放在病房工作的纽织和管理上,但由于各种原因,目前护士长仍要参与正常的轮换班,管理时间不够,管理作用未能充分发挥,严重影响了护理管理的职能。
院、科两级管理给护理管理增加了一定难度:在医院开展改革的过程中,实行科主任负贵制,使医院管理比以往更富有生机,但也使护理管理休制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改变。科主任负责制实行科室综合目标管理,临床医疗、护理人员管理多由科主任掌握,特别是人员安排与调整,在一定程度上要考虑科主任的要求。总之,素质好的护士各科室都想要,素质差的护士也不能不安排一份工作,还因科室经济指标的制约,甚至有些科室不想设置护理人员,使护理部垂直领导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制约,削弱了护理部管理的职能作用。
对策及建议
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是护理质量管理的思想保障:在职业道德建设中,应经常结合护士的思想实际和行业特点,进行医学伦理等职业道德及职业素质修养教育。同时在院内强化监督、检查机制,建立职业遣德评价。档案制度,把职业遭德建设落到实处,认真解决部分护理人员的认识偏差,排除消极因素,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使护理质量管理从思想上得到保障。
卫护理人员按职上岗,明确职责是护理质量管理的组织保证:护理人员按职上岗是现代医院管理的必然趋势,它可以激发护理人损内在的潜力,发挥备级人员的作用,使护理层次分明、职责明确、管理目标鲜明。首先是健全有关规章制度,确立备级护理技术岗仕职责,工作标准和扶水水平要求,使护理人员按职上岗有章可循,以确保备级人员职能的发挥;建立健全备级护理人员的贵和权以及检查、考评制度;其次是对备级护理人员晋升与实际工作能力、职称联系起来,实现按职上岗,把竞争机制引入职称晋升中,确保备级职称人员职与能相称,为护理质量管理提供组织保证。
强化护士长的管理是护理质量管理的重要保证:首先要充分调动和发挥护士长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规范的护理质量标准落实到工作上,使护理管理有坚实的基础。护理部通过深入病房,定斯不定期地组织检查、民意测评,分析。考查护理质量,并建立制度,完善护士长有关记录,使护士长管理逐步走上规范化轨道,通过护士长工作经验交流,走出去参观学习、进修等方式,使护士长具有良好的管理素质并且不断加以完善。但因目前护理人员严重缺编,按职上岗短时期内很难做到。
护理管理体制与院科两级管理相互协调,以确保护理质量管理体系最佳运转:首先全院上下要认识护理工作在患者恢复健康中的重要意义,使备级人员及科主任参与护理质量管理,加大管理力度,发挥护理管理体系在病房中的独特作用,即护士长在病房组织。管理、业务领导中的作用,护理人员在在职教育、外出学习培训工作征得科主任同意和支持,使护士的在职教育落到实处,逐步提高护理人员素质。
贯彻执行规章制度是护理质量管理的根木保证:护理工作细致、涉及面广、连续性强,要保证护理工作的正常运转,首先要建立健全统一完整的系统和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使护理人员有章可循、有据可查,并在制度的执行中不断完善必要的新制度;其次是护理部要充分发挥检查。督促规章制度贯彻落实情况,针对薄弱环节加大质控。加大质控力度,使制度得以全面贯彻执行,使之成为护理质量管理的根本保证。
参考文献
关键词 精细化管理 优质 护理服务
目前,医疗竞争的层次和内涵决定了医院的经验管理已不能适应医疗市场的要求,很多医院将精细化管理理论引入到医院管理之中。2010年1月在全国卫生工作会议和护理工作会议上,提出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为了进一步规范临床护理工作,切实加强基础护理,改善护理服务,提高护理质量,保障医疗安全,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优质、满意的护理服务。作为首批试点科室开展此工程,在开展以来将精细化管理理念应用到优质护理服务中,突显了护理管理的效能,提高了护理质量,通过护士为患者提供主动、优质的护理服务,使得护理投诉降为零,患者的满意度呈直线上升,在此次活动中取得显著成效。
资料与方法
精细化管理是由“科学管理之父”泰勒于1911年提出来的一个管理理念,是遵循事物发展运动的规律,以最经济、最优化的手段和方法去达到最理想的结果,实现对事物运行过程的把握。最早应用于企业界,而后被各类组织广泛应用。精细化管理以科学管理为基础[1],以精和细作为特征,通过充分运用企业的各种资源,强化协作,提高组织的执行力,从而提高企业整体效益,其核心思想是精、细、准、严。精就是专业化,精益求精,把质量、服务和管理做精;细就是具体化,即有认真的态度、扎实的作风、敏锐的洞察力和坚忍不拔的毅力;准是准备准确无误;严是严格控制偏差,严格执行标准和制度。
精细化管理的方法:精细化管理带有规律性的方法,即细化、量化、流程化、标准化、链接化、严格化、实证化、精益化。这几个方法是最基本的具有普遍意义的共性的方法。将此展开和延伸,并且综合地运用在具体问题、具体业务、具体部门的工作方面,形成更具体的细节管理方法和技巧,从而可以保证工作质量。
精细化管理在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①强化科室护士对精细化管理理念的认识:首先组织全科室护理人员学习理解精细化管理的内涵。精益求精,将管理和服务要做到最好。精细化管理是工作习惯;通过“有意识”的引导、强力与推行,使精细化逐渐成为“潜意识”的行为[2]。护理人员有了正确的思想道德作导向,改变护理服务中的不良习惯,自觉维护科室荣誉,在患者心目中树立良好的护理形象,增进护患关系,为科室添光增彩。②制订和完善岗位职能和班次职责:依据精细化管理理念,科内每个护理岗位都制订出科学化、制度化、人性化和文体化的岗位职能和班次职责。从护理长、护理组长、护士到助理护士每个环节岗位,科学完善的岗位职能,是每位护理工作者的行动的准则,这样就可以统一科室内部行为,使护理工作由原来的“人管理人”为核心,转向“制度规范人”为核心的精细化管理的转变。③注重护理服务细节,增强病人归属感:呼吸科病人多而且重,老年患者居多。护士不能做到主动关心病人,为他们解决实际困难,那么病人将容易产生不信任感和无归宿感。因此,精细化管理中细节服务是需要护士用“心”去做的一项重要内容,要求护士注重同感心的培养,多站在病人的角度思考问题,了解病人的感受,主动为病人提供必要的护理服务。④实施感动护理:推出建立“医生-患者;护士-患者;志愿者-患者”的关爱链,使住院患者在住院期间享受到更贴心的服务,让他们感受到家一般的温暖和关爱。如“一壶水”,在为患者办理入院手续时,为患者打好一壶开水,送到病人床头;“一杯水”即为每一位输液患者准备好一杯水,放在患者伸手可及的地方,并随时帮助添加,解决了输液患者饮水不方便的难题。构建了一个全方位的关爱网络,通过发挥“节点”作用,使各个节点联动起来,将每个方方面面的优质护理服务关爱覆盖了病人整个住院期间。⑤以绩效考核为基础的激励机制:绩效考核的激励方式增强了护理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管理的重心下移,形成自主管理的模式,使精细化管理不再是空话。成立以护士长为组长、骨干护士为组员的科室精细化管理小组,小组成员每日就护理内容进行检查,每月将各方面考核的结果进行汇总,根据标准对每个护士进行逐项打分,最后按其考核成绩分发奖金。
结 果
2010年推行优质护理服务以来,在实施过程中实行精细化量化管理,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呈逐月上升的趋势。2010年2~12月的满意率分别为91.3%、93.6%、94.2%、94.1%、96.6%、98.3%、97.5%、98.9%、99.1%、99.3%。在2010年护理服务零投诉,获赠锦旗6面,表扬信13封,护患关系大大改善。
讨 论
精细化量化管理提高了护理人员优质护理的能力。通过细致各种制度的约束机制,使各项优质护理服务得到有效贯彻,增强了护士的责任感,通过激励机制,引导和激励护士爱岗敬业,提高了工作积极性[3],护士们护理服务热情、态度好,主动为患者解决各种问题,家属放心将患者交给护士,病房的陪客数明显减少。建立了良好的护患关系及护医关系,最大限度地满足病人的需求,合理地运用了护理资源,进行了科学的人力资源调整,采用弹性排班、按需排班,得到了全体护士的赞同与支持。
护理服务质量的持续改进和服务意识的不断增强才能迎合现代医院发展的需求。我科将继续运用精细化管理理念,深入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工程,从细微入手规范和提高护理服务能力,使病人真正从护理管理中受益,满足患者的要求。
参考文献
1 温德诚.精细化管理[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7:1.
