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29 17:39:1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职业教育培训,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一、重庆职业培训存在的问题
1.政府行为对职业教育培训的限制。第一,政府对本市职业教育培训在行政法规、条例建设上存在滞后性。第二,政府偏重投资研究型办学机构,对以专业技能培训为主的职业教育机构投资不足,制约了本市职业教育培训的发展速度。第三,本市职业教育培训管理主体主要是由重庆市职业教育学会,政府极少参与本市的职业教育管理,对我市的职业教育培训机构的管控力不足,缺乏约束性。第四,政府对我市培训市场规范不力。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培训价格竞争白热化;具有政府背景和行业背景的培训机构,控制了组织报名、培训内容和效果评价的全过程,收费高,不存在议价机会,从而获得垄断利润。另一方面,劳动监察力度不够。没有建立劳动监察大队,对私营企业、个体工商户的从业人员资格监管难。
2.制约职业教育培训发展的行业因素。第一,以就业为导向的运行机制尚未真正建立,我市大部分职业教育培训机构仍以学历教育为主,对技能培训的发展缺乏市场前瞻性。第二,我市职业教育办学模式单一,合作办学的互利机制还没有建立起来。虽然重庆市场开始实行企业、第三方(人力资源公司)和学校作为主体共同合作办学,但只有个别实力强大的企业与职业教育培训机构建立合作,因此我市的职业培训机构后续如何开展工作仍处于迷茫期。第三,中等职业教育培训办学规模过小,未能适应重庆经济结构调整对人力资本投资的要求。并且没有具有针对性培训的教育。第四,我市职业教育培训机构对农村职业培训的重视不够。
二、提升重庆职业教育培训的发展对策
1.从政府角度提升我市职业教育培训能力。(1)加强对职业教育培训的宣传。利用多种形式和方法,大力宣传国家发展职业教育培训的政策措施,对在技能人才培训、再就业培训、创业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等领域作出重要贡献的企业和培训机构大力宣传并实施奖励。(2)加强职业教育培训的相关立法。我市应向国内、国外积极学习。比如借鉴德国的“双元制”的职业培训体系,主要是主体实现政府、社会、企业、学校、个人共同参与,在层次构件上加强职业培训单项法规建设,可以提出我市促进职业教育培训的政府条例。(3)政府应对职业教育培训实行倾斜政策,主要是:第一,针对职业教育培训机构:政府以直接投资、补贴、协助贷款等方式在学校设施、师资力量加大投入;专业设置更市场化。第二,放宽市场准入、实施税收优惠等鼓励民间资本投入。(4)规范培训市场,主要是:第一,制定职业培训的市场准入条件;硬性规定硬件设施、流动资金数量、师资队伍等对正在进入或现有的培训机构进行资格评审。第二,规范职业培训行为,避免培训项目重复设置,造成浪费。第三,对每个培训机构特别是社会办的培训机构要严格实施收费审批制。(5)构建完善的职业资格认证制度,政府应加大对认证制度的投入建设,确保参加职业教育培训人的相关利益:一方面,加大资格证书监管,杜绝伪造。另一方面,加强企业特殊工种执证上岗的监督。
2.从培训机构出发提升我市职业教育培训能力。我市的职业教育培训机构应对教学管理制度进行改革与创新,实行立体教学,宽基础,重视多学科的交叉学习,最大限度地实现师资共享、学科共享,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挖掘每位学生的个性和潜能,培养学生成为一专多能的适应性更强的人才。我市的职业教育培训机构应深入分析市场,深化办学体系的改革,打造富有地方特色的职业学校品牌,整合市场内各培训机构的教育资源,向特色化、专业化发展。同时扩大兼职教师的比例,创新师资队伍管理模式,加强对现有师资队伍的培养,提升师资队伍的文化、技能水平。
3.从企业角度提升我市职业教育培训能力。作为最大的受益者,企业加强员工的内部职业培训投资,比如开展新员工入职培训、岗位轮换制度、挂职学习培训、内部定期专项学习等提高企业员工参加再教育的积极性。同时有实力、有需要的企业应加大与培训教育机构的合作,以培养出适应企业发展需要的人才,将再教育和再培训贯穿整个工作和生活过程,以适应企业和社会的发展。
总而言之,我市的职业教育培训能力的提升应结合我市职业教育培训发展的实际和特点,在实践中树立创新意识,打造出敢于创新、善于创新的氛围。倡导各方参与,开发思想,加强区域合作,促进我市职业教育培训的发展。(本文作者:岳婷单位:延安大学管理学院)
关键词:扶贫攻坚战;卫生职业院校;贫困地区
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的任务是脱贫,最突出的短板在于农村还有七千多万贫困人口。致贫原因复杂,其中因病致贫是一个重要原因。云南省曲靖市扶贫办统计显示,曲靖市23.21万户79.91万贫困人口中,因病致贫的有38436户,占16.56%;患长期慢性病的有7.69万人,占9.62%;患大病的有2.09万人,占2.62%。深化卫生职业教育培训改革,加强基层医药卫生工作,提高基层医务人员职业能力,对于破解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难题,实施健康脱贫十分必要。
1卫生职业教育培训改革是加强农村基层卫生工作,实施健康扶贫的重要举措
1.1农村基层卫生工作者的职业素质和能力直接关系到贫困群众的健康与脱贫
2014年12月,在江苏省镇江市世业卫生院考察时指出,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农村基层卫生工作是实施健康脱贫的基石。乡村医生是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的“网底支撑”,是向农村居民提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主要载体,也是实现农村地区人人享有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基础和保证,是帮助农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困难群众脱贫致富的保障力量。乡村医生职业素质和能力,决定着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的质量与水平,决定着困难群众治疗疾病、摆脱穷困的信心和决心,决定着国家脱贫医疗卫生惠民政策的贯彻落实。
1.2农村基层卫生工作者的职业素质和能力亟待系统培训
近年来,云南广大农村地区,特别是在边远山区老百姓看病就医得到各方救助、个人支付负担有所减轻的同时,却因乡村医疗人才紧缺、服务水平较低、设备短缺等,不得不到收费较高的县级以上医院就医或放弃治疗。基层医疗卫生人员迫切希望通过培训提高业务素质和能力,更好地服务地方百姓,努力实现农村医疗卫生与城市同步发展、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强乡村医生教育培训,是提高其业务能力的有效途径。
1.3加强农村基层卫生人员培训有助于改善贫困地区缺医少药现状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云南基层卫生工作得到了长足发展,但基层医疗卫生人员总体水平不高,存在“引不进、留不住、养不起”现象。目前,云南还有96个乡镇卫生院无执业医师,216个乡镇卫生院仅有一名执业医师。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曲靖市人民政府按照文件要求,委托地方医学院校为贫困乡村免费培训千名乡村医生,计划用3年时间为全市每个村卫生所培训一名45岁以下的乡村医生,分两期共培训3000名乡村医生,解决贫困地区群众缺医少药问题。
2深化卫生职业教育培训改革,增强培训实效性
2.1满足基层卫生工作者提高业务能力的需要,增强培训的针对性
2015年以来,曲靖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主动承担了3期近1500名基层卫生工作者业务能力培训任务。培训工作按照市政府和市卫生局要求,紧密结合基层卫生工作者急需提高的业务知识、能力,突出实用性,增强教育培训的针对性。(1)按照“培养实用型乡村医生”的总目标,结合曲靖乡村医生实际和当前基层卫生工作需求,组织专家为全市乡村医生编写了培训教材;(2)突出培养预防保健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的全科人才,在培训课程设计上强调“一专多能”,强化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技术规范、基本药物合理应用、预防保健、全科医学、传染病学常见病多发病、急救等知识培训;(3)突出实践技能训练,集中理论培训结束后,安排乡村医生到县级综合医院、中医医院、乡镇卫生院跟班学习3个月,主要学习内科、儿科、急诊科、中医适宜技术,提高农村常见病的临床诊疗水平。
2.2坚持医德医术教育培训并举,突出医德教育
结合当前贯彻落实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忠诚、干净、担当”教育活动要求,强化“医为仁之术,必具仁之心”服务理念,强调基层卫生人员是广大农民健康的卫士。要求参训学员不仅提高医术医技,还要加强医德医风建设,认识到医德医风建设与人民群众健康密切相关,是关系党和政府威信的大事,也是提高医疗服务水平、树立窗口形象的基础。
2.3分析基层卫生工作服务质量现状,突出服务意识培养
学校教师在向乡村医生传授新知识、新技能的同时,还应重视其服务意识和服务能力,指导参训学员从改进服务态度入手,加强与病人的沟通和交流,构建和谐医患关系,为病人提供温馨、细心、爱心、耐心、舒心的服务;从提升服务水平入手,努力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保障农民群众医疗安全;从改进服务规范入手,按照国家规范,按质按量规范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从改进服务行为入手,严格执行基本药物制度和医疗服务收费标准,降低医疗费用,让病人花最少的钱得到最好的治疗;消除从医牟利的念头,清白做人,廉洁从医,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使乡村医生真正成为农村贫困群众健康的“守护神”。
