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立夏的习俗

立夏的习俗

时间:2023-05-29 17:40:0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立夏的习俗,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第1篇

立夏时节,自然界的变化是阳气渐长、阴气渐弱。相对人体脏腑来说,是肝气渐弱,心气渐强,2021年立夏吃鸡蛋的由来有哪些你知道吗?共同阅读2021年立夏吃鸡蛋的由来,请您阅读!

立夏吃蛋的由来“立夏吃蛋”的习俗由来已久。俗话说:“立夏吃了蛋,热天不疰夏。”相传从立夏这一天起,天气晴暖并渐渐炎热起来,许多人特别是小孩子会有身体疲劳四肢无力的感觉,食欲减退逐渐消瘦,称之为“疰夏”。女娲娘娘告诉百姓,每年立夏之日,小孩子的胸前挂上煮熟的鸡鸭鹅蛋,可避免疰夏。因此,立夏节吃蛋的习俗一直延续到现在。

俗话说:“立夏吃了蛋,热天不疰夏。”相传从立夏这一天起,天气晴暖并渐渐炎热起来,许多人特别是小孩子会有身体疲劳四肢无力的感觉,食欲减退逐渐消瘦,称之为“疰夏”。女娲娘娘告诉百姓,每年立夏之日,小孩子的胸前挂上煮熟的鸡鸭鹅蛋,可避免疰夏。因此,立夏节吃蛋的习俗一直延续到现在。

立夏日一般在农历的四月,“四月鸡蛋贱如菜”,人们把鸡蛋放入吃剩的“七家茶”中煮烧就成了“茶叶蛋”。后来人们又改进煮烧方法,在“七家茶”中添入茴香、肉卤、桂皮、姜末,从此,茶叶蛋不再是立夏的节候食品,而成为我国传统小吃之一。

也有一种说法:立夏吃东西最补,吃一只鸡蛋相当于吃一只鸡。立夏后,农事开始繁忙起来,人容易疲乏。吃红枣鸡蛋,是为了补充体力。

立夏蛋套的教程步骤

1、找个能拉绳的,比如椅子扶手,凳子脚,或者旁边朋友的双手

2、把一条绳子系在拉绳上,留出一小段距离

3、系了8条绳子,顺便提一下,我的绳子是毛线,你可以用一小捆的绣线或者其他绳都可以

4、邻绳与邻绳系在一起

5、两端的绳系在一起收口

6、依旧是邻绳相系,编织成网

7、最后收口,和系绳子的方式一样

8、完成啦,没有蛋,装了个杯子,呃。

。。撑得有点大

立夏斗蛋的由来立夏孩子们参加“斗蛋比赛”,孩子们手拿彩蛋,逐个斗蛋,以蛋壳坚而不碎为胜。5月6日是立夏,斗蛋习俗在江浙一带很流行,主要是希望孩子们平安度夏。立夏为什么要斗蛋?斗蛋,是把鸡蛋、鸭蛋煮熟了以后,蛋头对蛋头,蛋尾对蛋尾,相撞直到一方撞破壳为止,最后胜出的就是“蛋王”,而斗破的蛋就可以堂而皇之地下肚了。现在想想,觉得挺傻的,但当时真是乐趣无穷,可能是现在的小孩子不能理解也享受不到的快乐吧。

立夏节时,大人用丝线编成蛋套,装入煮熟的鸡蛋鸭蛋,挂在小孩子脖子上。疰夏绳即长命缕,用五色丝线系于小孩手腕等处为其消灾祈福,消暑祛病,以防注夏。每年立夏都会吃蛋,还要把蛋放到五颜六色的网兜里带到学校去“斗蛋”。

第2篇

“立夏”属于节气,是夏季的第一个节气。但从字面意思来看,立夏的“立”是建立、开始的意思,表示夏天开始了。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广东立夏吃什么传统食物,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广东立夏吃什么食物1、猪心

自古即有“以脏补脏”“以心补心”的说法,猪心能补心,治疗心悸、心跳、怔忡。据现代营养学分析证明,猪心是一种营养十分丰富的食品。它含有蛋白质、脂肪、钙、磷、铁、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c以及烟酸。

鲜猪心对加强心肌营养,增强心肌收缩力有很大的作用。临床有关资料说明,许多心脏疾患与心肌的活动力正常与否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猪心虽不能完全改善心脏器质性病变,但可以增强心肌,营养心肌,有利于功能性或神经性心脏疾病的痊愈。

2、莲子

莲子分布于我国南北各省。具有补脾止泻,止带,益肾涩精,养心安神之功效。常用于脾虚泄泻,带下,遗精,心悸失眠。莲子对心脏是非常好的,经常食用能让人心气足,变得爱笑开朗。莲子芯泡茶喝可以去心火,可以治疗心烦意乱等症状,甚至对失恋等引起的抑郁情绪也有缓解作用,是一种非常有用的补益食物。

夏天本就是劳心劳力的季节,所以,吃莲子。莲子有俗称为莲子养心。所以,在夏天的时候,可以多选择吃一些莲子。但要注意的是,莲子食用过多容易引起胃胀,嗳气等胃部症状,对于有慢性胃病的患者,食用莲子后,更容易导致胃部不适,因此建议慢性胃病患者谨慎食用。

3、绿豆

绿豆性凉味甘,有清热解毒、止渴消暑、利尿润肤的功效,还有一定的祛铅毒功效,绿豆粉因其含有大量蛋白质、B族维生素以及钙、磷、铁等矿物质,故有增白、淡化斑点、清洁肌肤、去除角质、抑制青春痘的功效。

