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诗歌四年级下册

诗歌四年级下册

时间:2023-05-29 17:39:5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诗歌四年级下册,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诗歌四年级下册

第1篇

通过仔细地研读1—6年级各年级各个单元的训练题,我觉得有如下特点:

1.充分体现循序渐进的训练原则。新课标中的“乐意写—自由写—学会写”的写作训练理念,在各个年级的具体训练题目之中得以充分体现。比如:由1—2年级(低年级)过渡到3—4年级(中年级),那么,训练题的设计就是从先进行看图说话、说出自己喜欢的实物,然后过渡到训练用词造句、写一句话、写一段话等训练,培养学生写话的兴趣,培养学生乐意写话的学习品质。又如:从五年级到六年级的训练中,从介绍课本中的某个人物,到介绍古代作品中的一个人物;从学会写读后感到写读书的调查报告;从写我喜欢的一处风景到学写游记等,都体现了写作训练要求的不断提高,从而达到学生写作水平的不断提升。又如:在一、二年级的作文训练中重在画一画,写一写,并没有提到作文“题目”,这说明低年级的重点在句子的训练。我觉得此时老师们重点在训练孩子们把句子写通顺,适当地写具体,能用“谁在什么时候,在哪里,干什么,干得怎么样”这类语句培养学生的语感,让学生说写完整话,说写通顺话。但是到了三年级,我们就会发现,作文开始有题目了,而且一直到十二册,很少给你题目的,都是“题目自拟”,所以就给我们一个讯息:中年级起步作文时,一定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学生能比较中肯地自己命题,老师要教会学生命题的方法,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二是要教会学生写文章的开头和结尾,至少要让学生知道文章有哪几种开头和结尾;其三就是比较真实的通顺的把要写的内容写出来,做到“我手写我心,我心抒我情”,学着使用修改符号简单地修改自己的作文和他人的作文,这样中年级的作文训练我认为就应该说完成了任务。在高年级的时候,重点在于,利用各种写作技法教学生把作文写具体,写得有文采,告诉学生怎样取材,怎样构思、怎样起草、怎样加工等,这样学生才会有能力对于考场作文应付自如。

2.注重自主、合作与探究的学习能力培养。纵观十二册语文每个“语文乐园”中的习作训练,不难发现,作文训练的主旨不再停留在表达、交流的层面上,不再是禁锢在老师说学生写的模式上,而是重在学生在作文课堂中的自主、合作与探究的学习能力的培养。就其训练内容来看,新教材每一个单元都有“语文生活”这个环节。其实这个环节是一个习作材料酝酿的过程。这些“语文生活”涉及到丰富的课程资源、写作资源,这些资源已经不再是课堂内简单的游戏、活动等所能达到的,其内涵已经大大增加,即使是课堂内的活动、游戏,学生也不再被动地参加,而是以主人翁的姿态组织、策划与参与。具体来说,“语文生活”涉及到这样一些写作内容:①家庭生活,如一年级 上册一单元(家里来了客人,安安会说些什么呢?)、五单元(介绍自己的家庭,让大家分享幸福);二年级上册二单元(在组内说说家庭发生的趣事);三年级下册七单元(写一写自己过生日的经过);五年级下册七单元(把你和家庭中亲人的故事写下来);六年级上册三单元(写自己亲身经历的事,如:第一次做饭、第一次受爸爸、妈妈的批评)。②活动策划,二年级下册八单元策划暑假活动,三年级上册七单元策划新年联欢,五年级下册五单元策划故事展示。六年级的“读书调查报告”等。③课外阅读,其中包括一、二年级听故事然后展开想象更具体地讲故事,做名著读书卡;三年级下册的讲爱国人物的故事、听故事续编故事,“好书共分享”汇报活动等;四年级下册的写读书报告;五年级上册的介绍一位你喜欢的作家,《三国演义》中人物的简介;五年级下册的故事、诗歌的搜集,六年级介绍“七子之歌”中的一子、神话故事的搜集以及《西游记》等古代作品人物简介,读后感的写作等都是在告诉我们,学生应该有比较宽泛的课外阅读面,这样才能完成相应的作文练习。④动手小制作,如一年级的“吹泡泡”,二年级上册的“我的小制作”、“我们来办手抄报”,三年级三单元的做树叶贴画,五年级的“我喜欢的一项活动”等。⑤人际交往,如一年级的第一单元“怎样待客”;一年级下册的“小记者”,二年级的“我是小导游”以及“环保小调查”,三年级上册“小小新闻会”,“学习访问”;四年级下册水资源以及人们生活方式的两个社会小调查,“学会真诚地赞美他人”;六年级“课外阅读调查报告”等都得让学生和他人合作,与他人真诚有效地沟通,这样才能获得第一手材料,作文才有“话”可写。⑥社会与科学;如三年级上册“身边的科学”,下册的“走进动物的世界”,四年级上册的“漫谈星空”、“我喜欢的花”,“学会读广告”,下册的“学会读商品说明书”,“搜集生活中的小窍门”。⑦风土人情,如二年级上册的“春联”,三年级的“策划新年联欢”,四年级上册“元宵灯谜”,五年级上册的“中秋”,六年级上册的“话新年”等。⑧励志自信,这方面的内容每册都有,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的能力的同时,树立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另外在“语文生活”中还有自然风光和文物古迹以及国内外重要事件等的写作安排,写学生的亲眼所见,真情体验之感。

再者,每个学期的作文训练都遵循这样的规律,写自己发现的生活,写自己了解的事情,写自己参与甚至策划的活动,写自己读过的书,写自己想说的故事,写自己关心过的人,写自己真实感受与情感。具体来说,在一年级一学期,作文训练的重点是让学生开口说,围绕上面的内容多说,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并且同时训练学生的说话听话的良好习惯。在下学期,一年级开始写话,要求写一两句就行,但一定是自己想说的话。二年级一学期作文训练已经开始段的训练,也可以是简单的篇的训练,但是说的分量依然比较大,都是由说再到写。其内容已经从课堂走向了社会,目的就是触发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让他们有话想说,这样才能有话可写。三年级已经明确地提出写作文的概念了,写人,写景,写活动,写自己的生活,写故事,写自己和同学的交往等,说的分量相对少了很多。四年级的作文训练的写作内容相对就宽泛了很多,有科学知识的探索,有不同观点的辩论,有广告和商品说明书的理解,有人情风俗感受,有课外阅读的体会,也有想象故事的编写。

3.充分发挥“金钥匙”的习作指导作用。五年级和六年级的作文训练与低中年级大不相同。细看看每次作文训练,不难发现,在每次“语文生活”之前都有“金钥匙”这个环节,这是一个很容易让人忽视的一个环节。因为经过这么多次“为分而教”后,我们得出一个“经验”:没有哪次语文测试考到了“金钥匙”里面的内容,以前老教材还时不时考考类似于“金钥匙”的“读写例话”中的内容,逼得我们不得不细看“读写例话”,现在“金钥匙”成了考试遗忘的角落,有些人认为大可不必在这上花心思。其实细心的人就会发现,在五、六年级的每单元的“金钥匙”中,已经给我们提出了写作文的很多的技法,“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多年的教学,发现孩子们要么就是没话写,要么就是有话写但不吸引人。细看看这些“金钥匙”,它是我们打开写作之门的“钥匙”,其中包括了写人作文必须利用好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以及心理活动的细节描写;写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以及心理活动要符合人物的年龄、身份等;写景的文章得按照一定的观察顺序或者游览顺序;写文章可以用“倒叙”的方法可以是文章显得曲折生动;写文章要合理利用拟人、比喻等修辞;写文章中合理的想象会给文章增色不少;说道理是可以试着用正反两个方面来说;说明文要注意举例子、作比较、列数字等说明方法的使用……每一位语文教师只有纵向了解了新教材的作文训练阶梯目标,才能宏观的调控自己的作文课堂,否则,作文大不了写人、叙事、状物、写景以及想象作文,每册都涉及,每册的教学方法就会雷同,学生也不会有很大的提高;每个高年级的语文老师只有重视了“金钥匙”,才会教会学生作文的技法,学生才会让中年级就写过的内容更加的“锦上添花”,从而“繁花似锦”。

