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29 17:39:1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月亮的诗,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1、宋代苏轼的《春宵》
原文: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歌管楼台声细细,秋千院落夜沉沉。
译文:春天的夜晚,即使一刻钟也价值千金。花儿散发着淡淡的清香,月光在花下投射出朦胧的阴影。远处高楼上,官宦贵族们还在尽情地享受着歌舞管乐,架设著秋千的庭院正沉浸在幽寂茫茫的夜色中。
2、唐代杜牧的《寄扬州韩绰判官》
原文: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译文:青山隐隐起伏,江水遥远悠长,秋时已尽江南的草木还未凋落。二十四桥明月映照幽幽清夜,老友你在何处,听取美人吹箫。
3、唐代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原文: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译文:戍楼上的更鼓声断绝了人行,秋夜的边塞传来了孤雁哀鸣。从今夜就进入了白露节气,月亮还是故乡的最明亮。虽有兄弟但都离散各去一方,已经无法打听到他们的消息。寄往洛阳城的家书老是不能送到,何况战乱频繁还没有停止。
(来源:文章屋网 )
月光铺一条
清柔的坦途
只要顺着月光
流来的方向漫步
就一定能够
走进月亮
走进光明之源
走进圣洁之初
走进宁静之土
牵着你的素手
与月共歌共舞
头顶那棵桂花树
沐浴芬芳的
这条皎洁的道路
足音不能踏出脚印
只有心灵能够飞渡
走进月亮
把高高在上的月亮
邀来近在咫尺的水中
我要从碧波里
牵着月亮的手
把它迎上岸来
参加我们的聚会
一起举杯畅饮
一起互诉衷肠
月亮是李白坡的知音
当然也是我们的朋友
把眼中的青睐
把心里的爱戴
当着众目睽睽的倾听
对着月亮表达情怀
谁对月亮翘首歌吟
月亮就是谁的情人
月亮从来不拒绝
古往今来的诗人
把名字镌刻在
自己的冰肌玉骨之上
走进月亮的典雅
走进月亮的高洁
走进月亮的忧郁
走进月亮的孤寂
朋友 你可曾知道
我为什么赞美月亮
月亮的心中
虽然有累累的创伤
重重的阴影
但它流出的光芒
总是那么清新明亮
相约中秋夜
今夜一定要与你相约
告别城市的喧嚣
远离灯光的干扰
沿着那条蜿蜒的小路
走进月亮的领地
接受月亮的统治
享受月亮的待遇
天空是幽蓝的静水
月亮是独放的荷花
用纯洁漂白心情
用芬芳洗礼灵魂
把对月亮的钟情
用行动告诉月亮
把对月亮的欣赏
用诗歌告诉恋人
这个圆圆的夜晚
如果没有情人的约会
如果没有浪漫的故事
月亮也会哭泣
月光也会暗淡
感谢月亮的团圆
感谢月亮的提醒
我们有这样一个
美丽的理由约会
时间不能抗拒
危险不能阻挡
用月光流淌的方式
你我互诉衷肠
借月 赏你
借你 赏月
借诗 赏我
天上圆圆的月亮作证
当你 当我
已经闪闪发光时
我们已经拥抱成
一个地上的月亮
失恋的中秋
中秋的月亮升起来了
心上的恋人无影踪了
明月注视下的山路
弯弯没有呢喃
明月抚摸着的小窗
方方没有灯光
明月照耀下的月饼
圆圆 没有约会
失恋的月亮
没有目光流连
切开的相思
没有恋人品尝
纵横交错的伤口
从心上痛到天上
是苦涩的叹息
是苍白的忧伤
黑色的云彩涌上来了
哭泣的雨滴落下来了
将思念告诉月亮
面对天上的月亮
朗诵一首情诗
将思念告诉月亮
让月亮帮助我
寻找你的踪迹
感动你的背影
月光下最美的风景
就是你的回眸一笑
月光一定能够指引
那条重新团圆的路
但不知你是否能够
顺着月光向我走来
诗歌不会忘记
那个约会的日子
记忆中已经模糊
那条通幽的小路
已经被野草埋没
那朵见证的云彩
已不知飘向何处
那个团圆的月亮
已经被乌云遮住
那间温馨的咖啡屋
已不再是梦的归宿
那个熟悉的电话号码
只知道是七位数
怎么已排列不出
你的倾听我的倾诉
岁月的水土流失
伐倒了那颗相思树
刻在骨骼上的誓言
已随时光风化为尘土
浑浊的已经成为谜
清晰的已经化作雾
月亮已经问不明白
太阳已经看不清楚
一切都已经残酷的烟消云散
思念变成了不会痛痒的植物
即使你的记忆已经死去
但我的诗歌一定不会忘记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6)36-0066-02
我国自古就有“诗教”的传统。孔子曰:“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不学诗,无以言”。实践证明,在儿童语言、思维、记忆发展的最佳时期,有计划地指导学生多读一些古诗文,对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开阔学生视野,提高语文素养,陶冶情操,有着积极的意义。在“主题阅读”的研究、实践中,我们采用“主题诵读”的方式,指导学生深入领会诗人的感情,感受诗歌的艺术形象,引导学生在诗中漫步,从而进入美妙的诗歌艺术境界。