绿豆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生绿豆水浸磨成的生绿豆浆蛋白含量颇高,内服可保护胃肠粘膜。绿豆蛋白、鞣质和黄酮类化合物可与有机磷农药、汞、砷、铅化合物结合形成沉淀物,使之减少或失去毒性,并不易被胃肠道吸收。

立夏吃什么传统食物1、蛋

立夏吃蛋,不仅能经受“疰夏”考验,还能带来生活圆满。立夏有吃蛋的习俗,能预防暑天常见的食欲缺乏、身倦肢软、消瘦等苦夏症状。鸡蛋,性平,补气虚,有安神、养心的功能。

2、立夏茶

在江西一带的地方有立夏饮茶的习俗,就是在立夏的这一天要喝茶,如果你不喝茶那你就不能轻松的过夏了,就会苦夏了。

为在立夏的那一天,妇女们要聚集七家的茶叶,共同烹饮,说是立夏饮了七家茶,可以保证整个夏天不会犯困。

3、立夏羹

立夏日吃糯米粉拌鼠曲草做成的汤丸,名“立夏羹”。俗话说“吃了立夏羹,麻石踩成坑”,“立夏吃个团(音tuo),一脚跨过河”。立夏前后常有大风出现,名“龙王暴”。立夏日发东风,俗以为有水灾,谚谓“立夏东风雨涟涟”。立夏日打雷,日后必多雷雨,谚谓“雷打立夏,三天来一下”。

4、君踏菜

宁波人立夏还有吃君踏菜的传统,君踏菜是立夏前后上市的一种时令蔬菜,据说吃了君踏菜后夏天不会生痱子,皮肤会像君踏一样光滑。

5、麦蚕

在立夏这一天,上海郊县的人们也是在过着不一样的立夏,他们又有什么样的习俗呢?

立夏节,上海郊县农民取麦粉和糖制成寸许长的条状食物,称麦蚕,人们吃了,谓可免“疰夏”。用立夏时青嫩的草头和入米粉,油煎成饼,叫做“摊粞”,为上海和浦东地区人民所喜食。还把糖梅子、酒酿、咸蛋等作为当令食品,称为时鲜,取以尝口,称尝“三新”。

6、脚骨笋

立夏吃“脚骨笋”,是宁波特有的习俗。并不是菜市场现在在卖的所有笋都能用来做“脚骨笋”的,最好是野山笋或者乌笋。吃“脚骨笋”的重点在于形状,煮之前将笋拍扁,切成4厘米左右的一段,形同脚骨,吃了才能“脚骨健健过”。

7、七家粥

浙东农村立夏有吃“七家粥”的风俗,就是务农人家左邻右舍互相赠送豆、米,和以黄糖,煮成一锅粥,叫“七家粥”,说是吃了这种粥,邻里和睦,一心去夏耕夏种。

8、立夏饭

旧时立夏节,宁波乡间用赤豆、黄豆、黑豆、青豆、绿豆等五色豆拌白粳米煮成“五色米饭”,称之为立夏饭。现在宁波城乡部分家庭依旧保留这种古风,只是立夏饭的料改成了另外五种食物:蚕豆、大豆、竹笋、芥菜,外加酱肉或咸肉,叫五样米饭。

9、面

我国北方多种植小麦,立夏正是小麦上场时节,因此北方大部分地区立夏时有制作与食用面食的习俗,意在庆祝小麦丰收。立夏的面食主要有夏饼、面饼和春卷三种。

10、乌米饭

乌米饭取乌饭叶子(又名精青叶)挤汁浸糯米蒸饭而成。据说,立夏吃乌米饭,不会疰夏,能祛风败毒,乌蚊子不敢叮咬。

11、黑米饭糕

黑米饭糕也是宁波传统的立夏点心之一,是将乌树叶捣烂泡水后,用乌树叶汁泡糯米使其染色变黑,再将泡好的黑糯米加糖蒸熟后手工压制成糯米糕,吃起来有一股淡淡的乌树叶香味。

12、三鲜

立夏尝三鲜又称为“立夏吃

立夏节气介绍顾名思义,立夏是指夏季开始。但是,各地冷暖不同,入夏时间实际上并不一致。按气候学上以五天平均气温高于22℃为夏季的标准,立夏前后,四川盆地南部刚跨进夏季;盆地其余的地区气温为20℃左右,还处于“门外无人问落花,绿阴冉冉遍天涯”的暮春时节;而川西南低海拔河谷则早在4月中旬初即感夏热,立夏时气温已达24℃以上,可谓夏日炎炎了。《易纬》有立夏“电见”之说。但就四川而言,即使在初雷最晚的盆地西北部,常年雷暴也始于4月上、中旬,“电见”无须等到立夏。立夏以后,正是盆地中稻大面积栽插的需水关键期,大雨来临的早迟和雨量的多少,与农业生产关系密切。

此时如不下较大的雨,那些无水灌溉的农田就无法梨耙栽秧。据气候资料统计,多年平均大雨开始期,盆地东部在4月中、下旬,中部在5月中、下旬,西部在5月下旬。5月雨量盆地东南部为100至200毫米,西北部为75至100米。盆地西部、中部因大雨开始较晚,雨量偏少,往往有夏旱露头。这段时间,正当盆地收获小春作物,播栽大春作物,特别要注意多变天气的影响。晴天要及时抢收,雨天应抓紧栽插,连阴雨天气须提防小春收获物生芽、霉烂,还要搞好抗旱保苗,警惕20℃以下的低温对早稻的危害。三鲜”或“立夏见三新”。三鲜一般又分为“地三鲜”、“树三鲜”和“水三鲜”。地三鲜即蚕豆、苋菜、黄瓜(一说是苋菜、蚕豆、蒜苗)。树三鲜有樱桃、枇杷、杏子(一说是青梅、杏子、樱桃)。水三鲜即海螺、河豚、鲥鱼(一说是鲥鱼、鲳鱼、黄鱼)。

