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29 17:39:3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现代农业科技,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现代农业;科技创新;转型发展
中图分类号:F32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17-0037-02
一、加快农业科技创新的必要性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粮食等主要农产品在正常情况下仍处于供求紧平衡的状态,还有若干农产品则需进口补充,社会对农产品的需求在日益增长,农业必须实现持续稳定发展,才能满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由于我国农业生产者数量庞大,劳动者文化水平普遍较低,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知识经济的到来,农业的发展步伐明显滞后于市场需求,逐渐成为制约国民经济发展的软肋。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更新,农业科技成果并未在实际意义上转化为农业生产力,科技创造着与农村劳动力之间形成了一道无形的技术传播屏障。
此外,科学技术每天都在发生变化,而一些科技传播人员的知识无法与日新月异的科技同步发展,形成了科技传播的瓶颈。如今网络技术广为盛行,但发达的网络并没有很好地服务于农业技术的推广与应用。
(一)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发展现代农业,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也是“十二五”时期提出的新任务
只有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才能真正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优化结构和布局,集约节约使用自然资源和生产要素,加快农业生产手段、生产方式和生产理念的现代化,把农业和农村的发展纳入科学发展的轨道。“十二五”时期,我国城镇化进程将加速发展,农业产业结构将加快升级,农产品消费需求将持续增长,这对现代农业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
(二)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是农业转型的重要基础,是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战略抓手,对于加快实现全面小康目标有着重要意义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障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基础产业。然而,相对而言,农业又是弱质产业,农民又是弱势群体,农村还是落后社区。可见,没有农业的发展,就不可能实现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就不可能建设全面小康社会;没有农业领域的科技创新,创新型城市就很不完整,科技强国就难以实现。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发展和积累,我国农业科技取得长足进步。但从整体看,科技的自主创新能力和综合实力还十分薄弱,科技与生产脱节的问题还比较严重,并且,农业科技创新受自然环境、农民素质等因素影响,还表现出创新周期长、创新主体膨大、创新条件弱等特点。因此,我们必须在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应用上狠下功夫,加快发展步伐,保证创新型城市和科技强市目标尽早实现。
(三)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是建设现代农业的先导力量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广泛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普遍运用现代生产工具,推行现代管理,是现代农业的核心标志。人类历史发展表明,农业发展史实质上是农业科技的进步史,每一次农业科技的重大突破,都带来了农业发展新的飞跃。世界近代农业高速发展主要得益于现代技术进步。近几年,以信息技术和生物技术为主导的新的技术革命,为传统农业和农业技术的改造,为农业生产率提高提供了强劲动力。当前,我国农业进入了加速转型期,正从资源密集型、劳动力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转变,科技竞争已成为农业综合竞争的核心和焦点。面对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日渐增高的贸易壁垒、日渐提升的消费需求和日新月异的科技革命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加快推动农业产业升级,不断破解现代农业进程中的障碍,越来越有赖于科技创新。只有十分关切农业科技创新,加快以现代科技武装农业,才能使现代农业建设步伐更快更实,动力更加持久更加有效。
(四)国内外经济形势复杂多变,工业化城镇化快速推进,农业资源环境约束不断增强,生产要素价格持续上升,全球气候变化影响加深,农产品市场波动加剧
在诸多困难背景下,取得粮食生产“八连增”、农民增收“八连快”,实属不易。然而,这些困难和不利因素仍将长期存在,今后保持农产品供求平衡的任务将更加艰巨,促进农业发展、保障粮食等农产品供给绝非易事。当今世界,新的农业科技革命正在蓬勃兴起,一是计算机和信息技术在农业上的应用越来越普遍,将对改善农业的分散性、地域性、可控程度差等行业弱势产生重要的作用。二是农业科技的突破带来了生产领域的扩展。食物的生产由动植物扩展到微生物,由陆地扩展到海洋。这将更加充分地利用地球上的空间,创造更多的物质财富。三是农产品深精加工与综合利用的程度越来越高。发达国家加工食品约占饮食消费量的80%—90%。在这样的国际环境中,我国农业稍有闪失就会影响经济发展,拉大我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因此,必须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不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二、发展农业科技创新的途径
(一)解决好粮食安全问题,始终是治国安邦的头等大事
做好农业农村工作,稳定发展农业生产,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对推动全局工作、赢得战略主动至关重要。现阶段,发展现代农业,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实现农业生产的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仅仅依靠继续消耗农业水土资源的余地越来越小,靠不断增施化肥农药越来越难以为继,靠单一技术的突破是不够的,根本出路在科技,必须整合科技资源,选择对农业发展关联度大和带动性强的多项农业技术进行联合攻关。为此,要加强农业技术研发和集成,重点支持生物技术、良种培育、丰产栽培、农业节水、疫病防控、防灾减灾等领域科技创新,并把这些技术集成组装运用于现代农业建设之中。
(二)进一步改革农业科技推广体制,促进农业科技信息的传播,是有效提高科技转化的重要手段
进行制度创新,确立农民对技术需求的主体地位,提高农民采纳农业新技术的自愿性。农民是农业经营主体,也是农业技术的需求主体、市场主体。采纳新的农业技术应该是农民市场经营的理性选择;改革农技推广项目的拨款制度,建立推广项目的基金管理制度,建立公开公平的农技推广项目招投标竞争制度,改善农业科技推广人员的工资福利待遇和个人发展条件,解决其长远发展的后顾之忧,以调动农技推广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才能使农技推广工作得以发展进而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
(三)着力抓好种业科技创新。科技兴农,良种先行
增加种业基础性、公益性研究投入,加强种质资源收集、保护、鉴定,创新育种理论方法和技术,创制改良育种材料,加快培育一批突破性新品种。重大育种科研项目要支持育繁推一体化种子企业,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商业化育种新机制。优化调整种子企业布局,提高市场准入门槛,推动种子企业兼并重组,鼓励大型企业通过并购、参股等方式进入种业。建立种业发展基金,培育一批育繁推一体化大型骨干企业,支持企业与优势科研单位建立育种平台,鼓励科研院所、高等学校科研人员与企业合作共享。加大动植物良种工程实施力度,加强西北、西南、海南等优势种子繁育基地建设,鼓励种子企业与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建立相对集中稳定的种子生产基地,在粮棉油生产大县建设新品种引进示范场。对符合条件的种子生产开展保险试点,加大种子储备财政补助力度。完善品种审定、保护、退出制度,强化种子生产经营行政许可管理,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套牌侵权、抢购套购等违法行为。
(四)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提高农业科技信息传播效率
加大农业技术网络信息投资力度,充分利用现代网络传播技术,强化网络对农业生产的服务功能,建立网络信息平台,网络交易市场,推广运用网络营销手段,促进农产品在市场上的流通;另一方面,提高农村劳动力对网络的认识,指定专门的专业网络营销培训人员在农村推广网络知识,确保每个农民掌握网络技术来指导自己更加高效的发展农业。
结语
在“十二五”期间要实现农业的成功转型,加深科技成果对农业发展的推动作用是至关重要的。必须在遵循市场运行规律的同时,加快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以农业信息化、科技化提高粮食产量,增加农民收入,努力维护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参考文献:
[1] 刘佳.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推进现代农业发展[N].经济日报,2009-12-08.
[2] 陈洪庆.在中国科技馆事业迅速发展的进程中不断推进人事制度的改革[J].科技馆研究文选:391.
[3] 田英.如何构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科技馆管理新机制[G].科技馆研究文选:383.