2.4规范培训管理,提供经费和设备保障
为实施好千名乡村医生培训工作,市政府划拨专项经费用于参加培训的乡村医生的学费和生活补助。学校组织相关处室安排部署管理、教学、生活等事宜,在人力、物力上给予绝对支持;同时组织教师编写了一套内容适宜的乡村医生培训教材,供乡村医生学习使用;安排专职班主任对乡村医生进行全面的学习支持服务;印制学员培训须知、培训情况调查表及学员对教师反馈评价手册;协调上课教室,安排教学计划及任课教师等,从“为学员服务”的角度出发,认真准备;为了使乡村医生培训期间能有一个舒适的生活、学习环境,学校专门采购了床上用品及生活用品;乡村医生住宿在学生公寓,有舍管人员进行管理和服务;固定就餐地点,每日免费提供丰富可口的三餐;对培训资金实行专户存储、专人管理、专款专用、专项审批,严格依照资金管理有关文件规定执行,培训前对培训经费进行预算,培训结束后及时向主管部门上报结算。
2.5加强校院合作,提高乡村医生实践技能
学校承担二十多天的理论培训和校内实训。培训期间,学员完成内科、外科、妇科、儿科、诊断、预防、合理用药、急救等临床理论课程学习,之后根据学员要求与培训实际,在课余及晚上增加全身体格检查等诊断实操课程。理论培训结束后,学校与各县、市、区医院联系,制订临床实训教学计划,建立督导制度,定期深入各培训点,督促、指导培训工作顺利开展;与临床实训教学点共同建立学员管理制度,加强培训项目管理,对培训过程、培训结果进行考核评估,达到培训要求的学员发放培训合格证,培训不合格的学员重新参加培训。理论培训提高了乡村医生基本药物合理应用、基层适宜技术规范、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技术规范等知识水平;通过安排乡村医生在县级医院、乡镇卫生院跟班学习,提高了其基本医疗实践操作能力。
3卫生职业院校要主动为贫困地区实施健康扶贫担责
3.1卫生职业院校要切实履行好人才培养基本职能
卫生职业院校不仅要为地方卫生事业发展培养医疗卫生人才,还要紧紧围绕国家扶贫工作需要,加强基层卫生人员培训教育,主动为贫困地区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和实施健康扶贫担责,发挥卫生职业教育在国家扶贫攻坚战战略中的作用。
3.2卫生职业院校要在实施卫生职业教育扶贫方面有所作为
新生代农民工教育是一个大问题,是农民工就业的阻碍,也是制约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原因。城乡统筹政策实施以后,农民工性质随之发生了改变,社会对新生代农民工的定义明显不同于传统农民工,在这样的前提背景下,新生代农民工教育也必然面临改革。为了成功解决新生代农民工就业问题,保障其基本生活,笔者结合我国当前国情,对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教育新模式与新方法作详细探析。内容如下。
1 新生代农民工的定义
所谓新生代农民工,实际是指年龄在16~30岁,初中或高中毕业就外出打工的农村户籍人群。他们多数都只接受过初中、高中教育,来自农村但又不愿意呆在农村工作,更愿意在城里务工,存在着典型的“三高一低”特点。“三高一低”指高教育、高期望值、高享受要求和低能力。新生代农民工大多是一毕业就直接上岗工作,并没有接受过专业的岗位培训,加之农民工现有的技能知、职业素质无法满足岗位需求,往往导致农民工无法胜任工作,造成农民工就业率低,就业困难。新生代农民工是现代城市的主要组成部分,若利用得好,将是城市建设、规划与发展的中坚力量,但由于目前新生代农民工职业素质偏低,专业能力不强,导致其无法满足市场人才需求,找不到工作,生活也失去了基本保障。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从根本上促进城市发展,必须从农民工教育入手,利用职业教育培训的方式,结合农民工特点,又针对性的对其进行培训,以提升其职业能力,解决其就业问题。
但要提及的是,以往所采取的农民工职业教育模式过于死板,无法发挥真正的效用,如果新教育模式要克服死板问题,必须结合新生代农民工特点,探寻多元化的、科学且适用的农民工职业教育培训模式。
2 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教育培训模式探讨
2.1 校企合作培训模式
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教育培训的根本目的是解决就业问题,所以在探讨教育培训新模式时,培训内容务必要以满足市场人才需求为主,结合服务业、加工制造业等行业的用工要求,采取教育和培训方式,切实提高农民工就业能力。校企合作教育模式能很好的解决以上问题,该模式的基本原理是学校和企业合作,学校按照企业用工要求,有计划、有目标的培训学生,将企业生产实际与学校教育内容联系起来,实现资源共享、双赢互利。校企合作教育模式在具体实施时可采取以下方法。
(1)联合开发教育培训教材。
以企业用人要求为培训目标,联系企业生产实际,合理选择或开发新教材。学校与企业在开展合作教育培训时,需在教育前期对市场、对企业岗位需求做深入调查,明确好企业工作岗位的用人需求,然后依据用人需求来制定教育培训知识点,并以此作为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教育培训教材。除了职业技能教育教材以外,学校还要结合农民工心理、生理特点,联系农民工的生活实际,适当开发法律、卫生心理、社会交际等相关课程,选择合适教材开展农民工公共知识教育,使其职业教育培训课程变得更加丰富,为农民工心理素质和职业道德能力的提高奠定基础。
(2)重视师资力量的培养。
校企合作教育培训模式在具体实施时要重视师资力量的培养,要利用制度、队伍、教育方法等方式切实提高农民工就业能力,解决其就业难题。校企合作师资力量培养可采取以下三种措施:①建立一套实践锻炼制度,利用该制度来管理农民工,使其在实践锻炼中增强技能;②建设一支兼职教师队伍,并利用兼职教师来开展教育,壮大学校的师资队伍;③建立一套有关职业教育的理论制度,并利用该制度来管理教师,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从而提升农民工的技能学习能力。
2.2 “3+1”综合培训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以体力劳动为主的农民工工作形式已不再适应现代社会的就业环境,职业教育培训就成为实现新生代农民工职业诉求的一种途径。然而,什么形式的职业培训更适合新生代农民工,更能解决新生代农民工所面临的就业问题,更值得思考和探索。因此提出“3+1”的培训方式,即“基础知识、技术技能、素质能力+职业技能鉴定资格证书”的综合培训方式。
基础知识:以各岗位通用的理论课程为主,例如: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礼仪沟通知识等。在此基础上针对不同的岗位群开设本岗位的专业基本知识。专业基础知识要有针对性、有目的性。
技术技能:根据不同岗位群的特点,以企业真实的生产流程制定不同的基本技能课程,采用现场指导和情景模拟的方式,突出岗位技能;也可采用实用技能培训、短期技能培训和岗前技能培训等多种方式,同时应该重视在岗新生代农民工的技术技能的培训。
2.3 分段式教学培训
分段式教学培训,实际是指利用农民工空闲时间对其进行教育培训。这种教育培训方式更能满足农民工需求,既不影响农民工现有工作,又不会增加农民工压力,能获得很好的教育培训效果。目前国内很多高校都有采用分段式教学模式来对农民工进行教育培训。
市场调查发现,新生代农民工迫切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其现在的生存状况,非常愿意接受培训,然而真正参加职业教育培训的农民工甚少,出现了“高积极性低报名率”的现象,其中大部分新生代农民工、尤其是已经上岗的农民工不愿意放弃工作来参加职业培训,主要原因是培训时间与工作时间冲突,其次是部分农民工在长时间从事一种岗位的工作以后,操作熟练渐生惰性,不愿参加培训。因此,为了适应和配合新生代农民工工作的特点,提高他们对培训的积极性,可以采用分段式教学培训。
【关键词】澳大利亚 职业教育 培训包
【基金项目】2011年度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基金项目:澳大利亚职业教育课程质量保障研究(课题批准号:11YJA880069,主持人:吕红)
【中图分类号】G719.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7-0042-01
一、澳大利亚职业教育培训包体系特点
(一)以能力为本的课程标准体系。培训包(Training Packages)是澳大利亚国家职业教育与培训制度中重要的官方文件和教学法规,被称为“培训指南”(training roadmaps)或一整套培训计划,其根本特点是由行业制定、全国统一且通用的职业技能认证标准,它具体阐述了对职业岗位的实践技能和基本理论要求,是对学生进行质量评价的尺度,它规定了本行业不同岗位中的从业人员所应具备的文化知识、实践技能和思想素质的标准。每个培训包主要包括两个部分的内容。第一部分是国家认证部分,这是培训包的主体;第二部分是非国家认证部分。培训包以能够胜任工作的能力标准为衡量,摒弃了学究式的繁琐理论,对各行业中不同从业人员应具备的文化知识、实践技能和思想素质进行了明确的规定。每一培训包都提出了自己的能力领域(Streams)和能力单元(Units of Competency),每一个能力领域下包括若干能力单元,所有的能力领域及其能力单元都有相应的识别代码。各项能力单元具有相同的能力标准格式,主要由能力单元的名称、能力领域、能力说明、相关能力标准、能力要素及相应的行为标准、能力评价条件说明、鉴定指南和关键能力要求等内容组成。
(二)完善的国家专业资格认证体系。澳大利亚资格认证框架(Australian Qualification Framework)描述了资格证书的等级以及各级证书包含的能力组合,当受训者达到培训包描述的能力要求后,可以颁发由国家承认的资格证书。这里所说的资格,就是以能力标准为依据的,将理论知识学习和职业技能训练并重,且多数是以技能培训为主的一组科目课程(或我们常说的“模块”)的组合,即我们所称的“专业”和“专业方向”。这些专业课程及其标准是全国统一的、与工作岗位相对应的教育和培训证书体系,考核方面也更注重受训者的实际动手能力。资格认证框架实现了不同学校、 不同学科、 证书、 课程学分的互认和衔接制度, 亦即学生在不同教育系统之间可以转学。
