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3-18 03:48:0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动画艺术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一、三维技术动画和新型动画形式
可以说,正是得益于计算机技术,让艺术和现代动画技术有了结合的机会,是计算机技术凝聚的一种体现,充分的给予了动漫制作工作者以发挥想象力的孔家,制作人员可以通过自身对仿真学、图像学以及渲染材料等多方面的想法,将这些想法和思想结合起来加上一些特效最终达到一种意想不到的效果。此外,三维动画技术还十分的便捷和灵活,在整个动画领域,是十分肯定和认可的,相对于传统的二维动画而言,三维技术可以说是一次技术革新。从动画制作的角度来说,在制作三维动画时,需要充分地将二维动画制作的人力资源解放出来,只需要相关的技术人员对关键技术在计算机上进行操作进可以得以实现,进而有效地降低了动画制作的难度系数,为相关的动漫爱好者提供了实现梦想的舞台。伴随着近些年计算机软件不断革新和升级,动画制作的难度系数还会不断下降,不断地朝着有利于动漫产业发展的方向前进。此外,采取三维动画制作,能更加灵活多变的表现动画的真实效果,这一点是二维动画无法达到的。
二、三维技术的艺术表现力
光影表现力。通常来说,经过光影的变幻,加上对场景氛围的掌控,可以将场景和人物内心的情况有效的表现出来。在过去的二维动画中,手工绘画工作者依然会对光影花很多的心思,但是,很难得到较为理想的效果,更不要说实现场景和人物内心情感的融合。但是,在三维动画制作中,是完全可以共同虚拟灯光,进而达到想要的光影效果的,通过对明暗等光彩的调节,进而提升动画场景的艺术表现力。动感和空间的表现力。在过去的二维动画中,背景和角色在制作的过程中是完全分开进行的,最终将只做好的背景和角色进行叠加得到的,这样一来,就感觉整个背景和角色之间没有活力,非常的死板。同时,对于一些变化较大的动作来说,就很难顺利的完成,往往给制作者带来诸多的困难。但是,在三维技术当中,空间已经通过软件给予了虚拟构架,角色可以在这个空间内自由的进行运动和观看。还可以通过一些先进的技术,实现较为真实的模拟运动,在配合相关的摄像机的变化,达到一种非常立体的画面效果。质感和细节的表现力。在过去制作二维动画设计时,通常会将角色设定的十分的简单,因为如果角色制作复杂了,往往需要花费更多的制作时间和人力,同时,在角色动作变化的过程中,还需要和相关的角色联系起来。比如:在《千与千寻》中,每一个角色的采取了特效处理,使得最后的动画在总体上一种美感,在细节处理方面也十分的细致,从而提升了这部动画的质量,提升了该作品的影响力。
三、总结
综上所述,由于在运用三维技术的过程中,涉及的技术要求非常的高,自由度也要求得到保证,进而让制作过程中容易出现一些问题,但是,正是这些问题的存在,为动漫制作人员以发挥想象的空间。有理由期待,伴随着各项技术的发展,未来的三维动画将会进一步完善,给整个动漫产业带来新的发展点,给社会带来更多好的作品。
作者:张万菊 单位:辽宁科技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
一、“天人合一”的自然观
“天人合一”是中国哲学的根本精神,也是传统审美思想的基本精神。“天人合一”的自然观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在这一观念上,道家表现得十分突出,老子提出:“天大,地大,人亦大。”“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②这是天、地、人都以自然为最高准则,最终在效法道和自然的基础上实现的“天人合一”。庄子在此基础上也明确说:“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③“天地有大美而不言……是故至人无为,大圣不作,观天地之谓也。”