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模拟教学论文

模拟教学论文

时间:2023-01-26 06:09:4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模拟教学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模拟教学论文

第1篇

1.1研究对象

随机抽取我校全日制二年级护理本科生为研究对象,共58名,均为女性。

1.2方法

(1)教学设计:课前根据模拟实训内容设计案例,按照时间顺序,将病史资料以叙事的方式编写成故事。故事分为开幕和事件推进两个阶段,通过情节转折将两个阶段联系起来。故事的开幕阶段中除了病史信息外,必须包含下列要素:①实施健康评估场所的基本信息。②评估对象的社会医疗保险信息及相关卫生政策。③评估对象重要的社会和家庭关系,实施家庭照护者对医疗服务的期望和态度。情节转折内容可为下列任何一项事件:①评估对象病情发生变化。②评估对象有生理需求,如饮水、如厕、变化、吸氧等。③评估对象家人对评估提出异议或询问医疗服务相关问题。④其他医疗护理合作者因工作问题干扰评估过程。⑤其他病人及其家属干扰评估过程。(2)实施步骤:学生训练前,教师展示案例的开幕阶段,接着在没有任何情节转折的情况下演示整体健康评估的操作流程、方法。然后让学生分组进行训练。最后,任意选择1名学生在整个事件发生、发展过程中完成整体的健康评估,同时要处理事件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情节转折内容中的非病人角色由临床教师扮演,标准化病人由学生扮演。教师针对标准化病人的表现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同时和学生分享自己的工作经验或经历。(3)结果评价:课程结束后向58位学生发放“江南大学无锡医学院课堂教学质量测评表”,收回有效测评表58份,有效测评表回收率为100%。学期结束前进行模拟案例的实践性考核。

1.3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考核项目间的比较采用t检验,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

2结果

2.1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分析

选择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中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效果分项评价结果。计算各个分项分值,统计满意率。在课堂教学质量满意度评价中,教学内容得分高于教学方法、教学效果得分(P<0.05)。

2.2模拟实训课考核成绩分析

选择考核项目中整体健康评估能力、护患沟通能力、医护沟通能力、临床应变能力进行统计分析。医护沟通能力、整体健康评估能力、护患沟通能力优于临床应变能力(P<0.05)。

3讨论

3.1情景结合案例教学可丰富课程内涵、提高学生能力

本次研究根据学生的基础知识和接受课外信息的能力设计案例中的情节转折,情节转折除了包含上述要素外,还具有趣味性、戏剧性,可提高学生对健康评估课程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思考未来工作时面临的挑战,正确认识自身在健康服务体系中的角色和功能。本研究以病史为基础,通过穿插不可预见的事件,使课堂场景类似于真实的临床工作环境、工作过程,将卫生政策、伦理、社会家庭、工作关系等因素融入案例中,更能真实地反映现代护理实践的复杂性,利于学生认识临床工作的多样性。这种包含了多元素的案例和情景教学的设计,促进了课程的内涵建设。通过训练,学生的能力得到了全面提升,虽然各项能力培养的结果间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但总体均分高于75分。66%及以上的学生医护沟通能力、整体健康评估能力达到优良(≥80分),55%的学生护患沟通能力达到优良,47%的学生临床应变能力达到优良,学生的不及格率也很低。

3.2情景结合案例教学可以弥补现有教学方式存在的不足

交互式的人机互动体格检查教学系统在我国健康评估实训教学中已被广泛应用,但该系统不能提供学生与病人的沟通机会,也没有社会、心理评估训练模块,故达不到培养学生整体护理评估能力的教学目标。另外,非医学专业人员扮演的标准化病人由于其培训困难、使用成本高等原因,目前在健康评估的日常模拟实训教学中普及推广困难,而情景结合案例教学可以弥补现有教学方式存在的不足。

3.3情景结合案例教学中的角色可由学生、临床教师共同扮演

本研究中的标准化病人由学生扮演,情节转折中的非病人角色则由临床教师扮演。笔者认为,临床教师有丰富的临床工作经历,对各种不可预见的事件均有一定的处理经验,而且可明确教学目标、训练内容,因此,能够非常好地掌控事件的发展。

3.4情景结合案例教学符合当代医疗卫生和谐环境建设及法制化的发展趋势

第2篇

第三周:教研组会。中心发言人:涂鹏。传达学校工作精神,布置教研组 

       工作计划。 

第三周:教研组会。中心发言人:涂鹏。各备课组布置备课任务,每人 

       准备一节课。有教学课件的制作。探讨生物教学论文的编写。 

第四周:教研组全体老师作课、听课、评课。中心发言人:作课老师。 

       对教学课件做为改进的重点。 

第五周:教研组全体老师作课、听课、评课。中心发言人:作课老师。 

       教案检查。对教学课件做为改进的重点。 

第六周:教研组全体老师作课、听课、评课。中心发言人:作课老师。 

       对教学课件做为改进的重点。 

第七周:推评确定参加学校名师、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及希望之星的 

       人员。探讨生物教学论文的编写。 

第八周:教研组全体人员备课,研究XX年高考试卷。 

       中心发言人:涂鹏。 

第九周:各备课组准备期中考试试卷,根据学校要求,有针对性地组题。 

       教案检查。 

第十周:教研组全体人员备课,研究XX年高考试卷。 

       中心发言人:涂鹏。 

第十一周:期中考试。 

第十二周:阅卷,各备课组做出试卷分析,教研组评析。 

第十三周:教研组全体人员备课,研究XX年高考试卷。 

      中心发言人:王彩云。 

第十四周:教研组全体人员备课,组合高三年级第一套复习试卷。 

      探讨生物教学论文的编写。教案检查。 

第十五周:针对高三年级第一套复习试卷的考试情况,总结经验, 

      组合高三年级第二套复习试卷。 

第十六周:针对高三年级第二套复习试卷的考试情况,总结经验, 

      组合高三年级第三套复习试卷。 

第十八周:针对高三年级第三套复习试卷的考试情况,总结经验, 

      组合高三年级第四套复习试卷。 

       初中年级、高一、高二年级进入期末考试复习。探讨生物 

      教学论文的编写。教案检查。 

第十九周:针对高三年级第四套复习试卷的考试情况,总结经验, 

      组合高三年级第五套复习试卷。 

       初中年级、高一、高二年级进入期末考试复习。 

       探讨生物教学论文的编写。 

第3篇

体育公共关系课程是内蒙古体育职业学院体育新闻专业的核心课程。对于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和职业素养的提高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公关行业快速发展和学科体系不断完善的背景下,传统的教学模式很难适应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要求。基于此,笔者通过对内蒙古体育职业学院体育公共关系课程教学模式的研究和分析,找出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为进一步提高课程教学效果提出科学合理的建议。

二、研究方法与研究对象   本文由wWW. DyLw.NeT提供,第一 论 文 网专业写作教育教学论文和毕业论文以及服务,欢迎光临DyLW.neT

通过文献理论研究法 、问卷法、访谈法、经验总结法以及行动研究法,以内蒙古体育职业学院体育公共关系课程教学模式为研究对象,侧重应用研究,在实践中研究,在研究中实践,通过教学模式的创新,教学行为的改进,促进师生的成长,实现教学优质化。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体育公共关系调查问卷统计分析

体育公共关系课程问卷调查是以内蒙古体育职业学院2013级体育新闻专业班学生为研究对象。调查学生对于体育公共关系课程教学情况的意见,针对调查结果提出体育公共关系教学模式改革的建议。

1.问卷的发放与回收

对学生问卷的发放采用现场发放当面回收的形式,共发放63份,回收63份,回收的有效问卷60份,有效率为95.23%。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通过对问卷的统计分析,结果汇总如下:学生认为课程所包含的实践教学内容难度适中;该课程教学应在实践教学方面进行改进;课堂师生间的互动一般 ;小组合作学习、实践学习、实训学习这三种教学形式获益最大;课程教学形式的次数安排中讲授过多 ,实训过少;课程在激发学生对体育公共关系兴趣的作用一般;课程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方面的作用很大;课程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方面作用较大。

(二)教师访谈问卷结果分析

通过对学院相关专业课教师的访谈,得出一些结果:学生应该多参与社会实践;应该引领学生做一些与课程相关的实践、实训项目;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锻炼学生实践能力。

四、结论与建议

(一)改革教学观念

体育公共关系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课程,为了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在课程设计与教学组织中,针对本课的特点,在教学工作中做了一些改革和尝试,形成了较有特色的教学方法。注重对实践教学经验进行总结和提炼,在研究过程中及时收集、整理、比较、分析,使得出的经验更加科学,更具实践意义。教学过程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互动配合进行。

(二)改革教学内容

从现有的教学内容来看,主要存在以下问题:第一,教学内容笼统。第二,教学内容混杂。第三,以理论教学为主,实践教学环节薄弱。针对以上问题,笔者在教学中采取了一些探索和尝试。注重技能、技巧的训练,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积极探索符合人才培养特点的实践教学体系;在讲授教学理论的同时,努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技术运用能力;加大各章节的实践力度、技能和技巧的训练。

