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29 17:39:4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房贷收入证明格式,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手写格式)_______(身份证号_________________)系我单位员工,任职______,月收入_______元人民币,特此证明.主管单位(公章)______年____月____日收入证明范本(表格式)姓名性别工作单位职务行政事业类
企业类1基本工资1计时工资2工资性津贴2计件工资3各类生活补贴3生活补贴4各类奖金4各类奖金
相关法律知识
房贷证明只有工资收入证明(有...按揭房贷的经济收入证明房屋按揭贷款需要出示工作收入...
合计:
合计:单位意见:公章:负责人:年月日收入证明范本(银行特定格式)个人收入证明(交通银行专用)交通银行江岸支行兹证明_________(先生/女士)系本单位_________(1.正式工、2.合约工、3.临时工),已连续在本单位工作_____年,目前在本单位担任_________职务.目前该职工的最高学历为________,身体状况_________.近一年内该职工的平均月收入(税后)为____________元人民币.本单位在承诺以上情况是正确属实的,如因上述证明与事实不符而导致贵行经济损失的,本单位愿承担一切责任.
特此证明
单位公章或人事部门章:
人事部负责人签名:年月日
关键词:次贷危机;房贷;信用卡;资产证券化
美国次贷危机, 全称是美国房地产市场上的次级按揭贷款的危机。次级按揭贷款, 是相对于资信条件较好的按揭贷款而言的。次贷危机发生的条件, 是美国信贷环境改变特别是房价停止上涨。美国次贷危机的出现对美国甚至世界经济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因此, 我们必须充分认识美国次贷危机,深入分析美国次贷危机的成因, 吸取教训,深化改革,防范风险。
一、危机产生的直接原因
(一)与美国宏观经济调控及经济周期有关
从2001年初美联储的货币政策开始了从加息转变为减息的周期。此后的13次降低利率之后,到2003年6月,联邦基金利率降低到1%,达到过去46年以来的最低水平。宽松的货币政策和持续的利率下降刺激了房地产市场,使21世纪以来的美国房产持续繁荣、次级房贷市场泡沫迅速扩大。因为利率下降,一方面使房贷需求快速增长,另一方面使浮动利率贷款和只支付利息贷款大行其道,占总按揭贷款的发放比例迅速上升。2004年6月美联储的低利率政策开始了逆转;经过连续十几次调息,到2006年8月,联邦基金利率从1%提高到5.25%。连续升息提高成为导致次级贷款风险爆发的导火索。
(二)与美国投资市场、全球金融市场持续的盲目的乐观情绪有关
21世纪以来世界经济金融的全球化趋势加大,美国及全球利率长期下降,全球流动性过剩。在一个低利率的环境中,美元贬值、资产价格上升,作为可转手卖给投资者的次级房贷衍生产品,能使投资者获得较高的回报率,客观上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投资者。美国金融市场的影响力和投资市场的开放性,吸引了全球投资者,使得美国金融市场需求巨大。许多房贷机构降低了贷款条件,以提供更多的次级房贷产品。这在客观上埋下了使得危机发生后波及全球金融系统的隐患。
(三)与部分美国银行和金融机构违规操作有关
在美国次级房贷中金融机构,利用房贷证券化可将风险转移到投资者身上的机会,有意、无意地降低贷款信用门槛,导致银行、金融和投资市场的系统风险的增大。在过去几年,美国住房按揭贷款一度甚至出现了零负首付。当突然发生大量房贷坏账时,房地产的泡沫破裂,房地产价格大幅下跌,大量投资者抛售涉及房贷的证券,股市价格重挫,信用萎缩,现金流不足;投资银行、房贷机构等金融机构运营困难。这些造成了金融恐慌,投资者的信心大减,又通过上述传导机制反复恶性循环,并迅速传导至全球金融市场。
(四)美国金融监管者对房贷机构的监管不够
美联储一边持续加息, 另一边却继续鼓励贷款机构开发并销售可调整利率房贷, 让许多具有高风险的衍生工具不断扩散。而且, 政府还把对次级房贷债券这种金融衍生品的评估和监督责任完全抛给私人债券评级机构, 给这些私人机构留下太多操作空间, 同时对于这些机构采用的评级标准是否可靠却不予监管。
二、美国次贷危机对我国银行业的影响
我国部分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由于购买了一定数量的次级债以及它们的衍生品,也卷入了美国次贷危机。例如,中国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交通银行、招商银行、中信银行6家上市银行购买了美国刺激按揭债券, 但由于数量较少, 并没有影响这些银行的流动性。加之目前我国金融市场仍相对封闭,股票市场、债券市场与外汇市场并未与国际完全接轨,衍生品市场也基本处于空白。这样一种“隔离机制”使次贷危机在短期内并没有给国内金融市场造成太多直接冲击。然而,次贷危机对我国经济的潜在和间接影响仍不容忽视,毕竟中国的金融市场总有一天要向国际资本全面开放,所以我们这次能躲过强烈的金融风暴,多少有些幸运的成分。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次贷危机的发展历程与我国现阶段房地产市场的发展过程有很多相似的特征,而且我国并不具备美国那样发达的金融避险工具市场。因此,对于此次美国次贷危机我们不能忽视,特别是我国的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可以从中吸取很多教训,得到很多启示,采取一些措施去弥补银行经营管理中的不足。
三、美国次贷危机的发生给我国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模式,业务种类,操作方式等都敲响了警钟
我们要特别关注经营业务中所产生的风险,有效地察觉风险并加强管理防范风险。下面分别对银行主要业务中住房贷款和发放信用卡所产生的风险进行分析,并提出有效管理风险,控制风险的措施。
(一)房贷风险
1、在我国,住房按揭贷款被各家商业银行视为低风险的优质资产业务,成为了大力发展的主要业务。
目前,我国各家银行对房贷申请人的把关较为严格,也没有针对信用级别低的客户的次级贷款,因此从表面上看,我国住房按揭贷款的质量很有保障,但事实可能未必如此。首先,我国没有较为完整的个人信用记录和较为严格的个人信用评价体系。尽管中国人民银行的个人征信数据库已经启用,但目前存在的个人住房贷款大都在之前发放,此外,这个征信系统处于起步阶段,不少地方还需要逐步完善。其次,我国房地产价格在过去几年里涨幅显著,并非不存在泡沫,一些地区房价泡沫还比较严重。主要的房贷风险如下:
(1)贷款首付比例较低及虚假信用, 存在大量投机性借贷。在房地产实施宏观调控前, 我国居民房地产贷款首付比例为20%。但实际操作中, 也存在虚假操作的情况。
(2)超支付能力贷款不断增加。按照银监会个人住房按揭贷款指引, 个人每月按揭贷款还款额不得超过个人家庭月可支配收入的50%。但实际上, 国内居民及住房投资者在办理住房按揭贷款时, 很多人不能满足这一基本标准。有人从单位或找他人随意开出假的工资收入证明。银行信贷人员和房产销售人员为提高房屋销售和贷款业绩, 甚至明确告诉贷款者只要能开到证明就放款, 用假收入证明、工资证明等虚假文件到银行进行按揭贷款, 无疑为个贷风险埋下了巨大隐患。
(3)宏观政策的变化以及外部金融环境的变化。近年来房价飞速增长,商业银行也是大量发放房贷,可是2008年初人民银行对于过热的地产业采取了一系列的抑制房价增长的金融政策,房价开始持续下跌,加之房地产公司过度扩张,资金链出现断裂,从而造成了巨大的违约风险。
2、为了应对房贷风险,商业银行在经营管理上应该采取一些措施防范风险。
(1)加强存量客户盘点梳理,做好分级分类管理。一方面, 要按五级分类进行贷后管理: 对正常类客户以电话银行短信友情提醒其按时还款; 对关注类客户要防止向下迁徙, 以电话催收为主, 辅以电话银行短信友情提醒; 对次级类客户要上门催收并发催收通知书或律师函, 促其还清拖欠款; 对可疑类客户要指定专人负责, 一户一策, 实施多种手段进行催收; 对有意拖欠和赖账的客户,要及时提请法律诉讼; 对损失类客户要一户多策, 经办人员要积极配合风险、保全、法规等部门及法院、经侦、律师等开展化解不良资产工作。另一方面, 要对存量客户进行细分: 对属于假按揭、假贷款的,要还原到开发贷科目进行核算,实施封闭式管理,敦促其尽快还款; 对外地炒房团贷款, 要指定专人负责, 通知客户把每月还款额提前汇( 存) 入指定账户或敦促其尽快转让; 对属于因下岗、疾病、离婚等家庭变故而不能还款的客户, 建议他们通过房产中介及担保公司进行面积、地段等置换即大套换小套、地段好的换地段差的, 以缓解还款压力。
(2)严格增量客户信贷准入, 把好资产质量关。目前我国对个人客户的信用评级还不完善, 央行的征信系统尚未健全并覆盖全面的联合征信平台, 当前只借助央行的征信系统对客户提供相关资料真实性的查证、鉴别也存在较大难度, 所以贷款客户资质和信用方面的信息还存在较大的不对称性。因此, 必须从源头上防控风险, 严把贷款审批关, 严格审查按揭人资质, 严格执行首付规定, 以防止出现为争揽客户, 竟相降低标准等各种违反信贷准入原则的现象, 确保新发放贷款的质量。
(3)推行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转嫁银行风险。长期以来, 我国住房抵押贷款的资金来源主要是银行存款。因此, 一旦居民储蓄率下降, 就可能导致银行资金短缺。如何进一步降低并有效化解风险, 是各家商业银行面临的重要课题。实行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有利于盘活大量长期性住房贷款资产, 提高其流动性, 为住房市场提供充足的资金来源; 有利于降低银行信贷风险, 改善其资产负债结构, 增强银行竞争力; 有利于商业银行资本管理, 改善资本充足率; 有利于增强盈利能力, 改善商业银行收入结构; 有利于化解不良资产, 降低不良贷款率; 有利于我国证券市场业务品种的多元化, 增强资本市场抵御风险的能力; 有利于为我国房地产企业提供可靠的资金循环保障。
(4)重视分析宏观调控政策的走向和金融环境的变化,做到谨慎放贷,理性经营。2008年国家出台一系列的金融政策抑制过热的房地产业,使得房价下跌,房地产商融资困难,成本上升;然而随着次贷危机的发生,接着全球金融风暴的到来,国家和各地方政府的政策取向突然转向,例如,频繁降息,鼓励银行放贷和各地方政府的托市政策。房市在今年初出现了回暖的局面,交易量增加,房价也在缓慢上升。此时商业银行更应该小心谨慎的发放住房按揭贷款,因为目前国内经济的基本面出现了疲软和衰退,以后的走向十分微妙,商业银行应该做到业务拓展理性分析,经营谨慎细致。
(二)信用卡业务风险
1、发放信用卡是各大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也是各大银行竞争最为激烈的业务,由于恶性竞争和盲目的扩展业务,信用卡业务开展的同时也埋下了许多风险:
(1)我国仍然属于“非征信”国家。现代市场经济国家常被分为两类, 即“征信国家”和“非征信国家”。征信国家具备较为完善的国家信用管理体系, 讲信誉且客观公正的征信中介服务在全国普及,信用管理行业的市场化程度较高, 在市场交易中可以快速取得资本市场、商业市场上的绝大多数企业和消费者个人的真实资信背景报告。而我国目前还属于非征信国家, 信用环境较差, 国内信用秩序混乱将恶化我国信用市场, 直接影响信用卡市场的健康发展。
(2)大量睡眠卡存在。大部分商业银行为了扩大市场占有率,以便在信用卡市场占有有利地位, 从而不断增加硬性发卡量任务, 而部分发卡机构为了完成任务而突击发卡, 如一人重复发卡, 在持卡人不知情况下增发卡, 或忙于发卡疏于服务, 造成大量的睡眠卡, 还容易造成客户信息泄露, 客户对银行信任度降低。据央行的统计, 至2007 年下半年,在已发的4千多万张信用卡中已经有8成左右为“睡眠卡”。睡眠卡不仅浪费了资源,增加了成本, 降低了效益, 也不利于管理,不利于银行卡的健康发展。
