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法律在身边

法律在身边

时间:2023-05-29 17:39:4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法律在身边,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法律在身边

第1篇

刑事拘留必须同时具备两个条件:其一,拘留的对象是现行犯或者是重大嫌疑分子。现行犯是指正在实施犯罪的人,重大嫌疑分子是指有证据证明具有重大犯罪嫌疑的人。其二,具有法定的紧急情形之一。比如正在预备犯罪、实行犯罪或者在犯罪后即时被发觉的;被害人或者在场亲眼看见的人指认他犯罪的;在身边或者住处发现有犯罪证据的等。

法律依据】

《刑事诉讼法》第八十二条规定,公安机关对于现行犯或者重大嫌疑分子,如果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先行拘留:

(一)正在预备犯罪、实行犯罪或者在犯罪后即时被发觉的;

(二)被害人或者在场亲眼看见的人指认他犯罪的;

(三)在身边或者住处发现有犯罪证据的;

(四)犯罪后企图自杀、逃跑或者在逃的;

(五)有毁灭、伪造证据或者串供可能的;

(六)不讲真实姓名、住址,身份不明的;

(七)有流窜作案、多次作案、结伙作案重大嫌疑的。

(来源:文章屋网 )

第2篇

当田文军终于找到儿子田鹏时,黄渤的戏份锐减,真正的主演赵薇如蓄足情感马力,一路奔涌而出。

关注被拐儿童有很多视角,无论哪种视角,都可能“秒煽”观众的泪腺。原本以为,失子后的田文军与鲁晓娟将会以大堆眼泪去冲击观众的情感闸门,但黄渤真正放声痛哭只有一次,还是在找到儿子田鹏之后。鲁晓娟的情感宣泄安排在找到儿子前,这一前一后的安排,并不是因为田文军有多么坚强,而是因为他一直无法原谅自己的疏忽。

谈到片名时,黄渤说因为孩子不见了,所以只有“亲爱的”三字。父母对子女的爱永远是天底下最纯洁最无私的爱,陈可辛并不想把这份爱拿到是非二元论的天平上去煎烤。在他看来,母爱不只是基于血缘关系的生物伦理,而是一种认知、希望与寄托的聚合反应,这便是由赵薇扮演的李红琴的社会存在意义。

李红琴的母爱空间极为逼仄。从法律上讲,她的那两个孩子均非亲生,难以摆脱被拐卖之嫌。从道德角度看,她虽然作出了巨大付出,但任何付出,均不足以阻止亲生父母的追讨。从模棱两可的台词中,观众可以估摸.李红琴对这两个孩子的来历并非毫不知情,只是她不愿去面对――作为农村最纯朴的妇女形象,生儿育女是她作为女人的最重要一环,失去这一环生活便有如怎么也见不到碧空的雾霾。所以,面对男人从外面带回来的两个孩子,在身边时她倾其所有。不在身边时,她奋不顾身。

田文军为找儿子家徒四壁,“偶遇”骗子无数,尽管如此,在沓无声息之时,他又怀念这样的扭曲生活――至少有那么些足以激励他找下去的希望。一贫如洗的李红琴没有见过太多的世面,但在母性面前,她不顾一切――为保住做母亲的最后希望,她廉价兜售了一位女性的底线尊严。

影片的视角取自李红琴,这有别于一般人最容易想到的寻子视角。李红琴的再多努力很难赢得观众的肯定,她本身也是一个悲剧式人物:被丈夫欺骗为不能生育,被失子家庭斥为拐卖儿童家属,被辛辛苦苦养了几年的儿子撕心裂肺地声音困扰,被社会舆论所不屑,被法律直接排斥在收养的围墙之外……

李红琴的存在价值并不是想替其“翻案”,她终不过是失子家庭的一种反衬。李红琴的扭曲母爱,只是失子母亲痛感的一个局部投影――养母尚且如此,亲生父母之痛有几人能真正体会,这便是那个“寻子亲友团”的群像写照。寻找,已经成为他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们没想过最终能否找到,事实上像田文军这样的“幸运父亲”太少太少。

陈可辛的野心在于,不想让观众掉进简单的煽情迷阵中,而是通过李红琴这一特殊角色所遭受的内外煎熬,与失子家庭形成一种非对称式平衡。站在李红琴平衡的对端,必定是更加多痛苦的亲生父母。

[责编/尘沙]

第3篇

拘留的期限较短,随着诉讼的推进,拘留要及时予以变更,或者转为逮捕,或者变更为取保候审或监视居住,或者释放被拘留的人。

【法律依据】

《刑事诉讼法》第八十条规定,公安机关对于现行犯或者重大嫌疑分子,如果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先行拘留:

(一)正在预备犯罪、实行犯罪或者在犯罪后即时被发觉的。

(二)被害人或者在场亲眼看见的人指认他犯罪的。

(三)在身边或者住处发现有犯罪证据的。

(四)犯罪后企图自杀、逃跑或者在逃的。

(五)有毁灭、伪造证据或者串供可能的。

(六)不讲真实姓名、住址,身份不明的。

第4篇

【案例】与养女交恶,老人财产赠侄儿行吗?

