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开工汇报材料

开工汇报材料

时间:2022-05-28 20:48:25

开工汇报材料

第1篇

洛门镇林坪村扫黑除恶工作开展情况汇报材料

洛门镇林坪村自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工作开展以来,村两委高度重视,先后召开支委会、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工作启动大会、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工作专题会议等进行了详细的安排部署。现将开展工作情况做以汇报:

在全市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约谈暨工作部署会议召开之后,按照镇党委的安排部署,主要抓了三方面工作。一是全面抓好宣传发动。成立了村两委班子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制定了扫黑除恶方案和扫黑除恶工作宣传方案,截止目前,悬挂横幅共计2余条,大型户外宣传栏2面,开展主题宣传活动6次,每天早中晚分别利用“民生广播”进行广播宣传,依托村开展的文化娱乐等活动,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集中宣传活动,营造了扫黑除恶的浓厚氛围。二是全面抓好线索排摸。要求林坪、侯山2个自然村立即行动起来,按照各自工作职能开展工作,每周按时报送排摸表,为广大居民提供举报途径,发动群众力量提供线索,鼓励公民举报涉黑涉恶违法犯罪行为,截止目前,经过深入细致的排查,全村还没有发现涉黑、涉恶及违法乱纪的行为。三是全面建强村级组织。结合村干部设岗定责,确定专人负责扫黑除恶工作,将扫黑除恶工作和村干部绩效工资挂钩,督促村干部认真履职,切实抓好扫黑除恶工作。

在扫黑除恶工作中,我们感觉到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一是宣传工作覆盖面较宽,但还不够彻底深入。二是线索排摸还比较少,且主要以乱修乱建问题居多。

下一步,我们将针对问题采取有力措施,抓紧抓实抓深入,全面推动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取得成效。一要进一步深入抓宣传。充分利用横幅、展板、标语、“民生广播”等形式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在村重要位置书写固定性宣传标语,目前此项工作已经开展,持续营造强大的舆论氛围;将《宪法》和扫黑除恶法律知识学习纳入了“主题党日”和法制宣传等学习活动,真正让广大群众懂法;邀请相关专业人员到村进行巡回演讲,通过讲政策、说实例等形式,让群众更加容易理解;对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对象类型进行明确罗列,通过微信群众大力推送案例,让群众对涉及类型一目了然。二要进一步持续摸线索。要切实靠实村干部责任,对已排摸的线索进行集中整治,确保短期见效,对其他线索再深入排摸,做到及时排摸,及时扫除。建议相关执法部门对村乱修乱建等各类乱象的执法力度,与村一道形成合力,确保重拳扫除。三要结合党建工作强组织。结合全市村干部专职化队伍建设配强班子,抓实设岗定责督促村干部积极履职,使其主动参与投身到扫黑除恶工作中;要结合乡村振兴,持续加强乡风文明建设,表彰一批精神文明先进典型,修订村规民约,引导群众崇德向善。

第2篇

按照县局及中心校的要求,结合学校自身实际情况,我校扎扎实实地做好了开学的各项准备工作,促使开学工作有序有效的进行,先将本学期开学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开学初准备有序,各项工作快捷平稳

为了做好开学的各项准备工作,我校与8月28日下午召开了全体行政班子成员会议,明确了本学期的主要工作目标及重点,并根据县局及中心校的工作计划制定了本学期学校和各部门计划。29日上午召开了全体教职工会议,传达县局和中心校开学工作会议精神、学习中心校、学校工作计划,对开学前的工作做了具体安排。28日―31日组织教师业务学习,制定计划、编写教案,确保9月1日正式报名。

总务处对校舍进行安全隐患排查,对所有教室、办公用房进行了卫生清扫,创造良好育人环境,添置必须的办公用品等,做好开学前的一切准备工作。

二、落实政策,规范办学行为。

我校积极落实“双减政策”和五项管理要求,切切实实规范办学行为,发扬人本意识。注重教育的公平公正,不办重点班、实验班,注重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和家长的经济负担。

坚决按照上级有关文件精神制定作息时间表,安排师生的作息;注重学生对全面发展,积极创造条件开齐课程,开足课时。从办人民满意的学校高度狠抓了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继续抓教师中强化“人为本、德为先、质为上”的教风。

三、公开管理,坚决杜绝乱收费行为

学校在开学报名时,严格执行义务教育阶段免收学杂费、国家规定课本费的规定。对基训等教辅书本着自愿的原则让学生征订,自觉接受社会、家长监督,在工作中没有违规收费的行为。

四、完善制度、落实管理兴校

开学初学校行政就各自分管的工作修改、制定各项规章制度。同时还完善了考勤、上课、办公、听评课、业务学习等相关制度,规范了教师的行为准则,真正做到了以制度管理学校,确保了学校的各项工作正常有序进行。

五、抓好安全工作,创建平安校园。

学校把安全工作放在首位来抓,牢固树立安全压倒一切的意识,安全工作重于泰山,要求班主任开学的第一堂课就是安全课,教育学生注意交通安全、饮食安全、消防安全,在家期间不能做危险对工作等等。特别强调未满十二岁的儿童不得骑自行车上下学,不得骑共享单车和共享电动车等。我们还动员家长与学校配合抓好对学生对安全教育和管理工作,暑假期间我们给每一位家长发了《给家长的一封信》向家长和学生提出了有关安全应该注意的事项,同时每天在家校联系群中进行防溺水安全教育,使学生过了一个平安假期、快乐假期,同时全体家长对安全意识得到了更进一步加强。

第3篇

一、规范办学行为情况

学校贯彻落实规范办学行为暨2011年秋季开学工作会议精神,召开行政会和完小校长会来部署开学工作。严格按照教育局的要求,按照“划片免试就近”原则招生,确保招生范围区内所有适龄儿童就近入学。严格规范教学行为,执行国家规定的课程方案开齐开足课程。严格规范办班行为,教师无乱办班、乱补课的现象,没有教师从事有偿家教的活动。规范教材管理,合理安排学生的课业负担,使学生在快乐中求知,在成长中进步。

二、收费管理情况

我校严格执行收费项目和标准情况,并公开、公示,接受社会及群众监督,无违规收费现象。在学校醒目处张贴了收费公示,学校只收作业本费:10元,每生一据。开具了财政部门统一印制的专用票据,阳光操作。严格执行学校财务管理制度,严格按预算办理各项支出,食堂财务管理规范。上学期期末无乱收费,学生的试卷费从学校公用经费中列支。

三、校舍安全工程实施情况

加强校舍安全工程管理,学校成立了三人小组,每天对校安工程质量进行监督,对安全进行管理。我校四个单体加固项目已竣工验收,重建项目有九姑乡中心小学食堂宿舍楼和杜溪小学教学楼也通过竣工验收,新安小学的重建项目即将招投标,已鉴定为D级危房的全部拆除。学校组织人员检查校舍,生活设备等安全隐患,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并限期整改到位。

四、学校安全稳定工作情况

学校把安全工作放在首位来抓,牢固树立安全压倒一切的意识,安全工作重于泰山。学校召开了安全工作管理会议,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学校认真组织学生上好“开学第一课”,并对学生进行防溺水、交通安全、食品卫生安全、防火、防电、防病、防伤害等安全教育,提高了全体师生安全意识。学校全面开展安全隐患排查和整改工作,加强对校舍、围墙、宿舍、楼梯等重点部位以及电器、电线、安全设施等重点环节的排查,彻底消除各种安全隐患。对排查出的安全隐患进行了整改,对校园周边的重大安全隐患进行了认真梳理。在建项目工程安全管理到位,加强施工过程中质量安全的协调管理和监督,督促施工单位建立完善施工质量和安全生产保证体系,健全组织管理系统,逐级落实工程质量安全终身责任制。全面加强工程建设的质量安全管理工作。学校成立校舍安全工程项目管理组,各尽其责,加强管理,坚决杜绝出现重大安全事故和工程质量问题,保质保量地按时完成工程项目建设任务。

五、新聘教师和特岗教师到岗情况

第4篇

十八大侯选人推荐提名工作情况汇报材料  省直机关工委组织部:

根据省直机关出席党的十八大代表候选人推荐提名工作会议精神和省直机关工委组织部要求,我局认真组织开展十八大侯选人推荐提名工作。现将有关情况进行简要汇报:

一是高度重视。机关党委及时将工作会议精神向局党组进行了汇报,局党组高度重视。局党组书记***同志对开展提名工作提出了“提高认识、严密组织、严格把关”的十二字要求。党组副书记、机关党委书记***同志亲自召开机关党支部书记会议,布置安排工作。

二是组织严密。机关各党支部行动迅速,各支部于12月13日、14日两天集中召开支部会议对提名人选进行,对不能到会的党员,由支部书记进行了电话通知,确保传达到每一名党员。一方面,通知其会议内容;另一方面,征求了党员个人意见。机关参与推荐的党员(包括离退休党员)共56人。其中,电话通知的19人。12月15日,局机关党委召开党委会,党委会一致谢通过,不上报提名对象,并将机关党委决议提交到局党组,局党组于当天召开党组会议,一致通过决议,不上报提名对象。

三是上报及时。我局于12月15日,将《省直机关党的十八大代表侯选人初步人选提名情况统计表》上传,向省直工委组织部进行了汇报。

 

 

                二一一年十二月三十一日

第5篇

学校开展法制教育是引导青少年学生知法、守法,减少青少年犯罪的最有效途径,属于学校德育工作的重点内容之一。借助学校优势有的放矢地施加法制影响,可以使青少年学生知法懂法,增强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从而有效地扼制青少年犯罪。

我校长期坚持把法制教育放在德育工作的首位,积极开展法制教育活动,丰富以法制教育为抓手的初中德育内涵,学校德育工作组织健全、制度完善、活动正常、效果显著。先后获得省、市级法制、德育方面的十多项表彰,在各级各类报刊上发表法制宣传教育和德育专题研究文章近百篇。

据不完全统计,从“一五”普法至今,系统接受过我校法制宣传教育的师生、家长、社会人员累计近五万人次,发放“带法回家”宣传材料达二十万份,我校的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得到当地百姓和政府的广泛好评。我校在校学生违法犯罪率一直保持“零”的记录。下面,就我校的一些做法向各位领导和专家汇报如下:

一、强化组织领导,完善制度建设,逐层明确责任

学校成立以党政主要领导为组长,分管校长、各处室主任、工会、团总支、班主任等组成的德育工作领导小组、法制宣传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出台学校德育工作中长期发展规划,并依据各个时期普法工作的侧重点,完善各项规章制度,落实相应的年度工作计划和具体目标,为推动学校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德育管理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

