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描写老师的名言

描写老师的名言

时间:2023-05-29 17:39:5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描写老师的名言,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描写老师的名言

第1篇

一、丰富语言积累,让学生有话可写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平时写作语言积累少,写作时自然无从下笔。所以语文老师指导学生写作的当务之急是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丰富语言积累的途径有很多,其中对学生最有效的主要有两个,即从教材中积累和课外阅读中积累。

1.从教材中丰富语言积累

众所周知,能够选进教材让学生学习的文章,无一不是文质兼美的篇章。在平时教学时,语文老师除了引导学生分析、鉴赏精彩内容,还要给学生下个背诵优美文段的任务。对文中出现的成语、名言名句、修辞句子、诗句等,都要求学生摘录下来,上课前拿出来读5分钟。对古诗中富有哲理的诗句,除了要求背诵外,还要进行默写和运用写话。只要学生能持之以恒地做到,就能丰富自己的语言积累。笔者每学年都要求学生这样做,结果显示,学生在写作时都能把平时积累的内容运用到文章中去,写作语言的确丰富颇多。

2.从课外阅读中丰富语言积累

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课外阅读也是中学生进行语言积累的重要途径之一,笔者主要通过课外阅读来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丰富写作语言。每年接手新生时,笔者都会要求学生到学校图书馆借阅《作文大全》、《第二课堂》、《中学生作文指导》等书籍。在阅读时要求学生把自己认为重要的内容,如优美的词语、生动的成语、幽默的歇后语、富有哲理的诗句和名人名言、描写生动的段落等摘录下来,作为写作的“语言仓库”,以备写作时学以致用。同时,笔者要求学生课外认真阅读配套教材《作文训练》,除了积累佳词佳句外,还要求学生通过阅读每单元的例文,学习别人的写作技法,包括修辞手法和谋篇布局等,并借鉴例文的内容、形式、风格为自己的写作服务。此外,还要求学生在语文早读的时候,读一读、背一背平时摘录到的内容。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实践证明,学生只要平时注意积累精美语言,他的写作语言就能丰富起来,等到写作时自然能得心应手。

二、丰富生活积累,让学生有素材可写

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地流个不歇。”学生生活积累越丰富,写作时越容易从积累中提取自己需要的写作素材。笔者主要在学生个人活动和学校集体活动中来寻找途径帮助学生丰富生活积累。

1.在个人活动中丰富生活积累

个人活动就是学生自己的所做、所见、所感。每天每个学生肯定都做过、见过、想过、感受过有意义或者无意义的事情,例如献爱心、助人为乐、拾金不昧、母爱等,语文老师要善于引导学生用日记或周记的方式把自己经历过的事情记录下来,抒发一下自己的感受。再从中筛选出有意义的事情进行加工,提炼中心,积累下来,作为日后写作的素材。笔者每两周要求学生定向观察一些景物、植物、人物,或一个场所,一次活动,记下每次观察时新的发现,抒写不同的感受。

通过这样的训练,学生对事物的认识就会加深,就能获得丰富的典型素材。实践证明,从个人活动中丰富生活积累,学生印象深刻,一旦遇到写作需要,“材”如泉涌,更有利于激发学生写作的欲望与兴趣。

2.在学校集体活动中丰富生活积累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学生如果积极参与集体活动,就能获得真切的体验,并能在集体活动中发现写作素材,例如助人为乐的人、团结的集体、奉献的精神等。因此,语文老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集体活动、体验集体活动,从集体活动中积累写作素材。学校每次举行的集体活动,笔者都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如校运会,让学生经历比赛的刺激,体会为班级争光的荣誉感;班际拔河比赛,让学生体验团结就是力量;捐款活动,让学生在献爱心的同时,发现谁是最有爱心的人。实践证明,积极参与集体活动,既丰富了学生生活,陶冶了学生情操,又帮助学生积累了大量的写作素材。

三、指导写作方法,让学生会写作

在写作教学中,语文老师的指导至关重要。如果不指导就布置学生写作,学生处于被动地位,即使平时积累有丰富的语言和写作素材,也难于写出优美的文章。因此,在写作教学中,语文老师必须加强对写作方法的指导。笔者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对学生进行写作指导。

1.片段写作指导

正所谓“万丈高楼平地起”,写作也一样,先从练好片段开始,打好写作的基础。笔者每学年接手一届学生,利用开学后的几周时间,让学生集中笔力,写好一个片段,如外貌描写、场景描写、景物描写或人物语言、动作、神态描写等等,要求学生在描写中恰当运用成语,灵活运用修辞。片段练习简单、容易,对不会写作的中学生而言,无疑是打开写作大门的钥匙。只要他们能按照老师的要求循序渐进地进行练习,写出佳作指日可待。

2.写作技巧指导

继片段描写后,可转入写作技巧点拨。笔者一般的做法是先用一节课向学生讲授写作技巧,例如选好典型材料,精心安排结构,开头结尾注意点题,中间插入环境描写和人物外貌、动作、神态、心理描写,行文中恰当运用各种修辞、成语、歇后语、歌词、诗歌、名人名言等,结尾总结全文,点明中心。笔者告诉学生:如果你的文章中成语用得多,可以显示你词汇丰富;如果你修辞用得好,可以使你的文章形象、生动、具体,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也显示你想象丰富;如果你恰当运用歇后语、歌词、诗歌、名人名言,就能显示你课外知识丰富,更能为文章增添文采;如果你细节描写具体,就能使文章细腻、动人。然后给学生来个“下水”作文指导――现场口头作文,让学生茅塞顿开,觉得写好作文并不难,只要把平时老师要求积累的东西融会贯通、学以致用就行了。最后,指导学生如何采用新颖的形式进行写作,例如题记和小标题形式作文,笔者告诉学生:采用题记,能揭开文章主旨,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小标题,简洁醒目,能使自己的文章别具一格。

第2篇

从小到大,我与名言一路同行。我最喜欢的一句名言就是: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这句话总能在我最无助的时候给予我最大的鼓励,在我最脆弱的时候给我力量。