澳大利亚资格认证框架中各级证书和文凭之间的连续关系不受培训机构或地域限制,全国通认。甚至同一门课听课和实验在不同的培训机构都相互认可,对于学生的相关工作经历经考核也可以承认并折算成学分。这体现了能力本位的培训理念,更实现了不同院校、不同学科、证书等级和资格、课程学分的互认和衔接制度,亦即学生在不同教育系统之间可以转学,重复的知识和技能不用重复学习。
由此可以看出培训包根本特点是由行业制定、全国统一且通用的职业技能认证标准,它具体阐述了对职业岗位的实践技能和基本理论要求,是对学生进行质量评价的尺度,它规定了本行业不同岗位中的从业人员所应具备的文化知识、实践技能和思想素质的标准。
二、澳大利亚职业教育培训包体系的优势所在
培训包将能力标准和职业资格联系起来,并规定出学生达到能力标准所需的最低考核要求。 从能力的认定、统一的评估标准到资格证书的颁发, 培训包都作出了详细的规定,规范了职业教育与培训具体实施的每个步骤。这样的培训包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
(一)有利于职业教育与培训体系标准化。培训包的能力界定源于工作内容的分析,个体的职责和工作标准一起结合成能力的要素, 反映特定岗位职责所必需执行的任务,然后相应地分类置入能力单元形成培训包的能力标准。因此,培训包涵盖了各个行业、不同水平的能力标准,并且成为职业教育与培训学生培养和评价的依据,为建立统一的澳大利亚国家培训市场奠定了制度基础。整个国家职业教育都有了可以遵循的统一的职业标准、评价原则和认证要求,保证了澳大利亚的职业教育质量和水平能够在较高水平上达到统一,为高质量的职业教育与培训提供了保障。培训包还对受训者先前的学习和已经达到的能力进行评价和认可, 这种方式保证了学习者不必对掌握的知识和技术进行重复学习。学生一旦考取职业资格证书就是全国通用认可的。由于职业能力标准源自于企业,因此澳大利亚职业教育与培训机构培养出来的学生,能够实现学习和工作的零过渡,很快适应新的工作。企业对其教育质量的认可度非常高,利于毕业生就业。
(二)提供多元化的学习与考核方式。培训包并不硬性规定达到能力标准和资格的方式,学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自由选择以何种方式接受培训。培训从时间上分脱产、半脱产和不脱产的培训; 从空间上分面授和函授与面授相结合的培训;地域上分学校本位和企业本位的培训;还有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多媒体教学、远程教学、提供网上学习材料及进行网上考试等;也可以是多种方式结合起来的培训。最终培训方式的选择取决于哪一种方式对雇主、受训者学习的内容以及所需完成的工作最为合适。技能鉴定可以在培训机构进行,也可以在相关企业进行, 还可以将两种情况结合起来。鉴定方法包括观测、口试、现场操作、第三者评价等12种,通过受训者在完成指定的任务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力进行评价,全面考核学生的工作能力、管理能力、协调应变能力以及与他人合作的能力。这些方法的综合运用,与单纯用理论试卷的考核方法相比,更能反映出学生的综合素质,体现了能力本位的思想。
(三)有助于构建国家终身教育体系。培训包中的澳大利亚资格框架架起了衔接和沟通澳大利亚各教育系统之间的立交桥。它不仅使就业前教育与就业后教育相联系,也使职业教育与普通中学教育、大学教育体系一起共同完善了继续教育体系,构成了国家的终身教育体系,最大限度地满足教育与培训的服务对象,包括行业、企业、政府、社区和受训者等对职业教育与培训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吕红.《澳大利亚职业教育课程质量保障研究》,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1年
关键词:成人 职业教育 培训 存在问题 改革 发展 思考 分析
1引言
所谓职业教育,就是对需要从事某种行业的人员进行专门的技能知识教育。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家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也在不断加深,尽管我国的成人职业教育培训在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之下取得了一定的发展进步,但是仍然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尤其是在我国的经济结构调整之下,问题愈发突出,严重制约着我国成人职业教育培训的发展,由此需要对其进一步的发展进行思考,做出突破。
2我国成人职业教育培训存在的问题
2.1没有给予成人职业教育培训足够的重视
尽管我国进行了教育改革,对于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对于教育的投入越来越大,但是在实际实施改革的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传统的重视普通研究性教育,轻视职业技能教育的思想。很多人存在这样的误区,认为只有通过高考考入高等大学院校才能够得到发展,而成人职业教育培训院校往往是那些高考失利同学才会被迫选择的出路。出现这种思想因素的主要原因还是成人职业教育培训院校结构没有进行足够的宣传以及国家的相关政策支持力度不够。例如很多的用人单位仍然将第一学历纳入求职应聘的硬性条件。
2.2政府部门对成人职业教育没有给予足够的资金投入
成人职业教育是一种专业化的培训,所以需要一定的专业设备以及培训场地,同时这些教学设施也需要根据外界环境而进行变化更新。但是在国家对教育经费的投入集中在基础初等教育,所以成人职业教育培训的资金投入远远达不到实际要求。
2.3成人职业教育培训院校缺乏教师,结构不科学
进行成人职业教育培训最关键的因素就是师资队伍,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却存在职业教育培训教师后备力量不足的问题。因为职业教育的特殊性以及实习的要求,所以职业教育的培训教师应当比高等院校更多,但是实际上却比更少。同时,我国的成人职业教育培训院校的教师结构不够科学,大多数的教师都是从高等院校毕业,满腹理论知识,缺乏必备的实际专业技能操作。
2.4成人职业教育培训院校管理缺乏效率
尽管近些年来我国的成人职业教育取得了一定的发展成绩,但是因为管理体制的问题,导致了多头管理、效率不高的新问题。交叉管理、灰色地带、重复办学等等问题都导致了学校资源的浪费闲置。
2.5成人职业教育培训院校缺乏宣传,没有积极与公司企业进行合作
进行成人职业教育培训不仅仅需要在学校进行学习,获得必备的专业知识和技术技能,同时还需要在各个公司企业之间去实习,将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但是在实际的教学培训过程中,很多培训院校由于宣传力度不到位,导致学生实习基地的缺乏,没有一定的实习设备。同时,因为国家对于成人职业教育培训院校的资金投入不足,没有相关的政策支持,所以也进一步的导致公司企业缺乏吸纳培训学校学生的积极性。
3对我国成人职业教育培训改革发展的思考分析
3.1打破传统偏见,提升社会对于成人职业教育培训的重视
加大宣传力度,摈弃偏见,使得成人职业教育培训获得与高等教育同等重要的地位,认识到成人职业教育培训在整个教育系统中的重要性、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程度,科学认识成人职业教育培训的地位。
3.2政府部门加大对成人职业教育培训学校结构的资金投入
成人职业教育培训的长足发展进步离不开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所以,政府需要按照我国成人职业教育培训发展的具体情况,通过一定的调查研究手段,每年发放一部分的资金费用来支持成人职业教育培训学校的发展,保证教学设备等基础硬件设施的更新换代,同时国家也可以制定出相关政策来促进我国成人职业教育培训的发展。
3.3制定出推广政策,吸纳优秀教师
因为师资力量的缺乏,限制了我国成人职业教育培训的发展。所以,现行职业教育院校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出具有吸引力的标准政策,来吸纳足够优秀教师的加入,同时需要不断完善教师职称评定的资格标准。对于教师要进行严格要求,不仅需要具备足够丰富的实践知识,还必须拥有一定的实践操作技能,但是对于一些实践技能丰富而学校具有迫切需要的人才,可以适当降低在年龄以及学历上的标准。
3.4积极与公司企业进行合作
成人职业教育培训院校需要积极与公司企业进行合作办学,与其建立长足的合作关系,建立优质的实习基地,促进成人职业教育培训的更快发展。
4结语
尽管目前我国的成人职业教育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但是这些都是促进其获得发展的一部分,所以我们应当积极地去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认识到成人职业教育培训在我国教育系统中的重要地位,用正确价值观指引,找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同时采取针对性的对策来促进其发展,充分发挥我国成人职业教育培训在就业以及经济方面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杨燕,刘维俭,马建富.从职业教育角度谈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留守农民人力资本提升[J].教育与职业,2015,(17).
[2]马建富.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农民工人力资本提升的职业教育培训路径[J].教育发展研究,2014,(9).
