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改变自己作文

改变自己作文

时间:2023-05-29 17:39:49

改变自己作文

第1篇

不管是唱着“春天的故事”,还是“老鼠爱大米”,我们都走进了新时代。新时代海一般的文化,向我们挥舞着手臂。

面对大海,我们该怎么办?潮流时刻会涌来,时尚、流行的玩意儿朝我们一股脑地倾泻下来。信息时代的高频波涛冲着我们怒吼———“谁不懂电脑,谁会被淘汰!”娱乐的漩涡向着我们叫嚣———“周杰伦也不知道?你落伍了!”……老人们躲到了高地上,而我们这些风华正茂的年轻人无疑被推到了前排。面对大海的巨浪,我们只能往前冲;面对海啸,也许只有一种方法可以逃生,那就是———潜下去!

海里很杂。这里的“杂”,并非贬义而是中性词。我们知道有个叫袁隆平的,搞出了杂交水稻,我们对其赞许一番,然后置之一旁。同时,我们看到《河东狮吼》里“苏勇邦”在“演词会”上把“水调歌头”唱得乱七八糟时,可以一边笑一边说:“经典!”并且可以守着电视,认认真真地看完改得面目全非的《西游记》、《封神榜》,还津津有味。我们提倡“去其糟粕”,可是有人回答:我们很忙!

我们很忙。我们正在拼命地为了一些东西忙,很有着科学家们的刻苦精神。忙里偷闲娱乐的东西还要自己细细地筛选?饶了我们吧,我们要看我们自己喜欢的。我们不爱看说教的、动作僵硬的卡通,我们爱看画面精美、情节跌宕的;我们与其看那些艰深的名著,还不如看那些唯美柔情的韩剧、言情小说;听古典音乐多没劲啊,松松垮垮没个完了,还不如R&B、嘻哈来得刺激呢。我们忙太多了,让我们休息休息吧,不要辨别什么了。

等到忙完了,浮到海面上来,才发现什么都没有了。

引用一句《笑傲江湖》里令狐冲的话:这个世界都在改变,我们没有办法,只好改变自己。令狐冲的改变,并不是妥协。

我们并不一定要追赶着潮流,完全可以做自己;并不是一味地学着人家的样儿,完全可以做更“高级”的事。

改变自己,使自己有高尚的品行,而不是只知“忙”。

改变自己,使自己有爱国的情操,而不是“爱大米”。

改变自己,使自己有出色的修养,而不是只看搞笑和言情。

第2篇

唐俊文章中他说:“成功需要具备下列素质:一是转化,学会将自己所学的东西转化到现实之中;二是机遇,要不断争取机遇;三是勤奋,要有持久的勤奋精神;四是激情,激情不是冲动,而是一种执着和对待工作的态度。”他的种种反映都是你所做到了的吗?种种反映你听了之后有没有什么启发呢?他说的,在学校,在家,我们无时无刻受到教育者的提醒。但是时间过长了,你会觉得这种提醒,已经烦厌,所以心态应该调整好。

创新,不能忽视理念。说起创新,不但要新颖,而且还需要新奇。这真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啊!我们现在还小,不需要像那一些科学家一样发明什么电灯、电脑等等。我们现在需要的不是要一个能创新,能发明的一个脑袋。我们现在要的是一个清醒的大脑来面临升学考试。

现在真是我们励志的时候,我们需要的是良好的态度。现的态度在就已经的决定了你的成绩,你的未来了。我们就应该从小就励志,从小就有远大的梦想。现在我们的性格就好比是电脑的软件成分和系统,是一个人成功的关键,它包含了正直、向上、乐观、宽容、友善等所有良好的素质。

同学们你们最大的敌人其实不是另外的人,而是你自己。做到从小励志,做一个有用处的人。

第3篇

从现在起,我要不断不断地努力,要抛弃,遗忘曾经自己幼稚的幻想 。“我是个学生!”我时常告诉自己,作为学生,我应该努力学习,奋发图强;“我是个学生!”我时常告诉自己,作为学生,我应该不去追求传说中的幸福;“我是个学生!”我时常告诉自己,作为学生,我应该把宝贵的光阴和精力注入到学习上。当我感到这个人才济济的社会竞争激烈,没有扎实的本领会被淘汰;当我悟到父母每天早出晚归,为了我的成长而操碎了心;当我看到慈祥的老师为我们的学习不辞劳苦,那布满血丝的眼,我狠狠地下了决心:要塑造一个焕然一新的周怡敏。

改变自己,不会像别的同学一样,装天真,扮可爱,追求外在的美丽妖娆,不会别的同学一样,盼星星,盼月亮,奢望着心目中白马王子的归来,不会像别的同学一样,每一时,每一刻,爱不释手地捧着言情小说感动流泪。的确,我们这个年龄,爱幻想,爱做梦,一只脚已经踏入了青春的门槛,而另一脚却赖在童年的梦里不肯出来。但是,我们这个年龄,注定是学习的时候,不应该奢望期待心爱的王子。

13岁,是人生中最绚丽的时光,是人生中最美丽的风景,是人生中最繁华的花季。在这个美好的光阴中的我们,一定要珍惜这最宝贵的时光,用我们旺盛的精力去拼搏,去奋斗;用我们的率真的性情去克服,去挑战;用我们坚韧的品质去塑造,去完成我们心中那最美丽,最纯真,最初的梦想。

13岁的我们,一定要把握青春的大好时光,努力学习,奋勇拼搏,

在这个年龄,我们应抛弃那天真的幻想——奢望英俊潇洒的王子给予真爱。在这个年龄,我们应该有远大的志向,通过勤奋的学习去实现它。加油!改变自己!!!

