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29 17:39:5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研究性学习设计方案,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语文研究;途径;方法
在初中阶段的语文教学中,研究性学习是教学的拓展与延伸。所以学生的研究性学习就应该在教师的指导下紧密结合学生实际知识水平进行选题,采用恰当的研究方法,主动获取知识,这样才会有利于提高学生语文的素养。我认为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应采取以下途径和方法。
一、鼓励学生主动探究解决问题是实施研究性学习的基础
学生能否进行自主探究,其关键是要看教师能否给学生创设一种探究的氛围、一种探究的情境。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又是激发学习积极性的有效方法和手段。语文研究性学习的课堂情境创设至关重要的是教师引导,也就是设置适于探究的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语文研究性学习要从课内向课外延展。初中语文教学的资源不匮乏,除了我们手中的教科书、教学参考书、工具书以外,还有我们学校图书馆的图书、报刊;网络和影视的影像资料;广播与微信的国内外重要事件;人文地理的民间文学、风俗民情、文物古迹、自然环境等,都是很好的语文研究性学习的课程资源。教师可以从教学实际内容和需要出发,沟通课堂内外的知识联系,充分利用各种资源,提高学生语文研究性学习的实践能力。比如:
1.教师应引导学生密切关注具有时效性的国内外大事。让学生通过听广播、看报、看电视等方式来关注社会生活,并且及时在课堂上进行交流。
2.根据地方特色,利用乡土资源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乡土资源是本地区的自然生态和文化方面的资源,包括乡土地理、传统文化、风俗民情、生产和生活经验等。我们要经常组织学生对当地的自然环境、文物古迹、风俗民情、历史文化等进行考察研究,收集资料,然后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演讲、写作等方式的研究性学习。
二、语文研究性学习的重点是如何更好地设计教学方案
首先要设计方案,分步实施。在选定了教学课题之后,就要着手设计具体的实施方案,以确保研究性学习有序、有效地进行。一份好的实施方案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提出课题。在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初期,这一任务应主要由教师完成。应包括课题提出的原因,课题内涵的界定,完成课题所需的条件,研究预期的目的这几个方面。
2.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语文课题研究方面主要是指文献查阅和资料收集、比较等。
3.课题研究的活动安排,如每一节课具体安排做什么。这一步应由学生课题小组自行拟定,但活动周期不宜过长,否则学生的积极性会减退。
4.研究成果的结题形式。一般以小论文的形式结题,教师应指导学生进行一定的修改。设计方案确定以后,就要组织学生按计划、分步骤完成各项任务。
5.进行总结分析,形成小论文。小论文是总结课题成果,进行交流的主要方式。撰写小论文也是开展语文研究性学习的主要目的,更是初中语文综合素质的提升与训练,所以指导学生进行总结分析后,写好总结性的小论文,是语文研究性学习的重要任务之一。同时也将研究性学习引向了深入,激发了学生的思维潜能,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进而实现了学生知识与能力的互相渗透,互相提高。
三、要培养学生收集和整理信息的能力
收集和整理信息材料是进行科学研究的一种基本方法,也是语文研究性学习课题研究的基本方法。在语文研究性学习过程中,收集和处理与课题相关的资料是非常关键重要的一个环节。因为要找到对研究性学习课题有价值的资料,就必须明确课题的范围和性质,才能确定搜寻材料的方向,同时,还要了解搜集材料的途径与方法,并掌握检索资料的技能。但是,初中生正处于起步阶段,他们的知识面还很窄,还需要教师的帮助和指导,如上网查阅资料,对相关资料进行分析等。学生就可以根据所拥有的资料和个人的认识,确立自己的研究方向,从而完成研究性学习课题的拓展。
“研究性学习”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以问题为载体,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和途径,让学生通过自己搜集、分析和处理信息来实际感受和体验知识的过程,进而了解社会、学会学习,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能力的一种学习方法。它主要是从学习者个体发展的需要和认识规律出发,着重于学生的探究能力、合作精神、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强调学生主动参与和主动探索为主,突出学生的主体性,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推行素质教育的一种新的尝试和实践。也是对传统的思想政治课教育的一次重大的变革。那么,在思想政治课程教学中,如何引入研究性学习机制,有效地优化思想政治课堂教学?在此谈谈本人的一点看法。
一、教师要转变自己的角色
在研究性学习中,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了学生主动学习意识的形成、学习水平的提高、发展性学习能力的增强,这一切都赋予了教师和学生新的角色特点。
作为研究性学习实施的主导力量——教师,他们如何适应研究性学习的要求,将影响研究性学习的实施和收效。有一部分教师想在课堂上实现这一变革,来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采取了“设定研究课题”“布置研究方式”“开展课后研究”“课堂交流成果”的研究流程,但仔细研究这个过程会发现它依然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是课题的提出者、设计者、引导者,学生只是在教师预设的情境下,被动的在教师的循循善诱,步步启发,左右开导中,进入教师早已设好的圈套中。最终,这种研究课还是变成了用“学生的嘴说老师的话”,还是一个被动接受学习的模式,完全不能体现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师生共同构建课程的教学特色与要求来。在研究性学习中,教师已不再是知识的垄断者,而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因此它要求教师在知识储备上已不能仅仅满足于“一桶水”或“一井水”,而应是“一条川流不息的溪河”,只有这样才能进行学科知识整合、学科知识与生活的整合,使研究性学习取得更好的效果。
二、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我们都知道学生的思维是从探求问题开始,而专题性问题的探究则是进行研究性学习的形式之—,在初二的教学中上到《寄语青少年朋友——增强法律意识?,—课时,我就进行了研究性学习的实践研究。我和同学们—起思考讨论,理清基本法律概念的同时把重点放在青少年为什么要学法、懂法上,针对青少年中普遍认为“我们年龄还小,学不学法,懂不懂法无所谓”的模糊认识,我以点带面,引导学生提出了一个简单的学生容易理解的探究学习专题,即“你如何帮助某同学提高对学法重要性的认识,并使他(她)在行为—上有所转变”请大家结合课文中的知识,联系这位同学的实际,设计—个帮助方案,大多数学生对设汁方案还是第—次接触,故请大家讨论如何先编好方案的提纲。讨论中,学生思路活跃,交流发言时,你一言、我一语互相补充,最后请一个学生来完整地归纳一个比较全面的提纲,并写在黑板上:—是如问帮助某同学提高对学法重要性的认识(联系教科书基础知识,举例说明);二是帮助某同学如何学好法律(方法、措施等),三是帮助某同学学法如何体现在行动中。接着我给予适当指导后就让学生们,按照自己的思路,写出这个设计方案,并要有—定的新意。有的同学真的要动笔,皱起眉头,感到有困难,我及时走到他们身边给予鼓励。启发他们敢于按自己的想法写出设计方案。为了使大家走好探究学习的第一步,在写好方案的基础上,请写得比较好的同学交流设计好的方案,对于一些具有新意的方案我给予充分的肯定,从而激发了原先感到无从下手后又勉强写成方案的同学的思维,他们—边听,—边补充,有的方案包括了参观、找资料、看电视“东方110”和”案件聚焦”、外出访问、观察行动等.思路清楚,方法新颖。方案设计好了不等于结束了,还要具体:措施,我在班内选择了几个对象,开展“结对子”帮助,经过几个月的努力,这些对象有了明显的进步。接着老师进行总结评价,说明大家的方案是切实可行的,符合实际的。通过专题性问题探究学习,参与全过程的每位同学都受到了熏陶,其学习效果明显,反过来又加深了对基础知识的认识理解。
三、处理好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关系