当然,语文A 版教材也还存在着教材编写等方面的问题,如存在单元的示范课文与习作指导联系不紧密的问题。单元设置的课文对习作缺乏指导作用,教师教学难以与习作结合起来。如小学语文第八册第一单元,所学课文为:《为三月谱曲》《天安门广场升旗》《桂林山水》《古诗二首》,教学中,教师主要引导学生从作品中领悟到作者细致观察,写出景物特点的训练。而本单元设置的是《节约用水》的看图作文,这样使得教材与训练内容出现脱节现象。又如四年级八册四单元是以《地球只有一个》《老人和海的故事》《长通话的深林》等为主的以保护地球,保护环境为主题的记叙文;而习作训练则是写一商品的说明书或介绍自己喜欢的一个玩具。

又如中年级要求重点训练片断,而文章的开头、结尾的写作技巧应该列入训练内容,而教材未列入,致使老师要用更多的时间弥补,不然,学生到高年级就感到患难。

这些问题,还有待于我们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去改进,去探索。

新课标指出:学生习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和重要标志。语文教师要培养好学生的习作能力,就得先从钻研教材开始,只有把握住了教材特点,才能设置更优的教学方法,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也就会因此而大大增加。

第2篇

那么,中小学语文教育存在哪些制约新诗教育的问题呢?

一、教材问题。现在的中、小语文教材普遍是按照主题单位来编排课文的。这种编排重视的是课文里的思想和知识的主题内容,却忽视了课文文体形式的差异,没有导向学生对文体之美的感受,很难建立起文体感,形成文体意识。此外,教材里,新诗的选编也有大问题。一是大部分入选教材的新诗不是按照审美标准来选的,而是根据单元主题的需用来选的。如人教版初一语文下册中,把牛汉的《华南虎》与郑振铎的《猫》、沈石溪的《斑羚飞渡》、布封的《马》和蒲松龄的《狼》列在一起,形成一个“动物文学”单元,但选编者可能没有想到,牛汉的《华南虎》这首诗既不是“动物诗”,也不是“生态文学”。这首诗中的“华南虎”只是生命的隐喻,是诗人对知识分子和诗人处境的时代描述与思考。二是对入选新诗进行改编,使原作之美丧失。这是中、小学语文教材普遍存在的问题,不只是入选的新诗经过了改编,其他名家名篇也都经过了改编或缩写。三是选入或编写了一些劣质新诗。如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四年级上册里的《延安,我把你追寻》,就是一首缺乏美感的朗诵诗,它过分强调主题思想,缺乏语言之美,几乎没有诗意。四是新诗选编缺乏连贯性与审美逻辑。如,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四年级上、下两册里的比例就失衡,上册里只有一首新诗,下册里有三首,而且它们之间没有任何审美关联。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中的新诗更是编排很乱,初二课本里没有新诗,而初三课本里儿童诗的比例比初一课本里的大。按照审美逻辑,初一课本里可以多选儿童诗、少年诗,初二、初三课本里可以多选青春诗、抒情诗,可是人教版初中语文课本里的新诗就毫无审美逻辑和难度层次。

二、教法问题。这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很多语文老师不会讲新诗。教学参考书也没有给语文老师很恰当的指导。很多小学语文老师一遇到新诗课文,就跳过去,干脆回避。还有的语文老师只是简单地带学生朗读几遍,或者把新诗分成一段一节,分析段落大意,归纳中心思想。有的语文老师压根儿就不懂什么是诗,不知道什么是意象,不知道什么是意境,也不会带领学生感受意象,进入意境;在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里,新诗也只有思想品德教育价值。笔者曾去一所中学听语文老师讲新诗,这位老师给学生们讲郑愁予的《错误》,竟然让学生回答这样一个问题:“你们觉得这首诗是男追女,还是女追男?”问的很可笑,完全把一首很轻灵的抒情诗的美感粗浅化了。古诗词的讲授,他们也不过是按照传统的方法去教,先是讲解里面的生字生词,然后带着学生把古诗词翻译成现代文,然后归纳思想主题。

三、教师素养问题。很多语文教师的文学素养和新诗素养是非常欠缺的。这与大学的中文教育和教师教育有关。现代很多小学语文老师是教师教育学院毕业的,学的是小学语文教育专业或者课程与教学论专业。这两个专业毕业的学生普遍存在一个文学修养不够,文学基本知识掌握不系统的问题。另外,现在各师范大学中文系重视“文学史”系列课程,也很重视“文学理论”课程的教学,却缺乏对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文本的解读能力的培养。很多大学教授从来没在课堂上教学生解读、分析与欣赏过一首新诗,他们自己也只能模模糊糊地给学生讲些空洞的所谓“知识”与“理论”。因此,这些大学生在中文系学了四年,甚至有的还读了中文研究生,可他们不会细读文本,细品小诗。当他们走到语文教学岗位上,面对一首新诗的时候,他们手足无措,不知道该怎么解读,不知道从哪里入手。

四、考试问题。多年来,中小学语文考试基本上回避新诗。试卷中的阅读理解题目,大部分都是“心灵鸡汤”类的短文,因为这些短文很容易归纳主题思想,很容易找到标准答案。小升初、初升高到高考的语文试卷中的作文,绝大部分都是写材料作文。之所以考试都以写材料作文为主,主要是因为材料作文很适合学生表达老师们想要的观点。应该说,材料作文是作文的一部分,作文不可回避这种写法。但材料作文不能成为各种语文考试的最主要的作文题目。最令人费解的是,语文高考极少鼓励学生写新诗,甚至还明确表达“诗歌除外”,这其实是语文教育自相矛盾,画地为牢的表现,也是语文考试片面性的证明。

以上几个问题,都制约着新诗教育,当然也导致了语文教育不可能真正全面培育学生语言能力,并感受母语魅力,体验创造母语的快乐。那么,新诗教育要提高,要改进,需要如何推进呢?

第一,语文教材要修订,让真正的优秀新诗进小学、中学语文教材。而且教材编写要显示诗歌教育的逻辑。需要体现新诗学习的规律,把现代新诗的文化脉络和审美追求融进教材里。比如说,小学语文教材,低年级的课本里可以选些精美的儿歌、幼儿诗和童话诗,中高年级的课本里可以多选些有趣的儿童诗,可以是优美的抒情诗,也可以是生动的童话诗,还可以是幽默的叙事诗。而初中语文教材,初一里可以适当选一些儿童诗,到了初二、初三,则尽量多选些少年诗、青春气息浓郁的抒情诗。高中语文,则可以多选五四现代新诗、“朦胧诗”和“后现代诗歌”等比较有深度的新诗。

第二,诗歌教学要提高,就要改进新诗的教法。新诗教法,不能简单地分段落讲述,归纳段落大意和中心思想。新诗教学要从新诗的语言技巧入手,让学生理解语言之美,才能达到让学生领会诗歌的思想和情感。没有进入新诗语言的门槛,就难以体验新诗之美。新诗之美,美在语言,美在意象,美在思想,也美在新诗有它独特的艺术气质与现代追求。

第三,提高教师的诗歌素养。语文教师要教好新诗,要把新诗之美展现给学生,真正能够引领学生进入诗意的空间,体验新诗之美,自己就得会读诗,善于解读新诗,能够把新诗里常用的修辞、独特的语言风格和新诗内在的节奏与情感转达给学生。当然,语文教师要提高诗歌素养,得多读新诗,要学习一些基本的鉴赏方法,语文教师最好要会写新诗。