1 管理过程理论的内涵
法国的亨利.法约尔欧洲一位杰出的经营管理思想家。通过自己的管理实践及对管理过程的研究创立了管理过程理论。其主要内涵具有基本职能的全面性、一般原则的可操作性和技巧和能力的实用性等特征。
2 管理过程理论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2.1 充分认识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法约尔认为,管理活动在企业的六项活动中处于核心地位,是关系到其他活动能否顺利进行的关键。科学的护理管理是促进护理学科发展,提高护理质量的保证[2]。护理管理涉及护理工作的方方面面和全过程,作为护理管理者,应充分认识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根据管理活动和范围,制订合理的工作计划,并认真的组织、实施、指挥和协调,工作过程中做好及时协调解决问题的同时,要善于发现人才,用好人才,维持激励机制。
2.2围绕管理活动和职能,坚持14项原则
根据法约尔提出的管理14项原则,包涵了管理分工原则、权力与责任联系原则、确立和遵守纪律原则、命令的统一性原则、指挥和领导的统一性原则、个人利益服从整体利益原则、公平支付报酬原则、权利适度集中原则、管理划分等级系列原则、秩序原则、公平管理原则、保持组织成员稳定原则、首创精神原则、团结协作原则等内容。这些原则的灵活运用,护理管理者的职能将得到充分的发挥,而被管理者又能体验到科学管理的公平与公正。
2.3提高自身素质,用人格魅力影响被管理者
在现代管理中,榜样作用是有效管理的关键[3]。最让被管理者信服的榜样,就是管理者本身,因此,管理者应该具有如下素质:
2.3.1身体素质:管理者时时保持健康向上的精神风貌,其基本要求是有一个健康的体魄,这样才能做到精力充沛、谈吐自如,有干劲,同时,也能保证参与抢救、治疗的需要。
2.3.2政治素质:热爱本职,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愿意承担责任,具有判断能力和良好的适应能力。对科内护士在工作中严格要求,在生活上要多加关心,及时了解护士工作生活中的困难。与病人、医生及院内其他科室和人员有良好的沟通,在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方面起模范带头作用。
2.3.3业务素质:管理者要想让被管理者信服,在业务方面必须领先被管理者一步。因此,管理者要具有很好的智力和积极学习的态度,同时熟悉专业及专业以外的知识,灵活运用管理知识,能解决被管理者不能解决的工作中的问题,并注意经验的积累和总结,不断提高业务素质。
3 管理过程理论在病人管理中的应用
管理过程理论不仅适用于护理管理者对护士的管理,同样也适用于对病人的管理。作为每一个责任护士,在对病人的护理过程当中,也是一位管理者。从病人入院到出院的过程当中,对病人的病情有充分的认识,根据病情找出护理问题,制定护理方案,对护理方案进行实施、评价,病人出院后进行随访等。
4 讨论
护理管理工作中护理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自运用护理管理理论以来,护理部主任对护士长、护士长对护士及护士对病人的管理日趋规范,使护理管理者及护士的自身素质有了明显提高,护理质量上了新台阶,病人满意率也有很大提升。
参 考 文 献
[1]曹荣桂,林菊英.医院管理学:护理管理分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25-126.
护理质量是现代医院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护理业务、技术及管理的核心,同时也是影响医疗工作质量的重要因素。护理质量的控制工作是管理的重要职能之一。护理部担负着管理医院护理工作的重任,对全院护理质量实施控制是护理部的重要职能。通过运用现代科学管理方法,实施最优化控制手段,以提高护理工作效率和质量以及科学管理水平。
制定护理质量标准
质量标准化是质量管理的基础依据,也是质量控制的依据,护理工作实行标准化管理,是提高护理水平的关键,一切护理工作要求从标准做起,并按标准进行质控。护理部制定一个合理、科学的质量标准,是护理质量控制取得成功的重要环节。护理部在制定标准时应遵循的原则:①标准要体现病人的需要,真正做到急病人所急,想病人所想;②标准要符合我国国情及本医院的实际情况;③标准要在调查分析论证的基础上制订,便于操作和考核;④标准要随着医院工作的深入发展不断补充、修改和完善。
质量标准确定后,护理部首先组织全院护士长学习,并把制定的标准下发到各疗区,让标准成为全院护士的行为准则。其次是依照标准,扎扎实实地抓好落实,护理部做到抽查与全面检查,随机与定期检查相结合,全方位考核护理质量,并将检查结果与绩效考核结合起来,以数据说话,充分调动护士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克服随意性和盲目性,实现质量标准化和控制数据化。
建立护理质控程序
护理部应紧紧围绕护理正规化建设,抓好各项规章制度的建立、健全、完善和落实。从内容上注重抓好各项卫生政策法规和医疗护理技术操作常规的贯彻落实。从方法上要根据医院自身特点和护理管理上的难点、弱点,及时做好相关制度的补充和完善,及时弥补管理制度上的空白点,加强缺陷管理。护理质量检查控制的重点是:执行医嘱质量、治疗护理时间的准确性、技术操作质量、观察病情质量、护理文书质量、危重病人护理质量、服务质量、护理差错事故、护理教学质量、经济效益质量等。护理部制定出详尽具体的护理工作、各岗位工作流程和工作质量标准,如:①定期组织全院护士长组成护理质量小组,进行内外科护检,可以取长补短,发现问题及时改正,并可了解全院护理工作情况,有利于提高护理质量;②护士长每日全面检查护理工作1次;③通过护士长夜班总值监督检查夜班、节假日护理工作质量;④定期到病案室检查出院病例质量等。
制定绩效考核计划书
为提高控制效果,必须建立严格的考评制度,强化责任制管理,重点解决有章不循等问题,使护理工作步入制度化、规范化轨道。我院自2003年实施绩效考核以来,护理部以年为周期,实行月考核、月汇总、月奖罚,每月上旬拟定下个月考核内容,并对上个月考核进行汇总、分析、做出奖罚分数,将结果反馈到人力资源部,做到有据可依、有据可查。如此反复循环,使各项检查工作作为一种制度固定下来,贯穿于整个管理工作中,使护理工作的各个环节自始至终都处于严密的监控下,保持最优状态运行。
经常深入科室,现场服务、指导、控制
现场控制是提高管理效能,及时解决工作偏差的有效方法。护理部质控人员要经常深入到每一个护理单元,了解和掌握真实可靠的情况,进行面对面的指导、督促、协调和控制,帮助科室解决护理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协调护患关系,保证技术效果和护理安全。寻找原因,提出质量改进的可行性措施。护理部主任在护士长会议上对全院护理质量监控的结果进行综合分析、评价、反馈,对存在问题较严重的病区,要求护士长限期改进,将各项护理工作的薄弱环节,作为下月护理质量监测的重点内容。
护理质量实施逐级控制
护理部应做好全院护理质量督促和指导,每月进行质量评价。科室在护士长的领导下,按照护理部制定标准,进行检查分析。护士是质量控制的基础,要求人人从自身做起,认真履行职责,保证做好自控。
实行护理标准化管理就是在护理管理工作中,以标准的制订和贯彻的形式来对护理的过程进行计划、组织、协调、监督和控制,标准化过程就是推广新思路、新技术、新经验的过程,开展护理标准化管理是护理科学管理水平提高的标志。如何在护理质量管理中实现护理标准化管理,笔者认为应加强以下几方面的工作和管理。
护理组织的标准化管理
护理工作因其复杂性,只有加强计划,按照医院的总体计划和目标,结合各科室的实际情况,制定实施计划。质量有要求,处处有制度,形成较严密的质量管理系统,使各项具体工作程序化、系统化、才能做到忙而不乱,提高工作效率,保证护理工作的良性运行。要做到这一点,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①建立健全职能明确的护理管理体系。护士长、护士要实行逐级聘任制,并认真监督其履行职权。②要建立健全的系统的护理管理制度。如病房管理制度、分级护理制度、护士交接班制度等。用制度来约束和规范护理人员的行为。③要建立健全各级护理人员岗位职责,这样,护理人员就根据自己的岗位履行相应的岗位职责。④加强护士长护理管理知识、能力培训,提高护士长管理水平,不断更新护士长护理管理理念,提高护理管理技巧,培育护理服务中人文精神,护患沟通的技能培养等;加强护士长目标管理考核,月考评与年终考评相结合,科室护理质量与护士长考评挂钩等管理指标;促进护士长间及科室间的学习交流,每月组织护理质量交叉大检查,在护士长例会上进行工作经验交流,借鉴提高护理管理水平。
