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爱拍仰慕

爱拍仰慕

时间:2023-05-29 17:39:2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爱拍仰慕,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第1篇

北京人艺曾经排演过一部叫《合同婚姻》的话剧,导演任鸣在阐述中有这么一段话:情感中最美的是爱情,情感中最累的是爱情;情感中最可变的是爱情,情感中最永恒的也是爱情。如果生活中没有爱情,那就没有吧,因为生活并不是爱情,但爱情是生命中的最重。

这些话,朴实而亲切。只不过他对假如生活中没有爱情的态度是“那就没有吧”,轻松但令人不解:生活当然不是爱情,但生活中怎么能没有爱情呢?

这个问题曾经不是问题,但现在成了一个大问题。《爱情的牙齿》正视了这个“大问题”。电影从1977年开始追寻了一个女人大半辈子的情感历程,她曾经为爱而懵懂,也曾经为爱而痴狂,还曾经为爱而麻木……她的爱情轨迹应该能够让当下的芸芸众生若有所思、稍有所动,尽管最终大家还是在爱情的物质横流面前沉沦无边。

1977年,还是一个火红的年代。在学校里,钱叶红是一个“狠角色”。有意思的是,在她的周遭,男孩失语。她带领着一众姐们,骑着单车,今天镇这,明天镇那,下手毒辣。在这样的氛围,她遭遇了一场爱情。同学何雪松匿名给她写了一封情书,诉说着对她的“仰慕”。她把这当成一件好玩的事,当众把这封信宣读。被羞辱的何雪松一板砖拍向她的背部,作为代价,他也一板砖拍向自己的脚。何雪松是爱她的,远远地爱,血气方刚。不过爱一旦受伤,就成了疼。尽管在疼的时候,爱还在发酵:他不再理会她,尽管她一直在释放善意。但是他又在偷偷学着编织毛线靠垫,送给她,缓解她的背部疼痛。

这样的爱虽残忍,但美好。而美好总是短暂,换来悲情。由于脚伤,他溺水了,不再回来。她不再“狠”了,慢慢隐退江湖,咀嚼着这份一生至真至纯之爱。当然,“出来混,终归是要还的”,话糙理不糙。因为对爱的懵懂,身体给她留下提示:一旦天要下雨,她的背部就会准时地开始疼痛起来。

遭遇人生第二段感情时,突然之间她发现,下雨了,她的背部竟然没有提前预报。她以为自己找到了真爱,所以她全力地付出,毫无保留。事实是,这本身就是一段畸形的恋情:她爱上了自己的一个病人,但他已经有了家庭和孩子。

由于懵懂,初恋时她不解风情。或许是出于弥补,她开始为爱痴狂。谚语说:为爱而爱,是神。尽管年岁在不断增加,她越来越没有当年“老大”的影子,而是变成了爱情至上的小姑娘。她给这个男人怀上了孩子,但男人为了所谓的前途,要求将胎儿处置。她不反抗,很配合,甚至为了保密,她发挥出自己的专业特长,把这个男人培养成妇科大夫。男人在为她做人流时,她一边疼痛难忍,一边又在说:我现在好像在真的给你生孩子。做母亲的愿望给扼杀了,以爱的名义。这个时候,她的背又开始疼了,前景不妙。

当事情暴露时,为了保全男人的前途,她把责任都揽在自己身上。没有事先商量,男人早就把责任全部抛给了她。她被开除,打道回府。男人似乎也很爱她,比如在她做人流时他用个小玻璃片“切脉”,煞有其事,她被感动一片,连骂“傻瓜”。但这个男人的伪善在她博大的爱面前,苍白无力,甚至恶心做作。责任,男人的责任,在他的干部派头间,被缩小,被变形,留给她的是对情感的绝望与麻木。

家庭所逼、生活所迫,钱叶红终究走进婚姻,但对爱的麻木让她的婚姻无爱。她和魏迎秋在结婚前的相互了解没有情感的交流,只是情况的通报。新婚之夜行房时,到底是开灯还是关灯,两人没有争执,只是在行动上她关灯、他开灯、她关灯、他开灯……一场游戏。

说不上爱,但这个男人对她的确好。谚语又说:为被爱而爱,是人。他们有了孩子,他原本在山区工作,一直在努力调回北京,结果也如愿。他在尽力地设计着家庭的规划,不追究她的过去,他把眼光放在了当下与未来。但一切让她无动于衷,说这个家始终没有他的存在,也就是说,他始终游走在她的心门之外。于是,她提出离婚,想由“人”而“神”。

第2篇

【优秀例文】

尊敬的×老:?闻您重担在肩,夙夜匪懈,成绩卓著,硕果累累。谨愿百忙之中,起居有节,身心长健,永葆青春。?

×××?

×月×日敬上

【公文模式】

称呼、给其他长辈赠言、结语、署名、日期。

【适用范围】

适用于向除父母、老师之外的其他长辈表达祝福、感谢、颂扬、慰唁时所用,一般写在贺卡、礼物、信或其他材料上。

【关键词】

称呼,具体内容,署名。

【模仿秀】

×××:?

您虽年逾古稀,却仍是一腔赤诚。您那正直、坦荡、无私、宽容的人品和“位卑未敢忘忧国"的情怀,令人崇敬!?谨在重阳节之际,祝您健康长寿!?

×××?

×月×日敬上

【赠其他长辈赠言集萃之仰慕颂扬版】

您是一块硎石,砥砺钢刀、磨利锋刃,即使耗尽自己也在所不惜。??

您是一块坚硬的花岗岩,甘愿铺在道路上,垫平坎坷,消除泥泞,让人们踏着自己向前……??

竹子根生大地,渴饮甘泉,未出土时便有节。枝摇星月,叶拍苍天,直到凌云高处,依然虚心。这翠竹气节,恰似先生精神!??您创立了丰功伟绩,却谦逊地默默不语。这令我想起人们对大河的赞美:河水越深,响声越小。

您是伟大的播种者,您播种着春天。一次耕耘,在您额头留下一道深纹;每道深纹都在生活的田野化作一片锦绣。??

您生命的秋天,是枫叶一般的色彩。不是春光胜似春光,时值霜天季节,却显得格外神采奕奕!??

您用人生拉着历史的车轮快跑,把坎坷的山路踩平,把弯曲的大江拉直。现实里留给我们的,不再是一条九曲十八弯的小道。感谢您——我最敬仰的人。??

秋空给人以深沉的思索,您留给我的瑰宝是哲人的深思明辨,还有那从容处世的信条。??

我要为您画一幅丹青。画面:晴空、雪原、青松;题字:高洁的品格,不屈的人生。??

您的一生犹如一株燃烧的红石榴,到了深秋,还向人们献出一粒粒火一样的玛瑙珠。??

诗人赞美傲霜的秋菊,但秋菊经受的风风雨雨,怎能与您的一生相比?几十年来,您始终在风雨中昂首挺立……??

白发于您,恰如月亮之柔光,令生命之树闪出银色的神圣的光彩。??

透过那额角的皱纹,还有银髯华丝,我看见了您一颗水晶般的心。??

在您微微红润的脸上,显露出青春不老的雄心。不是夕阳,恰是黎明。??

您不让光荣的历史成为束缚今天的绳索,不让年龄成为志在千里的羁绊,表现出长者的睿智与气度。??

“大腹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愈是深沉睿智的人,愈有宽广的胸襟。??

“富贵不能,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您具有这样的铮铮骨气,真是一位志士仁人!??

克己奉公两袖清风做公仆,为国为民一身正气依准则。??

为了公众的利益,您忘我地奉献,从来不想表明自己的功绩。您像一只蜜蜂,只希望为蜂巢添粉加蜜。??

您的生命,是一支没有休止符号的乐章,抑扬顿挫,韵味无穷。??

第3篇

初见庞好,印象平平,也许是他太过疲劳的缘故、整个人显得年纪不算大,暮气却不少,远没有过去见到照片上的他帅气,在我为他拍照时,他也说状态不大好,一位剧组的大姐(许

是制片或化妆)看到她这副尊容,连忙跑过来为他整整散乱的头发和衣领。

促使我走进这个剧组的原因,并非因为导演或某个演员,而是我听到说这里正在搞一部青春剧,用庞好的话说是准青春剧。因为这几年我们的银屏上大量地充斥着日韩偶像剧,我倒想了解一下我们国内制作的青春剧是怎样的。带着这样的想法,我与庞好进行了简短的访谈。记:庞好,请你谈谈即将开拍的这部戏。

庞:这是一部二十集的电视连续剧,现名叫《北京之恋》,准备改为《某年某月某一天》我们把它定位在准青春剧,这部戏由北京电视艺术中心摄制,主要人物两男四女,男主人公是一个武警部队的特警,由于妹妹在读硕士研究生,突发肾病,需透析……这部剧里有兄妹的爱,有青年男女青梅竹马的爱,有男人与女人初恋的爱,有柏拉图式的爱。我很看重这个男主人公妹妹的戏,她因为欲爱又不能,感情纠葛、爱恨交织,这种爱是很纯粹的,她是高出所有爱的类型的一种。

记:你对青春剧怎样看?你心目中的青春剧应是怎样的?