④到了唐初,著名道士成玄英直接从人与自然的关系来谈:“夫人伦万物,莫不爱自然,爱及自然,是以人天不二,万物混同。”⑤明确强调人要顺应自然之道,尊重大自然的客观规律,要“随造化之物情,顺自然之本性”。⑥这种“天人合一”的观念把人与自然、人与环境之间的生态审美关系放在了重要位置,从人、天之间的互相感发、互相影响出发,审视和探讨了人与自然、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这种独具民族特色的“天人合一”自然观对中国传统文化和艺术影响巨大,使从古到今的文人、艺术家在与自然的交流及融合中感受美,体验美,并抒写自己的情怀,这种崇尚自然、寄情山水的审美传统对现代动画艺术也同样具有重要的意义。中国早期动画片《夹子救鹿》(1985年)取材于佛经“舍身救鹿”的传说,具有敦煌壁画的形式风格。动画片塑造了一位心地善良、与动物亲密无间的少年形象,处处彰显着对自然万物的歌颂,传达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天地万物息息相通的思想。⑦由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出品的水墨动画《山水情》(1988年)犹如一首充满了中国传统审美意蕴的古诗词,堪称中国民族动画的典范之作。该片讲述了一位老琴师与一个渔家少年结为师徒的故事,老琴师在最初的教弹之后,便让少年在大自然中体会、感悟、审美,以抽象的情节表达了人与山水、人与自然融合的喜悦。整部作品没有对白,以悠扬的叶笛声、幽深的古琴声配合水墨的浓淡与虚实,让人陶醉,深刻感受到自然之壮阔秀美。该片运用中国式隐喻,利用诗画般的自然景物,道法自然,具有空灵悠远的意境,对人的性情、品格进行陶冶,谱写出一曲人与自然水融的优美乐章,阐明了天、地、人三者的和谐统一,将“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体现得淋漓尽致。又如在动画系列片《熊出没》(2013年)中,主人公“熊大”“熊二”竭尽全力保卫森林,与伐木工“光头强”斗智斗勇,上演了一个个搞笑有趣的故事,让小朋友们十分喜欢,也令成年观众津津乐道。虽然该片在暴力情节方面遭受诟病,但它以“保护自然环境”为特色主题,具有浓郁的生态意识,对今天的生态环境建设有积极作用,该片也荣获了全国绿色生态动漫作品展“最受观众喜爱动画片”奖。这些动画片中所展现的富有生命情调的“自然”之美,对大自然生命力的追求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思想等,正是中国传统审美思想中“天人合一”自然观的集中表现。
二、“美善相乐”的伦理观
中国传统审美思想非常强调“美”与“善”的统一,其形成与儒家的礼乐文化直接相关。以“乐”为最高境界的情感体验必须和“诚”“仁”结合起来,也就是把真、善、美统一起来,这种集伦理与美学于一体的对“乐”的体验是儒家美学思想的根本特点。孔子在《论语八侑》中谈论韶乐和武乐,就涉及“美”和“善”的关系问题:“子曰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⑧在孔子看来,韶乐不仅符合音乐形式美的要求,而且符合道德的内容要求,是尽善又尽美的音乐典范;而武乐只有美的形式却无善的内容,不能称为完美的音乐。在这里,孔子实际上提出了审美标准的问题,即任何形式的美都必须以伦理道德内容为标准,必须与善的内容相结合,“尽善尽美”就是要求“美”与“善”高度融合统一的审美原则。儒家另一个代表人物荀子从人心理情感的需要出发,主张“美”“善”结合,《荀子乐论》曰:“故乐行而志清,礼修而行成,耳目聪明,血气和平,移风易俗,天下皆宁,美善相乐。”⑨只有“美”“善”互相作用,和谐统一,才能给人以审美愉悦及改善思想的双重作用。因而,“美善相乐”表达了情感与伦理、审美与道德相一致的境界,也肯定了艺术所特有之陶冶情操、净化心灵进而影响社会风俗的功能。以“善”为“美”、“美”“善”统一是中国古典美学的民族精神,也是中国传统审美思想的突出特征。