护理质量的标准化管理
制订科室护士工作质量标准,建立健全护理质量管理体系,实施“岗位质量标准”“技术质量标准”“培训质量标准”“服务质量标准”管理。实施护理工作标准化,技术操作规范化,优质服务常规化管理。提高护理水平,达到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率的目标。同时狠抓岗位职责、岗位任务,建立科室护理质量管理小组,制订质量标准及质控措施,加大护理质量监督力度。
护理技术的标准化管理
护理人员业务素质的提高是实行标准化管理的重要内容,护理人员的专业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直接影响护理质量。要逐步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就需要我们切实加强对科室护理人员的“三基”“三严”培训和训练,保证基础护理质量。在培训过程中,要注重将每个环节的服务要点、服务艺术、健康教育、健康指导贯穿于每一项护理工作中。同时,护理人员也要增强不断学习新知识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自觉地提高专科护理理论水平和意识。
护理服务模式标准化管理
推行全程标准化护理服务模式,重点抓好入院、护理、处置、操作、出院5个环节服务。将健康教育、健康指导、标准化服务内涵与临床护理工作融为一体,为患者提供周到、体贴、快速的服务,尽量减轻患者的陌生感和恐惧感。在科内开展星级护理服务[2 ],旨在使护理人员更加重视护理工作,让患者感受护士的精湛技术、精心护理,建立和谐、向上、互动、融洽的护患关系,弘扬传统,提升护理价值。开展护理服务承诺,落实护理服务承诺内容,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把认真执行制度变成每个人的工作作风和习惯。
同时,加强护理人员工作责任心,加强质控,加强护理安全管理,完善护理风险防范措施,有效地回避护理风险,也是护理管理的一个重要职能。在日常工作中,要不断强化护理人员安全意识教育,工作中发现不安全因素时,要及时提醒,并提出整改措施。发生了差错事故,要分析原因,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总结经验教训,促进形成一种内在的约束力和执行标准的自觉性。抓好护理人员的环节监控、患者的环节监控、时间的环节监控和护理操作的环节监控。强化护理核心制度、应急预案、各种操作程序告知内容等知识的学习,不定期的考试,将考试成绩与年终考核相结合。落实分级护理制度,严格执行分组护理标准,责任护士必须掌握分级护理内容。完善和规范护理文件记录,减少安全隐患。
病房布局设施的标准化管理
病房布局设施要处处体现“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使病房管理达到了新水平,为患者创造了温馨、舒适的就医环境,密切护患关系,降低陪护率,提高护理质量。病区管理规范化,各病区的器材药品均按要求进行规范化管理,所有护理用品,有菌、无菌分别放置,药品及一切物品做到定品种、定数量、定位置、定专人管理,物品摆放规范,完好适用,保持良好的备用状态。科室物品管理建立登记册,完善交接制度。要时时保持环境卫生整洁,要把清洁员的清洁工作纳入科室护理质量的评价内容。
护理质量考核的标准化管理
成立院科两级护理质控小组,统一全院护理质量检查考核标准。充分发挥护理质量控制小组的作用,定期与不定期对护理质量进行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处理。不足之处进行原因分析并及时整改,强化护理人员的服务意识、质量意识。在考核过程中,要把对每个科室、每个护理人员贯彻执行标准的情况同年度考核、职称晋升及经济责任制紧密挂钩,这样才能有力地维护标准的权威性,确保标准的贯彻执行,通过以上措施,可保证护理质量持续改进。逐步使护理规范化、制度化、标准化。
讨 论
随着医学科学的迅速发展和医院的现代化建设,病区护士长面临着新的机遇的挑战。护理管理是医院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护士长不仅要有丰富的医院护理管理经验,熟悉医院护理工作的运行规律,还必须掌握和运用科学的管理方法。随着现代医院的建设和医院管理概念的不断深化,护理管理的内涵和范围也不断扩展。同时,人们对健康的需求日益增强,只有实施规范化的护理管理,不断提升医疗护理服务质量,才能取得患者的信任,满足社会的需要。
总之,标准化管理是一种现代化的科学管理方法,它是提高护理工作质量,提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有效措施。严格的考核评价是取得标准化管理效果的有力手段。质量控制标准化管理要从实际出发,做到人人有职责,事事有标准,办事有程序,考核有依据。坚持标准化的科学性,使管理的每一个阶段始于标准又终于标准,构成良性循环,持之以恒地抓下去,使护理工作质量不断得到强化和提高。
参考文献
关键词:园林绿化;养护管理;存在问题
1 园林绿化养护工作的意义
1.1 有利于美化生态环境
园林绿化是生态环境美化的重要手段,园林绿化的养护与管理,通过针对绿化树木花草不同的形状、颜色、用途和风格进行配置管理,能够有效点缀和创造优美、清新、舒适的现代生活环境。
1.2 有利于净化城市空气
园林绿化植物对空气的净化有着独特的调节作用,很多园林植物能够吸滞烟灰和粉尘和有害气体并释放氧气,草坪植物也有很好的蒙尘作用,因此,园林绿化的护理有利于空气的调节。
1.3 有利于调节气候变化
生物学认为,树木花草的生物性能能够蒸腾水分,调节空气的相对湿度,具有吸热、遮荫和防风的作用。园林绿化的有效养护与管理,为人们创造了防暑降温的良好环境。
1.4 有利于噪音污染管制
现代城市化建设,工厂林立,人口密集,各种噪音污染程度急剧严重,影响着人们的正常生活质量。园林绿化的养护管理,充分运用植物自身的生物自然机能,能够有效地调节控制噪音污染。
2 当前园林绿化的养护管理现状及存在问题
2.1 园林绿化养护管理政策导向片面偏失
受客观因素影响,有些地方的园林绿化养护管理,针对性太强,只注重“黄金”地段的养护管理,喜欢做“面子”工程,而次要地段重视不足,养护管理质量较差,造成园林绿化养护管理不能全面整体性统一发展。
2.2 园林绿化养护管理市场竞争机制滞后
现代市场运行机制下,园林绿化也应与市场接轨,适应市场竞争环境,但现行园林绿化管理机制,竞争机制严重匮乏,管理组织结构流动变化频繁,导致政府在园林绿化养护管理上束缚被动,积极主动性不足, 导致园林绿化养护管理的效率低。
2.3 园林绿化护理与社会协调力度不移
园林绿化属于社会公益性建设,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支持,部分地方由于宣传协调不力,市民随意攀折园林苗木、破坏绿化工程现象严重,社会参与性不强,使得养护管理投入长期不足。
2.4 园林绿化的养护管理技术开发缓慢
随着现代生物科技的发展,园林绿化的养护管理也应具备科技平台,由于养护管理得市场机制弱化,导致很多地方的园林绿化养护管理技术培训、开发严重不到位,绿化护理人员的综合技能素质出现滞后,人才资源流失严重,不利于绿化养护工程的管理。
2.5 园林绿化的养护管理法制保障弱化
3 园林绿化养护管理的落实理念
3.1 园林绿化的养护应遵循实行全程管理理念
园林绿化的养护管理,要保证树木花草等绿化植物的成活率,达到预想的绿化效果。
3.2 园林绿化的养护应充分体现因地制宜理念
因地制宜是创造园林景观艺术的基础,在养护管理中贯彻因地制宜的设计理念,是提高园林养护水平的重要遵循原则,是构建地方特色园林的必然要求。
3.3 园林绿化的养护管理应贯彻人文生态理念
园林绿化的养护应适应人们的生活审美习惯,高大乔木下面有灌木,灌木下面有花草的复层绿色种植结构,是绿化功能的体现。在园林绿化养护中,贯彻人文生态的理念可以使人们崇尚自然美。
4 园林绿化养护管理的实践措施
4.1 加强园林绿化养护管理的前瞻性,增强责任管理意识
在现代园林绿化管理养护过程中,要针对管理人员的思想认识进行强化教育,要创新管理措施,增强管理人员的责任管理意识,提升园林绿化养护管理的实效性。
4.2 转变政府对园林绿化的管理职能,加强绿化养护监控
