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

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

时间:2023-05-29 17:39:49

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

第1篇

关键词:机电设备 维修 管理

中图分类号:TD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6(b)-0095-01

随着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到来,我国煤炭工业的发展也越来越依靠先进设备的性能为企业带来更突出的效益。紧接而来的也是对煤矿机电设备的维修与管理,要求也更加的严格。一直以来,普遍的煤矿机电设备都是采用的传统方式来进行维修与管理,导致差不多有部分的工作量是因为时间没选择对而做的不必要的维修,维修时间过程过长、开机速度低,都是严重影响着生产的顺利进行。

1 煤矿机电设备的维修措施

1.1 维修预防

随着机电设备的监控技术与监测技术,不断的提高和日益完善。维修预防是通过按照事前所预防好的设备故障状态,在线监测并诊断机电安装设备,确定最终的范围和具体的时间,最后从设备监测和诊断中,获取有效的数据资料。将获得的数据存入电脑,预测分析设备的可能出现故障,并将之处理,继而防范了设备在使用之时发生故障时,因为没有制订出配套的修理计划与修理措施,而直接带来的巨大经济损失。科学制定预防措施不仅有益于设备长期使用,清除潜在的安全隐患,有效保证了生产的正常进行。

1.2 事后维修

事后维修是指故障发生后所采取的处理办法,它是不得不修,相较于主动的预防维修。这种维修方式的造成,一般都是设备在投入使用前,检查人员检查不彻底,所以在设备使用过程中,相应的问题也随之而来。虽然相对简单或者是不重要的机电设备而言,事故出现故障以后采取维修不会带来过大的经济负担,但相对贵重的机电设备,事后采取的补救只会让故障增加,而且维修的成本和费用都相应增长,实是得不偿失之事。很多设备由于都是在无准备的条件下进行修理,结果也是难以做到彻底和完善的。

1.3 技术改造

技术改造也叫做改善维修或者强制性维修。它是通过利用高科技的技术与方法,不断的改良设备的性能与技术,通过优化设备的本身不足或者使用过程中发现的缺陷,不断优化煤矿机电设备的可靠度、先进度以及维修技能,加快煤矿机电设备的运作效率。世界上没有一种机器设备的功能是完美无缺的。都有不足之处并可以继续改进的地方。设备在进行维修的时候,维修人员就可以对设备进行技术上的相应改造提高,使机电设备的性能达到最大化的提高。

1.4 预防维修

这是先对机电设备进行强化检查,使故障尽可能早的发现,及早解决,减少因为故障带来的损失,维持工作的正常进行。预防维修分为定期维修与状态维修,定期维修指遵照预先订好的时间,在规定时期内对机电设备采取检查、维修。状态维修是通过监测、检查和诊断手段,对正在运行中的设备进行预测检测,事先就将故障排除。最大化的减少甚至避免机电设备发生故障时,因为问题的发生不得不停机的现象。

1.5 生产维护全面规范化

生产维护全面规范化设备是维修中最重要的基础化管理方式。这是通过机电设备完全有效生产率和综合效率为目标。通过内部员工规范自我行为,全面预防维修,最后再加上煤矿人员集体参加,建立对机电设备的从生产到维护、从保养再到维修机制。

2 维修煤矿机电设备的方式

2.1 故障维修

就是指在煤矿工作中,机电设备出现了问题和遇到故障后,立即停止机电的运行,采取维修措施。

2.2 定期维修

同时也被称作计划维修,这是先制定好维修的时间。从而在此基础上,不管设备的状态是在使用之时还是在保管阶段,达到规定的时间段里便进行维修的方法。

2.3 改进维修

改进维修又被叫做技术维修。是通过对最本质的原因采取的维修检测,维修的同时可以采取新技术,加强设计更一步改进和技术上的再提高,从根本上维修机电设备并提高其性能。

2.4 状态维修

是利用现代领先技术的状态监测与诊断技术为前提,根据呈现机电设备的状态数据,事先发觉机电设备的故障,推测设备的异常指数,从而防止故障的进一步恶化。

3 煤矿机电设备维修管理的改善对策

3.1 加强改进管理方式

在已有的条件基础上,企业对设备应从最开始的使用、保养、维护提高到对维修人员专业水平与职业修养的培训,更高层次上是建立日常维护以及文明生产的规范条例,包括点检、三级保养与定期维护、班检与巡回检查以及人员的交接工作等。企业还应该根据现在行业特点、代维修理论、工作的环境、设备的特性,煤矿机电设备在生产过程中的作用来采取决策维修,健全设备管理制度以及严格按照设备管理程序执行工作,努力打造出极具煤矿特色的、科学的、合理的新一代机电设备的维修管理方式。

3.2 设备维护检修制度

根据零部件的使用寿命长短,以机电设备附带是安装说明书为前提,再借助机电设备使用过程中收集的档案数据,研究出的检修计划。构建维护检修制度要针对机电设备的所有档案,制定出归纳、分析、整理的程序。在此基础上依据机电设备的使用指南,推测出机电设备的运行周期,确定出每月、每季度以及全年度的机电设备检修策略。和其他设备相比煤矿机电设备的检修工作特殊性较高,所以检修工作又分为了计划检修与现场检修两类。计划检修,这是一项可以使设备性能完好的不可忽视的工作。所以,管理工作应把重点主要放在计划检修上。现场检修,是机电工作值班人员在值班过程中,机器发生了故障影响了工作的正常进行而采取的被动检修。

3.3 绿色维修的推行

全球人类社会面临的三大难题:人口的增加、环境的破坏、能源的减少,尤其是人口的增加、工厂的排污排废、资源的大量开采,环境遭到了极大的破坏,能源消耗的不可再生性成了当下任务之急。绿色维修是在“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础上提出来的,绿色维修除了能够达到保持产品原貌的规定状态这一目的以外,还可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承诺。所以在机电设备维修这一过程中及设备维修完成以后,持续到设备完全瘫痪之前,让设备恢复以及保持到最佳状态。与此同时要把使用中废弃排放物及维修产生的废弃物降到最低,即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最小,并且要保证机电设备的维修与使用人员的劳动成果,充分发挥资源利用效率。

3.4 更新改造机电设备

一个是更新设备。要引进在国内外技术上比较领先、管理上比较完善、成本上比较合理、操作比较简单规范的新型机电设备替代传统使用的落后老化设备。另一个就是改造设备。主要方法有:新零件或新装置的增加,通过对设备的整体结构研究,作出零散、局部的改进措施。

参考文献

[1] 王全效.简析煤矿机电设备的维修与管理[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9(25):226.

第2篇

机电设备作为与煤矿产量息息相关的设备基础,其维修管理程度是现代化建设对于煤矿需求的关键技术支持。当前,我国的机电维修管理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没有升级改造现有的管理模式,以至于矿井安全事故频频发生。本文以煤矿机电管理模式为切入点,概述了当前管理模式产生的问题,提出了完善措施以及机电设备管理模式的发展趋势的预测。

【关键词】

煤矿作业;机电设备;维修管理模式;发展趋势

1当前的煤矿机电设备维修管理模式及发展方向

我国煤矿业生产方式及手段的发展决定了煤矿机电设备维修管理方式的改变。当前设备管理制度和组织单位已经建立并引入例如设备诊断技术等。尽管如此,煤矿机电维修仍旧以计划预修为主,这种模式会使维修时长增加,安全生产也会受到影响。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期,我国初步引入了煤矿机电设备维修管理,此后不断对煤矿机电设备的其他部件进行研究,但并未形成系统深入的积累分析,在煤矿机电设备维修管理中还是没有明确的理论指导。基于煤炭生产特点和煤矿机电设备维修管理水平,设备寿命周期必须要实施全过程管理做到综合效益最大化。由此看出,完善设备维修管理信息渠道,充分利用信息技的价值服务于设备的维修管理是我们必须做到的。同时,为了使煤矿机电设备维修管理工作尽快与现代化发展相适应,应将维修系统论、可靠性工程等最新管理方式及等各种先进设备维修技术应用到实际的工作中。

