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29 17:39:3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技术创新方案,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项目施工管理 技术创新 观念创新 体制创新
我国建筑施工企业的工程项目施工管理,已逐步形成了具有现代管理意义的工程项目施工管理,但还存在很多问题和不足,特别是近几年我国市场经济体制逐步走向完善的情况下,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创新,努力探索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管理模式,以适应生产力发展,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
1 观念创新
项目施工管理不断创新的关键是企业高层管理者的重视,提高经费的投入,加大人才的培养、引进和凝聚,切实加强创新意识,以创新的思维方式对企业进行管理,即以市场的需求为出发点,要深刻认识项目施工管理创新的紧迫性、重要性、艰巨性和长期性,建筑施工企业应将项目施工管理的创新放在企业发展战略的高度来定位并将创新工作切实落到实处。项目施工管理的创新方案,并不是要固定某一种模式,而是要不断寻求符合实际的模式并不断创新完善。这一方案就是探索符合市场规律的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模式。创新方案要具有建筑施工企业的实际情况和项目施工管理的内在要求,要根据时代要求和遵循创新原则去提出创新方案。
2 组织机构创新
建筑施工企业走过了几十年的历史,为国家创造了巨大的财富,为国民经济做出了重要贡献,但由于历史的原因,在项目施工管理中,把项目定义为合同签订后,合同明确的范围作为项目,然后对此项目进行管理。项目经理部随着合同的签订而诞生,随着合同的终止而完结。项目部代表建筑施工企业,但它本身又并不是企业,无法承担这一明确的有界限的责任,项目部在工程施工中往往只考虑自身的局部利益,不能将项目部的运作与企业的发展联系起来,给企业留下了潜在的隐患;项目经理拥有人、财、物的处置权,拥有指挥、决策权,企业对项目经理有责任书,但缺乏有效的制约;建筑施工企业一般同时进行着数个项目的工程施工,企业与项目、项目与职工三者之间的利益关系很难协调,这些都是需要不断创新来加以解决的问题。笔者认为有必要把建筑施工项目施工管理的内容进行空间、主体延伸,应从市场跟踪、投标竞争、合同签订、履约、获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全过程出发,通过对项目全过程的有效管理来建立健全项目部的组织机构,即将项目部作为企业的分公司进行定位和设立。
3 体制创新
对建筑施工企业项目施工管理进行机构创新后,必须给这一机构的体制进行创新。项目的生命周期仍然是合同履约期,但项目部不再仅仅是企业的派出机构,而是把项目部变成分公司,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
(1)确立有限责任制度。企业是项目分公司的投资主体,制定资产经营责任制,做到产权清晰,依法建立新型的产权关系,作为所有者的企业退居到控股公司的位置,用股东的方式来行使自己的职责,同时承担有限责任,用这个办法来界定企业与项目部各自的边界责任。
(2)建立企业法人财产制度。使项目部拥有一块边界清楚的财产,用边界清楚的法人财产来承担法人责任。要依据边界清楚的法人财产来确定项目部独立的法人地位,没有法人的财产,够不上企业法人。这样项目部才能真正走向市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独立的承担法人责任。
(3)形成科学的法人管理结构。形成来自所有者,因为项目部分公司是企业出资来兴建的,必须充分体现企业总公司的意志。总公司的意志是一方面追求最高利润,另一方面尽量回避市场风险。追求最高利润是对总公司的激励,促使项目部分公司要认真执行合同,切实抓好质量、工期、成本的控制,同时要回避由于合同缺陷、管理不善所带来的风险,使项目部分公司形成必要的约束,即来自总公司的激励和约束。
4 机制创新
项目施工管理创新方案确立了组织机构,明确了总、分公司的体制,并相应建立起了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创新的方案基本具备了,但这一方案的有效运行还要有创新的机制,方能使这一创新方案具有极强的生命力。创新的机制就是要使项目部分公司不断增强市场的竞争能力,牢牢占有已有的市场,不断开拓和占有潜在的市场。企业竞争力具体体现在企业的实力和企业对市场机遇的判断和捕捉能力,而企业的实力是来源于项目部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市场机遇的判断和捕捉能力是来源于项目部及时准确的信息和良好的业绩,因此要增强企业实力,实际上就是加强项目部的建设,提高其赢利水平,提高其社会形象,提高其市场敏感性,必须对其建立激励机制,鼓励各类、各层次的人才脱颖而出,为人才创造环境,要给人才适应的土地、阳光和雨露;必须对其建立约束机制,约束项目部必须遵守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按市场规律合法经营、守法经营,约束项目部的经营者和广大职工遵守党纪、国法和企业的规章制度。必须对其建立风险机制和决策机制,来规范项目部决策层的行为,实行民主、科学的决策程序,回避市场风险。
5 技术创新
技术创新的实质是企业应用创新的知识和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采用新的生产方式和经营管理模式,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占据市场并实现市场价值。技术创新采用从后往前做的模式,即根据市场确定产品,根据产品确定技术和工艺,最后确定所采用的技术是自主开发、合作开发还是引进。
项目施工管理只有在强有力的创新技术的支持下才能得以顺利实施,才能保证施工的质量和进度,才能获取最大经济效益;而且只有掌握了相关的核心技术才能占领相应市场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同时技术创新还为体制创新、结构创新和机制创新提供支持和保障,是项目施工管理创新的基础。
关键词 TRIZ理论 技术创新 企业 专利
一、引言
人类社会经过几百年的发展,积累了一大批创新成果,专利创新成果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人们在分析了世界近250万份高水平发明专利的基础上,总结出各种技术发展进化遵循的规律模式,以及解决各种技术矛盾和物理矛盾的创新原理和法则,并综合多学科领域的原理和法则,建立了一个由解决技术、实现创新开发的各种方法及算法组成的综合理论体系,即TRIZ理论体系。相对于传统的创新方法,如试错法、头脑风暴法等,TRIZ理论具有鲜明的特点和优势,它成功地揭示了创造发明的内在规律和原理,而且它是基于技术的发展演化规律研究整个设计与开发过程,而不再是随机的行为。实践证明,运用TRIZ理论,可大大加快人们创造发明的进程而且能得到高质量的创新产品。它能够帮助我们系统的分析问题情境,快速发现问题本质或者矛盾,它能够准确确定问题探索方向,不会错过各种可能,而且它能够帮助我们突破思维障碍,打破思维定式,以新的视觉分析问题,进行逻辑性和非逻辑性的系统思维,还能根据技术进化规律预测未来发展趋势,帮助我们开发富有竞争力的新产品。TRIZ是专门研究创新设计的理论,目前已建立一系列的普适性工具帮助设计者尽快获得满意的领域解。它是指导人们创造性解决问题并提供科学的方法、法则。因此,TRIZ可以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不仅在前苏联得到广泛应用,在美国的很多企业特别是大企业,如波音、通用、克莱斯勒、摩托罗拉等的新产品开发都得到了应用,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据统计,2003年,三星电子采用TRIZ理论指导项目研发而节约相关成本15亿美元,同时通过在67个研发项目中运用TRIZ技术成功申请了52项专利。
二、企业技术创新意义
当今世界已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在知识经济兴起和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国家核心竞争力越来越表现为对知识创新成果和知识产权资源的培育、配置和调控能力,知识产权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资源和竞争力的核心要素。国际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践表明,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创新能力已成为综合竞争力的决定性要素,利用知识产权赢得市场竞争的先机已成为国际竞争的重要方式和手段。国务院于2008年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2013年2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全面提升企业创新能力的意见》,《意见》提出,到2015年,企业发明专利申请和授权量实现翻一番。知识产权工作已进入企业主要需求阶段,全社会知识产权意识显著增强,知识产权法制环境明显优化,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能力显著提高。随着知识产权行业的蓬勃发展,专利的质量与授权率却有了一定程度的下滑,究其原因,一方面固然是越来越多的公开专利使得后继的专利难以超越;另一方面,粗犷型创新使得很多有价值的专利被无效,这既是对创新成果的浪费,也是对人力、物力的大量浪费。通过TRIZ引导,培育企业创新意识,增强技术创新的能力,提高专利的质量,不仅有利于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还可以通过专利等知识产权成果来赢得应得的市场份额。
三、TRIZ理论体系
现代TRIZ理论体系主要包括创新思维方法与问题分析方法、技术系统进化法则、技术矛盾解决原理、创新问题标准解法、发明问题解决算法、基于物理与化学等工程学原理而构建的知识库等六大方面,其中应用广泛的是其前面四个方面,创新思维方法与问题分析方法理论中提供了如何系统分析问题的科学方法。例如,多屏幕法、STC法、金鱼法、小人法等;而对于复杂问题的分析,则包含了科学的问题分析建模方法――“物―场”分析法,它可以帮助快速确认核心问题,发现根本矛盾所在。技术系统进化法则给出了产品发展的演化规律,可预测未来发展趋势,开发富有竞争力的新产品;技术矛盾解决原理给出了不同的发明创造往往遵循的40个创新原理,针对具体的技术矛盾,可以基于这些创新原理、结合工程实际寻求具体的解决方案;创新问题标准解法给出了问题解决的流程。目前,TRIZ理论在产品开发、技术难题解决等工程中的成功应用已经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
四、TRIZ企业应用模式
创新是民族发展之魂,技术创新可直接转化为生产力,是创新的主体力量,而企业是现代工业社会的细胞,企业技术创新强则国强,对企业员工进行科学的创新思维引导,使之在工作中能不断迸发灵感、进行科学创新,实是利国利民之举,亦是中国梦之基石。不论企业大小,通过组织企业员工不定期参加创新培训与学习、通过定期举办的TRIZ创新交流沙龙等多种形式对员工进行创新思维引导,在企业内形成创新之氛围,不仅有利于企业长期稳定、促进企业文化的发展、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还有利于企业员工间的交流,增强企业凝聚力。
TRIZ在企业技术创新中的应用模式通常有下面几种:一种是企业技术人员通过学习TRIZ相关理论与方法,自行提出改进或创新方案,解决企业技术难题。二是企业技术人员提出技术难题递交给TRIZ专家,由TRIZ专家给出改进或创新方案。三是在TRIZ创新专家的指导下,企业技术人员参与,由TRIZ专家主导给出改进或创新方案。一般情况下,上述三种TRIZ创新应用模式中,第一种模式适合技术实力雄厚的大、中型企业;第二种模式适合一些中、小型企业;第三种模式适合一些小型企业。
总之,在知识经济兴起和经济全球化、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当前形势下,在企业中进行TRIZ创新思维引导、培育创新氛围是很有必要的。具体到TRIZ在企业技术创新中的应用,针对不同规模与技术储备的企业,通常存在三种应用模式,但具体情况是复杂的,有可能一个企业存在多种应用模式,也有可能某一小型企业员工能自行应用TRIZ相关理论与方法,自行提出改进或创新方案等情况的出现,但从整个社会应用与推广的角度,上述三种模式还是适用的。
(张开骁单位为河海大学理学院;陈礼明单位为梅山钢铁公司培训中心;屈天鹏单位为苏州大学钢铁研究院;张佳妮单位为南京申云知识产权服务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 檀润华,张换高.面向中国机械工程师的交互式TRIZ培训模型[J].机械工程学报,2014(5).