在园林绿化建设过程中,要转变政府干预的管理职能,加强绿化养护的监督,实行园林绿化的全程全面性养护管理,做到园林绿化养护管理的整体性与统一性发展。
4.3 构建和完善科学的市场竞争机制,促进绿化养护管理
现代市场运行环境下,园林绿化的养护与管理,要与市场接轨,建立完善市场管理机制,充分调动园林绿化护理人员的积极主动性,提高园林绿化工作的质量效益。
4.4 拓展园林绿化护理技术开发渠道,科学规范绿化养护
利用现代生物科技,严格监控灌溉施肥、土壤改良、苗木栽植等关键养护技术管理。综合开发绿化养护技术的开发渠道,通过各种形式,提高绿化护理人员的综合技能素质。
总之,现代社会经济的发展形势下,园林绿化护理管理工作,要针对客观实际问题,坚持科学发展的原则,深化管理理念提高养护措施,开发绿化养护技术探究,推进园林规划建设的健康运行。
参考文献
【关键词】护理管理;护理质量;加强;提高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1)11-1838-02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正逐渐提高,对各方面服务质量的要求也随之增高。医院不仅是给人治病,更需要在服务过程中让病人感到贴心,满意。这就要求医院加强护理方面的管理,提高护理质量,但目前国内的医院在护理管理方面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需要尽快解决。
1 目前护理管理存在的问题
1.1 护理管理方式落后
我国传统的护理管理体制一直是指病人的临床护理管理,护理人员对病人的管理只用于在医院中的病人的护理。随着现代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年轻人的生活压力大,身体素质明显不如以前,人们在忙碌的学习工作之余开始关注健康,注重养生,认识到有了好的身体素质才能更好的开展学习和工作。而传统的护理方式不能适应年轻人的生活方式,由于时间的限制,人们很少会专门去医院接受护理,这样会导致年轻人的身体素质越来越差。
由于现代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普遍提高,医疗卫生事业也飞速发展。简单的围绕医嘱以病人的临床护理为重点的传统的管理方式阻碍了医院的护理管理的发展,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
1.2 护理人员的素质不够高
护理人员的素质不仅包括专业技能方面,也包括观念的转变。我国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不够高,有的工作多年的老同志学历较低,大多是中专毕业,有的新护士又缺乏实践经验,对学校里学到的知识还不能很好应用,工作不熟练,导致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参差不齐。已在职多年的护理人员,大多数已不想再去考学历证书,虽然学历代表的只是理论知识,没有实践经验,但在已有熟练经验的基础上再加上深厚的理论知识,才能更好的顺应时代的发展。
护理人员受到传统观念和传统管理模式的影响,只是机械的按医生的吩咐办事,只是对临床的病人加以护理。对病人的关心程度不够,观察护理不细心,导致护理事故的频繁发生。有的护理人员态度较差,患者在忍受病痛的同时还要看别人脸色,很容易产生护理纠纷。有的护理人员缺乏职业道德感,收礼收红包,虽然现在各医院都严格管理这种情况,但还是不能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违背医护人员的职业道德。
1.3 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较低
护理人员最基层的管理者是护士长,护士长一般都具有多年的实践经验,有良好的专业技能和管理水平,但往往学历较低,他们的经验都是在日常管理中总结的,缺乏理论性的指导,管理不够科学,影响护理管理的质量。现如今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给护理管理带来了更多挑战,护士长的工作量也随之增大,往往工作重点不经意就转移到了日常的行政管理上,对护理人员管理的本职工作就有所减少,使护士长的职能没有充分发挥出来。
护士长对医护人员的管理往往受到群众评价的影响。有的护士长担心自己在群众中没有人缘,从而放弃自己身为护士长的威信,为了不得罪人,也不能很好的履行自己的管理职能。导致护理人员纪律较松散,对工作不认真,缺乏对工作的积极性和责任感。
2 提高护理质量的措施
2.1 巩固加强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
现代社会是一个信息高速发展的社会,人们耳濡目染得到的信息越来越多,专业特点明显的护理人员会越来越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护理人员每天和病人在一起的时间最长,很多时候病人有问题找不到医生,就会问身边的护士。这时就需要护士有问必答,答的正确,让病人安心和满意。病人们不仅想要把病治好,更希望得到相关的预防知识,提高自己的身体素质,一些坏的生活习惯可能会导致慢性病的滋生,好的生活习惯会有助于病情的发展,提高人们身体素质。这就要求护理人员除了掌握本专业的知识外,还要懂别的学科知识,并且把专业知识和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健康问题联系起来。在实践方面,护理人员应多参与实践,医院可以定期考核,在实践中多给新人机会,定期对护士进行培训,在加强专业知识和增强实践能力的基础上扩大知识面,满足医疗事业发展的需要。
2.2 加强护理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
护士一直被冠以“白衣天使”的称号,这说明护士在对待病人的时候一定得是态度和蔼的,让病人们感到舒适。护士在工作过程中对病人提出再多的问题也不厌其烦的帮忙解答,在日常护理中对病人微笑护理,从一些小事上给予病人关心和问候,会让病人感到如沐春风,甚至会减轻一些病痛。病人对自己身体的关心是可以理解的,所以护士不能感到厌烦,谁不想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呢?护理人员也要更新观念,在医生的指导下积极主动细心的完成工作。
2.3 提高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
管理人员应该加强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建设,增加对护理人员的培训措施。由于现代社会对护理人员的要求提高了,那么在对护理人员的培训上也应该注意各个学科的基础培训,扩大护理人员的知识面,增加实践经验。
护士长最为护理人员的直接管理者,应该重点培养。要求护士长在实践的基础上学习科学的理论知识丰富自己,可以派护士长外出学习,扩大知识面。护士长还应该学习科学的管理知识,不能仅凭经验去管理,还要在丰富经验的基础上创新,用科学的理论来指导自己的管理工作。把工作重点再归结到本职工作中来,做好管理工作。
目的:探讨护士分级管理对护理质量管理的影响,为医院和科室的发展,对护理质量的管理提供参考建议。方法: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以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泌尿外科实行的患者分级管理和护士分级管理为试点,研究其现状,找出目前护理质量管理现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护士分级管理的内涵。结果:通过实行护士分级管理,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泌尿外科的护理质量得到了提升。结论:护理质量的提高有助于提升医院质量,保证医疗护理服务效果的同时能够保证护理人员用最有效率的方式完成工作,值得在全院推广,并为未实行分级管理的单位提供可供参考的建议。
【关键词】
分级管理;护理管理;质量
引言
护理质量是医院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保证医疗护理服务效果的同时能够保证护理人员用最有效率的方式完成工作。护理质量管理的发展是随着现代护理的发展而提高的。我国的护理发展经历了以疾病为中心的护理阶段和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阶段,直到现在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护理阶段。护理管理为临床第一线服务是近年来护理质量管理的主要思想。
