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英语四级作文常用句型

英语四级作文常用句型

时间:2023-05-29 17:40:03

英语四级作文常用句型

第1篇

论文摘要:英语写作是衡量学生英语综合水平和应用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英语写作能力的提高不仅需要学生自身平时的刻苦训练,而且需要社会、学校和老师各个环节的密切配合。文章重点就大学英语四级写作的充实性原则进行了研究和分析。

大学英语写作是一种语言技能,是衡量学生英语综合水平和应用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但当前的大学英语教学对写作的重要性还不够重视,写作成为学生英语技能中最薄弱的环节。作文好坏直接影响整个卷面成绩,针对这种现象,许多专家、学者从各方面找原因。笔者从学生在写作中存在的问题入手,寻找原因,探索其对策,目的在于提高学生英语写作能力,使学生真正达到书面交际的目的。

1我国大学英语写作现状

我国大学生过多地把精力放在听力和阅读能力的训练上,而忽略了写作能力的培养。在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中,写作始终是学生的难点,从全世界的雅思考试成绩来看,中国考生的写作成绩一直处于世界最低的水平。

2大学四级写作的要求和规定

为适应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形势,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满足新时期国家和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要,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于2004颁布了最新版的《高校英语专业四级考试大纲》,并对专业四级写作做了如下要求和规定:(1)测试目的:按照英语专业基础阶段英语教学大纲的要求,检查学生在基础阶段末期的英语写作能力。(2)题型:主观试题,分为Section A和Section B两个部分。(3)测试要求: a.作文。b.写便条。考试时间10分钟。为了帮助学生在写作时达到上述要求,笔者将充实性原则引入英语专业四级写作中。

3四级写作的充实性原则

首先,教师可通过分析和教授学生大学四六级作文应试策略,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和增加学生写作的自信心。只要将教师教授的写作技巧和策略联系实践、合理科学的改进,作文水平一定可以提高。其次,增加词汇量,如何增加学生的词汇量?这个问题似乎太难了,但是如果学生能积累一些无论哪篇作文都可以用上的单词,而且是高级词汇,即所谓的作文上的“万能单词”,学生应该就不会感觉到它的艰难了。例如,在第一段陈述观点时,都出现“如今”,“现在”,“目前”等时间状语,我们可以用“for the time being/currently”将“nowadays”或者“at present”甚至“now”予以替换。在最后一段表示具体做法时,有3篇作文都用了“为了……,应该……”这个句型,很多同学可能都会用“In order to…, should…”,但是我们可以在此基础上用上同学们在新视野大学英语中已学比较高级的表达法,即:For the sake of…, are supposed to…。 6篇作文都需要表达个人看法,所以我们可以掌握“As far as I’m concerned,/Personally speaking,/For my point of view”将“I think,/in my opinion”甚至“I see”予以替换。几乎所有的话题都需学生表达事物的两面性;因此,具备些关于优点,缺点,好处,问题等的词汇也是很有必要的, benefit, contribute, beneficial, essential, indispensable, detrimental, advantage, merit, disadvantage, demerit, shortcoming,issue,etc.“许多”表达法,通常同学都是用 “many,/a lot of”,而我们学过很多表达‘许多’的词汇,比如,“considerable, numerous, a persity of ”。其实,这个增加词汇量的过程就相当于一个替换过程。在四六级作文选词中,学生有意识地将新学的高级词汇替代初高中的简单词汇,如此一来,就解决了词汇匮乏,英语水平低下的问题了。

转贴于

最后,句型是否多样化。由于受中式思维的影响,同学们经常在组织句子的时候习惯用,‘主语+谓语+宾语’的结构;显然,如果12个句子都用这种单一结构,评卷老师会产生学生句型匮乏的印象。因此,我们要从句型多样化的目标着手,以下八大句型为参考给句子润色和修饰。第一,在英语的表达中,被动语态的表达很常见,故我们也可在这12个句子中用被动语态来表达,显得地道和专业,也不会让老师觉得学生的英语chinglish的印象了。如果同学还觉得用被动语态表达有困难,那么可将自己写好的一个主动句子用be done的结构改写为被动句子。第二个推荐句型,用it’s +adj. for sb. to do sth. 的句型,刚好可以把前面比较高级的形容词用上。第三,同谓语从句,We can’t deny the fact that… /It’s go beyond doubt that /There is no doubt that 第四: 强调句,区分一个句子是否是强调句,应将it’s …who/that去掉,句子的结构仍是完整的。既然如此,那么我们在一个陈述句里加上上面的结构就变成了强调句,而且不影响原来的句子。第五,定语从句的使用。如果可以用到谚语的话,还可以用以下结构:As an old saying goes, we should seize every chance before it pulls away from us.(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最后,倒装句,宾语从句等也可以选择性使用。

4结束语

学生提高写作能力,要想在四级考试中作文取得高分,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要经过教师和学生长期不懈的共同努力才能获得。如果学生们在平时多下功夫,在日常的学习中努力积累知识,多学多练打下牢固的基础,在考试中讲究写作技巧,正如一句英语言语所讲:Practice makes perfect. 考生一定能够发挥出水平,润色出高质量高分数的文章来。

参考文献

第2篇

关键词: 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 新题型 翻译技巧

一、引言

近年来,国家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进行数次改革。自2013年12月起,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的试卷题型作了局部调整,其中变化最大的就是翻译题型,由原单句汉译英调整为段落汉译英,而且将分值比例由5%提高到了15%。翻译内容涉及中国历史、经济、文化社会发展等,四级长度为140~160个汉字,六级长度为180~200个汉字。从试卷结构和测试题型看,此次调整使得考试内容更趋于合理,能进一步考查学生的真实英语水平。然而,考生对改革后的翻译新题型普遍反映是觉得难、无从下手。这是因为在我国当前的大学英语教学中,很少涉及翻译特别是段落翻译的教学,学生缺乏翻译技巧。本文从以下方面谈谈此次改革后大学英语四六级翻译新题型段落汉译英的翻译技巧。

一、确定主干

所谓主干,指的是句子的主语和谓语成分。一般地说,汉语句子重意合,汉语的主语不突出,指代关系在形式上不明显,句子的主语常常可以省略,很难直接发现主语,逻辑上的主语需要读者用心识别。汉语的谓语有时可以由数个动词充当,有时干脆一个动词都没有,由其他词性充当,相当灵活,所以汉语的主谓成分不易识别。而英语句子重形合,主谓成分很容易找到,除省略句以外,一般情况下每个句子都有主语,一个单句中要求只能有一个谓语动词,其他动词只能做非谓语动词。因此,在把结构松散、主语隐晦的汉语翻译成英语的过程中,确定句子的主语和谓语等主干结构是译者首先需要思考的问题。

例如,原文:2011年3月日本事故后,中国的核能开发停了下来,终止审批新的核电站,并开展全国性的核安全检查。(2014.6 CET-4真题)

译文:Chinese government stopped developing the nuclear power,suspended the approval of new nuclear power plants,and carried out the nationwide nuclear safety inspection after the nuclear power plant accident in Japan in March,2011.

原文“终止审批……并开展……”缺省主语,那么谁是其逻辑主语?显然不能是“中国的核能开发”,应该是隐含在句子外的“中国政府”,这里增加“中国政府”作后面系列动词的主语应该是比较恰当的。另外,句子中的“开发、停、中止、审批、开展、检查”系列动词在翻译时哪些作谓语动词,哪些作非谓语动词甚至转换成名词,都是值得仔细推敲的问题。

二、合句和断句

汉语句子注重意合,常常有多个短句,由逗号隔开,根据意群连接成一个结构较松散的句子。用句号还是逗号,往往没有严格的限制,主要是根据后面的句子是否属于同一个意群来判断,常常可见汉语中属一个意群的一大段落文字,最后只有一个句号。英语句子注重形合,一般比汉语中逗号隔开的短句要长,比汉语意群段落的长句要短,结构较紧密,主谓分明,每一个句子必须用句号。所以,把汉语句子译成英语就需要并句和断句,处理时要分清主次,注意前后逻辑关系。断句和并句的目的是使译文意义明晰,层次分明,脉络清楚,句子结构更加符合英语语言的表达习惯,从而提高英译文的质量,使原文信息更好地传递给英语读者。

例如,原文:信息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正在飞速地发展,中国公民也越来越重视信息技术,有些学校甚至将信息技术作为必修课程,对这一现象大家持不同观点。(2013.12 CET-4真题)

译文:Nowadays,with the fast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Chinese citizens are attaching more and more importance to it.Some schools and universities have even include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their required courses,which has led to different opinions.

原文是由四个小短句构成的一个长句。事实上,四个短句有四层不同的意义,即:1.信息技术正在飞速发展。2.中国公民越来越重视信息技术。3.有些学校甚至将信息技术作为必修课程。4.对这一现象大家持不同观点。如果翻译时把汉语长句进行短句处理,译成4个英文句子,就是可取的。但考虑到内容联系的紧密性,短句1和短句2,以及短句3和短句4分别可以并成一个句子。短句1和短句2具有因果关系,前句用介词“with+N”,构成原因状语,后句作主句。短句4中“这一现象”就是指代短句3“有些学校甚至将信息技术作为必修课程”,可以把短句3作主句,短句4作非限制性定语从句处理。这样译文就条理清楚、主次分明、行文流畅。

三、词性转译

词性转译指翻译过程中为了使译文符合目标语的表述方式、方法和习惯而对原句中的词类进行的转换。英语不同于汉语,英语特别讲究词性,英语单词的词性与其语法功能有着紧密的关系。在做翻译题时,汉语里某种词性的词并非一定要翻译成英语的相应词类,如果完全按照原文词性进行翻译,往往就会造成译文生硬别扭,不够通顺。因此,考虑到英汉两种语言的差异,为了使译文更加符合译入语的习惯,流畅自然,有时需要进行词性转换。转换原则是既保证通顺流畅,又不违背原文的意思。

例如,原文:由于食物对健康至关重要,好的厨师总是努力在谷物、肉类和蔬菜之间取得平衡。(2013.12 CET-4真题)

译文:Since food is essential to health,a good cook always tries to balance cereal,meat and vegetables.

原文中,“平衡”是名词,充当“取得”的宾语,英译文中用“balance”作动词用,更符合英语表达,如果直译为“get balance”就显累赘,反之,如果汉语中用“平衡”动词,“平衡谷物,肉类和蔬菜”就显得别扭不通顺。所以,翻译中根据英汉语言特点相互转化词性是比较常用手段。一般来讲,翻译时词性转译密切相关的有名词、形容词、动词、副词、介词等。英语比较喜欢多用名词和介词,而汉语则是动词用得多一些。

四、语态转换

所谓语态转换,是指翻译中英汉两种语言之间的主动语态与被动语态的互换。总体上讲,汉语中被动句的使用范围相当窄,被动式使用很少,叙述一种行为时,常用主动式。即使使用被动式,也不像英语那样有固定或比较统一的构成形式。英语中被动语态的使用范围很广,凡是在不必或不愿说出或无从说出施动者,以及为了便于连贯上下文或者为了强调动作的承受者等场合,往往都使用被动语态。汉译英时,应首先考虑译成英语被动句的可能性,必要时应改变句子的语态,在中汉英两种语言之间进行主动式与被动式的互换,以适应表达的需要。

例如,原文:在古代,人们用它来记录事件,但现在主要是用于装饰的目的。(2013.12 CET-4真题)

译文:In ancient times,it was used to record events,but now it is used as ornaments.

汉语中常用“人们、有人、大家”等作主语的句子,实际上主语所指很模糊,虽然语态上是主动语态,但英译时常用被动语态,这里“人们”就没有译出,直接采用被动句式。

五、增词和减词

增词和减词是指根据英汉两种语言不同的思维方式、语言习惯和表达方式,在翻译时增添或减少一些词或短句,以便更准确地表达出原文所包含的意义。英语词与词、词组与词组及句子与句子的逻辑关系一般用连词来表示,而汉语则往往通过上下文和语序表示这种关系。在汉译英时,常常需要增补连词。另外,在汉译英时,还要注意增补一些原文中暗含而没有明言的词语,或者减少汉语中冗长重复性词语,确保译文意思的完整、通顺。

例如,原文:“结”在中文里意味着爱情、婚姻和团聚,中国结常常作为礼物交换或用作饰品祈求好运和辟邪。(2013.12 CET-4真题)

译文:Since the “knot” symbolizes love, marriage and reunion in the Chinese language,Chinese knots are exchanged as gifts or used as decorations to bring good luck and drive away evil spirits.

原文由两个分句组成,暗含因果关系,在汉译英时,常常需要增补表“原因”的连词。所以,译文中增加“since”这个连词,将句子内部逻辑关系清晰地表现出来。

再如,原文:系列报告包括三部分:科学发展报告,高技术发展报告,中国可持续战略报告。(2014.6 CET-6真题)

译文:The report consists of three parts:science development,more advance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and the sustainable strategy of China.