2未来煤矿机电设备维修管理的走向

煤矿机电设备的事后维修、计划维修、预防维修及还在发展中的主动视情维修最终形成了一门新兴学科即煤矿机电设备维修管理。最初客观条件有限,维修工作仅限在机电设备出现问题之后,这种维修模式会影响机器正常运转,导致煤矿工作不能及时完成。随着生产模式的系统规范化,机电设备对于煤矿生产影响越来越大,事后维修不能满足生产的进行,这就促使人们认识到计划维修对煤矿生产的必要性。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设备故障停机使企业需要支付高额加班费确保生产完成,由此更多的企业开始思考设备的有效修理维护。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中期后,煤矿生产设备随着科技进步走向了智能化、精密化、大型化、自动化;以上特点带来了高效益,但也出现了一个新的问题,即使是相当小的故障也会影响整条生产线的运转。这时以可靠性为主的维修管理得到了进一步完善,使维修模式逐渐向基本消除故障过渡,进一步减少了维修对生产的影响。不过设备维修管理模式无论发展的如何完美,出现故障还是需要人为完成修复,因此,未来的设备会在自我配置能力上进行完善,甚至出现免维修机电设备。

3如何改进机电维修管理方式

3.1机电设备维修管理方式的改进及使用维护管理的加强

煤矿企业对于设备使用维护及维修人员技能和素质的培养应作为重点,增强员工责任感,做到交接班检查、定期检查、保养等日常维护生产制度。落实设备维修责任到人,建立健全设备管理制度,一旦设备出现问题及时处理,对于需要更换的配件及时更换。严格执行计划维修、预防维修、状态维修、事后维修等有效的维修方式,进一步完善成为新型的具有煤矿特色的管理维修模式。

3.2改善煤矿机电设备维修管理的工作要求

保证煤矿机电正常运行以及工作人员操作标准的研究,逐渐发展成为科学的维修管理制度,同时,更深入的研究煤矿机电设备的可靠性,提高设备开机时长及利用率,推广无维修设备。

3.3进一步完善机电设备维修成本管理责任制

建立一套完善的管理系统。将各项成本费用分解到各管理部门,各部门再将其分解到各成员。各部门班组要根据实际情况及要求制定相应的措施以确保按时完成指标。上层部门要对下属单位制定的措施的执行效果进行考核,及时纠偏,使成本管理最大程度接近指标。在考核上需要严格化,保证指标顺利完成。还可以按照成本责任抵押的方式,以分担指标大小来作为确定抵押金数额的标准,根据结果奖优罚劣。也可以使用检测仪进行检测,视情维修如果运用的恰到好处将会显著提升经济效益。

3.4利用计算机辅助维修煤矿机电设备管理系统

这一措施的实行主要是根据计算机维修数据的收集分析并对其作出相应的预测和决策。这一步必须做到数据真实可靠、传递及时、正确决策以及实时反馈,以达到可视化、智能化和网络化的维修管理系统。

4结束语

煤矿机电设备维修和管理的工作,必须以矿井机电设备安全可靠性的提高为中心,不断优化管理模式,提升人员相关技能,及时检查更新设备。

参考文献

[1]袁兴禄.浅谈煤矿机电设备维修管理模式及发展趋势[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14).

第3篇

关键词:机电设备;运行;管理;维修

中图分类号: TU85 文献标识码: A

前言:近年来,我国的机电设备迅猛发展,目前已经达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机电设备的自动化程度不断提高,对机电设备的安全运行的管理也显得尤为重要,若机电设备不能够做到安全正常的运行,那么企业的安全生产也就无法得到保证,所以,就要不断的提高机电设备运行的管理与维修,保证机电设备在技术参数上能够做到良好适应,并且可以有机的整合起来,让机电设备得到充分发挥,促使企业生产的规模化,提高企业的效率。

一、机电设备的运行管理

1.夯实机电的基础工作。

(1)要形成一套规范完整的机电管理程序和制度,在管理制度中明确规定单位的工作要求和规范,加强对其的检查和监督职能,使各项规范制度能够真正落实。

(2)规范对机电设备中固定资产类的管理,对固定资产的信息真实反映,确保固定资产的卡、帐和物相符合。

(3)要把对机电设备运行状态的分析作为重点,分析的内容主要包括设备的缺陷问题,影响设备运行的因素等,并且针对性的提出解决方案和措施,对机电设备的内容进行分析时,要力求具体,并且能够对问题做定量说明,以便为设备的维修管理提供一定的参考,为决策提供依据,加强对机电设备缺陷的管理,可以促进维修单位对其的维修更加精细化,使设备的完好率提高,保证设备能够安全可靠的运行。

(4)加快数字化的管理建设。充分使用EAM系统,提高工作效率,充分利用生产中的实时监控系统和生产调度系统,更加精细的管理机电设备的运行问题,是管理效率提高。

(5)制定并全面执行机电设备有关的制度,定期召开内部有关管理人员的机电例会,对工作进行阶段总结,提出机电设备在运行管理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并安排下一阶段工作的重点。

2.加强对机电设备运行考核的管理。

对设备运行的管理是机电管理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加强运行管理,可以更好的贯彻落实机电设备的管理制度和操作流程,使设备的运行更加可靠,安全和经济,从而发挥更高的效率,保证生产任务顺利完成。

(1)要继续推行对机电设备红旗设备的评比工作,提高有关人员的责任心,落实责任到人,严格要求有关操作人员按照规章规程进行操作,使设备能够良好的运行,在推行机电设备红旗设备评比时,要做到责任明确,奖罚分明。

(2)对机电设备进行运行管理职能的部分,要采取定期检查和日常抽查相结合的方式,对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要求设备单位限期整改,并进行复查,保证设备在使用过程中保持良好状态。

(3)充分利用对机电设备质量进行标准化考核的平台,结合实际情况,对机电设备质量的考核项目进行细化,是各项考核项目更加具体完善,便于操作。

3.对机电设备使用环境的管理。

良好的机电设备使用环境,对设备高效安全的运行至关重要。各级的机电管理人员都要积极参与到对设备使用环境监督的工作中,并且针对问题向领导提出建议,积极改善设备的使用环境,有关领导提高重视工程质量,实行全面管理,为设备高效的运行创造更为良好的条件。

4.对供电的管理工作。

有的机电设备采用电力的控制和拖动,因此供电系统是否稳定,直接影响着设备是否能进行高效运行。所以,有关领导每年都要进行对供电设备检修的工作安排,对供电设备进行全面的检查及保养,认真检测供电系统中的地线接地电阻,变压器和避雷器等设备,确保供电系统的有效运行。加强对供电系统的日常管理和维修保养,能够提高检修的质量,加强对电缆的检查管理,可以保证供电系统的高完好,低消耗,还要严格执行供电系统有关的各种规章制度,保障供电系统的稳定运行。

5.对设备安全管理工作

设备安全管理的目的是要在设备寿命周期的全过程中,采用各种技术措施,如设计阶段采取安全设计,提高防护标准,使用维修阶段制订安全操作规程、安全改造、改善维修等;组织措施,如安全教育、事故分析处理、安全考核审查等,消除一切使机械设备遭受损坏,避免事故的发生,实现安全生产,保护职工的人身安全与健康,提高企业经营管理的经济效益。

二、机电设备的维修

1.预防维修。

这种方式主要是加强对设备的检查,在对设备进行检查时对问题进行早发现,早排出,这样做可以再最大程度上减少机电设备因其设备故障而导致的停止作业的时间,这种维修体体制包括定期维修和状态维修两个方面,其中状态维修主要是通过对检测,诊断和监测技术的充分利用,对当前机电设备的状态进行检测,因此来避免和减少因设备故障而停机,给企业造成的各种损失。

2.维修预防。

这种维修体制是很值得发扬的一种思想,它主要提倡机电设备在产品的设计和制造阶段,就开始考虑对设备进行维修的问题,主要是针对机电设备的可靠性方面进行维修,这种维修体制可以从根本上防止和阻止事故的发生,并且在一定程度上还可以缩短设备的维修时间。

3.改善维修。

改善维修体制主要是对先进的方法和技术进行不断的延伸利用,从而来保证对机电设备技术的发展和改造,其中,主要的改造内容包括,对先天性缺陷和不足进行搞糟,对设备技术进行改造,以及提高设备的可靠性,先进性和运转率等,但是,即便再先进的设备也是具有相对性的,也都会存在不足之处需要进一步改进,通过对这些设备的进行维修的同时,还可以运用相对应的技术对其加以改造,使机电设备更加的完善。

4.规范化生产和维护。

全面规范机电设备的生产维护,是以有效生产设备,和提高设备综合效率,作为主要目标的,以系统的预防维修做载体,通过规范有关人员的行为,及有关人员对设备进行维护,生产和保养,作为主要机制的,其次,在机电设备进行维修时,最重要的一点是基础化的管理。