第4篇

“我可以改变世界,改变自己……”王力宏这首百听不厌的歌回响在耳畔。是啊,环境不会改变,解决之道在于自己,改变自己,挑战自己,才能改变世界。

“水,OK,衣服,OK,背包,OK,GO!”不知情的你肯定要问了,休息日一大清早的,这又是衣服背包又是水的,要上哪去啊?这个问题问得好啊!我们正要向成都欢乐谷进军呢!

经过漫长的时间,终于到达目地的,早已迫不及待的我一下车就和朋友一溜烟的不见了,我的朋友叫杨阳,她虽比我小几个月,个头却可和成年人相提并论,胆子更是大的可怕。

惊险刺激的

在朋友的鼓动下,我终于同意去玩一个我从来也不敢玩的项目,名字我已不记得了。只见其他玩家坐在圆盘形底部的座位上,顺着两边翘起凹形的轨道左右摇摆,在摇摆的两边最高空时都要转上一圈,它的速度和高度让我望而生畏,再加上看见一个人做完后一阵呕吐,我完全是带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做上去的。铃声打响,第一圈开始转了;第二圈活动开了;第三圈到最高了;第四圈吓死我了;……第n圈受不了了;最后一圈终于完了,我舒了一大口气。说也奇怪,做完后,感觉还真刺激!平时总是做那些缓慢无趣的项目,偶尔玩玩这个,心情还蛮舒畅呢!

惊悚恐怖的

唉,来了点刺激的以后,倒霉的我还要来见见妖魔鬼怪,我十分非常以及极其地不愿意,但不来拜见一下阎王爷会倒霉的!于是乎,我和朋友来到了鬼屋,快要到我们时,我一个劲地吞口水,oh,上帝啊,保佑我吧!显然上帝为我关上一扇门后,又为我打开了一扇窗——我排在队伍的最后面(这你就不知道了吧,鬼屋里前面的机关多,后面没那么恐怖,机关差不多都过了),于是我像看画展一样,边走边赞叹道:“哇!画的不错;哦,做得真像;咦,这墙好软啊;嗯,这是咋控制的啊?”前面的人尖叫连连,只有我一点也不怕,但我并不为此感到庆幸,因为我并没有得到一种满足感,下次我真想试试走第一个,吓个半死也无所谓,呵呵!

要吓死人的

“接下来做什么呢?我答道“旋转木马!”“太幼稚!”“飞椅!”“不刺激!”“摩天轮?”“好慢啊!~~~~”我快没耐心了“那玩什么呢?”“玩————这个!”我顺着她手指的地方看过去,那个发出连连尖叫声的地方;那个我从来没想过要玩的地方;那个我望而生畏,猛摇头说不的地方——跳楼机(那儿叫极低双雄)“啊,不要啊!”我有种想跑的冲动,一想到电视上有一个女明星做跳楼机(比这个高)吓哭了的场景,我死活也不肯去,但受不了杨阳的软磨硬泡,我再一想:生活中处处都有挑战,如果只是一味地害怕和逃避,永远只能玩那些玩腻了的游戏,偶尔也要尝试一下新的东西,大不了吓个半死,不要总是带着遗憾和不满足离开,我虽不能马上变得和胆小的我判若两人,但我可以挑战自己,至少比几分钟前的自己更勇敢一点,要勇敢地迈出成功的第一步。不管结果如何,我都应该去尝试。于是在杨阳已经放弃之后,我主动提出要去坐一坐……虽是我主动提出,但第一次尝试,难免有些紧张,坐上去后,心怦怦地跳个不停现在2米高的地方停了15秒后,跳楼机飞速冲到最上面,速度快得惊人,在下面看的人一不留神眨一下眼,它就上去了。不停留一秒,它又以飞快的速度向下冲,下降时因速度快,身体失去重心,合作为隔开了一个小缝隙,虽有安全装置,但好像感觉不到它的存在,心一下子提到嗓子眼,想喊却喊不出来,真的像在跳楼。在这过程中,我一直紧闭双眼,手紧紧地抓住安全装置。终于完了,我松了一口气,身体并无任何不适,反而觉得很开心,也许是因为被吓得神魂颠倒了,竟有想再来一次的冲动,觉得并没有我想象中那么恐怖,心里又多了一份成就感,于是又做了一回……

我这才发想,我的敌人是我自己,我怕的是我自己,在我决定要做跳楼机的那一瞬间,那不知从何而来的勇气已经告诉我,我已经改变了自己。

第5篇

那天图书大打折,我去买了一本名为<<流浪儿迪克>>的书。

那本书讲述了一个美国男孩流浪儿迪克,从一个衣冠不整的擦鞋匠通过努力变成了一个受人尊敬的绅士的历程。这个男孩的品质和奋发精神的上进心使成为“美国精神”的代名词。

看了这本书,我心里挺不是滋味。为什么呢?因为我发现我身边并没有多少同学有着奋发努力的上进心何勤劳简朴的高贵品质。绝大多数有的是铺张浪费;是骄傲自负;是……又有多少人能像流浪儿迪克那样能靠自己的努力改变生活的命运呢?现在,许多孩子都在指望不劳而获,指望从***亲戚那儿继承到*****的遗产,指望从彩票中获取大利。其实,奥古斯丁说过:“把希望寄托在那个无可继承者身上吧。”

我们为什么会不思进取呢?