[2] 张辉.基于TRIZ的新产品创新冲突矩阵的构建[D].河北工业大学,2012.
[3] 张开骁,张佳妮,应海华,雷撼,张凯. TRIZ创新理论在光电效应实验仪改进中的应用[J].科技创新导报,2015(3).
[4] 谢东钢,王建国,杨拉道,陈坚兴,张国华.“TRIZ”理论是科技创新的现代化工具[J].重型机械,2010(S1).
关键词:施工管理 技术创新 观念模式创新 模式创新
1、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管理创新的必然性
1.1创新是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的要求。建筑施工企业在招标承包制下推向了市场,人们的思想观念、经营意识逐步转变,市场观念、竞争意识逐步形成,清除了人们长期形成的“等、靠、要”思想。建筑施工项目能否全面、顺利实施,解决好项目与企业的关系是关键,项目与企业间责任不明、关系模糊、激励不够、约束不严、不确定因素过多等严重影响着项目施工管理的正常实施,必须通过创新才能使项目施工管理适应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的要求。
1.2创新是时展的要求。纵观历史,大量事实说明,没有刨新就没有进步。创新、改革、发展已成为我国长期坚持的基本战略。走“创新、改革、发展”的一体化道路,是建筑施工企业面对的一项艰巨而关键的任务。企业如果没有管理、资本、机制、体制、技术等方面的优势,就无法占有相应的市场份额,也意味着其市场份额将减小并逐步被市场淘汰。特别是面对即将到来的国际承包商进入中国建筑施工市场和国内建筑施工企业进入国际市场,使国内建筑业面临着更严峻的考验。这些因素迫切要求建筑施工企业加强项目施工的创新。
1.3创新是建筑市场自身发展的要求。目前,我国的建筑市场中存在很多问题,如建筑施工企业在工程投标中存在过度竞争,相互压价、低价中标等现象;由于业主处于买方市场,合同中不合理的要求、不平等的条款等,常常使业主摆脱责任,承包商地位十分被动;设计和监理不能很好履行职责,职能错位常常不自觉地发生;国有建筑施工企业与集体、个体企业存在着不正当竞争,影响公正与公平;行业保护、地区保护仍然较为严重,建筑市场行业、地区间的壁垒,阻碍和影响着市场的健康发展。总之,我国建筑市场还不能完全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运行,法律法规还没有健全,存在着许多人为因素、政策导向,但无论怎样,市场经济的潮流是不可阻挡的,建筑市场自身的逐步完善和国际化必然要求我们的项目施工管理不断创新。
1.4创新是先进的管理科学理论的要求。管理科学是把科学的原理、方法和工具应用于管理,制定用于管理决策的数学和统计模型,并把这些模型通过计算机应用于实际管理,降低不确定性,以便使投入的资源最大限度的发挥作用,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项目施工管理的创新就是要求我们将管理科学理论及时运用于项目施工管理和企业管理中,将管理科学及时转化为生产力,提高企业竞争力。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发展迅猛,如何将其及时有效地运用于企业的管理、生产实践当中,对于建筑施工企业而言关键是结合项目施工进行创新。
2、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管理创新的原则
创新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力发展的水平不同对管理模式的要求也不同。两者是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只有生产力三要素即劳动者、劳动对象、劳动工具有效的结合,才能发挥潜在的生产力。在市场经济时期,劳动对象要靠市场竞争才能获得,如果在竞争中失败,得不到劳动对象,生产力诸要素就不能组合,潜在的生产力就不能发挥和转化,就意味着被市场淘汰,这是十分残酷的现实。劳动者是生产力三要素的灵魂,是获得劳动对象,掌握、使用劳动工具的主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对劳动者素质要求越来越高。目前,随着“高、新、大”(即技术含量高、设备新、产量大)设备、器具的使用,工程成本在劳动工具中的比重增多,它已成为关注的焦点,使生产力三要素很好、有效的协调组合,充分发挥并使之发展,这是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管理创新所遵循的原则。
创新要适应市场的需要。市场是动态的、变化的,只有适应市场才能有所作为,才能获得效益。这里的效益是指在工程项目施工中为社会创造的效益和为企业创造的经济效益。良好的社会效益是企业占有已有市场,开拓潜在市场的关键,如果所施工的工程质量不好,进度拖后,那么社会形象欠佳,获得市场就困难。企业获得经济效益就增强了企业开拓、占有市场的能力,这两者缺一不可。项目是指建筑施工企业与业主签订的合同项目规定的范围,从市场的角度,我们应把项目延伸到市场,即从市场中得到项目,在市场中执行项目,在项目的执行中增强竞争力,然后参与新一轮的市场竞争。所以项目施工管理的创新从广义上使项目的内涵前后延伸,深度上,更好地建设好项目,处理好企业与项目的关系,增强适应市场的竞争能力。
2.1观念创新
项目施工管理不断创新的关键是企业高层管理者的重视,提高经费的投入,加大人才的培养、引进和凝聚,切实加强创新意识,以创新的思维方式对企业进行管理,即以市场的需求为出发点,要深刻认识项目施工管理创新的紧迫性、重要性、艰巨性和长期性,建筑施工企业应将项目施工管理的创新放在企业发展战略的高度来定位并将创新工作切实落到实处。项目施工管理的创新方案,并不是要固定某一种模式,而是要不断寻求符合实际的模式并不断创新完善。创新方案要具有建筑施工企业的实际情况和项目施工管理的内在要求,要根据时代要求和遵循创新原则去提出创新方案。
2.2组织机构创新
建筑施工企业走过了几十年的历史,为国家创造了巨大的财富,为国民经济做出了重要贡献。但由于历史原因,在项目施工管理中,把项目定义为合同签订后,合同明确的范围作为项目,然后对此项目进行管理。项目经理部随着合同的签订而诞生,随着合同的终止而完结。项目部代表建筑施工企业,但它本身又并不是企业,无法承担这一明确的有界限的责任。项目部在工程施工中往往只考虑自身的局部利益,不能将项目部的运作与企业的发展联系起来,给企业留下了潜在的隐患。项目经理拥有人、财、物的处置权,拥有指挥、决策权,企业对项目经理有责任书,但缺乏有效的制约;建筑施工企业一般同时进行数个项目的工程施工,企业与项目、项目与职工三者之间的利益关系很难协调,这些都是需要不断创新来加以解决的问题。笔者认为有必要把建筑施工项目施工管理的内容进行空间、主体延伸,从市场跟踪、投标竞争、合同签订、履约、获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全过程出发,通过对项目全过程的有效管理来建立健全项目部的组织机构,即将项目部作为企业的分公司进行定位和设立。
2.3体制创新
对建筑施工企业项目施工管理进行机构创新后,必须给这一机构的体制进行创新。项目的生命周期仍然是合同履约期,但项目部不再仅仅是企业的派出机构,而是把项目部变成分公司,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主要措施如下:(1)确立有限责任制度。企业是项目分公司的投资主体,制定资产经营责任制,做到产权清晰,依法建立新型的产权关系,作为所有者的企业退居到控股公司的位置,用股东的方式来行使自己的职责,同时承担有限责任,用这个办法来界定企业与项目部各自工程管理的边界责任。(2)建立企业法人财产制度。使项目部拥有一块边界清楚的财产,用边界清楚的法人财加强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管理创新企业管理产来承担法人责任。要依据边界清楚的法人财产来确定项目部独立的法人地位,没有法人的财产,够不上企业法人。这样项目部才能真正走向市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独立的承担法人责任。(3)形成科学的法人管理结构。形成来自所有者,因为项目部分公司是企业出资来兴建的,必须充分体现企业总公司的意志。总公司的意志是一方面追求最高利润,另一方面尽量回避市场风险。追求最高利润是对总公司的激励,促使项目部分公司要认真执行合同,切实抓好质量、工期、成本的控制,同时要回避由于合同缺陷、管理不善所带来的风险,使项目部分公司形成必要的约束,即来自总公司的激励和约束。
2.4机制创新
项目施工管理创新方案确立了组织机构,明确了母、分公司的体制,并相应建立起了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创新的方案基本具备了,但这一方案的有效运行还要有创新的机制,方能使这一创新方案具有极强的生命力。机制创新就是使项目部分公司不断增强市场的竞争能力,牢牢占有已有的市场,不断开拓和占有潜在的市场。企业竞争力具体体现在企业的实力和企业对市场机遇的判断和捕捉能力,而企业的实力是来源于项目部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市场机遇的判断和捕捉能力则来源于项目部及时准确的信息和良好的业绩,因此要增强企业实力,实际上就是加强项目部的建设,提高其盈利水平,树立良好社会形象,提高其市场敏感性。
2.5技术创新
技术创新的实质是企业应用创新的知识和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采用新的生产方式和经营管理模式,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占据市场并实现市场价值。技术创新采用从后往前做的模式,即根据市场确定产品,根据产品确定技术和工艺,最后确定所采用的技术是自主开发、合作开发还是引进。项目施工管理只有在强有力的创新技术的支持下才能得以顺利实施,才能保证施工的质量和进度,才能获取最大经济效益;而且只有掌握了相关的核心技术才能占领相应市场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同时技术创新还为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等提供支持和保障,是项目施工管理创新的基础。
企业技术创新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持续时间长,在当今的知识经济时代,网络技术的广泛使用,使得企业可获得的知识数量空前增大,知识传播速度和更替周期空前加快,知识创新方式也更加多样化。知识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新理念,通过对知识的整理和分类,通过数字化和知识化将大量无序信息有序化,使技术创新的过程流畅,各个阶段紧密有序,为员工提供知识共享的环境,提高其工作效率和创新能力,改善服务质量。版权所有企业技术创新的成功主要还是取决于技术创新的参与者。知识管理的实施可以使技术创新过程流程化,便于每个参与者掌握和熟悉。在创新过程中,流程化的管理也便于参与者根据创新环境的变化而有效地对技术创新过程作出调整。随着新科技革命的推进和科技经济一体化的深入,技术要素以及建立在技术要素基础之上的企业技术创新及创新能力成为企业赢取竞争优势、提升竞争力的重要源泉。而要具备这种能力决定于企业对知识的掌握,也就是企业创新人员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创新人员既需要具备专业的基础知识,又要通过与别人的合作与交流,学习其他人的知识。而企业的知识管理者可将各个技术创新人员的知识综合整理,将个人的隐性知识变为企业的显性知识,从而提高创新人员的素质和企业的整体创新能力。
二、知识管理有利于企业技术创新机制的完善
企业技术创新需要完善的创新机制作为保障,包括制度、流程和反馈等。完善的创新机制要求企业技术创新具备有畅通无阻的沟通渠道作为保障,提供适当的工具和环境辅助员工同相关客户和工作伙伴进行直接或间接的交流。
企业的技术创新涉及企业的各个部门,从产品的研究开发,一直到产品市场销售,中间需要经过多个环节和过程。为了保证信息传递的准确,需要有通畅的信息流通与反馈渠道,便于鼓励员工的能动性,使每个参与者都能发表自己的看法,与他人分享他们所拥有的知识。