(3)恶性竞争导致成本上升, 抗风险能力降低。为了快速抢占市场份额, 部分银行不惜成本, 采取免年费、办卡送礼品、返现金等形式进行营销, 以业务亏损来换取市场份额。当持卡人已经习惯了信用卡免年费后, 银行若想对信用卡再次收取费用何其难也, 待到那时, 银行面临的将是大量持卡人销户局面。所以不仅给信用卡行业带来负面效应, 由于恶性竞争降低了准入门槛, 甚至到了“呼吸就能办卡”的地步,致使许多不良客户持有信用卡, 容易诱发道德风险, 从而为发卡机构埋下风险隐患,而且对于以后信用卡市场规范和使其步入正轨增大难度。
(4)“卡奴”现象。据国外经验, 一般信用卡客户条件是:拥有稳定的职业或收入、爱好消费并可以接受负债消费、愿意并能够支付透支带来的利息, 但由于之前提到的在信用卡市场上存在的恶性竞争情况, 致使客户准入门槛降低, 并且我国信用卡信用额度并非根据个人情况而设定, 存在额度普遍偏高情况, 这样就容易造成追求奢侈生活而超过自身经济能力的消费行为, 不仅不能减轻生活负担, 甚至成为导致个人破产祸根,违约风险不可避免。
2、针对以上风险,商业银行应该加强经营管理,采取一些措施规范工作流程,控制风险,优化信用卡市场。
(1)尽可能尽快的建立比较完善的“征信”体系。实现统一规范的信息共享, 在透明信息的同时也需要保证个人信息不被滥用。加快个人征信系统建设, 为能提供客观全面的个人信用报告做好准备。目前, 我国个人信用信息主要掌握在银行、公安、电信、法院、工商、税务等有关部门, 因此可由国家牵头, 制定统一标准, 各职能部门配合, 按统一标准格式对信息进行整理,纳入征信系统。同时, 还应建立一套完整、合理、具体的信用评估或风险预测报告。
(2)注重发卡质量。改变由原来只重数量不重质量的“粗犷型”转变为以质量和客户为中心兼顾发卡数量的“品质型”发展, 规范发卡机构之间不正当竞争, 对授信客户应按不同的消费习惯和要求给予不同的信用额度, 不能实行统一模式。
(3)树立自己的信用卡品牌。由于不同银行发行的信用卡产品往往同质化程度较高,差异性很低,这就决定了品牌建立的重要性。品牌就是一种独特性,是一种为市场所广泛认识、接受和赞誉的独特性。比如光大银行所推出的“福卡”,传递着中国古老的福文化, 更多的体现了中华文化,是对国学的一种传承,也预示着信用卡品牌经营已经进入到文化营销的新阶段。同时, 在品牌建设中应重视客户服务,在宣传时切勿将信用卡品牌建设误以为只是广告活动, 并且管理人员应经常去第一线亲身体验服务工作, 聘用高素质人才充当一线服务人员并赋予他们以较高权限处理事务。
(4)创造良好的法律环境作保障。与信用卡产业相关的法律法规明显滞后于市场和业务的发展, 尽快出台《信用卡管理条例》,通过立法手段, 对信用卡业务涉及的法律问题予以解决, 实现管理的法制化。同时, 也要考虑到我国要由“非征信国家”发展到“征信国家”不可能一蹴而就, 配套的过渡时期相关法律法规也应出台, 以解决在过渡时期出现的问题,做到有法可依。
(5)提倡和引导正确的消费观念。我们都知道吸烟有害健康,作为烟草企业应尽的一项义务就是必须在烟盒上注明:吸烟危害健康。信用卡是否可以以此为鉴? 建议发卡机构在每发一张信用卡的同时, 能否附上一份提醒书或宣言或在信用卡上也注明: 正确用卡, 健康消费等字样, 引导消费者正确适度消费,只有让持卡人正确的使用信用卡, 正确感受到信用卡带来的快捷、便利和安全, 信用卡市场才能健康稳定的发展, 银行才能从中受益。
四、深化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机制改革,防范金融风险,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
(一)增加风险管理的力度和经营管理规章制度的设计
商业银行应该将投入风险管理和经营管理制度设计的成本看作是战略投资,而非时一般性的管理成本。我们认为中国的银行业随着业务品种和资产规模的迅速扩大,以及逐渐走向全球经营的趋势,风险的管理和对经营管理制度的遵从就变得更加重要,也更加困难。所以商业银行就必须从企业整体利益出发,全面完整地看待风险管理和经营管理规章制度的设计,制定长远的规划,并对其进行战略投资。
(二)设计研发更多的金融产品及衍生产品,提高商业银行的收益率,有效抵御风险
全球金融危机的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美国金融机构对于金融衍生产品和工具的过滥使用。所以,在国内一提到丰富金融产品和衍生产品,就会招致极大的反对,我认为这是一个误区。首先,我国商业银行的金融产品远不及美国丰富,还处于上升发展的阶段,不断推出新的金融产品有利于银行业的总体发展和银行收益率的提高,有效抵御风险损失。所以不该极端地认为我国金融产品的不断丰富是不理性的事情,应该辨证地看这个问题。
(三)完善以风险管理为核心的绩效考核机制
商业银行经营绩效考核是传导其战略意图、引导经营行为的重要载体,其作为一种有效的管理手段,在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了将风险管理的理念贯彻到每一个员工的工作当中,我们应该建立新型的以风险为基础的考核盈利指标――按经风险调整的资本收益( risk --adjusted return on capital ,RAROC),其核心思想是:将风险带来的未来可预计的损失量化为当期成本,与金融机构的运营成本一道,直接对当期盈利进行调整,衡量经风险调整后的收益大小,并且考虑为可能的最大风险做出资本准备,进而衡量资本的实际使用效益,使银行的收益与所承担的风险直接挂钩。RAROC 绩效评价法将银行的收益与银行所承担的风险相结合考核银行的经营效绩,缩小了管理者与出资人之间的目标差距,对改进我国商业银行的绩效评价方法具有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彭兴韵. 美联储对次级债危机应负什么责任[N ] . 上海证券报.2008年8月20日第8期
[2]辛乔利,孙兆东. 次贷危机[M.] 中国经济出版社,2008
[3]郑杨. 美次贷危机对中国经济影响到底多大[J]. 国际金融报,2008
[4]程春曙. 美国次贷危机对我国金融风险管理的启示[J]. 经济参考报,2008
[5]李中.论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危机的原因和影响[J].经济学动态,
2007,( 9) .
[6]郑良芳. 美国次贷危机的警示[J]. 农村金融研究, 2007,( 12) .
[7]张日光. 美国次贷危机与其原因、影响和启示[J]. 海南金
关键词:住房公积金银行;住房公积金贷款;风险性;公平性
一、住房公积金贷款设计综述
国内众多学者提出了住房公积金贷款一些创新设计构想:关永宏,段淳林(2007)认为我国现行住房公积金贷款流程复杂,体现为环节多、周期长、效率低。冯永平(2000)提出改变住房公积金贷款的运作模式,一是由财政注入适量资本金,将住房公积金管理机构批准成立为一家非银行金融机构;二是将住房公积金贷款业务完全交由商业银行办理,并由商业银行承担贷款风险。彭建刚等提出商业银行可建立经济资本管理系统,实现经济资本约束条件下贷款决策优化,实现贷款组合一定风险下效益最大。积金肖文、钱江(2010)提出了贷款“一站式”服务,引入专业担保机构承担阶段性担保,同时精简审批资料。引入专业担保机构,给了简化审批资料的空间,但“一站式”服务需要各个部门的配合,在实际操作中还需要很长的磨合。叶芸芸(2000)指出了目前个人住房贷款一般有公积金贷款、商业性贷款和组合贷款三种,居民一般采用组合贷款。作者利用Excel软件分析,建立了最有的贷款组合,为申请个人住房贷款的居民提供了最经济的组合贷款方式。冯祈善、王兵、高虹(2003)同样支持个人住房贷款的组合模式,试图建立随收入增长的还款方式。在分析组合贷款模型时,引入合同储蓄贷款的组合贷款理论模型并在此基础上测算引入合同储蓄贷款的组合贷款期限以及各年的还本付息额。
二、住房公积金银行及其在贷款业务上的作用
(一)住房公积金银行
本文提出的住房公积金贷款设计是基于建立住房公积金银行的设想。住房公积金银行兼有政策性、商业性。具体来说,政策性体现在住房公积金银行的根本目标是落实国家的保障居民住房的宏观政策,其资本来源于国家,风险的承担者也是国家。商业性则体现在其追求经济效益。但值得申明的是,住房公积金追求经济效益在本质上有异与商业银行,它是在承担社会责任的基础上去追求经济效益,与此同时,盈利的最终的受益人是广大的中低收入者,银行的最终目标是保障居民的住房。
(二)住房公积金银行的基本运营模式
1.住房公积金银行为全国范围内的常设机构,分散经营、统一管理。在各地设立了市级支行,方便市民办理各项业务。住房公积金银行由银监会监管,受中国人民银行的各项宏观调控。此外,住房公积金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以及存、贷利率受央行的约束。
2.住房公积金银行贷款的基本运营模式如下所示(图2.1)。
(三)住房公积金银行在公积金贷款创新设计上的作用
1.专业控制风险。由于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与受托银行是委托与被委托的关系,二者在利益方面并不一致,所以银行在执行贷款审批流程中,并不像处理其他商业贷款业务的严格,在已贷出资金的监控上也不能做到完备地实施,资金安全方面并没有得到很好的保障。而住房公积金银行,有独立的风险控制系统,严格的审批制度,专业的管理人才,并且不受制与管理中心,不存在利益上的分歧,于是更有执行力,最大限度地保障贷款安全。
2.加强金融创新,扩大受益人群面。以长沙为例,2009年全市应缴存职工69.70万,实际缴存职工59.58万人,实际覆盖率85.48%。尽管覆盖面积在逐年上升,但依旧存在着很大的改善空间,并且那些未纳入缴存住房公积金职工范围的居民才是对住房保障最需要的人,住房公积金缴存面需进一步扩大。而住房公积金银行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有利于实现住房保障的“公平性”。
3.加快资金流动。目前的公积金资金运营,有显著的地域差异。贷款难度存在空间上的差异:许多相对落后地区,公积金大量闲置;而又有很多地方公积金供不应求。这是由于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是隶属于地方政府的机构,没有全国范围内的联系,资金得不到有效利用。住房公积金银行在全国下设分行,由总行统一管理,能实现资金的全国范围内流通,快速解决资金的地区性差异,保证贷款资金供给。
4.简化贷款流程。在住房公积金银行办理贷款业务,实现“一站式服务”,和其他商业银行办理贷款业务类似,在出示了相关证明,经审批合格就可以取得资金。免除了在住房管理中心获得资格,去银行办理业务的复杂程序,且避免了由于中心与受托银行规则制度不一带来的客户重复劳动,更加有利于建立“一站式服务”。
5.提高人才的专业性与稳定性。住房公积金银行是专业的金融机构,有专业的人才配置,专业的管理模式。员工的专业,能更好服务于客户,避免不必要的争端。优质的管理能够解决住房公积金的周期与员工工作周期不一致的问题,做到有效衔接。总之,一切都是为了客户服务。
三、住房公积金银行贷款业务运作的几点设计
(一)委托专业担保机构、保险公司保驾护航
目前职工只需在所在企业开具收入证明,就能轻松取得贷款资格。但实际上单位开除虚假证明的情况普遍存在,这无疑加大了住房公积金的风险,通过地下渠道取得非法贷款更是违背了住房公积金“公平性”的重要原则,没有维护其他缴存者的利益。其次,目前企业与职工之间的劳动关系是“合同制”,人才的流动很大,企业的人员调动也很大。一旦合同到期,或者中途解除合同,“企业工资证明”是否仍然具有担保作用?加上信息的时滞性,银行无法迅速得到相关信息,那么这个“灰色时间”内所有的风险由谁承担?