1.整合同一主题内容,让学生在对比中理解人文内涵。
在浩渺的古诗长河中,许多诗歌均以浅显含蓄的笔调,抒发诗人内心的思想感情,或感慨人生,或思念家乡,或讴歌大好河山……虽然作者不同,背景不同,但表达的主题却是相同或相近的。
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这两首送别诗,写的都是朋友离别之情,没有千言万语、千叮万嘱,只是长久伫立,翘首凝望,直到朋友远去。对朋友的依依不舍之情尽在默默无言、翘首凝望之中。不同的作者,在感情的表达方式上,竟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
李白的《赠汪伦》――“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作者借潭水抒发友人对自己感情之深;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作者以酒送友,借朝雨、青柳、美酒表达对友人离去的伤感之情;高适的《别董大》――“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作者以豪言送友,劝慰共勉之情溢于言表。送别诗就像一面镜子,折射出人物的命运和世态人情。
同一“送别”主题,多首古诗融为一体,建构了互相联系、互相延拓的立体资源。学生整合比较,既入乎其内,又出乎其外,不仅深入理解了古诗的内涵,还培养了其探究和思考的习惯。
2.整合同一诗人作品,让学生在拓展中解读诗人内心世界。
诗歌是诗人心灵的外化,是诗人用以反映社会生活,表现对生活的意见、态度、思想情感的,具有无限美感的文本。不同时代的诗人,其诗作有着不同的特点。屈原遭逢残酷命运的打击却不屈不挠,将自己的理想和抱负化作精彩的诗篇,开创了中国古典诗歌的神话;陶渊明辞官回乡、归园田居、躬耕田亩、饮酒作诗,在田园生活中体会人生哲学,开创了田园诗派;谢灵运在山水之间发现诗意,寻找心灵的平衡,开创了山水诗派……李白的诗飘逸豪放;杜甫的诗沉郁顿挫;王维的诗恬静自然;岑参的诗豪气横溢,透出阳刚之美;陆游的诗豪放,充满爱国情怀……整合同一诗人作品进行诵读,由个及类,深度拓展,由类及理,形成主题阅读的整体之效,可以加深学生对古诗内容的理解、对诗人内心世界的解读,从而把握其写作风格。
如:特级教师孙双金教学《李白和月亮》一课时:
课前预习。孙老师布置学习任务:呈现6首李白写月亮的诗:《静夜思》《古朗月行》《送王屋山人魏万还王屋》《月下独酌》《将进酒》《把酒问月》,学生借助工具书和网络理解诗意。学生上网查找其他一两首李白写月亮的诗并理解。深度思考:李白为什么偏爱写月亮?结合李白的人生,找出三点原因,可以上网搜索或与父母商讨。
课上研读。谈论李白导入:你了解李白吗,说说你对李白的了解。李白有哪些别称?呈现李白6首写月亮的诗或片段,学生配乐朗诵。你还找到哪些李白写月亮的诗,分享给大家。重点研讨:李白为什么偏爱写月亮?首先小组合作交流,然后全班交流。在李白创作的脍炙人口的月亮诗中:月是相思,寄托情怀――“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静夜思》);月是想象,启迪智慧――“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古朗月行》);月是朋友,消解寂寞――“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下独酌》);月是牵挂,希冀平安――“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子夜秋歌》);月是陪伴,相随万里――“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峨眉山月歌》);月是追求,寄托理想――“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将进酒》)……
课后总结。李白是“月亮诗人”。李白为天而生,据说母亲怀太白金星而生李白;为月而死,传说因醉中跳入长江捞月而亡。他一生政治上不得意,怀才不遇。因而他以无限深情,向往月亮,讴歌月亮。在人世间,他遭白眼,受委屈,那什么地方是他理想的净土呢?月亮,只有月亮,才是他精神的家园,理想的乐园。播放歌曲《月之故乡》。一轮明月啊,给了诗人多少遐想,多少安慰,多少思念,多少情怀。让我们一起“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在《月之故乡》的美妙音乐中结束这堂课。这一组“李白与明月”的诗,增进了学生对诗人的了解、对古诗内容的理解。