在思想政治课研究性学习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心理品质和能力。思想政治课研究性学习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作用主要表现为,学生在师生平等、民主、教学相长的学习氛围中进人主动探索的学习状态,自主掌握学习方法,自主探究和解决问题,而不是被动接受知识。在研究性学习中,选择什么课题,通过什么途径与形式去研究学习,应该由学生自主决定,切忌老师包办代替。思想政治课研究性学习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并不意味着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因为,学生作为学习过程的主体是不成熟、待发展的主体,长期的接受性学习方式又使学生习惯于被动接受知识,如果在尊重学生主体作用的情况下,教师疏于、甚至放弃对学生的指导,学生的探究活动将必然陷于无序、无效的状态。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表现为:①指导学生科学选题,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促使学生形成探究的兴趣,在学生自主选题一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的点拨、引导,使之更趋完善。②帮助学生掌握研究方法。学生在收集资料信息、甄别资料价值、提炼资料内涵等方面会碰到一些困难,教师要在热情鼓励的基础上加强指导和有效的调节。③引领学生探究的价值导。在讨论中要尊重、信任学生,创造条件启发学生提出问题并敢于发表意见,同时教师要适时进行点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科学的思维方法,确立正确的理想信念。
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学习方式,也是一个学习过程,它不仅使学生的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得以发展,重要的是能使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得以发展。虽然不是所有的课堂教学、所有的知识点都可采用研究性学习,但教师应根据知识特点和教学目标,对教学内容进行重新整合,提供可进行研究性学习的问题情境,吸引学生主动参与,逐步培养学生的研究性学习习惯,提高探讨问题、研究问题的能力。
研究性教学通过教学过程的研究性,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从而让学生总结经验,在研究中积累知识、培养能力和锻炼思维。
1.确立研究性教学模式
改革教学模式,变简单的讲授和辅导教学模式为经典理论交互式教学、课题研究汇报教学和课题研讨评点教学模式相结合。在课堂教学中,基础理论的讲授适当运用对话、交流的方式,启发学生自主探寻知识;在设计课题研究中,运用问题解决模式,引导学生针对课题大胆提出问题,并针对问题开展研究工作,查阅资料、收集信息,进行研究分析,分组讨论和陈述交流并重;最后,教师对课题研究要及时引导、点评,得出开放性、建设性的结论。
2.加强课程间的有机联系
在设计课程中真正做到将理论知识、认识实践与设计实践相结合,融会贯通,在课题研究中综合运用。就环境设计而言,其本身就是一个整合技术与艺术、涵盖科技与人文诸多领域的综合性、交叉性专业。因此,教师要协调多方面因素,在总的课题研究之下增加分支课题并进行专项研究,可以在不同的设计课程中有重点地研究相关的分支课题。如,在餐饮空间设计中引入历史主义和乡土主义的研究,作为设计史课程之外对于风格样式的深入研究,并应用于设计项目;在办公空间设计中,可以对空间行为、生态建筑、办公室文化、企业文化甚至企业管理模式进行研究,从不同的角度和途径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形成各具个性的设计。
3.研究设计方法论,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
向学生介绍不同时期、不同风格流派、不同大师的设计理论,对于同样的设计课题、同样的灵感来源,由于其设计方法不同,解决问题的方式不同,所得出的设计方案将会千差万别,更具个性化。研究设计方法论有助于学生完善自身的设计语言,避免设计方案的东拼西凑,保证设计作品的原创性。
二、研究性教学模式的课堂实施方案
在专业设计课的教学中,运用理论研究成果,将专业设计课程教学分阶段进行。第一阶段,运用经典理论交互式教学方法,在基础理论的讲授中适当运用对话、交流的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提出一些要深入研究的课题让学生课后思考;第二阶段,对第一阶段提出的问题以研究报告的方式在课堂上汇报、讨论,教师引导学生得出结论;第三阶段,提出本课程的专业设计项目,学生根据自身不同的兴趣特点和解决方案提出扩展课题研究,进行课堂展示,互相学习,提供多角度解决问题的方式;第四阶段,设计方案深入制作,研究并交流制作方法;第五阶段,汇报课程设计成果,教师对课题研究进行讲评、总结。在教学中,要改变观念,创设开放、宽松、互动的教学环境和气氛:学校方面,要加强图书馆、阅览室以及电子阅览室建设,增设更多具有特色的工作室,为研究性学习活动提供场所、设备、技术等支持;教师方面,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提升素质和能力,成为学者型、研究型、合作型教师;学生方面,要激发研究兴趣,转变角色,掌握设计研究能力。
三、研究性教学模式的特色
1.转换教学模式,丰富教学形式
变简单的讲授和辅导教学模式为经典理论交互式教学、课题研究汇报教学和课题研讨评点教学模式相结合。课堂教学形式多样,将讲授与对话交流相结合,启发式教学与自主探寻相结合,学生陈述与教师讲评相结合。
2.变被动积累为研究性学习,掌握研究方法,解决设计问题
研究性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思辨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变应试教育遗留下来的被动学习、死记硬背为独立思考、主动探索,对设计课题进行个性化研究。
3.解决设计原创性的问题
研究性教学要求学生对设计课题进行多方位的研究,按照自己的思路获得个性化的解决方案,建构独特的设计方法和设计语言。通过设计概念的提出、转化,形成原创性的设计作品,有效避免设计方案中的抄袭或拼凑。
四、结语
一、弄清化学实验与研究性学习的关系
1.化学实验是研究性学习的一种重要途径
研究性学习是学生自主地获取知识和技能、体验和了解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方法、形成和提高创新意识、树立科学的价值观和活动过程。化学实验是学生能动的实践活动形式。化学实验为学生创设了亲身参与实践的情境,具有获知、激趣、求真、循理、育德等教育功能。化学实验的功能和研究性学习的特征决定了它必然是研究性学习的重要途径。
2.化学实验作为研究性学习途径的教学策略
提倡和鼓励学生通过化学实验进行研究性学习,充分挖掘化学实验在研究性学习中的功能,发挥化学实验在研究性学习中创设问题情境、验证假设或猜想等环节中的作用,研究开发研究性实验,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去发现和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化学实验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实现学生的学习方式由被动接受式学习向主动研究性学习的根本转变。
二、化学实验与研究性学习课题的选择
通过化学实验开展研究性学习,必须着力培养学生的化学实验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同时也必须依据学生的知识能力来确定研究课题,特别是依据学生的化学实验能力来选择适当的研究课题。根据开展研究性学习的体会,在服从课题研究的原则基础上,我们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方法选择课题。
1.结合化学教学选择研究课题
当今课改的重要任务是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适当增加一些探索性实验,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探索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例如Fe和Fe的转化,可以改进为探索性实验:根据现有实验条件,如何实现Fe和Fe的转化?让学生首先设计实验方案,然后交流设计思想,筛选确定最佳方案,最后实施实验并得出实验结论。这种探索过程比空洞地讲授更能调动学生利用多种感官主动参与信息加工、构建知识,使学生的潜能得到更好的开发。
2.结合日常生活选择研究课题
社会生活中的问题无处不在,我们引导学生从自己身边开始思考,提出问题,并筛选确定研究课题,然后让学生收集资料、研究实验方案,通过实验自主探讨、自主学习,发挥创新能力。如探讨铁生锈的原因,学生一方面选择了生活中常见的各种铁件,又设计了锈蚀的不同条件开展实验,另一方面到工厂、商店、居民区、农村等地开展实地调查。学生对铁生锈的原因、造成的危害及预防生锈的措施有了全面深刻的认识,写出了较高质量的化学小论文。
3.结合当地生产实践选择研究课题
我们结合会宁当地经济建设的实际情况,结合课外活动及实践活动的开展,让学生大胆探索、积极创新。譬如围绕水的问题,我县水资源匮乏,启发学生从我县水的资源、利用、污染、监测等方面去思考,学生积极性高,提出了许多问题,他们调查河流,参观自来水厂,监测水的pH值和重金属离子、苯酚等含量,并请来环保局人员共同分析,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4.结合化学课外活动选择研究课题
利用化学课外小实验、趣味化学实验、化学小魔术等积极探讨化学实验的设计方案,研究化学实验的现象、实验装置、实验操作、实验观察、实验记录、实验分析和实验报告。如自制汽水的原理与方法,热水瓶(锅炉)中水垢成分的分析,相片冲洗原理的探索,等等。