这些问题的存在都根源于“一纸证明”,不具备法律效应,不能起到担保的作用。
根据住房公积金银行的需要,担保公司按照专业的流程,负责对客户的真实情况进行调查,对贷款申请人的资质进行项目初审与评估,签订专业的担保合同,确立抵押方式,并落实还款跟踪。银行根据担保合同,再进一步进行后续工作。由第三方介入的专业评估,将存在的风险也转移到了第三方,这样不再存在“虚假证明”的情况,最大限制保障住房公积金的安全。保险公司于住房公积金银行的合同是进一步降低风险的举措,双方签订理赔合同,防范于万一。
(二)专项档案电子化管理
1.建立个人信用电子档案。住房公积金银行对客户进行个人信用电子档案。银行借助其他商业银行所共享的个人客户信息,对信用情况进行评级,对于信用不佳的客户,在贷款审批期间重点审查。除此与基本信息之外,住房公积金银行还将把客户的“住房信息”纳入档案,包括:“工作单位、住房公积金缴存金额及年度、有无拖欠缴存记录、有无已使用住房公积金记录、家庭基本住宅情况”等,建立一套完备的参考贷款审批参考系统。在客户进行申请贷款时,确保对他们的信息已有充分的了解,作为初审的重要依据,为工作的进一步展开节省时间,提高效率。
2.电子档案全国通用。电子档案也在全国各网点通用,这将有效地解决职工由于工作地点或单位调动带来的档案信息转移的问题,减少职工因工作调动带来的住房公积金转移的复杂手续,防止各地各单位之间因制度不同而带来的纠纷,做到转移“零成本”。此外,对于恶意通过利用异地信息不同进行住房公积金诈骗的不法分子,电子档案也会是最佳的监督手段。电子档案只在住房公积金银行系统内流动,银行将进行严格的管理,任何人不得未经客户许可,随意泄露个人信息或从事商业活动。
(三)设立创新奖励机制,不断开发顺应市场的贷款品种
1.实地考察,开发创新产品。住房公积金银行作为专业的银行进行运作,有了技术,人力的支持,在坚持服从国家相关部门宏观政策的导向下,积极进行贷款产品的创新。银行将设专人进行市场调查,了解房市动态,把握市场行情。住房公积金总行将即时根据各地的实际调研数据,按地区做出合理调整住房公积金的贷款利率的文件,各分行严格实行。住房公积金银行还应定期了解客户的实际所需,强化为民服务的意识,积极开发灵活的贷款品种,满足各种不同需求,扩大公积金的收益人群面积。
2.设立创新奖励机制。住房公积金银行会通过不同的方式鼓励创新。在坚持国家住房公积金宏观政策的基础上,不断开发新的贷款品种,配合国家住房公积金管理部门工作。并及时向相关部门提供适合市场的产品建议,为国家的住房公积金制度的建设出谋划策。
(四)实现资金的全国范围内流动
住房公积金银行有总行,各地设立了分行,所以能很好地解决目前住房公积金利用的地域化差异,使大量的资金能够实现在全国范围内的流通,可以集中和统一管理住房公积金,建立资金融通网络,调剂各地区的资金余缺,合理配置各地资金,满足不同地区的资金需求,缓解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以住房公积金银行为载体,实现公积金保值功能。通过统一管理全国各地归集资金,发挥统一调拨的导向功能、配置功能。并可以适当拓宽融资渠道,提高资金运用效率。
(五)一站式服务,简化贷款流程
目前的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贷款审批流程需要贷款者在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委托银行、房屋评估机构和相关政府部门等办理对应的手续,这既使贷款需求者感到申请程序的繁琐,也增加了贷款的操作风险。
有了住房公积金银行,自然免去了贷款者辗转于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与受托银行的麻烦,住房公积金银行力争在保证贷款安全的前提下,用最短的时间给客户办理业务。目前,商业银行的贷款程序为:受理、初审、评估、审查、审批、和发放贷款。公积金银行也可以借鉴该标准执行,设立相应的六个程序(如图3.1),并在执行过程不断地修正和改进,做到高效高质,为广大职工服务。
(六)统一贷款审批制度
住房公积金银行将建立一套更加完备的贷款审批制度,用商业银行的其他资产业务一样的条例审批贷款资格,借助全国商业银行客户信用系统,对信用差的客户采取更为严格的申报贷款条件,更加专业化运行。格式化的程序最好地规范资金贷出,这样一来,能防止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人员内部作案的可能。对待已放贷款,进行实时监控,以确保资金安全,面对突发事件,如贷款人因特殊原因不能及时还款,迅速采取措施,直接面对贷款人,做到快速、准确地反应。
总之,现存的住房公积金贷款管理与住房公积金银行的贷款管理在以下几个方面有所不同(如表3.2),住房公积金银行的贷款管理降低了由于贷款流程繁琐带来的操作风险,并用更加科学、系统的的方法展开贷款活动。
四、结语
本文针对住房公积金贷款的公平性、安全性、风险性问题,提出基于住房公积金银行设想的贷款设计。通过与现阶段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进行对比研究,得出了住房公积金银行在专业控制风险、加强金融创新、扩大受益范围、加强资金流动、简化贷款流程方面的确能发挥的成效,惠及广大职工。文章进而提出了关于住房公积金银行在贷款业务上的风险控制、档案管理、金融创新、资金流动以及业务服务方面的几点构想,为它的建立构建美好的蓝图。
参考文献:
[1]关永宏,段淳林论住房公积金贷款流程的优化措施与风险控制[J].经济问题, 2007,(7)
[2]冯永平.住房公积金贷款得与失.浙江金融[J]. 2000,(11)
[3]彭建刚,梁国栋,张丽寒,黄向阳.基于经济资本管理系统的商业银行贷款决策方法研究[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
[4]肖文,钱江.住房公积金贷款项目合作管理模式探析-防范风险与扩大受益覆盖面银行管理[J] .西南金融,2010,(1)
[5]叶芸芸.用Excel建立个人住房组合贷款的最优化选择模型[J].商业研究,2000,(1)
[6]冯祈善,王兵,高虹.个人住房抵押组合贷款模型分析[J].重庆大学学报,2003,(6)
关键词:美国次贷危机;信用衍生品;风险传导
中图分类号:F83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美国次贷危机,又称美国次按危机,是由美国次级按揭贷款市场的借款人大面积集中违约引起主要金融机构流动性不足所引发的金融危机。其根源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1)美国以透支未来消费为特征的经济增长方式的终结;(2)美国政府忽视对金融衍生产品交易的政府监管,而过度依赖金融机构的自律监管;(3)各国金融市场联系日益紧密,互相渗透,局部市场问题很容易引起其他市场的连锁反应,进而形成金融危机;(4)以次级抵押贷款为标的的大量复杂金融衍生品的出现导致信用被过度创造,在现金流状况恶化时,很容易造成资产加速损失;(5)复杂的数学模型和产品结构使得投资者与最初借款人之间信息不对称,使得投资者难以对违约情况进行估计;(6)信用衍生品缺乏公开、透明的交易市场,投资者采用不同估价方法得出的结果往往存在很大差异。
尽管人们已经就这场危机产生的根源达成共识,但是令人们颇为不解的是,一个始于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市场的问题,究竟是如何被加倍放大,并迅速扩散到全球金融市场的?它又是如何造成美国多家住房抵押贷款机构破产,许多全球知名的商业银行、投资银行和对冲基金陷入流动性困难的?从目前的发展态势来看,次贷危机的影响已经波及到实体经济领域,引发了全球经济的衰退。这次危机扩散速度之快,影响范围之广,影响后果之重都是世界经济史上极为罕见的。
在对美国次贷危机原因进行解析时,信用衍生品进入了我们的视野。信用衍生品曾被誉为信用风险管理的利器,但在此次危机中它却成为了危机的放大器、助推器和加速器。信用衍生产品与美国次贷危机究竟有什么关系?信用衍生品在美国次贷危机中起到什么样的作用?美国次贷危机的风险是如何传递的?美国次贷危机对我国金融市场风险管理和金融市场监管有何启示?这些问题是我们在解析这次美国次贷危机以及由其引起的全球范围金融海啸时无法规避的问题,同时也是亟须理清的关键问题。
鉴于此,本文从美国次贷危机出发,分析了次贷危机相关产品与次贷危机的关系,并基于信用衍生品的角度解析了美国次贷危机的风险传导机制,最后总结出美国次贷危机对我国金融市场风险管理和监管的启示。
二、美国次贷危机相关产品解析
(一)美国次贷危机相关产品的产生背景。美国次贷危机的相关产品主要是指以美国次级按揭贷款为支持的复杂债券和相关衍生产品(以下简称次贷相关产品),其中绝大多数是结构化资产证券化产品。结构化资产证券化最早发源于美国,上世纪七十年代房屋抵押贷款证券化是最早的资产证券化产品。结构化资产证券化的发展过程是以抵押贷款支持证券(MBS)为起点的,发行该产品的目的主要是规避利率风险和流动性风险。
随着对资产负债表外融资需求的增强,银行采取了更为积极的方式,将信用卡、汽车贷款、学生贷款以及房屋贷款组合起来,发行资产支持证券(ABS)。而资产证券化的目的也从规避利率风险、流动性风险提升到以融资、提高资本充足率及规避信用风险等为目的的资产负债管理,这些需求也促使了资产证券化的繁荣。
伴随着全球信用风险市场规模逐渐扩大,资产证券化产品被广泛应用于信用风险管理领域,结构化信用衍生产品由此产生。其中,最早的担保债务凭证(CDO)产品由Drexel Burnham Lambert于1987年推出,但是直到Li在2000年将Gaussian copula模型引入CDO定价从而大大简化了CDO的定价方法之后,CDO才真正得到广泛快速的发展。根据美国证券业及金融市场协会(简称SIFMA)统计,截至2001年,CDO市场存量为1,574.2亿美元,2006年迅速增至5,517.1亿美元高点。随着次贷风险的逐渐显现,2007年的发行规模开始下降,但其存量仍达到5,029.8亿美元。
(二)美国次贷危机相关产品的结构。在美国次贷危机相关产品中,MBS和ABS实际上是较为基础的产品,其结构也相对简单,而实现MBS和ABS产品与投资银行以及对冲基金联结的则是CDO。它们之间的关系可以理解为MBS和ABS产品是以住房抵押贷款等各种金融资产为抵押所发行的证券,而CDO则是以MBS、ABS作为抵押支持的衍生产品。
担保债务凭证(CDO)是以证券、贷款或信用违约互换等作为标的资产衍生出来的一种债务凭证,组合中的资产所产生的利息被分为不同的档,每个档具有不同的偿还办法和利息收入。CDO属于广义资产支持证券(ABS)的一种。
按照资产池内的不同资产类型,CDO可分为抵押债券凭证(CBO)和担保贷款凭证(CLO),两者的主要差别在于CBO的资产池是以债券债权为主,而CLO的资产池是以贷款债权为主。抵押债券凭证和担保贷款凭证投资者的收入均来自资产池的现金流量以及为弥补资产组合的信用风险而进行的信用增级。其中,信用增级通常采取超额担保的形式并通过将抵押债券凭证或担保贷款凭证细分为有限系列证券和次级证券来实现,每一种证券均有不同的信用等级、损失状况和超额担保。虽然CBO和CLO在本质上有许多相似之处,但两者在产品设计时所采用的技术仍然差异很大,尤其是CLO资产池所具有的银行贷款特性使得CLO产品在信用分析、法律程序以及现金流量分析方面更为复杂。
与标的资产不同,CDO又可分为现金流量式CDO和合成式CDO。现金流量式CDO的标的资产通常由贷款、债券等构成,其发行机构通常为银行。银行将其债权资产包装转移给SPV,再由SPV依照不同的信用等级发行不同券种的凭证给投资人,其凭证价值与债权资产现金流量的绩效相联结。由于SPV实际买入标的资产并且具有实质性的现金交付,所以称其为现金流量式CDO。合成式CDO是CDO的衍生性产品,是发行人汇集一些债权并加以包装形成债权群组,并向SPV买入信用违约互换合约,然后再由SPV向投资者发行不同信用等级的债券。在收到投资人支付的债券本金后,SPV将利用这部分本金购买高质量债券作为发行担保品。担保品作为未来到期还本的保证,担保品孳息可作为投资人的收益来源及CDS的收入。如果违约事件发生,SPV将使用担保品作为对发行人的支付来源。
现金流量式CDO与合成式CDO最大的差异在于合成式CDO并不属于实质出售,债权群组并未实际出售给投资人,也就是说,SPV并没有实际购入债权群组中的资产,CDO的投资人也没有实际拥有债权群组中标的物的债权。