第3篇

【立夏谚语大全】

立夏汗湿身,当日大雨淋(粤)。

立夏蛇出洞,准备快防洪(陕)。

立夏小满青蛙叫,雨水也将到(云)。

立夏小满,江河水满(赣)。

立夏见夏,立秋见秋(晋)。

立夏不下,小满不满,芒种不管(豫、湘)。

立夏不下雨,犁耙高挂起(云)。

立夏雨少,立冬雪好(苏)。

立夏落雨,谷米如雨(湘)。

立夏日下雨,夏至少雨(闽)。

立夏小满田水满,芒种夏至火烧天(粤)。

立夏雨,涨大水(湘)。

立夏下雨,九场大水(浙)。

立夏晴,雨淋淋(赣)。

立夏日晴,必有旱情(湘)。

立夏雷,六月旱(湘)。

立夏日鸣雷,早稻害虫多(桂)。

立夏不热,五谷不结(浙)。

立夏到夏至,热必有暴雨(鲁)。

立夏后冷生风,热必有暴雨(鲁)。

【立夏的介绍】

这个季节,在战国末年(公元前239年)就已经确立了,预示着季节的转换,为古时按农历划分四季之夏季开始的日子。

如《逸周书·时讯解》云:“立夏之日,蝼蝈鸣。又五日,蚯蚓出。又五日,王瓜生。”即说这一节气中首先可听到蜊蜊(即:蝼蝈)在田间的鸣叫声(一说是蛙声),接着大地上便可看到蚯蚓掘土,然后王瓜的蔓藤开始快速攀爬生长,描述的就是孟夏之初的物候景象。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立,建始也,夏,假也,物至此时皆假大也。”这里的“假”,即“大”的意思,是说春天播种的植物已经直立长大了。

实际上,若按气候学的标准,日平均气温稳定升达22℃以上为夏季开始,“立夏”前后,我国只有福州到南岭一线以南地区真正的“绿树浓阴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的夏季,而东北和西北的部分地区这时则刚刚进入春季,全国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在18~20℃上下,正是“百般红紫斗芳菲”的仲春和暮春季节。进入了五月,很多地方槐花也正开。立夏时节,万物繁茂。明人《莲生八戕》一书中写有:“孟夏之日,天地始交,万物并秀。”这时夏收作物进入生长后期,冬小麦扬花灌浆,油菜接近成熟,夏收作物年景基本定局,故农谚有“立夏看夏”之说。水稻栽插以及其他春播作物的管理也进入了大忙季节。所以,我国古来很重视立夏节气。据记载,周朝时,立夏这天,帝王要亲率文武百官到郊外“迎夏”,并指令司徒等官去各地勉励农民抓紧耕作。

【气候特点】

按气候学的标准,日平均气温稳定升达22℃以上为夏季开始,“立夏”前后,中国只有福州到南岭一线以南地区真正进入夏季,而东北和西北的部分地区这时则刚刚进入春季,全国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在18--20℃上下。

华南其余的地区气温为20℃左右;而低海拔河谷则早在4月中旬初即感夏热,立夏时气温已达24℃以上。

第4篇

立夏有吃鸡蛋的风俗。立夏吃鸡蛋一般在南方比较盛行,在立夏前一天,很多人家里就开始煮“立夏蛋”了,一般用茶叶末或胡桃壳煮。立夏日一般在农历的四月,“四月鸡蛋贱如菜”,人们把鸡蛋放入吃剩的“七家茶”中煮烧就成“茶叶蛋”。后来人们又改进煮烧方法,在“七家茶”中添入茴香、肉卤、桂皮、姜末,从此,茶叶蛋不再是立夏的节候食品,而成为我国传统小吃之一。

立夏:

立夏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七个节气,也是夏季的第一个节气。立夏预示着季节的转换,表示盛夏时节的正式开始,太阳到达黄经45度时为立夏,时间一般在每年公历的5月5日或6日。立夏以后,中国江南地区气温回升快,降雨量和降雨的天数都会明显增多。立夏的夏是大的意思,是指春天播种的植物已经直立长大。人们习惯上都把立夏当作是温度明显升高,炎暑将临,雷雨增多,农作物进入旺季生长的一个重要节气。立夏有三候,一候蝼蝈鸣,二候蚯蚓出,三候王瓜生。主要习俗有迎夏仪式、尝新活动、斗蛋游戏、立夏秤人等。

(来源:文章屋网 )

第5篇

1、“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相信大家都知道二十四节气吧!二十四节气是指干支历(太阳历)中表示季节变迁的24个特定节令。是我国的五大发明中的一个。

2、你知道我最喜欢的节气是什么?告诉你吧!是“立夏”。原因是什么呢?等我慢慢讲给你听。

3、挂蛋、吃蛋、斗蛋俗话说:“立夏吃了蛋,热天不疰夏。”相传女娲娘娘告诉百姓们立夏的时候给孩子们胸前挂鹅蛋或鸡蛋、鸭蛋,可以防止孩子疰夏,所以立夏挂蛋、吃蛋、斗蛋便流传到现在。

4、立夏饭,是我国南北方等地区的一种习俗,是在立夏时食用的。不过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特色,而在南方多以赤豆、黄豆、黑豆、青豆、绿豆等五色豆做成的五色饭,又称“立夏饭。”当然也有乌米饭……

5、醉夏麦饼,在台州有句俗话:“醉夏无麦饼,白碌做世人。”在台州立夏又叫醉夏,这天不会喝酒的人,多少也会喝一点,或是糯米酒酿。人们都会吃麦饼,麦饼便是煎饼,摊熟了可以卷食各种菜品,十分美味!