1护理质量管理及其原则
护理质量管理是指按照护理质量形成的过程和规律,应用质量管理的方法和工具,一切从病人出发,对构成护理质量的各要素进行全面质量管理的服务过程和工作过程医院管理的核心工作是医疗质量,也是医院生存发展的基础。护理质量管理的原则主要有两个主要原则,即以病人为中心的原则和一切用数据说话的原则。以病人为中心的原则要求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动态的护理管理和标准化的护理原则,根据病人的不同情况进行分级管理。一切用数据说话则是要求护理人员在实际的护理工作中坚持标准化的原则和实事求是的原则,并对患者的医疗质量进行统计分析,根据统计分析的数据进行持续改进。
2护理质量管理现状中存在的问题
护理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直接影响着医院的护理质量,也影响着医院质量。结合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泌尿外科的护理现状以及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笔者认为,目前,护理质量管理现状中存在着以下问题:首先,从事临床工作的护理人员的数量和能力不足,这直接影响着护理工作的开展。以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泌尿外科为例,科室目前有护理人员13人,其中主任护师0人,副主任护师1人,主管护师1人,护师3人,护士8人。其中硕士学历0人,本科学历4人,专科学历9人。在人员配比上基本能够满足日常工作。但是人员的继续教育开展不足。出现了年龄段的断层,一旦主管护师、副主任护师退休,很难找出能够领导科室护理的护理管理人才。其次,目前,我国的临床护理工作与患者需要、临床诊疗工作要求存在差距。护理管理的职能、护理管理者的职责、护理管理者的管理素质、能力的差距。以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为例,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尚未建立完善的护理质量评价体系。各个科室在进行护理质量管理中采用的标准不同,最终导致了量化标准的差异,导致了医院护理质量管理难以开展。
3护士分级管理的内涵
护士分级管理有两方面的内涵首先护士分级管理是对患者进行护理级别的划分。以入院患者的首次评分(评分标准由医院统一制定)进行患者分级,并随时根据患者的并且变化进行修正。目前,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的分级护理根据患者的病情情况分为轻度、中度、重度、危重四个级别,根据患者的自理能力分为完全自理、部分自理、完全不能自理三个级别进行评估,分别给予不同的临床护理级别。可以有效的利用现有的医疗资源和护理资源。目前,分级护理制度是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临床工作中的核心制度之一。其次,护士分级管理是对护理人员进行分级管理。根据护理人员的职称级别、技能级别、工作标准进行划分。实行岗位聘任制。设立护理五级岗位。一级护士:入职1-2年内,取得护士资格证,未取得护师资格证书的护士。主要负责科室的日常工作,参与科室的低技术护理工作以及科室的日常清洁和维护。二级护士:入职2年以上,取得护师资格证书的护士。主要负责科室的基础护理工作,参与科室轮转,掌握常规的基础护理操作和本科室的专业护理操作,熟练掌握专科技术及相关知识,能够在上级护士的指导下,完成部分抢救技术操作和病情观察。三级护士:入职5年以上的护师,尚未晋升副主任护师。能够操作本科室专业技术和技能,参与日常的教学工作、临床带教等。协助护士长完成部分护理管理工作。四级护士:高级责任护士(科室护士长及主管护师)。主要负责科室的管理工作和科室危重病人抢救及护理工作,参与护理部组织的系统讲课,讲授新业务,新技术及各科进展。能够完全独立承担科室护理专科技术指导。五级护士:副主任护师及主任护师。配合护理部负责指导全科护理,科研,教学工作。
4护士分级管理对护理质量管理的影响
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以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泌尿外科实行的患者分级管理和护士分级管理为试点,研究其护理现状,我们认为,通过实行护士分级管理,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泌尿外科的护理质量得到了提升。护士分级管理的实行,强化了护理人员的质量意识,对患者的病情掌握的更加细致。通过护士分级管理,不仅促进治疗和护理,有利于疾病的康复,还可以加强医患之间的沟通,密切医患之间的关系,提高患者以及家属对临床工作的满意度,避免产生医患之间的纠纷,提高护理的质量。同时,提高医护人员自身的护理知识,强化自身的只是结构。同时通过量化的评分管理,科室和医院的护理质量得以能够持续改进。护理质量的提高有助于提升医院质量,保证医疗护理服务效果的同时能够保证护理人员用最有效率的方式完成工作,值得在全院推广,并为未实行分级管理的单位提供可供参考的建议。
作者:董丽君 单位: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泌尿外科
参考文献
1目前医疗设备使用中的问题
1.1医疗设备管理制度不健全,未设立院部、设备管理科及科室三级管理体系,没能充分发挥医疗设备的作用。未定时巡检维修。
1.2缺乏专人管理:往往在医疗护理工作中,临床一线的儿科护理人员整天奔波于临床繁重而琐碎的护理工作,医疗仪器是作为病区的固定资产,医院购进后就配给病区所有,缺乏专门的监管,无专人或者专门的部门进行监管。往往要等到机器损坏或无法使用后才会送去维修。护士又会直觉地认为,护士的服务对象是患者,仪器跟我们不相干,思想上认识不足,从而不重视仪器的维护与保养,行为习惯与思维未养成。
1.3医疗设备使用不规范,对于科室的医务人员没有专门进行医疗设备使用的培训,特别是新进人员或实习进修人员,没有按照使用流程进行,使用习惯不良,例如:停止使用不按停止键而直接拔掉电源等,平时清洁维护不到位,机器表面积灰,空气过滤网未及时清洗从而缩短压缩机的寿命。医务人员存在重使用而轻管理的念头,导致医疗设备的性能稳定性不良,仪器或长时间不用或又超负荷运载。
1.4准备工作不到位,微泵在儿科使用非常常见,由于患儿外出检查往往需要携带微泵,但由于微泵没有及时充放电,机器没有储备电源,往往会中断治疗,在医患矛盾日益凸显的今天,很容易引起医患矛盾,另外急救仪器平时缺乏正确的保养与维护,使用过程中很容易导致故障,而影响患儿救治,从而降低护理质量。1.5医疗仪器设备管理台账未建立,使用记录与维修记录不规范,缺乏定期保养、定点放置、定时检测。
2正确管理与维护医疗设备,提高护理质量
2.1健全制度。建立医疗仪器设备管理制度,实行院部-医学工程部(维修组)-科室管理三级管理体系。使医疗仪器设备的管理井然有序,有章可循,从而使得医疗仪器设备更好地为临床医疗护理工作服务。完善的医疗设备验收制度,加强医疗设备的现场点验和技术验收,逐步建立起由工程技术人员、医疗设备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共同参与完成的验收工作制度,确保医疗设备的质量和使用安全[2]。
2.2规范流程。病区成立医疗设备管理小组,科主任任组长,护士长任副组长,病区每种医疗仪器设备均有其量身定制的使用操作流程及维护方法。病区建立统一的医疗设备台账。将病房所有的医疗仪器设备记录在册,由专管员负责定期维护与保养,对于万元以上的仪器设备由医学工程处每季度下临床巡检,发现问题及时与病区医护人员沟通整改。每季度由科主任召开医疗设备台账管理小组会议,除了进行本季度仪器使用情况的评析外,另外每季度进行医疗仪器设备操作的抽考,不合格者,与新进人员一起进行再培训。职能科室定时进行巡视检查,科室加强与职能科室、医学工程处等部门的横向联系与沟通,定期开展医疗设备维护保养,定时送检校定医学计量器具,从而保证临床科室医疗仪器设备处于良好的运行及备用状态。