庞:我觉得国内目前是日韩剧热的时期,这种片子很受年轻观众的喜爱,然而我想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也应有我们自己的青春剧,当然前一时期也推出了一些新人,像徐静蕾、李亚鹏等。青春剧的年龄一般定位在二十岁左右,我认为中国人喜爱的这种青春剧应该出现,中国的青春偶像剧,要搞出中国的特色,不能只是日韩剧的翻版。说到青春,其实每个人心目中都有青春的时光青春的梦,初恋的时光初恋的爱,不论年龄多大,每当回忆起来都会变成一种很美好的事情,青春剧就是那些在初恋中得不到或失去的爱情,这一段美好的时光很多人都会有,想起那一段往事都是很浪漫的。中国的青春剧我以为总是不够纯粹,往往以传统的思维演绎一些故事,我们的观念大多还停留在八十年代初,还在重复那些老的旋律,象我们这种年龄已不青春了,恐怕也不能再用五十年代那些人的思想来演绎。作为我们这一代导演,现在也还在学,学我们师哥们的经验,五代也好,四代也好,我们这一代没有他们那样的纯粹和责任感,他们那一代主要是砸碎打破旧有的、传统的一些模式或束缚,而我们需要建立,当然这种建立不光是指青春剧。我们没有读四书五经,我们这一代应该有一种新的秩序,新的爱情观、道德观及人生观,我这里说的好象很远,其实并不远。影视毕竟是关注人的,关注人的婚姻、家庭、对金钱的看法,对英雄人物的态度,象雷锋,我们还要学习。其实我们这一代还是很传统的,若问现在的青少年未来的理想是什么?回答可能是多种多样的。我们那个时代就很单纯和明了,想当工程师、想当,现在的年轻人在这泥沙俱下的情形下,许多人往往很迷茫。 我以为新世纪的中国在各方面已显现出了一种成熟和秩序,机遇和挑战并存。我们这部戏不一定是社会的主旋律,但是社会主流的东西,是引人向上的。我力图使这部戏带上浪漫、诗化的色彩,我很喜爱像青春万岁那样的东西,不论是王蒙的青年时代还是李白、杜甫的青年时代,从某种意义上讲是一样的。传统中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东西,琼瑶就借鉴和吸收了很多古典文学方面的营养,我认为中国最美的传统就是唐诗宋词,我们可以从这些先贤先哲们的身上吸收很多营养,琼瑶的《情深深 雨蒙蒙》就很受观众欢迎。我想我们的青春剧是应该在这个时候出现。

对于这部戏,从包括剧本的创作、演员的选择、画面的把握以及观念、认识等方面我都有许多想法和要求,想把它做得尽可能地好,因为现在老百姓的品味很高。青春剧是影视作品中的一种类型,影视这个东西本身就是一种快餐文化,600多万元的投资在中国也不算是最低的,这部戏能否达到预期效果,还有赖于摄、美、服化道等方面的共同努力。在这部戏中,我想给观众尽可能多的一些想象的空间,因为诗化的东西不可太满太实。

我也希望中国出现竹野内丰、木村拓哉,金喜善、崔真实这样的青春偶像。我们做为幕后的工作人员就老老实实、安安静静地把这些新人塑造成中国的新一代偶像、观众喜欢的公众人物、观众理想中的白马王子,观众心目中的英雄,做为导演,藏在幕后就行了。

记:你刚才所说的建立是想建立什么?

庞:我说的建立不光是建立我们自己新的东西,更多的是在中华民族悠悠几千年道德文化中曾经认为是糟粕的东西。我理想中的现代中国人应是写着毛笔字,用着电脑,学着西方先进的技术和经验。过去总觉得我们的先哲们所说的古训不对,现在我不这样看了。中国的文化博大精深,如果在世界上发扬光大,中国就是很不得了的。中国是一位老人,经历太多,有着太多的沧桑和荣辱兴衰。我对中国传统文化中不持强凌弱很推崇。我个人有很多出世的东西,很崇尚那些归隐诗人,显然自己是做不到“采菊东篱下”了。我很仰慕中国历史上的大文豪和他们的作品以及他们为艺术而献身的精神,诸如曹雪芹为一部《红楼梦》倾尽一生才思,年仅48岁即离世……

影视圈是个名利场,我现在是欲罢不能,我更喜欢那种恒久的、不变的东西,但做影视就需要经常创新,这就很矛盾。我更喜欢那种仁者乐山、智者乐水的境界。其实做影视不需要太多的思想,当然有了思想更好。每个人都在某个时候邂逅、相识、相知、分手,有苦痛、有分手,象这样一部通俗的电视剧也不能搞得太深刻。

这部戏预计拍两个多月,春节前制作完成,二零零二年的年初大家就可以看到。

与庞好简短的访谈,让我对庞好有了一点粗浅的印象:庞好喜欢古典诗词,也许更喜欢古典诗词中的氛围或意境。在访谈中几次为我背诵出成篇成段的唐诗宋词来,不知是想表明他爱之太深,还是浸于在古典诗词的意境之中难以自拔,也许兼而有之,看来做艺术的多少都是有些神经质的。

第4篇

关键词:泉州;地方文化;小学音乐;渗透

泉州传承千年的南音文化早在十几年前就已经被引入小学音乐的教学中,使泉州小学音乐的教学具有地方特色,也有效地传承了传统文化。再者,高甲戏也被引进课堂,使得戏曲的演唱成为泉州音乐教学的独特一幕。其次,北管与南音一样被誉为古乐戏剧的“活化石”,是泉州历代争相传唱的经典,也有望被引进小学音乐课堂。这些传统音乐文化在小学音乐中的融入,为泉州小学音乐教学增添了独特的魅力。

一、高甲戏与小学音乐教学的融合

高甲戏作为泉州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泉州具有独特韵味的艺术形式。高甲戏作为福建省五大地方剧种之一,是泉州地方戏剧的代表戏曲。泉州小学音乐的教学已经将高甲戏融入了教学中,在一些学校的楼梯、墙壁上都悬挂着宣传高甲戏的字样。在小学音乐的教学中,教师也将高甲戏融入其中,小学生对于高甲戏的熟知程度可见一斑。此外,学校还常常请民间的高甲戏班进学校来演唱,为学生提供原汁原味的高甲戏表演,从唱腔、扮相、舞台形式等各个方面吸引学生的注意,提高学生对高甲戏学习的兴趣,从而增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进而为高甲戏融入小学音乐教学做好铺垫,为传统文化的传承做好示范。

二、南音融入小学音乐教学

南音在泉州的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2009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被音乐界誉为“中国音乐史上的活化石”“中国民族音乐的根”。此外,南音也受到很多海外游子的重视,他们渴望听到家乡的音乐,因此,对于南音在小学中的教学进行了捐资兴建,从而为南音教学提供了资金支撑。南音的学习,需要小学生用闽南话来进行演唱,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都是运用普通话来进行教学活动的,而南音的演唱,需要运用闽南语,在教学中能使学生更加具有亲切感,提升学生对于南音的热爱与兴趣,从而激发学生对于南音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设问的方法引起学生对南音学习的兴趣,例如,在教学中,教师通过开设提问:“你们知道‘蝴蝶’在我们家乡话中是如何表达的吗?”这时,学生都会想到闽南话中关于“蝴蝶”的读音,而在泉州对于“蝴蝶”的读音还有一个白读音“尾蝶”。这时会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对自己家乡话中所包含的读音方式有更加强烈的探索欲望,从而加强了南音在小学音乐中的渗透度。

南音在小学音乐中的教学,除了教师“口传心授”外,教师还可以采用多样的教学手法进行南音的教学。例如,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通过为学生展示经典的南音演唱视频,在学生欣赏经典作品时,形成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仰慕,从而提高对传统文化的传承热情,加深对传统文化的感触。比如,为学生播放泉州经典的南音视频《走马》、表演作品《梨园旦科与南音打击乐器》,以及创作作品,汉乐府的《梨园幽梦》《霓裳羽衣》等,这些作品都是南音文化中的经典作品,教师通过为学生展示经典作品,能提高学生的眼界,从而激励学生努力学习,以经典作品为榜样,也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动力。

三、北管有望融入小学音乐教学

北管与南音合称“姐妹花”,都是泉州传统文化中的代表。为了加强北管在泉州地区的传播,教育局与旅游局联合成立了《北管校本教材》编写委员会,其包含基础知识的教学、经典作品的欣赏等内容。为了推广北管,泉州还成立了音乐骨干教师的专业培训,提高了教师的专业素养。并且加强了民间艺人与教师和学生的交流,将民间艺人引进教学中,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学习的榜样,使学生接触到最正宗、传统的北管演奏形式,提高学生对北管艺术的认识与热爱。北管在当地流传较广,学生从小受到北管的熏陶,对于北管的学习有着莫名的熟悉感和亲切感。在教学中,教师让学生时常接触民间的北管艺人,能加深学生对于北管的情感寄托,从而提升学生对北管的喜爱与责任,从而提高北管在小学音乐中的渗透。

总之,泉州地区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地方色彩浓厚,具有与其他地区不同的文化内涵。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文化逐渐被取代,而泉州的教育机构针对这一现象,有意识地将传统文化融入教学中来,加强了传统文化在年轻一代中的传承,加大了传统音乐在现代音乐中的渗透,提升泉州音乐的辨识度,进而形成泉州独特的音乐文化。

参考文献:

[1]梁东靖.浅析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多元文化渗透[J].学周刊,2015(28).

第5篇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25X(2011)09-0081-01

摘要:本文通过对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的赏析来说明该词是写景、咏史、抒怀三者有机结合的佳作。

关键词:写景 咏史抒怀

诗歌写作的一个基本方法,是从形象着手,用形象思维来表达思想感情。北宋词人苏轼敢于一扫晚唐五代以来委靡不振的词风,突破了词为“艳科”的传统观念,扩大了词的领域,举凡怀古、咏史、说理、谈玄、感时伤事等等,诗可以表达的题材,都可以用词来表现,达到了“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的境地,并提高了词的意境,开创了词的豪迈奔放的风格。请看他的代表作《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苏轼于宋神宗元丰二年因作诗讽刺新法被捕入狱,后经友人极力营救,才得以出狱,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这首词是他在黄州上任游黄州赤壁时写的,当时他47岁。面对如画的赤壁江山,缅怀在赤壁大战中的英雄人物,作者通过这些具体的形象,抒发了自己惆怅失意的思想感情和有志无成的矛盾心理。写景、咏史、抒怀浑然一体。