关键词:澳大利亚职业教育;双元体系;教育培训
一、澳大利亚双元职业教育培训体系发展历程
澳大利亚的职业教育培训中采取了双元体系,这种系统的、有组织的职业培训双元体系可追溯到中世纪行业协会办的学徒制。在18~19世纪,出现了澳大利亚学徒制的雏型:“补习教育”学校。澳大利亚于1998年1月1日开始实行“新学徒培训制”并逐步取代传统的学徒培训制。近几年来,澳大利亚政府不断改革完善学徒制,2006年的改革中包括:重新确定澳大利亚学徒制的品牌,加强人们把做学徒制作为第一职业选择,用“澳大利亚学徒制”(Australian Apprenticeships)代替“新学徒制”(New Apprenticeships)。澳大利亚的双元体系是指学徒的培训同时在企业、公司和职业学校进行。企业培训是学徒培训的主要组成部分,职业学校教育的目的是为了补充学徒人员在工作场所所学的职业知识和技能的不足,增加他们的专业理论和基础知识。
(一)双元培训体系中的企业公司培训
在企业的培训中,雇主负责培训的主要费用,同时雇主还是培训的指导者,其他培训指导者都必须持有培训资格证书或熟练技术工人资格的证书,应具有心理学知识,了解职业培训的法规。在学徒培训结束时,每一个学徒人员需要参加理论知识和实践内容的考试,学徒期满以后,雇主应继续雇佣获得相应资格证书的学徒。
(二)双元培训体系中的职业学校教育
职业学校的任务是让学徒对所学科目的理论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和掌握。政府的公共教育资金负责学徒在职业学校的学习,职业学校的课程中有五分之三是围绕着职业岗位进行的专业教育,职业学校开设的课程由联邦教育与文化部来规定。学徒制的培训项目和依据标准是澳大利亚全国统一的资格框架(AQF)和在资格框架下的培训包。学徒按培训合同规定的要求达到职业和行业所要求的能力标准,在培训学习结束后可以获得全国认可的资格证书。
二、澳大利亚双元职业教育培训体系对我国的启示
(一)政府要加强职业教育的法规建设,提供法律保障基础
澳大利亚执行严格的就业准入制度,就业人员只有获得相关岗位的职业资格证书等级,才可以进入就业市场。早在1978年,由联邦经济部制定的职业培训法修正案被澳大利亚国会通过,这个法案的建立,奠定了学徒制的法律地位,使得双元职业教育培训体系得以健康的发展。澳大利亚的《宪法》、《义务教育法》、《高等教育法》、《职业教育法》等法律是澳大利亚开展职业教育管理的基本法律依据。在职业教育教师管理方面,澳大利亚《职业教育法》、《教师法》对职业学校的校长、教师、职工的招聘、职责、权利、培训要求等都有具体的规定。澳大利亚联邦颁布的有关职业教育经费方面的法律有:《拨款(学校资助)法》、《拨款(技术与继续教育资助)法》、《职业教育与培训资助法》等。目前,我国虽然已颁布了职业教育与培训相关方面的法规,但因宣传不力,执法不严,并未形成严格的就业准入制度,因此,我国要借鉴澳大利亚职业教育与培训的成功经验,加强职业教育的法规建设,为我国的职业教育与培训健康发展提供法律保障。
(二)企业、行业应加大职业教育与培训的参与力度
在澳大利亚,企业培训是双元职业教育与培训的主要组成部分。澳大利亚职业教育最显著的特点是在各个层面上与经济组织(行业委员会、企业等)建立了密切而广泛的联系。澳大利亚政府设立了国家培训局,在培训局的统筹协调下,建立两个全国性行业培训咨询委员会,其主要职能是协调政府和行业、企业的关系,为政府提供企业需求信息,把政府的政策传递给企业。企业通过对学徒的工作表现,考察未来的员工,有利于企业招收到优秀的技术工人和员工。企业雇一个学徒工,支付的工资较低,学徒的其他保险、福利、培训费等由政府支付。在我国,企业对承担学徒培训的积极性并不高,有的企业甚至认为学徒妨碍了企业生产运行。从澳大利亚的企业参与职业培训的成效来看,应从我国国情出发,要加强立法,建立相关激励制度和政策,加以引导和规范,通过财政、税收等手段鼓励行业组织参与职业教育与培训及我国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建构。促使我国的企业加入职业教育与培训中来,吸纳社会优良资源,加快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我国要进一步发挥非政府性的行业协会组织和社会中介机构的作用,调动企业参加职业教育的积极性,切实对本行业的职业教育质量的提高负起责任,对有关职业教育的政策法规提出意见。
(三)建立国家统一的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完善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融通体系
澳大利亚建有全国统一的国家职业资格框架(AQF),它是职业资历、学分转换的主要参照系,它为各类教育提供了灵活的衔接方式。在AQF系统内部,各级证书和文凭的关系可以通过学分累积逐步完成。在AQF系统外部,TAFE学院与普通高等教育和中等教育上下贯通。我国现行的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由于存在证出多门、认证标准不一等问题,导致了职业资格证书缺乏权威性和社会认可度不高。我们要借鉴澳大利亚的成功经验,建立全国统一的职业资格认证制度。这就需要改革国家现有的职业技术教育管理体制,理顺各部门之间的关系,开发出全国统一的职业资格体系,为社会培养出适销对路的人才。同时,依据国家职业资格认证体制,制定学分互认制度,有效架起职业院校与中等教育和大学之间衔接、沟通的“立交桥”。我国应提高职业资格证书在职业教育与培训中的社会地位,形成良好的声誉,各级各类行业组织也应积极参与职业教育与培训的决策和管理,参与制定职业能力标准和国家资格证书制度。
(四)政府投入经费扶持职业教育与培训的发展
2005年,澳大利亚政府决定从2006年6月到2008年9月期间投资大约101亿澳元用来支持和扩大学校职业教育培训。随着对教育系统以及对学校职业教育培训资金投入的增加,澳大利亚政府对提供职业教育培训的学校以及学校的技术中心也提供了专门的经费用来改善学校职业教育培训的设备。2006年2月,澳大利亚政府委员会(COAG)在新的国家改革日程中强调大力投资人力资源发展,目标之一就是“提高具有技能和职业资格的成人劳动力比例,使其享受积极和富有成效的职业生涯。”随后,澳大利亚联邦和州政府于2006年10月宣布一揽子重要的技能计划——“面向未来的技能”,提出在今后五年,国家将投入8.37亿美元进一步提高澳大利亚成人劳动力的技能,为澳大利亚公民持续的技能更新提供更多机会。相比之下,我们很多职业技术院校办不下去,一项重要原因在于资金的匮乏。所以,要使高职院校及时培养出社会经济发展急需的各类技术应用型人才,政府特别是各地政府必须加大对高职教育的投入力度,为我国的职业教育与培训的良性循环发展打下坚实的经济基础。 【参考文献】
[1]石伟平.比较职业技术教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潘静波.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发展的推动力[J].基础教育参考,2006,(6).
[3]汤百智,吴立勋.澳大利亚新学徒制的建立及实施[J].职教论坛,2004,(12).
[4]黄日强,何小明.澳大利亚政府在发展职业教育中的作用[J].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4).
再夺湖北省职业教育培训课题
研究单位团体奖
文/特约通讯员 周大勇
日前,在2014年度湖北省职业教育培训课题研究成果评审中,荆门市技师学院陈卫民院长主持研究的课题《职业素养基本训练》获得省级省重点课题一等奖,彭彬林老师制作的课件《flash动画——制作逐帧动画》获教案、课件类一等奖,柴玉姝老师的《中职课堂师生冲突的校本研究》获论文类一等奖,学院连续五年获得湖北省职业教育培训课题研究单位团体奖。
近年来,荆门技师学院按照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要求,围绕现代产业转型与升级对技能人才的需求,改革技能人才培养模式,不断深化校企合作,加大了教研教改的力度,多举并措,教研教改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
一是推进一体化教学改革,创新培养模式。学院贴近企业生产岗位,引入企业文化和管理模式,设计生产性工作任务,实现“教室车间化、学生员工化、课题产品化”的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提高了学生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达到更好的教改效果,被确定为全国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试点单位。
二是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改革教学手段。学院经常举办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多媒体课件制作比赛等活动,积极倡导和充分利用计算机多媒体、网络技术和仿真技术,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主要通过视频、图片、声音、文字形象化地展现教学内容,把教学内容直观形象地传授给学生,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了学生的课堂注意力,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三是搭建交流学习平台,引领教师成长。学院定期组织教育教学课题研讨会、骨干教师示范课、青年教师汇报课、校际同行交流课,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研讨、听课、评课及优质课评比活动,为全体教师搭建展示的舞台和研讨的平台,进一步激发了全体教师参与教学教研的热情,教师之间相互学习、相互促进,营造了学习型、协作型的教师文化氛围和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
据悉,荆门技师学院今后将不遗余力地为教师提供更多交流学习的平台,展示才华的舞台,鼓励教师参加教研活动,大胆进行教学改革,打造一支教学教研水平都领先于同类院校的优秀教师队伍,为加快构建具有湖北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作出新的贡献。
山西交通技师学院:
获职业教育重点专业和
实训基地建设项目
文/特约通讯员 赵启文
近日,山西交通技师学院机电工程系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公共管理系现代物流专业分别被山西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批准为山西省职业教育重点专业建设项目和实训基地建设项目。两个项目共计获得省级财政支持资金400万元,项目资金将用于设备购置、教学改革、课程开发、教师培训、教学资源建设等内容。
重点专业建设项目建设期为3年,实训基地建设项目建设期为2年。建设期间学院将进一步深化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推进企业与学院共促专业建设、教学改革、课程改革的步伐,促进专业与产业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生学习对接,进一步加强专业实训条件建设,实现一体化教学设计,突出学生主体、教师主导,强化实践育人。
重点专业和实训基地建设项目的申报成功,为学院进一步加强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提升专业实训水平,提高技能人才培养质量,向山西产业发展和交通运输行业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人才支撑奠定了基础。
北京市工贸技师学院:
举办意大利高级服装创意制版研修班
文/特约通讯员 李文胜
为进一步提升我国服装行业技术人员的制版水平,同时加快提升世界服装大赛中国赛区选手的技术水平与国际时装技术接轨,北京市工贸技师学院作为第43届世界技能大赛时装技术项目中国集训基地,日前聘请了意大利服装创意制版大师卢西亚诺·迪纳尔多先生来校授课。卢西亚诺·迪纳尔多先生是意大利时装界权威的制版专家和资深的服装技术教育家,是著名时装大师费雷的专业老师,曾先后担任多家世界著名品牌制版总监。
根据我市当前经济发展的总体趋势来看,农民工职业教育具有极为广阔的发展前景。无论是农村发展的城镇化趋势,还是农民增收的巨大压力,都明确显示出职业教育广阔的发展空间。虽然近几年在农民工职业培训取得了很多成效和经验,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法律法规体系不健全;培训资金投入不足;培训组织实施和培训效果有待提高。农民工进行职业教育培训,应根据市场的需求和企业的需要设置专业,但目前一些针对农民工的培训,在培训内容和培训模式上不能够完全适应农民工的需求,同时培训完成后缺乏相应的后续服务,使得培训工作不能实现与市场需求有效对接,造成培训资源的浪费,这些都削弱了农民工参加职业培训的积极性。
二、城乡统筹下农民工职业教育模式改革思路及对策
(一)农民工职业教育模式改革的发展思路
政府要出台一系列关于加强农民工职业教育,促进就业等政策和法律法规,使职业教育培训通过建立长效机制实现农民工提高自身素质并在城镇长期稳定地安居就业。同时以新生代农民工为重点的新一轮农民工职业培训,尤其在培训主体、培训重心、培训模式、培训机制等方面需要有新的认知和新的实践创新。使这一群体较快适应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要求,适应产业升级、技术进步的要求,适应融入城镇成为市民的要求,这必将同步推进新农村建设和工业化、城市化进程,有效促进扩大内需和城乡一体化发展。
(二)农民工职业教育模式改革的对策研究
1.完善农民工职业教育培训的法律机制
国家和当地政府应进一步完善农民工职业教育培训政策,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能够有效规范职业教育培训工作,以制度化的形式明确培训标准,以及企业、培训机构应承担的责任,确保农民工享有发展和受教育的权利,真正实现依法培养高素质的农民工群体。
2.建立农民工职业教育培训的融资渠道
当地政府应该加大对农民工职业教育培训的扶持力度,强化在培训中的主导作用。根据国务院办公厅的《关于进一步做好农民工培训工作的指导意见》的要求,各省(区、市)要将农民工培训资金列入财政预算,进一步加大农民工培训资金投入,统筹安排农民工培训资金。同时企业作为农民工劳动技能增强和综合素质提高的直接受益者,应当积极配合政府参与到农民工职业教育培训中,增加对农民工职业教育培训的投入。同时通过社会舆论,鼓励社会的慈善组织团体为农民工职业教育培训筹集善款。建立全方位的资金融资渠道,为农民工职业教育的稳定有序开展保驾护航。
3.改革农民工职业教育培训模式
针对农民工的职业教育培训,应在教育理念、培训手段和培训内容等方面进行改革,要树立以人为本、突出重点、注重实效、因人施教的培训理念。
第一,在培训内容的选择上要以市场的需要为导向,坚持以城乡统筹、就业导向、技能为本,大力开展职业培训、岗位技能提升培训。企业需要什么学什么,加强实践训练,举办针对行业企业特点的专业技能培训。