2.3加强培训。科室利用科务会或每季度的医疗设备管理会议对全科医护人员进行培训,认真学习新进医疗设备的使用与维护知识,学习与医疗设备相关的法律法规,使大家认识到管理设备对于提高护理质量的重要性,增强其主人翁意识与社会责任感,以饱满的工作状态迎接挑战。
2.4职能科室的无缝隙接轨。一旦发生医疗仪器设备的故障,维修组接到报修电话后2h赶赴现场,及时处理,医疗设备保养实行临床、设备科、厂家保养三级责任制,严格落实维护规程,分级管理,定期督查;医工处建立科室维修技术档案,提高维修人员的维修经验和能力,降低维修中不必要的支出对于计量不合格的医疗设备严禁临床使用,确保医疗设备使用的安全性[3]。保养巡检应每个月进行一次。巡检内容包括设备运行环境检查、设备外观检查、电源系统检查、设备自检程序检查、光学系统检查、故障报警测试、设备除尘等,要求做好详细的保养巡检记录[4]。医学的迅速发展,使得医疗仪器设备在医疗护理工作中的作用和地位越发重要。所以医护人员正确掌握医疗设备的维护与使用及保养显得尤为重要,良好的医疗仪器设备能让医疗护理工作如虎添翼,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能够有效提高护士观察疾病的能力,从而有效提高病区的护理质量,而医疗仪器设备发挥的作用和产生的效益,也促进了医院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春丽,王倩,朱文娇,等.医疗设备管理对临床护理质量的影响[J].西南国防医药,2014,24(6):660-661.
[2]李正祥,葛建新.浅谈现代化医院医疗设备管理的重要意义[J].中国医学装,2012,9(3):57-59.
[3]丁忠,邓勇,陆银春,等.医疗设备管理的方法探讨[J].中国医疗设备,2011,26(12):76-78.
【摘要】目的 探讨护理管理在医院感染管理控制中的有效方法,发挥护理管理在医院感染控制中的作用,降低医院感染发病率。方法 健全组织机构,完善、落实护理管理制度;增强医院感染控制意识;共同建立长效监督机制,采取随机检查与定期监测,及时反馈与定期整改,既分工又合作的管理模式,相互配合、协调发展。结果 医院感染控制措施得力,医院感染管理水平得到了提高,医院感染率逐年下降,有效地提高了医疗护理质量。结论 加强护理管理对控制医院感染具有重要作用,充分发挥护理管理在医院感染控制中的协同作用,可有效地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提高医疗护理质量。
【关键词】护理管理 医院感染 质量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management of nursing management in hospital infection control and effective method of nursing management in the hospital to play the role of infection control to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nosocomial infection.Methods: The healthy organization, improve the implementation of care management system; increase awareness of hospital infection control; common long-term supervision mechanism set up to take random inspection and regular monitoring and timely corrective feedback and regularly, both the management division of labor and cooperation, complement each other,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Conclusion: The hospital infection control measures are effective, the hospital has improved the level of infection control, hospital infection rate decreased year by year, effectively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medical care. Conclusion enhanced care management on an important role in hospital infection control and give full play in the hospital infection control nursing management in the synergy to be effective in reducing the incidence of hospital infections and improve health care quality.
Key words: quality of care and management of nosocomial infection
随着现代医学的不断发展,医学模式的转变,医院感染的控制、监测、管理已成为一门专业学科,同时也成为衡量一所医院医疗质量好坏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医院感染是医疗质量管理的重要内容,护理人员是医院人员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与患者接触时间最多、工作量大的组成部分,既是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主力军,又是主要的传播媒介,护理工作贯穿于预防医院感染的各个环节。因此,护理管理与医院感染控制存在着交叉管理,两者相互渗透。充分发挥护理管理在医院感染管理中的协同作用,对于降低医院感染率,提高医疗护理质量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所以,加强护理管理,是控制医院感染的有效措施,对预防医院感染起决定性作用。
1健全组织机构和加强护理管理是提高医院感染控制水平的重要保障
健全制度,提高护理管理水平。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是保障病人安全,提高医疗质量以及维护医务人员职业健康的一项重要工作,依照《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和有关国家的法律法规,完善和落实各项规章制度是搞好医院感染管理的重要保证。我院在开展医院感染管理的工作进程中,十分重视组织机构的建设,成立了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感染管理科、医院感染监控小组三级网络组织机构。我们把护理管理自始至终贯穿在医院感染控制工作之中,其中感染管理委员会成员中包括主管护理院长、护理部主任和各科护士长,感染管理科设有专职监控护士1名,每个临床科室都设立了1名责任心强,专业素质高,有一定管理水平的护理人员担任兼职监控员。从病房的建设、制度的制定、措施的落实到环境的监控各个环节都有护理人员的参与,形成了完整的护理人员医院感染监控管理链,从而保证了医院感染控制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
2发挥护士长承上启下的管理作用,明确护理人员职责,严格落实各项规章制度