原文重复提到“报告”四次,体现了汉语不怕重复的特点,但译成英语时,需要做减词处理。

五、结语

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题型改革顺应了时展的要求,凸显了对学生英语实际运用能力的考查,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大学英语教学应重视对学生翻译能力的培养。对考生来说,熟练掌握各种汉英翻译技巧,是做好翻译的必要理论基础,更重要的是平时加强练习,不断把这些翻译技巧应用到实践当中,才能切实提高翻译能力。

参考文献:

[1]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官网.http///.

[2]李明.汉英互动翻译教程[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9.

[3]郝丽萍,李红丽,白树勤.实用英汉翻译理论与实践[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第3篇

对于国内四、六级考试而言,“大话题”的考查算得上是个新鲜玩意儿,尽管无法判断这是否会是未来四、六级考试作文的新趋势,但结合2012年12月四、六级考试的其他作文题(比如这次四级作文新出现了图表题)来看,我们着实应该认识到一点:四、六级作文的话题变得越来越广。那么,今后考生应该如何面对这种趋势呢?笔者认为考生可以通过学习《新概念英语》第三册和第四册来做好写作思路和语言表达上的准备。下面笔者就从这两个方面来进行具体分析。

写作思路

要解决“大话题”的写作思路问题,考生在备考过程中有必要进行一定的知识储备。这种知识储备的一个有效来源便是《新概念英语》第三册和第四册的课文。这些课文的话题涉及科技、文化、美学、历史、社会等多个方面,基本涵盖了六级作文常考的话题。通过学习这些课文,考生可以对这些话题有一定的知识储备,这样写作时要找到写作思路和写作角度问题就不大了。

笔者以本次考试的作文题目“Computer and Man”为例来具体说明。从题目可知,这个作文题目的立意是要探讨计算机与人类之间的关系。这个话题可以从许多方面展开,而《新概念英语》第四册第22课Knowledge and Progress (《知识和进步》)就为这篇作文的写作提供了一些思路。这篇文章的前半部分论述了人类文明进步与知识积累之间相互促进的关系,这很能启发考生的写作思路。下面我们来看文中的两句话,它们论述的就是人类文明进步与知识积累之间的关系。

1. Knowledge began to increase as soon as the thoughts of one individual could be communicated to another by means of speech. (人一旦能用语言同别人交流思想,知识的积累便开始了。)

2. What is called “modern civilization” is not the result of a balanced development of all man’s nature, but of accumulated knowledge applied to practical life. (所谓“现代文明”并不是人的天性平衡发展的结果,而是积累起来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的结果。)

这两个例句所阐述的内容为此次六级作文提供了一个写作思路:计算机作为人类文明与技术进步的象征,对知识的积累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因此,考生可以从人类知识进步的角度来论述计算机与人类的关系,如:人类的进步有赖于知识的积累与传播,而计算机极大地促进了这种进程。如果能够从这种角度来落笔的话,考生的文章必然会与众不同。

此外,这篇课文后半部分探讨的是知识的积累对人类文明带来的影响是“双刃剑”。这对考生完成该题目的写作很有启发意义:考生可以从计算机给人类带来的利与弊的角度来写。课文对利与弊的论述可谓精辟,譬如下面这两个句子。

3. As is so often pointed out, knowledge is a two-edged weapon which can be used equally for good or evil. It is now being used indifferently for both. (正像人们常常指出的,知识是一把双刃剑,可以用于造福,也可以用来为害。人们现在正漫不经心地把知识用于这两个方面。)

4. … gunners using science to shatter men’s bodies while, close at hand, surgeons use it to restore them. (……炮兵利用科学毁坏人体,而就在附近,外科医生用科学抢救被炮兵毁坏的人体。)

考生在写这次六级作文时可以模仿例句的写作思路:一方面,电脑可以帮助人类更加有效地完成自己的工作;另一方面,电脑又容易诱使人类在游戏、网络上挥霍大量的时间。这种矛盾正体现出了电脑作为“双刃剑”的特征。

以上引述的《新概念英语》第四册第22课只是《新概念英语》思路应用于六级写作的一个例子而已。事实上,《新概念英语》的课文(特别是第四册课文)提供的素材可以广泛地应用于各类写作考试中。同样以本次六级考试出现的作文题目“On Maintaining Trust”为例。考生可以借鉴《新概念英语》第四册第44课Patterns of Culture (《文化的模式》)中“风俗塑造个人行为”的论述来形成写作思路,论证一个信任或不信任他人的社会如何使得其中成员的行为变得更积极或更消极。

语言表达

除了写作思路之外,考生在写作过程中还会遇到语言表达的问题。一些考生脑子里有很好的写作思路,但却无法将自己的写作思路用恰当的语言表达出来。针对这个问题,考生也可以通过研读《新概念英语》第三册和第四册来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进而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仍以本次六级作文题目“Computer and Man”为例。考生如果打算从论述电脑的正面与负面影响的角度组织文章的话,就势必面临着如何将写作思路落实在笔头上的问题。比如想表达“电脑有好处也有坏处”,很多考生可能只能写出“Computers have both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这样缺乏感染力的句子。如果考生能借鉴上文提到的句子“Knowledge is a two-edged weapon which can be used equally for good or evil”,那就很容易把表达变得更生动。考生只需要对这个句子略作修改,便能在作文中写出既有层次又有文采的好句子,如:“Computer is a two-edged weapon which can be used equally for doing good or doing harm.”又如,考生如果想表达电脑(或其他什么东西)的变化趋势时,可以借鉴《新概念英语》第三册第51课Predicting the Future (《预测与未来》)中的一个句子:“Computers have become smaller and smaller, more and more powerful and cheaper and cheaper.”这样的表达语义清晰又简练流畅。

在写本次六级作文的另一个题目“On Maintaining Trust”时,考生同样可以借鉴《新概念英语》里的句型。例如,当考生试图描述信任沦丧的社会时,可以借鉴《新概念英语》第四册第28课Patients and Doctors (《病人与医生》)里的第一句话:“This is a sceptical age … our faith in many of the things in which our forefathers fervently believed has weakened …”这句话非常切题又达意。

小结

英文写作的要求无非分成两个部分:知道写什么(写作思路)与知道怎么写(语言表达)。而《新概念英语》恰巧能帮助考生在这两个方面练好“内功”。那么考生该如何利用《新概念英语》来帮助自己备考四、六级作文呢?

第4篇

一、综述

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一直力求对大学生的英语能力进行客观准确地测量。从1987年实施以来,为适应时代的需要,考查方式几经变革和调整。2013年12月的四六级考试又有了新的变化。原有的单句汉译英调整为段落汉译英,内容涉及中国历史、文化、经济、社会发展等。段落翻译长度四级考试为140-160个汉字,六级考试为180-200个汉字。由考查简单的词组掌握、语法和句型表达转变为考查篇章整体表达。相比改革前的句子翻译,无论是分值还是难度都有所加大,对考生英语应用能力要求更高,同时也对未来大学英语的翻译教学起到了方向指引的作用。目前的大学英语教学中,翻译只是一种辅助性的教学手段,无论是课堂上老师设计的翻译练习还是教材里的翻译题,都是以句子为单位,以课文中出现的词汇或句型为材料,目的仅限于考查学生是否能熟练运用这些词汇或句型,并不能体现翻译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及其交际功能。随着新题型的出现,翻译教学也应该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成为重要的教学内容之一。

二、段落翻译中的难点

1.文化词汇的翻译

由于新题型的题材是与中国的历史、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紧密相关的,不可避免的会出现具有中国特色的表达。如:

“茶是中国的瑰宝,经常被用作馈赠外国友人的礼物。”(2013年12月四级)

“中国结常常作为礼物交换或作为饰品祈求好运和辟邪。”(2013年12月四级)

“中秋节在农历八月十五,是人们拜月的节日,这天夜晚皓月当空,人们合家团聚,共赏明月。”(2013年12月六级)

在这几个句子中,“瑰宝”、“馈赠礼物”、“祈求好运”、“辟邪”、“农历”、“拜月”、“皓月当空”、“合家团聚”等词,在平时以介绍英语文化背景为主的教材和练习中是难觅其影的。

2.中英句式特点的差异

中英两种语言在句式上有很大的差别,四级翻译旧题型是完成句子,学生只需要写半个句子,不需要去分析较长的中文句子,主要考察的还是短语或句型的应用。一旦要翻译整个句子,学生就习惯性的逐字逐词的翻译,不分析主谓,不考虑词性。因此分析两种语言句式上的差异是段落翻译成功的前提。

比如,汉语侧重语义,多用短句和分句来表达,英语则侧重语法结构,多用长句及复合句,其结构是通过时态、标点符号及关联词来表达。

“中国结最初是由手工艺人发明的,经过数百年不断的改进,已经成为一种优雅多彩的艺术和工艺。”(2013年12月四级)

这句话由三个短句构成,但英语可以合成一个句子翻译。翻译时必须先理清句子的主干“The Chinese knots have become an elegant and colorful arts and crafts”,之后“由手工艺人发明”可处理为后置定语,而“经过数百年不断的改进”则可处理成由after引出的时间状语。

另外汉语句子的重心往往在后,而英语句子的重心则是比较靠前的。具体来说,汉语一般是由因到果、由假设到推论、由事实到结论、即重心在后;英语则往往是推论或结论等在前,假设或事实等在后,即重心在前。如:

“它既包括为皇室成员享乐而建造的大型花园,也包括学者、商人和卸任的政府官员为摆脱嘈杂的外部世界而建造的私家花园”(2013年12月六级)

先分析句子的基本结构应是“它包括大型花园和私家花园”。“大型花园”和“私家花园”之前修饰成分过长,翻译成英文时应该后置“it includes both large gardens built for royal family enjoyment and private gardens built by the academics, businessmen and former government officials to get rid of the noise of the outside world”。

3.成语的处理

成语是汉语言的精华之一,是人们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提炼出的语言结晶,多出自经典名著和民间传说,具有浓厚的民族色彩。段落翻译中的成语有时候可能两个或三个连在一起出现的,这往往成为学生翻译时的难点。比如在上文提到的“这天夜晚皓月当空,人们合家团聚,共赏明月”中,三个成语的作用是不一样的,“皓月当空”是用来修饰当天夜晚的状况,整个做状语,应该引导学生用“意译”的翻译方法来处理“皓月”,故译为“bright moon”。“合家团聚,共赏明月”是句子的主干信息,翻译时不能逐字逐词去一一对应,而应分析“合家”可以是整个句子的主语,这个主语发出“团聚”和“共赏明月”两个动作。所以翻译为“On this day, under the dazzling bright moon, families reunite and enjoy the moon’s beauty”。

4.段落翻译的衔接问题

汉语由于结构比较松散,常对名词进行重复使语义更加清晰,对动词进行重复起增强语气的作用,而英语则多使用代词或助动词来代替重复出现的部分。另一种情况是中文往往会出现无主语句,而英语要相应的添加主语,如:

“信息技术正在飞速的发展,中国公民也越来越重视信息技术,有些学校甚至将信息技术作为必修课程。”(2013年12月四级)

原句中“信息技术”亦出现多次,可翻译为“Nowadays, with the fast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hinese citizens are attaching more and more importance to it. Some universities have even included it in their required courses”

三、教学策略的调整

由于翻译的考题已经从单句翻译扩展到段落翻译,明显提高了对翻译的要求,从对“点”的考查转变为对“面”的考查,这不仅要求考生有良好的单词和语法基础,也要求学生能够合理拆分、组合段落信息,最终按照英语的惯用思维翻译出整个段落。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只针对词句的翻译练习已经不能满足需求。

1.课时保证

学生翻译技巧的提高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应该在平时的教学中就有所体现。要有计划的在一个学期的不同单元课文讲解中,渗入翻译技巧的专项讲解,并辅以练习,让学生熟悉基本翻译技巧和转换方式。有很多高校目前都开展了与英语相关的一系列选修课,翻译技巧也是很好的选修课的选题之一。

此外,由于翻译内容涉及到的是中国特色的文化和时事,而学生文化词汇的输入量非常有限,可以分专题布置学生去阅读和讨论历史,文化,经济,社会现象等相关文章,帮助学生积累相关领域的词汇表达,然后再针对相关话题设计段落翻译,让学生在有词汇积累的前提下再去做段落翻译,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翻译技巧讲解