6、看,立夏节气有那么多美味,怎能不让我这个“小吃货”喜欢呢?

(来源:文章屋网 )

第6篇

【立夏的谚语】

晴雨

立夏不下,小满不满,芒种不管(豫、湘)。

立夏不下雨,犁耙高挂起(云)。

立夏雨少,立冬雪好(苏)。

立夏落雨,谷米如雨(湘)。

立夏日下雨,夏至少雨(闽)。

立夏小满田水满,芒种夏至火烧天(粤)。

立夏雨,涨大水(湘)。

立夏下雨,九场大水(浙)。

立夏晴,雨淋淋(赣)。

立夏日晴,必有旱情(湘)。

立夏雷,六月旱(湘)。

立夏日鸣雷,早稻害虫多(桂)。

温度

立夏不热,五谷不结(浙)。

立夏到夏至,热必有暴雨(鲁)。

立夏后冷生风,热必有暴雨(鲁)。

立夏汗湿身,当日大雨淋(粤)。

立夏蛇出洞,准备快防洪(陕)。

立夏小满青蛙叫,雨水也将到(云)。

立夏小满,江河水满(赣)。

立夏见夏,立秋见秋(晋)。

节气习俗

在立夏的这一天,古代帝王要率文武百官到京城南郊去迎夏,举行迎夏仪式。君臣一律穿朱色礼服,配朱色玉佩,连马匹、车旗都要朱红色的,以表达对丰收的祈求和美好的愿望。宫廷里“立夏日启冰,赐文武大臣”。冰是上年冬天贮藏的,由皇帝赐给百官。

江浙一带,人们因大好的春光明媚过去了,未免有惜春的伤感,故备酒食为欢,好像送人远去,名为饯春。崔骃在赋里说:“迎夏之首,末春之垂。”吴藕汀《立夏》诗也说:“无可奈何春去也,且将樱笋饯春归。”

【立夏农谚】

春争日,夏争时。

立夏麦龇牙,一月就要拔。

豌豆立了夏,一夜一个杈。

立夏大插薯。

清明秫秫谷雨花,立夏前后栽地瓜。

立夏芝麻小满谷。

立夏的玉米谷雨的谷。

立夏种绿豆。

地头岩头坝窝头,春种芝麻秋打油。

季节到立夏,先种黍子后种麻。

立夏前后种络麻。

立夏种麻,七股八杈。

立夏前后,种瓜点豆。

立夏种姜,夏至收“娘”。

立夏栽稻子,小满种芝麻。

四月插秧(早稻)谷满仓,五月插秧一场光。

先栽浅,后栽深,春秧就插三五根。

一穗两穗,一月入囤。

麦秀风摇,稻秀雨浇。

风扬花,饱塌塌;雨扬花,秕瞎瞎。

立夏麦咧嘴,不能缺了水。

麦旺四月雨,不如下在三月二十几。

寸麦不怕尺水,尺麦却怕寸水。

立夏天气凉,麦子收得强。

立夏前后连阴天,又生蜜虫(麦蚜)又生疸(锈病)。

立夏前后天干燥,火龙往往少不了(火龙指红蜘蛛)。

风生火龙雾生疸。

第7篇

蛋沉历史 源远流长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鸡蛋在历史长河的沉淀累积中被人们赋予了丰富的人文内涵,已逐渐演变成一种习俗和特色。春分立蛋,立夏吃蛋,端午挂蛋兜,这些带有浓郁民间色彩的生活习俗多以神话典故为依托,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春分到,蛋儿俏”,据史料记载,春分立蛋的传统起源于4000年前,意在庆祝春天来临。在古老的传说中,春分这天最容易把鸡蛋立起来。现在每年春分,世界各地仍有数以万计的人做“立蛋”试验,这一被称之为“中国习俗”的玩艺,已成为“世界游戏”。

三月三,地菜煮鸡蛋。这里也有一个美丽传说:相传三国时期名医华佗到沔城采药偶遇大雨,在一老者家中避雨时见其患病痛苦难堪,华佗替老者诊断后在园内采地菜一把,嘱老者取汁煮蛋吃。老者照办,服蛋三枚,病即痊愈。后此事传开,人人效仿,热潮遍及全城。那日正是农历三月初三。此后,“三月三,地菜煮鸡蛋”就形成了风俗。

俚语云“立夏吃了蛋,热天不疰夏”。民间相传从立夏这一天起天气渐暖,孩子容易身体疲劳、食欲减退,称之为 “疰夏”。古人认为,鸡蛋圆圆溜溜,象征生活圆满,立夏这天吃鸡蛋能保佑夏日平安,经受 “疰夏”考验。

端午挂蛋兜始于两千年前:相传天上瘟神每年端午都到人间伤害小孩。女娲很是着急便找瘟神论理:每年端午,胸前挂蛋的孩子是我的嫡亲孩儿,你不许伤害他们。果然,瘟神再不敢胡来。从此,端午节挂蛋的习俗逐渐流传开。