3.整合同一艺术手法,让学生在品味中感悟言语的美妙。
诗歌表达了诗人的情感、志向,但大多数作者并不直接表达,而是借助一定的艺术手法。诗歌的艺术手法主要包括抒情方式、表达技巧和修辞手法。写景诗常用的表达技巧有:虚实结合,动静结合,以乐衬哀,上下(或远近、俯仰、时空、声色、视听)结合等。诗词中,数字的巧妙运用可以使诗句化平淡为神奇。清代陈沆即景写人,在《一字诗》中用了十个“一”:“一帆一桨一渔舟,一个渔翁一钓钩。一俯一仰一场笑,一江明月一江秋。”以数词冠物、冠人及人的动作神情,写得别有情趣。清代王士G的《题秋江独钓图》,“一蓑一笠一扁舟,一丈丝纶一寸钩。一曲高歌一樽酒,一人独钓一江秋。”诗人在江边独钓,伴着高歌清酒,意不在“鱼”,而在一江秋色,一切烦恼忧愁大概都会随着一江秋水远逝,快意酣畅。两首诗中,数字“一”是实指,表示数量“一”;也是虚指,表示全部。数词“一”反复巧妙地入诗,使全诗于单一中又富有变化,变化中又有着复沓的韵味。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千里”指辽阔广远的境界,“更上一层”指更高的地方。数字“千、一”用于以景喻理,告诉我们在人生的征途中,要高瞻远瞩,不畏艰险,努力攀登。李白的《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千里”是虚数,形容白帝城至江陵路途遥远,“一日”是实指,形容时间之短。“千里”和“一日”虚实的对比,表现舟行速度之快,透露出诗人遇赦东归时的兴奋之情。杜牧的《江南春》,“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千里”也是虚指,在诗中意为“处处”,春天到来,到处花红、柳绿、莺啼,有一种开阔之美,留给读者广阔的想象空间。这三首诗都有数词“千”,都是虚指,诗人将其巧妙运用于诗句中,使得文辞生辉,情趣盎然,显示了古诗独特的艺术魅力。
诵读古诗时,应关注诗歌的艺术手法,如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等抒情方式,对偶、比喻、拟人、借代、夸张、反复等修辞手法,动静结合、虚实相生、卒章显志、欲扬先抑等写作技巧,归类整合,分析比较,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加深对古诗的理解。
轻叩诗歌的大门,在此次综合性学习时,我的心情是愉悦的,无论是古诗还是现代诗,它们都是诗人用心写下的。这些或悲伤或喜悦的小精灵带着浓浓的诗意敲打着我的心房,带领我在诗海中徜徉。
在我正欢快地与小精灵玩耍时,老师布置的作业让我犯了难:摘抄喜欢的诗,写出喜欢的原因,再有感情地朗诵出来。古今中外伟大的诗人很多,美妙的是更是琳琅满目,我竟找不到自己喜欢的,如此多的选择,我更加难以下笔了。老师给了我们四天的时间,可眼看三天一溜烟儿地就过去了,我的读写本上却迟迟没有半点小精灵的影子,我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正准备随便抄几首时,偶然翻开的一本反复阅读的课外书,让我看到了新的希望——“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一打开书,这串小精灵就蹦跳着出现在眼前。我的眼睛也随之一亮。对呀!我怎么没想到呢,月亮有着浓浓的诗意,这首诗借着浓浓的诗意让我们感受到了诗人的思乡情,月亮里的诗,是最美的。
明月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我举起酒杯遥问青天。月亮的阴晴圆缺,都有着不同的美好,我们共赏一轮月亮。多少年来,人们也是仰望着这皎洁的月亮,写下了这些美丽的诗。
我愿意跟随着诗人的脚步,去感受月亮里的诗意。
今天是八月十五,中秋节。我和姥姥吃过晚饭,就坐到门口看月亮。
7点左右,我和姥姥来到门口,我抬起头寻找月亮来。我焦急地问姥姥:“月亮在哪?我怎么看不见啊!”姥姥指着东边说,看,月亮就在那里。我顺着姥姥指的方向,看到金黄的。大大的圆月。但是没有月光。“月亮怎么不亮啊?”我问姥姥,“一会儿它生上高空就亮了!”于是我静静地等着,半天,月亮一点也没变,我问姥姥“疑?它怎么一点也不动啊?”姥姥笑着对我说“呵呵,咱们先进屋看会电视吧,你过会在来看!”过了好长时间,大约9点多,我们又来到院里,这时,月亮已升到了高空,金黄的圆月变成了一个皎洁明亮的圆月,好像一个大玉盘。我发现月亮旁边边还有一颗明亮的星星,我想:它可能是一位仙子飞往月球,去安慰美丽的嫦娥姐姐吧!喔?月亮里的哪个黑影是嫦娥姐姐,那旁边的小黑影一定就是玉兔啦!此时的嫦娥姐姐一定很伤心,我真不知到应该怎样安慰她,我就为她祝福吧!