市场竞争实质是技术的竞争,技术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人的因素是技术创新的核心力量。企业的技术创新离不开相当数量且高素质的科技创新人员队伍。而高素质的科技创新人员不仅有获取知识的渴望,而且有希望创新成果和知识得到尊重的要求。因此,在企业各部门之间建立起获取、创造、积累、保护、探索知识的机制,对创新人员的业绩进行科学的评估,对知识人才的贡献给予合理的回报,这是企业的最重要的创新环境,表明企业对技术创新贡献的认同,有利于调动创新人员的积极性。
三、知识管理有利于企业技术创新风险的规避
企业技术创新是具有风险的,创新成果有可能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技术创新能使企业保持竞争优势,其过程也是一种创新,它包含了许多企业无法预测的不确定因素,从而使技术创新充满风险,这种风险主要是由市场环境的不确定性、新产品开发的难易程度和创新人员的能力大小所决定的。知识管理可有效降低这种风险。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认为,知识管理并不是从技术开始的,它始于商业目标、过程和对共享信息需要的知识。现在许多企业已认识到,企业应该到客户那里获取企业所需要的信息和知识。通过对知识的传播和收集,通过企业与客户的互动沟通,企业可从市场得到更多的信息,从而为技术创新作依据和参考,减少技术创新方案中不完整之处以及可根据市场信息的反馈而及时调整创新方案。
在企业技术创新的过程中,创新人员必须对“企业知识进行识别、获取、开发、分析、使用和存储”,知识管理可以改变技术创新的速度,通过构建一个能够有效吸收、保持、共享和转移的知识活动的微观机构,使创新人员能方便、迅速而广泛地获取信息,快速而准确地作出判断,有效地缩减间接创新性时间,减少技术创新成本,提高技术创新的成功率,避免项目失败的风险。
四、知识管理有利于企业技术创新反馈的监控
企业技术创新系统是企业整个创新系统之中的一个基本组成部分。技术创新的每个阶段的“产出”都应该反馈到技术创新系统当中来。通过对每个阶段成果的评价来不断完善企业技术创新系统。而目前大多数企业做的只是一个将技术创新知识整理与存储的工作,知识管理应该与企业的业务流程结合起来,将知识作为流程来管理,使企业的资源和知识形成一条知识链,让每一阶段的技术创新过程都可以得到检验与评价。而且,企业可以通过对每个阶段反馈信息的分析,相应调整创新战略,领导市场潮流。
技术创新是新技术的开发和运用,存在失败的可能。一旦企业技术创新没有取得预期效益,企业应该加强评价、总结,通过技术创新失败的知识管理,改进项目的设计,也为以后的技术创新项目提供借鉴,从而更大地提高企业的创新绩效。运用知识管理,对技术创新的整个过程进行详细记录,将技术创新各个阶段的数据整理成数据库,增加企业知识储备,将个人知识和信息提升为组织的知识,以便使今后的技术创新人员能从过去的技术创新项目中吸取经验教训,熟悉技术创新环境,学习了其他员工的经验。
五、知识管理有利于企业技术创新优势的保持版权所有
【关键词】:施工管理 分析创新 观念模式创新 模式创新
1 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管理创新的必然性
1.1创新是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的要求。建筑施工企业在招标承包制下推向了市场,人们的思想观念、经营意识逐步转变,市场观念、竞争意识逐步形成,清除了人们长期形成的“等、靠、要”思想。建筑施工项目能否全面、顺利实施,解决好项目与企业的关系是关键,项目与企业间责任不明、关系模糊、激励不够、约束不严、不确定因素过多等严重影响着项目施工管理的正常实施,必须通过创新才能使项目施工管理适应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的要求。
1.2创新是时展的要求。纵观历史,大量事实说明,没有刨新就没有进步。创新、改革、发展已成为我国长期坚持的基本战略。走“创新、改革、发展”的一体化道路,是建筑施工企业面对的一项艰巨而关键的任务。企业如果没有管理、资本、机制、体制、技术等方面的优势,就无法占有相应的市场份额,也意味着其市场份额将减小并逐步被市场淘汰。特别是面对即将到来的国际承包商进入中国建筑施工市场和国内建筑施工企业进入国际市场,使国内建筑业面临着更严峻的考验。这些因素迫切要求建筑施工企业加强项目施工的创新。
1.3创新是建筑市场自身发展的要求。目前,我国的建筑市场中存在很多问题,如建筑施工企业在工程投标中存在过度竞争,相互压价、低价中标等现象;由于业主处于买方市场,合同中不合理的要求、不平等的条款等,常常使业主摆脱责任,承包商地位十分被动;设计和监理不能很好履行职责,职能错位常常不自觉地发生;国有建筑施工企业与集体、个体企业存在着不正当竞争,影响公正与公平;行业保护、地区保护仍然较为严重,建筑市场行业、地区间的壁垒,阻碍和影响着市场的健康发展。
1.4创新是先进的管理科学理论的要求。管理科学是把科学的原理、方法和工具应用于管理,制定用于管理决策的数学和统计模型,并把这些模型通过计算机应用于实际管理,降低不确定性,以便使投入的资源最大限度的发挥作用,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项目施工管理的创新就是要求我们将管理科学理论及时运用于项目施工管理和企业管理中,将管理科学及时转化为生产力,提高企业竞争力。
2 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管理创新的原则
创新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力发展的水平不同对管理模式的要求也不同。两者是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只有生产力三要素即劳动者、劳动对象、劳动工具有效的结合,才能发挥潜在的生产力。在市场经济时期,劳动对象要靠市场竞争才能获得,如果在竞争中失败,得不到劳动对象,生产力诸要素就不能组合,潜在的生产力就不能发挥和转化,就意味着被市场淘汰,这是十分残酷的现实。劳动者是生产力三要素的灵魂,是获得劳动对象,掌握、使用劳动工具的主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对劳动者素质要求越来越高。
创新要适应市场的需要。市场是动态的、变化的,只有适应市场才能有所作为,才能获得效益。这里的效益是指在工程项目施工中为社会创造的效益和为企业创造的经济效益。良好的社会效益是企业占有已有市场,开拓潜在市场的关键,如果所施工的工程质量不好,进度拖后,那么社会形象欠佳,获得市场就困难。企业获得经济效益就增强了企业开拓、占有市场的能力,这两者缺一不可。项目是指建筑施工企业与业主签订的合同项目规定的范围,从市场的角度,我们应把项目延伸到市场,即从市场中得到项目,在市场中执行项目,在项目的执行中增强竞争力,然后参与新一轮的市场竞争。所以项目施工管理的创新从广义上使项目的内涵前后延伸,深度上,更好地建设好项目,处理好企业与项目的关系,增强适应市场的竞争能力。
2.1观念创新
项目施工管理不断创新的关键是企业高层管理者的重视,提高经费的投入,加大人才的培养、引进和凝聚,切实加强创新意识,以创新的思维方式对企业进行管理,即以市场的需求为出发点,要深刻认识项目施工管理创新的紧迫性、重要性、艰巨性和长期性,建筑施工企业应将项目施工管理的创新放在企业发展战略的高度来定位并将创新工作切实落到实处。项目施工管理的创新方案,并不是要固定某一种模式,而是要不断寻求符合实际的模式并不断创新完善。创新方案要具有建筑施工企业的实际情况和项目施工管理的内在要求,要根据时代要求和遵循创新原则去提出创新方案。增强投标、合同的风险意识,增加施工过程的资金管理力度(避免劳动纠纷)。
2.2组织机构创新
建筑施工企业走过了几十年的历史,为国家创造了巨大的财富,为国民经济做出了重要贡献。但由于历史原因,在项目施工管理中,把项目定义为合同签订后,合同明确的范围作为项目,然后对此项目进行管理。项目经理部随着合同的签订而诞生,随着合同的终止而完结。项目部代表建筑施工企业,但它本身又并不是企业,无法承担这一明确的有界限的责任。项目部在工程施工中往往只考虑自身的局部利益,不能将项目部的运作与企业的发展联系起来,给企业留下了潜在的隐患。
2.3体制创新
对建筑施工企业项目施工管理进行机构创新后,必须给这一机构的体制进行创新。项目的生命周期仍然是合同履约期,但项目部不再仅仅是企业的派出机构,而是把项目部变成分公司,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主要措施如下:(1)确立有限责任制度。企业是项目分公司的投资主体,制定资产经营责任制,做到产权清晰,依法建立新型的产权关系,作为所有者的企业退居到控股公司的位置,用股东的方式来行使自己的职责,同时承担有限责任,用这个办法来界定企业与项目部各自工程管理的边界责任。(2)建立企业法人财产制度。使项目部拥有一块边界清楚的财产,用边界清楚的法人财加强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管理创新企业管理产来承担法人责任。
2.4机制创新
项目施工管理创新方案确立了组织机构,明确了母、分公司的体制,并相应建立起了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创新的方案基本具备了,但这一方案的有效运行还要有创新的机制,方能使这一创新方案具有极强的生命力。机制创新就是使项目部分公司不断增强市场的竞争能力,牢牢占有已有的市场,不断开拓和占有潜在的市场。
2.5技术创新
技术创新的实质是企业应用创新的知识和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采用新的生产方式和经营管理模式,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占据市场并实现市场价值。技术创新采用从后往前做的模式,即根据市场确定产品,根据产品确定技术和工艺,最后确定所采用的技术是自主开发、合作开发还是引进。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创新模式
我国建筑施工企业的工程项目施工管理走过了20余年的历程,逐步形成了具有现代管理意义的工程项目施工管理,但还存在很多问题和不足,特别是近几年我国市场经济体制逐步走向完善的情况下,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创新。
1、创新的必然性
1.1工程项目施工管理创新是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的需要
建筑施工企业在招标承包制下,推向了市场,接受了改革风雨二十余年的洗礼,人们的思想观念、经营意识,人们的市场观念、竞争意识逐步形成,并不断加强,清除了人们思想中长期形成的“等、靠、要”的思想。生存、发展靠市场、靠自己的观念形成,并被加强。看到改革成果的同时,冷静思索一下,建筑施工企业的管理体制还没有大的变化,机制不活。建筑施工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落脚点应该是不断创新和完善项目施工管理,而施工项目能否全面、顺利实施,解决好项目与企业的关系是关键,项目与企业间责任不明、关系模糊,激励不够,约束不严,不确定因素过多等严重影响着项目施工管理的正常实施,必须通过创新才能使项目施工管理适应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的要求。
1.2工程项目施工管理创新是时代的要求
纵观历史发展的长河,无论从社会学的角度还是从政治经济学的角度,没有创新就没有进步。创新、改革、发展一体化已成为我国长期坚持的基本战略。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没有创新,跟在别人的后面,落后于别人是要挨打的,这是历史深刻的教训。工程项目施工管理推行十几年来也是时适应、时阻碍生产力发展。面对新的世纪,如何建立不断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适应市场需要,适应提升企业文化及品牌效应需要的项目施工管理模式,努力走一条“创新、改革、发展”的一体化道路,是建筑施工企业亟须面对的一项艰巨而关键的任务,只有不断创新才能使项目施工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十五”期间四大重点工程的开工以及交通、能源、水利水电建设、城市建设的热潮等等无疑为建筑施工企业带来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市场的扩大意味着将重新被瓜分,企业如果没有管理、资本、机制、体制、技术等方面的优势,将无法占有相应的市场份额,意即其市场份额将减小并逐步被市场淘汰,特别是面对即将到来的国际承包商进入中国建筑施工市场和国内建筑施工企业进入国际市场,使我们面临着世界最大的竞争对手,不管愿不愿意,建筑施工企业必须参于世界经济的大循环。时代的巨大变革,迫切要求建筑施企业加强项目施工的创新。