此外,民间结婚、生小孩、满月、祝寿要送红喜蛋,过节上岳母家要送皮咸蛋,春节送拜年蛋等习俗,皆表示庆贺以图吉祥。

蛋香四溢 营养健康

鸡蛋俗称鸡子、白果,是人们最常食用的蛋品,也是人类最好的营养来源之一。因其所含的营养成分全面且丰富,它被称为“人类理想的营养库”。营养学家则称它为“完全蛋白质模式”。

《本草纲目》记载:蛋性味甘平,能安五脏、安心神;能定惊、安胎,具有养阴、健脾、补肺等作用,且补而燥,常吃能去病延年。据分析,每百克鸡蛋含蛋白质14.7克,仅次母乳,主要为卵白蛋白和卵球蛋白,其中含有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且便于人体吸收。每百克鸡蛋含脂肪11~15克,主要集中于蛋黄。鸡蛋还含有丰富的卵磷脂、固醇类、蛋黄素以及钙、磷、铁、维生素A、维生素D及B族维生素,这些成分对增进神经系统的功能大有裨益。此外,鸡蛋还具有健脑益智、保护肝脏、防治动脉硬化、预防癌症等功效,尤其适合中老年人食用。

鸡蛋是人类理想的天然食品,做法也是花样繁多。茶叶蛋、鸡蛋饼、蛋炒饭大家都是耳熟能详;番茄炒鸡蛋滑爽鲜嫩,鸡蛋瘦肉粥经典味美,西红柿蛋汤清香可口……做菜做汤做主食、或煎或炒或炖或煮,那摊开的鸡蛋,黄白分明,色泽明艳,香郁诱人,勾人食欲。

鸡蛋在吃法上也是有讲究的,尤其对于老年人。老人吃鸡蛋应以煮、卧、蒸为好,煎、炒、炸虽然好吃,但较难以消化。鸡蛋加工成咸蛋后,含钙量会明显增加,最多可增至鲜蛋10倍,特别适宜于骨质疏松的中老年人食用。

还应提醒的是,切莫吃生鸡蛋,有人认为吃生鸡蛋营养好,这种看法并不科学。

“保洁蛋”更健康

据专家介绍,鸡蛋在生产的过程中容易产生鸡粪等污染物,运输中也会沾染细菌,极有可能导致沙门氏菌、大肠杆菌、禽流感病毒感染,若处理不好,很容易危害人类健康。那么,究竟怎样的蛋品才算健康的蛋品呢?

去年10月,由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湖北神丹健康食品有限公司牵头起草的我国首个《洁蛋(保洁蛋)地方标准》开始实施。该标准对“保洁蛋”做出了如下定义:“选用符合国家标准的鲜禽蛋,经过清洗、干燥、杀菌、喷码、涂膜等加工处理后的产品。美国鸡蛋遭沙门氏菌污染事件为国人敲响了警钟,鸡蛋的质量问题引起了消费者的高度重视,“保洁蛋”的概念也越来越受关注。

按照《洁蛋(保洁蛋)地方标准》生产出的蛋品,去除了蛋壳上残留的羽毛、粪便等有害物体,杀灭和抑制了微生物侵入蛋体,能有效抵御沙门氏菌、大肠杆菌等致病菌,从而保护食用人的身体健康,食用更安全,品质有保障。

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干净、绿色、无污染的保洁蛋将越来越深入人心,鸡蛋质量也将越来越有保障。

第8篇

油盐丁对,粗茅成菜这个谚语说明油和盐在烹调过程中的重要性。任何菜肴都离不开油和盐,反过来说,只要油盐合适、恰当,再普通平常的菜都好吃。

厨师不要学,只要勤洗锅这个谚语说明在掌厨做菜中洗锅的重要性。有些人做菜在烧好第一道菜以后,不洗锅就接着烧第二道菜,这样煮出来的菜会串味。因此要保持每一道菜味的纯正,就要每烧好一道菜,先将锅洗干净,然后再烧下一道菜。

没吃立夏丸,悔气到明年宁化客家人在农历“立夏”之日,家家户户都要做“立夏丸”,人人都要吃“立夏丸”,俗称“补夏”,也是迎夏的习俗。尤其在农村,男子汉“立夏”若没有“补夏”就没有体力耕种。含蓄点出“立夏丸”有增强体力之功效。

蒸酒做豆腐,到老不能称师傅在闽西北客家地区,特别是农村,蒸酒做豆腐是家家户户主妇都会的活计。这项技能成了衡量一个客家农村妇女是否能干的重要标准。你掌握了酿酒和做豆腐的手艺,并没有人要向你拜师学艺,因而到老也称不了师傅。

烧糍冷粽,隔夜米冻客家话“烧”,即热,糍粑必须热吃,冷了会板结生硬。粽子须冷吃,因为热的粽子太烂,冷却后正好软硬适度。米冻是用米浆加碱煮熟后舀入盆内冷却而成,当天做的米冻未完全成形,隔夜后便成形了,可以刀切加工。

挖芋子要老,挖番薯要早芋子必须长老了才好吃,既香且绵,嫩芋子味淡,不香,因而挖芋子的时间大多在冬至下霜时。番薯分为早番薯和迟番薯,早番薯香甜,如煮熟的板栗一样,所以挖番薯要早。

冬吃萝卜夏吃姜,不要医生开药方到了冬天,气候干燥,肺火上升。冬天吃萝卜可以温肺、去痰、消火;夏天,因细菌大量繁殖,因此要多吃姜,既可杀菌又可以祛风湿、消暑,从而增强抵抗力。身体健康、强壮,就不必去医院找医生开处方,抓药服了。