词的上阕开头写道:“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浩荡的长江水向东流去,滚滚波涛冲走了历史上多少英雄人物。作者面对滚滚东流的长江浪涛,触景生情,感到历史的流逝,有如东去的江水,不禁引起对历史英雄人物的缅怀。千古兴亡的事迹很多,这里指的是哪些呢?那就是:“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这一句点明了时代(三国),人物(周瑜)和地点(赤壁),这两句是说,人们指着故垒的西边说:这就是三国时代周瑜大破曹操的赤壁了。苏轼所游的赤壁,不是三国当年大战的赤壁,看来苏轼是知道的,所以他说是“人道是”,是假此地方作为古战场藉以怀古而已,那么,这里既点出了赤壁,赤壁到底是怎样的呢?下面就加以描绘了:“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这几句向我们展现赤壁雄奇壮丽的景色。“乱”有“参差”的意思。“乱石穿空”一句,把陡峭参差、插入云霄的赤壁山形象地写了出来(形);“惊涛拍岸”这句不仅使人想象到波涛撞击江岸的威力,也仿佛使人听到了狂涛拍击江岸的滚滚巨响(声),“卷起千堆雪”,描写浪花飞卷,层层堆积,用“雪”比喻汹涌江涛所激起的浪花,非常贴切地写出了它的颜色(色)。在这里,“穿”、“拍”、“卷”几个词写得富有动感,用得铿锵有力、精炼形象,这里只用了13个字,便从形、声、色几方面生动地勾画出了这个古战场的壮丽雄奇的图景,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江山的感情,同时也为下面歌颂周瑜做了铺垫和蓄势。全篇只有这三句是正面描绘赤壁,写得意态纵横,撼人心弦,这就为下阕所追怀的赤壁大战中的英雄人物周瑜渲染了环境气氛。赤壁的景色如此壮丽,如此奇险,然而,物在人非,曾在这里大显身手的豪杰们已与时俱逝,这就使作者不能不发出“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的感慨了。“江山如画”是用赞叹的语句总结了前面的三句写景,紧接着又用“一时多少豪杰”启下,自然而妥帖地引出下阕所要赞颂的英雄人物周瑜。词的上阕通过写如画的赤壁之景,从而联想到历史上的赤壁大战及历史人物,抒发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对英雄人物的仰慕,真是景中有情,情因景生,借景咏史,景、情、史三者有机相融。

词的下阕开头用“遥想”紧接上阕引出所要歌颂的主要人物周公瑾。然后用“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来刻画周瑜这个封建时代的儒将形象。这几句是用美丽的小乔来烘托周瑜的少年英俊。自古才子佳人,英雄美女相得益彰。“雄姿英发”写他的英雄气概,“羽扇纶巾”写他儒将的潇洒风度,“谈笑间”形容他在大战中胸有成竹,指挥若定。“樯橹灰飞烟灭”一句以曹兵的惨败来衬托周瑜的足智多谋。在这里,作者所刻画的周瑜不是身披铠甲、挥戈扬鞭的武将,而是一个英俊儒雅的青年主帅,先写他的英姿,后写他的雄才。词的下阕到这里是一层,写的是对周瑜的缅怀和歌颂。从“故国神游”便由历史回到现实,由怀古转为伤己。上阕写如画的赤壁之景,是为描写下阕英雄人物周瑜渲染环境气氛,起烘托的作用;下阕词人着意描写了周瑜的年轻有为,就是要反衬出自己被贬谪居,虽已47岁,而仍无所建树的沮丧心情,继而又自解自嘲“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也可见作者豁达豪放的性格。“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即流露出感伤消极的情绪,又隐含着借酒浇愁,不甘安于现状的愤慨之情。这种情绪同全词的豪放感情交织在一起,反映了作者世界观的矛盾。但从全词看,它的基调是健康的。总之,下阕主要写人物事迹,通过咏史,抒发对古代英雄的向往和自己未能建功立业的感慨。

全词通过对赤壁壮丽景色的描写和对周瑜的怀念,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江山,向往历史英雄并感叹自己年华虚度而功业未成的曲折复杂的感情,而这种感情正是结合写景和怀古、咏史来抒发的。上半阙赤壁的描写和赞美,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下半阙刻画周瑜形象倾注了作者对历史英雄的敬仰,最后借“一尊还酹江月”表达自己的感慨,这种错综复杂的思想感情,就构成了这首词豪情激荡而又沉郁的独特风格。

第6篇

涓涓发现自己无论走到哪儿,都会被人盯着看。所以,她特别注意一言一行,尽力做到大方自然:她还很在意服饰打扮,“漂亮得体”是她选择衣服的标准。学校要求学生穿校服,只有周五可以自主穿着。涓涓会利用好这一天,将最关的形象展示给大家。

今天周五,是所有女生盼望的日子。一大早,涓涓开开心心出门了。黄绿相间的帽衫,合身的牛仔裤,白色的旅游鞋,蓬松的马尾巴……走在校园里,阳光、清纯的涓涓让人眼前一亮。

“美女就是好哎,你瞧,高二男生看你呢!”好友小声说。

“呵呵,让他们养眼吧!”涓涓假装没看见,心里相当得意。

以前,若遇到有人搭讪或被死盯着看,涓涓会很害怕。后来慢慢习惯,她明白了,大家不过是在欣赏她的美。“没事,谁让我是美女呢!人家又没伤着我。”涓涓发现有不少男生在关注自己的一举一动,胆大的还会没事找事和自己搭讪。她好得意啊!

周五放学,高一男生李军在放学路上追上涓涓,刚要开口,涓涓就紧张得满脸通红。李军,是高一的大帅哥,是许多女生“仰慕”的对象。李军追来要说什么呢?涓涓很激动,心想,若是他说要和我……我就答应!涓涓满怀期待、提着一口气看着李军,弄得李军很是尴尬。小伙子“我”了半天,最后啥都没说就跑开了。涓涓一头雾水。难道他不是要和我交朋友吗?事后,一问才知,李军来追涓涓,是因为丢了钱包,想问涓涓看到没有。涓涓刚巧从那里走过。

“嗨,涓涓真是的,也太……”气得说不出话。涓涓怎么了?在为她担心:就算你长得好看,也不能这样呀!有病?要看心理医生吗?

那天,拉着涓涓直奔心理咨询室。不等涓涓开口,就把涓涓的“心病”一股脑儿告诉心理老师了。

老师听完的话,让涓涓坐下,笑着说:“前不久,高二(3)班的男生宿舍里丢了东西,好像是个i―Phone 4。大家都怀疑小于,原因是就在几天前小于和同宿舍的人探讨过iPhone 4的众多功能,说很想去买一个。而小于家境贫寒,想买iPhone 4那不是‘痴人说梦’吗?那些日子,高二(3)班不少同学都觉得小于的行为、神态不正常。一举一动都像是‘顺走’iPhone 4的家伙。”

涓涓、听老师说着,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她们困惑地望着老师,

“在心理学上,把这叫‘求证效应’。你越是怀疑某人偷了你的东西,你越会感到他的一举一动都像小偷。事实澄清了,偷iPhone 4的人不是小于,大家立刻觉得他一切都很正常。高二(3)班的一场误会解除后,很多人都觉得对不起小于。”

“老师,这和涓涓有关系吗?”不解地问。

“一样的道理啊!花季中的少男少女,都会感受到异性的吸引力,同时也希望自己能对异性产生吸引力,于是,大家就会关注自己是否能引起异性的注意。有了这样的心理需求,来自异性有意无意的一瞥,都容易让当事人认为对方‘有意’,涓涓正是这样。是‘求证效应’在起作用。涓涓在充当‘落花’,至于‘流水’,比如李军,以及那些喜欢看涓涓的男生,人家并没有情感上的投入。

“涓涓的关注点先是放在自己漂亮上,然后转移到两性情感上。出于对中学生身份的考虑,她在拼命地压抑、排斥这种情感需求,这让她神经过敏。”老师看着涓涓,“你时时担心,害怕出点事儿,又希望出点儿事,对吧?”

涓涓慢慢抬起头,小脸上满是泪痕。“涓涓,想哭就哭哈!”

老师递给涓涓一张纸巾,慢慢说:“要放松和坦然,不必过于在意自己的形象。有男生注意也好,希望别人注意也罢,这都是青春期少男少女正常的心理反应,不必否认它、排斥它、压抑它。要和身边的同学尽可能做朋友。你感觉到吗,你心里的‘事儿’越多,身边的朋友就越少?”

“我就一个朋友。”涓涓不好意思地小声说。

第7篇

紫安

班花一朵。

曾经睡过我上铺,后来我也睡过她上铺。是的,很没有营养的句子。紫安总是说一些没有营养的话。

报名那天正好下雨,不大不小,刚刚够淋湿一身的衣裳。我一身湿漉漉地站教室门口,狼狈地说,报告。

老师看了我一眼,说,进来。那眼神似乎在说,迟到?迟到就该淋雨。

我甩甩发上的水,走进去,坐到紫安旁边。她冲我微笑,美得不像话。有同学递给我纸巾。她问,“你的衣服都湿了,是吗?”

“你难道看不到吗?”全班哄笑。我当时很无语,真是漂亮女生没大脑!后来我才明白,其实她想说的是我衣服湿了是不是很不舒服。我没好气地说:“你来试试?!”还是没营养的话。

紫安确实是很美的,美得惊心动魄,毫不含蓄,那么明显而张扬的美丽。但她并不是一个张扬的人,很害羞。每次在路上遇到男生搭话,她都会低头,拉着我快步离开。待到下次遇到那些男生时,他们就会很不客气地问我:“你走那么快干什么?我们又不找你,把紫走干什么啊你!”我不与他们解释,留下一个冷眼离开。

我问她那么漂亮应该是从小就习惯了呀,为什么还会脸红?紫安腼腆一笑,原来在她家还有两个姐姐,更是国色天香。相比于她们,紫安就显得逊色多了。她们总会同时出门,那她就成了姐姐们的陪衬。

我看着她精致的面容感叹,美丽的基因让她们一家给占光了。

班花最后终于晋级成了级花,却没有成为校花。因为她的二姐还没有毕业,等她毕业了,紫安当然是当之无愧的校花。

小雅

开学时给我纸巾的那个女孩。

数学科代表。会做一些我完全毫无头绪的复杂的数学题。

小雅是个很朴实的孩子,不算漂亮,也不算难看。很听话。每天都会老实地穿着黑白色的校服,会把头发一丝不苟地束成一个马尾。

她的床位在我对面,被单总是很干净。

呃,怎么说,如果没有给她一个版块觉得不合适。但是给了,却又确实是无话可说。她总是那么听话,没有青春那些飞扬的叛逆,从来不会拖交作业,从来不会忤逆老师的意思。

我习惯于叫她好学生。

对了,后来她提醒我,我好像没有打开水和买晚饭的习惯。我习惯了她习惯性地帮我做这一切。

小雅,好学生,谢谢你啦!

桑九

我最最好的朋友。

桑九是个皮肤很白很白的女孩,有着纤细的手臂与修长的手指。可惜她不会弹钢琴。

她成绩不算好,总是喜欢COPY我的作业。任我怎么阻止也不听。每当考试之后她抱怨的时候,我都会走得远远的。

她一定会大声地骂我:“李纤爱,你这个死没良心的!”