第四,改革考试形式和内容,让新诗进入考试试卷,让新诗阅读成为检验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一个好的方式,让新诗写作成为检验学生写作能力的一部分。尤其是高考,再也不能武断地“诗歌除外”了。平常的作文和语文测试,也要尽可能让学生练习新诗欣赏与写作,让学生从新诗里找到语文之美之趣。

第3篇

音乐是表达情感的独特艺术,情感又是音乐的魅力所在。两千多年前的《乐记》中提到“凡音之起,由人心生”,汉代《毛诗序》中指出“情发于声,声成文谓之音”。可见,音乐与情感是交织相融的。然而,在小学音乐教学中,不少教师认为儿童年纪尚幼,能够随着旋律唱准歌曲就可以了,至于情感,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不必太过在意。笔者却不以为然。小学生情感丰富,但是缺乏生活经验,因此,他们对歌曲的理解有限,在表现情感时自然无法淋漓尽致。正因如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要重视情感教育的渗透,通过具体的、特定的、生动形象的情境,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弥补他们认知上的不足。通过经历音乐生成的过程,让学生的歌声更加饱满,理解更加丰富。因此,笔者尝试从情境创设出发,就如何激发学生的音乐情感体验展开了如下探究。

一、挖掘生活情感,让歌声更加饱满

生活是情感最广袤的发源地,它资源丰富,有阳光沐浴,有雨露滋润,使情感的大树得以在这里枝繁茂盛。尤其是对于小学生而言,对事物的认知还依赖于具体的实物,若单凭教材的讲解或书面的呈现,恐怕很难引发学生的共鸣,而若以生活中的具体实物、具体事例展开,则一目了然,可增加学生感同身受的体验。因此,笔者认为,要在音乐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并非锣鼓喧天地打着情感的旗号说事,而是善于依据教学内容,从生活中挖掘相关的情感素材、鲜活案例,创设具有生活气息的音乐情境,让学生们由生活及音乐,自然而然地融入课堂。

例如,在教学一年级下册《我有一双万能的手》这首童谣时,为了深化学生们对“万能的手”的情感认识,激发他们的生活经验,教师以“我的小手会说话―我的小手会表演―我的小手会做事”为主线,创设了三个生活情境。在“我的小手会说话”情境中,教师通过图片展示了生活中的手势,如交警叔叔的指挥手势、教师丰富的课堂手势(表示安静、暂停、赞扬等含义的手势)、请坐的手势、握手的手势,等等,让学生看图片猜意思。而在“我的小手会做事”情境中,教师则收集了班级里学生用小手做事的各种图片,如学生们做眼保健操、扫地、读书、写字、折纸,等等。通过这条情境主线,学生们对“万能”这个词的认识与理解得到了深化,激发了对小手欣赏、赞叹的感情,因此唱这首童谣时,大家手舞足蹈,情感饱满。

二、激感体验,让音乐更加立体

生活素材选得再好,若应用得不恰当、不巧妙,也难以发挥其情感作用,无法实现以生活之石,荡起课堂教学之涟漪的效果。在设计教学情境时,教师不仅要在“情”的插入与渲染上做文章,还应该在情境活动的设计上多做一些尝试与创新,通过配套的情境活动,让学生在做的过程中充分感受到音乐的美。在小学音乐课堂的活动设计中,教师应以“动”为主,通过一些小组合作活动,如小组讨论、任务探究、音乐游戏、小合唱等,让学生们在小群体的活动中,真情流露。另外,在歌唱教学中,教师也应多设计一些情感活动。如在唱法的指导中,教师可以通过鲜明的对比活动,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情感在歌声中的重要作用,从而让学生们的歌声更加甜美,更加立体。

例如,在欣赏四年级下册《花之圆舞曲》这首管弦乐时,教师以第一单元的引言“舞蹈园里百花开,随着音乐舞起来,芭蕾轻盈圆舞曲,踢踏奔腾展风采”创设导入情境,将花与舞巧妙地结合起来。教师先以课件展示了花园里竞相开放的花儿,通过“花语知多少”的小组竞赛活动,将学生们带入花海。在这个以花语为引线的活动中,学生们表现得很积极,他们七嘴八舌地讨论着自己熟悉的花儿,深刻地感受到花所蕴含的美好寓意。此时,教师再借机播放《花之圆舞曲》,将花美、花语美与乐曲美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为歌曲的导入找准了时机。在这样的活动体验中,学生们自然而然地亲近了主题,原本抽象的欣赏活动变得更加生动立体,充满情趣。在随后的欣赏活动中,教师还结合绘图,鼓励学生们将旋律以灵动的线条或具体的形象展现出来,让音符在图画里跳舞。在绘图活动中,学生们借助丰富的色彩,将音符以更加灵动的方式展现出来,丰富了主体感受。

三、发散音乐思维,让想象放飞歌声

小学生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在他们的世界里,音符既可以插上翅膀,尽情翱翔,也可以长出双腿,恣意奔跑。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要呵护学生对音乐的这份好奇,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并在活动过程中,鼓励他们大胆想象,并将自己的理解与体会表现出来,从而让学生的歌声更具个性,饱含深情。那么,教师应该如何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呢?笔者认为,教师充满激励与智慧的引导格外重要。在实际教学中,教师既要以循循善诱的方式,启发学生从多种角度感受音乐,以多种形式体验音乐,还要完善激励机制。对于有独特见解、创新唱法、表演有个性的学生或小组,教师要给予及时反馈及适当奖励,以激励的方式让创新蔚然成风。

如在教学四年级下册《四季歌》时,笔者在拓展训练中创设了“我的创编”主题实践活动。在活动中,教师联系儿童诗《四季歌》,对这首民谣进行了创编,以诗歌结合的方式,为学生们带来了全新的欣赏体验。在此基础上,教师让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创编的形式,设计“小组新作:我的四季歌”。教师鼓励学生们以多元的表现形式对歌谣进行创编,既可以在内容上进行个性创编,也可以在表演形式上进行大胆尝试,如诗歌朗诵、舞蹈配乐、打击乐器、歌谣串烧、韵律结合等。在这个开放性的活动平台,教师以示范激发灵感,以课件资源引导方向,并走进各个小组,倾听组员们的意见,针对他们的个性化活动提出指导与建议,实现在学的过程中教,在期待中促进知识的动态生成。

总之,情感是汇成音乐的源泉,也是带领学生走进音乐、理解音乐的捷径。在小学音乐课堂中,教师应该重视情感教学的力量,以情为主线,贯穿音乐教学的始终。这就要求教师创设更多的体验活动,在实践过程中,有意识地唤醒学生的音乐情感,焕发音乐作品的情感活力,从而让音乐教学充满生机,让学生们的歌声又甜又美。

第4篇

一.开展高效课内阅读

(一)提炼主题,尝试模块教学

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多按主题单元编排,一个单元即一个模块,都有明显主题。在单元主题引领下开展模块教学应为有效尝试。

如苏教版第12册第二单元“正义必胜”主题下三篇文章《卢沟桥烽火》《半截蜡烛》《聂将军与日本小姑娘》。《卢沟桥烽火》以大手笔从正面描写了“”的壮烈场面,《半截蜡烛》通过一个具体事例以细腻的笔法重点描摹了人物形象,《聂将军与日本小姑娘》则从交战双方态度比较突出中国军民代表聂将军的至仁至义。如就单篇开展阅读指导,难免误入琐碎支解的窠臼。重新审视这组文本,主题是“二战背景下各国人民正义抗敌而最终胜利”。如果我们以“叠加式,大写意”的方式设计版块进行模块教学,有重点地抓住各文本的训练点,如情感色彩短语积累、表达顺序把握、精彩场景品析等,分3―4课时进行大气教学,既完成教学目标又升华主题情感,既是一次难能可贵的爱国主义教育,又是扎实有效的语言文字训练。