以弘扬民族精神、歌颂优秀道德品质为主旨的动画艺术作品能让观众在观看过程中产生一种“善”的情,这样的作品可以极大地促进观众对高尚审美情操的认同,有利于人们不断提升自我,增强社会道德责任感。如国产动画片《九色鹿》(1981年)取材于敦煌莫高窟第257窟中壁画《鹿王本生》的故事,主要讲述一只九色鹿王冒险救了一名快要淹死的落水者,但反被此人出卖,最终忘恩负义的落水者自取灭亡。在艺术形式上,该片采用了敦煌壁画的造型特征、色彩体系与绘画风格。动画片描写了九色鹿的神圣、善良、勇敢和落水人的背信弃义,将善与恶、美与丑进行对比,使正义美好的形象得到加强,反映了大众惩恶扬善的愿望以及对“美”“善”的追求。该片的价值和魅力在于将佛经故事的精神元素进行了寓意表达,并蕴含丰富的中华民族精神和传统审美思想。根据《聊斋故事》改编的国产木偶动画片《崂山道士》(1981年)则讲述了一个以道教神话为题材的寓言故事,该片将木偶艺术与中国山水画的背景相结合,立体与平面虚实相宜,意境悠远。此片故事情节简单谐趣,却集中体现了中国传统道教的伦理观念,教导人们不可心存邪念,要自觉遵守伦理道德,以“善”为“美”,发挥着对人类心灵的塑造功能。美国迪斯尼动画片《花木兰》(1998年)整体风格借鉴了中国画的一些技法,工笔水墨相结合,颇富东方韵味。动画片在内容上选用了中国北朝民歌《木兰辞》中花木兰代父从军的传奇故事,更重要的是抓住了中国传统审美思想中“美善相乐”的伦理思想,即以“善”为“美”、忠孝两全、勇字当先,从而将中国的传统美德与伦理意识一展无遗,使该片深入人心,获得了极大的成功。通过此类优秀的动画作品,人们得到艺术熏陶和思想道德的教育,为现代德育开拓了新的领域和方法,起到了寓教于乐的作用,这正是用“美”的艺术作品引起“善”的道德行为,此之谓“美善相乐”。
三、“意象之美”的文艺观
意象是中国传统美学的核心范畴之一。《周易》最早提出“意”与“象”的概念,构筑了意象理论的雏形。《系辞上传》云:“‘书不尽言,言不尽意‘’圣人立象以尽意,设卦以尽情伪。’”⑩这里强调意象符号丰富的象征功能,可传达语言不能表述的内容,给了美学与艺术以重要启示:以形象来反映艺术,更能尽意。《系辞下传》对此进行了更为深入的探讨:“其称名也小,其取类也大,其旨远,其辞文,其言曲而中,其事肆而隐。”即《易经》每卦所述的名称虽细小,但它所概括的事物却很多,它无所不谈却又隐晦,话语曲折但极为中肯,用意深远。这段话用来谈论艺术同样合适。首先,每个艺术形象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概括性,可以小见大,以个别见一般;其次,艺术形象的外在形式应鲜明生动,极富感观诱惑力;最后,艺术形象的内涵应深邃丰富,在隐晦、含蓄中给人留下无限想象。《周易》将意与象相联系、相统一的美学观奠定了“意象”美学论基础,极大地拓展了中国古代的艺术美学思想,如“比兴”“兴象”“气韵”“意境”等美学概念都是建立在“意象”理论基础上的。关于艺术作品中的“意象”,陈望衡先生在《中国古典美学史》一书中有较为准确的解释:意象的基本要素是“象”与“意”。“象”包括物象、心象,二者相互联系。心象是物象的反映,物象是心象的基础。“意”包括“理”与“心”。“理”指物理,是客观事物的规律;“心”指心理,包括思想和情感。“意”与“象”的关系既体现事物现象与本质的关系,又体现出主体与客体的关系。因此,“意象之美”的文艺观就是将审美心境中一切抽象的概念、观念、哲理、情感等转化为感性形式,不仅反映相关物的外部形态,而且还包含心理投射和主观体验,既可以表现为富于情感的形象塑造和生动的神韵刻画,也可以抒发创作者的主观情感与审美理想。中国传统审美思想中“意象之美”的文艺观在很多艺术形式中都有所体现,如中国独有的水墨动画通过意象性的表现过程与写意性的艺术手法,利用墨色的渲染和浓淡变化而呈现出画面的自由灵动、虚实相生,创造出无限的意境,使作品在表现主题思想和故事情节时具有审美深度,是民族文化特性的鲜明体现。“动作的意象化是中国动画的独到之处,这植根于中国传统艺术中常常通过一招一式、一点一线表现生活对象的神、形、气,追求象外之意的美学特征。”