大火煮粥,细火肉用大火煮熟的粥又香又稠,不会一层饭一层水,煮肉用细火慢熬,肉味才能全部熬进汤中。

猪爪要爽,糍粑要软烧猪爪既不能太硬,也不能太烂。太烂无法嚼出味来,太硬咬不动,因而要既能嚼又不会太硬,吃起来爽。而糯米做的糍粑绝对要吃软的。

新鲜豆腐,隔夜酒豆腐要吃新鲜的,新鲜豆腐既鲜又嫩,旧豆腐又老又无味;而米酒隔夜却无妨。

吃萝卜,喝热茶,医生改行拿钉耙萝卜被称为小人参,多吃萝卜对人体有益无害,多喝热茶也可健胃消食、清肺。身体好了,病就少了,医生只好改行了。

第9篇

1、吃西瓜,在南方有“立秋啃秋瓜”的习俗,在入秋的这一天多吃西瓜,以防秋燥,久之形成习俗。民国时期出版的《首都志》记载:“立秋前一日,食西瓜,谓之啃秋。”也有迎接秋天到来之意。

2、食秋桃,立秋时大人孩子都要吃秋桃,每人一个,吃完把核留起来。等到除夕这天,把桃核丢进火炉中烧成灰烬,人们认为这样就可以免除一年的瘟疫。

3、饺子,立秋当然要“抢秋膘”包饺子。饺子是一种非常受人欢迎的食物,立秋吃饺子叫做“抢秋膘”,你抢我一个饺子,我抢你一个饺子,人们认为这样可以使自己的身体健壮。

4、食小赤豆,从唐宋时起,还有在立秋,必须用井水服食小赤豆的风俗。取七粒至十四粒小赤豆,以井水吞服,服时要面朝西,这样据说可以一秋不犯痢疾。民间则有在立秋时占卜天气凉热的风俗。东汉崔宴《四民月令》:“朝立秋,冷飕飕;夜立秋,热到头。”

5、贴秋膘,民间流行在立秋这天以悬秤称人,将体重与立夏时对比。因为人到夏天,本就没有什么胃口,饭食清淡简单,两三个月下来,体重大都要减少一点。秋风一起,胃口大开,想吃点好的,增加一点营养,补偿夏天的损失,补的办法就是“贴秋膘”:在立秋这天各种各样的肉,炖肉烤肉红烧肉等等,“以肉贴膘”。

6、吃“渣”,山东莱西地区流行立秋吃“渣”,一种用豆末和青菜做成的小豆腐,并有“吃了立秋的渣,大人孩子不呕也不拉”的俗语。秋天是胃肠道疾病的高发期,很多地区的民俗带有治病和祈求一年健康的寓意。四川、山东是这一类民俗的典型代表。

7、吃“福圆”,立秋时节是台湾龙眼的盛产期。人们相信吃了龙眼肉,子孙会做大官,而且龙眼又称为“福圆”,所以有俗谚:食福圆生子生孙中状元。

8、吃茄子,民谚有:立夏栽茄子,立秋吃茄子。立秋正是吃茄子的好时候。民俗立秋前一天把瓜、蒸茄脯、香糯汤等放在院子里晾一晚,于立秋当日吃下。

9、吃清凉糕,在金华市民的心里,立秋吃西瓜、吃清凉糕是必不可少的传统习俗。何为清凉糕?就是用番薯淀粉熬成羹状,倒在碗里。待第二天早上,结成一整块。远看似一块圆润剔透的白玉,然后切成小块,撒上白糖、醋、薄荷,清凉爽口、酸甜开胃。

(来源:文章屋网 )

第10篇

【立夏】

“一候蝼蝈鸣;二候蚯蚓生;三候王瓜生。”

节韵

“斗指东南,维为立夏,万物至此皆长大,故名立夏也。” 立夏之时,太阳到达黄经45度,这便是夏天开始的时刻。

饮食

北润燥,南祛湿

春夏之交,北方风多雨少、气候干燥,吃些清热滋润的食物以润燥,鲜藕、黄瓜、苋菜、蕨菜等都是不错的选择;南方温度明显升高,雨量和雨日均明显增多,胃肠功能易受湿热影响而减弱,不妨吃些扁豆、绿豆、莲子、黑豆、泥鳅,以健脾祛湿。此外,《白云杂忌》曰:“是月勿食雉(野鸡),令人气逆。勿食鲤(鲤鱼),能害人”。

运动

“多加一点”更健康

初夏早晨锻炼是感觉最舒服的,空气清新凉爽,既不至于太热,又有利于阳气更好地升发。此时还是以户外运动为主,如果身体已经适应了此前的运动强度,不妨再“多加一点”,如慢跑时加点坡度,跳绳时加点高度,骑车时加点速度,爬山时加点重量,打篮球时加点主动,这样更有利于体内湿热的排出。但切忌大汗淋漓,因为在夏季,汗液的大量流失会损伤元气。

【山亭夏日】

唐・高骈

绿树阴浓夏日长,

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晶帘动微风起,

满架蔷薇一院香。

节气美食

乌米饭,也称青精饭。江浙闽一带的人对此定然不陌生。这种米饭的乌黑颜色乃是用南烛树叶浸泡粳米或糯米而得,故而南烛树又名乌饭树。据《本草纲目》记载,摘取南烛树叶捣碎,浸水取汁,蒸煮粳米或糯米,成乌色之饭,久服能轻身明目,黑发驻颜,益气力而延年不衰。

鸡蛋,立夏吃蛋的习俗由来已久。古人认为蛋形如心,吃下可补充心气,夏日就不易因炎热而耗伤心液,导致疲乏困倦。“立夏蛋”,原是人们把鸡蛋放进吃剩的茶叶里烧煮而成,后经历了烧煮方法的逐渐改进,演变成今日的“茶叶蛋”。也有说法认为,此时吃咸鸭蛋最宜,因其内含钙、铁较多,可以补充因出汗而流失的矿物质,有利于夏季养生,但高血压者不要多吃。