学校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和法制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专题会议,落实学校德育工作中法制教育的具体事宜。组织广大教师学习应知应会的法律基础知识,统一思想,提高全体教职员工对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认识程度;领导小组与各处室主任、各处室主任与班主任、任课教师层层签订目标责任状,将目标细化后加以分解,把具体工作落实到各处室和各职能部门,并将德育工作目标考核作为干部、教师晋级、提拔、评优的重要依据之一,从而建立起德育工作科学管理的立体网络和激励机制,使得法制教育工作常态化。

二、重视德育基地建设,积极开展法制教育特色活动

德育基地建设是进行德育活动的物质基础,为了进一步夯实德育阵地,我校在传统的运用挂图、黑板报、宣传橱窗、校园广播等形式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利用当地现有的德育资源,开辟出新的德育基地,将泰州学派崇儒祠、学政试院、海军纪念馆、新四军东进纪念馆、梅兰芳史料陈列馆、沈毅烈士纪念馆、革命烈士纪念馆、母校(大浦小学、省泰中)等一大批具有教育意义的场所作为德育基地,对全校师生开展以“爱国主义”教育为核心的“五爱”教育,大大丰富了德育的内容,为学校拓展德育空间提供了物质保障。

我校的“带法回家”、“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图片展”、“法制宣传大道”、“家长学校”等在当地有着深远影响。

1、坚持开展“带法回家”工作二十年

“带法回家”是我校对师生、家长、社会人士进行普法宣传教育的重要载体之一,也是我校法制教育的最大亮点之一。团省委、省综治委领导曾多次来校专题视察,并给予充分肯定。

我校的“带法回家”工作已经坚持开展了近二十年时间。主要是通过“小手牵大手”的形式,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义务教育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道路交通法》等法律法规知识传播给每一位学生,再由学生传递给家长及其亲朋好友。

这些年来,我校“带法回家”的内容不断丰富,方式方法不断更新,从原先的单纯向家长发放文字材料,宣传法律条款,到现在的印发具体的案例分析,请家长写学 习体会,法制教育的内容更加切合实际,学生家长的法治视野更加开阔,法制宣传教育的效果显著,得到了学生家长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认可,对于提高全民的法制意识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关心下一代周报》以《宣讲500多条,教育4.4万人,智堡初中“带法回家”十年不间断》为题、《成才导报》以《泰州智堡初中:把“法”带回家》为题、《江苏省法制报》以《这里的校园静悄悄——泰州市智堡中学在校生犯罪率“零”记录》为题进行了专题报道。

2、举行大型法制宣传图片展活动

为了进一步增强青少年学生的法制意识,防止青少年学生违法犯罪的发生,我校在海陵区综治委、司法局、教育局的指导下,举行了颇具影响的大型“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图片展”启动仪式,整个图片展内容围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远离、远离危险、远离网瘾、中学生自我保护、《消防法》、《道路交通法》等12个方面进行设计,用60块图文并茂的展板,在校内向学生进行宣传。这项工作得到海陵区综治委、教育局、司法局领导的充分肯定,并向全区各中小学进行推广,将展板在各校进行巡回展出,起到很好的辐射作用,深受各校学生的喜爱,新闻媒体进行了宣传报道。

3、开辟校园法制宣传大道,得到社会广泛关注

我校把主干道两侧40块灯箱宣传板,作为法制宣传教育的阵地之一,定期更换法制教育内容,向全校师生宣传法律法规知识,传播学法、守法、用法理念,并将这条大道命名为“校园法制宣传大道”,这在全区的中小学法制宣传教育活动之中,又是一个新的举措,充分体现了“让校园的每一面墙、每一棵花草树木都会说话”的教育理念。泰州市区人大代表一行三十余人专题视察了我校法制宣传工作情况,对我校设立“校园法制宣传大道”的做法很感兴趣,给予了高度评价。泰州电视台以“加强法制宣传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题,专题报道了我校近年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情况。

4、定期举办家长学校,将法制教育延伸到校外

家长学校是提高家庭教育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我校开展法制教育的重要载体。发挥好家庭教育的特殊优势,可以有效地营造“人人关心教育,个个支持学校”的良好氛围,在促进学校教育社会化,达到优化育人环境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我校每期的“家长学校”都会邀请法律专家、家庭教育专家、心理专家等到校给家长集中进行专题辅导。法制宣传教育是必不可少的内容之一。通过专家的专题辅导和讲解,进一步树立了家长的法律意识,让家长明白在重视孩子学习的同时,不可忽视对孩子的理想教育、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和安全教育。不少家长把自己在教育孩子方面遇到的困惑或者自己在工作、生活中遇到问题直接与相关的专家进行面对面的沟通。我校的家长学校既像是专业课堂,又像是心理咨询服务台,还像是家教问题处理协调室,深受家长的欢迎。

家长学校的正常活动,有力地保证了学校的德育工作、法制教育工作和安全工作的健康开展。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联动的德育运行机制呈现良好发展势头。《泰州晚报》以《构建家庭社区教育网络》为题给予了报道。

5、法制副校长定期开展活动,使得法制教育专业化

聘请专业人士担任学校的法制副校长是我校提高法制宣传教育质量的重要举措。根据青少年学生的特点、普法工作的重点和需要,与法制副校长共同制定、落实法制宣传教育工作计划和日程安排,法制副校长每学期给师生进行两至三次法律知识讲座,用鲜活的案例分析把枯燥的法律条文形象化,列举生活中常见的案例,加以理性的剖析,生动的讲解,引导学生知法、懂法、守法、用法,教育学生在校做个好学生,在家做个好儿女,在社会做个好公民。

此外,我校经常性开展的“警校共建”、“学生自编法制小报”、“模拟法庭”、“法律知识竞赛”、“法制进社区”、“法制进课堂”、“法制宣传主题班会”等一系列活动同样精彩纷呈,效果显著。“人文奥运,法治同行”主题活动、“交通安全宣传”活动、“送法到社区”活动等均在新闻媒体上进行了报道。

三、调动各方力量,关注特殊学生,突出德育重点

一切工作的基础离不开人,学校德育工作同样如此。传统的德育有时不够关注占据主体地位的人,或者关注得不够全面。其实,我们生活中的人力资源是相当丰富的。为此,我校将学生、老师、家长、社会人士统统列入德育的范畴。充分挖掘资源,调动各方面的力量加以利用,保证学校德育工作的全员化,形成师生、家长和社会人士共同参与,互动合作、齐抓共管的复合模式。

特殊学生是每个学校都有的,对于他们的教育属于老大难问题,转化特殊学生也就成了很多学校德育工作重点研究的内容之一,我校在这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

特殊学生或厌学或调皮或孤僻或经常违纪。他们多数来自留守家庭、单亲家庭、经济困难家庭或者教育不当家庭。这些学生表现为敏感、逆反、自暴自弃,要么以自我为中心,性格孤僻,要么具有攻击性,经常惹祸。他们是最容易出现问题的一类学生,教育不好后果不堪设想。

因此,这类学生成为我校德育的重点对象。学校制定了专门针对特殊学生的帮扶教育制度,落实特殊学生转变工作责任,成立由学校领导、班主任、任课老师、法律专家和心理专家组成的特殊学生帮扶领导小组。定期开展专题谈心谈话活动,举办法律知识讲座,法律知识竞赛,观看青少年违法犯罪警示片,强化特殊学生的法律意识,有效地防止了不良影响对他们的侵蚀。

邀请师专心理学专家李如齐教授,定期为全校师生进行心理辅导,开设心理学知识讲座,指导我校心理咨询室工作,分析特殊学生形成的原因,提出纠正不良行为习惯的方式方法,时刻关 注他们的动向,有效地分类予以指导帮助。

此外,建立校领导与特殊学生交朋友制度。学校领导包括中层干部每人联系一至两个特殊学生,建立朋友关系,从思想、学习、生活等各方面给予一对一的指导和帮助,耐心细致地开展工作,渗透法律知识,让他们懂得依法办事的重要性,防止因缺乏必要的法律知识而做出违法犯罪的事情。

学校领导还与班主任一起制定班级特殊学生教育计划,落实各项活动,发现特殊学生的“苗头性”问题及时研究对策,把特殊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扼杀在萌芽状态。经常深入特殊学生家庭,向家长宣传《义务教育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教育法规,发放家庭教育经验材料,指导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

由于对特殊学生的帮扶措施精细化有实效,这类学生同其他学生一样都能融入到班集体中去,体会到集体的温暖,成为懂法守法的中学生。

四、申报省级课题,研究德育问题,提升德育内涵

第6篇

【概述】

结合当前工作需要,的会员“昨夜风”为你整理了这篇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工作开展情况汇报材料范文,希望能给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正文】

自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工作开展以来,元江县牢牢把握“五个过硬”“四项任务”总体要求,紧盯“三个环节”,落实“三个责任”,多措并举、有力有序推进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实现教育整顿与业务开展双促进、双提升。

元江县将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工作与党史学习教育、推动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常态化制度化、深化平安元江建设、提升群众安全感满意度等工作紧密结合,全方位推进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工作走深走实,为开展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工作把好“方向盘”。

结合政法单位工作实际,元江县紧紧围绕引领学、多点学、自主学,有效增强政法队伍学习教育的及时性、时段性、主动性,实现政法队伍学习教育全覆盖。

大力开展廉政教育,结合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和党史学习教育,切实增强学习贯彻党章党规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着力增强政法队伍廉洁自律意识和拒腐防变能力。截至4月13日,全县共开展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和党史学习教育81次,受教育350人次。

在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中,组织政法干警进企业、进乡镇、进乡村、进学校、进单位,听取广大人民群众对政法工作的呼声期盼。同时,在县城主干道、乡(镇、街道)主要路段悬挂横幅标语、摆放宣传展板、张贴海报,大力开展教育整顿宣传。

督促教育整顿工作取得成效。就开门纳谏、英模精神学习等重点工作,要求各政法单位对照先进找差距,凝聚队伍正能量,不断激发政法干警工作热情,力求教育整顿工作见实效。(特约记者杨红艳)

第7篇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7·2”重要讲话精神,贯彻落实团十八届二中全会精神和团省委十四届六次全会精神,根据省、市文件精神,共青团XX县委高度重视、精心部署,按照“成熟一批、批准一批、成立一批”总体思路,引导全县广大团员干部积极投身乡镇实体化“大团委”建设工作中。经过近段时间的不懈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和经验,现将主要做法汇报如下: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1、专题研究部署。省、市相关文件下达后,XX县团委立即召开班子会议,专题研究部署乡镇实体化“大团委”建设工作,并传达学习省、市相关文件精神,使会议精神入脑入心。