三、研究性学习在化学实验的应用
1.设计实验方案
教师提出实验目的,让学生设计实验方案,然后师生共同逐个讨论,寻找多种方案或确定最佳方案。例如,在学习实验室制乙烯这一内容时,先说明乙烯中会混有SO和CO气体。让学生设计实验,证明它们的存在。结果学生都知道应先将气体通过装有品红溶液的洗气瓶,看到品红褪色,证明有SO气体。但在接下来的检验CO存在的操作中,意见出现了分歧,学生提出了如下方案:①将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②将气体通过装有足量的NaHCO溶液的洗气瓶后,再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③将气体通过装有酸性KMnO溶液的洗气瓶中,溶液褪色,再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④将气体通过装有酸性KMnO溶液的洗气瓶中,溶液不褪色,再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⑤将气体再一次通过装有品红溶液的洗气瓶中,品红不褪色,再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然后师生讨论:方案①和③没有将可能未与品红溶液反应完全的SO带入澄清石水中,方案不合理;方案②虽完全除去了SO气体,但SO与NaHCO溶液反应会产生CO气体,显然也不合理;方案④和⑤既能完全除去SO气体,又不会减少或生成CO气体,且现象明显,因此两个方案都合理。
2.改进实验装置
教材中有些实验装置复杂、实验费时费药,有些实验现象不够明显,还有些实验环境污染严重,等等,教师可带领学生对这些实验进行改进。如酚醛树脂制取实验以后,试管难以洗净,每次实验只得更换试管,改进后我们用医用废磷霉素小瓶替代试管进行实验,不但节省了大量的试管,而且药品用量比原来少了许多。
3.研究不同反应条件对实验的影响
学生做了在AlCl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实验后,让他们将上述实验操作顺序颠倒,观察现象,并进行解释。再如用较纯净的锌粒与稀硫酸反应速度较慢,当在反应混合物中加入少量CuSO溶液时,反应速度大大加快,可让学生探索原理。
4.开展家庭小实验活动
家庭小实验没有给出药品、仪器、步骤、现象等,靠学生在家中独立完成,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显而易见,在研究性学习中,教师和学生的角色都具有新的特色,特别是教师如何适应研究性学习的要求,将影响研究性学习的实施和收效。
一、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
成绩不好,升学率降低……显然,这是受应试教育、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所产生的顾虑。教师应加强对研究性学习的目的、意义和实施方法的认识,消除上述顾虑。研究性学习让学生学会了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方法,把知识应用于社会实践,这不仅使学生看到了学习文化知识的重要价值,提高学习积极性,还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要充分认识研究性学习对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和重要意义;要改变自己的角色:在研究性学习中,学生与教师一样能通过互联网,各种媒体等多种途径获取信息,教师已不再是知识的垄断者,而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因此要建立平等、民主、教学相长的师生关系。
二、教师要注意自身科研素质的提高
研究性学习是一门全新的课程,其开放性、探索性和实践性等特点,对习惯于纯学科课程教学的广大教师来说,是一次严峻的考验。教师必须加强学习,重视自身科研素质的提高。要学习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具体方法,懂得如何做课题。研究性学习中课题实施的一般过程是:选题立题成立小组、制订方案课题实施课题结题成果展示。选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⑴从学科学习的疑难中找课题;⑵从学生身边找课题;⑶从各种媒体上找课题等。成立小组、制订方案,主要是选聘好指导教师,确定课题组长、写好课题开题报告。开题报告应包括课题背景、研究的目的和意义、人员分工、研究步骤、所需条件、成果表示形式等。课题实施主要为文献阅读网上查找实地考察专家走访资料整理实验论证。课题成果可以是课题报告、论文、作品、产品或设计方案、建议等;课题报告主要有课题名称、指导教师、课题组成员、执笔人;正文包括引言、论点、论据、结果等。要学习本学科甚至跨学科的最新科研成果发展动态,掌握信息技术,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教师要重视相关资料的积累,逐步丰富适合本地本校实际、受欢迎的研究课题的综合性资料储备。
三、要做好对学生的指导工作
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面对学生提出的一连串问题,教师不可能也不需要“全知全能”、事事都懂,所要做的是指点学生在遇到困难时通过哪些途径去寻找答案。教师应指导学生学会检索查阅书刊杂志、上网、谈访、问卷等获取资料的方法,学会判断信息资料的真伪、优劣,识别对研究有价值的资料,淘汰边缘资料,学会有条理、有逻辑地整理与归纳资料,发现资料间的关联和趋势,得出相应的结论;指导学生运用各种通讯手段请教,使他们学会学习。教师切忌将学生的研究引向已有的结论,而是提供信息、启发思路、补充知识、介绍方法和线索,引导学生质疑、探究和创新,使他们学会思考。教师要注意观察每一个学生的品德、能力、个性方面的发展,给予适时的鼓励和指导,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并进一步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总之,在研究性学习中,教师最重要的是教会学生怎样学习、怎样思考,帮助学生养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不断追求、勇于探究的进取精神。
(云南省文山州丘北县第一中学校生物办公室 663200)
【摘要】生物科学是二十一世纪最有发展前景的学科之一,它作为自然科学领域的带头学科,将会有极大的发展空间;而且人类社会在新世纪面临的人口、粮食、资源、环境和健康问题将更加突出,而这些问题的解决,都将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生物科学的进步。所以作为新世纪的高中学生,学好生物这门学科就显得非常重要。当前有关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的问题引起了教育界和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如何在生物教学中实施成为当前的要务,而研究性学习顺应了这一历史的客观要求。现存的生物学教学方式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以研究性学习的方式建立生物学知识框架具有独特的优势。积极创新情境,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养成科学探究的能力,是生物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因此本文就此问题结合自己多年的生物课堂教学实践谈几点看法。
关键词 研究性学习;生物教学;必要性;把握;注意事项
一、在高中生物教学中贯穿研究性学习的必要性
1、新一轮课程改革倡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倡导建立积极的价值观,倡导“参与式”教学理念,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培养,这些教育改革的新观念已引起了教育界和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并成为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一个热点。研究性学习是由学生在一定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选取专题、设计研究方案,通过主动的探索和研究而求得问题的解决,从而了解和体验科学探索的过程,养成自主探究。
2、向高中学生传授科学研究的知识和方法,并在活动课程或课外活动中开展一些课题研究活动,是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因而研究性学习顺应了这一历史的客观要求。
二、生物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初步实践
1、贴近生活,引入课题,进行推测,提出假设
本教学设计从教师有目的的给出材料——日常生活中的淀粉消化的速度与生产过程中淀粉水解速度比较——直接切入课题,引起学生兴趣的同时,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生物体内的催化剂——酶的特点。
材料:人每天都需要吃饭,人体消化的速度相当快。人体内每小时可以水解500 吨淀粉,相同质量的淀粉,在有足够的酸作为催化剂的条件下,全部水解需要十几天。
这个事实说明了什么问题?