北京市昌平区沙河镇巩华城巩华中心小学四年级:邵帅
点评:文章写景略显单薄,可以把视角放开些,如月光、地面、人们、风、声音等都可以成描写的对象,可以运用月亮的诗句增加全文的文采。
点评老师:陶流林
清晨,我到公园去看樱花。步入了园中之后,我的眼睛看到了一棵棵樱花树都绽开了花朵,花朵约有铜钱大小,有的是5个单的粉色花瓣,中间是银白色的花蕊;有的是很多花瓣凑在了一起,黄色的花蕊,我仔细地树了一下,10多片呢!又美丽有娇艳,
呵!多么美的樱花哟!
樱花树那棕色的树干,油光发亮的树叶,娇媚的花朵引出我无限的遐想:“这美丽的樱花是日本的国花,她代表着中日友好的情谊,她生长在这片富饶、美丽、广阔的土地上,让这友谊之花开遍中国大地吧!愿中日友情像松柏一样万古长青,像樱花一样娇艳,甜美!” 2005年3月18日
我是个生长在海边的女孩,似乎有着大海一样的性情:变化无常,不善言谈,冷漠。大海呵!你的深沉,你的一切一切,都感染了青岛人,他们和你有着同样的品质:高雅,纯洁,好客......
蔚蓝的大海在每个清晨被金灿灿的阳光一照,显得是那样的华贵又不失纯朴,海鸥告诉人们:“清晨的大海是金色的,不信你来看看啊!”海面上似乎铺上了地毯,地毯是用珍珠玛瑙织成的,闪烁着夺目耀眼的光彩,令人感到无比的惊讶。
大海呵!你是个高贵的贵妇人,是个纯朴的女学生,是个有风度的绅士...你是那么多变,但我喜欢你的多变,它让你变的那么神秘! 2005年3月26日
诗人描写月亮的诗句有很多,如:“金英恰似清宵月,一度圆时一度开。”“骨相玲珑透如窗,花头倒挂紫荷香。”“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朦月转廊。”......
古人为何这般喜欢明月,我也不得而知,月亮总给人一种神秘孤傲的感觉,它发出的一点光亮,虽然弱,但也是一种美,也许形容月亮的词汇只有一个字:美。月亮,也许你的名字不是太美,但是你的样子却使任何华丽的词汇都要美......
古人写有月亮的诗句都是别有用心:思念故乡,对友人的依依不舍,收复国土后的喜悦等等。月亮,你成为了美好的化身啊! 2005年4月16日
朋友们,指责他人之前请三思而后行。如果犯错者完全清楚为何发生,如何发生,同时也了解如何避免再度重蹈覆辙,就根本没有什么好说的了,徒然让别人难受毫无意义。
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佳节,每年农历八月十五,家家户户都热闹起来了,每个人的脸上都挂着灿烂的笑容。
从古至今,中秋节是少不了月亮的。相传,月亮上有一座美丽的广寒宫,广寒宫里住着嫦娥仙子和一只漂亮的玉兔,远处传来一阵阵伐树的声音,这大概是吴刚又在伐树吧!有许多形容月亮美丽的名字,什么玉兔啊,玉盘啊,玉轮啊,婵娟啊……这些都是人们对月亮的美好向往。
这个中秋节,是我过得最快乐的一个中秋节。这天晚上。我独自一人在楼顶赏月,爸爸闲得无聊,也跟着上来了。我凝视着月亮:“我们来比个赛怎么样?比比看谁积累关于月亮的诗词积累得多。”我毫不犹豫地接受了爸爸的挑战。“少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我好不得意地说出了一句。爸爸也不愿甘拜下风,马上对出了一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床前明月光,疑似地上霜。”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
终于,我和爸爸分出了胜负,爸爸以一局的优势战胜了我。我装作不服气的样子,说:“你是大人,我是小孩,我哪有你知道的多啊!”爸爸狡辩道:“所以你要积累更多的知识来打败我呀!”“你知道人类第一次上月球的故事吗?不知道吧,我来给你讲讲。”爸爸的神情突然严肃了起来。“在1969年7月,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郎,科林斯,奥尔德林终于代表全人类拜访了月球,他们可为人类探索太空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土星一号”火箭推动“阿波罗号”飞船进入太空。7月25日凌晨1点35分8秒,飞船进入地球大气层,三个大型降落伞打开后,飞船准确地溅落在预定海域。这代表着人类科技文明的进步,是一次伟大的壮举,全世界人民都为之自豪。”“我将来也要当宇航员!”我开心的叫到。