2、做好宣传发动。在充分利用做横幅、板报、电子屏、会议这些传统的载体做好宣传外,还利用微信公众平台、朋友圈等新媒体资源,加强工作宣传,并且发放指导性资料《乡镇实体化“大团委”是什么?怎么建?》500余份,做到宣传领域全覆盖。

3、开展大学习、大讨论活动。围绕“什么是实体化‘大团委’”?怎么建设实体化‘大团委’”展开大学习、大讨论,团县委班子成员及乡镇团委书记等20余人参加,通过学习、讨论,大家进一步统一了思想认识,对“什么是实体化‘大团委’”?怎么建设实体化‘大团委’”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为圆满完成目标任务奠定基础;

4、定期召开工作推进会。团县委每月组织乡镇团委书记召开乡镇实体化“大团委”建设暨示范性村团支部工作推进会,定期汇报各乡镇专项工作推进情况,团县委对其工作开展情况进行通报,并列入共青团年底考核工作的重要内容,确保我县顺利完成乡镇实体化“大团委”建设目标任务。

二、上下联动、明确责任

团县委成立以团委书记为组长、团委副书记为副组长的乡镇实体化“大团委”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统一协调、推进全县乡镇实体化“大团委”建设工作;各乡镇成立以乡镇党委书记为组长、分管乡(镇)长为副组长,各基层团委委员为主要成员的乡镇实体化“大团委”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此项工作的开展、落实。

三、理清思路、狠抓落实

1、坚持一个原则,开展青年大排查。始终坚持“青年在哪里,团组织就建在哪里;社会怎样使青年聚集,就用怎样的方式建立团组织”的中心,依靠各乡镇团委,扎实开展青年摸排工作,着力解决“青年在哪里”的问题。一是制定并发放排查表格。团县委印发了《乡镇机关28岁以下青年摸底调查表》、《乡镇机关28岁以下青年摸底调查统计表》、《行政村28岁以下青年摸底调查表》、《行政村28岁以下青年摸底调查统计表》,经逐户排查,全县28岁以下青年  ??名,团员???名,掌握了解青年的从业和集聚情况是什么样的,准确掌握青年群体文化水平、年龄结构等情况,做到有针对性地建团;二是分门别类召开青年座谈会。按照青年兴趣爱好组织、协会等各类自发组织,非公企业,农村专业合作组织等不同类别,分别召开青年座谈会,既统一了青年的思想,又发挥了团的助手作用,为建立团组织建立良好的思想基础。

2、坚持“八个依托”,不断创新团建模式。党建带团建模式,即充分利用党团共建机制,实行党团阵地连用、人员联管、活动联抓、活动资源共享;镇办共建模式,即乡镇各股室之间联合成立机关团支部;社区与村联建模式,即社区与所在村联建,共同管理、共同发展、优势互补;村村联建模式,即依托地理优势,相邻的2-3个村共同联建;功能聚集联建模式,即根据青年人不同的兴趣爱好和兴趣特点,建立篮球团支部、红叶摄影爱好者团支部等;区域联建模式,依托各地资源优势,成立景点团支部、基地团支部等;产业融合模式,即依靠产业链上的重点企业建立团组织;行业联建模式,即依托行业内各商户、协会、农民合作社等联合组建团支部。

3、发挥团组织凝聚力,开展各类团日活动。实体化“大团委”不仅要硬件实体化,还要有组织形态、工作内容的实体化,要灵活开展图的工作和活动,要依托党建带团建,按时召开团员会议,积极组织青年团员开展活动,如重温一次入团誓词、合唱一首团歌、作出一个青春承诺、开好一次支部会议、开展一次主题活动、推动一次行业创先争优,做好一次推优入团入党等,不求单纯覆盖,确保团组织“建一个活一个。”

四、多措并举,建立机制

乡镇实体化“大团委”建设工作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共青团渑池县委把此项工作作为大事来抓,多措并举抓好抓细这项工作。

1、建立目标责任制。对照团省委、团市委每个乡镇建立10个以上团支部的要求,结合我县实际,明确本级目标,分解各乡镇任务;明确责任主体,加强监督检查。

2、 建立定期通报制度。要求乡镇每半个月向团县委报一次进度(以录入智慧团建为准),并在团县委公众号上开设专栏,对各乡镇工作进展情况进行通报。

 3、加强工作调度。召开乡镇工作调度会、推进会,把握工作进度、总结经验做法、查找薄弱环节、明确下步措施。对工作滞后的乡镇,派出督导组进行督促指导。

第8篇

一、近年来扶贫开发工作成效显著

我市是省的重点革命老区、边远山区和贫困地区。全市8个县(市、区)均属山区县,1985年前是广东省荒山面积最大、水土流失最严重、贫困人口最多的地区,当时全市贫困人口33.9万户、173万人,分别占农村总户数、人数的49%和50%。广东4个全国重点贫困县,我市就有大埔、丰顺、五华三个县。全市104个镇,2040个村,农村居民89万户、397万人,其中老区分布90个镇(场)1136个行政村,老区人口230万人,占农村人口的60.7%。

近年来,扶贫开发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扶贫办的具体指导下,全市各级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一系列扶贫开发方针政策,把推进全市扶贫开发工作作为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建设和谐梅州的重要举措来抓,团结带领全市人民积极实施“四个梅州”(开放梅州、工业梅州、生态梅州、文化梅州)和“推动绿色崛起、实现科学发展”的发展战略,不断创新扶贫开发新思路,探索扶贫开发新举措,始终把增加贫困村、贫困户收入、解决农村“一保五难”问题、提高贫困户素质作为工作重点,全面落实领导挂点、单位挂村、干部结对帮户的扶贫责任制,真扶贫,扶真贫,促进了扶贫工作落实,加快了扶贫开发步伐,经过全市人民共同努力,全市扶贫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一是农业农村经济持续发展,农民收入不断提高,农村贫困户逐步减少。全市农村人均收入由的3539元增长至的5038元,增长42.3%;贫困人口的人均收入由不足1000元增至的1288元,增长30%。基本解决了贫困人口温饱问题,农村贫困人口由的10.2万户、41.2万人减少到目前的8.5万户、29.8万人。

二是山区扶贫开发取得明显成效。“十年绿化广东大地”,我市于1993年实现绿化达标;山区农业综合开发1999年被省委、省政府授予“东学梅州”的典型;五华县红山村被国务院扶贫办授予全国“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先进村”称号。产业扶贫有较快发展,目前全市共培育发展各级扶贫龙头企业47家,其中,国家级2家,省级12家,市级33家,这些企业辐射带动农户6.6万户,其中贫困户2.1万户,户均年增收1779元。

三是贫困村“五难”问题得到较好的解决。镇到行政村基本实现公路水泥硬底化,实现行政村通邮、通电、通电话网络信息、通广播电视;基本解决农村饮水困难问题,完成农村2万多户贫困户危房改造,缓解了贫困农户住房难的问题。“绿满梅州、洁净家园”行动正在全市普开,农村脏乱差状况有明显改变。

四是扶贫技能培训有新的进展。近年来,全市每年培训转移农村劳动力达6万人以上,依托扶贫技能培训基地,每年培训输出贫困户劳动力300人以上。农村实用技术每年累计培训7万多人次,使相当一部分贫困户掌握一至两门种养技术,为发展生产,增加收入打下良好的基础。

五是农村教育和保障水平不断提高。全面实行免费义务教育,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提高到90.4%,农村年人均收入在1500元以下贫困户列入最低生活保障,保障人口达20.4万多人。解决农村老有所养问题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正在梅县、平远县开展试点。

六是党群干群关系明显改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得到加强,农村社会基本实现和谐稳定。

二、扶贫开发的主要做法

近年来,我市扶贫开发能够取得明显成效,主要做法可概括为“三有”:

1、有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支持

市委、市政府历来十分重视扶贫工作,从政治的高度,把推进全市扶贫开发工作作为促进全市经济协调发展和建设和谐梅州的重要举措来抓。一是亲自调研扶贫工作。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刘日知书记、李嘉市长和分管领导陈小山副书记、邓建华副市长经常下乡镇,进村入户,访贫问苦。去年以来,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和省委汪洋书记提出的扶贫开发要“规划到户、责任到人”以及加快老区建设发展的指示精神,市委刘书记先后深入梅县老区贫困村梅县南口镇金声村、梅县镇九龙村;李嘉市长到兴宁市径南镇章峰村;分管领导陈小山副书记到五华县水寨镇中洞村、邓建华副市长到平远县八尺镇八尺村进行扶贫和老区建设工作调研,其他市领导也分别深入到贫困村、老区村进行调研。市委刘书记通过调研,提出“全市各级各部门,要站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的高度,站在践行党的宗旨,体现党的承诺,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老区建设和扶贫工作的重大意义,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加强组织领导,加大资金投入,加大工作力度,让更多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李嘉市长要求,贫困村今后要重点抓好整体规划、加快农村公共设施建设、科学带动村民增收、加大农村劳动力培训转移力度、加强和谐新农村建设、净化美化村容村貌等方面做好文章。市政协、市扶贫办专题开 展了新时期如何落实扶贫开发“规划到户、责任到人”工作的调研,先后形成了《全面落实“规划到户、责任到人”帮扶责任制开创新阶段扶贫工作新局面的建议》和《全面落实“规划到户、责任到人”帮扶措施,加快贫困户脱贫解困步伐》的调研报告。市委、市政府及各部门通过扶贫和老区建设工作的调研,统一了思想认识,针对梅州贫困面仍较大,相对贫困问题较突出的现象,提出要把落实汪洋书记关于扶贫开发“规划到户、责任到人”工作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和“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重要内容,把解决贫困群众生产生活问题放在首位,把加大贫困村、贫困户扶持力度,缩小贫富差距和城乡差距,促进农村和谐稳定发展作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重要经济工作和政治任务来抓,制定新的实施意见,明确新的工作目标和任务,提出具体工作措施,抓好贯彻落实。二是作出多项决定。把扶贫工作列入市委、市政府重要议事事项。,市委、市政府作出了《关于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农村“十五”扶贫开发纲要〉的决定》,又作出了《关于集中力量解决突出问题,加快贫困村、贫困户脱贫奔康步伐的决定》和《关于实施“十项民心工程”的决定》,把扶贫开发与解决农村“一保五难”的问题和实施《十项民心工程》结合起来。今年初,市委、市政府又先后作出了《关于实施扶贫开发“规划到户、责任到人”工作的若干意见》和《关于加大对革命老区发展扶持力度的工作意见》的两个文件,明确提出了新阶段扶贫开发和老区建设的指导思想、工作目标和主要措施。三是召开会议部署。市委、市政府坚持每年召开一次全市扶贫工作总结表彰大会,进行工作部署,明确工作目标和任务,表彰扶贫工作先进单位和个人。今年4月28日,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扶贫工作会议,对全市新阶段扶贫开发“规划到户、责任到人”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提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扶贫工作只能加强,不能放松,要求全市各级各部门要进一步解放思想,以创新的举措,务实的作风,认真抓好市委、市政府关于扶贫开发“规划到户、责任到人”工作任务的贯彻落实,扎实做好新阶段各项帮扶工作,确保改革发展成果惠及更多农村贫困人口。力争通过5年的帮扶,贫困户实现“八个确保”,贫困村实现“六个有”。四是努力增加投入。市委、市政府在财力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千方百计增加扶贫资金投入。以来,每年投入500万元以上的资金支持农村贫困户危房改造;对获取国家、省、市级授牌的扶贫龙头企业,分别给予10万元、5万元和2万元的奖励。从开始,对农业和扶贫龙头企业的农业建设项目给予贷款1亿元的贴息。五是建立健全扶贫工作机构。我市扶贫机构,在市委、市政府的关心重视下,不断得到加强和充实。1997年从内设科室升格为副处级的办公室,在的机构改革中,市扶贫办由副处级单位再次升格为正处级的市委、市政府议事协调单位,各县(市)也相应单列独立设置为正科级单位。为贯彻落实上级和市委、市政府的扶贫工作部署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确保各项扶贫工作的正常有序开展。