桑九不算特别漂亮,因为有紫安。紫安很美,可是她很乖。桑九不是美,而是漂亮,她是很张扬很酷的女孩子。她在校外有很多朋友,众人皆知。因为每周放学的时候,总会有很多不良少年模样的人在等她。

桑九对于她在校外广泛的人迹网很低调,可她却是个“高调”的小孩。

“桑九,写作业啦你,讲什么话?”我用一个纸团砸她,小声地说道。

她不理我,翻翻白眼便又讲去了。我知道让她安静下来写作业是妄想,便不再管她。

“桑九,麻烦你下次讲话小点声,行不行?免得别人不爽啊!”我小声地劝她道。

桑九豪爽地拍我的肩膀,笑得极其灿烂,我也陪着她笑。“呵呵,李纤爱,想让我走淑女路线啊?下辈子啊,等着!你以后说话别跟个死人似的,我听着堵心。”说完,便往我桌上扔一大堆零食,说句小雅给的转身就走。留给我一个很酷很瘦的背影。

我不会跟她说谢谢,我说,你怎么说话呢?什么叫死人?桑九笑得玩味。若是我说谢谢,桑九会生气地折回来说,“李纤爱,趁早儿地把这句给我收回去。跟谁说话呢?”

桑九是个好孩子,至少我是这么认为的。虽然在很多人眼里,桑九几乎是不良少女的代名词。可是她很义气,也很坦诚。她也不是坏女孩,她只是喜欢很多人在一起疯闹的感觉。如此而已。

宁单

紫安曾经喜欢过的男生。隔壁班。级草。

巧得是,我和宁单从小学到初中,九年同校同班同桌。只是高中之后他读了理,我读了文。

我对他以及他对我的了解是完全彻底的。我曾经喜欢过几个男生,曾经出过几次丑,曾经几次因为一点小事高兴得鼻涕冒泡,他都知道。我也知道他曾经几次被他爸打,曾经几次表白失败,曾经几度的为了一点小事嘲笑我被班上女生骂。

当然,我没有把我和宁单的“青梅竹马”告诉紫安。当紫安有意无意地越来越多次的在我面前提到隔壁班的那个宁单的时候,我才反应过来。

那一天,我很仔细地看了宁单,比以前高了,比以前帅了。他说,没了你李纤爱在旁边咋咋呼呼,连精神都好许多,当然长帅了。我毫不客气地抛给他一个白眼。

紫安是个心思很细小的女生,很单纯。她以为她把她对宁单的喜欢隐藏得很好,所以当我问她是不是喜欢宁单的时候,她的脸一下子红了。

紫安送过宁单巧克力,托我送的,还央我不要说是她送的。宁单没有要。我骂宁单不知天高地厚。宁单跑去跟紫安说,他现在还不想谈论这些问题。他说紫安你这么漂亮,学校里的好男生还不是任你挑?

紫安消沉了好几个星期。我也把宁单数落了好几个星期。

我知道,宁单其实是因为喜欢桑九。其实柔弱的紫安比宁单还强一点,至少还敢送他巧克力。可是宁单却不敢告诉任何人他喜欢桑九。

虽然有着好看的容颜,可是在喜欢的桑九面前他却是自卑的。我问他用不用我帮他暗示暗示,他慌忙说不要。

我笑。他最后也笑了。

心兰

和小鱼儿里面的铁心兰有着相同的名字。擅长文字,写得一手的催人泪下的酸文。

我喜欢叫她林黛玉,不很漂亮,多愁善感,体弱多病。

“林黛玉”在第一个学期累计有整整一个月的病假,一个学期的1/4。

心兰是个很有异性缘的女孩。送紫安礼物的男生多,但向心兰直接表白的男生却比送东西的更多一些。其中包括我曾经暗恋过的一个男生。

心兰和紫安的关系一直不算好。紫安太美了,同学总是喜欢把异性缘好的心兰拿来与她比较。比来比去,把她俩的关系比僵了。其实这也不怪谁,紫安不喜欢心兰在男生面前的巧笑嫣然与愈加弱不禁风,心兰不喜欢紫安美得无与伦比却眼神如同易受惊吓的小兽。也许心兰与我一样,总是觉得美丽的女子已经习惯了瞻仰吧!

但是心兰对紫安确实是有过嫉妒的,毕竟,太美的人总是会招来非议的,不是吗?但我从来不认为这是心兰的错。要怪只能怪那些男生对紫安的仰慕在心兰面前对于显山露水。

心兰的文字偶尔会发表。我总是同她玩笑,大作家要请客啊!

樊书

对,他就是那个我曾经喜欢过的却最终向心兰表白了的男生。

樊书不算特别好看,也不算特别优秀。我想,我那个时候之所以喜欢他可能是因为那天在操场上,我的鞋带散了。我没有看见。巧得是他的鞋带也散了,他在我旁边蹲下,系好自己的。又顺带着将我的鞋带系好。

我不知道我那天是如何逃离那个众人一片嘘声的操场的。我低着头迅速地跑开,听见桑九在呵斥那些同学:“没见过啊?没见过就别吱声。都给我把嘴巴闭上。”然后所有人都不起哄了,吐吐舌头该干什么干什么去。

宁单是那个时候注意到桑九的,那样霸气而光辉的桑九,让他望而却步。

后来我才知道,樊书替我系鞋带确实也只是系了一下鞋带,出于好心的,没有其它。

后来呢,我也不喜欢樊书了。只是在心兰嗲嗲地说樊书对不起哦,我们真的不适合之后,我走过去安慰了几句他。

仅此而已。然后就完结了所有后续。

第8篇

要解释清楚这种情况的原因,实在不易,我试着谈一下我的观点:

(一)古典情怀的复归

赵雅芝素以扮演古典女生而著称,是演艺圈公认的“古典美人。”如今的社会,传统文化(包括原本的精英文化)在光怪陆离的流行文化面前,已黯然失色。大众审美文化正经历着从美到丑,从美到非美的大逃亡。在吵够了、闹够了之后,当人们静下来细细品味生活的时候,发现周围的许多东西是那么乏味和无聊。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很多人会产生一种复古情怀。不管当时的真实状况如何,但在现代人的眼中,那是他们精神上的桃花源。在那里,没有烦恼,没有现实的利益冲突,一切都如古代山水诗一般的宁静、详和。赵雅芝所演绎的古装剧及她本身所具有的超凡脱俗的古典美,恰恰迎合了很多人的这样一种心理。

(二)赵雅芝:灵性与母性的完美统一

赵雅芝在步入中年后,并未像其他女演员一样,转型饰演与自己相同年龄层次的角色,她依旧轻着罗纱,绣带飘飘,步态轻盈的向人们走来,演绎着一个个温存、善良的少女、角色。已做了多年母亲的她,在演绎这种与自己年龄相差较大的角色时,始终毫无生涩之感,显示出多年饰演此类角色所积累下的举重若轻的技巧。

(三)别具一格的“轻戏曲化”表演

细心的观众也许会发现,赵雅芝在表演时,并不是很生活化,她的表演有时微微有些夸张类似于传统的戏曲表演(只是程度较轻),并像戏曲表演 中一样,她的一举手、一抬头,一个眼神、一个笑,在什么场合怎样用,用到何种程度,都形成了她自己的一套程式。她的别具一格的“轻戏曲化”表演与其形象、气质及古装剧的氛围能较好的溶合在一起,并为整部戏增添了一种“雅”的魅力。

我是个男孩,却也极欣赏赵雅芝,那是因为她不凡的“古典气质”。当代男性,尤其是年轻男性所欣赏最多的是现代气的、有活力浪漫的现代女性,眼光是现实的,少有幻想。在这点上来说,我不大相同,我对古典的东西有更多的追怀。相对而言,更多的年轻女性,她们多有一种委婉、细腻的心态更爱幻想,古典情怀的复归在她们身上体现得就较突出,赵雅芝的出现,一下子就吸引住她们的视线。

张倩(长春)

我是女孩,我渴望受人赞誉、渴望异性追求、渴望完美,而促成这些愿望实现的最终因素――真善美只有在赵雅芝身上才可以学到,赵雅芝一直以优秀文明的举止,默默无闻地教育着一代又一代人,在其薰陶下,在公众场合芝迷们即便情绪万分激奋行动却井然有序,体现出良好的自身修养。

心姐曾说:“做一个到八十岁都有魅力的女人是一种幸福。”只要赵雅芝“仁美”的精神不变,不要说是八十岁,就是八百岁,八千岁都会魅力四射,因为我们崇尚真善美直到永远。

胡春亚(江苏武进)

现在的都市女性大都追求另类自我,体现个性魅力、爱酷善搞怪,传统型的温柔女性已较鲜见了,取而代之的是果敢、泼辣、前卫的“新新人类”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人们从内心深处唤起对温婉女性的追求,亦热衷于此,而赵雅芝则是这类深具女人味的纯粹女人。

心姐也发现了一个有趣的问题,为一个好女人,而赵雅芝深具好女人特质,所以,她们以阿芝为榜样要求自己、重塑自我,成为“Angie迷”。男同胞们想必是因为年龄与阿芝相差太多,又或是阿芝本身具备一种“可远观不可亵玩”的“莲式魅力”,人如其名,典雅似芙蓉,高贵如仙芝,让人心生敬慕。

石瑞慧(湖北天门)

我就如您所描绘的那样说不清为什么喜欢她。但我觉得雅芝的影迷以女性居多,这也不是没有道理的。人活以世界上总是想不断地完善自我,在很多人的心里都觉得赵雅芝是很成功的女人。可她所拥有的美丽、善良、温柔、典雅等一些优点,并不是每个女性都有,也正是因为自身缺乏,所以才会喜欢、才渴望拥有这些。大家都把阿芝当做偶像(真正意义上的偶像)来仰慕和学习,难道人的要求完善自我的欲望不比异性相吸要更为强烈吗?