赵解元和妻子有个养女赵敏。几年前,老伴儿去世,赵老爷子沉浸在丧妻的悲痛之中,赵敏却从家中拿走了户口本、房产证,以防财产旁落。赵老爷子为此很是生气,最后闹上法庭,父女二人的关系就此恶化。

之后,赵老爷子与自己的侄子赵雷签订了遗赠扶养协议。由赵雷承担老人的医疗、饮食、出行、殡葬等生养死葬费用。赵老爷子去世后,由赵雷获得他的房产及存款。

几年后,赵老爷子因病住院,不久过世。赵敏在没通知任何亲属的情况下匆匆将父亲的遗体火化。赵雷去医院探望时才得知消息,连叔叔最后一眼也没看到。

随后,赵雷和赵敏为了老人的遗产闹上法院。庭审中,赵敏拿出一份赵老爷子自己写的遗嘱,内容是老爷子将家中一切财产都留给女儿赵敏。而写下这份遗嘱的时间就在赵老爷子和赵雷签订协议之后不久。

遗赠扶养协议约定财产给侄子,遗嘱却写明给女儿,两份文件到底以哪个为准?

法院最终认定,根据法律规定,赵老爷子的遗嘱和遗赠扶养协议有抵触,应按照协议处理。赵雷已经履行了赡养义务,赵老爷子的房产和存款属于其个人的部分归赵雷所有,赵敏协助办理房产过户手续。

【点评】遗赠扶养协议效力高于遗嘱

在一般人的观念里,订立在后的遗嘱往往更反映了被继承人的最终想法,为什么签订在前的遗赠扶养协议比订立在后的自书遗嘱效力还大?

我国《继承法》规定:“继承开始后,按照法定继承办理;有遗嘱的,按照遗嘱继承或者遗赠办理;有遗赠扶养协议的,按照协议办理。”这表明,在财产继承中,如果各种继承方式并存,应首先执行遗赠扶养协议,其次是遗嘱继承和遗赠,最后才是法定继承。也就是说,遗赠扶养协议的法律效力高于遗嘱继承和法定继承。

此外,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若干问题的意见也规定:“被继承人生前与他人订有遗赠扶养协议,同时又立有遗嘱的,继承开始后,如果遗赠扶养协议与遗嘱没有抵触,遗产分别按协议和遗嘱处理;如果有抵触,按协议处理,与协议抵触的遗嘱全部或部分无效。”

法官解释说,法律之所以赋予了遗赠扶养协议如此高的效力,也是要保障作为非法定继承人尽到了扶养义务之后所应该获得的权利。

【案例】签订过程存疑,遗赠扶养协议还算数吗?

冯德志老先生和妻子姜老太是一对再婚夫妻,各自带着自己的孩子组成家庭。几年前,姜老太被确认为智力残疾,此后,她便由自己的子女接走照顾。而冯德志独自居住,四个亲生儿子不在身边,他的日常饮食只好依靠侄子小冯夫妇料理。冯德志两次生病住院,也都是小冯夫妇照顾。

两年前,冯德志因癌症住院手术,时日无多。冯德志聘请了两名律师起草了一份《遗赠扶养协议》,由律师在ICU病房内向冯德志宣读一些内容并全程录像。协议中约定冯老先生夫妇的两套房产及几十万元存款中属于他自己的部分都留给侄子。

半个月后,冯德志去世。随后侄子小冯与叔叔的子女们就遗产继承问题打起官司。虽然侄子一直照顾老人是事实,但恰恰就是签订协议的过程出了纰漏。

签订协议的录像中显示,律师宣读协议时告诉老人如果认可事实就点头示意,老人当时插着呼吸饥,根本无法言语。而且在宣读过程中,老人还睡了过去,被叫醒后才继续宣读。最后,是律师代老人签了字,老人的手印也是别人扶着手在相应位置上按的。

法院认为,见证人宣读协议的过程中,冯老先生的状态无法使他人明确辨识其神志清醒,订立协议是其真实意思。按印的行为也并非其主动做出的,因此协议不符合形式要件,不能判定协议有效。

不过,法院也特别指出,作为老人的侄子,小冯确实对其进行了照顾,在其去世后安排了丧葬事宜,他可以通过其他方式主张对老人的遗产权利。

【点评】子女的赡养义务不能免除

法官说,即便签订了遗赠扶养协议,遗赠人与其子女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并不因此而解除。遗赠人的子女对遗赠人的赡养扶助义务,不因遗赠扶养协议而免除。同时,遗赠人的子女对其遗赠以外的财产也仍享有继承权。

同样的,作为扶养人,虽然负有为遗赠人养老送终的义务,但对自己的父母也仍然有赡养扶助的义务,享有互相继承遗产的权利。

【案例】儿女双全,老人财产赠侄儿媳为哪般?