2、有明确的工作重点和工作目标

为促进扶贫工作的落实,我市根据中央和省的扶贫工作部署和要求,围绕实施“四个梅州”和“推动绿色崛起、实现科学发展”的发展战略,抓重点,攻难点,抓好各项扶贫工作的落实。一是始终把扶贫工作着力点放在三个扶贫开发重点县和革命老区、省属水库移民区、边远分散自然条件恶劣的山区;二是把增加贫困村、贫困户的收入和解决农村“一保五难”问题作为工作的重点;三是坚持实施智力扶贫工程,抓好扶贫技能培训,促进贫困户劳动力的转移就业,增加非农收入。为确保帮扶工作有针对性,市委、市政府根据不同时期扶贫工作的要求,提出明确的工作目标,在《关于集中力量解决突出问题,加快贫困村、贫困户脱贫奔康步伐的决定》中,提出了整体推进的8项具体帮扶工作目标。在《关于实施扶贫开发“规划到户、责任到人”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提出以实施“五到户”帮扶措施,使贫困户达到“8个确保”,贫困村实现“6有”的目标。在《关于加大对革命老区发展扶持力度的工作意见》中,提出老区建设要实现“五通”、“三改”、“三提高”、“一保护”的发展目标。

3、有到位的工作措施

一是注重领导带头抓。市委、市政府历届党政领导都十分重视带头抓扶贫工作。现任市委刘日知书记到任后亲自在全市扶贫工作大会上作动员,并与秘书、司机带头到边远的梅县隆文镇檀江村挂点扶贫,李嘉市长亲自到兴宁市径南村章峰村挂点,由于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率先垂范,有力地推动了全市领导挂点、机关挂村、干部帮户的扶贫责任制不断完善落实。据统计,全市共落实市、县领导238人,挂钩贫困村231个,结对帮扶贫困户238户;市、县825个机关单位,挂钩贫困村780个,其中市级机关145个单位,挂钩107个村;市、县两级机关干部职工18960人,结对帮扶贫困户18960户。自以来,市机关及干部职工筹资投入挂扶村的资金每年达1000万元以上,为挂扶村办了一大批好事实事,改善了生存发展环境,促进了生产发展,增加了贫困村、贫困户的收入。

二是注重部门配合,共同推进。扶贫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级各有关部门的共同配合和努力。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市县有关单位根据各自工作职能,做好相关的帮扶工作,做到分工明确,各负其责,互相配合,共同推进。如市县组织、农业、扶贫部门负责发展村集体经济、贫困户脱贫和扶持培育发展扶贫龙头企业工作;民政部门负责人均收入1500元以下的最低社会生活保障及村址建设工作,交通、公路、供电、电信、邮政、广播电视等部门负责行政村、自然村“五通”建设以及行政村道路水泥硬底化建设;水利部门负责农村食用水达标建设;教育部门负责学校危房改造和义务教育免费入学落实工作;卫生部门负责解决农民就医看病问题,扩大农村合作医疗覆盖面。在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我市贫困村的“一保五难”问题得到较好解决,生存发展环境明显改善,贫困户自我发展能力和信心不断增强。

三是注重增加资金投入。由于我市财政比较困难,但是也千方百计拿出部分资金搞扶贫工作。据不完全统计,市级地方财政预算投入的扶贫资金从的138.8万增至目前的920.2万元,增长6倍多;县级资金也从11.5万增至150.86万元,增长13倍多。为争取更多的资金投入扶贫工作,市领导和我办及有关部门积极向上级汇报沟通和努力争取,在省扶贫办等部门的支持下,据不完全统计,近几年争取的扶贫资金达3亿多元,为落实各项帮扶工作起到很好的推进作用。

四是注重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扶贫开发的责任主体是贫困户,近年来、我市注重加强教育引导,不断树立和增强贫困户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奋发有为意识,从过去等人来帮,包办代替,到积极争取帮扶,积极参与。在农村安居工程中,坚持以群众自筹投入为主,政府补助为辅的原则,引导贫困户改造危房。以来,全市农村贫困户自筹危房改造资金达2.4亿多元,完成2万多户的危房改造。在实施“大禹杯”竞赛活动中,广大群众积极投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中,累计投工投劳87.5万个劳动日。

五是注重抓住关键,固本强基。实践证明,扶贫工作要取得成效,关键是要有一个比较好的以村党支部书记为核心的村级班子。为此,近年来,我市各级坚持把扶贫开发与加强村级班子建设紧密结合起来,一是实施固本强基工程,组织“十百千万”干部下基层驻农村,广泛开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等教育活动,提高农村党支部的领导水平和管理发展水平。二是选配好带头人,把政治素质好、群众威信高,工作能力强,能带领群众脱贫奔康的党员担任支部书记和其他村级班子成员。近年来,选配一批优秀党员和致富带头人当支部书记或村委干部。

六是注重创新探索。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近几年来,全市各级各部门非常重视调查研究,努力探索新时期扶贫新思路、新举措,从中总结成功经验和做法。如山区农业和扶贫开发被省委、省政府称誉为“东学梅州”模式,安居与扶贫开发相结合整村推进的“红山”做法、智力扶贫免费培训的做法、贫困村村级互助金的做法、小额贷款担保金的“拾荷”做法、兴宁市实施农村特困危房户安居解困工程的做法等,都得到上级和有关领导表扬和肯定。

三、当前扶贫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和面临困难

近年来,我市扶贫开发虽然取得明显成效,但由于受自然、历史、社会、区位等诸多因素制约,县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城乡之间,平原与山区之前的发展差距在继续拉大,特别是高寒边远老区、贫困山区,农业弱,农村穷、农民苦的状况还未很好得到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仍然相当困难,扶贫开发任重道远。

(一)存在主要问题

1、贫困面仍较大。据市扶贫办核实调查,一是贫困村多。按村集体经济纯收入标准统计,全市2040个行政村中,年纯收入在3万元以下的贫困村有1438个,占70.5%;按贫困人口占40%以上比例统计,全市贫困人口较多的贫困村有551个,占27%。二是贫困人口多。全市统计,目前全市农村贫困户有8.5万户、29.8万人,分别占农村居民户数、人数的9.7%和7.5%,其中三个扶贫开发重点县贫困人口基数较大、比例较高,大埔县4.6万人,占10.6%,丰顺县5.4万人,占9%,五华县10.5万人,占10.3%。此外,根据省民政厅、省委农办、省统计局、省扶贫办四部门要求,对全省城乡年人均纯收入低于2500元以下的困难户进行调查,全市农村年人均收入1501元至2500元以下的困难户有7.47万户、26.3万人,分别占农村居民户数的8.5%和人口的6.7%。

2、居住条件差。据调查全市农村仍居住泥砖房的有45万户229万人,占农村总户数、人数的51.4%和57.8%,其中属于危房的有23.2万户,占泥砖房45万户的51.5%。在危房分类中,居住危破泥砖房的贫困户、低保户等有11万户。如五华县转水镇枫林村全村385户,贫困户68户,仍居住危破泥砖房的有117户,其中贫困户54户。该村第四、五村民小组有37户农户,除12户建有新房外,其余25户仍居住在破危的泥砖房里,人畜共居等“脏、乱、差”现象普遍存在,在离县城仅5公里离镇政府3公里,离省道仅500米,交通较方便、信息较灵的一个村,难以想像还有贫困户、低保户仍居住在这么破烂危房里。

3、发展环境差。由于受自然、地理、生态条件制约,边远落后的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仍欠账较多。全市统计仍有1393个300人以上老区自然村未通机耕路,有1600个老区自然村77.3万人未解决安全饮水问题,全市革命老区中仍有302个缺乏生存发展条件的边远分散自然村的5320农户仍需搬迁。老区、山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年久失修,功能老化,保障能力下降,已成为制约贫困(老区)村、贫困户生产发展的“老大难”问题,这些小型水利在有些部门看来是小不点的事,但对基层群众特别是贫困户来说是影响一年生产生活大事,成为农村基层干部群众反映最多和最希望政府帮助解决的突出问题。

4、农村保障水平较低。全市农村人均收入1500元以下贫困户列入低保,低保差额补助仍相对较低,在遇到病和灾害时难以解决家庭中困难。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仅达90.4%,仍有近10%农户未参加农村合作医疗,这些农户往往因病又使家庭返贫或造成更加贫困的现象时有发生。

(二)面临的困难

1、对贫困问题和扶贫工作认识上有误区。主要是个别同志对扶贫开发工作的认识不同程度存在淡化和松懈、厌战和畏难情绪,讲成绩的多,讲贫困的少,有的怕讲贫困面和贫困问题影响政绩和升迁,有的认为扶贫工作搞了20多年,还这么多贫困问题,何时才能解决,有的对扶贫工作急功近利,期望靠一两个攻坚战消除所有贫困问题。