文青(北京平谷)

青少年追星有其特定的心理年龄特征,是可以理解的。老师和家长不要太过严厉地阻挠禁止,这样反而会适得其反。他们刚刚进入青春期,心理发育很快,但还不成熟。这个阶段的青少年往往需要精神上的指引和慰藉,所以容易寻求一种较为理想的形象和行为模式。其实不管是我们的父辈还是祖父辈,也都有过崇拜偶像的是时候。只不过那时大众崇拜的雷锋、或者向秀丽这样的英雄人物。但现在的孩子净崇拜一些唱歌跳舞的艺人,光顾比吃穿了。其实由于生存环境和成长背景的变化,以及生活水平质的提高和媒体右左大众的力量的增强,青少年崇拜的偶像当然也会随之改变。

另外,明星从外形上讲都是英俊潇洒或者美丽炫目的,他们的演艺生涯看起来也丰富多彩这对于生活范围相对狭小,阅历比较简单的青少年是很有诱惑力的。他们渴望拥有更加奇幻剌激的生活,追求偶像也是一个渲泄的途径。

但是为了崇拜明星而搞得学业荒废、亲友不和则有些本末倒置了。相信赵雅芝本人也不愿意看到这一点,因为她就是个顾家的人嘛。赵雅芝如此受大众(特别是女性朋友的爱戴)仔细想来也并不难理解,因为谁不爱幽雅芝兰呢?但是希望追星族们不要太过热烈,因为毕竟星星是挂在天上的,离我们还是太遥远了。

杨阳(江苏杨州)

为什么崇拜她而放弃群星呢?我觉得现在的青少年面临学业、事业的种种压力,而父母也一味在耳边叮咛不管子女的感受,于是赵雅芝那独特的母性温柔慈爱及美丽韵味就成了许多人逃避的港湾,在受到委屈时,在受到伤害时,甚至在获得成功时,谁不希望有个温柔善良的人毫无怨言地分担享受呢?而此时此刻,具有赵雅芝这种典型中国古代美女及慈母气质的人可以挥去她的影迷们心中所有的愁云。

第9篇

而伯顿本身就是这样一个怪咖,他有孤独症和自闭症倾向,喜欢闭门研究鬼怪书籍和恐怖电影,用绘画创作诡异的电影角色,思考有关死亡的事情。他的作品清冷、诡异、滑稽、怪诞,又不失对社会与人性的思考,风靡全球的影片诸如《蝙蝠侠》、《剪刀手爱德华》、《理发师陶德》、《爱丽丝梦游仙境》、《科学怪狗》等,均出自他之手。

每个成功的导演都会有自己的“缪斯”,伯顿有两个,一个是“海盗船长”约翰尼·德普,另一个是他的太太——“红桃皇后”海伦娜·伯翰·卡特,这对绝佳的夫妻档组合被粉丝称为“疯帽子先生和太太”。

与“母猿猴”一见钟情

高智商鬼才在表达对女性的仰慕之情时,总彰显出标新立异的气质。“你真像一只猿猴。”这是伯顿邂逅海伦娜时所说的第一句话。那是2001年《人猿星球》的拍摄现场,伯顿是导演,海伦娜是演员,她扮演的角色是母猿猴,虽看上去邋遢又古怪,却把伯顿这个人类迷得神魂颠倒。

因忙于拍摄,那会儿伯顿没机会与海伦娜独处,更多的交流是从海伦娜身边匆忙走过,却给她意味深长的一瞥,或是在镜

头前看海伦娜表演时笑得前俯后仰。戏拍完时,海伦娜才明白伯顿的古怪举动原来是在向她示好。她开始琢磨起伯顿,这真是个有趣的人,他脸色苍白、面容憔悴,一头卷曲的乱发,像永远洗不干净似的,当他表达想法时会胡乱挥舞双手,就像一只落在捕虫网里的蛾子……

听闻伯顿因吉娃娃死了伤心欲绝,海伦娜立马前往安慰。这一去,那层微妙的情感窗户纸就被捅破了。同年,两人举行了订婚仪式。

然而,这段奇缘背后却有个悲催的炮灰——丽莎·玛丽,伯顿当时已订婚九年的女友。

丽莎是一位模特,她在1991年23岁时与时年33岁的伯顿在一次派对上邂逅,翌年情人节与其订婚。一位知情人表示,是丽莎挽救了伯顿的生活,“他以前很邋遢,是她帮他打理日常生活,使得他提升了个人卫生,她还是他的御用演员,常在他的片中饰演一些小配角。”

被伯顿抛弃的事实,令丽莎消沉数月,情绪一直不稳定。海伦娜“抢走”伯顿时,她也在《人猿星球》里扮演母猿猴。为走出失恋阴影,后来她打着“蒂姆·伯顿的跳蚤市场”的招牌,将曾与伯顿一起制作的比如《断头谷》、《火星人攻击地球》等电影布景的道具,都拉到跳蚤市场去廉价处理了。“她试图彻底结束与伯顿的关系。”她的助理解释。

疯帽子先生和太太

不过,海伦娜与伯顿的结合,却不像安吉丽娜·茱莉与布拉德·皮特这对组合因为中间有个炮灰叫詹妮弗·安妮斯顿,而遭受众人非议。粉丝们称他们为“疯帽子先生和太太”,认为他们是“绝配”,因为他们的世界观都充满哥特式风格,黑暗、阴沉、怪诞、诡异、超现实。

虽然邂逅伯顿之前,海伦娜走的是古典少女路线,但之后她被伯顿变成了“带哥特风的黑玫瑰”,她几乎出现在他的每部作品中——《大鱼》、《僵尸新娘》、《理发师陶德》、《爱丽丝梦游仙境》等,却是饰演巫婆、杀人狂以及顶着心形脑袋的“红桃皇后”这样的怪角色。

有些人总觉得海伦娜这朵“唯美的英伦玫瑰”被伯顿给“毁”了,海伦娜却毫不介意,“如果总饰演天真无邪的少女,美貌会流逝。有时候,人们觉得我行为古怪,情绪不稳,那是因为我和一个叫蒂姆·伯顿的导演睡了。”

伯顿很满意自己对海伦娜的“改造”,还不时看看海伦娜出道时的青涩扮相,比如《看得见风景的房间》里的大家闺秀露西,目的是取乐自己,“你看你那两条极度亢奋的眉毛,就像两条会跳舞的毛毛虫,还有你那张生动有趣的脸……”这令海伦娜很气恼,“他看我演那些正经的角色,总会大笑不止,我不明白这里面有什么乐子。”

不过,与枕边人合作,伯顿坦承“非常麻烦”,“我们经常在片场吵架,她那张嘴绝不饶人。”伯顿更钟爱“男缪斯”约翰尼·德普,“我和德普的心灵是相通的,二十年如一日。”

在拍《理发师陶德》时,伯顿曾与海伦娜在片场因小事吵得不可开交,就差动手互殴了,最后以给对方取绰号结束了争吵,伯顿叫海伦娜“小女人炮火嘴”,海伦娜还击他是“大首领小耐心先生”。在一旁的德普为不使自己尴尬,只能假装研究电影道具——剃须刀。

后来,为避免争吵,伯顿总故意在片场冷落海伦娜,跟老友德普在一旁开怀畅聊,讲一些他们两个怪咖才听得懂的笑话。当海伦娜不满时,伯顿就说他不想让德普看出自己更偏爱未婚妻,海伦娜回击:“我真的不认为德普会介意你喜欢我更多一点。”

很多人都说我们疯了

伯顿虽在片场是老大,但在家中他的地位就不保了,他不会做饭又不擅长其他家务,只能任由海伦娜差遣。海伦娜说:“在家我是老板,他得管我叫‘头儿’。”

他们把家安在汉姆普斯特德,那是个有着“伦敦的世外桃源”美誉之称的纯正英式村落。在同一条街道,他们买下三套房子,用地下隧道将它们打通,一套属于伯顿,一套属于海伦娜,另一套属于两个孩子和家庭保姆。

他们在订婚第二年就分居了,但这不是因为感情破裂,而只是他们习惯的“婚姻模式”。海伦娜解释:“伯顿是个失眠症患者,他喜欢在夜间看电视,或者突然跳下床在卧室来回走动,我完全没办法好好睡觉。而一旦他睡着了,就更是个灾难,他的鼾声堪比一头大象,他的鼻子有先天性隔膜偏差,却拒绝做手术,我不得不和他分房睡。”

伯顿似乎巴不得分居,“她在家太专横,又太爱唠叨,我耳根从未清净过。装修房屋时,她的嘴巴一刻没有闭上,她喜欢的风格总和我大相径庭,我们总在吵架。现在分开过,这真是太好了。”

海伦娜这边的房屋装修风格是古典少女风,而伯顿这边是完全的哥特式风格,房子里摆满了骷髅、僵尸等饰品,地板上还安装了霓虹灯,照射出一些古怪的图案。

虽然他们各自的房屋都配备齐全,但大部分时间,当两人都在家时,伯顿更喜欢呆在海伦娜的家里看电视,他的理由是“她家的壁炉更豪华”。“他总是会过来拜访,这真的很温馨。”海伦娜说。

在海伦娜看来,这是一种“完美的分居方式”,“很多人都说我们疯了,但我们的关系变得更融洽了,分居使得我们在情感上没什么负担,生活永远不会被另一半入侵。”伯顿也说:“真是有意思,外界总会给我们一些古怪的评价,真是拿他们没办法。很久以前,我就放弃说服人们让他们相信我是个极其正常的人了。”

我们太懒了,所以懒得结婚

如今,伯顿与海伦娜已订婚11年,他们养育了一子一女,9岁的儿子比利和5岁的女儿内尔。

2003年10月4日,当海伦娜生下第一个孩子时,伯顿也在产房里,他的感受是这样的:“那场面真吓人,那情形就像在拍一部外星人电影,是我所见过的最为怪异的事情,然后我觉得很动情,就哭了。”

生女儿内尔时,海伦娜已42岁高龄,她说当初为了怀上第二个孩子想尽了办法,试过助孕药、针灸,还差点做试管受精。一位女友常为海伦娜鸣不平,认为她太傻了,不但没有得到伯顿婚姻的承诺,还冒着生命危险为其生育了一双儿女,如果到时感情破裂,海伦娜不仅将一无所有,更会遍体鳞伤。

“海伦娜是个头脑简单、粗心的女人,坦率地说,当她决定生下内尔时,所有人都觉得很诧异,她不是那种爱孩子的女人,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她就是个差劲的妈妈,只是谁都看得出她爱伯顿胜过两个孩子。”海伦娜这位女友爆料。

11年了,伯顿却仍未将婚姻的承诺与海伦娜付诸实施。提及不婚的原因,海伦娜常开玩笑,“因为我们太懒了,所以懒得结婚,不过我们的房子结婚了。”

很多人都觉得像伯顿这种怪咖是不懂得如何做父亲的,但他却是一名出色的父亲。孩子们特别喜欢跟他玩耍,因为他看事物总能看到常人看不到的一面,而且又具有黑色幽默和诡异的想象力,这在两个孩子看来是非常酷的。

也许正是伯顿爱孩子的表现,令海伦娜觉得即使不结婚也有安全感。“女人都想要一张结婚证书来作保障,可我无所谓,虽然我不确信到底和伯顿会不会结婚,但我还是替他生下了孩子,这感觉挺浪漫的。我们的关系非常美好,生活有很多乐趣,伯顿就是乐趣的源泉,他有活力而且幽默,我们是灵魂伴侣。”

Link

Q:小时候接触恐怖片和B级片(低预算拍出来的影片,通常无大明星,剧情常跟牛仔、黑帮、恐怖题材有关)的机会多吗?