此外,还有对CDO进行再次证券化的产品CDO2。在CDO2的结构中,外部CDO通常是单券的,隶属于外部CDO的是几个分券的内部CDO,资产之间还常常存在迭代。
(三)美国次贷危机相关产品的运行机制。在美国次贷危机前,根据个人客户信用评级等标准,按揭贷款一般分为三个层次:优质贷款市场、超A贷款市场(“ALT A”贷款市场)和次级贷款市场。优质贷款市场面向信用等级高(信用分数在660分以上)、收入稳定可靠和债务负担合理的优良客户,其贷款种类主要由传统的30年或15年固定利率按揭贷款构成。次级贷款主要面向信用分数低于620分、收入证明缺失、负债较为严重的客户。“ALT A”贷款则是介于二者之间,既包括信用分数在620~660分之间的阶层,又包括高于660分的高信用度客户中的一部分(一般不能提供收入证明)。一般而言,“ALT A”贷款市场和次级贷款市场客户获得住房抵押贷款的难度较大,且贷款利率较优质客户要高1~3个百分点。
而在美国次贷相关产品中,次级按揭贷款是指美国商业银行或专业贷款机构向信用分数较差的个人发放的首付低于20%的房贷产品。这些贷款者在最初的2~3年里仅需要按固定利率支付很低的利息(甚至不支付利息),在2~3年之后再按照市场浮动利率还贷。为了对冲违约风险,美国的住房贷款发放机构将次级按揭贷款打包出售,向市场发行次级按揭债券。
首先商业银行或者专业贷款机构在发放贷款之后,将贷款打包出售。优质贷款一般出售给房利美和房贷美,“ALT A”贷款市场和次级贷款则出售给大银行或者其他抵押贷款公司。
购买贷款的金融机构,如房利美、房贷美、大银行等,以购买的贷款为标的发售抵押贷款证券(MBS),并通过信用评级机构进行评级。在美国次贷危机爆发以前,MBS中AAA层的贷款一般占到81%,AA层和A层的贷款占比通常为15%,BB层以下的贷款占比一般为1%。
投资银行(如美林、雷曼兄弟、摩根斯坦利、高盛等)购买上述MBS产品后会构建MBS资产池。投资银行通常会对购买的MBS进行再分层。一般以AAA-AA层以及部分A层贷款为标的的MBS将被置于高等级的CDO基础资产池,而以部分A层和BBB层贷款为标的的MBS将放在夹层CDO的基础资产池。
在分层结束之后,投资银行将以MBS资产池为标的发放第一级CDO产品并出售给其他投资者。一般来说,在高等级CDO产品中,Senior AAA层占88%,Junior AAA层占5%,AA层和A层占5%,BBB层和BB层则各占1%。在夹层CDO产品中,Senior AAA层占62%,Junior AAA层占14%,AA层占8%,A层占6%,BBB层占6%,BB层占4%。
通常情况下,某些机构还会对其购买的夹层CDO中Junior AAA层-A层为标的进行再分层并以此再发放CDO产品。为了便于理解,本文将这些产品称为二级CDO,一般文献中称为CDO的CDO,即CDO2。在CDO2中,一般Senior AAA层占60%,Junior AAA层占27%,AA层占4%,A层占3%,BBB层占3%,BB层占2%。有的时候,还存在以CDO2中的部分层为标的的再发放CDO,即三级CDO、四级CDO等等,依此类推。
在上述次贷相关产品的运行过程中,MBS中的各分层评级和高级CDO、夹层CDO以及CDO2中的各分层评级都是由信用评级机构提供的。需要注意的是,文中所涉及的Senior AAA-BB层的评级只是针对次贷相关产品各层次的评级,而与美国国债市场的债券AAA-BB级的评级标准并不相同,但是很多人都误以为二者具有一定的可比性,甚至认为CDO产品中AAA层与无风险国债是同一信用等级,这是不正确的。
(四)美国次贷危机相关产品的传递机制。在阐述次贷风险传导路径之前,首先应明确次贷相关产品的传递机制。简言之,放贷机构在对个人住房购买者提供贷款之后,将贷款打包出售。其中,优质贷款一般出售给房利美和房贷美,“ALT A”贷款市场和次级贷款出售给大银行或者其他抵押贷款公司。购买贷款的机构(如房利美、房贷美、大银行等)将购买的贷款打包成抵押贷款证券(MBS)并出售给投资银行(如美林、雷曼兄弟、摩根斯坦利、高盛等)。投资银行则以购买的MBS为标的再发售CDS、CDO等产品给保险公司(如AIG等)以及投资基金等,而保险公司通常又会为对冲基金提供信用违约互换(CDS)产品。
三、基于信用衍生品的美国次贷危机风险传导机制
基于以上对次贷相关产品的形成机制、传递机制的分析,本文将美国次贷危机风险传导概括为以下三个阶段:风险累积阶段、风险爆发阶段和风险扩散阶段。
(一)风险累积阶段。低利率环境和房价持续上涨的预期使得银行放宽了放贷的标准,银行在逐利的驱使下增加了“ALT A”贷款和次级贷款的比重。据统计,2006年“ALT A”和次级贷款产品总额超过4,000亿美元,约占美国房地产按揭贷款总额的40%以上。若从2003年算起,“ALT A”和次级按揭贷款总额已经超过2万亿美元,低信用等级贷款规模的不断扩大为次贷危机的爆发埋下了伏笔。我们可以看到,这一阶段的均衡取决于两个必要的前提条件:持续的低利率和持续的房价上涨预期。若以上两个条件不具备,均衡就会被打破。因此,当美国自2004年6月进入升息周期以及经济增长放缓促使房地产市场进行调整之时,这一潜在的风险终于爆发出来。
(二)风险爆发阶段。2004年6月至2006年6月,美联储连续17次加息,使联邦基金利率从1%升到5.25%,而这也成为压垮次级按揭贷款市场的“最后一根稻草”。在加息的影响下,2006年初美国房地产开始降温,房价上升趋缓并于2007年初开始下降。利率上升和房价下降使购房者的偿付能力极度恶化。许多借债过度购房者的房产净值由正转负,他们既无力偿付房贷的到期本息,又无法获得再融资。结果,借款人偿付能力恶化与房价下跌形成一个恶性循环,从而导致2006年以来次贷市场违约拖欠债务事件大增。
(三)风险扩散阶段。早在2004年,美国的银行业就已经逐渐意识到次级抵押贷款的潜在风险,这一点从信用衍生产品市场在2004~2007年间每年近100%的增长速度就可以看到。但由于多种原因,这种现象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银行通过参与信用衍生品市场将风险转移给了其他专业投资者。
在危机爆发时,美国的次级债券基本分散在五类金融机构手中:银行(31%)、资产管理公司(22%)、对冲基金(10%)、保险公司(19%)和养老基金(18%),除此之外,还包括一些海外的投资者。统计数据显示,美国借贷机构在提列贷款损失准备后将承受4,600亿美元的信贷损失,而全球的信贷损失将高达1.2万亿美元。许多大型金融机构遭受巨大损失,由此引发的流动性危机以及机构破产造成了全球金融市场的剧烈动荡。
在次贷危机爆发之前,美国的场外信用衍生品交易是由交易双方直接协商决定的,交易双方以信用担保或者交纳保证金的方式作为履约担保。美国与英国均没有单独的立法来规范场外信用衍生品交易,仅靠行业自律的形式进行监管。国际互换与衍生工具协会(ISDA)也只负责信用衍生品交易主协议。因此,信用衍生品市场实际上是缺乏监管的。连格林斯潘也承认,监管部门过多地依赖金融机构的自律监管导致了对信用衍生品监管的缺失,而在逐利的驱使下,一旦金融机构采取雷同的盈利模式,就会打破建立在金融机构之间互相监督基础上的金融市场平衡,市场稳定也就被破坏了。
综上所述,尽管信用衍生品交易放大了次贷危机的影响并使其在全球范围内进行扩散,但是危机爆发最根本的原因在于信用过度扩张和有效监管的缺失,将危机的根源归结为信用衍生品是不客观的。基于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信用衍生品对于金融机构信用风险管理以及美国房地产业持续多年的繁荣还是发挥了举足轻重的积极作用的。即使是受危机波及最严重的美国也没有取消信用衍生品交易,相反则是下大力气加强衍生品市场监管。可见,科学有效的监管对于发挥衍生品尤其是信用衍生品在风险管理方面的积极作用以及抑制其风险扩散的消极作用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四、美国次贷危机对我国未来信用衍生品市场监管的启示
美国次贷危机是一场罕见的金融危机,其影响的广度和深度都是空前的。这场危机使人们对全球化下金融市场的风险传导机制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同时也对衍生品市场监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我国作为新兴市场国家,目前尚未建立信用衍生品市场,但是从长远发展来看,信用衍生品市场的建立符合金融机构信用风险管理的要求,有利于金融业以及房地产行业的长期发展。次贷危机的爆发给我们敲响了警钟,但是我们并不应该裹足不前,而是应该在有效监管的前提下,审慎地建立我国信用衍生品市场。基于此,本文认为美国次贷危机为我国未来信用衍生品市场的监管带来以下几点启示:
(一)成立专门的衍生品监管机构。美国次贷危机形成过程中,信用衍生品市场始终没有一个明确的监管机构,而ISDA的作用主要体现在规定信用衍生产品、信用事件以及结算安排等方面,它为信用衍生品交易提供了规范的交易文本,并促进合约标准化。从严格意义上来说,ISDA并不执行对信用衍生产品市场的外部监管职能。因此,这种监管的缺位使信用衍生品市场从一开始运作就潜藏了巨大的风险。因此,在我国信用衍生品市场的筹建过程中,我们首先应成立明确的监管机构负责信用衍生品市场的日常监管。除此之外,监管机构还应承担更多的责任,如建立官方的信息披露平台、模式和机制,向信用衍生品市场的参与各方披露更多的信息,减少信息不对称。同时,监管机构还要对信用衍生市场参与主体的资本金状况、负债状况、头寸情况、风险状况等进行日常监管,当风险累积过高时要及时进行风险预警。
(二)督促金融机构完善衍生品交易风险内控机制。要求金融机构在进行衍生品交易时,交易双方应互相提供抵押品、保证、信用证或支付保证金,并以此作为衍生品交易的履约保障。履约保障品的价值应当根据市场价值进行调整以反映合同对交易双方的价值变化,其价值最好维持在与交易对手风险暴露头寸大致相同的水平。一般来说,交易双方将抵押品交由第三方保管是比较妥当的方式。履约保障对降低衍生品交易违约风险至关重要,并且作为信用增强措施被广泛使用。
同时,金融机构可以为交易对手设置信用限额。信用限额的设定能够有效降低交易对手违约风险。金融机构要将每个交易对手的头寸暴露水平保持在信用限额以内,这样就等于把其可能遭受的风险损失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一旦信用额度被突破,则应当根据相应的政策和措施进行处理。金融机构应尽量减少与同一信用等级单个交易对手的交易量,这样有利于分散风险,从而降低金融机构所承担的信用风险总额。
(三)建立完善的动态资本充足率监管机制。金融机构的资本充足率监管包括初始资本监管和持续资本监管。初始资本是金融机构准入的最低资本金,而持续资本监管则是在金融机构进入市场之后发生一系列经济活动时,对其变化了的资本金进行监管。与初始监管相比,持续监管更容易被忽视。实际上,经济周期变化等原因会使金融机构的财务状况及其所面临的风险在不同时期带有差异性,这样就使金融机构在不同时期具有不同的最优资本充足率,所以对金融机构的资本风险监管也应该是持续的和动态的,这样才能对金融机构的资本风险进行及时和全面地掌握。因此,资本监管制度更应实施审慎动态监管。
在实施资本动态监管时,应建立规范的资本信息监测和存储管理机制,保留完整的数据档案。金融机构资本管理的有效性需要历史数据作为支撑。统一规范的会计核算制度以及准确、及时、充分的会计数据管理系统对于资本监管至关重要,同时也是金融机构实施持续监管的一个基本前提。在完备的历史数据基础上,监管部门要做到以下几点:首先,定期检测资本信息的变化,及时进行分析、评估和预测,针对资本充足等状况制定切实可行的资本管理计划,并根据宏观环境的变化建立动态调整机制;其次,通过资本信息的分析,对资本的使用效率进行“回溯”,并通过与期望资本回报率进行对比的方式来确定资本支持金融机构的资产规模的合理程度;最后,可以进行资本充足率的同比分析,将被监管机构的资本充足率及资本结构与同类金融机构相比较,分析变化的倾向与同类机构平均水平之间的差异。
(四)建立信息披露制度和金融中介评级机制。信息披露制度对于增强衍生品市场透明度和风险控制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在信用衍生品市场建立初期,应统一信息披露报告的格式,将衍生品交易的文本、历史数据、风险信息、交易目的、产品类型以及交易对手等相关资料都纳入披露的内容体系。