【小满】

“一候苦菜秀;二候靡草死;三候麦秋至。”

节韵

小满,“万物长于此而少得盈满,麦至此,方小满而未全熟也,故名。”每年5月21日或22日视太阳到达黄经60度时为小满。《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四月中,小满者,物至于此小得盈满。”

饮食

五味子最“养心”

小满时节,万物繁茂,生长得最旺盛,人体的生理活动也处于最旺盛的时期,消耗的营养物质在二十四节气中也最多。应及时、适当地补充营养,才能保护身体五脏六腑不受损伤。夏季对应的脏腑为“心”,《素问》中有一段关于脏腑和季节的对话。黄帝问歧伯:“藏象何如?”,歧伯答道:“心者,生之本,神之变也,其华在面,其充在血脉,为阳中之太阳,通于夏气”。故夏季易因热致出汗过多,而“耗伤心气”。预防或补救的有效方法中,以五味子为最佳。五味子,“皮肉甘酸,核中辛苦,都有咸味”,实属独特。这种五味俱全、五行相生的果实,能对人体五脏――心、肝、脾、肺及肾发挥平衡作用。尤其在五月天,用五味子泡水代茶饮,最可敛汗养心。早在两千多年前,王宫贵族和中药名师已普遍采用这种传统的强身妙品。现代研究也发现,五味子能够促进组织细胞的氧气交换,对心脏组织产生保护作用,以及平缓心跳频率。

起居

多雨潮湿宜“护肤”

小满时节气温明显升高,雨量增多。下雨后,气温又会急剧下降。这一节气中,要注意随着气温变化而增减衣物,不要因保暖不当而着凉感冒。由于此时天气常多雨潮湿,要调整起居方式,注意预防风疹、汗斑、湿疹、香港脚、湿性皮肤病等时令疾病。

【初夏】

宋・陆游

槐柳成阴雨洗尘,

樱桃乳酪并尝新。

古来江左多佳句,

夏浅胜春最可人。

第11篇

此外,古人还总结了很多夏季的饮食智慧,至今仍有实用意义。

“树上三鲜”

江苏地区将樱桃、梅子、香椿称为“树上三鲜”。

樱桃于春末夏初开始大量上市。樱桃自古就被叫做“美容果”,中医古籍里称它能“滋润皮肤”,“令人好颜色,美态”,常吃能够让皮肤更加光滑润泽。这主要是因为樱桃中含铁量极其丰富,可缓解贫血。樱桃全身皆可入药,鲜果具有发汗、益气、祛风、透疹的功效,适用于四肢麻木和风湿性腰腿痛的食疗。

梅子成熟于夏,因其味酸,很少生食,多加工成陈皮梅、糖梅、渍梅、梅酱、酸梅汤、果脯、果酒。入药制成乌梅,有收敛生津,驱虫之功,常用于肠胃炎,痢疾、暑热烦渴、寄生虫病、胆囊炎、咽喉炎等。胃酸过多者忌服。

香椿芳香鲜嫩,与鸡蛋同炒、或与豆腐拌食,有益气和中,健脾开胃之功。

“地上三鲜”

苋菜,蚕豆、杏三味,江苏地区谓其为“地上三鲜”。

苋菜性味甘凉,有清热明目,止痢解毒之功,发热目赤、咽喉炎,痢疾、小便不利等患者宜多食。

蚕豆是百姓喜食的蔬菜,也具有一定的药效,有健脾化湿、补中益气、止血降压、涩精实肠、利尿退肿之功。高血压、妇女带下、水肿、腹泻、鼻衄,咯血者宜眼食。但蚕豆性壅滞,不宜多食,否则易使人腹胀脘闷。又有部分人对蚕豆过敏,可引起溶血性贫血(蚕豆病),应予以禁忌。

杏可鲜食,杏仁又可入药。清肺热,止咳化痰,润大肠,通下便秘。杏仁与猪肺同炖服,可补肺化痰,甜杏仁与核桃仁同煮稠,加蜂蜜收膏,双补肺肾,老年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患者宜服。

“宁吃鲜桃一口,不吃烂杏一筐”

天热汗多,损耗大量水分和营养,应多饮凉开水,并酌加食盐,以免体液失调,代谢紊乱。宜适当吃些瓜果或果汁,如荔枝、橙、苹果、番茄、西瓜、菠萝等。这些水果富含维生素及微量元素,美味可口,营养丰富,清暑利尿,又能中和体内酸性代谢产物,使血液、体液保持弱碱性,起到凉血净血、解毒滋补的功效。

夏季瓜果虽然美味,但不可多食,因生冷之物刺激肠胃道内壁,可减少消化酶的分泌,影响消化功能,甚而引发肠胃道疾病。尤其是小儿、老人气虚之人,“天时虽热,不可食凉:瓜果虽美,不可多尝”。而且,瓜果一定要新鲜,若有腐败变质,切不可入口。天热,细菌极易繁殖,腐烂不洁食物入口,极易导致急性肠胃道传染病。故“宁吃鲜桃一口,不吃烂杏一筐”,“宁吃鲜梨一口,莫贪烂果一口”,否则,可真会“吃了省钱瓜,害了绞肠痧”。

“立夏日吃补食”