小时候,爸爸就经常对我说:“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我那时还听不懂这些名言,只知道这句话很好听,读起来琅琅上口。于是,有事没事,我便喜欢吟诵一下。

上小学后,我对这句话还是似懂非懂。有一次,看到舞蹈班的同学练劈腿,痛得呲牙裂嘴、眼泪汪汪仍然坚持的情境,才渐渐有所领悟。妈妈说: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不经过一番艰难磨砺,那能随随便便成功。那时,我便知道其意思与“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相近。

慢慢地,我在这句名言中长大,而这句名言也成了我的座右铭。我还特意找出一张硬纸片,用艺术字把这句名言写在纸片上,最后贴在门上最醒目的地方,来警示我。

有一次,我对电子琴特别感兴趣,妈妈就给我报了个电子琴班。我本以为学习电子琴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弹奏一些活泼欢快的乐曲,身体跟着乐曲摇摆起来,自由奔放,心情多么舒畅啊!令我意想不到的是,电子琴初级竟然就是练习音阶。我懊丧极了——开始想打退堂鼓了。当我走出房间,准备去跟妈妈商量时,我又想到了“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这句名言。是啊,不练习枯燥乏味的音阶,怎能学习高难度的乐曲?苦难是为幸福而准备的,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嗯,我一定要把电子琴继续学下去,认真练习音阶,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课前预习,课后操练,只有这样,才能打好基础。渐渐地,我已经不知不觉地喜欢上电子琴了,即使妈妈不监督,我也会主动练琴。终于,通过我的努力和汗水,换来了电子琴五级的考级证书。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这句名言就像我的老师,使我学会了坚持,尝到了经受困难后成功的喜悦,这不能不归功于这句名言的力量啊!

【同题比较】

名言是人类语言的精华、智慧的结晶、思想的感悟,它们富有哲理,耐人寻味,充满了真知灼见。两篇习作都写了在“我”畏首不前的时候,名言给了“我”重新战胜困难的勇气。守擂篇黄钦瑜小作者在苦练作文基本功的过程中感到枯燥乏味,心生厌烦情绪,但一句话却给了他无穷的动力。尤其是对“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的描写很精彩,作者对这三句话的理解也很深刻。攻擂篇张天宇喜欢的名言是“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小作者介绍了自己不同的阶段对这句话的不同理解:起先是因为读起来好听而喜欢,后来是因为有勉励之意而喜欢,再后来因为这句话让“我”战胜了自己思想上的懒惰。层层递进,合乎情理。写出了对名言自然的认识过程。一句话能照亮前程,一句话都振奋精神,一句话能催人奋进,这就是名言的力量。与名言一路同行,我们的人生之路就会星光灿烂;与名言风雨同舟,我们的学习之路就会风光无限。

第3篇

(一)高中语文新课程

1、按照教育部对新课改的步骤与要求,现在很多省市都进入了课程改革。新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了语文学科的性质是: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2、据高中语文的课程目标,高中语文课程由选修和必修两大模块构成。新教材是按模块编排的,其中作文训练都附在各单元之后,是结合单元教学内容来安排作文教学的,这种安排主要侧重于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表达能力的培养,按照高考的要求,它还缺乏一定的系统性。

3、根据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和新课程设计思路,高中作文训练也应该从三个维度进行设计,使高中作文训练做到内容设置科学合理、训练过程全面有序、训练效果省时高效。

(二)目前高中作文教学之现状很久以来高中作文教学存在着一种无序状态,临到写作文的时间了,教师随手从手边的资料中拿起一个就让学生写,或想起写什么就让学生写什么,缺乏系统性。至于作文写作方法,教师更是东一块西一块地讲解,三年后学生要参加高考了,有的作文技巧教师还未给学生讲解,作文教学的系统性很差。作文教学的这种现状,不仅浪费了宝贵的时间,而且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写作兴趣,造成了作文教学效率的低下。因此,当前作文教学内容也必须科学统筹安排,作文教学的效率还亟待提高。现在各个学校的老师都已经意识到了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同时好多学校的老师都在积极探讨作文教学的序列化问题。

二、新课程下作文教学与训练的系统安排

首先,明确新课程下作文教学需要解决的问题新课程下作文教学需要解决如下几个问题:

①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②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③学习作文写作的方法技巧;④规范高中三年的作文教学计划;⑤处理好平时的作文教学与高考的衔接问题。其次,制定系统的高中作文整体教学与训练计划为了改变高中作文教学与训练的无序状况,我结合自己多年来的实践经验,结合高中语文新课标,查阅了大量资料,特制定了一套高中作文教学与训练计划,以供全体语文老师探讨。高一第一学期

(一)在每节课的课前五分钟安排学生讲成语故事。

(二)办班级小报。让每个学生主办一份作文手抄报,共出两期,一期为精彩描写片断专刊,另一期主要发表自己满意的的作品。在规定的时间由学生自己展出。每期小报评选评讲过后都要装订结集,学生可经常翻看。

(三)写作训练:1、文体方面:训练记叙文写作训练记叙文的写作技巧。一方面结合语文必修教材一、二册“表达交流”部分,安排作文教学,另一方面教给学生一些必要的写作技巧即抒情悬念式、双线结构法、凸现细节式、细小场景切入法、旧瓶装新酒、纯朴感人式、第一人称拟人抒情法、虚实互化法等。2、在表达方式和能力方面,结合必修课本第一册学习“描写”即肖像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环境描写、场面描写等手法。

(四)课外积累系列:阅读小说名篇,积累词语,摘抄好的文段。

高二第一学期

(一)语文每日常规中安排学生进行议论文的审题、立意、写提纲、写标准段、论证方法训练等。

(二)学生办手抄报(讲名人名言名人小故事)

(三)新闻写作与播报。

(四)写作训练系列:文体方面:议论文的写作、新闻的写作1、议论文写作技巧。训练事例分析论证法、类比论证法、 形象说理法、辨证说理法、分论点式论证法等。2、消息写作(拟题训练、导语和主体写作)3、说明文训练