对于信用衍生品而言,信用评级机构、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以及其他金融咨询机构所提供的风险评估和信用评估服务,对增强市场信息透明度,减少风险不确定性,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以信用评级机构为主的金融中介体系能够保证投资者获得及时、全面、公正的市场信息,有利于降低由于信息不对称造成的道德风险,提高市场的交易效率,并为信用衍生品准确定价提供保障。因此,在我国信用衍生品市场建立的初期,首先应建立相对独立的信用风险评级制度,提高信用评级机构的社会信誉和可信度,促进国内评级机构的规范化、统一化和国际化,使其能为信用衍生产品提供合理评级;其次应建立信用评级机构与商业银行信息交换的平台,借助商业银行征信系统,逐步建立我国企业信用数据库;再次在对信用衍生品评级时,应建立事后问责机制,评级机构对于因其评级所造成的损失应承担连带责任。
(五)建立信息共享制度。由于参与者的广泛性,信用衍生品市场的监管涉及国际金融监管合作和国内金融监管部门之间的合作,而度量、监测和管理市场风险,必须了解每个银行业(金融)机构避险拨备设计和各行业风险防范的具体措施,这更需要市场监管者和参与者信息的交流,因此建立信息共享机制是非常必要的。各监管机构之间、监管机构与被监管机构之间建立高效、及时的信息共享机制,对及时发现影响金融稳定的潜在风险并采取相应措施具有重要意义。同时,通过加强国际监管合作,实现信息共享、调查协作和相互援助,能够有效制约信用衍生产品交易风险的跨国界蔓延。
(六)建立危机处理机制。在有效的风险预警机制、内部风险监控机制和防范机制基础上,建立信用衍生产品市场危机处理程序和风险救助机制。在市场价格出现异动的时候,及时有效地对产品的价格、仓位以及交易等进行控制,在某个金融机构因突发事件发生危机时,中央银行和中央财政等相关部门及时采取相应的挽救措施,以避免金融市场产生过度震荡。
(作者单位:1.东北财经大学金融学院/应用金融研究中心;2.东北财经大学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院;3.中证指数有限公司)
主要参考文献:
[1]陈田,秦学志.债务抵押债券(CDO)定价模型研究综述.管理学报,2008.4.
[2]褚俊虹,陈金贤,胡吉吉华.信用衍生品交易的博弈分析.预测,2002.4.
[3]史永东,赵永刚.信用衍生产品定价理论文献综述.世界经济,2007.11.
[4]赵俊强,韩琳,李湛.信用风险转移与银行系统表现――基于美国信用衍生品交易市场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金融研究,2007.5.
[5]赵永刚.定价失效是美国陷入次级债漩涡的根源.经济内参,2008.80.
[6]Bates,D.S.“Jumps and Stochastic Volatility:Evidence from the Options Markets”,Journal of Finance,1996.Vol.46.
关键词:中国美国消费信贷比较分析
1998年,为应对亚洲金融危机可能对我国经济增长造成的负面影响,中国人民银行(以下简称央行)推出了扩大内需为目标的消费信贷政策。这些政策的出台,增加了我国有效需求,拉动了经济增长。实践证明,消费信贷政策是扩大消费、增加有效需求行之有效的手段。我国消费信贷发展时间短,法律政策制度不健全,市场不够成熟和完善,但发展速度快,潜力大。比较并借鉴美国消费信贷市场发展的经验,对保证我国消费信贷健康发展,促进经济增长有着重要的意义。
1中美消费信贷政策比较分析
1.1美国消费信贷法律体系的历史演变分析
美国政府通过法律的制定和监管的执行,为其消费信贷的长足发展提供了制度上的保障。作为消费信贷最发达的国家,美国有关消费信贷的立法也是最先进、最完善的。
《公信信贷法》(TILA)是消费信贷法案中最早出台的法案,也是最根本的大法,它对贷方向消费者提供的信息披露(包括广告)的内容、格式、语言都做出了严格的规定。在TILA的基础上,1971年开始实施的《公平信用报告法》(FCRA)对信用报告机构征集信用信息和使用者使用信用信息的行为进行规范,防止信用报告机构和使用者超出适用范围滥用信用报告,同时赋予报告对象有核实征信内容等权利。其后为了解决信用卡结账纠纷的问题,美国国会在1974年专门出台了《公平信贷结账法》(FCBA),确立了借贷双方在信用卡信贷市场上的互动关系,而后又出台了《电子资金转账法》(EFTA)以解决代币卡、ATM卡、储值卡等其他电子付账工具在结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伴随着信用卡的日益普及,获得及使用信用卡逐渐成为一种基本权利,为了保障这一权力的公平实施,美国国会于1975年通过了《平等信贷机会法案》,禁止在审批信贷过程中由于种族、性别、国别、婚姻状况等因素产生的歧视。此外,1977年颁布的《社会再投资法案》(CRA)也使银行业务不能避开那些经济不发达的贫困地区,而1978年实施的《公平崔收行为法》(FDCPA)则是用于规范贷方或崔收机构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至此,美国的消费信贷法律体系基本完成。
1.2我国消费信贷政策的历史演变及存在的问题分析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总体经济环境由供给约束型向需求约束型转变,经济增长动力由投资拉动逐步向需求拉动转变。1994年12月12日,中央银行了《个人定期储蓄存款存单小额抵押贷款办法》,允许储蓄机构(自办所、联办所)经中国人民银行或其分支机构批准后,可办理小额抵押贷款业务。1998年以前,央行先后颁布了《政策性住房信贷业务管理暂行规定》、《商业银行自营住房管理暂行办法》和《个人住房担保贷款管理试行办法》,这几个办法的出台,标志着以商业银行自营性住房信贷业务和委托性住房存贷款业务并存的住房信贷模式基本确立。1996年,央行了《信用卡业务管理办法》,并于4月1日起执行,规定了信用卡的业务管理规则、信用卡的使用和销毁,以及法律责任等。1998年5月9日,央行颁布了《个人住房贷款管理办法》,允许经央行批准设立的商业银行和住房储蓄银行开展个人住房贷款业务。1998年10月,央行下发《汽车消费贷款管理办法》,允许国有独资商业银行试点开展汽车消费贷款业务,同年,央行颁布《企业集团财务公司管理办法》,国内汽车企业集团财务公司获准为本集团汽车用户提供买方信贷。1999年2月,央行《关于开展个人消费信贷的指导意见》,对境内中资商业银行开展个人消费信贷的重要意义、业务领域、职能机构、期限利率和相关服务管理工作第一次进行了全面阐述,明确提出“从1999年起,允许所有中资商业银行开办消费信贷业务”。2003年10月3日,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颁布并开始实施《汽车金融公司管理办法实施细则》,对汽车金融业务、机构、从业人员、市场准入及金融监管作了具体规定。作为对1998年《汽车贷款管理办法》的修正和完善,2004年8月17日,央行和中国银监会联合颁布的新《汽车贷款管理办法》,已于2004年10月1日开始实施。
自1998年央行出台消费信贷政策以来,我国的消费信贷已经有了很大程度的发展,尽管近年来增速呈现逐渐放缓的趋势,但1999~2005年年均增长率仍然达到了67.3%,特别是近两年各大银行纷纷推出种类繁多的信用卡业务,信用卡的普及程度大大增加。与此相对应的是,我国相关的法律建设几乎一片空白,目前还没有一部统一规范消费信贷活动和调整消费信贷关系的全国性法律。当前,我国调整消费信贷的规范性文件层次较低,都是以行业规范的面目出现,没有上升到法律层次,缺乏法律约束力,难以有效保护借贷双方的合法权益,不利于消费信贷的长远发展。
2中美消费信贷机构比较分析
美国消费信贷的主要提供者有商业银行、财务公司、储蓄机构、信用社以及非金融机构等。众多的消费信贷提供者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授信机构通过高科技,许多消费信贷决策在几秒内做出,较复杂的家庭资产抵押决策一般在几小时内就可做出,为消费者提供高效优质服务。具体见表1。
2.1商业银行
根据美联储统计,自1946年起美国的商业银行就攫取了全美消费信用市场的绝大部分市场份额。截至2005年底,商业银行持有30.4%的总消费信用贷款。但近几年来,商业银行在美国总消费信用贷款总额中的比重有所下降。
2.2财务公司
美国的财务公司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附属于大型企业的财务公司、由商业银行持有的财务公司以及独立的财务或私人贷款公司。比较著名的大型企业附属财务公司主要有:通用汽车承兑公司、克勤汽车信用公司、通用电器资本公司及福特汽车信用公司。其中,福特汽车信用公司和通用电器资本公司均属全美最大的信用卡提供者。
2.3储蓄机构
在1980年之前,美国的储蓄机构和互助储蓄银行只允许将其小部分资产投放在消费贷款中,这一限制大大制约了储蓄机构的消费业务。随着法规监管的放松,储贷机构迅速成为消费信用市场中增长速度最快的行业。其市场份额从1979年底的3.7%达到了1987年的顶峰9.8%。不过到了1998年,其市场份额又跌落至4%,但到2005年底,又涨回到9.8%。此外,美国的信用社、某些非金融企业,诸如零售商、加油站等也从事一部分消费信贷业务。
与美国相比之下,我国消费信贷的供给方面贷款主体单一。1998年,央行颁布的《个人住房贷款管理办法》,只允许经央行批准设立的商业银行和住房储蓄银行开展个人住房贷款业务。就汽车信贷来讲,1998年颁布的《汽车贷款管理办法》只允许四家国有独资商业银行试点开办消费贷款业务。1999年央行《关于开展个人消费信贷的指导意见》,允许所有中资商业银行全面开展汽车消费贷款业务。2004年10月3日,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颁布并开始实施《汽车金融机构管理办法》规定:在中国境内设立的、经中国银监会及其派出机构批准经营人民币贷款业务的商业银行、城乡信用社及获准经营汽车贷款业务的非银行金融机构都可以发放汽车贷款。可见,我国开办汽车消费贷款业务的主要机构是国内商业银行,其贷款规模占整个市场的95%以上,而汽车集团财务公司等专业汽车金融机构的融资业务刚刚起步,业务量微乎其微。
3中美消费信贷业务比较分析
在美国,消费信贷有狭义和广义两种概念的区分。狭义的消费信贷包括:个人信贷额度、无抵押个人贷款、个人资金周转贷款、房屋整修贷款、学生贷款、耐用消费品贷款、个人债务重组贷款、汽车贷款、住房抵押贷款等;广义的消费信贷除了上述类型外,还包括房地产抵押信贷。美国消费信贷品种丰富、全面、灵活,并且不断创新。美国消费业务的多样化有利于消费信贷机构分散风险,增强盈利性,促进消费信贷的稳步增长。
尽管我国的消费活动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我国的消费信贷业务和美国这样的发达国家还存在很大的差距。商业银行是我国消费信贷业务的主要提供者,消费信贷业务所占比重小。品种少。我国消费信贷占银行贷款额的比例还不到5%,而美国已经达到了60%。并且,我国消费信贷业务品种少,品种功能单一,住宅、教育等少量品种的信贷业务起步晚,差距大。同时,贷款程序繁琐,利率机制比较僵化,缺乏多样的消费信贷产品,难以满足市场需求。
4中美信用制度体系及风险管理比较分析
规范的个人诚信体系是美国消费信贷的基石。美国拥有专门的信用报告机构,主要有两种形式:消费信贷报告机构及调查性的信贷报告公司。消费信用报告机构拥有独立的计算机资料库,涵盖整个北美洲近1000万个信贷消费者的档案,保持着6亿以上的账目,资料库近10亿字节的资料,每天约有200万信用报告产生,约有1万起消费者查询。这种机构在美国主要有三家,即Experian信息服务公司、Trans联合公司及Equifax公司。调查性的信用主要提供包括消费者性格、声誉、生活方式及其他个人特性的调查性的信用报告,其资料通常来自于面试调查和其他传统方式。