中国第一部水墨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1961年)采用了齐白石老先生的中国画写意花鸟形象,而墨点似的小蝌蚪可以说是意象造型的杰作。创作者们巧妙地利用墨色的浓淡将它们游动时尾巴线条的变化表现出来,产生虚实相生的效果,以有限的“象”表现出无限的“意”,使得一个个单纯的小墨点拥有了丰富的情感内涵。而背景则以中国传统绘画的“留白”来表现池塘的水,在无所谓“象”的地方产生了“意”,观众能够根据画面中有限的形象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从而体现出无尽的韵味和超然的意象之美,使动画艺术进入到更高的审美境界。从三句民间谚语到一部动画短片的《三个和尚》(1980年)是一部饶有趣味同时又寓意深长的作品。该片采用“极简”的艺术手法表现出深厚的文化和哲理内涵,片中没有对白、旁白,背景为大面积的空白,体现出有与无、动与静、虚与实的对立统一。作品借鉴传统戏曲表演“写意”的表现形式,在人物造型上非常洗炼,用简洁的线条进行勾勒,虚虚实实,以形似之假求神似之真,而在动态的设定上,和尚的表情以及上山、下山、舀水等动作都是高度意象化的表达。在现代动画艺术中,充分体现这种“意象之美”的作品还有根据唐诗改编而成的动画片《枫桥夜泊》(2003年)。该片整体艺术风格以古朴、典雅为主,充分借鉴传统水墨画中的造型语言和绘制手法,剧情上以诗的思想内容为主进行创造和丰富,真实地反映了诗的文化内涵及诗人的思想境界,在画面上注重对诗词意蕴的刻画与表达。由中国美院常虹教授编导的动画艺术短片《潘天寿》(2004年)充分运用中国式的象征和写意手法反映了潘天寿先生伟大的人格,并以此回顾先生卓越的艺术成就。该片借鉴了电影镜头运动的全立体视点,借助数码技术、后期特效合成等,融手绘、水墨、三维、二维、实拍于一体,使得水墨画面更加流畅自然,让传统水墨动画呈现出崭新的面貌,具有较高的艺术性和审美性。该片相继入围多个重要的国际动画电影节,并荣获日本“RETAS”国际动画大赛最高奖项“东映动画大奖”。
作者:李星丽
一、追根溯源——传统水墨动画
(一)水墨动画的概述。传统水墨动画的静态背景是渲染出的一幅幅水墨画,泼墨背景或大气磅礴或秀丽婉约;动态效果的表现需要在纸上作业,原画师进行角色的主要动作设计,动画工作人员负责添加中间画,画纸上的角色需要分层上色,颜色分别涂在几张赛璐璐片上,然后由动画摄影师进行逐格拍摄,动态水墨渲染效果是则用摄影处理而成,从而在屏幕上形成人眼中连续的活动影像。
(二)水墨动画的发展历程。水墨动画作为中国独创的动画艺术,取得的巨大成就与中国对其不惜成本的艺术追求密不可分。中国不但为其构建制作班底,更汇聚名家指导,1960年,中国第一部水墨动画《小蝌蚪找妈妈》一经问世便在国际上博得喝彩。水墨动画以独特的笔墨情趣、意象造型、文化底蕴享誉世界,不仅赢得“中国学派”的殊荣,更为世界动画的民族化发展作出贡献。近年来水墨动画趋于沉寂,逐渐退出观众的主流视野。时代的变迁并没让我们遗忘水墨动画这块瑰宝,大众对复兴传统文化艺术的呼声愈来愈高,但复兴传统水墨动画之路却是困难重重。
(三)制约水墨动画发展的因素。1、水墨动画创作繁琐耗时,力求墨韵意美,对市场运作却避而不谈,造成其艺术价值同商业价值严重脱轨,无法真正进入市场运作;同时,屈指可数的艺术短片如同象牙塔里的展品,无法满足观众的影视文化需求,水墨动画陷入叫好不叫座的尴尬境地。2、水墨动画受中国传统文化限制,取材多为山水花鸟,传统绘画技法难以表达夸张、趣味的动画造型,受众对水墨动画易产生视觉疲劳。同时,水墨动画不易推广开发衍生产品。3、全球化进程下,欧美日动画不断融合中国元素获得国人的文化认同,并依靠强势的政治经济力量迅速稳固了其在中国的市场。国外大量的影视作品潜移默化的将生产国的文化思想、社交模式、民族精神传递给中国受众,造成国人的文化认同混乱,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国人的审美诉求。
二、一脉相承——数字水墨动画