A:小时候觉得自己像个被抛弃的人,尤其是十来岁的时候,大概是患上临床意义上的抑郁症了,大部分时间都呆在家里。那时电视上常播怪兽片,其中一些口味很重,常常是一个人胳膊被扯下来,血顺着墙壁流下来之类的画面。我父母有点被吓着了(笑)。

Q:你和约翰尼·德普的关系有没有随着你的事业发展而改变?

A:当然没有。我总是会有一些模糊的表达,可他总能听懂。他在我眼里更像

Q:和海伦娜一起生活后,你会不会在选她演你的电影时有所顾忌?

A:她总威胁我,再也不要跟我合作了,因为我总要求她跟其他人一样试镜。

上一次,她想扮演音乐剧《理发师陶德》里的拉温特夫人,我考察了很多演

员,心里有点挣扎,这么多好歌手,如果我偏偏把角色给我女友,担心别人说额外增设了一个筛选环节。

Q:你的孩子已经到了可以看电影的年龄,你有没有试图影响他们的口味?

A:我不会过分强调这个。我女儿最喜欢的电影是《科学怪人的怪兽:山达对盖拉》,对此我很骄傲,但现在她又大了一些,对它没那么着迷了。

第10篇

一、确认情感在音乐艺术中的地位与作用

情感是包括音乐在内的任何艺术的必要组成部分。如果演唱者只掌握了表现作品形式的娴熟的技巧,而没有情感,只能像钟摆一样机械地表达作品的形式含义,那么演唱是乏味的,难以打动别人的。而从声乐作品来说,如果演唱者只有激情而没有扎实的歌唱技能技巧,那么,即使演唱者对作品形式所含的内在的情感理解和体会得再深,也无法充分地表现出来。从这一观点出发,在声乐教学中,技能技巧的训练和情感培养是同样重要的,相辅相成的。这两方面在音乐教学中都应有自己的位置,都应作为教学的内容。这一点在少儿声乐教学过程中尤为重要。因为少年儿童在声乐的表现艺术形式的技能技巧方面还在初步的学习和训练阶段,而他们的情感还需在社会生活和教育条件下逐步形成丰富。但是,在当前音乐歌唱教学中,许多音乐教师往往注重对少年儿童在歌曲作品的艺术形式的技能技巧方面的训练,而忽视表现音乐作品的内在意蕴所不可缺少的情感培养,这样不利于学生音乐表现力的培养。

艺术教育的最大特点就是通过艺术活动来调动人的兴趣,打动人的情感,让人愉快地受到审美教育。所以在教学中,我们一定要把“情感、态度、价值观”放在课程目标的首位,突出情感体验,以情感人,提高审美能力,净化孩子的心灵,为培养具有正常健康的心理,良好完整的人格以及美好高尚情感的未来一代尽好我们教师的职责。

二、在音乐教学中采用多种方法激发学生唱歌活动中的情感

由于小学生年龄小,阅历浅,生活经验不足,情感内涵较单薄。因此,我们必须结合音乐教学活动,采用各种适合的手段来培养和促进小学生的丰富而健康的“情感”。具体说来,我们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一)通过讲解作品的创作背景和诠释作品的内容底蕴来激发学生的情感

音乐作品都具有其产生的生活情感的底蕴。因此,它们或多或少都打上时代精神的烙印。但是,少年儿童受到生活经历的限制,有时很难理解和体会作品所要表现的情感。即使作品的固有艺术形式(调性、节奏等)已是很大程度上预先提供了作品所要的作为情感外部表现的情绪的可能性,即使学生已掌握展现这种艺术形式所需的技能技巧,如果他们缺乏产生特定情感的生活体验,还没有真正理解和展现作品深刻情感的话,也是不能把作品的内在情感充分地表现出来的。教师应给学生介绍歌曲的来历和历史背景,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在情感上很投入地演唱,达到很好的艺术效果。

例如,我们在教唱《卖报歌》时发现,由于今天的小学生过着幸福的生活,不了解也不可能体验解放前报童的生活,因此他们把“啦啦啦”唱的轻松跳跃,表现了一种欢快明亮的情绪,而不能把作品中蕴含的对报童的深切的同情心表现出来,达不到作品所具有的特定的艺术感染力。这时,就需要老师给同学们介绍这首歌的来历和历史背景。教师此时点击课件,通过教师动情的讲述,很快打开了同学们的情感世界,为感受《卖报歌》艰难悲愤的音乐情绪做了积极地铺垫,以情引情,促使同学们富有情感地投入演唱,从而达到了很好的艺术效果。

(二)通过老师有感情的范唱和生动的表演来点燃小学生的情感火种。

在学生的心目中,教师的演唱是他们最爱听的歌声,而且面对面的演唱很亲切,他们总盼望教师能经常完整地、优美地演唱几首歌给他们听,总希望自己有朝一日也有这样美妙而动听歌声。同时小学生模仿力非常强,他们爱模仿、会极力地去模仿教师的歌声,希望能和他们的仰慕者——音乐教师的歌声一模一样。因此,教师的范唱在激发学生的情感表现中有它不可替代的作用。教师运用歌声去感染学生,把歌曲的感情化为自己的心声传达给学生。这种传递交流是最直接、最有效的,可以直接打动学生的心,从而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这时教师会感到一次动情的范唱会得到学生不约而同、发自内心的掌声,那时心里会有一种甜滋滋的感觉。同时学生对歌曲内容、思想感情和风格等有一个完整的印象,从而引起学生对歌曲的喜爱,激发学生学习歌曲的积极性,并主动地去模仿,自己去探索,把歌曲所要表达的感情用歌声表现出来。如在教学新歌之前,每当教师范唱时,有的学生会随歌曲旋律不由自主地面带微笑,左右摆动身体,甚至有时还会随范唱而轻声地哼唱起来。这样既熟悉了歌曲,又感受了歌曲所要表达的情感,从而引起他们用自己的歌声表现歌曲内容的欲望。小学生毕竟没有复杂的情感体验,没有感受过,哪儿来的“有感而发”呢?所以有的乐曲他们不能真正体会它的情感如何,当时的情境如何,会使他们不知从何下手,该如何用表情动作加以表现。这时就靠教师的示范,从教师的示范中去体会乐曲的情境,在模仿中去体验、感受乐曲的情感。经过教师的屡次示范——模仿,学生会从中得到启示,再加上他们自己的琢磨、探索,就能做到用正确的表情动作将乐曲的情感完整地表现出来。

(三)创设情境,通过特定的情感氛围来强化学生情感

第11篇

《论语》的思想代代相传,潜移默化地影响着现代生活中的每一个中国人,成为中国人“日用而不知”的信仰,是中国文化的“心魂”所在。在当下,我们更需要通过阅读《论语》、了解孔子,找到解决当代人生存和心灵问题的钥匙。

概括起来,《论语》中讲到了修身的四点具体方法。

一、好学

孔子重学习。《论语》第一章就谈学习。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可见对学习的重视。孔子又说:

“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他根据人们对学习的态度区分了人的高下。我们现在认为,生而知之者是没有的;孔子也不承认自己是生而知之者。他说自己是学而知之者。困而学之,遇到困境,有了麻烦才想到学习,又次一等。困而不学,有了问题还不知学习,就是最下等的了。

子曰:“由也,女闻六言六蔽矣乎?”对曰:“未也。”“居,吾语女。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不学,一切美德都成弊病。只知待人仁爱真诚,不辨是非善恶,容易受骗,为人利用;只爱好智慧,不好学习,会流于浮华而不扎实;重视诚信而不好学习,容易被伤害;直率而不注意学习,容易尖刻而伤害他人;爱好勇敢而不好学习,会导致作乱;刚强而不注意学习,则会狂妄而刚愎自用。

以上这几章,从不同的角度说明学习的重要。《论语》又说:

“文武之道,未坠于地,在人。贤者识其大者,不贤者识其小者,莫不有文武之道焉。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

这是说学习的态度。意思是所有人身上都有可以学习的地方,孔子随时随地向一切人学习,没有固定的老师。

二、自省

反省自己。中国人讲自省,这是很重要的一点,也是修养的一个基本方法。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自省就是反省自己。这在过去常常受到批判,说应该在实践中修养,自省是闭门思过,要不得。当然,修养不是纯粹的自我内心活动,自省要和实践相结合。但是自省并不是闭门思过的意思。我们看《论语》里面和自省相关的一些内容,比如: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这里的自省不是闭门思过,而是要体现在和别人交往的过程中。“三人行必有我师”,只要和几个人在一起,就有可以学习的地方。人家好的地方要跟他学,人家不好的地方,自己要引以为戒,其实这就是一种自省。怎么才能够在和别人相处的时候,好的地方学,坏的地方戒呢?就是要通过自己内心的自省,才能够做到。见到他人的长处,只是羡慕,不想向他学;看到别人的短处,只是批评责备,不想想自己有没有类似的毛病,这样的态度无益于修养。

另外还有一段话叫做:

子曰:“已矣乎!吾未见能见其过而自讼者也。”(《公冶长》)

孔子说已矣乎!完了,没什么希望了。他对什么事情发出这种感叹呢?他说我没有见过有人能够看到自己有不对的地方,而自己在内心能够自责或者自我纠正的。自讼,就是自己和自己打官司,自己责备自己,纠正自己的错误。

