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29 17:39:5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高一物理试题,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一、创设问题情境,培养科学素养
问题情境的创设是为了让学生在探究中掌握基本的物理知识,同时,这样的过程也有助于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提高以及综合素质水平的大幅度提高。所以,在高一物理教学中,我们要学会引导学生,要鼓励学生在独立思考、自主探究中去理解相关的物理知识,进而,确保学生在问题情境的思考中形成一定的科学素养。
例如,在教学《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时,为了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也为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在授课时,我引导学生思考了以下几个问题:(1)思考:从桌边由静止开始滑落后钢笔的运动属于什么运动?(2)如果将一个硬币与一张纸从同一高度下落,假设哪种物体先落地?为什么?(3)思考:粉笔从手中下落、苹果从树上落下属于什么运动?……组织学生对上述的问题进行思考,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同时,有效问题的探究还能打破传统课堂中的“一言堂”,对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有效问题的探究也有助于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
二、自主实验探究,培养科学素养
“勇于实验”是课改下所提倡的,也是物理课堂顺利实现的关键,所以,在自主实验探究中,教师要更新教育教学观念,要从思想上认识到实验教学的价值,要鼓励学生在自主探究、动手实验操作中形成严谨的科学态度,进而,使学生的科学素养得到培养。因此,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深入挖掘教材,要鼓励学生在自主动手操作、自主探究中加深印象,加强理解,进而使学生的科学素养得到大幅度提高。
例如,在教学《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时,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课堂主体性,也为了构建高效的物理课堂,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在本节课的授课时,我引导学生借助“木板、白纸、图钉若干、橡皮条、弹簧秤、三角板、刻度尺”等实验工具按照实验步骤进行自主实验,并明确实验中易出现错误的地方,比如,同一次试验中,橡皮条拉长后的结点位置要保持不变。组织学生对上述问题进行思考,以确保学生在动手实验中掌握基本的物理知识,进而也有助于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同时也有助于学生健全地发展。
三、创造开放环境,培养科学素养
开放环境的创造是为了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同时,也确保学生的科学素养得到培养。所以,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我们要鼓励学生对开放的物理试题进行独立思考,以确保课程价值的最大化实现。
例如,有两只伏特表A、B,量程已知,内阻未知。另有一干电池,其内阻(未知)不能忽略。只用这两只伏特表、电键和一些导线,能通过测量计算出这个电池的电动势,以测得的量作为已知量,导出计算电动势的式子。
组织学生自主设计电路图进行物理量的测试,进而在提高学生知识灵活应用能力的同时,也有助于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对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总之,在新课程改革下,我们要组织多样化的教学活动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进而为学生终身发展做出相应的
贡献。
关键词:物理教学 知识体系 情景体会 举一反三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6(a)-0229-01
1 初高中物理知识的区别
1.1 物理概念的区别
物理概念是对物理现象、过程、运动规律的准确反映,是在实验操作、观察的基础上获得的感性认识。通过分析比较、归纳综合,区别个别与一般、现象与本质,然后把这些物理现象的共同特征集中起来加以概括而建立的,是物理事实本质在人脑中的反映。初中课本中对物理概念的解释都比较简单,甚至有些“有失偏颇”,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是学生在初中第一次真正了解物理知识,仿佛进入了一个奇幻的世界。许许多多的名词让学生应接不暇,同时还伴随着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中的差异。因此,为了让学生快速的进入物理学习的角色,并且感觉不那么难,所以初中的概念都“瘦身”了。比如:对于“路程”和“位移”,本质的区别在于是否具有方向性。路程是轨迹,讲究走过的实际长度,而位移讲究的是直线距离,与所走的轨迹无关,并且指向唯一。与这两个量直接相连的就是“速率”与“速度”。初中课本实际所讲的应该是“速率”,但是以“速度”出现的。到高中,矢量与标量成为重要的区分内容,对方向的规定非常明确,而且不能有任何的偏差,否则将改变其物理意义。其他如“功”、“功率”、“欧姆定律”等物理概念都与初中相比有了很大的区别,如果还是以初中固有的理念去理解,则会对高中物理的学习产生极大的阻碍作用,不能达到高中教学大纲对能力的要求。后果就是物理学习、高考都会深受其害。因此,物理概念不仅是物理基础理论知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通过逻辑推理方法,构建知识体系的基本元素。所以,在高中物理学习中,概念学习既是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搞好物理概念的教学,使学生的认识能力在形成概念的过程中得到充分发展,是物理教学的重要任务。