2.1护士长是科室质量管理的关键,重点部门是医院感染管理的中心。职责和制度是管理的保证,是使管理工作按照一定的规律和程序有效运行的保障。因此,在实施医院感染管理的过程中,重视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明确各级组织和人员的职责,以确保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落到实处。医院感染管理中消毒灭菌质量高低取决于各病房消毒、隔离质量,护士长是关键。如我院部分器械及内镜以前均采用消毒液浸泡,弊端较多。医院感染管理科建议高压灭菌、全自动清洗消毒、低温等离子灭菌等,这些已惯用了许多年的方法在该科护士长的说服教育下,最终以科学的方法代替了。发挥普通病房护士长管理职能的同时,护理部与医院感染管理科注重与重点部门护士长的联系和沟通。护理部与护士长分别签定“重点科室医院感染管理”责任书,医院感染管理措施分别在护理部、医院感染管理科、重点科室存放。重点科室对消毒、隔离措施的落实都做了明确分工,做到专项专管,落实到人。从入院患者的合理安排一直到离院患者的终末处置,任何一个环节疏忽都有可能造成医院感染的发生。必须明确各级护理人员职责,把医院感染控制工作落实到每个班次、每个护士、每个护理操作环节。在管理的侧重点上,护理部着重抓病房管理、医疗用品的消毒与灭菌、隔离与无菌技术以及危重患者的护理;医院感染管理科主要以环境卫生学及医疗器械消毒灭菌效果监测,一次性医疗用品的管理,污水污物的处理,重点部门的管理以及抗生素的合理使用为主。同时加强对重点部门和特殊部门的双重管理及技术指导,负责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督促、实施。做到既分工又合作,目标明确、管理到位。
2.2 提高认识,统一标准 医院感染管理关系到医疗护理质量的高低。消毒灭菌、无菌操作、标准预防是保障医院正常医疗、护理活动的基础。过去,由于对医院感染控制意识的整体认识不足,形成感染管理与护理管理之间的不协调,在医院感染管理控制标准上存在分歧,在制度的落实上存在差距,甚至对医院感染管理人员的检查存在抵触情绪,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处于被动状态,形同虚设。随着医院感染管理的日益成熟,和人们对医院感染认识的加深,特别是在非典和禽流感、甲流感等传染病的暴发流行及5.12特大地震以后,大家进一步认识了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医院感染管理科也加强了对医院感染知识的宣教力度,认真组织学习了《传染病防治法》、《医院感染管理办法》、《消毒技术规范》、《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医疗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并主动与护理部沟通,统一思想和认识。在医院感染控制的标准上,以以上法律法规为依据;在制度的制定上医院感染管理科与护理部互相切磋、共同参与,建立完善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实行定期检查、监测制度,通过定期的检查和监测,找出工作中的薄弱环节,持续改进,并督促各项制度的执行[1]。使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做到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护理管理与医院感染控制达到了和谐统一。
3加强教育,实行全员培训,提高护理人员对医院感染的认识,是提高医院感染控制水平的基本保证
医院感染管理知识作为在职护士培训内容,是新护士、实习护士、进修生上岗前的必修课。全员培训与骨干培训相结合。护士是治疗、护理操作、消毒灭菌工作中的具体执行者,护理行为结果好坏无不与其职业道德、责任心有密切而必然的联系。护士独立完成的夜间操作是否按照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去做,在紧急抢救情况下是否所有的操作处置均符合要求都关系到是否会发生医院感染,所以加强护士素质教育是控制医院感染的关键因素〔2〕。院感科每年举办一次监控员学习班,组织一次专题学习讲座,遇有突发事件,利用发放学习资料,观看录像的方式进行全员培训。每年组织两次院感知识考试,考试成绩进入护理档案;对进修、实习和新上岗的护理人员,由护理部组织、院感科进行岗前院感知识的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每年轮流派监控员和护士长外出学习,了解医院感染的现状和新进展。回来以后要传达学习精神。做到资源共享,信息共存,以点带面。从而充分发挥了护理部的监管职能,使医院感染考试合格率达到了90%以上,保证了医院感染控制管理水平的提高。
4建立长效监督机制,加强监督检视质量管理,是降低医院感染的根本措施
医院管理与质量管理是紧密相连的。没有管理,就谈不上质量。质量管理分环节质量和终末质量。终末质量是目标,环节质量是基础,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医院感染控制工作一直是我院医疗护理质量评价的一项重要内容。护理部与医院感染管理科定期与不定期检查,发现消毒隔离措施执行中的问题,及时提出整改措施。护理部以抓环节质量为主,把医院感染控制纳入月质量检查内容,制订了具体的考评细则,量化打分与奖金挂钩;院感科以抓终末质量为重点,采取随机检查与定期监测相结合的办法,并将检查、监测结果及时反馈给各科室,发现问题及时提出整改措施,由护理部督促实施,再由医院感染管理科进行效果评价。做到每周有检查、每月有监测、每季有分析,并以医院感染质量检查通报的形式下发到各个科室。使全院各个部门都能了解医院感染信息及发展动态,为临床医务人员和管理人员指明了控制感染的方向,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近几年,我院医院感染率一直控制在3%以下,明显低于国家标准[3],在年终目标管理检查和医院管理年检查中,我院医院感染控制工作得到了专家的一致好评。
总之,医院感染管理与护理管理工作密不可分,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医院感染管理关系到医疗护理质量的高低。护理部与医院感染管理科的通力协作是护理管理在预防医院感染管理中走向科学化、规范化的桥梁[4]。本着以质量管理为核心,技术管理为重点,组织管理为保证的原则,充分发挥护理管理在医院感染控制中的协同作用,认真贯彻、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可有效地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提高医疗护理质量。
参 考 文 献
1袁英.健康大视野.浅析医院感染护理管理,2009,11(11): 285
2王宗升.刘金淑.韩全乡等.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措施效果评价研究.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1,11(1): 50-51
1护理质量信息的来源
1.1通过护理质量控制体系的检查所得信息我国医院普遍实施的三级医院的护理质控体系和质量检查标准,我院实施护理部――护理单元护士长――专业护士(相当于管床护士)三级质控检查体系。每日动态检查控制和每月的全面质控检查相结合,分级收集质量信息。护理部每日的质量信息是通过护士长夜查房、护理部质量控制人员白天对各护理单元巡视所得的信息,包括全院各护理单元患者数、人力、重点患者(危重、手术、分娩、新患者等)护理落实情况及其他重点事项等。护士长通过每日5次查房(4次床边交接班、1次重点患者的护理措施检查),科内质控小组的每周定期检查信息反馈(消毒隔离、文件书写、急救物品、病区综合质量等)获取本护理单元患者的护理过程及结果信息如护理措施落实、人力物质配备状况等信息。专业护士通过对本组患者的护理评估检查获得护理措施落实、辅助护士工作质量、病房管理、文件书写等质量信息。
1.2直接质量信息指直接影响患者的服务质量,包括护理并发症上报信息(如压疮高危或已发压疮报卡,输液反应、静脉炎、意外损伤等护理并发症报卡)和差错事故上报信息,此二类信息于24h内上报护理部。来自服务对象的信息、服务对象的信息是质量的金标准:包括满意度调查信息、服务对象投诉信息等。
1.3间接质量信息指间接影响患者服务质量。与护理相关的人财物的信息包括加床情况、危重患者数、新患者数、人员与工作量配比状况、护理用品的质量等。
2护理质量信息的特点
(1)连续性、动态性:护理过程是一个动态过程,质量信息的获取必然是一个动态过程,包括时间上的动态性,如白班、夜班、节假日等时间段均不能忽视。人员上的动态性,如新上岗护士,各班次上岗护士、专业护士等各级人员的心理状态、业务素质均会影响服务产品质量。管理者需要把握质量信息的收集、随时调整、以保证产品质量恒定。(2)医疗护理结果的不可逆性导致管理者不能放过护理过程中有可能偏离质量的信息,医疗服务产品的特点是不可重复性,必须重视过程质量,及时纠正过程偏差。