针对大学英语四级的翻译技巧讲解不应该和英语专业的翻译技巧等同,应从句子结构入手。因为非英语专业的学生对中英句子差异非常的陌生,往往是机械的对等翻译,而且受到中文的影响,选择用词时并不考虑词性,也不考虑句子成分。所以在四级复习的授课中,本人首先给学生大量的中文句子来分析句子的主干信息和修饰成分,让学生讨论并选择合适的句型结构,和恰当词性的词来翻译这些相应的成分。比如段落翻译中第一句往往对所讨论的话题进行定性的介绍:“中国剪纸有一千五百多年历史,在明朝和清朝时期特别流行”。 这句话的主语学生能非常确定是“中国剪纸”,而谓语部分可以分析为“在明朝和清朝时期特别流行”,那么“有一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就做状语,可以用with短语引出。谓语也可以是前半段,但是后面的“在明朝和清朝时期特别流行”就应该做补充成分,由非限制性定语从句来充当。最后引导学生写出两种翻译的句子:1. With a history of more than 1500 years, paper cutting is most popular in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2. Paper cutting in China has a history of more than 1500 years, which is most popular in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一旦学生掌握了这个方法,再遇到类似的句子,如“烤鸭是北京的地方风味,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和“火锅(hot pot)是中国的传统饮食方式之一, 拥有几千年的历史”,学生的翻译就不会再出现像“Roast duck is a local flavor of Beijing, has a history of 1600 years”这样的句子了。另一个句子“杭州特产众多,其中以丝绸和茶叶最受欢迎”,学生被要求分别用后置定语从句,独立主格,以及with复合短语来翻译后面的“其中以丝绸和茶叶最受欢迎”,学生讨论相当热烈,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对于句子的分析能力。

在学生学会分析句子结构之后,可以加入更具体的翻译技巧的讲解。比如成语的翻译。 学生先分析成语的内部结构,找对应的英语结构,找不到相应的结构时可以找上下义的词,或者近义词,或者解释性的翻译。比如“其(饺子)特点是皮薄馅嫩,味道鲜美,形状独特,百食不厌”,这一句的前三个成语结构是一致的,都是中文的主谓式结构,翻译时可以处理成形容词加名词的结构,也就是“thin wrappers, delicious stuffing and unique shapes”至于最后这个成语,由于结构不一样就要单独处理了。“Jiaozi is characterized by its thin wrappers, delicious stuffing and unique shapes. And you can never have enough of it.”

另外还有一些常见的翻译技巧包括:增词减词,断句合句,词性转换,主动与被动转换,省略,正反译法等,可以结合段落翻译中的句子进行讲解和练习。

第5篇

关键词:大学英语四六级;新闻听力

中图分类号:G64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6)10-0003-02

1.引言

2013年的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改革,听力部分的分值有了明显大幅度的提高,而在今年四六级考试中,短对话和短文听写将退出历史舞台,取而代之的是短文新闻听力和学术讲座。这样大难度的题型变化反映出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进一步向托福雅思等国际权威考试接近,提高了听力测试的效度,也反映出对大学生英语听力实际应用能力的提升和高要求。如何应对这一革命性的变化,抓住大学生英语听力中的实际问题,切实提高他们的英语听力能力,这一系列问题值得大学英语教学工作者们深思和探讨。

2.英语新闻听力的特点

新闻听力的功能主要是报道全世界发生的各类重大事件,并且以最快的速度大范围的传播出去。因此,它的语言文体形成了独特的风格,不同于科技英语、广告英语、文学英语、法律英语等。

从文体特点来说,由于新闻报道的快速简洁性,信息的浓缩,使得其篇章结构简单,句式紧凑而严密,特别是每则新闻的导语,以最节省的文字高度浓缩并传递完整的新闻信息。这种为了增加吸引力,从而将新闻的重要信息至于首位的文体称为倒金字塔法,是新闻听力的一个重要的特征,因此导语部分是新闻听力首要关注的重要听力点,特别要关注五个"Wh"问题的回答。此外,新闻英语最典型的句法结构就是嵌入结构,常常使用前置修饰语来代替后置名词修饰语和从句,在基本句型SV或SVO的基础上进行扩展,适度地展开其定语和状语结构成份。正是由于嵌入式的句子结构,使得文体风格不同于学生一般阅读熟知的文学文体风格,更不同于日常生活会话。这种高度浓缩的新闻报道文体,不利于由听觉途径进行交际,而适宜于视觉途径的交际,因此对于非英语专业的大学生而言,难度不言而喻。

从语体特点来说,由于新闻在于表现新鲜的事物,词汇选用也力求标新立异,生动形象。因此新闻词汇通常是通俗而富有表现力的新词或是浓缩词语。此外,不同于句子结构松散的日常会话口语体,新闻记者一般追求简洁的文风,用词也大多比较简短,偏爱选择单音节或少音节的词。这类音节短小的词,声音停留于听觉器官上的时间也相应短促,在这种情况下,大脑对声音所作的反应和判断的可辨因素是非常有限的。因此,这些不利于听觉器官接受的因素的出现,导致新闻听力理解必然要受到一定程度的削弱。

3.大学生在新闻听力中的难点分析

一是学生对于新闻的文体和句法结构不适应,特别是所谓的倒金字塔结构,往往在导语中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几个方面,信息量太大,对于习惯日常英语会话模式的学生而言十分不适应。其次英语新闻中被动语态居多,而中国学生在被动语态上不是十分熟悉,需要将其转化才能准确理解,这样的思维转化过程会影响学生收听接下来的内容。

二是学生并不关心世界时事的发生和报道。世界时事新闻包含了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体育和自然灾害等各个方面,这就要求学生在各个领域都要有一定的了解。如果学生缺乏对新闻的文化背景知识的了解,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他们对新闻材料的理解和掌握。并且英语新闻的词汇都是与各领域相关的专业用词,对于学生而言,更难以熟悉和掌握。

4.大学英语四六级新闻听力的应试策略

首先,大学生们对于新闻听力材料非常陌生,因此在平常的英语学习中,要大量阅读,广泛积累相关的文化知识。新闻涵盖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体育、历史等各种专业领域的信息,也是与新闻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大学生在日常阅读中储备这些背景知识对于提高新闻听力能力至关重要。

其次,学生们要熟悉和掌握一些特定的新闻词汇,不断扩充他们的词汇量,特别是与某一类型新闻事件相关的词汇,可以通过训练听写,积极提取关键词等手段,使学生熟练掌握,增加他们的语言感知。

此外,现在关于新闻的网络资源非常丰富,学生们应该最大化利用这些网络资源,多听一些母语新闻,了解时事信息,比如有关于新闻类的VOA听力,也有关于讲座类的TED等。

5.结语

新闻听力是今年大学英语四六级改革中最革命性的一个变化,对于学生来说,也是难度最大最难掌握的。了解新闻听力的语体和文体特点,针对学生们的新闻听力障碍和难点,找出应对的策略,在教学中,不断改革创新,采用特色的教学方法,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解决新闻听力这一难题,切实提高学生的英语听力能力。

参考文献:

第6篇

    [关键词] 大学英语教学 翻译教学 翻译能力

    一、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现状

    翻译教学一直以来是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一个薄弱环节。所谓现状,概括起来讲就是“四不”,即考试基本不考,教材基本不编,教师基本不讲,学生基本不练。在1996年1月前,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没有翻译题,那真是“考试不考”。现在所有大学英语教材,都没有全面系统地介绍翻译知识、翻译技巧,有的只不过是少量单句或段落练习。因为考试不怎么考,教材不编,这自然而然地导致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讲”、忽视培养和训练学生的翻译能力、学生本身也不重视翻译教学的现象。一句话,翻译教学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处于非常不受重视的地位。“四、六级考试对学生英语实用能力检测不够, 也在某种程度上助长了应试教育的风气, 使得一些学校的老师把重点放到了追求通过率和应付考试上,客观上降低了对学生实用英语能力的要求,其结果就像有的学生说的那样,学了那么多单词和语法,但不会用,听不懂,说不出” 。

    二、大学英语翻译教学发展策略

    笔者认为,如果把“四不”变成了“四要”,即考试要考,教材要编,教师要讲,学生要练,练好了语言基本功,学习了翻译方法和技巧,经过了大量翻译实践,毫无疑问,大学生的翻译水平一定会得到很大提高。

    1.考试要考——四级新题型中翻译为必考内容

    为适应我国高等教育新的发展形势,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满足新时期国家对人才培养的需要, 2004年初教育部高教司组织制定了《课程要求》。在此条件下, 作为对我国在校大学生英语能力是否达到《课程要求》的主要鉴定手段的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也进行了相应改革,并于2007年1月全面实施改革后的四级考试,改革后,增添了翻译这部分的新题型,与以往作为四级考试备选题型之一的英译汉不同,新题型的翻译改为汉译英,增加了一定的难度。这种题型的考试形式是把句子补充完整,占卷面总分的5%。这充分说明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翻译技能的训练是十分必要的。因此在翻译教学过程中可适当选用四级考试的材料,也可结合四级考试中汉英翻译的要求进行教学,使我们的教学即为学生毕业后的进一步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又能满足学生当前的需要,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率。

    2.教材要编——大学英语教材中应多增翻译资源

    目前,大多数英语教材中都编有英汉互译的句子以及段落,应该说教材已经为我们提供了基本的翻译练习机会和材料。但是以往有不少教师因为课时紧等种种原因或简单地作为课外作业布置给学生,或在课堂上简单地对一下答案,甚至直接用投影仪把答案放在屏幕上让学生自己核对,不作任何评讲和翻译技巧方面的指导。其实我们可以把它当作是培养学生翻译技能的一个重要手段。因为句子是人们表达思想进行交际的基本语言单位,具有相对完整的意思。因此,培养学生的翻译技能要从句子翻译开始。同时也要呼吁相关教育出版部门在教材中增加完善系统的翻译知识、翻译技巧,使师生能够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学有所依。

    3.教师要讲——将英汉对比法贯穿于大学英语教学中任何翻译都和文化息息相关, 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由于文化背景的不同使英汉语言各具特色, 比如从地理环境、生活习俗、习性、宗教信仰、历史典故、思维方式等方面的差异,我们不难从中透视两种语言所承载的不同文化信息, 同时领略和欣赏其各自不同的语言风格与浓郁的民族特色。因此, 教师在翻译教学中要让学生对源语和译入语的文化做全面、透彻的认识和了解英汉两种语言的文化的主要差异, 才能真正达到翻译的标准即“ 忠实和通顺”。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英汉句子中主、谓、宾的词序基本上一致,但同汉语相比, 英语词序倒置现象较多。如“what a beautiful building it is!( 多么漂亮的建筑啊! ) ”

    英语多用连词、介词来表示词、词组、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而汉语很少用。例如,“月满则亏,水满则溢” 译为:a fall into the pit,a gain in your wit.。“城乡差别”其译文为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own and country 。

    英语忌重复,为避免重复常用代词、省略和变换的表达方式,而汉语习惯用重复表强调。例如:“我们必须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译成 we must cultivate the ability to analyze and solve problems.。英语中省略了一个“problems”以避免重复。

    汉语常用无主句, 而译成英语时则常用被动语态。例如:“一般地说,通过增加供给或减少需求可以降低物价。” 译为generally speaking,the price can be brought down by increasing supply or decreasing demand.。 类似的异同还有英语重语法而汉语重语义;英语有谓语动词、非谓语动词且有时态、语态的变化,而汉语动词可连用且无时态变化;英语谓语必须在人称、数上与主语一致,而汉语的句子结构较松弛。英语是形态语言,要求句子成分齐全,而汉语是逻辑语言,写句子“意尽为界”,句子的信息量没有语法形式上的限制,弹性大。所以教师如果能抓住英汉的这些特征,适时地对学生加以指导,学生就可以避免母语的负面影响,从而增强对英语的敏感度。

    4.学生要练——应当重视学生翻译能力的测评

    考试要考,教材要编,那么教师和学生自然而然地要讲、要练。除了以上提到的教师在教学时,要注意结合翻译准备教学内容及方法,也可结合课文中的句型讲翻译技巧。学生的大量练习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到后期可利用实际的技术资料等进行翻译练习,促使学生在实践中逐渐提高翻译水平。同时,各高校在测评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水平的过程中,应当重视翻译能力的测评。测试的方式可以多种多样,除了可以借鉴四级新题型中的汉译英填空题形式,还可以有段落翻译,英汉句子翻译,或者是组织几次翻译竞赛等。通过这些测评方式,不但可以提高学生对翻译技能的重视程度,还可以极大的提高他们对翻译的兴趣。

    参考文献:

    [1]郭士香.关于大学生英语翻译能力的思考[j].沈阳大学学报,2002,(1).