(二)以一带多,尝试内外衔接

针对单篇文本展开教学,我们不要光抓该文本的字词句,可以尝试一带一(带诗歌等课外文本)、一带多等课型。

尝试课内外衔接,我们一是可以根据文体推荐读物:在教会孩子阅读文本的方法后,在考虑学生认知水平前提下推荐同题材读物,如学习了《嫦娥奔月》《九色鹿》后,推荐学生阅读有趣的民间故事。二是可以根据作者推荐读物:教师在对经典作家作品教学预设时,可先布置学生了解作家其人、阅读介绍性文章,以便了解作品创作背景意图。如学习冰心的《只往儿童多处行》前,让孩子搜集冰心的文章先行阅读,对理解课文帮助甚大。三是可以在学后开出“菜单”,让孩子深入阅读加强感悟。如学完《普罗米修斯盗火》可以介绍《希腊神话》,学完《三顾茅庐》《三打白骨精》《林冲棒打洪教头》,可以引导学生阅读跟课文内容密切相关的前后章节,进而读《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等名著。

(三)发现儿童,关注语言精神发展

“发现儿童的教学”是读懂儿童文本与儿童心理的教学,往往取决于教师是否走进文本并恰如其分演绎,也取决于教师是否与学生展开真诚民主、有助其语言生长的对话,更取决于教师是否通过教学达成师生文本交融之境。

如笔者执教四年级下册《鸟语》时,在处理“我”与布谷鸟的对话过程时,抓住“语用”、“如何对话”展开教学,十分奏效。感受画押的现象后,适时提问“还有哪些字韵脚也是U”,引导学生组词“草屋”“马虎”“幸福”……为后续对话作出铺垫。继续操练――“我们继续和布谷鸟对话,你住哪里,你学习怎样,你过得好吗?”学生兴致盎然,“大树草屋”“十分幸福”“马马虎虎”脱口而出,师生展开了趣味盎然、扎实有效的对话。

(四)关注文学,上出儿童文学味道

儿童文学作品已进入语文教材,如六年级《三打白骨精》《螳螂捕蝉》,五年级《春光染绿我们双脚》《爱如茉莉》,四年级《三顾茅庐》《一路花香》,以及低年级多数文本。

所有文本的阅读价值最终要通过阅读者来实现。但经典文学文本一般具有更大的阅读空间,是一个自足同时又相当开放的“召唤结构”。因此用通常的分析性的教学方式,模式化的教学方法来解读、教学这些文本往往会使他们失去魅力。

教学这类文本应该关注以下问题:必须认识到阅读儿童文学经典文本对学生语言发展的作用;尊重儿童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的语言生长;阅读讨论应该多样、深入。可以从文本空白点切入讨论,还可从语言的节奏感切入,还可以从题目入手讨论……如此阅读教学就真正做到务本、高效。

二.探索有效课外阅读

孩子母语的学习兴趣是养成的,不光关乎教师课堂教学,还涉及教师对母语课程的深入理解。教师要放眼课外,探索课外阅读指导课型。在精讲精练的前提下,每周挤出课时进行课外阅读指导。可以大胆开发阅读交流课、展示课、推荐课、读写课、诵读课、绘本课等课型,把孩子引入母语大观园,促其自由成长。如相信童话,开拓绘本阅读领域,经典诵读,滴水穿石返璞归真,班级共读,讨论交流共享共长等。

第5篇

当前,语文教学中重“意”轻“言”的现象仍然突出,课堂上,教师围绕文本的内容喋喋不休,条分缕析,学生昏昏欲睡,索然无趣。以至于最后,学生语文素养不高,说起话来颠三倒四,写起文章言不明句不顺。造成这个现象的根本原因是教师对语文这一学科的性质特点不明确,对语文学科的根本教学任务不清楚。语文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学科,其根本任务必须定位在“语用”上,也就是要让学生的言语能力得到提升。教师应该启动“言语”这一承载思想的“船”,凸显言语的教学,真正提高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一、涵泳体味,建构意义

吕叔湘先生说过:“语文课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而不是传授语文知识。”阅读教学过程,是学生对文本进行意义诠释、语言重组、再造想象的过程,这个过程要解放学生,让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在教学中,教师应努力激发学生阅读文本的兴趣,引导学生在与文本的对话中,实现和作品、作者、教科书编者之间灵魂的拥抱、心灵的对话,进而达成智慧的启迪、知识的迁移、情感的陶冶以及能力的构建。这就需要教师有层次地引领学生深入文本,涵泳体验。如教学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和时间赛跑》一课第四自然段时,笔者先让学生反复朗读,边读边思考:爸爸说了几句话?是围绕第几句来写的?在了解了文本的内容之后,让学生找出“昨天”“童年”“生命”等表示时间的词,引导学生把这些词与生活相联系,回忆与亲人在一起以及亲人慢慢变老的画面,最后再反复朗读品味交流“所有时间里的事物,都永远不会回来”这句话里的深刻含义。这样,联系生活实际场景对文本的关键词语不断涵泳体会,师生互动交流,思想不断碰撞,学生就易于产生独特的理解、体验和感受。

二、创新解读,触发感悟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不仅要通过潜心的文本细读,选择、建构教学内容;还要匠心独运地引导学生运用创造性的解读方式,深入感悟文本。如,教学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金色的鱼钩》,在课即将结束时,笔者抛出一个问题:“老班长说,我没有完成党交给我的任务。到底老班长有没有完成党交给他的任务?”有学生提出:老班长没有完成任务,因为他没有照顾好我们,还没走出草地就牺牲了。一石激起千层浪,马上有同学提出不同意见:老班长已经出色地完成了任务,理由是老班长为了照顾我们,什么苦都受,什么活都干,找野菜,挖草根,洗衣服,无微不至照顾三个伤病员;为了给病号加强营养,他费尽了心思,尽找有水塘的地方宿营,钓鱼做鱼汤给病号吃;为了维持三个病号的生命,把他们带出草地,老班长自己忍饥挨饿,还不让别人知道。通过不同观点的碰撞,反复的品读感悟,学生最后终于明白:老班长忠诚于革命,为了三个伤病员最终倒下了,临死前还记挂着三个伤病员,他已经非常出色地完成了任务。这样的教学过程,充分展示了思维与思维的碰撞,心灵与心灵的接纳,情感与情感的交融。学生在深刻感悟文本内容的同时,既发展了思维能力,也提高了语言表达的水平。

三、朗读体会,训练语感

叶圣陶先生指出:“语言文字训练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也反复强调要“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一般说,语感强的人,不仅能准确灵敏地理解、感受语言的外在意义,还能准确地捕捉语言的弦外之音,言外之意。而朗读是培养和提高学生语感的重要途径。如,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我站在铁索桥上》,全诗节奏鲜明,朗朗上口,充分体现了诗歌语言美、节奏美、韵律美的特点。在教学时,教师先是通过今昔对比使一幅静止的画面变成鲜活的场面,引领学生感悟英雄事迹,使学生的思想感情随着文本的叙述受到感染。然后通过分角色朗读、配乐读、师生对读等多形式的朗读训练,让学生潜心品读,读出自己的感受和体悟。在熟读的过程中,学生的语感得到培养。又比如教学北师六年级下册《瑞雪图》中“那些落光了叶子的树木上,挂满了毛茸茸亮晶晶的银条儿。那些冬夏常青的松树和柏树上,挂满了蓬松松、沉甸甸的雪球。”这段话时,笔者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反复品析叠音词和“儿化音”的意义和韵味,体验作者的喜悦之情,感受文本语言的优美,与此同时培养了语感。