不自不觉,月亮已经什到头顶了,它依然是那么圆,那么亮,那么皎洁,给人一种心旷神怡的感觉……
南安中学初二:dylyx05
是谁挥毫蘸着太阳,把田野铺染成一片金黄?是谁在这片如海的土地上荡舟,漾起千重稻浪?和煦的秋风在翻阅田野丰满的诗篇,读乡人春天播撒的故事,读夏季绿色如黛的原野,读虫鸣蛙鼓的秋夜,读月色溶溶的情语……
挞斗像一艘艘航船,在金色的稻浪上行驶;开镰收割金秋的歌声如此深情愉悦,粗犷的音韵在稻浪上流泻;一粒粒饱满的稻谷如庄稼人写就的一个个词语,山岭原野上挥镰的乡人都是豪情满怀的诗人。有多少山头岭上河畔田畴,就有多少首醉人的诗歌……那些牵着水牛扛着挞斗的诗人们,穿行在金色的诗行中,欢快的心情,在铺就的诗笺上流走。
田埂山路上行走着挑谷人,他们挑着万缕霞光,挑着一抹夕阳,挑着布满皱纹的笑盈;他们细细咀嚼春天构思秋天成熟的关于大山、关于田野的厚重隽永的千古绝句,给四季轮回春华秋实标注注释。
金色的秋天啊,你让庄稼成熟、爱情成熟、诗歌成熟;让田畴披金,沃野流彩,歌声飞扬;怎不使人对你爱意浓浓,激情满怀,放声歌唱。
金色的秋天啊,你怎不让诗人们激情洋溢,诗兴盎然;怎不使诗人们椽笔流畅,心潮澎湃,诗如稻浪,放歌秋天。
月亮坡
酷似一弯月亮,永远不会沉落;
绿树、竹林、山花簇拥着它,众星捧月;
村落、木楼、炊烟环绕着它,故事迭出。
曾经多少次,坡下是歌舞的海洋。芦笙悠悠,吹奏不尽苗寨山乡浓浓的风情;歌舞翩跹,诉说不完缠缠绵绵的相思相恋的爱情……
月亮坡,像苗家汉子铮铮的铁臂胸膛,可以擎起风雨雷电,可以容纳风暴雨雪:月亮坡,又如苗家女温柔如水的情怀,可以萦绕千言万语撩拨心弦的歌声,可以回应千年万年的忠贞爱情。
你听,月亮坡下芦笙响了,那悠扬悦耳的旋律,使人心动,让人陶醉,就连月亮坡都开始了。
姊妹箫
苗寨秋夜,夜凉如水;
夜风拂动树丛、竹林,把秋月摇曳成一片银辉;木楼上晾晒的蜡染刺绣被月色映照得斑斓绚丽。
一阵清悠悦耳的箫声在夜空中,是那样牵引心弦动人情思。
一位苗家少年坐在寨旁的山上披一身月光,动情地吹姊妹箫,他的双目深情地注视着远远的姊妹岩,姊妹岩有一个缠绵凄婉的爱情故事。这位吹箫少年是那样的专注,从那如风拂水如泣如诉如歌如吟的箫声中,我读懂了一个远古的爱情传说。
我伫立在吹箫少年不远的木楼旁,倾听美妙无比的箫声,倾听他对爱情的诉说,倾听他对月亮的低语,倾听他对月夜的倾诉……
夜凉了,我回到了小木楼,双手枕头,如痴如醉地静听那感人至深的悠悠箫声。
那多情善感的少年呵,竟吹了一夜的姊妹箫。
传说在很久很久远以前,发生了这样一件感人的事:有一天,嫦娥在家里勤劳地干着农活,忽然,她的丈夫兴冲冲地推开门,忙跑过去兴高采烈地对嫦娥说:“我告诉你一个好消息,我得到了一包能够成仙上天的仙药了,你得好好地保管好。”嫦娥一口答应了,后来让她丈夫的兄弟知道了后,于是逼嫦娥拿出仙药。可嫦娥不答应,一口便把这药吞了下去,就不翼而飞地飞向月亮。从此人们就把这一天当作中秋节了。
当夜暮完全降临后,明镜般的圆月早已悬挂在天空中。银白色的光辉映照着小河,大地,房屋,村庄,田野......像婴儿般温顺地躺在无比宽大的“摇篮”中。抬头一看,我看见月亮迈着轻盈的步伐,害羞地从云层走了出来。悄悄地瞧了我一眼,又羞涩地躲进了云层。可过了一会儿,她又忍不住地从云中探出脸来向我张望。我忍不住拍手欢呼,她又急忙藏到云层后面,真像个淘气的小姑娘!
月亮发出的光真美,星星发出的光和她的光比起来显得那么暗淡。月亮照在云上,云显得更白了。月亮的美真是难以形容,也许是皎洁的,也许是明亮的,也许是柔和的,也许是朦胧的......难怪从古至今,人们写下了千千万万首赞美月亮的诗篇。
望着月亮,我似乎看到了玉免正急忙地捣着长生不老之丹;广寒宫的嫦娥,平时十分寂寞,孤独,今天却喜笑颜开;那倒霉的砍柴人吴刚,今天也在歇着。看着月亮我又不禁想起李峤提过的《中秋夜》:
圆魄上寒空,
皆言四海同。
安知千里外,
不有雨兼风?
啊!大自然是多么的美丽,多么的神奇!难怪有那么多人用最美的语言来描述你。我爱大自然!我爱你圆月!