第7篇

关键词: 段落翻译 新题型 翻译技巧

从2013年12月开始,大学英语四级考试中的翻译题部分发生了巨大改革,由原来完成句子翻译改为整个段落的翻译,此改革表明原来的知识型考核转为能力型考核。这对于很少练习翻译的考生来说很可能会成为失分的地方,因此了解其变化和要求,掌握一定的翻译技巧具有重要意义。

一、变化

原四级翻译只是单纯地完成句子,相对来说,简单得多,只要观察判断整个句子,然后根据所学英语知识中的句型结构、语法,翻译给出的汉语,就能完整准确地完成句子。但现在则改为段落翻译,具体变化如下:

1.其分值比例由原来的5%调整为15%。

2.考试时长由原来的5分钟调整为30分钟。

3.内容:涉及中国历史、文化、经济、社会发展等。

4.要求:四级长度为140~160个汉字。

5.评分标准。

二、特点与要求

以前的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大纲中并未将翻译作为一个独立技能考核,翻译部分主要考核学生运用正确词汇和语法结构的能力,反映在题型上只是根据给出的英语句子和汉语内容完成句子。现在由单句翻译改为段落翻译,其内容涉及中国历史、文化、经济、社会发展等,明显提高了对翻译能力的要求,从对知识“点”的考查转变为对知识“面”的考查,这不仅要求考生按照英语语言结构与思维翻译出整个段落,而且对学生的考核要求也相应拓宽、加深了,不再单一考查学生所学的词汇和语法基础等英语知识,而是考查学生对中国历史、文化、经济、社会发展、风俗习惯等的学习和了解;考查学生对合理拆分、组合句子,将汉语所承载的信息用英语表达出来的能力;考查学生对翻译技巧与方法的掌握。总之,改革后的段落翻译是对学生进行英语知识、翻译能力、中国文化的学习等多方位、多层面的考查。

三、翻译技巧、方法和步骤

做翻译题时,首先仔细通读分析中文,把其划分为语义层次;其次在草稿纸上将每个句子各个击破,翻译各句;最后检查核对整个段落的意思、句子的对错,与原文对应的信息,确保翻译尽量与原文一致,最后再抄写到答题纸上。

以下对2013年12月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翻译题进行具体分析。

Part Ⅳ Translation (30 minutes)(原单句汉译英调整为段落汉译英。翻译内容涉及中国的历史、文化、经济、社会发展等。四级长度为140~160个汉字。)

Directions:For this part,you are allowed 30 minutes to translate a passage from Chinese into English.You should write your answer on Answer Sheet 2.

“中国结(the Chinese knot)最初是由手工艺人发明的。经过数百年不断的改造,已经成为一种优雅多彩的艺术和工艺。在古代,人们用它来记录事件,但现在主要用于装饰目的。‘结’在中文里意味着爱情、婚姻和团聚。中国结常常作为礼物交换或用作饰品祈求好运和避邪。这种形式的手工艺(handcraft)代代相传,现在已经在中国和世界各地越来越受欢迎。”

1.通读中文,划分语义层次。

通读全文后,处于首句的是主题句,表达了短文的中心就是由手工艺人发明的中国结,包括它的历史、寓意、发展和变化,分析后按语义可分为三个层次。(1)中国结(the Chinese knot)最初是由手工艺人发明的。经过数百年不断的改造,已经成为一种优雅多彩的艺术和工艺。(2)在古代,人们用它来记录事件,但现在主要用于装饰目的。“结”在中文里意味着爱情、婚姻和团聚。中国结常常作为礼物交换或用作饰品祈求好运和避邪。(3)这种形式的手工艺(handcraft)代代相传,现在已经在中国和世界各地越来越受欢迎。

2.按翻译技巧分译各句,尤其注意关联词的运用。

句子是段落的最小语义单位。翻译各句时,要注意句子的翻译技巧,比如:句子基本结构的翻译,词的运用与转换,长句的翻译,时态的翻译,无主句与被动句的翻译等,另外,翻译各句时一定要注意关联词的运用。

(1)“中国结(the Chinese knot)最初是由手工艺人发明的”。

析:这是一个很简单的被动句,被动句结构为“be+V-ed(过去分词)+by...”,by短语表示“由……,被……”。注意“最初”(originally)的使用。“手工艺人”是“handicraftsman”。因此被翻译为“The Chinese knot is originally invented by the handicraftsman”。

“经过数百年不断的改造,已经成为一种优雅多彩的艺术和工艺。”

析:“经过数百年不断的改造”,根据英语句子结构的严密性,直接用一个介词短语表达就行:After several hundred years’innovation。“innovation”表示“革新、创新、改革”之意。

“已经成为一种优雅多彩的艺术和工艺”。此句省略主语它(指中国结),译时应加上;“已经成为”,用现在完成时,“成为”译为”evolve(逐渐形成)into”;“优雅多彩的”:elegant and colorful,译成并列的形容词做定语修饰艺术和工艺;“艺术和工艺”:art and craft。

(2)“在古代,人们用它来记录事件,但现在主要用于装饰的目的”。

析:“在古代,人们用它来......”译时应将主动句译作被动句“was used for”(被用来);连词“while”用到这里是最恰当的,表示前后两句话的对比与连接“而”;“主要”译成副词“mainly”做状语。

“‘结’在中文里意味着爱情、婚姻和团聚”。

析:“意味着”:mean;“爱情、婚姻和团聚”:love,marriage and reunion,并列名词作宾语。

“中国结常常作为礼物交换或用作饰品祈求好运和避邪”。

析:“作为……或用作……”译为被动句“is used as...”“祈求好运和避邪”指被用来做什么,因此译为动词不定式表目的“to express good wishes”和“to ward off evil spirits”。“ward sb/sth off”意为“避开(不好或危险的人或事)”,估计比较生疏,可译为“keep away”;“邪”指邪佞、鬼魂“evil spirits”。

(3)“这种形式的手工艺(handcraft)代代相传,现在已经在中国和世界各地越来越受欢迎。

这句话是整个段落的一个总结,表示“已经,仍然还要……”因此用现在完成时,“代代相传”:pass on for generations,在中国和世界各地越来越受欢迎:become more and more popular in China and the world.

整段译文如下:"The Chinese knot is originally invented by the handicraftsman.After several hundred years’innovation,it has evolved into an elegant and colorful art and craft.In ancient times,it was used for recording events,while now it is mainly a decorative handicraft art.In Chinese,"Knot"means love,marriage and reunion.The Chinese knot is often used as a gift to express good wishes or a talisman to ward off evil spirits.The handcraft has passed on for generations and become more and more popular in China and the world."

3.检查核对翻译与原文。

检查核对译文与原文有无意思上的出入,有无句法或拼写上的错误后,再抄写到答题纸上。

四、结语

第8篇

关键词:农村;七年级英语;困惑问题;典型

农村各小学普及开设英语课程已好多年了,从三年级开始到六年级这四年的英语学习,为初中英语学习奠定了必要的基础。从本地区近年使用的各种版本的英语教材来看,七年级英语教材内容都呈“初始”状况,即其教学内容安排几乎是将小学阶段英语再进行一遍。由此说来七年级学生学习英语很轻松,但是笔者从自身多年的教学中发现,七年级的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学习效果差距大。

问卷调查七年级238名学生,87.24%的学生认为英语学习重要,但是只有48.57%的学生对英语感兴趣,43.1%的学生不喜欢英语的原因是“考不好”:许多英语学得慢的学生跟不上,学得好的想快但快不了。教学中笔者发现,学生在学习中存在许多相同的问题,这些问题一时得不到有效解决而导致学生学习英语的难度增加,并逐渐成为他们的困惑。下面笔者就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感受谈谈这一问题。

一、中学英语教学法的改变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小学英语重点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初中英语着力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中小学生学习习惯和方法大不相同。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喜欢丰富多彩的“活动”课堂,而初中课堂中这一教学法逐渐减弱。经问卷获悉,有90.26%的小学生认为:老师上课时把教学内容翻译成中文很有必要,能使学生的各种感官有效地“动”起来,而七年级英语教学实际是教师在授课中逐步取消这一做法,开始转为大量用英文授课,这一教法使得学生一下适应不了,成为他们学习中的困惑。

二、“音标”学习对于学生亟待解决

教学中笔者时常发现,刚进入七年级的学生在读相同的英语单词时,发音并不完全相同,既不是英式英语,也不是美式英语;朗读句型和对话时,语速语调呈现出很浓的“中国风味”,和标准的英语读法相差甚远。也时常有许多学生抱怨单词记不住。的确如此,小学阶段最高年级的学生,每周新单词的识记量不到十个,而时间仅隔半年,七年级学生每周单词的识记量大约是四十个。由于教学内容增多,教师没有时间反复领读新单词并多样操练,七年级学生识记单词难度增大。这些问题集中反映了音标学习对于学生的紧迫性和重要性,急需教师运用有效教法教会他们标准的国际音标读音。“音标”学习成为学生学习中的困惑。

三、“句型转换”答题效果甚差

笔者在习题及检测中屡次发现,学生在“句型转换”这一问题上答题效果很不理想。课文中原原本本的句型,除了极少优秀生能按要求转换出正确答案,大部分学生做这种题正确率很低甚至为零。将此类问题详细地一一来练习,发现90%以上的学生对于肯定句、否定句、一般疑问句及特殊疑问句的句式结构的掌握比较混乱。经调查,他们之前的学习中几乎没有涉及这一问题的系统学习,因而时常成为其学习中的困惑。

四、“写作”能力基础薄弱

七年级学生在教材内容无任何难度的情况下,按要求学写作文,能达到作文单词数量,单词书写正确的学生约有70%,但写作内容无语法错误的学生却不到10%。这一现象表明,学生机械识记单词的效率较高,却不会正确运用语法。这些问题学生在短时期内无法解决,因而成为他们学习中的困惑。

笔者认为出现以上困惑问题的原因主要有:

1.中小学教材内容、评价和教法衔接上的脱节,使学生短时期内难以适应

“音标”“句型转换”以及“写作”等问题,是七年级检测练习中必考的题型,而小学阶段教材很少有这一内容的安排及练习,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标准几乎不涉及此问题,自然时常被学生忽视。另外,学生学习英语的情感,如兴趣、动机、信心、意志及非智力因素等方面的培养进入七年级的同时都被轻视了。例如,《英语新课程标准》目标要求(第二级):能表演歌谣或简单的诗歌30~40首,七年级为20~30首。但是问卷调查显示,六年级学生达到要求的占到75.2%,而在七年级学生只有16.53%的学生达到这一要求。

2.师资力量的制约,造成学生英语基础参差不齐

农村有的小学至今英语师资力量非常薄弱,专业英语教师寥寥无几,聘请英语代课教师占一定数量(教师自身的英语水平为初中或高中),有的学校是一部分非英语专业的教师超课时兼职上英语课,他们自身存在英语发音不准、语调不正确和语法知识不扎实等问题,这样无论这些教师在能力上还是精力上进行教学,英语课的正常开展都会受到影响,教学中的困惑问题自然也时常得不到解决。

3.试题的不同,让学生一时无从适应

农村地方由于迎合家长和学生的“成绩”需求,小学阶段教师自己出的英语试题检测极其简单,有难度的教学内容如“音标”“句型转换”及“作文”所占比例甚少,五年级试题中开始检测音标,最多达到10%;六年级试题中开始出现“句型转换”和“作文”,此三者合计所占检测比例最多不超过20%。而进入七年级,考试内容一下正规化,全县乃至全市范围内是同一套检测题,之前基本由教师控制的试题及成绩局面被淘汰了。

总之,农村七年级学生英语学习上出现的这些困惑,归根结底在于中小学英语教学的衔接问题上,相关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这一问题的重要性,及时找准其根源并运用最有效的教学方法,切实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其能最大限度地积极投入到学习中,有效提高基础英语的教学质量,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英语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小学英语教学论文撰写与例举.宁波出版社2005-7-1.