四、抓住“留白”,即席演讲

教材常常给我们留下无限的想象与表达的空间,在教学时,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这些“留白”,为学生的创造性想象与表达提供更多的平台与机会。我们可将“即席演讲”引入课堂,抓住文本“留白”,引出话题,引导即时表述。如,人教版五年级上册《圆明园的毁灭》课文最后写道: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成了一片灰烬。课文虽已结束,但意犹未尽,读者的情思未断。圆明园烧掉的是什么?圆明园毁灭的究竟是什么?什么东西永远也毁灭不了?这些都值得我们深思。笔者创设话题情境:圆明园的大火早已熄灭,可是中华儿女自强不息的脚步不能停止。我们时刻要反思,有着5千年文明的中国为什么会被几千个强盗杀到京城?圆明园毁灭的究竟是什么?什么东西永远也毁灭不了?作为一名小学生,我们要如何实现自强?通过言语的激发,学生情绪高涨,个个跃跃欲试,勇于参与即时演讲。学生对侵略者的仇恨,对祖国的热爱之情也溢于言表。在即席演讲中,学生不仅理解了文本,同时也受到了情感的熏陶,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

五、读写结合,学以致用

2011年版语文课标指出:“要重视写作与阅读教学、口语交际教学之间的联系,善于将读与写,说与写有机结合,相互促进。”加强读写结合训练,引导学生将学过的字、词、句加以重新组合,创新运用,既能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感悟,又可强化语言文字训练,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如,在教学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修鞋姑娘》一课时,在引导学生充分理解课文内容,感悟文本表达特点后,围绕课文重点句“她那冻肿了的手背,记录着她经历的风霜艰辛”,笔者安排了这样的语言训练:1. 给句子换一种表达方式:可以改变词语的先后顺序,也可以变换句式……2. 你还从文中哪些地方体会到“她”生活的艰辛。3. 体会反衬手法:说说生活的艰辛是怎样反衬“她”品质的高尚。4. 作业“超市”,读写结合:生活中你遇到过这样的人吗?运用反衬手法写一个小片段。这样,紧扣文本的表达特点,读写有机结合,有效地实现了知识的迁移运用,促进了学生对文本的感悟,也提高了学生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

第6篇

关键词:陶冶情操 完善人格 美术学习

“没有艺术的文化是不完整的文化,没有艺术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仅有技法教育的艺术教育是不完整的艺术教育,仅有专业而无艺术素养的人是知识经济时代不合格的人才。”由此可见,在21世纪知识和经济都飞速发展的时代,“完善人格”不得不成为教育的重中之重。《美术课程标准》也明确了美术教育最终的目标“陶冶高尚的情操,完善人格”,即人的培养。怎样才能在教学中做到这一点呢?

第一,在教学中以对学生的爱、理解、尊重为基础,努力地体现教学的人文。老师转变自己高高在上的角色,放下架子,与学生建立其尊重与平等的关系。例如:我带的一年级学生,都愿意叫我“妈妈”。所以他们很喜欢我的美术课,对美术的学习兴趣很高,在美术课上的学习态度很积极,经常会回答出或问出一些使人出乎预料的问题,由此也激发了我的想象力。

要关心学生的情感世界、人格状况等,以鼓励、表杨、激励、帮助为主要的教学手段,使学生充分感受人性化的学习环境和氛围、感受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真挚的情感交流、感受学习生活的快乐与美好。

第二,要充分挖掘并发挥教学内容中每一个有利于学生情感升华、情操陶冶、人格完美的方面。比如“爱”“关心”“自信”等,并把它们与培养美术素养,创新艺术等结合起来,在提高整体素质的同时,注重对学生成长的全面关心,防止教学倾向专业化、学科化,忽视情感、情操、人格等因素的培养。它们应是相辅相成的,技术与能力的提高有利于学生情感的抒发、思想的表达。同时,学生个人良好的情感状态和人格魅力也会使他们笔下生辉。例如:在学习《小鸟找家》(湘版美术教材一年级上册第8课)时,我首先告诉学生小鸟是益虫、是人类的朋友,引导学生学会关爱小鸟,爱护生命,让学生想象各种帮助小鸟找到回家路的方法,从情感方面引导学生学会“关爱生命”;在学习《生日快乐》(湘版三年级下册第3课)时,我使学生体会到了“友情”;从学习《家乡美》(湘版五年级下册第1课)中,我让学生感受到了“热爱家乡”之情;从《小园艺师》一课中,同学们知道了如何“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等。其实每一节美术课都可以成为“高尚人格”金字塔的一块砖。

因此,要在美术教学中关注学生情感的升华。小学生还不能完全理解人生的价值观、社会道德观,是非观念也还比较模糊,小学阶段情感培养成为一个很重要的手段。小学生本身具有丰富的情感,极易被情感打动。因此,在美术教学中,特别是合作学习时,最能让学生感受爱,感受付出、关怀、尊重、理解、宽容等,并在感受与表现中学习生活、学习做人。

第三,要注意情操陶冶、人格培养的方式,充分利用作品、图像,让学生直观感受、比较、分析;要多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和情景,开展丰富多彩的体验式活动,让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和表现的冲动;要利于各种艺术形式进行培养。例如:可利用美术媒体,可开展造型游戏,可单纯用美术的方法进行表现,也可综合音乐、戏曲、文学、诗歌、表演等,让学生在活泼的艺术活动中得到最大的培养空间。实际我们都知道,现在美术教材中内容设计很注重利用各种方式陶冶情操、完善人格。例如:《听听画画》(湘版二年级上册第6课)、《感受声音》(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5课)、《画嗅觉》(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6课)等。

第四,要把“情感陶冶,人格完善”的培养目标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始终,体现在教学的方方面面。在美术的四个学习领域中,每一课类的各个教学环节中,都应不失时机的融入情感和思想因素。例如:从表现上来说,教师可以引导儿童去体会用怎样的色彩来表现各自的情感,选择怎样的构图才能表现出心中构想的主题和思想等;从设计来说,怎么设计规划自己的周边环境,从自己的作业到服饰,从自己的房间到小区环境等,如何做到“物以致用”,把藏书票、火花、标志运用于自己的生活中;从综合方面说,怎么样才能把美术与其他学科联系、与现实社会相结合;从评价中,获得美的感受,学习用语言文字或表情动作等来表述自己对美的视觉世界的感受、认识和理解等。

在美术教学中,我们教师应主动地引导儿童体验作品和生活情感,并鼓励儿童用充满情感的美术语言进行大胆地表现,如线条的力度、色彩的活力、造型的变化等。在美术活动中,使儿童主动接受和学习,乐于研究和创造,从而认识真、善、美,表现生活与自然中一切人性的美和自然的美,不断增强对生活的信心,对自然的热爱,对人类历史与文化的尊重,促进儿童生理方面和心理方面都能健康自主发展、自我完善,做知识经济时代中,既有专业知识,又有艺术素养、健全人格的合格人才。

所以,作为一名美术教师,要把握好教学的每一个契机,适时适宜地开展或渗透人格培养的内容,全面实现美术教育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印发《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发展规划(2001~2010年)》的通知.中国美术教育,2003,(1).

第7篇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基础题

(共14题;共77分)

1.

(12分)给多音字注音并组词。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2.

(4分)词语搭配

袅袅的________

村庄

傍水的________

炊烟

簇簇的________

柳叶

嫩绿的________

红花

3.

(4分)词语搭配

招展的________

城郭

依山的________

酒旗

大好的________

烟雨

茫茫的________

时光

4.

(8分)把诗句补充完整,并写出加下划线词语的意思

①千里莺啼绿映红,________。

莺啼:________

②________,多少楼台烟雨中。

楼台:________

③云淡风轻近午天,________。

云淡风轻:________

④________,将谓偷闲学少年。

将谓:________

5.

(4分)看拼音,写词语

tōu

xián

lóu

tái

jiǔ

yān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6.

(4分)成语积累。

请写出几个含有“春”字的成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4分)改错别字

交外打猎________

同半________

大燕呜叫________

悲残________

8.