因为生活中我们有了太多的便利,有太多太多可一享受得的东西,那么,所能靠我们自己改变的又有什么呢?答案是----没有!!!我们又哪儿来得动力呢?没有了动力,改变对我们来说又有什么意义?

这是一个氛围的问题。

中国的家长让社会重返的“明清”社会。而皇帝,公主,与公主,奴婢的关系却是亲戚。

那在孩子中,又有谁愿意改变呢?

其实,我们为了让自己更好的生活,改变是唯一的方法。

第6篇

每个人都有个性,都有自己的习惯。一个人如果要心情愉快、学习进步、工作顺利、事业有成只有试着改变自己。

有些人因为害怕不可以好好的与同学和平共处、互相交流,所以想要把自己封闭起来,很少说话,更少与同学交流,可这样同学们不但没有感觉你另类反而渐渐的把他忘掉了;有些人从小就和父母撒娇,上了学便显得很弱小所以难免会受到欺负,被欺负最终会成为别人的家常便饭;有些人总是很浮躁,因为没有明确的目标,一会要干这个一会又干那个,到头来该放弃的放弃,该失去的失去,什么也干不了,什么也当不上。

试着改变自己吧!将孤独的、没有勇气的孩子变成快乐的孩子;将弱小的孩子变成坚强的孩子;将三心二意的孩子变成对事物一心一意、会坚持的孩子。每个孩子都可以改变自己对生活的态度、自己的习惯、自己的个性,一个新的学校、新的同学、新的面孔这便是一个新的开始,所以试着改变自己吧!让你的周围充满快乐、充满微笑、充满温暖、充满希望、充满友谊!

想做什么就尽情去做吧!没有人会说你,也没人会议论你,只要你快乐就行。记住!别欺骗自己的心灵!

西航三校六年级:刘洋

第7篇

命运由自己改变

——读《摆渡自己》有感

有许多人忿忿不平命运的不公,可是有谁想过没有任何人的命运是公平的,每一个人的一生中都会遇到许多挫折与磨难;有谁想过自己去改变现状,努力解决当前的问题;又有谁想过,若不是人生中的挫折与磨难,又如何让我们理解当中的道理,又如何让我们变得成熟,让我们成长。

生命的日子里,不可能只有晴天,“月有阴晴圆缺”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人生的道路没有一路的平坦,也不会只有凹凸不平的烂路,只会在适宜的时间给予你锻炼的机会。

有的人一出生就有心脏病,不能有个快乐的童年;有的人在二十岁时忽然残了双腿,不能像正常人般奔跑;有的人在正攻读博士学位,却患上了运动神经细胞病,不能说、不能动……然而,这些人却给予了自己重生的机会,战胜了困难,还成了名人。面对他们的不幸,我们又有什么资格抱怨呢?

命运是上天定的,而我们是改变命运的人。不要在叹息命运的不公,让我们去改变这不公的命运,做个有实际的人。因为,任何人的命运都是由自己改变的!

第8篇

对我们来说,亲情莫过于一切,然而亲情也是最微小、最伟大的。仅仅的一个报告会,让我们懂得了许多,让我们明白醒悟了许多。是啊,时间流逝,留下的仅仅是记忆,未来和过去我们都已不在乎,在乎的是现在,,如今我们对自己的改变。如今的堕落换来的只是未来的悔恨,然而正确的认识自己的错误,并加以改正,以后的人生道路会像彩虹,充满色彩而又温馨。

恶习,如同像便利贴般,虽很不起眼,但却起着重要作用,也是最致命的弱点。在青少年时期的我们,应当把握住这个最佳的年龄——改变自己,对过去贪玩、拥有诸多恶习的我们道别,迎接一个新的自我!

师恩难忘。对于我们拥有反逆心理的青少年也不例外。是啊,我们曾多少次跟老师发生过冲突,我们曾多少次惹得老师生气、不开心。“尊敬师长”或许早已被我们丢掉了。

当我们步入社会回首逝去的时光时,对我们影响最大且具有巨大帮助的是谁?——是老师!从儿时刚步入校园到成人后即将离步校园,老师们给予了我们多少无私的爱,不是亲人但胜似亲人。老师们如同哺育幼苗般哺育着我们,直到我们长成参天大树,但老师这辛勤的园丁也随着我们的成长而逐渐衰老,老师为我们付出了多少岁月,多少光阴,却不曾要过回报。

“老师像一支蜡烛,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别人。”——老师,您辛苦了!老师,谢谢您!

当我们刚出生时,时刻关心着我们,在我们危难时奋不顾身,当我们第一次睁开眼睛看见的亲人,就是最关心我们的人,当我们从小跌倒时,他们恨不得跌到的是他们自己。是他们——从小生养我们的父母。

当我们在学校时,要知道我们不是一个人在读书,我们的肩膀上已扛着太多人对我们的寄托,对我们的希望……当我们无忧无虑时还有两个人为我们辛苦,那便是我们的父母,为了我们可以连性命都不要的父母。

当趁着现在,好好珍惜身边的人,要知道“每个人不是都可以等到你考上大学的那一天。”

是啊,母爱永远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爱,而父爱永远是世界上最深沉的爱。这一生最不能偿还的就是父母的爱。父母这样为我们付出难道不值得我们想他们说一声:“爸爸妈妈你们辛苦了!爸爸妈妈我爱你们!”?