(三)改革教学方式

改变学院现有的体育公共关系学教学模式,结合专业和职业技能要求,将实训落实到课堂教学之中,让学生上岗就  本文由wWW. DyLw.NeT提供,第一 论 文 网专业写作教育教学论文和毕业论文以及服务,欢迎光临DyLW.neT能上手工作 ,突出职业教育的优势,从而形成符合专业和行业特点的以实践教学为主的教学新模式。侧重应用研究,深入课堂,走进教师,走进学生,在实践中研究,在研究中实践,通过教学模式的创新、教学行为的改进,促进师生的成长,实现教学优质化。

(四)考试形式的改革

体育公共关系课程考试采用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相结合的方式,即理论成绩、实践、实训成绩相结合。实践操作技能是考试改革的重点,学生自主选择实践操作技能。包括:公共关系社会调查、模拟策划公关方案,策划新闻传播活动,处理危机公关案例、编写案例等。这种实践操作技能的考试使课堂教学的内容和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得到了很好的结合,受到了学生的好评。

第4篇

论文关键词:认知学习理论教育技术,先行军

 

当前,认知心理学在心理学研究中占主导地位,研究结果层出不穷,对教育技术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教材一方面要随着教育技术的发展而改变教学方式,还必须研究和应用不断发展的教育理论特别是教育心理学的认知学习理论,来指导我们的教与学,从而达到在教育技术条件下的教学最优化。因此,探讨认知学习理论的发展和研究方向,研究教育技术的观念更新,把握课堂教学的未来发展,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认知学习理论的具体内容和具体观点。

认知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人类倾向或才能的一种变化,这种变化要持续一段时间,而且不能够把这种变化简单的归之为成长过程。它包括三层含义:

1. 变化的时间是相当长期的,而不是一时的;

2. 变化的内容是记忆之中的知识的内容和结构的变化,以及学习者行为的变化;

3. 变化的原因是学习者环境中的经验,而不是动机、疲倦、药物、生理条件或环境条件等原因。

由此可见,认知主义对学习的定义强调知识的变化。因此,认知学习理论认为教育教学论文,学习的效果只能够间接的确定,即在学习者行为的基础上作出判断。学习结果与行为操作不是一回事,学习到什么不能单是指外部行为操作,应包括大脑中认知结构的变化和心向、态度的变化。学习的结果是头脑中认知结构的变化、认知方式的变化,即认知策略的变化,当然也会表现为相应的行为操作上的变化。学习的过程,不是消极的接受强化的过程和尝试错误的过程,而是积极主动地去理解(或对反馈信息加以解释)的过程。

二、认知学习理论在教学中的体现。

认知理论致力于研究教学操纵如何影响内部的认知过程。如注意、编码、记忆、回忆;这些内部认知过程如何导致新知识得获得及认知结构的改变;新学来的知识或新产生的认知结构如何影响操作。由此可见,认知心理学把教和学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更重视学的作用;既注意学习的外部条件,但更重视学习的内部条件。

认知学习理论认为,教学过程从本质上讲是一个认知过程,即将教材知识结构转化为学生的认知结构的过程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认知过程是一种主动、积极的建构过程,同化和顺应是建构基本环节,也是两种基本的认知方式,认知过程就是由这两种基本的认知方式组成的。所谓同化,是指利用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通过新旧知识的相互作用,对新知识进行改造,把新知识纳入原有的认知结构,以充实、完善、发展原有的认知结构:所谓顺应,当现有认知结构不能同化新知识时,就需要学生将此进行调整,一顺应新知识的产生,重建新的知识结构,使原有的认知结构得到更新和扩展。教学过程就是认知结构不断建构并提高的过程。

我们可以将认知学习理论的教学观分为三个主要论点:加工过程论、认知结构论和学习中心论。

1.加工过程论

认知心理学把人脑的功能与计算机的运算程序进行类比,认为认知过程就是信息加工过程。因此认知心理学关于教学的研究,主要探讨不同的教学方法如何影响学生的认知过程,进而影响学习结果。教学方法只有通过影响学生的认知过程才能够影响教学结果,教学方法是影响教学结果的间接因素,学生头脑中的认知过程才是决定学习好坏的直接因素。

2.认知结构论

现代认知学习理论不仅重视认知过程,而且十分重视认知结构。奥苏倍尔认为有意义的学习就是把新知识和原有知识联系起来,将新知识纳入学习者原有的认知结构之中。传统的教学方法比较注重教材的知识结构或逻辑结构,而不太重视学生头脑中的认知结构。当代认知心理学十分重视认知结构的研究。关于学生头脑中认知结构的研究,能为我们改革教材和教法提供科学的依据。

3.学生中心论

认知心理学家认为,只有认知因素(包括认知结构和认知过程)才是决定学习效果和学习效率的直接因素。因此,学习时的认知加工的深度和策略是决定学到什么的充分条件。总之教育教学论文,学生的学才是决定学到什么的最关键、最直接的因素。基于此,我们可以从中得到的启发是:在创造学习的外部条件时,必须加以内部的认知规律为前提;应该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应树立教学目标的新概念;应重视内在的认知动机的作用。

三、认知学习理论与教育技术相结合的意义

随着科技的不断向前发展,现代教育与信息技术已经无法分开,这是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各种技术(包括视音频、计算机、多媒体、网络等)对支持和提高教与学的效果是肯定无疑的。在一些有条件的学校中,投影仪、幻灯机、多媒体等电教设备实施已经进入了课堂,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认知结构特点,正确合理的使用这些电教器材,才能够真正发挥他们的作用,促进学生更好的学习,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此外,认真研究学生的认知结构,结合认知学习理论,潜心钻研教学教法,进行教学设计,同样能够优化教学。由此可见,将认知学习理论与教育技术有机的结合起来,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1. 调动学习兴趣

瑞士著名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曾经说过:“儿童是个有主动性的人,他的活动受兴趣和需要支配,一切有成效的活动必须以某种兴趣作为先决条件。”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作为内驱动程序系统中积极活跃的心理因素,对于学习起着催化剂的作用。所以说,激发和维持和维持学生内在学习动机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认知心理学认为学习动机是指向学习活动的动机类型,,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认知内驱力是指一种掌握知识,技能和阐明、解决学业问题的需要,即一种指向学习任务的动机,求知的欲望。认知内驱力既与学习的目的性有关,也与认知兴趣有关。因为当一个人清晰的意识到自己的学习活动所要达到的目标与意义,并以它来推动自己的学习时,这种学习的目的就会成为一种有力的动机。而具有认知兴趣或求知欲的人常常会废寝忘食、津津有味的学习,并从中获得很大的满足。

2. 创设感知意境

心理学表明,感知越具体,表象形成就越清晰、深刻,越有利于促进从感性到理性的飞跃,由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转化,从而建立概念,培养能力。认知心理学认为创设感知意境就是在讲授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间制造出一种“不协调”教育教学论文,将学生引入一种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情境中去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多媒体教学所创造的美妙的教学情境,适时适度地为学生提供直观刺激变抽象为具体,可集中显现出时空变换的流动美,视听兼备的立体美,景色物体的色彩美,师生的和谐美。这种情境能把学习的内容在大和小、动和静、远和近,快和慢,局部整体,外表和内显之间相互转化,打破了时间、空间、宏观、微观给学生在视、听、思等方面带来的局限,学生的视野可在瞬间内完成时空的大跳跃。这就加大了教学的密度,极大的节省了教学时间,尤其是教学信息传递的增值率扩大,多次反复重现和化抽象为具体的特点。是教学内容鲜明生动,富于感染力,减轻了学生的负荷,优化了教学效果。

3.培养思维能力

认知心理学家沃特海默依据自己对在校生的实验,宣称儿童普遍具有创造性思维能力,而传统的教育制度往往被传统逻辑和联想心理学理论所支配,应对阻碍儿童创造思维能力发展负责,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它具有的色彩、形象生动的画面以及富有情趣的解说会使学生处于惊奇探索的学习氛围中,既可以激活学生的思维,又有利于学生创造精神的激发,教师在运用多媒体教学的过程中,有意识的传授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学生的思维是很活跃的,对同一个问题往往有不同的见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创造一种民主的氛围,鼓励学生能够大胆的各抒己见,往往可以使他们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从而增强其思维能力。