2、创新原则
2.1项目施工管理的创新要有利于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生产力发展的水平不同对管理模式的要求也不同。两者是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只有生产力三要素即劳动者、劳动对象、劳动工具有效的结合,才能发挥潜在的生产力。在补缺经济时期,不愁劳动对象。而在市场经济时期,劳动对象是要靠市场竞争才能获得,如果在竞争中失败,得不到劳动对象,生产力诸要素就不能组合,潜在的生产力就不能发挥和转化,这就意味着被市场淘汰,这是十分残酷的现实;劳动者是生产力三要素的灵魂,是获得劳动对象,掌握、使用劳动工具的主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对劳动者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劳动工具,在如今,“高、新、大”{技术含量高、设备新、产量大}设备、器具的使用,工程成本在劳动工具中的凝结就越多,它已成为关注的焦点,使生产力三要素很好、有效的协调组合,充分发挥并使之发展,这是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管理创新所遵循的原则。
2.2项目施工管理的创新要有利于适应市场的需要
市场是动态的、变化的,只有适应市场才能有所作为,才能获得效益。这里的效益是指在工程项目施工中为社会创造的效益和为企业创造的经济效益,良好的社会效益是企业占有已有市场,开拓潜在市场的关键,如果所施工的工程质量不好,进度拖后,那么社会形象欠佳,获得市场就困难。企业获得经济效益就增强了企业开拓、占有市场的能力,这两者缺一不可。项目是指建筑施工企业与业主签订的合同项目规定的范围,从市场的角度,我们应把项目延伸到市场,即从市场中得到项目,在市场中执行项目,在项目的执行中增强竞争力,然后参与新一轮的市场竞争。所以项目施工管理的创新从广义上使项目的内涵前后延伸,深度上,更好地建设好项目,处理好企业与项目的关系,增强适应市场的竞争能力。
2.3项目施工管理的创新要有利于企业文化及品牌效应的提升
只有高素质的企业在激烈竞争的市场中,才能及时明确自身的市场定位,能够适应千变万化的市场需求,才能在市场中生存、发展。否则,市场已经变化了,你还没有弄清楚,根本不具备应变能力,这样的企业就会迅速被退出市场。所以在进行项目施工管理创新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如何有利于提高企业的文化及品牌效应这一重要问题。通过工程项目的实施发现、造就一批高素质的人才,以不断充实、更新企业各级管理层;通过项目的实施为企业开拓市场,使项目部成为企业开拓市场的前沿阵地;通过项目的实施不断熟悉了解市场,为企业的改革创新提供市场信息。
3、创新方案
3.1观念创新:项目施工管理不断创新的关键是企业高层管理者的重视,提高经费的投入,加大人才的培养、引进和凝聚,切实加强创新意识,以创新的思维方式对企业进行管理,即以市场的需求为出发点,要深刻认识项目施工管理创新的紧迫性、重要性、艰巨性和长期性,建筑施工企业应将项目施工管理的创新放在企业发展战略的高度来定位并将创新工作切实落到实处。
项目施工管理的创新方案,并不是要固定某一种模式,而是要不断寻求符合实际的模式并不断创新完善。这一方案就是探索符合市场规律的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模式。创新方案要具有建筑施工企业的实际情况和项目施工管理的内在要求,要根据时代要求和遵循创新原则去提出创新方案。
3.2组织机构创新
建筑施工企业走过了几十年的历史,为国家创造了巨大的财富,为国民经济做出了重要贡献,但由于历史的原因,在项目施工管理中,把项目定义为合同签订后,合同明确的范围作为项目,然后对此项目进行管理。项目经理部随着合同的签订而诞生,随着合同的终止而完结。项目部代表建筑施工企业,但它本身又并不是企业,无法承担这一明确的有界限的责任,项目部在工程施工中往往只考虑自身的局部利益,不能将项目部的运作与企业的发展联系起来,给企业留下了潜在的隐患;项目经理拥有人、财、物的处置权,拥有指挥、决策权,企业对项目经理有责任书,但缺乏有效的制约;建筑施工企业一般同时进行着数个项目的工程施工,企业与项目、项目与职工三者之间的利益关系很难协调,这些都是需要不断创新来加以解决的问题。笔者认为有必要把建筑施工项目施工管理的内容进行空间、主体延伸,应从市场跟踪、投标竞争、合同签订、履约、获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全过程出发,通过对项目全过程的有效管理来建立健全项目部的组织机构,即将项目部作为企业的分公司进行定位和设立。
3.3体制创新
对建筑施工企业项目施工管理进行机构创新后,必须给这一机构的体制进行创新。项目的生命周期仍然是合同履约期,但项目部不再仅仅是企业的派出机构,而是把项目部变成分公司,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
首先要确立有限责任制度。企业是项目分公司的投资主体,制定资产经营责任制,做到产权清晰,依法建立新型的产权关系,作为所有者的企业退居到控股公司的位置,用股东的方式来行使自己的职责,同时承担有限责任,用这个办法来界定企业与项目部各自的边界责任。
第二就是要建立企业法人财产制度。使项目部拥有一块边界清楚的财产,用边界清楚的法人财产来承担法人责任。要依据边界清楚的法人财产来确定项目部独立的法人地位,没有法人的财产,够不上企业法人。这样项目部才能真正走向市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独立的承担法人责任。
第三是形成科学的法人治理结构,形成来自所有者(对项目部分公司来说,企业就是所有者)的激励和约束,因为项目部分公司是企业出资来兴建的,必须充分体现企业控股公司的意志。控股公司的意志是一方面追求最高利润,另一方面尽量回避市场风险。追求最高利润是对控股公司的激励,促使项目部分公司要认真执行合同,切实抓好质量、工期、成本的控制,同时要回避由于合同缺陷、管理不善所带来的风险,使项目部分公司形成必要的约束,即来自控股公司的激励和约束。
3.4机制创新
项目施工管理创新方案确立了组织机构,明确了母、分公司的体制,并相应建立起了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创新的方案基本具备了,但这一方案的有效运行还要有创新的机制,方能使这一创新方案具有极强的生命力。创新的机制就是要使项目部分公司不断增强市场的竞争能力,牢牢占有已有的市场,不断开拓和占有潜在的市场。企业竞争力具体体现在企业的实力和企业对市场机遇的判断和捕捉能力,而企业的实力是来源于项目部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市场机遇的判断和捕捉能力是来源于项目部及时准确的信息和良好的业绩,因此要增强企业实力,实际上就是加强项目部的建设,提高其赢利水平,提高其社会形象,提高其市场敏感性,必须对其建立激励机制,鼓励各类、各层次的人才脱颖而出,为人才创造环境,要给人才适应的土地、阳光和雨露;必须对其建立约束机制,约束项目部必须遵守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按市场规律合法经营、守法经营,约束项目部的经营者和广大职工遵守党纪、国法和企业的规章制度。必须对其建立风险机制和决策机制,来规范项目部决策层的行为,实行民主、科学的决策程序,回避市场风险。
3.5技术创新
技术创新的实质是,企业应用创新的知识和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采用新的生产方式和经营管理模式,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占据市场并实现市场价值。技术创新采用从后往前做的模式,即根据市场确定产品,根据产品确定技术和工艺,最后确定所采用的技术是自主开发、合作开发还是引进。
关键词:建筑项目;施工管理;创新措施
Abstract: due to the traditional economic system for many years, the effect of China's construction project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have some shortcomings.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social economy, the construction enterprise between the increasingly fierce competition, profit space also more and more small, enterprise for for development, innovation project management system, and to improve the enterprise economic benefit is urgent and necessary.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construction enterprise project management common problems of the
Keywords: construction projects;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Innovation measures
中图分类号:TU7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我国建筑项目施工管理走过了将近30年的历程,逐步形成了具有现代管理意义的工程项目施工管理,但也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和不足。近几年,由于我国市场经济体制逐渐完善,要求我们在实践中不断创新,探索出有适合中国的现代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管理模式,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一、建筑项目施工管理存在的问题
1.1企业体制不健全
现在施工企业中,大都存在利益与风险不对等,权利与义务不相称的问题。有的项目经理权利很大,但风险却很小,企业的盈亏很大程度依赖于项目经理的个人素质,而最终的结果往往是包盈不包亏损,正是由于这种弊端的存在,可能导致项目经营者对各类成本不重视,管理不精细,甚至有可能出现“黑洞”,而项目的职工由于成本与自己的切身利益并无太大关系,对企业的发展,企业的成本控制与管理模式是漠不关心,容易导致工作的失误,给企业带来不必要的损失。当然,还有一些中层机构的领导与管理人员,没有一定的意识与责任感,没有一定的市场竞争观念,从来也不考虑企业的盈亏情况,成天就成了上下级的“电话线”,好像上传下达就成了自己的工作,对工程的进度,质量是不闻不问,然而这就成了企业的负担。以上情况都是企业制度不健全所造成的,管理模式太落后,现阶段,国家突飞猛进的发展,各行各业也是竞争激烈,之所以企业在组织技术方面要不断改进,更新,操作水平也要有新的突破;项目管理成本控制是否有效,很大程度上依赖与各项制度是否健全,要靠制度来规范操作行为,所以企业要制定一套完整的规章制度,根据规章制度对实施过程,个人的行为进行控制,约束,跟踪监督。
1.2管理管理陈旧,缺少积极能动性
多年来,由于我国企业利润分配受计划经济的影响,在“按劳分配”的口号下,实质上存在严重的平均主义,很大程度上挫伤了群众的积极性,这也是很多企业长期处于困境的重要原因。目前,科技工作以科学技术入股分红,企业经营者实行年薪制度,可以说是利润分配在新形式下的必然结果,按劳分配与生产要素参与分配将成为企业的主要利润分配形式,职工持股,经营者持股将是企业和员工成为一个利益的共体,风险共担,利润则视其参股比例不同而不同,在这种形势下,企业的利润分配如何才能更合理,更能发挥经济杠杆作用,从而调动各层次,各种人员的积极性,将是企业在今后的发展中面临一个新的挑战。
1.3项目的成本核算不科学。
项目的成本要求做到“量价分离、成本细分、对比控制、审核正确”。然而目前企业对项目的成本核算尚无规范科学的划分依据和原则,对项目的成本核算常常是:预算定额一套成本(并不是市场和企业的实际成本);经验估算当成本(实际上真正要多少成本不知道)。显然,这种成本核算既无原则,又不规范,既不合理,又不科学,项目的成本控制自然也就无法到位。