(五)课外积累系列:读议论文名篇,摘录名言名句名人故事。

高二第二学期

(一)语文每日常规中安排学生讲故事包括微型小说,或名人故事等。

(二)思维训练系列抽象思维、逻辑思维、创新思维训练

(三)写作训练系列:文体方面:记叙性散文、议论性散文的写作1、记叙性散文(①记人散文②记事散文③记物散文)2、议论性散文3、写景抒情散文写作技巧方面(结合《高中作文系统学习与训练》一书训练小标题式结构法、“蒙太奇”式结构法、 镶嵌名句彰显文采式、理性分析式、一句立骨法、 内心独白式、整齐句式取胜法等)(四)课外积累系列:读议论文名篇,摘录名言名句名人故事,背诵诗词名篇。

高三第一学期

(一)语文每日常规中安排学生进行命题作文、看图作文、材料作文、话题作文的审题、立意、拟题训练。

(二)手抄报(时事、新闻、当代热门话题)

(三)写作训练系列:1、文体方面:自由选择2、训练类型方面(1)话题作文(话题作文总论、怎样写好话题作文、话题作文的类型、比喻型话题、多概念关系型话题)(2)新材料作文(新材料作文写作总论、新材料作文的审题与立意、寓意型材料作文、诗意型材料作文、图文型材料作文、事实感悟型材料作文)(3)命题作文(命题题作文总论、命题作文的审题方法、命题作文的写作方法)

(四)课外积累系列:时事新闻材料、当代名人事迹。

高三第二学期

(一)语文每日常规中安排学生进行新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拟题训练。

(二)作文材料积累本(记录训练过的材料立意、命题及选材)

(三)写作训练系列:文体方面:自由选择训练类型方面(进行高考步骤作文训练)1、准确审题,巧妙立意;2、拟题;3、文体;4、开头;5、结尾;6、结构;7、感情;8、选材;9、内容;10、创新;11、文采

(四)、综合写作训练

三、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方面应确立的观念

第4篇

1、学生从名句中受到美的刺激,从而燃起阅读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有一些学生,刚开始对阅读也有一定的兴趣。可学习过程中缺乏教师的必要指导、缺乏必要的激趣活动,学生的阅读就有如潭中的水,涟漪不久就降了下去,再难以提起阅读的兴趣。如果教师在课上完后留一两句名句,让学生理解、感悟,把它像石子一样投入学生的学习生活,就会激活潭中水,起到刺激学生阅读兴趣的作用。同时,名句本身的美也不断感染学生,使学生保持着较高的阅读激情。

2、教师在上课结束前不多的时间里给学生留一两句名句,学生不仅被名句本身的美和丰富的内涵所感染,也会觉得老师学识渊博,对老师产生敬佩感,使学生的向师性明显增强,从而激发起学生的阅读兴趣,自觉的加强课外阅读,加强自身知识的积累。

3.学生还能从名句中体味和推敲重要的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作用,获得对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从中受到趣味的熏陶,丰富他们的阅读世界和精神世界。如在进行《论语》教学后,我给学生留下了“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这个有关时间论述的名句,学生从中理解到了时间就如水一样不分昼夜地向前流淌,明白了光阴对他们的重要性,从而增强时间观念,学会好好地把握时间。

二、留名句,开阔学生的视野,帮助学生积累

现阶段许多初中学生也喜欢读书,可是学生的作文还是苍白。究其原因,那是学生平常没有注意积累,不会积累、运用的结果。

1、留名句,可以开阔学生视野。粗略算一算,不难理解开阔学生视野的道理。每节课末留一两个名句,即便是不要求学生强闻博记,学生每天耳闻目睹,总会记下一点,时间久了,自然就积累多了。

2、留名句,可以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教师对留给学生的名句给予提示,学生再运用课内学习到的古诗词知识进行咀嚼,领悟名句中的内涵,挖掘其中作者的情感倾向,体验名句中的感人情境和形象,领会其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或科学思想方法,久而久之,学生欣赏水平就会得到提高。

3、留名句,对学生的积累、摘抄、写作更是一个无声的指导。过去,安排学生做摘抄,积累一些词句,学生总有不知所措的感觉,常摘录一些质量不高的东西或根本就没有领会的句子,以完成任务为己任,敷衍了事,没有起到预期的效果。经过一年多的留名句活动,学生有了浓厚的课外阅读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欣赏水平逐渐提高了。现在,大部分学生将课外阅读当作了自己的一个兴趣爱好,每次读书时,就主动拿出笔记本,遇有优美的句子、名言警句就摘抄下来。现在,积累多了,积累的质量也随之提高了。这时,我又每周给他们安排一次课外阅读交流心得,给他们一个展现自己才能的机会,学生通过理解、交流、领会,在作文中也不自觉地加以引用,使作文增色不少。我发现学生运用得好的,及时给以肯定、表扬,其他的学生也在写作中开始引用。这样,学生一直都保持着浓厚的阅读兴趣。

三、留名句,加深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增加课堂的趣味性

第5篇

一.举作家作品为例。举作家作品旨在充分发挥课文在习作教学中的作用,即凭借课文这个例子,把阅读与习作有机地结合起来,力求通过老师的再点拨,让学生把作家的作品内化、吸收,并巧妙地运用。例如,教学时,让学生阅读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捕鸟的一段文字——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枝短木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

教师在学生反复阅读后讲解:这段文字用“扫开、支起、撒、系、牵、拉、罩”等一系列动词细致地描写了捕鸟的过程,属于细节描写。托尔斯泰曾说:“艺术起于至微。”这里的“至微”就是指具有永久艺术价值的细节。传神的细节描写,能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达到身临其境的境界。学生在阅读感受与听讲后自然会萌发写作的欲望。