四.认知学习理论与教育技术相结合的方法

认知学习理论可以促进教育技术的发展,而教育技术的广乏应用又实现了教育的优化,因此如何将认知学习理论与教育技术相结合,成了教育技术领域广乏研究和探讨的课题。

1. 发展和培养学习者的认知策略

认知策略是“学习者用以支配自己的心智加工过程的同部组织起来的技能”,是处理内部世界的能力。在教育技术中计算机的运用不再像以前一样,只是作为教学传递的工具传递知识或训练及技能教育教学论文,现在更多的是注重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性,注重发展和培养学生的认知策略。为此,教学软件的类型也变得多样化,除了过去大量开发的练习型、辅导型、游戏型、模拟型软件外,问题解决型软件开发有了很大的进展。这类软件除了传递有关的知识以外,更重要的是提出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不是简单的了解有关知识就可以完成,而是需要学习者参与到其中去,运用发现法进行学习。强调用自己的头脑亲自获得知识,它的特点是关心学习过程甚于关心学习结果,要求学习者主动参与到知识形成过程中。发现学习有利与策略性知识的掌握,有利于合理知识结构的形成。

2. 重视学生元认知能力的培养

元认知就是指主体对自身认知活动的认知,其中包括对当前正在发生的认知过程和自我的认知能力以及两者相互作用的认知。可以认为元认知能力的发展就是为学习者在心理上培养一位“老师”。根据认知学习理论,教学强调学生相互之间的相互合作,合作学习可促进学习者的意义建构,培养学生的元认知能力。这是因为:(1)学生相互之间的合作、交流有助于学生建构起新的、更新层次的知识结构;(2)在交流过程中,学习者的想法、解决问题的思路被明确化和外显化,学生可以更好地对自己的理解和思维过程进行监控;(3)在学习者为解决某个问题而进行的交流中,他们要达成对问题的共同理解,建立和合适的问题空间表征,而这时解决问题的关键。

3 .注重教学媒体的认知作用

媒体的教学应用使教育技术研究与实践的重要摘要的。

第5篇

理组成员践行新课程理念、提高教育教学实效为中心,提高教师教学教研能力为重点,认真落实教学常规,提高教学效率;组织好学校公开课并进行认真地评课与学习,加快培养本组青年教师的健康成长。在专业知识技能和教学方面取得较大的提高。积极进行师德大讨论,身正为范学高为师,从思想上更加坚定地沿着教师的成长方面进行,小结如下:

1、 专业成长方面:不断接触新事物和新思想并及时进行交流,积极参加学校的各种校内外活动培训。如派杨志川、陈丽萍老师前往晋江二中观摩片段教学大赛,到侨声听说并参加高二地理教研活动,到一中、磁灶等学校听课学习,陈丽萍老师还经常参加晋江水土保持会议等,并及时向组内传达。还不断参加新课程教学的培训:如8月1日到泉州参加新课程培训,参加林副主持的重构课堂等培训。从人文地理和自然地理方面发展,并且结合晋江实际进行案例的讨论与交流,以备上课的使用。

2、 技能方面:提高教师的实验技能,组织第二课堂中从环境保护及监测、气象观测与分析等方面入手,以便能更好地带领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并带领本组成员思考、讨论如何结合本校实验开展研究性学习,如何利用晋江的乡土资料来替代教材的案例,如陈埭的缺水问题来进行研究性学习,九十九溪的污染问题,校园的模型制作、校园的规划与改进等问题。此外,杨志川老师与黄丽纯老师正在着手组建平山中学气象观测小组,并已经制定完方案准备实施。

3、 教研方面:

(1)成绩:讨论与交流如何指导学生参加比赛,并获得较好的成绩, 其中杨永芳和庄永鹏同学的论文获泉州市乡土小论文比赛二等奖(指导老师:杨志川),庄雅诗同学的早安地球获晋江市科技手抄报一等奖(指导老师:杨志川),苏双茹同学的手抄报获二等奖(指导老师:黄丽纯),杨志川老师的论文获晋江市地理教学论文二等奖,并编入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此外,本组还多次根据学校的需要进行论文的汇集如德育论文等。

(2)备课:能进行集体的备课尤其是高一、高二新课改年段,知识较新联系紧密,集体备课更好地进行前后联系,对于会考的复习献计献策。并积极进行校内公开课的开展,从业务上自我成长并进行同伴的互助.

具体时间:何丽芳老师在高二13班开设校内公开课,10月17日陈丽萍老师开设中国的民族专题公开课,11月20号雷晓芳老师在高一9班开设农业区位的选择,杨志川老师于12月5号开设中国水文灾害专题的校内公开课,12月12日胡贵锋老师开设高三文科复习公开课等!此外,本组还经常进行互听课,并且进行同伴的互助与学习。还经常开展晋江水土保持的教研活动,并认真思考如何将教材与学生的实际相结合。另外,胡贵锋老师带黄丽纯老师成长和指导,认真进行新教师的培养

(3)认真地整理出新课改的电子练习卷,并对以前的练习进行修改,从而形成一份适合本校学生水平的练习。积极出好单元和期中考试卷,并及时对试卷进行评价、讨论与修改,其中尤其要提的是制定出一份较完整的会考复习方案和练习卷:包括2份补充提纲、3份会考模拟卷、4份必修一的复习试卷和1份必修一的小结、2份必修2的阶段试卷2份、必修3的阶段试卷等。认真研究高二会考的教学教法,预计在此次会考中能取得较好成绩。

(4)积极参与校园网络办公平台的资源库建设,本学期共发表各种资料40多篇。内容涉及各种资源、试卷、总结等。在多媒体的使用:何丽芳老师和雷晓芳老师经常利用现在教学技术手段,并取得良好的效果,尤其是必修一的复习中和选修五的文科教学中。杨志川老师由于条件的限制没办法使用。而且教研组各组员还收集了相关的课件,并制作修改出一些适合本校教学的课件和文件

4、完成学校的各种活动情况良好,如配合学校的人口教育活动、德育文章汇集、德育材料的评估。并且能及时而较好地完成板报宣传:如杨志川老师指导出的期中与会考复习专题,雷晓芳老师出的地理指南,何丽芳老师出的期末复习方法专题等

总之,在本学期本组以学习和提高自我为主,从教学能力和培养学生方案进行讨论与提高,认真务实、一步步成长。

第6篇

1.美国的交互一自省型教育实习模式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各州全部取消了师范院校的独立设置,未来教师由各大学师范学院或师资培训机构培养。到60年代末,人们发现,美国这一“开放式”的教师培养模式并没能如人们所期望的那样培养出高质量的中小学教师,中小学教学质量不尽如人意。美国有关教育学、心理学专家们对如何培训高质量教师进行了深入研究。一些教育专家将现代认知心理学理论引入教师培训之中。现代认知心理学认为:任何领域的专家知识都可以分解为两大类:第一类为回答世界“是什么”问题的知识,被称为陈述性知识。第二类为回答“怎么办”问题的知识,被称为程序性知识。后者又分为两个亚类,第一类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熟练的技能,被用于经常出现的情况;第二类是现代认知心理学家所提出来的“认知策略”,被用于新颖的,需要创造性的情境。第一大类知识可以通过看书或教师的传授获得;第二类知识因涉及“怎么办”的个人经验,必须通过实践和个人体验才能获得[lj。研究者按认知心理学研究中常用的专家和新手对比的方法,分析专家教师和新教师之间的差异,发现专家教师和新教师陈述性知识不仅内容有差异,其组织也有明显的区别,这就导致二者的教学能力有显著的差异。

师资培训正是为了缩小新手与专家教师之间的差异,对新教师进行“量体裁衣”式的训练。这种训练模式应用于教育实习,形成了交互一自省型教育实习模式。由于教学能力的形成是由受训者所具有的两类知识决定的,为了丰富学生的陈述性知识,美国教师教育机构采用增设教育理论课程的方法,使这部分内容占教师职前培训内容的25%。同时,为丰富程序性知识,将教育实习时间加长,占职前培养内容的12%。具体操作是:将整个教育实习分成三种类型:模拟实习、教育见习、教育实习。模拟实习:基本上在教育学院内或实验室内进行。采取微格教学的方法,利用声、像手段对师范生应掌握的各种教学方法、技巧进行选择性模拟,对学生的讲授录像后由指导教师做出客观的评价与分析,使学生形成清晰的自我图式,并最终熟练掌握整个教学过程的各种技能。教育见习:主要让学生了解中小学教学实际,协助中小学教学工作,并承担一定的工作量。在某些学院,这项活动从大学一年级开始,并贯穿于二、三学年。教育实习:在一名校方指派教师的指导下,每个实习生到校方认可的一所公立中小学开展教学。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制定出每月和长远的教学计划,一开展教学和评定中小学生等,并从中验证和再现己得出的结论,进而形成自身的教学风格。大学则派视导人员进行不少于6次定期视察,评估教学进展情况。教育实习一般安排在第四学年,时间长短各州不等,一般都规定了最低下限,有的州总教育实践时间为1年。80年代以来,美国教育实习的内容被进一步拓展,表现在实习时间的进一步延长,强调在实践基础上提高师范生的理论水平和研究能力等方面。