(5分)根据意思写诗句。

①红日东升,阳光灿烂,江边的鲜花在朝阳的映照下比火还要红;春来水碧,在满地的红花绿草的映衬下,江水显得比蓝草还要绿。

②江南春天的美景实在太美了,这的美丽风景,曾经是多么熟悉,多么了解。

9.

(10分)古诗文积累。

《江南春》、《春日偶成》这两首诗都是描写春天景色的,同学们一定积累了不少描写春天景色的诗句吧?把下面的诗句补充完整。

①草长莺飞二月天,________。(高鼎《村居》)

②迟日江山丽,________。(杜甫《绝句》)

③好雨知时节,________。(杜甫《春夜喜雨》)

④野火烧不尽,________。(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⑤不知细叶谁裁出,________。(贺知章《咏柳》)

⑥________,绝胜烟柳满皇都。(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⑦________,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洲》)

⑧________,一枝红杏出墙来。(叶绍翁《游园不值》)

⑨________,处处闻啼鸟。(孟浩然《春晓》)

⑩________,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惠崇》)

10.

(5分)读诗《江南春》,解释下列词语

①江南春

②山郭

11.

(4分)文学常识填空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________,号________,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________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________。

12.

(3分)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千里________

水村________

烟雨________

13.

(5分)读诗《江南春》,解释句中加横线的词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

酒旗风。南朝

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

烟雨中。

①山郭

②南朝

③楼台

14.

(5分)划出诗《江南春》节奏

《江南春》

千里莺啼绿映红,

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

二、阅读题

(共2题;共14分)

15.

(9分)阅读诗歌,完成练习。

咏柳

(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1)先解释划线的词语,再写出诗句的意思。

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碧玉:________

绿丝绦:________

诗句的意思:________。

②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裁:________

似:________

诗句的意思:________。

(2)诗中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这里“碧玉”是指________,“绿丝绦”是指________,又把________比作“剪刀”。

16.

(5分)《论语》一则

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亲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1)吾:________

尝:________

终日:________

寝:________

(2)这句话告诉我们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基础题

(共14题;共77分)

1-1、

2-1、

3-1、

4-1、

5-1、

6-1、

7-1、

8-1、

9-1、

10-1、

11-1、

12-1、

13-1、

14-1、

二、阅读题

(共2题;共14分)

15-1、

15-2、

第8篇

关键词:小学生;英语口语;口语速记;能力

作为小学英语教师,我们该如何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口语速记能力的锻炼中,不断提高他们的英语综合水平呢?本文结合自己的实际教学经验,从以下三个方面做出了简要陈述。

一、标准的英语发音训练,是提高学生口语速记能力的基础

“听”是“说”的前提,英语学习也是如此。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培养学生认真听教师或者录音的示范发音,在认真“听”英语、“模仿”英语的过程中掌握一口标准的英语发音。标准的英语发音能够帮助小学生领略英语语言的魅力,激发他们的英语学习兴趣;同时,标准的英语发音也能使学生自信地用英语交流,促进小学生英语口语的提高。

例如,在小学三年级下册“at the zoo”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充分借助多媒体的视频播放功能,用形象的动态画面和标准的英语发音把静态的教材活灵活现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模拟大象的声音说:“I am the big elephant”,然后要求学生在听了之后有感情地模仿、朗读。教师还可以利用录音、多媒体等设备,教学生相关的英语诗歌、英语歌曲,在欢乐的游戏中锻炼学生标准的英语发音。

同时,英语发音的训练还要注重英语的“辨音”。英语中经常会有发音相似的单词,在听说训练中很容易引起学生误解。针对这一现象,教师就可以对学生进行专门的对比训练。比如,“books box”这组单词,教师就可以从音标入手,着重培养学生对简单英语音标的掌握。

当然,教师作为学生学习、模仿的首要对象,要想帮助学生掌握一口标准的英语发音,自己首先要有过硬的英语听、说本领,要不断提高自身的英语综合水平。只有学生掌握了标准的英语发音,才能为下一步英语口语速记能力的培养打下坚实基础。

二、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对口语速记训练的兴趣

口语速记能力的训练是一项长期的训练,需要学生不断坚持和努力,只有学生自己真正对训练产生了兴趣,才会一如既往地坚持下去,实现口语速能力的突破和发展。因此,作为小学英语教师,我们要善于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教材内容,创设出最佳的教学情境,激发他们的英语学习兴趣。

1.图文记忆法

图片鲜亮、直观,是小学生的最爱。教师可以借助图片,让学生根据图片的信息,去回忆教学中的内容,加强学生的记忆力和英语的口语表达能力。比如,四年级下册“Our School”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借助图片,组织学生进行小组会话,来巩固教材中的英语知识点,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2.角色扮演法

课堂小游戏的设置能够极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氛围。教师可以截取一小部分学生喜爱的动漫、电影等视频,然后组织学生分角色表演这些片段。比如,以“Ciderella”电影为例,这是一个小学生非常熟知的童话故事,教师在训练中就可以截取灰姑娘和王子对话的那一小段。然后根据呈现的英文字幕,把学生难以理解的长难句进行讲解;然后,把视频中的英文字幕转变为中文字幕,组织学生再次观看,然后根据中文字幕来尝试用英文表达;最后视频中没有任何字幕,组织学生根据演员的口型和故事情节,进行小组对话。

三、创新英语测试方法,增加口语速记检测

传统的小学英语测试侧重于学生的书面表达,而忽略了学生的基本听、说能力。为了实现新课改的教学目标,教师要创新自己的英语测试方法,把学生的听、说、读、写都纳入测试的范畴之内,例如增加口语速记的检测。但是,由于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限制,在组织测试的时候,教师要注重检测方式的趣味性。

在口语速记检测中,教师可以事先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日常生活实际,向学生简单讲述一个小故事。然后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复述小故事的内容。对小故事复述越完整的得分越高;当然,教师还可以分小组进行测验。在小测验开始时,分给每一个小组一段对话内容,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记忆、排练,然后再按顺序表演给老师。同样,口语表达佳、表演最流利、内容表演最完整的得分最高。

总之,如何提高小学生的口语速记能力值得我们每一位英语教师不断的探索和钻研。在日常的实际教学中,我们要不断提高自身教学能力,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勇于探索,敢于实践。

参考文献:

第9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策略

开展提升小学语文教学效率的策略研究,对促进小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现阶段针对提升小学语文教学效率的策略研究,还存在着很多的不足。因此,开展本研究极具现实意义。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采用多种有效方法提高课堂四十分钟的利用率。

一、运用情境教学法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

情境教学法的引入能够让学生迅速融入到课程学习中,理解课程学习内容,让学生体会到主动学习的乐趣。第一,多媒体的情境创设。多媒体在利用过程中,要不断地集合课程内容,创设对应的情境,使学生能快速地融入教学,深入到具体的学习中。例如,小学四年级课文《秦兵马俑》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能够对知识有综合性的认知,我让学生先通过视频了解兵马俑的气势,截取了《地理中国》中的秦朝兵马俑片段,学生根据视频清晰地了解了兵马俑的历史,仿佛置身其中,这对接下来的课程将大有裨益。第二,要营造浓厚的语文学习氛围,情境教学是实践的最佳路径。例如,四年级下册《大自然的启示》教学中,教师为给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可以利用课外活动中春游或者秋游的机会,让学生主动接触自然,为学生自主学生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途径。其中,利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是满足教师教学需求的重要方法,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可以将抽象化的语文教学内容利用合理的手段变得具体和生动化。例如,在教小学生学习《孔融让梨》这篇文章时,教师可以在黑板上贴故事图片或者是影片放映的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也可以让学生以情景剧表演的方式将故事还原,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词语传达的文化精神,将深刻的道理通过通俗易懂的方式,正确地引导学生了解和学习中华文字的精髓,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培养小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帮助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历史背景,进一步提高小学生语文课堂的教育水平和效率,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