2、争取上级支持有一定难度。由于国家政策支持一般按照“先易后难、突出重点”的原则,基础条件好、配套资金充足,建设条件成熟,示范作用强的地方,在争取国家支持上明显占优势,而贫困山区、老区却恰恰相反,在争取支持上往往处于劣势,即使争取到扶持,建设难度也相对较大,如老区村公路水泥硬底化建设,虽然每公里省给的补助增至15万元,但目前仍未实现水泥硬底化的村,普遍存在线长、路窄、弯多、涵洞多、坡度大等建设困难,按每公里造价25万元预算,每公里仍需配套10万元,在人口相对较少,经济落后的贫困村,根本无法筹集配套资金。

3、贫困户增收难度大。农民增收难、贫困户增收更难。当前我市山区农民的收入主要来自二个方面,一是家庭种养收入,二是非农外出务工收入。首先,在边远贫困山村,耕地少,农业结构单调,品种单一,扩大再生产能力相当薄弱,分户的生产和经营,难以形成产品优势,农产品特别是水果经常出现卖难现象,加上自然灾害频繁,依靠传统的家庭种养增收难度越来越大。其次,山区贫困户劳力,大多数没有通过技能培训,外出打工往往是干最脏、最重且报酬最低的活,很难达到外出务工增收的目的。去年以来,受金融危机影响,农户务工收入明显减少,如丰顺县汤西镇和安村、石光村50~60%农户有劳动力在村内电声厂、木器厂打工,由于受产品出口下降影响,工厂停产,农民停工,农户大大减少打工收入。

4、贫困户劳力素质较低。当前,贫困边远山区、老区贫困户文化教育水平相对滞后,劳动力素质较低,80%以上劳动力都是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由于文化素质低,导致思想观念保守陈旧,加上一无资金,二无技术,难以找到合适的生产门路和务工岗位,脱贫致富可以说是一个梦想。

5、投入少,不到位。近年来,我市积极实施“四个梅州”发展战略,千方百计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取得明显成效,但由于起点低、起步晚、底子薄,县级财政还相当困难,基本上是属于“吃饭财政”,镇级财政更是捉襟见肘,负债较重,村级集体经济薄弱,难以筹措资金投入扶贫开发,无力帮助贫困户解决增收、住房难等突出问题。由于爱莫能助,形成有些基层干部怕接触贫困户,少过问贫困问题。仅依靠省、市数额很少扶贫资金投入,影响扶贫开发项目的落实。

四、意见和建议

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扶贫开发工作建议采取如下措施:

1、进一步树立长期扶贫思想

从我市20多年扶贫工作实践说明,扶贫工作只有周期,没有终期。我市农村贫困问题伴随着农村的不断改革发展、农村经济持续增长、农民收入不断增加而实现贫困人口逐步减少,以温饱为主的绝对贫困问题基本得到解决,当前存在的是相对贫困问题。贫困是长期存在的,但各个时期的贫困标准不一样,贫困标准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而提高,我省贫困标准从1985年的人均收入200元以下提高到目前的1500元以下,按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的要求,实行新的扶贫标准,我们建议,要适时提高我省农村的扶贫标准,扩大扶持面,抓好从集中力量解决温饱问题转入努力促进发展实现脱贫致富的新阶段扶贫工作,确保农村贫困人口也能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2、需要党和政府给予超常规的扶持

扶贫开发要坚持政府为主导、政府投入为主。近年来,党和政府为解决贫困山区问题,在交通、饮水、教育、医疗、贫困户危房改造等方面给予很大扶持,解决了一大批突出的热点难点问题。针对当前贫困村的现状和贫困群众诉求,我们认为,在国家财力不断增长雄厚的今天,应采取超常规的办法,继续加大对贫困山区特别是老区村的扶持力度,增加资金投入,主要用于发展生产、改善交通、农村危房改造、饮用水卫生及农田水利等方面建设,全面解决农村的“一保五难”问题,改善贫困山村和老区村的生存发展环境,增强发展后劲。

3、着力解决贫困户增收的问题

当前,我市贫困山区促进农民增收的主要途径:一是搞好种养,发展特色产业;二是转移就业,增加非农收入。为促进农民获得稳定有效增收,建议加大力度继续扶持培育发展一批具有辐射带动能力的扶贫农业龙头企业,要采取贴息和奖励等形式,支持扶贫龙头企业做强做大,通过龙头企业带动农户发展特色产业,达到种养增收;同时,增加投入,不断扩大扶贫技能培训面,确保贫困户子女都能得到免费技能培训,达到转移就业,增加非农收入。

4、积极推进农村泥砖房的改造

最近几年实施的农村安居工程,扶持一批贫困农户改造了破旧危房,让他们住上新居,深受他们的欢迎和拥护。积极推进山区农村危破泥砖房改造,可以说是新农村建设最基本要求,也是防止群众遭受洪涝灾害,房屋全倒造成返贫的一条重要措施。我们建议,对农村贫困户、低收入的困难户危破泥砖房改造继续给予大力扶持,通过推进农村危破泥砖房改造,带动农民改水、改厕、改路,实现人畜分居,建设安全卫生的新农村。

5、发动全社会支持扶贫开发

一是继续实施珠三角城市对口帮扶贫困山区的政策,帮扶的财政资金要用于到村、到户的扶贫项目;二是继续实行领导办点,党政机关挂村、干部结对帮户等有效的扶贫措施。三是引导扶贫龙头企业、民营企业家,港、澳、台同胞以及华侨等热心人士等与贫困村结对,开展产业扶贫和修路、修桥、修水利等方面的基础设施建设,对挂钩帮扶成效明显的,给予大力宣扬和表彰。

6、创新新阶段的帮扶形式

一是处理好低保与扶贫的关系。就是对现有贫困户要进行分类,对家中缺乏劳动力且符合低保条件的贫困户,列入最低生活保障,以保障他们的温饱生活;对有劳动力的贫困户、低保户,要通过开发式的扶贫帮助其摆脱贫困问题,优先安排干部结对帮扶,优先安排发展种养项目扶持,优先安排参加转移就业的技能培训,优先安排危房改造。二是建立种子种苗基地。以县为单位,扶持建立2~3个直接为贫困农户发展种养无偿提供种子种苗和技术支撑的基地,凡贫困户规划发展种养项目,都给予无偿种子种苗资助。三是建立村级小额贷款担保金制度。总结推广丰顺县北斗镇拾荷村的“拾荷村种养贷款担保金”形式。拾荷村运用中国人民银行广州分行支持的20万元资金,作为村级担保农户(贫困户)发展种养向农信社贷款的担保金,20万元担保金可以担保贷款60万元,放大了扶贫资金效应,在“缺钱”的农村和“有钱”的金融部门之间搭起一座桥梁,解决了农民发展种养贷不了钱,农信社担心贷款发放后收不回来的问题。“拾荷村担保贷款金”取得了农户、村集体和农信社三赢局面,促进了生产发展,农民增收。建议今后省、市、县挂钩扶贫单位筹集的帮扶资金主要作为挂扶村贷款担保金,保本循环使用,解决贫困户发展种养资金困难,以取得更有效的帮扶效果。

第9篇

以下内容由收录,希望能为大家提供帮助。

   

 

一、高度重视,全区形成了齐抓共管党建工作的合力

近年来,我们朔州开发区党工委一直高度重视党的建设工作,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区党的建设,坚决贯彻“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和“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指导思想,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区党工委成立了党建工作领导小组,由党工委书记任组长,切实履行全区党建工作“第一责任人”的职责,并建立了由区直党委牵头抓总,纪工委、组织人事等部门共同参加的基层党建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区党工委制定了全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总体规划,区直党委根据总体规划,每年要制定全区党建工作年度计划,并与基层党组织签订党建工作年度目标责任书,年终进行考核,切实抓好任务落实.为进一步提高全区党建工作的质量,区党工委每年都要召开两次以上党工委会议,讨论党建工作年度计划,着力研究全区党建工作,解决突出问题,并建立了党工委委员基层党建工作联系点,每个党工委委员联系一个部门和一个非公经济党组织,定期到点上指导工作,总结经验.各基层党组织根据区党工委的工作要求,也建立了党支部(委)书记负总责的党建工作领导小组,制定本单位党建工作年度计划,细化任务,量化目标,在全区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齐抓共管党建工作的氛围.

二、以加强执政能力建设为核心,切实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建设

1、加强了区党工委领导班子自身建设.我们不断改进区党工委中心组学习制度,中心组学习由区领导班子成员扩大到各支部书记.对一些理论和实践结合紧密的课题由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亲自辅导.如吴会明书记为红旗牧场干部职工作了《红旗牧场怎样科学发展》的辅导报告,梁敬华主任先后为机关干部职工作了《中和之道•和谐社会•和谐开发区》和《谈做人与做事》的专题辅导讲座,有效增强了全区干部转型跨越发展的信心和决心.同时,区党工委认真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健全了党委内部议事和决策机制,重大问题、重大决策和干部任用等方面的问题都严格按照程序,由集体讨论决定.并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建立了班子成员述职述廉制度.班子成员廉洁自律,以身作则,建立健全了信访值班制度,倾听群众呼声,自觉接受群众监督.为了推进重点工程和重点项目,我们先后成立20多个专项工作领导小组,由区领导班子成员分别牵头明确目标任务,明确分工职责,提高了效率,改善了服务,在各自分管的领域,全都取得了突出成绩.

2、坚持各级党组织定期学习制度.我们积极开展学习型党组织创建活动.在党员干部中牢固树立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的理念,将理论学习同全区经济建设与党的建设紧密结合,有步骤地开展了一系列学习活动.初步形成了以区领导班子理论学习中心组为龙头,以副处以上领导干部为重点,以在职学习和干部培训为主渠道,以自我学习为主要形式,以党支部督促学习为基础的学习格局.一是学习有制度、心得有记录.各基层党支部学习制度化、规范化,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带头讲学习、作辅导,部门领导围绕实际工作作报告,谈经验.二是党员干部做笔记、有心得.在学习笔记评比中,领导干部和其他党员多次受到市委表彰奖励.三是积极开展“三个一”月读学习活动,全区党员干部坚持每月读一本好书,每月集中学习讨论一个专题,每月评比一次读书心得体会.学习书籍包括:《感动中国》、《奉献中国》、《做最好的党员》、《中国共产党90年学习读本》等.通过学习,全区干部职工的工作水平、落实能力、务实作风、协作精神普遍得到了强化,呈现出了心齐、气顺、风正、劲足的局面.