2009年中央电视台形象广告《CCTV相信品牌的力量—水墨篇》的问世,让人们重新关注中国水墨动画。科技的发展为水墨动画注入了新的力量。数字技术通过编码、算法生动地模拟水墨笔触,软件和后期制作展现高质量的动态画面,这一切赋予水墨艺术新的希望。数字技术平台为水墨动画增添多种表现手法。Photoshop、Painter是二维水墨制作软件,能模拟毛笔笔刷,建立不同的材质纸张,压感笔的力度能控制笔刷的粗细、笔墨的浓淡,达到再现手绘水墨的效果;数字软件基于水墨效果模拟,总结了水墨的笔法、墨法特征,为水墨仿真提供了技术支持。Flash等软件能为二维水墨制作动态效果,值得一提的是其滤镜功能可将动作线条模糊,并还原水墨晕染效果。另一方面,三维水墨效果、立体水墨效果的制作,都已有Maya等相关软件以及开发包研究,通过数字画笔重构山石模型,表现三维山石水墨的效果。数字化技术的运用将水墨动画的制作、效果提升到了一个新高度。
三、发展憧憬——水墨动画的发展趋势
(一)传统水墨动画“墨韵”与现代动画“趣味”的结合。传统水墨动画注重意境之美,一度获得人们的青睐;但现代动画追求趣味性,受众希望从动画艺术中获得快乐,这也是现代动画最具吸引力的地方。中国水墨动画需要表现墨韵,更需要加强造型和动态上的趣味,二者融合才有望扭转水墨动画的尴尬局面。
(二)制作手法“现代化”与传播媒介“多样化”的结合。数字化为水墨动画迎来一个全新的时代,目前中国的水墨动画创作需要不断探索新的制作方法,充分利用现代化手法解决水墨背景、角色造型、动态表达中的各种问题。同时,水墨动画应用需要与电视、互联网、移动媒体等现代新兴媒介相结合,从而扩展其应用领域。
(三)受众人群“多元化”与市场推广“商业化”的结合。动画的本质决定受众多为青少年,但青少年不能完全理解水墨的审美诉求,这样对受众的认知审美的不够了解,导致水墨动画逐渐淡出主流市场。水墨动画的崛起需要将受众拓展至成人,从而从源头唤醒国人心中沉睡已久的水墨情怀。同时,中国动画产业应始终以开放的心态面对商业时代,积极借鉴国外的先进管理理念和竞争模式,培育中国的动画品牌,为水墨动画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作者:刘菲菲 单位:江汉大学文理学院
一、制作的手工艺性
在拍摄每一个角色的时候制作人员都会有这么一张最重要的标准对照表,细节检查的提示图,因为在繁琐的工作面前你很有可能会忘记检查一些细节,有这样一张标准对照表是很重要的。场景的搭建也是拍摄前期工作的重要一环。动画里面创造的世界是非常重要的,它能增加你创作的动画角色的可信度。在阿德曼工作室对场景的搭建是没有什么特殊的要求,布料木头金属什么的都可以,但最重要的就是场景最后的装饰。“比如说《超级无敌掌门狗:面包房谋杀案》里面的房顶,一开始他们想给张各房顶做一个倒模,但后来发现效果不太好,于是还是做了独立的瓦片然后像砌瓦一样的粘上去。这的确是很奢侈的一种做法,但是我们能够做这件事,那为什么不做呐。”超级无敌掌门狗系列的创意总监Merlin说道。
二、偶动画角色的表演
动画角色是不会说话的,都是通过表演去传达情感。作为一个动画师一件非常重要的事就是你要懂得表演,如果你都不知道他的具体实际的表演是什么样的话,是无法操作偶去进行表演的,更无法让观众理解你要表达的事情。首先,活动故事版基本上就是你进行下一步工作的蓝图,到底是特写还是用中景都要在活动故事版的时候确定,这是所有拍摄信息呈现的最简单的方式。改完活动故事版以后,会拿给制片人展示,如果想要打动制片人就要加入一些实际的表演。Merlin说“事实上我们在表演的时候都是动画师和导演在一起表演,当动画师对一些表演有一些见解的时候他不是直接去拍摄偶的表演,而要先是自己表演给我看,一定要先说服我才可以,如果他们演得很好,我就会说那就这样做吧。通常我讨论的都是如何通过肢体语言的表演来达到导演的要求。作为一个导演我都要很清楚角色这时候要表达什么情感,有的时候需要喜剧效果有的时候悲剧情感,我们就是讨论通过肢体表演如何达到这种情绪。”在真正制作前定格动画师都有会拍一个表演视频作为指导,但如果把每一个细节和情感都表现出来的的话绝对是一个情感的绑架。