二.举教师的下水文为例。作家作品有时候距离学生比较远,学生一时还不容易完全内化,这就需要教师用自己的“下水文”引领学生习作,这样,老师就成了作家和学生之间的一座桥梁,学生通过老师这座桥去与作家对话,作家通过老师的帮忙让学生把自己的东西吸收内化。例如我们选取了下水文《爷爷与羊》中的片段作为例子:

爷爷推开羊圈门,羊以为爷爷来添草,便涌向爷爷,爷爷一手手牵一只出圈,一手关上圈门,然后在羊的头上地抚摸,羊以为爷爷给它挠痒痒,很乖顺地站着,爷爷乘其不备双手抓起轻轻地放倒在地,羊还等爷爷给它舒服,静静地躺着,这时候,爷爷一手从羊的肚皮处手捋起厚厚的羊毛,一手拿起剪刀“嚓嚓”地剪不到五分钟,羊半个身子上的毛被剪完了,爷爷把羊翻个身,又剪,毛剪完了,爷爷在羊身上用力一拍,羊感觉疼了,这才站起来,爷爷笑呵呵地提起所剪的羊毛,夸耀他的技术——爷爷所剪的羊毛是个整体,你不仔细看的话会认为爷爷在抖动一张整羊皮呢。

这段文字用一系列动词将爷爷剪羊毛的过程写得具体细致,生动有趣。爷爷剪羊毛,羊竟然舒服的躺着,爷爷所剪的羊毛竟然是一个整体,这些足以爷爷的技术之好。恩格斯有一句名言:“一个人物的性格,不仅表现在他做什么,更表现在怎样做。”描写人物行动时也是这样,特别是“他怎样做”时常常被人忽视的细枝末节,即看似无关紧要的“小动作”,以此来凸显人物的个性特征——思想的、品格的、性格的、心理的以及习惯的,等等,这就是“于细微之处见精神”。

三.举教辅读物之例。借用优秀的教辅读物,对同类话题的作文进行阅读理解,寻找可以借鉴的东西。例如我们从《学生天地》杂志中举了这样的例子:

下课铃一响,王小刚不等老师离开教室,就飞奔出门,直冲操场上的单杠。敏捷的他,纵身一跃,抓住横杠,在杠上旋转起来,那形象,真像奔驰的车轮。突然,他停止翻卷,骑在杠上,一只手遮在额头上,眼睛眨巴着,呲牙裂嘴,发出几声尖叫,活脱脱一个美猴王的形象。

课间虽短,但学生的时候内容却是丰富的。在这段时间里,有的人急于上厕所,有的人急于准备下堂课的用品,有的人急于解答下节课老师要提的问题,有的人急于和好友聊天。这段话描写出一个爱好锻炼又有体操天赋的活泼机灵幽默风趣的美猴王形象。

四.自己创新。自己创新即学生独立地有创意地作文。知道了“怎样写”和“用什么样的词句写”这两件法宝,学生就能如叶圣陶先生所说的“自能作文”了。例如有学生在学习细节描写后,写下了这样的片段:

妈妈打开锁着的柜门,取出一个小红包,走到灯下,一层一层地接开红包,钱呈现在眼前,妈妈的眉头一挑,嘴角一翘,一种欣喜写在脸上。她伸出一根指头在舌头上蘸了唾液,然后用湿指头搓钱,边搓边数,数了十多张,用细线轻轻地一捆,递给我,说:“这是报名用的钱,装在内衣兜里,到学校后就赶紧交给老师。”

这个片段中的一系列动词,把妈妈取钱数钱的过程描写得栩栩如生。真是在艺术的世界里,细节就是上帝。细节虽然是作品中细致描绘的最小环节,往往却是作者匠心独具之处:对人物的某一特征、环境的某一局部或事件的某一细微事实作具体深入细致的描写,于有意间播撒的细节珍珠处,作品的价值意义便熠熠生辉。

第6篇

一、摘抄容易让学生体验到语文学习的快乐

写摘抄本在语文教学中并不是一个新话题。学生抄是一个方面,关键在于教师要会用。教师经常用,用得好,不但对学生的摘抄内容、摘抄形式起到指导作用,还能使学生很快爱上摘抄,从中感受到语文学习的快乐。

我经常告诉学生,把别人的格言警句、名言名段恰如其分地运用到写作中就成了自己的语言。我也时常把学生摘抄的精美语段或资料典故运用到课堂教学中来,并且说:“××同学告诉我们……”“××同学写道……”听到这些话,被提名的学生脸上写满了喜悦和得意之情。久而久之,他们会更加认真地对待摘抄,并渐渐爱上语文这一学科。

刚带这个班时,班上有个叫李××的学生,学习习惯较差,作业写得一团糟。我努力了几次也没使他改变多少。在一次批阅摘抄时,我发现他的本子上抄着一句话:“一日不读书,言语无味;三日不读书,面目可憎。”我刻意记住了这句话。第二天语文课上,我逮着一个机会拿这句话来大做文章。我把这句话写在黑板的一角,署上李××的名字,让全班学生齐读并背诵这句话。又反复强调说:“李××告诫大家……”“李××都知道……”听着老师对他的肯定,感受着同学们赞许的眼神,李××羞怯地低着头,脸上洋溢着掩饰不住的欣喜。接下来的几天,这个学生的学习态度大有转变,尤其对待摘抄非常上心,时常有一些精辟的语段出现在他的摘抄本上,我也不失时机地在班上评说几句。后半学期,他的成绩突飞猛进,特别是语文课上表现得很认真,也很活跃。我想一定是他体验到了学习语文的快乐,才会对语文产生了兴趣。

二、摘抄可以培养学生读书的习惯

读书习惯是语文学习的主要习惯之一。都说要多读书,但如何读?只读不写,容易走神。边读边抄,抄描写精美、议论深刻的句段,抄重点的有用的信息,这是最有效的读书方法。这个边读边抄的过程既提高了读书的效率,又培养了学生领会感悟文段的能力。通过摘抄督促读书,在读书的基础上摘抄,长此以往,日积月累,学生自然会爱上读书。