三、以工作创新为目标,着力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

近年来,我们紧密结合全区的实际,以工作创新为目标,坚持把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党员先进性的要求落实到基层党建工作中去,落实到每个党员的行动中去,使党的基层组织和广大党员都能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

1、巩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我们着眼服从服务于开发建设,把发展现代农业、培养新型农民、带领群众致富、维护农村稳定贯穿农村基层党组织活动始终,发挥党组织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领导核心作用.我们不断巩固和提高村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地位,扎实推行村务、企务、政务、党务公开,搞好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建立健全民主监督机制,用制度规范基层党组织的议事决策程序和党员干部的施政行为,保证广大村民及时了解事关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不断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决策的民主性和科学性.鼓励和提倡村党组织成员通过法定程序竞选村委会成员,并且通过换届选举实现了村支部书记与村委会主任“一肩挑”,提升了村党组织和村委会成员交叉任职比例.全区唯一的农村――穆寨村经济实现了快速发展,农民收入明显增加,2010年人均纯收入6000多元,近5年平均增幅14%.

2、扎实推进非公企业党建.在组建非公企业党组织过程中,我们根据突出工作重点,打破常规“搭架”的工作思路,狠抓组织网络建设,针对不同情况,采取三种方式组建党组织.一是单独组建.凡是有3名以上正式党员、生产较为稳定的企业,都要建立党支部;二是联合组建.对一些规模较小、党员偏少、不具备单独建立党组织条件的企业,要求他们与同行业或地域邻近的企业联合建立跨企业的联合党支部.三是挂靠组建.对仅有个别党员但又不便与其他企业建立联合支部的企业,要求他们把组织关系挂靠到区直主管部门党组织,待党员人数达到符合建立党支部条件后,再单独建立党支部.我们非常注重挖掘典型,培养典型,树立典型,把典型作为探索解决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热点、难点问题的“试验田”,大胆实践各种新思路、新举措,在摸索中形成可以指导全区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的经验.

3、构建社区党建工作新格局.近年来,我区根据农村拆迁、党员分布和城市管理等方面出现的新变化,以服务群众为重点,加大社区党建工作力度,着力构建了社区党建工作的新格局.开发区社区党组织工作重点逐步向搞好管理和服务转移,把主要精力投入到了服务群众上来,特别是开展了面向下岗失业人员的再就业服务,面向困难群众的社会救助和福利服务,面向流动人员的维权服务.同时,我们还广泛深入开展了各类精神文明和平安创建活动,把精神文明建设和维护社会稳定的各项任务落实到位,保障了社区群众安居乐业.

四、以创先争优为宗旨,加强和改进党员教育管理

1、认真抓好党员发展工作.结合新时期党建工作的特点,我区坚持做好对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教育和发展党员工作,要求各党支部认真分析入党积极分子队伍现状,制定培养发展计划,落实培养联系人,加强对入党积极分子和预备党员的培养、教育、考察和管理工作,不断规范和做好新党员的培养发展工作,较好地贯彻了“严格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十六字方针,保证了发展党员工作的健康进行.2010年,我们按规定程序发展了10名预备党员,给14名预备党员予以按期转正,为开发区党的组织注入了新鲜血液和活力.

2、加强流动党员管理工作.针对新形势下流动党员教育管理问题的特点,我区继续强化建立外出前教育、专人联系、定期汇报等制度,深入开展流动党员管理,为每个流动党员发放《流动党员活动证》,保持同流动党员经常性联系,及时掌握和了解流动党员的思想、学习、工作情况,确保流动党员离家不离党,经常受教育.

五、以机关效能建设为抓手,促进干部职工作风素质提升

根据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总体要求和主要内容,我区组织全体党员干部认真学习创建“五好四强”基层党组织和争当“五带五争”共产党员的内容;始终把握“两承诺、四公开”的要求,明确了公开承诺的方法步骤、承诺内容、承诺形式.由区党工委、管委会带头,在全区广泛实施了公开承诺践诺活动,全体党员均参与了公开承诺践诺.为让公开承诺践诺不沦为空话、套话,我们将党支部、党员公开承诺事项纳入党工委重点工作和党员考核目标,确保创先争优活动取得实效.通过开展问题自查自找,措施细化分解,创先争优公开承诺、践诺,使全体党员更加明确了学习、工作的方向、目标和要求,为广泛开展党性教育、岗位奉献、服务群众等活动打下基础.

六、以贯彻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为载体,形成了风清气正的良好环境

第10篇

上户路社区位于额敏河以北,上户路以南、中心路以东、面积2.1平方公里,社区总人口4712人,1357户,流动人口337人,由十个民族组成。辖区内有驻区单位13个,学校两所,托儿所一个,宗教场所一个,个体工商户178户,私营医疗机构一个,本辖区内有安全文明单位6户,双文明单位8户,五好家庭395户,近几年,上户路社区按照镇党委、政府和司法部门的安排,在深入开展综合治理加强治安防范,普及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基础上,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显著成效,本社区内社会治安稳定,居民安居乐业,上户路社区已于20__、20__年分别创建了地区级文明单位、地区级文明社区。一、加强领导,健全机构

为了切实开展好综合治理工作,加大治安防范力度,上户路社区成立了综合治理工作领导小组,由社区党支部书记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负责,其它干部分片管理,形成条块结合、统一领导的管理布局,社区不定期召开列会、专题研究综合治理工作的重点、难点问题,制定综合治理工作规划,确保综合治理工作顺利开展。

二、深入开展综治宣传教育活动全面提高居民的法律素质

为了在社区内推进综合治理工作,加强治安防范与法制宣传活动,首先我们把治安联防和居民自治紧密结合起来,坚持做好社区干部、群众及未成年人的思想教育,深入开展学法、守法、知法、用法的宣传活动,开展了法律进社区、法律进家庭的宣传,增强了人们的法律意识。

1、为积极开展法律进社区活动,我们把社区划分为四个片区,对社区居民分片进行法律知识培训,每个片区每月学习、培训一次,开展以《宪法》、《道路交通安全法》、《婚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居民自治法》、《选举法》、《妇女儿童权益保障法》为主的培训活动,使居民学法、用法、守法。

2、额敏县的社区工作刚刚起步,起点低,居民对社区的性质、职能还不完全了解,工作难开展,为了引导驻社区单位和居民树立社区理念、增强社区认同感,使社区居民走进社区、了解社区,更好地配合、支持社区的工作,今年上户路社区党支部创新机制效仿内地社区的做法创办了《社区服务信息》,以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讴歌群众身边的先进人物和先进事迹,宣传社区工作,贴近基层,服务居民为宗旨。以坚持为改革开放服务,为经济建设服务,为社区服务,为全县各族居民和职工群众服务的“四大服务”为办报方针。以10日一期的形式免费向各社区居民住宅及驻社区的行政企事业单位职工发放。为社区与居民搭建了一座相互沟通的桥梁,添补了额敏信息沟通不畅的空白,开创了自治区社区办报的先河。《社区服务信息》利用第二、三版宣传各种法律、法规,通报社区的大事小情使综治工作和创安知识家喻户晓。这份小报创办后,社会效果非常好,对社区的工作有了极大的促进作用,社区成员参与社区建设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断增强,对社区的认知和认同程度得到不断提高。受到了驻社区各单位及居民群众的普遍好评,得到了县委、政府领导与各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地委、行署领导及地区各相关部门领导多次到本社区检查指导工作时对小报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三、健全制度落实“四个一”工程

建立健全了治安管理各项规章制度,并做到了上墙、归档,制定了居委会委员的岗位职责,构成民主法制、居民自治、治安联防的管理体系,建立了治保、调解、普法、帮教、联防五位一体的组织机构,做到了“四有、五落实、五无”,使各项工作步人制度化、法制化轨道。按照法律进社区的要求,做到了领导重视,一把手亲自抓,有一个好的领导机制;一套健全的规章制度并上 墙;建立了一个便民服务大厅;有了《社区服务信息》这样一个好的法律法规、治安联防的宣传窗口,利用这个宣传阵地使社区的普法综治工作宣传到千家万户。

结合实际进行专项治理和集中整治,做到有了问题、矛盾不推诿、不回避、不上交、不隐瞒。加大社区综合治理的管理力度,制定了相应的措施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如,我社区地处老街区,居民多数是老住户,平房多,出租房子的多、流动人口多,以前经常有丢鸡丢鸽子的事发生,社区针对这一情况对流动人口和重点帮教对象等特殊群体加强教育和管理,采取经常入户了解他们的思想和生活情况,帮助他们解决就业和生活问题等,使社区内基本消除了偷/:请记住我站域名/盗、火灾及其他事故。在五.一、国庆节、春节、元旦等重大节假日期间加大治安联防的力度,开展集中整治、专项治理和严打工作,确保社会治安的长期稳定。

四、提高社区的治安管理水平为居民服务

自03年底社区就建立了法律咨询服务台,并聘请了一名常年法律顾问、及一名法院退休的老干部为义务法律顾问,为居民提供法律咨询、诉状等服务。

为创建“平安额敏”“平安社区”今年4月上户路社区为8名社区志愿者佩带了“治安巡逻”红袖标,这支社区治安志愿者巡逻队伍建立后,经常在夜深人静时手持警棍及自制“武器”串行在社区的大街小巷,守护着社区居民的家庭财产和人身安全,在社区党员干部和居民群众组成的这支被社区居民誉为“守护神”的队伍的感召下,驻社区各单位纷纷派精干人员加入进来,使巡逻队由最初的8人在短短的4个月内增加到了今天的80人,其中党员就有15人,机关干部37人。

今年3月民警进驻社区以及社区治安志愿者巡逻队伍建立后与社区工作相互紧密配合,在流动人口、暂住人口的管理、出租房屋的管理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自从我们开展了治安联防巡逻工作,成立了社区治安联防志愿者协会后,每到重要节假日和全县有重要活动时,由社区负责人组织社区干部带领治安联防巡逻队员带着红袖标在社区各大小巷道逐巷逐街的进行巡逻,平时由治安联防志愿者自发组织在每个星期不定时地巡逻2、3次,在春秋流动人口来往比较频繁的季节和五.一、国庆节、春节、元旦等重大节假日期间加大治安联防巡逻的力度,确保一方稳定。发现问题及时向社区领导汇报,加强了日常治安防范工作,使社区内治安环境、生活环境有了很大的改善,刑事案件、治安案件明显下降;偷盗、酗酒闹事的现象也大大减少。使居民在家安心、出门放心。,