通过短短一个小时的报告会,让我明白了许多,让我懂得了许多—珍惜身边的每一个关心过我们的人。、如果你不主宰自己的命运,那你的命运将会被别人所主宰。、一个人如果没有精神就永远不会长大。

第9篇

午后的阳光很明媚,把一切都照得懒洋洋的。毛毛虫躺在一片枯叶上,向周围的草儿们诉说着自己的愿望――近观天空,没想到却把草儿们都惹笑了。草儿们说,除非你把天空拉下来。雨后的阳光也很明媚,在那片枯叶上停留的,是一只彩蝶。毛毛虫知道自己无法让天空向自己靠近,但自己却可以向天空走去。

一位哲人曾说:“改变你能改变的,适应你不能改变的。”我们讨厌这个世界,但如果无力改变它的话,只有一个办法,改变自己。正如泰戈尔所说:“我们把世界看错了,反说它欺骗了我们。”改变世界的,是强者;而改变自己的,则是智者。

在很多时候,我们并没有那只毛毛虫明智,由于安于习惯,我们做着简单的重复,而没有想过改变些什么,一直在抱怨、幻想中生活着。“一个成功的人,不是做他热爱的工作,而是要学会热爱他的工作。”一位成功者如是说。人生中有太多的岔口,有的向东,有的向西,但我们不能说哪条好,哪条差。因为,在每一条路上都有不同的风景,我们都应该以愉悦的心来尽情欣赏。好好欣赏吧!改变态度,享受另一种风情,就可以拥有无数个明媚的夏日,何乐而不为?有一句话说得好:“虽然我不富甲天下,却拥有无数个艳阳天和夏日。”

陀思妥耶夫斯基说:“想要征服世界,就得先征服自己。”人,正是在对自己的征服中长大,成功。我们努力改变自己,以适应这个环境。记得一位作家写道:“如果不自己走出一条路来,贫困会把所有的希望都熄灭掉,而留下无穷的恐惧给飘荡在这个城市中的我们。碰壁,总是会有的,但也恰恰因为碰壁,才会让我们笨拙的外壳迅速地脱落,长出更坚硬的翼翅。”因为要融入这个社会,融入美丽的城市,选择改变自己,脱去厚重的外衣的人们,又何尝不像那只蝴蝶呢?

珍惜所拥有的,改变阻止你拥有的;改变能改变的,适应不能改变的。梅在风刀霜剑里、在傲雪中将自己的本色绽放到了极点;兰在幽深的谷中默默吐露着芬芳,赢得一代代人对空谷幽兰的敬仰;竹扎根破岩,用自己坚贞的气节和青翠欲滴的颜色向世人昭示着自己的顽强与执著……这些坚韧的精灵,是它们改变了环境,还是它们在环境中改变了自我,从而成就了自我呢?

毛毛虫化成了蝶,终于近观了天空。那么,你呢?

【作者系山东省冠县一中学生】

点评

文章最大的出彩之处就是以“化蝶”进行类比说理。小作者通过毛毛虫化蝶而成就自己的故事来形象地阐述了改变自己的意义。同时,文章还注重比喻、引用、排比、反问等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语言形象优美,引人深思。不足之处是,文章虽较注重理论说理,但例证不足。

【指导并置评:潘洪刚】

第10篇

[关键词]高中作文 教学 写作

“提倡自由作文,根据个人特长和兴趣写作,力求有个性、有创意地表达。”是新编《高中语文教学大纲》对高中作文教学提出的要求。由此意味着语文教学就要努力使学生成为写作的主人,把更大的自由让给学生。经过多年的实践证明:课外作文与课内作文相结合;多向对话与单向传授相结合;张扬自我与统一标准相结合是必要的。在学生能力培养中感慨良多,现归结如下。

一、保证学生的写作自由

必须要弄清楚考试作文与平时作文的区别,考试作文的目的是为了测量学生的作文水平和写作能力,而平时作文是为了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和写作能力。考试作文是看结果,平时作文是重过程。如果学生根本不想写、无法写,又怎么能达到提高写作能力的目的呢?因此,保证学生的写作自由,倡导自由作文是非常必要也是十分有意义的。当然,我们所说学生作文的自由,也不是对学生的作文放任自流,不管不问,而是努力给他们写作的自由空间和选择的自由,不愿意写的不必逼着他写。更多的时候,是提供一个写作的情景或话题。

我一直认为学生作文是其在进行艺术创作,而不是在教师严格标准下的“文字堆砌”。既然学生作文是其创作的艺术品,那么就必然允许他自己的作品张扬个性,表现自我。在实践中,我感到自由作文学生欢迎,习作的质量也相对比较高,从教的角度看,得到的信息反馈量更大,发现的问题也更多更真实。

二、注重课外素材的积累

首先努力丰富学生课外作文的内容,我经常通过自己的写作实践引导他们学会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写作的触发点,关注国内外焦点问题,从生活中找素材,提醒他们要特别关注自己,要以敏感的心去体察生活中的每一个微小的变化,更要对自己内心的微妙变化时时刻刻予以关注,因为文章都是心灵的产物。而这些在课内作文中不可能都一一涉及到,引导学生在课外将自己一时的感悟,点滴随想用语言文字的形式再现出来,既能使学生感到有内容可写,又能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事实证明,学生的课外习作中往往比课内作文质量更高,内容更充实。