李红琼和老伴儿有3个儿女,但平时都不在身边。十多年来,都是侄儿媳妇刘女士一直住在老人家里,照顾二老饮食起居。没过几年,李老太的老伴儿去世了,快90岁的李老太日常生活就更仰仗刘女士了。

为了给侄儿媳妇一个交代,李老太与侄儿媳妇签订了一纸遗赠扶养协议,约定将还在老伴儿名下的一套位于市中心的房产的40%产权赠与刘女士。刘女士的义务是要继续细心照顾李老太的生活,并负责其送终安葬。

签订协议当天,刘女士找来两个证明人做见证,还录了像。见证人询问李老太,委托书和协议是不是她自愿的,李老太回答得很肯定。协议签订之后,李老太甚至把家里的房产证都交给刘女士保管。

李老太在刘女士的照料下,最终走完了自己的暮年。但老人去世后,麻烦事还是来了。

三个儿女操办了老人的后事,并很快做了继承公证,由长子王先生继承了父母的房产。由于房产证在刘女士手中,王先生瞒着刘女士又补办了一个房产证,拿着继承公证书,将房产过户到自己名下。

刘女士将王先生兄妹三人告上法院,要求确认自己的房产份额。

在诉讼中,兄妹三人对签订协议是否是母亲的真实意思提出质疑。老人的丧事也是他们兄妹三人操办的,他们尽到了赡养义务,而刘女士则没有履行义务。

最终,由于两名见证人都出庭作证,证明签订协议是老人的真实意思,老人签署协议时意识清楚,和现场录像也能对应。此外,法院认为,刘女士多年来一直履行了对李老太的照顾义务,没有履行安葬义务是客观原因造成的,因此刘女士基本履行了协议约定的内容,判决王先生已经过户到自己名下的房子有40%的份额归刘女士所有。

第5篇

最近,我们对__区__中学、__中学、__中学、__小学、__小学、__第二小学等6所学校,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留守儿童,进行了一次全面性的调查。调查显示,我镇现有在校小学生2767人,其中留守儿童376人,约占13.6%;现有在校初中生2723人,其中留守儿童228人,约占8.4%。在监护人方面,这些孩子由祖辈照顾的516人,亲友照顾的61人,社会照顾的16人,寄宿学校的6人,无人监护的5人。由于长期得不到父母面对面的教育和关爱,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与成长均受到一定的影响,已经成为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

一是监护不力,义务教育难以保证。由于大多数留守儿童是由祖父母隔代监护和亲友临时监护。年事已高、文化素质较低的祖辈监护人基本没有能力辅导和监督孩子学习。加之农村学校受办学条件、师资力量、教学理念的局限与制约,针对留守儿童的需求提供特殊有效的教育和关爱力不从心,学校与家庭之间缺乏沟通。家庭和学校监护不力,导致相当数量的留守儿童产生厌学、逃学、甚至辍学现象。留守儿童学习成绩及初中教育的在学率都低于正常家庭儿童。还有相当一部分留守儿童由于监护人的放纵溺爱,助长了他们自私任性,以自我为中心的极端性格,不利于儿童全面而良好性格的形成。

二是缺乏抚慰,身心健康令人堪忧。据调查了解,70%的外出务工父母年均回家不足3次,有的甚至一年或几年才回家1次;近30%的留守儿童与父母通话、通信频率月均不足1次。由于父母长期外出,留守儿童的情感需求得不到满足,遇到心理问题得不到正常疏导,极大地影响了其身心健康形成人格扭曲的隐患,导致一部分儿童行为习惯较差,并且极易产生心理失衡、道德失范、行为失控甚至犯罪的倾向。

三是疏于照顾,人身安全不容忽视。监护人缺乏防范意识,儿童防护能力弱,致使农村留守儿童容易受到意外伤害,甚至成为不法分子侵害的对象。据我们从公安部门了解,被拐卖儿童群体中,第一位是流动儿童,第二位是留守儿童。

留守儿童问题是伴随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和劳动力转移产生,并将长时期存在的社会问题,能否解决好这个问题,关系重大,因此必须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并努力从法律、制度层面整体地加以考虑和解决,以构筑真正意义上的和谐社会。

1、努力创造条件逐步消除城乡二元结构。积极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弱化乃至消除与户籍制度相配套的对农民工有歧视性的各种制度,如城乡就业制度、教育制度、社会保障制度、医疗与住房制度等,从而消除农民工城乡流动的制度壁垒,给予农民工及其子女切实的市民待遇,废除高过城市学生的教育资费等,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在城乡间的有序流动。从政策层面上鼓励更多的农民工将其子女带在身边,使他们能就地入学,从而逐步减少留守儿童的比例。

2、广泛宣传留守儿童教育存在的问题,使家长以及监护人对留守儿童教育引起足够的重视。努力改变家长外出务工的方式和教育沟通方式,让他们在外出务工和孩子成长之间有个比较理性的认识进而做出合理的安排,要经常保持和孩子的联系、沟通。不仅要从生活上关心留守在家的子女,更要从心理上加以疏通和引导,让孩子真正把自己的父母当作倾诉的对象。同时,家长、监护人、学校之间要保持经常性的联系,更清楚的认识他们,共同商讨教育的策略和方法,让孩子能在良好的心理状态和社会环境下成长。

3、加强农村中小学校对留守儿童的教育与管理。 首先,应进一步加强教职工的责任感培养,对留守儿童加大关怀力度;其次,逐步完善学校的硬软件设施,不断改善寄宿生的生活质量,让没有家长在身边的孩子生活质量有良好的保障;第三,开设针对青少年身心发育规律的课程,对他们进行有针对性和专门的教育管理。学校最好有专门的心理老师,对他们显性和隐性的心理压力进行疏导,为留守儿童排忧解惑,引导其身心的健康发展;第四,尽量多开展各种文体活动,让孩子能在有老师、同伴的群体中成长,在充实课余生活的同时,为留守儿童一定程度上填补没有父母在身边所缺失的感情生活,培养他们独立自主、沟通交流的能力;最后,学校至少每半年要召开一次有回家家长参加的家长会,与家长交流,让学校和家长双方都能更深入的了解学生,使学校内外产生合力效应。同时,也让家长在权衡经济收入、抚养子女成长二者之间有个更加理性的选择和合理的安排。