学生回答:酶的催化作用具有高效性。
教师引导:酶是生物催化剂,它和无机催化剂相比,可能具有高效性的特点。怎样才能知道酶具有高效性呢?
2、点拨启发,设计方案,实验探索
教师引导:我们在无机化学当中学过催化剂,怎样能确定哪种催化剂的效率更高呢?
学生讨论得出结论:比较相同化学反应在不同的催化剂的催化作用下,通过化学反应速度可以确定催化剂的催化效率——化学反应速度越快的,催化剂的效率越高;反之,催化效率越低。
教师引导:化学反应速度怎样才能确定呢?
学生思考回答:通过反应物的消耗速度或者产物的生成速度比较可以看出来。
材料:过氧化氢(H2O2)在Fe3+的催化下,也可分解成H2O 和O2,动物新鲜肝脏中含有的过氧化氢酶也能催化这个反应。据测算,每滴氯化铁中的Fe3+数,大约是肝脏研磨液中过氧化氢分子数的25 万倍。从数目上看,一滴含有催化剂的容液中,Fe3+数远远大于过氧化氢酶的分子数。
如果现在我们想弄清楚Fe3+与过氧化氢酶,哪一种催化剂的催化效率高,那么,我们应该如何设计这个实验?
问题引发了学生的热烈讨论。面对学生的争论、教师不急于点评。先让学生相互点评,最后经教师分析比较,最终筛选出下列设计方案对猜想进行探究——分组实验。
实验设计引导:要比较Fe3+和过氧化氢酶的催化效率,设计实验中的其他条件应该相同,如两个试管中过氧化氢溶液的量应该相同,Fe3+和动物肝脏也应尽可能同时加入两个试管中。然后通过产物——O2 的产生速度,即气泡的产生量、带火星的木条的复燃速度,或者试管温度的变化——最终确定酶与无机催化剂效率高低。
教师在引导过程中,要注重等量性原则,科学性原则,可操作性原则,单一变量原则等实验设计原则的渗透。
学生按实验设计步骤分组实验。并思考问题:1. 你在实验过程中观察到哪些实验现象? 2. 通过这个实验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通过以上的引导,从提问、引导猜想,设计实验进行探究,环环相扣,有的放矢,学生的求知欲望冉冉升起,为下一步探索研究作了良好的铺垫。既能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又在实验的设计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3、实践拓展,深化认识
通过实验探究得出结论,酶的一个特性——高效性。
给出生产实践资料,学生在分析中,深化学生认识,加强学生科学就在身边的探究思想。
资料:人们在生产实践中就是利用了酶的这个特性,比如说在污染物的处理上,废旧塑料的大批量降解利用的就是相关的酶,塑料自然降解需要上百年的时间,甚至需要更长时间,而利用专用酶处理相等量的塑料几天内就可以完成。
三、在实施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1、研究性学习应该面向全体学生。离开了全体学生这个层面,研究性学习就完全背离了它的初衷。所以,要让研究性学习避免“贵族化”,走向“平民化”,就得重研究过程,而淡化研究成果。如果成果不期而遇,自然是个惊喜,但不出成果,只要“学会了研究”,也是极大的收获。
四、研究性学习的意义
通过教学中的教学方式的转变,惊喜地发现,无论是对老师的教还是对学生的学,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首先,研究性学习从根本上改变了过去那种传统的教学模式,变老师讲学生听为真正学生自己学、自己发现问题、自己想办法解决。充分激发了学生的热情,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学生掌握、运用、分析信息材料的能力,开拓了学生的眼界和思维能力,学到了许多课本上没有学到的知识,大大丰富了学生的思维方法,形成了一系列良好的思维品质。第二,研究性学习给我们的教学方式及老师提出了更新的挑战。研究性学习让我们的学生大胆探索,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学生人多,思维不受限制,老师的引导如何发挥作用,这就给我们老师的教学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随着涉及的面越来越广,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加强学习,不断拓宽自己的知识面。
关键词:计算机课程教学;研究性学习;教学改革;探讨性研究
一、研究性学习的概念和特点
研究性学习与接受性学习是学习的两种基本方式,也是两种不同的教学模式。
接受性学习就是按照预定的教学内容、固定的教学方法由教师将知识传授给学生,学生被动地予以接受、理解和消化。在这种教学模式中,教师是教学过程的主体。长期以来,我国大多数学校在实施教学中沿用这种旧模式和旧方法,学生习惯于被动地接受老师灌输的知识,学习缺乏自主性和研究性,学习兴趣受到限制,创造性不能很好发挥。学生遇到实际问题时,常常缺乏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术,提出高效解决方案的能力,学生缺少实践的机会,动手能力不强。
研究性学习是对传统的接受式学习的一种改革,是培养创新精神、创造性思维与实践能力的新教育理念在教学实践中的体现。研究性学习具有开放性、探究性和实践性的特点,在这种教学模式中,师生双方以相互合作和交流的方式,共同完成提出问题、收集信息、选题和立题、设计研究方案、进行具体实施、总结研究成果、完成探索新知识的学习过程。在研究性学习的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地位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学生处于自主的主动地位,教师则处于辅助的指导地位。
计算机课程具有知识面广、技术更新快、可操作性强等特点,教学目的就是使学生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常用平台和工具,提高学生在计算机上的操作动手能力,重点培养学生自主运用计算机的新理论、新技术和新方法去解决各种复杂的实际问题。因此,计算机课程特别适宜于采用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方法。
二、研究性学习的目标
结合计算机课程教学的特点,我们可以确定研究性学习实现的总体目标是以人为本、勇于探究、综合学用、自主创新、实践求真。展开来看,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通过认真踏实的探究,让学生逐步培养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勇攀高峰的意志品质、克服困难的进取精神,同时更深入地理解科学知识对于社会发展与人类进步的意义和价值,树立报效国家、造福社会和服务民众的人身价值观,从思想上