三、注重锤炼作文语言

写作语言不外乎“巧借引用”“善用修辞”“来点幽默”“提炼警句”等方法,除了日常积累的语文素养,我们的文章不一定非得用上所有的润色方法,能用上两种就已实属不易,当然,能用时坚决“当仁不让”“该出手时就出手”。但是我们又反对“唯文采”的倾向,为了文采而文采,不顾文章的思想和题材实际,只注重语言的漂亮外壳,结果是空洞无物,华而不实。要根据作文的题材、主旨而定,要恰到好处,不留斧迹,自然而然,行云流水。

四、提倡学生自助式评改

第11篇

从2001年开始,课程改革已过去了很多年,也取得了很多成就,新课程体系也日益成熟起来。近年来关于新课改中学生情绪、学生学习等问题的研究比较多,但是对于同样参与课程改革的教师关注却比较少。本文基于此,从教师身份认同及情绪问题的角度来了解教师在课程改革中所遇到的问题,根据一些基本的理论依据通过分析案例,找出其背后的影响因素,提出切实可行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

课程改革 教师身份认同 教师情绪

自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共经历了8次课程改革。第8次改革从2001年至今,是一次以课程为核心的波及整个教育领域乃至全社会的系统改革,是一场课程文化的革新,是教育观念与价值的转变,涉及课程的理念、目标、方法、管理、评价等多个方面。此次课程改革与以往任何时候都不同,它不仅对学生提出了要求,还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课程改革中,创生出了许多新式课堂,教师的教学更加自由、灵活,这对教师来说是一种挑战。新课堂打破了原有的传统教育观念,比如“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需有一桶水”,“教师讲授的永远是正确的、标准的”等。现代科技发展之迅速,使得教师与学生有了同样的身份――“学习者”,因此给部分教育工作者造成了困惑,难以适应自身身份的转换,因而影响到了正常工作的开展。另外,教师的情绪问题也较少受到关注,大部分人只是把教师作为一名“授课者”、“学生知识的给予者”来看待,其实教师作为个体的人他的情绪也是应当受到关注的。一旦教师的情绪处于低谷时,那么他的工作效率、工作热情都会大打折扣。

一、相关概念的解析

课程改革是传统学习方式的“被动性、依赖性、统一性、虚拟性、认同性”向现代学习方式的“主动性、独立性、体验性、问题性”的转变过程。课程改革注重改变理念、观念,打破传统“授之以鱼”转向“授之以渔”,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减轻学生负担,让学生学会学习,从而成为课堂的真正主人。但是,同样参与课程改革的教师却从传统的“掌控整个教学活动”变为“辅助者”,他们难免在心里会产生落差。

身份认同是人们对我(们)是谁以及他(们)是谁的理解[1]。这里包含两层含义,一是作为个体的身份,二是作为群体的身份。作为个体这一身份具有差异性,而作为群体这一身份又具有同一性。

情绪是人脑对客观外界事物与主体需求之间关系的反应的一种心理活动。其中包含了三个成份,分别是:身体变化、有意识的体验、对外界事物的评价。教师情绪也从三个方面来分析:一是身体的唤醒状态,即教师对课程改革能否有一个饱满的精神、充沛的体力和积极向上的劲头;二是有意识的体验,也就是说教师能否在清醒状态下感知到自己的情绪状态;三是对外界事物的评价,就是说外界事物能否满足我们的需要的一种体验。

二、理论基础

1.弗瑞德的教师改变的洋葱头模型[2]对教师身份认同过程的解释

从图1模型可知,外界对教师的影响和改变是分成不同层次的。首先是环境,其次是行为和能力,最后是信念、身份认同和使命。最核心也是最重要的是使命。在这个模型中,内层与外层之间相互影响,外层环境的改变相对容易,内层的改变相对较难。教师的改变最重要的还是要归根于内层的改变,即信念、身份认同、使命的改变。

2.关于教师情绪研究的基石

近几年关于教师情绪的研究比较多,本文的理论基石主要是:(1)建构―诠释取向的教师情绪。强调的是社会文化背景下的情绪体验。简而言之,建构―诠释取向的教师情绪要求我们在看待教师情绪时超越个体心理的范畴,在特定的人际互动和社会文化情境中诠释教师的各种情绪活动,从而在整体上理解教师情绪蕴含的个人意义[3]。(2)Hargreaves提出了“情绪地理学”的概念,主张从社会文化、道德、专业、政治等方面分析教师与他人的情绪互动,从而加强教师与他人之间的情绪理解。所谓情绪地理,它是指空间和经验上的图像,尤其是指人类互动和人际关系的“远、近”,用以构造、代表和创造人们对自己、世界和相互之间的情感和情绪[4]。

三、课程改革中的教师身份认同

1.教师身份认同的发展过程

教师的身份认同是一个动态发展变化的过程。下面我们通过一个案例来分析:

案例:欧汉文:“泥腿”中职教师变身大学教授[5]

1989年,18岁的欧汉文从当地一所中师学校毕业后被分配到了偏远的永州柳溪石板村小学任教,成为该校唯一的一名公办教师。他用“几乎让人绝望”来形容自己去学校第一天的心情。办公室和寝室没有电,寝室还漏雨,地面有多处积水,“一踩一个坑”,水缸和杂物都被厚厚的灰尘覆盖。他不得不用一个半月的工资购买电器,重新整理寝室。

