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关于春节的英语手抄报

关于春节的英语手抄报

时间:2023-05-29 17:39:1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关于春节的英语手抄报,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于春节的英语手抄报

第1篇

【关键词】小学英语 课程资源 开发 利用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10-0110-01

课程资源也称教学资源,就是课程与教学信息的来源,包括英语教材以及有利于发展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其他所有学习材料和辅助设施。它要求教师合理利用和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给学生提供贴近学生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时代的丰富的课程资源,以拓展学生学习和运用英语的渠道。现在小学英语普遍使用的英语课程资源主要局限于教科书、录音磁带、教学挂图等。如何改善这种情况,开发并合理利用小学英语课程资源呢?基于对该课题的研究,并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四点入手:

一、“巧”用学生资源,提升学习能力。

1.适切挖掘,学生就是一本“活教材”。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不能只局限、拘泥于课本教材。殊不知,学生本身就是一本“活教材”了,我们可以从学生身上“取材”。

笔者在教学NSE(三下)Module 1 描述朋友内容时,将学生作为教学资源,引导学生观察自己的同学,然后运用所学的目标语言进行描述。其中有些同学这样描述: He’s my friend. He’s loud and very naughty. He is clever and he can make a plane. He’s short,but strong. He’s my friend――Jack.

因为描述的对象就是学生朝夕相处的同学,故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高,对目标语言的运用也较为到位,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2.一举多得,课内作业再延伸。

作业是学生劳动成果的“结晶”,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学生作业这一宝贵资源,为教学增添光彩。如:张贴学生英语手抄报、展示学生英语才华、评比学生优秀习作等等。

二、“活”用教师资源,促进文本理解。

1.丰富想象,教师本身也是“材”。学生本身是“材” ,教师本身也是“材”。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可以就地取材。

笔者曾到翔安某农村学校送教下乡一节示范课,在教学What’s the time? 一课是,老师用自己的肢体为示范,通过两手的位置,感受整点钟的动态变化。老师示范后,请一位学生一边模拟钟面,一边问What’s the time?其他的孩子回答It’s 3 o’clock. 而后进行两人小组的操练和游戏交流。活动虽然简单,但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也最为巧妙地善用了身体的资源,孩子们在动一动,比一比当中,达到语言训练的目的,可谓事半功倍。

2.捕捉契机,化“偶然”为“必然”。布卢姆曾经说过:“人们无法预料教学所产生的成果的全部范围,没有预料不到的成果,教学也就不成为一种艺术了。”可见,处理课堂偶然的意外事件无疑是对教师教学智慧的挑战。

笔者在教学NSE(三下)How many…关于11―15的数字单词,以及句型How many … can you see? I can see…时,正带领学生操练目标语句的时候,突然传来“哗啦啦”的声响,顿时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原来是一位同学争先恐后为了回答老师问题,激动得站起来,不小心把桌子翻倒了。笔者笑着快步走到这位学生的身边,边帮他收拾文具边问全班同学:How many pencils can you see?笔者引导学生数数回答:One, two, three,…,nine. I can see nine.接着,笔者示意让学生上来帮忙收拾,同时用英语进行数数、问答。一时间,学生们的注意力从刚才的暂时分散又转移到课堂学习中了。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圆满地完成了教学目标。

三、“妙”用学校资源,丰富课外生活。

1.精心布置,让校园环境也说话。例如,学校的宣传栏、走廊、墙壁、楼梯转角等,都可以布置各种与英语学科相关的各种“作品”。比如学生的作业展示、创造园地、手抄报展示、英语活动摄影展示、收集的各种新的文字图片资料信息等,都可以成为校园环境的“常客”。

2.走进生活,开展多彩的课外活动。开展真实的,丰富多彩的英语课外活动,学生能接触到更贴近学习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时代的英语资源,获得更多的语言实践机会。如,学习完festival主题时,教师将西方的一些节日,如把圣诞节与中国的春节进行对比。

四、“智”取社会资源,拓宽学习领域。

1.灵机一动,明星也是好素材。笔者在教学NSE(一下) At the zoo.关于教学tall, short两个单词时,运用课件呈现了体育明星――姚明,以及著名演员――潘长江。通过课件的合成让两位名人呈现出握手的状态。这样一来,画面上就产生了让人滑稽一笑的一幕,学生们顿时被这种画面所感染,都会心地笑了。于是,对tall, short两个单词的教学效果也就水到渠成了。