其实动画师在实际制作中只需要挑一两个细节表现出来就能完整的表现整个情感,比如说调一下眉毛长舒一口气等等。“当我和动画师沟通的时候我都是从一个演员的角度来说。我每次和我的动画师对话都不是说关于动画而是关于如何表演如何表现情感。如果你是一个初级的动画师,一个捡起东西的动作在你的脑中就是几个关键帧的分布,但当你忘记动画工作规律后你才能真正成为一个角色动画师,如果你脑中只想着他的动作规律的分布你永远也不会成为一个真正的角色动画师。所以这就得到一个很奇怪的结果,当你去问阿德曼的一些很有名的动画师他们是如何做到那个表演的,他就会回答你‘我也不知道,我就这么一做它就出来了。’”定格动画是一次拍摄完成的动画,你不能说拍完了再回来调一下刚才的动作。对于定格动画是来说压力都是很大的。大多数情况都是1拍2,而在镜头运动的时候就要求全帧的,而角色的动作就按1.5帧来拍,这是相当困难的,按照这种标准动画师工作一天至多就能拍摄2秒。
三、拍摄与后期合成
除了实际的拍摄问题还有另外一个难题那就是预算问题,有一些镜头的拍摄成本是很高的,开始时都需要和制片人讨论镜头的花费。无论片子大小都有一个拍摄的时间周期和片子成本,都要在一定时间内完成整个制作,制片人的工作正是这样保证拍摄在一定的时间和成本内内完成拍摄,而导演的工作就是如何讲好这个故事。Merlin在拍摄超级无敌掌门狗时遇到了一个会花掉大把制作费用的镜头,“作为导演我就坚持这个镜头必须得有,于是制片就说好吧如果你真的需要这个镜头的话那这个片子的其他几个地方你就要进行删减,我们唯没有那么多的精力来完成全部。这个镜头一共261帧,包括钢琴掉下来,Wallace跑过来,灭火器喷出来,这其中有很多难题比如钢琴掉下来会产生很多碎片,会有火花,还会有灭火器的泡沫喷出来等等,除此之外还要保证角色的表演。当时是可以用一架相机完称所有拍摄,但是我们还是决定分层拍摄,所以这个镜头也表现了定格动画作为最为远古的电影特效拍摄手法也可以和现在的特效技术结合来达到预期的效果。拍摄时,出现的泡沫就是真正的剃须泡,所以拍摄的时候有时也会用到真实的材料,不一定全是替代品。”所以在资金有限的情况下,艺术与技术的协调就需要得到认真考虑,如果不能处理好两者的关系,可能会导致拍摄结果的不甚理想。此外,数字特效技术的发展使如今视觉艺术世界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变革。定格动画也不例外,它与电脑数字特效技术的结合,可以帮助定格动画提高拍摄的效率,并使得它呈现出新的视觉效果。这其中的特效工作包括,擦除工作痕迹、制作特殊角色、特殊氛围和拓展空间场景等。而完成这些效果通常需要两个步骤。拍摄时会使用绿幕(蓝幕)技术。绿幕技术在定格动画制作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特效合成的基础:便于抠像完成与特效的结合。扩展物理空间:增加场景的透视与景深感和增强时空转换的灵活度。电影拍摄时用绿幕和蓝幕制作背景,这样可以完全置换角色身后的背景,不必在去取真实的场景。这不仅提高了镜头调度的灵活性还极大地提高了拍摄和制作的效率。还有在定格动画的拍摄多以三维动画作为辅助,使得拍摄工作变得轻松,气、液、光、电等特殊效果得以实现,而且效果显著。在《神奇海盗船中》通过绿幕抠像技术和三维动画的结合,使的场景‘真正’的来到了海上;《通灵男孩诺曼》中各种飘荡的半透明鬼魂,《科学怪狗》中的雷电、火光和烟雾统统少不了三维动画特效的帮助。
四、结论
虽然说是定格动画特殊的制作方法本身就有很多局限性,制作难度高,步骤复杂,但它的魅力也是最为独特的,在众多影片创作风格中有着独特的魅力,在如星河璀璨的视听世界中发光发热。动画的起源与发展始终与技术进步有着密切的关系,每一次技术革新都给动画艺术带来了新的发展空间。如今随着技术的发展,定格动画的一些局限性通过一些新型偶技术和后期合成技术得到解决。突破自身的局限后,定格动画的创作领域也更加宽广。
作者:张萌 单位:中国传媒大学动画与数字艺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