美国的消费信贷机构具有一套严密的风险管理程序。美国消费信贷的风险管理有以下几个特点:①有效利用信用局的个人信用资料,严格把好消费信贷入口关;②充分运用定量分析方法,及时监测消费信贷资产质量;③强调风险审核与风险组合控制,实现信贷管理的横向制约;④重视信贷文化和风险控制文化的建立与培养,从业务拓展的源头控制风险;⑤实行消费信贷的精细化管理,有针对性地防范各类风险;⑥建立业务自我评估体系,对贷款风险进行预先警示;⑦充分发挥信贷管理委员会的作用,从整体上把握风险的控制与防范;⑧讲究消费信贷风险控制与防范的操作技巧,在具体操作程序上控制风险;⑨采取有效措施,及时清收不良贷款。
与美国相比,我国消费信贷市场面临的最大问题是社会信用体系的缺失,消费信贷具有贷款规模小、笔数多的特点,在国内个人和企业金融信用体系没有建立和完善的情况下,银行只能逐个审查借款人的收入信用状况,加上法律体系对失信者的惩戒机制不到位,银行风险管理成本高。就我国汽车消费信贷来说,目前,银行和经销商的消费信贷业务主要依靠保险公司提供的信用保证保险来实现风险的控制和管理,信用调查往往流于形式。更为重要的是汽车属贬值型动产,折旧率高,易于隐匿和移动,作为抵押物品较难保全,加上我国二手车市场发展落后,回收车辆的处理变现困难,在目前国内汽车价格不断下调的情况下,贷款汽车的现实市值往往低于贷款余额,消费者往往以车抵贷,逃避还款。实际上,没有完善的个人信用体系,无论怎么对高危群体索要高额保费,道德风险都难以得到有效控制。
参考文献
1黄小军.美国消费信贷的发展历史和现状[J].国际金融研究,1999(5)
[内容摘要]从2006年7月到2007年1月,央行已经连续4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本文通过对我国目前宏观经济形势的分析,阐述了此项货币政策实施的深层原因及其必要性。在此基础上,探析诸多因素影响下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的预期效应,继而认为:央行必须实施多种货币政策的组合,配合其他部门的各种宏观政策,尤其应该提高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加大对社会保障部门的投入才能更好地控制资金的流动性。
[关键词]存款准备金率;存款准备金制度;货币政策
存款准备金是指金融机构为保证客户提取存款和资金清算需要而准备的在中央银行的存款。2007年1月5日,央行宣布,从2007年1月15日起上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这是自2006年7月、8月、11月以来的第4次上调,累计上调2个百分点,存款准备金率将升至9.5%。存款准备金率连续上调,各方意见不一,有学者认为今年央行仍有上调存款准备金的可能性,以巩固宏观调控成果;还有学者认为,上调准备金率有负面作用,是否配合其他的货币政策,要看此次调整的效果。
一、我国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的必要性
在短期已经四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并且还有继续上调的可能性,这在央行宏观调控的历史上,非常罕见。这说明央行对目前国内宏观经济的走势并不乐观,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对资金的流动性继续进行回笼,因此,实施这项货币政策对整个经济进行调控是必要的。存款准备金是指金融机构为保证客户提取存款和资金清算需要而准备的在中央银行的存款。中央银行要求的存款准备金占其存款总额的比例就是存款准备金率。中央银行在法律赋予的范围内,通过调整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上交中央银行的存款准备金比率,以改变货币乘数,控制商业银行的信用创造能力,间接的控制社会货币供应量。目前凡是实行中央银行体制的国家,尤其是信用制度不发达的广大发展中国家,一般采用这种操作相对简单的货币政策工具。
(一)国际收支顺差矛盾突出
目前,我国国际收支的顺差主要来自于国际贸易的顺差,大量外汇流入过快,加上超出常规的外汇储备,导致矛盾明显。2006年以来,国际贸易顺差屡创新高,前3季度,创下1099亿美元的记录,同比增长60.7%,已经超过了去年全年的顺差水平。5―8月连续四个月创历史新高,8月份外贸顺差高达188亿美元,尽管由于窗体顶端窗体底端出口退税政策的调整,9月份外贸顺差有所回落,但顺差的大趋势并没有下降的迹象。同时,国家外汇管理局报告预测,大规模顺差的局面在短期内并不会改变。不少部门预计,2006年我国贸易顺差将超过1500亿美元。
随着外贸顺差不断攀高,我国外汇储备迅猛增加,截至2006年9月,我国外汇储备高达9879.28亿美元,黄金储备为1929万盎司。根据前几个月外汇储备月均增长速度推算,2006年10月底我国外汇储备将达万亿美元。万亿美元储备不仅是全世界第一,而且是全世界至今为止外汇储备最多的国家。‘国际收支顺差大幅度增加,造成金融市场流动性过多,增加了本外币政策协调的难度,严重影响着国家宏观调控的效果。贸易顺差的增加,使得我国对外依存度不断上升,经济发展对国际市场的依赖程度加剧,一旦国际市场萎缩,外部需求减少,将不利于我国宏观经济的持续发展,同时,也将会使我国与国际上其他国家和地区贸易摩擦加重,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人民币升值的压力。
(二)固定投资过热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06年前3季度,我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为61800亿元,同比增长达28.2%,增幅比上年同期高0.5个百分点;农村固定资产投资为10062亿元,同比增长达21.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7.3%,增幅虽比上半年回落2.5个百分点,但依然比去年同期加快1.2个百分点,指标仍在高位运行。从行业看,我国主要的产业部门煤炭、电力、纺织行业投资分别增长36.4%、15.1%、27.9%,投资增长幅度依然没有得到很好的控制。同时,在新上项目上看,截至2006年9月底,全国城镇50万元以上施工项目累计23.12万个,同比增加3.46万个;施工项目计划总投资18.82万亿元,增长23.6%;新开工项目15.2万个,增加2.05万个;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4.86万亿元,增长7.5%。由此可见,这样的投资数据仍然处于高位。
目前,我国投资过热的状况尽管可能不会导致严重通货膨胀的发生,但是这种投资增长不是因为经济结构调整带来的经济效益提高的结果。现在投资的增长所引起的生产能力的提高并不能保证未来有效需求的相应提高,这将是非常危险的信号。而投资过热,还会导致资本对劳动的取代,将会对我国本来已经非常严峻的就业形势产生负面影响。同时,近期困扰整个宏观经济系统的一大问题是房地产投资过热,截至2006年6月,房地产投资同比增长20.2%,房价上涨过快,偏离了房地产业本身发展的轨迹。而一旦房地产的供给超出市场整个需求和消化能力的最大极限,人们对其市场预期发生逆转,将会产生相应的连锁反应,波及金融业及其他相关产业,不利于国民经济的稳定、持续、健康发展,不利于和谐社会构建过程中公平与效率的协调。
(三)信贷规模激增
截至2006年9月,央行公布的金融机构人民币信贷收支情况,资金来源总计为349992.77亿元,其中各项存款为327775.52亿元,而资金运用合计为349992.77亿元,其中各项贷款合计为221035.86亿元。同时,我们可以看到,新增贷款快速增加,去年仅前三个月的新增贷款已经超过央行整年货币政策的目标总和。这与商业银行过度依赖贷款盈利的商业行为有关,而同时,这种商业银行的贷款冲动仍然存在,如果不降低流动性巩固宏观调控强行降低的新增贷款增长速度,新增贷款的增长随时可能恢复。更值得注意的是,中行、工行通过近期的海外上市获得巨额融资,更扩大了资金的流动性。6月中行在香港上市,7月在A股市场上市发行,融资高达130亿美元。如果这部分融资直接结汇,货币供应量马上可以超过1200亿元人民币。工行去年10月27号在香港和A股市场同时上市,融资200多亿美元,打破世界纪录,成为最大的IPO,使外汇占款高达1600亿元人民币,流动性压力更大。同时,这种融资的增加实际上是资本金的增加,扩大了商业银行信贷的杠杆效应,可以使银行的新增贷款成倍增长,而且中行、工行面临回报国内外投资商的压力,也有信贷压力。对此,央行有必要提高存款准备金率,以保护银行,综合控制银行风险,进而降低金融风险。
二、我国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政策的预期效应分析
(一)影响货币政策效果的因素
1.政策的时滞性。一般货币政策的制定到最终目标的实现,必须经过一段时期,即货币政策的时滞。从国内经济形势过热,银行资金流动性过强,到央行意
识到必须采用一定的措施进行调整,是一种认识时滞;从认识到央行决定采取实际行动,提高存款准备金率,所需要的时间是此项货币政策的内在时滞;而提高了存款准备金以后,到对宏观经济活动发生影响,取得效果,需要更长的时间,即外部时滞。一般情况,央行采取措施以后,不可能马上引起最终目标的变化,需要通过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慢慢影响各个单位的经济行为,从而对政策的最终目标产生影响。至于时滞的时间到底有多长,货币政策的影响力度有多大,学者对此众说纷纭,有的认为在两年左右,也有的认为不过6―9个月而已。
2.合理预期因素的影响。社会经济单位和个人可能会根据央行货币政策工具的变化,对未来经济形势以及货币政策的继续调整进行预测,并对这种形势的变化做出反应,这可能会使货币政策归于无效。在央行连续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的过程中,很多学者和金融机构已经对这项货币政策做出了预测,如2006年7月21号央行决定小幅度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以后,加拿大皇家银行资本市场部做出预测,预计我国可能会进一步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国内学者也普遍认识到,面对目前国内这种宏观经济问题和困境,存款准备金率肯定在年内还会小幅度上调。因此,第三次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早已被国内外专家做出了合理预测,银行和金融机构也依据这些制定自己的经营政策,由此,可能会使得此项货币政策的效应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3.其他因素。除了以上几种因素的影响,货币政策的效果也受到其他外来因素或者体制因素的影响。每项既定的货币政策出台后总要持续一段时期,在这一时期内,如果经济条件发生某种没有预测到的变化,而货币政策一般在短期内很难做到相应的合理合适的调整,就可能出现货币政策效应下降,甚至实效或者无效的情况。同时,政治因素对货币政策效果的影响也是巨大的,当政治压力足够大的时候,就会迫使中央银行对货币政策进行相应的调整。2006年12月11日,按照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承诺,金融业将会进入全面开放的新时期,我国金融业在今后五年内开发的步伐怎样,将直接对国内金融市场产生很大影响。而11月9号,国家发改委《利用外资的“十一五”规划》,第一次对外明确表示了未来五年的开放原则,也就是允许商业银行、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引入国外战略投资者,但是前提条件是中方控股。这样就向国际金融市场传达了一种积极稳妥的政策信号,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国际投资者对国内市场的判断,进而影响货币政策运行的效应。
(二)预期效应分析