第9篇

尽量做到教学内容浅显易懂、生动活泼、分量适度、易于入门。教学内容的编写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点面结合、循环往复不断复现,以加深学生的印象。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译林版五年级上册英语教学计划5篇,供大家参考。

五年级上册英语教学计划1教材编写思路

以话题为纲,交际功能为线,兼顾结构,运用英语去完成任务为目标。即 话题——功能——结构——任务

教材特点

1、强调语言运用。

本教材体现交际教学思想,注重学生语言应用能力的培养。在起始阶段采用“全身动作反应法”,让学生在做中学,在唱中学,在玩中学。

2、注重能力培养。

整套教材贯穿“学会学习”的主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独立运用所学语言去做事情的能力。如Let’s find out /Let’scheck /Pair work /Task time 。在活动手册中还特别设计了学习评价的栏目。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反思,在反思中学习。

3、突出兴趣激发。

教学形式多样化,其中包括对话、歌谣、小诗、歌曲、游戏、任务、绘画等

4、重视双向交流和中西文化的介绍。

本册介绍中西方称呼姓与名顺序的不同 ,西方国家涉及星期的主要节日等

5、融合学科内容。

(对其他学科的兼容并蓄)

6、重视灵活扩展。

充分考虑学校老师学生个体的差异。C部分可选择学习。

7、实现整体设计。

内容与目标

1、能听说读写92个单词或短语以及13组句子和9个单句。

要求能在真实语境中正确运用并能读懂简短语篇。

2、能听说认读16个单词。

3、能学会6个手工制作。

4、能听懂会唱8首歌曲。

5、能听懂会吟唱12首歌谣。

6、能完成6个自我评价活动。

7、能理解6个幽默小故事。

8、能了解6项简单的中西方文化知识。

教学方法建议

一、词汇教学(Let’s learn)

Let’s learn部分的词汇是围绕话题归类出现的。与前四册不同的是,从五年级上册开始,Let’slearn中的部分或全部词汇要求学生做到听说读写四掌握。

教法注意点

1、注意词汇的呈现方式

2、利用Let’s

start 部分引入新词。Let’s start既可以复习三四年级的已学过的单词和句型,

还可以在与学生的交流中自然引入新单词,让学生在理解词义的基础上朗读、拼读新词。

3、在交际中教学单词。

教师应力求在语言交流中教单词,用旧词联系新的语言,融会语言

和词汇的教学。不要为了教单词而教单词,也不要让学生死记,要把它放到具体的对话(句子)中学习。

4、充分发挥单词卡片的作用。

二、对话教学(Let’s talk Pair work Group work)

本册教材浓缩了原有的情景会话,更突出了目标句型。为给学生提供灵活运用语言的机会,这部分还提供可供替换的内容。为此,教师应做相应的调整。

1、在听力活动中感知新的语言(Let’s

try )。在原来Let’s talk一页设计了新板块Let’stry,这个听力练习用来帮助学生进一步熟悉Let’s learn部分的.学过的新词,并在进入Let’stalk新句型的学习之前先从听觉上感知新语言,方便了教师针对目标语言从听说读写四方面循序渐进达到教学目标。如学生听不懂,可反复播放录音,学生通过听音 看图理解关键词判断出正确答案。

2、在理解语言的基础上学说语言

(1)抓住主句型,替换关键词操练主句型。如在第四单元A部分的主句型为:Can you……..?Yes, I can.No , I can’t.教师可引导学生替换动词单词,突出重点地操练语言。依然需要为学生创设真实的语言环境,让学生在自然的交流中逐步掌握主句型,为Read andwrite打好基础。

(2)教师应面向全体,尤其是接受能力差的学生。

(3)教师要充分使用各种手段,使学生在真实的交际环境中巩固、掌握新语言。

三、阅读理解教学(Read and write )

这部分的教学目标是:读懂对话或短文;完成检测学生理解程度的填充句子练习;听说读写四会掌握一组句子;完成一项综合运用语言的任务型语言活动。

这部分的注意点:

1、不应象Let’s

talk中那样教,应降低要求,并不作要求全部会认读;

2、write部分照样子“抄”并不是“写”,应该让学生自己扩展,运用到现实中去;

3、可以表扬加鼓励写的好的同学可以少“写”;

4、要从开始就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这部分的教学建议:

1、学生阅读对话,可以同桌或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

(约5分钟)

2、教师解惑答疑、设计问题以考察理解程度,并引导学生完成填充句子的练习。

(约5-10分钟)

3、学生全体参与任务型活动,实际运用所学语言。

(约10-15分钟)

4、课堂完成活动手册。

(约5-10分钟)

四、语音训练(Pronunciation)

这一册PartC中Pronunciation很重要,不能省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要直接告诉学生这些字母组合的发音,而是要启发他们通过仔细听录音和观察单词的结构来发现读音规则。在学生掌握后,鼓励他们尝试认读一些未曾学过但符合发音规律的新词,从而增加学生学习语音的成就感,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

五年级上册英语教学计划2(一)学生情况分析

本班学生英语基础较差,接受新知识速度参差不齐,但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也很高,能按时完成作业,但个别学生书写不认真。所以本学期应抓好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引导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

(二)学期教学目标和奋斗目标

1、形成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爱好,形成在动态真实的环境中使用英语进行活动的积极性。

2、能运用英语在日常学校生活和课堂情景中与老师和同学进行的日常口头交际,如问候有关个人、家庭和朋友的简单信息。

3、能参加运用英语组织和开展日常课堂教学和生活游戏及其他课内外活动,做到大胆开口,发音正确。

4、能听懂指令并做成适当的反应,能读懂配图小故事,能根据

图片进行简要的口头描述,能唱教过的英语歌曲,并诵读一些英语诗歌和歌谣。

5、养成响亮清晰读英语、说英语的习惯,认真模仿语音、语调,以培养语感。

6、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能做到书写整洁、规范。

7、乐于了解英语国家儿童的兴趣和爱好及外国人的风俗习惯。

(三)教材重点难点

1、能按四会、三会的要求掌握所学单词。

2、能按四会要求掌握所学句型。

3、能使用日常交际用语,活用四会句型,进行简单的交流,做

到大胆开口,发音正确。

4、能在图片、手势、情境等非语言提示的帮助下,听懂清晰的话语和录音

5、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能做到书写整洁、规范。

(四)主要教学措施

1、以活动为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设计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乐中学、学中用,从而保证学生英语学习的可持续性发展。

勤于观察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多向学生介绍学习英语的方法。

2、通过听、说、读、写、唱、游、演、画、做等形式,进行大量的语言操练和练习。

充分利用教学用具运用录音磁带帮助学生正音将直观教具和电教手段,多媒体课件相结合,培养学生良好的朗读习惯,打下良好的语音语调基础。

3、设计全面、高效、富有层次性的课外作业,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做到整洁、规范、正确地书写。

4、教学中要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进行:“比、学、赶、帮”活动。通过多种竞赛形式,检验学生英语掌握情况,课堂上尽可能照顾后进生,面向全体学生。

5.根据小组竞赛加分的形式,把每班分成多个英语学习小组采取学生自主管理,老师指导的方式,督促学生自觉完成作业、背单词的任务。

6.教授英语国家风土人情、历史、文化、民俗时,适时对学生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让孩子们扬长避短、汲取其他国家比较进步的思想,加强对祖国文化的热爱。

(五)、课时安排

Unit 1 My new teachers 6课时

Unit 2 My days of the week 6课时

Unit 3 What’s your favourite food6课时

Recycle One3课时

Unit 4 What can you do 6课时

Unit 5 My new room 6课时

Unit 6 In a nature park 6课时

Recycle Two3课时

五年级上册英语教学计划3一、学生的知识能力和习惯态度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二年的英语,已有了一定的英语基础。从上一学期总体来看,五年级的优秀学生有一部分,大多数学生属于中间水平和低下水平,从每次的英语考试情况来看,学生在听说读写四个方面中,均存在一定的问题。在今后的英语教学中,尤其要重视教学大纲中的重点,难点知识的训练,利用卡片、歌曲、童谣和游戏等形式帮助学生突破这些难点,以便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使全体学生都能跟上教学。在知识的传授中仍以低起点,多辅导为主要教学思想,保证教学质量和教学任务能够顺利完成。

五年级这个学期仍然围绕话题归类出现,但是加粗的词汇全部要求学生做到听、说、读、写四会掌握。所以我计划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的发展为宗旨,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式,始终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放在首位,引导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目标任务

1、能按四会、三会的要求掌握所学单词、短语。

2、能按四会要求掌握所学句型。

3、能使用日常交际用语,活用四会句型,进行简单的交流,做到大胆开口,发音正确。

4、能在真实的语境中正确运用并能读懂简短语篇。

5、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能做到书写整洁、规范。

6、养成响亮清晰读英语、说英语的习惯,认真模仿语音、语调,以培养语感。

7、能在完成某个任务(如涂色,小制作)的过程中学会相关的词句,并且培养动手能力。

8、能演唱已学过的英语歌曲,诵读已学过的歌谣。

9、能了解6项简单的中西方文化知识。

三、教材重点难点

1、能按四会、三会的要求掌握所学单词。

2、能按四会要求掌握所学句型。

3、能使用日常交际用语,活用四会句型,进行简单的交流,做到大胆开口,发音正确。

4、能在图片、手势、情境等非语言提示的帮助下,听懂清晰的话语和录音。

5、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能做到书写整洁、规范。

四、主要措施

1、词汇教学是英语教学中的重点环节,五年级第一学期的词汇很多都是在四年级已经出现过,但要求更高一点,所以我计划以活动为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设计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乐中学、学中用,使课堂教学不仅生动有趣而且教有实效,从而保证学生英语学习的可持续性发展。

2、五年级的情景会话,更加突出了目标句型,而且增加了可供替换的内容,所以在教授对话时我计划通过听、说、读、写、唱、游、演、画、做等形式,创设真实的语言环境,让学生在自然的交流中进语言操练和练习,逐步掌握主句型。

3、将直观教具和电教手段,多媒体课件相结合,培养学生良好的朗读习惯,打下良好的语音语调基础。

4、设计全面、高效的课外作业,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做到整洁、规范、正确地书写。

总之,在本学期我将继续尽自己的努力完成五年级的英语教学任务,力争达到较理想的成绩。

五年级上册英语教学计划4一、教材解析

本册教科书共十个单元,其中第一至第四单元和第六至第九单元为新授单元,每单元各由八个板块组成;第十单元为复习单元,每个单元各由四个板块组成。这些板块既相对独立、有所侧重,又紧密联系、相互呼应,教师要正确理解教材的这一编写意图,并在教学中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将各个板块有机组合、合理安排,使它们相互渗透、融会贯通。

新授单元的第一部分Read andsay是情景对话板块。该板块通过情景对话,着重训练学生的听说技能,以提高会话能力,同时还呈现新的词汇和句型。第二部分Look, read andlearn主要按话题归类和图词结合的方式呈现词汇。这些单词有的已在3A,3B,4A及4B中出现过,有的则是全新的。因此,在教学中要根据实际情况,区别对待,特别要加强对要求四会掌握的词语的操练。第三和第四板块中的句型,是每个单元的教学重点,一般都要求四会掌握。句型必须放在情景之中教学,这样做,一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二能帮助学生理解句型的`意思,了解句型使用的场合;三能防止操练时枯燥乏味。

Read and act和Look and read板块的任务是培养学生初步的语感和良好的朗读、阅读习惯。本册书第四单元和第八单元都出现了较长的语篇,教师要鼓励学生课前预习课文,力求做到能初步理解。Look,find and say/ Do a survey/ Work inpairs等具有游戏和“任务型”学习性质的活动板块。这个板块提供的饶有趣味的语言材料和生动活泼的活动形式有助于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发展学的智力都有作用。

二、教学目标

1、注重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突出语言的实践性和交际性,同时也突出语言的真实性和使用性。

学生能听说读写92个单词或短语以及13组句子。要求学生能在真实的语境中正确运用并能读懂简短语篇。

2、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以不同的方式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3、学生能在学习活动中积极乐于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积极参与,乐于合作,主动与同学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解决学习困难,得到帮助。

4、注重学生的实践活动能力的培养,学生能就课文内容进行角色表演活动,能理解6个幽默。

5、注重融合学科知识内容,加强学科之间的整合和渗透,让学生通过英语学习来获得其他学科知识。

6、注重中外文化知识的双向交流,使学生通过学习来培养未来跨文化交际所需要的能力,理解简单的中西文化知识。

7、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运用恰当的学习策略来克服学习中的困难。

三、教改措施

由于学生在英语学习上所表现的兴趣,天分和能力以及学习方法都各不相同,他们对英语的要求也是不同的,在学习成绩上的体现也不同。这些具体有不同特点的学生必须达到同一个基本目标,教学设计上须体现不同层次,才能满足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需求。

1、尊重每位学生,积极鼓励他们在学习中尝试,保护好他们的自尊心和积极性。

2、创设各种合作学习的活动,使不同层次的学生相互学习,相互帮助,体验集体荣誉感和成就感,发展合作精神。

3、特别关注性格内向的或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尽可能多地为他们创造语言实践的机会。

4、认真分析每节课的教学内容,确定共同目标,然后确定每节课的扩展方向及内容。

5、设计多样化的课堂活动,使不同类型的学生都能获得积极主动参与的机会。

6、设计分层的家庭作业,使学生可自选学习内容。

7、学科实践活动

四、研究措施

1、课前指导预习;

2、创设情境激发自主性学习的动机;

3、以学生为主体、以任务为途径,在实践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4、关注过程评价,为自主学习和发展注入持久动力。

五年级上册英语教学计划5一、学生情况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整体来说都比较活泼,有一部分学生学习较积极,对学习英语具有比较浓厚的兴趣,学习英语的自信心较强,他们勤学好问。因此对他们而言,英语基础知识需要继续深入的渗透,把重点放到听、说、读、写的要求上。扩大学生对西方国家了解的知识领域,充分发展学生在生活中使用英语的能力和习惯。但有个别同学的学习习惯较差,不愿意学习英语,听说读写的能力都有待提高。五年级的学生对英语学习兴趣整体有所下降,两极分化比较严重。所以本学期应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