五、关心贫困居民的生活是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内容

上户路社区地处额敏老街区,原国有企业全部在本社区且全部破产倒闭,导致了社区内贫困人口多、下岗职工多,就业压力大,到目前有223户687名居民享受城市人口最低生活保障金,月发放低保额42720元。近两年我们把社区服务的重点放在对特殊群体的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服务及下岗失业人员的再就业服务上,并经常性的利用科技之冬培训班、电脑知识、裁剪技术等专项培训班为他们开展各种技能的免费培训。另外,支部根据每个困难家庭的实际有针对性的进行帮扶,开展"一对三"帮扶活动,在近三年重大节日来临前,对近260余户贫困居民、党员进行了慰问,对特困户以向各部门协调和向社会募捐等形式在经济上还给予了一定的帮助。

如:为一特困家庭资助10000块红砖修缮了将要倒塌的房屋;一名特困居民小腿骨折,社区为他向社会募捐10000元接骨治病;为3名贫困大学生募捐学费共计15400余元;为中小学贫困学生协调各学校减免学费近20__元;为贫困家庭解决医疗费、困难补助等计3500元;积极与有关部门协调为社区内12户特困家庭解决了每户600元冬季取暖费,使困难群众感受到了党的温暖。

上户路社区党支部以为民办实事、做好事做为自己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为居民办一些实事。使社区群众深切地感受到社区干部确实心为居民想、事为居民做。首先,积极开展多层次、多功能、多类型的社区服务活动,扩大服务对象,拓展社区服务功能,建立了社区服务中心,以服务中心为主成立了社区物业管理服务公司、社区家政服务公司、爱心互助站、社区家电维修部、社区便民服务队及社区文印部、劳务派遣公司等服务实体。服务设施总面积达300多平方米,服务项目达20多个,解决了69名下岗、失业、待业人员的就业问题,各服务实体采取有偿服务和低偿服务相结合的办法,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便民、利民服务。不仅为县委、政府排忧解难,而且为维护社会稳定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其次,去年六月,上户路社区筹建了"爱心互助站"为社区内贫困居民提供低于市场价的粮油及日常生活用品,他们在家中经济困难时,可在"爱心互助站"赊取生活所需,为他们解决了实际困难,各单位干部职工捐赠到"爱心互助站"的旧衣物、家具及日用品贫困居民可免费领取,自"爱心互助站"成立以来,已为社区内200余户贫困家庭解决了36吨面粉、3200公斤清油、4900余元生活用品及580余件衣物,为他们解决了没有钱先吃饭、不花钱有衣穿的问题。使贫困居民切实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温暖。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以来党支部又组织党员为“互助站”捐物126件,为贫困居民和孤儿捐助学费、生活费近1000元。把扶贫帮困作为发挥党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安定了民心,为维护了社会稳定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六、注重实效,狠抓落实

第11篇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进一步增强基层党组织工作的透明度,构建更为民主开放的基层党务工作新机制,滦南县在先行试点的基础上,从今年年初开始,在全县农村、社区、企业全面推行了党务公开,收到好的效果。

一、坚持“四条原则”,明确党务公开基本要求

一是依法依纪原则。按照宪法、有关法律法规以及、党的方针政策和其他党内法规,依法依纪进行,努力使基层党务公开工作逐步走上规范化、制度化轨道。二是服务发展原则。紧紧围绕全县经济发展大局,充分调动基层广大党员干部创业奉献的积极性,努力营造科学、和谐、快速发展的良好环境,提高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三是真实公正原则。尊重和保障党员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凡是党员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只要不涉及党和国家秘密,都要坚持实事求是,全面真实,客观公正,最大限度地进行公开。四是注重实效原则。科学把握党务公开的共性要求和个性特点,坚持从实际出发,增强基层党务公开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在公开内容、公开程序、公开形式、公开时限等重点环节上要既方便群众知情参与,又保障党员干部的民利,采取合适的公开形式,力求形式和效果的统一。

二、做到“四个规范”,保证党务公开工作质量。

一是规范公开内容。围绕基层党内主要事务,把基层党务公开内容划分为长期公开、定期公开和随时公开内容,共3大类、31个小项。长期公开内容主要包括:党组织班子成员职务及工作分工、年度党建计划、党组织班子和班子成员上年度考核结果、监督小组成员及监督电话等方面的情况;定期公开内容主要包括:党员分包责任区、无职党员设岗定责、服务承诺及履职评议情况,党员联系培养入党积极分子,党员缴纳党费,党员参加组织活动考勤,党员民主评议结果等方面的情况;随时公开内容主要包括:党组织换届选举结果及班子调整情况,班子会议、党员大会和党员群众代表联席会讨论决定的重要事项,中心工作、阶段性工作和临时性工作进展情况,党员开展活动情况,公推党外优秀人才和新确定的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对象、接受预备党员和预备党员转正情况,党员受表彰处分情况,推选的各级党代表,村级后备干部情况,党组织受表彰情况,困难党员帮扶,组织关系接转和流动党员管理等方面情况。二是规范公开方式。在公开阵地上,本着“因地制宜、简便易行、利于监督”的原则,以设置党务公开栏为主,基层党组织既可专门制作党务公开栏,也可在现有村务公开、居务公开、厂务公开栏内开辟党务公开阵地;在公开形式上,本着“规范、实用、明了、方便”的原则,全县统一印制了党务公开模板,公开时以在公开栏内张贴党务公开模板为主,根据不同内容,以党内会议、广播、发放有关资料、简报、文件、网络等形式为补充。三是规范公开程序。党务公开程序统一规范为五个步骤:第一步,党组织责专人负责收集公开内容,形成书面材料,提交党研究。特别重大的内容,报经上级党委审核把关;第二步,党务公开监督小组对公开内容进行审查;第三步,填写党务公开模板,经党组织书记和监督小组组长签字后公开;第四步,对党员群众通过各种渠道反馈的意见和要求进行筛选、整理,并认真整改和办理回复;第五步,对党务公开有关材料进行立卷归档。四是规范公开时限。本着公开时限与公开内容相适应原则,要求固定性内容长期公开,常规性工作定期公开,阶段性工作及时公开,临时性工作随时公开,重点工作适时公开,做到经常、动态、及时。定期公开每季度进行一次,每季度首月10日前公开上季度内容。对于重大事项或复杂问题,根据党员群众反馈意见进一步完善后再次公开。

三、建立“四项制度”,形成党务公开长效机制

一是监督制度。为确保党务公开内容全面、真实可信、公开及时,各基层党组织普遍成立了党务公开监督小组,明确了监督小组的主要职责,负责监督本级党组织党务公开的时间、内容、程序等是否规范到位,并注意搜集党员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向本级或上级党组织反馈。二是管理制度。建立了党务公开内容集体讨论决定、党务公开登记、党务公开监督、党务公开意见收集处理反馈等制度,并建立了党务公开事项登记簿、党务公开意见建议收集簿、党务公开意见建议办理登记册“两簿一册”,从管理机制上保证了党务公开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经常化。三是督查制度。基层党委每季度对所属基层党组织党务公开工作进行一次督导检查。县委组织部采取定期与不定期、重点与随机、专项与附带相结合的方法,对各基层党组织党务公开工作进行督导检查,确保党务公开工作收到预期效果。四是考评制度。将党务公开工作纳入“五个好”党组织考评的重要内容,作为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同时,严格责任追究,对不按规定进行党务公开,不及时解决党员、群众反映的问题,侵犯党员民利的党组织或负责人要进行批评教育,情况严重造成恶劣影响的,要追究党组织主要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的责任。

党务公开工作找准了规范党务工作、强化党务监督的新抓手;开辟了改进执政方式的新途径;搭建了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新桥梁;设置了促使干部廉洁自律的新防线。

第12篇

一、加强领导,健全组织

我街道自91年创建市民学校以来,各级领导十分重视,由街道工委办事处党政一把手亲自担任市民学校领导工作,将市民学校工作提到办事处主要工作议程上,同时从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给与全面支持。市民学校建立之初我们聘请北京市文明办副主任赵津芳、原区政协主席王再云担任名誉校长,办事处主要领导担任校长。校务委员会委员由各相关科室及辖区有关单位的负责同志组成,大家各负其责,对市民学校工作共同研究,力争将各项工作做得更好。校务委员会每半年召开一次,根据区市民总校和区文明办的要求研究市民学校全年工作,每年年初根据上级要求和本年度市区政府和办事处的中心工作制订教学计划,尽管近几年我街道进行大面积危改拆迁,但市民学校从91年成立至今从未间断。

市民学校成立后,为了便于在居民中开展工作,我们又先后在辖区居委会中成立了十七所市民分校。各分校都成立了校务委员会,并依据总校计划,制订分校计划,从而使市民学校组织机构上更加健全,管理上更加规范化、制度化。

二、经费保障有力,加强硬件设施

办事处每年对社区教育工作都给与较固定的经费投入,从而使之社区教育活动能够顺利开展。

为了让社区教育有自己的宣传阵地,街道领导克服种种困难,拆掉了办事处内的存车棚,建起一个长12米的宣传园地,又在15条街巷分别建立长8米的宣传栏,03年又在崇西大街建立了百米长廊。部分居委会建立图书阅览室,并为图书阅览室配备计算机,以方便辖区居民更快更方便的了解社区教育工作的第一手资料。

三、开展系列讲座,服务社区群众

市民学校创办至今,能够紧密结合形势,根据居民的需要,围绕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联系崇外社区的实际,开展适合学员特点的教学活动,使学校的小氛围与社会的大环境融为一体,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1、进行社会公德教育,提高学员的文明素质

要提高整个社会的文明程度,就必须提高社会全体人民的文明素质。近年来,市民学校在这方面开展了一系列的社会公德教育,以提高学员们的整体素质。如今年1月21日,崇外街道在市民学校举办了“礼仪在生活中知识讲座”。此次讲座我们特意聘请了区教育专家马成奎老师主讲,讲座涉及礼仪的本质、礼仪的原则、礼仪的功能、日常交际礼仪、交谈的技巧以及如何做一个文明北京人等六个方面的内容,通过丰富翔实的案例和风趣的语言,向听课的五好文明家庭代表、楼门院负责人、积极分子、社区干部150余人介绍了文明礼仪的重要性和日常礼仪的技巧。今年我街道每一至两个月,将围绕“生活礼仪、社会礼仪、赛场礼仪、职业礼仪、校园礼仪、涉外礼仪”等内容,开展以“礼仪北京、人文奥运、魅力崇文”为主题的文明礼仪系列教育实践活动,普及文明礼仪知识,从而提高全地区居民的文明素质,为奥运会创造良好的人文环境。