8月24日,从科技部获悉:为推动建设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科技部日前第一批共8家国家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区。
首批国家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区包括北京现代农业科技城、河北环首都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带、安徽皖江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区、山东黄河三角洲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区、河南中原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区、湖北江汉平原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区、湖南环洞庭湖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区、新疆现代农业科技城。
6.5亿元保“虫口夺粮”
记者近日从财政部获悉,2015年中央财政拨付农业生产救灾资金5亿元,加上2014年提前下达的1.5亿元,中央财政共安排2015年农业生产救灾资金6.5亿元,用于对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给予适当补助,支持全国各地开展农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工作,预防和控制农作物病虫害对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
教育部:开展农村中小学校自查工作
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工作落实咋样?先自查再抽查!教育部办公厅发出通知,要求各市、县级教育行政部门于8月至10月开展义务教育阶段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关爱情况自查工作,自查工作要覆盖每所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校(含教学点)。教育部将对部分地方进行抽查。
农村中小学校自查主要内容包括“是否建立留守儿童档案”“是否建立寄宿管理、安全管理、卫生管理等工作制度”“是否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法制安全教育”“是否开展结对帮扶”“是否注重家校联动”等五项。
应用纳米新技术荔枝保鲜有新招
广西荔枝区域分布广阔,总产量位居全国第二位。而荔枝是呼吸最活跃的水果,容易变质,摘果三天后便会腐烂。台湾丰联资讯股份有限公司用其研发的纳米技术生产保鲜袋帮助广西打开了荔枝保鲜的大门。丰联公司用其研发生产的纳米保鲜袋包装当天采摘下来的荔枝,在常温下 (即40℃以下)7天内不变色、不变质。
我国首个“棉花科学学院”成立
由中国农业科学院与塔里木大学合作共建的“棉花科学学院”于8月24日在新疆自治区阿拉尔市揭牌成立。这是我国首个集棉花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研服务于一体的专业型科学学院。该学院将“立足南疆、面向中亚”探索棉花可持续繁荣发展的资源高效利用模式,组建全方位的棉花发展创新平台。
航天育种已累计实现农业增加值30亿元
2015年北京神飞航天科技成果报告会在北京召开。从会上获悉,截至2014年底,中国航天育种在25个省(区)累计推广面积达68万亩,实现农业增加值30亿元。
2015年第一批农药抽查合格率仅88%
近日,农业部办公厅公布了2015年第一批农药监督抽查结果。本次抽查、检测农药样品1086个,其中,合格样品956个,合格率为88.0%。本次监督抽查产品涉及蔬菜、果树、茶树、水稻、小麦、玉米、棉花、大豆等作物用药,标称生产企业涉及26个省(区、市)和境外的农药企业。
(一)把好信息内容关口
信息内容正面、积极、严谨、科学,具有专业性、科普性,贴近群众生产生活。文字控制在200~300字左右,不超过500字,语言风格尽量生活化、风趣。配上相关的图片说明,以达到图文并茂的效果。具体涵盖了如下内容:1)营养健康:与蔬菜、水果、大米等农作物营养价值、营养成分等相关的科普信息或蔬菜养生等。2)家庭园艺:主要介绍如何在家庭开展蔬菜、花卉、苗木等植物的种植,改善居家环境,如盆栽蔬菜、植物家庭种植技巧等。3)品种推介:向公众推介农作物新品种,包括新的特菜品种、本院育成的新品种等。4)植物科普:主要介绍植物特征特性、植物生理、植物营养、生物学等方面的科普知识。
(二)组建一支微信创作团队
本院组建了以专业技术人员为主要力量的微信创作团队。本院共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90人,其中本科及以上学历占73%,他们主要从事蔬菜、水稻、特用玉米等优良蔬菜品种的选育、引进及栽培技术研究,植物病虫害防治研究,优质香蕉苗、热带水草组织培养快速繁育技术研究,新品种新技术示范推广,农业环境与农产品检测等工作。制定了激励措施,鼓励专业技术人员发挥专业优势,积极撰写微信稿件,使广州市农科院微信公众平台的内容更加丰富多彩。
二、应用成效
广州市农科院微信公众平台创建一年多来,紧紧围绕“农业科技让生活更美好”这一服务理念,发送微信200多条。点击量达15万次,社会各界反映良好,尤其得到了广大市民的赞赏,微信内容体现了如下特点:1)与老百姓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通俗易懂,具有较强的科普性。如早稻米和晚稻米的区别,哪种鲜食玉米好?,辣椒叶的妙用,广州蔬食记之泮塘五秀,大米的抛光处理等,选种子要“三看”,说辣;情人节收月季,你女朋友同意吗?;植物之间的友谊;远离黄曲霉素等;2)解疑析惑,对提高老百姓的生活质量具有较强的指导作用,实用性强,尤其是关系到食品安全、营养健康的知识,解除了人们的疑虑,让老百姓吃得科学、吃得放心。如:彩色鲜食玉米是转基因玉米吗?家中的大米如何保存?大蒜有保健作用你知道吗?谁影响了种子发芽?为何现在的胡萝卜暨直又靓?常吃南瓜好处多;天天吃水果有益脑与心;植物萎蔫的原因分析和挽救;盆栽植物为什么生长这么慢?霜打蔬菜分外甜;西红柿是蔬菜还是水果;为何宁夏菜心如此受欢迎?;香蕉种子在哪里,它是怎么繁殖的?;为什么很少黑色的花?;水生植物的根为何不腐烂?;有虫眼的蔬菜安全吗?等。3)根据季节变化,及时推介与百姓日常生活相关的知识,推介特色蔬菜,内容鲜活,具有较强的时令性。如:广州春天良蔬之———韭菜(枸杞叶、香花菜、荞头、艾);雨前春芽嫩如丝等;夏有秋葵当美味,健康又开胃;广州盛夏叶菜;中秋尝月饼,蔬菜来消脂;食花润燥好时节等。提醒人们时令蔬菜正当时。4)及时推介新品种及农业科技新动态,让人们及时了解蔬菜新品种及农业科技新信息。如岭南第一蔬———菜心;似花似菜的西兰苔;会结冰的蔬菜;五菜之冬寒菜;特色甘蓝类蔬菜;樱桃小萝卜,色艳又美丽;芳香蔬菜进社区;2014年广州市蔬菜新品种展示推广会等。5)介绍都市人家庭种菜的技术,为都市人在自家阳台或房前屋院种植蔬菜提供指导。如板栗南瓜家庭种植技术,家庭种植施肥原则,家庭种菜,家庭阳台蔬菜品种选择,紫苏家庭种植技巧,盆栽蔬菜点缀生活等。
三、结论
1)应用微信传播农业科技知识,体现了现代通讯技术与现代农业科技相结合,动动手指,便可获得农业科技知识,改进了农业科学技术传播手段,扩大了现代农业科技服务对象,提高了现代农业科技推广的效率,丰富了现代都市农业的内函。2)微信公众平台,为农业专业技术人员提供了展示个人才华的平台,也是他们将自己掌握的专业知识转化为服务社会具体行动舞台。3)微信内容主要是传播科学知识,正面、健康、充满正能量,没有任何商业目的,体现了农业科研的公益性质。
四、问题与建议
(一)存在问题
微信在我们工作和生活的各个领域已得到广泛的应用,在农业科学知识传播方面也进行了有益的尝试,现在手机已普遍进入广大农村的寻常百姓家,但是由于思想认识或经费投入等方面的原因,在“三农”工作方面还没有得到充分有效的利用。
(二)建议
星期六,我和吕玲玲、杨婕一起乘8路车去参观海陵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
我们首先来到果蔬大棚,一进去,令我们惊叹不已。啊!还有这么大的南瓜。我们看了看介绍,原来这是巨型南瓜,果实巨大,单果重可达100公斤左右,真是让我们大开眼界,简直可以创吉尼斯记录了。
我们还看到了1米多长的绿油油的丝瓜,像小冬瓜一样的白萝卜,像西瓜一样的山芋……其中一种蔬菜叫“苦尽甘来”,为什么这么说呢?原来这种蔬菜前半截长的苦瓜,后半截长的甘蔗,这些植物真新奇。