5.事后维修。

对机电设备的事后维修体制是指,设备出现故障之后,在对其进行相对应的维修措施,设备不出现问题则不对其进行维修,采用这种体制的主要原因是,相对来说这种方式比较经济,对一些简单的或者是不重要的设备,可以采取此种方式进行维修,如果设备较为重要时,若采用这种方式对设备进行维修的话,反而会增加设备的维修时间和设备的故障时间,甚至会增加设备的维修费用,因此就会变得十分不经济了,在对机电设备进行诊断和检查时,对一些故障和隐患可能不能够完全发现,然而在企业的日常生产和运行中,设备故障现象随时会出现。在通过多次的实践后我们得知,对机电设备采取有计划的维修,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小设备故障的发生率,还可以节约维修时间,降低维修成本,此外,还有部分公司对机电设备在维修中仍然存在的不足或维修过剩等问题,将维修制度逐渐发展成为了生产维修,坚持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外,还要注重维修预防,改善维修等,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对机电设备运行进行维修与管理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对机电设备进行科学的运行管理和维修共和,可以使机电设备长时间处在良好的运行状态和技术状态中,并且还可以有效的为企业的有序,安全的生产和正常的运行提供有力的保障,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企业生产成本,为企业收到更为良好经济效益提供了有力保障和坚实的后盾。

参考文献:

[1]李猛,杨涛.机电设备安装的现场深化设计与施工[J].价值工程.2013(01)

[2]李洪波.露天煤矿机电设备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J].内蒙古煤炭经济.2012(09)

第4篇

关键词:机电设备,维修管理

 

1.传统维修不足

随着我国工业生产的发展,企业的经济效益越来越强烈地依赖于设备的性能,这无疑对机电设备的性能及维修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长期以来,我们机电设备的维修仍普遍采用以时间为基础的传统计划维修管理模式,致使约1/3的工作量是由于时机不准而做的无效维修,开机率低,维修时间长,严重影响了生产的正常进行。

我国传统的维修工作,大致分为三类:(1)事后维修:故障发生后所采取的处理对策,属于被动的。由于多在无准备的条件下进行,结果难以做到完善和彻底。论文参考。(2)计划性定期维修:强制性维修,虽然也依靠较为简单的监测手段,但主要凭经验确定检修周期的,不管设备在客观上是否需要检修,到一定时间就要一次检修,所以很难预防随机因素引起的故障,有时有过剩检修的情况。(3)计划性状态检修:随着设备监测技术的发展和日趋完善,按照在线监测和诊断装置所预防的设备故障状态,将维修的时间和内容确定下来,是从监测和诊断资料中取得的数据。经过输入计算机分析处理,预测设备故障,从而在设备发生故障之前,制订出修理计划和措施,以利延长设备使用寿命,消除隐患,达到保证生产顺利进行的目的。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管理水平的提高,传统的设备维修管理越来越暴露出其不足:

1.1 设备设计制造过程和设备维修过程的管理彼此独立进行,缺乏信息的交流和反馈。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技术、质量、耗能、费用等有关的问题和信息,未能通过适当的渠道,反映给计划、设计、制造部门,从而改进设备的性能。

1.2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企业设备的维修管理逐步从保证安全正常生产为中心的模式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的模式转变。然而,传统的设备管理却单纯地以保证生产为目的,不能很好地适应市场的变化。

1.3传统的设备维修管理把技术管理和经济管理分割开来,且偏重于技术管理,忽视经济管理。这与目前的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的管理体制相矛盾。论文参考。设备的一生是不断运动的过程,具体表现为物质运动状态(制造、试验、使用、维修、改造到报废)和价值运动形态(或资金运动状态)。两种形态同时存在,并分别受到技术规律和价值规律的支配。因此,必须掌握这种规律,才能达到设备的技术效能和经济效益的最优化。

2.采取的措施

为全面提高机电设备维修管理水平,适应我国工业发展的需要,根据生产的特点,结合当今设备维修管理理论和技术的发展趋势,以效益和质量为中心。对设备寿命周期实施全过程管理,追求设备最佳综合效益和最经济的寿命周期费用,建立健全设备维修管理的信息反馈和自理的机构和系统,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为设备的维修管理决策服务,组织企业各部门全员参与设备的维修管理;应用现代化方法,经济合理地组织设备的维修管理,将是今后生产企业的实际情况,建议应采取如下措施:

2.1加强机电设备使用和维护的管理。由于我国现阶段生产劳动力素质较低,给设备的正确使用和维护保养带来一定的困难;对设备的使用、操作不规范,进一步造成了设备隐患。因此,在现有条件下,生产企业应当高度重视对设备使用、维护、修理人员的技能和素质的培养,健全设备管理的规章制度并严格执行;进一步完善包括三级保养、点检、班检、定期维护和巡回检查以及交接等日常维护和文明生产的制度。论文参考。

2.2建立和完善机电设备维修管理工作标准。包括各种技术管理标准、经济管理标准、维护技术标准、设备管理人员的工作标准以及维护修理的各种定额标准等,形成科学的现代化维修管理制度。

2.3开展机电设备可靠性、维修性的基础性研究。在机电设备设计、生产、使用、维护等单位之间建立广泛的联系,系统深入地研究机电设备故障模式、故障发生的机理、故障造成的影响;加强设备运行、维修记录的管理和数据的分析、整理;系统研究机电设备的薄弱环节,不断改善和提高机电设备的可靠性和维修性,提高设备的开机率和可用度。

2.4借助于监测仪器等硬件的维修是一种非常好的维修管理模式,运用得当会带来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对重点设备逐步推行故障诊断和状态监测技术,积极开发、推广、应用简易价廉的诊断检测技术和仪器仪表;利用计算机的一些特殊性能,对重要设备的异常状态迅速做出判断,及时报警和实现连锁停机;对机电设备的维修管理从时间维修逐步过渡到状态维修模式,保证设备在寿命周期内处于良好的技术状态,以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和最经济的设备周期费用。

参考文献:

[1]张阿根,荣万中. 机电设备管理与维护分析[J]. 科技资讯, 2008, (33) .

[2]曲冬,杜艳华. 机电设备维修技术管理的现状与对策[J]. 技术, 2009, (02) .

[3]张丽颖. 机电设备维修方式浅析[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7, (10) .

[4]时均龙,王伟,赵慧杰. 浅谈机电设备维修管理模式及发展趋势[J]. 中国, 2008, (05) .

[5]脱兰芬. 机电设备维修方式浅析[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8, (06) .

第5篇

根据水利设备管理、运用、安装、调试、维护的典型工作岗位确定15个典型工作任务为:机械绘图、使用工具或设备加工机械零件、使用数控机床完成零件加工、机械系统结构分析与改造、液压与气压系统的分析与维护、机械设备维护、机电设备安装与调试、机电设备故障检修、电气设备安装与调试、电子产品装接与调试、电气线路检查与维护、对设备电气系统进行局部改造和升级、机电控制系统分析与应用、水利机械故障检修、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机械故障检修。根据15个典型工作任务分解出44项职业能力。根据各项职业能力对应的知识机构,归纳出相关专业课程见表1。根据基本技能、专项技能、综合技能的递进要求,确定实践性教学体系。基本技能包括测绘实习、万用表安装与使用实习、机械CAD实训;专项技能包括CAM实训、机械加工实习、继电接触器控制实习、普通机床检修实习、PLC应用实训、液压(气压)安装与调试实习;综合技能包括机电设备安装维修实习、毕业顶岗实习。

2.基于水利行业人才需求的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高职专业教学条件建设

2.1专业师资的配置与要求。

2.1.1专业带头人的基本要求(1)具备高职教育认识能力、专业发展方向把握能力、课程开发能力、教研教改能力、学术研究尤其是应用技术开发能力、组织协调能力。(2)成为专业建设的龙头,具备最新的建设思路,主持专业建设各方面工作。(3)能够指导骨干教师完成专业建设方面的工作。(4)牵头专业核心课程开发和建设。(5)主持及参与应用技术开发课题。

2.1.2专任教师的配置与要求(1)具有较强的教学能力。(2)具有一定的课程开发能力。(3)具备较强的教研教改能力。(4)熟悉机电设备的原理、装配工艺等知识。(5)熟悉机械图纸和电气图纸;具有机电设备使用、维护、管理能力,具有一定的生产管理、技术管理等知识。(6)具备事故处理能力。(7)具备执行安全规范的能力。(8)熟悉水利水电机电设备的原理、装配工艺等知识。

2.1.3兼职教师的配置与要求(1)具有较强的教学能力。(2)具备熟练的机电工具设备的使用与操作能力。(3)熟悉机电产品生产现场的工艺实施、机电工具设备的使用与操作。(4)熟悉事故处理能力。(5)具备执行安全规范的能力。