2、英国以中小学为基地的教育实习模式

随着英国人口的显著下降,学生人数逐渐减少,教师人数相对过剩,教师质量问题渐渐成为人们注意的焦点。英国政府在1983年向众议院提出“提高教师质量”的白皮书,对新教师的培养采取的措施是:提高对师资培养的要求,严格选拔学生,明确课程标准,重视实践经验[2j。经过不断的实践研究,人们发现师资培训的关键在于加强师范生教育胜任能力,突出中小学在培训中的作用。早在1982年,霍依勒就指出:中小学教师具备的知识和实际运用知识的方式与师范生在高等学校发展起来的一些知识和运用方式有所不同。两类知识属于不同类型,都是师范生应掌握的。因此问题的关键不在于中小学教师的知识结构是否己具备参与培训师范生的资格,而是如何合理地综合两类知识,并以最有效的方式培训师范生。

在1992年到1994年,英格兰、威尔士和北爱尔兰制定有关教师的培训条例,明确提出教育胜任能力应包括:组织教学内容和制定教学计划能力,课堂教学和管理能力,会使用教学策略,具有教学评估能力:指出教育胜任能力是衡量培训效果的“核心标准”;中小学方面要在教师教育胜任能力的培养上负“首要”责任。这一条例的实施,逐渐形成了英国以中小学为基地的教育实习模式。英国以中小学为基地的教育实习模式适用于不同的培养对象,其一是大学的教育学院培养本科学历的新教师:其二是一种研究生学历教育,学生完成培训后可获得教育硕士学位。第一种类似于我国师范生的教育实习,在实习方式上,大学与中小学校在双方互惠基础上建立一种伙伴关系,成立由实习学校、地方教育局及大学教育学院组成的“伙伴关系指导小组”。实习生指导教师有两类四种:一类来自实习学校。其中一种是有丰富教学经验的学科指导教师,负责实习生的教学实习,并同大学的指导教师合作指导实习生:另外一种是专业指导教师,主要职责是协调各学科指导教师的工作,对实习学校工作的总体进行布置。另一类来自大学的教育学院,其中一种负责联络:另一种为教学指导教师,负责对实习生所授学科的评价和指导。在实习时间和要求上,由于实习的要求明确具体,实习过程中突出“重负荷教学训练”的特点,实习生需承担教师工作量的1/3,约每周10节课。实习时间相对较长,一般不少于20周的教育见习和实习。第二类培训模式是针对第一种教育实习时间相对较短,实习生无法透彻地领悟中小学教育工作的本质特点和规律,不能完全掌握教师职业所需要的各种技能和教育教学方法,而提出的教师培训模式。如莱斯大学的师资培训计划[3j,它通过对本科生经过一年教育专业的培训,使其获得硕士学位。

3.德国两段式教育实习模式

德国历来重视师资培训,每次重大教育改革都把教师培养的改革作为重要课题。教育实习是教师成长的必经阶段,在德国自从建立师范教育以来就很重视教育实习工作。1696年,弗兰克创设了教师研习班,选择优秀的学生施以5年的课程,其中包括见习、试教及每周定期的教学问题讨论。1826年普鲁士皇家“通谕”首次在法令上诏告设立实习教师见习研习班,并正式确立取得教师资格须经过两次考试,在两次考试中须经3年的实习。1970年以后,西德各邦均实施实习教师体制及第二次国家考试立法。规定任教者必须通过修业和见习两个阶段。修业阶段是学完规定的课程,包含作为“学校实践教育实习3次共12周”,要通过第一次国家考试;通过第一次国家考试后再进入见习阶段,见习包括教学见习和教育实习,时间在1年以上。实习期间每周上12课时及制定教学计划,学习教授法等。实习合格者才有资格参加国家第二次考试,考试合格后可获得教师资格。

4.我国的理论一应用型教育实习模式。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师范教育起步较晚,第一所专门培养师资的学校80年代中期开始,我国在高师教育实习的理论及实践等方面都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与改革。在理论研究方面,近些年来一些研究者将认知心理学成果引入教师培训,对教师行为及课堂监控能力进行了研究,取得了具体成效。[5:[63在实践方面,教育实习的改革从素质教育的要求出发,‘对未来教师的素质有了新要求,使教育实习时间有所增加,师专实习时间由4周增加至6周,本科院校实习时间一般为8至10周,并明确规定了新教师试用期为1年。实习方式多样化,有校内的模拟实习及到中学教学见习、教育实习:实习地点由集中到分散,从单纯由高校带队教师指导实习到委托地方教育局及实习中学指导实习。实习内容更加丰富,除了教学实习,班主任工作见习、实习外,还增加了课外活动指导,参与中小学教学实验、社会实践、教育调查等内容,以培养师范生的综合素质[7:。

二、几种教育实习模式的比较

教育实习模式主要用教育实习的目的要求、教育实习形式、教育实习的方式、教育实习的时间来表征,现将4种教育实习的特征。由此表可看出,在教育实习的形式上几种模式没有多大差异,但在实际运作中,教育实习所经历的时间,实习的方式及达到的目的大不相同。在教育实习目的要求上,美国、英国的两种模式对学生的各项技能要求比较具体,便于教师的指导和评价。德国则通过立法的形式规定对学生进行严格的考试,通过国家级的考试方能任教[8j。我国教育实习的目的要求则过于笼统,不利于对实习生的评价。另外,美国、英国、德国的教育实习都强调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并开始实施通过1年或1年以上的教育实践,培养教育硕士的计划,这说明其师资培养逐渐向“研究型”方向转变,使职前培养与在职进修界线日益模糊,体现出终身教育的思想。而我国尽管教育实习形式、方式趋于多样化,但仍处在理论一应用层次,且在较短的教育实习期间不可能培养学生的教学研究能力。在教育实习的时间安排上,美国、英国、德国的师范生教育实践的绝对时间长,对教育见习都有明确的任务,并给予充分的时间。而我国教育实习时间相对较短,特别是教育见习时间仅仅为几课时,是结合教育学及学科教学论等课程的学习所开展的活动,在这样短的时间里,学生无法真正了解中小学生的学习特点及学校的教学实际。

第7篇

一、更新教学思想 

教学班就是一个学生组织,教师和学生都是这个组织的成员,互相支持,互相学习。教师的任务在于帮助学生认识学习对象,明确学习任务,确立学生目标;组织学习活动,创设学习环境;传授获取知识的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我重视师生认知领域里的思维活动,能力领域里的训练活动,情感领域里的心理活动,并且注意三者的结合,以创造在学生年龄段上堪称高水平的影响深远的学习活动。 

二、探索教学方法 

1.激趣法。 

教学心理学告诉我们,只有学生感兴趣的东西,学生才会积极地开动脑筋认真思考,并以最简捷、最有效的方法去获得最必要的知识,这就是求知欲。可以说,没有兴趣就没有求知欲。当学生初学英语时,兴趣都很浓厚。 

但随着学习难度的增加,逐渐遇到一些困难,如单词记不住,语音、语调掌握不准等,就会产生畏难情绪,学习成绩也随之降低。在这个关键时刻,一方面,我帮助学生在认知领域里学会动脑,传授可供思考的知识,避免死记硬背。比如在引导学生读、记单词时,就教给拼读规则。同时,继续采用新奇而具“刺激”的教学手段,如放录像,挂图配合录音,开展“默写单词、首诵句型”的竞赛,等等,以帮助学生维持兴趣。另一方面,在情意领域里,我帮助学生了解学习材料,明确学习目的,以提高学英语的理性认识。同时,帮助学生建立英语学习的目标体系,指导他们寻求达成一个个目标的途径和方法,鼓励他们在达成目标的过程中克服困难,磨练意志。如此不断努力,一个个目标实现了,积小胜,成大胜,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更大、更持久。 

2.创设情境法。 

任何人的学习活动总是从特定的背景中走出来进入学习状态的。这个背景就是学习者和周围的环境、人群之间的关系。初中生年龄小,活泼好动,影响他们进入学习状态的因素更是多种多样。因此,我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创设情景,创设语境,吸引学生很快进入学习状态,同时保证他们在课堂上始终保持昂扬、奋发、进取的心理状态。主要做法是:①建直课前2分钟用英语提问值日生制度,使学生牢固掌握每一课的Everyday Sentences。②课堂教学中等讲英语,让学生置身于英语的语境之中。利用实际生活情景,表演情景,模拟交际情景,直观教具创设情景等形式,帮助学生听懂英语,进而理解枯燥的单词、乏味的句型。③课堂答问,师生用英语作简单对话。④遇到内容育情节的课文,组织学生扮演角色,说一说,演一演。⑤每节课尾留出5分钟,让学生用英语练“说”。其内容是新学过的知识,真形式或看图说话,或自由会话或叙述某事某物。 