1.4项目管理的运营体系不完善。
目前很多施工企业对项目管理还是习惯于采用项目承包制的办法,但是由于总承包管理体系还不健全,项目经理部的专业承包如何适应总承包要求的问题尚未解决好,企业对项目管理仍难以控制,企业对项目的支撑作用仍十分脆弱。虽然项目管理的前期策划工作已开始在进行规范,但还缺乏全盘化的统筹和客观性的预测,企业集团对项目的最终运行结果心中无数。例如对工程的质量、项目的成本等,都只能是事后认帐。而且项目管理的手段还十分落后,今后项目管理已经由原来的文件化向电子化、网络化发展。
2建筑项目施工管理创新的原则
2.1建筑项目施工管理创新必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生产力发展的水平不同,对管理模式的要求也不同。两者是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只有劳动者、劳动对象、劳动工具有效的结合,才能发挥潜在的生产力。而在市场经济时期,劳动对象是要靠市场竞争才能获得,如果在竞争中失败,得不到劳动对象,生产力诸要素就不能组合,潜在的生产力就不能发挥和转化,这就意味着被市场淘汰,这是十分残酷的现实。劳动者是生产力三要素的灵魂,是获得劳动对象,掌握、使用劳动工具的主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使生产力三要素很好、有效的协调组合,充分发挥并使之发展,这是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管理创新所遵循的原则。
2.2建筑项目施工管理创新必须有利于适应市场的需要。
市场是动态的、变化的,只有适应市场才能获得效益。良好的社会效益是企业占有已有市场、开拓并占领潜在市场的关键。企业获得经济效益就增强了企业开拓、占有市场的能力,这两者缺一不可。从市场的角度,我们应把项目延伸到市场,即从市场中得到项目,在市场中执行项目,在项目的执行中增强竞争力,然后参与新一轮的市场竞争。所以,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管理的创新,广义上使项目的内涵前后延伸;深度上,更好的建设好项目,处理好企业与项目的关系,增强适应市场的竞争能力。
3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管理创新方案
3.1组织机构创新
由于历史的原因,在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管理中,把项目定义为合同签订后,合同明确的范围作为项目,然后对此项目进行管理。项目经理部随着合同的签订而诞生,随着合同的终止而完结。项目部代表建筑施工企业,但它本身又并不是企业,无法承担这一明确的有界限的责任,项目部在工程施工中往往只考虑自身的局部利益,不能将项目部的运作与企业的发展联系起来,给企业留下潜在的隐患。项目经理拥有人、财、物的处置权,拥有指挥、决策权,企业对项目经理有责任书,但缺乏有效的制约。建筑施工企业一般同时进行着数个项目的工程施工,企业与项目、项目与职工三者之间的利益关系很难协调,这些都是需要不断创新来加以解决的问题。笔者认为,有必要把建筑施工项目施工管理的内容进行空间、主体延伸,应从市场跟踪、投标竞争、合同签订、履约,获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全过程出发,通过对项目全过程的有效管理来建立健全项目部的组织机构,即将项目部作为企业的分公司进行定位和设立。
3.2观念创新
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管理不断创新的关键是企业高层管理者的重视,提高经费的投入,加大人才的培养,切实加强创新意识,以创新的思维方式对企业进行管理,即以市场的需求为出发点,要深刻认识项目施工管理创新的紧迫性、重要性、艰巨性和长期性,建筑施工企业应将项目施工管理的创新放在企业发展战略的高度来定位,并将创新工作切实落到实处。
项目施工管理的创新方案,并不是要固定某一种模式,而是要不断寻求符合实际的模式并不断创新完善。这一方案就是探索符合市场规律的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模式。创新方案要具有建筑施工企业的实际情况和项目施工管理的内在要求,要根据时代要求和遵循创新原则提出创新方案。
3.3体制创新
对建筑施工企业项目施工管理进行机构创新后,必须给这一机构的体制进行创新。项目的生命周期仍然是合同履约期,但项目部不再仅仅是企业的派出机构,而是把项目部变成分公司,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形成科学的治理结构,形成来自所有者的激励和约束。
3.4技术创新
技术创新的实质是:企业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采用新的生产方式和经营管理模式,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占据市场并实现市场价值。技术创新采用从后往前做的模式,即根据市场确定产品,根据产品确定技术和工艺,最后确定所采用的技术是自主开发、合作开发还是引进。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管理只有在强有力的创新技术的支持下才能得以顺利实施,才能保证施工的质量和进度,才能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并且只有掌握了相关的核心技术才能占领相应市场,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同时,技术创新还为观念创新、机构创新、体制创新提供了支持和保障,是建筑工程项目项目施工管理创新的基础。
结语
项目管理创新,是建筑施工企业科学管理永恒的主题,是建筑施工企业始终不懈追求的目标。建筑施工企业要想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市场中做大、做强,实现稳步、快速发展,就必须认真研究项目管理的新思路、新办法,增强项目获利能力。
参考文献:
【1】傅淼成,建筑施工企业项目管理问题探讨【J】,建筑技术,2005,(3)。
【2】谢明,论建筑企业在新环境中的发展策略【J】,沿海企业与科技,2005;(9)。
关键词:水工建筑;管理创新;创新方案
中图分类号:TE42 文献标识码:A
国内的水工建筑施工企业通过多年的经验摸索渐渐实现了工程项目施工的现代化管理,但这些管理制度仍然是不够完善的,尤其是国内的市场经济体制近年来变得越来越完善,为了满足市场经济的需要和提升生产力,我们必需在实践中不断进行创新,去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建筑工程施工现代化管理模式。
一、创新的必然性
1.是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的需要
水工建筑施工企业在招标承包制下,推向了市场,人们的思想观念、经营意识、市场观念、竞争意识逐步形成,生存、发展靠市场、靠自己的观念已经形成并被加强。看到改革成果的同时我们也看到,水工建筑施工企业的管理体制还没有大的变化,机制不活。水工建筑施工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落脚点应该是不断创新和完善项目施工管理,但项目与企业间责任不明、关系模糊,激励不够,约束不严,不确定因素过多等因素严重影响着项目施工管理的正常实施,必须通过创新才能使项目施工管理适应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的要求。
2.是时代的要求
纵观历史发展的长河,无论从社会学的角度还是从政治经济学的角度,没有创新就没有进步。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面对新的世纪,如何建立不断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适应市场需要,适应提升企业文化及品牌效应需要的项目施工管理模式,努力走一条“创新、改革、发展”的一体化道路,是水工建筑施工企业亟须面对的一项艰巨而关键的任务,只有不断创新才能使项目施工具有强大的生命力。特别是面对即将到来的国际承包商进入中国水工建筑施工市场和国内水工建筑施工企业进入国际市场,使我们面临着世界最大的竞争对手,时代的巨大变革,迫切要求建筑施工企业加强项目施工的创新。
3.是建筑市场不断发展和日趋完善的要求
建筑施工企业在工程投标中存在着过度竞争,相互压价、低价中标仍然是普遍现象。业主由于处于买方市场,合同中不合理的要求、不平等的条款,使业主摆脱责任,承包商地位十分被动,设计和监理不能很好履行职责,也难以履行职责,职能错位常常不自觉地发生。行业保护、地区保护仍然较为严重,建筑市场行业、地区间的壁垒,阻碍和影响着市场的健康发展。目前我国建筑市场的发展存在以上种种问题还不能完全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运行,但无论怎样市场经济的潮流是不可阻挡的,建筑市场的逐步完善和国际化必然要求我们的项目施工管理不断创新来适应市场经济运行的规律。
4.是先进的管理科学理论的要求
管理科学产生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上世纪50 年代该理论体系形成并正式存在,管理科学的目的是通过把科学的原理、方法和工具应用于管理的多种活动,制定用于管理决策的数学和统计模型,并把这些模型通过计算机应用于管理,减低不确定性,以便使投入的资源发挥最大的作用,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项目施工管理的创新就是要求我们将不断进步和日趋完善的管理科学的理论及时运用于项目施工管理和企业管理当中,及时转化为生产力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如何将其及时有效地运用于企业的管理、生产实践当中,对于水工建筑施工企业而言,关键是结合项目施工进行创新。
二、创新原则
1.有利于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生产力发展的水平不同对管理模式的要求也不同。两者是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只有生产力三要素即劳动者、劳动对象、劳动工具有效的结合,才能发挥潜在的生产力。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对劳动者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劳动工具在如今“高、新、大”{技术含量高、设备新、产量大}设备、器具的使用,工程成本在劳动工具中的凝结就越多,它已成为关注的焦点,使生产力三要素很好、有效的协调组合,充分发挥并使之发展,这是水工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管理创新所遵循的原则。
2.有利于适应市场的需要
市场是动态的、变化的,只有适应市场才能有所作为和获得效益。这里的效益是指在工程项目施工中为社会创造的效益和为企业创造的经济效益,良好的社会效益是企业占有已有市场,开拓潜在市场的关键,如果所施工的工程质量不好,进度拖后,那么社会形象欠佳,获得市场就困难。企业获得经济效益就增强了企业开拓、占有市场的能力,这两者缺一不可。所以项目施工管理的创新从广义上是更好地建设好项目,处理好企业与项目的关系,增强适应市场的竞争能力。
3.有利于企业文化及品牌效应的提升
只有高素质的企业在激烈竞争的市场中,才能及时明确自身的市场定位,能够适应千变万化的市场需求,才能在市场中生存、发展。否则,市场已经变化了,你还没有弄清楚,根本不具备应变能力,这样的企业就会迅速被退出市场。所以在进行项目施工管理创新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如何有利于提高企业的文化及品牌效应这一重要问题。通过工程项目的实施发现、造就一批高素质的人才,以不断充实、更新企业各级管理层;通过项目的实施为企业开拓市场,使项目部成为企业开拓市场的前沿阵地;通过项目的实施不断熟悉了解市场,为企业的改革创新提供市场信息。
三、创新方案
1.观念创新