所以,这个内省,自省,从《论语》里面讲,有很多的内容。有三层意思:一,“见贤思齐”,见他人之“贤”,有向他看齐之心;二,“见不贤而内自省”,见人之不贤。引为鉴戒,反省自己;三,对自己,“见其过而内自讼”,知自己有过而能自责和纠正。这些都属于自省的内容,不是简单的闭门思过,而是在和人的交往中间,自己对自己和别人的经常性的反省和思考。闭门当然是不好的,但是自己经常做一些反省则是不可少的。

三、改过

改过也是修养的一种具体要求,《论语》里面对改过提得很高,里面也有一些很深的道理。

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雍也》)

哀公问孔子,你的学生里面有没有好学的?孔子说,颜回好学。为什么说颜回好学呢?孔子说了两点:“不迁怒,不贰过”。什么叫好学?现在一般对孩子的评价,老师对学生的评价,说他好学,就是他很用功,放学回家不贪玩,爱读书,等等。孔子没有说这些,却说颜回好学就是“不迁怒,不贰过”。孔子为什么说好学就表现在“不迁怒,不贰过”这两点呢?这个很值得我们琢磨。不迁怒于别人,我想这反映了求诸己的态度,有不顺利的事情,有不合适的东西,他不从别人身上找原因,或者推到别人身上,或者找别人来发泄,他是反求诸己,自己来反省,这样他就不会迁怒于人。还有一个是不贰过,他从来不重复犯错误,不犯第二次同样的错误。能做到这一点,说明颜回能够经常地反省自己,有了错误以后能够总结经验,找出错误的原因,自我改正。孔子说这是好学的表现。

这里反映了非常深刻的认识。孔子并没有说他不犯错误,而是说他不犯第二次,不重复犯同一个错误。《论语》里面很多地方也讲到这个意思。如“过,则勿惮改”,有了错误就不要怕改正。“过而不改,是谓过矣”,有了错误而不改正才是真正叫做错误。前提就是承认人都是会犯错误的,所以允许犯错误;犯错误了,有了错误不改正,这才是真正的错误。所以不是要求不犯错误,重要的是要善于从错误中学习,不重犯同样的错误。这是说对错误的态度。另一方面,孔子把不贰过看作好学的重要表现,也反映了对学习的深刻见解。学习不只是向书本学习,学习前人已经总结出来的经验、思想,不只是学习正面的经验、思想,而且要从自己的经验中,特别是从自己的错误中学习,从反面经验中学习。这些思想,对于我们的修养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下面两段话,分别讲了君子和小人对错误的两种不同的态度。这是我们在现实生活中经常看得到的:

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子张》)

小人之过也必文。(《子张》)

君子犯的错误,就像日食和月食一样。他犯错误的时候人家都能看见;他改了,人们都非常仰慕他。有错,大家都能看到,掩盖也掩盖不了。重要的是要勇于改正。改了以后,人家不会老揪住你的错误,而是会更加仰慕你。而“小人之过也必文”,文就是掩饰,明明很难看的东西,上面的花纹画得很漂亮,把丑陋掩盖起来,就是文。小人之过必文,他有错误就想办法把它掩盖起来,文过饰非。这是君子和小 人对待错误的两种不同的态度。

《论语》里面还记载了一件事情,陈司败问礼。

陈司败问昭公知礼乎,孔子曰:“知礼。”孔子退,揖巫马期而进之,曰:“吾闻君子不党,君子亦党乎?君取于吴,为同姓,谓之吴孟子。君而知礼,孰不知礼?”巫马期以告。子曰:“丘也幸,苟有过,人必知之。”(《述而》)

有个叫陈司败的人问孔子,昭公是不是知礼,孔子当时回答他说知礼,说完以后孔子就走了。孔子走了之后陈司败请了巫马期到他那儿去。就说,我听说君子是不跟人家结党营私,不给人家掩盖错误的,难道孔子竟然给朋友掩盖吗?当时的情况是,鲁昭公从吴国娶了一个妻子。但是这件事是违礼的,与当时的礼制不合。昭公跟这位新娶的妻子是同姓,都是“姬”姓。按照当时礼的规定,同姓是不能结婚的。按礼,这位妻子应该叫吴姬,昭公为了掩盖,就把她叫做吴孟子。这说明昭公是违背了礼的规定。而陈司败问孔子昭公知不知礼的时候,孔子却回答说知礼。所以陈司败就批评孔子,你说鲁昭公知礼,那谁还不知礼呢?

这是很尖锐的批评。后来巫马期就去告诉孔子,说陈司败说了这么一段话。孔子就说“丘也幸,苟有过,人必知之”,我很幸运,有了错误,人家一定给指出来。这个里面有个什么道理呢?孔子也知道这件事昭公是违礼的,但是当时还有一条,叫做为尊者讳。国君有什么问题,做臣子的不好直接说出来,作为一个下面的人,臣子要给他隐瞒;这也是礼的要求。所以孔子在回答陈司败的时候就说昭公是知礼的;但是他又不希望陈司败听了他的话以后,就认为这件事确实是符合礼的。那样就误导了别人,是孔子所不愿意的。现在陈司败没有听信孔子的话,而是直接指出这是不合礼的,所以孔子说丘也幸。他这样说,认为自己的错误别人都会知道是自己的一种幸运,体现了上面所说君子对待错误的态度。

《论语》中提倡的对待错误的态度,有深远影响。“闻过则喜”的成语就是一个反映。关于闻过则喜,怎样对待批评,荀子有一段话说得很好。也引在这里,与大家分享。

非我而当者,吾师也;是我而当者,吾友也;谄谀我者,吾贼也。故君子隆师而亲友,以致恶其贼。好善无厌,受谏而能诫,虽欲无进,得乎哉?

小人反是,致乱,而恶人之非己也;致不肖,而欲人之贤已也;心如虎狼,行如禽兽,而又恶人之贼己也。谄谀者亲,谏诤者疏,修正为笑,至忠为贼,虽欲无灭亡,得乎哉?(荀子)

批评我批评得对的,是我的老师;肯定我肯定得对的,是我的朋友;拍我马屁的,是害我的。君子敬重师长亲近朋友,而极其厌恶那些谄媚拍马屁的人。不厌倦地追求善,受到批评能引以为戒,这样怎么能不进步呢?

小人与此相反。极乱,却不愿别人批评自己;极坏,却要人家赞扬自己;心如虎狼,行如禽兽,却又不愿人惩罚自己。亲近拍马屁的人,疏远批评自己的人,讥笑改正错误的人,打击忠诚的人。这样怎么能不灭亡呢?

这些话可以作为我们的座右铭。

四、力行

中国人讲修养,非常重视言行一致,表里一致,内外一致。自己心里想的和自己的行为要一致,想的、讲的、做的都要一致。《论语》说:

“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宪问》)

就是说以说的多做的少为耻。还有,

“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要求先做后说,没做到的,做不到的,就不要说;

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论语・里仁》)

仁者其言也。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论语・里仁》)

因为怕说了做不到,所以说话非常谨慎。而行动要敏捷,要快,不要迟缓、拖拉。讷,原义是迟钝。这里是用讷形容说话谨慎,看起来好像反应迟钝一样,其实是怕说了做不到,所以不轻易说。这些都是强调力行。一定要注意,说的话一定要能做到。

对自己是这样,对别人来讲就是“听其言而观其行”,

第12篇

关键词 《孔雀》《立春》《最爱》 空间 人物 主题

中图分类号 G220 文献标识码 A

作者简介 罗勤,四川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讲师,博士,成都610000

摄而优则导的顾长卫,与国产片大腕级导演张艺谋、陈凯歌同为“78班”同学,早在“第五代”横空出世时,顾长卫就为他们掌镜并屡获嘉奖。从1983年开始做摄影这一行,直到2003年开拍他的第一部影片《孔雀》,顾长卫用了20年的时间从摄影转行导演,用他自己的话来说是“做什么都比别人慢半拍”,然而这“慢半拍”的效果却是三部由他导演的作品――《孔雀》(2005)、《立春》(2007)、《最爱》(2011)――皆为上乘之作。关注普通人甚至社会底层人、边缘人的视角,饱含人文关怀、现实主义的批判力度,是他一以贯之的精神主线,也是作为观众的我们在视觉轰炸的商业大片当中能够看到的难能可贵的导演品质。《最爱》延续了顾长卫一贯的风格,题材尖锐敏感、情节曲折丰富、角色性格鲜明独立。但是,虽不忍批判《最爱》,其败笔仍显而易见,包括支离破碎的叙事结构、铺垫不足的爱情主线、众生相展开却未“立”起来等等。下面,笔者将从《最爱》着手,并与《孔雀》、《立春》两部影片比较分析,探讨顾长卫的电影世界。

一、空间之美:封闭空间中的极端情境

顾长卫的首部影片《孔雀》和第二部影片《立春》都把故事的发生地安置在了鹤阳――一个地图上找不到的地方,然而它却是中国成千上万个小城镇的缩影,这颇有点第五代“寓言化”的意思,就像张艺谋《红高梁》里的十八里坡,《大红灯笼高高挂》里的陈家大宅院,《菊豆》里的大染房,陈凯歌《黄土地》里的陕北黄土高坡,《孩子王》里的群山环抱的小山岳,《边走边唱》里的中国偏远不知名村庄等。但是作为“第五代”的掌镜人,顾长卫手执导筒的时候,这样的中国“小城(镇)”图景,显然不同于“第五代”抽象、游离历史背景的空间设置,而是贴近现实,折射出中国现代化进程中介于城市与乡村之间的“小城(镇)”发展变化。顾长卫影片里的“小城(镇)”成为一种符号,它在外界的刺激和推动作用下,小城里的人们渴望走出去,成为大都市里的一份子。

《孔雀》中的姐姐,想尽一切办法逃离自己的家,在征伞兵入伍失败后,她亲手缝制了,一顶浅蓝色降落伞,用自行车拖拽起那个遥不可及的梦想,当姐姐被她的母亲拉扯着降落伞从自行车上跌落时,姐姐连同她的梦想狼狈不堪地破碎一地。《立春》里的王彩玲热爱歌剧,然而这门技艺在这个小城就像六指一样显得那样多余,每每看到她所居住的小城有人走出去,甭管那人去哪儿,她都特羡慕,能够走出这个小城,有一个北京户口,是她终身为之奋斗的目标。《最爱》里的商琴琴之所以染上“热病”是想买一瓶洗发水,像城里人一样有一头乌黑亮丽的秀发。“小城(镇)”里的人对外界都充满了想象与渴望,把故事的发生地放置在相对封闭的空间环境也有利于在一种极端化情境下铺展出冲突性极强的个人与环境、个人与个人的对峙。学者金丹元也同样认为“由于小城(镇)的民风朴实,自然真切,又是极易引发变异,产生新的冲突,从而引起人们对现实和自我进行追问的特殊环境。”这种追问一直延续到了《最爱》。