4、充分发挥社会在留守儿童教育方面的作用。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综合性的问题。要依靠家庭、学校和社区三方面的协调努力,积极配合,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格局。当前可以做的就是依靠传媒的作用,加强村民(居民)对留守儿童的责任感和爱心的培养,调动村民的积极性,使他们在某种意义上能像关注自己的子女一样关注身边的留守儿童,对他们倾注于关爱和呵护,从而建立一种无形的、有效的留守儿童保护体系。

第6篇

如何让学生真正地感到政治课既好听又好懂,既好学又好用呢?本人认为,应将相关资料引进课堂,借助有关资料激活政治课教学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手段。那么,如何获取教学所需的大量材料呢?

一、通过材料获得

在现行政治教材中收集了大量与知识的内容相联系的信息资料,这些材料有文字材料、

图表图片材料等,它们具有典型意义,形象生动,又能突破重难点,教师应加以充分利用。例如在讲“剩余价值”是时,本人利用教材第25页的相关资料,让学生根据材料的内容列出剩余价值的式子。这样学生就轻而易举的理解剩余价值的含义。

二、通过报刊获得

我国有大量的与政治相关的报刊。象《广东省公安报》《参考消息》《中学政治报》等,

这些报刊上有许多相关的资料,教师平常可加以注意和利用。《广东省公安报》曾报道一编题为“无良司机活活拖死19岁少女”的案件。说的是一个司机在撞倒一名19岁的女青年后,不顾他人的提醒,竟拖着少女逃逸,致女青年被活活拖死,事后,该名司机被判处有期徒刑15年。本人阅读之后即把其记住,在复习“什么是犯罪”时就利用此案件让学生分析出什么是犯罪。

三、通过电视节目获得

现在电视机已进入千家万户,电视节目丰富精彩,其中不乏涉及政治的节目。如中央电

视的《今日说法》、《焦点访谈》,南方电视台的《今日一线》,潮州电视胎的《法制天地》,潮安电视台的《南盾在行动》等等。这些电视节目中都有丰富的具有教育意义的案例,教师在教学中可以相应的利用。

例如,潮州电视台《法制天地》栏目最近播放了一个案件:古巷有一对年过五旬的夫妻

因感情不合等原因闹离婚,亲朋好友对此看法不一,有赞同离婚的,有指责离婚的女方的。在学习“婚姻自由“时就可以利用此案。先让学生思考:1、这对夫妻如果确实感情破裂,可以离婚吗?2、亲朋好友可以指责离婚的女方吗?通过层层分析,最后得出“婚姻自由”的相关内容。

四、通过杂志获得

我国发行有很多与政治科有关的杂志,如《时事》、《半月谈》《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学

政治课教学参考》等。从这些杂志同样可以获取相关的资料。如在学习“资产阶级的本性”时,我就采用了《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一个例子加以分析,帮助学生理解该知识点。这个例子是日本一家电影公司为一部专门介绍自杀方法的影片做的广告词:喂——你失恋了吗?你破产了没?那么请你自杀吧!本片向你提供最佳的自杀方法!既简便易行,又毫无痛苦,是一种美的享受——向你表示人道主义的慰问!——恭喜你脱离苦海。借助这个材料,学生很快就明确了资产阶级的本性。

五、收集发生在身边的材料

发生在身边的材料与学生的实际联系最为密切,自是学生感兴趣的,所以收集发生在身

边的一些事件并加以整理也是教师获取教学所需材料的一个途径,因此,教师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如,从学校附近的鞋厂污染严重看环境保护法,从学生逃课上网到为筹上网费而偷窃看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关系等。

六、通过上网的途径获取材料

21世纪是一个信息高度发达的时代,教师可以利用计算机网络,上网获取所需的资料

潮安教育网、法律之舟、中国政法大学法学会、人民日报等网站上可以找到教学需要的相关材料。

第7篇

按照区局关于组织开展“双提升”工作系列活动的通知,日前,我大队通过开展“双提升”研讨交流会,将提升群众安全感和对公安工作满意度作为当前的一项重要工作,突出抓好四项基础工作,努力实现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双提升。

一、抓牢打击主业,提高群众“基础分”。把打击违法犯罪行为作为提升群众安全感和对公安工作满意度的根本举措,坚持以打开路,以打振民心。重点加大对涉黑恶、暴力犯罪、涉黄赌、盗抢骗等各类侵害群众切身利益犯罪的打击力度。创新打击方法,主动研究掌握新型违法犯罪特点,最大限度地维护群众利益。

二、提升管控水平,增加群众“印象分”。全面提升社会面巡防等级,对人员密集场所和重要民生设施区域,推行“网格化”巡逻机制,提高见警率、管事率。大力打造“亮警灯工程”,要求“警车上路必亮灯,警察着装必管事”,让群众切实感受到安全就在身边。