第二,针对农民工的工作性质,有的放矢进行教学。对于综合素质稍高的农民工,可以加大一些属于精密技术工种和经济管理方面的系统培训。对于文化素质水平偏低的,没有稳定收入的农民工可进行一些容易操作的技术工作培训。同时要结合参加培训人员的工作特点,采用集中授课和现场指导的方式进行职业培训,可以把课堂设在工地、车间等方便农民工学习的场所。在培训形式上可多样化设计,合理授课时间。可以实行长短期培训相结合、脱产与半脱产相结合的培训方式,还可以提供夜校、函授等多种方式。
关键词:农民;职业教育;劳动力;农业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7)04-0020-04
一、农民职业教育的地位和作用
安徽省阜南县现有农村劳动力815 576人,2015年转移到城镇和非农产业就业的有六十多万人。农村劳动力不再仅仅是农业劳动者,相当一部分已成为第二、第三产业的职工。因此,加强对农民的职业教育和培训,对于提高全体劳动者的素质,促进城乡经济的发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加强农民职业教育是发展现代化农业的需要
农业的根本出路在科技、在教育。农民是农业生产的主体,也是农业科学技术转化的重要载体。农业的现代化涉及的因素很多,而人的知识化、专业化是最根本的因素。在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变的过程中,要用现代工业提供的技术装备武装农业,用现代生物技术武装农业,用现代市场经济观念和组织方式管理农业,这些都需要高素质的农民与之相适应。即使在现阶段,无公害农业生产技术、设施农业技术、实用农业增产增效的普及和推广,也都需要具有较高素质的农民。目前,我国农民平均受教育年限不足七年,农村劳动力中,小学及其以下文化程度的占40.3%,初中文化程度的占48.07%,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仅占 11.63%,系统接受过农业职业教育的农村劳动力不到5%。因此,加强农民职业教育,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是农业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二)加强农民职业教育是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动力
根据《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的要求,到2020年,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要达到45%左右。意味着“十三五”期间,每年年均要提高户籍城镇化率1.3个百分点,每年要让1 600万没有获得城市户籍的人成为户籍城市人口。上述规划提出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加快提高,是要加快落实中央确定的使1亿左右农民工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镇定居落户的目标。这1亿人主要指农村学生升W和参军进入城镇的人口、在城镇就业和居住5年以上及举家迁徙的农业转移人口[1]。在阜南县815 576农村劳动力中,剩余劳动力约有48万,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制约因素很多,农民的职业教育素质是决定转移规模和速度的一个重要因素。一方面,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各方面对劳动力素质要求越来越高,低素质劳动力的转移领域会越来越窄。农村劳动力只有掌握一技之长,才能有助于他们从生产率较低的农业部门转移出去,实现向非农产业和城镇流动。另一方面,通过对农民的职业教育和培训,能够使农民开阔视野,树立自信心,激发他们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的主动性。从实践上看,一方面,转移就业的农村劳动力文化程度明显高于农村劳动力的平均文化程度。据统计,2015年,在阜南县转移农村劳动力中,小学及其以下文化程度的占42%,比平均值低20.2个百分点;初中文化程度的占34%,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占34%,分别比平均值高23.1和30.2个百分点。另一方面,转移农村劳动力中接受技能培训的比例较高。据阜南县统计局的问卷调查,2015年的转移农村劳动力中,接受技能培训的占55.3%,高于农村劳动力总体技能培训水平40多个百分点。因此,加强农民职业教育,对于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三)加强农民职业教育是政府服务农业的基本职能
WTO主要成员国都将农民培训作为政府为农业发展提供的主要服务之一。通过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提高农业生产经营水平,增强农业的国际竞争力。关键要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我国对农业劳动者的职业教育以及农业劳动者的素质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如法国政府规定农民必须接受职业教育,取得职业资格证书,才能享受国家补贴和优惠贷款,获得经营农业的资格。荷兰90%的农民受过中等教育,12%毕业于高等农业院校。而美国不仅有高素质的农业劳动者,还在农村广泛开办培训班,对青年农民进行系统培训[2]。因此,县委、县政府要利用好阜阳市唯一一家科普基地――阜南县委党校这个平台,加强农民职业教育,加大投资力度,全面提高农民的职业教育水平,这既是政府服务农业的一项基本职能,也是政府支持农业、保护农业、增强我国农业国际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四)加强农民职业教育是促进农民增收的治本之策
农民收入主要来自农业和劳务两个方面。不论是提高农业生产效益还是增加劳务收入,都与劳动者的素质密切相关。据调查,不同文化程度农户的家庭收入是不同的,农户家庭收入和转移劳动力劳务收入水平会随文化程度的提高而增加。同时有关资料显示,专业技能培训对于增加农民收入的作用更加明显[3]。因此,加强农民职业教育,提高农民的执业能力,激发农民的创造力,是解决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根本措施。
二、加强农民职业教育的思路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农村转型呈现两大特点:一是农村城市化使大批农村劳动力有序快速转移;二是规模、效益、特色、有机农业将得到长足发展。因此,农民职业教育面临两大任务:一是适应农村社会转型需要,开展农民转岗职业技能培训,促进农村劳动力向城镇和非农产业转移;二是培植农村专业农户和骨干农民,防止农业劳动力的老龄化、妇女化、弱质化。农民职业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对农民的社会化终身教育,为农村社会的全面发展和农村居民的全面发展服务。
要着力构建农民职业教育体系。各类农民职业教育机构应相互沟通,分工协作,构建完整的教育培训体系。具体包括:一是农业系统中的中等农业学校、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和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主要承担高、中、初等农业职业教育,普及性农业科技培训,农业专项技术培训,农业技术推广与服务。同时创造条件开展非农职业技能培训。二是教育系统中的农村普通初中和高中,通过“3+1”“3+X”的形式,植入职业教育内容,对不能继续升学的农村青年开展职前技术教育和培训;农村职业中学应主要面向“三农”,开展职业教育和培训。三是技工学校在面向城市开展技能培训的同时,要更多地承担农民转岗职业技能培训任务。四是各类民办教育培训机构要以市场为导向,开展农民职业教育和培训。五是县委党校要充分发挥阜阳市社会科学普及基地这个平台,围绕技能、转岗等职业教育开展培训。六是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民合作组织应结合生产经营活动开展农民职业教育和培训。七是村委会、村民小组等农村社区组织要进一步创造条件,大力发展社区文化教育事业,主动承担农民职业教育和培训职能。
三、农民职业教育的具体措施
(一)完善农民职业教育机制
农民职业教育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因素之一,涉及农业、教育、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社会科学知识普及基地等多个政府部门。完善农民教育机制,一是领导机制,可在农村工作领导小组的统筹领导下,由农业部门协调实施。二是决策机制,可采取统分结合的方式进行。农业、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教育、社会科学知识普及基地对各自承担的农民职业教育职能提出意见,由农民职业教育的领导、协调机构进行统筹,确立农民职业教育的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形成权威性的农民职业教育培训规划,由有关部门分头组织实施。三是执行机制。政府部门制定的农民职业教育规划应由公办职业教育培训机构和有资质的社会教育培训机构实施,所需教育培训经费除农民个人合理负担外,应由政府财政解决。有关部门对教育培训过程要进行严格管理,对完不成任务的要追回经费。四是加强部门合作。农村基础教育、农村职业中学开展的职业教育,农业、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要积极参与,在师资、实习基地建设等方面给予帮助。农业、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开展的职业技能培训,教育部门也要积极配合,在教学场地、生源分流等方面给予支持。
(二)调动农民接受职业教育的积极性
农民是职业教育的主体,农民认可不认可、接受不接受,是评价职业教育成败的根本标准。
调动农民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首先,要选择农民需要的教育内容。当前主要是效益、特色、生态、观光农业及有机农业实用技术,农民进城务工岗位技术等。
其次,要选择方便农民学习的教育形式,教育培训地点要尽量贴近农民,最好与农民的生产劳动相结合,与劳动力转移输出相结合。农业广播电视教育是一种打破时空限制、深受农民欢迎的现代远程教育形式,在普及农业技术,实施农民终身教育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在农民职业教育中,要注重发挥其作用。
再次,要建立必要的制度规范,包括对教育机构的收费、质量的规范,转移就业的规范,对农民参与学习优惠待遇的规范等。特别要严格执行劳动准入制度,对实行就业准入的工种要加强检查和监督。
最后,要进行广泛的宣传发动。有关调查显示,农业科技培训中有偿服务的障碍度为0.887。职业教育的重要性还没有被农民普遍认识,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大多在遇到问题时才想到学习技术。进城务工的农民大多在求职碰壁后才走进技能培训班[4]。因此,政府有关部门和职业教育机构要开展广泛的面向农民的职业教育宣传,提高农民学习职业技术的积极性,使未来的农村劳动力都能掌握与其从事的职业相适应的实用技术。
(三)推动农民职业教育的法制化进程
关于农民职业教育的法律规定,体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技术推广法》等规定中。由于这些规定过于原则化,很难在实际中贯彻落实。近年来,农业部、教育部都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对农民职业教育问题提出了指导性意见,但由于农民职业教育涉及关键的投入问题,具体贯彻时往往是层层发文件、层层难落实。因此,发展农民职业教育,必须有国家权威的规划或政策作保障,最好能有专门的法规加以规范,使农民职业教育能够有法可依,有章可循,逐步走上依法治教的道路。
(四)多渠道增加农民职业教育投入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的决定》指出:“各级政府要认真落实中央关于新增教育经费主要用于农村的要求。在确保农村义务教育投入的同时,也要增加对职业教育、农民培训和教育的投入”[5]。农民职业教育是政府的一项基本社会职能,属公共财政负担范畴。增加农民职业教育投入,一是要把农民职业教育经费列入财政预算,根据教育培训规划确定资金规模。二是教育部门征收的教育事业附加费用于职业教育的部分,应当切出一块用于农民职业教育和培训。三是应积极争取国家项目资金投入,如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项目、农业科技示范场建设项目等。四是应鼓励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民合作组织,紧密联系生产和经营活动,出资开设农民职业教育培训班。五是应支持农村社区组织,如村委会、村民小组等,通过一事一议的方式筹集农民职业教育培训资金,自行组织开展互的教育培训活动。六是应鼓励社会机构捐资支持农民职业教育培训事业。七是应鼓励企事业单位在税前列支农民工培训经费。当前,农村普通中学的“3+1”职业教育培训、农村职业中学的教育资金是由财政保障的。农业科技教育培训经费这一问题如不解决,就无法在农村中培养一批热爱农业的骨干农民,农业劳动者老龄化、妇女化、弱质化的趋势将会越来越严重。
(五)切实加强对农民职业教育工作的领导
加强农民职业教育,开发农村人力资源,将农村人口负担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是统筹城乡经济发展,提高我国产业竞争力,建设现代化农业,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一项战略任务。农民职业教育牵涉面广,重在社会效益,组织难度大,需要必要的政府投入,因此必须加强领导。一是要建立权威性的领导协调机构,由党政分管领导一起抓,农业部门总协调,教育、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财政局等部门参与支持。二是要加强调查研究,农民职业教育状况是反映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程度的重要指标,但常规的官方统计数据都未涉及这方面的分类统计。因此,要有计划地组织开展农民职业教育状况的统计调查,为制定农民职业教育规划、开展农民职业教育研究提供客观依据。三是要制定权威性切实可行的教育培训规划,既要考虑农民职业教育的实际需要,又要考虑政府财力的承受能力,不图形式、不急功近利,做到目标明确,便于操作。四是要建立目标责任制,将农民职业教育纳入各级政府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作为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基本任务进行考核,增强发展农民职业教育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加快农民职业教育发展步伐。
参考文献:
[1]陈龙珠.我国农民职业教育提升策略研究[D].南京:南京r业大学,2013.