根据我国货币市场资金现状,从理论上看,存款准备金率每上升0.5个百分点,可冻结资金约1500亿至1600亿,年内三次上调,可冻结资金接近5000亿人民币,而依据货币乘数的原理,在理论上央行可以冻结的资金远远超过5000亿。笔者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对存款准备金率上调的效应作出分析及预测:
1.对银行业的影响。我国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本身就有2.5%-3%的超额存款准备金在中央银行,以备同业之间进行资金的结算,这部分的利率相对法定存款准备金来讲,是比较低的,央行上调0.5个百分点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相当于在央行内部将资金的科目做了一定的调整,即将以往的超额存款准备金变为法定存款准备金,也就是超额准备金的减少,对实际流通中的资金货币量影响甚微。由于利率的提高和超额准备金应用中的低效率,商业银行反而乐意接受央行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提高。在这个意义上讲,存款准备金率的上调从实际来看效应并不明显。在另外一个方面看,央行通过提高上调存款准备金率集中的商业银行的部分资金,通过再贴现、再贷款、公开市场业务等方式,还可以回到商业银行手中,并没有从根本上形成对商业银行信贷放款量的约束。
2.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上调存款准备金率,鉴于在一定程度上对商业银行信贷放款量的约束,将会对房地产市场资金链产生影响,从而对抑制房地产市场过热、房产价格过高起到积极作用。一方面,对目前国内大多数房地产公司而言,资金主要来源于银行贷款、自有资金,以及预售房屋时收取的房产资金。一般来说,自有资金可以挖掘的潜力较小,可提高的幅度不大,上调存款准备金后,尽管如上面分析并没有从根本上形成对商业银行信贷放款量的约束,但是银行在对待贷款的态度会跟以前相比更加谨慎,“慎贷”、“惜贷”的局面可能会逐渐产生,房地产商资金受到影响,同时银行收回贷款更加紧迫,可能会造成房地产资金链断裂。另一方面,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后,银行对个人消费贷款也会有新的态度,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房贷市场,从而使房地产市场过热的状况得到缓解。
3.对股市的影响。央行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吸纳的资金尽管通过货币乘数的效应可以达到上千亿以上,但是,对股市的影响并不明显。实践也证明,沪市大盘持续走高,直逼3000点大关,可见股市受到此项货币政策影响较小。主要原因在于我国目前股市处于牛市的起点,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会在一定程度上对股市的结构进行调整,而不会在根本上产生影响;同时,我国银行信贷市场与股票市场是分开的,银行资金很难直接进入股票市场进行流通。在笔者看来,股市还会持续上扬,但是其中的银行板块、房地产板块肯定会受到存款准备金率上调的影响,短期会有调整的压力。从长期讲,银行板块依然看好,而房地产板块形势却不容乐观,压力会继续显现出来。因此,存款准备金率上调还是有效果的。
总起来看,央行试图用存款准备金率上调控制资金的流动性,以解决目前国内宏观经济过热的整体趋势,效应并不是十分理想,不应寄予太大的希望。
三、政策建议
鉴于我国目前宏观经济形势的复杂性,以及国内外金融市场形势的整体变化,笔者提出以下相应的政策建议,以更好地控制资金的流动性,使宏观经济能够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摆脱目前这种过热局面。
(一)实行多种货币政策组合
存款准备金政策目前在其他国家使用并不多,单纯的提高或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很难从根本上解决宏观经济中的问题与矛盾,必须辅以公开市场业务操作等,使银根紧缩,抑制过度的投资需求。央行可以适时适当卖出有价证券,购买者无论是商业银行或社会其他部门或个人,经过票据交换与结算,都能导致银行体系放款规模减小,货币供给量减少。同时,在这一过程中,证券价格会有所下降,导致市场利率提高,信贷成本上升,从而有效抑制目前我国国民经济中投资过热、消费过热的局面。
(二)密切配合其他宏观调控政策,如财政政策、土地政策等
单纯的货币政策很难从根本上实现对经济的宏观调控,必须配合其他的政策,与政府其他部门如财政部门进行充分的合作和协调,才能达到最大效果。在目前这种状况下,必须配合紧缩的财政政策,相关部门压缩财政支出,增加在中央银行的存款,减少社会总的货币量。在税收方面,加强征管力度,提高实征率,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抑制企业的投资欲望。同时,在制定土地政策时,要充分考虑市场的需求和供给状况,从而有效抑制房地产市场过度膨胀的局面,使房价趋于稳定,国民经济平稳发展。
(三)提高低收入群体的工资水平,对社会保障部门投入更多的资金
农业银行实习心得3000字一
根据学校毕业实习要求,本人于2010年1月16日到2月10日在中国农业湖南石门支行分理处进行了为期25天的毕业实习。实习期间,在单位领导和指导老师的帮助下,我熟悉了农业银行的主要经济业务活动,理论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均得到了锻炼和提高。现将毕业实习的具体情况及体会作一个系统的总结。
一、农业银行简介
中国农业银行于1979年2月恢复成立,总部设在北京。截至XX年年末,在中国内地设有分支机构24452个,同时在新加坡、香港设有分行,在伦敦、东京、纽约设有代表处,拥有员工447519人。2010年,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成立,承继原中国农业银行全部资产、负债、业务、机构网点和员工,注册资本为2600亿元。财政部和中央汇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分别持有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50%的股权,依法行使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发起人的权利和义务。
作为一家城乡并举、联通国际、功能齐备的大型国有商业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一贯秉承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坚持审慎稳健经营、可持续发展,立足县域和城市两大市场,实施差异化竞争策略,着力打造伴你成长服务品牌,依托覆盖全国的分支机构、庞大的电子化网络和多元化的金融产品,致力为广大客户提供优质的金融服务,与广大客户共创价值、共同成长。XX年年,中国农业银行列英国《银行家》世界1000家大银行排名65位;美国《财富》全球企业500强排名277位。XX年年,中国农业银行标准普尔评级为bbbpi;穆迪评级为a1/稳定。
在国内,中国农业银行网点遍布城乡,资金实力雄厚,服务功能齐全,不仅为广大客户所信赖,已成为中国最大的银行之一。在海外,农业银行同样通过自己的努力赢得了良好的信誉,被《财富》评为世界500强企业之一。中国农业银行湖南石门支行分理处是石门县支行直属的一个营业网点,一直鼎立支持石门经济的发展,在地方经济建设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二、实习经历及工作内容
1月16日到2月10日期间,我有幸进入中国农业银行石门县支行实习,虽然实习的时间不长,我却在这宝贵的时间里学到了好多东西,丰富并实践了大学的理论知识,同时也深感自己知识面的匮乏,坚定了我积极学习的信念。在工作中,工作态度的转变是我学到的重要的一笔人生财富。在实习期间,我虚心学习,认真工作,认真完成工作任务,并与同事建立了良好的关系,得到了行里员工的一致认可。
(一)跟主任学习相应的理论知识,及各种文件
在实习的前几天里,我主要跟主任学习,一方面要学习相关的实务操作,既要强化已有的知识,还要学习新的知识,另一方面,还要学习人民银行下达的相关文件。结合农行金融报,金融研究等杂志刊物,了解银行改革的方向,动态。因此,作为一名农行员工都应该积极对待改革,并在改革中,以实际行动履行一个员工的责任。
农行2010年1月6日消息,农行再推服务三农新产品,惠农信用卡在冀隆重面市。惠农信用卡是继金穗惠农卡(借记卡产品)之后,农业银行服务三农的又一项金融产品创新。据介绍,惠农信用卡是面向县域及农村高端客户发行的综合性信用卡产品。该产品充分考虑了三农市场上高端客户的金融服务需求,通过一系列创新设计,可以满足其支付结算、储蓄理财以及生产生活中的短期、频繁资金需求。一是借贷合一,即时用信。二是全额取现及转账,使用方便,惠农信用卡的授信额度最高可达30万元。三是循环透支,快速周转。
09年1月16日至18日,刚挂牌的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在京召开首次年度工作会议。刚在京召开首次年度工作会议。会议回顾总结了过去一年多农业银行改革发展的基本情况,深入分析了全行当前面临的内外部形势,明确了新年度的总体思路、奋斗目标和工作要求,号召全行干部员工以建立现代金融企业制度为核心,全面落实公司治理各项目标,在新的起点上开创农业银行改革发展新局面。会议指出,农业银行新一届党委成立以来,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宏观经济政策,遵循现代商业银行运行规律,紧密结合自身实际,坚持科学发展,走结构、质量、效益相结合的路子,各项业务保持了持续稳定发展的良好势头。 农业银行于09年2月10日消息:新增发卡2300万张,贷款500亿元,农业银行全力推动惠农卡和农户小额贷款工作。推进惠农卡和农户小额贷款工作,是农业银行落实面向三农市场定位、拓展县域蓝海市场的重大战略举措。为广大农民提供了广覆盖、普惠制、多功能的金融服务,为缓解农民贷款难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实现目标,农业银行明确提出,将按照突出重点、加大投入的原则,进一步加大资源配置倾斜力度。在此基础上,不断完善网点服务功能,充分挖掘现有网点服务潜能。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下沉经营重心,将农户小额贷款的权限适当下放到乡镇网点,提高办贷效率。
(二)跟业务员学习操作
在正式学习银行业务前,我在实习指导老师的指导下首先学习银行工作必需的基本技能,包括点钞,捆钞,珠算,五笔字型输入法,数字小键盘使用等。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我虽然还不能熟练操作银行的基本技能,但大致也掌握了其中的技巧。
接下来,实习指导老师便让我学习储蓄业务。该分理处的储蓄业务实行的是柜员负责制,就是每个柜员都可以办理所有的储蓄业务,即开户,存取现金,挂失,解挂,大小钞兑换,受理中间业务等。在银行实习,学习柜员间每天交接工作时的对账是必不可少的,对账时除了要核对现金账实是否相符外,还要查看重要空白凭证是否缺失,传票是否连续等等。而柜员间对账也是很有程序的,一般先清点现金,然后再是清点重要空白凭证如存折,银行卡,存单等。
在办理活期储蓄开户时,需填写内容有存款日期、户名、存款金额的活期储蓄存款凭条,并将凭条、现金和个人身份证明交银行经办人员。银行经办人员审核后,发给客户存折;若要求凭密码或印鉴支取,要在银行网点的密码器上自行按规定格式输入密码。活期存折支持零金额开户,办卡则至少保持1万。大额款项的支取要登记报备,涉及到支票的该笔款项的支票也要由会计主管签字后方可支取。
定期储蓄是指在存款时约定存期,一次或按期分次存入本金,整笔或分期、分次支取本金或利息的一种储蓄方式。零存整取有专门的储蓄存折,是按约定存期、每月固定存款、到期一次支取本息的一种储蓄。开户手续与活期相同,每月要按开户时的金额进行续存。储户提前支取时的手续比照整存整取定期储蓄存款有关手续办理。