三、摘抄让学生不再害怕写作文

有人说中学生有“三怕”:一怕周树人,二怕文言文,三怕写作文。学生视写作为“难事”,主要原因就在于无话可说、无事可写。长期的摘抄、积累能很好地解决学生胸中无物的困惑。首先,摘抄的内容丰富多彩。可以是精辟深刻的议论句、生动精彩的描写段,也可以是轶闻典故、典型事例,或名人名言、背景资料;可以抄课本教辅上的资料内容,也可以摘记课外读本、报纸杂志上的知识信息。这些内容扩充了学生的知识面和学习内容,同时也存储了丰富的写作素材。其次,“读书——筛选——摘抄”的过程是吸收、积累的过程。思想、素材、感受以及语言的表达技巧都在不知不觉中形成、积淀、储存起来,一旦需要,这些信息就会蜂拥而至,信手拈来,得心应手,进而推陈出新,把自己的情意表达得生动到位。“厚积而薄发”,学生的笔下定会熠熠生辉。

四、摘抄让学生学会了知识迁移

第7篇

一、书写使人悦

即通过书面整洁,书写的美观,字体的规范、行款正确的魅力来激起阅卷人愉悦的情感。书写是文章的脸面,这个“脸面”明晰、美丽,“貌若西施”,就会使阅卷人一见钟情,阅卷人就会在愉悦之情中对你的文章产生一种“偏爱”。相反,这个“脸面”龊龊丑陋,形同嫫母,阅卷人就会立即产生一种厌烦感。第一印象不好,即使你的文章内容再充分,他们也不愿细读,不忍卒读,更不愿研读,下笔误判,岂能怨人?丑陋,是“打不赢的官司”。要记住,漂亮是使阅卷人笔下留情的第一张王牌。

二、见识使人服

长城的壮美体现在一个个古砖有次序的排列,金字塔的雄奇表现为一块块垒石有规则的组合,而文章的优美则是一则则材料按文意聚合起来的。这犹如建一座大厦,这座大厦要建得雄伟壮观,金壁辉煌,建筑师就必须具有识材、选材、用材的能力,而这种能力正好体现了一个人的才识问题。如果这个建筑师才识高超,选择的是高质量的新产品,将材料组合的天衣无缝,那么别人就会产生佩服感。相反,如果这个建筑师的才识平庸,选择的是伪劣产品,组合的漏洞百出,别人只会嗤之以鼻或不屑一顾。才识高的考生,往往择取的是“人无我有,人有我奇”的闪光贝壳,从而激起阅卷老师审美的欲望和情趣。

三、情真使人动

即以充沛真实的情感打动阅卷者。“落红不是无情物”,任何文章都是有感而发的。七情动于中,发而为文,必能吐珠纳玑,生动感人,若无因而发,势必虚情假意,索然乏味。古典作家贺拉斯说过:“一首诗不应以美为满足,还须有魅力,要按作者愿望左右读者的心灵。你自己先要笑,才能引起别人脸上的笑,同样,你自己得先哭,才能在别人脸上引起哭的反应。”写诗是这样,写应试作文也是这样。“从血管里流出的是血,从水管里喷出来的是水”,要想流出血,首先得是血管,得有血。考生要用自己的情感打动阅卷者的心灵,必须首先自己具有充沛的情感。如果“漠然置之,行若无事”,写出的文章必然是“冷若冰霜”或无病,“为赋新诗强说愁”,这样的矫情假意自然令人生厌。

四、文采使人醉

是指在高考作文中用精采的语言,打动阅卷老师的心让阅读老师为之陶醉。巴甫洛夫曾经指出:“鸟的翅膀无论多么完善,如果不依靠空气支持,就不能使鸟体上升。”同理,在应试写作中,如果没有语言的支持,再好的主题也难以存在,再好的思想也难以表现,再好的情感也难以寄托,整个文章也难以升腾。相反,如果文章词汇丰富,文从字顺,形象生动,它不仅能准确地表达出自己心中的意旨,使文章锦上添花,同时也会使人“听到这种语言,心中感到暖洋洋的,会让心情舒畅”(别林斯基)。那么,考生怎样才能在应试作文中以自己优美的语言文采使阅卷人为之陶醉呢?首先要使用一些常用的修辞手法。有人说“修辞是作文的魔水”,如果将这些“魔水”恰当地洒在应试写作上,就可点石成金,化难为易,既可增加文章的生动性、形象性,而且可平添文章的色彩与气势。其次,可使用一些“口头语”。在人们口头上流行的语言,妇孺皆知的金玉良言,往往是最生动最活泼的。它包括古语、俗语、谚语、歇后语、报刊杂志上流行的新语汇和流行歌曲的歌词,如果考生能将这些恰当地引用或活用于自己的写作,往往能起到化平淡为神奇的功效。

五、技巧使人迷

就是在写作中采用一些必要的技巧,扬长避短,避实就虚,机动灵活,随机应变,既博得阅卷人的迷恋之情,又使其看不出你写作的破绽。人常说:“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每个考生在写作上也都有自己的优势和劣势,然而在考场上是绝不允许你将自己的短处、劣势过分暴露出来的。有时稍不留意,一两处不可原谅的败笔,就会让考生付出沉重的代价。由此看来,考生要成为考场上的“幸运儿”,除掌握几个方面写作的魅力因素外,还需掌握一定的技巧,使之也以一定的魅力而产生出高效应来。在文体的选择上可采用扬长避短的策略,如果自己擅长分析议论,可采用议论文,如果自己长于记叙描写,可采用记叙文。在引用名言时采用“避实就虚”法。在文章中运用名言,可以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和权威性,而不少同学在考场上只记得有此名言,却不知出自何处,何人所说。如果随意而写,常会出现“张冠李戴”的败笔,此时最好的方法是用“避实就虚”法,即运用“模糊语言”,让人看不出破绽。古代有名言,就用“古人言”“昔人云”;现代的名言,就用“有人曾经这样说”;外国的名言,就用“外国有位名人说过”,这样就可以使阅卷人只看到花,看不到枯枝败叶,无懈可击。