项目施工管理不断创新的关键是企业高层管理者的重视,提高经费的投入,加大人才的培养、引进和凝聚,切实加强创新意识,以创新的思维方式对企业进行管理,即以市场的需求为出发点,要深刻认识项目施工管理创新的紧迫性、重要性、艰巨性和长期性,建筑施工企业应将项目施工管理的创新放在企业发展战略的高度来定位并将创新工作切实落到实处。
2.组织机构创新
水工建筑施工企业走过了多年的历史,为国家创造了巨大的财富,为国民经济做出了重要贡献,但由于历史的原因,在项目施工管理中,把项目定义为合同签订后合同明确的范围作为项目,然后对此项目进行管理。建筑施工企业一般同时进行着数个项目的工程施工,企业与项目、项目与职工三者之间的利益关系很难协调,这些都是需要不断创新来加以解决的问题。笔者认为有必要把建筑施工项目施工管理的内容进行空间、主体延伸,应从市场跟踪、投标竞争、合同签订、履约、获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全过程出发,通过对项目全过程的有效管理来建立健全项目部的组织机构,即将项目部作为企业的分公司进行定位和设立。
3.体制创新
① 要确立有限责任制度。企业是项目分公司的投资主体,制定资产经营责任制,做到产权清晰,依法建立新型的产权关系,作为所有者的企业退居到控股公司的位置,用股东的方式来行使自己的职责,同时承担有限责任,,用这个办法来界定企业与项目部各自的边界责任。② 建立企业法人财产制度。使项目部拥有一块边界清楚的财产,用边界清楚的法人财产来承担法人责任。这样项目部才能真正走向市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独立的承担法人责任。
4.机制创新
项目施工管理创新方案确立了组织机构,明确了公司的体制,并相应建立起了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创新的方案基本具备了,但这一方案的有效运行还要有创新的机制,方能使这一创新方案具有极强的生命力。创新的机制就是要使项目部分公司不断增强市场的竞争能力,牢牢占有已有的市场,不断开拓和占有潜在的市场。要增强企业实力,实际上就是加强项目部的建设,提高其赢利水平、社会形象和市场敏感性,必须对其建立激励机制,鼓励各类、各层次的人才脱颖而出,为人才创造环境,要给人才适应的土地、阳光和雨露;建立风险机制和决策机制,来规范项目部决策层的行为,实行民主、科学的决策程序,回避市场风险。
5.技术创新
技术创新的实质是,应用创新的知识和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采用新的生产方式和经营管理模式,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占据市场并实现市场价值。项目施工管理只有在强有力的创新技术的支持下才能得以顺利实施,才能保证施工的质量和进度,才能获取最大经济效益;而且只有掌握了相关的核心技术才能占领相应市场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同时技术创新还为体制创新、结构创新和机制创新提供支持和保障,是项目施工管理创新的基础。水工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管理的创新对水工建筑施工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起着越来重要的作用,项目部作为企业的派出机构是企业的分公司,是企业的缩影,代表着企业的形象,体现着企业的实力,是企业在市场的触点,是企业获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源泉,因此项目施工管理的有效运作是水工建筑施工企业的生命,唯有创新才能使生命之树常青。
参考文献:
[1]袁继革.推动项目管理在中国港口的发展[J].中国港口,2011 年12期
[关键词]水利工程项目;施工管理;创新
对施工企业而言,加强工程项目的管理,实施有效的成本控制,才能确保目标利润的实现。本文就如何加强项目成本管理,提出如下思考。
一、项目管理的核心问题
项目管理是指在一定约束条件下,为达到项目目标(在规定的时间和预算费用内,达到所要求的质量)而对项目所实施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的过程。项目管理其本质的一个特性就是它的“一次性”。因此,项目管理实际上是从开工到竣工结束的一次性管理过程。工程项目是企业效益的源泉,项目管理的主要目标就是创造效益,包括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因此,项目管理是企业管理之基,效益之本。
抓好项目管理势在必行。只有明确了项目管理的核心目标,项目管理的其他方面才能发展。因此,项目
管理如何实现制度化、精细化、规范化、标准化,就成为当前施工企业管理的重点。
二、项目管理模式的问题
每一个企业都有其长期的文化积累和在一定历史环境下形成的企业管理方法和理念,在借鉴别的企业好的管理办法的同时,要结合本企业的文化加以消化吸收,而不能照抄照搬。我们以项目管理的核心目标——追求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这个总体目标来制定项目管理办法,不管三级管理也好,二级管理也好,都是在总的目标前提下的一种管理形式。如果人的观念、人的行为、人的责任不转变,再合理的管理流程都解决不了实际问题。再者,管理模式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要与环境、资源相对应,并随着时间的发展而进行动态调整。
三、如何抓好项目管理
项目管理是以实现项目的预期目标为目的。项目管理的核心应该是建立和完善以项目经理责任制和项目成本核算为核心的项目管理模式,以期实现项目管理的目标。
因此,项目管理的重点是:
(1)项目经理的责任制,也就是要明确项目经理的责任和义务以及所完成任务的奖罚。
(2)组织好项目的资源配置,作为项目管理的主要手段。
(3)把项目评估测算作为加强项目管理的基础。
(4)要把责任成本管理作为强化项目管理的中心工作。
(5)要把二次经营作为项目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渠道。
(6)要把项目的分配、考核、过程评价和控制作为项目管理的重要内容。
(7)要把项目经济活动分析作为防范项目经济风险的主要手段。
项目管理的重点应该放在“目标管理”上。目标管理的内容包括:目标设定和分解,目标的责任到位和执行,检查目标的执行结果。评价目标和修正目标各种指标和评价应该用数字说话,定量考核比定性考核要更加有说服力。如果责任到位了,每个人都会明确自己在项目管理中的责任和位置;奖罚到位了,每个人都会知道自己在项目管理中的利害关系,他的思想观念就不能不改,其行为不能不转变,否则就要被淘汰。
项目管理的目标责任制,其重点就是各项目标确定后据此进行各种资源的配置以实现目标。而许多项目部不是以合同和业主的目标去配备资源,而是以自己的资源去安排施工,最终的结果就是工期滞后,成本加大。项目管理的另一重要内容就是如何实现项目管理的有效性。这就需要奖罚、监管体系的到位和有效。
四、成本管理模式
项目管理对项目部的定义、定位应该是“一次性的施工生产临时组织机构,一次性的成本管理中心,企业法人一次性的授权管理者”的前提下的一次性任务。其主要内容包括项目经理授权的管理范围、项目规划、项目组织管理、合同管理、采购管理、进度管理、质量管理、安全管理、技术管理、环境管理、资源管理、风险管理、成本资金管理、施工管理等诸多内容。项目管理的核心是成本管理。
因此,作为项目成本管理模式应采取“事前测算决策,事中预算控制,事后分析结算”的管理方式,对成本采取有效的控制。工程成本控制要贯穿从投标开始到项目竣工验收的全过程。
其具体做法是:项目中标后,公司同项目部采取联合施工调查。制定合理可行的施工组织方案,对施工组织方案和技术方案进行反复研究比较,在总的工期目标要求的前提下根据施工组织方案对项目制定成本计划。
其主要的工作内容是:(1)测定生产费用;(2)合同测定责任成本;(3)合理确定成本降低率;(4)制定降低成本所采取的主要规划和措施;(5)建立目标责任制管理。明确成本责任主体,根据评估结果将成本管理责任目标落实到每一个工序、每一个人、每一个环节。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按期(3个月)对项目进行经济活动分析,对项目成本进行有效的控制、核算、分析、考核评价。
同样,应要求在每一个单独工程开工前,项目部应对各单项工程的施工方案、劳力组织、设备、材料等资源的出工费、材料费、机械费用进行预估。项目部根据施工组织安排,对项目部的成本费用进行评估分析,先列出不变费用和可变费用,这样在可变费用不能降低的条件下,减少不变费用同样可以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
在成本费用编制和核算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成本核算指标的设置应尽可能与成本计划相对应。将核算结果与成本计划对照比较,使其及时反映成本计划的执行情况。
第二,成本预测和核算中要对影响成本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
第三,成本预测和核算中要对影响指标的因素进行敏感性分析,通过敏感性分析,判断对某项成本因素应予以核算和控制的强度。
第四,建立信息化成本核算体系,将项目成本预测和核算成果系统储存,是成本核算工作得以高效实施的保障,也是企业成本管理战略实施的关键环节。
所以说项目“靠管理求效益”,应重点从施工组织管理、技术方案、不变成本和二次开发中求得最大效益。
同时,降低成本是一个系统的管理,应重点从以下几方面考虑:一要杜绝浪费;二要杜绝返工;三要管好材料;四要抓好包外;五要抓好设备有效利用;六要实行人员动态管理;七要降低管理成本;八要抓好周转材料的利用。
五、创新原则
(一)项目施工管理的创新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生产力发展的水平不同对管理模式的要求也不同,两者是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只有生产力三要素即劳动者、劳动对象、劳动工具有效地结合,才能发挥潜在的生产力。在短缺经济时期,不愁劳动对象;而在市场经济时期,劳动对象是要靠市场竞争才能获得。如果在竞争中失败,得不到劳动对象,生产力诸要素就不能组合,潜在的生产力就不能发挥和转化,这就意味着将被市场淘汰,这是十分残酷的现实。劳动者是生产力三要素的灵魂,是获得劳动对象,掌握、使用劳动工具的主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对劳动者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如今,劳动工具,采用的是技术含量高、产量大的新设备、器具,工程成本在劳动工具中的凝结就越多,它已成为关注的焦点。促使生产力三要素很好、有效的协调结合,充分发挥并适应其发展。
(二)观念创新
项目施工管理不断创新的关键是企业高层管理者给予足够的重视,加大人才的培养、引进和凝聚,切实加强创新意识,以创新的思维方式对企业进行管理,即以市场的需求为出发点,要深刻认识项目施工管理创新的紧迫性、重要性、艰巨性和长期性。施工企业应将项目施工管理的创新放在企业发展战略的高度上来定位,并将创新工作切实落到实处,要根据时代要求和遵循创新原则去提出创新方案。
(三)机制创新
项目施工管理创新方案确立了组织机构,明确了母、分公司的体制,并相应建立起了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创新的方案基本具备了。但这一方案的有效运行还需要有创新的机制,方能使这一创新方案具有极强的生命力。创新的机制就是要使项目经理部及分公司不断增强市场的竞争能力,牢牢占有自己的市场,不断开拓和占有潜在的市场。企业竞争力具体体现在企业的实力和企业对市场机遇的判断和捕捉能力,而企业的实力是来源于项目经理部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市场机遇的判断和捕捉能力是来源于项目经理部及时准确的信息和良好的业绩。因此,要增强企业实力,实际上就是要加强项目经理部的建设,提高其赢利水平,提高其社会形象,提高其市场敏感性;必须对其建立激励机制,鼓励各类、各层次的人才脱颖而出,为人才创造环境,要给人才适应的土地、阳光和雨露;必须对其建立约束机制,约束项目经理部必须遵守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按市场规律合法经营、守法经营,约束项目经理部的经营者和广大职工遵守党纪、国法和企业的规章制度。必须对其建立风险机制和决策机制,来规范项目经理部决策层的行为,实行民主、科学的决策程序,回避市场风险。