1990年,欧汉文调入柳溪乡中学任教。欧汉文说:“当我拿起上师范时学过的教育学和心理学书本,才发现里面的观点多么精辟。”从那时起,他就养成看书隔一段时间再看第二遍的习惯,甚至是第三遍都是可能的。乡初中教学任务繁重,他开始静下心来思考:怎样既教好书,又能发展对电子专业的爱好?欧汉文说:“没有捷径,只有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

2002年,肯钻研、能吃苦、懂理论、会实操的欧汉文被国家级重点中职学校原永川松溉职中(现已并入永川职教中心)发现并顺利调入该校。在中职学校,欧汉文如鱼得水,很快又把眼光瞄上了快速发展的计算机产业。后来他又把关注重点放到既有难度、又有应用价值的电脑主板维修上。学校安排他参加重庆市骨干教师培训、国家级骨干教师培训,到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学习电子产品设计,去德国学习“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

凭借突出的教学业绩和科研成果,去年欧汉文被破格评为正高级工程师,重庆文理学院向他伸出了橄榄枝。欧汉文现在承担学校理实一体化实验课程改革,指导学生创新实验,非常敬业,大家都很认可他。

“洋葱头模型”中环境对教师改变的作用体现在欧汉文从小学到初中再到职中直到最后大学的岗位变换历程,这一教学环境的变化使得教师本身也发生了不少变化。然而,从根本上改变教师的还是其对自身的思考,教师的责任感、使命以及自我的价值的实现。

2.影响教师身份认同的因素

(1)相关制度。首先,课程改革制度本身就影响着教师的身份认同。教师的改变包括“渐进性改变”和“根本性改变”两种[6]。大部分教师期望进行“渐进性改变”,而课程改革则要求教师进行“根本性改变”。这种改变对教师来说是一种挑战,往往导致教师身份认同困难。其次,教师的评价制度影响着教师身份认同。目前,国家对教师评价多从职称、学生的升学率等方面考虑,以此来评判一名“好老师”对教师的成长是一种负担。最后,教师培训制度也影响着教师的身份认同。学校规定教师要进行新课程改革的培训,其出发点是好的,但是培训却没有针对性,这又给教师增添了无形负担。

(2)校园文化。文化是一种软实力。教师生活最常接触的圈子就是学校,因此一个学校的文化对教师的影响不言而喻。一个学校的办学理念与育人方针与一名教师的追求目标、人生价值相符合的话,对教师来说他生活在这个圈子中就会感到舒适,若不相符的话,那么生活就会产生困扰。

(3)教师个体。教师个人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都是不同的。对于一名想在教育事业上大展宏图、实现个人抱负、努力做好教育工作的教师而言,新课程改革毫无疑问是一次机遇。而对于一名把教师当成一种职业、一种可以供给衣食所需的职业的教师来说,新课程改革对他们是一种冲击。

3.构建教师身份认同策略

(1)为培养教师认同提供有力的环境支持。首先,从改变制度的角度来考虑,要以教师的生存需要为基础来夯实教师职业规范。要合理地编制依法执教操作引导手册等来供教师阅读,以增强教师的敏感性与严谨性。学校可以请些名师专家来开展专题讲座,教师根据个人所需去学习。另外,学校定期开展教师对社会、对教育、对学校、对自我的认知,组织教师之间相互交流,增强自己的认知水平,增强教师信念。其次,从教师团队来考虑,依靠学科组为单位来巩固教师专业的思想深度。教师根据自己所教授的学科专业分组,相同学科之间探讨专业深度,而不同学科之间可以探讨教学模式、授课方式等。

(2)触发教师对已有的认同进行深刻反思。对于教师个体而言,就是要提高个人的价值,增强教师事业的信仰。首先,引导教师把学校与社会比较,让不再将自己局限于学校之中,而是放于社会之中思考自己的价值。其次,引导教师把自己所在学校与区域内外同类的学校比较,客观分析本校的所长与所短,增强自信心与危机感。最后,引导教师把学校的过去与现在比较,把现在的积累与未来发展的需要比较,规划自己的发展,增强自豪感和使命感。

(3)培养教师的使命感。教师在改变过程中作用最大的还是自身的使命感。要促进教师的自我身份认同就要从教师的使命上做文章。第一,学校可以安排教师去向优秀的同行学习经验,提高自己的能力;第二,教师之间可以相互学习,取长补短;第三,教师应该多多思考,为自己确立近期目标及长远目标,并且努力去实现它。

(4)开通教师评价系统,提高教师自我认知。很好地对自己进行认知、评价,对教师的身份认同是有帮助的。首先,学校可以建立教师信息档案,在学校网站上开通教师评价系统;其次,每隔一段时间开展一些教师互评、学生评教的活动;最后,教师对照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和自己对自己的评价,了解自己在公众心目中的地位、可以改进的地方等。

四、课程改革中的教师情绪

1.课程改革中教师出现的情绪问题

(1)极端敌对和过分热情。极端敌对和过分热情是情绪过分的表现。极端敌对的教师通常表现为无视改革理念,认为改革都是上面说了算,自己只是试验品,是被差遣的工具,改革只会破坏自己以前的教学方法。学到的新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从不去运用,还是按照“老路子”来工作。而过分热情的教师则表现为对教学改革充满了希望,认为改革都是正确的、好的,无论什么样的教学模式都去学习、都去尝试,但是并没有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只是一味地接受新东西,而忘记了加工,时间久了,对课程改革也就迷茫了。