2.2实践教学条件配置与要求。

2.2.1电工实训室训练常用电工仪器仪表使用。面积120m2,具备低频信号发生器、直流电源、三相调压器、直流单臂电桥、直流双臂电桥、可调电感箱、电流表、电压表、功率表、频率信号发生器、函数信号发生器及其他常用测量仪表。

2.2.2机械实训室训练机械原理、机械产品维修等基本技能。具备单级圆柱齿轮减速器、两级三轴线圆柱齿轮减速器、两级圆锥———圆柱齿轮减速器、单级蜗杆减速器,常用钳工设备、量具。

2.2.3电工基本技能实训室用于万用表安装与使用实习。面积60m2,具备低压电器、常用电工工具。

2.2.4机械零件测绘实训室训练机械制图与零件测绘基本技能。具备常用量具设备。

2.2.5低压电气实训室训练可编程控制器原理与应用的基本技能。具备电脑、常用PLC等设备。

2.2.6机床电气控制技术实习室训练电气控制线路常见故障分析与处理方法。具备各种机床电气控制线路等设备。

2.2.7机加工实训室训练金属的主要加工方法,所用设备和工具。具备普通车床、铣床等设备。

2.2.8金工实训室训练钳工基本技能。具备虎钳、电焊机等设备。

第6篇

随着社会经济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态势,拥有较高科技含量的机械设备在煤矿企业中得到了较大规模的应用,这对于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以及降低生产成本至关重要。由于是新设备和新材料,加强对机电设备的保护以及有效的维修则显得尤为必要。

1预防性维修

煤矿企业在运用煤矿机电设备的过程中需要对煤电设备进行定期预防性的检测和维修,发现潜在的安全隐患,并采取适当的措施,以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麻烦的发生给企业带来不必要的损失。作为煤矿机电设备维修的首次预防性维修对于设备的维护具有重要的意义。

2可靠性维修

可靠性维修是指对一些大型的机械设备进行针对性的、高效率的维修。基本思路是:对设备的主要故障和功能的障碍进行分析研究;运用科学的逻辑思维和专业性的演绎法对故障所造成的后果采取预防性的措施;通过科学的数据测量,专业的评估等合理的手段在保证机电设备完好性的前提下,以停机时间最少化和最少的维修资金的损耗为目标对机电设备进行维修。可靠性维修是在对机电设备进行科学合理的考核研究调查的基础之上进行的一种代价最小的维修方式。对于可靠性维修的利用可以以最小的成本对机电设备进行有效地维修,可以降低维修成本和生产成本,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相对的提高煤电企业的生产效率。

3全面生产性维修

仔细地分析可靠性维修方法会发现,可靠性维修主要针对经济、安全以及社会对整个系统影响的分析而进行的一种维修方式,这种维修方式不通过人为操作。而全面生产性维修是需要人为因素作为考虑范畴之内的。全面生产性维修是以小组为单位的这种日常性的维修活动与人的参与程度相关联,结果就出现了这种全新的维修模式。将这种维修模式应用其中,可有效地调动工人的生产积极性,从而提高工作效率,还可以消除停工给企业带来的损失。总体而言,全面生产性维修获得优越性的关键是它能够将全体的维修人员囊括其中,让全员参与维修工作,并根据不同的维修人员的素质、专业素养和水平以及工作背景和社会背景的差异来对维修的各个环节进行分配维修。这样,每一个需要维修的环节都可以得到比较合理、准确、高效地维修,从而提高了生产效率,还有助于提高维修人员的维修热情;与此同时,维修人员还在和谐合作的氛围中完成了维修工作。由于煤矿企业工作环境的原因,很多高素质且高水平的工作人员不愿意到生产的第一线进行工作,而代替他们的都是一些文化素质偏低的农民工人。这些由文化素质普遍较低的农民和工人组成的工作人员,对于一些简单的机械故障和问题,都无法及时地发现和处理,更何况是运用计算机等先进技术进行作业。所以,对于机电职工素质的提高,就成为煤矿企业发展的关键。首先,对于机电职工,要高标准、严要求,制定合理的规章制度,明确组织纪律;其次,要加大培训的力度,对机电职工的文化素质进行大规模的培训教育,鼓励他们自行学习,并且针对机电职工的作业要求,对他们专业素质进行集中的培训,提高强度;最后,还要定期地邀请相关专业的专家对机电职工进行授课,现场指导实践等。

4信息处理

信息时代的来临,让我们必须重视信息技术的应用,在现代社会中,几乎每一个行业都有自己的信息处理系统来对行业内部的相关信息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和统计。那么,正在推行高新技术的矿产部门企业也不例外。如今,我们已经能够科学地运用信息处理系统对工程的进程和矿区的情况进行检测,对机械设备的各种信息进行收集,对企业人员的信息进行系统管理。就机电设备而言,我们也能够运用信息技术对机电设备的相关数据进行收集和整理,并在信息系统内部进行合理的解读,使得这些抽象的数据信息能够被我们轻易地读懂,从而有利于我们高效地作业。

5结语

第7篇

关键词:机电设备

中图分类号:U673.38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水电站;检修维护

水电企业经营管理工作来说,水电站机电设备的检修维护管理是十分重要的。每年冬季检修:包括主厂房桥机维护性检修;进、尾水检修门机维护性检修;左、右岸闸坝固定式卷扬机维护性检修;闸坝检修门机维护性检修;全厂公共辅机设备维护性检修;各机组进行维护性检修;电气部分维护性检修保养及各类电气试验:进水口清污机维护性检修:船闸维护性检等等,都促进设备利用率且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又能增强生产技术人员的故障处理维修能力。

1水电站机电设备维护检修方法

1.1水电站维修设备的预防

维修设备预防是一种很科学的技术管理的理念,从方法上去阻止故障和事故的发生,进而减少或避免设备的维修。维修预防它注重从产品设计制作阶段开始就去认真考虑相关设备的可靠性和维修性问题,来避免设备的维修。

1.2水电站的事后维修

设备事后维修多数故障是在事后再去维修。原因主要是检测设备诊断不可能把所有的故障隐患全部检查出来造成了设备故障在日常生产经常有这类事故的发生。相比其他维修方法,维修事后方法比较科学合理,相比较一般的设备来讲可以采用这类维修方法。但对重要维修设备来讲,相比下如果还是采用这类维修方法,设备故障就有可能增长、维修时间长、成本维修费用就高了。

1.3水电站设备技术改造

,每年会根据设备的生产情况作一些技术改造:如:技术供水系统改造;油系统改造;油压装置软启动改造;主变冷却装置改造;渗漏水泵自动启动完善;励磁系统改造;调速器改造。

对于平时出现的故障、缺陷都是尽快处理,确保机组安全高效运行。完善加强设备性能得到了提高

1.4水电站的预防性维修

维修预防是针对检查设备为主,设备故障及时发现,早排除,就越能大大减少故障的停机时间。预防维修包状态维修和含定期维修,状态维修就是利用检测、监测和诊断的技巧方法,对设备工作状态进行预防预测,而且有针对性地安排维修,尽量避免故障停机,事先排除故障苗头。有预见性的预防维修可以减少设备的故障,可以节省维修时间和费用,从而逐步形成了预防性维修的理念。

1.5水电站的生产维修

杜邦公司和美国通用电气公司最早提出针对预防性维修存在的过剩维修和维修不当之处问题,并将预防维修制度发展成为了生产维修。针对水电站不同的运行设备及应用情况,可以考虑采用不同的维修方法,在生产维修除保持日常保养之外,还包含事后维修、预防维修、改良维修和维修预防等等。

2 维护检修的一些分类

2.1定期维修,又可以称作水电站的预防维修,此维修方法是根据水电站设备的运行时间而制定出维修阶段,不管水电站设备状态如何,只要到了制定出的维修时间便开始停机维修。

2.2 状态维修。也可以称作是预见性维修,它是通过对水电站设备的状态进行监测来判断出哪些设备运行正常的,哪些设备带有故障在运行,从而在故障发生之前进行排除。

2.3故障维修。又称作事后维修,此方法主要是针对某些正在运行的设备突然发生故障,立即维修。

2.4优化性维修。又可称改良维修,通过对运行设备故障的根本因素进行分析,进行改良设计和技术改进,增加水电站设备的工作性能。

3优化机电设备维修管理的方法

3.1维修管理方面

目前,我国的大部分水电站都处于相对偏僻的位置,交通、经济、文化等方面都存在明显不足,大多数水电站带隐患运行,管理较混乱,所以我们应该着重的对维修人员职业技能的培养及完善含三级保养、点检、班检、定期掩护和巡回检查及交接等文明生产和日常维护的工作制度。种种问题方法不同都会造成水电站运行存在很大的问题,特别是设备的维修管理方面。我们要不断加强完善管理方案,对水电站设备操作、维护、维修等方面的工作者进行专业培训,使其掌握足够的运用技能,在设备使用过程中进行必要的诊断措施,以及时发现故障问题后采取方法处理。严格参照水电站设备故障形式确定检修方法,以保证维修管理方法得到成效。水电站的生产技术部门应根据运行设备的维护特点、工作环境及运行设备在生产中的作用等级来进行维修决策,建立健全运行设备管理的规章制度并奖罚分明:按照水电站运行设备待修状况选择相应的维修方法,针对水电站运行设备的具体特点建立适当的维护维修的管理模式。