这里有一些无土栽培,用营养液长的蔬菜,如:白菜、芹菜。那边有火龙果、番茄、西红柿、太空椒等。一株西红柿上长的果实,有近两百多个。让我们看的直流口水,杨婕说:“我真想摘一个吃一吃。”但是不能摘。还有像一个个小灯笼的太空椒,它的颜色可多啦,有青色、黄色等等。
我们边走边看,有像文竹一样的美国芦笋,我们摸了摸它的叶子,冰凉的,很柔软。还有椭圆形的五指茄,金黄色的,美妙绝伦。这些植物让我们领略到了科学技术的神奇。
接着,我们来到科普乐园。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是巨型无管的自来水龙头,水哗哗地流着。我们都感到很奇怪,很显然,这里肯定运用了科学技术。
我们来到“怪屋”前,怪屋里面有什么稀奇的呢?于是,我们进去了。在里面,我似乎感到四面的墙都在朝我挤压过来,让我感到头晕目眩。原来这利用了人的心理变化:当人的重心偏移,失去平衡时,就会让人感到头晕,行动艰难。怪屋制造了不平衡的环境,看来,科学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有。据有关人员说,这里有智能温室,里面有一些罕见的植物。还有假日菜地,我们可以在那里种一些蔬菜,过几个星期就可以来收获。
我们还参观了农耕科普园,里面是一些过去的人用的生活用品,如:芭蕉扇、饭桶,让我们了解了不少人们过去的生活状况。
这次参观,让我感到:一定要好好学习,掌握科学知识,长大为我国的农业发展做出大贡献,让我们的农业科技园长出更奇妙更美丽的植物。
一、杨墟镇现代化农业科技示范园概况
杨墟镇是一个传统的农业乡镇,目前正在打造集名贵花卉苗木、农业科技示范、休闲旅游观光三位一体的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包括几大扳块:
1、邓志平园林。是一个占地面积达1.8万亩,投资1亿元的园林绿化基地,已栽种猴樟、桂花树、罗汉松等300余个品种,与江西农大合作的猴樟科研项目正在进行中,目前栽种猴樟6000亩,2013成功申报省级龙头企业。
2、江西百峰岭林业生态综合开发公司。此公司已投资3.9亿元,面积3000亩,园内栽种了桂花树、紫薇树、樱花树等一批名贵花木,长势旺盛,业已成林。
3、绿叶现代农业基地。投资2.1亿元,已建成403个大棚和2个连体大棚,园内成功栽种了腾本豆、芦笋、高安线椒等一批纯绿色有机农产品,早已红红火火上市出售,远销湖南、广东、深圳等地。
4、农业合作社。有双杏绿色蔬菜、双杏园林两个合作社,可联系2000余农民。
5、特色农业。有投资400万元的塘头养牛场,下塘、雷丰蛋鸡养殖场,仙游村的万头生态养猪示范区等。
另外,基地内还有园艺厂、板栗园。
二、杨墟镇建设现代化农业科技示范园的成功经验
1、倚托地域,合理规划。
杨墟镇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 商贾云集之埠”,占尽山、水、路的优势。
全镇山林达9万多亩,且山势平缓,适于建设现代化农业园的需要。
杨墟镇的水系发达、水源丰富。一是有两条河流穿镇而过,从北向南有辽河绵绵欢流,灌溉四野;从西到东有锦河奔腾涌浪,滋养两岸。二是全镇有大小水库达190座之多,其中中型水库1座、小二型水库16座、山塘水库173座。水利是农业的命脉,这些水库解除了农田种植的后顾之忧。
再来看看路,320国道纵贯全镇,昌栗高速、沪昆高铁穿境而过,还有两条省道(华杨路和杨太路)蛰卧境内。
杨墟镇倚托优越的地域地理环境,围绕“商贸物流枢纽,创业休闲杨圩”的发展目标,合理规划,做好三大产业(建材、汽运、花卉苗木)、四篇文章(强攻工业、做美集镇、优化农业、创新管理),其中花卉苗木、优化农业就是现代化农业园的元素,占相当重要的份量。
2、流转土地,创造条件。
土地成功流转,是杨墟镇创建现代化农业园的关健因素。据调查,杨墟镇共有20个村, 9588户,耕地达54122亩,其中水田46968亩,旱地7154亩,荒地及林地9万余亩。从2010年开始进行100亩以上集中连片土地流转,截至目前,全镇耕地土地流转率达到70%,极大地解放了劳动力,增加了农民收入,有利于科技推广、机械作业,为发展现代农业创造优越条件。
3、做精品类,突出重点。
农业是一个大课题,农业项目纷繁众多,选对选准,才可做精做强。对此,杨墟镇有着清醒明智、高人一筹的选择决策。据调查,杨墟镇在打造农业项目上做到八个字:“做精农业,突出重点”。体现在,做好“苗、菜、果、禽”四篇文章,即重点做优做精已有的万亩花卉苗木基地,万亩无公害蔬菜基地,万亩果业基地,畜禽清洁有机养殖四大基地。如今这“四篇文章”成果突出,业绩斐然。
4、联合发展,善接链条。
杨墟镇非常注重连接链条,联合发展。一是利用较好的农业资源和商贸物流优势拓展产业。二是以博登科技、亿智精密、多美针织、新科荣模具等本镇龙头企业带动农业发展。三是借助邻镇和本市的生态旅游搭上链条发展。比如杨墟镇附近有上游湖、华林山生态游,这为杨墟镇搭建一个生态旅游站台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四是借助文化底蕴打造观光休闲胜景。
5、本土精英,立业带富。
杨墟镇一改“外来的和尚好念经 ”的传统排内习惯,大力鼓励支持本土精英创业立业、带民致富,收效良好。比如,邓志平园林、各类本土养殖场等都是由当地杰出的精英开发创办,身边榜样的力量是巨大的,他们为引领一方百姓致富作出了突出贡献。
三、建设乡镇现代化农业科技园的对策与思考。
以杨墟镇为启示,笔者就建设乡镇现代化农业科技园谈几点初浅建议。
1、抓住机遇,乘势而上。
在工业化、城镇化加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国家正大力推进农业经营机制体制的改革与创新,在家庭承包经营的基础上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发展种粮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多种形式规模经营等等,是现代农业发展的趋势。机不可失,时不我待。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社会生产力,实现农业转型升级各级政府责无旁贷。各个乡镇抓住机遇,乘势而上是最好的选择。
杨墟镇就做到了紧抓机遇,全镇的愿景是创建休闲生态名镇,全力打造现代农业园。
2、乡土特色,创新开发。
一是乡土人才的发现、培养、使用。比如杨墟镇支持鼓励本乡本地人才精英创业兴企致富。二是乡土资源的开发利用。每个地方都有各自不同的乡土特色资源,即土特产。比如,高安的富硒食品大有文章可作,打养生品牌可以充分大胆开发利用,打进国际国内市场也未可知。三是特色文化的引领。中国是一个文明文化古国,许多地方都有着自已深厚独有的文化底蕴,对于生态旅游来说,这是一个不可多得的现成资源。比如韵律家周德清故里就在杨墟镇。杨墟镇倚锦江而建的百峰岭林业生态观光园就包含了周德清故里这个元素。
3、融合渗透,缔结同盟。
独树不成林,孤峰不像山。建设现代化农业科技园需要互相融合互相渗透,缔结同盟,共同发展。比如高安的富硒农业就可以聚集全市的力量共同开发,每个乡都有独特的富硒特产,建山有、田南有老酒、相城有花生、太阳有粉丝、龙潭稻米、高安大观楼腐竹等,把这些特产柔合起来,组成一个集团,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做强做大。再比如,旅游产业,也可以全市、全省、甚至全国全球联合成片成链发展。
4、龙头引领,塑点造片。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建设现代化农业科技园同样需要有龙头园区引领带头发展,打造一个点带动一个片。比如,高安可以充分发挥杨墟镇示范园区的作用,拉动带动其它乡镇的农业产业转型升级;还可以联合几个乡形成一个片,聚合资源打造一个点,群策群力做成一个特色园;另外,高安还有比较出名的昌西文化生态园,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个生态园可以带动整个高安生态农业的提升和发展。
5、工业带动,扶持发展。
工业反哺农业,并非只是授之以鱼,关健是授之以渔。一是支柱产业拉动。高安有三大支柱产业,即建筑陶瓷、汽车运输、led光电产业,可以借用这三大产业的人气资源和财气资源发展农业。二是传统食品加工骨干企业扶持。比如,高安有维尔宝、金穗丰糖业、瑞酒、大观楼腐竹集团等传统绿色食品加工产业,都可以为生态农业的发展提供很好的扶持。三是瞄准特色大力招商推动。有针对性有选择性地引进生态农业项目。比如,2013年高安市成功引进了浙江海亮集团,共投资20亿,致力于发展富硒食品产业,这是一个良好的平台,可以极大地推动高安现代化农业科技园的发展。
关于建设乡镇现代农业科技园的调查报告