三、设计教学课堂创新问题

教师应该在学生的语文课堂中进行正确的指导,帮助学生能够良好地掌握知识点。首先,可以针对教学内容提出相应的问题,让学生带着疑问进行课文阅读,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人数进行分组,分配给每个学生不同的教学任务,帮助学生培养正确的理解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路,这样不仅能够营造学生的教学氛围,也能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自主学习能力。其次,在问题的设置方面,应该严格地根据内容进行规定,不要偏离主题,提高问题质量,让学生能够正确地理解题义。例如,在学习小学课文《赤壁之战》中,在学生阅读课文之前,留给学生问题,课文的主要叙述内容是什么呢?先讲了什么?后写了什么?最后的结论是什么?在学生认真阅读文章的过程中,问学生火攻这一仗的主要步骤是什么呢?最精彩的是哪一招?并说出自己的原因,最后周瑜以3万人打败了曹操的80万人,用一个成语进行概括是什么呢?这3个问题能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前中后三大部分的主要内容,并进行了归纳总结,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让课堂变得鲜活新颖,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四、游戏教学

小学生由于心智尚未成熟,考虑到小学生爱玩的天性,可以将游戏引入n堂教学,用游戏的方式推进课堂知识的学习,能够让课堂成为学生自由发展的空间,为学生的语文学习点燃热情,在体会游戏乐趣的同时,掌握课本的知识,提升自己的语文综合素养。比如,在课堂上,教师可以跟同学举行“成语接龙”的游戏,通过这样的游戏,让学生熟练掌握和应用成语,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应用能力;也可以借助“换词不换意”的游戏,充分挖掘学生对于词汇的积累,巩固所学知识。同时,接力棒游戏也是在语文课堂上容易实现的游戏方式,接力的内容可以是成语、故事、古诗词等,尤其是故事接力棒,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提升学生的创作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在游戏课堂中,语文课堂俨然已经变成了学生获得欢声笑语的乐园,寓教于乐,让学生在游戏中达到提升。

五、鼓励学生参加课后练习

有些教师反映,课堂上,学生的上课态度比较积极,并且能够很快地掌握和运用知识点,但是之后的考试成绩却并不是很理想,这是因为教师没有帮助学生进行课后知识点巩固,语文全面锻炼了学生的听说读写等基本素质,教师应该根据语文这门学科的特色,利用学生的课后和课间自习时间进行强化训练,让学生对重点和难点能够更好地掌握,帮助学生在短时间之内对语文知识能够全方面理解和运用。例如,小学生语文课文《妈妈的爱》,教师可以通过课后留作业的形式,让小学生对父母表达出自己的尊敬和爱意,并用作文的方式对自己做的事情进行记录,一方面,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另一方面,达到了语文教育的根本目的。

六、利用多种教育技术手段完善教学

小学语文教师在实施教学活动时,要不断探索优化相关教学方法,以增强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小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为目的,更好地促进教学活动的开展和教学目标的实现。例如,在进行诗歌教学时,可以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还原诗歌中描写的场景和意境,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受。在欣赏诗歌时,教师可以主动与学生沟通,了解学生对诗歌的认识和理解。当学生遇到困惑时,教师可以通过形象化的比喻帮助学生理解。情感教育不仅可以渗透课本中的情感因素,更是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互动的有效方式。

七、结语

总之,在现代化社会建设的推动下,教育教学愈加的得到了公众的重视,而各界也在如何创造一个高效的,积极的,向上的教学环境而努力着,创新着。为了能够真正的从实处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效率而不断的坚持着,不断努力着。

参考文献:

[1]李慧香。小学语文高效课堂之我见[J]。教育教学论坛,2014,(34).

[2]莫莉。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J]。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2013,(04).

第10篇

关键词:故事型教学 农村故事教学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发展,通过讲故事(Telling Stories),表演故事(Show Time)等形式在一定条件下不但能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而且能丰富教师的课堂教学方法。在故事教学中,我们提倡“故事型”英语课堂教学模式,也就是用小孩子最喜欢的故事或符合小孩子的年龄特征的且教师自己编写编说的小故事或者小短文诗歌形式,以之所要学习的英语单词或句子为主体,运用一切可以运用的教学资源,如电脑,课件,实物,视频等完成整个教学环节,而教学中,在Preparation ,Input,intake and Output环节中又发挥相当的作用。[1]

一、农村故事教学研究背景:基于这些原因有很多,有深层次观念方面的原因,也有客观条件的影响和局限性

1.教师方面

农村的教师教学观念没有及时更新和改变,受传统英语教学观念的深远影响;农村教师都安于当前现状守旧;缺乏英语故事教学的名师理论指导和实践经验。

2.学生方面

观念没有及时更新,把英语课作为次科在学,很多学校开设的英语课程不够节数 课程课时不充分,没有得到及时的复习和巩固,一个星期才靠那么两节课或者三节课是远远不够的。

3.家长方面

农村小孩的家长大部分都是受教育程度不高,英语文化水平低,不能家教和辅导;认为农村孩子学习英语不重要,时机还早,以后不知道有没有用处; 现在鼓吹英语要不要纳入高考科目了,不重视罢了。[2]

二、故事教学的意义

1.“一激发”无论是经典的“The Little Red Riding Hood”还是流行的 “Tom and Jerry””甚至现在的“Uncle Bird暴力鸟叔”。孩子会很好奇地、有目的地去学,特别是英语绘本,孩子读懂了就很有满足感。

2.“二减负”故事教学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比如在教“There’s a…in/on/near/in front of/behind…”的句型时,学生虽然可以记住几个方位词的发音,但对各方位词的意思往往互相混淆。如果教师把几个方位词编入“狼来了”的故事里,让那个小孩在第一次欺骗大人时说:“There is a wolf in the house.”第二次说:“There is a wolf behind the tree.”…. 让学生扮演故事人物角色,这样不但在表演中理解了方位词in on under bedind beside near between in front of等的意思,而且也达到了学以致用的效果。

3.“三创能力”根据故事教学的内容,创设恰当的情境,通过表演,让学生在声音、图片、TPR和视频的教学媒介下,调动学生多种感官。

三、故事教学的实例收集

广州版新教材以话题为单元都有蝴蝶页的词汇教学、会话教学、故事教学和文化意识教学,还各配有词条练习。这套教材很适宜故事教学。下面我就结合“故事型”课堂教学模式来谈说故事教学的实例。

1.Preparation阶段。在片的“教研会餐“中我上的一节教研课公开课,设计的《广州市小学英语四年级上册Module 5 Clothes Revision》里,通过一段视频的播放,让学生带着问题,然后回答问题,从而进行讨论,提取信息来完成任务。Watch the vedio and fill in the blanks and then have a check up(看视频,然后带着问题,填写表格)。我的设计意图是通过视频截图,让学生猜想视频发生的地点,人物正在干什么,带着问题再看视频,听懂故事内容回答问题,最后让学生在小组的合作下找出购物用语。[3]

2.Input阶段。传统的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操练时教师通常采用各种形式的读,如跟老师读,跟录音读,一排一排读,齐读,对话式读等。又如:在设计《广州市小学英语四年级下册(三年级起点)我围绕这个课文设计了一个有趣的MR.Horse先生和他的两个朋友的对话故事,谈论他们之间最喜欢的运动以及他们的理由,让学生在听的过程中学语言,领悟语言,模仿语言。让学生把整个Unit主要学习的句型和有关的单词联系进去了,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他们愿意模仿去编写,达到非常理想的教学效果。

3.Output阶段。英语课堂教学的发展阶段,实质就是教师引领学生通过想象、创新、交际、体验,提升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通过看故事,讲故事,演故事,让学生将新授的语言知识内化后,在拓展巩固中输出,达到了有利的教学效果。