3.2维护制度方面

根据机电设备的使用、故障情况制定符合实际的维护制度,能够保证设备得到充分运用的同时享有科学的维护服务,从双方面保证设备的使用性能。维护检修管理制度应该以运行设备的使用说明为制定的基础,应该以水电站设备的运行记录为依据,依据零部件的应用寿命制定的定期预见性检修制度,如:某设备运行记录显示,水轮机使用寿命为10000h,那么该台设备检修周期就设定为9800h,将运行设备的故障控制在萌芽状态。把所有的运行设备的运行记录进行归类分析,并按照设备使用说明以及每个月的设备运行时间,作出月度、季度、年度设备检修维护计划。由于发电机机电设备检修工作的特性要求,检修工作分为现场检修和预防性检修现场检修,是运行人员在设备运行过程中遇到的设备故障的问题为此提出的检修请求,是一种被动性的检修:预防性维修是一种维持运行设备性能完好的前瞻性检修工作。所以,预防性维修是检修工作积极消除隐患的重要措施,水电站运行设备的维护检修管理工作重点应该放在预防性维修之上。

3.3技术改造方面

目前,很多老的水电站仍然在使用老的水轮发电机组或老设备,各种故障层出不穷,导致机组出力低下,所以运行设备的更新成为当务之急;在运行设备的更新时,应选用在技术先进、应用操作比较简便、性价比比较合理的新型水轮发电机组或新型设备替代老的水轮发电机组或老设备,提高运行设备的可靠性和运行设备的整体工况水平,实现“无人值班,少人值守”。

3.4水电站运行设备维护管理

我们通过加强对水电站运行设备的维修管理,不断地进行改良水电站运行设备状态,可以延长运行设备的使用寿命,水电站运行设备是水电企业生存发展的物质基础,水电站运行设备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水电站运行设备管理是水电企业管理最重要的管理环节之一,这个环节实现为企业获取最佳经济效益的目的。

4结语

水电站运行设备的维护检修是确保水电站设备正常运行的重要手段,是水电企业经营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是水电站生产费用支出管理的重要部分,也是水电企业设备管理的一个关键控制节点,它不仅对降低检修费用安全生产有利,更有效地提高了设备利用率和企业自身效益,更重要的是使我们的生产技术管理人员提高了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胡卫纲.供水设备故障的自动诊断[J].广东水利水电2004,(S2) .

[2]林木勤.浅谈机电安装工程施工技术与质量控制[J].科技资讯2009.(03)

第8篇

关键词:煤矿 机电设备 维修

中图分类号:TD6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2)12(a)-00-01

煤矿机电设备属于大型机械设备,在运行过程中不仅需要考虑其效能以及质量,也需注重对其管理和维修。目前我国行业内部采用的处理方式是在其有效使用寿命周期内,进行相应的全程管理和周期维护,以期达到修护最佳效果,也即实现煤矿机电使用的最佳性价比。在对其设备进行维修操作中,需要针对其技术特点进行相适应的调整,包括信息及时更新,维修处理技术改进以及维修管理操作完善等方面。并且融入现代化维修和管理理念,结合信息化网络技术,进行人工智能检验以及引入先进管理

模式。

1 我国煤矿机电设备维修技术与管理的现状

针对目前我国煤矿机维修方式进行分析,其发展历程是和我国自身发展程度以及建设规模有着密切联系。随着我国基础性建设持续发展以及规模扩大,煤矿机用途与日俱增。在此过程之中,有针对性形成一整套管理制度和运营模式,并在此基础之上发展相应的检验设备以及故障维修新技术。从整体实际操作角度分析,我国现阶段对煤矿机设备护理维修工作所采取的方式是以传统工作模式为主,具体操作步骤是以定期检查为主,在规定时间段内周期性护理,其操作结果是有近1/3煤矿机处于未使用状态,使其工作效率大打折扣。由于我国相关技术发展滞后以及相关方面研究晚于国际平均水平,现在我国煤矿机电设备有效维护的整体状况仍处在初级阶段,直到20世纪80年代末期才出现系统化煤矿生产系统可靠性研究理论。所以目前对其整体维修以及相应管理的研究仍然未达到深入的程度,既缺乏理论上的必要指导,同时也缺乏相应的实际经验积累。所以在此基础之上需要有针对性以及有建设性的进行研究和分析,针对目前现实状况以及未来发展趋势,提出切实可行的方案和方法,进而从客观上能够有效规避目前存在的诸多问题和不良现象。

2 设备维修管理基本模式的发展

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研究,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有着其独特性以及不可替代性的重要作用。最初是隶属于机械学中的分支学科,但其深具研究价值以及现实意义。其学术研究发展有4个历史进程,分别是产生故障后维修操作、计划决策中维修方案、预防性维护维修指导以及目前正处于研究中的故障检测以及诊断技术的及时性维修(也称之为主动式维修方式)。从上个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科技发展呈现出有史以来最迅猛的发展势头,体现在高精尖端技术领域的研究和相匹配的开发中,故此对机械维修需求与日俱增,如果在此之中存在着相应机械故障,将会对工程质量产生直接影响,务必要及时解决。

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管理模式已成为目前最受人们重视的维修管理模式之一。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是一种用于确定设备在其运行环境下维修需求的方法,是预防维修管理模式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它更多地将注意力集中在设备的故障原因、故障模式、故障影响、故障预防等方面,通过使用维修计划软件对设备的运行状况进行跟踪记录并加以分析,从而制定出维修计划,并自动提示所需要的维修事宜。这种模式改变了原来设备损坏后才进行.的被动维修,而逐步过渡到基本消除故障,进而控制维修费用和对生产的影响。这种维修方法采用计算机辅助可靠性维修技术,对提高设备的可靠性,确保设备在要求的寿命周期内安全、高效地运行具有重要的作用。随着现代设备向自动化、智能化方向发展,预知某种故障的强烈需求以及传统维修技术手段的不足,推动了新型状态监测和故障诊断以及故障预防技术的发展,促进了设备维修管理模式的不断改进和发展。借助于逐步成熟的状态监测和故障诊断技术、人工智能、专家系统等先进理论和方法,建立起新的预知维修或视情维修的管理模式,将成为未来相当长一个时期现代化设备维修制度的发展方向和研究的热点和重点。机械设备在运行中,会出现两种形式的故障,首先是自然方式耗损,其次是机械运作故障。故此,维修和防护是保障机械能够持久性工作的有力手段,其是经常性的工作。机械维修主体是相关的维修技术工人,所以维修过程中人为因素不可避免,尽量规避人为原因造成的机械故障。

3 加强我国煤矿机电设备维修技术与管理的对策

(1)不断完善煤矿机电设备维修和护理的管理和技术更新。针对目前现有实际条件,相关企业或部门在使用煤矿机电设备作业过程中,不仅要考量其能够产生的效率以及对整体工程进展的作用,同时需要在此基础上做好相应的维护和管理工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首先要提升维修人员素养以及工作能力,重视正确使用机械设备方法和步骤,完善对煤矿机垫设备日常性检查、维护和管理。同时依据现代科学维修管理理论,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逐渐发展成有规模、成体系,同时又具备实用性的新兴管理维修模式。(2)建立和完善煤矿机电设备维修技术与管理工作标准,积极开展煤矿机电设备可靠性、维修性的基础研究。包括各种技术管理标准、经济管理标准、维修技术标准、设备管理人员的工作标准以及维护修理的各种定额标准等,逐步形成科学的现代化维修管理制度。系统研究煤矿机电设备的可靠性、维修性,找出设备的薄弱环节,不断改善和提高煤矿机电设备的可靠性和维修性,提高设备的开机率和可用度,大力推广无维修设计。(3)利用富有高科技含量的技术或设备进行优质检测。机电设备维护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出现故障进行修理,其次是在未出现故障时进行有效护理和检修。进而在不影响工作前提下发挥出其最大效力。同时鉴于我国现实相关产业发展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有计划的维修和护理决策的制定和规划。(4)不断完善企业机电维修管理模式,引入计算机辅助管理技术。将传统维修管理模式向现代化计算机信息处理机制转变,既提高工作效率,减少企业成本运营,同时降低传统维修护理工作中人为复杂因素。进而实现高效率以及网络智能化运作模式。

参考文献

[1] 万长慈.煤矿机电技术[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1999.