树立认真学习的积极性。
(二)学生真正成为研究性学习的主体,充分发挥他们思维开阔、敢闯敢拼的精神,通过参与一些与计算机科研相关的学习活动,逐步培养勇于质疑、乐于探索、努力求真的心理倾向,产生自发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社会发展中的实际问题的积极欲望。学生可以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实现学习进程安排、考试及成绩管理、日常财务结算、班级人事管理等综合事务的计算力管理,分析业务需求,开发相关应用软件。
(三)教师在研究性学习中,要从铺垫知识、方法指导、组织管理、疑难点拨、士气激励等诸多方面发挥导师的掌舵作用。教师在指导过程中,不仅要转变指导观念,更要讲究指导艺术和策略。教师要不断跟踪国际国内计算机技术发展的最新动态,为学生提供大量可供选择的研究性学习课题,指导学生采用合理的技术方法和应用研发平台,帮助学生卓有成效地完成学习及探索过程。
(四)学生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围绕着一个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持续激活自身原有的知识储备,通过多种渠道收集所需信息,设计高效可行的研究方案。通过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开发实验活动,对设计方案进行修正调整,最终获得解决问题的研究成果。在研究性学习螺旋式前行的进程中,学生的综合运用计算机新技术与自主创新能力将显著提高,研究过程中进行沟通与合作的良好空间得以建立,师生的研究学习潜能得到深入挖掘,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达到和谐统一。
三、研究性学习的内容设计
研究性学习内容的选择是开展好研究学习过程的前提和关键。如果课题内容选择得不恰当,不仅影响研究学习的进程,还有可能导致整个研究半途而废,甚至影响到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的积极性以及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提高。计算机课程具有“研究性学习”课程所要求的整体性、开放性、实践性、应用性等特征,最适合采用研究性教学模式。因此,教师必须认真分析计算机各门专业课程的特点,结合课程的安排与进度,对研究性学习的过程进行精心策划,对研究性学习的内容进行反复斟酌,确保研究课题的可行性和创新性。
(一)研究性学习内容的选择要与文献资料的利用和计算机科研项目的开展相结合,尽可能选定既采用最新计算机软硬件理论与技术,又能解决社会发展生产实践中现实问题的好课题。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要求学生提出系统解决实际问题的总体方案,并灵活运用所积累的计算机开发方法和工具,通过实验获得研究成果。
在讲授《数据库应用技术》课程时,可以让学生选择“学生考务管理系统的设计”作为研究性学习的题目。“学生考务管理系统”包括考生报名管理、考生成绩管理、系统维护等子模块,分别由不同的学生负责设计研究。前台开发工具可以选择 VC或VB,数据库平台选用SQL Server 2000。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完成系统功能确定、系统结构图设计、数据库设计、各模块应用程序窗体设计等工作。在进行总体设计时,启发学生思考“学生考务管理系统”的系统架构应采用C/S(客户端/服务器)体系结构或B/S(浏览器/服务器)体系结构,两者的异同之处;每种体系结构应选用的DBMS(数据库管理系统)和前台应用程序最新开发工具。在数据库设计时,让学生了解当前计算机软件开发公司的程序设计员常用的几种计算机辅助设计CASE工具,学习流行技术,积累开发经验。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基于软件工程的思想,运用所学的数据库应用技术、VC或VB程序设计方法,解决与考务有关的实际问题。
(二)针对不同学生在知识积累、学习方法和动手能力等方面的差异,根据学生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具体条件,结合学校的专业优势和教育资源现状,教师应当帮助学生自主选择恰当可行的研究课题,提高研究性学习的成效。
对于数学基础扎实的学生,可以指导他们选择与计算机理论研究相关的课题。例如,“基于神经网络的人脸识别系统研究”涉及人工智能、模式识别、数字图像处理、程序设计方法等多学科知识,并且可以在VC或MATLAB等平台上进行研发,要求参与该课题研究的学生具有较强的数学功底和编程能力。
硬件设计、调试能力强的学生则可以选择开发小型的计算机应用软件系统和实用的电子产品,如“采样频率可编程的数据采集系统”“声―光报警器”“智能门禁系统”“无接触智能水电读取系统”等设计课题。
(三)对于涉及多个学科的综合性课题,按照不同的学科组建研究小组来实现各个模块的研究学习工作。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既培养了学生独立解决各自问题的能力,又增强了学生的团队精神和沟通协调能力,为将来走向工作岗位后承担大型课题研究和项目开发打下坚实的基础。“高速公路收费站汽车视频监控及收费系统设计”是一个涉及光、机、电、通信和计算机等多学科的综合性课题,包括硬件设计和软件开发,必须有多个研究小组分工协作,才能较好地完成该课题的研究性学习任务。在课题实施过程中,每个研究小组除独立完成各个子模块的设计工作,还必须考虑各子系统综合的需求。
总之,在计算机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实施研究性学习是十分必要,也是切实可行的。只要明确研究性学习的目标,认真分析研究性学习的特点,确定研究性学习的实施内容,针对提出的问题设计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通过创新的实践过程,一定能取得解决实际问题的成果。
参考文献:
[1]萧菲,修义.研究性学习的组织与管理.南宁: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4.
[2]卿定文.创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管理模式初探[J].高等教育研究,2007,(1).
[3]黄伟、谢利民.研究性学习课程实施中的问题辩证[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1.