----以杨墟镇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为启示
姜才凤
江西省 高安市委党校 330800
调查目的:
“经济转型”是十八届三中全会的热词之一。“中国经济已经到了只有转型升级才能持续发展的关键阶段”。说,“要着眼转型升级,调整优化结构。扩大内需是最大的结构调整,促进城乡和区域协调发展是主要任务,实现工业化、信息化、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是基本途径,发展服务业是重要的战略支撑”。
在改革进入深暗水区的历史发展时期,第一个迈进改革大门的农村在改革浪潮的冲刷下被远远甩后面,“三农”问题成为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瓶颈,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国梦、实现民族复兴大业的巨大障碍。农业农村农民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推进农业农村发展,关健是加快农业转型升级,稳生产、强基础、促转型、增活力、抓统筹,走出了一条具有外向型、效益型、安全型、产业型鲜明特点的农业现代化道路。实现现代农业强国目标。
通过调查,可以了解创建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是促进农村经济转型发展提升的一个新探索与尝试。一可以为建设乡镇现代化农业科技示范园的可行性提供材料分析;二可以为建设乡镇现代化农业科技示范园提供决策思考。
调查对像:
建设现代农业,必须加快推进新型经营主体培育、产业链延伸、科技兴农、农产品质量提升、信息化建设等改革。强化粮食基础、项目支撑、政策落实是建设现代农业的措施保障,大力发展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才能最终实现农业强国、农业强县的飞越。因此这次调查就选择了乡镇现代化农业科技示范园进行了实地调查研究,主要是调查了杨墟镇现代化农业科技示范园。另外还走访了一些农业发展有亮点、有创新的乡镇。比如建山、田南、八景、新街、蓝坊、祥符、独城、等等乡镇,对高安市昌西文化产业园也进行了现场参观。
调查内容:本次对乡镇农业发展现状、存在的困难、发展的目标方向、目前取得的成绩与做法等等进行了考察。同时还对乡镇的社会治安、民生工程、农业基础设施、工业发展状况等等进行了了解。杨墟镇是建设乡镇现代化农业科技示范园示范镇。在市委市政府的全力支持、打造、规划下,杨墟镇现代化农业科技示范园已具规模、发展势头喜人,可谓现代农业精彩纷呈。目前杨墟镇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正在打造集名贵花卉苗木、农业科技示范、休闲旅游观光三位一体的现代园林基地。
这次调研主要走访了杨墟镇园区几大扳块:
一是邓志平园林。是一个占地面积达1.8万亩,投资1亿元的园林绿化基地,已栽种猴樟、桂花树、罗汉松等300余个品种,与江西农大合作的猴樟科研项目正在进行中,目前栽种猴樟6000亩,2013成功申报省级龙头企业;
二是江西百峰岭林业生态综合开公司。此公司已初具规模,投资3.9亿元,面积3000亩,园内栽种了桂花树、紫薇树、樱花树等一批名贵花木,长势旺盛,业已成林;
三是绿叶现代农业基地。投资2.1亿元,已建成403个大棚和2个连体大棚,园内成功栽种了腾本豆、芦笋、高安线椒等一批纯绿色有机农产品,早已红红火火上市出售,远销湖南、广东、深圳等地。
四是农业合作社。有双杏绿色蔬菜、双杏园林两个合作社,可联系2000余农户,及大地方便了农民。
五是特色农业。有投资400万元的塘头养牛场,下塘、雷丰蛋鸡养殖场,仙游村的万头蛋鸡场等,目前特色农业如火如荼,发展强劲。
另外,基地内还有园艺厂、板栗园也为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的欣荣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走访中发现,杨墟镇民生工程有序推进。主要有这么几个方面:
1、投资2000万元治理苏溪河主体河道,同时政府追加投入的600万元的配套工程正在紧张施工中;
2、完成曾家桥灌区主干渠硬化工程;
3、完成了4000亩的坡耕地改造项目;
4、建成投资120万元的杨圩中心小学师生食堂,已投入使用;
5、建成投资140万元的杨圩初中宿舍,已投入使用;
6、投资320万元的杨圩中学学生餐厅已动工;
7、投资50万元为杨圩卫生院购买全市一流的全自动血液分析仪,组织医生为全镇65岁以上老人、高血压、糠尿病等患者5000余人进行免费健康体检;
8、养殖污染治理紧抓不放,已拆除100多家养猪场;
9、国家粮食直补、新农合、新农保、低保扶助等惠家项目均按国家政策贯彻执行。这些民生工程的推进,为生态农业示范园的建设提供了良好的社会人文环境。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杨墟镇的社会稳定工作成效显著。全镇连续三年无重大治安及刑事案件发生,无一赴京、省、地上访案件发生,及时排查处理了一些矛盾纠纷隐患,就连医患纠纷案也通过包案领导小组通过法律政策上的耐心细致解释、情感的疏导、生活上的关心,成功化解了。目前全镇安乐祥和、和谐稳定。这为生态农业示范园的建设提供优越的社会治安环境。
对其它乡镇的特色农业进行了了解考察。主要了解了建山的、田南的老酒、相城的花生、太阳的粉丝、龙潭的稻米、高安大观楼腐竹等,另外,还走访了昌西产业园的生态园,这里的生态园建设对我们建设乡镇生态农业园区有着不可多得的引领作用,值得学习、取经。
调查方法:通过实地下乡走访、访谈、提问、笔记速记进行调查。搜集、记录、整理了大量第一手资料。
调查结果:从调查中发现,农村经济转型升级是再次实现农村改革新突破、打造新型农村经济实体、改变传统的农村发展模式、改变一朝解决温饱三十年迈不过贫穷线发展停滞现状、实现农民致富奔小康全新改革方式。农村经济转型升级势在必行、时不我待。合理定位、科学规划、找准路子、找到突破口才能实现农村经济良好发展。建设乡镇生态农业园区是探索农村经济转型升级方式方法之一,并且可以拉动本镇各项事业的发展,产生良性互相促进发展效应。另外,通过这个调查,以可得出建设乡镇生态农业示区是可行的,也是值得推广的。
调查结果分析:
第一、建设乡镇生态农业园区可实现农村经济走出困境良性发展。
比如,杨墟镇,2013年,全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23.33亿元,财政收入671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9769元。
和以往相比这是一个飞跃。目前全镇开拓创新,团结一致,经济走出转型困境,社会各项事业保持着良好的发展态势。
建设乡镇生态农业园区可以拉动各项事业同时发展,产生良性互相促进发展效应。
目前杨墟镇在建设乡镇生态农业园区带动下,各项事业正欣欣向荣朝前发展。比如,全镇紧紧围绕“建好高安市示范镇(包括生态农业示范园区示范镇”)来开展镇村工作。不断加大各项事业的投入,成效显著。具体有:投资150万元的闻家、桥背、山前三条街的下水道、路面、人行道板、绿化改造工程已完成;投资120万元的杨宜公路路口闻家段的道路拓宽、黑化、绿化、亮化工程已完成;投资105万元的320国道两侧绿化工程已完成,并新建了沿线花坛;汉塘路口、村前路口、大江村、老农贸市场绿化工程已完成;投资150万元的路灯改造工程已完成;已投入50万元购置大型洒水车、垃圾清运车,新招15名环卫工人和13名城管队员;房屋立面徽派改造正在进行,计划投资1800万元,已完成240万元投资,已改造房屋60幢;投资近100万元的弱电下地工程正在施工;投资300万元黑化汉塘路口、山前路口、320国道集镇缓冲带已动工兴建。。。。。。
第三、建设乡镇生态农业示区是可行的,也是值得推广的。建设乡镇生态农业示区对策与建议有五个方面。
1、抓住机遇,乘势而上。
2、乡土特色,创新开发。
3、融合渗透,缔结同盟。
4、龙头引领,塑点造片。
重庆市南川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红红火火,农业科技的扎实跟进成为强劲动力。
南川区科协积极与区农委配合,在全面开展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项目建设活动中,狠抓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强化科技进村入户,邀请区内外农业科技专家开展技术培训,着力培养新型农民,以科技手段助推现代农业发展。
“油菜与水稻进行高效间套轮作,能极大提高1亩田的产出。”在大观镇,重庆农科院特色作物研究所技术负责人尹学伟说。原来只种一季水稻,现在水稻收获之后种油菜,亩均多产出350斤的油菜籽。这可是一笔不小的收入!