[2] 本书编写组.煤矿机电维修技术[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1998.

第9篇

(中宁县固海扬水管理处宁夏中宁751200)

【摘要】近些年来,随着我国机电设备的迅猛发展,目前已经进入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设备自动化不断提高,而机电设备的安全管理也空前的重要。因为如果机电设备不能够正常安全的运行,那么企业的安全生产也就没有办法得到满足。所以,不断的提高机电设备的运行管理以及维修,保证设备在技术参数上面能够相互适应并且有机的整合在一起,能够使机电设备充分得到良好的发挥,并且能够使企业得到规模化的生产和提高企业的效率。

关键词 机电设备;维修;管理

对机电设备运行进行管理,必须从日常的基础维护入手,做好机电内业工作,加强机电运行的考核管理以及设备使用的环境管理等各项基础工作。对于一个拥有着许多高科技设备的企业来说,完善设备的管理制度和建立健全预防性的维修制度,对保证机电设备维修的策略得到贯彻以及取得预期的结果和对机电设备进行科学地管理是非常重要的。对于机电设备来说,由于机电设备非常复杂,停机的损失很高,所以对它的日常管理的要求非常高。下面,笔者就机电设备运行的管理与维修做出初步研究。

一、使用与维护

设备在生产中发挥作用,产生经济效益的时期,被称作设备的服役期。在此期间,设备的维护和操作是设备保持良好状态,防止和减少突发故障和非正常磨损,提高经济效益的主要环节。

(一)设备维护的日常内容

通常来说,机器的维修人员和操作人就是设备日常维护的工作人员。不过,目前很多企业都让设备的操作人单独进行日常的设备维护,当然,在这种发展趋势下,企业对设备操作人员的技术要求就会不断增高,从另一个方面来说,这一趋势还能对培养设备的操作人员的专业技能起到积极作用。

对于那种自动化的流水线设备来说,因其设备非常复杂,所以在日常的设备维护中,对维护人员的专业技能要求就比较高。一般的大企业,他们都会聘用专业的维护人员来完成这项工作。设备的日常维护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环节:

1、设备的检查。设备的操作员应该在日常工作中对设备的运行状况和参数、振动、润滑、是否有异味、温度和声音等方面进行检查和记录,一般来说操作员用人的感官和简单的检测仪器就能完成这个环节。

2、设备的润滑和清洁。在检查润滑情况时,首先要检查润滑油脂的压力、温度、液面和是否已经变质,再检查油路的通畅性。此外。维护员还要定期给设备补充或者更换润滑油脂。

在清洁方面,简单来说就是对设备及其周边环境进行打扫,保持清洁状态,还要对相关的物品进行清洁和摆放。

3、设备的紧固。这一环节主要是对设备非转动部分的紧固螺栓进行检查,有松动现象的,要立即上紧加固。

(二)建立健全日常管理体系完善日常维护程序

企业应当建立健全设备的自主管理体系,如对设备问题的根源进行攻关与对设备的整理整顿规范化等方面,企业应当安排专业技术人员一步一步进行解决,并形成日常的管理项目。在日常维护的程序化方面,日常设备的维护应当要定时、定点、定量、定人、定标准和线路,形成规范化。

二、点检制度

(一)点检制的系统功能及业务

设备的点检制度是指以设备的点检为核心进行设备的管理,点检制度对于降低设备故障率,提高生产水平和减少维修费都非常有效。通常来说,专业的点检员会负责设备的检点工作,也要负责设备的管理工作。他们对管理区的设备负全责,要制定设备的维修标准、检修计划和编制材料计划等多方面预算。点检体系主要包括“岗位人员的日常点检、技术专员的定期检查、专业人员的精密点检、专家的技术诊断和倾向性诊断、技术专家的精度测试检查”等方面。

企业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关的点检计划和标准,且要多检点工作的结果进行跟踪考核。

(二)专业点检员

由于点检工作需要的专业知识非常多,企业对从事点检工作的员工要求相当高,如点检员不仅必须有专业知识和工作经验的支撑,还要掌握各种相关的技术、管理的标准;制定相关的维修计划、资金预算和材料计划;分析故障并提出处理意见。

除此之外,企业还要制定点检的作业卡,周点检的计划卡和长期点检的计划表等,使点检工作严肃且标准。

三、设备的故障管理

在设备管理中,故障管理是一项基础工作,它对企业及时掌握设备的实际情况非常重要。对设备故障的分析和整理,能帮助技术人员了解设备,能提高维修的水平,还能有效避免设备反复发生故障。从设备的生产方来说,这些故障分析也有利于提高他们的生产工艺。但是对设备故障的分析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所以,企业要安排专业人员进行分析。

(一)综合统计方式

这种方法是对企业的设备总体发生故障的概率分析。比如,各种设备故障的发生率;根据故障的现象或者原因分析发生率;某种使用次数比较多的故障发生故障的类型的分析。专业人员针对这些设备的发生故障的概率,制定相关的管理措施,找到降低设备故障的方法。

(二)典型失效分析方式

对于某些设备的部位产生缺陷,导致使用失效时,或是时常发生失效的模式,专业人员就必须找到设备的内在原因。要进行这项工作的时候,就会用到技术分析手段与借助专业的分析仪器进行解决,这也就是我们常常说的金属失效的分析技术。

(三)故障诊断分析

我们还可以用监测诊断的仪器,对正在运行的设备实行监测与诊断,找出设备的故障发生和变化的状态与趋势。一般步骤如下:

等到设备停机时,专业人员还要对故障的设备进行解体检查及检测,验证所得的故障结论并将它和诊断的分析对照。这种方法主要包括振动监测、腐蚀监测、声音监测、温度监测、和润滑监测等。

(四)事后维修

事后维修的维修体制是当机电设备出现故障之后再进行相应的维修,设备不坏则不修。采用这种方式的原因是:这种方式比较经济,针对不重要或者是简单的设备可以采用这种维修方式。而如果是重要的设备的话,采用这种方式进行维修则会使维修时间增加、设备故障的时间也增加甚至会导致维修的费用增加,因此是非常不经济的;对机电设备的检查和诊断不能够完全找出故障和隐患,而且设备的故障在企业的生产当中随时都有可能会出现。

四、设备操作维护人员和专业点检人员的培训

从前文来看,设备的操作和维护以及专业点检都需要专业人员来完成,也就是人在这些工作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从另一个方面来说,对于这些人员的专业技术的培训就非常重要了。这些人不仅要了解设备的相关性能结构,还要能对一些常见的一般故障进行处理。

在对人员进行培训的时候,要先明确培训的目的,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培训计划和对培训的内容进行分类。然后要根据员工的情况分类进行培训及考察培训的结果。最后,企业还要对培训的设备定期进行检查和更换。通过对员工的培训,不断提高员工在设备管理和维修上的技术水平,增强员工在业内的竞争力,从而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结束语:

目前,我国的企业正朝着大型化、自动化、高速化的方向发展。设备的管理和维修的技术水平跟不上企业飞速发展的步伐,这就常常导致企业的高科技设备的运作性能低下以及频繁的设备故障,提高生产成本,造成很大的生产损失。机电设备在生产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所以,企业管理的重心应当向设备的管理方面转移,改变传统的管理观念,以适应现代化生产管理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宋秀华.机电设备运行管理与维修[J].价值工程,2010,29(36):172-172.

[2]万喜临.煤矿机电设备健康管理系统关键技术的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1.

[3]毛延翩.水电厂水工机电设备管理与维修模式研究[D].重庆大学,2007.

[4]陈光辉.状态管理在煤矿机电设备管理中的应用前景[J].中华民居,2011,(10):396-397.

[5]曲冬,杜艳华.煤矿机电设备维修技术管理的现状与对策[J].煤炭技术,2009,28(2):187-188.