关键词:乡村乌托邦 村庄 麦子 月亮 少女 野花
20世纪60年代,海子出生于中国安徽一个贫穷的农村,当他15岁考入北大,来到北京这座多元文化与思想激烈碰撞的城市的时候,80年代的中国正经历着一场翻天覆地的社会变革,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换,也正实行对外开放政策。体制的转换,带来一系列的社会问题。丹尼尔・贝尔认为:“根基被斩断的个人只能是一个无家可归的文化漂泊者。”[1]从安徽农村来到北京昌平的海子,他深切地感受到自己身在都市、身在异乡的漂泊感,他认为“(昌平的)柿子树下/不是我的家”(《昌平柿子树》)。海子虽然曾经认为:“关于乡村,他至少可以写作15年。”[2]11然而,当他在北京这座大城市读书几年,等再次返回家乡时,家乡的现实状况“给他带来了巨大的荒芜之感”,而他“完全变成了一个陌生人”。这也就是说,当海子从城市归来的时候,他眼前的现实中的乡土,已然和他记忆中、想象中的乡土有了明显的区别,于是,海子变成了一个介于城乡之间的漂泊者。因了儿时的乡村生活经历与体验,也为了给现实中的自己寻找精神上的归宿,海子用村庄、麦子、河流、少女、野花等意象编织出一个朴素、美丽的乡村乌托邦。
海子在他的诗歌文论《诗学:一份提纲》中写下:“在这一首诗《土地》里,我要说的是,由于丧失了土地,这些现代漂泊无依的灵魂必须寻找一种代替品――那就是欲望,肤浅的欲望。大地本身恢宏的生命力只能用欲望来代替和指称,可见我们已经丧失了多少东西。” [2]1038“丧失土地”亦可看做是“丧失精神家园”,从此人们的灵魂漂泊无依,这是工业化浪潮席卷而来所造成的不可避免的事情,技术把人从大地分离开来,将人驱逐出灵魂之乡。海子敏锐地看到了这一点,并将这种回归精神之乡的愿望用诗歌表达出来。他在组诗《诗人叶赛宁》之七中,表达了深切的还乡之念:
我要还家
我要转回故乡,头上插满鲜花
我要在故乡的天空下
沉默寡言或大声谈吐
我要头上插满故乡的鲜花
返乡之于海子,并非仅仅是回到现实中的家乡安庆,更是回到精神之乡,回到以耕躬为基础的农业乌托邦之中。海子返乡的愿望是如此强烈,并在《莫扎特在中说》继续写下:
当我没有希望
坐在一束麦子上回家
请整理好我那零乱的骨头
放入那暗红色的小木柜,带回他
像带回你们富裕的嫁妆
“海子的抒情诗写作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具有‘农耕式庆典’的文化意味,体现了海子深深眷恋传统农业文明的文化情怀”。[3]那么,在海子的诗歌中,那个由村庄、麦子、月亮、少女、野花等所构筑的代表了传统农业文明的乡村世界,究竟是怎样的呢?这就需要我们从他的诗歌文本中寻找踪迹,予以探讨。
一、村庄
中国是一个传统的农耕民族,千百年来,子民们勤勤恳恳,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在农耕文明时代,村庄是人类的主要栖息地和居住集散地,是其中最有代表性的物质载体和文化符号。海子生于清贫的农家,自小在农村长大,对村庄怀有极其深厚而敏锐的诗意情感。在城市里,人们不断扩张的物质欲望,与之对应着的是繁华背后暗涌的浮躁。而村庄虽然贫瘠、荒凉,诗人却从中看到了至高无上的美丽,充满了宁静的诗意。
“星日郎朗/野花的村庄/湖水荡漾/野花/生下诗人”(《诗人叶赛宁》),于是,犹如写下一个童话般,诗人诞生了。这是诗人写给叶赛宁的献诗,也是对自己的描写。“你家中破旧的门,遮住的贫穷很美”(《给母亲》),“故乡的小木屋/筷子/一缸清水”(《新娘》),面对家乡破旧的门,家徒四壁的清贫,诗人有吃有喝,分别以筷子和一缸清水来点出,而这已经足够。这份美丽,这种诗意关照,也只有像诗人这样在乡村中长大的孩子才能体会得出来。“五谷丰盛的村庄/废弃果园的村庄”(《北斗七星,七座村庄》),“芦花层中/村庄是一只白色的船”(《村庄》)。这是丰盈的、饱满的、诗意的村庄;“风吹炊烟/果园就在我的身旁静静叫喊/双手劳动/慰藉心灵”(《重建家园》),这是村庄的宁静、祥和与灵性所带给诗人的激情狂想,村庄仿佛有了生命一般。
村庄,在五谷丰盛的村庄,我安顿下来
我顺手摸到的东西越少越好!