2.与时俱进,资源无处不在。无论是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还是在布置课后作业,教师都要善于挖掘学生的生活资源,有意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引导学生走向社会,积累语言。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充分利用互联网、电视等大舞台,关心时事,获取英语新闻资源。如:

2008北京奥运会主题:One World, One Dream.(同一个世界 同一个梦想)

2010年上海世博会主题:Better City, Better Life.(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反思我们的教学,生活中不是缺乏教育资源,而是缺乏善于发现和有效利用教育资源的眼睛。只要教师对这些资源加以巧妙利用、灵活智取,才能激活学生的思维,张扬学生的个性,迸发出创新的火花,我们的英语课堂才会五彩斑斓,更具魅力!

参考文献:

第2篇

    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了解中西方的文化差异,既能扩大学生的视野,又能帮助学生将来在与西方人的交往中保持不卑不亢、大方得体的心态和修养。只有这样,才能避免"中式英语"的出现,才能最终实现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实现学习语言的最终目的--交流。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面对刚刚接触英语的小学生,怎样才能在实施教学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增加学生对异国文化的认识呢?笔者通过长期的教学实践,简单谈谈自己的几点粗浅认识:

    1 结合教学内容渗入文化意识的培养

    小学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对学生进行文化意识的渗透。《英语课程标准》着重提出了"文化意识"这一新内涵,明确指出"文化意识"是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一个组成部分,在"目标总体描述"和"内容标准"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内容,并有详细的描述。这表明:语言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英语教学中有许多跨文化交际的因素,这些因素在很大程度上会直接影响到孩子们对英语的学习和使用。以中西方人们见面打招呼为例,我们在吃饭时间碰见熟人经常会用"吃饭了吗?"来打招呼,假如我们在中午吃饭时间见到英国人也这样问:"Did you have the lunch?",他们很可能会以为你要请他们吃午饭呢!这就需要在教学中加以说明。

    又如在广州版小学英语三年级上册Unit1的课文中出现的句子"Good morning, Miss White!",我在教学时就及时告诉学生:这里的Miss是指女教师,英美国家习惯称老师为"Sir、 Mr或Miss",而teacher是指教师这种职业,一般不做称呼用语。再如,学习到"How old are you?"这个句型时,我就及时告诉学生:在西方国家问年龄特别是问女士年龄时,他们往往会说:"Sorry, it's a secret."。因为西方人认为年龄、收入等属于个人隐私,随意打听是一种不礼貌的行为,让学生明白这就是中西方文化的差异。

    小学英语教学内容是围绕课文中的英语交际活动来展开的,这些内容可以体现出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根据小学生好奇、好动、好模仿的心理特点,我在教学中尽可能地创设条件,让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进行语言的运用。

    如我在教学广州版小学英语四年级下册Unit16 In The Market一课时,根据课文内容要求学生能用英语进行购物,于是我就设计了一个场景,让学生模拟在市场购买东西,我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相当于市场里不同的摊位,每个摊位都有各自不同的物品,学生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去任意的摊位上购买东西。首先,我请班里一个英语表达能力较强的学生当顾客,示范如何去购买自己想要的东西,一轮英语对话下来,学生们个个都听得很认真,接着都迫不及待地想自己也来亲身体验一番。在学生们一轮又一轮的英语对话中他们真切体会到了西方的文化,如我们去买东西时,售货员通常会直接问顾客想要买什么,而英国人通常会说:"Can I help you?"或"What can I do for you?"。学生们在一个个"真实"的场景中不知不觉地融入到西方的文化氛围之中。

    2 在情感教育中结合文化意识的培养

    作为一名英语教师应该重视师生情感交流,树立师生平等的观念,营造宽松、民主的沟通氛围。教师在英语教学中有意识地把情感教育与文化意识培养结合起来,选择学生感兴趣的英美传统、文化习俗进行讲述,或是让学生自己去寻找与所学内容有关的语言文化方面的背景资料相互交流,都可以让学生对英美文化以至于对英语这门学科产生兴趣,从一个侧面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动机。