3.活动育智法。 

活动为了巩固、扩充知识,活动为了发展思维、培养能力,则是我所说的“活动育智法”。 

首先,我通览全学段英语教材,精研初中一年级课文,然后,根据大纲要求和教材的知识体系和能力训练体系,分单元设计活动内容、活动形式。如,练唱字母歌及英语歌曲;猜谜语;背诵小诗;模拟会话;讲述内容简单的小故事;角色扮演,等等。这些活动多放在课内进行。有些活动还可放在课外进行。如开辟“每周10题”的英语学习专栏,选出与课文内容相关的练习题或短文,供学生自学,以巩固新知,拓展知识视野。再如,开展“结对子,一帮一”活动,“对学”之间的活动主要是随时随地,见缝插针,触景生情,自由会话;还时常举行朗读、讲故事、练说话竞赛,期末举办英语晚会等,以训练和提高学生的读、说能力。 

第8篇

低NOx燃烧器及低氮氧化物燃烧器,是指燃料燃烧过程中NOx排放量低的燃烧器,采用低NOx燃烧器能够降低燃烧过程中氮氧化物的排放。在燃烧过程中所产生的氮的氧化物主要为NO和NO2,通常把这两种氮的氧化物通称为氮氧化物NOx。很多试验结局显示, NO是燃烧装置积蓄的氮氧化物的重要成分,平均约占95%,5%左右是NO2所占的。通常燃料燃烧所天生的NO首要来源2个方面:一是燃烧所用空气(助燃空气)中氮的氧化;二是燃料中包含氮化物在燃烧原委中热分解再氧化。在很多的燃烧装置中,前面的是NO的重要出处,“热反应NO”是我们为此类的NO取的名字,后者称之为“燃料NO”,另外还有“瞬发NO”。燃烧时所形成NO可以与含氮原子中间产物反应使NO还原成NO2。实际上除了这些反应外,NO还可以与各种含氮化合物生成NO2。在实际燃烧装置中反应达到化学平衡时,[NO2]/[NO]比例很小,即NO转变为NO2很少,可以忽略。 [本文转自DylW.Net专业提供写作教学论文和职称论文的服务,欢迎光临Www. DylW.NEt点击进入DyLw.NeT 第一 论 文网]

2 低NOX燃烧技术

2.1 低过量空气燃烧

使燃烧过程尽可能在接近理论空气量的要求下实行,跟着烟气中过量氧的下降,可以控制NOx的生成。这种方法是最简明的降低NOx排放的办法。通常可下降NOx排放15-20%。但如炉内氧浓度过低(3%以下),会导致浓度迅速加多,添加化学不完全燃烧热亏损,导致飞灰含碳量添加,燃烧效率降低。所以在锅炉设计与运营时,要采用最适合的过量空气系数。

2.2 空气分级燃烧

空气分级燃烧技术是将燃烧所需的空气分级送入炉内,使燃料在炉内分级分段燃烧。在第一阶段,燃烧区的氧浓度对各种类型的NOx生成都有很大影响。将从主燃烧器供入炉膛的空气量减少到总燃烧空气量的70-75%(相当于理论空气量的80%),使燃料先在缺氧的富燃料燃烧条件下燃烧。此时第一级燃烧区内过量空气系数α<1,因而降低了燃烧区内的燃烧速度和温度水平因此,第一级燃烧区的主要作用就是抑制NOx的生成并将燃烧过程推迟。燃烧所需的其余空气则通过燃烧器上面的燃烬风喷口送入炉膛与第一级所产生的烟气混合,完成整个燃烧过程。所以为保证既能减少NOx的排放,又保证锅炉燃烧的经济性和可*性,必须正确组织空气分级燃烧过程。

2.3 燃料分级燃烧

再燃区富燃料燃烧中氮氧化物的还原反应,反应式为:

4NO+CH4=2N2+CO2+2H2O

2NO+2CnHm+(2n+m/2-1)O2=N2+2nCO2+mH2O

2NO+2CO=N2+2CO2

2NO+2C=N2+2CO

2NO+2H2= N2+2H2O

燃料分级燃烧技术是将锅炉炉膛分成主燃区、再燃区和燃尽区。主燃区供入全部燃料的70%~90%,采用常规的低过剩空气系数(α≤1.2)燃烧生成NOx;与主燃区相邻的再燃区,只供给10%~30%的燃料,不供入空气,形成很强的还原性气氛(α=0.8~0.9),将主燃区中生成的NOx还原成N2分子;燃尽区只供入燃尽风,在正常的过剩空气(α=1.1)条件下,使未燃烧的CO和飞灰中的碳燃烧完全。一般,采用燃料分级可使Nox的排放浓度降低50%以上。

3 哪几种是低氮氧化物燃烧器

依据降低NOx的燃烧技术,低氮氧化物燃烧器大致分为以下几类:

3.1 阶段燃烧器

依据分级燃烧原理设计的阶段燃烧器,使燃料与空气分段混合燃烧,由于燃烧偏离理论当量比,故可降低NOx的生成。

3.2 本身再循环燃烧器

一种是运用助燃空气的压头,把部分燃烧烟气吸回,进入燃烧器,和空气混合燃烧。因为烟气再循环,燃烧烟气的热容量大,燃烧温度下降,NOx减少。还有一种本身再循环燃烧器是把部分烟气直接在燃烧器内进入再循环,并加入燃烧过程,此种燃烧器有抑制氧化氮和节能双重效果。

3.3 浓淡型燃烧器

其原理是使一部分燃料作过浓燃烧,另一部分燃料作过淡燃烧,但整体上空气量保持不变。由于两部分都在偏离化学当量比下燃烧,因而NOx都很低,这种燃烧又称为偏离燃烧或非化学当量燃烧。

3.4 分割火焰型燃烧器

其原理是把一个火焰分成数个小火焰,由于小火焰散热面积大,火焰温度较低,使“热反应NO”有所下降。此外,火焰小缩短了氧、氮等气体在火焰中的停留时间,对“热反应NO”和“燃料NO”都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4 超低NOX燃烧器的发展

要把在NOX减排方面效果显著的几种燃烧器的优点集合起来,以某种炉型为研究对象,从化学反应动力学、空气动力学等角度出发,采用试验和数值的模拟方法,研究NOX形成的机理,从而设计出适合我国国情的、确实可行的新型低NOX燃烧器。将低NOX燃烧器与其它影响锅炉热力性能与低污染燃烧的装备作为全部进行思考是为了NOX的排放能够下降,并结合炉内燃料分级或者空气分级、尾部烟气脱硝等措施,希望NOX排放做到最低。

近零排放,是指燃煤机组的烟气排放达到天然气机组标准,即二氧化硫不超过35毫克/标准立方米、氮氧化物不超过50毫克/标准立方米、烟尘不超过5毫克/标准立方米(广州市“50355”工程由此而来)。进入2014年7月,被称为“史上最严”的中国火电大气污染排放新标准开始执行,头顶这一环保“紧箍咒”,不少中国煤电企业开始探路天然气标准的超低排放。国家近期出台的NOX排放新标准是100mg/Nm3(50ppm),伴随着国家能源结构的调整,优化老机组性能,节能降耗的压力不断加大,东方电气以满足用户需求为目标,近年持续优化和改进技术,进一步提升产品的经济性和环保性,并积极向用户推介新技术,与客户合作对机组 [本文转自DylW.Net专业提供写作教学论文和职称论文的服务,欢迎光临Www. DylW.NEt点击进入DyLw.NeT 第一 论 文网]进行改造升级,以降低能耗,提高出力,保障机组安全可靠性,为用户提供“全生命周期”的服务。在拥有成熟、领先的技术和产品基础上,锅炉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持续提高产品性能,优化协同控制技术,为此提出了单一污染物高效脱除与多环节整体协同控制技术方案,对改造机组提出了技术路线:根据污染物排放情况开展超低NOX燃烧系统改造、SCR优化、加装低低温省煤器、电除尘器改造、FGD改造、加装WESP、加装或改造WGGH等。

5 结语

燃料燃烧过程中,排放的NOX气体是危害大,且较难处理的大气污染物,它不仅刺激人的呼吸系统、破坏呼吸系统,引起支气管炎和肺气肿,损害动植物、破坏臭氧层,而且也是引起温室效应、酸雨和光化学反应的主要物质之一。所以,为降低NOX排放,开发超低NOX燃烧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第9篇

一、 备课—— 周到细致,找准重点、难点

这学期我市开始进行全市统一的教育教学水平测试,即所谓的月考。本人化压力为动力。认真备好每一堂课,写好教案,坚持做到课前备课,备课时认真钻研教材、教参,学习好《课程标准》,积极参加我市举行的历史科组活动,虚心与同行交流、向有经验的教师请教,力求吃透教材,找准重点、难点。每一次月考,我都做了认真的复习工作,我把考试范围的重点内容、知识点的内在联系予以概括和总结,给学生一个明确的学习思路。此外,本人还上网和查阅复习资料,搜集模拟题加以练习。