[4]贺先志.研究式学习模式探索与实践[J].中国成人教育,2007,(17)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现代密码学;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3)27-6155-02
1 研究性学习
在我国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接受性学习一直占据支配地位。教师的作用无非是向学生满堂灌输课本知识,学生只能被动地学习。这种“填鸭式”教育造成了学生高分低能,缺乏创新能力。为了克服这些弊端,研究性学习教学模式应运而生,它指的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和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1]。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和积极性,体现学生是教学主体的研究性学习理念。学生自始至终参与教学,为了解决问题不断探索,从而使得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得到充分地培养和训练。研究性学习一般具有以下特点:①学习的自主性;②教与学的情感互动性;③开放式学习与创新意识训练的并存性。
2 《现代密码学》课程的特点
《现代密码学》是信息安全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授课内容一般包含密码学基础、古典密码体制、序列密码、分组密码、公钥密码学、哈希函数与消息认证、数字签名、密码协议以及密钥管理等。随着各种网络应用的发展,信息安全问题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而密码学作为实现网络信息安全的核心技术,在保障网络信息安全的应用中具有重要意义。它能有效地保障信息的机密性、完整性、可用性和不可否认性等[2]。现代密码学是跨学科的交叉研究领域,它建立在数学理论的基础之上,对数学基础有较高的要求,尤其与数论、近世代数密不可分,所以学生必须掌握一定的数学基础。此外,《现代密码学》课程的特点还体现在知识内容的趣味性,如数字签名、密码协议等,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从而能更深入探索密码学的精妙思想[3-4]。
3 研究性学习教学模式的实践
研究性学习改变了以往偏重知识传授的教学方式和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创造性,使学生通过一定的分析、思辨与研究性活动,获得学习目标的实现。下面介绍《现代密码学》课程的教学设计方案。
3.1 教学安排
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模式以专题讨论为主,教师讲授为辅。针对课程特色,充分把握学生的理解能力,将教学内容适当地规划为一系列的教学单元,并在每个教学单元之后确定相关的学习专题。但密码学基础一章的内容包括数论、近世代数等高深的数学知识点,应主要由教师讲解。其它章节的内容趣味性和应用性都很强,容易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所以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以帮助学生顺利完成专题讨论。
3.2 专题来源
组织好研究性学习的前提条件是选题恰当。学生的学识尚浅,往往对选题无所适从,应主要由教师确定讨论专题。选择专题时应依据以下原则:突出密码技术的代表性和典型性;注重密码学的应用性;体现密码学的趣味性。如讲授完密码协议的基本概念后,可以分别设计专题“身份的零知识证明”和“公平掷币协议”等。
3.3 收集资料
以寝室为单位,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实施小组协作学习方式。围绕某一专题,所有学生都参与相关的资料收集,这样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他们团队合作的学习能力。学生可以通过图书馆和计算机网络查阅相关资料,并对资料进行综合分析,总结目前的研究进展和有待解决的问题,完成专题报告的撰写。
3.4 专题讨论
完成专题报告后,每个小组选一名代表在课堂上用PowerPoint陈述自己小组的讨论内容。然后由其他小组的学生自由提问,这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激活了学生的思维,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整个过程,教师主要引导学生怎样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这样,淡化了教师对知识的一味传授,明确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启发和引导学生,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性和能动性。
4 结束语
本文探讨了研究性学习教学模式对《现代密码学》课程教学的指导作用,强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增强探究意识,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我们的教育方法必须与时俱进,教学设计应有所创新,以适应信息社会的需要。
参考文献:
[1] 喻思红,范湘红,赵小红. 研究性学习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的实践及评价[J].中华护理杂志,2005,5(40):380-382.
[2] 杨义先,郑世慧,罗群. 现代密码学精品课程建设体会[J].计算机教育,2010(15):73-75.
教师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因此教师要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不断地弥补自己的不足之处,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从而满足研究性学习对教师的要求。
研究性学习的必要性以及优势
研究性学习教学方法落实了真正的教育理念,事实证明,高中物理教学中采用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方法,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增强学生自主的学习性,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潜能,从而有效杜绝高分低能现象。所以,在传统的教学方法的基础上,积极开展研究性教学,不但能培养学生对学习的兴趣,而且也能提高学生实际操作的能力,全面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素质。物理学科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并且具有理论性和实践性。所以,开展研究性学习有其特有的优势,也是物理教学必然的趋势。第一,高中物理学中的概念、公式、规律,为研究性学习提供了良好的教学素材;第二,物理学是一门实验学科,教材中的实验,为学生感受新知识、概念、规律的探索以及发现过程,提供了优越的条件;第三,物理实验教学时间充裕,这样保障了研究性学习的时间。所以,学生在实践性很强的物理教学课堂中,会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自身的各项技能和智力水平得到充分的发展和提高。
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方法
1激发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
高中生正处于成长的阶段,对未知事物充满了好奇心,总想把不知道的问题弄个明明白白,清清楚楚,教师在教学时应该充分利用这些宝贵的资源,引发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从而,让学生通过研究性学习,充分了解物理学的发展特点以及其基本性质。
2注重实验教学
研究性学习的主体是实验教学。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有非常多研究性的实验,比如:《研究物体的加速度》《研究材料的保温性》等等。让学生通过做这些实验,充分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并让他们认识到如何研究物理现象。高中物理课在落实研究性学习方法时,应结合物理学科的特征,立足于课堂教学,充分体现实验教学的优势。所以,我们应该注重学生通过实验的方法进行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例如:《楞次定律》的课堂研究性学习过程。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对已学的知识进行回顾,同时引导学生开展研究,从而引出此次课应将的内容。①闭合电路是怎样产生感应电流的?②怎样判断感应电流的方向?③左手定则和右手定则在什么情况下使用?④假如知道导体中的电流方向以及磁场方向,请判断导体的运动趋势?前三个问题学生可以通过已学知识得到答案,但是第四个问题学生很难做出正确的回答,或是判断不清楚。此时教师应告诉学生,当无确定导体中电流是否是感应电流时,不能简单地认为求电流方向就用右手定则,求导体方向就用左手定则。然后,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做“用磁体的插入、拔出使线圈的磁通量发生改变”的实验,让学生观察感应电流的方向如何变化,并提出“什么决定感应电流的方向”这样的研究性的问题,并让学生进行研究性的学习。此外,学生必然也会产生这样的疑问:①电流的方向和螺线管的绕法到底又怎样的关系?②磁体N极插、拔闭合线圈时,感应电流的方向如何变化?③闭合线圈中感应电流的能量从何而来?如何用科学有效的方法设计实验方案对上述问题进行研究?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就行讨论,然后让他们发表各自的看法。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设计方案,并依照自己的观察结果,绘制出相应的示意图。在整个的研究过程中,学生自主地进行探索和实验操作,而教师仅起辅导的作用。此外,教师必须对学生得出的结论进行点评,在肯定做得优秀的同时指出做得不好的问题的所在,从而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本文作者:乌音嘎 单位:河北省廊坊市固安县第一中学)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规范