三、规范执法行为,赢得群众“信任分”。注重执法规范化建设,不断提升执法质量和执法公信力。规范110接处警工作,争取接处警再快一分钟,对待群众报警报案,快速处理,稳妥处置,及时反馈。在执法办案中,确保每个执法流程有章可依、有据可查,同时坚持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让群众感受到法律的尊严和法治的温度。

四、加大宣传力度,争取群众“附加分”。依托多种渠道,提高群众对“两个度”的知晓率,全力争取群众支持。加强普法教育宣传,尤其是电话诈骗、病毒链接短信、个人信息窃取等方面的安全防范提示,增强群众自我防范意识。加强与主流媒体的沟通联系,充分借助报纸、电视等宣传阵地,深入宣传公安工作成效和警队正能量事迹,增加群众对公安机关的满意度。

第8篇

法制宣传教育是实施依法治国方略的基础性工作,根据锡林浩特市教科局有关文件精神和相关的工作部署,油田学校领导高度重视此次活动,积极组织全校师生开展了"深化平安锡市建设,提升社会治理水平"系列法制宣传活动。此次系列活动精心组织、扎实推进、注重实效,使法制宣传教育和公民道德建设紧密结合、相互促进,取得了一定成效。现将有关情况总结如下:

一、加强领导,全面动员

在校领导的统一部署下,油田学校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法制宣传活动。学校形成"领导齐抓共管,师生共同参与"的法制宣传氛围。切实地保证法制宣传工作有条不紊,扎实有效地推进。

二、深化教育,注重实效

1、利用广播、LED、简报、标语等宣传手段,大力宣传广泛告知法制宣传、公民道德宣传教育主要内容。

2、在学生中深入开展全国青少年普法教育活动,增强学生法制意识。

3、组织全体教师和部分学生参加普法考试,提高教师和学生的学法用法意识。

4、开展了以"法在身边  走好青春第一步"为主题的法律知识讲座。

5、开展法律知识的手抄报评比活动,促使同学们对法制有一定的认识,让普法宣传更加深入人心。

三、搞好结合,统筹兼顾

我校在法制宣传教育中统筹兼顾,做到"两个结合".一是与思想道德建设相结合。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使法制宣传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机统一、相互促进,全面加强了民主法制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二是与青春期学生教育相结合。通过普及法律知识,切实增强了学生的法制观念,加强学生法制教育。

四、取得的成效

1、教师的综合能力进一步提高。通过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全体教师加强了法律、法规方面知识的学习,在工作中能更加正确地运用法律手段去保证和促进各项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和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不断提高法律知识水平,自觉维护法制的统一和权威。

第9篇

2、政府护法维权,青少年健康成长。

3、维护少年合法权益,需要全民的努力。

4、为青少年维权,我们引以为荣。

5、维护青少年,守护我们的未来。

6、维权如伞,只为人生雨季撑起一方晴空。

7、维护青少年权益,检察需要您的参入。

8、加强法律监督,维护公平正义。

9、维护青少年权益,撑起民族的未来。

10、关爱青少年,法律来维权。

11、把握青春年华,掌控权力利益。

12、检查在行动,为未成年人权益保驾护航。

13、发挥检察职能,维护青春美梦。

14、与青春共舞,与维权同行。

15、倾心呵护青少年,努力促进你成长。

16、大手牵小手,维权路上一起走。

17、关爱青少年,重在维其权。

18、我们的祖国是花园,维护花朵我当先。

19、别让“未来”失落在今天。

20、关爱下一代成长,保护青少年权益。

21、齐心营造合法社会,协力维护孩子权益。

22、维权青少年,守护为明天。

23、少年维权大舞台,有你参与更精彩。

24、坚决依法维护每一个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

25、纯真的笑脸,愿它永远绽放。

26、监督父母,维护孩子。

27、维护青少年权益,全社会责无旁贷。

28、履行公检职责,维护青少年权益。

29、营造良好社会环境,维护少年合法权益。

30、和您一起维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

31、推进和谐社会发展,加快青少年维权。

32、保护青少年权益,呵护花季雨季。

33、关注青少年维权,构建祖国美好明天。

34、青少年维权,给孩子多一些的保护。

35、精英也曾未成年过,社会维权应此开始。

36、维护青少年权益,我们在一起。

37、让法律为青少年维权撑开一片蓝天。

38、创建和谐社会,从青少年维权开始。

39、关注国家未来,维护少年权益。

40、年龄有别,权利无异。

41、打造和谐,维护青少年。

42、让法律为青少年维权保驾护航。

43、保护青少年权益,就是关心我们自己。

44、为青少年维权,托起花朵明天。

45、关爱未成年人,呵护祖国花朵

46、情系祖国未来,保护青少年权益。

47、保护未成年,温暖爱心田。

48、依法保障合法权益,给青少年一片蓝天。

49、维权青少年,关爱在身边。

第10篇

认真学习节水知识,积极探索、创新节水方法,推广使用节水型生活用水器具,培养良好的用水习惯,努力做有效节水、科学节水的推动者。以下是和大家分享的节约水资源材料资料,提供参阅,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节约水资源材料一

亲爱的朋友们:

水是生命之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命脉。长期以来,人们普遍认为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在日常生活用水中没有意识到水对于我们来说是多么的重要,稍加留意就会发现自己身边的确存在着这样或那样浪费水资源的现象。究其原因,主要是节水意识不够,没有养成节约用水的观念和习惯。因此,大力开展节约用水工作,建设节水型社会刻不容缓。在此,我们倡议:全社会都积极行动起来,每个人都要争当节约用水的宣传者、文明用水的倡导者、科学用水的践行者。

一、积极宣传水情知识、传播节水理念、弘扬节水风尚、做节约用水的宣传员。节水不仅是独善其身,更重要的是兼济天下,把节水的意识传递给周围的每一个人,将节水的影响扩大到更大的领域。

二、认真学习节水知识,推广节水办法,创新节水技术,努力做科学节水的推动者。

三、爱水、惜水、节水,从现在做起,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提倡刷牙少用一口水,洗脸少用一杯水,洗浴少用一盆水,平时少用一滴水;洗涤时适量使用洗涤剂,不向水中倾倒剩饭、剩菜等污物。要求大家对发生在身边的用水浪费现象,敢说敢管,互相监督,共同保护利用好水资源,让节水成为一种习惯!

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节水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节水活动,功在当代,惠泽千秋。希望人人都要积极行动起来,让我们携手同心、众志成城,极早投入到节水的活动中来。

倡议人:___

20__年_月_日

节约水资源材料二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节约用水,不仅仅是一句口号,应该从身边做起。大而言之,为了保护及合理利用国家有限的水资源;小而言之,为了维护学院和我们自己的利益,我们向全院师生员工发出节约用水,希望每一位师生员工以主人翁的态度,倍加珍惜稀缺的资源,节约每一滴水,使节能意识、节能行为蔚然成风。

一、充分认识校园节约用水的重要性,水是不可再生的资源,用一点就少一点。我们应该从自身的一点一滴做起,无论是在寝室、校园都要注意节约用水,养成良好的节水习惯。

二、加强节约用水宣传,提高全院师生员工节水意识。大家树立正确的用水观念、合理的用水方式,从我做起,身体力行,积极倡导身边的每个人养成良好的节水习惯,形成一个节约水资源的良好校园风气。在全校形成“节约用水光荣,浪费用水可耻”的良好氛围。

三、尽量缩短用水时间,随手关闭水龙头,做到人走水停,杜绝水长流的现象发生。发现水龙头、管道、马桶漏水要及时报修。

四、在没有脸盆、水杯情况下,洗脸、洗手、刷牙时,请控制水龙头开关大小,并及时关水。

五、洗澡时请间断放水沐浴,搓洗时应及时关水。

六、请做到一水多用,充分利用水资源。

七、对发生在身边的用水浪费现象,要敢说敢管,互相监督,共同保护利用好水资源。

八、衣物要集中洗涤,应尽量减少洗衣的次数;小件、少量的衣物提倡手洗;洗涤剂要适量投放,过量投放将造成水的大量浪费。

全体师生员工,积极行动起来吧,从自身和身边做起,珍惜点滴、杜绝浪费。此外,也应该认识到:珍惜水资源、保护水环境从你我做起。只有当我们每个人都把保护水源作为一种自觉行动时,我们的资源环境才能得到彻底改善。我们期待着这一天早日到来。

最后,我们发自内心地再次呼吁大家:珍惜水资源,节约水,从现在开始!

倡议人:___

20__年_月_日

节约水资源材料三

尊敬的广大市民朋友:

水,是生命的源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物质条件。我国是水资源短缺的国家,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是国家法律规定的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近期,由于天气持续高温少雨,我市水源地水量逐日下降,已经影响到全市正常供水。为此,向全市市民发出如下倡议:

一、增强节水意识。广大市民要切实提高节水意识,树立正确的用水观念,充分认识我市水资源短缺的紧迫性,做到爱水、惜水、节水,推进节约型社会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二、强化节水责任。全体市民应当自觉树立“节水光荣、费水可耻”的观念,争做节约用水的示范者和推动者,争做节约资源的组织者和监督者,从自己做起,带动身边的同事、家人,积极带头节约用水,努力形成人人关心节水、时时注意节水的好风尚。

三、做好节水工作。广大市民要加强单位及家庭用水设施设备的日常维护管理,杜绝“跑冒滴漏”,杜绝出现“长流水”现象。积极做好节水改造,推进新技术,优先使用节水型龙头、节水型卫生洁具等,提高节水效率。

四、养成节水习惯。要自觉养成计划用水、节约用水、重复用水的良好习惯。尽量缩短用水时间,随手关闭水龙头,做到人走水停,提倡一水多用,在日常生活中,厨房节约一盆水、浴室节约一缸水、洗衣节约一桶水,从一点一滴做起,努力培养科学、文明、节约的用水习惯。

五、加强节水宣传。要对发生在身边的用水浪费现象,敢说敢管,互相监督,共同保护、利用好水资源。在广大市民中形成共同关心、共同监督、共同维护、共同节水的良好局面,以此带动和影响整个社会,提高全社会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意识,共同建设美好家园。

不舍细流,方成___。让我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树立良好的用水忧患意识、节水意识,养成良好的用水习惯,争做生命之源的呵护者、城市节水的参与者、单位与家庭节水的实践者,为构建人水和谐的美丽平度做出自己的贡献。