(2)困惑与迷茫。困惑和迷茫是情绪偏差的表现。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和措施对教师本身就是一次冲击,也是一次巨大的挑战。由于受传统教学观念和教学习惯的影响根深蒂固,面对新课程改革,教师感觉其理念与自己的教学实践相差甚远,许多教师感到困惑和迷茫,甚至无所适从。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缺少必要的专业指导和引领。很多教师培训过于形式化,教师难以得到实实在在的收获。这就使得教师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无法真正理解新课改理念。经过一段时间改革,一旦发生预期的变化,教师就会对课程改革失去信心和热情。

(3)冷漠。对于新课程改革这一新鲜事物,大部分教师都会抱有一些好奇和希望。但是由于对理念理解得不够深刻,以及制度的不完善,使得很多教育工作者失去了信心,从而变得冷漠。而对于一些积极参与的教师,经过一段时间的实施改革之后,学生的成绩和升学率并没有得到很大改善,这也使得同行开始变得畏首畏尾,慢慢失去了对改革的热情,继而对改革表现出冷漠的态度。

2.影响教师情绪的因素

(1)课程改革自身的原因。首先,我国教育变革的推行基本上是政府主导型的,这种变革体现出“自上而下”的外部控制特性[6]。在这种背景下,我们往往要求教师在知识、技能、态度、价值观等方面要发生与变革相一致的改变,相反很少关注教师的内在情绪。其次,新课程改革从国外引进很多新的教学理念,而这些教学理念由于传达力度不够,教师的理解不够深刻,因此,在实践过程中因不能灵活运用而产生迷茫、困惑等不良情绪。最后,根据新课程改革理念编写的教材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增加了很多学生的操作技能,更加注重学生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对教师来说,如何去引导学生学会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成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教师若不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那么运用新教材就会有些吃力。

(2)教师本身的素养。从专业素养来看,专业知识基础扎实的教师在应对新课程改革时能更加从容,他们更需要改变的是授课方式。而专业知识较薄弱的教师,他们一方面要去夯实自己的基础,另一方面又要学习新的授课方式,对他们来说,任务比较多,自然负担比较多。从个人素养来看,适应性较强的、灵活变通的教师能更快地进入课改的角色中,他们能较快地接受新课改的理念,适时地改变、调整自己的心态,在自己原有的教学模式之下结合新的教学模式创新出属于自己的教学模式、教学风格。相反,适应性较差的教师,更愿意固守传统的教学方式,生怕新的教学模式、理念会冲击自己,让自己处于“不适地带”。

(3)新课程与原有评估体系的矛盾。新课程改革过程中更加注重学生的技能掌握,它要求教师要教会学生“学会学习”,这是一种隐性的、目前还无法与之匹配的隐性评估系统。而传统的评估就是升学率、学生成绩的显性评估体系。教师所付出的努力、获得的成果并没有得到相应的反馈时,教师就会失去信心,没有成就感。当这种新课程和原有评估体系产生矛盾时,教师就会出现困惑:到底是求升学率呢,还是要执行新课程的要求呢?

3.应对教师消极情绪的策略

(1)认真做好新课程改革中教师的培训和指导工作。一是要重视新课程改革的理论培训,通过对现代教育理论特别是素质教育、创新教育和基础教育改革等方面理论的学习,进一步转变传统的教育思想和观念;二是要强化学科培训,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教师要主动将所学理论应用于实践指导之中;三是要加强课堂指导,邀请课改专家、教研人员作现场指导,以此加深教师对新课程本质的理解,全方位提高教师应对新课程改革挑战的能力。

(2)做好教师情绪疏导工作。首先,让教师有积极的认知。新课程改革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如果教师可以看到新课程改革的优势,积极地思考问题,那么就会获得快乐的体验。其次,要提升教师的抗压能力。教师要能适应新课程改革,主动去挑战、迎接新机遇,而不能逃避。最后,教师要学会有效地调控。面对新课程改革的不适和压力,教师可以通过转移注意、自我安慰、合理倾诉、自我宣泄、运动调节等方式来有效地调整自己的情绪。

(3)培养教师的幸福感,提高教师的信念。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理想的教育是培养真正的人,让每一个从自己手里培养出来的人都能幸福地度过一生。这才是教育应该追求的恒久性和最终价值。”教师的幸福感源于对自我的身份认同,其源于课堂。教师一旦将教育作为一种事业而不是一种职业,那么教师的工作热情、工作态度将发生巨大变化。教师与学生之间有更多的良性互动,教师能从中体会到被需要、体会到自己的价值所在,能为此感到幸福,那么教师的生活、工作都将会非常顺利。教师为自己是教育工作者而感到自豪,这样会增强教师的信念。

(4)丰富教师的业余生活,减轻教师的工作压力。丰富的业余生活不仅可以减轻教师的工作压力,而且还可以增进教师之间的感情。学校多组织教师进行一些活动,比如教师拔河、赛跑、歌唱大赛等等,教师在这些活动中可以很好地释放自己的压力,教师与教师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感情也会增进不少,教师整体的生活环境会得到很大的改善。教师在一个轻松、舒适的工作环境中,心情自然会好很多。