二、上课—— 清晰化,条理化,准确化,条理化,

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使讲解清晰化,条理化,准确化,做到线索清晰,层次分明,言简意赅,深入浅出。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注意精讲精练,在课堂上老师讲得尽量少,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尽量多;同时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考虑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

三、辅导——面向全体,关注个别

月考是对全体学生进行的测试,我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的情况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不同需求,避免了只重视优生忽视后进生的思想和做法,力求做到既提高优秀率又要降低低分率。我对后进生的辅导,主要是学习思想的辅导,在解决学生的疑难问题的同时,不断的给予鼓励和支持,让他们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逐渐培养他们学习的兴趣。

四、对每一次月考进行认真剖析,并做好备案工作

在每一次月考的评卷过程中,对学生的答题情况我都做了认真的记录,并根据评卷记录认真做剖析。本人认为对月考进行剖析不仅可以考查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还可以从学生错得比较多的题上发现自己授课中哪些知识点挖掘得不够。如第一次月考中关于“封建帝制”的理解、第二次月考中关于“取得内战胜利的原因”等问题没有讲授清楚。本人把每一次的月考剖析都挂在个人成长博客中,以便对以后的教学进行借鉴。

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我还利用业余时间认真学习电脑知识,学习制作多媒体课件以及相关学科知识为教学服务,积极撰写教育教学论文,还将参加了学校校本课程的编写,通过各种途径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理论水平。

总之,教育工作,是一项常做常新、永无止境的工作。社会在发展,时代在前进,学生的特点和问题也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发生着不断的变化。作为有责任感的教育工作者,必须以高度的敏感性和自觉性,及时发现、研究和解决教育教学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掌握其特点、发现其规律,尽职尽责地做好工作,以完成我们肩负的神圣历史使命。“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成绩已经成为过去,在今后的教学生涯中,我将一如既往地严格要求自己,刻苦钻研教育教学,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

第10篇

   

   

自1993年使用九年制义务教育初中英语教材以来,广大教师已经逐渐地熟悉了新的课堂教学步骤"五步教学法"。五步教学法在对教材的处理上,练习占有较大的比重,而且富有变化,使课堂容量加大,节奏加快,时间紧凑,气氛活跃,可收到事半功倍之效,因此深受广大教师的青睐。我们也不难发现,在练习方面,几乎每节课都会有同桌两人一组的"对练"(Pair work )和前后三、四人一组的"组练"(Groupwork)等小组活动方式,这成了课堂上不可缺少的练习方式。那么,这些小组活动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究竟起到哪些作用?教师在课堂上如何穿插、实施和控制小组活动呢?本文想通过对这些问题的讨论来探索提高英语课堂教学质量的途径。  

一、小组活动的实施方式  

小组活动为课堂教学提供了简便、有效的操练方式,这些活动主要可以穿插在以下几种教学步骤之中进行。  

1.在"呈现(Presentation)"环节后  

在"呈现"新的语言项目后,就转入操练(Drill)这一环节,目的是帮助学生熟悉新的语言项目的书面和口头形式。此时的操练难度一般不大,以教师控制式的机械性练习为主。教师可以出示一些图片、幻灯、实物、提示词等"指挥"学生进行练习,这时最好穿插Pairwork(内容简单的话不必让学生先准备,反之,事先作些准备),直接以快频率的方式让学生一对一对地(pair by pair)、一问一答地进行下去。学生可以通过视觉、听觉、口头表达,很快地掌握新的语言项目。这样做的特点是节奏快、密度大、频率高,使学生在紧张热烈的气氛中兴趣浓厚,人人参与,差生也跟得上。  

2.在"练习(Practice)"阶段  

"练习"阶段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加深对新的语言项目的理解,巩固新的语言习惯,为在实际中进一步自如地运用作好准备。练习的内容应该具备一定的难度,学生在问答时有较宽的选择余地。这时适宜穿插"对练"或"组练"方式,用几分钟时间让学生看图、看物问答,模仿对话,表演课文对话等等。教师要巡视监听,对有困难的"对"或"组"进行一些必要的指导,充当"助手(helper)"或"引导者(guide)"的作用。练习结束后一定要抽查几对或组当堂表演,以了解练习情况,并对表演出色的组进行适当的表扬,以鼓励学生的积极性。这个阶段的特点是节奏放慢,频率放低,但密度大,气氛活跃,学生参与意识强,有利于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  

3.在"巩固(Consolidation)"阶段  

这个阶段的目的是使学生在多种模拟日常生活的背景中,运用所学的语言解决实际问题来体现语言的各种功能。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来作答,答案是多种多样的,不可预料的,学生的自由度较大,有充分发挥创造的机会和余地。这时候最好以"组练"方式,如进行角色扮演(一般用学生真实姓名为好)、会谈、讨论解难、模拟采访、扩展对话、补充想象性结尾等等。教师要提醒学生结合课文中的语言形式来表达,注意人物的身份和具体的场合。教师往往扮演裁判(judge)、评委(commentator)的身份。这时的特点也是密度大、气氛热烈活跃,学生们有充分发挥、表现自己的机会。随着课堂语言实践量的增加,学生获得了充分的语言实践的机会,为获得"为交际运用英语的能力"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小组活动通常穿插在以上三种教学步骤中,然而,教无定法,这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二、小组活动在教学中的作用  

对绝大多数中国学生来说,课堂环境几乎是外语学习的唯一场所。教师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有效地利用积极因素,避免或消除消极因素,采用更适合于学习者语言发展的课堂教学方法,是外语教学是否成功的关键之一。小组活动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始终起着积极作用。  

1.小组活动在课堂上起到操练语言、有目的地实践语言项目的作用,从而达到当堂巩固的效果。  

新大纲中提出在教师对学生进行训练的过程中要使学生的"言语技能发展成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学生对语言形式和语言意义的掌握是否充分,是其能否运用所学语言表达特定功能的必要条件。通过教师设置的与课文和学生实际相关的交际情景,学生能通过小组活动进行大量的操练,加深对语言形式和意义的理解,从而使"言语技能"到"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发展成为自然和可能。  

第11篇

那么,创新教育到底做得如何呢?冷眼观察,我们并不乐观。

一、我国中小学教育的现状与创新教育

高考是分水岭,这是中国的教育的基本特点。虽然近年来,大学迅速扩招。上大学已不再是难事,一考定终生的就业体系也已不复存在,但是,高考仍然是中国教育的指挥棒,仍然发挥着巨大的魔力。现在,高考仍然是分水岭,只是它分流的不再是“干部”和“群众”,而是“一本”和“二本”,是“名牌”和“普通”。

要上名牌大学,就得上名牌高中,要上名牌高中就得上名牌初中,依此类推,瞄准高考的教育已提前到了娘胎,人生的马拉松从孕期就开始了冲刺。

由于高考题量越来越大,知识面越来越宽,考生答卷时根本来不及思考,中学教育为了应对这个指挥棒,不得不走题海战术,通过增时补课的方式,三年的课程用两年时间完成,接下来就是一轮又一轮的复习和模拟考试。高考前训练的目标是机械反应和死记硬背,学生要练到一看题目就知道答案的水平,不能思考,更不能推演,因为高考不允许学生有这样的时间。由于高考题中的超纲题目,导致了高考前的教学中必须补充大量的超纲内容。这样,教学内容增加,而教学时间却被压缩,双重的挤压,除了囫囵吞枣,学生别无选择,这使大量学生的课业做成了“夹生饭”,丧失了学习的兴趣和学好的信心。没完没了的题海战,没完没了的疲劳战。长期严重的睡眠不足。这就是高中学生的常态,

高中生为了高考而战,初中和小学的学生们状态又如何呢?初中生要为考个好高中而奋斗,小学生要为考个好初中而奋斗。孩子们除了在校的学习,还必须完成大量的家庭作业,为了全面的“素质”,为了在高考中能加个“特长”分,更要参加各种课外班。学习学习再学习,这就是中国孩子的基本状态。玩,对大部分中国孩子来说已成为奢望;累,已成为中国孩子们的常态。

事实上,在整个教育环境唯笔试成绩论的大势下。教师个体搞创新教育,是很难的。靠个别有真知灼见的老师搞创新教育,也难以有实在的成效。因为创新教育首先需要教育理念的更新,需要教育的创新,所以说,只要应试教育的现状得不到真正的革命,中小学教育中的创新教育,就不可能真正实现。

二、我国大学教育的现状与创新教育

中小学教育为了高考分数而战,那么,没有了统考压力的大学,创新教育又搞得怎样呢?