倡议人:___

20__年_月_日

节约水资源材料四

尊敬的广大市民朋友:

水是一切生命赖以生存,社会经济发展不可缺少和不可替代的重要自然资源和环境要素,水资源短缺是我国的基本国情,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是国家法律规定的公民义务。在20__年_月__日至__日第__节水宣传周到来之际,我们在此倡议:让全区人民积极行动起来,每个人都要争当节约用水的宣传者、文明用水的倡导者、科学用水的践行者,在全区努力营造节约用水、科学用水的良好氛围。

一、积极宣传节水知识、传播节水理念、弘扬节水风尚、做节约用水的宣传员,把节水的意识传递给周围的每一个人,将节水的影响扩大到更大的领域。

二、认真学习节水知识,积极探索、创新节水方法,推广使用节水型生活用水器具,培养良好的用水习惯,努力做有效节水、科学节水的推动者。

三、加强用水设施设备的日常维护管理,杜绝“跑冒滴漏”,杜绝出现“长流水”现象,积极抓好节水改造,推进新技术,开展计划用水管理,提高节水效率。

四、爱水、惜水、节水,从现在做起,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提倡刷牙少用一口水,洗脸少用一杯水,洗浴少用一盆水,平时少用一滴水;洗涤时适量使用洗涤剂,不向水中倾倒剩饭、剩菜等污物。对发生在身边的用水浪费现象,敢说敢管,互相监督,共同保护利用好水资源,让节水成为一种习惯!

市民朋友们,节水活动,功在当代,惠泽千秋。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提高忧患意识、节水意识,携手同心,为共建公平共享创新性中心城市国际化开放创新区一同努力!

倡议人:___

第11篇

2011年,开年头件大事当属“常回家看看”被写入新《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简称《老年法》)(草案)。尽孝一事从只是道德提倡、政府鼓励,变为用法律来强行约束子女对老人的精神尽孝。草案出台当日便在社会引起强烈反响。唱好唱衰者,均有站得住脚的理由。

如果道德无力,就让律法发力

文/童克震

道德的力量对于“孝道儿女”力量强大,对于不孝儿女就显得疲软无力。

法治社会要求法律统领赡养行为,以前虽有刚性的法律培养新时代的尽孝习惯,满足老人的亲情诉求和心理健康,但在细节上并无规定。众所周知,笑口常开是老人延年益寿的“秘方”,一次亲情看望能给老人带来满怀的希望和长久的心灵快慰、自豪,那种心灵慰藉和亲情熨帖是任何物资都替代不了的。知晓这些“秘方”的儿女并不在少数,但仅靠道德层面的鞭策难以让“知道”变为实际行动。

于是新法有了更细节化的规定,让老人享受的法律权利更丰富全面。以法律推动亲情孝敬走进新时代,是法治精神的升华,虽说带有硬性的强制,唤醒的却是儿女亲情良知,不再坚守给钱给物就是孝敬的误区。在送礼不如送健康的语境下,送“常回家看看”给老人带来的亲情满足、精神振奋、幸福健康是不可估量的,谁能不为这种立法叫好呢?

想孝顺的自然会孝顺这话是没错的,但是如果有人不想孝顺呢?从这条法律,我们是该反思社会、反思教育。但在目前这种社会下,出这么条法律也挺好的。

――上海网民陈立

现在的家庭教育里,最缺乏的就是尊老的美德。把看望老人上升到法律的层面,有利于弘扬中华民族尊老的传统美德,当约束养成习惯后,美德自然也会跟着在家庭里复活。

――西安网友“向往神鹰”

回家难,执行更难

文/王石川

回家很难吗?也许不难。现在交通这么发达了,从最南到最北,几个小时的飞机就能到达。但真实的情况是很复杂的。其一,子女是不愿意常回家看看,还是不能常回家看看?我们是不折不扣的“飘一代”,父母在老家,子女游荡在城市,面临路途迢迢、假期的现实问题。当被加班、被全勤成为常事,休年假成了奢侈一景时,远在城市的子女怎么才能常回家看看?也许当公司被强制执行带薪休假制,或者城市里的房价降到买得起的地步时。

其二,如何界定“经常”?一个月回家一次是经常,一个星期回家一次也是经常,半年回家一次算不算经常?再说,孝顺发自内心,亲情归于自然,表达孝意不能拘泥于形式,当父母和孩子撕破了脸皮求来常见面后,子女即便常回家了,但一副冷若冰霜的面孔,又有何意义?

其三,法律该不该过度介入道德范畴?常不常回家,与伦理道德有关,法律不可能解决所有问题,它只能规范公共领域,道德法律化不妥,法律道德化同样不妥。“法律并非万能”,伦理的归伦理,道德的归道德,法律的归法律,如果法律过于侵蚀伦理或干涉道德,只会适得其反,最终导致法律不被遵守,削弱了法律的效力。

我们鼓励爱岗敬业,但它往往与尽孝相矛盾。在常见的劳模、英雄报道中,最为经典的就是“已经多久没有回过家”。如果立法尽孝,是不是要对英模“法外开恩”?