    如,节日文化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话题,笔者则巧借这个话题,帮助学生了解英语国家中重要的节假日及主要庆祝方式。课前,学生自己去寻找除中国和英语国家共同的节日"New Year's Day"外,双方还有哪些自己独特的节日以及相关的背景知识,如节日的来历、吉祥物以及节日有关的一些活动等等。学生在寻找和交流的过程中,不仅了解了有关的文化内容,并且有了一定的情感体验。学生们在课堂中纷纷分享自己的学习成果:中国有the Spring Festival春节、Dragon Boat Festival端午节、Mid-Autumn Festival中秋节等; 英语国家有Valentine's Day情人节、Easter复活节、April Fool's Day愚人节、Mother's Day母亲节、Thanksgiving Day感恩节和Christmas Day圣诞节等。

    在教学圣诞节一课时,我和学生们一边唱着圣诞歌一边用圣诞树、礼品盒等来装饰教室,让他们亲身感受到浓浓的圣诞氛围。在课堂上,我先让学生们各自介绍他们收集到的有关圣诞的相关知识,然后我结合学生们所讲的内容,通过网络资源再具体介绍学生们感兴趣的和圣诞节有关的西方文化。课室里飘荡着悠扬的圣诞歌声,学生们已经迫不及待地纷纷抢着与扮演"圣诞老人"的我积极对话,与同学交换礼物和圣诞卡片。这样,从收集资料到课堂情景教学的整个过程中,不仅使学生用真实的情感体验了西方的节日文化,还极大地激发了他们学习的主动性。

    同时,我还将课堂学习延伸到课堂教学之外,我将圣诞节与我国的春节作比较,鼓励学生找出他们的相同之处:都是家庭团聚的日子,都是庆贺新的一年开始,都会吃新年大餐等等,然后从文化的角度去了解各自的不同之处。谈及赠送礼物时,给学生讲解接受礼物的方式,西方人与中国人在接受礼物时的习惯截然相反:在节日里,对于别人送来的礼物,中国人往往先是推辞一番,然后再表现出不情愿地接受,接受后也不会当面打开礼物。而在英语文化中,西方人收到礼物一般不会推辞,而是表示感谢,然后当面打开礼物并加以称赞一番。这是由于西方人性情外露、表达感情直接,不当面拆封欣赏礼物是非常不礼貌的。而中国人则恰恰相反,这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含蓄内敛是一脉相承的。学生在学习语言的同时也感受了西方文化,进一步加强了对语言的理解和运用。

    3 创设文化氛围,开展文化意识的培养

    作为一名英语教师,要有计划地开发和利用多种文化资源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努力创设文化氛围让学生融入到英语国家文化当中,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知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我的两点做法是:

    3.1 巧设课室环境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

    我们大多数的课室布置都是对称结构,给人一种严肃气氛。课室前后墙对应挂上一些名人名言,以鼓励学生勤奋学习。而英语国家课室的布置则像个小型展览会,别出心裁。于是我借鉴他们的经验,开设了班级英语角,在班级的英语角建立西方文化集锦,及时张贴和教材内容相关的文化知识:有的是手工英语卡片展览;有的是手工实物布置如toy shop, fruit shop, bedroom等;有的是英语手抄报展等等。通过小小的英语角认识和传递西方文化知识,让学生直面文化,体验文化,感受文化的渗透给学习带来的愉悦。

    如在学习和"Christmas"相关的内容时,我通过英语角开设一系列与圣诞文化有关的集锦:有圣诞礼物放在袜子里面——关于圣诞袜的传说;有圣诞美食——教你做香浓美味提子蛋糕;还有圣诞祝福语等等。除此之外,平常我也鼓励学生自己动手来创设教室环境,他们可以张贴英文书法作品、自制英文卡片、英语谚语,也可以展示他们收集的有关英语国家的风景名胜、风俗习惯等资料。当学生对这些丰富多彩、充满浓郁异国色彩的文化了解越多时,他们对英语和英语文化的兴趣也就越浓厚。这样既激发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也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去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

    3.2 利用课外环境培养跨文化意识

    课外学习是课内学习的延续,相对于有限的课堂学习,课外的学习却是无限的。英语课外活动是学生充分运用英语进行交际,激发创新思维火花的重要途径,是课堂活动的有效延伸,是英语常规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英语教师应努力搞好校园文化建设,努力去营造英语文化氛围,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能使学生自觉或不自觉地体验异国的文化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