纵观我国大学教育,对于知识和技术产生的背景和过程、当时研究这些问题的目的等等对创新教育具有重要意义的内容,教材中没有,教师也不讲。事实上。大部分教师对这些重要内容也不了解。学生学到的仅仅是死知识,没有了解到这些知识和技术所体现的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过程中那些鲜活的人物所产生的闪光的思想,更没有领会到科学伟人们身上所体现的强烈的创新意识,

由于缺乏相关的激励机制,很多大学老师,特别是基础课老师,几十年教授同一门课程,多年使用同一部教材。大学里有一个普遍的现象,就是各门课程考试的题目稳定性极高。每年的试卷只是在前一年基础上稍作改动。在这样的体制下,很多大学老师也习惯于“教书匠”的工作和墨守成规的思维方式,创新的意识和精神、创新的能力与动力都严重缺乏,创新教育也就不可能在大学常规教学中体现出来。

近年来,有些大学设置了《创新学》类的选修课,越来越多的大学设置了“创新”学分,也有几部关于创新的书如《创新学》、《创新学教程》等教材出版,但大学中的创新教育并未真正“热”起来,大部分学生拿创新学分是被动的,就像高考中的物理“实验”题目仍用笔答一样,大学中的创新学分往往也是用笔回答问题来完成的。就像很多教师只是在面临职称或考核问题时才制造论文一样,大部分学生拿创新学分也是制造出来的。这样的“创新”,质量是可想而知的。

三、对创新教育发展现状的分析与思考

浏览创新教育方面的论文,我们发现,中小学教师和大学教师完成的创新教育论文有很大的差别。首先,数量不同,中小学教师写的论文远多于大学教师。其次,论文角度不同,中小学老师写的创新教育论文,基本上都把课程教学与创新教育相结合,而大学教师中只有少数人把创新学作为一门学科来研究,这些人成为创新学专家,而其余大部分人却与创新教育无关。

我们认为造成这种局面的关键是体制――对教师的考核评价体系。在我国,不论是中小学还是大学,论文在教师考核评价体系中都具有超重的地位。中小学教师的论文,以教学研究为主体,教学方法、教学案例、课堂实录等,都可以成为论文的内容,在考核制度特别是职称的压力下,中小学教师很自然地会把“创新教育”、“素质教育”这样的口号引入自己的教学,形成这样的论文也就成为自然。而我国大学考核评价体系中,对教学研究的关注度远远低于中小学,大学要求的论文要有“大学的水平”,偏重于“学术”,要“科研”成果,大学教师潜心研究教学的人不多,写教学论文的更少,要研究创新教育,也必须把它当作学科来研究和建设成果要么叫“创新学”要么叫“创新论”,似乎只有达到“学”和“论”的水平,才算达到了“大学的水平”。

任何能形成一定普遍性的社会现象,都有两种力量在起作用,就是前引力和后推力。前引力的基本特征是“引领”,就像羊群需要领头羊一样,人群也需要领头人。通常,前引力作用下的做事欲望是主动的。后推力的基本特征是“推压”,主要来源于制度和行政推力,在这样的推力下,不论是否愿意,都得去做某些事。后推力作用下的做事欲望是被动的。目前我国教育体制中,不论是在中小学还是在大学,创新教育都缺乏前引力,可以想象,如果不是职称的压力,中小学教师的论文会大幅度减少。事实上中小学老师搞的创新教育研究与尝试,大部分没有合作团队。也没有“科研”立项,更无经费支持,自己在教学中试了,能够写成论文,如果能发表或评个什么奖,最终为职称评定创造了“条件”,就算“圆满”了。而大学教师要搞创新教育,则一无前引力,二无后推力,因为大学的评价体系中,目前很普遍的是重科研而轻教学,科研工作与培养学生分离,文章与教学分离。没有几个教师对创新教育真正有兴趣。在高校搞创新教育,按现在的体制,合适的做法就是把创新教育当作学科来研究和建设,要立项,要经费,最后完成一两部专著,才算有始有终。

综合以上内容,可以看出,目前我国创新教育基本上还处于最初级的起步阶段,中小学和高等院校对创新教育的探索道路完全不同,体制上严重缺乏创新教育的前引力和后推力,师资队伍本身目前还普遍缺乏创新意识、缺乏创新能力、缺乏创新教育的理念,也缺乏创新教育的动力和能力。

四、对推动创新教育的构想

创新教育应该是面向全民的教育,是终生教育。创新教育是培养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教育,是系统工程,它不仅是学校的责任,还是全社会的责任。

首先,必须为创新和创新教育提供足够的前引力。对于大部分民众来说。前引力具有更大的作用,要建立创新型国家,必须让创新者能够得到创新带来的实在利益,如果老百姓能看到大量创新创富的故事,榜样的力量就会激发出无尽的创新动力。如果人们认识到创新能够创富,创新意识就会深入人心,创新教育的理念也就自然在民众中形成。但要真正解决创新前引力的问题,则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需要社会制度体系的支持,必须很好地保护专利和知识产权,相关法律法规不但要完善,而且要有很好的执行力度,新闻媒体的宣传、社会力量的促进,都是极其重要的。对于学校搞创新教育,也要解决前引力的问题,在目前没有太多创新教育成功经验可起引领作用的情况下,要出相应的政策,鼓励广大教师大兴创新教育之风,要把创新教育的成就作为重要的成果予以认可,将创新教育的成果予以大力的宣扬和推广,树立榜样,形成引力。

其次,必须为创新教育提供足够的后推力。就是用制度和行政的力量去推动、督促教师进行创新教育的研究与尝试,在制度上鼓励和要求教师进行创新教育的尝试,在教师的考核评价体系中,把创新教育作为对教师的一种考核指标。笔者认为,在目前教师队伍普通缺乏创新教育意识和能力的情况下,后推力是必不可少的。在目前状态下,要真正让创新教育热起来,这种后推力是主要的动力。

如果创新教育有了前引力和后推力,那形成创新教育的大好局面就为时不远了。

五、对大学进行创新教育的构想

在大学搞创新教育,可以使用“两条腿走路”的方式进行推行,一是组织力量专门从事创新研究和创新教育,开设创新学课程。二是把目前中小学进行创新教育的方式引入到大学教学中,即把创新教育融合到大学其他课程之中。经过一定的发展,如果形成既有专门的创新学教育,又有所有课程都蕴含创新教育的局面,创新教育就真正蔚然成风了。

目前创新学的研究尚处于探索阶段,理论体系尚不成熟,譬如对产生创新思考、创新过程、创新规律的研究,还没形成较系统的、得到普遍认可的理论体系,已出版的教材和专著较少,没有形成百家争鸣的学术氛围;关于创新能力培养的方式方法、教学训练的方法步骤等,值得研究的内容还很多。笔者构想,创新学课程应该以大量的案例为基础,通过解读案例,使学生得到启示与启发;创新学的规律应该不是死板的,而应该是多样的;创新学的问题应该是开放的,而不是有“标准”答案的;创新学的课堂应该是活跃的,而不是“填鸭”的。创新学的课程目标应该是培养创新意识,激励创新欲望,总结创新规律,启发创新灵感,寻求创新方法。

第12篇

在传统观念中,只要谈及实验室与实验教学,人们就会首先想到理化生等学科,实际上在文科学生培养过程中,实验教学同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科综合实验教学中心在“高等学校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中,从转变实验教学理念入手,改善硬件装备条件,利用学校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努力建设“涵盖多科类、多专业的跨学科、综合型、现代化、开放共享的大文科类实验教学平台”,面向北京联合大学全校及北京市学院路19所院校共同体学生开设多门选修课程,为“人文北京”建设做出了贡献。、

利文科实践教学之器 善首都文化建设之事

—专访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科综合实验教学中心主任韩建业教授

韩建业,博士,教授。现为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科综合实验教学中心主任,校考古学学科带头人,校学术委员会委员,北京大学中国考古学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兼职教授。被选拔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市级人选,获得北京市级教学名师、北京市先进工作者和首都劳动奖章等荣誉称号。主要从事中国先秦时期考古学研究。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重点项目1项,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11部。获北京市第八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第四届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主讲的考古学通论被评为北京市高等学校精品课程。

:2005年,教育部启动了“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和评审工作”,并出台了相关文件,使高校对实验教学的认识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您认为贵校在实验教育理念方面有哪些转变?