“这套高产高效的技术示范项目不只是简单的间套轮作,这里面有很高的技术含量,更关键的是要结合南川区的气候、土壤环境的具体情况,在原来的种植模式下挖掘耕地的产出潜力,必须要对气候、土壤、作物生长等元素进行综合考虑,这不仅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尹学伟很自豪地说,以油菜和水稻套作为例,就应用了扩行缩株免旋直播、精确定量基本苗、病虫害绿色防控、稻油半旱式轮作等技术。
粮—菜、蚕豆—玉米、蚕豆—蔬菜、水稻—油菜,多种种植模式的创新既满足了粮食生产的任务,还提供了更加丰富的蔬菜和油料,可谓一举多得。
质朴的语言,高度的评价,充分肯定了农业科技培训指导的效果。总的体现在:
一是抓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夯实服务基础。全区34个乡镇街道农业服务中心实施基层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项目,有效改善基层农技推广机构的服务能力,全面实现工作有场所、服务有手段,构建职能明确、结构合理、保障有力、功能健全、机制灵活、运转高效的基层农技推广体系。二是强化科技入户,提高服务水平。围绕培育壮大粮油、蔬菜、茶叶、中药材和金佛山中蜂等特色产业发展,构建“专家+农业科技人员+科技示范户+辐射带动户”的技术服务模式,在全区建立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20个,遴选农业技术专家10名和农业技术员120名,组建技术服务指导组10个,建立科技服务团1个,技术服务小分队100个,深入基层,进农村,进农家,进田间,进基地,扎实开展技术指导和科技服务,培育科技示范户1200户,辐射带动农户12000户,强力助推产业发展。三是培育新型农民。以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和生产经营水平为目标,围绕粮经作物栽培、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畜禽养殖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等内容,紧紧围绕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和广大农民群众的培训需求,大力开展农业综合培训和农业专项技术培训。2013年培训农民13400人次,发放农业科普教材2万多册,发放各种技术资料10万份。培养造就了一批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农民和农村实用人才,为加快农业转型升级、发展现代农业提供了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重庆市科协)
总结回顾了驻马店市农业科技发展取得的成绩,客观分析了当前现状,理清了今后发展思路,对进一步促进驻马店市农业科技建设与发展意义重大。
关键词:
驻马店;现代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问题,建议
驻马店市地处亚热带与暖温带的过度地带,四季分明,农业生产条件优越。全市常用耕地1240万亩,人均耕地1.5亩。全市农作物常年种植面积在2400万亩以上,其中粮食作物1700万亩左右。2014年粮食总产量达到128亿斤,其中夏粮79.6亿斤、秋粮48.4亿斤,再创历史最高水平。
1全市农业科技机构基本状况
1.1科研机构状况
全市现有综合性农业科研机构4个,其中市级1个、县级3个。现有在职职工253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137人,高级专业技术人员38人,助理研究员28人。近年来,在市场需求和宏观政策的双重作用下,又催生一批以高效经济作物研究为中心的民营科研机构,在各类高效经济作物研究和成果推广上发挥了积极作用。
1.2农技推广服务机构状况
全市共有市、县、乡三级农业技术推广和服务机构248个,其中市级5个,县级47个,县级以下196个。从事农技推广和服务的专业技术人员2901人,其中市级105人,县级916人,乡级1880人。在专业技术人员中,高级职称224人,中级职称597人。
1.3农业教育培训机构状况
全市拥有省级农业学校1所,农业广播电视学校10所,其中市级1所,县级9所。能够承担农业职业技能培训的职教中心10个,拥有专兼职教师567人,其中高级职称147人,中级职称246人。
2全市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情况
2.1以项目建设为重点,强化农业科研创新
自“十二五”以来,一是承担并完成了一大批农业科技攻关和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全市先后承担国家、省、市级科技攻关和成果转化等项目106项,其中国家级16项、省级18项、市级72项。二是创新、储备了比较丰富的种质资源。目前,全市创新和保存小麦、玉米、芝麻、大麦、大豆、花生和各类蔬菜等农作物种质资源2万多份。三是品种选育工作成绩显著。先后选育出小麦、玉米、芝麻、大麦、大豆、花生等农作物新品种23个。四是栽培技术研究向综合配套迈进。共开展综合配套栽培技术研究136项。五是新品种引进取得新进展。先后引进推广了小麦、玉米、水稻、大豆、花生等一大批农作物新品种。
2.2以推广服务体系建设为重点,强化农技推广和服务创新
全市农业建设推广服务体系逐步向组织多元化、服务法治化、手段现代化、技术专业化、行为规范化发展。一是进一步深化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各县均成立了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领导小组,实行“人员管理、资产和工作经费由县级农业部门负责”的管理体制。二是加强全市基层农技推广机构建设。全市新建农技推广区域站89个、乡镇农技站6个,并全部交付使用。三是强化管理机制建设。完善以“专家定点联系到县、农技人员包村联户”为主要形式的工作机制和“专家+农技人员+科技示范户+辐射带动户”的技术服务模式。四是强化人才建设。以人才培育为重点,对全市农技推广人员开展“部、省、县”三级培训。
2.3以提高农民素质为重点,搞好农民科技培训创新
一是充分发挥农业教育培训机构的作用,以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等为重点培育对象,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程。结合“粮棉油高产创建”、“病虫害统防统治”、“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高标准粮田建设”等项目实施,大力开展农业专项技术培训。二是开展实用技术培训。动员和利用多种教育培训资源,通过进村讲课、田间指导、技术下乡等,开展多形式多渠道的实用技术培训。三是开展农民学历教育。利用农业广播电视学校、电大等教育资源,对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相关人员开展学历教育。四是利用远程教育平台和电视网络技术开展农业科技的培训服务。
2.4以农业科技园区建设为载体,促进农业科技引领创新
“十二五”以来,全市建设乡级以上占地200亩以上的农业科技园区66个。其中省级农业科技园区1个,市级农业科技园区9个,并示范带动全市建设农业科技示范基地38个,形成区域性支柱产业25个,带动一大批科技示范户从事特色经济产业。
2.5以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为目标,促进农业科技保障创新
截止到2015年10月,驻马店市已获得218个“三品一标”认证。其中,140个无公害产品,69个绿色食品,6个有机食品,3个农产品地理标志。制定了《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泌阳花菇》、《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夏南牛》两项国家标准,实施农业地方标准79项。目前驻马店市种植业、渔业标准化生产示范面积达600多万亩,辐射带动50.8万户农民实施优质小麦、玉米、渔业的标准化生产。
3驻马店市现代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
3.1对农业科技创新的投入不够,资金供给结构与创新内容不匹配
从近年来各级财政对三农工作投入的结构上看,对粮食补贴等方面的支持相对较多,对农业科技创新的支持相对较少,并且支农资金多数用于民生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而用于农业科技创新的资金多数是从上级财政争取到的项目资金,不能满足农业科技创新的资金需求。同时,农业科技创新的资金供给结构与创新内容也不相匹配,政府财政补贴资金引导作用不突出。
3.2农业科技创新体系不完善,科技成果实用性不强
全市农业科技创新实力比较薄弱,农业科技核心技术缺乏。农业科技创新体系仍不完善,体系条块分割明显,导致科研力量分散,科技协作能力较弱。农业科研高层次人才缺乏,农业科技原创性成果较少,科技成果转化率不高。
3.3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改革建设任务较重
一是改革工作进展慢。驻马店市是农业大市,农技体系机构庞大,其机构设置、人员编制、工资保障等涉及财政、编制、人事等诸多部门,加之各县财政薄弱,县级政府积极性不高。二是人员超编严重。各县农技推广机构在编人员均严重超编,工资不能得到保证,影响了农技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三是队伍素质不高。主要表现在“四少四多”,即:专业高学历少、非专业一般学历多,新型特种专业少、常规专业多,工作上能独挡一面的少、闲散人员多,获得更新知识的人少、知识老化的人多。四是服务手段落后。县级农技推广机构办公条件简陋,缺乏必要的仪器设备,特别是信息网络设备严重缺乏。
3.4农民整体素质较低
全市农村劳动人口整体素质偏低,具有高中以上学历的不足20%。随着大量青壮年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农村劳动力的老龄化和文盲化现象日趋严重,他们接受新技术、新技能的能力偏低,增加了农技推广的难度。
4加快现代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建议
4.1建立政府主导、多元化的农业科技投入机制
要加大农业研发经费投入,确保农业科技在各级财政科技投入的比重逐年增加。调整优化科技发展资金、农业发展资金等政府专项资金的投向,加大对农业科技创新、农技推广重点项目的支持。充分发挥市场和社会需求对农业科技进步的导向和推动作用,鼓励企业和社会资本投入。
4.2建立健全农业科技创新应用新体系
要以构建“布局合理、功能完备、运转高效、机制灵活、支撑有力”的新型农业科技创新体系为目标,建立产学研结合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鼓励农业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采用技术入股等多种方式,与农业企业、专业合作社和种养大户建立合作关系,开展科技咨询、技术指导、技术培训等服务,推进农业科技产业化进程。要推动科技创新与生产应用紧密结合,紧扣现代农业发展需求,组织实施好各类农业科技专项,大力引进、推广一批先进实用技术。
4.3加强农业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