第8篇

秋风飒爽,枫叶飞舞,我独自漫步在校园的路上,路过教学楼的某一个班,看到了一位老师在让一个女生回答问题,女生没有回答出来,老师拿着小棍打了她很多下。我突然觉得好像心被一个东西扎了一下,那一幕仿佛在哪见过。

记得在七下的一次语文考试中,我考了一个在初中有史以来最高的成绩,这使我欣喜不已。当我拿到卷子后,才发现有一些题我本不应扣,瞬间,心又跌倒了谷底。突然,您说您要讲评卷子,等您讲到了课外阅读时,那道题写着:“为什么要描写雪……”而您刚好叫到了我,茫然无措的我看了看自己的卷子,才发现自己写错了,“快说呀!”说着您快步走到了我的眼前,拿着手中的小棍,“它,它是为了铺垫。”用小棍敲了我一下,“我昨天说了,什么铺垫什么,你没有听见吗?再给我说一遍。”您不停的拿着手里的小滚比划着。“大雪铺垫……”您接着又打了我好几下,说我是胡闹,我感觉自己的身体颤抖着,我像掉进了溢满委屈的深潭,睫毛上挂满了晶莹的泪珠,一滴一滴滴在苍白的卷子上。

之后骂我很恨你,一直恨。但是后来我再去书城的时候,看到了一本名言书,它里头的一句话,真是一语惊醒梦中人呀!“打你是爱你,要是这宽容别人。”打你是爱你,也许我不应该记恨您,应该是求您原来我才对,老师,我真的错了,老师对不起。此外,我还要谢谢您,是您让我懂得了我的知识掌握的不扎实。

如果说老师是园丁,那么我说您好似一盏明灯。一站照亮我心里沉暗的明灯,谢谢您,老师,谢谢!

第9篇

1、记录真情实感,贴近生活实践。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倡导在生活中学习,在生活中体验。在生活中感悟。

例如:(1)数学题:甲、乙两家旅行社到洽川旅游的原价均为每人300元。迎国庆开展优惠酬宾活动。甲旅行社的优惠方法是:家庭团体满5人以上享受八折优惠。乙旅行社的优惠方法是:学生享受半价优惠。王红全家有4个大人和3个学生,准备去洽川旅游。请你帮她选择一家最省钱的旅行社。

(2)填空题:春节将至,身在他乡的游子格外思念家乡的亲人,诗句是他们心情的真实写照。此题充分体现了真情感悟,实践体验,激发了学生认识生活,学会生活的兴趣。

(3)口语交际题:如果你的父母沉迷于打麻将,对你的学习和家务漠不关心,你应该怎样劝说他(她)?注意语气委婉,使他们易于接受,要求用上一句名言,一句歇后语或一两个成语,并用横线表明。此题是真实的社会生活现实的再现。考查了学生的书画技巧,语言表达能力,要有责任感,要尽该尽的义务教育也包含其中。

2、呈现开放多彩。张扬学生个性。

例如:(1)“这学期学过的课文中,你印象最深刻的人是谁?为什么?”“读了短文,你发现的最有价值的问题是什么?”“加点字你将用什么方法记住它们?”这类题关注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考查了学生在学习中发现问题,探究方法,解决问题,总结规律这一认知过程。

(2)“小明到商店去买自动铅笔,他和售货员有一段对话,请你用礼貌语言模仿人物的口气写出来。”这类口语交际式的情境对话则渗透了综合性学习评价。

(3)《西游记》的作者是___________朝代的___________,其中塑造了三个主要人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你最喜欢的一个人物的性格特点是___________。“请你写出描写春、夏、秋、冬的诗句各一句,并解释其中的一句。”从学生必读的课外书和必背的古诗中设置试题内容,使语文教学课内外衔接。

(4)“洽川湿地闻名四海,请你给她拟一句精彩的宣传广告词。”结合当地的自然风光,名胜古迹拟题,向学生展示着一片独具魅力的乡土本色,

(5)“我县正在创建文明卫生城市,请你以少先队员的名义向全县人民写一份倡议书”。这类与时俱进的题,体现了语文的外延就是生活的外延,使学生体验到语文是这样具有鲜活的生命力。

3、整合学科知识,增强综合性能。

对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就是整合,新课标要求考试少考一些名词解释、计算速度、计算技巧等单一化的东西,而应在一门学科考试中融合多学科,渗透各学科。

4、关注学生差异,满足层次需要。

例如:(1)语文试题:校园处处有美景,你留心观察了吗?请你选择一题完成练习(a)把你最喜欢的一处美景写下来,至少用上下面词语中的三个(绿草茵茵、草丰林茂、神态各异、神奇瑰丽、美丽无比)。(b)生活在风景如画的校园,请你用学过的课文中的三个词语描写校园像什么?

在我的眼里,校园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们从本册书中学习了不少名言警句,请你写出关于勤奋学习的一句或者用勤奋学习说一段话。

另外,还可设立选做题、附加题、星级题,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各取所需。这样的试题关注了学生的差异性。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有利于每个学生在原有的水平上发展。

5、体现创意灵活,培养创新精神

例如:(1)填空题:“父爱像山,它坚韧浑厚,永远给予你不变的支持与鼓励;父爱像___________,它___________,永远___________,父像___________,它___________,永远___________。”

第10篇

“读过一本好书,像交了一个益友。”这句名言是臧克家说的。读书不但能增广我们的知识面,而且能提高我们的写作水平。

今天,天气晴朗、阳光明媚,我们班上要举行“好书推荐会。”

时间过得飞快,很快就到第二节课的好书推荐会。主持人斌妮、鸿旗让我们在小组里讨论自己的好书,以及推荐的原因。只见有的小组七嘴八舌,有的争先恐后,还有的还在激烈地争辩着,场面热闹非凡。