――张丽,国企员工

第12篇

(一)个案辅导。农村空巢老人指年龄大于65周岁,无子女或者子女、孙辈等长期不在身边的、独自生活的老年夫妇或单身老人。一方面,农村空巢老人大都依靠自身劳动力维持生存,受年龄日益增大与身体条件下降的影响,加之子女不在身边,使其在生理条件压力环境下角色失调或者自暴自弃,弱化甚至失去了改善生活的动机与能力;另一方面,农村空巢老人长期处于无法倾诉的环境中,或者子女孙辈及周围人群对其不理不睬,容易产生如孤独感、抑郁感等不良情绪。因此,个案工作运用于农村空巢老人群体中,能解决农村空巢老人的生活、经济、生理、心理等方面的矛盾,使其快乐地、健康地安度晚年。

社会工作者在农村空巢老人的个案辅导中,首先要认真倾听老人的心灵世界,满足老人的倾诉需求,通过与老人的充分交流获取信任,了解其需求以及问题症结,从而建立关系并运用社会工作的方法对老人进行个案辅导;其次要应用掌握的心理知识、常识排除其心理压力,即提高其自主意识并挖掘固有潜能,使其认识自身的各种能力并发挥自身的优势去面对和解决生活中的挑战与问题;最后应完成结果评估,根据老人的问题与需求改善个案辅导的方法与内容等项目,另外,对于情况不稳定的农村空巢老人,应予以定期的心理辅导使其不良情绪得以宣泄。

(二)个案介入。农村空巢老人身患重病或卧床不起时,因子女不在身边、家庭经济、自我意愿等原因,选择忍受病痛折磨直到死亡,甚至部分空巢老人在痛苦绝望、抑郁孤独的心境中选择自杀。因此,个案介入即针对农村空巢老人的临终关怀,秉承“价值理念”和“伦理原则”,通过对其提供无私的、长期的关怀照顾,缓解其生理疼痛与心理折磨,使其无痛尊严的走向死亡。

社会工作者在农村空巢老人的个案介入中,必须以专业的地位、角色、功能为其提供生理与心理两方面的照顾,始终以积极的心态参与其临终的全部过程。首先必须为其提供生理方面的照顾与关怀,最大程度的减少老人的临终病痛,使老人尊严的、体面的离世;其次必须为其提供心理方面的陪伴与支持,一方面扮演亲人角色,缓解其临终时无助、痛苦、渴望等复杂的心理情绪,引导其回顾生命中快乐、自豪的回忆,鼓励其正视死亡的自然规律,承诺替其完成遗愿,使其安心的离世。另一方面扮演宗教人士,使有宗教信仰的老人享受灵性关怀,陪伴其共同面对死亡,体会生命的意义与价值。

二、针对农村空巢老人的社会工作之小组工作

农村空巢老人大多具有相同的人生经历,开展类属于社会工作的小组活动,将其集中聚集在某一地点,使小组成员象征性的“代替”家庭成员,不仅形成组员之间在生活中互帮互助的局面,而且通过支持、陪伴、成长的方法使其获得家庭温暖和精神寄托,解决农村空巢老人的生活、感情问题。具体方法如下:

(一)支持性小组工作。支持性小组工作中指以支持性的干预策略,通过协调、自主、互助等手段,提高农村空巢老人面对压力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帮助其处理各项生活问题,从而使其能够适应并有效处理现在、未来的生活、感情问题。

支持性小组工作一方面采取协调手段,使组员在分享压力、经验、感情等过程得到精神慰藉,通过交流生活、精神、身体等话题得到压力释放和情绪缓解,从而在倾听与倾诉、发泄与安慰、反思与理解的角色转化中,共情式的响应他人的处境,帮助其缓解与消除失望感、疏离感、孤独感等负面情绪;另一方面采取鼓励手段,使组员敢于陈述自己的生活矛盾与感情问题,参与分享过程并获得处理经验,并且要竭力提高其自助和互助意识,使其在小组活动中发现自身的优势和潜能,从而发挥自身的力量去面对和解决问题,不仅提高其增强自信心并减少生活的无望感,而且其在获得集体归属感后能团结一致的采取共同行动以改变现状和解决问题。例如,在老年人权益保护的讲座中,我们社会工作者不仅鼓励农村空巢老人进行如何改善与子女关系等话题的相互交流和经验分享,而且向其介绍维护权益的法律手段,如《老年人权益保护法》、《民法通则》等,使其在有限的生命里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二)成长性小组工作。成长性工作小组指通过制定短期性、长期性的小组目标和活动计划、小组规则、结果评估等内容,促进组员成长并最大程度的发挥其潜能优势的小组活动;成长性小组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组长,负责小组的日常工作和开展小组活动。

成长性小组活动首先是农村空巢老人认识、交往、沟通、改变的平台,以支持性的活动气氛强调自我改善与改变,充分发展个人固有优势和潜在能量,促进其思想、感情、行为等方面的蜕变;其次是沟通交流、分享经验、讨论问题、情感宣泄的载体,以学习性的活动气氛强调自我学习与成长,获取新看法、新知识和新能力,消除其孤独、抑郁、无助的负面情绪并增强其生活的自信心和自尊心;最后是其转变思想、切换概念的“指路灯”,即成长性小组活动提倡关爱自身思维、关注自身需要、关心自身潜能和认识自我优点,使其以积极主动、乐观自信的生活态度面对、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