3护理质量信息的应用
3.1质量信息的应用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随时评价护理质量信息。各级质控人员检查过程中对质量信息及时分析处理,护理部白班收集护士长夜查房表了解各护理单元患者数、夜间工作量与人力是否匹配,夜间护士工作状况、夜间病区环境状况、有哪些重点患者。医疗过程不能重复,医疗结果不可逆转,最重要的是安全。对质量信息的分析要把有关安全的问题放在首位。通过1周环节质控分析确定周重点,如某月脑外科连续发生3例输液反应,虽然药品细菌培养未发现问题,但对输液操作过程加强无菌技术的监控和全面检查,将影响患者护理质量的因素降到最低点。质量信息应用过程中要放到系统中来分析和解决问题,质量信息评价需要管理者再加工,把握整体观,摒弃片面性。偶然性的问题,及时纠正,体系问题及时完善;日常工作中应动态识别质量信息,放到系统中分析,调整流程针对不合格项目查找原因,从根本上解决问题[1]。如基础护理不达标,是否人力不够,晨间护理时间安排不妥;药品拿错是未坚持三查七对,还是药品放置标识不清?3.2质量信息反馈的活用动态反馈――动态管理呼唤信息反馈的及时性,及时调节现场控制的力度,让反馈贯穿于管理者的工作,有利于达到同期控制。在我院实施的护理质控体系,重视反馈的作用,随时反馈,逐级反馈。护理部质控员在巡视重点患者时、护士长参加床边交接班时、专业护士工作过程中,随时查、随时反馈。我院各护理单元建立有信息反馈本,护士长将质量问题记录在上面,每班护士都要查看并签字。避免护士倒班,不能及时了解信息。定期反馈――每周重点反馈,每月底护理部对环节质控总结和终末质控结果结合奖惩反馈。定向反馈――对来自服务对象的信息定向向护理单元反馈,做到责任分明,及时改进工作。质量信息的反馈是对员工质量标准的最好培训。护理质量管理始于标准,终于标准。临床上常常重视质量现象,忽视质量教育[2]。质量信息的反馈以沟通为要:临床环节质控反馈过程中直接反馈到责任人,目的为了及时修正和今后避免,临床上常常是有很多因素造成的质量问题,注意与当事人沟通,可以很好的取得认同,彰显标准。质量信息的反馈可帮助管理者调节检查手段。质量信息的反馈可帮助管理者调节资源分配。
3.3质量信息与管理者的检查控制职能相关如果管理者对质量标准掌握不透,就搜集不到有用的质量信息。又如护士没有医学知识就观察不到病情,实际工作中缺乏信息管理意识的就会出现盲目现象;护理管理者需要即时掌握动态,如今日的人力量及其心理状况情况、患者数、危重患者数、工作量、医嘱落实情况,做出判断和进行人力和物质等调整以保证质量稳定。质量信息应用使管理由被动为主动。护理管理者应用质量信息,及时调整,使工作有预见性,如今年我院临床科室大量人员在统一时间进行职称、执照考试,掌握这一情况后,护理部提前组织病区护士长进行人员调配,避免人员不足导致的质量下降。质量信息是主动管理的线索:通过对月质控信息的分析找到重点监控点,如本月输液反应较多则可加强对输液操作环节无菌技术的监控。改变了护理管理的被动现象,磨炼了管理者质量神经的质量敏感性,变要我管为我要管。
通讯作者:王雪颖
【摘要】 目的 建设高素质的管理队伍,引进竞争机制,深化人事制度改革。方法 符合条件的竞争者通过演讲、考试及综合能力考核竞争护士长岗位。结果 整体得分排名后,取前8名获得护士长职位。结论 促进了护理部的宏观管理,提高了管理效能及护理质量,转变了护士长的保守观念。
【关键词】 护士长; 竞争; 体会
为提高护理人员的能力,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管理队伍,将技术、能力过硬的护理骨干选拔到岗位上。笔者所在医院护理部自2008年4月尝试了护士长聘任制度的改革。实行公平、公正、公开竞争原则,使一批有能力、有知识、有魄力的年轻骨干脱颖而出,打破了以往的任命制、终身制、论资排辈、能上不能下的被动格局。现将笔者所在医院护士长竞聘上岗的方法和体会介绍如下。
1 医院概况
笔者所在医院是一家综合性二级甲等医院,共有编制床位500张,开放床位612张,护理单元20个,护理人员328人,副主任护师28人,主管护师98人,护师157人,护士45人。均取得护士执业上岗证。自古以来,均实行护士长领导任命制,且终身制,使护士长队伍处于老龄化,她们的旧思想、旧观念及知识的匮乏,一直阻碍着护理管理工作的进步。因此,实施公平、公正、公开的护士长聘任制度是护理部的重要之举。
2 方法
2.1 组织宣传 护理部组织全院护士认真学习省市卫生厅下达的关于人事制度改革的有关文件精神及笔者所在医院人事制度改革的具体实施方案。明确护士长的竞聘条件及岗位职责,并对竞聘条件及岗位职责的主要内容进行讲解说明,让每位护理人员都知道,人事制度的改革是必然的,也是护士利益根本所在。鼓励护理骨干积极参与及竞争,使她们成为这次人事制度改革的主动参与者,以饱满的热情和积极的态度投入到这次人事改革中来,使人事改革圆满完成。
2.2 确定岗位 针对护理单元中护士长40周岁以上的有5人,新设立3个科室,所以护理系统中有8个岗位竞争护士长,在确定护士长岗位,任职资格前提下实行公开、公平、公正竞争。入选后试用期半年,半年后通过试用期考评合格后正式录用。
2.3 资格审查 院内领导、人事科及护理部认真严肃地审查每位参与者的个人资料、档案,以确保竞聘的严肃性、公正性。在参聘人员中严格把好应聘人员的素质关,特别注意个人的思想政治素质、文化知识素质、综合能力素质。具有护士资格证和护士执业证,要求大专以上学历、至少从事工作5年以上,年龄在25~40岁的在岗编制护理人员;具有分析性思考力、精湛的专业技能、身体健康、有自信心。凡符合任职条件人员均可参加竞争护士长岗位,经统计报名人数32人。
2.4 竞聘演讲 竞聘报告与演讲答辩根据确定时间召开竞聘大会,参加人员由医院党政领导、职工代表、全院护士职能科室部分人员组成。大会由纪委人员全程监督,参加应聘人员通过抽签决定演讲程序,竞聘报告主要内容是科室的工作目标,上任后的设想和措施,演讲时间不超过5 min,并提出2~3个问题现场回答,根据演讲、答辩情况进行评分。
2.5 理论考核 组织考核内容包括:基础护理理论、专科护理理论、护理管理的相关知识。监考人员由院内领导、职能科室部分人员、护理部人员组成。入考场时禁止携带任何书籍及先进的电子设备等,并在考场内设有监控录像,以保证考试的公平竞争。
3 竞聘结果
新一届护士长竞聘工作通过资格审查、竞聘演讲和评委测评、理论考试、听取院领导意见等程序完成。全院32名护士参与竞聘,有8个护士长竞聘岗位,通过竞聘,护士长队伍年龄和知识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平均36岁,最小27岁。大专以上学历6人。8位同志是第一次走上护理管理岗位,一批有学识、有才华的年轻护理骨干脱颖而出。
4 体会
4.1 护理管理是医院管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护士长作为基层的护理管理者,不仅要负责病房行政组织管理,又要参与医院的服务质量监督,既是护理队伍建设的管理者,又是护理学科的带头人,对护理质量的提高,专科护理的发展起着决定作用。因而,护士长的选拔和任用至关重要。
4.2 通过竞争,打破了以往领导任命、论资排辈、终身制的格局,使一批年富力强、敢想敢做、理念新颖、具有开拓创新精神的年轻护理管理人才脱颖而出。她们善于利用领导技巧,使护理管理的艺术性、科学性完美结合,充分发挥个人的人格魅力,带领病区护理人员以高度热情投入护理工作,从而强化了科学管理,保证了护理质量的提高。
4.3 通过竞聘,有利于提高护理人员主动参与管理的积极性,增强主人翁意识,体现了公平竞争,使广大护士都有机会展示自己。通过演讲、考试、综合评审等决定护士长的任用,从而调动了护士长的工作积极性,增强了她们的自信心、事业心和责任感。新上任护士长把患者满意作为自己工作目标,改变了以往被动服从护理部布置工作、为应付上级检查而工作的局面,使她们认识到,只有做好本职工作,才是发挥自身价值与才能的体现。
4.4 护士长作为基层的护理管理者,不仅要负责病房行政组织管理,又要参与为患者服务的质量监督,既是护理学科的带头人,又是护理队伍中的管理者。精干、高效的护士长队伍,对提高笔者所在医院的护理质量、护理管理水平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4.5 引入竞争机制,实行全面公开、公正、公平、择优录取的原则。使护士长的工作由被动变主动,增强了护士长的紧迫感和危机感,使她们意识到,只有勤奋敬业、乐于奉献、甘于吃苦、勇于创新、牢固树立服务意识的人才有机会走上护理管理岗位。
5 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