讨论完了,主持人让我们按号数上去介绍自己的好书,我是1号,所以第一个上去讲。我的心情既激动又紧张,心里像十五个水桶打水一样七上八下,手一直抖个不停。但是我还是壮着胆子上去说。接着,我开始介绍了:“我推荐的书是《漂亮女孩夏林果》。我推荐的原因是这本书十分幽默,而且还很好玩有趣,通过描写一群调皮孩子的快乐生活以及他们和家长、老师、同学的好玩的故事,映射当代儿童的生活现实与心理现实,深情呼唤孩子的天性,舒展童心、童趣,探析成人世界与儿童世界之间的隔膜、误区,倡导理解、沟通,让孩子拥有健康、和谐、完美的童年。”我一讲完,这时台下响起了热烈的掌声,我知道我讲得不错。

紧接着轮到晓森,晓森大大方方地走到台上,向我们介绍了书的内容,她的声音十分响亮,而且富有感情,我深深地佩服她。当她讲完后,台下又传来一阵热烈的掌声。

……

全班同学的好书都推荐完了。我印象最深的是逸彤的书,她的书名叫《女孩子必读的100个公主的故事》,逸彤介绍了这本书主要写了八位公主的故事,我最喜欢这八位公主中的白雪公主,因为她十分善良、美丽。

最后,老师还让我们合照。

今天的收获可真大啊!不但让我锻炼了自己的胆量,而且让我认识了许多书朋友。

指导老师:施美莲

第11篇

【关键词】阅读; 整合; 延伸; 活动; 体验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 (2012)01-0241-02

《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的第七项指出“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阅读浅显的文言文。”我针对这项目标,确立我校语文组课题为“语文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整合新模式”。在课题研究实施过程中,我校实验教师锁定课题既定的目标“培养学生自主阅读、广泛阅读的兴趣 ;拓宽学生课外阅读的渠道,扩大阅读面 ;提高学生独立阅读、合作阅读的能力;小学阶段能背诵优秀诗文160篇(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并根据不同年段的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发展水平,认真解读文本,把握文体,立足课堂,有机整合课外文章,让学生进行延伸阅读。进行了一些有效的尝试和研究实验。在探索、摸索的实验过程中,有些收获,现与各位小学语文教育同仁探讨。

1 认真解读文本,把握文体,立足课堂,有机整合课外文章,进行延伸阅读

在实验阶段中,实验教师精心研读课题的研究方案,认真解读文本,把握文体,立足课堂,有机整合课外文章,进行延伸阅读。实验教师的观摩课堂上,教学水平有所提高,课例具有示范性,真正把课外阅读引领进课内,探索出一个新的教学模式。学生得益多:学习兴趣浓、阅读广泛、情感流露真实、学习质量普遍提高。各年级参与研究的老师所开的课围绕“语文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整合新模式”课题研究目标设计课题,精心设计课例。

1.1 抓住课文重点句段,整合同题材、同类型的课外语句。

如:江平英老师的《花钟》一课,就抓住课文的重点第一自然段,让学生深入地品词读句,品读出作者抓住花儿的形状进行描写,把花儿开放的样子写活了;在学生充分读的基础上,插入了课外同题材的描写花儿开放的美文让学生读,加深学生对语句的感悟,然后又让学生仿写。学生情感被牵动,有感而发、有情可抒,教学效果佳。

1.2 抓住人物的外貌特点精心设计教学,激起学生阅读的欲望,无痕整合课外读物。

刘铭荣老师的《少年闰土》一课,在课中让学生描画少年闰土的外貌特点,继而精心设计了一个填空;()的少年闰土。接着他又巧妙地说“少年的闰土的形象不但在鲁迅的心中是这样活泼可爱,在我们的心中也留下了鲜活的印象。那么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他成长以后又会是怎么样的一个形象呢?”这一问一出口,马上出示这样的填空:()的中年闰土。这样开放性的题目,给学生的思维开放了空间,让学生自发地产生阅读的欲望。自然而然地对课外的文章《故乡》产生了阅读兴趣,《故乡》这篇有关描写中年闰土的片段,就很自然地走进了课堂,不娇柔不做作,就“随风潜入夜”般“润物细无声”。

1.3 以节选课文为基点,向整个作品延伸;以某一作家的作品为基点,整合名言、警句、格言。

曾俊盛老师的《草船借箭》文题设计新颖独特,通过用四字刻画人物性格特点,让学生不得不读《三国》,向整个作品引申。

雷继梅老师执教的《匆匆》则紧扣珍惜时间这一主题思想进行大量的有关珍惜时间的格言、警句、名人名言的阅读,即让学生明理,又让学生积累语言。

1.4 以课文为契机和阵地,引导和鼓励学生课外多翻资料,多查阅一些有用的书籍,多接触一些名人大家的经典著作,以扩大知识面,增长阅历,养成爱学习的良好习惯。

江雪清老师执教的《太阳》课前布置学生收集和阅读有关“太阳”的资料和有趣的传说《后羿射日》,学生对太阳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有了知识的储备。课题研究活动培养了学生乐于读书,勤于读书,开拓学生的视野;教师们认真写好教学案例,撰写教后反思,每节课开完之后都有组织课题组成员认真评议。

2 结合课堂开展各项专题读书活动,整合课外读物,培养读书习惯,扩大学生课外阅读量

2.1 在课题实施中,课题组首先要求各位实验教师先分年级定好阅读计划并制定好开展专题活动的方案。低年级的老师主要从识字教学生活化趣味化,开展课外识字活动入手;中年级的教师以发展学生阅读词语水平,提高阅读的兴趣和能力为突破口;高年级教师则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扩大学生阅读量。经过实验老师的反复探讨与研究决定分年级开展如下阅读活动:

①低年级开展“聆听阅读”半小时和“识字乐”、做“识字剪报”活动。②中年级开展“家长与孩子同读一本书”活动;主题为“热爱祖国,健康成长”的美文诵读比赛活动;做“我的阅读收获”卡;做阅读小报; ③高年级开展“经典文学诵读”半小时、主题为“热爱祖国,健康成长”读书乐演讲活动;写读书心得;编辑“我的阅读书库”;收集积累美段、美句等活动。