(5)提高教师的福利待遇,净化教师的工作环境。教师的基本需求如果得不到满足,就会出现很多问题。因此,只有教师的基本生活需要得到了保障才能更好的工作。首先,国家应该注重教师的薪资待遇,为教师的生存、生活做好保障。其次,学校可以对教职工的住房环境、工作环境进行改善,让教师处在温馨的工作环境中,以便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学校为教职工选择的居住环境要尽量避免噪音,让教师得到充足的睡眠。最后,教师应该积极地改善自己的工作环境。喜欢抽烟的男教师不要在办公室抽烟,女教师要注意自己的着装(不要穿太过暴露的服装),教师可以动起手来装扮自己的办公室。

参考文献

[1] 尹弘飚,操太圣.课程改革中教师的身份认同――制度变迁与自我重构[J].教育发展研究,2008(2).

[2] Fred,A.J.Korthagen.(2004).In search of the essence of a good teacher:towards a more holistic approach in teacher education.Teaching and Teacher Education,V01.20,77-97.

[3] 尹弘飚.教师情绪:课程改革中亟待正视的一个议题[J].教育发展研究,2007(3).

[4] 李子建,尹弘飚. 教师情绪与课程实施[J].新课程,2007(2).

第12篇

传统的作文教学惯用讲授法、示范法、批改法;个别谈话法等,突出教师的主导作用。这种做法,固然能够使学生尽快掌握写作方法,学生照猫画虎、依葫芦画瓢也能写出不错的文章。但这种越俎代庖的做法却束缚了学生的手脚,禁锢了学生的思维,影响了学生创造潜力的发挥,学生体味不到创作的愉悦。久而久之,自然失去了写作的兴趣。因此,我以为要改变当前作文教学的现状就必须转变教师观念,通过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写作热情。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让学生成为作文的作者、读者、评价者。从根本上提高自身的写作能力。

一、“写”作文与“说”作文巧妙结合。化难为易,激发兴趣。常见有些学生课下侃侃而谈,作文时却无头绪、不知如何下手。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平时不受拘束,思维敏捷;而作文时,由于条条框框很多,顾虑重重,反而写不出来。为充分发挥学生的内在潜能,我选取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命题。让学生独立思考,互相交流,当堂口头作文,看谁说得又多又好。这下学生的兴趣来了,争先恐后发言,就连平时作文最差的学生都想说两句。说得好的,得到大家热烈的掌声,积极性会更高;说得不好的,也暗下决心,下次非说好不可。这些活动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锻炼了学生随机应变的能力。学生互相启发。互相补充。材料丰富了,见解深刻了,再让学生写下来,大家普遍感到容易多了。

二、进行研究性互评互改作文能力训练,治标又治本。俗话说“好文章不是写出来的,而是改出来的”。这句话道出了文章修改的重要意义。当代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在谈到作文教学时强调。“文章要自己改,学生只有学会了自己修改的本领,才能把文章写好”。“教师只给些引导,该怎么改,让学生自己去考虑解决……养成了自改的习惯,这是终身受用的。”可见,叶老是赞成学生自改作文的。然而在教学中。往往是学生写完作文就算万事大吉,剩下的修改、讲评就都是老师的事了。更可悲的是,老师花了许多时间,费了许多精力精批细改,可作文发到学生手中。他们顶多看看分数就往桌洞一塞了事,教学效果收效甚微。

由此我想到,只有让学生真正动起来,掌握了自改的本领,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教学实践中,我推行以学生为互评互改作文活动的主体,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写作问题,自己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自己寻求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通过具体可行的评改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帮助学生掌握创造性的思维方法,鼓励学生求异创新。在教学中,我们要解放思想、转变思维方法,允许并鼓励学生以独特的视角进行探索性和独立性思考,即使有时失之偏颇也不横加指责,而是循循善诱。只有这样,才能充分挖掘学生的认识个性,才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才能造就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

四、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促进学生积累素材。在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的写作素材实在少得可怜,几乎在每次作文中,我们都能看到爱因斯坦、爱迪生、居里夫人的名字。甚至有的同学将小学作文中的例子照搬到高中作文中,令人啼笑皆非。要想改变这种现状,就必须改变学生的知识结构,因此,只有“大量阅读”才是救治语文能力低下的良方。为帮助学生积累素材,可以采用摘抄、练笔等形式。可摘抄名人轶事、寓言、成语典故、优美词句、名言警句等。摘抄是以大量阅读为基础的,而阅读和摘抄的过程就是不断充实自己提高写作能力的过程,摘抄能帮助记忆,帮助练字,是一种较好的学习方法,学生在摘抄的过程中会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练笔可采取“随笔”的形式,随时记下所见、所闻、所思、所感,有一句说一句,不限字数,不限文体,海阔天空,信马由缰,这样可使学生放开思维,说自己想说的话,日久天长,学生便有话可说、可写了。

为使学生学得主动,学得轻松,学有成效;为让教师教得自信。教得幸福,教有作为,我们不应怨天尤人,而应静下心来,深人思考,根据学生的发展需求,采取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变“苦学”为“乐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死学”为“活学”,鼓励学生的探索精神;变“难学”为“易学”,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变“学会”为“会学”,教会学生终身学习的本领,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作文教学实践中,真正做到“以人为本”,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只有这样,才能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展示才华的舞台,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