投稿小常识

第10篇

关键词:煤矿 机电

随着我国煤炭工业生产的发展,企业的经济效益越来越强烈地依赖于设备的性能,这无疑对煤矿机电设备的性能及维修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正是由于认识到设备维修的重要性和复杂性,许多企业借助于计算机和专家系统等先进手段,采用以可靠性为中心预防维修策略,使设备在一个相对延长的寿命周期内可靠地工作,并尽可能地避免了无效维修。

一、现阶段煤矿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煤矿机电设备维修管理不按时、缺乏日常维护

定期检修由于企业领导对设备检修重要性认识不足、重视不够,致使机电设备定点、定期检修工作不能落实或落实不到位。往往要到设备出现异常或大故障时才进行检修,因此造成正常生产受到影响,设备的使用寿命缩短,并且加大了检修成本。

2.煤矿机电设备防护分散、不周全

煤矿企业的环境非常恶劣,粉尘大、湿度高、有腐蚀性气体。机电设备在井下运输、存放过程中如不注意封存,采取防尘、防锈、防潮等措施,就会造成设备的腐蚀和损坏,由于工作人员的认识不足,此类事件时常发生。

3.传统的煤矿机电设备维修管理落后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企业设备的维修管理逐步从保证安全正常生产为中心的模式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的模式转变。然而,传统的设备管理却单纯地以保证生产为目的,不能很好地适应市场的变化。传统的煤矿机电设备维修管理把技术管理和经济管理分割开来,且偏重于技术管理,忽视经济管理。这与目前的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的管理体制相矛盾。设备的一生是不断运动的过程,具体表现为物质运动状态即:制造、试验、使用、维修、改造到报废,和价值运动形态。两种形态同时存在,并分别受到技术规律和价值规律的支配。因此,必须掌握这种规律,才能达到设备的技术效能和经济效益的最优化。

二、针对煤矿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存在弊端所采取的措施

1.改进管理方式

以设备的一生作为研究和管理的对象,即从设备的规划、设计、制造、安装调试、使用、维修、改造、更新直到报废为止的全过程的管理。并对煤矿井下机电设备故障发生的机理、故障模式以及故障造成的影响进行深入研究,而且要建立煤矿井下机电设备的设计、生产、使用、维护这4个单位的技术联系,使之更好地为设备维护服务。同时,还要做好机电设备的运行、维修记录,并对维修数据进行具体分析和整理。另外,还要对煤矿井下机电设备的薄弱环节进行系统的分析研究,以便使煤矿井下机电设备的可靠性和维修性得到合理改善。从而提高机电设备的开机率和可用度,保证机电设备的寿命周期的延长使用。在已有的条件基础上,企业对设备应从最开始的使用、保养、维护提高到对维修人员专业水平和管理培训,更高层次上是建立日常维护以及文明生产的规范条例。包括点检、三级保养与定期维护、班枪与巡回检查以及人员的交接工作等。企业还应该根据现在行业特点、代维修理论、工作的环境、设备的特性,煤矿机电设备在生产过程中的作用来采取决策维修,健全设备管理制度以及严格按照设备管理程序执行工作,努力打造出极具煤矿特色的、科学的、合理的新一代机电设备的维修管理方式。

2.建立煤矿机电设备维护与管理制度

根据零部件的使用寿命长短,以煤矿机电设备附带的安装说明书为前提,再借助机电设备使用过程中收集的档案数据,研究出的检修计划。构建维护检修制度要针对机电设备的所有档案,制定出归纳、分析、整理的程序。在此基础上依据机电设备的使用指南,推测出机电设备的运行周期,确定出每月、每季度以及全年度的机电设备检修策略。和其他设备相比煤矿机电设备的检修工作特殊性较高,所以检修工作又分为了计划检修与现场检修两类。计划检修,这是一项可以使设备性能完好的不可忽视的工作。所以,管理工作应把重点主要放在计划检修上。现场检修,是机电工作值班人员在值班过程中,机器发生了故障影响了工作的正常进行而采取的被动检修。

严格制定设备的维护和更新周期,做到采矿工程不受设备瘫痪的影响。首先,认真采购设备,做好选型工作。机电设备采购、入库、使用等相关环节实行全程跟踪管理,对于存在有质量问题的设备,不得进入矿场安装使用,将工作责任落实到相关人员身上,并且要求管理人员做好设备使用情况的记录以便日后查询。其次,严格把关新设备的安装和调试过程,做到合理装配和正常运行。技术人员必须按照设备安装标准和要求进行安装,对调试过程中出现问题的设备,一律不得使用,确保安全。当设备调试验收和现场试运行通过后,技术人员才能办理移交手续,让工人投入生产采矿工作。最后,加强对设备寿命周期和日常保养的关注。管理人员要制定每个设备装置的信息列表,将设备厂商、使用年限、运行情况、存在的问题等一一展示出来,以便有针对性地提出设备改造及更新计划,加强设备的支领、运输、使用、维修和回收管理,确保设备的安全性。

第11篇

关键词: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专业;技能型;人才培养体系

课题来源: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专业技能训练研究,常德市科技局,项目编号:2012ZD08

一、引言

本文针对高职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专业进行模块化递阶式的人才培养体系的改革与研究。重点将本专业的大学课程分成三个特征阶段,包括每阶段的专业课程的教学计划和相关课程标准的设计,解构原有的基于知识储备的学科体系架构课程,重构基于知识应用的行动体系架构课程,凝练工作过程要素。在现实的职业资格基础上,培养学生普适的职业资格,为未来的职业资格奠定基础提升学生的职业竞争力。要增强高职学生的职业能力,突出实践能力培养采用基于工作过程导向课程开发的方法,对旧的课程体系进行解构,对行动体系进行重构,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实现高职人才培养目标。

基于工作过程为导向课程开发的基本方法是:对社会人才需求进行分析调研,确定专业培养目标;召开专业工作分析会,确定专业职业能力;将行动领域转化为学习领域,形成专业课程门类,再按照课程性质和相互关系进行组合排列,构成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

二、建立技能人才系统培养制度,促进高职教育贯通

(一)专业技能模块化职业能力逐级递阶。通过工作任务归并法实现典型工作任务到行动领域转换,通过工作过程分析法实现从行动领域到学习领域转换,通过工作任务还原法实现从学习领域到学习情境转换“三阶段分析法”,采用“机电设备维修行业专家确定典型工作任务学校专家归并行动领域机电设备维修行业专家论证行动领域学校专家开发学习领域校企专家论证课程体系”的“五步工作机制”,获得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课程教学方案“三项主要成果”。

通过学校与企业共同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重构课程体系开发课程,实现专业教学要求与企业岗位技能要求对接。 在普通机电设备和数控设备装调与维修模块,引入职业技能鉴定标准,推行双证书制度。实现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在自动化生产线装调与维修模块,引入企业岗位技能要求。实施第三方考核, 试行多学期分段式教学组织形式。 将学校的教学过程和企业的生产过程紧密结合,校企共同完成人才培养。

(二)重构模块化递阶式课程体系。由学院与行业企业共同建立“机电设备维修服务中心”,由“中心”完成区域经济调研、职业能力分析、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课程体系的构建、教学任务的实施等工作,实现专业教学要求与企业岗位技能要求对接;由中心开发专业课程和教学资源。

根据机电设备不同领域的技术差异和对职业岗位能力的层次高低要求,把专业知识技能分为普通机电设备装调与维修、数控设备装调与维修和自动化生产线装调与维修三个核心模块,通过分段式工学交替,逐级递进,构建“基于工学结合的模块化递阶式”人才培养模式。

(三)校企合作共同开发专业优质核心课程。推进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教学模式改革,与吉利汽车有限责任公司,一汽大众等企业联合开发+机械结构与机械传动+电气控制系统的运行与维护+数控设备安装调试与维修+自动线的装调实训基于工作过程的优质专业核心课程。

三、建立“校中厂”“厂中校”,强化实践育人

本专业的培养方式中,主要采用虚实结合,项目驱动、教学做一体,项目进阶、真情实景,现场实做、技能竞赛,激发潜能四种不同的教学模式。在教学实施过程中,立足于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发展,综合应用多种教学模式,相互补充,形成良好的整体结构,全面提高人才培养的整体质量水平。其构成如图1所示。

(一)建立维修服务站“校中厂”。包括普通机电设备维修服务站,数控设备装调与维修服务站,自动线装调与维修服务站,能提供多个工位。服务站按工厂企业常规要求布置设备设施,规划功能分区,严格按企业工作规范要求进行实训各环节的管理。如统一着装劳动保护安全卫生等,营造企业化的工作环境。在真实的职业环境中强化学生行为规范技术规范安全操作和质量意识。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突出其职业性的特点。