2.2 有计划地组织各年级学生读书活动,如低年级“古诗、拼音故事”读书月、中年级童话阅读月、等高年级美文读书月。并且做到“重过程、讲实效”,努力使每位学生在读书活动中各有所得。我们的读书活动以月为单位,分四个阶段进行:①、泛读阶段。主要引导学生通过自由阅读,广泛阅读,大致了解阅读内容就行。②、精读阶段。主要引导学生有针对性的阅读,能够读通、读懂、读出文中表达的意思;理解阅读内容,并能进行赏读。③、研读阶段(适用高年级)。主要引导学生拓宽思路,深入研读,写出读书心得。教师因材施教,适当点拨,力求使每位学生都能从中有所悟,有所得。④、总结阶段。主要通过举办“读书收获”小报展示、评选“读书王”等多种形式,使学生从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为他们投入再阅读阶段作心理准备,有助于提高阅读质量,养成好读书的习惯。 

3 “语文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整合新模式”课题研究中产生的问题

3.1 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选择读物,因我们市的书市的原因,孩子可选的读物不多。

3.2 教学中虽然重视资料的收集与取舍,资源的整合,解决如何利用资源的问题,但是发现学生仍然是无法根据课文的内容有效地取舍,长篇大论地抄写下来或背下来。

3.3 教学中如何教学阅读方法,增强学生阅读的有效性。

第12篇

一、学观察

我们现行作文教学的最大失误,是没把学生置入大社会、大自然中,在他们的脑海里是一片灰色的世界,没有色彩,没有生机,在他们的眼睛中,除了老师就是家长,除了家长就是老师,再没有其他能成为他们作文的主人公的人物形象。

让学生学会用眼睛去看。例如:练习对植物的远“观”近“察”,让学生学会从植物的整体到部分去观察,去发现植物的相同与不同,学会留心,学会时时注意。当观察成为一种习惯,孩子的作文中就有了他“眼中的生活”。

经训练,一名学生这样描写他看到的荷花:它的茎有手指般粗细,表面凹凸不平,摸上去好像有许多小石子镶在上面似的。荷花的叶子约有盆口大,浮着的叶子像一个个绿色的翡翠盘,站立着的荷叶像是一顶倒过来的帽子。荷花更是漂亮,有的还是花骨朵,饱胀得像是要急切地裂开似的;有的已经展开了两三个花瓣,像是害羞的少女;有的全部展开了,花瓣犹如粉嘟嘟的脸蛋泛着红晕,中间举着一个未熟的莲蓬……

二、练描写

先看一段文字,《岁月的脚步》:

“世人皆醉而我独醒,举世皆浊而我独清”。黄昏中,一位衣冠不整的老人踏着最后一缕夕阳,缓缓走来。一个足以彪炳千秋的名字――屈原!犹如白玉一般纯洁的你,与黑暗腐朽的现实格格不入,于是,你选择了逃避,远离这个纷杂的世界。身为三闾大夫的你做出了这样一种惊世骇俗的选择,似乎是匪夷所思,但是这一切都是必然的。历史把你安排在这样一个黑暗的社会,就已经注定你与这个世界的水火不容,而你又无力改变它,你只有离开。于是,汨罗江畔纵身一跃,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最令人痛心惋惜的一幕。

这则材料源于课本,是同学们所熟悉的内容,小作者信手拈来,运用自如。如果换成平白的叙述,其表达效果就差多了,这就是叙述和描写的区别,这一比较我们得到启发:通过采用第二人称,以对话的形式进行动作描写,从而避免了平板冷漠的叙述,彰显了文采,融议论于叙述之中,叙议结合,既表达了自己的褒贬立场,文章的真情实感也呈现于字里行间。

三、练语言

俗话说:“人靠衣裳马靠鞍。”语言是思想的“衣裳”,也就是文章的“鞍”。文章新颖的选材,精巧的构思,精确的立意,都需要以语言为载体。如何让学生作文的语言靓起来呢?

(一)锤炼词语,活用句式,彰显生动和谐之美

贾岛“推敲”的故事和王安石对“春风又绿江南岸”一句中“绿”的锤炼,大家耳熟能详。其实现代文里面也有许多类似的范例,比如初中七年级上册朱自清的《春》:“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的“偷偷”“钻”就写出了春草破土而出的挤劲;又如《济南的春天》中,“山坡上卧着些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小雪”,句中的两个“卧”字就把村庄和雪写得活灵活现,让句子新意迭出,增添了语言的无限魅力。锤炼词语,准确使用动词和形容词,一定能使文章的语言生动活泼起来。

(二)巧用修辞手法,展现出清新雅致之美

作文中,巧妙恰当地运用修辞手法,能使文章生动形象、通俗易懂,让人乐于接受。比喻能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冗长为简洁;排比能增强语句的气势,让人感到行云流水,气势磅礴;拟人句具有跳跃性,既可以增强语言的绚丽色彩,鲜明地表达作者的喜怒爱憎情感,也可以激发读者的想象。平时语文课中的仿句练习,应鼓励学生运用到作文中。

(三)活用名言、诗句、歌词,点出情趣之美

名言、诗句经过了历代的检验,具有鲜明的表达效果。我们在写作时恰当运用,能收到事半功倍、画龙点睛之效。如写勤奋之类的文章时,可以引用“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谈理想时,可以引用“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等名句;要颂扬人物的品质,你就可以用“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来形容。而在日常生活中,一些俗语、歌词、顺口溜等,都极富生活情趣,我们灵活地把它们引进作文里,显得很有意思。

(四)点缀幽默风趣的语言、意蕴深厚的哲理句,凸显个性之美

让学生作文语言靓起来,我们要培养学生留心生活、多读书、多看报、多练笔、多积累的习惯,作文时,告诉学生要积极尝试,大胆巧用这些技法,使学生能持之以恒这样做,这样一定会让作文的语言靓起来。

四、多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