总之,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情感感染,让他们不知不觉去体会和学习,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参考文献:

[1].国家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

第11篇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情感教育

情感教育离不开情境,我们在教学中可以利用多媒体、图画插图、角色表演等情境教育方式,再加上学生喜欢的音乐渲染,去创设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精神上受到很大的鼓舞,心灵产生共鸣,从而激发学生的情感,学生学习积极性高,达到了对学生的情感教育。例如:在教学五年级下册《我国的国宝》一课时,教材通过列举我国的历史文化名人和璀璨的艺术遗产来感受祖国历史的源远流长,让学生感受祖国灿烂的古代文明。可将秦始皇陵、长城、故宫等图片制作成课件或找出相关视频,更直观地了解秦始皇陵、长城、故宫的历史,激发学生学习的乐趣。同时也可以适当解说,再加上一些古典音乐,这种情境的创设更能让学生懂得作为炎黄子孙都应该为祖国的灿烂文化而感到骄傲,从而培养了学生热爱祖国的热情,激发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俗话说“触景生情”。这物、这景都是情境,情感的触发与一定的情境有关,某种情境引发的情感现象,就是生情。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材本身蕴含的感情,用自己的真情实感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学生置身于特定的情境之中。比如:在教学“交通问题带来的思考”一课时,教师可以播放一些交通事故的视频,使W生在情感作用下,在欣赏画面时引起相应的情感想象。

二、增加趣味性,寓教于乐情境教育

品德与社会学科具有较强的综合性、思想性、开放性、社会性。在教学中,除了教科书上的教学案例之外,教师还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选择具有当地特色的教学资源,以及一些学生认为有趣的、有意义的、有学习价值的教学案例,让学生感觉到学习既轻松又愉快。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册《家乡的美景家乡的人》一课时,教师结合家乡的历史“渤海国”文化,组织学生参观“渤海国上京龙泉府”遗址、大庙、博物馆等,听解说员的讲解,让学生了解家乡的历史文化,家乡的美景,对学生进行热爱家乡的情感教育。

同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加演讲会、故事会、诗歌创作朗诵会、歌曲欣赏、道德礼仪等活动,学生在活动中逐渐增长了见识,同时也感受到演讲会、故事会、诗歌创作朗诵会、歌曲欣赏、道德礼仪等活动给自己带来了乐趣。学生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了,情感教育的目的就达到了。

三、渗透道理,发展情感教育

在品德与社会课教学中发展学生的道德情感非常重要,我们可以把教材资源转化成具体、生动、形象的教学内容,容易被学生接受、理解的较为直观的材料,并通过分析、讨论等形式,借助一切有利的教学手段,让学生充分理解课文内容所包含的道德观点和文章所表达的情感,使学生的情感随着道德认识的提高而逐步得到发展。如:在教学《我能做好》这一课时,课前,我把一张纸片放在地上,上课铃响后,学生陆续走进教室,只有一名学生看到地上的纸片,把它拾了起来,扔到垃圾桶内。

通过这个实验,引出课题。不用教师多说什么,学生就能明白我们应该能做好哪些事。我再请学生举一些在家庭、学校、社会中能做好的一些事例,让学生进行讨论,道德情感就能得到萌发并得到正确、健康的发展,学生明白了道理。

四、移情体验,情感共鸣

情感是连结师生的桥梁,是加强道德认识、提高学生道德行为的良药。其中,情感体验是激发学生情感体现的一种方法。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认知情感等心理活动,让学生达到一定的情感体验,如:你该怎样拉近与他的距离呢?学生各抒己见,教室里一下热闹起来。有的说不能孤芳自赏,要主动与新同学说话,不能让他在班级中感到孤独;有的说要写小卡片送给他,介绍自己,要与他交朋友;有的说找出新同学的优点向他学习。在活动中很自然地让学生体会到赞美他人是对他人的一种信任和美好的感情,而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是尊重对方的表现,理解和尊重是一切成功交往的前提。

五、理论联系生活

第12篇

一、适当铺垫,激趣导入

读前活动是语篇教学的前奏和基础,对于建构语篇文本的内容和结构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本次赛课中,老师们都设计有效、和文本有关联的活动,避免了看似热闹,实质和文本无关或低效的活动。

【片段1】

本课中,教师采用了歌曲铺垫的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1.T: Now boys and girls. Let’s enjoy a song.(教师播放season song)

Do you like this song ?

What’s this song about?(这首歌是关于什么的呢?)

T: Seasons. 揭示课题,板书。

2. Talk about seasons

How many seasons are there in a year? What are they?

3.Teach the new words (spring, summer, autumn, winter)

4.Discuss spring and teach the new sentence structures

What’s the weather like in spring? In spring, it is warm. I fly kites.

What can you do in spring?

二、整体引入,理解对话

读中活动是语篇教学的主体,也是英语语篇教学的重心所在。在8节课上,教师能设计有效的切实可行的活动,帮助学生理解语篇内容。

【片段2】

1.Describe the weather of four seasons.

In spring, it is warm .

In summer, it is _______.

In autumn, it is _______.

In winter, it is _______.

2. Teach the new words (hot, cool, cold)

3. Chant and act.

4. Let’s chant and act.

5. Read and underline. Read the poem by yourselves and underline the activities. Teach the new phrases.

6. Say and act. Choose one season, say and act in groups!

选择一个季节,在组内说并表演诗歌!

三、尝试运用,内化语言

读后活动是语篇教学的升华阶段。在这一阶段,上课教师注重引导学生对语篇学习进行必要的整理,侧重训练学生输出语言信息的能力。本课的storytime是诗歌体裁,老师们围绕季节设计了拓展性写的任务。

【片段3】

T: This class, we known four seasons. My favourite season is summer.

T: What’s your favourite season?

Write the poem: My favourite season

四、反思

本次赛课,教师能较好地运用语篇教学的步骤:适当铺垫整体引入理解掌握尝试运用,实现storytime的有效教学。但在赛课中,有些细节需引起我们的关注和重视,比如:词汇的教学、活动设计等。

1.关注词汇学习的过程性 词汇是在一定情境或语境中学习的。学生在一定情境中能理解和掌握词汇。本次优质课赛课中,有的教师对词汇的教学缺乏深度和思考。设计活动时关注了活动的形式和趣味性。比如有一位老师在出示四个季节图片后,教学四个季节的单词。然后设计了这样的活动。Play a game: Quick response

游戏规则:当你看到单词或句子,请读出来;当你看到图片,请说“How nice!”;当你看到炸弹时,请喊“pong”。

学生在初读季节单词后,便玩这样的游戏。学生在快速的课件播放中能快速地做出反应吗?学生在看到季节的图片时,说How nice! 这样的设计对学生来说,除了趣味性没有价值,学生不需要思考,管他什么图片,只要说漂亮就行了。这样的活动对学生学习和内化词汇没有帮助。本节课学的是季节,教师可以让学生看到图片时说出相应的季节。我想学习词汇,教师应该注重过程。从学生的理解到掌握运用。让学生有思考,有反馈。

2.关注活动设计的顺序性 课堂中的活动设计不是简单的叠加,越多越好。每个活动的设计有一定的顺序性。在对课文整体解读和理解之后,有位教师设计这样的活动。Play a game: Making a big snowball.

游戏规则:在35秒内说更多的四季活动的短语。在你说自己的活动短语之前,你需要准确无误地重复前面所有说过的短语。

首先在对文本整体阅读后,学生对四季活动的短语记住了吗?时间限制在35秒内,并且还要重复前面所说短语。从课堂上学生的反应看,教学效果不够理想。学生不敢、不乐意发言。这样的活动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语篇学习是本单元的第一课时,这个滚雪球的游戏活动应该调换顺序,放在第二课时的词汇操练部分或语篇复习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