[2]S祖琴.加强农民工社区建设教育的措施分析[J].现代职业教育,2015(24):150.
[3]张慧敏.关于新时期农村职业教育发展问题的思考[J].农民科技培训,2011(12):11.
[4]商学芳,姜卫良,郑世英.关于加强农村职业教育问题的思考[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62-67.
[5]全.职业教育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使命与改革思路[J].中国农村教育,2014(12):26-27.
Farmer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Funan County of Anhui Province
ZHU Jin-hong
(Party School of FuNan of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FuNan Anhui 236300, China)
企业职工参加教育培训的决定因素
萧今、曾满超在《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8年第3期撰文指出,市场导向的经济使中国深圳迅猛发展,大部分职工继续参加与工作相关的教育培训。作者研究认为,在企业具有了经营自后,员工会按照自己的意愿追求职业抱负,因此非政府资助的教育培训系统将获得较大发展,以回应企业及职工个体的教育培训需求。作者通过对深圳76家企业、3475个职工的调查数据,用多元选择模型考察职工参加与工作相关的教育培训模式的决定因素。职工参加教育培训有四种选择:参加企业提供的教育培训、去企业以外的机构接受教育培训、以上两种模式都参加或者都不参加。研究发现。选择上述四种不同模式的职工在个人的文化象征性特征、与工作间有关的个人社会经济特征以及其所属企业的经济特征等方面都存在着差异。
地方职业教育教研机构在课程与教学改革中的作用研究
马成荣、冯志军在《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年第22期撰文指出,职业教育教研机构是职业教育课程与教学改革不可或缺的中坚力量,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就功能定位来说,地方职业教育教研机构,主要有研究、指导与服务三大功能。当前。在我国职业教育课程与教学改革新的历史任务下,这三大功能产生了新的内涵。就任务划分来说,省级职业教育教研机构应有如下五个方面的主要工作任务:(一)开展职业教育课程与教学改革理论与实践研究。(二)参与或配合教育行政部门研制职业教育课程与教学改革业务文件。(三)组织开展区域课程与教学改革实验工作。(四)建立健全地方职业教育教研网络体系。(五)开展以课程改革为重点的专题教师培训。市县级职业教育教研部门应有如下五个方面的主要工作任务:(一)开展课程与教学改革实践的应用研究。(二)组织课程开发和课程改革实验。(三)指导课程实施和教学模式改革。(四)指导教师专业发展。(五)推广课程改革成果。就作用发挥而言,地方职业教育教研机构要增强服务意识:拓展研究思路;转变工作方式;创新发展机制。针对地方职业教育教研机构在课程与教学改革中存在体系不健全、体制不完善、机制不完善、定位不准确、工作能力不全面、保障不得力等主要问题,作者提出了如下若干政策建议:(一)确立职业教育教研机构的法律地位;(二)构建职业教育教研体系;(三)完善地方职业教育教研机构的管理体制:(四)发挥各级各类职业教育教研机构的职能作用:(五)强化地方职业教育教研人员的配置;(六)筹措地方职业教育教研经费;(七)加强职业教育教研制度建设:(八)提升职业教育教研人员的科研能力;(九)推动职教科研成果的转化:(十)建立职业教育教研人员的激励机制。
方法论视角:职业教育心理学研究的问题与对策
崔景贵在《职教通讯》2008年第8期撰文指出,我国职业教育心理学研究必须实现方法论上的积极变革,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在过程中都要运用科学的方法论去分析与解决问题。职业教育心理学研究存在的诸多问题,需要我们理智面对、积极应对。(一)职业教育心理学研究之“困”。1 研究路径的困惑难解症结。2 研究内容的困顿纷繁复杂。3 研究队伍的困扰重重交织。4 研究地位的困境尴尬依旧。(二)职业教育心理学研究方法之“危”。1 研究体系缺乏特色的高度。2 研究基础缺失理性的厚度,3 研究方法缺少创新的角度。4 研究主题缺损实践的力度。5 研究成果缺乏服务的效度。确立一种适合职业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新的科学范式,实现研究方法论的转变,是当代职业教育心理学理论建设的基本追求。作者认为,最紧要的有以下10个方面:1 树立发展性目标的研究理念。2 明确实践性指导的研究目的。3 拓展多学科视野的研究基础。4 把握全人化教育的研究对象。5 采取多元化整合的研究方法。6 实践校本化行动的研究策略。7 回归常态化生活的研究情境。8 关注系统化改革的研究过程。9 彰显本土化特色的研究重心。10 建设专业化水准的研究队伍。
关键词:美国;职业教育;企业参与;动机;障碍
美国企业素有积极参与教育尤其是职业教育的优良传统,根据一项相关调查数据的样本分析,约17万家企业成为美国职业教育项目“学校到工作”(school—to—work)学习项目的合作伙伴,25万多家企业为高中生或者社区学院的学生提供了职业教育实习活动。[1]
一、美国企业参与职教的动机
许多学者对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动机进行研究并提出了不同的观点。托马斯·贝利(Thomas Baiey)认为,企业参与职教主要基于三个动机:慈善动机(philanthropic)、个体动机(inpidual)和集体动机(coilective);帕特丽夏·麦克尼尔(Patricia McNeil)等人将企业参与的动机划分为“经济动机”(financial incentivesl和“非经济动机”(nonfinancial incentives)。虽然这些学者的提法不尽相同,但是他们所提出的企业参与动机基本涵盖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社会公益服务
许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实施是出于社会公益目的。欧洲企业参与青年培训项目具有相关的立法支持,而且各国政府还设立了相关的组织结构以使企业的参与得到明确的定位。美国没有此类制度建设,许多企业是出于对社会的责任感参与青年培训项目的。多项研究表明,改善社区是许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最重要原因。托马斯·贝利的研究发现,半数以上的企业将慈善原因作为参与的主要动机。在他所调查的企业中,将对社区公益作贡献作为主要参与动机的企业占26%,另有33%的企业表示,改善公共教育系统是其参与职教的最重要原
因。[2]
(二)建立公共关系
许多企业认为,与学校合作是巩固公共关系的一种隐性方式。在一项对参与合作教育项目的250家企业的研究中,53.2%的企业表示参与合作教育项目活动对改善其公共关系具有很大的推动作用,31.6%表示具有比较大的作用。[3]另外,参与青年培训项目也能够使企业在业界获得良好声誉。例如,太平洋证券公司(Security Pacific Corporation)在12年的时间里与200多个加利福尼亚学区建立了合作关系,并向4500多名学生提供了入门水平的工作培训机会,这使该公司在当地赢得了极大的声誉,也使其与当地银行建立了一种积极的关系。[4]
(三)降低成本
许多企业将高中生当作廉价的劳动力,教育与经济协会(Institute on Education and the Economy)的一项研究显示,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培训项目最普遍的动机是获得低成本的、短期的劳动力。因为雇佣学生比雇佣临时成人劳动力的成本低,学生通常会免费“实习”或者只要求低廉的按小时计算的报酬。[5]另外,为学生提供职业教育实习项目可降低企业招募员工的成本。企业招募一个工人需要一笔不小的支出根据美国《培训杂志》(Training.Magazine)的分析,填补一个空缺位置的预计成本相当于该职位工人年工资的33%,[6]这些成本主要包括做招聘广告、面试应聘者需要承担的费用、参加招聘工作人员的误工成本等。因此,一些企业为了降低成本而选择参加职业教育。
(四)招募员工
许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项目是基于招募员工的目的,有的企业是为了招募短期或者兼职员工,有些企业是为了招募长期的、高质量的劳动力。
(1)招募临时工作人员。因为学生实习生通常是无偿的或者只需支付很低的工资,所以一些企业便安排实习生填补临时空缺岗位。托马斯·贝利的研究表明:10%的企业参与职业教育是为了雇佣兼职的、短期的员工。[7](2)获得潜在的、长期的高质量劳动力。技能型劳动力的缺乏也使得一些企业将目光瞄向职业教育,因为许多学习职业科的学生具有成为高质量劳动力的潜在可能性,所以在托马斯·贝利的研究中,10%的企业表示其参与职业教育的目的在于获得长期的合格员工。[8]林恩(Lvnn)和威尔斯得(Willsde)通过调查发现,几乎50%的企业在学生结束职业教育实习项目之后便招募他们为正式员工。技术评估办公室(Office 0f Technology Assessment)所调查的企业中有三分之二表示,它们参与职业教育项目的主要原因是招募员工,因为企业可以通过这种方式对其自身进行潜在的投资。
二、美国企业参与职教的障碍
(一)培训成本的高昂
阻碍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最主要原因便是参与成本问题。虽然节约成本是许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主要原因,但是在实际的操作中,参与职业教育需要负担的成本往往是惊人的,这使得许多企业望而却步。
启动成本。启动一项职业教育实习项目的成本从几百美元到几十万美元不等。一项研究显示,计划成本的数额波动幅度很大,简单项目的启动,如基本的计划和设备添置等所需的成本在l万~5万美元之间,而综合性强的项目的开发所需的成本则高达10万~20万美元。[9]当然,初期的启动成本是由学校、企业、中介组织共同分担,但是这依然需要企业投入大量的时间和资源。
实施成本。事实上,实施职业教育实习项目的负担比实施员工培训项目的负担还要大,这是因为前者要求有导师指导、与学校课程结合等。培训费用对企业来说是一笔庞大的开支,即使在以完善的培训制度而著称的德国,一些较大的企业也发现进行学徒培训的开销几乎大到无法承受。戴特马·哈霍夫(Dietmar Harhoff)和托马斯·凯恩(Thomas Kane)发现,德国企业为每个学徒工支付的平均培训费用为9381美元。[10]“专门为学生设置的“青年学徒项目”的培训成本同样不低。而且,企业参加职教的培训成本随着时间的推移还不断攀升。另外,培训费用也随着学生受培训时间的增长而增加,如戈德伯格(Goldberger)的研究数据显示,企业为第一年参加培训的学生所负担的平均成本为3500美元,为第二年参加项目的学生所负担的成本则上升为5200美元。[11]