珍惜黄昏的村庄,珍惜雨水的村庄
万里无云如同我永恒的悲伤
――《村庄》
村庄是如此美丽,但并非真的如诗中所写是“五谷丰盛”,现实中的村庄更多了一些贫瘠、荒凉,“丰收后荒凉的大地/黑夜从你内部上升”(《黑夜的献诗》),而这个所谓的“五谷丰盛”其实是诗人对农耕社会里自给自足状态的一种诗意想象和满足。当诗人失去爱情、心情悲伤的时候,村庄在诗人眼中就变成了“高地的村庄/又小又贫穷”(《雨》),这种骨子里流淌着爱、表面上说恨的孩子气的表达,似乎是在跟“村庄母亲”撒娇,诉说自己心中的委屈,一种童真童趣渗透在深深的悲伤中。
二、麦子
“民以食为天”,人们为了维系基本的生存,除了有一个栖身之所,最重要的就是吃了。在工业化进程的反观下,海子找到了农耕民族那潜意识深处留痕最深的性命攸关的“粮食”,麦子无疑是粮食里最有典型性的代表之一。苇岸说:“麦子是土地上最优美、最典雅、最令人动情的庄稼。”[4]那能够维持生命的存在,保证人类代代繁衍昌盛,促进生命茁壮成长的麦子,在海子诗意心灵的投射下,似乎具有了神性光彩。看这一首极有神性意味、温情脉脉的《麦地》:
吃麦子长大的
在月亮下端着大碗
碗内的月亮
和麦子
一直没有声响
“存在的澄明”所蕴藉的诗意由“端着大碗”这一动作直接呈现出来。“月亮下/连夜种麦的父亲/身上像流动金子”,是诗人以诗意笔法虚写了劳动场面;诗歌末尾,一句“健康的麦地/健康的麦子/养我性命的麦子”,则是从内心蓦然发出的呼喊,是诗人激越情感的不能自已。在《春天,十个海子》里,诗人写道:“那里的谷物高高堆起,遮住了窗户/它们一半用于一家六口人的嘴,吃和胃/一半用于农业,他们自己繁殖。”其中,“谷物高高堆起”是诗人对饥饿想象所做的强烈回应。嘴巴和胃、躬耕劳作、繁衍后代,都与粮食、与五谷密切相关,没有粮食,就没有一切。而粮食的事情,正是大地上的事情,是生命存在的事情,也是人类繁衍的事情。
除了上面的《麦地》,还有《熟了麦子》、《五月的麦地》、《麦地与诗人》等等。诗人要在麦地里,与志同道合的兄弟们一起狂欢,“背诵各自的诗歌/要在麦地里拥抱”;诗人写下麦地的辉煌、壮观,“在青麦地上跑着/雪和太阳的光芒”,并由此反观到自身的渺小,“诗人,你无力偿还/麦地和光芒的情谊”,并将麦地的辉煌、壮观进一步指向终极存在:太阳!其无法偿还的深情厚谊,来自麦地,更来自太阳,“你无力偿还,一颗放射光芒的星辰/在你头顶寂寞燃烧”,在这辉煌与终极面前,海子的心有着圣教徒般的虔诚。但是,诗人毕竟不是庸庸碌碌之辈,在终极面前,表达完虔诚后,接着据理力争,告诉麦地“我则站在你痛苦质问的中心/被你灼伤”,“你不能说我一无所有/你不能说我两手空空”,这是诗人据以自己对中国诗歌的贡献,对自己所向往的诗歌事业所做的努力的一种自信与肯定。这些诗歌中的麦子或粮食的意象,是海子对中国当代诗坛的独特贡献,是他敏锐眼光的独到发现,从此以后,开启了中国诗人们书写麦子的篇章。
三、月亮
如果说麦子意象是海子对中国诗歌的独特贡献,那么月亮在中国文学中则是一个相当经典的传统意象。在中国古典诗词里,月亮的意象被诗人们反复书写着。诗人们不仅描写了月色之美,更多的则是寄托了他们各自微妙的情思、情怀。
“在歌颂麦地时,我要歌颂月亮”(《麦地》),海子笔下的月亮,一扫中国古典诗人的忧郁。他以入世的心态、诗意的笔触写下了月亮的美丽。如《月光》:“今夜美丽的月光 你看多好!/照着月光/饮水和盐的马/和声音//今夜美丽的月光 你看多美丽/羊群中 生命和死亡宁静的声音/我在倾听!/这是一只大地和水的歌谣,月光!” 诗人在反复的吟唱中,仿佛融化在这美丽月色中了。美丽月光下,是生命静静地生长,静静地安享与静静地死亡,而诗人则静静地倾听着、观察着、体味着。在《诗人叶赛宁》中,“故乡的夜晚醉倒在地/在蓝色的月光下/飞翔的是我/感觉到心脏,一颗光芒四射的星辰”, 月亮成了诗人醉倒故乡的时间维度上的背景,它同故乡的野花、云、少女、玉米、麦苗和白杨等共同打造了一个乡村诗人情真意切的乡土情思。