答:自2009年我中心被评为“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单位”以来,学校在实验场所、建设经费、人员编制等方面提供了大力支持和保障。在中心建设过程中,学校领导和相关教师在教育理念上也发生了重要转变,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充分认识到实验室和实验教学在文科人才培养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虽然学校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建设了档案保护、物证技术等文科实验室,2000年又陆续建设了新闻传播、广告设计、公共事业管理、模拟法庭、大学生英语体验中心等文科类实验室,但不少教师对实验室和实验教学在文科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和作用并没有深刻认识,多数人认为实验室在文科人才培养中只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

2004年,我校成立了应用文科实验教学中心,特别是2009年我中心被评为“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单位”以来,学校领导和教师对实验室和实验教学在文科人才培养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的认识发生了较大转变,认识到实验室可以为文科生应用能力、创新能力培养提供基本的条件和环境保障,提出“理论和实验实践教学并重、校内实验和校外实践紧密结合”的原则。

第二,充分认识到文科综合实验教学中心建设的价值。

虽然学校之前也建设一些文科实验室,但这些实验室基本上是“各自为政,互不融通”,不仅造成实验资源的浪费,也使各专业之间缺乏沟通与协作。教育部在《关于做好2008年度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教高司函〔2008〕82号)中,对文科综合类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进行了特别补充说明,要求把文科综合类实验教学中心建成“涵盖多科类、多专业的跨学科、综合型、现代化、开放共享的大文科类实验教学平台”,能够成为“全校人文社科类实验教学的综合型基地”,强调将不同学科门类和专业的实验教学资源进行整合与融合。但在实践中,不少高校对如何建设文科综合实验教学中心的认识不够全面和深入,认为只须把各学科专业的实验室拼凑在一起即可。

我校在领会教育部相关文件精神的基础上,明确提出了“人文综合、文理交融,学以致用、实践育人”的中心建设理念,充分认识到了文科综合实验教学中心建设的价值。“人文综合、文理交融”是指依托中心这个综合实验教学平台,开展多个人文社科类专业之间及其与之相关的理科专业之间的交叉互动、集成融合的实验,不仅打破人文社科类专业之间的传统藩篱,让人文社科类专业走向综合,而且为实现文理交融、协同创新提供机会与途径;“学以致用、实践育人”是指以应用为本,以能力培养为核心,将文科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相结合,培养综合素质高、应用能力强、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文社科类复合型应用人才。

:贵中心在转变观念的同时,也加强了硬件设施建设,所配备的仪器设备、实验教学平台为人才培养提供了物质保障,请您从现有仪器设备中选取2~3件高端仪器设备,并介绍它们在实验教学过程中的功用。

答:我中心在建设过程中使用了一些先进的实验教学设备:

现代服务业机构模拟仿真平台—跨专业实习平台:为所有本科学生提供就业前创业模拟训练。通过该平台,学生掌握和了解了创建企业的流程和具体步骤,并体验了从申请营业执照到办理银行税务等各项手续的流程和方法,开拓了学生的视野,提高了综合能力。

新闻采编及报纸排版系统:主要服务于新闻学、汉语言文学专业实验教学和各文科、理工科学生参加的电视台和报纸出版等综合实践活动,实现实验教学与行业的接轨,使学生适应报刊制作等领域不断涌现的新技术、新产品,提高了学生就业竞争力。

模拟法庭教学平台:该平台是根据司法审判同步录音录像的需要,对学生模拟审判活动和评价进行记录,为模拟审判活动和案例教学提供技术支撑,为多个模拟审判实践课程提供仿真庭审环境,并且引入实际案件在模拟法庭开展真实的观摩审判活动。

:请问贵中心在提高设备使用率,为教育教学和科学研究服务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

答:第一,把实验教学中心作为一个独立的实体单位,直接由学校管理。所有的文科实验室归实验教学中心集中管理,实验室资源面向学校全体学生开放使用。这种管理模式有利于对实验室的硬件资源进行充分整合、集中管理,从而提高效益,避免重复建设与资源闲置。

第二,中心设有专职实验教师,分别负责历史文博类、新闻传播类、法学类、外语类、档案类专业实验室和基础平台实验室的整体设计、课程开发、运行管理等工作,并承担相应的实验教学任务。专职实验教师的设立,为维护和保障实验设备正常运行提供了人员保障。

第三,中心每年都开展文科创新性实验项目立项工作,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同时面向全校开展各种文科类学科竞赛。获得中心立项的项目和参加学科竞赛的学生,不仅可获得一定的经费资助,还可申请免费使用中心实验室和设备。

第四,中心通过开设选修课程来提高实验设备的使用率。中心每学期为全校和北京市学院路19所院校共同体学生开设多门选修课程,这些选修课程大都含有实验学时,需要使用中心的实验室和设备。如中国古代玉器鉴定课程的学习,需要在文物保护与修复实验室使用玉器标本和显微镜,摄影与摄像课程需要在摄影工作室、多功能演播室和录音室进行,企业文档管理实践课程需要在档案保护与管理综合实验室进行。

第五,中心通过向周边社区居民、中小学开放实验室以及为相关行业企业人员开展培训来提高实验室的使用率。中心多次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活动”,吸引了周边大量社区居民前来参观。每学期接待来自北京医学院附属中学等学校的中小学生来实验室开展实验,同时为北京市和各区县档案局工作人员开展档案保护方面的技能培训。

:我们了解到,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在建设过程中结合地区特色、学校实际与院系学科特点,形成了鲜明的特色,请问贵中心在建设和评审过程中形成的突出特色是什么?

答:中心在建设过程中形成了三个特色。

特色之一:服务首都,应用性强。

中心贯彻落实学校“建设应用型大学”的办学宗旨,依托应用性学科专业,密切结合首都北京社会经济发展和文化建设需要,为首都培养了大量具备基本技能、专业核心应用能力和综合创新精神的人文社科类复合型应用性人才。学校的人文社科类生源90%以上来自北京,毕业生90%以上在北京就业,服务于首都各行各业。我校为北京市高等教育的普及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为首都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中心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自主学习能力、强化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动手能力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心教师带领学生利用应用文科综合实验教学平台,产学研结合,各实验室和各专业集成协作,5年来完成了首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文化建设与文化传播、旅游资源开发、档案管理与保护、社区服务、法制建设等方面的50多项应用性课题,为北京社会经济发展和文化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中心还承担了公关员、秘书、NVQ企业行政管理师、物业管理员等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的校内培训考评任务。

特色之二:集成融合,综合度高。

中心建立了跨专业综合集成实验模式,即多个专业的学生同时参与一个实验,或多个实验室协作完成一个实验,以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创新精神和综合素质。例如,“历史文化资源旅游开发综合实践”是由历史学、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广告学、新闻学等专业的学生共同完成,集历史文化资源挖掘、旅游景点规划设计、营销策划、宣传报道等为一体的综合性实验教学项目。“模拟审判综合实践”是由法学、历史学、新闻学、档案学专业学生在同一案件、同一场景下共同完成模拟法庭、专业评议、新闻采编、档案管理为一体的多专业集成式综合实验。

特色之三:人文化成,受益面广。

“人文化成”源自《周易?贲卦?彖传》:“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中心以人为本,通过人文实践,体验人文氛围,培养人文精神,提高人文素质。中心主要服务于我校人文社科类专业学生(含留学生和港澳台学历生),并通过选修课程,对理工科学生开放;同时,通过对学院路地区高校教学共同体学生开放选修课,将辐射面扩展到学院路地区其他院校。10年来为共同体开设22门文科类课程,大部分包含实验教学内容,共有外校学生3 000多人次选修,其中实验室教学人时数达30 000。中心还通过“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改革开放30年北京社会生活变化的回顾”等活动向社区居民开放。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科综合实验教学中心通过大量的人文实践,使我校及北京市学院路地区教学共同体院校学生及周边社区居民广泛受益,从而为“人文北京”建设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贵中心在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中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您能与我们分享一下建设成果吗?

答:中心在不断改革和建设中取得了明显成效,极大地推进了文科类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综合集成式实验教学模式的创新和资源共享管理运行模式的创新。

第一,中心教学团队水平获得很大提升。2010~2011年,中心教师队伍获得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北京市“教育先锋”先进集体、北京市级教学名师、北京市先进工作者等奖励或荣誉称号。

第二,文科类学科竞赛获得多项市级以上奖励。2010~2011年,在由中心组织或参与的全国大学生文科计算机设计大赛、北京市大学生英语演讲比赛、北京市大学生模拟法庭竞赛、北京市大学生人文知识竞赛中获得市级以上奖励近20项。

第三,文科系列实验教材正在陆续出版。中心于2010年开展了文科系列实验教材立项工作,目前已出版了7本实验教材,还有10余本实验教材将于2012年陆续出版。

第四,实验教学研究成果突出。2011年,中心获批了教育部重点课题和北京市高教学会课题各1项;组织相关教师在核心期刊发表实验教学论文10余篇。

第五,带动了相关学科专业建设。2010年,紧密依托文科中心建设的历史学专业被评为北京市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与文科中心密切合作的首都博物馆校外人才培养基地被评为北京高等学校市级校外人才培养基地。

第六,为地方政府和企业提供了大量专业服务。中心历来提倡“真题真做”,开展了大量政产学研合作项目。如中心多次组织不同专业教师和学生到河北省霸州市胜芳镇开展文化遗产调研,拍摄与制作胜芳镇旅游宣传片和宣传手册,制订胜芳旅游规划,为胜芳文化遗产的保护、开发与利用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再如,近期完成的《北京市地下文物保护现状与对策研究报告》影响广泛,《北京日报》对此做了整版报道,北京市也因此启动了制订地下文物保护法规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