1.2 物理体系的区别
初中阶段,物理教育的基本要求是让学生了解基本的物理知识及物理现象,掌握简单的原理,并能进行与基本原理和概念相关的独立的计算。因此,初中物理课本中,各章节的内容相对比较独立,章节之间关联较小,一章节的学习好坏对其他章节的掌握没有太大的影响。比如由运动学推导出的加速度a与利用牛顿第二定律得出的加速度a,其实是一个量,但是在求解时应用哪种情景学生较难选择。再如受力分析,整个高中阶段的物理学习,基本上都是以力为切入点展开,包括电学部分,如静电场电荷运动、磁场电荷运动及电磁感应,多数题目以力分析开始,以力应用结束,期间所学新知识起桥梁作用。因此,可以说高中物理是一个有机整体,相互协调才能有进展,否则将停止不前。很多学生高一物理的学习不扎实,或者老是按照初中的思路想问题,从而导致高中物理成绩一塌糊涂,进而影响其他科目学习的自信心,最终高考失败。所以,高中物理学习过程中要做到“瞻前顾后”、“举一反三”、“统领全局”。
1.3 物理细节的区别
初中物理试题要求学生利用简单的公式或者定义求出正确结果就达到要求,对待求解过程或者细节要求不甚严格。因此很多学生养成了解题思路杂乱,书写过程无章的毛病,只追求结果的准确性而忽视最重要的求解过程。然而在高中解过程是关键,是核心部分,结果的对错反而比重极小。多数学生踏入高中后对这些细节要求很不适应,做题思路不连贯,不成体系,结果可想而知。所以高中物理学习过程中要注重解题思路,养成审题仔细、分析全面、书写认真,求解准确的良好习惯。
2 高中物理学习的主要方法
方法是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所采用的方式和手段,是按照一定原则调整活动并实现一定目标的途径。教学方法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采取的方法,它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是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技能,获得身心发展而共同活动的方案。
2.1 实验教学法
实验法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运用实验仪器和设备进行独立操作,观察事物或现象的变化,探索并总结规律,从而获取物理知识和实验技能的方法。主要包括感知性实验和验证性实验。
高中物理知识一方面内容丰富,涵盖面光,关联性大,光凭教师口头讲解很难使学生快速理解和准确掌握。另一方面,高中知识难度相对较小,绝大多数均能通过实验得以验证,并且可操作性强。同时,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各高中学校均要建设配套相应的物理实验室。在各种条件都具备的情况下,实验教学就成为最容易实现也是最有效的教学方法。
实验法有助于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看到事物的因果关系,培养学生独立探索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研究的兴趣和求实的态度。
2.2 分组讨论法
讨论法是将班级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各小组对某一未知问题进行初步分析研究,发表各自见解,在探讨过程中进行深入思考并相互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
教师在实施之前需要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和班级学情,因材施“论”,因地制宜的制定学生讨论的命题,既能易于进行又能有的放矢。并且一旦进入讨论环节,教师要和学生共同投入,更为重要的是教师要启发、及时引导,不致讨论偏离主题。
分组讨论法能更好的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团结协作的能力。在广泛交流信息过程中,各抒己见,集思广益,促进灵活运用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3 多媒体教学法
随着办学条件的逐步提高,多媒体技术迅速兴起,并逐渐进入课堂,它以图文并茂、声像俱佳、动静皆宜的表现形式,将课堂教学引入全新的境界,深受教师和学生的普遍欢迎。多媒体教学有传统教学所不能比拟的优越性,有利于集中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增强感官效应,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
中学物理教学方法林林总总,但是却没有一种是万能的、普遍适用的。中学物理教学过程是一个含有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复杂过程,要完成的任务也是方方面面的。这就要求我们在选择和确定教学方法时,必须从中学物理教学的总体目的任务出发,对各种教学方法进行优化选择。
3 结语
学生从初中跨入高中,面对的是全新的世界,所学习的高中物理知识,不论从量上还是质上都远远超出初中所学。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和学生要相互配合,共同努力,迎接高考,挑战未来,实现人生的宏伟目标。
参考文献
[1] 潘雪飞.高中物理教学中渗透的方法教育[J].学科建设,2010(8):127.
[2] 陈琼.新课改下高中物理教学探讨[J].课改前沿,2012(12):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