二、教材分析

本新教材系列配套,使教学具有一定的弹性和灵活性,有助于因材施教。这不仅有利于发展不同水平学生的智力与能力,也适合农村地区的小学生的需要,确保他们也能达到《新课程标准》最基本的要求。突出兴趣培养,保护和发展求知欲,寓教于乐。小学五年级英语教材突出对学生的兴趣培养。教科书全部采用彩_画,情景会话贯串全套教材。紧密结合儿童好新奇、爱活动、善模仿、爱说、爱唱、爱跳、爱表演的特点编排和设计教材的内容与形式。教材中安排了大量的儿童喜闻乐见的歌曲、游戏、绕口令、谜语、小诗等和一些浅显易懂的寓言故事。

三、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提升学习英语的兴趣,养成良好的朗读书写的习惯;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态度,使他们树立学习英语的自信心,能够自觉学习,同时形成初步的英语语感,打好语音、语调基础,朗读流利,准确掌握书中的重点内容;帮助他们能够利用简单的日常用语的交际。熟练掌握所学歌曲、chant等。同时,让学生了解中西文化的差异,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和世界意识。

四、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①四会句型、单词。

②在任务型学习的过程中运用相关的语言知识和技能,完成某项任务。

③运用所学的日常交际用语进行简单的日常交流,并做到大胆开口,积极参与,发音清楚,语调正确。

2、难点:

①养成良好的听英语、读英语、说英语的习惯。

②使英语基础差的学生提高听、说、读、写的能力,全面提高英语成绩。

五、教学措施

1、以活动为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设计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乐中学、学中用,从而保证学生英语学习的可持续性发展。

2、通过听、说、读、写、唱、游、演、画、做等形式,进行大量的语言操练和练习。

3、设计全面、高效的课外作业,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做到整洁、规范、正确地书写。

4、培养学生拼读音标的能力,确保学生自主学习的质量。

第10篇

遵循英语教学规律,寓思想教育于语言教学之中,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努力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定语言基础和思想基础。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六年级英语教学工作计划,欢迎大家参考。

 

 

六年级英语教学工作计划一

一、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英语(北师大版)》,这套教材是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根据教育部制定的《国家英语课程标准》编写而成的。供小学6年级的学生使用。本册教材的特点是:

1.强调语言运用。

2.注重能力培养

3.突出兴趣激发

4.重视双向交流

5.融合学科内容

6.重视灵活扩展

7.实现整体设计。

本册教材每个单元分为了①单元主题故事Story ②Words to learn ③Listen to this ④Let’s sing ⑤Talk together ⑥Listen and number ⑦Read and write ⑧Listen and check ⑨Uncle Booky’s blackboard⑩Quiz’s time/Game十个板块,编排合理,寓教于乐,寓学于做。

二、教学目的任务

1.能按四会、三会的要求掌握所学单词。

2.能按四会要求掌握所学句型。

3.能使用日常交际用语,活用四会句型,进行简单的交流,做到大胆开口,发音正确。

4.能在图片、手势、情境等非语言提示的帮助下,听懂清晰的话语和录音。

5.进一步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6.进一步养成听英语、读英语和说英语的良好习惯。

7.能运用相关的语言知识和技能,完成某项任务。

8.能演唱已学过的英语歌曲,诵读已学过的歌谣。

三、教材重难点

重点:

1.能按四会、三会的要求掌握所学单词。

2.能按四会要求掌握所学句型。

3.能使用日常交际用语,活用四会句型,进行简单的交流,做到大胆开口,发音正确。

4.能在图片、手势、情境等非语言提示的帮助下,听懂清晰的话语和录音。

难点:

1.一般过去时、一般将来时等几个小学阶段所学句型中对人称、是动词的变化、行为动词的运用。

2.对四会要求掌握所学句型的灵活运用:对话、写作、阅读。

3.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知识层次的有机结合。

四、教学措施

1.根据教材内容,将教学目标进行分级设定。全班学生掌握基本目标即一级目标,部分学生掌握二级目标。

2.布置适量的课堂及家庭作业,要求学生听读课文,并鼓励学生接触教材之外的英语素材。课外作业主要以朗读记忆为主,书面作业为辅。在课堂上尽量给学生时间完成书面作业,回家之后的朗读作业,由孩子跟录音机读或自己读,请家长签字并写上日期,第二天到学校由各小组长检查作业情况。老师随时抽查。

3.根据教材内容设计少量课外活动,如英语角,就本单元学习的某一话题的内容进行英语交流,单词接龙竞赛等等。

4.保持与学生和家长之间的良好沟通,及时表扬和帮助学生。

5.六年级要求学生对单词和句型也要有一定积累,所以在每个单元结束的复习课时或课中都要进行单词听写,学生当堂听写并评讲改正,听写本也当堂回收,由老师检查。

后进生转化措施:

1.对后进生要求要适度,应懂得“大目标,小步走”;

2.让后进生获得成功;

3.让后进生充分发展自己的才能。

还是要狠下工夫监督学生去完成课堂作业与课后作业,课后做到个别辅导,尽量减少差生的数量。

做好与家长的沟通工作,与班主任多做交流,大家齐心协力完成六年级的教学任务。

优秀生提高措施:

对尖子生加强培养,发掘其潜力,设计更多的弹性问题,让心有余力的优秀生留有扩展延伸知识的机会,积极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

六年级英语教学工作计划二

一、学情分析

六年级学生已经接触了三年英语,有一定的英语基础。他们活泼好动,对新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探索知识的欲望很强烈,并且有着很强的表现欲。但六年级的学生对英语学习兴趣整体有所下降,两极分化比较严重。所以本学期我将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的发展为宗旨,因材施教,分层教学,始终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放在首位,引导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教材分析

本教材的设计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形式多样活泼,很符合该年龄阶段的儿童。教材以话题为纲,以交际功能和语言结构为主线,逐步引导学生运用英语完成有实际意义的语言任务。体现了交际教学思想,注重学生语言应用能力的培养。在整体构思、内容安排、活动设计和教学方法选用上都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贯彻了语言的交际功能和语言应用的基本原则。这册课本的话题包括means of transportation & traffic rules; locations & directions; spare time activities; hobbies & daily routine; jobs; water cycle & plants。

三、学期教学目标

根据小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征以及发展需求,小学阶段的英语课程的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他们英语学习的积极态度,使他们建立初步的英语学习的自信心;培养学生一定的语感和良好语音、语调基础。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英语基础,本学年应达到以下目标:

1.能按四会、三会的要求掌握所学单词。

2.能按四会要求掌握所学句型。

3.能使用日常交际用语,活用四会句型,进行简单的交流,做到大胆开口,发音正确。

4.能在图片、手势、情境等非语言提示的帮助下,听懂清晰的话语和录音。

5.进一步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6.进一步养成听英语、读英语和说英语的良好习惯。

7.能运用相关的语言知识和技能,完成某项任务。

8.能演唱已学过的英语歌曲,诵读已学过的歌谣。

四、教材重点和难点

1.能按四会、三会的要求掌握所学单词。

2.能按四会要求掌握所学句型。

3.能使用日常交际用语,活用四会句型,进行简单的交流,做到大胆开口,发音正确。

4.能在图片、手势、情境等非语言提示的帮助下,听懂清晰的话语和录音。

五、主要教学措施

1.以活动为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设计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乐中学、学中用,从而保证学生英语学习的可持续性发展。

2.通过听、说、读、写、唱、游、演、画、做等形式,进行大量的语言操练和练习。

3.培养学生拼读音标的能力,确保学生自主学习的质量。

4.设计全面、高效的课外作业,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做到整洁、规范、正确地书写。

六年级英语教学工作计划三

一、班级情况分析:

经过三年的学习,大部分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积淀,对英语仍然保持着浓厚的兴趣,但有少数学生由于原有的基础比较薄弱,在学习的过程中遇到一定的障碍,学习兴趣也随之减退。为此,在本学期教学中,着重以学生的发展为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面向全体学生,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扎扎实实地从每个学生抓起。六年级的学生学习比较理性,教师在以活动为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的同时,要充分发挥任务性教学在高年级的优化使用,设计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有效的教学任务。

同时注意到学生中存在的两极分化,教学内容注意由简到难,循序渐进,在知识的复现中及时做好提优补差工作。充分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重视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同步培养。重视英语作为语言的交际功能。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共计八个单元,其中第一~第三单元和第五~第七单元为新授单元,第四和第八单元为复习单元。本册教材中的新授单元由八个板块组成,复习单元由四个板块组成。

本册教材和5A、5B一样,按“话题——-功能——-结构——-任务”相结合的体系设计和安排了大量形式多样、情景真实、语言自然、趣味性强的语言实践活动,并着重综合训练,强调整体优化,突出整体感悟。这样设计安排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交流和探究等方式,综合运用已学过的语言知识、语言技能及学习技巧,顺利完成学习任务;同时使教学过程成为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理解、相互补充的过程。与5A、5B相比较,本册教材进一步增加了读和写的内容,提高了读和写的要求

第四、第八单元主要通过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练习,有计划、有重点的综合复习所学词语、句型和日常交际用语。在教学时,教师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将这些板块重新组合,也可以适当增加内容,其目的是为了更好的综合复习所学内容,从而完成学习任务。

三、教学目标与要求

(一)知识目标

1、能按四会与三会的要求掌握所学单词。

2、能按四会要求掌握所学句型。

3、能使用日常交际用语,进行简单的交流,发音清楚,语调正确,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4、能在图片、手势、情景等非语言提示的帮助下,听懂清晰的话语和录音。

5、初步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能做到规范整洁。

6、能运用相关的语言知识和技能,完成某项任务

7、能演唱已学过的英语歌曲,诵读已学过的歌谣。

(二)、情感目标

1、通过听、说、读、唱、演、玩、做等手段,让学生图图画画,唱唱玩玩,使学生学得轻松愉快,没有压力,进而激发和培养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并逐渐将兴趣转化为稳定的学习动机。

2、通过游戏、调查、做手工等活动巩固所学内容,培养听、说、读、写能力和注意、观察、记忆、思维、想象、动手等能力。

3、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4、培养同学间的协作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

四、教学重点难点:

1、单词和句型的正确书写和流利朗读。

2、准确流利朗读会话,并灵活运用。

3、正确书写单词和句型

五、教学措施:

1、课堂上尽量使用英语组织教学,做到持之以恒,由少积多,以助于创造英语气氛,养成学生听英语,用英语思维的习惯。

2、根据学生的特征,可将每个单元,该单元的教学内容重新组合,科学合理的把单词教学,对话操练,复习巩固融为一体。

3、多以图片、手势呈现英语单词及对话情景,图片呈现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将该单元所学的内容柔和在一起进行综合操练。如师生快速问候和介绍、学生间连续的相互问候和介绍,创设情景进行表演等,让学生将所学的对话用于不同的情景。采用先听说,后读写,先整体,后局部的方法教学。

4、在课堂教学中,尽量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教学,活跃气氛提高兴趣和学习效率。词汇教学上,尽量利用实物和图片,增加复现次数,反复循环,循序渐进,注重师生操练、生生操练。

5、逐步渗透任务型教学,培养学生活用英语,用英语完成任务的本领。

6、适当增加教学内容量,以滚动式教学,以反复渗透巩固的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六年级英语教学工作计划四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教学对象为六年级学生。他们已经接触了三年英语,有一定的英语基础。但六年级的学

生对英语学习兴趣整体有所下降,两极分化比较严重。所以本学期我将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的发展为宗旨,因材施教,分层教学,始终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放在首位,引导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教材分析

本套教材的编写以我国《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精神为指导,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对基础教育提出的要求和新颁布的《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为依据,坚持全面的,协调的,可持续的发展观,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贯彻“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面相未来”的战略思想,为实现建设人力资源大国,人力资源强国的战略部署服务。

本套教材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形成初步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促进其心智发展,提高其综合人文素质。力图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他们学习英语的积极态度,使他们初步建立学习英语的自信心;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语感和良好的语音、语调、书写基础,以及良好的学习习惯;使他们初步具备用英语进行简单日常交流的能力。同事,培养学生的贯彻、记忆、思维、想象和创造能力,适当介绍中西方文化,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增强世界意识,为学生的进一步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本教材十分重视在学习内容上与其他学科知识的兼容并蓄,精选学生最需要了解的最感兴趣的,最易学会的,最有普及价值的,与学生日常生活联系最紧密的学科知识内容融入语言材料之中。

本教材采用了“教案式”的编排体系。本册书共分8个单元,其中2个复习单元,每单元分ABC三个部分。

三、本学期要达到的教学目标

根据小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征以及发展需求,小学阶段的英语课程的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他们英语学习的积极态度,使他们建立初步的英语学习的自信心;培养学生一定的语感和良好语音、语调基础。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英语基础,本学年应

达到以下目标:

1、能按四会、三会的要求掌握所学单词。

2、能按四会要求掌握所学句型。

3、能使用日常交际用语,活用四会句型,进行简单的交流,做到大胆开口,发音正确。

4、能在图片、手势、情境等非语言提示的帮助下,听懂清晰的话语和录音。

5、进一步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6、进一步养成听英语、读英语和说英语的良好习惯。

7、能运用相关的语言知识和技能,完成某项任务。

8、能演唱已学过的英语歌曲

四、采取措施

1.对话教学

对话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运用单元的核心句型和表达法进行口头表达的能力,教学重点是“说”;要从教材走向学生的生活实际,鼓励真实、自然地表达;准确性与流利性兼顾。 2.词汇教学

要了解教材编写者词汇选择的意图并区别对待;词汇教学顺序应该从音、义、形来考虑,而不是大家经常说的音、形、义;在教授新词时,不要过早提出拼写的要求,不要过早强调拼写的准确性。

3.语音教学

引导学生直接模仿正确的发音;培养自然拼读能力,避免强调音标教学。

4.歌曲与歌谣教学

运用歌曲和歌谣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可以引导学生注意歌谣中的重点字母、单词和句型,单不要求学生完全掌握;歌谣中的其他新词和句型不要求理解。

5.趣味故事教学

故事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在相对真实、完整的语境中接触、体验、理解语言;要突出“讲故事”,教学重点是理解;引导学生观察故事中的人、物、环境;语音、词汇和语法不是故事教学的重点。

6.阅读教学

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培养学生对阅读的自信心。

7.写作教学

小学阶段可以开始培养学生进行写作;应该让学生有目的地写;写作教学的过程应当循序渐进;不同阶段应有不同的写作评价标准。

六年级英语教学工作计划五

一、指导思想

国家《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提倡任务型教学模式,把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落实在教学过程中,倡导体验、实践、参与、交流和合作的学习方式,实现任务的目标,感受成功,强调学生能用英语做事情。

二、学生分析:

六年级学生有其自身生长与发育的规律,在学习方面也是一样,这一阶段学生活泼、好动、对事物的认知大多来自于感性认识。鉴于学生在身心发展方面的特殊性,应注重课堂学习的趣味性与实效性。通过感性认识,引导学生善于探求知识的天性,使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学习中活动,变要学为乐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保持他们对英语学习的浓厚兴趣。此外,学生在两年的英语学习中,有了一定的英语学习基础,但鉴于学生基础参差不齐的状况,加大对后进生的转化力度,因材施教,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学有所得,学有所获。

三、教材与课程标准执行情况分析:

该教材是外研社依据教育部制定的国家《英语课程标准》,在充分调研和科研论证基础上,与英国教育出版机构共同推出的中国第一套中小学英语教材。本教材(供三年级起使用)第七册是供小学六年级上学期使用的一套教材。全书共分为十一个模块,内含一个期末复习模块,每个模块分为两个单元。一般情况下,第一模块呈现本单元所学习的语言内容,第二单元提供若干任务型练习,包括一首歌谣或小诗。歌谣的学习,主要有三个目的:

1、培养学生语感和节奏感。

2、提高发音正确性。

3、通过这些英语国家儿童所熟知的歌谣,介绍一定的西方文化。

四、教育教学目标与任务:

1、教育教学目标:

①注重课堂学习的趣味性与实效性。通过感性认识,引导学生善于探求知识的天性,使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学习中活动,变要学为乐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保持他们对英语学习的浓厚兴趣。

②学习以前学习过的语法结构、技能等,并将学习根据图片独立的写出完整的语句;

③进一步复习语音,学习语句和语篇中的语音表达。

④要求学生初步学会运用课本呈现的句型。

2、教学任务:实现及格率达到80%以上,优秀率20%ldquo;有备而来ldquo;四位一体”,即话题、语境、结构、功能相结合。抓住话题,联系语境,确定语法结构,明确语法功能(交际功能)。要重视语法知识对于培养语言运用功能的基础作用,又要注重改革教法。课堂上一定要有生动活泼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在语境中轻松学英语。

③加强交际用语教学。用英语进行交际是英语教学的根本目标。在教学语言功能项目时,要尽量避免格式化,不能限制学生的思维能力,要培养学生灵活运用语言的应变能力。

④进一步培养阅读能力。阅读能力的培养是英语教学的又一重点。阅读能力的培养在于平时。教师在平时讲解阅读理解题时,应着力帮助学生分析语言材料,而不是核对答案。

⑤大力加强对新课程、新标准的学习和研究。让学生的英语课程学习,既是通过英语学习和实践活动,逐步掌握英语知识和技能,提高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过程;又是他们磨砺意志、陶冶情操、拓展视野、丰富生活经历、开发思维能力、发展个性和提高人文素养的过程。

⑥重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重视对学生认真读书的指导,重视阅读与习作的有机结合,正确处理读与写的关系,打好学生起步阶段的习作基础。

⑦教会学生进行课外资料收集。使学生在资料收集过程中,做好课内外知识迁移与学习。

3、认真批改作业。布置作业做到精读精练。有针对性,有层次性。同时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作出分类总结,进行透切的评讲,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第11篇

【关键词】英语专业八级阅读理解测试;结构分析法;英语长句

【abstract】reading comprehension is high-proportioned and difficult part in tem8 tests. and the difficulty is largely demonstrated in the understanding and testing of long english sentences. the method of structural analysis comes out according to the structure and features of long english sentences. it works at the analysis and treatment the structures of long english sentences, simplifying long english sentences, sorting out sentence levels, identifying relations between meaning units and achieving a comprehensive understanding of the sentences. this paper is to apply the method of structure analysis in the reading comprehension in tem8 tests to deal with the three main types of questions: questions on details, questions of reasoning and questions on the main idea of the passage in order to achieave an effective comprehension of the discourse and improve students’ examination skills in tem8 tests.

【key words】reading comprehension in tem8 tests; the method of structure analysis; long english sentences

0 引言

本文系绍兴市教育科学2013年规划课题“tem8考试中英语长难句的理解及翻译研究”(sgj13058)的研究成果之一,展示英语专业八级测试中英语长难句的处理方法。英语长难句贯穿tem8测试的各部分题型。处理好了英语长难句,通过tem8测试就事半功倍了。由于阅读理解在整个tem8测试中的比重和地位,这里我们特别以阅读理解测试为展示平台。

阅读理解能力在大学生综合英语能力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是大学英语教学的重点之一,同时,不管是全国大学生英语四六级考试还是专业四八级考试,阅读理解都是分值较重且较难的部分。很多学生惧怕阅读就是因为害怕阅读中又长又难的句子。这些句子像拦路虎,学生一碰到它们就觉得思路受阻,在后续阅读中就丧失了应对的能力和信心。而实际上无论英语句子有多长, 其基本结构一般都是主谓宾结构。仔细分析句子的主次成分, 理清句子中的修饰与被修饰关系, 先剔除插入语部分, 以达到对句子的整体把握. 这种以分析句子的结构以达到对句子理解的方法被称作 “结构分析法”。用结构分析法处理英语长句的研究在之前的研究者中已有尝试。然而尝试把结构分析法引入英语专业八级阅读理解测试的研究工作却少有人问津。笔者在近几年的阅读教学和实验过程中有意识地对学生加强了英语长句结构分析的训练。实践证明结构分析法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成绩是很有帮助的。

阅读理解能力是大学生综合英语能力中重要的一部分,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是大学英语教学的重点之一,同时,不管是全国大学生英语四六级考试还是专业四八级考试,阅读理解都是分值较重且较难的部分。很多学生惧怕阅读就是因为害怕阅读中又长又难的句子。这些句子像拦路虎,学生一碰到它们就觉得思路受阻,在后续阅读中就丧失了应对的能力和信心。英语长难句结构的分析是解决问题的突破口,我们需要辨清长句的主次成分,理清修饰与被修饰关系,剔除插入语,以达到明白理解原文的意思。这种以分析句子结构为主线的方法,我们称之为“结构分析法”。用结构分析法处理英语长句的研究在之前的研究者中已有尝试。然而尝试把结构分析法引入英语专业八级阅读理解测试的研究工作却少有人问津。笔者在近几年的阅读教学和实验过程中有意识地对学生加强了英语长句结构分析的训练。实践证明结构分析法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成绩是很有帮助的。

1 结构分析法

从结构上

,不论多长的英语长句,都是由两大结构,即并列结构和主从结构(包括词、短语和句子)构成;从成分上看,不论多长的长句,都是由句子的主要成分(主语、谓语)和次要成分(宾语、定语、状语,也包括同位语、补足语、补加成分等)扩展而来。英语是形合性的语言。有时一个英语长句不光由一个主句和一个分句构成, 在主句和分句中又分别存在着若干其他成分. 他们或是并列, 或是修饰, 或是插入, 不一而定. 导致句子冗长复杂, 理解起来一时难得要领。而英语长难句的结构分析却是解决问题的突破口。 结构分析法的具体操作步骤可以简单分为五步。第一步,找出主干,明确结构。即找到长句的主次成分和主谓结构,如果有宾语,也要找到宾语,包括双宾语。明确句子是主从复合句,是并列句还是倒装、强调或分割等等。这样就对句子有了整体的把握。第二步,剔除枝桠,明确层次。定语从句、同位语从句、动词或名词短语、独立结构等限定修饰或插入语成分都是相对于句子主干部分的枝桠。剔除这些成分,优先处理句子主干部分,这样使得句子的结构层次更加清晰,句子理解更加容易。第三步,找分句动词和短语结构,并以其中动词和短语为中心,判断附属于它的各种成分,组建意群。第四步,判断意群之间的关系,分析从句的类型和功能, 理顺句子结构。第五步,统观全句,整理归纳,全面准确地理解句子。

2 阅读理论综述

近些年随着心理学、认知语言学、应用语言学、语用学和语篇语言学的兴起,对于阅读理解的理论讨论也是越来越深入。传统的理论认为阅读理解是一个自下而上的过程(bottom-up process),这种理论认为要达到对阅读语篇的理解,读者要从最小的语言单位字母,字和单词分析入手,逐步弄懂短语、句子和语篇的含义。20世纪70年代,美国学者古登曼(goodman)提出自上而下(top-down approach)的模式。他认为读者应该是阅读过程中的积极参与者,读者没有必要逐字逐句的阅读文章,而是应该利用已有的知识,选择文章的有用信息加强理解。因此他认为“阅读理解是一个语言和思维互动的过程”。20世纪80年代,美国人鲁姆哈特(rumelhart)等人提出了“相互作用阅读理论”。他认为,不管是自上而下还是自下而上的模式都不能满足读者对于理解文章的要求。他们认为在阅读理解的过程中要运用两种方式进行信息处理,因为自下而上的模式可以帮助读者发现新的信息而自上而下的模式可以帮助读者在语义方面作出判断。因此,阅读的过程是读者大脑中已有的信息和文章信息的互动过程。同在80年代,美国人carrel等提出了和“相互作用阅读理论”相似的“图式理论”。图式理论以认识心理学为理论基础,认识心理学认为人的知识以图式的形式存储于记忆当中,并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图式网络。根据这个理论、阅读过程是读者对文章的内容作出预测,然后在文章中验证自己的预测的过程。

从之前有关阅读理解过程的理论来看,关于阅读理解的理论日趋成熟,而再好的理论只有跟阅读理解的实践过程相结合使其作用于阅读理解的过程,达到有效理解的结果才是最好的理论。本人在多年的英语教学实践中发现阅读理解,尤其是专业英语考试中的阅读理解部分,存在阻碍理解的最大因素当属英语长句。阅读理解后的题目设置多从英语长句的理解出发,所以把阅读理解的任务缩小到从句子层面来着手解决攻克,使得学生提高英语阅读能力、赚取更多的阅读部分分值的目标来得更触手可及,这未尝不是一种经济有效的尝试。而且自下而上解决阅读问题,先解决句子,尤其是英语长句的问题,更高层次的英语语篇的理解才能展开并完成。

3 英语专业八级阅读理解测试的重点和难点

英语专业八级考试要求测试的是学生的综合能力,其中既包括字面理解,又包括推断性理解、评价性理解和欣赏性理解。从最近几年的英语专业八级考试阅读理解部分来看,推断性理解、评价性理解和欣赏性理解这三类题型所占的比例正在扩大,而考察字面理解的题所占的比例正在缩小。而以上三类题型的答案相关信息往往来自于英语长句。要求我们理解英语长句或是在理解英语长句基础上进行推断、归纳和总结后得出正确答案。笔者在多年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运用结构分析法来帮助学生理解阅读理解中的英语长句,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和应试能力,经过实践证明它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下面我们来看看结构分析法是如何在英语专业八级考试阅读