一要根据工作需要,每年招聘一定数量的农业高素质人才,促进推广队伍结构优化。二要建立农技推广人员定期培训制度,促进农业知识和技术更新。三要积极发挥现有农业科技人才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进一步营造人才辈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环境,不断稳定和壮大农业科技人才队伍。
4.4完善技术推广网络
一、河南省现代农业科技创新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河南省现代农业科技创新不仅是河南省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关键,也是促进农村节能减排和农民增收的紧迫需要。近些年,随着河南省农业科技事业的发展和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逐步推进,科技创新在河南省现代农业发展中发挥了显著的作用,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高,结构不断优化,产业化经营水平明显提高。然而,与现代农业的发展要求相比,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河南省农业科技创新水平还远远不够,在科技创新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农业科技创新投入不足导致农业生产效率低下,环境压力加大
农业科技投入不足,科技创新体系不完善,缺乏突破性的重大科技成果,导致农业生产效率低下。农药、化肥、使用量大,利用率低,残留问题严重,由此造成农业生态环境压力加大,制约了农业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
1.科技创新投入不足,使用效率不高。受财力不足的制约,河南省农业科技投入长期不足。农业科技投入强度不到发达国家平均水平的1/10,也远远低于非农业部门。同时投入结构上存在诸多的不合理之处,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平均为45%,远远低于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
2.农业科技推广经费不足,推广机构的工作难以正常开展。河南省省级和地市级农技推广部门为国家全额拨款单位,并有一定的推广经费,办公和仪器设备比较完善。而县、乡两级的经费来源比较复杂,在基层财政普遍紧张的状况下,农科经费大多难以保障,这严重影响了推广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人力资源短缺,素质低下,科技创新工作的开展和现实落实受阻
1.农业科技创新人才数量不足,结构不合理。作为一个人口大省,河南省每百万人口中的农业科技创新人员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远远不能满足现代农业建设对人才的需求。同时,科技创新队伍结构不够合理,素质普遍低下。
2.农业科技推广人员数量少,素质偏低。河南省的农业推广体系分为省、市、县、乡四级,共有职工54万人,数量上不足,尤其是在最基层的乡镇,农业科技推广人员尤其不足;另一方面,科技推广人员素质偏低,在全部人员中,大学以上学历者只占15%,能够从事技术示范推广和科技成果转化的高素质职业技术人才屈指可数。
3.农民科学文化素质较低。农村人口的教育年限仅为737年,文盲半文盲劳动力总规模依然很大。农民的小农意识浓厚,科技观念比较淡泊。河南人多地广,经济发展比较滞后,长期以来,农民逐渐养成了思想保守,安于现状的生活状态以及凭借经验进行劳作的习惯,对新科技缺乏了解和不愿意去了解,这直接阻碍了科技在农村的传播和应用。
(三)农业科技创新体系不健全,科技成果转化率低下
农业科学技术实效的发挥需要通过农业科学技术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来实现。由于河南省农业科技创新体系不健全,造成农业科技应用能力不足,转化率低下。
1.农业科研、推广和应用三者之间缺乏良好的合作机制。农业科研、推广和应用三者之间缺乏横向的和纵向的联系和协作,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上是条块分割,各自为政,难以形成整体优势。
2.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效率不高,对经济增长贡献不大。农业科技创新与经济结合不密切,技术需求与供给严重脱节。鉴定验收合格的成果多,但真正具有推广价值的,并能产生预期效果的成果少,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仅为30%-40%。
3.农业技术市场不成熟。在长期的的背景下,小农户与大市场之间的矛盾始终没有得到解决,农业技术市场非常落后,缺乏结构健全、市场开拓能力强、掌握必要农业科技的中介组织。
(四)农业基础设施落后,产业化水平低下,制约了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和现代农业的发展
河南人多地少,农业基础设施落后,农户生产经营规模小而分散,农民的组织化程度还很低,相互之间缺乏有效的社会联系和内部的凝聚力。目前河南省农业组织化程度只有276%,有2/3的农户游离于农业产业化组织之外,处于分散经营,自找市场的状态。即使是处于专业化的组织之中,组织化的程度也很低,松散型居多。在产业化水平方面,农产品加工程度只有45%,全省农产品加工企业有4万多家,规模以上加工企业不足10%,带动能力较强的企业仅占349%.这种在小块土地上分散经营的劳作模式,既增加了农业科技创新的成本,也增加了农户的风险,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新技术的推广和使用。
二、河南省现代农业科技创新发展的对策
建设现代农业,科技创新是关键。要推进河南省现代农业建设的步伐,就必须针对农业科技创新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加强农业科技投入,为农业科技创新提供资金保障
农业科技创新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关键。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科技兴农战略的贯彻和落实,河南省在农业科技创新方面的投入力度不断加强。然而,现实的投入力度却远不能满足农业科技创新的资金需求。资金短缺,不仅影响到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开展和农业科技推广工作的进行,也影响到农业科技知识在农民中的普及。加强农业科技投入,为农业科技创新提供充足的资金保障,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然要求。
首先,要建立河南省现代农业科研体系和技术推广体系建设专项资金,确保专款专用。
其次,农业科技创新投入实现多元化。在政府加大对农业科技投入的基础上,也应该加大金融对现代农业的扶持力度,科研单位和部门也应积极寻求其他的资金解决途径。使得各个渠道的资金得到整合,为农业科技研究和推广提供强有力的资金支持。
最后,优化资金投入结构,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使有限的资金得到合理的使用。
(二)贯彻落实人才强省战略,为农业科技创新提供人才保障
以科技创新推动河南省现代农业发展,不进需要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科技创新和推广队伍,以促进农业科技的有效输出,而且需要及时加强对农民的教育和培训,塑造适应农业现代化的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的社会主义新农民,以便于农业科技成果的有效输入和合理利用。
1.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现代农业科技创新人才队伍。一方面需要加大对农业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力度,支持和鼓励有志青年加入农业科技创新大军,为农业现代化的实现不懈奋斗。
2.扩展科技推广人员的数量,提高他们的素质。建立有利于激励自主创新的人才评价和奖励措施,充实和稳定现代农业技术推广人员队伍,同时,还要通过对技术推广人员的定期培训,使他们不仅要懂技术,而且要善推广,把农业科技及时有效地传授给农户。
3.加强对农民的教育和培训。农民素质文化水平低下,直接制约了他们对现代农业科技的接受。对于人口众多,农民科技文化素质普遍低下的河南省来说,提高农民素质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系统工程。首先要优先发展农村基础教育,提高农民文化素质,降低文盲和半文盲人口的比例;其次要大力开展农村职业技术培训。利用农闲时间,组织开展以农业科学技术为重点的专题讲座,强化农民对现代农业科技知识的掌握和应用;最后,充分利用电视、广播、电脑等大众传媒,宣传农业科技知识,破除部分农民迷信经验而忽视科学的陈旧观念,提高他们接受和使用农业科技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深化体制改革,为农业科技创新提供制度保障
要推进现代农业科技创新的步伐,就必须深化体制改革,建立新兴的现代农业科技创新体制。在科研机构的设置上彻底打破行政体制所造成的部门分割、地区分割、学科分割的重复建设局面,充分利用各地区具有创新优势的科研资源,建成布局合理、良性运作、优势互补的现代农业科技创新体系。
首先,改革现代农业科技创新经费管理制度,使得有限的经费得到合理的规划和使用,只对那些真正具有推广价值的,并能产生预期效果的科研成果进行资助,减少和杜绝重复建设和无效投资。
其次,改革人事管理制度,提高现有科技创新人员和技术推广人员的工资待遇,调动他们从事农业科技创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合理配置和优化人员结构,稳定人才队伍。
最后,改革农业科技创新奖励及分配制度。在奖励和分配制度上,要合理拉开差距,对那些在科技创新和技术推广中有突出贡献的个人要进行奖励,分配制度也应该向踏踏实实搞科研的人员倾斜。通过改革,在各个科研机构内部形成你追我赶的激励竞争机制。
(四)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农业的产业化水平,为农业科技创新提供条件保障
农业科技创新是一项基础性、长远性、战略性的工作,需要科研基地、科研设施等各方面的条件保障。
首先,提高农业物质装备水平,为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提供更广阔的物质平台,确保全省区域内科研设施都能独立开展科研活动。
其次,创建多层次的覆盖市、县、乡的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为农业科技创新和技术推广提供必要的实践基地。
我国现代农业科技水平不高的原因分析