(三)自学银行会计理论知识
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储蓄业务的操作流程后,我开始自己从课本上学习银行的会计业务。而且,由于现在大多数银行普遍实行柜员制电算化,实际上操作都由电脑提示。在了解了部分银行业务的有关规定后,对于业务处理程序应该有一个详尽的了解,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于是,我又从银行最基本的活期、定期存款出发,全面了解其业务流程,并有针对性的学习了有关规定,个人信贷业务、银行卡、个人业务、公司金融业务,其中,企业贷款业务中主要包括流动资金贷款、项目贷款、房地产开发贷款等几类。
个人消费贷款,又称消费信贷。主要包括个人住房贷款、个人汽车贷款、个人综合消费贷款与个人助学贷款等。其中,住房信贷分为个人住房按揭贷款、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个人二手房贷款、个人商用房贷款与个人住房装修贷款。
对公业务的会计部门的核算(主要指票据业务)主要分为三个步骤,记账,复核与出纳。城关分理处的票据业务主要是指支票,包括转账支票与现金支票两种。对于办理现金支票业务,首先是要审核,看出票人的印鉴是否与银行预留印鉴相符,方式就是通过电脑验印,或者是手工核对;再看大小写金额是否一致,出票金额,出票日期,收款人要素等有无涂改,支票是否已经超过提示付款期限,支票是否透支。如果有背书,则背书人签章是否相符,值得注意的是大写金额到元为整,到分则不能在记整。对于现金支票,会计记账员审核无误后记账,然后传递给会计复核员,会计复核员确认为无误后,就传递给出纳,由出纳人员加盖现金付讫章,收款人就可出纳处领取现金(出纳与收款人口头对账后)。转账支票的审核内容同现金支票相同,在处理上是由会计记账员审核记账,计复核员复核。
(四)跟客户经理的学习
客户资源的优劣决定了一家银行业务结构盈利状况和竞争力水平。实施客户知识管理可以提高客户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在实习中,我归纳总结了客户知识管理的结构,并用理论知识和时间不断丰富。
改善银行与客户之间的关系,拓展业务空间,发展利润源泉。在对客户服务的同时,我明白并领悟着,农行在资产总额大但资本欠缺的情况下,是如何利用资本的稀缺性的。利用最少的经济成本获得最大的收益,是每个客户追求的,资本追求利润,决定了资本是闲不住的,只有通过创新金融产品来节约经济成本。
三、心得和体会
这次实习,总的来说,有苦有甜。对我来说,是一种挑战,同时,也是一个机会。25天的银行实习生活,除了让我对农业银行的基本业务有了一定的了解,我觉得自己在其他方面的收获也是挺大的。我深深地感受到自己所学知识的肤浅和在实际运用中的专业知识的匮乏,刚开始的一段时间里,对一些工作感到无从下手,茫然不知所措。在学校学到的知识,一旦接触到实际,才发现自己的差距。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看似简单的业务处理,当真正上岗时却有这么多的细节需要注意。比如:对待客户的态度,首先是要用敬语,如您好,请签字,请慢走;其次,与客户传递资料时必须起立并且双手接送,最后对于客户的一些问题和咨询必须要耐心的解答。这使我认识到在真正的工作当中要求的是我们严谨和细致的工作态度,这样才能在自己的岗位上有所发展。作为一名即将步入社会的我,这次的毕业实习无疑成为了我踏入社会前的一个平台,为我今后踏入社会提供一次良好的契机。
农业银行实习心得3000字二
一、 选择大堂实习的价值
(一)未来需求很大
随着银行服务的扩张,对私业务成为中资银行的关键发展方向(国外的各大银行早以有了几十年的经验,所占银行的业务收入比重很大)。由于服务网点迅速增加,因此各大银行对个人业务服务岗位的各类需求随之上升。然而,能够从事这类岗位的现成人才非常紧缺,各类银行间只能通过相互挖人才能暂时填补空缺。就拿交通银行来讲,全市100多个网点,现有的大堂经理远远未达这个数,如果加上四大国有银行(中,农,建,工)的近2000个服务网点,整个银行系统对大堂经理的人才需求量应该是巨大的。然而,一个合格的大堂经理也是需要从助理或者更低的岗位慢慢培养的。
(二)是成为金融英才的台阶
另外通过这段见习的经历,对有意向从事销售工作的学员来说也是很有帮助的,尤其是想从事证券,保险,期货以及信托工作的学员.银行是如今中国资本市场上的老大,所占的比例是最大的,有过银行工作经历的求职者是很受以上这些金融行业公司欢迎的,就劳动力市场而言,这种复合型人才是最为缺乏的。我们也期望更多的青年,通过一次良好的实习机会,提供自己一次快速成长的机会!
就拿我来说,一开始面对客户的最大障碍就是紧张,别人盯着自己,就难免有点不自信。另外,如果空的时候,还会觉得很无聊,如果忙的时候,又会感觉累得不得了。不过,带教老师说,每个人都有这么一个过程,关键问题还在于对银行业务的不熟悉,还有就是你的学习方法对不对。整个见习过程中,带教老师不可能一直陪着我,所以善于观察,主动理解,不断尝试,是使自己快速独立的好办法。每个学习工作都有一个过程,而开始的过程又是最易让人放弃的。坚持就是每个学员走向成功的基石。
二、 实习的时间与内容
(一)实习时间及感想
7-24 到 8-2 期间, 早上 8:00-11:30,下午2:00-5:00。 我通过 推荐信 有幸进入农业银行 文成 县支行实习,虽然实习的时间不长,我却在这宝贵的时间里学到了好多东西,丰富并实践了大学的理论知识,同时也深感自己知识面的匮乏,鉴定了我积极学习的信念。
(二)具体实习内容
配合大堂经理做好对客户的分流工作,维护大厅秩序并解决一般客户纠纷。指导客户正确填写各类业务流程单,向有需求的客户介绍营销交行各类中间业务产品,向客户解答各类关于交行的金融业务产品的问题,做好这个岗位需要全面的银行业务知识。
1、要熟悉银行的柜面业务,中间业务。例如基金就属于中间业务,另外还有保险,国债以及各种信托产品,分红型的保险;以及人民币和外币的信托理财计划等。
2、这个岗位能培养足够的应变能力
随时随地做好应付突发事件的准备,这也是该岗位特性的又一要求。
在日常的营业大厅,往往有几十上百的客户,难免会发生摩擦(多指和银行),这时就是考虑岗位能力的时候了。当天中午,银行大厅内的叫号机出了故障,这个时候是银行办理业务的高峰,再加上天气有热,顿时大厅一片里混乱,埋怨声充斥着整个大厅。带教老师 快速地走到人群中,非常和-谐的向客户解释,目的是维护好大厅的秩序。 说,有时还会遇到个别情绪激烈的客户,这时候,能力强的大堂经理助理和能够差的助理,一下就对比出了差异。我不得不佩服大堂经理良好的应变能力足以让人钦佩。
3、耐心和细心并存的岗位
当一天的工作基本结束后,我们就开始了另一项重要的内容:整理客户资料。客户资料包括开户申请书、开户合同书、银证对应申请书、客户资料变更表,及客户身份证、银行卡、股东代码卡复印件等。所做的相关工作大致包括以下三个方面内容:
(1)理清相关的客户资料,并及时核对下当天业务所产生的各项单据,确保完整准确、没有遗漏。如果有什么缺失,一定要及时的给予纠正。很长一段时间弄得我们都对单据特敏感,呵呵,总怕有什么闪失似的;
(2)把理清整理过的客户资料,按顺序装入客户档案袋,然后寸到档案柜子里;
(3)有时间我们要把当天产生的自然人注册表和身份证的复印件表扫描到各个业务科目目录下,然后统一发往总部。
整理客户资料在实习中占了一定分量的工作。这是一个简单但相当烦琐的的过程,需要细心和耐心;客户资料档案的有序整理是为了将来需要时能够方便迅速的查找,所以工作人员对我们进行认真的指导。
三、 实习的心得和体会
经过这次实习,对银行大堂业务及其日常业务有了比较深刻的了解和认识,与此同时也思考了一些问题:
(一)区分客户
银行会根据客户的资产将客户分成大、中、散户三类,重视发展大客户并为之提供完善的服务,这一点从营业部设有众多专门的单独大客户室就可以看出。另外,大客户还可以申请到更加优惠的交易佣金费率;而小客户则没有以上的种种待遇,他们要早早的到散户区占机子,有什么问题也能解决但可能不是很及时的;
(二)银证转帐和第三方存管制度
随着银行和证券公司合作为不断深入,最近的银证转帐和第三方存管制度等证券交易方式,对传统的证券交易模式提出了挑战,在业界引起了高度重视。
有了银证转账业务,一方面,投资者可以就近到相关银行办理存取资金,另一方面,可以随时通过电话划账,方便投资者的投资活动。但是,银证转账毕竞还存在个转字,需要耗费一定的人力物力,有时转帐不成功,还影响股民的操作,于是第三方存款制度便诞生了。
关于即将推出的第三方存管制度
(1)概念:客户证券交易结算资金(俗称保证金)第三方存管制度是指证券公司将客户证券交易结算资金交由银行等独立第三方存管。实施客户证券交易结算资金第三方存管制度的证券公司将不再接触客户证券交易结算资金,而由存管银行负责投资者交易清算与资金交收。客户证券交易资金、证券交易买卖、证券交易结算托管三分离是国际上通用的防火规则。
(2)目的:建立客户证券交易结算资金第三方存管制度,旨在从源头切断证券公司挪用客户证券交易结算资金的通道,从制度上杜绝证券公司挪用客户证券交易结算资金现象的发生,从根本上建立起确保客户证券交易结算资金安全运作的制度,达到控制行业风险、防范道德风险、保护投资者利益、维护金融体系稳定的目的。
(3)原因:实行客户证券交易结算资金第三方存管制度之所以能确保客户证券交易结算资金不被券商挪用,是因为该制度有效地在证券公司与所属客户证券交易结算资金之间建立隔离墙。具体而言,实施客户证券交易结算资金第三方存管制度后,客户可以在存管银行网点或证券公司的营业网点办理开户业务,在存管银行的系统中生成客户证券交易结算资金账号,在证券公司的系统中生成客户号。遵循证券公司管交易,商业银行管资金、登记公司管证券的原则,由证券公司负责客户证券交易买卖、登记公司负责交易结算并托管股票;由商业银行负责客户证券交易结算资金账户的转账、现金存取以及其它相关业务。
(三) 银行是服务性行业
服务是企业的灵魂,而银行正是服务性要求很高的行业。
要想成为优秀的银行大堂服务人员, 不仅要练好外功,还需要勤练内功做到内外兼修,综合各自观点,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 要具备良好的各类素质和能力 : 要不断地充实和完善自己的业务知识,使自己成为一本移动的银行活字典 , 对银行业务知识的掌握要充分并全面,这样才能有足够的基础为客户提供服务,不仅要学习金融、经济知识,还要学习银行的各项业务操作流程、各项金融产品知识,不仅要学习传统业务知识还要学习新业务知识,只有这样,才能为客户提供全方位、个性化的金融服务 , 做到在反思和学习中进步,才能完善自己,提高自己。
(2) 要有较强的 与客户沟通 的能力 : 大堂直接面对客户,必须要做一个优秀的倾听者和沟通者。要了解客户的特点,因人而异,使用不同的沟通方法,使沟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当自己融入到农合行团队后,就要与同事和-谐相处,就能更好地服务客户 , 不仅要做到与客户的沟通,更应该协调客户与柜员之间的摩擦,做到面观四方、耳听八方,及时与客户沟通,密切与客户的关系。
(3) 要有较高的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 : 在服务工作中要做到四勤和三好。四勤即手勤、脚勤、脑勤和嘴勤。当遇到需要帮助的顾客时,要勤示范、勤帮忙,当遇到老弱病残的客户,要热情地提供举手之劳的帮助。三好即眼好、耳好和口好,使顾客满意。了解并懂得客户的需求,用微笑去解答客户的疑问,尽量去满足他们,使客户觉得来银行办理业务是倍受尊重的、倍受欢迎的。要牢记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宗旨,始终保持那份落落大方而恬静优雅的微笑,要用亲切和耐心的态度对待每一位客户。在服务时还要做到耐心听取客户的意见、虚心接受客户的批评,当碰到急躁客户重复询问同一问题时,务必要耐心听、耐心解释 , 当客户对银行服务等方面有意见时,要倾听客户的不满情绪,然后虚心接受客户的批评,感谢客户的督促。要怀着 感恩的心去工作, 首先 要感谢客户,其次要感恩单位,在感恩中体验这份工作带来的快乐,也让客户记住农合行温暖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