华中师范大学郭元祥教授指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基本规范,包括课程管理的规范和课程实施的规范。实践过程中发现,课程管理的规范包含课时的规定、教师队伍的建设以及课程的评价,这更多是教育行政部门的规定和作为;而课程实施的规范包括活动方案的制订、活动流程的组织以及教师的指导行为,更多是教师实践操作层面上的探索。建立课程实施规范能保障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有效开展。现结合区域教师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的实践探索,从规范建设活动方案设计、活动组织流程、教师指导内容三个方面,刍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规范化建设的点滴思考。
一、厘清主体对象,建设规范化活动方案设计
查找相关文献资料发现,各方对综合实践活动方案所指理解不一,大部分理解为教师组织某个活动的方案设计,还有部分理解为学校课程实施的计划或学生参与活动时制订的活动方案。笔者认为,产生混淆的原因在于没有关键词的界定,活动方案按照制订主体对象的不同可细分为: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教师综合实践活动设计方案和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策划方案。
1.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的界定及撰写
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是指学校在某个阶段推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落实的计划,可分为三至五年规划、学年规划或学期规划。因此方案标题应注明“××学校××学年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如“晋江市磁灶镇尚志中心小学2014-2015学年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主要内容包括:指导思想、实施目标,实施方法,课程内容以及实施保障措施。指导思想,主要介绍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性质指导下学校对该门课程的开展思路;实施目标,主要介绍在课程总目标指导下学校的阶段实施目标;实施办法,主要包括课时安排、资源的开发策略、教师指导团队;课程内容,主要列举各个年段的主题活动内容及进度;实施保障措施,主要介绍学校对该门课程的管理方法以及评价方式。
2.教师综合实践活动设计方案的界定及撰写
教师综合实践活动设计方案是指教师组织一个主题活动的方案设计。因此,方案题目应注明“《××》综合实践活动设计方案”,如“《做沙包 玩沙包》综合实践活动设计方案”。教师综合实践活动设计方案主要内容包括:活动主题、活动背景、活动目标、活动对象、活动时长、活动过程、实施建议、活动评价,资源支持。活动主题指所要开展活动的名称;活动背景主要简述主题形成起因以及开展此主题活动的价值;活动目标指契合具体活动要达到的三维目标;活动对象指进行主题活动学生所处年级;活动时长指整个活动所需课时,是课内课时和课外课时的总和;活动过程指整个活动的组织流程;实施建议指活动过程中的安全保障、师资配备、社区资源等;活动评价包含评价参与的对象、评价的方式和评价的内容等;资源支持主要提供与本主题相关的文本资源。
3.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策划方案的界定及设计
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策划方案是指学生参加主题活动时在活动前策划的活动计划。因此,方案题目一般为“×××活动策划方案”,如“校园跳蚤市场活动策划方案”。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策划方案的内容根据主题和活动阶段的不同,具体内容也不同。如研究性学习活动方案一般有:小组主题、小组名称、小组成员、研究内容、研究目标、研究方法、研究步骤等内容。项目设计活动方案一般有:作品名称、作品含义、工具与材料、制作步骤、预设草图、注意事项等内容。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活动方案一般有:小组成员、活动任务、活动目标、活动时间、活动地点、任务分工、所需工具(材料)、注意事项等内容。
二、明确活动内容,建设规范化活动组织流程
《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内容包括研究性学习、劳动与技术教育、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信息技术教育等方面。在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因活动内容和活动目标指向的不同,决定了活动组织方式的不同,因此研究性学习、劳动与技术教育、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信息技术教育有各自不同的组织流程。
1.研究性学习的组织流程
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自主地从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关于自然、社会和自我等方面综合性、真实的问题进行探究,是以增强学生的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目的。因此研究性学习活动的一般组织流程是:确定研究问题――寻找解决方法――策划活动――运用方法开展实践活动――获得初步结论。学生在参与研究性学习活动中经历类似科学研究的过程,其重点不在于“科学研究”,而在于学习,学习研究的方法,经历研究的过程,积累研究的经验。
2.劳动与技术教育的组织流程
劳动与技术教育是以操作学习、设计学习为主要特征的学习活动,是以学生获得积极劳动体验、形成良好技术素养为主要目标。因此劳动与技术教育活动又常被定位为项目设计活动,它的一般组织流程是:确定要制作的项目(任务)――寻找资料丰富认知――设计方案――实际制作――获得作品。学生在参与项目设计活动中得到动手动脑锻炼的机会,从而逐步形成技术思维、技术应用、技术评价和技术创新能力。
3.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的组织流程
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是学生进入实际的社会情境,直接参与并亲历各种社会生活和社会活动,开展各种力所能及的社区服务性、公益性、体验性的学习,是以获取直接经验,发展实践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为主要目标。因此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活动的一般组织流程是:确定要开展的任务――制订方案――联系场所和对象――开展活动――获得体验。学生在参与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活动过程中,增强了学生与社会、他人的联系,丰富了社会阅历和生活积累,提升了使命感和责任感。
三、立足程序方法,建设规范化教师指导内容
目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的指导行为和指导内容均比较随意,缺乏必要的程序性知识和方法性知识的指导。《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师指南》中强调,教师对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导不是以传授知识为主要任务,而应以引导学生的活动过程,指导活动中问题解决方法的基本操作规范为主要任务。这就意味着,教师的基本指导行为应从实践过程和实践方法两方面,进行程序性知识和方法性知识的指导,做到适时、适当、适度和适合。
1.程序性知识的指导内容
程序性知识的指导是指学生在参与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的三个基本阶段(准备阶段、实施阶段、总结交流阶段)所应具备的常规性方法的指导。如准备阶段括指导学生如何提出问题、如何进行主题分解、如何组建小组和如何策划活动;实施阶段指导学生如何合理分工、如何与人交流、如何记录原始资料和如何解决问题;总结交流阶段指导学生如何对资料归档整理、如何成果,如何反思收获和如何合理评价。
2.方法性知识的指导内容
1、概念的界定
从研究性学习的含义看,可以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从广义上看,它泛指学生探究问题的学习,是一种学习方式、一种教育理念或策略。它可以渗透于学生学习的所有学科、所有活动之中,主要是指研究性学习方式,当然也包括学科内的专题研究活动。从狭义上理解,它是一种专题研究活动,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并确定研究专题,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无论是学科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还是研究性学习的课程都是为了改变学习以单纯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一种开放的学习环境。从研究性学习的目标和特点来看,学科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和研究性学习课程两者基本是一致的。因此本课题所说的“研究性学习”涵盖了以上的两项内容。
2、课题研究背景及解决问题
地理学科具有综合性和区域性的特点,对学生来说是个很有趣、很实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由于传统的教学主要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实践探索的机会很少,被动地学习使学生对地理失去兴趣和信心,更谈不上培养学生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精神。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实施研究性学习十分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主动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地理实践能力。
3、课题研究的价值和意义