从我国农业科研经费的投入状况看,明显存在不足的现象,经费的支持度偏低。我国现代农业科技发展趋势已经成为农业科技研究的重要内容,从当前的情况我国农业科研人力不足,科研人员整体素质比较低也成为我国现代农业科技水平提高的重要制约因素。从我国现代农业科技人员的数量看,其绝对规模比较大,但是相对我国庞大的农业部门本身规模来说,呈现相对比较小的局面。科研人力投入相对不足已经影响到我国农业科技发展的整体趋势。农业科研具有人力资源集约型的特点,农业科研人员的整体素质将直接决定农业科研能力,从现代农业科研发展趋势对农业科研人员的要求看,具有几个显着性特点,农业科研人员的学历水平是科研工作的基础,因此正规性教育已经成为科研人员获取知识和科研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现代农业科研人员的学历水平直接反映我国农业科技发展趋势。我国现代农业科技推广机制不健全,科技成果转化能力比较弱。我国现代农业科技发展趋势研究中需要对农业科研成果进行转化。从现阶段看,我国现代农业科技发展过程中成果转化存在一定的弊端。农业科研、技术水平和农民技能教育培训之间存在分离的问题。这种模式产生的结果是农民的整体文化素质很难得到真正的提高,获取各种文化信息技术的机会较少,因此农业科技创新成果的扩散速度会进一步的降低,农业科技传播和扩散的范围比较少对农业科技发展趋势产生重要的影响。从另一个角度看,当前我国农业科研和农业技术推广不属于同一个部门领导,因此二者没有建立起相互交流的机制,两个部门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不顺畅,农业推广和农业科技之间的不衔接导致农业科研成果转化率较低,对整个农业科技发展趋势会产生负面影响。从当前的情况看,我国每年产生农业省部级可科研成果达到6000多项,但是其成果转化率仅达到30%。而美国的农业科技成果率转化达到60%,其他一些国家如英国、法国、德国成果转化率也都在60%左右。我国现代农业科技推广事业受到一定的冲击,其主要是我国农业科技推广性质认识不清,对市场只做了片面性了解。我国农业科技成果推广过程中受到短期效应影响,自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很长时间人们放弃农业科技成果推广,农业科技推广活动没有很好的组织和协调,大幅度削减农业科技推广的事业经费,这样形成了所谓的断奶、脱钩政策。因此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出现危机,农业科技推广人员整体素质较低,对科技成果推广产生一定的影响。农业科研成果的扩散和传播在农村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技术交流落空、技术指导失灵,导致农业科研技术推广不到位,从根本上影响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我国农业科研管理体制自身存在问题,行政干预性较强对农业科技发展趋势产生负面影响。农业科研发展过程中主要是通过文件、会议、报表和指标等形式进行行政干预,农业科研系统运行过程中可以分为分配型运行和执行型运行,因此农业科研机构在一定程度上成为附属物。
我国现代农业科技发展策略
我国农业科技发展过程中需要强调政府服务职能,从根本上优化农业科技发展的内外部环境。我国现代农业科技发展过程中需要强化政府服务职能,从根本上优化农业科技发展的整体环境。在集约型经济增长过程中,政府的重要职能是推动农业科技全面发展,通过农业科技发展带动社会经济发展。从技术进步行为角度看,需要从农业技术选择的决策者向农户技能服务的方向转变,从根本上诱导农业技术选择。因此我国农业科技发展过程中需要不断提高技术信息服务水平,从根本上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推广服务。根据用户导向基本运行机制向农户型推广机制方向转变,建立以国家推广为主体的农业科技推广制度。其次需要提供风险保障服务,针对新技术风险和自然风险建立保险业务,如果农户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遭受到一定损失之后,需要对其进行相应的经济补偿。最后需要建立完善的市场监督服务机制,针对技术选择问题需要投入各种要素,政府必须进行监督服务,从根本上减轻中间商对农户的盘剥,从而达到降低农户交易成本的根本目的。增加我国农业科研投资,从根本上保证农业科研发展的后劲。现阶段需要明确政府在农业科研投资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并且按照法律的模式规定财政对农业科研投资的比例,政府应该成为农业科研投资的主体,从宏观上对农业科研活动进行组织协调。从而达到保证和维持农业科研活动达到最优选择的根本目的。我国农业科研经费的筹集机制关系到农业科研发展的整体趋势,通过开展多种渠道的经费筹集机制,从而达到丰富农业科研资金来源的根本目的。所以单一化的政府农业科研投资模式已经无法满足新时代农业科技发展趋势的根本性要求,所以需要开展其他模式的筹资渠道来弥补政府筹资的不足,当前需要制定有利的价格政策和税收政策,从而鼓励企业对我国现代农业科研活动进行投资。从而实现基地、公司、农户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转变,这才是我国农业科技发展趋势的根本性要求,也是实现农业科技创新的重要策略。农业科研基金的管理体制建设是农业科技发展的重要基础,同时也是农业科技发展趋势的重要策略,需要对农业科研资金进行优化配置,建立规范的农业资金归口政策。健全农业科研成果推广体制,提高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效率是现阶段农业科技发展趋势的重要策略,我国现代农业科技发展需要完善科研成果转化体系。
【摘要】近几年来,我国科技水平不断提高,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但存在农业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先进的农业园区作为农业发展的平台与载体,是我国未来农业创新发展的新方向与新途径,对推动农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本文对现代农业园区与农业科技服务的基本概念作了简单介绍,并对现代农业园区农业科技服务的特点及形式作了基本讨论。
【关键词】农业园区科技服务特点形式
一、现代农业园区与农业科技服务
现代农业园区是指能对当地的农业以及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有良好的推动作用的特定区域。在这个区域里,发展高效农业作为目标、农业高科技是依托、并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作为突破口,引用先进的园区管理经营理念,建立一产、二产、三产等具有多种产业形态的现代化园区空间。农业科技服务是指帮助农民掌握在农业生产中的实用技术,从而提高农民的生产技能,改变其生产方式,对提高农产品效益以及提升农民的综合素质都有很大帮助。农业科技服务采用的主要方法有:教育培训、信息传播、咨询服务等,让现代科学知识和高科技手段为农业服务。现代农业园区与农业科技服务的结合是对传统农业服务体系的一个有效补充与创新,朱健荣张文政以农业园区为载体,为农民提供技术指导,让农民在农业生产中更加熟练地掌握相关技术。在这个过程中实现了科学技术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有力地推动了农业科技创新,从而为农业发展提供强劲动力。
二、现代农业园区农业科技服务的特点
现代农业园区的科技服务应该遵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市场需求,根据农户对农业成果和农业技术的需要,以企业和农户对农业技术的应用为载体,展开围绕农业实际生产的服务方式,基于这样的需求,现代农业园区的农业科技服务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对服务方式进行了创新,主要包括服务体制、管理模式以及科学技术创新三点内容。与传统的农业科技服务方式相比,现代的农业服务体制更加体现因地制宜的特点,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采用适宜的服务方式能更好的满足农民需求。二是符合市场的需求,现代农业园区的科技服务是以市场需求为根本立足点的,在农业园区开展科技服务时能合理利用当地资源,对常用技术进行更新补充,与新技术相结合,共同发挥更好的作用,农业园区是一个综合性的农业发展基地,对农、林、牧、渔以及各副业进行协调发展,同时产出的科技成果具有创新性、前瞻性和紧俏性等特点,以满足整个市场的需求。三是全产业链的服务,在农业生产的整个过程中,包括产前、产中和产后,现代农业园区的农业科技服务都会覆盖到,此外还会帮助农民提供市场需求和技术需求信息,为农民创造更大的效益。
三、现代农业园区农业科技服务的主要形式
一是技术推动式服务,此模式采用的是营销观念,将农业技术视为商品,中介是扩散主体,以技术供需关系将二者联系起来,同时满足双方的需求来进行市场化的技术交易,从而达到技术的转化与推广的目的。在该模式中,技术中介机构作为主体,是以有偿服务来获得经济利益,维持自身的生存与发展。农业科技人员掌握的是先进的科学技术,以技术入股的形式与农业园区组成合作联盟,分担风险,收益共享,针对市场需求,切实有效的展开农业科技服务工作。二是产业推动式服务,该模式通过园区的产业推动与技术示范,将新的实用技术融入生产过程,同时要求科技服务人员对整个生产过程进行全面规范标准化的指导,鼓励园区内的龙头企业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发挥其对周边的区的辐射作用。三是培训引导式服务,农村一直存在发展不平衡的问题,目前农村劳动力也存在两极分化的现象,大多数青壮年选择进城务工,导致农村剩余劳动力文化程度不高,对新技术的接受能力差,只能通过手把手地技术培训引导农民应用新品种、新技术,小部分农民经过培训后,可以继续传播这些新技术,使新技术扩散到更多农户。四是综合式服务,让一些科研院校的专家对农民进行技术指导,科学技术创新的研究方向是开发农户认可度高且优质价廉的成果和技术,综合性的服务模式可以为全产业链带来标准化服务,有利于真正的做到产学研的有机结合,以获得农业生产最佳经济、社会效益。
四、结语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农业科技服务体系的构建也应该不断发展创新,应当加强对现代农业园区科技服务的研究探索,让园区更好的为农业和农村的发展提供服务,从而推动整个农业向前发展。
>> 创新才是供给侧改革的突破口 降成本:供给侧改革“突破口” 以公交改革为突破口 推进城市公用事业改革 以改革考试评价模式为突破口,推进高校思政课教学探讨 继续以“课堂教学”为突破口大力推进新课程改革 以改革考试评价模式为突破口推进高校思政课教学 以高等教育改革为突破口推进教育治理现代化 以课堂教学改革为突破口 教育领域供给侧改革的四个突破口和着力点 以“三贴近”为突破口 以党内民主为突破口 推进我国政治体制改革 以村庄整治为突破口 整体推进新农村建设 以心理教育为突破口 全面推进学校素质教育 以艺术教育为突破口,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以大系统为突破口 推进无线电台站核查 以农民出租屋作为突破口推进土地制度改革 以控制资源消耗量为突破口做好环境保护规划 以学分制改革为突破口,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以开设数学实验课程为电大数学教学改革寻找突破口 以教学改革为突破口 促进学生快乐成长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8] 我国进口木材贸易情况未来五年分析[EB/OL].(2015-11-26)[2016-10-27]..