关键词:建筑施工;施工管理;创新途径和方法
中图分类号:TU7 文献标识码: A
前言
建筑施工项目的施工是个综合而且复杂的动态过程,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有不可预料的因素对建筑工程的质量存在着潜在的影响,很容易使建筑工程出现质量问题,因此要加强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严格进行建筑施工管理保证施工质量,不仅能给建筑企业带来可观的利益,更是对民众的生命安全负责任。要保证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和进度,获取最大程度的经济效益,就必须加强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管理的创新研究,才能使企业有更好的发展。
1.工程项目施工管理创新的积极意义
1.1工程项目施工管理创新有利于现代企业制度的建设
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要求建筑施工企业的管理方式从传统的计划定额型向现代经营管理理念转变,即面向市场,经受经济规律的优胜劣汰。但是在实际情况中,部分企业的管理体制还停留在责权不明、约束有限、机制僵化的传统阶段。显而易见地,只有从施工管理方式的创新方面着手,才能解决好工程项目与企业之间的关系,促进工程项目顺利完工,从而进一步促进施工企业推进现代企业制度建设。
1.2工程项目施工管理创新有利于市场的不断完善和发展
我国现阶段建筑市场发展尚不完善,相互压价、地方保护、合同不规范和施工监理不到位等违背市场经济运行规律的不良竞争和现实问题大量存在。工程项目施工管理的创新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规避不良行为的发生,顺应市场经济的潮流,促进建筑市场的不断完善和发展。
1.3工程项目施工管理创新有利于科技进步和先进管理方式的渗透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的加深,我国科技事业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与此同时,国外领先的管理方式也逐渐被广泛接受。建筑项目施工的创新化管理要求企业将日益完善的科学管理理论及时运用于项目施工管理和企业管理当中,及时转化为生产力,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我国建筑行业在此影响下,一大批管理水平较高、技术研发能力较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秀企业先后建立,大力推进我国建筑行业的科技进步,提高我国现有生产力水平。
2.当前项目施工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1观念落后,风险意识不足
部分建筑施工企业观念落后,集中表现为风险意识的不足。管理层对市场的解读不够透彻,将潜在的市场风险、产品风险、财务风险和人才流失风险全都归结于市场,无法认识到管理手段的陈旧落后和资源配置的缺陷,更不能做到深层次地整改。
2.2管理模式陈旧落后
部分建筑施工企业依旧沿用计划经济时期的传统管理方式,以行政手段和硬性指令指挥企业按计划定额组织生产经营活动,使建筑施工企业无法根据工程项目工程建设的客观规律对生产要素进行优化配置,造成资产利用率低下。
2.3施工队伍技术水准欠缺
目前我国建筑施工企业的一线建设参与者,主要是广大的农民工群体,由于受教育程度的限制,农民工群体技术水平相应偏低是不争的事实。同时,工程项目大多是大规模户外作业,工作环境相对恶劣,无法吸引高素质的人才加入。
3.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创新的途径和方法
我国建筑行业现行的工程项目管理制度和模式多是借鉴外国的成功经验,但是缺乏对于国内建筑市场实际情况的分析和考虑,进而导致部分项目管理工作难以深入开展和进行,对于工程项目造成的损失也是不言而喻的。为了有效解决和扭转我国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现状,有针对性的进行创新是十分必要的,也是时展的必然结果。
3.1观念创新
项目施工管理不断创新的关键是企业高层管理者的重视,提高经费的投入,加大人才的培养、引进和凝聚,切实加强创新意识,以创新的思维方式对企业进行管理,即以市场的需求为出发点,要深刻认识项目施工管理创新的紧迫性、重要性、艰巨性和长期性,建筑施工企业应将项目施工管理的创新放在企业发展战略的高度来定位并将创新工作切实落到实处。项目施工管理的创新方案,并不是要固定某一种模式,而是要不断寻求符合实际的模式并不断创新完善。这一方案就是探索符合市场规律的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模式。创新方案要具有建筑施工企业的实际情况和项目施工管理的内在要求,要根据时代要求和遵循创新原则去提出创新方案。
3.3组织机构创新
在项目施工管理中,把项目定义为合同签订后,合同明确的范围作为项目,然后对此项目进行管理。项目经理部随着合同的签订而诞生,随着合同的终止而完结。项目部代表建筑施工企业,但它本身又并不是企业,无法承担这一明确的有界限的责任,项目部在工程施工中往往只考虑自身的局部利益,不能将项目部的运作与企业的发展联系起来,给企业留下了潜在的隐患;项目经理拥有人财、物的处置权,拥有指挥、决策权,企业对项目经理有责任书,但缺乏有效的制约;建筑施工企业一般同时进行着数个项目的工程施工,企业与项目、项目与职工三者之间的利益关系很难协调,这些都是需要不断创新来加以解决的问题有必要把建筑施工项目施工管理的内容进行空间、主体延伸,应从市场跟踪、投标竞争、合同签订、履约、获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全过程出发,通过对项目全过程的有效管理来建立健全项目部的组织机构,即将项目部作为企业的分公司进行定位和设立。
3.4体制创新
(2)在管理体制上进行创新。要想保证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除了在管理观念上要进行创新,还要对建筑施工企业项目施工管理体制进行创新。如今的建筑企业在体制上已经有所创新,项目部已经变成子公司,建立起企业制度,而不再仅仅只是企业的派出机构。要使建筑企业在管理体制上进一步进行创新,首先要在施工的过程中确立有限责任制度。各部门和各施工人员要对自己的工作职责承担应该的保证施工质量的责任。其次要建立企业法人财产制度。建筑企业应该使项目部清楚财产边界,并承担边界清楚的法人责任。使项目部能够真正走向变化多端的建筑市场,自负盈亏,自主经营,独立的承担经营责任。
3.5技术创新
建筑工程项目施工技术创新的实质是,建筑企业要采用新的经营管理模式和生产方式,采用新的知识和新工艺、新技术、新装备来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和建筑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并能够实现市场价值和占据建筑市场。技术创新要根据市场需求来确定产品,再根据产品来确定施工技术和工艺,一级采用从后往前做的技术创新模式,最后确定所采用的技术是自主开发、合作开发还是引进,通过这些来进行技术创新,有利于加强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创新。
4.结语
在如今的建筑市场的形势下,建筑施工企业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与发展,就必须要加强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管理的创新。而项目部是企业的子公司,体现着企业的实力,代表着企业的形象,是企业的一个缩影,并对施工质量的控制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如今的施工阶段中有很多的施工问题,需要加强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创新才能保证建筑工程的质量,才能使建筑企业不断地发展壮大。
参考文献:
【关键字】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创新措施
中图分类号:TU19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前言
建筑施工企业要给予创新管理模式足够的重视,不断适应建筑施工国际化的需要,积极创新观念,建立建筑施工管理信息平台,加大投入,从软件、硬件方面加强管理创新,加大管理人员的培训力度,配备综合能力强、业务数量的骨干人员充实到管理一线,解放思想、大胆创新,建立一套成熟的、运转协调的建筑施工管理机制,坚持管理机制创新、技术创新,从容应对建筑施工市场竞争带来的的挑战,为建筑施工企业的良性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对于保证工程的工期和质量,维护企业形象,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建筑施工管理创新的重要意义
1、有利于促进科学发展观的实现
建筑施工管理创新是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科学发展观要求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创新思维、创新路径、创新方法、创新机制,作为建筑施工管理创新也要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创新思维,要求建筑施工管理人员必须针对建筑施工管理的具体条件,打破传统的施工管理思维模式,科学认识和对待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从多视角、不同层面和角度剖析困扰管理创新的阻碍因素,逐一进行科学分析,找出管理方式方法中同先进模式之间的差距,认真加以解决。
创新思路,就是要在认真探寻施工管理发展规律的基础上,统筹进行建筑施工管理,谋求建筑工程施工企业经济利益和社会利益的最大化。要善于抓住制约建筑施工管理发展的关键节点,开辟建筑施工管理的新途径。尽最大努力掌握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的规律,并按照规律区认真思考改进措施,去总结自己工作中的经验,汲取别人优秀的、先进的、科学的管理成果进行管理,减少不应有的失误,不断提高建筑施工管理的质量。创新方法,是要在建筑施工管理的实践中探索符合本企业发展的管理方法并加以推行。创新机制,就是要针对建筑施工企业所处的内外部环境,建立健全有利于管理创新的机制,保障创新成果的巩固和加强。
2、有利于促进企业发展的现代化
建筑施工管理的创新是企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一大亮点就是流程管理,而流程管理的主要特色就是针对企业自身的发展,通过分析本企业所面临的内外部发展优势和劣势,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按照现代企业法人治理机构的运行规律,建立健全的规范有序、运转协调、相互制约的企业管理模式。创新是现代企业制度的灵魂,建筑施工管理的目的和落脚点就是要实现建筑施工企业的进度控制、质量控制、成本控制、安全控制,这也是现代建筑施工企业追求的目标。因此,要想使建筑施工企业获得最优的经济利益,取得最好的社会效果,必须进行创新。
3、有利于加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面对日益竞争激烈的建筑市场,在这适者生存的年代,只有加强自身的创新实力,才能适应如此激烈的市场竞争。因此,作为建筑施工企业,一定要有居安思危的理念,面对社会竞争的根本需求,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创新必须以可持续的眼光,把施工管理与市场的需要进行有机结合加大引进世界新兴管理技术的投资力度,加大人才的引进,建立一套激烈的竞争体系,加快完善技术的创新模式,从而逐步完善施工管理的创新及应用。
三、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管理创新的方法和措施
1、观念创新