(二)经济大环境的波动
在波动剧烈的经济环境中,几乎所有的企业都处于风雨飘摇的境况。汉密尔顿(Hamilton)根据其研究得出如下结论:当经济状况恶劣时,几乎没有企业具有雇佣学生的资源和动机。[12]但是,这一结论并不意味着在经济状况良好时,企业便会积极地提供职业教育培训项目,因为市场的动态性使得企业难以提供长期的学生培训岗位。例如,西尔斯公司
(Sears)曾经承诺向其所在社区的学生提供综合的职业教育培训项目,但是,公司重组及规模削减使得该公司无法完全履行此承诺,它最终只能向学生提供为期三周的课后工作实习项目。[13]
(三)相关法律规章的制约
美国联邦的、州的法律规章也是制约企业参与中等职业教育培训项目的主要因素之一。劳工部规定任何行业都不得雇佣18岁以下的学生,各州也出台了对青年工作时数进行限制的规章制度。如威斯康星州规定,16岁一17岁的学生在学习13的工作时数不能超过4个小时。为学生提供安全保险的规定也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企业提供职业教育培训项目的积极性,如45%的合作教育的负责人认为,为学生安排安全保险的要求是制约企业参与的主要原因。[14]有些企业指出,《职业安全和健康法》(0ccupational Safety and Health Act,OSHA)中的某些条款成为制约企业参与的因素。该法规定,规模在1 1人以上的企业都要做事故记录,事故频发的企业将会受到审查乃至罚款,因此,许多企业认为雇佣不成熟的、缺乏经验的青少年将会对企业的安全系数构成威胁,并增加企业被《职业安全和健康法》处罚的风险。[15]
(四)企业内部的阻力与信息的不对称
企业是否参与职业教育培训项目实施的决策也会受其内部力量的影响。有时,企业的正式员工会对职业教育培训项目的参与学生产生怨恨心理,认为这些学生的低工资以及所接受的培训机会使他们受到威胁。另外,如果员工没有得到上级管理部门的支持,他们也会失去参与职业教育培训项目的兴趣。信息不对称也会制约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培训项目,缺乏职业教育培训项目的管理体制或者相关知识都会使企业缺乏参与的兴趣。因此,全国商业联合会(National Association of Business)非常强调中介组织帮助企业建设青年学徒项目的重要性,乔
伊斯(Joyce)和伯恩(Byrne)认为中介组织提供的支持性工作应该包括:召集工作小组、管理项目、确定工作岗位、开发课程和制定管理结构。”[16]
三、美国政府吸引企业参与职教的策略
为了吸引企业参与职业教育,联邦政府和州政府制定了各种策略,包括进行道德劝说、施加同行压力、激发企业的集体兴趣等,其中最重要的策略是政策支持以及通过中介组织吸纳企业的参与。
(一)政策支持
如上文所述,高昂的培训成本是制约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培训项目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许多州政府对症下药,制定相关法律规章为参与企业提供优惠政策。这些优惠政策包括直接的经济补偿政策(如课税免除等)以及间接的支持性政策(如减少企业管理参与学生的责任等)。
一些州向参与职业教育培训项目的企业提供课税免 (tax credit)政策。例如,密西根州制定的《密西根高中生注册学徒制课税扣除})(Michigan’s Registered Apprenticeship Tax Credit for High School Students)分析了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培训项目的障碍,并制定了相关的资助政策。资助政策包括补偿参与企业培训高中生的成本——每位学生每年补偿2000美元。[17]州政府补偿企业参与职业教育成本的另一种形式是减少学生在工作场所受伤时企业应担负的经济责任。例如,夏威夷修订了《职业安全法》,以减少企业管理参与职业教育培训项目的学生应担负的责任。[18]
(二)通过行业协会、商会等中介组织吸引企业参与
与制定支持性政策的手段相比,通过中介组织尤其是行业协会、商会吸引企业参与是一项更加有效的策略。从层次上来看,美国行业协会、商会等中介组织主要可以划分为三类:一是国家层面的中介组织。此类中介组织一般是垂直设置,即在全国范围内促进某一行业的联系,通常在地方层面和州层面有分支机构,如美国商会(U.S.Chamber of Commerce)—世界上最大的商业基金会,包括3000个成员、850个商业协会、87个美国海外商会;二是地方层面的中介组织。此类中介组织一般呈水平状态设置,即在某一地区建立跨行业的教育一工作场所联系,如加利福尼亚首府萨克拉曼多(Sacramento,California)的地方性组织“联系教育与经济发展组织”(Linking Education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LEED);三是在这两种模式之间的中介组织是州层面的中介组织。州层面的中介组织试图将地方层面的和国家层面的中介组织联系起来,如美国最大的州层面的商业服务组织康涅狄格州工商业联合会
(Connecticut Business and Industry Association),该联合会包括10000个成员企业,多为中小企业。这些组织的主要职能之一便是采取各种策略在学校和企业之间搭建桥梁以帮助青年的发展。
1.发挥自身影响力吸引企业的参与
美国的民间组织非常发达,而且有些组织影响力巨大,所以一些中介组织便发挥其自身影响力吸引企业参与职业教育。例如,制造业职业生涯联盟(Manufacturing Industries Careers Alliance)和全国零售业联合基金会(National Retail Federation Foundation)之类的组织实力雄厚,能够吸引大量地方层面的、州层面的、国家层面的利益相关者参与职业教育。在2000年,餐饮企业联合会(Hospitality Business Alliance)提出的目标之一是确保所有50个州到2005年参与职业教育培训项目;目标之二便是每年吸引5000所学校、10万名学生、5万个工作场所、5万名工作导师参与职业教育培训。为了实现每个州参与的目标,2001年2月,餐饮企业联合会在20个州设立了基金会,并向这些基金会提供资料和理论培训。餐饮企业联合会做出承诺,将为促进州和地方的可持续发展进行长期努力。[19]
2.通过影响政府决策及政府态度获取政策支持
随着企业在全球经济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企业对政府的决策影响力越来越大,作为企业“发言人”的行业协会也越来越懂得通过影响政府决策和态度为其成员谋求利益,并实现自己的目标。国家层面和州层面的中介组织主要通过影响政府政策制定,倡导能够满足其成员需求的公共政策和项目。例如,为了动员州和地方的会员,美国商会、全国制造企业联合会(National Associationl 0f Manufacturers)以及其他企业团体会固定参与华盛顿的立法和规章制定程序,他们运用专业知识影响与教育和劳动力开发相关的政策制定,间接吸引企
业参与职业教育。
3.制定行业标准吸引企业参与
行业技能标准通常是将企业和学校联系起来的中心环节,许多行业协会将行业技能标准作为建设教育课程、规划经济发展、吸引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培训项目等方面的基础。旨在促进萨克拉曼多地区经济与教育发展的地方性组织“联系教育与经济发展组织”便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该组织通过制定行业标准吸引企业参与职业教育。“联系教育与经济发展组织”合作学区的所有高中将该组织制定的技能标准纳入其职业生涯学院和职业路径,以此来指导课程开发。“联系教育与经济发展组织”直接吸纳200家企业、间接吸纳1500家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培训项目。其中,有500多家企业提供与技能标准结合紧密的工作实习机会。另外,“联系教育与经济发展组织”已经培训了60多名管理者管理、扩展这些工作实习项目,并向6000多名学生提供参与这些项目的机会。[20]
四、对我国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启示
校企合作是发展职业教育的必由之路,但是目前,我国实施校企合作遇到的最大难题是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责任的缺失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近几年我国沿海发达地区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与参与度都有极大地提高。如浙江省以“制造业大省”为依托,组建了服装、大港、商贸、金融四个省级职教集团.这些职教集团以一所高职院校为龙头,均有1个企业和3所中职学校参与。[21]但是总的来看,我国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并不高,“现在多数企业还缺乏长期考虑,主动提出联合办学的企业较少,办学伙伴难以寻觅”。[22]此外,行业协会、商会在职业教育中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改革开放以后,我国逐渐形成了相对独立的公民社会,一些行业协会、企业管理会、个体劳动者协会、商会、基金会、社区组织等已开始在社会生活中发挥作用,许多行业协会已经开始逐渐介入职业教育。例如,广东省中山市拥有上百个各类区域性行业协会,这些行业协会通过与该市各类职业技术学校在技术开发、人才培养、信息交流等方面的合作促进了当地职业教育与经济的发展。[23]但是,我国行业协会、商会在职业教育中发挥作用还处于初始阶段,有待进一步加强。借鉴美国的经验,可从以下两个方面解决我国职业教育中的校企合作问题:
(一)通过立法等手段吸引企业主动参与
尽管1996年我国颁布的《职业教育法》明确规定行业组织和企业、事业组织应当依法履行实施职业教育的义务,2002年教育部、国家经贸委、劳动保障部又联合发文,提出要充分依靠行业和企业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培训,充分发挥其在职业技术教育培训中的作用,但是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程度不高,这主要是因为我国目前还缺乏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主动意识和制度环境。由于职业教育投入周期长、见效慢,所以很多
企业认为参与职业教育只会增加成本、很难获得收益,从而不愿过多投入。同时,我国政府虽然提出了要求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政策导向,却没有建立配套的机制引导企业主动参与。因此,政府应该通过建立配套的政策机制,对参与职业教育的企业给予一定的经济优惠政策吸引企业的积极参与。