[9] 中国森林资源[EB/OL].(2016-01-25)[2016-10-27]..
[11] 张国庆.发展学基本理论与我国当前发展障碍研究[EB/OL].(2011-11-04)[2016-10-27]..
[12] 张国庆.信诉互补:当下中国法治政府建设的关键[EB/OL].(2015-07-31)[2016-10-27]..
[13] 张国庆.复杂系统生态论方法及其应用[J].现代农业科技,2013(11):190-193.
[14] 张桢,潜山县松毛虫病调查分析及精细化预防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5(15):148-150.
[15] 张国庆.森林健康与林业有害生物管理[J].四川林业科技,2008,29(6):77-80.
[16] 张国庆.基于系统健康管理理论的林业生物灾害精细化预报管理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4(19):199-200.
[17] 张国庆.基于TSE分析理论的林业生物灾害精细化预报技术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4(20):155-157.
[18] 张国庆.基于生态论的生物灾害精细化预报理论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4(20):148-152.
[19] 张国庆.灾害管理理论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2(10):24-25.
[20] 张国庆.生态健康评价及生态系统管理方法[J].现代农业科技,2012(11):247-248.
[21] 张国庆.系统法学与我国生态法制建设探讨[J].现代农业科技,2013(10):160-161.
[22] 张国庆.我国农用航空发展瓶颈与对策[J].中国民用航空,2011(4):33-35.
[23] 张国庆.基于高分辨率遥感数据与TSE方法的生态系统精细化管理技术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5(16):154-157.
[24] 张国庆.农业航空技术研究述评与新型农业航空技术研究[J].江西林业科技,2011,205(1):25-31.
[25] 张国庆.林产品溯源系统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1(22):226.
[26] 张国庆.生态环理论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1(22):224-225.
[27] 张国庆.分类经营与按需育林[J].安徽林业,2002(1):31.
[28] 张国庆.完善法规 科学推进林业生物灾害防控[N].大众科技报,2008-05-20(B01).
[29] 张国庆.现代和谐林业: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N].中国绿色时报,2008-05-20(004).
[30] 张国庆.林业标准化原理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2(1):225-226.
环绕全市农业乡村任务的总体摆设,以推进现代农业财产基地和新乡村示范片建立为重点,整合科技资本,提拔立异才能,加速科技效果转化与推行使用,鼎力施行统筹城乡开展科技举动,立异体系体例机制,推进立异要素向乡村堆积,不时进步农业科技提高奉献率,为我市农业乡村开展供应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二、重点任务
深化施行统筹城乡开展科技举动,鼎力推进科技强县富民专项方案。环绕依托科技立异促进现代农业开展、用科学技能培育新型农人、推进科技立异要素向乡村活动、探究以科技为纽带的新型农人组织化形式、依托科技提高改善乡村人居情况、开展乡村非农工业和现代效劳业等六大义务,重点抓好以下任务:
(一)鼎力推进现代农业科技立异与示范
启动施行省级酿酒专用优质高粱科技立异财产链示范工程,打造中国白酒财产高地和技能高地;加速建立国度优质商品猪计谋保证基地,凸起抓好川黑Ⅱ号特征风味肉猪的开拓应用,出力提拔生猪质量;凸起抓好省级万亩现代农业财产中心示范区建立,深化展开无公害蔬菜出产技能研讨及财产化开拓;增强对优质生果龙眼、荔枝等出产、贮藏保鲜、加工技能的开拓与示范;持续推进优质高效丛生竹、烤烟基地建立和马铃薯良种繁育基地的建立。环绕培养强大农业主导财产,树立一批现代农业、现代畜牧、水产、现代林业等科技试点示范。持续增强现代农业财产技能系统建立,抓好现代农业财产技能系统立异团队建立任务。
(二)实在增强新乡村示范片科技艺力建立
针对新乡村示范片的科技需求,在三个省级示范片建立农业科技园区,树立设备农业示范基地,增强科技效果转化推行和集成使用。重点抓好“三新”,一抓新种类,树立与基地开展相顺应的良种引进与繁育系统,加速培养和引进高产、优质、多抗、高效的新种类,加大推行使用力度。二抓新技能,以增产、增收、节本、省工为目标,执行良种、良法、良壤、良制、良机配套,推行粮食丰登、规范化种养殖和农产物精湛加工等技能,开展节省型农业、轮回农业和生态农业,进步农人科学种养程度。三抓新形式,立异垦植准则,推行轮作、间作、套种等多种形式,进步地盘产出效益。积极开展设备农业,建立塑料大棚、日光温室、棚架等现代农业设备,进步园区基地设备保证程度。强化示范带动,在新种类新技能新形式、设备农业、新型村子民居建造技能、村庄情况管理技能等方面进行综合示范,带动新乡村示范片建立。
(三)狠抓首要粮经作物丰登和畜禽水产安康养殖等共性要害技能立异研讨
重点展开水稻、高粱、马铃薯、果蔬、林竹等首要粮食和经济作物高产优质高效栽培、继续丰登、严重天然灾祸防灾减灾和产后贮存加工,畜禽、水产规划化安康养殖、新型兽药及疫病防治、粪污管理及资本化应用,水资本高效应用及维护,中低产田疾速改进及农田维护性垦植,林业生态,农机配备,新型肥料、新农药等农用物资、生物质动力等方面共性技能和要害技能立异研讨与集成转化示范。持续抓好国度粮食丰登科技工程,连系粮食高产创立,鼎力推行粮食丰登主推种类、主推技能、主推形式,强化科技效果熟化和大面积推行使用。
(四)增强立异人才培育、科技培训及科普推行任务
充沛发扬严重农业科技项目和农业科技园区、农业财产化基地堆积人才、培育人才的主要效果,积极培育和引进科技领武士才和立异团队。持续施行阳光工程等农人培训项目,环绕开展农业优势主导财产和农业财产基地建立,展开乡村新增劳动力、存量劳动力品牌培训及劳动力转移就业技艺培训,进步农人就业才能、创业才能和辐射带动才能,培育一批科技致富妙手和带头人。强化科技普及,抓好科普运动月、科技运动周、送科技下乡等重点运动,施行科普惠农兴村方案。深化林业科技推行举动,促进林业生态建立和财产开展。加速畜禽、水产安康养殖、乡村饮用水平安、工程节水等进步前辈合用技能推行使用。
(五)增强农业科技立异与推行效劳系统建立
推进底层农技推行系统变革与建立,立异效劳机制,增强乡镇农技推行机构前提建立,狠抓底层农技人员本质提拔。环绕全市农业优势特征财产区域结构,进一步推进产学研严密连系,加强农业龙头企业技能立异、技能转移分散和辐射带动才能,树立完美龙头企业工程技能研讨中间、技能中间、财产技能立异计谋联盟。环绕推进新乡村示范片建立、优势主导财产基地开展、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等人才需求,持续施行科技特派员方案,持续探究农业科技专家大院、“农业科技110”等新型乡村科技效劳系统建立,鼓舞科技人员深化乡村领办兴办经济实体和专业技能协会,与龙头企业、农人结成好处一起体,探究科技人员扎根乡村和乡村信息化效劳“三农”的长效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