价值:地理学科跨文理两科,涉及的知识范围广,实践性强,尤其人文地理涉及经济发展的诸多领域,如工业、农业、交通、商业、旅游、文化等,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学习的能力,为学生的全面素质提高和终身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意义:有利于培养学生参与社会、服务社会、将来造福人类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通过学生的各种实践活动和探索学习,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现实和未来发展的人文精神。同时,增强老师的全面素质提高。
4、课题目前在国内外研究的现状和成果
研究性学习是近几年兴起的一种新型学习方式,它作为一种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人才的新型学习模式,在世界范围内受到广泛的关注。在我国,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和教材改革的全面推进,以主动探究、建构自己的知识为特色的探究性学习也逐步为大家所认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地理教材以新课程和教材改革的精神为指导,设计了大量的研究性活动。目前的研究性学习尚未形成一套完整有效的学习模式,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实践中不断摸索、不断探讨、不断创新。
5、课题研究目标
使学生由传统教育的知识点的机械记忆、浅层理解和简单应用,发展为具有知识综合运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学生对地理学科的理解和热爱,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学生将来关注社会、服务于社会打下基础。
提高教师的改革创新意识,适应当前教育体制改革的要求。
使地理课堂教学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为实践服务。使学生关注社会热点,关注国家建设,关注家乡的发展。
二、课题研究的方法
实验法、实地考察法、问卷调查法、上网查询法
三、课题研究的过程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04年11月)
学习理论:广泛搜集并学习了研究性学习方面的有关资料,提高教师对研究性学习的认识,转变观念,提高教师科研素质。
设计方案;每月召开一至两次会议共同研究探讨课题的实施情况,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互相交流学习体会,明确分工,各负其职,考虑到高中教学的实际情况,鉴于目前处于研究性学习的探索阶段,先在高一、高二年级试行。高三教师积极参与。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04年12月—05年5月)该文章由diyifanWEN.COM(第一§范┆文网)整理;
具体任务:
1、挖掘、编写出地理学科教材中的有关研究性学习的素材和信息;
2、组织相关教师上好研究性学习研讨课并撰写出地理教学中实施研究性学习的教案;
3、撰写研究性学习论文、体会,学生做研究性学习作业。
4、撰写地理课实施研究性学习的评价报告。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05年6月)
以会议的形式对课题进行全面总结,形成成果,申报验收
四、研究成果
1、整理形成了高中地理教材研究性学习素材和信息
由曲秀丽、杨桂玲、车颖、王崴、于晓坤、冷天崖、杨蕊老师等分别负责搜集了高中地理第一单元、第二单元、第三单元、第四单元、第五单元、第六单元、第七单元、第八单元的研究性学习素材和信息。
2、整理形成了学生研究性学习作业。
由王崴老师搜集和整理了学生的研究性学习作业。
3、整理各种研究报告、论文
本课题组负责人曲秀丽老师撰写了研究性学习结题报告,于晓坤和冷天崖老师分别撰写了浅议中学地理研究性学习活动中教师的作用等研究论文。
4、整理形成了研究性学习课教案
王崴老师上了地理研究性学习汇报课— “丹东七日游”,组织学生进行了“全球变暖是否与人类活动有关”的地理研究性学习辩论会,并撰写了研究性学习教案。探讨和摸索了课堂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模式 。
5、整理形成了学生研究性学习课题论文。
6、由杨桂玲老师整理和形成了课题组例会的纪录。
五、课题研究的结论
高中地理教学实施研究性学习的探索与实践研究,提高了教师的改革创新意识,发展了学生的知识综合运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学生对地理学科的理解和热爱,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学生将来关注社会、服务于社会打下基础。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研究性;学习;教师
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设置研究性学习,其目的在于改变学生以单纯地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并将学到的知识应用于实践的机会,促进他们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策略。显而易见,在研究性学习中,教师和学生的角色都具有新的特色,特别是教师如何适应研究性学习的要求,将影响研究性学习的实施和收效。下面我就对此,谈几点看法。
一、提升自己的知识素养是前提
研究性学习是一门全新的课程,研究性学习的开放性、探索性和实践性等特点,对习惯于纯学科课程教学的广大教师来说,是一次严峻的考验,教师必须加强学习,要重视自身科研素质的提高。研究性学习中,教师最重要的是教会学生怎样学习、怎样思考、帮助学生养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不断追求、勇于探究的进取精神。要学习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具体方法,懂得如何做课题,研究性学习中课题实施的一般过程是:选题立题─成立小组、制订方案─课题实施─课题结题─成果展示。选题可以从下列几个方面着手:(1)从学科学习的疑难中找课题,如“浓硫酸氧化性的实验研究”、“水中含氧量的测定”;(2)从学生身边找课题,如“对人体无害的修正液”、“空调滴水问题的解决”;(3)从各种媒体上找课题,如“长江三角洲7000年来岸线演变和未来预测”等。成立小组、制订方案,主要是选聘好指导教师,确定课题组长、写好课题开题报告,开课报告应包括课题背景、研究的目的意义、人员分工、研究步骤、所需条件、成果表示形式等。课题实施主要为文献阅读─网上查找─实地考察─专家走访─资料整理─实验论证,课题成果可以是课题报告、论文、作品、产品或设计方案、建议等,课题报告主要有课题名称、指导教师、课题组成员、执笔人,正文包括引言、论点、论据、结果等。要学习本学科甚至跨学科的最新科研成果发展动态,掌握信息技术,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教师要重视相关资料的积累、逐步丰富适合本地本校实际、受欢迎的研究课题的综合性资料储备。
二、学校重视是根本
实践证明,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能否真正有效地开展研究性学习,学校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首先,学校应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真正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学校应创设开放性学习的优良环境,在人力、物力、财力诸方面给思想品德课教学予以支持,给思想品德教师订购一些必要的报刊杂志以丰富思想品德教师的知识和拓展其视野,为学生开放阅览室、图书室,有条件时让学生收看“新闻联播”和“新闻调查”等栏目,开设“读报栏”,开办内容丰定的“校园之声广播”;开展各种竞赛活动,如辩论赛、政治小论文比赛、文艺演出,各种知识竞赛等;留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深入农村、厂矿、部队、市场进行调查、采访、学习,以便其贴近生活、了解社会,掌握研究性学习的可靠材料。只有在学生掌握第一材料后,教师的指导才具有针对性,才能真正引导学生去认识、分析、理解、判断社会现实问题,如此,思想品德课教学研究性学习才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其次,加大对教师的培训力度,使其正确认识和理解研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的开展使教师失去了对学生学习内容的权威和垄断;教师第一次处于被学生选择的地位;教师从个体走向合作。目前无论是从知识能力上还是从心态调整上,教师都要一个逐步适应的过程。有些教师认为:自己不适合搞研究性学习,因为它的综合性太强。因此,学校应该加大对研究性学习的宣传力度和教师的培训力度,使教师进一步明晰研究性学习的过程,学会从基础知识、科研方法、科研思维和心理素质等方面对学生加强指导。另外,目前我国高师课程体系主要围绕专业来安排,忽视学科间的横向联系,而研究性学习所强调的恰恰是知识间的横向联系,因此,也应调整课程计划,增加综合性课程,培养一批能担当起指导研究性学习任务的新型教师。
三、把教学也看作是一个研究过程
走“研究性学习”之路,并不是要完全排斥“接受性学习”。研究性学习虽然关注的是问题的提出,注重信息的吸收、分析、筛选、归纳和整理,但并不排斥老师用最简捷的手段和方式使学生能尽快获得新知。因此,必须明确的是,不是教材的任何知识点都需要通过研究方式获得。首先,在学习形式上,应充分利用教师和学生群体的智能优势,让学生自由选择最佳学习效果,不拘一格,别开生面,不硬性要求学生按照传统做法去做,要敢于打破陈规,大胆实践新的做法,如独学、对学、群学等形式均可采用。其次,在指导方式上,以“师生互导、生生互导”的多向互动指导方式。教师应融入到学生学习过程中,与学生一道或研讨、或考察、走访、或调查,做学生的“指导者”和“同行者”,真正做到与学生相互“传道、授业、解惑”,并引导生生之间进行多向交往合作,共同发展,共同创造,最大限度地激发出各种灵感和智慧的火花。最后,不能苛求所有学生的研究结果都一定达到有所发明、有所创新,更不能把超纲超本的学习作为目标。绝大部分学生的研究结果都显得非常稚嫩,更多的只是重复早已定论的东西,但只要是学生以已有的知识作为基点,在查找、讨论的过程中进行了学习研究,那么就不管这位学生的成果是水平高,还是水平低,甚至有没有研究成果,我们都应该肯定、表扬这是一种超越自我的创新活动。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