夏天进补,冬病夏治,是夏季养生保健的一项重要措施,有慢性虚证之人更宜。夏至日,一阴萌生,是一年中阴阳气交的关键时刻。夏季又是消耗较多的阶段,故夏至后至三伏天,是进补的最佳时机之一。也有自立夏起即开始进补调理的,以使脾胃逐渐适应,至三伏可峻补无碍了。故曰:“立夏日吃补食”。

盛夏炎热,补食药性要偏于清凉,如、芦根,沙参、玄参、百合、绿豆、扁豆、山药、灵芝之类,单味或配伍煎汤、煮粥、收膏皆可。古人推崇的夏季食补佳品有:

白木耳富有天然植物性胶质,有润肺滋阴功效,宜于肺结核,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又可通利大便,润肤护肤。

第12篇

春分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在这一天太阳会直射地球赤道,南北半球季节相反,而春分还预示着冬天即将过去,春回大地,天气也会渐渐回暖,下面给大家分享关于2022春分节气的含义是什么,欢迎阅读!

春分节气的含义是什么春分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古时又称为“日中”、“日夜分”、“仲春之月”,在每年的3月21日前后(20日-22日)交节,农历日期不固定,这时太阳到达黄经春分0°。

据《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二月中,分者半也,此当九十日之半,故谓之分。”另《春秋繁露·阴阳出入上下篇》说:“春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有《明史·历一》说:“分者,黄赤相交之点,太阳行至此,乃昼夜平分。”所以,春分的意义,一是指一天时间白天黑夜平分,各为12小时;二是古时以立春至立夏为春季,春分正当春季三个月之中,平分了春季。

中国古代将春分分为三候:“一候元鸟至;二候雷乃发声;三候始电。”便是说春分日后,燕子便从南方飞来了,下雨时天空便要打雷并发出闪电。春分在中国古历中的记载为:“春分前三日,太阳入赤道内”。

春分的气候特点春分是24节气中的第4个节气,是春季6个节气中的第4个。春分是从每年的3月20日(或21日)开始至4月4日(或5日)结束。春分,斗指卯位(正东方向)。每年公历3月20或21日,太阳到达黄经0度(春分点)时开始。这天昼夜长短平均,正当春季九十日之半,故称“春分”。古时又称为“日中”、“日夜分”、“仲春之月”。春分的意义,一是指一天时间白天黑夜平分,各为12小时;二是古时以立春至立夏为春季,春分正当春季三个月之中,平分了春季。春分这一天阳光直射赤道,昼夜几乎相等,其后阳光直射位置逐渐北移,开始昼长夜短。春分是个比较重要的节气,它不仅有天文学上的意义:南北半球昼夜平分;在气候上,也有比较明显的特征,春分时节,我国除青藏高原、东北、西北和华北北部地区外都进入明媚的春天,在辽阔的大地上,杨柳青青、莺飞草长、小麦拔节、油菜花香。

春分是一年四季中阴阳平衡,昼夜均等、寒温各半的时期,所谓“春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老百姓说“春分春分,昼夜平分”就是这个道理。

春分时期,我国南北气温都升到零℃以上,万物进入春生阶段,正是“春飞桃杏开,蝶舞蜜蜂来”,农村开始忙碌,小麦已进入返青阶段。

春分民间风俗1、竖蛋

"春分到,蛋儿俏。"春分这一天阴阳相半,最容易把鸡蛋立起来,道理是:春分是南北半球昼夜均等的日子,呈66.5度倾斜的地球地轴与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平面刚好处于一种力的相对平衡状态,很有利于竖蛋。春分立鸡蛋能旺运哦。

2、放风筝

清气上升、微风飘荡,最适合放风筝。大家可以放风筝来活动筋骨,消除"春困"和"郁闷"。

3、吃春菜

"春分吃春菜"。"春菜"是一种野苋菜,乡人称之为"春碧蒿"。逢春分那天采回的春菜一般家里与鱼片"滚汤",名曰"春汤"。

4、送春牛

春分随之即到,其时便出现挨家送春牛图的。其图是把二开红纸或黄纸印上全年农历节气,还要印上农夫耕田图样,名曰"春牛图"。

5、粘雀子嘴

春分这一天农民都按习俗放假,每家都要吃汤圆,而且还要把不用包心的汤圆十多个或二三十个煮好,用细竹叉扦着置于室外田边地坎,名曰粘雀子嘴,免得雀子来破坏庄稼。

6、春祭

二月春分开始扫墓祭祖,也叫春祭。扫墓前先要在祠堂举行隆重的祭祖仪式,请鼓手吹奏,由礼生念祭文,带引行三献礼。

民间习俗开始扫墓祭祖,也叫春祭。春分扫墓开始时,首先扫祭开基祖和远祖坟墓,然后分房扫祭各房祖先坟墓,最后各家扫祭家庭私墓。南方客家地区春季祭祖扫墓,都从春分或更早一些时候开始,最迟清明要结束,清明后,五运中的火运已经发动,阳气明显提升,时空场就发生了一种闭合,信息交通的困难,而造成祖先们难以享祭,接收不到子孙们的感恩酬谢。恪守天道运行规律的度数信,守信是中国古代民俗的重要法则。

7、祭日

春分亦是传统祭日的节日。也就是说,春分之日要祭拜太阳,感恩太阳赐予这个礼德能量和阳光光明给大地,促进了大地上万物的生长。所以,在古代一直继承着春分祭太阳和秋分祭月亮的这样一个习惯。

从春分祭太阳开始,拉开了春祭的序幕。我们在春分这一天,应当主动对道、德、天、地、国、亲、师,都有这个感恩的表示,这个也叫做我们春季的饮福,是对春天的感恩祭祀。

8、春分吃太阳糕