(二)建设校外实习基地“厂中校”。与行业企业,如吉利汽车有限公司司等,通过校企合作建立校外实训基地,使校外实训基地成为校企深度融合的“厂中校”共享企业设备,技术人员,技术标准和管理规范,并按照企业生产周期,人员需要#实施生产与教学节奏同步的灵活学期。现企业与教学空间人员和内容的融合。将部分教学环节的教室搬到校外实训基地,理论教学主要由学院教师负责。实践教学主要由企业兼职教师承担,采用“课堂车间化,车间课堂化”模式,使实践教学始终贴近生产实际,提高动手能力,获取职业经验

图1 “双主体”教学模式结构图

四、探索多种教学模式

本专业的培养方式中主要采用四种不同的教学模式,在教学实施过程中#立足于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发展,综合应用多种教学模式相互补充,形成良好的整体结#全面提高人才培养的整体质量水平。

(一)虚实结合项目驱动。在电子技术应用和机械传动等学习领域可运用虚拟仿真软件,以项目驱动的形式组织教学。并穿插一定数量的实际动手项目,以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二)教、学、做一体项目进阶。对维修电工变频器应用等技能应用型学习领域,将项目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依托双主体机电设备维修服务中心,通过专兼职教学团队引入难易程度由浅入深的项目,实施教学做一体,项目进阶的教学模式。

(三)真情实景现场实做。在机械装配与检测数控设备安装调试与维修等岗位特色鲜明的学习领域,在双主体机电设备维修服务中心下设的相应服务站,构造职场氛围。按工厂企业常规要求布置设备设施,规划功能分区,重现工厂实际工作情景,以师徒制开展教学工作。配置真实的机电设备,设计相应设备检修与维护的工艺,制定符合工厂实际的管理制度。通过真情实景,现场实做的教学模式改革,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与职业素质。

(四)技能竞赛激发潜。开展维修电工数控机床安装调试,自动线安装调试与维修等职业技能竞赛,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潜能。通过竞赛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职业技能,举办机械创新设计,机电应用创意设计,选题来自于合作企业的实际问题或校内研究所在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时提炼的项目。通过这类比赛项目,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提升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水平。

五、结语

通过推进校企对接、探索系统培养、转变培养方式、强化实践育人、建设专兼结合的专业教学团队、实施第三方评价等举措,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建成高水平的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基地,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准的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专业,为区域经济发展和先进制造业培养急需的优秀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

参考文献:

[1] 詹先明.高职院校专业内涵及其策略[J].职业技术教育,2010(4):21-23.

[2] 孟坤,潘蕾.高职院校专业建设思考[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1(13):77-78.

[3] 张兴辉,王克太,张伏龙.高职化工类专业五位一体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体系探究[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7)

第12篇

关键词:煤矿机电设备;维修管理模式;设备维修;煤炭企业;安全事故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TD407 文章编号:1009-2374(2015)22-0166-02 DOI:10.13535/ki.11-4406/n.2015.22.082

1 概述

设备维修是任何一个行业在确保整个行业能够正常运行的最为重要的手段之一,同时也是煤炭企业管理中最为重要的一项管理工作,在煤炭企业中每年企业的最高支出都花费在煤炭机电设备的维修和管理上。根据调查显示,在我国煤矿的固定资产中,约为60%以上都是煤炭机电设备,其中煤炭机电系统的费用已经占取了生产成本的40%以上,与此同时,在有关煤炭的事故中,如井下煤尘、重大火灾、瓦斯事故等大型事故多半都是由于机电设备出现了问题而导致的事故的出现。为了减少事故的发生,同时为了减少经济的损失,在我国很多的企业都开始借助于计算机或者请专家来对相关的问题进行预防和维修,同时尽可能地使一个设备在寿命周期之内更好的被利用,在保证工作顺利的前提下,尽可能地减少无效维修。

2 我国煤矿机电设备维修管理的现状

在我国的煤矿机电设备上,有关维修管理模式的演变过程与煤矿机电设备在生产方式与其使用的生产手段有着十分紧密的发展联系,根据目前的调查显示来看,在我国已经逐渐建立有关煤矿机电设备在维修管理上的一系列的相关规章制度和组织机构,并且开始逐渐引入了有关维修设备在故障上的诊断方法和机器在状态上的监控技术,但是根据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在煤矿机电设备的维修管理上依旧选用的是以计划预修为主的定期维护和检查的管理模式。

现阶段来看,煤矿机电设备的维修与管理模式在我国煤炭企业使用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保证一个煤炭企业在日常的安全以及正常的生产中,起到一个有效的积极作用。但是,我国目前在煤矿机电设备的维修管理模式是一整套有关维修管理的定额标准,同时由于这一管理模式在缺少现代化管理模式应该拥有的重要基本理论,如控制论、系统论、信息论等,所以这一管理模式实质上还是以泰勒管理制度作为最基本的原理来进行维修管理的使用和体现。随着我国在煤矿机电设备上的应用,采煤机械化与采煤自动化的飞速发展,在我国采煤设备的集成程度也越来越高,由于煤矿机电设备在某一局部位置上的缺失或者失效而造成的整个采煤机电系统的全部停工,在经济损失的消耗上也越来越大,这个企业的经济效益也随之降低,与此同时,整个维修管理模式的缺点也随时间的流逝暴露得越来越多:

2.1 缺乏沟通

这一问题主要是由于在传统的煤矿机电设备维修和管理中,经常会出现由于设备设计制造的过程和设备在维修的过程中的管理分开进行,彼此独立不进行沟通,缺乏在信息上的交流和反馈,同时设备在使用的时候有关技术、质量、费用、能耗等相关问题的出现和反馈都不能实时地进行,这就导致了煤矿机电设备在出现问题的时候无法第一时间进行改进和修改,进而帮助煤矿机电设备改变性能。

2.2 过多地注重经济效益

随着我国目前的发展和煤矿企业的增加,我国很多的企业都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从而忘记了如何去保证企业自身的生产。目前我国大部分企业已经把煤矿机电设备从保证设备安全以便于企业进行安全生产为目的的维修管理模式,逐渐转变为以企业的经济效益为生产中心的模式。然而传统的维修管理设备已经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了,而过于追求经济效益的模式也会导致无法保证产品自身的质量。

2.3 将技术与经济效益进行分离

目前我国所使用的传统的煤矿机电设备的维修管理方式,是将经济技术管理与设备自身技术管理相互分离的,并且偏重于技术管理忽视经济管理,这与目前的我国的经济体制,即以企业自身效益为中心,保证产品质量为目的的管理体制相互矛盾。一个设备在寿命使用完毕之前,只存在着两种运动方式:一种是制造试验使用维修修缮改造报废;另一种运动方式指的是资金的运动方式。这两种运动方式必须同时存在,也同样分别地受到技术规律和价值规律的支配,因此想要一个设备达到最高的使用价值,就需要一个企业的管理人员掌握好两种规律,对这两种规律进行有效的分化,进而使经济效应达到最佳化。

3 我国煤矿机电设备维修管理思考

根据我国目前的发展状态与煤矿机电设备在维修管理上的现状进行分析和考量,对于其相关的缺点和不足可以得出以下四个措施和改善的方法:

第一,改进我国目前在煤炭机电设备上的维修管理的方式:需要我国的煤炭企业根据现代化的维修理论,结合自身的行业特点、自身的工作环境以及机电设备在煤炭生产中所出现的作用等多种因素,来对煤炭机电设备进行相关的维修管理策略的决策。同时在维修管理中也需要选择多种方式,如包括设备的事后维修、设备的预防维修、设备的计划预修和设备的状态维修等不同的适合自身企业的机电设备的维修方式,逐渐形成具有煤矿特色的、有效的新型维修管理模式。

第二,加强企业自身煤矿机电设备的使用和维护的管理。

第三,在自身的企业中建立并且完善煤矿机电设备在维修管理这项工作中的标准,如各项技术的管理标准、设备在经济管理上的标准、设备的相关管理人员在工作标准上以及维修管理上的定额标准等。

第四,对煤矿机电设备在可靠性、维修性等基础性能上进行研究。

4 结语

在有关煤炭设备的维修管理中,要求必须从一个企业的基础工作做起,以便于提高整个企业的煤炭机电设备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同时要坚持不懈地对一个煤炭企业的机电设备进行管理,确保矿井中的机电设备安全、可靠,同时可以高效地运行。

参考文献

[1] 时均龙,王伟,赵慧杰.浅谈煤矿机电设备维修管理模式及发展趋势[J].中国煤炭,2008,(5).

[2] 梁军军.探究煤矿机电设备维修管理模式及发展趋势[J].能源与节能,2013,(11).

[3] 袁兴禄.浅谈煤矿机电设备维修管理模式及发展趋势[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14).

[4] 秦勇.浅谈煤矿机电设备维修管理模式及发展趋势

[J].机电信息,201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