而《麦地》,则直接书写了月亮下的劳动场景,“月亮下/连夜种麦的父亲/身上像流动金子”,“看麦子时我睡在地里/月亮照我如照一口井/家乡的风/家乡的云/收聚翅膀/睡在我的双肩”, 月光下劳动的父亲和在麦地中休息的我,都呈现了一种神圣的意味和氛围,而这种意味的获得和氛围的营造,是以月光为背景的。“这时正当月光普照大地。我们各自领着/尼罗河、巴比伦或黄河/的孩子 在河流两岸/在群蜂飞舞的岛屿或平原/洗了手/准备吃饭”, 诗人将故乡的月亮和麦地扩大、上升到整个人类的月亮和麦地,勤劳的人类同在一个月亮的普照之下。这是一个多么朴素、美好的心愿。月亮在诗人笔下熠熠生辉,重新焕发光彩。它普照着家乡的大地,沐浴着生活于其间的人,是家乡的美景,也是背景性的存在。它是乡村乌托邦的一个重要组成元素。
四、少女
美国科学家利伯却有意识地研究起月亮与人的关系,发现了月亮对人的行为、生理、心理的多方面的影响,极大地丰富了天体医学的知识。
利伯是一位精神病学家。海边度假时的潮涨潮落,引发了利伯的奇想:月亮产生的引潮力能引起海洋卷起大潮,人的身体也是一个液体的海洋,它会不会引起“身体的潮汐”呢?
利伯曾发现,每当月圆之夜,精神病院里的病人的病情会加重,新入院的精神病人也会增加。一些狂躁病人会情绪激动,无法平静。这会不会和月亮有关呢?
他陆续调查了月亮的圆缺与某些疾病之间的关系。
月圆时,心脏病人的发病率增多,出血病人增多;一些肺病患者容易发生咯血现象;消化道出血的病人病情会加重,危险性增加,死亡率较平时为高。
同时,调查还发现月亮对出生率也有影响。研究人员对50万个婴儿的出生时间进行了调查,统计分析表明,多数婴儿出生于亏月,即下弦月,而不是出生于盈月。这是月亮影响子宫收缩的缘故。
月亮的圆缺对人的情绪也会产生影响。统计表明,月圆时犯罪率会升高,酗酒、服毒、凶杀、斗殴的案件比平时明显增多;火警也比平时多出25—30%;交通事故比平时要多。
大量事实证明,月亮对人的生理、行为、精神存在一定的影响。造成影响的原因何在呢?
利伯借用潮汐学说,用引力论来说明月亮对人的行为等方面的影响。他认为月亮离地球最近,月亮对地球的引力,产生了潮汐,月亮的圆缺引起潮涨潮落。人的身体,特别是人的大脑,也像大海,也有80%的水分,月球强大的引力在引起大海潮汐的同时,也会引起大脑的“潮起潮落”,从而对大脑的生化物质的分泌和大脑的功能产生影响,大脑功能的变化引起人的情绪、意识的变化。
我在十四平米的屋子里写历史试卷写得天昏地暗的时候,一个朋友发来短信说:木木,出来看看月亮吧,今晚的月亮好明亮。于是我走出屋子来到阳台上,月亮就悬挂在我头顶上,散发着幽幽的清辉,皎洁而明亮。我看着它,仿佛它在对我微笑,那笑容伴着清辉荡漾开来。我想,我究竟多久没看过这般明亮的月亮了?是不是在每个晴朗的夜,这样明亮的月亮都在对着我们微笑,只是我们将它遗忘?
我想起在遥远的古代,中国是一个盛产诗人的地方。中国古代诗人是感性和理性的完美结合,或者说在这两点之间找到了一个准确的平衡点。写感性的文字,是心中情感的自由流淌,但没有理性的深入,便只是一幅浅易的写意画,弄不好就成了“吟风弄月”;而理性的文字,是智慧的恣情迸发,但没有了感情的表达,便只是一本生硬难懂的哲理书,弄不好就成了“故弄玄虚”。而中国诗词的魅力在于它那另人着迷的意象,它是连接感性与理性的伟大桥梁。而这一点,在月亮上体现得更是淋漓尽致。
在众多古典诗词里,月亮作为一种传统意象,是文人墨客在清冷孤寂的夜晚的精神寄托。“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月上柳稍头,人约黄昏后。”这些以月作为意象的诗句或表达思乡之情,或描写优美景色,或洒脱放旷,或婉约惆怅。但无论是哪一种,都是将自己的感情通过月亮这个意象宣泄到纸上。而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与李涛的《叹月》虽也写月,但却极具理性。前者是作者对生命的思考,后者体现出作者的政治抱负。可见在那个时候,月亮是倍受青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