《最爱》的故事发生地在河南一个偏僻的村庄,这个相对封闭的空间环境里有一个与外界联系紧密的人物――齐全(濮存昕饰),他是乡村与城市联系的纽带,也是“祸害”的源头,正是由于他从中牵线搭桥鼓励乡亲们卖血,导致乡亲们被染上热病(艾滋病)。村庄本来就相对封闭狭仄,而这个艾滋病群体更是陷入了一种孤岛的生存境遇,与外界隔绝,与希望隔绝,在随时可能降临的死亡面前每个人的选择也给“向死而生”的观众提出了反思。我们每个人都如海德格尔所说“向死而生”,但死亡并没有那么真切,而身患艾滋病的村民们却是结结实实地体验着死亡就像影子一样贴身而行,在这样的情形下,他们感知这个世界和审视自己的方式都会悄然发生改变,人性的善与恶、美与丑会以井喷式的状态集中凸显出来。正因此,我们看到齐全丧尽天良让全村人染上热病后又砍伐村里的树,做起棺材生意,而他的父亲“老柱柱”向全村人跪地磕头,在废弃的学校里尽心照顾染上热病的乡亲。

如若不是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空间环境中以一种极端化情境来展开,人物与环境、人物与人物之间的冲突性可能就没有如此强大,对观众带来的震撼也没有如此力度。在这样的空间里,我们看到了一幅死亡的众生相,这同时也是顾长卫影片的第二个特点,擅长刻画人物群相并尤其突出女性角色。

二、人物之美:人物群相、突出女性

从《孔雀》到《立春》再到《最爱》,顾长卫在给观众铺展一幅小人物众生相的同时,又刻画出让我们难以忘怀、打动人心的女性形象。不同于“第五代”《活着》、《霸王别姬》对历史的宏大叙事和完整阐释,顾长卫攫取的是时间长河中的碎片与插曲,描绘的是普通人的失落与悲伤。

《孔雀》追忆了20世纪70年代末工人家庭出身的三兄妹的生活,智障的哥哥、倔强的姐姐、懦弱的弟弟,高家三兄妹分而述之又彼此交叉的三段叙事,讲述年轻的生命在成长过程中与家庭、社会、环境的对峙和矛盾。在父、母、兄、弟、年轻军官、“干爸爸”、男青年果子、王司机等众多人物当中,姐姐无疑最令观众纠心与疼痛。压抑的家庭环境,让她想尽一切办法与之对抗:用“身体”交换象征她梦想的“降落伞”;用自残获得怜悯以此认“干爸”;用婚姻交换一份逃离家庭和原本生活环境的工作。然而一次又一次的交换都以失败告终,当片尾姐姐邂逅她年轻时曾经钦慕的年轻军官,面对“你是否永远爱我”的询问一脸困惑不解时,支撑姐姐多年的理想轰然倒塌,在正午的骄阳里无处躲藏。

《立春》的开头是女主人公的旁白自叙:“每当春天来了,我的心就会蠢蠢欲动,觉得会有什么事要发生,但春天过去了,什么都没发生。”“立春一过,实际上城市里还没啥春天的迹象,但是风真的就不一样了,风好像在一夜间就变得湿润潮湿起来了。这样的风一吹过来,我就可想哭了。我知道我是自己被自己给感动了。”伴随着略带感伤的旁白,悦耳动听的歌声直冲云霄,紧接着画面一转,出现的却是一位其貌不扬甚至丑陋、臃肿的中年妇女――王彩玲,上帝给了她一副好嗓子,却没有给她姣好的面容,并让她生活在偏僻封闭的小城鹤阳,让她成为像六指儿一样的累赘。王彩玲是影片《立春》里最浓墨重彩的一个,顾长卫也对她倾注了爱惜之情,在片尾给了她一场想象中的华丽歌剧舞台,并打出字幕“谨以此情此景献给王彩玲”,这是敬重平凡生命的顾长卫发自心底的声音,王彩玲们“在云的缝隙里可以看到蓝天”“在残酷的现实生活当中寻找一线光明”。影片除了王彩玲这个突出的女性形象之外,还有画油画的黄四宝、唱美声的周瑜、跳芭蕾的胡金泉,这些人物群相也刻画得入木三分,共同构筑了梦想高悬空中、生命匍匐地上的人们面对现实生活的不同选择:胡金泉以一种极端激烈的方式(假)继续坚持他的梦想,周瑜回归平淡庸常的日常生活,黄四宝以背反梦想的姿态成了坑蒙拐骗的婚介贩子。这些人物群相虽不是故事的主角,但依然给人印象深刻,个性独特而丰满。

相较于影片《立春》,顾长卫的新作《最爱》在人物塑造上略逊一筹。影片的前半部分是人物群相,后半部分转入赵得意(郭富城饰)和商琴琴(章子怡饰)的二人世界,让影片有割裂之感。在前半部分的人物群相里,人物刚一出现即陷入死亡,各个人物的性格特点也未及展开,观众甚至连影片里的人物名字也记不太清,出于票房和商业化的考虑,启用大量明星,观众津津乐道寻找明星脸的游戏、反而忽视了角色本身的魅力。两个男女主角的所谓爱情颇令人心生怀疑,而更像“一种死亡临近时的及时行乐,是在用肉体交合来把握最后的生命欢愉,用互相依偎来对抗外界的隔膜,他们要求的不是爱的权力,而是生的权力”,也因而,《最爱》的影片海报“当瘟疫流行,当瘟疫蔓延,欲望蔓延,爱也在蔓延”显得不太具有说服力,两个人的所谓爱情,只体现在不同地点的,当琴琴的丈夫小海发现二人,当众抽打琴琴,给她脖子上挂破鞋侮辱她时,赵得意并未挺身相救,而是等小海扭打琴琴离开后,从地窖里讪讪地走出来给乡亲们拱拱手说“见笑了,见笑了”。这无根的爱情无法打动观众,也把死亡的绝望感削弱了。片名从《魔术外传》修改到上映时的《最爱》,从最初片长的150分钟剪辑到105分钟,也许我们的遗憾就在被剪掉的45分钟,当然这只是一个假设,一个善意的揣测。

顾长卫的影片每每涉及的人物都是底层甚至被异化的边缘人,他在访谈中曾说道:“我反正很喜欢那些内心充满了梦想,为了梦想,为了让自己的生命最值得,为了让自己的生命能够超越时空超越生死,我觉得这都是我仰慕的人、仰慕的形象。可能会有不同面孔出现。其实一个人或者是一个作品,还是代表了,还是会潜移默化,会无法逃避地代表着创作者内心的动力、内心的期待。”从《孔雀》到《立春》再到《最爱》,姐姐、王彩玲、商琴琴,就是以不同面孔出现的女性形象,她们代表着内心充满梦想,对于她们,顾长卫“有一种理解有一种欣赏,有一种敬意在里面。”

三、主题:每一个生命都有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孔雀》的结尾是一个长镜头,高家三兄妹带着孩子去动物园看孔雀开屏,在这个极具意象性的镜头里,他们都没能看到孔雀展开它高傲的羽毛,待他们离去,孔雀缓缓地抖动华丽缤纷的羽毛,此刻唯有观众看到了开屏的孔雀,悄然寂寞地展示它的美丽,一如姐姐曾经的梦想,在某个不为人知的角落花开花落,虽渺小微弱,但值得敬重钦佩。

《立春》里的王彩玲是《孔雀》里“姐姐”的延续,作为自己城镇里的异己者、孤独者、反抗者,与姐姐卫红想成为一位翱翔在蓝天的女伞兵一样,王彩玲想唱到北京、唱到巴黎歌剧院的梦想,从不被人理解,只遭到现实的打击与践踏。被现实撞得头破血流的王彩玲在影片结尾看似已经向现实生活低头,走进婚介所,收养有兔唇的残疾孤女,为了给女儿做手术而当上了卖羊肉的屠夫,然而即使俯身世俗甚至粗鄙的现实生活,王彩玲也不忘带女儿到北京天安门,两人欢快地拍手唱儿歌,王彩玲的思绪已经飞到中央歌剧院的大舞台。此时即便王彩玲的梦想只是在梦里实现了一瞬间,我们都对梦想的追寻者心生敬意。

比起《孔雀》和《立春》略带感伤的叙事调子,《最爱》几乎是一种浸入骨髓的悲凉,染上热病的商琴琴无论有什么样的梦想,在一开始便注定是悲剧。于是“趁活着我们结婚吧”,是琴琴能够选择的超越生死的唯一出路,死了,在另一个世界也能有个伴儿。琴琴所面对的困境超过《孔雀》里的姐姐、《立春》里的王彩玲,在毫无希望的末世里她勇敢地活着,直到最后用自己的身体温暖得意,先走一步到了天上。顾长卫认为“琴琴和得意是这个时代当中提炼出来的人物,有很强的时代气息和特点,是这个时代很典型的一种人物。我还是很欣赏他们,他们身上有很多很美丽的东西,有很多让人艳羡的方面,还不能够简单的评价是好人还是坏人。”片尾的“彩蛋”或许是导演顾长卫想要表达的某种立场,当所有字幕已经结束,顾长卫出现在镜头里,蹲坐村口正要点燃鞭炮,突然在山那边一颗鞭炮“啪”地一声爆炸了。或许,顾长卫相信正如旁白小鑫所言:“在你们那边,村人们在一起,在这边,我和叔婶还是一家,和到了这边的村人们在一起,我们也吃饭种地、过日子,闲下来大家说笑听戏,还讲故事”,顾长卫一以贯之,“对平凡人的生活心怀敬意”,即使在充满末世情结的艾滋病村庄,也为他们勾画了一个美好的天堂。因为在他看来,每一个生命都有存在的价值和意义,这种对生命的态度也启迪着观众,反思我们与世界的关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