(二)充分重视行业协会、商会的作用
随着现代社会秩序的形成,社会组织在公共社会事务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因此,政府应创造一个较为宽松、公平的外部环境,从微观管理中解脱出来,逐步向社会组织放权,把大量的服务性职能如调节、培训、监督、保护等功能交给社会,在政府与社会之间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构筑政府一社会组织一社会的管理模式,充分发挥公民和社会公益性组织的作用。就美国的经验来看,行业协会、商会在职业教育中同样可以发挥巨大作用,如吸引企业参与、制定行业技能标准等。随着我国公民社会的逐渐成熟,行业协会、商会在职业教育中
的重要作用将会日渐彰显,因此,政府应建立相应的政策环境以加强行业协会、商会在职业教育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1][5][10]Petor Cappelli,Daniel Shapiro&Nichole Shumanis.Employer Participation in School-to-Work Programs.Annals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Political and Social Science,,1998,Vol.599:109~124.
[2]Thomas Bailey, Katherine Hughes&Tavis Bart.Achieving Scale and Quality in School-to-Work Internships:Findings from an Employer Survey.Educational Evaluation and Policy Analysis,Spring2000,Vol.22(1):41~46.
[7][8]Thomas Bailey&Katherine Hughes.Employer Involvement in Work—-Based Learning Program.National Centor for Research in Vocational Education.1999.11~12.
[3][4][6][9][11][12][13][14][16]Steven G.Klein.Employer In—centives to Participate in a Comprehensive School—to—Work Transition Program.Berkeley,CA:MPR ssociates,1994.5、6、9、11、16、17.
[15]Thomas Bailey.Learning to Work:Employer Involvement in School—to—Work Transition Programs.Washington,DC:The Brookings Institution,1995.94.
[17][18][19][20]Marc S.Miller&Robert Fleegler.State Strategies for Sustaining School-to-Work.Jobs for the Future&New Ways Workers National,2000.3、4、7.
[21]刘显泽.加强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理论研究与实践运作[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5,(24):24~26.
[22]王廷才,韩全立,姜岩蕾.校企联合办学的探索与实践[J].机械职业教育,2001,(6):9~10.
由全国职工素质建设工程领导小组主办的“全国职工基本职业素质培训”近日启动。该项培训工作以实地培训与网络培训相结合,依托现有的800个全国职工教育培训示范点和100个职工职业技能实训基地,为各类职工提供“量身定做”的培训服务,特别是适应青年职工、新生代农民工的特点,充分运用中工网等网络教育平台,努力打造集职工基本职业素质培训、上岗资格培训、职业证书培训、职工学历提升教育相结合的网络教育培训“大学校”。
根据全国职工素质建设工程五年规划的安排,“全国职工基本职业素质培训”将在2012年完成200万职工的培训任务,并争取用2至3年时间,实现对广大企业职工培训的全覆盖。
《光明日报》
新疆:建立职业教育专家库
为促进职业教育科学发展,构建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深入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全面提升职业院校的整体办学水平和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决定建立自治区职业教育专家库。
为此,自治区面向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教研、科研部门和高、中等职业院校的教育工作者;行业主管部门、行业协会、企业等部门和单位的管理和专业技术人员征集专家库专家。根据规定,入选专家需长期从事职业教育管理、教学、教(科)研等专业研究,敏锐把握本领域改革创新的发展方向;在本职工作领域中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权威性,掌握国内外职业教育相关前沿理论与研究成果;在同行专家中有较高的威望和组织协调能力;能够对职业教育宏观管理提供专业水平、客观公平、详实公正的判断和评价;了解职业教育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熟悉自治区职业教育基本情况,具有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和鲜明的管理、教育教学风格;对本领域的发展趋势具有前瞻性;能够为自治区职业教育提供决策咨询和研究指导。
据悉,自治区职业教育专家库专家的工作职能,是在自治区教育厅指导下,参与自治区职业教育重大决策咨询、项目评审、项目设计等活动;参与起草制定自治区级职业教育重要制度建设;参与自治区教育厅制定社会职业人才需求信息、预测人才需求变化趋势;参与开发和编制职业院校相关专业的人才培养标准、培养方案;参与自治区教育厅组织的其他活动;参与对自治区职业教育领域的综合与专项重点工作的调查研究,开展服务职教中心工作的各项科研工作。
(中国教育新闻网)
天津:率先建立政府购买培训机制
天津在全国率先实行的政府购买培训成果机制,得到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充分肯定并将在全国推广。
为大力实施“人才兴市”战略,加速紧缺技能人才培养,天津市自2009年起在全国率先按照“需求对应补贴、等级决定标准”原则,建立政府购买培训成果机制。在法定劳动年龄内,有劳动能力和培训愿望的天津市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在职职工、高校毕业学年的学生和农村劳动力,按规定参加职业培训人员,按照市场需求程度,分别给予50%至100%的培训费和鉴定费补贴。
据天津人力社保部门相关负责人介绍,天津实施的政府购买培训成果机制以职业技能培训为主,以促进和稳定就业为目的,具有六大特点,即:职业培训补贴按市场机制运行、体现政府导向、强化监督检查、建立目录随调机制、根据市场需求程度和经济建设需求确定补贴标准、鼓励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取得国家职业资格证书。
(新华网)
上海:中职学生发展报告
上海市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发展报告近日。
上海学校德育决策咨询课题“2010-2011年上海市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发展报告”历时两年完成,由上海市教委委托上海教育报刊总社《上海教育》杂志社具体承担。该课题调查了上海73所中等职业学校33858名学生,覆盖中职所有年级,是上海各类学生发展调研中规模最大的一次,也是首次以中职学生为对象进行的发展状况研究。
调查显示,中职生的整体价值取向是积极向上的,具有爱国情感,更看重亲情、健康和友情。作为“90后”的中职生自主意识强,果断,敢做敢为,有自己的想法,在个人取得成功的主要途径方面,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自我奋斗、过硬的技能、丰富的知识,看重专业技能的比例达到71.4%。
调查同时显示,中职生对所在学校及其就读专业的认知度和认同度不高,缺乏具体的职业生涯规划,只有五分之一的学生是因为符合自己的兴趣特长就读中职的。中职生理想呈现个性化特点,经济收入、福利待遇、上升空间成为他们择业首先考虑的因素。中职生因中考失利导致自卑受挫,经常觉得自己被忽视的占到70.07%,有强烈的被社会认同的需求。在网络应用方面,每天都上网的中职生比例高达51.99%,但利用网络查资料、做功课的仅排名第四,列前三位的依次为聊天、交友,看电子书、电影、视频,网络游戏。(中国教育新闻网)
浙江衢州:健全退役士兵职教机制
近年来,浙江省衢州市不断深化退役士兵安置改革,按照“政府主导、免费培训、社会参与、充分就业”的要求,坚持以促进就业为目的,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中等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为主体,以高等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为补充,本着退役士兵“自愿参加、自选专业、免费培训”的原则,加强军地配合、部门协作,创新培训模式,完善就业服务,落实优惠政策,不断健全退役士兵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机制,促进退役士兵充分就业。近两年该市共培训退役士兵1502人,参训率达66%,就业率达91%。
为将退役士兵职业技能教育培训工作纳入制度化、规范化轨道,衢州市政府专门研究出台《关于进一步做好退役士兵职业技能教育培训工作的实施意见》,市、县两级成立退役士兵职业技能教育培训工作领导小组,定期研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形成“民政牵头、部门合作、社会参与”的组织体系和工作机制,确保退役士兵充分接受职业技能培训。同时,对退役士兵职业技能教育培训工作广泛开展宣传发动,即通过征兵时提前宣传发动、退役士兵报到时宣传发动、借助媒体宣传发动、组织基层宣传发动、承训学校宣传发动,进一步提升培训的知晓率、参训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