理解中应用的。

4 阅读理解不同题型中的英语长句处理

八级考试的阅读理解题型可以分为三类:细节题、推理题和主旨题,从近十年的八级真题来看,细节题和推理题所占的比重较大,而主旨题的比例则很小。

4.1 细节题

细节题考查考生对阅读材料中一些具体内容的理解和把握。此类题型的问题可以概括为明显的或隐含的由7个“w”开头的引导词引导的就文中具体细节进行提问的句子。它们分别是“what”、 “who ”、“which”、“when”、“where”、“how”及“why”引导的问句。所涉及到的信息明确具体,但是由于问句或问题答案所在的相关信息句子冗长,结构复杂,再加上信息句与问题句中的关键词的同意替代等现象,导致答案的确定并不容易。这里我们就要用到结构分析法来迅速掌握问题的中心及相关信息句的结构,两相对照,结合选项得出正确答案。如2000年试卷阅读理解中的第24题:

24.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passage the writer sounds critical of ___.

a. cooke’s obscure origins

b. cooke’s broadcasting style

c. cooke’s american citizenship

d. cooke’s fondness of america

根据题干分析,此题实际是就“what”进行提问,结合选项,我们要找的是作者对cooke的“what”有指责抱怨之意。根据题干的提示,答案应在首段寻找,定位到关键词“cooke”所在的相关信息句:“if you haven’t noticed, the backstreet boy educated at blackpool grammar styles himself more grandly as alastair cooke, broadcaster extraordinaire. an honorable kbe, he would be sir alastair if he had not taken american citizenship more than half a century ago.” 根据结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第一个句子中的“styles himself more grandly as alastair cooke”是句子的谓语部分。由此谓语中的“grandly”和“alastair”我们可以看出作者情感倾斜于“alastair”style。用结构分析法分析第二个句子,名词短语“an honorable kbe”其实是省略了“as”的状语,从“honorable”一词,作者的感情倾向也可见一斑,“if”引导的是虚拟条件句,结合从句中的“had not taken american citizenship”,作者对“american citizenship”的指责态度就一目了然了。

以上分析体现了结构分析法与关键词在细节题判别中的作用。

4.2 推理题

推理题即根据字面意思推理隐含意义。经常就作者或文中某人对某事的态度、作者的写作意图及文章细节的发展等进行提问。这类问题常以以下句式发问:

what can you conclude from this passage?

what’s the author’s attitude towards…?

what can we infer from…?

according to the passage, which of the following statements is (not) true?

what does … imply?

……

应对这样的题型,归根结底,仍然是对句子的处理。根据问句中的主格和宾格,我们追溯文中的相关信息,通过分析相关信息所在的句子,推理判断得出正确的结论。离开对句子结构的分析,推理判断无从展开。如2010年试卷阅读理解中的第21题:

21.that “behind the thin marble front were concrete and steel” suggests that

a. modern realistic commercialism existed behind the luxurious appearance.

b. there was a fundamental falseness in the style and the appeal of the café.

c. the architect had made a sensible blend of old and new building materials.

d. the café was based on physical foundations and real economic strength.

题干中的“suggest”提示本题为推理判断题,带着引号部分的关键内容,我们很快把相关信息定位到文中“it towered above the other building like a citadel, which indeed it was, the outpost of a new age, perhaps a new civilization, perhaps a new barbarism; and behind the thin marble front were concrete and steel, just as behind the careless profusion of luxury were millions of pence, balanced to the last halfpenny.”处。

根据上下文,“it”指代的

是上文的a white palace. “just as” 引导一个比较状语从句,把“behind the thin marble front were concrete and steel”与“behind the careless profusion of luxury were millions of pence, balanced to the last halfpenny”进行比较,那么对应“thin marble front” 的就是“the careless profusion of luxury”,对应“concrete and steel”的就是“millions of pence”。这么两两一对照,我们得出以上答案应该是选项a。

4.3 主旨题

主旨题考查考生综合分析概括推理能力,它主要检测对阅读材料整体的把握,对文章中心主题的理解。主旨题常见的问题有

what is the main idea of this passage?

what can we learn from the passage?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the best title of the passage?

如2004年第18题:

18.the message the writer attempts to convey throughout the passage is that ____.

a.poor countries should be given equal opportunities in trade

b.“the least developed country” status benefits agricultural countries

c.poor countries should remove their suspicions about trade liberalization  d.farmers in poor countries should also receive the benefit of subsidies

从题干中“the message the writer attempts to convey”来看,本题考查的文章的中心主旨,即能体现作者写作意图的题目。要解决这样的问题,我们要从全局上来把握,也就是在理解通篇的基础上,判断推理文章的中心主旨,作者的写作意图。而文章是由具有一定逻辑的段落所组成的,而段落又是由具有逻辑意义的句子所构成的,所以归根结底,解决这个问题其实仍是解决句子的问题。一般能够体现文章中心的段落出现在文章的首段或末段,而能展现段落中心的句子一般呈现在段落的开头或末尾,有时候会出现在段落中间。由此要解决此题,我们不妨尝试从理解每一段落开头的句子来着手。把文章中每一段落的段首或段尾甚或段中重要的句子整理到一起,再迅速地就这些句子进行综合分析,我们基本理出头绪:首段交展中国家农民所面临的问题。第二段进一步交展中国家农民遭遇的贸易障碍。第三段交展中国家遭遇的贸易障碍对他们的影响并得出经验教训。第四段补充了发达国家对此的态度。综上,我们得出此题的正确答案应为a。

5 结语

综上所述,英语专业八级阅读理解测试中英语长句的比重大,结构复杂,是考试的重点和难点。针对英语长句结构复杂、信息量大的特征,结构分析法应运而生,对英语长难句进行简化,拨开枝杈,直扑主干,排除干扰,层层清理,最后综合理解其语意。最近几年的英语专业八级考试阅读理解中,推断性理解、评价性理解和欣赏性理解这三类题型所占的比例正在扩大,而考察字面理解的题所占的比例正在缩小。而对上述三类题型的理解,具体涉及到细节题、推理题和主旨题,其间都渗透着对英语长难句的理解和分析。结构分析法是解决英语长难句理解,在专业八级阅读理解测试中取得良好表现的突破口。

【参考文献】

[1]陈新仁.英语专业八级历年真题解析[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3.

[2]刘振前.thomasg. bever.句法分析在外语阅读中的作用:一项实验研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 2002(3).

[3]双文庭.形合与英语从属结构的构建[j].国外外语教学, 2005(3):1-7.

[4]王德杰.谈句子结构分析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作用[j].社会纵横,2004(4).

第12篇

[关键词]四六级考试;影响;“短文翻译题”;词汇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5)16-0151-02

一、引言

2013年12月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进行了较大改革,出现了几个题型上的变动,如听力的听写部分变为了全部考察单词和短语;出现了段落匹配题,翻译变为短文翻译。试卷的总体难度与之前比较,难度加大,部分学生反映备考信心不足。而词汇教学作为英语教学的比较重要的一部分,与四六级考试息息相关,为了切实帮助学生克服备考中出现的词汇学习困难,教师要结合真题,给学生灌输词汇学习的方法,同时学生要积极探索,克服词汇难题,以在四六级考试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二、“短文翻译题”的特点

改革后的四六级考试中,翻译部分由长句翻译变为了150-200字段落翻译,以往只用翻译五个句子,而改革后的段落翻译则考察了学生的整体写作水平。可见,改革后的“短文翻译题”能更好地考察学生的语言基础知识以及综合运用能力,非常切合新背景下大学英语教学。“短文翻译题”不仅考察了学生的词汇知识,还考察了学生的语法知识,在准备此部分时,学生普遍反映此部分难度加大,需要投入更多的心血和精力。

“短文翻译题”涉及到经济、文化、教育、政治、生活和科技等方面,话题涉及面广,需要学生在平时的备考中涉猎较多的关于以上领域的知识。此题型考察了学生的词汇量以及单词的灵活运用能力,因此,学生需要比以前投入更多的时间来进行单词的记忆,且要掌握正确的记忆方法和记忆技巧。除了较大的单词量的储备,学生还需要掌握一定的语法知识,比如动名词、副词以及连词的基本用法;被动语态的用法;形容词和副词的最高级的使用;句型的灵活多变以及简单句、并列句和从句的使用。可见,为了在“短文翻译题”中获得高分,学生需要具备非常丰富的词汇和语法知识,同时还要具备扎实的语言基础和较强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三、“短文翻译题”对大学英语词汇教学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为了研究新题型“短文翻译题”对英语词汇教学的影响,作者对近年来的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进行了整体和梳理,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经验以及对学生的访谈,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个方面总结了其对大学英语词汇教学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

(一)教师的教

1.词语内涵意义的灌输

在四六级考试中,“短文翻译题”中关于中国文化的文章翻译较多,如“丝绸之路”、“中秋节”、“茶文化”、“中国结”、“大熊猫”、“京剧”、“中餐”等。学生需要掌握词语的文化内涵知识,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如果能够结合中国传统文化,给学生教授关于这些词语的文化内涵,学生就能找到词汇记忆突破的关键。如2014年6月六级真题涉及到“土豪”和“大妈”等热词,“土豪”和“大妈”是近年来流行起来的新词,可能会收入到新版的牛津英语词典中,成为英语语言的一部分,可音译为“Tuhao”和“Dama”,其含有非常丰富的文化内涵。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如果能针对热点词和新词语给学生做一定的灌输,学生就能够了解土豪指有钱但缺乏品味的人,而大妈则指不久前金价大跌时大量购买黄金的中国妇女。了解了这些词的文化内涵,学生在翻译中就能更好的用准确的语言表达出来。

2.讲清中英文词汇差异

翻译是通过信息的输入,在人脑中把一种语言转换成另一种语言的过程。中英两种语言分属于不同的语言系统,其差异非常大。因此,了解两种语言的词汇差异对于做好“段落翻译题”也是非常有帮助的。如2014年12月6级真题“中秋节”中就谈到“中秋节在农历八月十五,是人们拜月的节日,这天夜晚皓月当空,人们合家团聚,共赏明月”。在中秋节“拜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西方没有这种习惯。又如在中国,结婚时新娘和新郎需要拜天地,但西方并没有这样的习俗,也就不存在“Kowtow to the heaven”的说法。因此,教师在授课中如果涉及到此类中西方词语差异的知识点时,要做重点讲解,以引导学生做课外的自主学习。

(二)学生的学

1.词汇的积累和学习

通过分析历年真题可以发现,改革后的“短文翻译题”较之以前的长句翻译,在词汇的掌握上要求更加严格。学生只有具备较大的词汇,才能顺利通过四六级考试。以2014年大学英语六级考试翻译题“乡村理想生活”为例,文中涉及的词汇较偏且难词较多,如下棋饮茶(play chess and drink tea);耕耘收割(in the harvest);织布缝衣(weaving),砍柴采药(cutting wood and gathering herbs)和吟诗作画(chatting poetry and painting pictures)。因为题中涉及到的生词较多,部分学生在看到此题时,出现了紧张和畏惧心理,不知道如何下手,如果学生能够在平时的词汇学习中,多积累相关的词汇知识,会发现此段翻译难度并不是特别大。又如2014年12月六级考试真题翻译部分“大熊猫”,题中涉及到很多平时很少接触到的难词,如“温顺的”应该译为docile,“独特的”翻译为unique,“濒危物种”是endangered species,“世界自然基金会”为World Wildlife Fund或者缩写为WWF。

可见,词汇是翻译的基础,只有积累较大的词汇量,才能在四六级考试翻译部分中取得较好的成绩。学生在平时的词汇学习中,除了要学习一般词汇,还要掌握一定的生词和难词。

2.掌握词汇的搭配和用法

学生在平时的词汇学习中,还要注意词汇的搭配和用法。词语的搭配包括语法上的可能和语义上的可能,也就是满足索绪尔所提出的横组合和纵聚合的可能,搭配涉及到语音、语法、语用等领域,是一个较为复杂的语言点。词语的搭配有主谓搭配、动宾搭配以及动词和介词的搭配等,其中,主谓搭配、动宾搭配所占的比例最大。2014年6月四级真题翻译题“旅游”就涉及到了动宾搭配,如促进教育公平是promote the justice;加强中西部农村义务教育是enhance the teaching facilities of the countryside and compulsory education of rural area of mid-west。此外,学生还要掌握词语的用法,并能灵活运用到翻译中,如2014年12月四级真题翻译题“旅游”中还涉及到了非谓语动词的用法,最近调查显示,很多年轻人想要通过旅行体验不同的文化、丰富知识、扩展视野(参考译文为The latest survey shows that by traveling.a large number of young people want to experience differ-ent culture,enriching knowledge and broadening the vision.),体验用了动词(experience)表示,后两个用非谓语动词(enriching and broadening),使表达更加多样化。可见,掌握词语的搭配和用法对于四六级备考是非常有用的。对于一些固定搭配和用法,学生需要采取识记的方法,或是在具体的语境中分析不同的搭配所体现的含义,且用于段落翻译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