2、进行各项法规教育,提高学员的法律意识

我们的社会是个法制社会,只有全体人员都知法懂法,才能做到守法,社会才能长治久安,因此进行各项法律法规的教育就成了市民学校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几年来,我们根据不同的社会群体通过市民学校对他们开展了各类法律法规的教育培训。如2003年我们针对老年人最为关心的房产纠纷、赡养问题以及老年婚姻等方面的问题。请了法律律师事务所的顾问董亮同志根据法规对他们进行详尽的讲解。并以答疑、咨询的形势对老年人提出的问题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和法律辅导,老师讲的生动、形象,通俗易懂,所讲内容都涉及老年人的切人利益,深受老年朋友的欢迎,50多名老年人参加了此讲座。对外地民工,我们对他们进行了《法律援助条例》知识的宣传,特别是对工头拖欠工资现象,如何利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权益,对中小学生我们利用假期,组织他们进行《未成年人保护法》以及禁毒和禁止观看黄色书籍与录像等方面的宣传教育,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通过对学员的法制教育增强了他们的法律意识,自觉遵法守法,促进了辖区社会治安秩序的稳定,近两年我们街道在全区各类治安案件发案率最低的。

3、进行健康教育知识的教育

03年我们针对现在社会已步入老龄化这一现状。举办了老年性骨关节炎疾病预防和治疗的讲座。此次讲座得到了德威治花市大药房的大力支持,他们特地邀请了美国默沙东公司的张玉华医师来此讲课,我辖区内的近百名居民参加了此次讲座活动。张玉华医师就居民感兴趣的中老年骨关节炎的诊断和男性脱发的治疗进行了讲解。讲座结束后,居民们又对自己关心的问题对张玉华医师进行了咨询。

市民学校还利用社区红十字会卫生救护培训这一契机,对辖区市民学校学员进行基本的卫生救护培训。辖区社区居民踊跃报名参加了这次培训,参加培训的市民学校学员不仅有社区居民和社区干部,还有辖区学校的老师。教课老师是来自市红会的资深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学员们全都聚精会神的听老师讲自救互救知识。有36名学员以优异的成绩取得了市红会颁发自救互救合格证书。

2004年春季禽流感在北京市周边地区有所蔓延,我街道市民学校针对这一情况及时举办了防治禽流感知识讲座。辖区内近百名的养鸽户和社区居民参加了此次活动。动物检疫中心的两位医师就居民关注的什么是禽流感、患病后有哪些病状、该如何预防和对养鸽户如何防治自家的鸽子感染禽流感等问题进行了讲解。通过此次讲座也增强了社区居民对禽流感的防治意识。

4、开展科学生活知识教育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衣、食、住、行有了进一步的要求,如何用科学的知识指导我们的工作生活是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我们聘请洗染厂的同志给学员们讲了皮衣的保养,洗涤用品的正确应用,还请哈德门饭店的营养师讲了如何营养膳食、合理配餐,学员听了获益非浅,使人们认识到现在用餐不能向过去那样吃饱就行,现在要讲吃的好,吃的精,营养搭配合理,既达到身体需要,又不过多增加脂肪。针对当前假冒伪劣商品较多,居民买东西上当受骗的现象,请崇文门菜市场的同志给居民们讲了识别假冒伪劣商品方面的知识,他们现场咨询,解答群众提出的问题,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我们还利用科技宣传周举办健康知识讲座、健康生活征文演讲,观看《美丽生活——更年期知识讲座》录像等等。让科普知识真正做到走进社区、贴近了百姓。

5、加大力度,对校园周边进行综合整治

为了给辖区学校的师生创造良好的教学和学习环境,多年来,我们一直把校园周边环境整治工作作为我街道城市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曾先后多次组织力量,对校园周边进行集中整治,拆除违法建设、取缔无照经营、清除卫生死角等等。随着我地区危改拆迁,辖区学校从原来的9所,减少到3所。2003年针对辖区学校周边环境的现状,办事处决定对96中学周边进行全面整治,道路铺装、更换草坪、粉饰墙壁,拆除违法建设,建休闲场所和街心景点等,办事处共出资百余万元,工程历时近一个月时间,使96中周边环境有了较大的改观。近年来,为巩固整治成果城管监察分队每天进行几次巡视,至今未出现反弹现象。

四、开展特色活动,力争有所突破

1、精心组织元宵灯会

元宵灯会作为我街道传统特色活动已经连续举办了五届。每年主题都各具特色,具有时代感和社会性,深受社区居民欢迎。

02年我们为配合公民道德宣传年,举办了第二届元宵灯会,此次灯会围绕《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这一主题,把《纲要》的20个字张贴在花灯上,近千盏由社区居民制作的各式各样的花灯,在十余幅精神文明宣传横幅的衬托下,呈现出节日的喜庆气氛,驻街武警、消防指战员与社区居民、中小学生共同参与宣传,区领导吉胜久、周榕、赵中原和区有关部门领导前来,深入到居民家中发放《纲要》宣传材料,市首都精神文明办公室宣教处处长孙平闻讯也赶来参加宣传,市、区领导对该项活动都给予了充分肯定,元宵灯会受到了社区居民的普遍好评。《人民日报》、《中国质量报》、《劳动午报》、《北京法制报》、《北京青年报》、《北京社会报》、《北京晨报》等多家新闻媒体都相继进行了报道。

03年为配合“十六大精神进社区”这一主题,在举办了第三届元宵灯会。把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词语张贴在花灯上,并组织部分已转化的“”练习者参加。区委副书记张湘、区委常委宣传部长赵中原、区委常委组织部长刘云斋、副区长徐鸿达和区各部门领导及街主要领导深入到居民家中,向居民致以节日的慰问,并送去《贯彻十六大精神,建设文明社区系列教育活动普及读本》,与居民共同品尝元宵。

04年配合新小区的建立,举办了第四届元宵节灯会。灯会紧紧围绕“我为社区献一策”这一主题,在居民自制的五百余盏花灯上,社区居民早早的就把自己对家园美好设想写成条幅,挂在灯笼下面。另外我们还在街巷内设置了“社区献策台”,社区的居民积极献计献策。

05年我们又以“礼仪进万家,文明伴我行”为主题。开展花灯评选活动,发动居民自制花灯;并把一些文明用语挂在灯笼上。这次灯会共有居民自制的115盏花灯参展,有6花灯分别获一二三等奖。

2、评选十佳少年活动

评选十佳少年是我街道创立的,每两年评选一次,目的在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02年是第三届十佳少年评比。我们对十佳少年评比标准进行了重新审定,在全地区中小学校中进行了广泛地评选,确定出十佳少年表彰名单。在表彰会上,街道向十佳少年颁发了奖状和奖品,十佳少年的代表就自身学习、生活的情况进行了介绍,十佳少年的家长就如何培养教育孩子进行了经验交流,区教委、团区委、区妇联等部门的领导前来参会,对十佳少年表示祝贺,并提出殷切的希望。辖区中小学生近百人参加了表彰会。

3、开展迎新春征集百幅春联书画笔会

征集百幅春联是我街道市民学校举办的春节文化系活动之一,去年春节前夕街道主要领导、机关干部、社区居民和中小学生等近百人参加,大家挥毫泼墨尽情抒发对美好生活的热爱之情,参加活动的最大年龄有86岁的老人,最小年龄有8岁的孩童,通过书画笔会活动,大家彼此增进了了解和友谊,此次活动共征集春联百余幅、谜语百余条,为迎新春增添了喜庆气氛,也丰富了社区居民的文化生活。

4组织市民学校学员开展全民抗非典活动

1)、开展抗击非典文体活动

在全市抗击非典攻坚战取得阶段性胜利时刻,我们组织辖区7个社区居委会的居民和原“”练习者,举办了为期一周的“争创四无社区,抗击非典科学健身”文化系列活动。大家集思广益,挖掘居委会内的各类人才,利用单位会议室、学校操场、拆迁空地等活动空间,组织了七场群众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如:“抗击非典知识竞赛”,保持党员先进性专题演讲,科学健身运动会、棋牌赛等等。

2)、自制外来务工人员防控非典宣传手册

为稳定外来务工人员情绪,使他们安定在地区,街道社区教育委员会针对其特点,自制了《外来务工人员防控非典宣传手册》,内容包括中央、市委领导讲话、防控非典问答、联系电话和街道加强建筑工地民工防控非典工作的具体措施等,语言力图简单明了,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使外来务工人员体会到党和政府的关怀,从而自觉做好“三就地”的落实工作,积极投身抗击“非典”的战争中去。

3)、设立科学抗非典寄语专栏,掀起科学抗非典的新高潮

崇西市民分校在崇文门西大街组织学员利用宣传橱窗举办了告别文明陋习群众留言活动,许多学员在留言栏上写下“随地吐痰如害命”、“不要从楼上抛垃圾”、“爱护地球等于爱护自己”等发自肺腑的感想,还有的小朋友拿起画笔,用生动形象的漫画抨击破坏环境的行为。

5、举办“读一本好书”征文活动

为了丰富学生们的暑期文化生活。去年8月初举办了“读一本好书”征文活动和科普知识自办板报活动。历时半个月时间,辖区内近百名中小学生参加了此次活动,共有165篇征文,其中27篇征文分获一、二、三等奖和优秀奖。于8月27日在街道礼堂举行了“读一本好书”征文演讲会,并当场向27篇征文的作者颁发了奖品,科普知识自办板报兰也同时展出,学生们普遍反映此次活动很有意义,并希望在今后的社区教育众多举办这类活动。

6、把胡同文化逐步推向都是现代化小区

1)、设立社区网络图书室

2003年3月初,我街道都市馨园市民分校第一家社区网络图书室正式开始运行。图书室配备了电脑,可以和首都国家图书馆联网,方便了社区居民对书籍的借阅。图书馆在原有的基础上又在区图书馆的帮助下添置了近千本新书,丰富了图书的藏书量,增加了社区居民的借阅范围,现图书馆藏书近5000册。

2)、设立“新闻早餐”阅读站

2005年1月街道市民学校在已有的社区网络图书室的基础上,又开办了“新闻早餐”阅读站。阅读站的启动旨在丰富社区居民文化生活,提高居民文化素质,使群众更好地了解国内外新闻。区图书馆馆长齐金薇及办事处主要领导出席了启动仪式会,并在会现场对阅读站的设立提出了几点希望及要求。现场的社区居民反应热烈,他们纷纷表示,“新闻早餐”阅读站是大家急切盼望的一个了解时事的窗口,它的设立是及时的,必要的。

“新闻早餐”征订了《北京青年报》、《北京晚报》、《晨报》、《北京法制晚报》、《中国体育报》、《中国老年报》、《中国妇女报》、《娱乐信报》、《京华时报》等九类报纸,内容丰富,涉及领域广泛,希望能够为广大居民提供更丰富的文化信息,推动社区文化事业的发展。

五、今后社区教育工作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