项目施工管理不断创新的关键是企业高层管理者的重视,提高经费的投入,加大人才的培养、引进和凝聚,切实加强创新意识,以创新的思维方式对企业进行管理,即以市场的需求为出发点,要深刻认识项目施工管理创新的紧迫性、重要性、艰巨性和长期性,建筑施工企业应将项目施工管理的创新放在企业发展战略的高度来定位并将创新工作切实落到实处。项目施工管理的创新方案,并不是要固定某一种模式,而是要不断寻求符合实际的模式并不断创新完善。创新方案要具有建筑施工企业的实际情况和项目施工管理的内在要求,要根据时代要求和遵循创新原则去提出创新方案。
2、坚持技术手段的创新
坚持技术手段的创新是建筑施工管理创新在技术层面的基本要求。能否采用科学、先进的技术手段,是决定建筑施工企业管理水平上台阶的重要因素,因此,必须打里进行技术手段的创新,摈弃那些落后的技术手段,积极采用先进的、适应企业发展需求的技术手段,提高施工管理的自动化水平,积极采用新材料、新工艺、新装备,建立自动化集成系统对建筑施工进行科学管理,不断提高建筑施工管理的技术含量,进一步增强建筑施工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3、加强施工成本的创新管理与控制
一方面,要注重对工程成本和费用的预算控制,保证工程项目资金的合理运用。在工程招投标阶段,做好成本控制工作,对招投标合同中的各项条款进行详细的分析,为各项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基础和保障,同时也能够为工程施工合同的签订提供参考。
另一方面,要对工程施工过程中的成本控制工作进行有效的控制。对于工程施工方案的优化,要从招投标的审核,到施工组织设计的各个环节进行全面的控制,对不同的施工方案进行对比,从中选择最佳方案。在施工过程中,提倡新工艺和新材料的应用,通过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实现对工程施工成本的有效控制,以此来提高建筑企业的经济效益。
4、加强建筑工程施工现场质量控制管理上的创新
(一)要严格做好施工测量工作
精确的工程施工测量是施工过程中质量控制的关键环节。比如在路桥工程质量控制体系中,相关的技术人员在施工过程中,要对导线点,中间桩和高程点实施科学有效的测量方式,并多次测量,使得测量结果能够达到闭合的标准,同时,要客观公正的做好记录,减小工程测量的误差,保证工程测量的精确性。
(二)加强对施工材料设备的质量检测
要严格质量标准,加强对各种原材料和工程构件的质量检测。严格原材料和各种工程构件,配件的入场机制,对各种质量不达标,不合格的原材料,构件,配件,不准进入施工环节。比如,在水泥和钢筋的入场时候,要对合格证做出细致鉴定,并要在专业的实验室进行质量检测,质量合格才可以投入工程施工。
四、结束语
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对于建筑企业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也是建筑企业生产经营建设的综合表现。只有加强施工管理,才能提高建筑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才能促使建筑企业生存和发展。 因此,必须对工程施工管理进行创新,按照国际通行的先进管理理念组织实施建筑工程管理,因此,建筑施工管理创新应当立足于进度管理创新、质量管理创新、成本管理创新,全面促进建筑施工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法制化和现代化,这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的。
参考文献:
[1]董世言 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管理控制措施的若干研究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0-06-05期刊
[2]蒋汉文 基于成本控制的A工程的质量管理研究华南理工大学2012-06-15硕士
[3]吴杰.以施工管理方式创新提高施工企业管理能力[J].工程施工管理,2010,4
[4]李俊.工程施工企业施工管理创新对企业的重要影响[J].建筑工程施工企业管理资讯,2011,5.
关键词:建筑工程 施工管理 创新问题 探讨。
中图分类号:TU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施工管理创新的必要性
1.1 是时代的需要
纵观古今,随着时代的发展,没有创新就没有进步,没有创新就没有竞争力。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面对新的世纪,如何建立不断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适应市场需要,适应提升企业文化及品牌效应需要的项目施工管理模式,努力走一条“创新、改革、发展”的一体化道路,是建筑施工企业亟须面对的一项艰巨而关键的任务,只有不断创新才能使项目施工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1.2是现代企业发展的需要
在市场经济的发展下,人们的思想观念、经营意识、市场观念、竞争意识逐步形成,生存、发展靠市场、靠自己的观念已经形成并被加强。建筑施工企业的管理体制还没有大的变化,机制不活,长此以往,必然不能市场经济的要求。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应该要不断创新和完善项目施工管理,但建筑项目与企业间责任不明、关系模糊,激励不够,约束不严,不确定因素过多等因素严重影响着项目施工管理的正常实施。建筑施工企业必须对体制进行创新,才能使项目施工管理适应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的要求。
1.3是建筑市场不断发展的要求
建筑施工企业在工程投标中存在着过度竞争,相互压价、低价中标仍然是普遍现象。业主由于处于买方市场,合同中不合理的要求、不平等的条款,使业主摆脱责任,承包商地位十分被动,设计和监理不能很好履行职责,也难以履行职责,职能错位常常不自觉地发生。行业保护、地区保护仍然较为严重,建筑市场行业、地区间的壁垒,阻碍和影响着市场的健康发展。目前我国建筑市场的发展存在以上种种问题还不能完全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运行,但无论怎样市场经济的潮流是不可阻挡的,建筑市场的逐步完善和国际化必然要求我们的项目施工管理不断创新来适应市场经济运行的规律。
1.4是先进的管理科学理论的要求
科学管理就是通过把科学的原理、方法和工具应用于管理,制定用于管理决策的数学和统计模型,用计算机进行模型模拟,应用于管理,减低不确定性,以便使投入的资源发挥最大的作用,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项目施工管理的创新就是要求我们将日益完善的管理科学的理论及时运用于项目施工管理和企业管理中,提高生产力,进而增加企业的竞争力。
2施工管理的创新性思路与方法
建筑施工企业创新管理模式,要不断给予足够的重视,适应建筑施工国际化的需要,积极创新的观念,建立建筑施工管理信息平台,加大投入,软件、硬件方面加强管理创新,加强管理人员的培训,配备综合能力强的中坚力量参与一线的管理,解放思想,大胆创新一套成熟、协调的建筑施工管理机制,坚持管理机制创新、技术创新、为应对建筑施工市场激烈竞争、建筑施工企业健全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2.1 人才和观念创新
2.1.1培养创新型人才
人才作为一种独特的资源,是企业发展过程中最宝贵的一种财富。施工企业在企业管理上应奉行以人为中心的管理理念,人力资源的管理工作要做到实处。不仅要充分吸收那些优秀的人才,加强企业人才储备,而且要通过不断的培训职员的各职业技能,激励人才,建立了一套适合的奖励机制和评价机制,同时,企业也要丰满自己的文化和理念,加强企业凝聚力,增强员工对企业的信任度。
2.2.2进行观念创新
工程施工管理的创新,不是一定要固定成某一种模式,而是需要不断努力寻求一切跟实际相关的模式并且慢慢完善。这个模式就是探索出符合市场规律的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模式。一个创新方案要符合项目施工管理的内在要求和建筑施工企业的实际情况,就要遵循创新原则和时代要求去编制。
项目施工管理不断创新的关键是企业高层管理者的重视,提高经费的投入,加大人才的培养、引进和凝聚,切实加强创新意识,以创新的思维方式对企业进行管理,即以市场的需求为出发点,要深刻认识项目施工管理创新的紧迫性、重要性、艰巨性和长期性,建筑施工企业应将项目施工管理的创新放在企业发展战略的高度来定位并将创新工作切实落到实处。
2.2建立创新性的组织机构
建筑施工企业通过数年的实践和探索,为国家和人民创造了巨大的财富,更是为国民经济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由于历史的原因,项目施工管理的工作中,项目这个名词的定义是以项目签订合同后,作为自己明确的范围。项目经理部随着项目合同的签订产生,又随终止合同而消失。项目部门代表了建筑施工企业,其本身是独立的,有其明确的职责,企业难以承担。但是有一点是值得注意的,项目部门的运作和企业快速发展的步调必须相结合。笔者认为有必要将建设工程项目施工管理的内容在空间上有所增长,从市场跟踪、签订合同,合同履行到取得社会效益,经济效果等全过程出发,全过程的有效的管理,建立健全项目部门的组织机构,制定项目部门设立分公司的企业定位。
3.3体制创新
首先要确立有限责任制度。企业是项目分公司的投资主体,制定资产经营责任制,做到产权清晰,依法建立新型的产权关系,作为所有者的企业退居到控股公司的位置,用股东的方式来行使自己的职责,同时承担有限责任,用这个办法来界定企业与项目部各自的边界责任。 第二就是要建立企业法人财产制度。使项目部拥有一块边界清楚的财产,用边界清楚的法人财产来承担法人责任。这样项目部才能真正走向市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独立的承担法人责任。
3.4机制创新
项目施工管理创新方案确立了组织机构,明确了公司的体制,并相应建立起了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创新的方案基本具备了,但这一方案的有效运行还要有创新的机制,方能使这一创新方案具有极强的生命力。创新的机制就是要使项目部分公司不断增强市场的竞争能力,牢牢占有已有的市场,不断开拓和占有潜在的市场。要增强企业实力,实际上就是加强项目部的建设,提高其赢利水平、社会形象和市场敏感性,必须对其建立激励机制,鼓励各类、各层次的人才脱颖而出,为人才创造环境,要给人才适应的土地、阳光和雨露;建立风险机制和决策机制,来规范项目部决策层的行为,实行民主、科学的决策程序,回避市场风险。
3.5技术创新
技术创新的实质是,应用创新的知识和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采用新的生产方式和经营管理模式,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占据市场并实现市场价值。项目施工管理只有在强有力的创新技术的支持下才能得以顺利实施,才能保证施工的质量和进度,才能获取最大经济效益;而且只有掌握了相关的核心技术才能占领相应市场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同时技术创新还为体制创新、结构创新和机制创新提供支持和保障,是项目施工管理创新的基础。
4结语
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管理的创新,对建筑施工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起着越来重要的作用,施工企业除了对设备进行改进外,更要坚持与时俱进,从管理上不断创新,提高使用设备的效率以及管理效率。创新是企业获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源泉,项目施工管理创新建筑施工企业不断发展的动力,也有利于保障建筑施工顺利实施。
参考文献
[1]刘佳云.水利工程建设施工技术的探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04):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